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俄罗斯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基础构建 人民版必修2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1.历史背景(1)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政权。
(2)为巩固政权,与德国签定了条件苛刻的《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3)国内外反革命势力勾结起来,向苏维埃俄国发动疯狂进攻。
2.主要内容(1)农业方面:实行。
(2)工业方面:不论企业大小,一律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管理政策。
(3)产品分配:国家取消了自由贸易,粮食等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统一分配,实行。
(4)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规定“不得食”。
3.评价(1)它是苏俄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非常措施。
它适应了战时需要,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
(2)但是也出现了很多弊病和错误。
二、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1.经济危机(1)原因:长期战争的破坏;自然灾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2)表现:粮食匮乏,工厂停工。
2.政治危机(1)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沿用。
(2)表现:农民暴动,工人罢工,叛乱。
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实施背景:面对严重的危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新的情况。
2.开始标志:列宁在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以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
3.主要内容(1)农业上,以固定的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2)工业上,改变国营企业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实行经济核算,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部分国有企业实行。
(3)商业方面:允许商品买卖,实行。
(4)分配制度上: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的工资制。
(1)受到了广大人民的欢迎,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实现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使联盟得到巩固,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5.认识: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情出发,在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找到的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有益探索。
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1.背景(1)1925年,苏联仍是一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
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
探究:俄国农奴制从哪些方面阻碍 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农奴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 1)自由劳动力:没有人身自由
2)市场:
人民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国际竞 争力弱,国际市场也狭小
3)原料:农业经营落后,不能提供充足的原料来源,
4)资金:经济水平低,投入工业的资金不充足;
5)技术: 技术水平低,处于手工工场阶段;
俄国战败,被迫签订《巴黎和约》 结果:
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对俄国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1856年签定《巴黎和约》规定:不 准俄国在黑海保有舰队,俄国撤除黑海沿岸 的军事要塞。 材料二: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 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 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恩格斯 A、大大降低了俄国的国际地位; B、暴露了俄国的腐朽落后; 4、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惨败,俄国国际地位 C、进一步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下降,国内矛盾激化(直接原因 /导火线) D、使统治者认识到改革是俄国的唯一出路
(1855年— 1881年) Nhomakorabea沙皇冬宫
【学习目标】: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 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 化进程的影响。
关于俄国的历史,我们了解多少?
说 一 说
俄国历史概览
1283年,莫斯科公国建立 1547年,伊凡四世自称沙皇,沙皇俄国建立 1689年,彼得一世即位,进行改革, 1713年,彼得一世改国名为俄罗斯帝国 1762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即位,推行农奴制 1812年,俄国挫败拿破仑帝国的入侵 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义 1848年,沙俄疯狂镇压1848年欧洲革命 1856年,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
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经济篇
材料1: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方经济比较(部分) 材料1 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方经济比较 部分)
铁产量 万吨) (万吨) 26 铁路长度 千米) (千米) 1606 出口 大英国 法国 德国
工业品 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远远 385 14603 工业品 落后于西欧 原料 108 40.2 9160 10065
根据材料思考:19世纪中期, 根据材料思考:19世纪中期,与西方相比俄国资本主 世纪中期 义经济有什么明显的特点? 义经济有什么明显的特点?
经济篇
俄国远远落后的具体原因? 俄国远远落后的具体原因?
劳动力— 劳动力 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无人身自由(缺少) 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无人身自由(缺少) 市场—— 人民一贫如洗,国内市场狭小 (狭小) 市场 人民一贫如洗, 狭小) 国际竞争力弱, 国际竞争力弱,国际市场也狭小 原料—— 原料
军事篇
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 )
材料:克里米亚战争情况对比表 材料:
枪支 滑膛枪 来复枪 战舰
国家 俄国 英法
根源: 根源:封建 运输工具 农奴制 运输通道 军用物资
泥路 铁路 缺乏 充足
牛车、 木帆船 牛车、马车 火车 汽船
根据教材P83-84的内容和表格,结合所学 的内容和表格, 根据教材 的内容和表格 知识,请你谈一谈俄国战败具体原因? 知识,请你谈一谈俄国战败具体原因? 军事装备落后、交通运输落后、物资缺乏、 军事装备落后、交通运输落后、物资缺乏、政 府腐败、军官贪污…… 府腐败、军官贪污
材料2:由于 带来的社会矛盾无法解决, 材料 :由于……带来的社会矛盾无法解决,俄罗斯的工业化进程 带来的社会矛盾无法解决 受到严重阻碍……到19世纪中叶,英国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 世纪中叶, 受到严重阻碍 到 世纪中叶 法国和德国也开始了工业化的急行军。 《大国崛起》 命,法国和德国也开始了工业化的急行军。——《大国崛起》解说词
2019秋高中历史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一 危机笼罩下的俄国练习(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
一危机笼罩下的俄国1.“那是一个极其黑暗极其龌龊的时代,除了匍匐于王权脚下的草芥,任何生命都不能生长。
”19世纪中期俄国的黑暗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 )A.沙皇实行封建专制统治B.实行农奴制,农奴地位卑微、生活悲惨C.任何人都没有生活保障D.实行对外战争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沙皇专制制度在政治上的黑暗。
答案:A2.农奴制度对俄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不包括( )A.农奴生活非常贫困不利于国内市场的发展B.农奴没有人身自由不利于自由劳动力的需求C.农奴制度维系着自然经济D.农奴掌握的社会财富不利于工业投资解析:农奴是国民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但他们生活非常贫困,社会财富主要集中在封建主手里。
答案:D3.《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中记载:“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时,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还需要修理,还需要喂养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花费。
’”这实质上表明 ( )A.农民比机器生产效率高B.农民价格低廉C.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社会进步与发展D.农民实用性更强解析:A项不符合史实,B、D两项属于表面现象;“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还需要修理”实质上体现了农奴制度影响了机器产品的使用与推广,影响了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答案:C4.1821年,“救国协会”南方协会通过了佩斯捷利起草的《俄罗斯法典》,主张废除农奴制和等级制,建立共和国;1825年,“十二月党人”发动武装起义。
这次起义的性质是( )A.激进的农奴主贵族的抗争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封建地主集团宫廷政变D.平民知识分子领导的农奴解放运动解析:由“主张废除农奴制和等级制,建立共和国”“十二月党人”“发动武装起义”等分析可知是资产阶级发动的武装革命,B项正确。
答案:B5.19世纪中期,以车尔尼雪夫斯基为首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认为解放俄国农奴的途径是( )A.进行改革B.只能革命C.自上而下解放农奴D.发动克里米亚战争解析:车尔尼雪夫斯基是沙皇封建专制主义和农奴制的坚定反抗者。
人民版历史选修1课件:专题七一
利于俄国的近代化进程。
栏目 导引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2.阻碍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虽然在俄国的 工业中已经出现机器生产,但农奴制存在,导
致俄国缺乏工业革命所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工
业资本和国内市场。俄国工业仍然处在工场手 工业阶段,远远落后于西欧。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3.导致对外战争的失利:克里米亚战争失 败的原因主要是俄国社会经济落后,而经济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2.敲响农奴制的丧钟 (1)十二月党人起义
①原因:部分贵族军官受西欧民主思想的影
响,对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不满。 等级制 ②主张:废除农奴制和______________,建立 共和国。 ③结果:起义遭到镇压,但社会影响很大,
唤醒了年轻一代的革命民主主义者。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A.①②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①④
【命题分析】
亚历山大的阶级属性决定了他
富国强兵,挽救封建统治危机的主观目的,故 大力发展资本主义说法不正确,排除②,答案
为C。
【答案】 C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技巧点拨】 对于组合型选择题,可采用选基法或列式法解
答。选基法: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
俄国农奴制改革
(2)革命民主主义者崛起 ①赫尔岑:出版《钟声》杂志,号召进步力
量为农民的解放和实现民主而斗争。
②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________是农奴获 革命 得解放的惟一途径,消灭沙皇专制制度是废
大国崛起俄罗斯
• 哲学家的朋友;专制君主;
• 政策:对外开放战略
五、爱情
俄罗斯式的爱情 在西伯利亚,高贵和光荣、爱情与信仰得到了真 正的诠释。几乎所有的十二月党人的妻子、情人 都不肯与十二月党人离婚、分手,她们心甘情愿 地抛弃财产、地位与舒适的生活,选择了与自己 的丈夫、情人一道前往遥远的西伯利亚服苦役。
• 美国式的民主可能并不适合俄罗斯,从俄罗斯历史发展 来看,强人政治一直是主线。(不同于独裁专制制度)
• 大国主义与大国情结。
历史沿革
• 俄国编年史《往年记事》 • 留利克王朝(882---1598)的建立(留利克——奥列格—
—伊戈尔) • 862年留利克夺取诺夫哥罗德,奥列格夺取基辅。 • 金账汗国(1240---1480) • 罗曼诺夫王朝(1613---1917)
聆听历史是一种伟大的智慧,回望大国风云,让 历史照亮我们未来的行程。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 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 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500 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9 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 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大国兴衰 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 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俄罗斯,一个常常在灾难之后变得强大、又在顶 峰重重跌下的大国。永远不要用武力攻击这头北极 熊。
• 在亚欧大陆北部的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一个世界上
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联邦。几个世纪以来,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民族,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了特殊的
角色。
•
一方面,为了追赶欧洲强国的现代化步伐,它的一
危机笼罩下的俄国》课件
(3)根本原因: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在经济上、军 ③直接推动俄国 1861 年改革。 事上远远落后于资本主义的英法等西欧国家。
沙皇的抉择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 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 “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 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
车尔尼雪夫斯基
尼 · 格 · 车尔尼雪夫 斯基(1828—1889年), 出生在萨拉托夫城一个神 甫家庭里。他非常憎恨沙 皇专制制度。从大学时期 起就苦苦寻求改造这一社会的答案。大 约在这一时期,车尔尼雪夫斯基接触到 费乐巴哈哲学,逐渐成为一个空想社会 主义者。其代表作有《怎么办?》
变革的呼声
结论: “我憎恨你和你的皇 民主思想的呼声敲响了 座,专制的暴君和魔王, 农奴制的丧钟。 我带着残忍的高兴看着 你的覆灭,你子孙 的死亡。” ——普希金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自上而下的改革
改革的 背景
改革的 经过
1861年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 影响
课标要求:
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 革的历史背景。
学习要求:
1、了解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发 展和农奴制面临危机的表现。 2、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基本概念:俄国的农奴制
俄国农奴制是15世纪下半叶—19 世纪上半叶,封建领主在其领地上建 立起来的剥削奴役农奴的经济制度, 也叫封建领主制。 (基本特征是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 不得不附于农奴主。)
(2)政治:第二框题;
(3)思想:第三框题;
(4)军事(外患):第四框题;
(5)统治阶级:第五框题;
(1)经济:第一框题;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瞿秋白在1921年旅俄日记中写道:“一友人告诉我,俄国现在无物不集中,消费者都是以团体为单位,个人名义很难领到需要物品。
……消费者凭劳动券领取,劳动券以工作高下为标准分为几等,每等可得若干,十日以前在消费公报登载。
”这段材料显示了苏俄(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情况B.实行新经济政策带来的新变化C.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场景D.扩大政治“公开性”的尝试1921年”以及材料中的“消费者凭劳动券领取”,可知此时苏俄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分配方式,故选A项。
2.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私人买卖粮食……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
”这一措施实行于( )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B.苏俄国内战争时期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不符。
3.列宁说:“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
”下列措施最能体现这一“实质”的是( )A.废除实物配给制B.允许自由贸易C.实行固定的粮食税D.推行国家资本主义,得到农民阶级对工人阶级政权的支持,故C项符合题意。
4.列宁曾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
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 )A.建立和巩固工农联盟B.利用市场因素发展经济C.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否定,故B项符合题意;A、D两项属于新经济政策的目的,C项不符合“改良主义”的基本内涵。
5.1921年,苏俄政府规定:凡雇佣工人20名以下的小企业,不论是否已被国家接管,一律归还业主或者出租。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优秀课件(28张)(共28张PPT)
C.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
D.农奴制危机日益加深
B 6.17世纪时,俄国手工工场里的劳动力主要是 ( )
A.奴隶 B.农奴 C.农民
D.技工
7.1861年俄国改革以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
B 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 ) A.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
B.俄国政治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赫尔岑
车尔尼雪夫斯基
尼 · 格 · 车尔尼雪 夫 斯基(1828—1889年), 出生在萨拉托夫城一个神 甫家庭里。他非常憎恨沙 皇专制制度。从大学时期 起就苦苦寻求改造这一社 会的答案。大约在这一时 期,车尔尼雪夫斯基接触 到费乐巴哈哲学,逐渐成 为一个空想社会主义者。 其代表作有《怎么办?》
军事危机
C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4、直接刺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是 ( )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其困难 B.农奴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 C.克里米亚战败使经济更加恶化 D.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
C 5、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
B.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于西欧
【史料解读】:有人说:“克
里米亚战争是一场在错误的时间和 错误的对手进行的一场错误的战 争”。 问:克里米亚战争的结 果如何? 对俄国有何影响?
军事危机:克里米亚战争的惨败, 导致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 内矛盾激化。
变革的呼声
普希金
“我憎恨你和你的皇 座,专制的暴君和魔王, 我带着残忍的高兴看着你 的覆灭,你子孙的死亡。”
• 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根本)
• 政治上: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严重威胁沙皇专 制统治;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七、1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⑴英国、俄国工业发展的特点? 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等资本主义的大发展(大背景) 俄国工业步履艰难,发展大大落后于英法等国。 ⑵俄国存在的经济形式? 封建农奴制经济(占主),城乡工农业资本 主义经济 19世纪30年代末开始了工业革命,一些工
厂机器生产,雇佣劳动力增多,农民阶级分化。
⑶俄国社会的阶级关系的变化? 新的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产生 ⑷严阻俄国社会发展的?农奴制 发展资本主
一、 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1861年俄国改革背景
2013-4-10
政治上
经济上
背景
思想上
军事上
探究19世纪中叶俄国面临的问题并寻找对策
面临的问题 农奴 资产阶级 知识分子 士兵 统治阶级
采取的对策
一.19世纪著名画家 列宾的代表作 《伏尔加河上 的纤夫》—— 现实主义画
• • • • • 人身不自由----- 剥削重、缺少购买力- 无文化、工场劳动-- 农业落后------ 农奴反抗------ 缺少自由劳动力 市场狭窄 技术低,生产效率低 工业原料、资金不足 社会环境不稳定
聚焦② : 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 资本主义的发展——改革根因
试一试
19世纪上半期俄国思想界对农奴制的
时间 俄国农民暴动次数 1800——1810 年均20次
1811——1820 年均25次 1821——1830 年均30次
频繁 废除农 奴制, 争土地、 争自由
1831——1840 年均36次
1840——1851 年均43.5次
聚焦① :政治上,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 威胁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
为何说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 的快速发展?(资本家需要什么?)
聚焦④ : 军事上:落后的农奴制导致克
高中历史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二自上而下的改革人民版选修1讲解
二 自上而下的改革教材整理1 农民的“解放” 1.签署文件 (1)文件签署:1861年3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
(2)主要文件:《1861年2月19日宣言》《农民改革法令》。
2.主要内容(1)政治上①废除农奴制度,给农民人身自由。
②农民享有村社中的一般权利,并享有财产权和财产继承权。
(2)经济上①农民可以用高额赎金赎买一块份地和宅边园地。
②规定了赎取份地的限额,使农民仍然受制于地主。
(3)组织上:建立村社,农民受地方政权控制。
3.改革结果(1)不仅使农民失去大量土地,而且由于缴纳巨额赎金而陷于破产的境地。
(2)农民在极度失望中掀起了抵制改革、争取土地和自由的新一轮斗争。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 87“学习思考”,请你指出这些农奴制改革条款中不利于农民的内容有哪些?【提示】 ①在农民与地主缔结契约之前,农民对地主仍然有义务,不能真正享受权利。
②赎金高于土地实际价格,而且农民受到的剥削的时限很长。
③政府限定份地面积,地主趁机割占农民的好地,农民实际得到的土地反而更少。
④“村社”将农民由受个别地主支配转为受整个地方地主政权的控制。
教材整理2 改革的两面性1.性质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进步性(1)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①改革破坏了农奴制度的根基之一——劳动者依附于地主的状况,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②改革结束了农民和地主之间的封建关系,使农民经济转入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关系。
(2)促进了地主经济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演变。
①地主对土地不再有农奴时代的特权,丧失了对无偿农奴劳动的垄断权。
②新的经济条件促使他们改变经营方式,这使改革后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带上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
(3)改革促进了俄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
3.局限性(1)保留了农奴制的一些残余,如沙皇专制制度、地主土地占有制,农民地位低下。
(2)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俄国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腐朽和落后的面貌。
人民版必修二学习策略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3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单元概述本单元概述了1917年十月革命后俄国走上发展社会主义道路,至1991年苏联解体这段历史,突出了在没有现成模式可借鉴的条件下,进行探索的艰难历程,特别是列宁、斯大林在不同时期进行探索和创新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找到了一条小农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领导建立起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通常被称为斯大林模式,该模式曾经取得巨大成就:使苏联迅速完成了工业化过程;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但它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弊端:忽视经济规律的作用,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践踏民主与法治,形成个人专断;形成个人崇拜,思想极度统一。
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先后进行改革,但收效甚微,戈尔巴乔夫改革后期,逐渐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直至苏联解体。
高手策略本专题三节课的内容构成了一个整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学习中一定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和总结,如在学习本专题第三课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时要联系上一课的学习内容,要用思辨的眼光看待事物,认识到事物发生变化是有一个过程的,不要割裂的看问题,认识到苏联的解体是多种因素的合力的结果要坚持求真、务实、创新的科学态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认识到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认识到苏联的解体只是社会主义一种模式已经僵化而又长期不改所导致的失败。
苏联的解体并不等于十月革命的失败,更不等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
今天,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并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显著成就。
必须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经验加以总结借鉴,对其教训则应引以为戒,集中精力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历史是一首永恒的诗何必为年龄发愁,朋友——春天过后不是秋,何必为年龄发愁。
专题07 热点国家或地区-中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复习大全 (全国通用)
活动 2.根据标记出来的经、纬线判读半球位置。
全部位于南半球
澳大利亚
全部位于北半球
俄罗斯、中国 日本印度、中东 欧洲西部、美国
赤道穿过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东南亚、巴西
活动 3.根据各国家和地区的纬度位置判读温度带。
绝大部分位于热带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东南亚 巴西
位于亚热带和热带
专题七
热点国家或地区
Hot countries or regions
01 地理位置 geographical position
02
人口分布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03 人种、语言、宗教
Race,
language,
religion
活动 1.在下图中标记出我们学过的国家或者地区。
欧洲西部是世界上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国家众多,人口密集。 亚洲东部和南部人口更为密集,主要集中了中国和印度两大人口超10亿大国。 澳大利亚、美国、巴西地广人稀,人口多集中于沿海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主要为沙漠、高原、雨林及高纬度极寒地区。
活动 2.请你读图,分析美国、巴西、中国、澳大利亚、印度人口分布特征及原因。
4.沙特阿拉伯学者来自中东地区,关于该地区
人种、语言、宗教的搭配,最符合的是(B )
A.白种人—英语—基督教 B.白种人—阿拉伯语—伊斯兰教 C.黄种人—汉语—佛教 D.黑种人—阿拉伯语—犹太教
练习
5.(2022·黑龙江·统考中考真题)关于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主要的语
言、宗教、人种正确的是(B)
A.黑种人
白色人种 黄色人种(印第安人) 葡萄牙语 基督教
活动 1.读图找出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人种、语言和宗教分布。
俄罗斯
《横跨亚欧大陆的国家——俄罗斯》教案设计[教学目的]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素材(文字、专题地图、图片、声音等)的演示,了解并掌握俄罗斯的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认识俄罗斯是个地跨欧亚两洲的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能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临海和主要邻国。
2.较为平坦的地形,了解主要平原、高原、山脉、河流和湖泊的分布。
3.温带大陆性为主的气候。
4.通过本节学习,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1.地理位置;2.地形特点;3.气候类型;4.主要河流、湖泊。
[教学方法]设疑导学法、启发式谈话法、诱导归纳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俄罗斯在世界政治、经济各个领域内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俄罗斯与我们中国的交往越来越密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俄罗斯的地理知识。
展示俄罗斯风光图片。
二、地理位置学生活动:结合教材44页图8.16与8.17来认识俄罗斯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特征。
问:A.俄罗斯在哪个半球?俄罗斯在哪个大洲?学生:北半球;欧洲和亚洲都有B.习惯上我们把俄罗斯看作欧洲国家还是亚洲国家?回顾亚欧分界线、俄罗斯领土在亚欧各占几分之几?(屏幕出现亚欧分界线)学生:欧洲国家,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欧洲占三分之一,亚洲占三分之二C.为什么看作欧洲国家?俄罗斯经济发达的地区大多在欧洲部分,而亚洲部分自然条件恶劣。
D.它处在哪个纬度带?哪个温度带?北温带和北寒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气候特点:纬度高,气候冷湿,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凉爽。
(屏幕切换到俄罗斯政区图)。
E.问:本国东、西、北三面各临什么海洋?(光标移到对应区域变成问号,点击后出现答案)北接北冰洋、东临太平洋、西接波罗的海。
三、地形特点(屏幕展示俄罗斯地形图),提出如下问题。
A.这是一幅分层设色地形图,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地形,俄罗斯有哪些地形?平原、高原、山地B.俄罗斯的地形有什么特点?西高东低C.具体有哪些地形?(点击后依次出现各主要地形)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D.这些地形分布在什么部位?(提醒: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理事物,如山脉、河流作为参照物,描述位置。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精选】
福州屏东中学教学笔记年 月 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 我校属于二级达标学校。
进入高二下学期,文科班的历史课时增加,目标更加明确:一切为了高考。
但是从整体上看,文科班学生的素质并不理想:课前预习情况很不乐观;课堂上大部分同学倒是会做笔记,但课后是否会根据笔记复习梳理知识点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部分同学课堂纪律堪忧;学习普遍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不愿意开动脑筋多想多问;作业完成情况也不理想……本学期是第一次教高二年段,也是第一次要面对高考教学,经验不足,因此深感责任重大、压力巨大。
如何在讲清知识点的同时让同学们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愿意付出努力学好历史,是一个艰巨的挑战。
教学思路:历史课程标准: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学习要求:了解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的表现和克里米亚战争暴露的俄国农奴制危机,认识俄国通过改革摆脱落后局面的迫切性。
概述“二一九法令”关于农奴身份、份地和农民管理等方面的主要内容,认识“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重点:⒈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⒉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两面性。
难点:⒈理解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束缚、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
⒉如何评价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俄国农奴制概况,列举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比较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与西欧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差距。
了解俄国农民和资产阶级反农奴制的斗争,理解俄国只能采取自上而下改革方式的原因。
知道俄国民主主义思想家代表人物以及他们关于农奴制的思想主张。
阐明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
简述2月19日法令主要内容;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比较改革前后农奴的利益得失情况。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课程要求: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重点: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异同。
3.难点:如何评价新经济政策。
二.自主学习(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1)国内:俄国被推翻的持续发动叛乱。
(2)国外:决定对俄国实行武装干涉。
2.目的:集中全国有限的力、力和力保障军事胜利3.内容:①农业:实行②工业:企业全部收归,实行政策。
③商业:取消,④产品分配上:实行制。
实行成年人制。
4.影响(1)积极:适合了的需要,为提供了保证,巩固了政权。
(2)消极: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弊病和错误,遭到了广大的反对。
(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1)经济危机:原因①四年的和三年的战争,②遭遇。
③政策的失误。
(2)政治危机:农民不满、工人罢工、波罗的海舰队水兵叛乱。
2.内容:(1)制定:时间:,会议:标志:列宁做的《报告》(2)内容①农业上,实行固定的,②工业上,实行国家资本主义,③商业方面,允许,④分配上,实行按劳取酬的。
3.作用(1)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苏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为国家实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巩固了联盟,克服了国内的危机,有效地巩固了。
(3)找到了向过渡的准确途径,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行的一次有益探索。
5.苏联的成立:1922年,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三.合作探究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何突出特征?2.如何理解新经济政策的“新”?实质如何?四.练习反馈1.我们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称为“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非常时期”主要是指苏俄( ) A.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B.生产力水平落后B.面临国内叛乱和国外武装干涉D.遭遇旱灾,粮食匮乏2.列宁谈到新经济政策时,曾说过:“后退一步是为了请进两步。
”这是说( ) A.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倒退B.新经济政策不适合当时的生产力水平C.要建立社会主义必须先发展生产力D.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政策3.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 A.把大中小工业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工业B.把农民的余粮收归国有,防止富农阶级产生C.取消自由贸易,防止商人投机倒把扰乱市场D.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困难中战胜敌人4.以下选项中属于新经济政策内容的是 (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实行粮食税 C.实行工业国有化 D.实行实物配给制5.列宁以前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
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七第一讲危机笼罩下的俄国课件
1825年12月(俄历),俄国一些进 步的贵族青年军官发动了起义,起义者 因此被称为“十二月党人”。他们主张 废除农奴制,实行立宪君主制。
彼得堡十二月党人广场
由此我们知道: ⒈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所发展, 但受到农奴制阻碍,导致俄国大大 落后于西欧诸国。
⒉19世纪上半叶,沙皇俄国仍 是一个以农奴制为基础的封建君主 专制国家。
典型例题: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 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一次谈话
1)材料一中,“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 指的是什么?“自上而下解放农民”又指什么? 农民暴动;农奴制改革;
典型例题:
材料二: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 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 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 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亚历山大二世改 革的主观目的是什么? 缓和社会矛盾,挽救统治危机;
探究一:为什么说俄国农奴制阻碍 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自由劳动力:缺乏;
人民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 2)市场:国际竞争力弱,国际市场也狭小 3)原料:农业经营落后,不能提供充足的 原料来源,且为西欧原料供应地
4)资金: 经济水平低,投入工
5)技术:
业的资金不充足; 技术水平低,处于手工工场阶段;
关于俄国的历史,我们了解多少?
说 一 说
“俄国之父”
——彼得一世 用野蛮制服了 俄国的野蛮
(马克思)
克里姆林宫-沙皇皇宫
沙 皇 冬 宫
冬宫
[关于俄国]
从莫斯科公国到俄罗斯帝国
从欧洲内陆国到地跨欧亚的大帝国
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第一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丁晓平
第一课 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一、
二、 三、
经
政 思
济
治 想
四、
军
事
五 、 沙 皇 的 抉 择
一、举步维艰的资本主义经济
材料一: 1804年,俄国拥有16名以上工人的手工工场1200家,50年代 后期增加到2800家。农奴制工人在1804年占工人总数的48%,1825年为 54%,1860年达到87%。不过,在各个不同的生产部门中,资本主义关系 发展的情况是不相同的。在棉织业、麻织业、丝织业和制革等部门,资 本主义手工工场占绝对优势。而在黑色冶金、呢绒、造纸等工业中仍以 农奴劳动为主。即使在资本主义手工工场中作工的工人,也因为要向地 主或国有交纳代役租,不能完全摆脱依附农奴的地位,因而仍旧受到农 奴制度的束缚。 材料二: 19世纪40年代,俄国的棉纺织业出现了机器工厂,以后资本主 义性质的工厂逐渐增多。俄国自己的机器制造业直到五十年代才开始有所 发展。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可以说开始于1815年,这一年在涅瓦河上 出现了第一艘汽轮。
材料三:
国别 人均收入 (卢布) 铁产量(万 吨) 铁路长度 (公里) 制度
俄国
英国
71
323
29(1860年) 1600(1860 年)
225(1850年)14603
封建农奴制
资本主义制 度
法国
150
9160
资本主义制 度
2、根据材料三分析导致俄国经济状况 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17世纪中叶,俄国颁布的《法律大全》 规定:农民连同妻子儿女及财产都属于领主所 有……农民永远不能随意离开主人,如果逃亡, 领主有权无限期追捕,并追回其妻子儿女及其财 产…… 材料五: 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报纸上,曾经有 出售家奴与阉马的广告。有饲养猪犬和吹笛唱歌 等专长的农奴竟与马匹同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普京时期的务实、灵活全方位外交政策 务实性: ①对俄的力量和在国际社会中的定位保持清醒的认识。 ②将对外政策植根于国家发展战略之中,为实现国家发展战略服务。 ③对大国矛盾有了充足的认识。 ④“有选择的参与”国际事务,对俄外交战略进行了适当收缩。 ⑤对国际局势有了清醒认识。 灵活性: ①注重外交平衡。 ②在发展同西方关系时,有进有退,且进退有度。 ③强调俄罗斯在国际上没有敌人,在同其他国家关系出现摩擦时对 事不对国家。 全方位:把发展同独联体国家的关系作为战略依托,把发展同西方 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的关系作为战略优先,重视加强亚太外交, 加大对中、印等亚太大国的外交力度,同时也在其他亚非拉第三 世界国家中寻找伙伴和盟友。
二、俄罗斯经济制度的转轨 1.建立 •俄罗斯的经济制度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混合经 济”制度。 •其经济制度的建立是通过把苏联继承的生产资料 私有化,即把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的 资本主义私有制、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 变为市场经济体制来实现的。 • 1992年初,俄罗斯开始了以私有化为核心的大 规模的所有制改造。私有化分为大私有化和小私 有化。小私有化主要通过赎买、招标和拍卖的方 式来实现。大私有化分两个阶段完成:发放私有 化证券无偿转让国有资产和按市场价格出售国有 资产。
2.调整 •第一阶段:1991年至1998年9月,经济混乱、动荡,经 济危机加深,是以转轨为中心的自由主义经济改革阶段。 (切尔诺梅尔金的“休克疗法”) •第二阶段:1998年9月至今,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是 进行以实现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制度创新和改革阶段。 (普里马科夫的“社会市场经济”) •普京当政的经济政策: 第一,发展经济成为俄罗斯政府一切工作的中心。 第二,走俄罗斯自己的经济改革道路。 第三,建立可控制的市场经济和有秩序的市场经济。 第四,进行结构改革,重塑经济发展的结构框架。 第五,放弃货币主义政策,大力增加投资。 第六,提高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刺激经济增长。 第七,调整对外经济发展战略,争取早日加入世贸组织。
2.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主要遗产 ①在经济上,俄罗斯继承了苏联76.23%的国土, 52%的人口,一半以上的自然资源和60%以上的 综合经济能力。 ②在军事上,俄罗斯获得了苏联75%的部队,80% 的战略核力量,50%的武器装备,70%的军工生 产企业,并排他性地继承了苏联的核大国地位。 ③在政治上,俄罗斯不仅接管了苏联中央所有机关, 而且继承了苏联的政治大国地位(联合国安理会 常任理事国)。
2.俄罗斯国内的主要政治力量 •俄罗斯实行多党制。2001年初,俄正式登记的有56个政党,150个政治联盟, 初步形成以俄共、全俄罗斯“统一和祖国”党和“右翼力量联盟”为代表的 左中右三党格局。 •俄国内主要政治力量: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1990年6月成立,原苏共的一部分。其主要目标是建立 人民政权,主张用和平手段进行社会改革,在自愿的基础上逐步恢复国家联 盟。 ▲全俄罗斯“统一和祖国”党:2001年12月1日成立,崇尚自由、法律、公正、 和睦,政治主张是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强有力的国家。在国家杜马中亲总统 的多数派。 ▲“右翼力量联盟”政党:2001年5月成立,其基本政治取向是自由、人权、 民主、私有制、市场经济、公民社会和法治国家。该党代表中产阶级的利益, 是企业家的政党。 ▲俄罗斯“亚博卢”民主党:2001年12月22日,自称“民主反对派”,其主要 任务是建立“民主、法制、社会化的国家及文明的市场和强大的公民社会”。 ▲俄罗斯自由民主党:1989年12月,其政策有较浓的极端民族主义色彩,对内 主张集权,实行混合经济,对外主张在原苏联领土范围内恢复俄罗斯帝国版 图,提出俄罗斯国界“只能向外推,不能往里缩”。 ▲俄罗斯联邦人民党:2001年9月成立,该党提出的目标是巩固国家、消除贫 困和保护人民。
阅读书目: 1.海运主编.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政治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1。 2.许新主编.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经济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1。 3.学刚,姜毅主编.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外交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唐朱昌主编.俄罗斯经济转轨透视.上海:上海社 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5.郑羽主编.独联体十年—现状•问题•前景(1991— 2001).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专题七: 力求重振昔日雄风的俄罗斯
一、独联体框架下的俄罗斯 1.独联体的成立 ①1987年,波罗的海三国出现独立浪潮。 ② 1989年11月15日,爱沙尼亚宣布脱离苏联。 ③ 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布脱离苏联独立。 ④ 1990年5月4日,拉托维亚宣布脱离苏联。 ⑤ 1990年6月12日,俄罗斯宣布保留自由退出苏联的权利, 并于1991年仿效苏联设立总统职位,6月12日进行首任 总统选举,叶利钦当选。 ⑥ 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在明斯克 签署并发表《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定》,宣告 苏联已不存在。 ⑦ 1991年12月21日,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波罗的海三 国和格鲁吉亚未参加)的领导人在阿拉木图签署《阿拉 木图宣言》,宣告独联体成立,苏联将停止存在。
四、从“一边倒”外交转向全方位外交 1.“一边倒”外交政策 表现: ①在对外关系上,俄领导人在1992—1993年间几乎访遍 了西方大国,宣布同他们建立各种伙伴关系,并按西 方价值观处理与他国关系。 ②在地区热点问题上,按西方意愿行事。 ③在核裁军问题上,采取与美国合作、迁就西方的方针。 ④在东欧撤军、波罗的海问题上向西方让步。 ⑤在制度转轨和经济发展上,向西方学习,请求西方援 助。 给俄国家利益造成的损害: ①俄国际地位严重下降。 ②俄安全环境明显恶化。 ③俄国内局势不稳。
三、俄罗斯政治制度的转轨 1.政治体制的建立 •俄罗斯实行总统制,是一个总统集权的国家。 第一,总统是国家元首,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 有权决定国家对内外政策的基本方向。 第二,俄联邦会议(上院联邦委员会和下院国家 杜马组成)是最高立法机关。 第三,俄联邦政府是最高执行机关。 •俄罗斯的政治局势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所谓“叶利钦时代”(1992—1999年 底),俄罗斯政治局势的特点是动荡不安。 第二阶段是普京主政后(2000年后),政治局势 逐渐趋向稳定。
2.叶利钦时期的全方位外交政策(双头鹰外交政策) 目标: 恢复大国地位,确保势力范围,推进世界多极 化进程,争当多极世界中的独立一极。 部署: 以发展与独联体各国关系为战略重点,以发展 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尤其是美友好 合作关系。 局限: ①缺乏务实性。 ②具有随意性和善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