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后浇带的设计
后浇带设计与施工的质量控制
后浇带设计与施工的质量控制摘要:后浇带是建筑工程中一个重要的施工工序,它起到了加固结构、提高建筑物整体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过程,并重点讨论了如何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后浇带工程的质量。
引言:后浇带是指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对部分结构进行加固和加固的施工工序。
它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还可以对主体结构进行补强,以满足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要求。
由于后浇带工程的重要性,对其设计与施工质量的控制至关重要。
1. 后浇带设计的要点1.1 结构的合理性后浇带设计中,首先需要考虑结构的合理性。
各个部分的尺寸、形状、布置等都需要满足结构设计的要求,以保证后浇带的加固效果。
1.2 材料的选择在后浇带的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例如混凝土、钢筋等。
这些材料的性能和质量对后浇带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材料的选择。
1.3 耐久性的考虑后浇带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需要承受一定的荷载和变形,因此设计时需要考虑后浇带的耐久性。
这涉及到材料的抗压性、抗张性等参数的选择,以及结构的合理布置。
2. 后浇带施工的要点2.1 施工流程的规范性后浇带的施工过程需要按照规范进行,以确保施工质量。
施工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包括清理施工现场、检查施工工具和设备等。
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材料的搅拌、浇注、养护等环节,防止出现质量问题。
2.2 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术要求后浇带施工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经验,施工人员需要掌握相应的操作技巧和施工方法。
同时,施工人员应具备责任心和团队精神,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2.3 质量控制的措施为保证后浇带工程的质量,需要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
其中包括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和检查,以及施工后的质量验收等。
此外,还需要及时处理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以避免对工程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3. 后浇带质量控制的重点3.1 施工安全在后浇带施工中,首先要关注施工安全。
包括施工现场的安全保护、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操作等。
浅谈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
对 比 ,选择经济合 理 的方 案 。后 浇带部位 的钢筋一般 不宜断开 ,而应 当地下室 结构超长过 多 ,单靠设 置后浇 带不足 以解决混凝 土收缩 让钢筋 连续通过 ,即只将 后浇带处 的混凝 土临时断开 。有 的工程将后
浇筑 即无缝施工 。但 应注意 ,采用膨胀 加强带 取代部分施 工后浇 二 、后浇带 的施工 施工 中必须 保证 后浇 带 两侧 混凝 土 浇筑 质量 ,防止 漏浆 ,或 混 严 格的技术保 障措施 ,保 证混凝 土原材料 的质量 和微膨胀 剂的配合 比 凝土疏松 。后 浇带两侧 应采用 钢筋支架 钢丝网 隔断 ,并 由结构设计 人
保温 隔热 ,采用 可靠 的、高效 的外墙外 保温 ,并适 当提高外纵 墙 、山 率 ,用 以抵抗后 浇带封 闭后 由剩余 差异沉 降差所 引起 的结构 内力 。为 墙 、屋 面等重要部位 的纵 向钢筋配筋率 。当地 上结构 由于抗震设 计需 减小后 浇带封 闭后 由剩余 差异沉 降差所 引起 的结构 内力 ,尚应采取其 要而设 置 了防震缝 时 ,伸缩缝 宽度应 满足 防震 缝宽度 的要求 。地下室 他措施 ,通常可考室顶 板和处 于室外 地面 以上 的地下 1 . 建筑采 用桩基 或其他 地基基础 处理方 法 ,或补偿基 础 ,尽 高层
式 、上部结构 布置等条件综 合确定 。当地基 持力层 土质较好 ,例如高 毛 ,涂刷界 面剂 ,后浇 带混凝 土应 比两侧 混凝土强度 等级增大一级 , 层 建筑基础做 在基岩层或 卵石层上 ,或采用 桩基 时 ,高层 建筑沉降变 并且 采用掺加 了微 膨胀剂 的补 偿收缩混凝 土浇筑 。
浅谈后浇带的设计
要求施工单位对与主体相连的钢筋必须预
留. 后期采用焊接连接,同一截面的钢筋焊
时,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一般应 大于裙房基
础埋深至少2 来, 不满足此要求时应I踢 :高层 建筑的稳定性,井采取可靠措施防止高层建 筑与裙房之间发生相互倾斜。 近年来, 复合地基得到了 广泛应用, 复合 地基可以提高地基持力层承载力,提高土体 弹性模量, 有效地控制建筑物沉降。 不论采用 哪种方法,如果采用施工后浇带而不设置永
适当 增大伸缩缝间距。但一般地上结构由 于
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伸缩缝最大 间距不宜超过混凝土规范限值过多,同时应 注意加强屋面保温隔热,采用可靠的、高效 的外墙外保温,并适当提高外纵墙、山墙、 屋面等重要部位的纵向钢筋配筋率。当地上 结构由于扰震设计需要而设置了防食缝时, 伸缩缝宽度应满足防震缝宽度的要求。地 F 室结构超长的情况较为常见,除地下室顶板
建筑地下室高度,使地基持力 层落在压缩性 变形缝,还是在施工阶段设置沉降后浇带, 小、 地基承载力 高的土层上, 有效地减小 可 高 应该根据建 筑场地地基持力层土质情况、基 层建筑的沉降量。 础形式, 上部结构布置等条件综合确定。 当地 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结构设 计者应结 基持力层土质较好,例如高层建筑基础做在 合工程具体情况,多方面对比, 选择经济合
后浇带部位的钢筋一般不宜断开,而应 让钢筋连续通过 ,即只将后浇带处的混凝土 临时断开。但有时工程具体情况板、底 板均与主楼相连, 但是由于施工场地狭小 , 结构主体,待主体完成后再施工车道部分,
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 (混凝土规范第9. [ , 于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量较大, 无法留设后浇带,于是要求施工单位先施工
接连接率不得大于50%.
有的工程将后浇带内钢筋全部断开,这
浅谈混凝土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
浅谈混凝土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摘要: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经常会出现房屋平面超长、复杂,不对称或房屋各部分刚度、高度、重量相差悬殊等情况,本文就介绍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施工后浇带法。
关键词:混凝土,后浇带,技术要求,间距,构造要求,解决措施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of high-rise buildings, often appear houses plane long and complex, asymmetry or house each part stiffness, height, weight difference between, etc.,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way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e latter pouring belt method.Keywords: concrete, of the pouring belt, technical requirements, spacing, structural requirements,Measures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经常会出现房屋平面超长、复杂,不对称或房屋各部分刚度、高度、重量相差悬殊等情况。
在过去,设计人员采用变形缝做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但是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一方面,业主对建筑使用功能和立面效果的高要求;同时施工时防水处理难度大。
另一方面,在地震区,由于变形缝将房屋分成几个独立的部分,地震时常因为互相碰撞而造成伤害。
因此少设或不设变形缝成为建筑设计发展新趋势。
那么,如何解决呢?施工后浇带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后浇带设计原则及间距混凝土浇灌后,经24~30h可达最高温度,最高水化热引起的温度比入模温度约高30~35°C,然后根据不同速度降温,经10~30d降至周围气温,在此期间约有15%~25%的收缩,往后到3~6个月收缩完成60%~80%,至一年左右,收缩完成95%。
浅论建筑工程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
浅论建筑工程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防止出现钢筋混凝土因为温度和收缩不均以及沉降带来的有害裂缝,根据施工时间的后滞而命名的。
本文结合在建筑工程上多年的工作经验,阐述了建筑工程后浇带主要的作用、施工方法,讨论了建筑工程后浇带的设计和施工的措施以及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对建筑工程后浇带在模板、混凝土、钢筋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标签】建筑工程;后浇带设计;施工措施引言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裂缝较为普遍,裂缝的类型也很多。
以前的设计和建筑施工中,通常采用伸缩缝、沉降缝来处理裂缝。
但是设置的伸缩缝、沉降缝会永久停留在建筑中,使建筑功能受到限制。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很多超长、超大混凝土结构都不再设置伸缩缝、沉降缝,而是通过设置后浇带来缓解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应力及沉降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后浇带的分类和作用后浇带根据受力的性质可以分为沉降性后浇带和伸缩性后浇带。
沉降性后浇带,是用于防止建筑的地基不均匀沉降,从而会对建筑结构产生不利的影响。
这种类型的后浇带一般都应用于高层建筑的主楼和副楼中间。
沉降性后浇带在建筑主体部分完工之后,地基基础沉降经观测稳定后施工,这时基础部分基本完成了沉降过程。
伸缩性后浇带,是用于防止建筑因混凝土浇筑后因为温度和自身变形、收缩而对建筑结构裂缝的产生。
二、后浇带的设计(一)后浇带的设置l、“抗放兼备,以放为主”、“先放后抗”,是后浇带在进行设置时所要遵循的设计原则。
由于开裂是普通混凝土常有的问题,要释放大部分约束应力就要进行后浇缝的设置,最后用膨胀混凝土来填实该缝,从而可以抗衡其残余的应力。
2、后浇带的设置要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进行设置,必须经过设计方对留设的位置认可后方可进行。
后浇带应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处,一般在梁、板跨度内的三分之一处,结构弯矩和剪力均较小,且宜自上而下对齐,竖向上不宜错开,后浇带间距一般为30米到50米。
在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设置后浇带时,后浇带宜处于裙房一侧,且在结构设计上,应注意加强高层建筑与裙房相连部位的构造,提高纵向钢筋配筋率,用以抵抗后浇带封闭后由剩余差异沉降差所引起的结构内力(二)后浇带的宽度按照后浇带的种类、施工的条件、施工的部位进行建筑工程图纸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墙板的厚度在小于等于200毫米时,后浇带的宽度取800毫米,当大于200毫米时,后浇带宽度也应该不超过1000毫米;而地下室地板,后浇带宽度往往取1000毫米,在底板的厚度超过了1000毫米且小于1500毫米时,后浇带的宽度取1000毫米,在底板的厚度大于1500毫米的时候,后浇带宽度取1200毫米(三)后浇带的接槎形式l、后浇带处的接槎形式后浇带的接槎形式可以根据后浇带墙、板的厚度来确定。
工程技术知识:后浇带的设计要求
工程技术知识:后浇带的设计要求(1)后浇带的留置宽度一般700-1000mm,现常见的有800mm、1000mm、1200mm三种。
(2)后浇带的接缝形式有平直缝、阶梯缝、槽口缝和X形缝四种形式。
(3)后浇带内的钢筋,有全断开再搭接,有不断开另设附加筋的规定。
(4)后浇带砼的补浇时间,有的规定不少于14天,有的规定不少于42天,有的规定不少于60天,有的规定封顶后28天。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规定是14天,60天。
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规定是28天。
(5)后浇带的砼配制及强度,有的要求原砼提高一级强度等级,也有的要求用同等级或提高一级的无收缩砼浇筑。
(6)养护时间规定不一致,有7天、14天或28天等几种时间要求。
上述差异的存在给施工带来诸多不便,有很大的可伸缩性,所以只有认真理解各专业的规范的不同和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性质,灵活可靠地应用规范规定,才能有效地保证工程质量。
混凝土结构后浇带设计浅述
混凝土结构后浇带设计浅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设计风格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
其中复杂,超长的结构体型,结构设计人员应特别注意对建筑结构混凝土开裂、变形的控制。
目前建筑结构设计中常采用后浇带的方法控制混凝土结构的开裂和变形。
一、后浇带的定义和主要功能钢筋混凝土后浇带技术是一种混凝土刚性接缝技术,總体上可分为后浇收缩带、后浇沉降带和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钢筋混凝土凝结收缩、高层建筑主楼和裙楼问不均匀沉降、克服温度应力之类的问题,它适用于后期变形趋于稳定、不宜设置柔性变形缝的结构的建筑。
一般来说,后浇带技术具有多种变形缝的作用,设计时应考虑以其中一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
施工时,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的预留缝,待主体结构完成并达到一定龄期时,在后浇带位置用混凝土进行填补,它必须采用专项技术措施来进行处理,“缝”即不存在,这样既解决了凝结收缩、结构差异沉降和温度应力等问题,同时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要求。
由于新浇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会出现收缩现象,所以已建成的结构受冷则收缩,受热会膨胀。
在施工后的前1—2 个月将完成混凝土硬结收缩的大部分过程,而环境温度变化对建筑结构的作用则是经常性的,尤其是其变形受到约束时,在建筑结构内部就产生相应的温度应力,严重时就会在构件中出现可见的裂缝。
高层建筑和裙房的基础设计和结构在设计时候设计为整体结构,但在施工时需要用后浇带技术把两部分暂时断开,等到主体结构施工工作完成,并且已完成50%以上的沉降量以后再浇灌连接裙房部分的混凝土,将高低层建筑连成一个整体,因此在设计时基础就应考虑两个施工阶段不同的受力状态,并分别进行强度校核。
而且连成整体建筑后的计算应把由后期沉降差引起的附加内力考虑在内。
同时还需要采取以下调整措施:调时间差。
先对主楼进行施工,待其基本建成,而且沉降量基本稳定后,再对裙房进行施工,使他们的后期沉降基本相近。
另外一个措施是调压力差。
由于主楼荷载大,施工人员可加大埋深,采用整体基础降低土压力,以减少附加压力,对于低层建筑部分可使用较浅的十字交叉梁基础,以增加土压力,最终使高低层沉降接近。
混凝土结构后浇带设计和施工
混凝土结构后浇带设计和施工1. 引言混凝土结构后浇带是指在混凝土构件施工完成后,在构件表面附加一层混凝土,以弥补构件本身的缺陷或增强构件的性能。
后浇带的设计和施工对于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和美观度起到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结构后浇带的设计和施工要点。
2. 后浇带的设计2.1 后浇带的功能后浇带常常用于以下几个方面:•补充构件表面的不足,如提供额外的保护层、改善表面平整度等;•增强构件的承载能力,如增加梁的弯曲承载能力、提高柱的抗剪能力等;•提供更好的美观效果,如改变构件的颜色、纹理等。
2.2 后浇带的材料选择选择适当的后浇带材料对于后浇带的性能至关重要。
常用的后浇带材料有:•普通混凝土:适用于一般的后浇带要求,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高强混凝土:适用于需要提高构件承载能力的情况,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纤维或改良剂来增强其强度;•防护涂料:用于提供额外的保护层以增强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聚合物修补材料:适用于修补构件表面的缺陷,如裂缝、孔洞等。
2.3 后浇带的厚度设计后浇带的厚度设计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常用的设计方法有以下几种:•经验公式法:根据经验公式计算后浇带的最小厚度,考虑构件的尺寸、受力情况和使用环境等因素;•有限元分析法: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构件进行分析,确定后浇带的最佳厚度;•线性弹性理论法:根据构件的弹性理论,计算后浇带的应力和变形,从而确定合适的厚度。
3. 后浇带的施工3.1 表面处理在施工前,需要对构件表面进行处理,以确保后浇带与原浇筑面的粘结良好。
表面处理的方法包括:•清洁:清除构件表面的尘土、油污等杂物;•喷水湿润:在施工前将构件表面湿润,以提高后浇带与混凝土的粘结性;•打磨:对构件表面进行打磨处理,以去除较大的凹凸不平和粗糙度。
3.2 后浇带的施工工艺后浇带的施工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模板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安装后浇带的模板;•钢筋布置:根据设计要求在模板内部布置钢筋,以增强后浇带的承载能力;•浇筑混凝土:选择适当的混凝土材料,按照施工要求将混凝土浇筑到模板内部;•平整处理:采用振动器、平整器等工具对浇筑后的混凝土进行平整处理,确保表面平整度达到要求;•养护:对浇筑后的混凝土进行养护,以提高其强度和耐久性。
建筑后浇带的设置与施工探讨
建筑后浇带的设置与施工探讨建筑后浇带是指在建筑物的基础施工完成之后,在地面周围或墙体底部设置一层厚度适当的混凝土浇筑层。
它的主要作用是加固墙体,并起到防止水分渗透、抵御地壳运动、支撑墙体的作用。
在施工过程中,建筑后浇带的设置和施工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浇注材料的选择:建筑后浇带一般选择混凝土作为浇注材料。
混凝土的配制应符合设计规定,强度达到要求。
为了增加后浇带的耐久性,可以在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添加剂,如防水剂、抗裂剂等。
2.合理的围护结构:为了保证建筑后浇带的质量,需要设置合理的围护结构。
通常采用模板或钢模板作为围护,确保混凝土浇筑均匀、整齐,并防止混凝土渗漏。
3. 建筑后浇带的规划:建筑后浇带的宽度和高度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规划。
一般情况下,后浇带的宽度一般为300-500mm,高度一般为300-500mm。
如果建筑地势较高或有水源,后浇带的高度可以适当增加。
4.环境条件的考虑:建筑后浇带的设置需要考虑周围环境的影响。
例如,在土质较湿或降雨较多的区域,需要加大后浇带的宽度和高度,以增加抗水蚀能力。
如果周围有道路交通或施工机械的震动,应选用抗震性能好的建筑后浇带。
5.施工工艺的控制:建筑后浇带的施工需要控制好浇筑的时间和浇注量,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浇注前要先清理基底,确保基底平整、干燥,并对基底进行处理,如防水、防潮等。
在浇筑过程中,要注意混凝土的均匀浇注,并及时使用振动器进行振捣,以排除混凝土中的气孔和空隙。
6.后浇带的养护:建筑后浇带完成浇筑后,需要进行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养护可以采用喷水养护或覆盖湿布等方式,使后浇带在最初的几天内缓慢干燥,避免出现裂缝和渗漏等问题。
在设计和施工建筑后浇带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材料、施工工艺和控制质量,以确保建筑后浇带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同时,施工人员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建筑后浇带的安全和稳定。
后浇带的设置
后浇带的设置:后浇带是为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施工过程中,抑制由于温度、收缩等而可能产生有害裂缝而设置的临时施工缝。
后浇带通常根据设计要求留设。
并保存一段时间〔假设设计无要求那么至少保存28天〕后再浇筑,将构造连成整体。
后浇带的做法:后浇带是作为超长建筑不留温度伸缩缝及高层建筑高层局部与裙房之间不留沉降缝的技术措施。
因后浇带的缝宽与墙、板的厚度密切相关,在设计后浇带的缝宽时应作如下考虑,对墙板厚度小于200mm的缝宽取800mm;大于200mm的,缝宽取不超过1000mm,对地下室的底板,缝宽一般取1000mm,当底板厚度超过1000mm,小于1500mm时,缝宽取1000mm,底板厚度大于1500mm时,缝宽取1200mm即可。
对后浇带接缝处的断面形式,应根据墙板厚度具体情况进展处理。
一般对厚度小于300mm的墙板可做成直缝;对厚度大于300mm(但不超过600mm)的墙板,可做成阶梯形或上下对称坡口形,对厚度大于600mm的墙板,可做成凹形或多边凹形的形式。
后浇带内的钢筋处理,钢筋断开贯穿与否,在于后浇带(缝)的类型。
对于沉降后浇带,钢筋应贯穿,对伸缩缝浇带,钢筋应断开,对梁板构造,板筋断开,梁筋应贯穿。
如果钢筋不断开,钢筋附近的混凝土收缩将受到约束,板筋断开,梁筋应贯穿,如果钢筋不断开,钢筋附近的混凝土收缩将受到约束,产生拉应力后出现在规定部位以外的裂缝,从而降低了构造抗拉承载的能力。
根据标准对钢筋的接头容许断面百分率,要设置后浇带应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断面上,不同断面上的后浇带应曲折连通。
同时,后浇带宜设置在构造内力较小的部位。
后浇带混凝土的施工要求:后浇带内的后浇混凝土,应使用无收缩混凝土灌实。
无收缩混凝土可以采用膨胀水泥拌制,也可以采用掺加具有膨胀作用的外加剂的普通水泥拌制,混凝土强度至少与先浇混凝土一样或提高一级。
后浇带内的后浇混凝土的浇灌时间,按不同类型的后浇带选择不同的浇灌时间。
伸缩后浇带——根据先浇灌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时间而定。
谈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
谈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后浇带是指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先浇注主体结构,而后在主体结构浇筑完毕后再进行浇注的辅助结构。
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技术十分重要,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本文将从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谈谈后浇带的相关知识和技术要点。
一、后浇带设计1. 后浇带设计的基本原则后浇带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具体而言,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后浇带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
后浇带应与主体结构具备良好的连接性,确保后浇带与主体结构形成一个协调一致的整体。
(2)后浇带的几何形状和尺寸。
根据结构的具体需要,确定后浇带的几何形状和尺寸,以满足结构的力学性能和使用需求。
(3)后浇带与主体结构的热收缩差异。
考虑到混凝土的热收缩特性,后浇带的设计应合理设置伸缩缝,以减小主体结构和后浇带之间的应力差异。
2. 后浇带的材料选择后浇带的材料选择应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和施工条件进行合理的选择。
常见的后浇带材料包括混凝土、钢筋、加筋网等。
(1)混凝土:后浇带的材料主要以混凝土为主。
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应满足设计要求,并保证与主体结构的一致性。
(2)钢筋:对于需要增强后浇带的强度和稳定性的情况,可以适当设置钢筋。
钢筋的选择应根据设计要求和结构特点进行合理配置。
(3)加筋网:为提高后浇带的抗裂性能和整体稳定性,可以在混凝土浇注时使用加筋网。
加筋网的选用应满足设计要求,并与主体结构有良好的连接。
二、后浇带施工技术1. 后浇带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后浇带施工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1)主体结构浇注完毕后的养护。
确保主体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达到设计要求,同时预留出后浇带浇注的空间。
(2)后浇带模板的制作和安装。
根据后浇带的尺寸和形状设计模板,制作模板并进行安装。
(3)后浇带施工材料的准备。
根据设计要求,准备好后浇带所需的混凝土、钢筋和加筋网等材料。
2. 后浇带施工的步骤(1)细部处理:在进行后浇带施工前,需要对主体结构的表面进行清理和修整,确保后浇带与主体结构之间的粘结性。
建筑工程施工中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
建筑工程施工中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在建筑工程领域,后浇带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对于解决建筑结构因温度变化、收缩不均等原因产生的裂缝问题,保证建筑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具有关键作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建筑工程施工中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要点。
一、后浇带的定义与作用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临时施工缝。
其主要作用包括:1、解决沉降差。
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及基础设计成整体,但在施工时用后浇带把两部分暂时断开,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已完成大部分沉降量(50%以上)以后再浇灌连接部分的混凝土,将高低层连成整体。
2、减小温度收缩影响。
新浇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会收缩,已建成的结构受热要膨胀,受冷则收缩。
混凝土硬结收缩的大部分将在施工后的头 1 2 个月完成,而温度变化对结构的作用则是经常的。
当其变形受到约束时,在结构内部就产生温度应力,严重时就会在构件中出现裂缝。
在施工中预留后浇带,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
二、后浇带的设计要点1、位置选择后浇带的位置应选择在结构受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如梁、板的反弯点附近。
同时,应避免在剪力墙中部设置后浇带,以免影响剪力墙的整体性。
对于地下室的后浇带,应设置在地下室顶板、底板和外墙的相应位置。
2、间距设置后浇带的间距应根据建筑的长度、结构类型和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
一般来说,矩形构筑物后浇带间距为 30 40 米,后浇带的宽度一般为 700 1000 毫米。
3、类型选择后浇带主要有沉降后浇带和伸缩后浇带两种类型。
沉降后浇带主要用于解决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沉降差;伸缩后浇带则用于减小混凝土的温度收缩影响。
在设计时,应根据具体工程情况选择合适的后浇带类型。
4、钢筋处理在后浇带处,钢筋一般应贯通不断。
对于沉降后浇带,钢筋应在浇灌后浇带混凝土前断开,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连接;对于伸缩后浇带,钢筋通常不断开。
浅谈后浇带设计与施工
浅谈后浇带设计与施工摘要:设计中,经常会遇到超长建筑,所以结构设计中,设计者必须认真对待由于超长给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当增大结构伸缩缝间距或者是不设置伸缩缝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如设置后浇带以防止结构开裂。
施工中后浇带要注意观测,封闭时间等。
关键词:后浇带;设计;施工1 后浇带设计设计者必须认真对待由于超长给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设计中尽可能的调整建筑平面尺寸和结构布置,应采取必要的构造和施工措施,能不设缝就不设缝,能少设缝就少设缝;当必须设缝时应保证必要的缝宽,以防止发生碰撞破坏。
当增大结构伸缩缝间距或者是不设置伸缩缝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结构开裂。
在适当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的各项措施中,在结构施工阶段采取防裂措施是国内外通用的减小混凝土收缩不利影响的有效方法,我国常用的做法是设置施工后浇带。
采用施工后浇带的方法来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
但一般地上结构由于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伸缩缝最大间距不宜超过混凝土规范限值过多,同时应注意加强屋面保温隔热,后浇带应通过整个横截面,分开全部墙、楼板和梁,使建筑物两边可以自由伸缩。
另外,当建筑物存在较大的高差,但是结构设计根据具体情况可不设置永久变形缝时。
设计时认真分析各规范的相关条文对后浇带要求的差异。
规范不同要求的做法可能就不一致,作为设计者,一定要认真分析规范给限定的要求,使得在设计中很好的掌握后浇带做法,如后浇带宽度、间距、时间、养护时间都有可能不一致。
提供一些规范名称供大家查找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2.1.10;JGJ6-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6.6.2条规定;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1.3条;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4.15条;GB50108-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5.2.1条。
2 后浇带施工施工中,不能想当然,应考虑几乎和上部结构布置的具体情况而定,后浇带应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曲折通过,不要在一个平面内,以免全部钢筋都在同一部位搭接,一般在梁、板跨度内的三分之一处,结构弯矩和剪力均较小处,且宜自上而下对齐,竖向上不宜错开,后浇带间距一般为30~50m。
后浇带的合理设置
后浇带的合理设置
1、后浇带的设置遵循的是、“抗放兼备,以放为主”的设计原则。
因为普通混凝土存在开裂问题,后浇带的设置就是把大部分约束应力释放,然后用膨胀混凝土填缝以抗衡残余的应力。
2、结构设计中由于考虑沉降原因而设计的后浇带,施工中应严格按设计图纸留设。
3、由于施工原因而需要设置后浇带时,应视工程具体情况而定,留设的位置应经设计单位认可。
4、后浇带间距应合理,矩形构筑物后浇带间距一般可设为30~40m,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700~1000m为宜。
5、除设计另有要求外,后浇带处的粱板受力钢筋宜尽量断开,钢筋接头按有关规定留设,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
6、后浇带的未浇筑混凝土前不能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否则会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
7、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反弯点附近(约离支座1/3跨度处),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
8、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后连接牢固,一般宜避免留直缝。
对于板,可留斜缝,对于粱及基础,可留企口缝,而企口缝又有多种形式,可根据结构断面情况确定。
浅谈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后浇带设计原理与施工要求
浅谈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后浇带设计原理与施工要求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后浇带是起到加固、支撑、分布荷载、连接柱、墙等构件的作用,是建筑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合理的设计原理和严格的施工要求对于后浇带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下面就浅谈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后浇带设计原理与施工要求做一简要的介绍。
一、设计原理1. 承载原理后浇带的主要作用是承载整个建筑结构的重力和荷载,并将这些荷载有效地分布给各个墩、墙。
设计后浇带时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布局、承载力大小、荷载分布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设计。
2. 连接原理后浇带还起到连接柱、墙等构件的作用,将这些构件连接成一个整体,起到协调和增强整体结构的作用。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连接的位置、形式、钢筋布置等因素。
3. 加固原理后浇带还可以作为建筑结构的加固部分,对整个结构起到增强、加固作用。
设计时需要考虑加固的范围、方式,以及加固后的效果等问题。
二、施工要求1. 材料选用在施工时,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砂、石料等原材料,保证后浇带的强度和耐久性。
钢筋应选择优质的钢筋材料,并在施工前进行检查和验收。
2. 模板安装在施工前,需要对后浇带的模板进行安装,保证模板的平整度和与设计要求的一致性。
在模板安装时,需要注意模板的固定和支撑,以及模板上的通孔位置的设置。
3. 钢筋布置钢筋的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要求布置的位置、间距、钢筋的笼数等都需符合相关的要求。
在布置钢筋时,需要保证钢筋的整齐、密实,以及与模板的间隙等问题。
4. 浇筑混凝土在浇筑混凝土时,需要控制浇筑的质量和数量,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均匀性。
在浇筑时,要注意浇注顺序、浇筑层高度、振捣次数和力度等方面的要求。
5. 养护工作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养护工作,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养护时,需要注意保湿、覆盖、防止温度变化等问题,保证混凝土的正常固化。
浅谈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
浅谈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新发布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的要求比原规范严格了,规范用词由“可”改成“宜”。
这就要求在结构设计中,设计者必需认真对待由于超长给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当增大结构伸缩缝间距或是不设置伸缩缝时,必需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避免结构开裂。
在适当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的各项办法中,在结构施工阶段采取防裂办法是国内外通用的减小混凝土收缩不利影响的有效方式,我国常常利用的做法是设置施工后浇带。
另外,当建筑物存在较大的高差,可是结构设计按照具体情形可不设置永久变形缝时,例如高层建筑主体和多层(或低层)裙房之间,也常常采用施工后浇带来解决施工阶段的不同沉降问题。
这两种施工后浇带,前者可称之为收缩后浇带,后者可称之为沉降后浇带。
本文就施工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结合工程实践,谈谈笔者的观点。
一,后浇带的设计当建筑结构的平面尺寸超过混凝土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混凝土规范第9.1.1条)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的方式来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
但一般地上结构由于受环境温度转变影响较大,所以伸缩缝最大间距不宜超过混凝土规范限值过量,同时应注意增强屋面保温隔热,采用靠得住的、高效的外墙外保温,并适当提高外纵墙、山墙、屋面等重要部位的纵向钢筋配筋率。
本地上结构由于抗震设计需要而设置了防震缝时,伸缩缝宽度应知足防震缝宽度的要求。
地下室结构超长的情形较为常见,除地下室顶板和处于室外地面以上的地下室外墙受温度转变影响相对较大外,地下室内部和基础结构在利用阶段受室内外温度转变影响较小,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混凝土收缩应力对结构的影响。
除在施工阶段设置后浇带外,应该增强地下室顶板及地下室外墙的配筋,建议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5%,钢筋应尽可能选择直径较小的,一般10到16即可,间距尽可能选择较密的,宜不大于150mm,细而密的钢筋散布对结构抗裂是有利的。
浅谈混凝土建筑后浇带的设计
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应根据基础和上 部 结 构布 置的具 体情 况 确定 ,不能想 当 然 ,搞 一刀切 。后浇带应设置在结构受力 较小处 ,一般在梁、板跨 度内的三分之一 处 ,结 构 弯矩 和 剪 力 均较 小 ,且 宜 自上 而
下 对 齐 ,竖 向 上 不宜 错 开 , 后浇 带 间距 一 般为 3 米到 5 0 0米。在高 层建筑与裙房之 间 设 置 后 浇 带 时 ,后 浇 带 宜 处 于 裙 房 一 侧 ,且 在 结 构 设 计 上 , 应 注意 加 强高 层 建 筑与裙房相连部 位的构造 ,提 高纵 向钢筋 配 筋 率 ,用 以 抵 抗 后 浇 带 封 闭 后 由剩 余 差 异 沉 降 差 所 引 起 的 结 构 内 力 。 为减 小后 浇 带 封 闭后 由剩 余 差 异 沉 降 差 所 引起 的结 构 内力,尚应采取其他措施 ,通常可考虑以 下方法 : 1 高 层 建 筑 采 用 桩 基 或 其 他 地 基 基 、 础 处 理 方 法 , 补 偿 基础 , 或 尽量 扩 大 高 层 建 筑 基 础 与地 基 接 触 面 积 ,减 小 高 层 建 筑 基 础 底面 接 触 压 力 ,而 倍 房 则 采 用 埋 深较 浅 的独 立 柱 基 或 条 形 基 础 等 ,调 节 高 层 建 筑 与裙 房之 间的 差 异 沉 降 。 2、尽 量 减 小 裙 房 部 分 基 础 与 地 基 的 接 触 面 积 ,即 尽量 增大 裙 房 部 分 的 基 础 底 面 接 触 压 力 ,加 大 裙 房 的 沉 浸 量 。 3 、结 合高 层 建 筑 埋 置深 度 要 求 ,调
混凝土建筑施工后 浇带;概念 ;设计;确 定类
厚度较大 ,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的高 低 悬殊 较 大 ,高 层建 筑 荷 载 较 大 ,则 由 于 高 层建筑与裙 房之 间的差异 沉降量较大 , 在采 用天 然 地 基 的 情 况 下 ,还 是 以 设 置 永 久 变 形缝将 高 层建筑 与裙 房彻 底 脱开为 好 。当高 层建筑与相邻的裙房之间设置永 久 变形 缝 时 ,高 层建 筑 的 基 础 埋深 一般 应 大 干 裙 房 基 础埋 深 至 少 2米 ,不 满 足 此 要 求 时 应 计算 高 层建 筑 的 稳 定 性 ,并 采 取 可 靠措 施 防 止高 层建 筑 与 裙 房 之 问 发 生相 互
论建筑工程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措施
建筑工程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措施
一、建筑工程后浇带的定义
建筑工程后浇带是指在建筑物的基础层或结构层上,以抗滑、抗压、抗剪、抗拉等功能为主要特征,在建筑物的基础层或结构层上施工的一种混凝土结构。
二、建筑工程后浇带的设计
1、设计原则
(1)结构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建筑节能设计规范和节能减排设计规范,以减少建筑物的能耗和碳排放量。
(2)设计应考虑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确保其在地震中能够稳定、可靠、安全。
(3)设计要考虑气候变化的可能性,确保建筑物能够承受气候变化带来的温度、湿度、强度等变化。
2、设计要求
(1)设计应考虑后浇带施工的可行性,确保施工的安全性。
(2)设计应考虑后浇带的抗滑性能,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
(3)设计应考虑后浇带的抗压、抗剪、抗拉性能,以确保建筑物的可靠性。
三、建筑工程后浇带的施工措施
1、施工准备
(1)确定施工设备,准备施工用具,确保施工安全。
(2)检查建筑物的基础层或结构层,确保其质量合格。
(3)准备施工材料,确保施工质量。
2、施工过程
(1)施工前,应进行施工现场的清理,确保施工环境的整洁。
(2)施工时,应按照设计要求,仔细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3)施工后,应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确保施工质量。
四、总结
建筑工程后浇带的设计和施工措施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建筑物安全、可靠的关键。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注意节能减排、抗震性能、气候变化等因素,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可靠性,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浅谈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
浇带混凝土施工时, 时间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先将后浇带接搓处清理干净, 保证后浇带内无 杂物垃圾,钢筋上无油污、水泥砂浆及浮锈。 2 1 施工 准备 前 清除接搓处混凝土表面 松动的石子和软弱混凝 工程施工之前,项目 部组织各专业技术 土层, 将其表面凿毛, 提前 l 一 用水冲洗 d Zd 人员 对图纸进行了 详细的自 审,重点 分析工 程 干净、 充分湿润。 为保证后浇带的接缝质量, 工 特点和施工要点。参加图 纸交底和图 纸会审, 程选用带补偿收缩作用的微膨胀混凝土。 了解工 程后浇带的设计意图、 设计方法和设计 微膨胀混凝土的要求: 骨料和水与普通混 要求。 在以上基础上项目 部针对后浇带作了 专 凝土相同。 水泥标号和品种与两侧先浇筑的混 项讨论, 制定了 详细的后浇带施工方案。 凝土 相同。 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原浇筑混凝土的 施工后浇带的封闭时间, 一般来讲, 对干收 提高1级; 加减水剂后水灰比为0.4 一 .5 , 2 0 0 缩后浇带, 不宜少于两个月, 认为这时候混 使用中砂, 通常 砂率为0 . 3 5 一 , , 0 38 坍落度为 凝土的收缩变形已经完成60%以上。 对于沉降 40nlm 一 60mm, 膨胀率小于0. 1%,自 应力为 后浇带, 应等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封顶后再浇筑 0.Z MPa 一 0.7MPa , 应变不大于0.Z x lo一 ’ 负 后浇带混凝土, 即要求高层建筑先施工、再沉 3 mm/ mm 。 该混凝土拌制时严格计量, 严 降, 以释放一部分高层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 格控制水和外加剂的用量,充分搅拌,保证混 或者根据沉降观测, 当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到一 凝土搅拌均匀, 具有良 好的工作性能, 运输时 定高度时, 若高层建筑的沉降量较小, 预估高层 防止漏浆、 分层、离析。 混凝土拌合物要随伴 与裙房之间 产生的差异沉降.毓 处在控制范围 之 随用。浇筑混凝土时在湿润的搓口 铺一层与后 内时, 亦可以提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 浇带混凝上同比例的减石混凝土 后,浇筑后浇 2.2 施工过程控制 带混凝土。混凝土应振捣密实, 新旧 混凝土紧 2 . 2. 1 模板体系 密结合。 后浇带处混凝土不得有蜂窝、 孔洞、 露 为保证后浇带左右两侧梁板构件在施工期 筋、 缝隙、夹渣等质量缺陷。 间的安全, 并加快模板的周转速度, 在后浇带 后浇带混凝土初凝后, 在12h 内覆盖养护, 两侧80 范围内, 0 设置与主体梁板模板相分离 养护时间不少于1 d , 4 养护期间 要保持混凝土 的独立支撑体系 (但在梁板混凝土施工时要连 湿润。 保 成整体), 体梁板的模板拆除后, 当主 该体系 独 2.3 成品 护 立存在, 直至后浇带施工完混凝土强度达到设 浇筑混凝土时专人看护钢筋,对钢筋应 计强度后方拆除。 采取保护措施,搭设钢管运输道,杜绝直接 后浇带施工 缝一般采用快易收口网、 钢丝 踩压钢筋,以防钢筋被踩弯和压弯,若有钢 网或堵头板作侧模, 堵头模板应按钢筋间距上 筋位移的不良 现象, 浇筑混凝土前一定矫正。 下刻槽, 以保证钢筋位置正确。 后挠带周围应砌砖围护,顶部遮盖,防止 2 .2, 钢筋绑扎 2 施工过程中 污染钢筋及后浇带结合面。重点防 按照设计要求, 认真进行钢筋翻样,经审 止后浇带钢筋变形、锈蚀。 查合格后进行钢筋加工。钢筋接头位置和数量 严格控制后浇带模板体系的成品保护, 严 要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保证同 一构件的同 一 防模板支撑的变动造成后浇带的损伤。 受力钢筋接头数最不超过 1 个。 后浇带处的钢筋数量众多, 钢筋的固定 参考文献 是后浇带施工的难点和重点之一。在施工时 川 GB 500l0220 2, )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 5]. 制作专用钢筋支架,对后浇带中间的钢筋, 尤其是加筋逐一固定,绑扎牢固。底部钢筋 使用定型塑料垫块 ,以保证钢筋保护层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后浇带的设计
摘要:新发布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的要求比原规范严格了,规范用词由“可”改为“宜”。
这就要求在结构设计中,设计者必须认真对待由于超长给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当增大结构伸缩缝间距或者是不设置伸缩缝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结构开裂。
关键字:后浇带;设计;施工
Abstract: In the new issued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 Rules (GB 50010-2002,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concrete rules), there requires more strictly than the original on the maximum space of adjustable seam in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as it use the words “should” instead of “can”. This requires the designer must tre at seriously the negative influence to structure because of the overlong in structure design. When increasing expansion joint structure spacing or not setting the expansion joints, it must adopt feasible measures to prevent structure cracks.
Keywords: back pouring belt; design; construction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的要求比原规范严格了,规范用词由“可”改为“宜”。
这就要求在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必须认真对待由于超长给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当增大结构伸缩缝间距或者是不设置伸缩缝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结构开裂。
在适当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的各项措施中,在结构施工阶段采取防裂措施是国内外通用的减小混凝土收缩不利影响的有效方法,我国常用的做法是设置施工后浇带。
另外,当建筑物存在较大的高差,但是结构设计根据具体情况可不设置永久变形缝时,例如高层建筑主体和多层(或低层)裙房之间,也常常采用施工后浇带来解决施工阶段的差异沉降问题。
这两种施工后浇带,前者可称之为收缩后浇带,后者可称之为沉降后浇带。
本文就施工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结合工程实践,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后浇带的设计当建筑结构的平面尺寸超过混凝土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混凝土规范第8.1.1条)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的方法来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
但一般地上结构由于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伸缩缝最大间距不宜超过混凝土规范限值过多,同时应注意加强屋面保温隔热,采用可靠的、高效的外墙外保温,并适当提高外纵墙、山墙、屋面等重要部位的纵向钢筋配筋率。
当地上结构由于抗震设计需要而设置了防震缝时,伸缩缝宽度应满足防震缝宽度的要求。
地下室结构超长的情况较为常见,除地下室顶板和处于室外地面以上的地下室外墙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对较大外,地下室内部和基础结构在使用阶段受室内外温度变化影响较小,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混凝土收缩应力对结构的影响。
必须指出的是,后浇带只能解决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自收缩,它不能解决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应力集中,更不能替代伸缩缝。
有一些结构设计者将后浇带和伸缩缝等同起来的看法是错误的,因为两者的作用并不相同。
当地下室结构超长过多,单靠设置后浇带不足以解决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问题时,可以考虑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在适当位置设置膨胀加强带。
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进一步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而且可以用膨胀加强带取代部分施工后浇带,从而实现混凝土的连续浇筑即无缝施工。
但应注
意,采用膨胀加强带取代部分施工后浇带时,膨胀加强带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温度应力集中部位,并应制定严格的技术保障措施,保证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和微膨胀剂的配合比准确,结构设计应对地下室结构各部位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提出明确要求。
对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是设置永久变形缝,还是在施工阶段设置沉降后浇带,应该根据建筑场地地基持力层土质情况、基础形式、上部结构布置等条件综合确定。
当地基持力层土质较好,例如高层建筑基础做在基岩层或卵石层上,或采用桩基时,高层建筑沉降变形量较小,此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而不设置永久变形缝,将高层建筑与裙房基础(或地下室)连成整体。
当地基持力层压缩性较高,且厚度较大,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的高差悬殊较大,高层建筑荷载较大,则由于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量较大,在采用天然地基的情况下,还是以设置永久变形缝将高层建筑与裙房彻底脱开为好。
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应根据基础和上部结构布置的具体情况确定,后浇带应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处,一般在梁、板跨度内的三分之一处,结构弯矩和剪力均较小,且宜自上而下对齐,竖向上不宜错开。
在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设置后浇带时,后浇带宜处于裙房一侧,且在结构设计上,应注意加强高层建筑与裙房相连部位的构造,提高纵向钢筋配筋率,用以抵抗后浇带封闭后由剩余差异沉降差所引起的结构内力。
为减小后浇带封闭后由剩余差异沉降差所引起的结构内力,尚应采取其他措施,通常可考虑以下方法: 1.高层建筑采用桩基或其他地基基础处理方法,或补偿基础,尽量扩大高层建筑基础与地基接触面积,减小高层建筑基础底面接触压力,而裙房则采用埋深较浅的独立柱基或条形基础等,调节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
2.尽量减小裙房部分基础与地基的接触面积,即尽量增大裙房部分的基础底面接触压力,加大裙房的沉浸量。
3.结合高层建筑埋置深度要求,调整高层建筑地下室高度,使地基持力层落在压缩性小、地基承载力高的土层上,可有效地减小高层建筑的沉降量。
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结构设计者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多方面对比,选择经济合理的方案。
后浇带部位的钢筋一般不宜断开,而应让钢筋连续通过,即只将后浇带处的混凝土临时断开。
但有时工程具体情况不允许留后浇带,例如某工程地下车库通道的顶板、底板均与主楼相连,但是由于施工场地狭小,无法留设后浇带,于是要求施工单位先施工结构主体,待主体完成后再施工车道部分,要求施工单位对与主体相连的钢筋必须预留,后期采用焊接连接,同一截面的钢筋焊接连接率不得大于50%。
连接方式建议首选机械连接或焊接,但要注意施工质量。
采用搭接连接时,应注意后浇带宽度要满足按混凝土规范计算的钢筋搭接连接长度。
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宜在基础后浇带下设置防水板并增设一道附加防水层。
二、结语综上所述,施工后浇带的设计和施工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与经济性,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都应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做好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保证结构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