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训练(试题)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文化常识)好题练习(附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文化常识)好题练习(附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文化常识)好题练习一、请判断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并指出错误之处。

1.①给事中,为加官名,加此号得以出入宫禁,常侍皇帝左右,备顾问应对,每日上朝谒见。

②国,战国时公卿及汉以后王侯的封地,家,古代卿大夫的统治区域,国家,“国”和“家”的合称。

③刺史,古代官名,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置,后来成为一州的军事长官。

④首辅,明代首席大学士的习称,明代典制中虽未明文规定其名,但习惯上称内阁主要柄政者为首辅。

⑤明经,汉代察举制中选举官员的科目之一,由于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得名。

⑥搢绅,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

绅,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围于腰际的大带。

⑦河朔,泛指黄河以西的广大地区。

相传汉武帝曾在此建立城池,名为朔方。

⑧章句,章节句子;也指研究分析古书章节句读。

⑨举子业,即举业,指科举时代为应试而准备的学业,明清以后也专指八股文。

⑩城郭,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

古义是指内城和外城,现在泛指城或城市。

⑪疏,封建社会大臣向帝王或上司进言使用的一种文书。

⑫食邑,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即采邑。

⑬篆字,篆书字体,是汉字字体之一,分为大篆和小篆,汉时多用于庄重场合。

⑭博士,指通晓古今、能言善辩之人;也指学官名,始于战国,秦汉相承,后世沿置。

⑮羽林:指汉代禁卫军,取“为国羽翼,如林之盛”之意,为皇帝护卫。

⑯考课,是对在职官吏的政绩和功过的考核,并依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

⑰谥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

⑱幕客,幕府中的僚属,因古代以西东分宾主,故又称“西宾”“西席”,主人称为“东家”。

⑲仪同,仪同三司的省称,享有与“三公”同等的待遇,南北朝时授予的人数甚多。

⑳言官,封建官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考核评定各级官吏的得失。

○21邸报,汉唐时的地方长官,皆在京师设邸,邸中传抄诏令奏章之属,以通报诸侯、藩镇。

后世又称朝廷的官报为“邸报”。

○22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读书人的称呼,如贾谊《过秦论》中的“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试题精选40题!(教师版+学生版)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试题精选40题!(教师版+学生版)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试题精选40题!(教师版+学生版)【学生版】一、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戊申晦”(《登泰山记》)兼用干支纪日法、月相纪日法。

“晦”是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日,此类纪日法依序还有朔、既望、望。

B.“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古有贵右贱左之说,故称贬官为“左迁”。

白居易由京官贬黜至地方,因官职低而着“青衫”。

C.中国古典诗歌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歌”“行”“吟”是古体诗的文学体裁;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二、四、六、八句押韵。

D.古人的名与字之间往往是有联系的,有的相同或相近,如姚鼐字姬传、白居易字乐天、苏轼字子瞻;有的含义相反,如韩愈字退之。

二、对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代表作家的称号,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B.进士,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

考中进士,一甲二甲即授官职,三甲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C.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卒,这里指死亡之意。

据《礼记·曲礼》所记,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三、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军旅,指军队,后引申为指有关军队及军队作战的事情。

文中便是军队作战之义。

B.家庙,指儒家为祖先立的庙。

古时有官爵者才能建家庙,作为祭祀祖先的场所。

C.拜舞,指跪拜与舞蹈,下跪叩首之后舞蹈而退,这是古代朝拜的一种礼节。

D.持节,指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也可指官名。

文中便是后者之义。

四、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继室”指元配死后续娶的妻子,“继”意为“续娶”。

B.“一肩”意为“一担”,文中指砍柴的数量,“肩”指“担”。

高考语文高考文学常识专项练习附答案

高考语文高考文学常识专项练习附答案

一、高考文学常识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传”意为注释,《左传》即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

B. 春秋时期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爵位、爵号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C. 词牌就是词调的名称,如“沁园春”。

词牌通常对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内容都有严格的规定。

D. “六经”是指经过孔子整理的六部儒家经典,包括《诗》《书》《礼》《易》《春秋》《论语》。

2.下面是吟诵我国四大名楼的诗句,诗句与所咏对象对应恰当的一项是()甲:吴楚乾坤天下句,江湖廊庙古人情。

中流或有蛟龙窟,卧听君山笛里声。

乙:南浦湍声流夕照,东皋春色带云锄。

王韩文焰冲牛斗,未信当年独愧卢。

丙:楚思渺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

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

丁:天河一泻浪重重,滚滚黄波九曲盈。

弯际楼媚千树碧,炎炎烈日火斑红。

A. 甲——滕王阁乙——岳阳楼丙——鹳雀楼丁——黄鹤楼B. 甲——黄鹤楼乙——鹳雀楼丙——岳阳楼丁——滕王阁C. 甲——岳阳楼乙——滕王阁丙——黄鹤楼丁——鹳雀楼D. 甲——岳阳楼乙——黄鹤楼丙——滕王阁丁——鹳雀楼3.古人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下列从早到晚的时辰排列正确的一项是()A. 日出、平旦、日中、隅中B. 鸡鸣、食时、黄昏、日昳C. 日昳、食时、夜半、人定D. 鸡鸣、日中、黄昏、人定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建安风骨”或称“汉魏风骨”,“风”偏重指精神气质,“骨”偏重指骨格形态,是指建安时代的作家摆脱了儒学的束缚,注意作品的抒情性,再加之处在战乱的年代。

思想感情更常常表现为慷慨激昂。

B. 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高适、岑参,田园诗派的孟浩然、王维、常建等。

文化常识试题库及答案高中

文化常识试题库及答案高中

文化常识试题库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A. 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B. 陶瓷、丝绸、茶叶、指南针C. 造纸术、火药、印刷术、陶瓷D. 丝绸、茶叶、火药、印刷术答案:A2.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分别代表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其中“楚辞”的代表人物是:A. 李白B. 杜甫C. 屈原D. 苏轼答案:C3. 下列哪项不是中国传统节日?A. 春节B. 清明节C. 圣诞节D. 中秋节答案:C4. 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的中国古典园林是:A. 颐和园B. 圆明园C. 拙政园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5. 中国古代的“六艺”指的是:A. 礼、乐、射、御、书、数B. 礼、乐、射、御、书、画C. 礼、乐、射、御、书、诗D. 礼、乐、射、御、诗、数答案:A二、填空题6. 中国的国花是_________。

答案:牡丹7. “四大名著”指的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_________。

答案:《三国演义》8. 中国的书法艺术有“四体”之称,分别是楷书、行书、草书和_________。

答案:隶书9. “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_________。

答案:砚10. 中国的四大名绣包括苏绣、蜀绣、粤绣和_________。

答案:湘绣三、简答题11. 简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答案: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始于隋唐,终于清朝。

主要内容是:通过定期的考试选拔人才,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经义、诗词、策论等,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最终选拔出进士、举人等不同级别的官员。

12. 描述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基本情况。

答案: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域以及更远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陆上通道。

主要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过甘肃、新疆,到达中亚、西亚,甚至远至地中海地区。

海上丝绸之路则以广州、泉州等港口为起点,通过南海、印度洋,连接东南亚、南亚、西亚以及非洲东部地区。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化常识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化常识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门下,官署名。

隋朝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合称“三省”。

B.搢绅,亦作“缙绅”。

搢绅旧时指官宦的装束。

后用以代称三品以上的官员。

C.文昭,房玄龄的谥号。

谥号是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按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

D.癸卯,干支之一。

古人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用来纪年、月、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戟支,戟是古代一种合戈、矛为一体的长柄兵器,戟支是戟上横出的刃。

B.牧,意思是驭民如牧畜,后为官职,为古九州之行政长官,手掌军政实权。

C.密诏,指古代皇帝下达的秘密诏书。

文中的密诏藏在衣带中,又称衣带诏。

D.使君,汉称刺史为使君,汉之后是对普通长官的尊称;也泛称奉命出使的人。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光禄大夫,古代官职名,战国时代置中大夫,汉武帝时始改为光禄大夫,掌顾问应对。

B.玺,又称玉玺,传国玉玺,始于秦朝,是皇帝专用的印章,皇权的象征。

C.癸未,干支纪年法最早创立于商朝,是现今已知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纪年法。

D.梓宫,指皇帝、皇后或重臣的棺材,文中指汉宣帝赐给霍光的棺材,以示隆重尊崇4、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践阼,指皇帝登临皇位。

君主即位也可称作“登庸”“御极”“践祚”“践极”“践统”“登极”。

B.淫祀,指不合礼制的祭祀,不当祭的祭祀,妄滥的祭祀。

包含越份之祭与未列入祀典之祭两种。

C.太守,古代地方职官,是战国至秦朝郡守的尊称。

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主要负责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政治事务。

D.立祠,此指立生祠,古代立生祠是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的一种民俗,其对象大多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同年生”,科举时代同榜考中的人,不管年龄差别有多大,都称“同年生”。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试卷及答案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潇洒自如、矫揉造作、亘古不变B. 沉鱼落雁、花容月貌、温文尔雅C. 雕梁画栋、鹤立鸡群、念念不忘D. 指点江山、画龙点睛、举案齐眉2.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 《史记》是司马迁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

C. 《楚辞》是屈原所著的一部诗歌集,表达了作者对楚国的热爱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D. 《庄子》是庄子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主要讲述了道家的思想。

3.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流派的说法,正确的是:A. 唐代诗人杜甫被称为“诗圣”,其诗作以现实主义风格著称。

B. 宋代词人辛弃疾被称为“词中之龙”,其词作以豪放派风格著称。

C. 元代杂剧家关汉卿被称为“杂剧之祖”,其代表作有《窦娥冤》等。

D. 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4.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符号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八卦”是道家文化中的基本符号,由三个爻组成,代表天地人三才。

B. “五经”是儒家文化中的基本经典,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C. “四书”是儒家文化中的基本经典,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D. “六艺”是古代教育中的基本课程,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5. 下列关于古代艺术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中国古代绘画以山水画为主,代表作有王维的《千里江山图》。

B. 中国古代书法以楷书为主,代表作有王羲之的《兰亭序》。

C. 中国古代音乐以宫廷乐为主,代表作有《高山流水》。

D. 中国古代舞蹈以戏曲舞蹈为主,代表作有《贵妃醉酒》。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诗经》中的“风”指的是______,“雅”指的是______,“颂”指的是______。

7. 《史记》中的“本纪”主要记载______,“世家”主要记载______,“列传”主要记载______。

高中语文2023高考文化常识基础知识专项练习(共20道选择题,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3高考文化常识基础知识专项练习(共20道选择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基础知识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下列对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号,又称别号、表号。

一般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尊敬。

B.古代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

《登泰山记》“望晚日照城郭”一句中,“城郭”指城市。

C.古文中说地理位置常用“阴”“阳”,表示与山水的位置关系。

山北水南为阳,例如:湖南省的“衡阳”就地处南岳衡山之北,河南省的河阳则地处黄河南岸。

D.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如“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九州,古时天下分九州,即充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杭州、梁州、雍州。

秦居雍州,后“九州”成为中国的别称。

B.黔首,战国时期和秦朝对百姓的称呼,与“氓隶之人”“迁徙之徒”意思相同,都指百姓。

C.少牢:羊、猪各一头。

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指祭祀用的牲畜。

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

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D.战国四公子,是指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春申君、楚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他们都出身贵族,以招揽宾客著称。

3.下列句子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朱”就是春秋时的范蠡,他自称“陶朱公”,因善于经营生意而致富,所以后人常以“陶朱”为富人的代称。

B.“山东”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秦人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秦以外其他六国都在山东。

C.“八州”指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

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凉州,六国分居其他八州。

D.“七庙”指天子的宗庙,我国的宗庙制度是儒教祖先崇拜的产物,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新高考新题型——语文高考文学常识专项练习含答案

新高考新题型——语文高考文学常识专项练习含答案

一、高考文学常识1.下列文学常识叙述有误的一项是()A. 近体诗是对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

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一定的格律。

B. 序是一种文体,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如《送东阳马生序》《兰亭集序》。

C. 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岑参,山水田园诗派的孟浩然、王维等。

D. 楚辞是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再创造而形成的种独特的新诗体。

“楚辞体”又叫“骚体”,由屈原《离骚》而得名。

2.《三国志》中的三国,指的是()A. 秦赵燕B. 齐楚魏C. 魏蜀吴D. 吴越楚3.下列对必修一课文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 《沁园春▪长沙》下阕体现了诗人高超的用典艺术,多处化用典故却能不着痕迹。

比如“同学少年”典出杜甫诗歌《秋兴八首》中的“同学少年都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对比反衬自己的落魄,诗人化用典故并表达出淡淡的失落感,但还是希冀将来大家都能实现理想抱负。

B. 《想北平》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把北平与欧洲四大“历史的都城”(主要是巴黎)做了多次比较,以突出北平具有的作者喜爱的特征。

这种比较并不是要强调北平的先进、富有、美丽,而在于作者是以“家”的标准来加以看待,从而突出了作者对北平的情感。

C. 《江南的冬景》描写的江南郊野景致,色彩鲜明,蕴含生机,例如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树、雪白的乌桕籽、赭色的野草、青天碧落等,充分展现了江南冬景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

D. 《师说》第二段多次运用对比手法,比如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分析论证,就从“古之圣人”“今之众人”、对自己与对孩子和“士大夫之族”“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三方面作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的错误想法,指出了“师道之不复”的真正原因。

4.下列诗句中的典故和人物对应错误的一项是()A. 睢园绿竹——梁孝王B. 气凌彭泽之樽——陶渊明C. 邺水朱华——曹丕D. 光照临川之笔——谢灵运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花间派”是产生于晚唐五代的一种词派,得名于后蜀赵崇祚所编词集《花间集》。

高中语文2023高考必考文化常识练习题(共40道,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3高考必考文化常识练习题(共40道,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必考文化常识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面,古代君主面向南方而坐,臣子朝见君主则面向北方,因此“北面”一词有向别人臣服的意思。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秦伯”皆是用爵称。

C.四书为儒家经典,朱熹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春秋》合为四书。

D.“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

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A.《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以语录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盲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B.《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著作。

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为注解鲁国编年史《春秋》所作。

C.按剑而跽,握着剑,挺直身子。

这是一种警备的姿势。

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要起身先得挺直上身。

D.冠者,成年人。

古代女子和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童子。

少年,未成年的男子。

3.下列语句分为四组,其中全部采用了委婉讳饰说法的一组是()①慈父见背②舅夺母志③猥以微贱④愿乞终养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4.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的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侯、秦伯围郑”中的“侯”“伯”均是爵位。

C.“是寡人之过也”中的“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君主的谦称;“敢以烦执事”中的“执事”是指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中的“舍人”是指宦官。

D.“乃请荆卿曰”中的“卿”是古代对人的敬称,而“我自不驱卿”中的“卿”是妻子对丈夫的爱称。

语文高考文化常识练习题

语文高考文化常识练习题

语文高考文化常识练习题一、中国古代文学1. 下列哪个朝代被誉为“诗的盛世”?2.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3. “唐宋八大家”中,不属于唐朝的是哪位?4. 下列哪部作品是屈原的代表作?5.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师傅是哪位神仙?二、中国古代文化1.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哪些?2. 下列哪个节日源于古代的“寒食节”?3. “文房四宝”指的是什么?4. 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第一名被称为什么?5. “五岳”中的南岳是指哪座山?三、中国历史常识1.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是哪一年?2. 下列哪个朝代实行了“三省六部制”?3. “杯酒释兵权”说的是哪位皇帝的故事?4. 诸葛亮去世的地点是哪里?5. “安史之乱”发生在哪个朝代?四、中国古典诗词1.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哪首诗?2. 下列哪个诗人被誉为“诗仙”?3. 《将进酒》的作者是谁?4.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哪首诗?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词出自哪位词人?五、中国现代文学1. 《围城》的作者是谁?2. 下列哪部作品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3. 茅盾的代表作《子夜》属于哪个文学流派?4. 巴金的“爱情三部曲”包括哪些作品?5. 《平凡的世界》的作者是谁?六、中国文化常识1. 中国传统节日中,被称为“元宵节”的是哪一天?2. 下列哪个是我国的国粹?3. “五行”指的是什么?4. 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分别是哪四位?5.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论语》?七、中国历史名人1. “卧薪尝胆”说的是哪位历史人物?2. 下列哪位是“初唐四杰”之一?3. “精忠报国”是哪位民族英雄的典故?4. 下列哪位科学家发明了地动仪?5. “一门父子三词客”指的是哪三位历史名人?八、中国地理常识1. 我国的母亲河是哪条河流?2. 下列哪个城市被称为“九朝古都”?3. 中国最大的咸水湖是哪一个?4.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中的黄山位于哪个省份?5. 下列哪个地区被誉为“天府之国”?九、中国哲学思想1. “仁者爱人”是哪位思想家的核心观点?2. 下列哪个学派主张“兼爱非攻”?3. 《道德经》的作者是谁?4. “格物致知”是哪位理学家的主张?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哪部经典?十、中国语言文字1.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2. 下列哪个字是“六书”中的象形字?3. 汉语拼音的创始人是谁?4. 古代汉语中的“通假字”指的是什么?5. “仓颉造字”的故事中,仓颉是哪个朝代的人物?十一、中国艺术1. 中国古代绘画中,被誉为“画圣”的是哪位画家?2. 下列哪种戏曲起源于江苏昆山?3. “高山流水”典故中的琴师是哪位?4.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斗拱”结构起源于哪个朝代?5. 下列哪个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十二、中国民俗风情1. 中国传统婚礼中,新娘为什么要盖红盖头?2. 下列哪个节日是中国的传统情人节?3. “端午节”的习俗中,人们为什么要赛龙舟?4.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满汉全席”起源于哪个朝代?5. 下列哪个地方被誉为“中国功夫之乡”?答案一、中国古代文学1. 唐朝2. 曹雪芹3. 韩愈4. 《离骚》5. 唐僧(玄奘)二、中国古代文化1.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2. 清明节3. 笔、墨、纸、砚4. 状元5. 衡山三、中国历史常识1. 公元前221年2. 隋朝3. 宋太祖赵匡胤4. 五丈原5. 唐朝四、中国古典诗词1. 《诗经·郑风·子衿》2. 李白4. 王维《使至塞上》5. 苏轼五、中国现代文学1. 钱钟书2. 《呐喊》3.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4. 《雾》《雨》《电》5. 路遥六、中国文化常识1. 农历正月十五2. 京剧3. 金、木、水、火、土4. 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5. 温故而知新七、中国历史名人1. 越王勾践2. 王勃3. 岳飞4. 张衡5. 苏轼、苏洵、苏辙八、中国地理常识1. 黄河2. 洛阳4. 安徽省5. 成都平原九、中国哲学思想1. 孔子2. 墨家3. 老子4. 朱熹5. 《周易》十、中国语言文字1. 商周时期2. 日、月、山、水等3. 周有光4. 读音相同或相近,可以互相替换的字5. 黄帝时期十一、中国艺术1. 吴道子2. 昆曲3. 伯牙4. 汉朝5. 敦煌莫高窟十二、中国民俗风情1. 为了避邪驱恶2. 七夕节3. 为了纪念屈原4. 清朝5. 河南省(尤其是登封市)。

高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练习题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鸿门宴》《报任安书》和《廉颇蔺相如列传》都出自纪传体史书《史记》。

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c. 古人说的“连中三元”中的“三元”指解元、会元和状元。

D.自传体小说《成长》的作者拉索尔·贝克有“当代马克·吐温”之称。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是()A.《拿来主义》的作者是现代文学家鲁迅,《我愿意是急流》的作者是俄国的普希金。

B.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并称"孔孟",唐朝诗人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

C."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

D.古时对别人称自己亲属时,常在称号前加”家”或”舍”;称别人亲属时加”令”。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B.《雷雨》《骆驼祥子》都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作者分别是曹禺、老舍。

C.“再拜”指第二次拜,表示礼节隆重,旧时书信末尾常用“再拜”表示敬意。

D.“遂通五经,贯六艺”中“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A.“豆蔻”“弱冠”“巾帼”“而立”都是古人对年龄的称谓。

B.小说《阿Q正传》《窦娥冤》的题目中都含有主人公的名字。

C.《张衡传》是《汉书》中的一篇人物传记,作者是南朝人范晔。

D.“举酒欲饮无管弦”中“管”代指箫、笛之类的乐器演奏的音乐。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字数、句法等,如“端正好”“叨叨令”,B.老舍,现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C.古代把一夜分为“五更",“一更”大致相当于晚上23时至次日凌晨1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训练一.年号谥号1.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从四德。

“三从”指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

B.谥号。

帝王与大臣的谥号都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

C.宗法。

古代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统、嫡庶来组织,统治社会的法则。

D.庙号。

唐以前,对已死皇帝多称谥号;唐以后,对已死皇帝多称庙号。

2.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B.太子。

皇帝所有的儿子都被称为太子。

C.年号。

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三从四德。

遵循“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

3.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宗法制。

核心为嫡长子继承制,即众妻所生的最年长的儿子为法定继承人。

B.社稷。

“社”是土神,“稷”是谷神。

古代习惯把社稷作为国家的象征。

C.年号。

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大事等都要改年号。

D.谥号。

对死去的帝王,大臣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4.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子。

封建社会的太子地位仅次于皇帝,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

B.宗法制。

目的在于保持奴隶主贵族的统治特权,爵位和财产权不致分散或受到削弱。

C.五常。

仁,义,礼,智,信。

D.七庙。

用来供奉祖先,从右至左依次有太祖,二,三,四,五,六,七世庙排列。

二.古代官职5.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御史。

秦朝时始设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错事。

B.“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后逐渐成为虚职。

C.里正。

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D.判,守,意为兼任官职。

判,为高阶兼任低阶,守,为较低官职者兼任高阶官职。

6.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致仕,告老,下车,乞身都指古代官员请求退职,退休养老。

B.三省。

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三省的长官为宰相。

C.士大夫。

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D.节度使。

唐代时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后造成割据局面,世称“藩镇”。

7.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部。

隋代始设,唐代确定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中为正副长官。

B.解褐。

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任为官,另有仕宦,起用,拜官也意为入任官职。

C.司马,各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隋唐时是州郡刺史的长官。

D.爵。

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后代往往因时而异。

8.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夺情。

夺去官员孝亲之情,官员不必离职居家守丧。

B.刑部。

掌管全国的司法刑狱,刑罚政会,审核刑名及刑部官员任免。

C.左迁。

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谪,指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D.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

三.教育科举9.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八股文。

明清科考的一种文体。

B.征辟。

辟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C.庠序。

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D.国子监,太学。

封建时代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

10.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试。

又称秋闱,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B.考中进士又称“折桂”,“披官锦”,“及第”等。

C.博士是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

D.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为殿试。

11.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书院。

明清出现的独立教育机构,为私人或官府所设。

B.司业。

国子监或太学的副长官。

C.察举。

有推举之意,由地方长官推荐给上级或中央。

D.进士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探花,第三名为榜眼。

12.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监生。

国子监学生,由学证考取或地方保送,皇帝特许,后成为虚名。

B.考中进士者即授官。

C.院试合格后可取得秀才资格,才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

D.教授。

原指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

四.风俗礼仪13.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寒食。

清明之后的一二日,节日里禁止烟火,只能吃寒食。

B.斋戒。

古代重大事件前要实现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

C.九宾。

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

D.坐。

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

14.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秋。

主要习俗有赏月,吃月饼等。

B.家祭。

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

C.再拜。

先后拜三次。

D.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后,女子十五岁行笈礼后即可成婚。

15.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文会友。

古代文人相交轻财而重情谊,才学,多以诗文相赠答。

B.古代建筑为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礼节活动室北向为尊。

C.社日。

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在春分前后。

D.折腰。

即拜揖。

鞠躬下拜,表屈辱之意。

16.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稽首。

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

B.重阳节。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插梅花和茱萸等习俗。

C.朝聘。

古代宾礼之一,为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有小聘,大聘,朝三种形式。

D.秦晋之好。

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五.古代地理17.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B.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C.江左,即江东,古人以西为左,以东为右。

D.四海,六合,八荒泛指天下。

18.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路。

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县。

B.江河。

在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C.西域。

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

D.三辅。

指管理京畿地区三位官员,后指其管辖地区。

六.人物称谓19.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正确的一项是()A.遭内艰。

父亲或母亲去世,古人要守丧三年不得做官。

B.金兰之交。

指文人间深厚的情谊。

C.三尺。

古代私塾老师的讲课之地。

D.古人幼时命名,同时父母为其取字,如屈原字平。

20.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近世寇莱公豪修冠一时”,其中,寇准爵号莱公,莱公是自称。

B.号。

又叫别号,表号。

一般用于他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

C.总角。

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一个结,称为总角。

D.贤。

用于称平辈或晚辈。

21.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尊长者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

B.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死后被追加谥号,如陶渊明为陶靖节。

C.男子四十知天命,五十称为“不惑”。

D.直称姓名可能为自称及介绍自己,或者称呼厌恶,轻视之人。

七.天文历法22.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既望。

“既望”使用的是干支纪日法。

B.天干。

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C.二十八星宿。

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D.云气。

古代封建迷信说法,“龙起生云,虎啸生风”。

23.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七月流火。

指暑气已退,天气转凉。

B.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个时辰变化。

C.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D.北斗丛星中有七十二个天罡星,三十六个地煞星。

八.饮食器用24.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谷。

在古代一般指稻、黍、稷、麦、菽。

B.炊具。

百姓多用陶制炊具,青铜炊具为贵族使用。

C.脍炙。

人们共同喜好的,后把诗人文章为人称颂叫“脍炙人口”。

D.五牲。

牛羊猪马鸡。

25.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鼎。

鼎腹一般呈圆形,下有四足。

B.五味。

指酸,咸,甘,苦,辛五种味道。

C.床。

最初极矮,古人读书,写字,饮食,睡觉都在床上进行。

D.觥。

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