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
(完整版)关于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1)
关于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虑与建议校园文化是一种特其他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以学校文化活动为主体,由全校师生职工共同创办的,以优异的校风和校园精神为标志,充满时代气味和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
校园文化生动地反响出一个学校的校风校貌,传达着一个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 , 凸现学校广大师生的价值看法、审美标准,是成为培育“四有”新人的重要手段和深入教育改革的激烈动力。
毋容置疑,关于我校来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学校品味、弘扬校园主旋律、提升办学质量的一条必经之路。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和任务校园文化是指校园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它反响在硬件部分包括校园环境教育设施和授课、生活管理制度,反响在软件方面包括校风、教风、学风、校园文体活动等。
优异的校园文化环境,拥有催人奋斗向上、积极进步、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它可以促使学生在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推动下,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碰到激励、鼓舞,健康成长。
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成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小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2)重视和加强校风建设,培育优异的教风和学风,形成对教职工拥有凝聚作用、对学生拥有陶冶作用、对社会拥有示范作用的优异校风。
(3)积极睁开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促使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4)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建筑精神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环境,努力创建优异的育人氛围。
二、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从整体上来讲,当前我校校园文化建设还是比较令人满意。
从校园环境建设上来讲,我校的整体环境建设是较好的,特别是明年建好新的科教楼此后,整个环境建设就更雅观了。
从校园文化建设上来讲,近几年来加强的力度较大,先后顺利创办了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区示范性家长学校、省级红领巾示范性学校、省级绿色学校。
学校文化建设几点思考
学校文化建设几点思考学校文化是由一所学校长期积淀形成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素质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
其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组织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
本文具体就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从校园物质文化等五方面作了理论思考和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的阐述,探讨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我校共有30个班级,学生达1678人,教职工133人。
长期以来,我校围绕着育人的终极目标,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在努力建设校园环境,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制订校风建设目标,健全学校管理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存在着一些问题。
1、极少数教师对校园文化建设认识偏颇,重视不够。
受到应试教育影响,许多教师尚未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潜能,总认为校园文化无非就是务虚的事情,可有可无,这种认识态度造成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阻力。
学校缺乏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教育目标不明确,成为当前学校素质教育开展的矛盾之一。
2、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不能满足需要。
在校园文化开展过程中,我校遇到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校园文化活动需求的矛盾。
学校在教学上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忽视校园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大地制约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成为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瓶颈”。
3、缺乏校园文化的理论研究,未能及时总结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规律。
我校校园活动开展虽然较为普遍,但是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也未能在实践中及时找到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学校实际建设的切合点,难以从理论上客观上去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向,显得层次较低,缺乏科学、系统性和创造性。
4、校园文化建设墨守成规,创新较少。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随着社会主流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地创新发展,及时总结出一些适应当前学生素质发展、身心特点和适应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兴载体来丰富充实,但许多学校在实践过程中缺乏创新精神。
5、社会文化的负效应对校园文化影响较大。
由于校园文化建设难以跟上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不能及时提出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而社会文化又有其较大的负效应,从而破坏了校园的整体文化氛围和精神面貌,使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正面临着市场经济的强烈冲击,使学生金钱观、人生观、价值观,受负面影响,产生不良倾向。
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实践思考
基础教育参考·2018/20一直以来,福建省连城县第二中学致力以“打造双育(以德育人、体艺育人)办学特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办学理念,助推学校发展。
近年来,学校在特色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氛围营造、考评机制以及校本拓展等特色文化建设方面尚存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因此,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探讨,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氛围营造不够浓厚。
在特色文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学校重视培育优良的正能量的校园文化,如布置精美的中华传统文化德育墙、“二中人”精神文化墙、个性鲜明的立志格言等。
而隐含在学校宣传标语、口号中的办学理念、价值观念等内在的精神内涵却被忽视,使得文化氛围的营造不够浓厚。
二是考评机制不够高效。
在师资和管理方面,还存在教师积极性不高、管理层级多、处室与年级的关系不融洽、年级评价方式有待创新等问题。
这些都制约着学校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是校本拓展不够宽泛。
目前,学校“双育”特色、“二中人”精神的教育,更多依赖于学校的升国旗仪式、年段集会和班会。
学校虽然开展了许多德育活动,但这些活动较单调、浅显,没有纳入校本课程,从而使得教育活动很松散,没有形成系统,教育效果不明显。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思考检视学校特色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富有针对性的对策,将有助于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和发展。
1.大力营造文化建设浓厚氛围一是继续推进“三风”建设。
“三风”即“尚德志学、求实创新”的校风、“严教善导、全面育人”的教风和“勤学乐思、立志成才”的学风。
二是围绕“双育”特色开展工作。
学校的工作要围绕“双育”特色,通过总体谋划和推进,让学校的生物园、宣传栏、班级板报等文化阵地都洋溢着校园特色文化的芳香,使所有师生都能感受到浓郁的校园特色文化氛围。
三是在学科教学、科教体艺节、德育实践等活动中传播和倡导“遇到困难不低头,面对挫折不放弃;敢于挑战强者,勇于超越自我”的“二中人精神”,积极推进和践行“注重双育(以德育人、体艺育人)、全面发展”为主题的校园特色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培训心得(4篇)
校园文化建设培训心得校园文化建设是每个学校都需要重视和关注的问题,它关系到学校的整体氛围和学生的整体素质。
作为一名学生,我有幸参加了一次校园文化建设的培训活动,通过这次培训,我深感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也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首先,在培训中,我了解到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
校园文化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需要学校与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培训中有一位来自其他学校的校长分享了他们学校多年来的校园文化建设经验,他提到了“三位一体”原则,即校方、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他们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组织各种文艺活动和志愿者服务,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逐渐形成了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
这使我明白了建设校园文化需要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不能仅仅依赖于学校领导的决策和安排,更需要广泛动员和参与。
其次,在培训中,我了解到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
校园文化不仅仅是指学校的外在形象和名誉,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个人能力。
培训中有一位教育专家分享了她的观点,她强调了校园文化中的德育教育和科技教育两方面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情操,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科技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使他们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这些教育方式的并重,学校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再次,在培训中,我了解到校园文化建设需要积极创造和引导的环境。
培训中有一位教育心理学家分享了她的经验和观点,她提到了校园文化中的正向心理学和领导力培养。
正向心理学是指通过积极心态和乐观情绪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一些积极向上的活动和课程,培养学生的乐观精神和自信心。
领导力培养是指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能够在校园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和影响力。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学生干部培训和团队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四川省南部县盘龙镇小学1.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
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2.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极大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有位哲人也曾说过:“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
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因此,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构筑全员共建的校园文化体系。
要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每个师生员工都要重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在高校实现培养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着它不是单靠学校内部某一部门努力就能收到应有效果,它与学校各方面工作都有关系。
3.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
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四川省南部县盘龙镇小学一、关于校园文化的需求与疑虑为什么要研究和建设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有什么样的意义?对此,陶行知有一个精辟的说明:“鄙人谓教育能造文化,则能造人;能造人,则能造国家。
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中国教育学会郭振有副会长说“没有文化建设的学校,等于一个少了筋骨没有灵魂的空壳,永远不能以鲜活、伟岸、丰满的形象站立起来。
”具有隐蔽性和延续性的校园文化,对学校的发展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
4月22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博士余清臣副教授作题为《卓越学校的文化基础——学校文化建设的理念与行动》专题讲座,余副教授深入浅出地从现代学校呼唤特色文化办学、学校文化的内涵与建设、学校文化建设的实施方式三大方面生动地阐述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具体策略,通过相关的生动案例,高屋建瓴地指出学校文化建设,应从校本课程的建设、教学品质的提升、德育活动的创新三个侧重点切入。
深受教益,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对学校文化建设有了如下的思考和认识。
一、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学校管理的动力和核心是人,学校管理的成功与否更取决于人,所以,学校管理其核心是要尊重人,激发人的热情,满足人的需要,从而调动人的积极性。
人本特色的学校管理强调了人的主体性,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在教育过程中统一起来,以人为本管理的基本理念就是要努力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激发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动性,调动人的创造性。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支柱,因此学校教育管理应以促进教师的发展为目标,把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体现在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
以人为本在学校管理中,首先体现在以教师及教师的发展为本,其次是以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人为本的管理为学校持续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作为一名校长,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校是有生命的,应该让学校成为富有人文关怀、幸福快乐的家园,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潜能,使教师成为主动参与学校建设的主体。
教育管理和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使学生、教师都在其中获得成长、获得幸福感,这才是学校成功的最终标志。
校园的文化建设范文
校园的文化建设范文校园的文化建设是指在学校中培养和传承一种积极向上、具有特色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的过程。
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学校能够塑造出积极、健康、富有创造力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首先,校园的文化建设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校应该尊重和重视学生的意见和需求,鼓励学生参与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
学生团体、学生会、文艺部等可以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学校可以设立学生策划团队、征文比赛、摄影比赛等形式,鼓励学生参与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策划,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新思维。
其次,学校应该注重多元化的文化形式。
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兴趣和特长,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各类文化活动的选择。
音乐、绘画、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而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形式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文化节、艺术展览、演讲比赛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再次,学校应该注重文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结合。
学校文化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层面,还应该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整体的素质。
学校可以通过设计富有文化内涵的课程,开设文化课、艺术课、品德课等,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
同时,学校可以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艺术展览等,扩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最后,校园的文化建设需要全体师生和家长的共同参与。
学校是教育的组织和实施者,而文化建设涉及到全体校园成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家长学校等活动,引导家长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良好品德。
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师生共同参与的文化活动,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总之,校园的文化建设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在学校日常教育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注重文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打造悦文化,促和谐发展——校园文化建设之我见
打造悦文化,促和谐发展——校园文化建设之我见构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快乐校园是素质教育深化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我们学校秉持“崇文悦舞”的办学理念和“悦人悦己”的校训,努力打造悦文化,通过环境的营造来陶冶人,感染人和教育人;通过思想的浸透来体现学校的理念、精神和办学目标;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同学们搭建成长发展的实践平台,学校“悦”文化建设收到显着效果。
现在,我们学校校园布局合理,整洁、幽雅、舒适,处处洋溢着文化气息。
师生和谐发展,阳光幸福。
一、打造赏心悦目的“悦”环境文化优秀的学校环境文化建设可以丰富和升华校园生活,是表现一所学校独特气质和风格以及良好社会形象不可缺少的内容。
近年来,我校结合实际打造赏心悦目的学校环境文化。
(一)建设和谐统一的外部环境我校校园面积有限,但我们追求整体布局合理,力求做到“三区”分明,力图创造一种清新明快,赏心悦目的学校外部环境,让人心旷神怡。
首先,我们可以精心规划,合理布局,校园环境布置力求做到绿化美化艺术化。
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因地制宜,精心设计校园整体发展规划及各景观设计;搞好整体绿化,精心设置各功能场室,力求布局合理,功能分明,主题突出,蕴涵教育意义。
其次,围绕学校文化主题对教学楼进行命名:悦动楼、悦雅楼、悦真楼、悦善楼、悦仁楼。
学校还设置了校训石、理念墙。
营造体育文化。
我们对学校体育场地进行重新规划和升级改造,精心打造塑胶跑道、足球场和篮球场。
以弘扬体育精神,彰显学校精神,展现师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为主要内容,融入体育文化,体现我校“体艺见长”的办学特色。
近年来,我校参加广东省学生体质监测工作成绩优秀,受到上级好评。
学生体育队参加各级比赛均取得好成绩,其中田径、乒乓球、女子足球均代表县参加市的比赛。
(二)建设整洁美观的“悦”场室文化教室、办公室、走廊等室内环境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营造整洁的、艺术的、人文的场室文化,给校园环境建设增添生机与活力,使学生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激发,言行得到规范。
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在教育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也承担着传承和塑造优秀文化的重要职责。
然而,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努力解决。
本文将就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改进措施。
一、缺乏多元性目前,许多学校文化都过于注重功利性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以应试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使得学校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表现,忽略了他们的创造力、思辨能力和道德品质等方面。
这种单一定位下,学生成为了知识获取机器,导致其个性发展受到限制。
针对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改变教育观念,从“知识输出”转变为“人格形成”。
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独特需求和潜力,并通过开展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等方式来培养他们自主精神和全面发展。
其次,应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科成绩,还要考量他们在艺术、体育、社会实践等领域发展情况,并为此提供相应支持和激励。
二、缺乏育人氛围很多学校存在着过于功利化和功利思维的倾向,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冷漠的关系。
相互之间缺乏尊重与理解,无法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
为改善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提高教师素质和业务能力培训,提升他们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专业修养。
同时,也要加强师生交流沟通渠道的开放性,鼓励教师主动倾听学生意见和想法,并及时给予回应与指导。
此外,在校园中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氛围,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三、文化传承缺失随着时代进步和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许多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
然而,学校文化传承的力度并不够大,在一些地方性和民族性的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存在明显的疏漏。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保护。
建立相关课程,让学生们了解自己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价值观念,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文化传承中来,并将其融入日常教育中。
同时,也要鼓励教师对于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研究和理解,提高他们在此领域的专业水平。
试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试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活的起点,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深远。
在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本文将试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校园文化缺乏特色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很多学校存在着文化缺乏特色的问题。
学校在文化建设上缺乏独特的理念和特色,导致校园文化比较单一、缺乏活力,影响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发展。
2. 校园文化活动不够丰富在小学校园中,很多学校的文化活动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
学生参与的文化活动较少,无法满足他们的多样化需求,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师生互动不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师生互动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很多学校存在师生互动不够的问题,学校文化建设中缺乏师生之间的密切联系和交流,影响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二、对策:1. 增强校园文化的特色针对校园文化缺乏特色的问题,学校可以根据学校的历史、地域、学生群体等特点,加强对校园文化特色的挖掘和宣传。
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和教育,让学生对学校的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学校文化的独特性和吸引力。
2.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为了解决校园文化活动不够丰富的问题,学校可以组织更多多样化、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
举办学科竞赛、文艺演出、文化节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社团和兴趣小组,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不同的文化,拓展视野,提高文化素养。
3. 加强师生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校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老师走出办公室,与学生建立更加亲近的关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也可以开展一些学生参与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让学生参与促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学校要发挥自身优势,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举办更多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让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收获更多。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增强自身文化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校园文化建设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校园文化建设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我们有一些启发后,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校园文化建设的心得体会1通过深入学习实践,是我认识到指导发展的理论,也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根本指南。
实现学校的和谐发展,必须以科学贯穿于构建和谐校园的全过程,落实到构建和谐校园的各个方面。
只有坚持发展的可持续性,才能使和谐校园建设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和谐文化建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障,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结果,人的全面发展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最重要的终极目标。
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具有特色的和谐文化,对于构建和谐校园,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必须坚持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统一。
坚持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统一。
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必须突出重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诚信教育贯穿始终。
对学生和教职工进行理想教育,要坚持崇高理想与现实理想的统一,因为缺失了崇高性的理想是庸俗的理想,离开了现实性的理想是空想,失去二者就失去了理想本身的价值。
要坚持个人理想和社会共同理想的统一,因为社会理想指导和制约着个人理想的形成,个人理想体现着社会理想,要用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指导教师学生确立正确的个人理想。
进行弘扬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
要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做到古为今用。
中华民族在创造文明中形成的博大精深、极具生命力的传统文化,蕴涵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网道德。
尤其是爱国主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思想行为和情感,表现为对自己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和眷恋、为国家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为民族命运不惜牺牲一切的献身精神。
如何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
如何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指学校独特的价值观、信念、传统、行为规范等方面的集合体,对于塑造学生的价值观、个性培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校园文化应该以关怀、尊重、人文精神为基础,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下面是一些建立良好校园文化的方法和实践:1.建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学校需要传递正确的核心价值观,鼓励学生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团结合作、积极向上。
可以通过开设主题讲座、举办活动、推出优秀榜样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关系:学校应建立覆盖全员的有效沟通机制,师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倾诉,增进信任和共识。
同时,鼓励教师与学生开展合作项目,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专业素养的提升。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丰富的课外拓展活动、实践机会和创新竞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弘扬校园文化传统:将学校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例如举办校庆活动、开展文化知识竞赛等,让学生了解和传承学校的文化。
5.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帮助他人,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学校可以与社区或其他慈善机构合作,组织义务劳动、捐款等活动。
6.建立尊重多元文化的环境:学校应提倡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背景,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文化特色,举办跨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友谊。
8.重视学生参与和民主管理: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开设学生自治组织或学生会,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参与学校事务决策。
9.建立良好师生家长合作关系:鼓励师生家长积极互动,家长可以参与学校活动、家长会等,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共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10.充实校园文化活动:开设丰富多样的社团、俱乐部和课外活动,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领导力和艺术文化素养。
通过以上措施,学校可以逐步建立起积极向上、关怀尊重的良好校园文化,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培养他们适应社会和未来发展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学校文化建设逐渐成为重要的关注点。
然而,尽管许多学校在积极推进文化建设方面做出了努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学生角度出发,探讨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一、缺乏多样性与包容性学校文化应该是丰富多元的,能够满足不同个体需求与兴趣的成长环境。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学校文化过于单一、片面,缺乏对少数群体以及不同背景、价值观念的尊重与包容。
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可能感受到压力和排斥感,导致他们无法真正融入整个学校社区。
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应加强对各类群体特点的了解和尊重。
例如,在设计课程时可以考虑增加跨文化交流或者开放性辩论等活动,鼓励不同声音的表达并促进广泛思考。
二、缺乏科技应用与创新在信息时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给教育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
然而,仍有一些学校未能充分利用科技手段进行文化建设。
传统、封闭的教室环境无法满足学生们对于创新性学习方式的需求。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建议学校积极引入科技教育资源,如数字化课程、在线交流平台和虚拟实践等。
通过开展线上合作项目或者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出个性化学习计划,学校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为学生提供更灵活且适应性强的文化建设环境。
三、评价体系存在偏重分数功利性当前,不少学校依然存在功利主义倾向,在评价体系中过于强调成绩与排名。
这种偏重分数的评价方式往往会使得学生过度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并给他们带来巨大压力。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鼓励学校改革评价体系,将重点放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上。
除了考核知识水平外,还应该多方面考量学生品德、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发展机会。
四、缺乏学校文化渗透课堂教育中学校文化建设需要贯穿始终,渗透到各个领域。
但在现实中,许多学校的文化仅停留在宣传标语或者特定的活动却难以融入到日常的课堂教育当中。
为解决这一问题,鼓励学校将文化元素有机融入课程设计与教材编写。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五篇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五篇【篇一】校园文化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所高校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气息,以及历史传统的长期积淀和综合表现。
校园文化的本质是全方位塑造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具有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的专业人才。
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一种深刻反映了精益求精、充分追求完美和极致的职业精神的优秀代表——工匠精神,近年来不断被高校尤其是职业院校所推崇和肯定。
积极采取一系列包括课堂教育、实践教学、项目研究等在内的措施和方法寻求充分地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之中,这种积极尝试和实践具有十分突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可以说,大学校园近年来已经日益成为我国孕育和培育不同行业具有工匠精神内涵与特征的从业者的重要基地,是不断提升受教育者内在精神气质的重要环境、载体和有益平台。
在21世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宏观背景下,大力推进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中,对促进我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也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特别是职业院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使命。
一、校园文化建设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关系通过对工匠精神基本内涵的深刻理解和认识,结合大学尤其是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与要求,积极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不同层次和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对于培育受教育者在爱岗敬业、追求创新等品格特质方面尤为必要。
校园文化建设与工匠精神培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充分明确这种关系存在的必要性及具体内容,有助于后续深刻理解在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时所存在的误区的原因,并为解除有关误区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考。
校园文化在建设过程中实际上是客观地形成了一种良好的育人环境,这种环境对校园中的受教育者在人格以及能力等多個方面都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驱动力,在这样的环境之中能够很好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精神气质的培育。
结合工匠精神来看,其不仅仅是一种对专业技术和技能、技巧的极致追求,同时也包含着对职业的崇敬与尊重,这是一个人精神境界的突出表现,是做事态度的自然显现[9]。
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在完成校舍改造升级之后开始思考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
如何挖掘文化的功能,发挥文化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成为校长们需要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近几年来,湖北省十堰市东风第九中学一直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在教育主管部门和专家学者的指导下,全体教职工以文化的视角全盘谋划学校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我们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思考。
一、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学校的核心价值校园文化是学校核心价值的载体,核心价值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统帅和灵魂。
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围绕核心价值展开,顶层设计,系统规划,注重细节。
我校将“关爱每一个学生,成就每一位老师”确定为核心价值。
为了实现这一核心价值,学校一是牢固树立了一种思想—创国内一流品牌,建市内一流环境。
二是坚持一种理念—依法治校,科研兴校,文化立校,质量强校。
三是形成一种文化—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理念的融合。
四是践行一个誓言—坚持对每个学生负责,让所有学生学有进步;替每个家庭分忧,让所有家长满意放心;对每一位教师贴心,让所有教师感到快乐幸福。
同时,校训为“仁爱、博学、自信、自强”,校风为”文明、向上、务实、创新”,学风为“学而不厌”,教风为“诲人不倦”。
“三风一训”是学校的灵魂,是全体师生行动的指南,是这种核心价值的具体体现。
如何将核心文化统帅的校园文化落实在校园建设中?我们认为,如果把学校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校园文化就是雨露、空气和阳光,它虽然无声无息,但润物细无声。
这一形象的比喻揭示了文化的本质,揭示了文化的教育诗情蕴涵于优美环境的陶冶。
从这一点出发,我校在校园建设中力争突出核心价值,让学校的建设体现出独有的校园文化。
比如,让建筑场馆寄寓文化品位,让历史遗迹述说着学校的世事变迁,让厅堂馆所表现出逸兴雅趣,让花草树木折射出人文情怀,让校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以美的理念塑造灵魂,以内涵的丰富多彩培植特色气质,以思想的张力承载高尚品德,以心灵的陶冶升华志趣、激励志向,让学生在学校环境文化的浸润下认识生活,发现真理,丰盈生命。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监利县实验中学李茂金近些年来,我们重视考试,重视名次,重视形象,追求分数,追求升学率,在单一的人才选拔模式里,我们失去的东西太多了。
我们感受到了学校文化建设的举足轻重和势在必行。
校园文化建设不是写几句标语,设一个长廊,建一座雕塑,搞几次活动就完事了的。
要用发展的眼光来构建校园文化,要用时代精神来支撑校园文化,要用生动的细节来演绎校园文化。
关键词:校园文化问题策略一、为什么要提“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改革发展到今天,基础教育仍面临许多困惑与尴尬。
脑子里,大家都有改革的冲动,而行动上,应试教育仍然在扎实推进。
为提升形象,校长们追求的是看得见的大楼;为晋升重点,用迎接检查的方式代替教育规律;为利益的争夺,不择手段花钱挖取优质生源;为争取升学率,不惜流血流汗,加班加点。
对教育的重视逐渐演变为对考试的重视,对人才的重视已变成了对名次的重视,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已变成了急功近利的分数追求。
教育文化明显与社会文化脱节,培养出的学生明显不适应多元化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需要。
不仅如此,教育道德的滑坡,教育自身存在与发展中的危机,社会对教育改革的不认可等现象也愈来愈严重。
教育所表现出来的是教育本质的偏离,是畸形发展的思路,是人才结构上的失衡。
近些年来,我们重视考试,重视名次,重视形象,追求分数,追求升学率,在单一的人才选拔模式里,在僵化的教育机制制约下,我们失去的东西太多了:没有了理念与目标,没有了发展与创新,没有了文化的归属。
相反,外来文化却在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意识形态:我们喜欢看好莱坞大片,喜欢吃肯德基,喝可口可乐,我们在淡化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却强化了圣诞节、情人节和愚人节。
我们得到的是分数、名次,失去的是理念与文化。
2008年4月25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指出: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校长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
学校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文化 的物质 载体 。学校物 质文化有两 种主要表 达方式 。一 是 学校环境文化 , 包括校园的总体布局 、 校园的绿化和美化 、 具 有 教育含义 的教 育和教学 场所 以及 校 园环境 卫生等 。二是设 施 文化 , 括 教学 仪器 、 包 图书 、 实验设 备 、 公设 备 和后 勤保 办 障设 施 , 等 。 等 学校 的组 织 和制 度文 化是 保 证 学校 正 常运 行 的组 织形 态 。不 同层次 、 不同性质 的学校有不 同的组 织形态 和体系 。 学 校 的 精神 或 观念 文 化是 校 园 文化 的核 心 。从本 质上 讲 , 论 是物 质 形 态 的学 校 文 化 , 是 组 织 制度 形 态 的学 不 还 校 文化 , 承 载或 表 达 的都 是 精 神 或观 念 形 态 的 文化 。有 所 的学者 把 它分 解 为 如下 四种 基本 成 分 :一是 认 识 成 分 , 即 学 校 这 个群 体 和构 成 它 的 个 体 对 教 育 目的 、 过程 、 律 的 规 认 识 , 于学 校 文化 的理 性 因素 。 是情 感 成 分 , 学 校 这 属 二 是 个 文化 体 内 的成 员 对 教 育 、 校 、 级 、 学 班 同事 、 同学 、 师 、 教 学 生特 有 的依 恋 、 同 、 与 、 爱 的感 情 。这 种感 情 通 常 认 参 热 包含 着 很深 的 责任 感 、 属感 、 越感 和献 身精 神 。 是 价 归 优 三 值成 分 , 即学 校 校 园 内 独 有 的 价 值 取 向系 统 。像 “ 教无 有
、
学校 文化 的表现 形式及作 用
学 校文 化是 人 们为 了保 证 在学 校 中教 育 活动 顺 利进 行 而创 立 的一种 特有 的文化形 态 。按照不 同的层次 和标 准 , 可
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2008/6月号校长论坛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精神生命和灵魂,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精神、制度规范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体现。
在学校物质和硬件建设升级换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越来越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校长的一致认识和积极诉求,也正成为推动教育进步的巨大动力。
一、学校文化的内涵、构成及核心价值观1.学校文化的内涵关于学校文化的定义可谓众说纷纭,笔者认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鲁宏飞等人编著的《学校文化建设与管理研究》一书中的定义:学校文化是学校师生以学校校园为重要空间,以学校精神为主要特征,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共同培育和营建,并通过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群体行为、生活方式、舆论氛围、校园环境等所蕴涵、表达或体现出来的,得到学校师生共同认可的,具有趋同性心理特征和价值取向的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和。
它主要包括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规章制度、校风校貌、教风学风等内容。
2.学校文化的构成从这个定义中很容易发现,学校文化的构成要素有四个方面,即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这是从文化形态上进行划分的。
另外,以上四种学校文化形态还可以分为外显层、中间层和核心层三个层次。
外显层主要指对象化的物质形态以及外显的主体活动形式,比如校园环境、建筑风格、教育设施,以及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生动、活泼、有效的活动等,都属于外显层的内容;中间层主要指学校的历史传统和制度文化,包括学校的历史及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并传承的思想观念、特征、管理制度和规范等;核心层主要指师生认可的价值观、群体目标、校风学风、治学态度以及独具特色的文化生活和行为方式,表现为学校的人际关系、学校风气,师生员工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操和思维方式等。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它产生于学校,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同和维护并随着学校的发展而日益强化,最终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一、当前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近年来,学校文化建设已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热门话题。
在学校文化建设上,相当一部分学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有部分学校程度不同的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学校对学校文化的内涵和要求根本不甚了了,更谈不上有意识的建构;有的学校说得多,做得少,学校文化建设流于泛泛的口号;有的学校“素质教育说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不是奉行以人为本,而是奉行以分数和升学为本,学校文化建设被实质性的边缘化;有的学校对学校文化的内涵缺乏深刻理解,热衷于打造表面的物质文化,营建“形象工程”,但深层的核心价值文化没有建构起来,学校的人文厚度没有随着校园的日渐漂亮而有所增长;有的学校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未经过精心的选择取舍与整合创新,学校文化内蕴良莠不齐,精质文化与糙质文化甚至劣质文化并存,过时的陈旧文化与现代新文化同在;有的学校的文化表现只停留在外显的符号层面,管理者和师生员工的精神状态、行为方式,与纸面上、墙面上显现的符号文化的真实价值完全脱节。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受长期以来“左”的影响,学校文化建设的优秀人文传统在很大程度上被阉割和异化,学校只讲突出政治,不讲突出人文,片面强调教育的工具性,忽视教育的人文性,其遗毒至今尚未完全肃清;二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文化建设经过拨乱反正,有了一些好的气象,但在功利主义办学观的影响下,学校文化建设并未引起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足够重视,绝大多数学校的文化建设基本处于无意识的自发状态,而非有意识的主动建构;三是相较国外,我国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深度不够,普及程度很低,导致多数学校在文化建设方面的理论武装不足,意识不强,方向不明,文化建设的现状要么呈散状化、无序化,要么呈荒漠化;四是由于教育体制僵化、教师待遇偏低、应试教育、社会干扰等因素,造成部分教职工心态失衡、情绪低落,学生厌学甚至盲目模仿低俗的社会文化,从而导致学校的主流价值文化对师生的正面影响打了折扣,学校文化建设不知不觉脱离了实际,走了过场;五是学校文化受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和本土世象文化的多方面冲击,加上时代的迅猛发展,作为母系统的社会文化在不断嬗变,导致作为子系统的学校文化建设来不及整合内化、推陈出新;六是行政化和大一统的教育管理模式,特别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文化弊病,对学校文化建设也有一些负面的制约和影响。
要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必须首先明确学校文化的深刻内涵,充分认识学校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从而在思想上给予高度的重视,行动上采取切实的措施。
二、学校文化的内涵及其建设的重要意义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
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它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通过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体现出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以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形式和物质形式为其内、外部表现,影响和制约着学校群体成员的精神面貌、行为方式和文化素养。
学校文化具体可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及行为文化等。
学校文化的浅层表现是校训、校标、环境风貌等物质范畴,中层表现是相对刚性的学校制度和稍有弹性的组织架构,深层表现是师生的精神面貌、心理状态、行为举止、人际关系,以及各种学校活动的过程和教育事件运作的方式方法。
我们要建设的学校文化,应该是具有新时代气息、现代化特征和直面教育改革的学校文化。
在现代社会中,多元文化的冲突、融合与价值选择已经成为每一个开放国家面临的重要课题,我国学校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文化生态环境。
其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矛盾冲突,使学校面临着复杂的文化价值选择。
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西方文化价值观大量涌入我国,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和青少年思想道德产生着很大的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学校文化建设必须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努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先进学校文化。
面向现代化的学校文化,包括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学校制度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核心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观念意识和文化素养的现代化。
面向世界的学校文化,应该是博大包容、勇于借鉴吸收人类一切先进文化成果的开放文化。
面向未来的学校文化,应该是既继承优秀传统又前瞻未来世界的先进文化。
“三个面向”的学校文化,是一种健康的、和谐的、人文的、积极向上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它能充分体现出教育最本质的人文色彩,突显治学之严谨、人文之关怀、艺术之品味、审美之感动、创新之激情、儒雅之风范、诗性之世界、理想之追求。
“三个面向”的先进学校文化,具有四个特性:1.高度的人文情怀学校文化的最高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其实质是要求建设一种以人为本的学校文化,充分体现出对人的生命成长、生活质量、生存状态、生涯发展的关注和关怀。
为此,学校的一切物化设施和规章制度,必须围绕着为人的发展服务来设置和考量,使人的基本需要得到较好满足,人的良好需求得到足够尊重,人的美好愿望得到理解和赞赏。
要通过大力构建人文性的学校文化和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使学校变成师生的精神家园和生活乐园,在这个精神家园和生活乐园中,体验到心理和精神的舒适、愉悦与满足,体验到富氧的精神呼吸,体验到品味高雅的精神食粮,体验到成长、发展的快乐和幸福。
2.先进的时代精神学校文化要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每一时代的进步价值。
学校文化的价值准则和精神追求,不能是消极的、封闭的、落后的,而应是积极的、开放的、先进的,能跟上时代步伐,反映当今人类社会的先进价值取向。
在当今时代,人类社会共同推崇的平等、民主等普世价值观应内化到学校文化中去,学校文化的价值内核和实践方法,都必须为培育现代公民起到应有的作用。
训育公民意识,打造公民精神,确应成为新时代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3.创新的文化品格学校文化必须体现出创新性。
学校文化不能消极的接受前人创造的传统,也不能被动的承受外来文化的冲击,而要不断根据时代要求和新的形势,在继承优秀传统中推陈创新,在开放学习中汲纳各类新鲜文化气息。
学校文化虽然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但并非社会文化的简单照搬,而要根据育人目标和发展要求,紧跟时代的前进步伐,对复杂的社会文化进行选择提炼,在批判继承、吸纳整合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
4.独特的文化个性学校个性的核心是文化个性,学校的文化个性,既体现在精神上,也体现在实践上;既体现在个人和群体的活动中,也体现在学校的物质风貌上。
学校文化个性,其实质是指办学的特色化,学校文化就是要体现出各校的鲜明特色,只有有了独特的文化个性和特色,才能创造出教育品牌,才能拥有强大的教育竞争力。
强大的教育竞争力不仅体现在优良的教育质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上,还体现在鲜明的品牌个性和特色的教育模式上。
一所学校,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其实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文化是一所学校凝聚力、亲和力、渗透力和创造力的总和与根本概括。
学校文化不仅是凝聚和激励学校成员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精神力量,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激励机制,是学校发展的强大内驱力,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的立校之魂和向上之根。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文化建设,乃是最高层次的学校建设;对学校文化的管理,乃是最高层次的学校管理;没有文化品味的学校,不可能成为高质量的学校;没有文化品味的学校,其实是另类的薄弱学校。
因此,要培育优质的学校文化,我们除了充分认识到学校文化建设的深远意义,高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之外,还要努力探索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原则、过程和动力机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选择、整合与创新,确立合宜的学校文化建设目标、体系和方略,全员参与,长期实践提升,以构建具有自身特色、富于时代气息的现代学校文化。
三、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原则、过程和动力机制学校文化是一代代师生遵循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经过长时间持续的反思、比较、筛选、凝炼,才积淀和发展起来的,学校文化建设既要完成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批判吸收,又要在此基础上做好学校文化的创新与重构,是一项需要长期经营的系统工程。
因此,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原则,切实抓好每一具体环节的过程建设,夯铸坚实的动力机制,确保学校文化建设目光远大、动力十足、统筹兼顾、审慎建设。
(一)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学校文化建设,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学校的方方面面。
其具体内容包括校长文化、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班级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活动文化、教学文化、教研文化、生活文化、环境文化等等,归结起来即三项基本内容: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
首先,狠抓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确立先进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和师生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建构鲜明的理念识别系统。
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是其它一切学校文化建设得以推进的灵魂和根基。
其次,大力抓好制度文化建设,规范师生的行为,建构清楚的行为识别系统。
再好的精神文化,没有完善的制度规范作保证,就难以落到实处。
而没有完善的制度文化,也不可能有好的行为文化。
为了实现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目标,把理念转化为现实,管理活动的切入点主要就是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的要义,是对学校的全部活动进行合理的分解,形成各项常规,使之成为规范学校一切行为的依据。
其三,切实抓好物质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建构完善的视觉和听觉识别系统。
物质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校舍的建设、校园的设计、环境的布置等。
物质文化不仅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保证,也是精神文化的载体,因此学校物质文化建设一定要充分透射出学校文化的精气神,让师生时刻感到舒适、整洁、愉悦,受到教育、感染和熏陶。
(二)学校文化建设应遵循的几项原则:1.方向正确原则。
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跟时代进步潮流,建设先进的学校文化,形成有利于教师、学生和学校共同发展的理想文化氛围。
2.目标明确原则。
目标明确,才有确定的指向性,从而围绕目标制定出相应的工作措施,激发群情,凝聚众心,引领全校师生为着共同的美好愿景努力。
3.整体优化原则。
只有整体优化,才能确保各类文化要素发展的有机平衡,确保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的文化建设有序推进。
要牢牢把握“整体目标”,协调好系统内的“部分目标”,确保整体最优化,产出最大化。
4.主体能动原则。
学校文化主要是师生文化,教师和学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学校文化建设要全心全意依靠全体师生员工,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建设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5.选择整合原则。
在学校文化的选择定位中,要进行必要的过滤选择,经过批判性的取舍和结构化的处理,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合与转化,才能将其内化为特定的学校文化内容,形成富有个性的文化系统,并不断调整、充实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