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东华大学 环境工程学 课件 第4-5课.ppt

合集下载

2024版《环境工程学》全套教学课件

2024版《环境工程学》全套教学课件
挑战
环境工程学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污染问题的复 杂性、治理技术的局限性、环保法规的不完善等。为了应对这 些挑战,需要不断加强科研力度,提高技术水平,完善环保法 规,推动环境工程学的持续发展。
02
环境污染与防治原理
环境污染的类型与来源
大气污染
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交通尾气、 生活污染等,包括颗粒物、二氧
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与技术
1 2 3
环境影响识别方法 包括矩阵法、网络法、地理信息系统(GIS)应 用等,用于识别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包括数学模型法、类比调查法、专业判断法等, 用于预测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程 度和范围。
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与技术
大气污染防治
采取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空气质量 监测、推广清洁能源等措施,改善大 气环境质量。
土壤污染防治
加强土壤污染监测和风险评估,采取 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等措施,治理土 壤污染。
水体污染防治
加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控制 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水生态环境。
噪声污染防治
通过声源控制、传播途径控制等手段, 降低噪声污染对人们的影响。同时, 加强噪声监测和管理,提高公众对噪 声污染的认识和意识。
06
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与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定义
在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 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审批、公众参与等步骤,确保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 性。

环境工程学课件

环境工程学课件

调查规划区域的环境现 状,包括自然环境、社 会环境、经济环境等方 面,评估环境质量和环 境容量。
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预测规划实施后可能 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包 括污染排放、生态破坏 、资源消耗等,并评估 影响的程度和范围。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 等方式,征求公众对规 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意见 和建议,促进公众参与 环境保护。
水处理基本方法与技术
物理法
通过物理作用分离和去除废水中不溶 解的呈悬浮状态的污染物(包括油膜 和油珠)的方法。
化学法
生物法
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废水中呈 溶液、胶体以及微细悬浮状态的有机 性污染物质转化为稳定、无害的物质 的方法。
利用化学反应来分离或回收废水中的 污染物质,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的 方法。
噪声来源及危害
噪声来源
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等。
危害
听力损伤、心理影响、生理影响、干扰语言通讯和睡眠、影响工作效率等。
噪声评价标准与方法
评价标准
A声级、等效连续A声级、统计声级、昼夜等效声级等。
评价方法
测量法、预测法、类比分析法等。
典型噪声控制技术应用
吸声技术
多孔吸声材料、共振吸 声结构等。
VS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详细阐述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流程,包括 前期准备、现状调查与评价、影响预测与 评价、公众参与、报告书编制和审批等阶 段。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步骤
规划分析
现状调查与评价
影响预测与评价
公众参与
报告书编制和审批
对规划的目标、范围、 布局、结构和规模等进 行深入分析,识别规划 实施可能对环境造成的 影响。
将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能,实现资源回收利用。

环境工程学课件

环境工程学课件

无机高分子类
无机高分子混凝剂由于混凝效果好,使用成本较有
机高分子混凝剂低等优点,近年来逐渐成为人们开发和 应用的热点。无机高分子混凝剂有阳离子型,如:聚合 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聚合磷酸铝 (PAP)等;阴离子型,如:活化硅酸(AS)等;无机 复合型如:聚合氯化铝铁(PAFC)、聚合硅酸氯化铁 (PAFC)、聚硅酸硫酸铁(PSiFS)等 。
因此,使用硫酸亚铁时应将二价铁先氧化为三价铁, 然后再起混凝作用。
3)硫酸铝(aluminum sulfate, alum)
工业产品有精制和粗制两种。精制硫酸铝是白色结晶 体。粗制硫酸铝的Al203含量不少于14.5%-16.5%,不 溶杂质含量不大于24%-30%。铝盐混凝剂的最佳pH 值范围大约在5.5~6.5之间。在某些情况下, pH值范围
胶粒表面吸附的异号电荷中和了它的部分或全部电荷,减少了 静电斥力,降低了电位,使胶体的脱稳和凝聚易于发生。 当混凝剂加量大时,混凝剂相互之间会有影响,使上述几种作
用能力发生变化,但不都是作用力加强,大于它的最佳投药量
时,再投加混凝剂反而效果会降低。
•以上介绍的混凝的四种机理,在水处理中往往可能是同时或
(c)适宜的pH值范围较宽(在5-9间),且处理后水的pH值
和碱度下降较小。 (d)水温低时,仍可保持稳定的混凝效果。 (e)其碱化度比其它铝盐、铁盐为高,因此药液对设备的 侵蚀作用小。
2)活化硅酸(activated silicate)
活化硅酸实质上是硅酸钠在加酸条件下水解聚合反应进
1)聚合氯化铝(poly-aluminum chloride, PAC)
聚合氯化铝是一种高分子混凝剂,简称PAC(polyaluminium chloride)其化学式可写为[Al2(OH)nCl6-n]m, 式中n可取1到5中间的任何整数,m为10的整数。这个化 学式实际是指 m个Al2(OH)nCl6-n单体的聚合物。 聚合氯化铝中OH与Al的比值对混凝效果有很大关系,一般

环境工程概论PPT教学课件

环境工程概论PPT教学课件

环境工程定义与发展定义环境工程是研究和从事防治环境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的科学技术。

发展历程从20世纪70年代的环境工程学科创立,到80、90年代的环境工程学科快速发展,再到21世纪的环境工程学科创新发展阶段。

环境工程学科体系与特点学科体系包括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噪声控制工程、环境系统工程等分支学科。

学科特点综合性强,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实践性强,注重解决实际环境问题;创新性强,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

环境工程应用领域及前景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市政、工业、农业等领域,如城市污水处理、工业废气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等。

前景展望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环保政策的加强,环境工程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大,市场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环境工程的技术水平将不断提高,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更加有效的手段。

水污染现状及危害水污染现状目前,全球范围内都面临着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包括工业废水、农业污染、城市污水等。

这些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

水污染的危害水污染会导致水质恶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破坏水生态平衡。

同时,污染的水体会对人类的饮用水安全、农业生产、工业发展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03通过物理作用分离和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质。

常见的方法有筛滤、沉淀、浮选等。

物理法利用化学反应原理或化学物质的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质。

常见的方法有中和、氧化还原、化学沉淀等。

化学法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转化为稳定的无机物质。

常见的方法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消化法等。

生物法水处理基本方法与原理典型水处理工艺及设备典型水处理工艺根据废水的性质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水处理工艺组合。

常见的工艺组合有格栅+调节池+沉淀池+过滤池+消毒池等。

水处理设备为了实现水处理工艺,需要配备相应的水处理设备。

常见的设备有格栅机、刮泥机、曝气机、过滤器、消毒设备等。

最新环境工程原理学习课件教学课件PPt吸附

最新环境工程原理学习课件教学课件PPt吸附

第二节 吸附剂
活性炭的优点:是吸附容量大,抗酸耐碱、化学稳定
性好,解吸容易,在高温下进行解吸再生时其晶体结构不 发生变化,热稳定性高,经多次吸附和解吸操作,仍能保 持原有的吸附性能。 活性炭常用于溶剂回收,溶液脱色、除臭、净制等过
程。是当前应用最普遍的吸附剂。
第二节 吸附剂
(二)活性炭纤维
活性炭纤维吸附能力比一般活性炭要高1~10倍。
活性炭纤维分为两种:
(1)将超细活性炭微粒加入增稠剂后与纤维混纺制成单丝,
或用热熔法将活性炭粘附于有机纤维或玻璃纤维上,也可
以与纸浆混粘制成活性炭纸。 (2)以人造丝或合成纤维为原料,与制备活性炭一样经过炭 化和活化两个阶段,加工成具有一定比表面积和一定孔分 布结构的活性炭纤维。
第二节 吸附剂
(三)硅胶
吸附速度
吸附剂吸附能力用吸附量q表示。
第三节 吸附平衡
第二节 吸附剂
比表面积越大,吸附量越大:但应注意对一些大分子,微孔 所提供的比表面积基本上不起作用。 活性炭细孔分布情况:
• 微孔:<2 nm,占总比表面95%:主要支配吸附量
• 过渡孔:2-100nm,<5%:起通道和吸附作用
• 大孔:100-10000 nm,不足1%:主要起通道作用,影
响吸附速度。
面,从而实现特定组分分离的操作过程。
• 被吸附到固体表面的组分——称为吸附质 • 吸附吸附质的多孔固体——称为吸附剂 • 吸附质附着到吸附剂表面的过程——称为吸附 • 吸附质从吸附剂表面逃逸到另一相的过程——称为解吸
• 吸附过程发生在——“气-固”或“液-固”非均相界面
第一节 吸附分离操作的基本概念
是一种坚硬无定形链状或网状结构的硅酸聚合物颗粒

环境工程原理第四章吸收PPT课件

环境工程原理第四章吸收PPT课件
浓硫酸吸收 SO2 弱碱吸收 H2S
液膜控制
水或弱碱吸收CO2 水吸收 CL2 水吸收 O2 水吸收 H2
双膜控制
水吸收 SO2 水吸收丙酮 浓硫酸吸收NO2
吸收速率方程式一览表
吸收系数的表达式及吸收系数的换算
提高吸收效果的方法: ①提高气、液两相相对运动速度,降低气膜、液膜的厚度 以减小阻力。 ②选用对吸收剂溶解度大的溶液作吸收剂。 ③适当提高供液量,降低液相主体中溶质浓度以增大吸收 推动力。 ④增大气液相接触面积。
扩散物质
O2 CO2 NO2 NH3 Cl2 Br2 H2 N2 HCl H2S H2SO4
HNO3
NaCl
NaOH
一些物质在水中的扩散系数(20℃稀)
扩散系数D’*109 m2/s
1.80 1.50 1.51 1.76 1.22 1.2 5.13 1.64 2.64 1.41 1.73
2.6
1.35
第四章 吸 收
学习目标 了解吸收的分类、典型的工业吸收过程、各种不同类 型的吸收设备及吸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理解吸收操作的基本概念、吸收传质机理。 掌握吸收的相关计算,能运用工程观念分析解决吸收 操作中的实际问题。
第一节 概 述
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种组分在同一液体(溶剂)中溶 解度差异、分离混合物的操作称为气体吸收。
传质单元高度与传质单元数
3.传质单元数的求法
⑴脱吸因子法
NOG=
1 1 S
ln(1
S) Y1 Y2
Ye2 Ye2
S
关联图 NoG
~
Y1 Y2
Ye2 Ye2
⑵对数平均推动力法
NOG
Y1 dY Y2 Y Ye
Y1 Y2 Ym

《环境工程概论4》全册配套完整教学课件

《环境工程概论4》全册配套完整教学课件

1-3 环境工程学基本概念
1-3-1 污染物 pollutant
(与contaminant的差异)
环境中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浓度高于天然值的有 害物质
1-3-2 环境污染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并导致对人类 健康和生物生存有不良影响的现象
按要素分类:大气、水、土壤 按性质分类:化学、生物、物理、放射性 按形态分类:废水、废气、固废、噪声、热 按原因分类:生活、工业、农业、交通
汽提法
污染物在不同相间的分配
吹脱法
污染物在不同相间的分配
萃取法
污染物在不同相间的分配
吸附法
界面吸附
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
电渗析法
离子迁移
混凝法
电中和、吸附架桥作用
主要去除对象 酸性、碱性污染物 无机污染物 还原性污染物、有害微生物(消毒) 氧化性污染物 氧化、还原性污染物 几乎所有的有机污染物 有机污染物 有机污染物 有机污染物 可吸附性污染物 离子性污染物 无机盐 胶体性污染物、大分子污染物
颗粒/气溶胶状态污染物 颗粒/气溶胶状态污染物 颗粒/气溶胶状态污染物 气态污染物
化学吸收
气态污染物
界面吸附作用
气态污染物
氧化还原反应
气态污染物
生物降解作用
可降解性有机污染物、还原态无机污染物
燃烧反应
有机污染物
扩散
所有污染物
三、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概述
(三)土壤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
1. 土壤污染物及其危害
溶解性物质
三、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概述
2. 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技术
水的物理处理法
处理方法
沉淀 离心分离 气浮 过滤(砂滤等) 过滤(筛网过滤) 反渗透 膜分离 蒸发浓缩

环境工程学-课件

环境工程学-课件

1水循环的分类及其联系。

水循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种。

自然循环:在太阳能及其他自然力的作用下,通过降水、径流、渗流和蒸发等方式,构成水的自然循环。

社会循环:人类为了生活和生产,不断取用天然水体中的水,经过使用,一部分天然水被消耗,但绝大部分却变成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排放,重新进入天然水体。

2水中杂质的分类按杂质在水中的存在状态可分为:①悬浮物质(颗粒尺寸>10-3mm )②溶解物质(颗粒尺寸<10-6mm )③胶体物质(10-6mm<颗粒尺寸<10-3mm )3水质指标的分类及其常用的水质指标种类第一类,物理性水质指标①感官物理性状指标:温度、色度、嗅和味、浊度等。

②其它物理性状指标:总固体(TS)、悬浮固体(SS)、溶解固体(DSDS)、可沉固体、电导率(电阻率)等等。

第二类,化学性水质指标①一般的化学性指标:pH、碱度、硬度、各种阴离子、各种阳离子、总含盐量、一般有机物质等。

②有毒的化学性指标:如重金属、氰化物、多环芳烃、农药等。

③有关氧平衡的指标:如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总需氧量(TOD)、总有机炭(TOC)等。

第三类,生物学水质指标包括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数、各种病原细菌、病毒等。

(标红的是常用水质指标4个)4BOD 亏氧量水中酸碱度计算5能够利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水污染现状原因及其处理方法。

(目标原则任务方法) (一)水污染防治的目标①确保地面水和地下饮用水源地的水质。

②恢复各类水体的使用功能。

③还清地面水体的水质,恢复其美好的观瞻,增加人类居住区的悦人景色。

(二)水污染防治的原则防管治(1)、“防”(预防)“防”是指对污染源的控制,通过有效控制使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量减少到最少量。

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减少末端治理,“零排放”节水,减少生活污水排放量施肥和农药的合理使用(2)“管”(管理)“管”是指对污染源,水体及处理设施的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标准司
理、清洁生产、环保产业园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环保 产品认证、ISO14000国家示范区、环境标志、循环经济、
环境科普、相关文件、治理工程技术规范、实用技术与示
范工程、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注册环保工程师职业资格
大气、噪声、固体废物、有毒化学品、机动车、城考、公约
协调、33211工程、模范城市、总量控制计划、《中国保护臭
东华大学 环境工程学 课件 第4-5课.ppt
第一节 环境管理体制
环境管理体制是指国家环境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职权的划分 与协调以及管理活动规范运行的方式。
一、世界环境管理体制
(一)世界环境管理体制类型
扩大现有行政机构的职责,使其具有环境保护职责 如:瑞典,葡萄牙,荷兰 在现有机构的基础上设立协调机构 如:意大利 成立具有环境保护职责的新机构 如:丹麦,中国 建立统一监管与分工负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如:日本,美国

置设施建设规划

政策法规司 法律、法规、规章、法规释义、重要讲话、法制建设、环

境行政许可
境 保 护
行政体制与 人事司
总局简介、机构职能、公务员管理、双重管理、人事政策 法规、人力资源、离退休干部、直属单位管理
环境保护标准、项目管理、科技规划政策、重点实验室、

工程技术中心、科技奖励、科技成果、环保产品、资质管
护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审查、"三同时"竣工验收、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管理、

管理司
综合信息、规划环评
环境监察局
监察机构、环境执法、排污收费、监察信息、交流中心、生 态监察
国际合作司
多边合作、双边合作、区域合作、履约动态、合作项目、国 合会、环境与贸易、国际环境公约、交流中心、生态监察
三、我国环境管理体制的特点
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生物安全管理、动植物、生态功能 保护区、有机食品管理、相关文件、治理工程技术规范、实 用技术与示范工程、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注册环保工程师职 业资格
环 境
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核电厂、研究堆、核承压设备、核燃料
核安全管理司 设施、放射性废物、核技术利用、辐射环境、政策法规、核

安全刊物、安全许可证
八项环境管理制度
“中国环境管
理的三大法宝”
“老三项”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三同时制度 排污收费制度
“新五项”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放污染物许可 证制度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污染集中控制 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EIA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三同步、三统一”方针
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
–“预防为主”政策 –“谁污染、谁治理”政策:环境责任的内涵由单一的“污
染者付费”扩展到“污染者付费、开发者保护、利用者补偿、破坏 者恢复”。
–“强化管理”政策:三大政策的核心。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
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 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 法和制度。简言之,就是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可行性进行研究。
该制度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意义
➢ 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重要手段
国务院其他与环境保护相关的部门机构
国务院所属的综合部门、资源管理部门、工业部门中也设立环保机构 如:商务部(节约综合利用司环保处)、农业部(科教司生态环境处)、 水利部(水资源司)、科学技术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资源环境处)…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
1992年成立,针对中国环发领域重大而紧迫的关键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并进行政策示范和项目示范
第二节 环境管理制度
➢ 环境保护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提出了环境保护是现 代化建设中的一项战略任务,是一项基本国策,由此确立了环境保 护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 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
–“三十二字”方针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 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1972年提出,1973年确定)
– 实践证明,单纯的末端治理不可能根本扭转环境质量下降的局面。
➢ 可以为确定某一地区的发展方向和规模提供科学依据
– 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弄清该地区的环境现状,及开发建设活动对环境可能 产生影响的范围和程度。
分散型/混合型 专门型
二、中国环境管理的机构设置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
负责组织起草和审议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的法律草案 监督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法律的执行 提出同环境与资源保护问题有关的议案 开展与各国议会之间在环境与资源保护领域的交往
国家环境保护部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是国务院直属机构 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 横向:统一监督管理与各部门分工负责相结合 国务院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处于主导地位
• 纵向:中央与地方的分级监督管理相结合
四、我国环境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完善
(一)存在的问题
1、环境管理机构设置不全 2、有关机构的法律地位不够明确 3、有些地区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不合乎环保工作的实际需要
(二)完善
1、建立权威性强且相对集中管理的专门性环境管理机构 2、明确环境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 3、坚持统管与分管相结合 4、机构的经营职能与行政职能相分离
污染控制司
氧行动》、环境友好企业、重点流域、国际合作、饮用水源 保护、相关法规、海洋环境、全国水环境功能区划、水环境
工作进展、水污染控制、工业污染防治、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实用技术与示范工程、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注册环保工程师
职业资格

生态保护、自然保护区、物种管理、生态示范区、理机构
办公厅
(兼宣传教育司)主要领导简介、领导讲话、政务公开、 公文、环保信息、工作动态、环保大事记、社会表彰、新 闻发布、环境要闻、宣传教育、专题报道
中 国
规划与财务司
环境规划、重点工程、环境状况公报、三峡公报、环境监 测、环境统计、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环境经济政 策、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