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训练
2017高考语文微专题02(文学常识)2017.5.8
2017高考微专题02(文化常识99题)5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官受氏就是根据担任官职授予姓氏,如:司马、司徒、司空、上官、太史等。
B.校射意思是校场比试射箭。
C.袖诗求见,意思是袖藏诗文请求拜见。
袖子里有倒兜就想今天西服的内兜一样装进去会自然垂到袖口的除非你自己掏,否则它自己不会掉出来。
D.廉访使:宋、元时期的职官名。
宋代全称廉访使者,元代全称肃政廉访使。
主管监察事务。
51.B (应是比试射技和武艺)5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称制”指君主制时代在嗣君年幼、无法亲自听政的时候,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代理皇帝执掌国政。
B.“仗节”是手执符节的意思,古代在大臣出使或者大将出师的时候,皇帝授予他们符节,以此作为凭证和权力的象征。
C.“屯田”是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通过这种形式朝廷可以取得一些军饷和税粮。
D.“遗民”有亡国之民、沦陷区的百姓、改朝换代后不仕新朝的人、劫后余留的人民等义,文中指金亡后不愿归顺元的百姓。
52.答案:D。
根据语境分析,文中的“遗民”是原属金朝今属元朝的百姓,“不愿归顺元”的说法没有根据。
5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诏是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分为即位诏、遗诏、表诏、密诏、手诏、口诏等,属于命令文体。
B. 古代举行仪式,授予官职称作“拜”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拜相如为上大夫”。
C. 古人对人身故有多种描述方式,最常见的是“卒”,早亡一般用“殇”,而“薨”则专指帝王之死。
D. 嗣在古文里常作动词,意为继承、继位等。
如嗣王,意为继位之王;嗣君,意为继位的君主。
53.C 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5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刺史:中国古代官职名。
“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
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古代文化常识在高考语文试题中会怎样考查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仅供大家参考!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一1、五刑是中国古代五种刑罚之统称,在不同时期,五种刑罚的具体所指并不相同。
五刑有奴隶制五刑和封建制五刑之分,其中隋唐以后封建制五刑是指:( )A、墨、劓(yì割鼻)、剕(fèi砍脚)、宫、大辟(pì死刑)B、笞(chī )、杖、徒(劳役)、流(流放)、死C、黥(qíng墨字)、劓(yì割鼻)、斩趾、枭首(xiāo砍头)、菹(zū剁肉酱)D、磔(zhé 凌迟)、髡(kūn剃发)、髌(bìn割膝骨)、炮烙、刵(èr割耳朵)答案:B解析:奴隶制五刑:(1)秦以前为:墨(刺字并涂墨)、劓(yì 割鼻)、剕(fèi ,也写作“刖”yuè,砍脚)、宫(毁坏生殖)、大辟(pì死刑,杀)。
(2)秦汉时期为:黥(qíng刺字并涂墨)、劓、斩趾(左右脚趾)、枭首(xiāo砍头示众)、菹(zū 剁成肉酱)。
从夏代开始逐步确立,是一种野蛮的、不人道的、故意损伤受刑人肌体的刑罚。
隋唐封建制五刑:(1)笞刑:小荆条抽打臀部,以十为一等,分五等,即从十到五十下。
(2)杖刑:粗荆条抽搭背、臀、腿,以十为一等,分五等,即从六十到一百下。
(3)徒刑:强制犯人劳役,刑期分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五等。
(4)流刑:流放到边远地区,不准回乡,里程分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三等。
(5)死刑:分绞和斩二等。
宋后加凌迟,明清加枭首。
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
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一1、中国古代小说,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一向受到封建正统文人的鄙视。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漫长的过程。
下列关于古代小说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A、滥觞期——魏晋南北朝——志人志怪小说B、高峰期——明清——章回小说C、雏形期——唐代——传奇小说D、高峰期——宋代——话本小说答案:B解析:中国古代小说历经前秦的古代神话小说、汉晋六朝的志人志怪小说、隋唐的传奇小说、宋元的话本小说、明清的章回小说等发展阶段。
滥觞期(起源)——先秦时期——神话寓言;雏形期——魏晋南北朝——志人志怪小说;成熟期——唐代——传奇小说;定型期——宋代——话本小说;高峰期——明清——章回小说。
先秦两汉的古代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促成了小说的孕育和形成,是中国古代小说滥觞期(起源)期,如《女娲补天》《夸父逐日》。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人、志怪小说,其情节结构比较简单、粗略,是中国古代小说雏形期,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和干宝的《搜神记》。
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的成熟期,如《柳毅传书》。
宋代的话本,明代的拟话本的出现,推动了古代小说的发展,拟话本的题材更加广泛,情节更加曲折,描写更加细腻,宋元话本小说成为定型文本,如《灌园叟晚逢仙女》。
明清章回体小说将古代小说逐渐推向了高峰期。
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等,《红楼梦》则代表古代小说的顶峰。
2、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下面理解“一代之文学”作品正确的是:( )A、楚之骚——屈原《离骚》汉之赋——司马相如《上林赋》B、汉之赋——贾谊《吊屈原赋》唐之诗——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C、唐之诗——李白《忆秦娥》宋之词——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D、宋之词——李煜《虞美人》元之曲——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答案:A解析:骚体,是屈原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所创造的一种抒情韵文,以《离骚》为代表,一般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参差,多六、七言,以“兮”字作语助词。
届文化常识题汇编含答案
届文化常识题汇编含答案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2017届高考语文文化常识题汇编(含答案)红树主人 编 2017-05-30文化常识题汇编11.(河北省百校联盟2017届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癸巳、戊戌都指年份。
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形成天干地支纪年法。
B .微服是指为隐藏身份、避人耳口而改换成平民的服装,古代专指有身份的官吏私访。
C .请老,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
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D .行辈,即排行和辈分。
儒家文化强调论资排辈,汉族重宗族的观念一直延续至今。
2.(山西省八校2017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 .“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 .“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
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 .“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3.(四川省高中2017届毕业班“名校联盟”测试)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受禅是古代王朝更迭时,无血缘关系的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B .邑就是封邑,君主把自己国土中的某一地方的土地奖励给某一个人。
C .总管,官名,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军事长官或管理专门事务的行政长官的职称。
D .谥,在此处是大臣死后,朝廷赐予的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4.(河南省开封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把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称为“中国”。
B .北宋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将领不能专兵,凡遇战事,在将领中选拔一人给予“都统制”的名义节制兵马。
2017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99题(含答案)
2017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99题(含答案)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百雉指的是城墙,在此指城墙的高度。
雉指的是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B.”缮甲兵”,缮有修补,保养,抄写之意。
在此文是保养盔甲兵器的意思。
C.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但在此是《诗经》的简称。
D.《左传》为编年体史书,此文属于一篇完整而优美的记事散文。
1.B(缮在此处意为修补,修缮铠甲兵器,准备作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通过最初一级朝廷考试者,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
C.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可译为“您”。
陛下的“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D.降级授予官职,贬谪官员,不限降低几级,称责授。
其它降级授官的词语还有左迁、迁谪等。
2.B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比部,魏晋时设,为尚书列曹之一,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是隋唐时的中枢权力机构。
D.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称为“勤王”是因为夏商周时只天子称王,其他是公侯伯子男等诸侯。
3.A(字是成年时才取的,名不是)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
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可以叫“薨”。
B、汉代的国家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称“三公”。
其中御史大夫总管行政。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再举起。
2017年高考文化常识50题(含答案)
1.A. 百雉指的是城墙,在此指城墙的高度。
雉指的是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B.”缮甲兵”,缮有修补,保养,抄写之意。
在此文是保养盔甲兵器的意思。
C.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但在此是《诗经》的简称。
D.《左传》为编年体史书,此文属于一篇完整而优美的记事散文。
1.B(缮在此处意为修补,修缮铠甲兵器,准备作战。
)2A.中国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通过最初一级朝廷考试者,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
C.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可译为“您”。
陛下的“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D.降级授予官职,贬谪官员,不限降低几级,称责授。
其它降级授官的词语还有左迁、迁谪等。
2.B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3.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比部,魏晋时设,为尚书列曹之一,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是隋唐时的中枢权力机构。
D.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称为“勤王”是因为夏商周时只天子称王,其他是公侯伯子男等诸侯。
3.A(字是成年时才取的,名不是)4.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
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可以叫“薨”。
B、汉代的国家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称“三公”。
其中御史大夫总管行政。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再举起。
D、“乞骸骨”就是官员自请退职,字面意思就是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4.B(丞相总管行政,御史大夫主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5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C.擢,一般表示升官,“左迁”是降职的委婉说法,“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
2017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99题上(含答案)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C.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可译为“您”。陛下的“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D.降级授予官职,贬谪官员,不限降低几级,称责授。其它降级授官的词语还有左迁、迁谪等。
2.B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12.答案: 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
D.谥号是人死之后给予的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
5.(3分)A(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
11.答案: B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真题
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真题一1、“先秦七子”指的是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时期最有影响力的七个思想家,他们分别是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这七个人都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对“七子”思想所属及其作品概括正确的是:()A、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论语》、孟子《孟子》B、墨家的代表人物墨子《墨子》、庄子《南华经》C、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道德经》、荀子《荀子》D、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韩非子》、荀子《荀子》答案:A解析: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荀子》,墨家的代表人物墨子《墨子》,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道德经》(或《老子》)、庄子《南华经》(或《庄子》),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韩非子》。
2、“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
对“元曲四大家”代表作概括正确的是:( )A、郑光祖代表作是《窦娥冤》B、关汉卿代表作是《汉宫秋》C、马致远代表作是《倩女离魂》D、白朴代表作是《墙头马上》答案:D解析:关汉卿代表作是《窦娥冤》、《救风尘》;白朴代表作是《墙头马上》;马致远代表作是《汉宫秋》;郑光祖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3、“汉赋四大家”指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四人都有代表性的名篇传世,在当时及后世文坛影响深远,文誉其名。
对“汉赋四大家”代表作概括正确的是:( )A、司马相如: 《羽猎赋》B、杨雄: 《长扬赋》C、班固: 《二京赋》D、张衡: 《两都赋》答案:B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标志着汉赋的成熟;杨雄:《甘泉赋》、《长扬赋》、《羽猎赋》,在文学史上首开不逊于原作的模拟之风;班固:《两都赋》(《西都赋》和《东都赋》),盛夸东汉之声威;张衡:《二京赋》(《东京赋》和《西京赋》),篇幅更长、结构更宏伟,被誉为“长篇之极轨”。
4、“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其作品代表了古代散文的最高成就。
语文文化常识训练(含答案解析)
一、高考试练之判断正误1.(2019全国Ⅲ卷)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2.(2018全国Ⅲ卷)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
()3.(2017全国Ⅰ卷)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4.(2017全国Ⅱ卷)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5.(2017全国Ⅲ卷)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6.(2016全国Ⅰ卷)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7.(2016全国Ⅰ卷)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8.(2016全国Ⅱ卷)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9.(2016全国Ⅲ卷)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10.(2016全国Ⅲ卷)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11.(2016全国Ⅲ卷)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12.(2015全国Ⅰ卷)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13.(2014大纲卷)“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二、模拟演练1.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乞归,请求辞职回乡,请求交给。
表示此类意义的词还有“乞归养”“乞骸骨”“致仕”“致政”“休政”等。
B.领,有兼任之意。
古代表示兼职、代理官职的词语有“权”“兼”“摄”“判”“署”等。
C.视事,即考察政事,明代通常会派遣廷臣管理地方事务和对原有机构进行视察、改革以整饬吏治、革除积弊。
2017届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训练(教师版)
2017届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训练(一)主观题部分1.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A.隋唐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 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
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B. 古代天子死曰崩 , 诸侯曰薨 , 大夫曰卒 , 士曰不禄 , 庶人曰死。
古人在称谓前加个“先”字, 表示已经死去, 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如已死的皇帝为先帝 , 已死的父亲为先考 , 已死的母亲为先妣 , 已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2, 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A. 古代官场用语都有特定的说法: 官员刚到任叫下车;官员到职工作叫视事;授予官职叫拜(或除);大臣年老请求辞官退休叫乞骸骨。
B.古人表示年龄都有专门的代称:二十岁叫加冠(或弱冠) , 三十岁叫而立 , 四十岁叫不惑 , 六十岁叫花甲。
3.写出下列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A.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 殿试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 一甲第二、第三名分别称为榜眼和探花。
B.我国农历采用"干支"纪年, 1995年是农历乙亥年, 1996年是农历丙子年, 1997年是农历丁丑年。
公历年除以12, 余数为地支顺序。
4.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A.称杜甫为杜工部, 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 称陆游为陆放翁, 分别是以官职、谥号、号来称呼人。
B.古代兄弟之间用“伯、仲、叔、季”表示排行。
“伯”表示最大,“季”表示最小。
5.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A.河南省的洛阳位于洛河之北 , 湖北省的汉阳位于汉水之北 , 陕西省的华阴位于华山之北。
B.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坐西朝东为最尊,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下位是坐东朝西。
6.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A.“入则孝, 出则悌。
”“孝”指善事父母 , “悌”指善事兄长。
B.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四种:王公年次记年法、帝王年号记年法、干支记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年号干支合用记年法。
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真题汇总
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真题汇总一1、对下列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秀才: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
B、莅中国而抚四夷——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C、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品德低下,品行恶劣。
D、室仅方丈,可容一人——方丈:一丈见方。
答案:D A、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秀才:(古义:优秀人才;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
)B、莅中国而抚四夷——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C、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古义:地位低,见识浅:今义:品德低下,品行恶劣。
)D、室仅方丈,可容一人——方丈:(古义:一丈见方;今义:寺院的主持。
)2、对下列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成家:安家。
B、身量苗条,体格风骚——风骚:指妇女举止轻佻放荡。
C、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形容:动词,描述。
D、虽然,犹有未树也——虽然:转折连词。
答案:A解析: A、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成家:(古义:安家;今义:娶妻。
)B、身量苗条,体格风骚——风骚:(古义:姿容俏丽;今义:指妇女举止轻佻放荡。
)C、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形容:(古义:形体容貌,名词;今义:动词,描述。
)D、虽然,犹有未树也——虽然:(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3、对下列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事: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B、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有雄心壮志,志在功业的人。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通:交通运输。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男性的配偶。
答案:B 解析: A、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事:(古义:旧事,前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 B、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古义:有雄心壮志,志在功业的人;今义:为正义牺牲的人。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
2017高考文化常识冲刺68题
2017高考文化常识冲刺68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擢,提拔的意思,是指由原来的官职升到更高一级的官职,与“迁”“徙”同义。
B.行在是“行在所”的简称,即皇帝所在的地方,后来专指皇帝行幸所到之地。
C.敕,此处指敕令,是我国占代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等。
D.诸侯是古代帝王统辖下的列国君主的统称,此处诸侯指拥兵一方的割据势力。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学”,指古代的大学,在太学读书的学生叫太学生。
B.“伏腊”,指伏日与腊日,夏祭为伏,冬季为腊,是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
C.“太庙”,指中国古代帝王的祖庙。
在先秦有不同的称谓,自秦汉起称太庙。
D.“洪武”,即明太祖的年号。
建文四年时,成祖废除建文年号,改为洪武三十五年。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黜陟”中的“黜”指降职或罢免,“陟”指晋升、进用,词语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B.“射礼”,古代重武习射,常举行射礼。
射礼有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种。
C.“旧典”,“典”有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标准或法则等意思,“旧典”在文中指旧时的典籍,即四书五经等。
D.“留守”,古时皇帝出巡或亲征,命大臣督守京城,便宜行事,担当这种职责的就称为“留守”。
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朔望,即朔日和望日。
朔是指每月的初一,望一般是指每月十五。
类似还有“朝菌不知晦朔”中的“晦”,是指每月三十号。
B.“宣德”“正统”都是帝王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刘彻。
后世也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帝、康熙帝等。
C.侍郎,中国古代官名。
明朝在中央设置吏、户、礼、工、刑、兵六部,每部设一个尚书,两个侍郎,尚书是正职,侍郎是副职,地位次于尚书。
D.诣阙,即“赴朝堂”或“赴京都”。
阙是指一种表示威仪和等级名分的建筑,按其所属建筑性质,可分为城阙、宫阙、墓阙、祠庙阙等。
2017高考语文:古文化常识72题和答案
高考复习备考文化常识72 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
“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 “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D “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
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B、持节:古代官名。
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
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
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道”是宋仁宗赵祯年号。
2017年高考之高三语文文化常识综合检测试卷
2017年高考之高三语文文化常识综合检测试卷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受禅,也叫禅让制,,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1.C(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
文中“授骁骑校”、“历迁协领”、“擢乌里雅苏台将军”的“授”“迁”“擢”,分别为“授予官职”、“任职”和“提升官职”的意思。
B.原文“同治九年”“光绪改元”中的“同治”“光绪”是庙号。
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C.原文“如关内生灵何”中的“关”,在古代指函谷关,这里泛指边关。
D.文中“谥忠介”的“ 谥”是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评价。
如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2.B(3分)(解析:B.“同治”“光绪”是庙号错,是年号.)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河东,古地区名。
黄河流经山西、陕西两省,白北而南的一段之东部,指今之山西省。
B.卜筮,古时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
古代也称以占卦为业的人。
C.五行,即儒家所说的“五常”:仁、义、礼、智、信。
又可指孝的五行,即庄、忠、敬、笃、勇。
D.黔黎,即黔首和黎民的合称,指百姓。
黔,黑色;黎,古通“黧”,亦指黑色。
也有“众多”的意思。
3.C(C项错误在于,对“五行”的理解不对。
在本文的语境下,“五行”指的是我国古代称构成各种物质的五种元素,即水、火、木、金、土。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学,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
2014——2017年语文高考文化常识真题及答案完整
2014—2017年语文高考文化常识真题及答案2017年全国卷一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 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 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11.B2017年全国普通高考新课程II 卷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
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11.【答案】B【解析】收考是指拘捕拷问。
“考”是通假字,拷问的意思。
2017年全国普通高考新课程III 卷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暂无答案),概选 C2017年天津卷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的干支纪年法中的“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B.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C.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古代文学文化常识120题(五花八门版)
2017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练120题1、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
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
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
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A、60岁B、70岁C、100岁D、141岁2、下列描写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的是:()A、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颂李白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颂杜甫C、枫叶四弦秋,棖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颂白居易D、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
——颂王昭君3、对联集句对大多非原创,是从已有诗文句子中选句配对,推陈出新。
与“劝君更尽一杯酒”(唐•王维)对仗工整的是:()A、天涯涕泪一身遥。
(唐•杜甫)B、与尔同消万古愁。
(唐•李白)C、八骏日行三万里。
(唐•李商隐)D、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A项“天涯涕泪一身遥”是唐代杜甫《野望》中的诗句;B、“与尔同消万古愁”是唐代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C、“八骏日行三万里”是唐代李商隐《瑶池》的诗句;D、“替人垂泪到天明”是唐代杜牧《赠别》的诗句。
4、中国古代神话“开天辟地、炼石补天、钻木取火、衔石填海”中涉及的人物形象分别是:()A、女娲、燧人氏、精卫、盘古B、燧人氏、精卫、盘古、女娲C、盘古、女娲、燧人氏、精卫D、精卫、盘古、女娲、燧人氏5、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一种制度,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隋唐到清代的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
科举制度中参加县府考试、省级考试、京城考试和皇宫大殿考试及其合格者,分别称为:()A、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B、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C、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D、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6、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
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真题汇编
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真题汇编古代文化常识这一块的知识是高考语文中必考的知识点,那么究竟是怎样考查的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真题汇编,仅供大家参考!2017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真题汇编一1、下列古诗词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理解正确的是:( )A、“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对偶B、“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借代C、“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比喻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拟人答案:B解析:①“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喻,突出事物特征,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②“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借代)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③“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④“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⑤“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2、下列古诗词运用的抒情方式(表达技巧)理解正确的是:( )A、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城,无处话凄凉。
——借物抒情B、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届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训练(一)主观题部分1、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
A.隋唐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
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部、部、部、部和工部。
B.古人在称谓前加个“先”字,表示已经死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如已死的皇帝为,已死的父亲为,已死的母亲为,已死的有才德的人为。
2,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A.古代官场用语都有特定的说法:官员刚到任叫;官员到职工作叫;授予官职叫;大臣年老请求辞官退休叫。
B.古人表示年龄都有专门的代称:二十岁叫,三十岁叫,四十岁叫,六十岁叫。
3.写出下列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A.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一甲第二、第三名分别称为_____ 和_______ 。
B.我国农历采用"干支"纪年,1995年是农历_______年,1996年是农历丙子年,1997年是农历_____________ 年。
4. 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A. 称杜甫为杜工部,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分别是以_______、_______ _______ 来称呼人。
B. 古代兄弟之间用“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表示排行。
“_______”表示最大,“_______”表示最小。
5.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A.河南省的洛阳位于洛河之,湖北省的汉阳位于汉水之,陕西省的华阴位于之北。
B. 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为最尊,其次是,再次是,最下位是。
6.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A. “入则孝,出则悌。
”“孝”指善事,“悌”指善事。
B. 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四种:___ ____ ____ ___ ____ ___ __ _____“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
7.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A. 汉代选拔官吏制度有_______ _______两种形式,“举孝廉,父别居。
”是讽刺______形式。
B. 童生院试合格后取得___ __资格;乡试第一名叫______;会试第一名叫_______;殿试第一名称______。
8.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A. 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_______。
多由皇帝点定,俗称_______。
考中进士就称_______。
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_______.B. 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叫_______ ,地方所设的学校称_______.9.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A. 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称_______;国子监的学生称_______。
B. 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统称_______;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称_______。
10.下列节日有哪些习俗,各写两种。
元旦_______ _______ 元宵_______ _______ 清明_______ _______端午_______ _______ 中秋_______ _______ 重阳_______ _______11.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愚见大人执事敢烦拙笔足下不佞老脸不谷麾下鄙意节下垂询不肖贤家仁兄丈人谦辞有敬辞有12.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___ ____ ”;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____ ___”;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____ ___ ”;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____ ___ ”;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_____ __ ”;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_____ __ ”;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__ _____ ”。
13.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A.嬴政决定兼采帝号,称为皇帝,意思是他的___ ____可以和_____ __ 相提并论,从此,历代封建君主都称皇帝,俗称皇上。
驸马最早只是一个___ ____,魏晋以后,皇帝的女婿照例加此称号,简称为驸马。
B.封建时代对君主负责的人称为宰相,宰是____ ___的意思,相是__ _____的意思。
学士在古代学士不是指学位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____ ___。
御史本为史官,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_____ __诸事。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___ ____ 。
14.在横线上填写加点词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①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②拜为上卿③予左迁九江郡司马④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⑤是夕始觉有迁谪意⑥所居之官,则积年不徙⑦再迁为太史令⑧滕于京谪守巴陵郡⑨屈原既黜⑩上书乞骸骨表示授予官职:表示调动官职:表示提升官职: 表示降低官职:表示罢免官职:表示辞去官职:15.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A.农历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来定月,用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俗称。
B.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人根据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
16.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A. 我国古代把农历每月初一叫“_____”,十五叫“_____”,月末一天叫“_____”B. 天子死叫_____,诸侯死叫_____ ,大夫死叫_____,士死叫_____ ,庶人死叫_____,未成年而死叫_____ ,自然地终结生命叫_____ 。
17、在古诗文中,下列词语各指代什么?①“汗青”代②“须眉”代③“巾帼”代④“桑梓”代⑤“轩辕”代⑥“三尺代(二)客观题部分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受禅,也叫禅让制,,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
文中“授骁骑校”、“历迁协领”、“擢乌里雅苏台将军”的“授”“迁”“擢”,分别为“授予官职”、“任职”和“提升官职”的意思。
B.原文“同治九年”“光绪改元”中的“同治”“光绪”是庙号。
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C.原文“如关内生灵何”中的“关”,在古代指函谷关,这里泛指边关。
D.文中“谥忠介”的“谥”是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评价。
如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1998年全国高考题)A、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B、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C、“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D、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学,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
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
B.知贡举,主试者称为“知贡举”,就是“特命主掌贡举考试”的意思。
C.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没的御前讲席。
D.循吏,正史中记述的那些重农宣教、奉公守法、爱民富民的地方官。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出通判泉州”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调。
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
”B. 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
D.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
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贞元,年号。
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
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萎婉说法。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即科举时代称殿试考取的人,举进士,指参加进士科考试。
B. 谏议大夫,秦代置谏议大夫之官,专掌议论。
隋唐仍置谏议大夫,分属门下省与中书省,另设补阙和拾遗。
唐代的谏官有权力驳回明显不合理的诏书。
C. 庙号是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唯一名号,如高祖、明宗、太宗。
D.字指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B.教授,学官名。
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
D.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
文中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学校。
太学博士是学校里学位最高、学问最渊博的人。
B.忧,又称丁忧。
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居丧,期间不准为官。
C.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中国古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D.拜,本是一种礼仪,后来引申为接受官职或封赐,受职者不拜表示不接受封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