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党员意识形态教育与引导创新研究

合集下载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教育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互联网+时代已经深刻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特点呈现出多元化和碎片化的趋势,信息传播快速且海量,这为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平台传播错误观念、破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了便利条件。

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社会主义观念缺失、思想观念不够坚定等问题,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造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混乱和动摇。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只有通过全面系统的教育培训,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理解,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不受外界干扰、坚定不移地信仰社会主义道路。

1.2 问题意识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庞大和复杂,包括各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信息。

其中不乏一些错误的、偏激的观点,甚至可能存在一些极端的思想传播。

这些信息的不明来源、不准确性和不全面性,往往会误导大学生的思想,影响其正确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

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互联网的匿名性和开放性使得一些不良信息难以管控,大学生很容易接触到不当的思想观念。

互联网平台的信息量庞大,大学生在浏览信息时难以分辨哪些是真实可信的,哪些是虚假的。

一些网络教育平台和社交媒体可能存在一些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容易对大学生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如何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提升他们的意识形态安全意识,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和严重性,才能对这一问题有所警惕,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新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探索

新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探索

新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探索当前,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方式、思想观念、交往模式等方面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适应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的需求。

一、打造多元化教育平台针对当前大学生信息获取途径多样化的情况,我们需要打造多元化的教育平台,满足大学生不同信息渠道的需求。

可以通过建设“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多种方式来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教育内容,同时,也可以发掘互联网上的教育资源,如网络课程、学术论文、政治宣传等,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元的教育体验。

二、推广“互动式”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式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交互、沟通,达到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教学模式。

在新媒体时代,这种教育模式逐渐成为主流,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壁垒,增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因此,我们应该推广互动式思想政治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互动式教育活动,如学术交流、讨论研究、问题解决等,提高大学生思考与分析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

三、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应当结合实际案例来讲解思想政治知识,使学生更能理解、接受和应用这些知识。

我们可以通过搜集社会热点事件、历史事件等案例,加以讲解,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事件,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

四、建立评价体系为确保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我们应该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对教育活动进行评估、反思和调整。

可以结合线上调查、面对面访谈等方式,收集大学生的反馈意见,倾听他们的声音,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

浅析新媒体平台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引领作用

浅析新媒体平台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引领作用

浅析新媒体平台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引领作用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新媒体平台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引领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

通过运用新媒体平台,可以加强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推进大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志报效国家的志愿服务意识。

首先,新媒体平台可以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更加便捷、广泛的传播途径。

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平台,可以将思政理念、思想理论知识、最新政策法规等内容传达给广大大学生和青年群体。

这些平台具有信息传递快速、互动性强、覆盖面广泛等优势,可以使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加大受众范围和影响力。

其次,新媒体平台可以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宣传报告等形式,新媒体平台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展现思政知识,符合大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同时,针对大学生思想特点和学科特点,可以设计出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思政宣传教育活动,如师生联手破解热点问题、政治漫画大赛、辩论赛等,吸引学生参与并体验思政教育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感。

最后,新媒体平台可以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更加开放、多元的交流平台。

通过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性和社交性,可以促进大学生思政教育与现实生活的互动、对话和反馈。

例如,当有一些重大时事事件或重要会议召开时,可以通过即时直播和互动参与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最新情况,增加思维碰撞和交流互动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能力。

同时,新媒体平台还可以通过线上评议、微博热点等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和心声,反映学生群体的需求和意愿,为新时代的思政教育提供更加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服务。

综上所述,新媒体平台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引领作用不容小觑,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思政理念,提高其政治素质和综合素养,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注重平台的建设和内容的创新,真正实现新媒体平台与思政教育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

新媒体网络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现状及其对策

新媒体网络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现状及其对策

新媒体网络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现状及其对策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新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主要途径,特别是对于大学生这一群体而言,新媒体已经成为了他们主要的信息来源和社交平台。

然而,新媒体的发展与运用也给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带来了挑战,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网络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现状及其对策。

一、“热点事件化”趋势新媒体的即时性和互动性让许多大学生成为了热点事件的追随者和评论者,但这也导致了大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下降,轻信媒体报道和社交媒体传闻,或者盲目跟风和热潮,短视和浅薄的特点越来越明显。

因此,大学生需要明确主流意识形态的要素,理性分析和独立思考,了解社会背景和历史演进,不被流言蜚语和虚假信息所误导。

二、网络暴力和人身攻击现象严重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网络暴力和人身攻击现象越来越严重,不仅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批评,也对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产生了负面影响,导致他们变得攻击性和仇恨性,不仅损害了个人形象和社会和谐,也妨碍了思想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因此,大学生需要树立善良和友善的态度,尊重他人的差异和尊严,建立理性和公正的言论环境和社会风气。

三、虚拟网络与现实社会的空间断裂虽然新媒体网络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交流和信息平台,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个虚拟现实和现实社会之间的空间断裂,许多大学生倾向于在虚拟网络中追求自我满足和享受,而忽略了现实社会的责任和使命,导致了社会个体化和自私化的倾向。

因此,大学生需要充分认识到虚拟网络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关系,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和经历,积极融入和参与到现实社会中去,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新媒体网络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现状及其对策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意识水平,推动新媒体网络的良性发展和利用。

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也关系到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认知和传承。

浅议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

浅议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

㊀㊀基金项目:2016年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新媒体技术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问题研究 (WGD2016027)ꎻ2018年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建设研究 (2018lslktqn-055)ꎮ㊀㊀作者简介:方慧ꎬ沈阳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ꎬ硕士ꎻ李晗ꎬ沈阳工业大学讲师ꎬ硕士ꎬ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ꎮ浅议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方慧李晗(沈阳工业大学辽宁沈阳110870)㊀㊀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ꎬ新媒体被广泛地应用于政治㊁经济和文化等领域ꎬ并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ꎮ党的十八大以来ꎬ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ꎬ反复强调了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ꎮ高校是意识形态教育的前沿阵地ꎬ加强意识形态教育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ꎮ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机遇和挑战ꎬ从而把握机遇ꎬ迎接挑战ꎬ更好地推进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工作ꎮ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7-0042-02㊀㊀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ꎬ手机㊁网络等新媒体逐渐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ꎬ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ꎮ一㊁新媒体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提供的机遇1.新媒体满足了大学生学习上和心理上的发展需求ꎬ使意识形态教育与时俱进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主要采取的是由上至下灌输式教育的方式ꎬ这样固定的教育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ꎬ大学生处于很被动的位置ꎬ他们无法在受教育的同时发表自己的意见ꎮ但是ꎬ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大学生单方面接受的状态ꎬ他们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既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是发布者ꎬ同时具有 教育者 与 受教育者 的双重身份ꎮ同时ꎬ教育者将知识以声音㊁文字㊁图像㊁视频等多种方式表现出来ꎬ教育手段和内容更趋于感性化ꎬ这样的模式也更契合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ꎮ2.新媒体符合当代教育的趋势ꎬ使意识形态教育渗透于无形首先ꎬ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意识形态教育的时空观ꎮ以往意识形态教育活动大多受到时空的限制ꎬ只能在固定的时间㊁地点开展ꎮ新媒体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使得各个主体之间可以在任何时间㊁地点接收信息ꎬ并相互交流ꎮ意识形态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也从课堂时间和教室拓展到随时随地ꎮ其次ꎬ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教育的主客体观ꎮ检验意识形态教育是否成功ꎬ主要要看学生的认同和接受程度ꎮ在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方式下ꎬ大学生大多持着排斥的态度ꎬ更不要说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和接受了ꎮ然而通过新媒体的平台ꎬ教育者和学生可以通过电脑㊁手机随时随地了解国内外热点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并相互交流㊁讨论ꎬ寓教于无形之中ꎮ虽然新媒体将主流意识形态在无形中渗透到大学生乃至公民的生活言行中ꎬ但是其中带来的挑战也不容小觑ꎮ二㊁新媒体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带来的挑战1.新媒体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环境的影响(1)社会环境方面ꎮ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ꎬ西方意识形态通过新媒体技术强大的传播力量渗透过来ꎮ其中不乏一些以西方中心主义为主的理论思想ꎬ其宣扬 自由㊁民主㊁人权 思想其实是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竞争的战略手段ꎬ其目的是颠覆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ꎬ摧毁人们的凝聚力ꎬ乃至动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根基ꎮ(2)文化环境方面ꎮ冷战结束以后ꎬ各国将重点放在了经济建设方面ꎬ经济的发展和交流少不了各国文化的交流和碰撞ꎬ其中必然会体现在不同国家意识形态之间的竞争ꎮ从我国自身的意识形态来讲ꎬ其理论方面的建设还是相对落后于经济的发展ꎬ主流意识形态的强大优势还未完全发挥出来ꎮ此外ꎬ新媒体的出现为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提供了更多途径ꎮ由于我国意识形态还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ꎬ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借助于新媒体技术将其意识形态渗透至大众文化之中ꎬ让我国的大学生和民众从心理上㊁文化上主动认同ꎬ从而瓦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生存的社会基础ꎮ(3)技术环境方面ꎮ目前ꎬ我国在运用新媒体技术应对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方面经常处于被动的状态ꎮ这主要是因为我们不能较好地去预测新媒体技术发展的趋势ꎬ只有在出现问题时ꎬ我们才能找出应对措施ꎬ不能做到未雨绸缪ꎮ2.新媒体冲击了大学生对意识形态的认同由于新媒体的开放性ꎬ大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得各式各样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信息知识ꎬ其中不仅包括正面信息也涵盖了负面信息ꎮ大学生通过网络浏览信息时ꎬ很可能会看到一些非主流的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㊁反社会主义的言论信息ꎬ这些信息和大学生日常学到的主流的意识形态信息相冲突ꎬ这就有可能影响大学生对意识形态相关知识的判断ꎬ甚至会扭转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ꎬ影响意识形态教育效果ꎮ3.新媒体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者的影响首先ꎬ新媒体挑战了教育者的权威地位ꎮ由于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ꎬ教育工作者有着绝对权威的地位ꎮ教育工作者决定着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以及教育什么内容ꎬ教育的信息经过严格筛选ꎬ具有单向性和可控性ꎮ如今ꎬ大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查询需要的信息并自行学习ꎬ有些信息可能先于教育工作者知道ꎬ教育工作者绝对权威的地位受到了威胁ꎮ其次ꎬ新媒体时代下的社会环境冲击了教育工作者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新媒体(下转第41页)24现代交际 2018年7期化的作用ꎮ比如设计一个 欢迎同伴来做客 的活动ꎬ当同伴和他的父母来你家做客时ꎬ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招待小客人等等一系列的活动ꎮ这样的活动不仅生动有趣也更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ꎬ让他们在快乐中感受活动的乐趣ꎮ(三)关注日常生活活动ꎬ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社会领域的活动有一项重要的功能就是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ꎬ让幼儿适应社会ꎬ建立规则意识ꎮ日常生活的随机性和生成性蕴含很多社会规则ꎬ幼儿只有接受这些规则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ꎮ比如在园中的常规培养中就有很多规则需要遵守ꎬ排队㊁定点吃饭㊁餐桌规矩等都属于规则的一部分ꎮ这些习惯的养成需要幼儿长期坚持ꎬ锻炼了幼儿的坚持性ꎮ但是ꎬ在规则意识的培养过程中ꎬ常常发现有些幼儿能够很好地坚持下去ꎬ有些幼儿渐渐失去了兴趣ꎬ开始慢慢懈怠ꎬ对任务敷衍了事ꎮ因此ꎬ在常规培养中教师一开始就要设定规则并长期遵守ꎬ养成幼儿的习惯ꎮ这样幼儿就会在碰撞㊁冲突㊁协商㊁交换㊁合作等行为之后出现规则并坚决遵守ꎮ(四)合理运用评价ꎬ加强幼儿的反思和解释能力社会活动的顺利开展㊁行为练习很重要ꎬ同时环境熏陶对于幼儿良好社会行为的养成具有巨大影响ꎮ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ꎬ教师若是能够对于幼儿的良好行为及时强化ꎬ正确地对幼儿进行评价ꎬ对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非常重要的ꎮ教师在运用评价的过程中ꎬ不能仅仅对幼儿说 好 你真棒 ꎬ而要针对幼儿的具体行为表现予以肯定的㊁有针对性的鼓励ꎮ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ꎬ让幼儿自己讲出他的优点ꎬ这样也能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满足幼儿的自尊心ꎮ当幼儿作出不良的社会行为时ꎬ教师也不能一味地置之不理ꎬ先让幼儿进行反思ꎬ然后作出一定的解释ꎮ若能作出一定的示范ꎬ让全体幼儿进行强化ꎬ作用将是巨大的ꎬ但是不要伤到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ꎮ为此ꎬ在组织社会活动时尽量做到以下几点:首先ꎬ给幼儿选择同伴的机会ꎻ其次ꎬ让幼儿说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ꎻ再次ꎬ鼓励幼儿相互评价和相互学习ꎮ评价活动给了幼儿交流和分享的机会和舞台ꎬ培养幼儿的兴趣ꎬ也让幼儿加强了反思和解释学习品质培养ꎮ幼儿如果能和教师一起完成评价任务ꎬ在自由的环境中说出自己的想法ꎬ在评价中提升自己的社会经验和适应能力ꎬ提升自己的评价水平ꎬ也能促进幼儿的主动性发展ꎮ注释:①李季湄ꎬ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ꎬ2013(3):50.②曾丽君.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ꎬ2014(6):138-140.参考文献:[1]李季湄ꎬ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ꎬ2013(3). [2]周世华ꎬ耿志涛.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第二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ꎬ2014(8).[3]曾丽君.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ꎬ2014(6).[4]鄢超云.学习品质:美国儿童入学准备的一个新领域[J].学前教育研究ꎬ2009(4).责任编辑:景㊀辰(上接第42页)向我国渗透其意识形态ꎬ推行资本主义价值观和思维模式ꎬ在网络上打着 自由民主 的旗号大肆宣扬其西方中心主义理论ꎮ这混淆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够扎实的教育者的判断力ꎬ使其怀疑马克思主义ꎬ怀疑党的领导ꎮ综上所述ꎬ新媒体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产生的影响是双面性的ꎬ这些就要求我们在利用其优势的同时ꎬ迎接它带来的挑战ꎮ三、运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对策1.提高教育者和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指 人们应对各种媒体中不同信息时所展现的信息选择能力㊁质疑能力㊁判断能力㊁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 ꎮ[1]教育者和大学生都需要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ꎬ提高识别不良信息的能力ꎮ在面对各种与意识形态相关的信息时ꎬ把握主流意识形态信息ꎬ剔除反动意识形态信息ꎮ对于教育者ꎬ高校可以加强新媒体技术训练ꎬ提高教育者对新媒体的运用能力ꎻ教育者自身也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媒体ꎬ客观地认识㊁评价新媒体ꎮ对于大学生ꎬ高校可以开设有关新媒体的课程ꎬ由教育者传授学生理性筛选有利信息的方法ꎬ普及有关新媒体的知识ꎻ大学生自身也要树立并坚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ꎬ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奋斗的理想信念ꎮ2.加强校园网络管理由于新媒体中信息内容的复杂性和信息量的庞大ꎬ必须对大学生浏览㊁搜索网络信息加以约束和监管ꎬ杜绝落后㊁反动的意识形态信息对大学生思想的侵蚀ꎮ首先ꎬ高校需要搞好校园网络平台建设并充分利用起来ꎬ将校园网络作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宣传平台ꎮ其次ꎬ高校还需要对校园网络加以监督管理ꎬ过滤掉不良的网站链接和信息ꎮ最后ꎬ更要规范大学生使用网络的行为ꎬ加强校园网络制度建设ꎬ从实质行动上规范新媒体使用行为ꎮ3.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大学可以将主流意识形态通过校训校史㊁校风学风㊁校园活动等各方面进行渗透ꎬ无形中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ꎮ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ꎮ首先ꎬ高校要想提升校园活动的内涵ꎬ在注重活动的思想性和教育性的同时ꎬ更要注重解决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现实问题ꎮ其次ꎬ要加强学校公共网站的管理ꎬ开发出能够自由发挥学生个性的活动专题ꎬ增强控制舆论的力度ꎬ使主流价值观念在校园网络文化中传播和渗透ꎮ参考文献:[1]何芝莹.浅谈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研究的转向[J].现代交际ꎬ2012(6):109.责任编辑:景㊀辰14社会领域中的幼儿学习品质研究。

新媒体网络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现状及其对策

新媒体网络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现状及其对策

新媒体网络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现状及其对策新媒体网络已经成为了当下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交流思想的主要途径。

在这个多元化的信息空间中,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现状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新媒体网络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以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意识形态。

1.信息碎片化在新媒体网络时代,信息碎片化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

他们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获取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通常零散、不系统,容易干扰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2.信息泛滥新媒体网络中信息冗余、虚假信息泛滥成灾,很多大学生因此而迷失了自己。

这种信息泛滥不仅干扰了大学生的思维,还可能导致他们形成扭曲的主流意识形态。

3.信息过载新媒体网络推送的信息量庞大,大学生在信息过载的情况下,往往难以理性地对待信息,导致主流意识形态的模糊和不稳定。

1.个性化倾向新媒体网络的信息呈现多样性、个性化,大学生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容易倾向于各种个性化观点,形成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

2.思想碎片化新媒体网络中的信息碎片化导致大学生思想碎片化,无法形成系统的思维方式和完整的主流意识形态。

3.价值观扭曲新媒体网络中存在大量虚假信息和低俗内容,大学生在接触这些信息的过程中,价值观可能受到扭曲,形成错误的主流意识形态。

1.培养信息素养大学生应该培养辨别信息真假、抵御虚假信息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避免被低俗信息和虚假信息误导。

2.提高思维质量大学生应该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提高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系统思维水平,避免被碎片化的信息冲击。

3.倡导正确导向新媒体网络应该倡导正确的信息导向,为大学生提供积极向上的内容,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主流意识形态。

4.强化教育引导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引导大学生从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出发,形成良好的主流意识形态。

5.加强道德建设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对大学生的道德建设,帮助他们提高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意识形态。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随着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通讯等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空前扩大,意识形态传播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问题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风险,亟需深入研究和探讨。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更加广泛和便捷,社会舆论场所经过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和普及化,也出现了新的格局和态势。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表达和传播方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意识形态安全提出了新的考验和挑战。

对于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本文旨在探讨在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现状、特点、挑战以及应对措施和建议,为深入探讨这一问题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在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分析新媒体对意识形态传播的影响,为维护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稳定和安全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研究,旨在加深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特点和现状的认识,以及新媒体传播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威胁,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健康发展。

通过本研究,对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解决提出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的建议,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和维护提供有益参考,为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贡献。

2. 正文2.1 新媒体环境对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在新媒体环境下,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影响。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加剧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使得各种声音和观点都可以在网络上迅速传播,这为不同意识形态的传播提供了平台。

新媒体平台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具有参与性和交互性,用户可以自由发布和传播各种意识形态内容,使得原本封闭的主流意识形态受到了挑战。

新媒体网络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现状及其对策

新媒体网络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现状及其对策

新媒体网络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现状及其对策1. 引言1.1 新媒体网络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现状及其对策在新媒体网络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挑战。

新媒体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得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和多样化,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意识形态混乱、偏颇、极端化的问题。

大学生作为社会新生代的重要群体,其主流意识形态的现状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在新媒体网络的影响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呈现出多元化、碎片化的特点。

一些大学生受到新媒体平台的信息泛滥和碎片化影响,容易被各种观点和声音左右,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

一些极端思潮和不良信息在新媒体网络中传播迅速,对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了消极影响。

针对新媒体网络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存在的问题,应该加强意识形态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价值观念。

需要规范新媒体内容传播,加强对不良信息的过滤和管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有效提升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2. 正文2.1 新媒体网络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影响1.信息丰富度增加:新媒体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广泛的信息来源,他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海量的新闻、观点、知识等。

这种信息的丰富度有助于大学生开阔眼界,拓展思维,形成更为全面的认识和看法。

2.观点碎片化:在新媒体网络上,大学生接触到的信息往往是零散的、片段化的,容易导致他们的观点主观、表面、碎片化。

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形成稳定的思想和观念。

3.信息真实性难辨:在新媒体网络上,存在大量信息的传播缺乏审核、真假难辨的问题。

大学生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很难判断信息的真实性,从而可能被误导或引导走偏。

4.个性化定制:新媒体网络可以根据用户的浏览历史、兴趣偏好等进行个性化定制,让用户更容易接触到符合自己立场的信息。

这可能会导致大学生在信息泡泡中闭塞,缺乏广泛的信息获取与讨论。

新媒体网络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影响是有利有弊的,大学生在使用新媒体网络时需要保持理性,多角度思考,辨别信息真伪,不盲目相信网络信息,才能更好地发展和形成自己的意识形态。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路径的创新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路径的创新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模式都 是比较固定的,即以传统的课堂教学的传授模式为主, 学生在意识形态教育中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这种自 上而下的单向传输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 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影响了高校意识形态教学的效 果。而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形成 了猛烈的冲击。尤其是移动自媒体等新兴媒介在信息 通讯上的高效、即时、便捷的传播模式使得大众信息 传播从过去的单向传播转变为多向的交互式传播模式, 任何组织或个体都可以既是信息接收者也可以是信息 传播者。这使得传统高校意识形态教学模式的权威性 一定程度上被弱化,学生能够接受到的信息渠道更加 多样、信息内容更加丰富,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在思 想传播方面的话语权也会被削弱。可以说目前发展并 不十分规范的互联网环境对高校传统的意识形态教学 模式形成了挑战和冲击。 2 完善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创新 路径
加强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是 路径创新最重要的一步。首先,应该切实转变高校教 师的教育理念,使其能够更好地将对大学生的意识形 态教育与数字化、信息化等现代科技理念结合起来, 以此来探寻真正适合时下大学生的教学模式。在开展 意识形态教学活动时,还是应该继续扎实推动以马克 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切实提高大学 生的马列主义思想文化素质,确立运用马克思主义理 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路线。其次,高校教师还应 该加强意识形态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化运用。尤其 是要加强对新媒技术的运用,积极运用互联网等新媒 体技术来为学生搭建起更加便捷的信息沟通和交流的 平台,教师要擅长将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与新媒体等 媒介手段结合起来,可以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通 过微课教学平台来上传相关片段式的课件,让学生通 过平台来下载并开展自主学习。 2.2 积极利用新媒体手段来加强与大学生的互动交流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新媒体环境在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并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

新媒体的普及和进步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和速度,更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接受和认同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研究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问题,对于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社会稳定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

通过对新媒体环境的特点、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及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新媒体环境下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如信息传播的多元化、碎片化、去中心化等带来的挑战,以及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网络舆论的复杂多变等问题。

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在新媒体环境下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实证研究等方法,综合运用传播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对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通过深入分析新媒体环境下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规律、受众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因素,揭示新媒体环境下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本质和根源,为我国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新媒体环境对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环境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广泛的影响力,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安全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有潜在的挑战和风险。

一方面,新媒体环境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和渠道。

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等特点,能够有效地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增强其对社会的引领力和凝聚力。

同时,新媒体的多元化、个性化特征也使得主流意识形态能够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公众面前,提高了其接受度和认同感。

另一方面,新媒体环境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挑战和风险。

新媒体背景下青年社会意识形态现状及教育引导措施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青年社会意识形态现状及教育引导措施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青年社会意识形态现状及教育引导措施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新媒体时代,青年群体的社会意识形态渐渐受到了各种新媒体平台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也带来了对青年社会意识形态的挑战和影响。

青年人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和未来的主要建设者,他们的社会意识形态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青年人的社会观念、价值观念和世界观很容易受到虚假信息、低俗内容以及极端思潮的影响,导致其社会意识形态的扭曲和偏离。

对于新媒体背景下青年社会意识形态现状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脉络和规律,探讨新媒体对青年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机制,以及制定相应的教育引导措施,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科学引导,才能更好地引导青年群体形成积极健康的社会意识形态,推动社会的稳步发展和进步。

【研究背景】的落实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新媒体背景下青年社会意识形态变化的规律和趋势,为制定有效的引导措施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深入分析新媒体背景下青年社会意识形态的现状及变化趋势,探讨新媒体对青年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机制,从而提出有效的教育引导措施。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青年社会意识形态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青年群体的健康成长和社会意识形态的积极发展。

通过对教育引导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建议,进一步完善青年社会意识形态引导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实践,促进全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和谐发展。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青年群体是社会主体中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他们的社会意识形态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深入了解青年社会意识形态现状及其形成机制,有利于更好地引导青年群体正确树立社会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新媒体背景下青年社会意识形态现状及教育引导措施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青年社会意识形态现状及教育引导措施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青年社会意识形态现状及教育引导措施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新媒体背景下青年社会意识形态现状及教育引导措施。

首先分析了青年群体受新媒体影响导致的社会意识形态现状,包括信息碎片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等问题。

然后对当前青年社会意识形态教育引导现状进行了评述,发现存在教育方式滞后、内容传递不足等现象。

接着探讨了针对新媒体背景下青年社会意识形态的教育引导措施,提出了加强教育资源整合、创新教育方式等建议。

最后结合案例分析,总结出青年社会意识形态教育引导的策略,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本文旨在为加强青年社会意识形态教育引导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青年、社会意识形态、教育引导、现状分析、措施研究、策略探讨、案例分析、结论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已经对青年群体的社会意识形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媒体平台的多样性和便捷性,为青年提供了获取信息、表达意见和交流观点的新途径,但同时也面临着信息质量参差不齐、言论自由受限等问题。

青年群体在新媒体环境下所接受的信息内容多样,包括来自官方媒体、自媒体、社交媒体等渠道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塑造了青年的认知和态度,也影响了他们对社会发展和价值观念的理解。

在这个背景下,青年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受到了新媒体的双重影响。

如何引导青年建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形态,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媒体背景下青年社会意识形态现状及教育引导措施,希望通过对青年群体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与意识形态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为如何有效引导青年建立正确社会观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媒体背景下青年社会意识形态现状及其教育引导措施,通过深入分析青年群体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社会意识形态表现,以揭示他们思想观念的特点和趋势。

通过对青年社会意识形态教育引导现状的调查研究,探讨当前教育引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新媒体背景下青年社会意识形态教育引导的有效措施,提出可行的教育引导策略和方法,为培养积极向上、独立自主、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 57 -基金项目: 2017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及策略研究”(编号:2017SJB1055);2018年度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职业发展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廉洁意识研究”(编号:2018SJZT34)。

作者简介: 周开源,男,安徽亳州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陈竹,男,江苏海安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党的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研究周开源,陈 竹(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140)摘 要:把握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科学内涵及现状,梳理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提出以思想引领为方向、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阵地建设为抓手等方法,着手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文化育人空间,从而为加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开辟新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路径意识形态是指社会成员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是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2]由此可见,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意义重大。

然而,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等主流意识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取得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相关概念与特征(一)新媒体的概念对于新媒体的定义,学术界可谓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

新媒体时代新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浅析

新媒体时代新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浅析

新媒体时代新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浅析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的发展与普及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而在新疆地区的高校,由于复杂的民族情况和特殊的地理环境,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更是具有特殊性和紧迫性。

本文旨在对新媒体时代新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进行浅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应对之策。

一、新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现状1. 民族复杂性导致意识形态多样性新疆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文化、语言、宗教等差异。

而这种多样性也使得在高校内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观念和信仰,这给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 新媒体传播加剧了信息混乱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大大加快,人们接触到的信息更加广泛,但同时也容易受到不实信息的干扰和误导。

在新疆高校,学生们经常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获取信息,但这些平台上也存在大量引导性信息和极端观点,给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3. 政治敏感性增加了教育难度传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与新疆地区的政治敏感性有关,政治因素的介入使得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变得更加复杂和敏感。

新疆地区的高校面临着来自政治层面的各种压力,这也给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应对之策1.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师生的政治觉悟高校应该加强对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意识形态观念和政治觉悟。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课堂教学,向学生灌输正确的政治观念和意识形态,增强他们的政治认同感和责任感。

2. 创新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方式,加强新媒体管理高校应该创新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加强对新媒体的管理。

可以通过建立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平台,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监督,排查和清除新媒体平台上的有害信息,遏制极端思想的传播。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高校应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养,培养高素质的政治教育教师。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了人民,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优良作风,进而
让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形成新时代下共产党员的
道德品质与精神思想,让大学党员与入党积极分
子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066
(一)受多元文化冲击,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主导地位受到影响
随着新媒体在人们生活中的逐渐普及,新媒
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培养 学生道德品质与政治风貌的重要工作。近年来随 着新媒体的逐渐兴起,新媒体技术也被应用到大 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促使其向数字 化与信息化的方向转变,其工作形式也更符合新 时代的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标准,从而为党组织 提供优秀的党员,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
义中国化的社会主义内容,并在在其中渗透爱党
爱国的政治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只是为
党、团员开展,在大学教育工作中思想政课
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定期开展思想政治
教育活动等,这些都是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的基本内容。在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中培养党员的党性是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
心发展,不利于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
展。同时,借助新媒体的流动性迅速与信息包容量
多的特点,外国文化借助新媒体逐渐渗透到中国
文化中,对中国实行文化侵略。这些都会对学生产
生影响,甚至于影响学生的三观形成,让学生对西
方文化产生崇拜之情,降低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从
而影响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环,在培养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时,首先应
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三观,在用先进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其思想,进而促使党
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做好带头作用,保持其积极性,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问题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问题研究综述

科技视界Science&Technology VisionScience&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1新媒体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研究国内针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研究专著、文章很少见,已有的少数研究散见于期刊、论文中,研究结论体现一家之言,没有形成系统的定论。

相关文献有王婷婷、张水莲的《思政课增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机制研究》、韩茹的《新媒体对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引导的作用研究》等。

曹俊萍指出培养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而且是大学生个人和高校创新发展的需求”。

曹姗、牟艳娟提出高校应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将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置于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位置。

王玲认为新媒体的兴起和发展有利于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视野,增强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

王芝兰则认为我们必须高度警惕网络话语差异可能导致的大众对马克思主义认同感的消解,作者建议从加强主题网站建设、营造规范化的媒体氛围两个方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新媒体下高校意识形态控制和建设的研究近几年来,国内研究新媒体条件下高校如何加强意识形态控制和建设的文章相对较多。

相关的文献有魏建国的《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董鹏、贾联哲的《基于新媒体视域下的意识形态建设规律探索》、王金玲的《论网络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机遇与挑战》、陈华的《网络背景下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分析》、陈第华的《新媒体境遇中高校主流意识形态高势位建设研究》等。

邓国林认为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必须遵循“党的领导、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兼容并蓄”四项原则。

葛晨光提出新形势下高校要做好意识形态建设工作,要积极构建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握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动权以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

杜艳梅、鲍雪松指出新媒体环境下党应深化意识形态建设规律探索,创新意识形态传播格局,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公众新媒体素养等。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

论点 ARGUMENT 理论研究78一、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概述当前,互联网文化较为发达,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了较大影响。

开展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对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意识形态安全意义重大。

在开展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过程中,高校应筑牢高校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巩固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地位,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需要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保驾护航。

二、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新时代高校网络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有待加强能否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关键在于教师。

高校要不断增强教师的个人政治素养,以“四有教师”标准严格要求在校教师,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个要”来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以纯讲解的方式进行理论输出。

干巴巴的说教和抽象化的表达,难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会影响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和践行。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高校网络专业人才队伍的新媒体制作和运用水平有待提升,部分教师难以熟练应用新媒体技术,不能很好地将新媒体手段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难以扩展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二)高校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载体缺乏实用性高校是不同思想观点碰撞的活跃地,也是大学生网络意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文/刘倩玉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类信息媒介的广泛普及,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逐渐成为高校的重点工作。

当前,互联网已经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方式,也给大学生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带来了巨大挑战。

本文通过分析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旨在通过提升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能力和水平,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2021年12期168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王 斌(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摘要:信息技术冲击下,新媒体快速发展,高校也开始进行新媒体网络技术教学,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对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状态进行影响,也为新时代发展下学生健康三观的形成提供了新的机遇。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于教育界来说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对于高校教育来说,可以优化教学形式,营造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也会影响学生的认知和思想,因此需要高校趋利避害、迎接挑战,主动利用新媒体下的积极教育环境,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开展。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一、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内涵新媒体是一种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媒体趋势,新,主要是针对于传统的信息交流和传播方式而言的,新媒体也被称为第五媒体,它是可以促进所有人交流和沟通的一种方式,可以促使社会中的人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且可以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也有所变化。

例如,目前常见的微信平台、直播平台、线上软件等。

新媒体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改变师生角色地位,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思政教育现代化发展,促进思政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高校思政教育是一种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新媒体网络教育基地是国家重点倡导的教育要求之一,因此,网络媒体下的教育对大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新的体验和挑战[1]。

二、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作用(一)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首先,新媒体可以促进高校思政工作平台和途径的创新。

在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教师采用的是课堂上思政的方式,并在课堂上适当地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这种教学方式,形式单一、内容简单,缺乏创新性,因此也不利于学生多样性的选择和学习。

新媒体发展趋势下,高校需要在引进新媒体教育途径和方法的基础上延伸教学内容,既要发挥出传统教学的优势和长处,也需要利用新媒体技术实现思政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新媒体背景下青年社会意识形态现状及教育引导措施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青年社会意识形态现状及教育引导措施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青年社会意识形态现状及教育引导措施研究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青年人的社会意识形态受到了新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引导青年人正确树立社会意识形态,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背景下青年社会意识形态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引导措施。

1. 新媒体对青年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新媒体包括互联网、手机APP、社交媒体等,这些新媒体媒介的特点是信息更新快、传播范围广、互动性强。

青年人是新媒体的主要受众群体,他们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表达观点、参与讨论。

新媒体也存在着信息真实性参差不齐、传播速度过快、内容泛滥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对青年人的社会意识形态产生影响。

(1)浅薄化:由于信息传播速度快,青年人接触到的大部分信息都是碎片化的,他们很少对一个问题深入思考,容易沦为“知识贫瘠型”人群。

(2)个性化:新媒体为每个人提供了平台发表自己的观点,青年人更注重个人感受、个人利益,缺乏整体社会利益的考量。

(3)盲从性:新媒体上存在着很多非理性的言论和行为,青年人容易被这些言论和行为所影响,盲目跟风。

3. 问题分析从上述现象可以看出,新媒体背景下青年社会意识形态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浅薄化、个性化和盲从性。

这些问题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教育引导措施研究1. 提高社会意识形态的综合素质当前社会需要的是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优秀人才,而不是单纯的知识分子。

青年人需要具备综合素质,如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人文素养等。

教育引导部门要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校园文化等方面,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形态的综合素质。

2. 强化社会实践教育青年人在新媒体的信息传播下,容易形成封闭的思维圈,而社会实践可以打破这种封闭性。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让青年人在实际的社会活动中亲身感受社会风气,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社会意识形态的维度。

3. 培养良好的信息获取和辨析能力新媒体的信息量庞大,虚假信息泛滥,因此青年人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获取和辨析能力。

新媒体背景下青年社会意识形态现状及教育引导措施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青年社会意识形态现状及教育引导措施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青年社会意识形态现状及教育引导措施研究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青年群体的社会意识形态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在这一背景下,研究青年社会意识形态的现状及教育引导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媒体背景下青年社会意识形态的特点1.信息获取的多样性新媒体为青年群体提供了更加便捷、多样的信息获取渠道,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设备等途径获取来自不同来源的信息。

这也使得他们在社会意识形态上的认知更加广泛和多元化。

2.信息碎片化的趋势新媒体也带来了信息碎片化的趋势,青年群体容易受到一些片面或夸大的信息影响,导致对社会现实的理解和判断出现偏差。

这对于他们的社会意识形态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3.交流互动的增加新媒体为青年群体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互动机会,他们可以通过社交平台、博客、弹幕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这种交流互动的增加,也有助于加强他们对社会议题的关注和思考。

4.思想包容性的提升一方面,新媒体的普及让青年群体更容易接触到来自不同文化和思想背景的信息,增强了他们的思想包容性和多元化意识;新媒体的极端化言论和争论也使得一些青年群体对他人观点产生了排斥和敌对心理。

基于以上特点,新媒体背景下青年社会意识形态的现状可以总结为:信息获取渠道更加多样化,但信息碎片化的问题也更加突出;思想包容性有所提升,但也存在着一定的敌对情绪和排斥心态。

而在具体议题方面,一些青年群体对于政治、社会议题的理解和看法存在较大分歧和不同。

三、教育引导措施研究1.加强新媒体素养教育针对青年群体的特点和新媒体的影响,教育机构和家庭应当加强对青年群体的新媒体素养教育,培养他们正确获取和理解信息的能力,提高信息鉴别能力和判断能力,减少信息碎片化带来的偏差。

2.积极引导公共舆论政府和媒体机构应当积极引导公共舆论,加强对新媒体平台上言论的管理和引导,减少极端化和对立性言论,提升舆论引导的理性性和和谐性,避免对青年社会意识形态造成负面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党员意识形态教育与引导创新研究
作者:王新李强董娟红
来源:《神州·上旬刊》2019年第01期
摘要:新媒体技术和智能手机在高校得到了普遍运用,对当前国内高校学生党员的意识形态教育产生了一定影响。

应该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持续地健全和创新高校学生意识形态培育的手段和方法,以更好地开展高校学生党员意识形态教育和引导工作。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党员;意识形态;教育与引导创新
前言
高校学生是现代化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必不可少的中坚力量,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和未来的发展。

所以,应该引导高校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确立主流价值观和意识,以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建设。

如今新媒体日益盛行,互联网+普遍使用,要强化高校学生党员的媒介素养,正确地分析和把握纷繁芜杂的多种社会思潮,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逐步提升高校学生员的意识形态培养和教育能力。

1新媒体影响大学生党员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问题分析
1.1弱化传统党员教育手段的集中性功能
以往的学生党员教育广泛采取“一授多听”的集中性理论宣讲和教育模式,它也是学生党员管理教育中的常见形态之一。

在新媒体背景下,此类教育形态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但新媒體带来更多碎片化的信息传播,学生面临各种思想观念的影响,弱化了学生党员传统的教育功能。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非常棘手的问题之一。

1.2冲击学生党员的意识形态教育效果
随着新媒体持续发展,东西方文化日益深入交融,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如果教师无法正确科学地解释诸多社会问题的形成和发展态势,那么学生党员的意识形态培育和思想道德效果就会受到较大影响,固有的观念思想会出现巨变。

社会压力与社会舆论对他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与做出科学的价值判断,会产生较大影响。

它也从侧面凸显了对高校学生党员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的极端。

1.3无法监管高校学生党员的意识形态教育效果
新媒体带来了多方面、多层次的社会效应,不完善的网络监管制度机制对高校学生党员意识形态教育产生了一定影响。

重点表现在不少高校借助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对学生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缺乏了系统化、科学性的管理和规范。

不少高校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极度匮乏,缺乏较强的媒介素养,不能正确地判断网络中的对错是非,不能切实监管和把握学生党员的意识形态教育培养效果。

2新媒体背景下创新高校学生党员的意识形态教育和引导策略
2.1构建评论交流平台,正确引导意识形态教育
高校党建官方微博、党建微信公众号平台与APP应用软件,在学生党员中居于重要地位。

要切实发挥它们的舆论导向、服务宣传作用。

积极地搭建专门的公众号平台,定期发布学生党员关注的时政新闻与高水平的媒体专业化评论,在新闻后面设置评论交流平台,鼓励他们各抒己见。

让他们筛选和辨识各种新闻评论的内容和信息,有效地拓宽同学们的知识面,事实上就是相当有效的思想引领。

让学生党员选择恰当的新闻评论切入点和视角,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意识和能力,循序渐进地提升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

2.2 理论结合实际,坚持三贴近原则
要坚持理论结合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自身,切实增强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针对性。

在新媒体宣传和教育中,重点突破相关的内容宣传,在撰写有关宣讲材料或者公众号宣传教育内容的过程中,要深入浅出,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晦涩复杂的相关知识点,适应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接收能力。

在强化趣味性的同时,必须立足于马列主义的根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进行深度剖析,提炼契合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共同点。

准确把握各种社会思潮与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党员廓清诸多思想观点的宣传指向和背后目标,做到有备无患。

2.3强化法纪意识教育,加大自治自律能力
因为大学生党员的正确三观依旧处于形成阶段,他们不能全面深入地观察、分析和探讨各种问题,缺乏强烈的法纪意识,凸显意识形态方面的不成熟性和易变性。

要按照自治自律自保的精神,强化他们的纪律法规教育,形成健康人格,养成守法遵纪的公民意识,切实遵照党章国法的要求。

在高校学生法纪教育基础上形成的心理态度、法纪意识与道德观念,会对他们的思想观念与政治价值理念产生一定影响。

一定程度的道德取向会左右他们的政治取向,一定程度的心理素质与美德要求能够完善高校学生的政治人格。

所以,要对学生党员开展诸多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使他们具备相应的法纪意识和法律知识,形成正确的法律认知与法制理念,养成自觉遵纪守法的观念和意识。

唯有如此,大学生党员才能在现实生活和网络化的虚拟世界中慎行、慎独、慎言,始终维护良好的党员形象,发挥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

结语
高校学生党建管理、教育部门和工作人员,要密切结合大学生党员当前的意识形态状况,综合把握、正确引导学生党员的意识形态教育,强化学生党员的主流建设形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叶春林,吴武英.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党员意识形态教育路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 (30),51-52.
[2]王兆秦.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