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学常识真题
高考语文高考文学常识测试试题附解析
一、高考文学常识1.下列作品与所述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A. 《热爱生命》是杰克.伦敦的一篇小说。
B. 《谈生命》是冰心写的一篇感人至深的记叙文。
C. 《杨修之死》是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中的节选部分。
D. 《相信未来》是食指表达在绝望之中对人生和民族未来朦胧而坚定的希望的诗篇。
2.下列各项中,作品、体裁、作者、国别对应错误的一项是()A. 《托尔斯泰传(节选)》人物传记罗曼·罗兰法国B. 《咬文嚼字》议论文朱光潜中国C.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小说海伦·凯勒美国D. 《五月的鲜花》音乐评论李皖中国3.下列诗句所涉及的年龄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弱冠异柔翰,卓荦观群书②总角之宴,言笑晏晏③女年甫及笄,嫋嫋有容色④残年真欲数期颐,一事无营饱即嬉⑤敦诗梦得且相劝,不用嫌他耳顺年A. ③①②④⑤B. ③②①④⑤C. ②③①⑤④D.②①③⑤④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礼记》曰:“幼名,冠字。
”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则在十五岁行笄礼而字。
B. “谥”即谥号,是古代对君、侯、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在其死后追封的称号,用以表彰其功绩或品德,谥号只能由朝廷授予。
C. 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
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
D. 薨是古代对身故的一种说法,用于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还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缤和皇子公主等。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是东晋著名诗人。
他的田园诗被誉为“中国田园诗的基石”,代表作有《饮酒》等。
B. 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中国的鲁迅和法国的果戈理。
C. 巴金的《家》塑造了觉慧这一积极投身民主运动的青年,反映了封建大家庭的生活状况。
D. 中国古代戏剧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称为“戏曲”,主要包括南戏、杂剧、传奇以及各种地方戏。
高考文学常识100道选择题
• B 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 纹。 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 叹。
A项汉明帝庙号为显宗,汉章帝庙号为肃宗。
•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项是( )
• 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 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 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 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皇帝的庙号。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
贬谪,放逐,如“迁谪” 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 贬谪到外地的官。 • 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 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 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 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 “英宗”。 •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 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 “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 • D.文中“谥武勇”的“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 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 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 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 11.B、“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
高中语文高考文学常识100及答案
一、高考文学常识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散曲,俗亦成文,俚亦成趣。
元曲分为散曲和杂剧两类。
其中元杂剧中最常见的基本构成形式是“四折一楔子”,杂剧的每一折都是由不同宫调的同一曲牌联成。
B. 《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均取自欧洲的历史传说,它们都表现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社会恶势力之间的悲剧性冲突及理想的破灭。
自十九世纪始,它们被公认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C. 《史记》是东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D. 楚辞是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2.以下分别是名人故居或祠堂的楹联,名人与楹联对应恰当的一项是()①金石录有几页闲情好梦漱玉词集多年国恨难愁。
②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③儒冠不保千金产稗说长传一部书④烟柳斜阳,归去东南余半壁云山故国,望中西北是长安A. 文天祥蒲松龄施耐庵辛弃疾B. 李清照吴承恩吴敬梓陆游C. 李清照蒲松龄吴敬梓辛弃疾D. 文天祥吴承恩施耐庵陆游3.下列各项中,关于课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寻梦者》感情真挚深沉,唱出了诗人戴望舒和他那一代知识分子寻求理想、憧憬光明、历经磨难而困顿彷徨的心路历程。
B. 《过去的年》是莫言回忆小时候过年时的几个重要日子,依次写了腊八、辞灶日、除夕,展现了极富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寄托了作者对过去岁月的留恋之情。
C. 《警察与赞美诗》这篇小说语言方面最大的特点是幽默,小说通过夸张、比喻、拟人、反语等修辞来使语言达到幽默的效果。
D. 《语言的演变》属于语言学学术论文,文章从语音、语法、语汇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
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后人将之归纳为“风”、“雅”、“颂”,其中“风”又称“十五国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民歌,它浓缩了《诗经》中最精华的部分。
语文高考文化常识测试试题及解析
语文高考文化常识测试试题及解析一、高考文化常识1.下列各项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妃嫔媵嫱,指六国王侯的宫妃。
她们各有等级(妃的等级比嫔、嫱高)。
媵是陪嫁的人,也可能成为嫔、嫱。
B.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制造新词,流行一时。
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后鲍照拟作为多。
C. 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D. 晦: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朔:阴历每月的最后一日。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刺史”,汉初文帝因为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称为“刺史”。
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行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B. “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条小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
后人因以“三径”代隐士住处。
“三径之资”指隐居的资本。
C. “督邮”,汉代各郡的重要属吏。
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
D. “元嘉草草”中的“元嘉”是庙号。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3.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
出于礼貌和尊敬,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如称司马迁为司马子长,杜甫为杜子美,柳宗元为柳屯田,韩愈为韩退之。
B. 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定丧服的轻重。
期,指的是穿三周年丧服;功,又分为大功、小功。
大功,穿九个月丧服;小功,穿五个月丧服。
C. 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伯、仲、季以示区分,如伯秋、仲秋、季秋。
中秋节又处在仲秋的中间,所以也叫仲秋节。
D. 魏晋时期,太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刺史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郎中是尚书省的属官;洗马,即太子洗马,是太子侍从官。
4.下面有关的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项脊轩志》中的“诸父”即伯父、叔父的统称;“先大母”,即已去世的祖母。
B. 《长亭送别》中“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的“鱼雁”,指书信。
高考语文语文高考文学常识试题及解析
一、高考文学常识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李白,字太白,唐代诗人,被称为“诗仙”。
他的诗想象奇特,气势豪迈,极具浪漫主义风格。
代表作有《行路难》等。
B. 按写作年代的先后排列下面的文章,正确的顺序是《出师表》《捕蛇者说》《醉翁亭记》《陋室铭》。
C. 《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D. 《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陈情表的作者是李密,三国时人,这是他写给皇帝的一篇奏章,向皇帝表明自己对祖母的孝心,以取得推荐孝廉的资格。
B. 归有光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善于抒情、记事,能把琐屑的事委屈写出,不事雕琢。
C. 元杂剧是融歌唱、说白、舞蹈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舞台角色有旦、末、净、丑、杂,在一出戏剧里主角和配角都有唱词。
D. 莎士比亚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代表戏剧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等。
3.下面所列作品与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儒家经典著作语录体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礼”是思想核心B《窦娥冤》关汉卿元杂剧三桩誓愿张生C《堂吉诃德》塞万提斯反骑士中篇小说西班牙桑丘D 《巴黎圣母院》维克多·雨果人道主义思想法国爱斯梅拉达A. AB. BC. CD. D4.下面所列名著与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木兰诗》长篇叙事诗乐府双璧南北朝万里赴戎机B《孟子》四书之一儒家经典战国民贵君轻C《儒林外史》纪实体小说吴敬梓清代范进中举D《西游记》神话小说吴承恩明代大闹五庄观A. AB. BC. CD. D5.下列对联不是描述宋代文人的一项是()A. 杨柳岸,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市井贫民,忍唱浮名浅酌。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试题精选40题!(教师版+学生版)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试题精选40题!(教师版+学生版)【学生版】一、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戊申晦”(《登泰山记》)兼用干支纪日法、月相纪日法。
“晦”是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日,此类纪日法依序还有朔、既望、望。
B.“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古有贵右贱左之说,故称贬官为“左迁”。
白居易由京官贬黜至地方,因官职低而着“青衫”。
C.中国古典诗歌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歌”“行”“吟”是古体诗的文学体裁;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二、四、六、八句押韵。
D.古人的名与字之间往往是有联系的,有的相同或相近,如姚鼐字姬传、白居易字乐天、苏轼字子瞻;有的含义相反,如韩愈字退之。
二、对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代表作家的称号,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B.进士,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
考中进士,一甲二甲即授官职,三甲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C.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卒,这里指死亡之意。
据《礼记·曲礼》所记,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三、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军旅,指军队,后引申为指有关军队及军队作战的事情。
文中便是军队作战之义。
B.家庙,指儒家为祖先立的庙。
古时有官爵者才能建家庙,作为祭祀祖先的场所。
C.拜舞,指跪拜与舞蹈,下跪叩首之后舞蹈而退,这是古代朝拜的一种礼节。
D.持节,指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也可指官名。
文中便是后者之义。
四、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继室”指元配死后续娶的妻子,“继”意为“续娶”。
B.“一肩”意为“一担”,文中指砍柴的数量,“肩”指“担”。
历年高考语文文学常识试题
历年高考语文文学常识经典试题(江西卷)6、以下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觉新是“无抵抗主义”的奉行者,他虽然爱着梅,却承受长辈的安排跟瑞珏结了婚。
高老太爷病了,觉新又催觉民开门让巫师进房捉鬼。
(《家》)B、高老头租住到伏盖公寓后,伏盖太太见他似乎很富有,就希望接近他,和他结婚,便请一房客德·昂倍梅尼伯爵夫人去试探高老头,结果却无功而返。
(《高老头》)C、季氏已十分富有,作为季氏家臣的冉求还替他搜刮财富,孔子因此评价冉求说:“非吾,提供试卷、、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徒也,朽木不可雕也。
”(《论语》)D、贾母带刘姥姥等人来到院中,黛玉拿出珍贵的五彩泥金小盖盅,奉上茶。
品罢茶,黛玉令人将那茶杯另外收了,宝玉知道,是因为刘姥姥用过,黛玉嫌脏,不要了。
(《红楼梦》)【答案】B 。
【考点】识记文常识.层级为识记A。
【解析】【A、见《家》第三十四章。
应该是觉慧不开门,三叔克明和觉新催着觉慧开门。
C、先进篇载:“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 (先进篇记载:“季康子比王朝的周公还富有,而冉求还替他搜刮、聚积,进一步增加他的财富。
孔子说:‘冉求不是我的门徒了!你们大张旗鼓地去声讨他好了。
’” )公冶长篇载: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①也!于予与②何诛③?”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 ( ①(wū):指泥工抹墙的工具,也作动词用,指把墙面抹平。
② 与:语气词,同“欤”,下文“于予与改是”中的“与”同义。
③诛:责备。
宰予大白天睡觉。
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
粪土的墙面不堪涂抹。
对于,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又说:“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
高考语文复习:第九章--文学常识练习
第九章文学常识练习1.下列选项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游记》——吴承恩——明代B.《安徒生童话》——安徒生—一丹麦C.《朝花夕拾》——鲁迅——中国现代D.《海底两万里》——凡尔纳——英国2.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师表》——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B.《小石潭记》——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C.《空城计》一一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D.《采薇》——《乐府诗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3.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狼》一一蒲松龄——《聊斋志异》B.《隆中对》一一罗贯中——《三国演义》C.《祖国》一一莱蒙托夫——俄国诗人D.《骆驼祥子》一一老舍一一中国现代作家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唐朝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三峡》里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风光。
B.杨绛是著名作家,她的作品《老王》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
C.《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经典散文,文中父亲攀爬月台的背影感人至深。
D.法国作家都德在小说《最后一课》里塑造了韩麦尔先生这一爱国者形象。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编辑的史书,《唐雎不辱使命》就选自此书。
B.《孔乙己》《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都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朝花夕拾》C.《我用残损的手掌》是诗人戴望舒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母亲的一首诗。
D.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作品《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喜剧。
6.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水浒传》以农民起义为题材,深刻揭示了封建制度下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
B.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是一则童话故事,启示我们要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C.“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刘姥姥进大观园”等故事都选自经典小说《三国演义》。
D.《范进中举》塑造了一位热衷功名、懦弱无能而又圆滑世故的旧社会知识分子形象。
7.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和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作品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
语文高考文学常识选择题
语文高考文学常识选择题
1. 《红楼梦》是哪位作家的作品?
A. 曹雪芹
B. 鲁迅
C. 茅盾
D. 老舍
2. 《呐喊》是哪位作家的短篇小说集?
A. 鲁迅
B. 郭沫若
C. 冰心
D. 巴金
3. 《三国演义》是一部什么类型的文学作品?
A. 诗歌
B. 小说
C. 散文
D. 戏剧
4. 《围城》是哪位作家的作品?
A. 钱钟书
B. 沈从文
C. 郁达夫
D. 张爱玲
5. 《边城》是哪位作家的作品?
A. 钱钟书
B. 沈从文
C. 郁达夫
D. 张爱玲
6. 《骆驼祥子》是哪位作家的作品?
A. 老舍
B. 鲁迅
C. 茅盾
D. 冰心
7. 《子夜》是哪位作家的作品?
A. 鲁迅
B. 老舍
C. 茅盾
D. 冰心
8. 《家》是哪位作家的作品?
A. 巴金
B. 曹禺
C. 钱钟书
D. 张爱玲
9. 《雷雨》是哪位作家的作品?
A. 曹禺
B. 鲁迅
C. 老舍
D. 冰心
10. 《茶馆》是哪位作家的作品?
A. 老舍
B. 鲁迅
C. 茅盾
D. 冰心
答案:
1. A
2. A
3. B
4. A
5. B
6. A
7. C
8. A
9. A
10. A。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文学常识
高考复习专题——文学常识一.选择题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烛》创作于1923年,闻一多用以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并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
B.《百合花》是独具风格和特色的小说,在表现革命战争、军民关系这类庄严主题时,以女性视角,散文化、抒情化的写法,塑造了不一样的英雄形象,令人耳目一新。
C.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的思想家。
《荀子》全书现存32篇,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
D.韩愈,字退之,因其自号昌黎,故世称“韩昌黎”。
其大力倡导“古文运动”,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代表作小说《骆驼祥子》,话剧《龙须沟》等。
B.《刘姥姥进大观园》选自曹雪芹的《红楼梦》,刘姥姥的语言、动作、神态极具个性。
C.《伟大的悲剧》选自意大利作家茨威格《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代表作有《三位大师》等。
D.古人用“始龀”指七八岁,用“冠”“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耄”指八十九十岁。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离骚》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战国]屈原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芰荷、芙蓉B《赤壁赋》散文[北宋]苏轼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荆州江陵C《老人与海》小说[英]海明威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桑地亚哥D《雷雨》戏剧[现代]曹禺谁指使你来的?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周萍A.A B.B C.C D.D4.下列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昌耀,原名王昌耀,湖南桃源人,诗人,代表作有《划呀,划呀,父亲们》《红烛》。
雪莱,英国诗人,代表作有诗歌《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B.“采采芣莒,薄言采之”出自《诗经•周南》,内容上属于《风》《雅》《颂》中的《风》。
所谓“风土之音曰风”,这是《诗经》中最有艺术成就和价值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真题
语文的文学常识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我们一定要认真的去对待理解。
下面是整理收集的高考语文文学常识真题,欢迎阅读参考!
1、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繁星》-巴金-现代
B、《幼时记趣》-沈复-明代
C、《赤壁》-杜牧-宋代
D、《本命年的回想》-沈从文-现代
2、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望天门山》《春夜喜雨》《滁州西涧》《钱塘湖春行》都是唐朝诗人写的诗歌。
B、《出师表》中得“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C、罗贯中、施耐庵、蒲松龄、曹雪芹都是我国古代着名的小说家。
D、《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3、着名古迹“秦始皇兵马俑”位于我国哪个省份:
A,湖北 B,湖南 C,河南 D,陕西
4、我国是在哪个时期进入奴隶社会的?
A,夏 B,商 C,战国 D,秦
5、下列古都哪个被称为“六朝古都”:
A,洛阳 B,西安 C,南京 D,北京
6、下列农民起义哪次是洪秀全领导的:
A,大泽乡起义 B,黄巾起义 C,赤眉起义 D,金田起义
7、我国封建王朝正统皇帝大约有多少人?
A,约300人 B,约400人 C,约500人 D,约600人
【参考答案】
1、选B
2、选D。
节选自《故乡》
3、选D
4、选A
5、选C
6、选D
7、选C
扩展阅读:明清文学常识
1、明清小说
A、明代的章回小说和“四大奇书”、明朝人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为四大奇书。
《金瓶梅》的作者叫兰陵笑笑生,该书反映了明代中叶的社会现实。
B、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贾、史、王、薜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日趋衰亡。
作者曹雪芹,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清代小说家。
C、此外还有明代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清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清人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清人刘鹗的《老残游记》,吴沃尧(字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李宝嘉的《官场现行记》、曾朴的《孽海花》被列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2、明清诗文
A、明代。
刘基字伯温,著有《诚意伯集》;宋濂,字景濂,著有《宋学士文集》;徐宏祖号霞客,著有《徐霞客游记》;张溥,字天如,著有《七录斋集》
B、清代。
顾炎武,著有《日知录》;方苞,著《方望溪全集》是桐城派始祖;姚鼐,是桐城派大散文家。
著《惜抱轩诗文集》;袁枚,字子才,号随园老人,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