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教师应该有所为又有所不为

合集下载

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所为,有所不为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服务于学生的指导原则,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宗旨,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己任。“为”己所应为,“不为”学生之应为,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机会展示他们的个性风采。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所为”,在一堂课的开始阶段,就要出示具体细化的目标。于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能够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做好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进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之后,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
我们知道,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不能把学生当成了实验品。教学过程不能只是教师锻炼自己的一种途径,更主要的是学生知识水平、思维能力、道德品质等素质的全面提高。我们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发展为代价来换取教师素质的提高。把教堂交还给学生吧!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施展才华、发展自己的舞台。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导演,是主持人,而不是“保姆”,只有如此,教师才能自觉地去把握在课堂上的位置,不喧宾夺主,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一、新课程下,我们提倡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教不为”。
1.自主学习是主动学习,就是让学生“我要学”
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
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只有当学习和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自主学习,因此,教师要“有所不为”。
二、既然自主学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语文课堂教学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语文课堂教学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语文课堂教学应有所为有所不为摘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语文课堂,是开放的、充满生命涌动的、人性化的、个性化的课堂。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成为了教室的主宰、教学的主体,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实现“无为而无不为” 。

关键词:有所为有所不为语文课堂教学一、语文教学中的不为之事1.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再去教。

依据现行教材,从三年级段就明确要求学生进行预习(课文前有预习提示)。

而且,学生到三年级段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所以,教师按对学生的预习要给予重视,强调学生要进行预习。

在阅读教学中,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了解和测评,并以此为前提进行教学。

对那些学生已经通过自学达成的目标(如生字的读音、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等),教师就不要再花费精力去讲、去教。

当然,在预习以外的其他环节,对那些学生能够自达的初级的、浅层次的目标,也应该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完成。

2.学生已经知道的不再让学生去学。

我曾在听课后对一些学生进行了专门的调查,了解“这堂课上教师所讲的内容,有没有不用教师讲,你已经学会了的”,结果是,有不少的学生选择了“有”。

通过分析,这些情况有的属于学生在预习中掌握的,有的是他们具有相关的生活体验,有的是通过课外的阅读和影视等媒体知道的。

既然学生已经知道了,我们的教师就没有必要再按部就班地去演早已编排好的“教案剧”,否则,就是无视学生的存在和实际水平,拿学生当“傻子”去教了。

3.学生能合作达标的教师不再去帮。

随着各种“主体性”实验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教学过程中。

而且,不难理解,在学生终身学习的过程中,与他人的合作学习也是获取知识的一种常见的学习形式。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但能够学会自己不能学会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互助合作及恰当地与人交际等多种能力。

既然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达成一部分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师就不用也没必要再去帮助学生,否则,我们就会出于好心而做出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的事情。

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有所作为

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有所作为

教师要在作文教学指导方面有所作为北戴河中学王淑杰内容摘要:要“顾到学生有什么可写”,“鼓动他们的积极性”,最好的训练方式就是自由练笔。

所谓自由,不是放任,是在教师引导下、鼓励下师生共同交流中的自由写作;通过学习格言、阐释格言,充实了自己的头脑,对现实与人生,理想与情操,天才与勤奋,交友与为人等许多方面的思想认识都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

提倡学生“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

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

”这正是从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角度考虑的。

关键词:自由练笔阐释格言切磋交流从事高中教学二十多年,有一点深切的体会,即高中生的作文水平最不易提高。

干扰因素有多种:其一,进入高中,学生课业任务繁重,阅读练笔时间太少;其二,应考意识日益增强,学生‚急于求成‛的需要与作文实际情况产生矛盾;其三,一些学生越来越懒于动脑动笔,作文热情太低,缺乏写作的冲动。

其四,一些教师的作文教学随意性较强,不成系统,盲目追逐高考样式。

那么,教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有所作为,如何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呢?以下谈谈近几年我在作文教学方面的几点尝试。

一、自由练笔,给学生一片任意驰骋的天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方面有如下要求:——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任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

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的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

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命题作文既然是不得已的办法,总要经常顾到学生有什么可写,总要想方设法鼓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觉得非写出来不可。

‛要‚顾到学生有什么可写‛,‚鼓动他们的积极性‛,最好的训练方式就是自由练笔。

所谓自由,不是放任,是在教师引导下、鼓励下师生共同交流中的自由写作。

班主任要有所为敢于无为

班主任要有所为敢于无为

班主任要有所为敢于无为班主任要有所为敢于无为学做魏书生式的班主任文/刘继斌说起班主任工作,一个字累。

现在班级事务越来越多,学生问题越来越复杂,班主任闻鸡起舞、戴月而归,其工作强度可想而知。

而魏书生老师担任盘锦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做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等38个社会兼职,还做得了两个班班主任,人们都称他为教育奇人。

如何在工作如此繁多的情况下,让自己的班级秩序井然呢?魏老师的班级管理模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班级管理,魏老师有两大法宝:一靠民主,二靠科学。

班级管理的民主,就是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遇事多同学生商量;科学,就是实事求是,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魏老师在班级管理中辩证地处理为与无为的关系,让我受益匪浅。

一、魏老师的为魏老师的为,首先表现在辅助学生制定目标上。

学校有学校的目标,班级有班级的目标,学生有学生的目标。

这个目标是真实可行的、具体的,是能完成、循序渐进的。

魏老师认为目标要可以实现,目标太高会产生自卑。

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有了方向,才更有动力。

魏老师的为,也表现在制订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上。

魏老师的班级,有完善的计划系统、监督检查系统、总结反馈系统。

而且这些制度不是主观臆造,任意而立,而是源于民主、科学制定。

只有让学生自己建章立制,学生按规矩办事才不是空谈。

魏老师的为,还表现在抓好小事上。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是让班主任很费神的事。

而魏老师从小事抓起,这些事小到每天写一条新格言,小到让学生笑着上学。

其实,我们也有做过这些小事的时候,不过我们做的时候,或多或少有一点功利色彩,往往注重了事情的表面现象,而忽视了这些小事对一个人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以至于善始而不能善终。

魏老师把小事做到位,做细、做实,他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的确,太大的事情老师做不了,做好一件件小事能让学生受益也足够了。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潆溪小学王忠海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忙碌的语文教师,只恐“教不多师之过”,有时不免好心“耕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有时又因面面俱到,处处着力,而在“乱花渐欲迷人眼”中,感叹语文的“庭院深深深几许”。

笔者认为,在确立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应围绕目标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取舍,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在小学语文的田地上有所作为。

在这次的市级骨干教师的培训中,我听了陈大伟老师、熊生贵老师以及各位名师的讲课,受到很大的启发。

首先,关于文本解读的有所为有所不为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老师对文本解读得有多深刻,课就能上得有多精彩。

”可见,文本解读对于语文老师是一项非常重要也是需要终身学习的能力。

我以为“有所为”就是指要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要从作者、作品、读者、儿童的角度去多元化解读;要多层面地思考——结构层面,标题层面,语言文字层,正确把握其重点、难点;要多等级地去思考:从字面内容到文章深层的含义到获得情感、文化、学习兴趣的增强。

有所不为指解读文本时从成人角度去思考,缺失儿童立场,解读有偏差,它还包括解读文本时思维浅化,主题教条化,缺失语言文字的品读。

第二,关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有所为有所不为语文不能没有人文,而人文原本就在语文之中。

人文首先存在于听说读写的动机中,只要存在追求真善美的动机,就有人文的存在。

其次,言语通过其组织形式渗透出的观点、思想比言语本身讲述的客观内容重要得多,这就是言语的人文之所在。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上,给学生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这种统一是在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中,并不是多与少的关系。

不要顾此失彼,贴标签,生硬地进行说教。

关于这一点,第三,关于教学目标中的有所为有所不为教学目标制定力求具体、多元,可操作,突出各年段要求,防止抽象、面面俱到,超越或降低年段要求。

语文目标要防止出现以下三大问题:A教学目标的点状——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是孤立的;B目标没有层次,如朗读课文,每个学段的感情要求是不一样的;C分析学情、教材与目标制订之间没有联系,是隔离的。

班主任要有所为敢于无为

班主任要有所为敢于无为

班主任要有所为敢于无为班主任必须做点什么才敢做什么。

- 学习成为魏书生的班主任说到班主任的工作,一句话 - 累了。

如今,课堂事务越来越多,学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

班主任'闻到鸡舞'和'穿月亮回归',工作强度可想而知。

魏树生先生担任盘锦教育局党委书记兼主任。

他是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和中学学习科学研究协会主席。

他还兼任班主任。

人们也叫他教育陌生人。

当你工作这么多时,如何使你的班级有序?魏老师的班级管理模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于班级管理,魏老师有两个神奇的武器:“一个取决于民主,另一个取决于科学”。

阶级管理的民主是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建立师生关系,培养学生人性和个性的思想,更多地与学生进行讨论;科学是实事求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满足学生的身心条件。

发展特点。

我从阶级管理中对“存在”与“无所作为”之间关系的辩证处理中受益匪浅。

一,魏''为'魏老师的“存在”首先表现在帮助学生设定目标。

学校有学校的目标,班级有班级的目标,学生有学生的目标。

这个目标是现实的,具体的,可以完成和逐步完成。

魏老师认为,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目标太高会产生自卑感”。

有了这个目标,就有了方向,并且随着方向的发展,它更具激励性。

魏老师的'for'也体现在科学课堂管理体系的发展上。

魏先生的班级有完整的计划系统,监督检查系统和总结反馈系统。

而且,这些制度不是主观创造的,任意建立的,而是源于民主和科学的表述。

学生按照规则工作是空的。

魏老师的'为'也体现在小事上。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是让班主任非常麻烦的问题。

魏先生从一件小事开始,这些东西都很小,“每天都写一个新的座右铭”,这么小,以至于学生的笑声就要上学了。

事实上,我们也做过这些小事,但是当我们这样做时,或多或少有功利色,经常关注事物的肤浅现象,忽视这些小事对一个人的微妙影响的教育效果,所以好的一开始不能临终关怀。

作文教学中的有为和无为

作文教学中的有为和无为

作文教学中的有为和无为作者:董清芳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9年第01期如果没有白居易、苏东坡的诗文形迹,西湖在人们的心目中该逊色多少?如果没有戴望舒的丁香雨巷,能有多少婉转哀怨让我们徘徊?如果没有夏圭、戴进、丁敬、陈洪绶、吴昌硕、丰子恺这些艺术家留下的丹青笔墨,西湖的美丽就显得平淡。

如果没有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的故居映衬湖畔,西湖的身影就会显得单薄。

应该说,西湖之为西湖,不仅仅在于湖光山色,而在于它丰富深厚的人文底蕴。

笔者欲把作文比西湖,因为高品位的作文,其高雅格调就应该像西湖一样,具备丰富深厚的人文底蕴。

好的作文,应该具有非常优美的和深沉的人文情怀,能够从中激扬起一种高尚的精神。

而高境界的作文教学应该是培植科学理性精神,有利于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积极提倡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的自主写作,鼓励学生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平凡的教学生活中,研究学生的思维世界,用心为学生创造出壮丽的精神的大厦。

这就要求学生心中有历史,心中有现实,心中有未来;关注生活、关注人生、热爱生命。

只有目光长远,胸怀天下的底气,才能写出思考,写出活力,写出气势,写出情感,写出文采,写出个性来。

一、面对作文教学中的问题,语文教师应有所作为根据近年来的高考作文评卷和反馈情况来看,当前中学生作文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空洞——言之无内容无思想,贫血——言之无真情实感,混乱——言之无序无条理,无力——言之无文采气势,荒唐——言之低俗无聊等。

那么,怎样让学生写出言之有物、有情、有理、有文采,打动人心的鲜活文章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在中学作文教学方面应该有所作为:1.指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让五官一齐向世界开放。

学生的作文为什么写不好,为什么空洞贫血?就是缺少对感受生活的意识,缺少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

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

”有些学生的文章,并没有堆砌很多古今中外的人物事件,而是谈身边小事,抒发感情真挚,特别能打动人。

教师的“无为”与“有为”_

教师的“无为”与“有为”_

圆园2012让水灵动起来我们班曾经也有孩子逗留在盥洗室里玩水,我们在科学发现区创建的玩水环境,也同样有不受欢迎的遭遇。

有一次,我悄悄地问那个最喜欢在盥洗室里玩水的孩子,同样是玩水,为什么大家喜欢待在盥洗室玩,而不去科学发现区玩,他告诉了我答案。

他说,他们都喜欢玩水,喜欢玩好多好多的水,还喜欢把水花洒到别人的身上,然后大家一起打水仗,可是科学发现区的水太少了,不好玩。

孩子的回答引起了我的反思,我明白了,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水是灵动的、富于变化的,而不是被盛在一定容器里一成不变的;在他们眼里,水是最好的玩伴,是交往的纽带,而不是有固定用法的操作材料。

我思考着,究竟怎样才是尊重孩子,怎样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能不能让水灵动起来,放手让孩子们玩起来?夏天到了。

6月,我们和孩子们一块儿玩起了水枪大战。

孩子们穿上雨衣,扛起水枪,悄悄瞄准同伴,“嗞”地一下,喷得同伴身上溅起了水花,然后大笑着跑开。

即便有雨衣,最后大家的衣服还是湿透了。

赶紧回到班里,在盥洗室里,保育老师已经准备好了热水,男孩女孩分别排成一排,赶紧冲个热水澡,用大浴巾擦干,换上干净的衣服。

孩子们一边穿衣服,一边还在兴奋而热烈地讨论刚才用水枪打到了谁、没打到谁。

7月,大雨说来就来,雨声盖过了活动室里的说话声。

想去和雨来一次亲密的接触吗?孩子们兴奋地说———想!他们有的穿上了雨衣,有的打了雨伞,出门前还不忘换上雨鞋。

雨点落在地上,溅起了一个个水泡泡,他们争着去踩泡泡,踩到了泡泡,也把水花溅了起来,边上的同伴赶紧躲开,两个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哈哈哈地笑开了,然后继续一个追着一个,踩着水玩。

其他时候,我们也一直找各种机会和孩子一起玩水。

春天,一下雨,我们就让孩子们把自然角的植物搬到室外,我们也会在下雨天带着孩子们去田里寻找小蜗牛。

冬天,我们把水装在各种各样的容器里,放在室外,然后在里面滴上颜料,加入彩纸,这样,第二天早晨,就能形成漂亮的冰灯……当玩水的愿望在不同的活动中都能得到满足,孩子们自然就不那么惦记在盥洗室里玩水了。

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有所为”、“有所不为”

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有所为”、“有所不为”

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TEACHING FORUM 2014年11月第47期Nov.2014NO.47一提到语文课堂教学,大家心中最完美的课堂可能是老师知识渊博口若悬河旁征博引纵论古今,诗词歌赋神话传说趣闻逸事生活掌故名人名言信手拈来,散发着浓厚的书香气息的大美课堂;也可能是“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学生热热闹闹地学、热热闹闹地讨论、热热闹闹地交流汇报的有着良好的气氛的课堂。

我到我们的生活中去,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时,我们可以这样展开引导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1)复习铺垫,引导学生复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形如“30+(11-4)”的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为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学习新知打下扎实的基础。

(2)引导探索:①观察“23-2”和“23-7”,进行比较,引出课题;②动手操作,理解算理,并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操作方法;③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哪种摆法最简单,最科学?(3)归纳概括:①闭着眼睛想刚才摆的过程;②分组讨论:在“23-7”中,“3-7”不够减应怎么办?然后怎样计算?③同桌互相说“23-7”的口算过程。

这样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操作明理,探求规律,讨论归纳,不仅会使学生学会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们探索规律性知识的能力。

三、解题步骤规范化每道应用题的解题步骤规范让同学们养成一种习惯熟练掌握基本数学模型的一般思考方法和关键步骤。

对常规的一些数学问题的处理,要按照一定规律有条不紊地进行,解题的时候要明确地考虑到各个方面,首先要做什么,其次再做什么,这样来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严密性,最终让学生们养成一个良好的解题习惯,形成基本操作技能,特别是在处理综合问题里,只有对常规问题建立“程序”,才能全面准确地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同时建立良好的解题程序,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因此,当我在课堂上教学时,会经常性地要求学生们在做完题后来客观地分析和解说一下自己的解题过程,这样的讲解过程可以加深学生们对于解题的印象,例如,在讲四则混合运算这节课的时候,我先给学生们规定了如下的操作程序:一看(看运算符号和数的特点),二想(先想能否简算及简算的依据,如不能简算再想运算顺序),三算(按想好的方法进行脱式计算),四查(检查验算术)。

高三作文教学教师应该有所为

高三作文教学教师应该有所为

高三作文教学教师应该有所为[摘要] 高三作文教学,教师一定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研究、反思,让学生借文本研读学到方法,在阅读课上开阔眼界,通过师生互动唤醒热情,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作文能力,促进学生智慧的发展。

[关键词] 研读文本学方法重视阅读开眼界唤起热情提能力对2011年高考作文的评析已渐进尾声,好作文寥寥,差作文济济已是共识。

作为一名高三语文教师,在目前这种语文教学环境下,一定要有所为。

笔者将就高三作文教学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方法。

很多课改省现在高考作文满分是70分,几乎是半壁江山,作为一线教师其实我知道,一旦复习忙起来,作文复习往往靠边站,用在作文上的时间还没有用在字音、名句背诵、成语辨析上的时间多,而且随意性太大,没有系统的训练,想到一个题目就写,没有计划性。

指导缺少策略,甚至完全没有指导的过程。

学生的功利心也很重,认为作文复习效果不大,提分不明显。

我想单拿失作文者失语文,失语文者失天下吓唬学生是没有用的。

还要有切实可行的方法。

一、以课内阅读课文为抓手,寻找写作的教学点,读写交融现行教材中选入了大量的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不仅提供给我们阅读的素材,而且提供给我们写作的契机。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关键是我们要用好这个例子,使课文成为学生文学积淀的载体。

高三复习一般都会在9月份安排梳理必修一到必修五的文言文,我们要抓住这难得的和文本接触的机会,文言并重寻找写作的教学点。

比如我们就可以从《项脊轩志》中向归有光学习写一篇感人至深的记叙文。

我们学生写记叙文都是平铺直叙,不会运用最基本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等来表现人物,使作文像一片干瘪的面包。

《项脊轩志》之所以感人至深在于巧妙地运用细节描写演绎亲情,读来使人倍觉真实亲切。

《项脊轩志》一文写了三代人与项脊轩有关的生活细节,亲人的一举一动、小轩的一草一木都情深似海。

老乳母回忆说: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无须赘述,只这一句,一个慈母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虽只是对姐姐的爱,但足以想见对自己的爱了。

课堂教学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课堂教学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课堂教学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摘要】面对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叫得最响的词是:“创新、自主知识”。

培养优秀的尤其是卓越的创新人才是社会的迫切需要。

当今人们一致认为,未来社会的人才要有不断地进取和创新精神,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有高度的责任心,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有合作精神,有多样化的个性特征与专长,善于学习,执著地追求科学和真理等。

在课堂中怎样才能让学生放心大胆地去做、去尝试?如何最大限度的保护学生的天性、野性、灵性和创造力?结合课堂活动就教师有所为有所不为谈点体会。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活动在教学《电阻》一节课之前,我让学生每组准备几节干电池,导线若干,小灯泡,两根新铅笔芯,废灯管的灯丝。

临上课前,我又按组发给他们电池盒,灯座,电流表,开关等。

上课时,我先提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器材能改变小灯泡的亮度吗?电流表的示数又会怎样随之改变?”请把你们的实验手段和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十分钟后各组进行结果交流。

问题提出后,我发现每组同学都积极配合,相互协作,利用手中器材不时的搭配、组合,实验不但进展很顺利,而且大多数组都发现了意外的实验现象,向我提出质疑:二组同学先提出:“把两个不同小灯泡串联,电流一样,为何亮度不一样?”三组同学提出:“一样的铅笔芯,两根并在一起连入电路为何比一根连入时灯泡还亮,电流还大?”五组同学提出“把废灯丝一半连入电路,比全部连入为什么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不同了?”七组同学提出:“把废灯丝连入比铅笔芯连入时,小灯泡为什么突然变暗了?”等。

我在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同时也在想:如果学生活动变成教师活动,情况会怎样?学生没有了实验过程、思维过程还能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吗?古人云:“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有为。

”一直以来,我们的课堂都是教师在提问,学生在回答。

而教师的提问仅仅是教师本人对教材的理解,是教师本人按自己的思路和自己的意愿设计的。

在这种被动的学习情境下,学生往往失去的是提问的权利,失去的是对问题的质疑和深入思考的机会,失去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真实过程,失去的是创造能力的锻炼培养。

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教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教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教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展开全文导读在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良好的师生关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育,但如果初职教师把握不好师生交往的度,与学生过于亲密,也会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麻烦。

过近的距离能让学生了解到你的方方面面,这会让你不自觉地暴露一些缺点,这些缺点有可能成为学生不良行为的示范,对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

和学生走得太近,会使老师和学生的界限变得模糊,有可能使学生产生角色错位,在某些场合下说出不符合学生身份的话,做出出格的事。

和学生走得太近后,如果学生对你的性格了如指掌,可能就会利用你性格上的特点与你周旋,使你失去教师该有的威信力,使得你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很难开展。

初职教师还要特别注意保持和异性学生交往的距离。

中学生正处于懵懂的青春期,过于亲密的关系容易让他们对你产生过度依赖,给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要避免和学生走得过近,至少应该把握以下四条原则。

1强化对教师角色的认知初职教师很可能还没完全适应由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换,潜意识里还感觉自己是学生。

为了让学生接受自己,不知不觉地就可能和学生走得过近了。

初职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自己是一个老师,肯定要和学生保持距离。

无论是谁,都不能逾越师生界限。

老师可以和学生成为朋友,甚至像亲人一样,但在学校教育中,必须有师生角色分工,并在相应的场合严格体现出来,因为学生属于社会,不是教师的私有物。

初职教师应注意与学生保持一定距离,不可过分亲昵,以免造成学生角色错位。

案例:周瀚洋老师有很强的师生界限意识周瀚洋老师是一位年轻的化学老师。

私下里,他和学生一样,有时也很喜欢打游戏。

学生在一款游戏上加了他为好友。

他在打游戏时会遇上自己的学生,这些学生还想把他拉入自己的队伍一起玩。

这时,周老师坚决拒绝和学生组队一起打游戏,因为他知道自己是老师,老师和学生组到一个队里打游戏是不合适的。

这时,他不会迁就学生,而是和学生保持距离。

教学中的“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教学中的“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有所为”与“有所不为”――构建“无问”高效课堂鱼龙小学唐兵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效率。

但是怎么才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呢?我也曾认真思考,探索,但总觉得前方有一团迷雾遮住我的眼睛,让我看不清。

今天,听了陈大伟老师和熊生贵老师的授课,观摩了几位名师的示范教学,我顿觉豁然开朗,原来我长久受低效教教育的潜移默化,已有了思维定势。

我所追求的高效,只是在低效的池子里努力的游动,都不曾探出头来感受下清新的空气,怎么能理解天空中真正的高效呢?陈老师关于课堂效率的精彩阐述,熊老师的无问而教,于我,是荒漠中的甘霖,让我能站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思考。

原来,我以为的蜜蜂似的辛勤劳动,老黄牛似的默默付出,竟有许多是做的无用功夫,甚至阻碍了学生的能力发展。

原来。

教学中应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

这里,我把我在本次培训中一些粗浅的想法记下来,供大家批评指正。

所谓“有所不为”:第一,放得下罗嗦,把时间交给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人。

传统教学中,重教不重学,我教你学,是与现代教学背道而驰的。

有些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太深,教学习惯难以改变,课堂上惟恐讲不到位,总是大谈特讲,动辄抛出十个八个问题让学生回答,整堂课牵着学生鼻子走,把课堂大部分时间占用,而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太少。

一方面,教师口干舌燥,有时是满头大汗;另一方面,学生却一旁轻看,个别酣然入梦。

这种课堂怎能提高效率呢?精讲少讲,把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去自主学习、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

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准备充分,要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方能为之第二,放得下直白,把思考留给学生。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不思考怎会有创新呢?由此课堂教学中,婆婆妈妈式的直白应放得下,把更多的思维空间留给学生。

提倡学生各抒己见,形成自己的见解。

许多问题最好不要轻易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由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来获得,从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经过整整一个单元的文言文教学,我深刻地感受到: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并不像有些人想的那样,认为教师讲解越深越透彻,学生的领悟就越多越深刻,“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真正能体现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像千里马一样撒蹄飞奔”的文言文教学课堂,教师应该当好一个“伯乐”,在教学中“有所为,有所不为”。

一、有所为,即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联系第五单元的文言文教学实践,我深深地领悟到,教师应多在以下几方面来发挥主导作用。

(一)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前提,以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

在每一节课的设计当中,老师如果能从学生认知的既有基础出发,就可以适当地减少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陌生程度,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让新教学事半功倍。

如:《马说》教学导入:师:人类所曾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剽悍的动物-----马。

”马和人类同生死,共荣辱,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成为我们忠诚的朋友。

同学们在七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马的世界”就已经积累了不少关于马的知识,请大家一起来说一说。

(学生自主发言)生:与马有关的俗语有:人靠衣裳马靠鞍;风牛马不相及;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牛头不对马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生:与马有关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有:伯乐相马;老马识途;按图索骥;秦琼卖马。

师:通过温习,我们发现这些跟马有关的俗语或故事蕴含着不少的人生哲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韩愈的《马说》。

看看他是怎样看待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的?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在学生七年级既有学习内容“马的世界”的基础上导入,让这个导入设计实际而有益,让学生们马上就主动地进入到本课的学习当中。

(二)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用适当的手段组织好教学。

整个单元的复习课是注重知识的罗列,还是注重规律性的揭示、方法性的指导呢?无疑后者是更为高明的。

而规律揭示及方法点拨,只有与习题演练结合在一起,才能由知识转化为能力。

以词语解释方面的温习为例,我们这样安排教学的步骤就能使复习更为有效:1、理解实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教育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教育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教育应有所为有所不为作者:张正华来源:《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19年第06期有一位登山运动员去挑战世界屋脊——海拔8844米的珠穆朗玛峰,当登到海拔6400米时,他已经明显地感到体力不支了,于是他停止了攀登,毅然决定开始下山。

事后很多人都为他感到可惜:你为什么不再坚持一下呢?只要再坚持攀登一百米,你就可以跨过海拔6500米的登山死亡线啦。

他回答得很干脆:“不,我最清楚,海拔6400米的高度,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了,我一点都不感到遗憾。

”事实上,这位登山者的做法是明智的,他没有去做力所不逮或事与愿违的事情。

联想到当今许多中小学校所追求的内容,就非常像登山者们所追求的“最高点”,比如学科考试成绩要最高分,课堂教学要高效率,学校工作要高品质。

试问,这些所谓的“高”要求,就一定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吗?客观事实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我在农村基础教育岗位上从教20多年,回想入职的那几年,几乎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教“书”备考上,教与学都围着考试转,根据每次考试范围与历年考卷,研究出哪些是考试要考的内容及重点,考试能考到的内容就是重要的教学内容,考试考不到的就是不重要的教学内容。

究竟什么内容才是重要的?再过20年,你会发现教师没有足够重视并教给学生的,是指向学生未来的那些素养与品质,这才是最好的、最重要的。

有时我们会很郁闷地发现,学校里我们曾经竭忠尽智、苦心孤诣教给学生的那些重要知识,最后他们都还给了我们,教育往往会呈现出一种“有意栽花花不发”的戏剧性效果。

毋庸置疑的是,现行学校教育中很多人认为重要的东西,仅仅是为了迎合当下的教育评价机制,忽略了学校教育最终着眼的应该是人的终身发展。

在师范院校读书时,学校要求师范生做一个“有为”青年;走上教师工作岗位时,社会让我们成长为一个“有为”教师。

何谓“有为”,何谓“不为”?《孟子》中将其阐述为“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为和不为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方可保证“为”必成。

教师应如何有所为有所不为来践行师德?

教师应如何有所为有所不为来践行师德?

教师应如何有所为有所不为来践行师德?教师是一个具有非常特殊职责和职业道德的职业。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教师的身份不断得到重视,而教师如何在职业和职责上有所为有所不为,则是每位教师应该思考和践行的问题。

今天,我们来谈谈教师应该如何有所为有所不为来践行师德。

一、教师应该有所为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在学生成长中,老师可以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注入能量。

因此,教师应该有所为,为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而努力奋斗。

1. 坚持德育为先“道德是人的本质,人生的基石。

”教师要做到德育为先,把道德教育贯穿于教学之中。

首先,教师要做好自己的德育工作,成为学生的榜样,学生方才会悦纳、信服和感化。

其次,教师要为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学生守纪律、尊重他人、奉献社会,才能使学生成为道德品格高尚、素质优良的人才。

2. 重视知识技能的培养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

教师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应该有所为,积极参加各种进修培训,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3. 技术手段的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各种新的教育技术手段被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该积极应用这些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授课辅助,让学生了解更加生动、直观、有趣的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师应该有所不为在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责中,有很多事情是我们不应该做的。

因此,教师应该在职业和职责上有所不为。

1. 不要冷漠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育命运的改变者。

或许有时,我们认为自己已经付出了很多,但是,如果我们对学生的成长漠不关心,那么这种态度和行为是绝对不被允许的。

教师应该做到关爱学生、感化学生、引导学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2. 不要为个人利益离经叛道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为学生服务,不为个人利益离经叛道。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首先教师要示范引导 。特别是教师要结合学生
的生活 实 际和 思想 实 际 , 给 以针 对性 的指导 , 这样 学 生 才 , 让学生在特定 的情境 中感悟作文方

对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 , 教师要创设一个生活情 学生体验生活 , 一边让学生感受写作 的门径。因为生 活情境是学生所经历过的 , 感受过的 , 体验过 的, 认识 过的。在这样 的情境 中, 教师现身作文 , 让学生切身体 验, 学生很快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 最后 , 对照 比较 , 领悟基本的写作方法 所谓对照比较 , 就是教师要经 常不 间断地 拿课文 与学生的作文对照比较 , 拿课文 中的生活内容与学生
作 文 教 学 研 究
2 0 1 5年 第 3 期
作文教学
教师应该有所为又有所不为
甘肃 李玉功
对广 大 教 师 来说 , 作 文教 学 都 是一 个 难 点 。作 文 活 , 描写 自己的生活。这在我们 的写作要求和对学生 难, 难 在什 么地 方 ?我认 为就在 教 师 的指 导 , 教师 指导 得法 , 学生 写 起来 就有 话 可说 , 教 师指 导 不 得法 , 学生 写 起来 就 无所 适从 。
习作 的评价方面表现得特别 突出。我们 的学生在文章 中的假大空现象为什么这么严重 , 原 因就在这儿 。这 样的评价与要求 , 必然导致学生不愿意正视 自己的生
描写 自己的生活。因为教师的要求和学生 的思想 许多时候我们教 师对作 文题 目做一些简单 的说 活 , 情感相去甚远。每天虽然有感情的激浪拍打着 明, 对写作做一些简单的要求 , 然后就放手去让学生写 实际 、
以及语言能力都会 在这个过程 之中得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管理太严 , 要求太多 、 太高 ; 有些教 识和感悟能力 , 对于写作教学来说 , 我认为 , 日记 师把具体 的内容 , 具体 的中心确定好让学生写作 , 学生 到有效锻炼 。为此 , 命题的作文应该少一些。让学生 带着镣铐跳舞 , 格外受拘束 ; 还有些教师在写前拿一些 的写作应该多一些 , 生发开去 , 写成文章 , 这 比那种挖 作家文章作为标准来要求学生 , 让学生模仿 , 结果学生 抓住生活中的点滴 , 写起 来 常 常 忘记 了 自己的生 活 , 忘记 了 自己 的思 想 情 空心思 , 做一些假大空的文章要来得实用 , 对提高学生
我们在教学 中发现 , 学生写不好作文 的主要原 因 是内容空洞 , 而克服 内容空洞的主要方法就是描写 , 学 生一旦掌握 了描写的方法 , 那么就会提高学生发现生
活、 认 识 生 活 的 能力 。 阅读 教学 中学 生 虽然 学 习 了许

多方法 , 但是却不知道怎么去运用 , 要让学生把学到的 方法迁移到 自己的作文中 , 就必须让他们在作文 中去
谓指导 , 就是教师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写作 以帮助 。创 的人 和事 , 并且 把 生 活 中 的这 些 点滴 记 录 下来 。 时 间
造性 的写 作 不是 不 要 指 导 , 而 是教 师 怎 么 指导 。有 的 长 了 , 学 生 的 思维 能 力 , 思 想 的敏 感 程 度 , 对 生 活 的认
有思 想 的火 花从 学生 的心 底进 溅而 出 , 但 作, 那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学生的写作需要教师的指 学 生 的心胸 ,
导, 而且 只有教 师的有 效指导 , 学生才 能写出好 的作 是他们却视而不见 , 听而不 闻, 原因就在这些东西和教
文。
师 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 , 这些东西根本进人不 到他们
感 。 因为 他 们 内心 已经 事先 存 在 了一些 观 念 , 这 些 观 的写作 能力 的帮助 也更 大 。
念严重地束缚着学生 的手脚 , 禁锢着他们的思想 。因
此, 作 文 教学 教 师应该 做 到 :
首先 , 给 学 生 的 习作 以 自由
其次 。 应该 重视 在 方法上 的指导 许 多教 师 认 为 方 法 不 重 要 , 其实 , 教 师 要 有 所 作 为, 就必 须 教 给 学生 一 些 基本 的作 文方 法 。 比如 描写
结合具体 的生活实例来讲解 。教师要 目光 向内, 搜索 学生的生活 , 用一些生活 中的具体事例 , 结合具体的方 法, 给予示范性 的写作 , 这样 , 学生所得 的方法就不是 理 陛的 、 干瘪的 , 而是切实的、 形象 的、 具体 的、 真切 的。
2 . 重视 描 写能 力 的指 导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 , 作文教学为了学生能够进 的写作的视野之 中去 。写起作文来学生只能挖空心思 行创造性的写作 , 教师不要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写作 , 不 地去想 , 去编造 , 去说假话 , 说空话套话 。八股文就这
要 去 过 多地指 导 。这样 做 的结 果就 是学 生永 远 也不 知 样 产生 了 。
道写作 的奥秘 , 写起作文来仍然是一头雾水 。指导不
其实 , 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 , 学生的思想情感也是
写作教学就是要让学 生善于捕捉 自己的 等于干预 , 所谓的干预 , 就是教师在写作上给学生做的 丰富多样 的,
种种 限制 , 或思想上的 , 或 内容 上 的 , 或 方 法上 的 。所 生活点滴 , 善于发现生活的价值 , 善于去感悟 自己周 围
修辞的方法等。这些看起来 比较抽象的东西 , 我们的学生作文为什 么会没有材料可写 , 没有话 的方法 , 一旦掌握了这些方法 , 对学 可说 , 原 因在什 么 地 方 ?就 在 于 我们 在 写 作前 对 学 生 如果我们给予具体的指导 ,
的干 预 太 多 , 限制太多 , 导 致 学 生 不 敢 正 视 自己 的生 生 的写作 将会 起到 巨 大 的作 用 。许 多教 师不 重视 方法

2 0 1 5年第 3期
的指导 , 或者指导也是空洞的说教 , 而没有结合实例 ,
结 果学 生 所得 , 只是一 些干 瘪 的方 法 , 而没有 切 实 的感
受。
作文教学研 究
1 . 结合具体的生活实例 , 让学生感受写作方法
要 让 学生 得 到 切 实 的方 法 上 的指 导 , 教 师 就应 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