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MJC考研:详细说明及大纲解析

合集下载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MJC)考研考试大纲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MJC)考研考试大纲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MJC)考研考试大纲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代码440)》(以下简称《专业基础》)是2011年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四门科目之一。

《专业基础》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客观地测评考生在新闻与传播学的基本知识素养,以有利于选拔出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传媒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治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第一部分中外新闻事业史(一)中国新闻事业史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2、《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3、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4、《字林西报》5、《万国公报》6、《申报》7、对外国人早期在华办报的分析与评价8、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和办报活动9、王韬和《循环日报》10、康有为与强学会报刊11、梁启超和《时务报》12、维新派办报活动、办报思想及对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13、戊戌政变后的改良派报刊14、《苏报》和“苏报案”15、《民报》16、革命派与保皇派报刊的论战17、章太炎的报刊活动18、资产阶级革命派办报活动及其办报思想19、辛亥革命时期报刊业务的发展20、民国初期新闻事业的短期繁荣21、民国初期政党报刊的堕落22、癸丑报灾23、民初著名记者24、《新青年》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25、《每周评论》26、《共产党》月刊27、五四时期报刊业务的改革28、《向导》周报30、国共合作后的统一战线报刊31、五卅运动中新闻界的斗争32、工农运动高潮中的工农报刊33、北洋政府统治地区私营大报的发展34、中国境内第一批广播电台及国人自办广播电台的出现35、国统区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的形成36、民营广播事业的发展37、国民党对新闻事业的控制38、红色中华通讯社和《红色中华》39、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新闻界40、《申报》的改革41、邹韬奋的报刊活动42、斯诺与《西行漫记》43、范长江的新闻活动44、延安《解放日报》及其在整风运动中的改革45、延安新华广播电台46、《新华日报》的创办及其斗争47、上海“孤岛”时期新闻界的抗争48、“拒检运动”49、国民党新闻统制的强化50、解放区反“客里空”运动51、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解放战争中的转移和宣传工作52、毛泽东、刘少奇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讲话53、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建立54、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新闻报道及新闻工作的改进55、1956年新闻工作的改革56、《人民日报》的改版57、六十年代初新闻工作的调整和改进58、“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59、改革开放初期的新闻工作(二)外国新闻事业史1、手抄新闻2、古罗马《每日纪闻》3、古腾堡印刷术及其影响4、皇家特许制度与“星法院”5、约翰•弥尔顿与《论出版自由》6、资产阶级政党报刊时期7、便士报与廉价报刊8、本杰明·戴与《太阳报》9、近代西方大众化报刊出现的历史条件10、《泰晤士》报11、《费加罗报》12、通讯社出现的历史背景13、路透社、哈瓦斯社、沃尔夫社14、“三社四边”协定15、《新莱茵报》创办经过和内容特色16、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报刊思想17、斯克里普斯报团18、《纽约时报》19、普利策、赫斯特与“黄色新闻”20、“扒粪”运动21、《真理报》22、日本广播协会(NHK)23、“白虹贯日”事件24、广播的诞生与早期发展25、美国三大广播公司26、爱德华.莫罗27、世界广播电视事业的体制类型28、国际新闻传播新秩序第二部分新闻理论(一)绪论1、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1)世界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2)中国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3)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最新成果2、新闻学的概念、内容及地位(1)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2)新闻理论的研究对象(二)新闻1、新闻的起源与本源2、新闻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3、新闻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异同(1)新闻与信息(2)新闻与舆论(3)新闻与宣传(4)新闻与历史(三)新闻传播1、新闻传播的基本要素2、新闻传播的基本流程3、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四)新闻价值与新闻选择1、新闻价值(1)新闻价值理论的产生及其社会背景(2)新闻价值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3)新闻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4)坚持正确的新闻价值取向2、新闻选择的标准(1)新闻价值标准(2)新闻宣传政策选择(3)新闻伦理及法规选择(五)新闻真实性原则1、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内涵2、新闻真实性原则的要求3、新闻失实的产生原因4、防治新闻失实,提高媒体公信力(六)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及客观与公正原则1、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及其要求2、客观报道原则的内涵及要求3、公正报道原则的内涵及要求4、坚持客观公正与立场倾向的统一(七)新闻出版自由与媒体的社会责任1、新闻出版自由(1)“新闻自由”口号的由来(2)新闻出版自由的具体性和相对性(3)资本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实质(4)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性质和特点(5)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2、媒体的社会责任(1)“社会责任理论”的产生及其社会背景(2)“社会责任理论”的贡献及局限性(3)媒体社会责任的内涵及要求(4)“公共新闻学”的产生及内涵3、坚持新闻出版自由与媒体社会责任的协调统一(八)新闻舆论监督1、新闻舆论监督的内涵2、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3、开展新闻舆论监督与“以正面宣传为主”原则的协调统一(九)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基本方针1、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1)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产生与发展(2)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三为”方针(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2)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方向(3)不断提高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自觉意识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1)“三贴近”原则的内涵(2)“三贴近”原则的基本要求4、坚持新闻舆论正确导向、提高新闻宣传效果(1)坚持新闻舆论正确导向的基本要求(2)提高新闻宣传效果的基本要求第三部分新闻业务(一)新闻采访1、新闻记者的产生和发展2、新闻记者的常见分类3、新闻采访的内涵与性质4、新闻采访的常见方式及基本要求(1)访问的内涵及基本要求(2)观察的内涵及基本要求(3)书面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4)电话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5)互联网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5、新闻采访的特殊方式及基本要求(1)隐性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2)体验式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3)追踪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6、采访准备的内涵及基本要求7、新闻敏感的内涵及培养方法8、新闻线索的内涵及获取方法9、采访角度的内涵及选择技巧10、新闻发布会的内涵及采访技巧11、突发事件的内涵及采访要求12、旅行采访的内涵及要求(二)新闻写作1、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1)选择典型事实说话(2)通过再现场景说话(3)运用背景材料说话(4)借助“直接引语”说话2、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真实性、时效性、可读性、针对性3、新闻角度的内涵及选择方法4、新闻跳笔的内涵及运用方法5、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6、消息的内涵、特点与优势7、消息写作各环节的内涵及基本要求:导语、主体、结尾、新闻背景8、各类消息的内涵及基本写作要求(1)事件性消息(2)非事件性消息(3)描写性消息9、通讯的内涵、特点10、消息与通讯的区别11、通讯写作各环节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提炼主题(2)通讯选材(3)通讯的结构12、各类通讯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人物通讯(2)事件通讯(3)工作通讯(4)风貌通讯(5)社会观察通讯(6)专访写作(7)新闻特写(三)新闻编辑1、新闻编辑的内涵及特点2、新闻编辑在新闻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3、新闻编辑的基本要求4、编辑策划(1)编辑策划的内涵(2)编辑策划的意义(3)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5、新闻稿件的分析及选择6、新闻稿件的修改7、制作新闻标题(1)新闻标题的内涵及功能(2)新闻标题的特点(3)新闻标题的类型8、新闻稿的配置9、版面和图片编辑10、专刊与副刊编辑11、广播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12、电视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13、网络编辑特点与要求(四)新闻评论1、新闻评论的内涵及特点2、新闻评论的地位及作用3、新闻评论的类型4、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5、新闻评论的选题6、新闻评论的立论7、新闻评论的论证8、各类新闻评论体裁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社论和编辑部文章(2)评论员文章和特约评论员文章(3)专栏评论(4)短评(5)编者按(6)述评(7)广播新闻评论(8)电视新闻评论(9)网络新闻评论四、考试题型与分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主要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案例分析、论述题、写作题等。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新闻与传扬专业综合能力(334)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扬专业综合能力》是新闻与传扬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考试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扬专业的特点,科学、平等、确切、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国际视野和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和复合型的新闻传扬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本科目考试内容包括中外新闻传扬史、传扬学理论、新媒体概况、新闻学理论和传扬伦理与规矩等。

测试考生对新闻与传扬专业所涉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控制情况和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分值本科目满分150分。

四、试题结构1、挑选题(20分);2、简答题(30分);3、论述题(40分);4、材料分析题(60分)。

五、考试内容一、中国新闻传扬史(一)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扬活动1.中国新闻传扬活动的历史渊源2.中国古代社会中的新闻传扬活动及其形态(二)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1.中国近代报刊的发端2.近代报刊的初步发展3.在华外报网的社会影响与历史评价(三)民族报业的兴起与三次国人办报高潮1.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2.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3.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4.自由新闻体制与新闻事业的演变5.第三次国人办报高潮(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1.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出生与发展2.革命按照地的新闻事业3.抗日民主按照地的新闻事业4.解放区人民新闻事业的发展5.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闻事业的历史意义(五)国统区的新闻统制与党营新闻事业1.国民党新闻统制制度的建立与变化2.党营新闻事业的演变(六)国统区的民营新闻事业1.民营新闻事业的商业化探索2.民营新闻事业的时代转型3.民营新闻事业的步履维艰4.民营新闻事业的历史评价(七)沦陷区新闻事业的殖民化1.沦陷区新闻事业的大劫难2.沦陷区新闻法制的殖民性(八)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事业1.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创建与初步发展2.1956年全国新闻工作改革(九)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闻传扬业1.新闻传扬业的发展与调节2.新闻传扬业发展中的经验与教训(十)“十年浩劫”中的新闻传扬业1.新闻传扬业的艰巨发展2.新闻传扬业的反思(十一)改革展开以来的新闻传扬业1.新闻传扬业的探索与改革2.新闻传扬业的日渐展开3.传扬生态与传扬格局的重构(十二)1949年以来台、港、澳的新闻传扬业1.台湾的新闻传扬业2.香港的新闻传扬业3.澳门的新闻传扬业二、外国新闻传扬史(一)古登堡与新闻事业萌芽1.古登堡与印刷术2.早期新闻形态:偶尔出版物3.新闻事业的萌芽:定期报刊的兴起(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新闻事业的最初发展1.星法院与新闻管制2.新闻事业的最初发展3.弥尔顿与《论出版自由》(三)18世纪:英国的荣誉1.英国的跃进2.笛福《评论》与斯威夫特《检查者》3.《闲话者》和《旁观者》(四)美国自立战争与言论自由确实立1.北美殖民地报业——富兰克林与曾格案2.自立战争宣传家3.杰弗逊与宪法《第一修正案》(五)法国大革命与报刊1.大革命与报刊2.《人权宣言》与言论自由(六)便士报的革命1.政党报刊的“黑暗时期”2.便士报的革命(七)大众报纸与黄色新闻1.大众报刊与大众文化2.普利策与“新式新闻事业”3.赫斯特与黄色新闻(八)广电简史1.广播与电视:发端2.美国广播:私有商业型模式确实立3.BBC:公共广播系统的建立4.六十年代的电视新闻5.解除管制与兼并浪潮(九)国际传扬:走向地球村?1.国际传扬2.全球新闻与信息流动3.国际新闻流向与世界传扬新秩序三、传扬学理论(一)传扬与传扬学1.关于传扬的认识2.传扬学的发展3.传扬学的研究主意4.传扬学研究的流派(二)信息、符号与传扬1.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中关于信息的基本概念2.信息传扬的过程研究3.符号学基本概念4.传扬中的符号使用(三)传者研究1.把关人研究2.媒介规范理论(四)媒介研究1.加拿大传扬学派的媒介理论2.媒介情境论3.李普曼媒介理论(五)受众研究1.大众受众理论2.使用与满意理论3.文化研究学派的受众研究(六)传扬功效1.传扬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2.传扬效果的产生与制约因素3.大众传扬的社会效果研究(七)人际传扬1.人际传扬的特点和功能2.人际传扬与人际关系3.人际传扬与媒介效应(八)组织传扬1.组织传扬的特点和作用2.组织内传扬3.组织外传扬(九)大众媒介与大众文化1.大众传扬的定义、特点和社会功能2.大众传扬的生产和发展过程3.大众传扬的社会影响4.大众传扬与大众文化四、网络传扬(一)网络传扬基本概念1.网络系统构成的基本概念2.网络传扬的基本历程和趋势3.网络传扬的特性与属性4.媒介融合的基本概念(二)网络传扬的基本形态1.网络中的人际传扬2.网络中的群体传扬3.网络中的组织传扬4.网络中的大众传扬(三)网络传扬的典型形式1.传扬2.即时通讯工具3.网络社区传扬4.搜索引擎传扬5.社交媒体传扬6.APP应用传扬(四)网络传扬的文本1.网络语言形成与发展的动力2.网络传扬的符号类型3.网络文本的总体特征(五)网络情景中的传扬者1.网络新闻传扬者的构成2.我国网络媒体的结构要素3.网络新闻传扬中的“把关人”(六)网络情景中的网民1.中国网民的规模与构成2.中国网民的需求3.网络环境与网民心理4.作为受众的网民的总体特征5.作为信息消费者的网络受众6.作为公民新闻主体的网民(七)网络传扬的结构1.网络传扬的结构2.网络传扬的信息传扬结构3.网络传扬的意见传扬结构4.网络舆论的产生、发展与变化(八)网络传扬的效果1.网络传扬效果的表现方式及其复杂性2.网络传扬与议程设置3.网络传扬与沉默的螺旋4.网络新闻传扬效果评估五、新闻学理论(一)新闻定义1.新闻定义2.新闻定义的学术历史(二)新闻与宣传(三)新闻与舆论(四)新闻价值1.新闻价值2.新闻价值的要素3.新闻价值在新闻实践中的影响因素(五)新闻真切1.新闻真切2.新闻真切在现实中的影响因素3.新闻失实的缘故和表现(六)新闻客观性原则1.客观性理念产生的背景与发展过程2.新闻客观性的内涵3.影响新闻客观传扬的因素(七)新闻体制1.新闻体制2.新闻体制的决定因素及其影响(八)新闻出版自由1.新闻出版自由的提出2.新闻出版自由的相关法律实践3.在中国如何理解新闻出版自由六、传扬伦理与规矩(一)传扬伦理概述1.传扬伦理的理论渊源2.传扬伦理的普通原则(二)传扬中的伦理问题及伦理原则的运用1.真切性及其伦理边界2.新闻炒作3.有偿新闻4.图片伦理5.传扬内容中的歧视与偏见6.灾害报道(三)传扬法概述1.区别“法制”与“法治”2.新闻传扬法的渊源3.中西方新闻立法的历史(四)宪规矩范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2.言论、出版自由3.批评建议权和舆论监督(五)政府信息藏匿与国家秘密保护1.公民知情权与政府信息藏匿制度2.保守国家秘密和保密法(六)传扬与司法1.司法藏匿和司法自立2.新闻报道与司法审判的平衡(七)传扬与公民权利1.传扬与名誉权2.传扬与隐私权3.传扬与肖像权4.传扬与著作权(八)新闻业的行政管理1.报纸、期刊2.广播电视3.互联网4.新闻记者。

2020中国传媒大学MJC新闻与传播考研专业课初试题目全解析

2020中国传媒大学MJC新闻与传播考研专业课初试题目全解析

2020中国传媒大学MJC新闻与传播考研专业课初试题目(334+440)全解析考试大纲变化后的第一年,和去年相比,今年334题目整体不难,考察题目非常常规,应该尽在大家的掌握之中,基本都是“热点”,没有出现很偏和冷门的题目。

从题型来看,没有了案例分析题,相当于少了一道大论述题,题量缩减,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写不完了~~从分数来看,每道题分数增加,字数应该相应增加。

另外,前沿热点考察趋势更加明显,更需要大家在看完参考书、背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阅读,扩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比如在考察议程设置的时候,不局限于考察理论内容,还要简述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变化。

考前一直强调技术学派会成为考察热点,简答第二问就考察了虚拟现实技术。

论述题在考察舆论时,也需要结合现在的媒体融合大背景作答。

“讲好中国故事”这道题是很常规的考法,按照上课讲的专题内容作答就可以。

专业一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一、简答题1.简述议程设置的含义以及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变化。

评析:传播效果理论一直是高频考察知识点,设置有关的题目。

理论属于适度效果论的代表性理论,考察的重中之重。

这道题有两个小问,第一小问“是什么”,把议程设置的理论内容答出来即可。

第二问议程设置理论在新环境下的变化,可以从议程设置主体泛化、内容多元化、方式双向化、媒体与公众的互动化这几个角度作答。

2.简述虚拟现实技术及其特征。

评析:现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给新闻新传行业带来了大变革,技术学派是一个考察趋势,VR技术对新闻报道的影响和这道题有异曲同工之妙。

注意审题,题目问的是虚拟现实技术的特征,从现场感、客观性、自主性、交互性这几个角度作答,再加上技术应用案例即可。

比如VICE 杂志《纽约百万人大游行》、《得梅因纪事报》大型解释性报道《丰收的变化》。

3.简述网络用户的主要特征。

评析:这部分知识在彭兰老师的《网络传播概论》里有很详细的论述,也可以从受众的变迁这个维度进行思考。

具体可以从网络用户的产消合一、互动性强、个性化、分众化作答。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MJC)考研经验分享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MJC)考研经验分享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MJC)考研经验分享中传的mjc本来有九个方向,去年新增了一个体育传播,共十个,每个方向所属院系不同,有新闻学院,电视学院,广告学院等等。

其中,电视学院复试要有拍摄的作品,具体是啥我也不清楚。

我报考的是01新闻实务方向,一直很火的一个方向,最火爆的是电视学院的几个方向。

信息获取渠道: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各个学校的研招网,研究生院的官网(获取专业开设情况,各个学校每年的招生简章,看招生计划以及参考书目,没给参考书目的自己去网上搜经验贴)考研帮app(各种真题,笔记,经验贴)公共课复习:英语(82分):其实对于这个分数我并不满意,但想想也在情理之中。

因为客观题只错了三个完型(1.5分),所以我对英语的期待还是比较高的,总结原因的话应该是写作的分数很低。

英语的复习我主要分为单词,阅读,写作三个大的部分。

单词书用的新东方的大绿本,采用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进行背诵。

每天早上一个小时的时间用来背单词,同时,手机里安装了扇贝app,回寝室的路上,吃早饭等闲暇时间我都会用手机背单词。

阅读,好多人推荐的张剑100篇我并不推荐,做了几篇觉得题型跟真题比相差很多,如果后期没有题做用来保持手感的话可以。

虽然考英语二,但英语一的真题还是要做的。

英语一的单词量大一些,且句子更复杂,有利于提高阅读能力。

英语一的真题我做了三遍。

第一遍做完了不看答案。

第二遍就要特别精了。

做完对答案,然后把自己做起来有难度的文章整篇翻译下来,找出自己的错误点。

通常我会选择后两篇阅读来翻译,这样对于提高阅读能力很有帮助,而且也顺便练了翻译,一举两得。

因为我的英语基础还可以,所以大概只翻译了十几篇阅读。

写作:买了王江涛的写作高分,但没背几篇。

总结了一些考试常用的词语和加分句式,练习了几篇就去考试了,所以写作的分数也是真的低,并没有什么发言权可言。

政治(61分):关于政治我给大家的是血淋淋的建议。

后期一定要多练手!!!尤其是最后一个月!!!我从九月份开始复习政治。

中传MJC考研各方向具体介绍(导师名单)

中传MJC考研各方向具体介绍(导师名单)

中传MJC考研各方向具体介绍(导师名单)内容来源:凯程考研集训营1.简介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类的专硕,只有MJC一种,全国的新闻传播类专硕也是只有这一种。

专业课考的都是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以及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2.报录比2017年估计2000人左右报考,基本上是20:12018年从目前状况来看,报考人数较17年更多,并且部分方向分数线有走高的趋势复试比率:一般是1:1.2或者3:7扩招情况:基本上每年都会比预计多招二三十人,分配到每个方向的话,差不多都多3、4个,根据年份不同有浮动3.学费、导师、就业学费10000元/学年,学习年限2年,每一名同学都有奖学金,从8000到3000不等。

开学后10月左右统一选择导师。

就业前景非常好,平台也较高,并且和学硕很多科目的学习一样,在就业上没有差别。

唯一的区别是能否直博。

就业方向大致就是在媒体圈,传统媒体、新媒体、宣传广告公司等,就业前景很好,并且就业后收入普遍不错各方向介绍1、新闻实务方向本方向的人才培养着力强调两个方面:一是着重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新闻理念,二是重视学生新闻采编实践能力的训练。

导师名单:刘昶(国际新闻、媒体融合、数据新闻)、方毅华(新闻叙事、广电)、牛慧清(电视新闻、纪录片)、张丽(电视新闻、新媒体、对港澳台传播)、刘坚(纪录片)、凌昊莹(传媒经济)、罗哲宇(新闻写作)、李舒(新闻评论、传媒政策)、刘年辉、王宇、陈作平、王志、白岩松。

2、媒介市场调查与研究本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具备媒体市场调查与策划能力、市场研究与分析能力,掌握定量、定性研究手段和统计分析技能及技巧。

导师:肖明、沈浩、王锡苓、崔蕴芳3、国际新闻与传播本专业方向培养政治素质过硬、思想品德优秀、具有突出的新闻专业素质和娴熟的外语应用能力,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具备一定的媒介管理才能,适应外宣及涉外新闻报道等多方面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新闻人才。

导师名单:何苏六、隋岩、张雅欣、张龙、刘昶、徐培喜、周逵4、电视新闻采编方向电视新闻采编是现代新闻传播学一个应用学科,代表了即时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向。

中传mjc考研: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详解(一)

中传mjc考研: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详解(一)

内容来源:凯程考研集训营第一节传播含义与类型一、传播是什么1、定义:传播是双向、共享意义上的信息、知识的流动过程,即信息的流动过程,是由多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组成的动态的,有一定结构顺序的信息流动过程。

其中信息是传播的材料,流动是传播的方式。

信息和流动是传播必然包含的两个因素。

它既是一种社会化行为又是一种人际间的关系。

传播的本质是信息流动,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如一本书,在没有被阅读时,书中的信息或知识被凝固在纸页中,一旦读者的眼睛与上面的文字接触,意识到文字所含的内容,传播便开始了。

2、特点:(1)传播是一个信息共享的过程(2)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传播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二、传播的类型1、类型的不同分法(1)“二分法”,即将人类传播分为亲身传播和大众传播。

分类标准是传播手段。

(2)“四分法”,即将人类传播分为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及大众传播四种类型。

分类标准是传播范围及规模。

(3)“五分法”,即在“四分法”的基础上补充了群体传播。

2、传播类型体系图3、人内传播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社会是由作为意识和行为主体的个人组成的,从这个意义上,作为个体系统活动的人内传播也是一切社会传播活动基础。

(1)作为能动的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人内传播1米德的“自我意识”理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将自我分解成一方面是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I),它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具体行为和反应体现出来;另一方面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值代表的“客我”(Me),它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直接体现。

“主我”是形式,“客我”是内容。

“客我”可以促使“主我”发生新的变化,而“主我”也可以改变“客我”,两者的互动不断形成新的自我。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MJC)考研参考书目(初试)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MJC)考研参考书目(初试)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MJC)考研参考书目(初试)袁军、哈艳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修订本)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雷跃捷:《新闻理论》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修订版)雷跃捷:《媒介批评》梁一高:《现代新闻采访学教程》(修订2版)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谭云明:《新闻编辑》王振业:《新闻评论写作教程》赵玉明:《广播电视辞典》(重点看第2、3章)《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红宝书》凯程考研334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2版)》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彭兰:《网络传播概论(第2版)》邵培仁:《媒介管理学概论》宫承波《媒介融合概论》王军:《传媒法规与伦理》《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红宝书》凯程考研【中传考研经验】凯程2015年中传考研成绩辉煌,拿下多个重要专业的第一名,例如,中传艺术硕士第一名王园璐,中传新闻传播硕士第一名郑家威,凯程学员总共考取中传超过30人,基本都是跨专业的学生,中传在录取的时候非常公平,招生人数多(总数达200人),加上凯程的专业辅导与人脉关系,凯程已经成为了中传考研的黄埔军校,每年考取中传的人数是其他辅导班的总和还要多。

在凯程网站有很多成功学员的视频,凯程学校里有专门针对中传艺术硕士、新闻传播硕士、新闻学、传播学等专业的内部讲义,这是其他机构所不具备的,同学们到了凯程学校可以实地查看(有些机构根本就没有开过中传课程,自然没有讲义了)(其中中传讲义包括:中传艺术硕士、新闻传播凯程通,热点讲义,真题讲义,冲刺讲义、题库等)。

此外,其他机构1个经验谈视频都没有,凯程的中传考研经验谈非常多,在凯程网站有展示,同学们可以查看。

相信同学们能够正确选择考研辅导班,凯程一直以来,以“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为理念,创建最强的中传考研培训学校。

关于凯程: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中传MJC考研笔记:传播学教程之精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中传MJC考研笔记:传播学教程之精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中传MJC考研笔记:传播学教程之精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编辑:凯程中传果酱老师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第一节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一、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从信息传递和沟通的角度而言,传播并不是人类的特有现象,而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共有现象。

动物社会传递信息的常见信号:1.气味。

(分泌特定气味的荷尔蒙-一般草食和肉食动物)2.发光。

(萤火虫求偶)3.超声波。

(蝙蝠)4.动作。

(灰雁动作信号,蜜蜂的“8字舞”)5.声音。

(鸟语)二、动物传播的局限性动物传播与人类传播的本质区别:第一,动物的信息传播行为是一种先天的本能行为,其能力更多地取决于体内的信息功能和遗传基因,而不是后天的系统学习;第二,动物传递和接收信息的过程是基于条件反射原理的过程,而不伴随复杂的精神和思维活动。

一句话,动物传播只是对自然界的一种被动的适应,而不能成为对自然界和自身进行能动的、创造性改造的因素三、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从猿到人的转变,同时也就意味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的转变。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语言的产生,是完成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之巨大飞跃的根本标志。

语言产生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人类基本的创造性活动——劳动。

“直立行走”、“制造工具”和“分节化语言”这三种要素的欠缺,犹如三道屏障,使得黑猩猩一类的灵长类动物终未能进化成人类。

这三种要素,都是人类特有的劳动的产物。

劳动中的相互协作对语言的需要促进了早期人类发音器官的进化,经过漫长的进化和发展,终于出现了分音节的语言;脑和为它服务的器官、越来越清楚的意识以及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发展,又反作用于劳动和语言,为这二者的进一步发育不断提供新的推动力。

四、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人类语言的五个特点:从外部现象描述(1)人类语言是一种具有音节区分的声音符号体系;(2)与本能相关的声音较少,发音和语句在结构上具有逻辑性;(3)具有自由模仿其他声音的能力;(4)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也能自主发声;(5)能够自主地赏娱音声的节奏和韵律。

中传新闻与传播考研专业介绍

中传新闻与传播考研专业介绍

中传新闻与传播考研专业介绍
一、专业课程设置
1.基础课程阶段:主要包括新闻与传播理论、新闻传播方法论等相关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新闻传播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掌握。

二、专业方向
在中传新闻与传播(MJC)专业中,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

该专业的常见专业方向包括:
1.新媒体与网络传播:关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形式和特点,培养学生掌握新媒体传播的策划、运营和管理技能。

2.新闻评论与传播研究:针对新闻评论的专业性和社会影响力,培养学生分析新闻评论现象和传播规律的能力,以及在媒体评论等领域中的独立思考和写作能力。

3.传媒经济与传播管理:注重传媒行业的经济模式和管理问题,培养学生具备传媒经济和传播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4.社会与公共传播:关注社会和公共领域中的传播问题,培养学生在政府、非营利组织和公众领域的传播能力和战略规划能力。

三、实践教学
此外,学校还会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如学术研讨会、国内外实地考察等,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

四、就业与发展
总之,中传新闻与传播(MJC)专业提供了全面的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
培养,为学生将来在新闻传播领域和相关行业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如果你对新闻与传播感兴趣,且希望在相关行业从事工作或进行学术研究,这个专业将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MJC)考研攻略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MJC)考研攻略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MJC)考研攻略徐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们今天邀请到了凯程的一位成功学员,是我凯程集训营VIP 学员,韩rz同学。

我跟rz的印象是比较深的,因为我们在复试的时候,做了几次模拟面试。

那么首先请你给大家做一个自我介绍,大家认识一下,好吧?韩rz:大家好,我叫韩rz,本科是来自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新闻的专业,我考入的是中国传媒大学的新闻与传播的专业硕士,方向是国际广播电视,是今年新开的一个方向。

我的初试成绩是357分,政治59分,有点低,不大好意思跟大家讲。

英语考的还算挺好的,英语80分。

专业课一是105分,专业课二是113分,总体来说是一个不是很高的成绩,但是我非常非常感谢集训营可以让我这样一个不是特别高的分数的这样一个学员,可以最终考入中传。

徐老师:好,要给大家提醒这么几点,我们刚才和高巧玉(音)同学也录了一段视频,巧玉在视频里说,有一位同学和她正在相互提问,这位同学是谁呢,就是rz。

刚才我们在视频里说,你们考完之后都非常的兴奋,知道录取的真的是一个喜事啊。

韩rz:对对对徐老师:然后她们两个人就手拉手结伴跑到厦门深海去玩。

在他们结束旅游之后,可能后边还有旅游是吧。

中途我就说你们来给同学们讲一讲经验,他们两个都很快答应下来,也很愿意把自己的经分享给大家,专门坐飞机过来。

我想大家听完之后也特别的感动,所以接下来要认真听,看师姐们是怎样讲述自己的考研故事的。

那么,rz是什么时候来凯程的?韩rz:我来凯程比较早我是大概去年12月份的时候,是从网站首先就知道了我们这个集训营的信息,就比较感兴趣,首先就联系了我们这边的课程顾问。

之后正式地就是一月份的时候,是来这边上了一个寒假集训营。

当时这个集训营大概有13天左右,这13天我就觉得收获很大,因为突然感觉在大学里边已经很散漫了,散漫很多年之后,忽然找到了自己当初要备考高考的感觉。

然后当时就觉得很有这样一种动力,很希望能继续和身边这些很拼搏的人,可以一起完成我们这个梦想。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MJC)考研考试大纲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MJC)考研考试大纲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MJC)考研考试大纲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代码440)》(以下简称《专业基础》)是2011年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四门科目之一。

《专业基础》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客观地测评考生在新闻与传播学的基本知识素养,以有利于选拔出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传媒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治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第一部分中外新闻事业史(一)中国新闻事业史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2、《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3、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4、《字林西报》5、《万国公报》6、《申报》7、对外国人早期在华办报的分析与评价8、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和办报活动9、王韬和《循环日报》10、康有为与强学会报刊11、梁启超和《时务报》12、维新派办报活动、办报思想及对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13、戊戌政变后的改良派报刊14、《苏报》和“苏报案”15、《民报》16、革命派与保皇派报刊的论战17、章太炎的报刊活动18、资产阶级革命派办报活动及其办报思想19、辛亥革命时期报刊业务的发展20、民国初期新闻事业的短期繁荣21、民国初期政党报刊的堕落22、癸丑报灾23、民初著名记者24、《新青年》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25、《每周评论》26、《共产党》月刊27、五四时期报刊业务的改革28、《向导》周报30、国共合作后的统一战线报刊31、五卅运动中新闻界的斗争32、工农运动高潮中的工农报刊33、北洋政府统治地区私营大报的发展34、中国境内第一批广播电台及国人自办广播电台的出现35、国统区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的形成36、民营广播事业的发展37、国民党对新闻事业的控制38、红色中华通讯社和《红色中华》39、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新闻界40、《申报》的改革41、邹韬奋的报刊活动42、斯诺与《西行漫记》43、范长江的新闻活动44、延安《解放日报》及其在整风运动中的改革45、延安新华广播电台46、《新华日报》的创办及其斗争47、上海“孤岛”时期新闻界的抗争48、“拒检运动”49、国民党新闻统制的强化50、解放区反“客里空”运动51、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解放战争中的转移和宣传工作52、毛泽东、刘少奇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讲话53、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建立54、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新闻报道及新闻工作的改进55、1956年新闻工作的改革56、《人民日报》的改版57、六十年代初新闻工作的调整和改进58、“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59、改革开放初期的新闻工作(二)外国新闻事业史1、手抄新闻2、古罗马《每日纪闻》3、古腾堡印刷术及其影响4、皇家特许制度与“星法院”5、约翰•弥尔顿与《论出版自由》6、资产阶级政党报刊时期7、便士报与廉价报刊8、本杰明·戴与《太阳报》9、近代西方大众化报刊出现的历史条件10、《泰晤士》报11、《费加罗报》12、通讯社出现的历史背景13、路透社、哈瓦斯社、沃尔夫社14、“三社四边”协定15、《新莱茵报》创办经过和内容特色16、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报刊思想17、斯克里普斯报团18、《纽约时报》19、普利策、赫斯特与“黄色新闻”20、“扒粪”运动21、《真理报》22、日本广播协会(NHK)23、“白虹贯日”事件24、广播的诞生与早期发展25、美国三大广播公司26、爱德华.莫罗27、世界广播电视事业的体制类型28、国际新闻传播新秩序第二部分新闻理论(一)绪论1、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1)世界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2)中国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3)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最新成果2、新闻学的概念、内容及地位(1)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2)新闻理论的研究对象(二)新闻1、新闻的起源与本源2、新闻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3、新闻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异同(1)新闻与信息(2)新闻与舆论(3)新闻与宣传(4)新闻与历史(三)新闻传播1、新闻传播的基本要素2、新闻传播的基本流程3、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四)新闻价值与新闻选择1、新闻价值(1)新闻价值理论的产生及其社会背景(2)新闻价值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3)新闻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4)坚持正确的新闻价值取向2、新闻选择的标准(1)新闻价值标准(2)新闻宣传政策选择(3)新闻伦理及法规选择(五)新闻真实性原则1、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内涵2、新闻真实性原则的要求3、新闻失实的产生原因4、防治新闻失实,提高媒体公信力(六)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及客观与公正原则1、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及其要求2、客观报道原则的内涵及要求3、公正报道原则的内涵及要求4、坚持客观公正与立场倾向的统一(七)新闻出版自由与媒体的社会责任1、新闻出版自由(1)“新闻自由”口号的由来(2)新闻出版自由的具体性和相对性(3)资本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实质(4)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性质和特点(5)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2、媒体的社会责任(1)“社会责任理论”的产生及其社会背景(2)“社会责任理论”的贡献及局限性(3)媒体社会责任的内涵及要求(4)“公共新闻学”的产生及内涵3、坚持新闻出版自由与媒体社会责任的协调统一(八)新闻舆论监督1、新闻舆论监督的内涵2、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3、开展新闻舆论监督与“以正面宣传为主”原则的协调统一(九)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基本方针1、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1)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产生与发展(2)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三为”方针(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2)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方向(3)不断提高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自觉意识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1)“三贴近”原则的内涵(2)“三贴近”原则的基本要求4、坚持新闻舆论正确导向、提高新闻宣传效果(1)坚持新闻舆论正确导向的基本要求(2)提高新闻宣传效果的基本要求第三部分新闻业务(一)新闻采访1、新闻记者的产生和发展2、新闻记者的常见分类3、新闻采访的内涵与性质4、新闻采访的常见方式及基本要求(1)访问的内涵及基本要求(2)观察的内涵及基本要求(3)书面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4)电话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5)互联网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5、新闻采访的特殊方式及基本要求(1)隐性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2)体验式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3)追踪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6、采访准备的内涵及基本要求7、新闻敏感的内涵及培养方法8、新闻线索的内涵及获取方法9、采访角度的内涵及选择技巧10、新闻发布会的内涵及采访技巧11、突发事件的内涵及采访要求12、旅行采访的内涵及要求(二)新闻写作1、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1)选择典型事实说话(2)通过再现场景说话(3)运用背景材料说话(4)借助“直接引语”说话2、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真实性、时效性、可读性、针对性3、新闻角度的内涵及选择方法4、新闻跳笔的内涵及运用方法5、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6、消息的内涵、特点与优势7、消息写作各环节的内涵及基本要求:导语、主体、结尾、新闻背景8、各类消息的内涵及基本写作要求(1)事件性消息(2)非事件性消息(3)描写性消息9、通讯的内涵、特点10、消息与通讯的区别11、通讯写作各环节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提炼主题(2)通讯选材(3)通讯的结构12、各类通讯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人物通讯(2)事件通讯(3)工作通讯(4)风貌通讯(5)社会观察通讯(6)专访写作(7)新闻特写(三)新闻编辑1、新闻编辑的内涵及特点2、新闻编辑在新闻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3、新闻编辑的基本要求4、编辑策划(1)编辑策划的内涵(2)编辑策划的意义(3)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5、新闻稿件的分析及选择6、新闻稿件的修改7、制作新闻标题(1)新闻标题的内涵及功能(2)新闻标题的特点(3)新闻标题的类型8、新闻稿的配置9、版面和图片编辑10、专刊与副刊编辑11、广播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12、电视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13、网络编辑特点与要求(四)新闻评论1、新闻评论的内涵及特点2、新闻评论的地位及作用3、新闻评论的类型4、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5、新闻评论的选题6、新闻评论的立论7、新闻评论的论证8、各类新闻评论体裁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社论和编辑部文章(2)评论员文章和特约评论员文章(3)专栏评论(4)短评(5)编者按(6)述评(7)广播新闻评论(8)电视新闻评论(9)网络新闻评论四、考试题型与分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主要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案例分析、论述题、写作题等。

2024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及备考经验指导

2024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及备考经验指导

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曦曦老师对2024年中央民族大学050300新闻传播学专业考研进行解析。

主要有以下板块:专业简介、招生人数、考试科目、考试大纲、分数线、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一、专业简介新闻传播学(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是国家一级学科,下设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国际新闻、数字出版等专业。

新闻传播学是研究执政党的新闻活动、传播活动及其他各类信息传播现象的学科。

涉及的领域为互联网与新媒体。

主要研究方向:00 不区分研究方向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去向:编导、记者、主持、制作、广告与文化经济活动策划、计算机网络课件开发制作等工作。

二、专业目录050300新闻传播学(学术学位)招生年份:2023年所属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所属门类名称:文学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03]新闻传播学拟招生人数:19学习形式:全日制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9新闻传播史论④820新闻传播实务三、考试大纲科目代码:619 科目名称:新闻传播史论I.考查目标新闻传播史论考试涵盖新闻理论、中外新闻传播史、传播学基础理论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新闻传播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试卷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新闻理论约 45 分;中外新闻传播史约 45 分(其中外国新闻传播史部分约 15 分);传播学基础史论约 60 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题型结构主要包括名词解释、简答和分析论述题。

Ⅲ.考查范围第一部分:新闻理论【考查目标】1. 理解与掌握新闻学的基本理论,能结合实际来理解新闻学理论,能运用新闻学理论来分析具体新闻实践和新闻现象。

《新闻与传播学综合》科目大纲

《新闻与传播学综合》科目大纲

《新闻与传播学综合》科目大纲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学综合》是2019年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笔试合格后的考试环节之一。

该复试科目旨在检验考生在新闻传播学学科方面的素养与潜力,特别是对相关问题的领悟能力。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在新闻评论、新闻编辑、电视实务、网络传播、广告实务等方面的潜能或能力。

三、考试方式与分值本科目满分100分,由各培养单位自行命题。

答题方式为笔试。

考试时间180分钟。

四、考试内容第一章新闻编辑第一节新闻编辑的内涵及特点第二节新闻编辑在新闻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第三节新闻编辑的基本要求第四节编辑策划第五节新闻稿件的分析及选择第六节新闻稿件的修改第七节制作新闻标题第八节新闻稿的配置第九节版面和图片编辑第十节专刊与副刊编辑第十一节广播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第十二节电视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第十三节网络编辑特点与要求第二章新闻评论第一节新闻评论的内涵及特点第二节新闻评论的地位及作用第三节新闻评论的类型第四节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第五节新闻评论的选题第六节新闻评论的立论第七节新闻评论的论证第八节各类新闻评论体裁的内涵及基本要求第三章电视实务第一节电视专题与栏目分类第二节叙述型电视专题(专题片)第三节纪实型电视专题(纪录片)第四节政论型电视专题(政论片)第五节调查型电视专题(调查报道)第六节新闻型电视栏目创作第七节社教型电视栏目创作第八节娱乐型电视栏目创作第九节谈话型电视栏目创作第十节常规型电视栏目编排第四章网络传播第一节互联网传播技术与第四媒体第二节网络传播的媒介分析第三节网络传播的受众分析第四节网络传播的效果分析第五节网络传播伦理与法制第五章广告实务第一节广告与公共关系策划报告第二节广告市场调查的内容、范围和方法第三节产品认识、分析与定位第四节广告与公共关系战略设计第五节广告预算第六节广告策略第七节广告创意。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传MJC考研:详细说明及大纲解析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代码440)》(以下简称《专业基础》)是2011年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四门科目之一。

《专业基础》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客观地测评考生在新闻与传播学的基本知识素养,以有利于选拔出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传媒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治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第一部分中外新闻事业史(一)中国新闻事业史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2、《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3、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4、《字林西报》5、《万国公报》6、《申报》7、对外国人早期在华办报的分析与评价8、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和办报活动9、王韬和《循环日报》10、康有为与强学会报刊11、梁启超和《时务报》12、维新派办报活动、办报思想及对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13、戊戌政变后的改良派报刊14、《苏报》和“苏报案”15、《民报》16、革命派与保皇派报刊的论战17、章太炎的报刊活动18、资产阶级革命派办报活动及其办报思想19、辛亥革命时期报刊业务的发展20、民国初期新闻事业的短期繁荣21、民国初期政党报刊的堕落22、癸丑报灾23、民初著名记者24、《新青年》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25、《每周评论》26、《共产党》月刊27、五四时期报刊业务的改革28、《向导》周报30、国共合作后的统一战线报刊31、五卅运动中新闻界的斗争32、工农运动高潮中的工农报刊33、北洋政府统治地区私营大报的发展34、中国境内第一批广播电台及国人自办广播电台的出现35、国统区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的形成36、民营广播事业的发展37、国民党对新闻事业的控制38、红色中华通讯社和《红色中华》39、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新闻界40、《申报》的改革41、邹韬奋的报刊活动42、斯诺与《西行漫记》43、范长江的新闻活动44、延安《解放日报》及其在整风运动中的改革45、延安新华广播电台46、《新华日报》的创办及其斗争47、上海“孤岛”时期新闻界的抗争48、“拒检运动”49、国民党新闻统制的强化50、解放区反“客里空”运动51、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解放战争中的转移和宣传工作52、毛泽东、刘少奇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讲话53、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建立54、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新闻报道及新闻工作的改进55、1956年新闻工作的改革56、《人民日报》的改版57、六十年代初新闻工作的调整和改进58、“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59、改革开放初期的新闻工作(二)外国新闻事业史1、手抄新闻2、古罗马《每日纪闻》3、古腾堡印刷术及其影响4、皇家特许制度与“星法院”5、约翰•弥尔顿与《论出版自由》6、资产阶级政党报刊时期7、便士报与廉价报刊8、本杰明·戴与《太阳报》9、近代西方大众化报刊出现的历史条件10、《泰晤士》报11、《费加罗报》12、通讯社出现的历史背景13、路透社、哈瓦斯社、沃尔夫社14、“三社四边”协定15、《新莱茵报》创办经过和内容特色16、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报刊思想17、斯克里普斯报团18、《纽约时报》19、普利策、赫斯特与“黄色新闻”20、“扒粪”运动21、《真理报》22、日本广播协会(NHK)23、“白虹贯日”事件24、广播的诞生与早期发展25、美国三大广播公司26、爱德华.莫罗27、世界广播电视事业的体制类型28、国际新闻传播新秩序第二部分新闻理论(一)绪论1、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1)世界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2)中国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3)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最新成果2、新闻学的概念、内容及地位(1)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2)新闻理论的研究对象(二)新闻1、新闻的起源与本源2、新闻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3、新闻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异同(1)新闻与信息(2)新闻与舆论(3)新闻与宣传(4)新闻与历史(三)新闻传播1、新闻传播的基本要素2、新闻传播的基本流程3、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四)新闻价值与新闻选择1、新闻价值(1)新闻价值理论的产生及其社会背景(2)新闻价值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3)新闻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4)坚持正确的新闻价值取向2、新闻选择的标准(1)新闻价值标准(2)新闻宣传政策选择(3)新闻伦理及法规选择(五)新闻真实性原则1、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内涵2、新闻真实性原则的要求3、新闻失实的产生原因4、防治新闻失实,提高媒体公信力(六)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及客观与公正原则1、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及其要求2、客观报道原则的内涵及要求3、公正报道原则的内涵及要求4、坚持客观公正与立场倾向的统一(七)新闻出版自由与媒体的社会责任1、新闻出版自由(1)“新闻自由”口号的由来(2)新闻出版自由的具体性和相对性(3)资本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实质(4)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性质和特点(5)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2、媒体的社会责任(1)“社会责任理论”的产生及其社会背景(2)“社会责任理论”的贡献及局限性(3)媒体社会责任的内涵及要求(4)“公共新闻学”的产生及内涵3、坚持新闻出版自由与媒体社会责任的协调统一(八)新闻舆论监督1、新闻舆论监督的内涵2、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3、开展新闻舆论监督与“以正面宣传为主”原则的协调统一(九)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基本方针1、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1)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产生与发展(2)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三为”方针(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2)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方向(3)不断提高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自觉意识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1)“三贴近”原则的内涵(2)“三贴近”原则的基本要求4、坚持新闻舆论正确导向、提高新闻宣传效果(1)坚持新闻舆论正确导向的基本要求(2)提高新闻宣传效果的基本要求第三部分新闻业务(一)新闻采访1、新闻记者的产生和发展2、新闻记者的常见分类3、新闻采访的内涵与性质4、新闻采访的常见方式及基本要求(1)访问的内涵及基本要求(2)观察的内涵及基本要求(3)书面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4)电话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5)互联网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5、新闻采访的特殊方式及基本要求(1)隐性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2)体验式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3)追踪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6、采访准备的内涵及基本要求7、新闻敏感的内涵及培养方法8、新闻线索的内涵及获取方法9、采访角度的内涵及选择技巧10、新闻发布会的内涵及采访技巧11、突发事件的内涵及采访要求12、旅行采访的内涵及要求(二)新闻写作1、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1)选择典型事实说话(2)通过再现场景说话(3)运用背景材料说话(4)借助“直接引语”说话2、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真实性、时效性、可读性、针对性3、新闻角度的内涵及选择方法4、新闻跳笔的内涵及运用方法5、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6、消息的内涵、特点与优势7、消息写作各环节的内涵及基本要求:导语、主体、结尾、新闻背景8、各类消息的内涵及基本写作要求(1)事件性消息(2)非事件性消息(3)描写性消息9、通讯的内涵、特点10、消息与通讯的区别11、通讯写作各环节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提炼主题(2)通讯选材(3)通讯的结构12、各类通讯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人物通讯(2)事件通讯(3)工作通讯(4)风貌通讯(5)社会观察通讯(6)专访写作(7)新闻特写(三)新闻编辑1、新闻编辑的内涵及特点2、新闻编辑在新闻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3、新闻编辑的基本要求4、编辑策划(1)编辑策划的内涵(2)编辑策划的意义(3)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5、新闻稿件的分析及选择6、新闻稿件的修改7、制作新闻标题(1)新闻标题的内涵及功能(2)新闻标题的特点(3)新闻标题的类型8、新闻稿的配置9、版面和图片编辑10、专刊与副刊编辑11、广播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12、电视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13、网络编辑特点与要求(四)新闻评论1、新闻评论的内涵及特点2、新闻评论的地位及作用3、新闻评论的类型4、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5、新闻评论的选题6、新闻评论的立论7、新闻评论的论证8、各类新闻评论体裁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社论和编辑部文章(2)评论员文章和特约评论员文章(3)专栏评论(4)短评(5)编者按(6)述评(7)广播新闻评论(8)电视新闻评论(9)网络新闻评论四、考试题型与分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主要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案例分析、论述题、写作题等。

本科目满分150分。

五、考试方式由我校自行命题,考试时间3小时。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综合能力》是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综合能力》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第一章媒介与社会第一节理解传播媒介一、传播的含义与类型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1.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2. 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三、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1. 传播媒介的界定2. 传播媒介的类型第二节媒介的社会功能一、守望与预警的功能二、协调与商讨的功能三、传承与教化的功能四、娱乐与商业的功能第三节媒介的社会影响一、媒介与政治舆论二、媒介与经济发展三、媒介与社会文化四、媒介与国际关系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1. 效果与效果研究2. 媒介与说服3. 媒介与议程4. 媒介与教养第四节社会中的媒介一、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二、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第二章媒介的形态与发展第一节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一、口语传播二、书写传播三、印刷传播三、电子传播四、数字多媒体传播五、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第二节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征一、报纸及其传播特点二、广播及其传播特点三、电视及其传播特点第三节互联网及其传播特征一、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二、网络传播的媒介特征三、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1. 网络中的人际传播2. 网络中的群体传播3. 网络中的组织传播4. 网络中的大众传播第三章媒介内容生产第一节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一、媒介制度1. 媒介制度及其功能2. 媒介制度的类型二、媒介产业1. 作为产业的媒介业2. 媒介产业的特点3. 媒介产业的全球化三、媒介组织1. 媒介组织的类型2. 媒介组织的结构3. 媒介组织的管理第二节媒介内容生产的流程一、报纸的生产1. 报纸的选题与策划2. 报纸的采访与编辑3. 报纸的版面设计4. 报纸的出版发行二、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1.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2.广播电视节目的采制和播出3. 广播电视节目的栏目化与频道化三、网络媒体的内容生产1.网络媒体平台的设计与维护2.网络媒体内容的采制和编辑第三节媒介融合时代的内容生产一、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二、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三、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第四章媒介伦理与法规第一节媒介伦理知识一、媒介伦理概述1. 媒介伦理的理论渊源2. 媒介伦理的一般原则二、媒介伦理的失范1. 有偿新闻与新闻敲诈2. 媒介管理中的寻租腐败3. 媒介内容中的歧视与偏见4. 媒介内容中的文化与道德问题第二节媒介法规与政策一、媒介与公共生活的法规控制1. 媒介与国家安全:煽动、泄密、危害统一3. 媒介与社会秩序:谣言、暴力、色情二、媒介与权利1. 媒介与人格权利:名誉、隐私、肖像2. 媒介与著作权利:侵权、赔偿3. 媒介与言论权利:表达自由、隐性采访、信息公开三、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1. 报刊业管理规制2. 广播电视业管理规制3. 互联网行业管理规制四、媒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四、考试题型与分值建议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案例分析和论述题为主,少用或不用名词解释、填空等题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