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机制革新探析
研究性教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改革的创新路径
作者简介 : 明 (94 )男 , 王永 17一 , 安徽六 安人 , 常熟理工学 院人文学院讲师 , 哲学博 士 , 主要研究 方 向为马克思 主义哲学 、
伦理学 。
91
神和时代价值。 2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 品格为研究性教学奠定 .
了深厚 的社会基 础。马克思主义来 自于社会实 践 , 实 践 性构成 马克思主 义 的根本 特性 。它 根植 于马克 思 主义不断变化 、 发展 的实 际 , 具有 强大 的生命 力 。马
究性教 学作 为一种试 图克服传统 教学模 式弊端 , 升 大学生创新思 维的教 学模 式 , “ 提 是 马克思主 义基 本原理概论”
教 学改革的创新路径 。在 研 究性 教 学过程 中以采取 问题式 、 论坛式和 案例式等教 学方 法为主 , 坚持尊 重学生主体 性、 凸显教 学 内容时代性和 体现教 学手段先进 性的基本原 则 , 以此不断创新 和深化 “ 克思主 义基 本原理概论” 马 的 教 学改革。 关键词 : 究性教 学 ;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 理概论》 教 学改革 研 《 ;
De .2 0 c, 0 9
No 2 .1
研究性教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 教学 改 革 的创新 路 径
王 永 明
( 常熟理工学 院 人文《 马克 思主义基本 原理概论》 教学改革是 3前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学改革 的 中心环节之一。研 - "
一
于被动地位, 这种学生参与度极低的教学方式的长期 运用 , 造成 了学生学习原理课积极性普遍不高, 甚至 产生抵触情绪的教学现状 。研究性教学不仅有利于
、
《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 理概论》 研究性
教 学的必要性
1研究性教学是原理课 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 . 研究性教学是指融学 习与研究 为一体 , 以教师 为主 导、 学生为主体 , 以培养学生 的自主学 习能力和锻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模式变革的思考
力 。笔者认 为首先是制作 出优秀 的教学课 件 , 运用 先进
的教 学手段 , 把 教材 的基本概 念 、 基本原 理 、 难点 、 重点 形象 生动地展现在课件 中 , 把古今 中外的一些著名 的哲
在 以往 的教 学过程 中 , 大多数教 师都是 以灌 输知识 为主, 较 多地思 考课 程 的知 识点 有哪些 , 怎样 在有 限 的
的考试方法。
[ 关键词 ] 马克思主 义基本
[ 中图分类号 ] G 4 2 3 . 0 7
原理概论 教 学模 式 变革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 2 0 9 5 — 3 4 3 7 ( 2 0 1 4 ) 0 3 — 0 1 2 9 — 0 2
一
、
高校《 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 理概论》 课传 统的教 学
沉闷, 课堂不 活跃 , 学 生没有 兴趣 , 普遍 不 听课 ; 二 是教
的教学 和管理 、 作业 、 考试 乃至 整个教 学流 程都必 须 围
绕学 生 的知 识 、 素质 、 能力来 思考 , 站在 学生 的角度 , 研 究什 么样 的教学方法学 生容易 听懂 , 什么样 的课 堂管理
学 生容 易接受 , 什 么样 的课 件能 够吸 引学生 , 什么 样 的 语 调能 够打动 学生 , 什么样 的品 行能够 引领学 生 , 一切 以学 生的素质和能力 的提高为转移 ,科 学发展教 学 , 实
学质量和教 学水平。 为了加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化和 大众化 的进程 , 必须变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的教 学模式 。 应 科 学发展教 学, 达到知识 、 素质和能力的协调发展 ; 实施教材 、 课件 、 授课 三位一体 的立体化教 学模式 ; 运 用典型教 学案例 , 变革传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研究
20 年 中宣部 、教育 部提 出 了高校 思想 政治理 论课 的新方 案 ( 05 以下简 称 “5 案 ”。“5 案 ”将原 来 o方 ) o方
的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的有关内容整合为 “ 、“ 、“ 马克思主
义基本 原理概 论 ”( 以下 简称 “ 理 ” ,作 为 高校 思 想政 治 理 论课 四 门必 修课 之 一 。新 版 “ 理 ”课 教 材 , 原 ) 原
( )与 中学政 治课 内容 重复 过多 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为指导的公民教育课程 ,引导学生学习经济、政治、哲学 、 文
化等方面的知识 ,其中文科生还可以选修科学社会主义常识 、经济学常识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等等 ( 各省 情况不一样) 。在本科 “ 原理”课教学过程中,可 以发现教材内容与高 中阶段所学有很多重复。以哲学部分
・
14 ・ 4
的讲 话 来 编写 的 ,从理论 特 征 、政治 场 、理 论 品 质 和社 会 理想 四个 方 面对 什 么 是 马 克 思 主义 作 了科 学 概 E
括, 应该是比较新 的内容。但是学生反映他们高 中就 已学过 ,并且他们高中 《 思想政治》课也讲到要从总体 L 解和 把握 什么 是 马克 思 主义 , 为什 么要 学 习马克 思 主义 ,怎样 学 习马 克思主 义 ,而这 正是本 科 阶段 “ 理 . 原
绪论 中第二个 问题是 “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笔者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讲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 社 会根 源 ,补充 了不 少西 欧 的历史 知识 ,但是课 后跟 学生交 谈才 知道 高 中已经 学过 “ 克思 主义哲学 产生 的 马 条件 ” ,内容基本 相 同。另外 ,绪论 第三个 J题 是 “ ’ 口 ] 马克思 主义科 学性 与革命 性 的统 一 ” 原理 ”课 编 写组 ,“ 专 家对这 部分 的解 读指 出 ,这部分 内容是按 照 胡锦 涛总 书记 20 在 “ 个代 表 ”重 要 思 想理论 研 讨 会上 03年 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Sci ence en Tech d nOI Ogy n l nove i Her l t on ad
创 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育
马 克思 主义 基 本 原 理概 论 实 践 教 学模 式 创 新 研 究
邓 龙 奎 ( 重庆科 技学 院法政 与经贸 学院 重庆 4 1 3 ) O 1 3
摘 要 : 本论 文根据《 马克思主义基 本 原理概论 》 实践教 学的基 本规 律 , 结合 学生和教 学 实际, 马克思主 义基 本 原理 概论》 对《 实践教 学
的 特 点 、 则 和 模 式 的 构 建 等 相 关 问 题 进 行 了 初 步探 讨 。 原 关键词 : 马克思主义 实践教 学 模式 中图分 类号 : 4 G4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7 —0 X( 0 ) 2 b一0 l 1 4 9 2 1 1 ( ) 1 一0l 6 8 o 9
对 所 学 理 论 有 深 刻 地 理 解 和 体 验 , 培 养 并 学 生 优 良的 道 德 品 质 和 提 高 学 生 分 析 问 题 、 决 问 题 的能 力为 目的 , 解 从而 提 高 该 门 课 程 的 针 对 性 和 实 效 性 。 为 理 论 课 教 学 作 的延 伸 , 马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概论 》 践 《 实 教学应体 现以下原则 : 1 理 论 联 系 实 际 的 原 则 。 理论 与 实 践 ) “ 的 统 一 ,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一 个 最 基 本 的 原 是 则 。 t{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概论 》 ”2( 1马 的课 堂 其 1(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 学 理 论 教 学 是 一 种 理 论 知 识 的 传 导 , 主 要 的特点 功 能 是 帮 助 大 学 生 通 过 识 记 和 理 解 , 受 接 《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概 论 》 践 教 学 马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理 论 知 识 , 立 正 确 的 信 马 实 确 既 不 同于 课 堂 的 理 论 教 学 , 不 同 于 一 般 念 和 价 值 标 准 的过 程 。 又 的 社 会 实 践 活 动 , 是 指 以 马 克 思 主 义 基 而 本 理论 知 识 为 基 础 , 教 师 的指 导 下 , 过 在 通 学 生 对 社 会 实 际生 活 的 参 与 与 体 验 , 学 使 生 在 实践 过 程 中 , 得 正 确 的认 识 、 刻 体 获 深 验 以 及 各 种 能 力和 良好 习 惯 的教 学 环 节 , 它具 有 以 下 几 个 基 本 特 征 。 1实 践性 。 践的 观 点是 马 克 思 主 义认 ) 实 识论 的 首 要 的 和 基 本 的 观 点 。 论 与 实 践 理 相 结 合 ,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本 质 特 征 , 是 是 也 《 马克 思 主 义基 本 原 理 概论 》 学 的 方 法 论 教 基 础 。 此 , 实 践 教 学 环 节 中 , 将 课 程 因 在 要 植根 于 社 会 生 活 的 沃 土 , 学 生 参 加 社 会 使 实践 、 与社 会 生 活 , 而 了解 社 会 实 际 情 参 从 况 , 得 直接 经 验 和 亲 身 感 受 , 高 学 生 对 获 提 社会 生 活 各 方 面 的认 识 能 力 。 2 渗透 性 和 交 叉性 。 ) 由于 人 的思 想 意 识 的复 杂 性 , 使 学 生 形 成 马 克 思 主 义 世 界 要 观 、 生 观 和 价 值 观 , 《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人 在 马 原 理 概 论》 践 教 学过 程 中 , 了要 具 有 马 实 除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理 论 知 识 外 , 要具 有 社 会 还 学 、 理 学 、 育学 、 理 学 等 学 科 的 理 论 心 教 管 和 知 识 , 该 门 课 程 的 实 践 环 节 既 有 经 济 使 方 面 , 有 政治 方 面 的 理 论 和 知 识 ; 又 既有 文 化方面 , 有思想方面的理论和知识 。 又 3 社 会 性 。 马 克 思 主 义 基本 原 理 概 ) 在《 论》 实践 教 学 过程 中 , 生 只 有 身处 于 社 会 学 生 活 之 中 , 能直 接 感受 社 会 生 活 , 才 对相 关 2主导 性与主 体性相结 合的 原则 。 ) 在 Ⅸ 马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理 概 论 》 践 教学 过 程 实 中 , 师 必 须 按 照 实践 教 学 目 , 实践 教 教 标 就 学 的 目的 、 务 、 求 、 任 要 内容 、 意 事 项等 制 注 定 详 细 的 教 学 计 划 , 指 导 学 生 开 展 实 践 并 活 动 。 此 , 为 起 主导 作 用 的 教 师 来 讲 , 因 作 要 全 面 把 握 教 育对 象 在 个 性 特 征 、 识 能 认 力 、 维 方 式 、 值 取 向诸 方 面 的 差 异 。 思 价 然 后 结 合课程 内容 制定 切实 可行 的教 育 目 标 , 择 实践 教 学 的 内容 和 方式 , 组 织 学 选 并 生实施。 同时 , 学 教 育 的起 点 和 终 点 都 是 大 培 养 学 生 成 才 , 学 生 是 教 育活 动 的 主 体 , 而 只有 通 过 学 生 自觉认 同教 育 目标 和 教 育 要 求 , 立 作出判断和选择 , 独 自主调 节 行 为 , 并 在 实践 中 完 善 自身 品 德 , 高 自身 的 能 提 力, 能使学生成长成才 。 才 3 综 合 性 与 目的 性 相 结 合 的 原 则 。 ) 在 Ⅸ 克思 主义 基 本 原 理 概论 》 践 教 学环 节 马 实 中 , 坚 持 全 员性 、 程 性 , 内 与课 外 相 要 全 课 结 合 , 而 其 实践 教 学 的 组 织 方 式 、 从 活动 方 式 体 现 出综 合 性 的 特 点 。 同时 , 校 思想 政 高 治 教 育 的 出发 点和 最 终 归 属 就 是要 提 高 人 们 认 识 世 界 和 改 造 世 界 的能 力 , 改 造 客 在 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模式改革与体系创新的具体路径探析
正解决教师如 何“ 的问题 教” 1集 中培训 与专题 培训相 结合 , . 充分 发挥高 校思想
政治理论课培训基地 的“ 培训功能 ”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师作 为马克思主义理 论和党 的路 线 、 方针 、 政策 的宣讲 者 , 社会 主义 意识形 态和精 神 文明的传播者 , 在教 书育人的同时 , 移默化地充 当着大 潜 学生健康 成长 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 其知识结 构 、 学水平 教 在教 学过程 中起 着至 关重 要 的作用 。就 “ 理” 原 课教 师 而言 , 更应该是博与专 的完美结合 , 即除具 备有扎实 的理 论功 底和专业知识素养外 , 还应 密切跟踪理论前 沿 , 拓展 相关 专业 领域 , 时更 新教 学资 源等 等。但这 对 目 从 及 前 事“ 原理” 课教学 的教 师来 说 , 无疑 是一 个难题 。 由于过
松 活泼 、 和谐 融洽 的学 习氛 围 ; 二是 要充分 利用 网络 资 源, 尽量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 以其图文并茂 、 声像结合 、 动静相宜 的优势 , 断提升 理论课 的生 动形象性 和感 染 不 力 。但是在运用视 频资料 提升 教学效 果 的同时 , 切忌 千
实施 人才培 养工程 , 提升现有 师资 队伍 素质 , 真
学 的初 衷 。
二 改革考核方 式 , 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 标准体 系, 真正解决学 生“ 的 问题 学” I 建立科学 的“ . 原理 ” 课程学习质量评价体系。 “ 原理 ” 一般都是大课 , 同院系几个 班级一 二百甚 不 至更多的学生一起上课 乃 是家常便 饭 , 学生 的实 际学习 效果也就可想 而知 。而且“ 原理 ” 课是 “ 课” 门课 中 两 四 文本性 、 理论性 、 抽象 性特点 最为 突出 的课 程 , 内容 多而 课 时少 , 以 , 须建 立科 学 的“ 理 ” 程学 习质量 评 所 必 原 课 价体 系 , 激发 学生 的学 习兴 趣 , 以最 终提 升 “ 原理 ” 的 课 教 学效 果。我们 可 以通过 以下途径 来加 以实施 : 一是 加 大平 时成绩 的 比重 , 可以 占到 4 %至 5 % , 0 0 除考勤外 , 由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困境及对策探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困境及对策探析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课程教学困境1.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由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内容较为抽象和理论,学生普遍缺乏对其的学习兴趣,容易产生学习倦怠的情绪,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2. 教学内容内容枯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内容较为专业化和理论化,不容易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加上教学方法陈旧,导致教学内容显得枯燥乏味。
3. 学生对理论课程实用性认识不足学生倾向于追求实用性、直接的知识,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内容较为理论化,学生缺乏对其实际意义的认识,从而降低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对策探析1. 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针对学生对实用性的认识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现实中的应用和意义,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2. 创新教学方法为了缓解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和教学内容枯燥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方式,增加课堂气氛的活跃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引导学生进行调研、实践活动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理论课程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4.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学校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增强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健全课程评估机制学校和教师应当建立起健全的课程评估机制,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实用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困境及对策探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困境及对策探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政治理论与行政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对现代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困境,如学生缺乏兴趣、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学困境分析1. 学生缺乏兴趣由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理论性较强,加之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表面的理解,因此学生往往对这门课程缺乏兴趣,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较为冷淡。
2. 教学资源匮乏由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涉及到众多历史文献、论著等资料,而教学资源又相对匮乏,尤其是一些古籍文献在校园图书馆中并不齐全,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 教学内容难度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所涉及的理论体系庞大而复杂,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相对困难,尤其是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和理论,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来理解。
二、对策探析1. 提高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采用一些更为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如通过案例分析、图表展示等方式,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学校可以加大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资源的建设,积极扩充相关的图书馆藏书和电子资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3. 强化案例分析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入更多的案例分析,结合当下的社会热点事件,使抽象的理论联系实际,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和意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素养。
4. 创新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往往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师可以尝试采用更具创新性的评价方式,如让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小组讨论等形式,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式教学探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式教学探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要想发挥其“立德树人”的价值目标,必须对其教学过程进行改革。
专题式教学方法能够突破该课程传统教学的“科学主义”模式,能够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渗入对现实问题的讨论和分析中,由此实现该课程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真正转化,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教学应该通过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思维、增加教学互动、强调理想信念教育,来突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标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式教学;创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课程,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价值目标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由于社会在不断发展,时代在不断变化,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和局面,传统的教科书体系和教学模式显得有些滞后。
因此,这也直接导致了这门课程目前的教学效率不高和教学效果不佳。
基于这个原因,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就成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
专题式教学改革则是改变该课程目前存在问题的有效方法,本文试就这个问题做一次探析。
一、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当前我国本科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课程,担负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指导方向的使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内容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即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这些内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与概括性,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如果不能将其与实际结合起来,就无法发挥其“立德树人”的根本作用。
事实上,我国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普遍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仅仅把它当作一门知识来进行传授,而忽视了其思想教育的启发功能,忽视了其与社会实际之间必然联系,因而也背离了其“立德树人”的根本价值目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理论构架探析
一
何谓“ 教 学理 论 构 架 ” ? 教 学 理 论 构 架 就 是 在
深 刻理 解教 学 内容 的基 础 上 , 根 所学理论 的理解难度 、 力助
学 习者 较快 较易 地把握 所学 理论 的理 论模架 。具 体 来讲 , 可 以从 三个 层 面理解 。 首先 , 教 学 理论 构 架 的提 炼 必 须在 充 分理 解 认
( F e b .2 0 1 3 )
“ 马 克 思 主 义基 本 原 理 概 论 " 课 教 学 理 论构 架探 析
李海平 , 杨伟 芳
( 太原科技 大学 , 山西 太原 0 3 0 0 2 4 )
[ 摘
要 ]教 学理 论 构 架是 在 深 刻 理 解 教 学 内容 的 基 础 上 , 根 据 教 学 内容 的理 论 特 点 , 构 建 的一 种 旨在 降低 所
思 主义 基本 原理 。
原 理 指导下 发现 问题 、 分 析 问题 、 解 决 问题 的难 度 。 如何 才能在 教学 过 程 中 化难 为 易 , 使 大 学 生不 仅 了 解 马 克思 主义理 论 的全面 性 、 整 体性 , 而且 能够 真正 掌握 马克思 主 义理 论 的具 体 原 理 , 能 够 真 正深 入 地 理解 马克 思 主 义 理 论 的精 神 实 质 , “ 马 克 思 主 义 基 本原 理概论 ” 课 教学 理 论 构架 在 其 中 能够 发挥 重 要
第2 5卷 第 2期 ( 2 0 1 3年 2月)
山西 高等 学校社 会 科 学学报
S OC I AL S C I E NC ES J O URN AL O F UNI VE RS I T I ES I N S HAN XI
VO 1 . 2 5 NO.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改革探析
我校 “ 原理” 教 研 室坚 持 以邓 小平 理论 、“ 三个 代 表”重 要思想 、 科 学发展 观为指导 , 坚持 解放思 想 , 与时俱进 , 实事求 是, 开拓创 新, ¨ 把教学 内容 同国 内外 的具体形式 , 密 切联 系党 的路 线方针政 策。 在 教学 中帮助学生培养理论 联系实际 的学 习 作风 , 把 平时学到的知识与社会时 势, 日常生活结合起 来。I z L  ̄ n 在十八大召开之后, 认真 学习宣传贯彻落 实党的十八大的精神 , 使 党的十八大精 神进课 堂、 进 学生头脑 。“ 原理 ” 教研室教师参 加 了全 国思政理 论课 教师学 习十八大精神 培训班 , 并 做 好了把
法 论来观察和分析 问题 。 为了达 到这些教学 目的, 提高该课 程的
教 学实 效性 , 福建 农林 大学 ( 以下简称 “ 我校”) 在严 格按照 中 共 中央教育部 对 《 马克 思主义基 本原理 概论 》 课 改革 方案 执行 的基础 上 , 又从 我校 教学 的实 际出发 , 结合 本校 的教学情 况和 长期的教学经验 , 理论联 系实际 , 提 出该课 程的教学改革方式 , 以期进 一步提高这门课程 的教学 水平和效 果 , 适 应新 时期 对该 课 程 教学 的新 要求 , 提高这 门课程 的教学 的质 量 , 培 养高素质
人 才0
1 擘 校领导态度方面
我 校高度 重视 “ 原 理”课教学 方法 的改革 。 学校 党委 建立 的学 习中心组 、 邓小平理 论学 习领 导小组都 有马克思 主义学 院 负责人参加 , 学 院和学校教务处 还资助政治理论 课教 师参加全 国和福 建省教育行 政部 门举办 的 “ 原 理” 课 教师 研修 班和培训 班。 学校和学院多次 拨经费来支持 “ 原理 ” 课 的改革和建设 , 把 “ 原理 ” 课确定为教学研 究课 题 , 并且支持 “ 原 理” 课 教师修读 学位和外 出进修 。 教务处积极 推行 “ 原 理” 课 教学改革, 重视学 生课 堂表现 和社会 实践 , 提 高学生 的课 堂 主动 性和积极 性 , 从 而 改变这 门课 程 的学 习考核 方法 , 同时也促使 同学们在平时 的 学 习中更加 努力 , 课堂上听课 更加认 真 , 发言更加踊跃 , 学 习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教学探析
一
、
实施专题教学的缘 由
《 中共 中央国务 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 改进 大学生思想政 治 教育 的意见》 明确指 出: “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 政 治教育的新途径 、 新办法” ; “ 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 起 来, 切实改革教学内容 , 改进教学方法 , 改善教学手段” 。
1 . 认 识 的本 质 。
以教材 为依 据 , 优化教学 内容 、 落实 教学 目标 、 科学合
理地设计教 学专题是 实施 专题 教学 的核 心所在 。有效 开 展专题 教学应贯彻以下原则 :
1 . 优化 教学内容 : 就是 以教 材为 教学 的基本 依 据 , 但
又不 能局限于教材 , 是在对教 材“ 二次加工 ” 即优化 的基 础 上 来设 计专题 , 打乱 教材 原有 章节 的限制 , 合 理地 取舍 教 材 内容 , 形成若 干个相对独立 的小 知识 体系。
1 . 实施专题教学是进行课 改和提高教 学实效 的需要 。 “ o 5方案 “ 实施以来 , 如何提高《 原理》 课 的实效成为 了许多 从事《 原理》 课教学 与研究 的专家学者关注 的热点 和焦 点。
收稿 日期 : 2 0 1 3—0 1 — 3 0
作 者简介 : 吴文定( 1 9 7 3一) , 男, 贵州都 匀人 , 黔 南 民族 师 范学院马 列部 副教 授 , 研 究方向为 思政课教 学与布 依族 文
值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可 , 故而厌学现象较 为突 出。另一方
面, 以互联 网为 主要 载体 的信息社 会使学 生获 取知识 、 信 息的渠道极大地拓展 , 传统 的教师 “ 一 言堂 ” 教学模式 已难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探析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探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必须建立起新型的教育理念,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马原的兴趣,尝试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思维,力求做到师生双向传播教学信息。
在教改的实践中,打破传统教学的模式,逐步探索出顺应时代要求、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全新模式。
高校《马克思主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模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马原)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但一直以来教学效果普遍很不理想。
究其根源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教师的未能找到一个让学生能够产生共鸣的一个点,二是教师未能实事求是地从学生的角度来进行教学,脱离生活,致使马原的教学长期流于形式,师生普遍不够重视,从而未能达到我们姚峰院长提出的——有效教学。
紧跟我院教学改革的潮流,我积极地探索该课程的特点及其教学方法:好的马原教学方法关键是要能够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尤其是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实现师生良性互动。
为此,必须建立起新型的教育理念,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马原的兴趣,尝试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思维,力求做到师生双向传播教学信息。
在教改的实践中,我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模式,逐步探索出顺应时代要求、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全新模式。
一、马原教学生活化记得以前上学的时候,语文老师说:“生活处处是语文,我们要进行大语文教育”,数学老师说:“生活处处是数学,我们进行大数学教育”……马原何尝不是呢?首先让学生知道,马克思主义原理离我们并不遥远,而且就在我们身边,所以,我们要进行大马克思主义的教育。
例如,看到人类科技文明的成果,微波炉、电磁炉、手机……我们在享用如此丰富的科技成果的时候,无不庆幸生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可是,我们是否意识到这些科技成果给人体带来的负面效应。
如辐射,十年、百年后将是人类的灾难呢?这就是形而上学和辩证法思考问题的应用,如果只看到当下,就是孤立、静止、片面的看待问题。
相反,放眼未来,就是联系、发展、全面的眼光看待问题。
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例
、
民 办 高 校 “ 理 ” 教 学 中 存 在 的 问 全 校 本 科 生 开 设 将 近 四 “ 课
年 , 在课 程教 育教 学 中容易 出现 一些 问题 , 体来 但 具
讲 存 在 着 以下 矛 盾 : 1 课 程 特 点 与 教 学 对 象 需 求 之 间 的 矛 盾 .
教 育 的 重 要 任 务 。 民 办 高 等 教 育 是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浙 江 省 为 例 , 《 0 9年 浙 江 教 育 以 据 20
刻 体 现 , 是 内 容 相 对 就 多 , 果 授 课 追 求 面 面 俱 但 如
到 , 时少 的矛盾就 非常 突 出。 课
事 业 发 展 统 计 公 报 》 示 , 江 省 民 办 普 通 本 专 科 显 浙 ( 高 职 ) 校 生 数 达 2 . 2万 人 , 全 省 普 通 本 专 含 在 85 占
科 校 生 总 规 模 的 3 . , 一 个 不 可 忽 视 的 庞 大 群 29 是
3 思 政 类 课 程 教 育 与 专 业 类 课 程 教 育 之 间 联 系 .
改 进 高 等 学 校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的 意 见 的 实 施 方 案 ( “ 5 方 案 ) 全 国 普 通 高 等 学 校 开 设 的 一 门必 修 即 0” 在
课 。它是 高校思 想 政 治 理 论课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是 对 学 生 进 行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主 渠 道 、 阵 地 , 负 着 主 肩 对 学 生 进 行 马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理 论 和 立 场 、 点 、 法 观 方
回答 , 对 学 生 的 要 求 教 师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却 经 常 忽 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困境及对策探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困境及对策探析一、课程教学困境1.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困难由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内容较为深奥,而且包含了大量的哲学原理和历史材料,学生们往往感到难以理解和消化。
特别是一些抽象概念和思想,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哲学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而这正是目前大部分学生所欠缺的。
2.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兴趣不高现代社会信息发达,学生们接触到的知识形式多样,他们更倾向于接受实用性较强的知识,这导致了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类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较低。
许多学生认为这门课程离自己较远,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3.教师教学手段单一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主导,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和传授。
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辨精神。
二、对策探析1.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针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困难的问题,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课程设置,适当简化和精炼课程内容,突出重点,减少冗长和抽象的内容,使之更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需求。
可以增加案例分析和实例展示,结合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2.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了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兴趣,我们可以结合当下热点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相关知识,开展小组讨论、实地调研、资料收集等形式,使学生参与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来呈现课程内容,增加视听的刺激,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辨精神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通过课外阅读、小论文撰写、辩论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能力。
4.加强实践教学,强化理论联系实际为了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同度和实用性,我们可以引入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社会基层,了解社会现实问题,从而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解决社会问题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思路探析
( ) 堂理论教 学与 实践 性教 学环 节之 间的矛盾 二 课
中共 中央 宣传 部 、 育 部 《 于 进 一 步加 强 和 改进 高 教 关
等学 校思 想政 治理 论课 的 意 见》指 出 : 加 强 实 践 教 学 。 要
王 亚 林
( 河南工业大学 法学院 , 河南 郑州 4 0 0 ) 5 0 1
摘要: 针对 当前 高校《 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概论》 课教 学中存在 的矛盾和 问题 , 者提 出了课程 教 学体 系改革 的 笔
思路 和设 想 。
关键 词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学 实际 ; 《 课 教 教学体 系; 思路
二 、 原理 ” 教学 体 系改革 的基本 原则 “ 课
据 了解 , 少学 校有 的教师 都 是根 据 自己的特 长和 需 不
要 有选 择地 讲授 ; 的照 教材 章节 讲授 , 求 面 面俱 到 , 有 力 但 多是点 到为 止 , 马 观花 一般 , 生不 易理 解 和掌 握 ; 的 走 学 有 学 校采 用 专 题 讲授 , 间 上不 成 问题 , 又缺 乏理 论 上 的 时 但 系统性 , 没 有 统 一 的教 学 规 范 。教 育 部 长 周 济 强 调指 也 出 : 原理 ” 的教 学 目标 , “ 课 就是要 帮 助大学 生从整 体上 、 从 三个 组成 部分 的有 机 统 一上 把 握 马克 思 主义 。 目前 高等
第 一 ,原 理 ” 教 学体 系 改革 必 须 以 《 于 进 一步 加 “ 课 关 高等 学校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所 有 课 程 都 要 加 强 实 践 环 节 。 强 和改 进高等 学校 思想政 治理 论课 的意见 》 及其 实 施方 案 要建 立和完 善实 践教 学保 障机 制 , 探索 实 践育 人 的长效 机 规 定为 指导 。上 述文 件及 其 实施 方 案 规定 , 原 理 ” 要 “ 课 制 。… …加 强组 织 和管 理 , 实践 教 学 与 社 会 调 查 、 愿 “ 把 志 着重 讲授 马克思 主义 的世 界 观 和方 法 论 , 助学 生 从 整 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教法改革的路径与方法
[ e rs Ir utno ac r c l a i ; x okt h g e o; f ; ei n s K ywod ] no co s i ieoM rs tt o;a i t dro e cv e td i tb iP n p sf x m eb e n mh e r f tes c m
[ src 】 Acr n e uetui u ah g ye tdco s rc l a i , etip v eeci et Abtat co i tt r nere mt ci smoIr utno ac i ie oM rs io romw eh a n e c d goh c r rd e n s t fno i tb iPn p sf x m n r d t t h gf
i gc ne t n o i f v rl unt rn i l, swel si to u igtec s f ne p tt n I e mso t c n n o t ns a dl gco o e al i yp i cp e 8 l a n r d c n h a eo it r r ai . nt r e o f e higme o e fr ta h r a C n t e a h t dr o m。 c e t m O Sr - e e u
f t seu' ,ts mcM ma et c igmaei so sc us d p ee a tec igme dr om. e to ka a tt s r s e h o i o le ii c i t k eta hn tr l f i o rea a torlv n a hn to fr T xb o d painmut e itnt c — h s o h e a h t t t h e o ps i a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困境及对策探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困境及对策探析一、课程内容既定且范围较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虽然是一门专业必修课,但其内容非常庞大,涉及到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等大量知识点。
而且,因为考试范围相对较大,教师也更愿意将时间用在上课时向学生详细讲解所涉及的知识点,而不太能探索性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
对策:通过“先识别、再深入、再拓展”的方法去应对这个困境。
首先,教师应该对课程范围进行简要介绍,并让学生理解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其次,以核心概念为主线,逐步深入讲解课程内容,将其分解为可消化的小部分,以方便学生掌握。
第三,在授课中融入实践案例等形式,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并且结合实际意义来引导学生思考。
二、教材语言晦涩难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材由政治出版社出版,内容翔实详尽,但却常常因其语言枯燥难懂而遭到批评,学生难以理解其真正的含义。
对策:教师应该采用平易近人的语言来讲课,尽量把复杂的概念和知识串联成一个故事展开,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内容。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提供额外的参考资料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三、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可能偏离许多学生在接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之前,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观点,甚至包含了大量错误的认知。
这会造成学生学习和掌握所学知识的难度。
对策:教师需要在课程中谆谆教导,向学生阐述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和作用,并通过讨论和对各种不同想法的批判来引导学生进入正确的学习思路。
同样,教师要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学生的观点和提问,特别是那些反驳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论点,仔细回答学生的问题,并帮助他们理解正确的观点。
四、教师教学能力有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对教师的授课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因为其内容庞杂,理论性极强,既涉及到哲学、政治、经济各领域的理论,又包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素。
如果教师对上述科目没有深刻理解,会让学生很难领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实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方法探析——四川理工学院教学实践总结
行符合时代特点和课程要求的教学改革显得尤为必 要。通 过 对 这 几 年 教 学 实 践 的 总 结 , 们 深 刻 体 会 到 : 于教 师 来 我 对 说, 要讲好《 原理 》 , 先必 须转换 思想 , 课 首 通过 自身理论 素 质的提高 , 把握三 门课程本来具有 的内在逻辑 联系 , 原来 把
中 图 分 类 号 :4 4 G2 马克 思 主义 基 本 原 理 概 论 ( 下 简 称 “ 理 ” ) 程 , 以 原 课 课 文献 标 识 码 : A
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 和分析问题 , 为学生确立正确的理想信 念, 把学生培养成为 四有新人 , 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此课程定位 的指导下 , 我们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大 学生思想成长的需要 , 结合 四川理工学 院实 际 , 在教学 内容 上进行大胆改革 , 将课程内容按照其 内在的逻辑与案例教学 和实践教学 的需要改革为十六个 专题 : 专题 一 , 马克思 主义 的产生和发展 、 专题二 , 马克思 主义的科 学性和革 命性、 专题 三, 辩证唯物主义物 质观 、 专题 四, 唯物辩证 法基本规律 、 专 题五 , 辩证 唯物主义认识论 、 专题六 , 真理 和价值 、 专题 七 , 历 史 唯 物 主义 基 本 问 题 、 题 八 , 会 发 展 动 力 系 统 、 题 九 , 专 社 专
是根据 《 中共 中央国务 院关 于进 一步加 强和 改进大学 生思 想 政治 教育 的意见》 神 , 精 按照 《 中共 中央宣 传部教育 部关 于进 一步加强 和改进高等 学校思 想政治理 论课 的意见》 和 《 中共 中央宣传部 教育 部关 于进一 步 加强 和改进 高 等学 ( 校思想政治理论 课 的意见 ) 实施 方案 》 而开设 的 一 门思 想 政治理论课新课程 。课程 由原来在本科开设 的马克思 主义 哲学原理 、 马克思 主义政治 经济学原 理两 门再新 加上科 学 社会 主义共三 门课程组合而成 。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 的基 础部分 , 在整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体系中居 于基 础性 、 学 理性的重要地位 , 是用 马克思 主义立场 、 观点和方法对 大学 生进行世界观 、 人生观 、 价值观教育 的基本课程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探索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 精神 , 高校应在优化课 堂理 论 教学 的同 时 , 努 力 探索 行 之有 效 的课 堂实 践教 学模 式, 充 分发 挥 课 堂 实践 教 学 的作 用 , 从 而 提高 思 想 政 治 理
模式
课堂实践教学 的模式创新进行探索。 加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堂实践教学的
一
、
必 要性
课堂实践教学是相对 于社会实践教学和校 园实践教 学而言 , 是 十 分 重要 的教 学 实 践方 式 , 是 实施 其 他 实 践 教 学 的前提和基础 , 是提高教学质量 、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 重要环节 , 其必要性在于以下几点。 1 . 课堂实践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 自主性 、 能动性和 创造性 。课堂实践教学需要教师转变两种观念 : 一是教师 是培养学生全 面素质的指导者 , 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教
合, 把 课 堂 实践 教 学和课 外 实践教 学 密切 结合 , 同时对《 马克 思主 义基本 原理概 论 》 课 堂 实践教 学模 式作 了初 步探 索。 关键词 : 马 克 思 主义 基本 原 理 概论 ; 课 堂 实践教 学 ; 探索
中 图分 类号 : G6 4 2 . 0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O 1 3 ) 2 9 - 0 0 4 2 — 0 2
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经过反思 , 很多教师认为只有 加强课 堂教学实践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 想象力 , 才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对 于原 来 教师 自 言自语 、 自问 自答 的教 学模 式 , 现在 的 研讨 式、 案例 式教学 确实让 更多 的 学 生参 与到 课 堂 实践 中 来。 但是 , 既 使是 课 堂而不是 课外 , 那么 , 教师仍 须是 主导 , 有效 管理 课堂 。完 须 全 把课堂 交给学 生 , 3个学 时全 部 由学 生 来 讨论 , 了给 学 生 更多 除
、
新势 在必行 。 I 让政 治理 论课成 为 知识 的殿 堂、 载 实事 的 列车 , 、 承 而不再 是
学生的 负担
三、 教学 机制革 新的措 施
l 针对 不 同专 业 , 、 同一 内容 采用 多样化 的讲解 方式
我 们忽 略了 文 理 科 学 生 的 差异 性 , 而对 他们 进 行 了 “ 篇 一 千 的教 育 , 违背 了 “ 因材 施 教 ” 的原 则 。这 样 做 , 仅难 以激 发 学 不 有相 当数 量的学 生担心 考勤 , 不得不 被动 地走进 政治理 论课 的 律 ” 教室 , 经让学 生产 生了逆 反和 抵触 的情绪 。考勤 在一 定程 度上 生的学 习兴 趣 , 也难 以达到 应有 的教育 目标 。不 同专业 的 学 这已 而且 可 以提高学 生 的出 勤率 , 让 学 生 走 进教 室 才 是 万 里长 征 的第 一 生 , 但 知识 储备 有差别 , 对马 克思 主 义基 本 原理 的 理解 能 力 也有 很 大 对 步, 更重要 的是让 学生 来有所 值 。教师如 果不 能给学 生提供 一 个兴 区别 。在实 际的教 学实践 中 , 于商 贸 学院 等 文科 类 专业 的 学 生 ,
中 国特色社 会 主义 的 改 革之 路是 在 摸 索 中 小心 翼翼 的进 行 , 《 克思主义 基本 原理概 论》 马 的教学 机制 革新 也不 能 在 实践 中 ~蹴 而就 。教 师在努 力地完 善教 学技能 的同 时 , 教学机 制革新 的 探索 对 教 学机 制革新 之必要 也在 有 条不紊 的实 验 。而 评 价一 种 新 的教 学 模 式 , 克 思 主义 认 马 怎 样才 能引 起学生 的注意 让他们 听下 去 , 如何 提 高学生 的兴 趣 为 , 评价与 主体 虽然直 接相 关 , 但评 价 的正 确 与否 亦 依赖 于 相 关 的 思 熟 让他们 主动 学 习 , 什么样 的讲 授方法 能学 生信服 最终 折服理论 的 魅 认知 … 。这里 的认 知既包括 对 学 生专 业 、 想实 际 的 了解 , 悉基 力 , 每一个 《 是 马克 思主 义 基 本原 理 概 论 》 师 时刻 思 考且 无 标 准 本 的教学规 律也 不能 缺少 。 因此 , 教 评价 标 准 也应 相应 地 改 革 , 只有 答案 的课题 。现在 的大学 生 , 接收信 息的途 径之广 、 度之快 , 以 体现 给 教师 更 多 组 织 课 堂 自 由 的 评 价 标 准 , 真 正 贯 彻 了 以人 速 是 才 往任何 时候都 不 曾有过 的。与 时俱进 的教 学理念 , 使教 学机 制的 革 为本。
的 时间来发 言外 , 其他 的益处 。研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没有 讨论 是手段 是工 具 , 教师 的点 评才 是结论 是重点 。改 革 的方 向不 是 日 益减 少 教师 的 话语 时 间, 而是 通过改 变教师 在课 堂中 的身份 达到事 半功倍 的效 果。
3 评 价教 学机制 革新效 果 的标 准应 多元化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教学机制革新探析
教 学  ̄ -- g -
《 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概 论》 教学机制革新探析
杨 彩 利
( 河 科 技 学 院 社 科部 河 南郑 州 4 0 0 黄 5 06)
【 要】 《 } 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教学机制革新必须遵循不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教师主导课 堂、 评价标准多元化 的
趣平 台 , 勤之 后溜之 大吉 就是理 所当然 的 了。 考
讲课 时重视理 论 的魅力 , 用逻 辑 的力 量使 学 生相 信 和 认 同 ; 于 工 对
学院等 理工 科专业 的学 生 , 堂 上精 选案 例 采解 释 原 理和 范 畴 , 课 用 使他 们理 解 并 接受 。例 如 , 于哲 学 基 对 偌大 的 教室 , 稀稀 疏 疏地 坐着 几个 无 精打 采 的学 生 , 业 素养 形象化 的语 言来感 染学 生 , 职 深厚 的教 师讲课 的 情绪 也 会 受到 多多 少 少 的影 响 。这似 乎成 了恶 本问题 的讲解 , 国际 贸易专 业 、 学 专业的学 生 , 对于 经济 注重说 明 思
原 则 。具 体措施 : 一是 采 用多样化 的讲 解方 式 ; 二是 让学 生充任 老师 , 实行模 拟教 学 ; 三是 注重 案例 式教 学。
【 关键 词 】 马克 思主义基 本原理 ; 学机制 ; 则; 教 原 途径
高校思 想政治 理论 课 从 20 06年秋 季 开 始实 施 新 方案 以 来 , 整 合后 的《 马克思 主义 基本原 理概 论 》 教学 实践 已 有 6年 的日 间 。讲 寸 授原理 课的 教师 由原来侧 重 于对 教 材 内容 的熟 悉 、 解 , 理 转变 为 现 在对教 学体 系的整 理和变 通 。由最初 备课 主要是 备教材 和大 纲 、 搜 集 相关 的案例 、 写教案 、 书 熟悉 教学 的流程 , 在备 课主要 是筛 选 案 现 例 、 化授课语 言 , 精 组织 教学 亦 形成 了 自 己的体 系和 模式 。在 教 学 实践中 , 着提 高授课质 量 的 各种 技 能或 技 巧 , 摸索 实践 着 不 同的 教 学方法 。一节 成功 的课堂 与 一次 听 课率 甚 低 的课 堂 , 喜悦 、 获 与 收 沮丧 、 失败 的差距 , 有 教师 自己 深 刻地 品 尝 。为 提 升 《 克 思 主 唯 马 义基本 原理概 论 》 教 学 效 果 , 学 机 制 革 新 是 探 索 的 一 种 重 要 的 教 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