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数学第三章第一课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案新人教A版选修2-1

合集下载

新教材高中数学第3章圆锥曲线的方程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数学第3章圆锥曲线的方程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3章圆锥曲线的方程3.1 椭圆3.1.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理解椭圆的定义及椭圆的标准方程.(重点)2.掌握用定义法和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重点)3.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并能运用标准方程解决相关问题.(难点) 1.通过椭圆标准方程及椭圆焦点三角形的有关问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2.借助轨迹方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及直观想象的核心素养.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实现多人飞行和出舱活动,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请问,“神舟七号”飞船的运行轨道是什么?下面请你固定两个图钉,拉一根无弹性的细绳,两端系在图钉上(如图),用铅笔抵住细绳并上下左右转动,看铅笔留的轨迹是否是椭圆?1.椭圆的定义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焦距的一半称为半焦距.思考:(1)椭圆定义中将“大于|F1F2|”改为“等于|F1F2|”的常数,其他条件不变,点的轨迹是什么?(2)椭圆定义中将“大于|F1F2|”改为“小于|F1F2|”的常数,其他条件不变,动点的轨迹是什么?[提示](1)点的轨迹是线段F1F2.(2)当距离之和小于|F1F2|时,动点的轨迹不存在.2.椭圆的标准方程焦点在x 轴上 焦点在y 轴上标准方程 x 2a 2+y 2b 2=1(a >b >0) y 2a 2+x 2b 2=1(a >b >0) 焦点(-c,0)与(c,0)(0,-c )与(0,c )a ,b ,c 的关系 c 2=a 2-b 21.思考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平面内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为椭圆.( )(2)已知椭圆的焦点是F 1,F 2,P 是椭圆上的一动点,如果延长F 1P 到Q ,使得|PQ |=|PF 2|,则动点Q 的轨迹为圆.( ) (3)方程x 2a 2+y 2b2=1(a >0,b >0)表示的曲线是椭圆.( )[提示] (1)× (2)√ (3)×2.设P 是椭圆x 225+y 216=1上的点,若F 1,F 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则|PF 1|+|PF 2|等于( )A .4B .5C .8D .10D [由椭圆方程知a 2=25,则a =5,|PF 1|+|PF 2|=2a =10.]3.椭圆的两个焦点坐标分别为F 1(0,-8),F 2(0,8),且椭圆上一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为20,则此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A .x 2100+y 236=1B .y 2400+x 2336=1 C .y 2100+x 236=1 D .y 220+x 212=1 C [由条件知,焦点在y 轴上,且a =10,c =8, 所以b 2=a 2-c 2=36,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y 2100+x 236=1.]4.方程x 2a 2+y 2a +6=1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6,-2)∪(3,+∞) [由a 2>a +6>0得a >3或-6<a <-2.]求椭圆的标准方程(1)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为F 1(-4,0),F 2(4,0),并且椭圆上一点P 与两焦点的距离的和等于10;(2)焦点坐标分别为(0,-2),(0,2),经过点(4,32); (3)经过两点(2,-2),⎝ ⎛⎭⎪⎫-1,142. [解] (1)因为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且c =4,2a =10,所以a =5,b =a 2-c 2=25-16=3,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25+y 29=1.(2)因为椭圆的焦点在y 轴上,所以可设它的标准方程为y 2a 2+x 2b2=1(a >b >0).法一:由椭圆的定义知2a =4-02+32+22+4-02+32-22=12,解得a =6.又c =2,所以b =a 2-c 2=4 2.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y 236+x 232=1.法二:因为所求椭圆过点(4,32),所以18a 2+16b2=1.又c 2=a 2-b 2=4,可解得a 2=36,b 2=32. 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y 236+x 232=1.(3)法一:若焦点在x 轴上,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a 2+y 2b2=1(a >b >0).由已知条件得⎩⎪⎨⎪⎧4a 2+2b 2=1,1a 2+144b 2=1,解得⎩⎪⎨⎪⎧a 2=8,b 2=4.所以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8+y 24=1.若焦点在y 轴上,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y 2a 2+x 2b2=1(a >b >0).由已知条件得⎩⎪⎨⎪⎧4b 2+2a 2=1,1b 2+144a 2=1,解得⎩⎪⎨⎪⎧b 2=8,a 2=4.则a 2<b 2,与a >b >0矛盾,舍去. 综上可知,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8+y 24=1. 法二:设椭圆的一般方程为Ax 2+By 2=1(A >0,B >0,A ≠B ).分别将两点的坐标(2,-2),⎝ ⎛⎭⎪⎫-1,142代入椭圆的一般方程,得⎩⎪⎨⎪⎧4A +2B =1,A +144B =1,解得⎩⎪⎨⎪⎧A =18,B =14,所以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8+y 24=1.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标准方程的一般步骤(1)定位置:根据条件判断椭圆的焦点是在x 轴上,还是在y 轴上,还是两个坐标轴都有可能.(2)设方程:根据上述判断设方程x 2a 2+y 2b 2=1(a >b >0)或x 2b 2+y 2a 2=1(a >b >0)或整式形式mx 2+ny 2=1(m >0,n >0,m ≠n ).(3)找关系: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关于a ,b ,c (或m ,n )的方程组. (4)得方程:解方程组,将解代入所设方程,写出标准形式即为所求.[跟进训练]1.求与椭圆x 225+y 29=1有相同焦点,且过点(3,15)的椭圆的标准方程.[解] 法一:因为所求椭圆与椭圆x 225+y 29=1的焦点相同,所以其焦点在x 轴上,且c2=25-9=16.设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a 2+y 2b2=1(a >b >0).因为c 2=16,且c 2=a 2-b 2,故a 2-b 2=16 ①. 又点(3,15)在所求椭圆上,所以32a 2+152b 2=1,即9a 2+15b2=1②.由①②得a 2=36,b 2=20,所以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36+y 220=1.法二:由题意可设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25+λ+y 29+λ=1.又椭圆过点(3,15),将x =3,y =15代入方程得925+λ+159+λ=1,解得λ=11或λ=-21(舍去).故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36+y 220=1.椭圆中的焦点三角形【例2】 (1)已知椭圆x 216+y 212=1的左焦点是F 1,右焦点是F 2,点P 在椭圆上,如果线段PF 1的中点在y 轴上,那么|PF 1|∶|PF 2|=( )A .3∶5B .3∶4C .5∶3D .4∶3(2)已知椭圆x 24+y 23=1中,点P 是椭圆上一点,F 1,F 2是椭圆的焦点,且∠PF 1F 2=120°,则△PF 1F 2的面积为________.[思路探究] (1)借助PF 1的中点在y 轴上,且O 为F 1F 2的中点,所以PF 2⊥x 轴,再用定义和勾股定理解决.(2)利用椭圆的定义和余弦定理,建立关于|PF 1|,|PF 2|的方程,通过解方程求解. (1)C (2)335 [(1)依题意知,线段PF 1的中点在y 轴上,又原点为F 1F 2的中点,易得y 轴∥PF 2,所以PF 2⊥x 轴,则有|PF 1|2-|PF 2|2=4c 2=16,又根据椭圆定义知|PF 1|+|PF 2|=8,所以|PF 1|-|PF 2|=2,从而|PF 1|=5,|PF 2|=3,即|PF 1|∶|PF 2|=5∶3.(2)由x 24+y 23=1,可知a =2,b =3,所以c =a 2-b 2=1,从而|F 1F 2|=2c =2.在△PF 1F 2中,由余弦定理得|PF 2|2=|PF 1|2+|F 1F 2|2-2|PF 1||F 1F 2|cos∠PF 1F 2,即|PF 2|2=|PF 1|2+4+2|PF 1|.①由椭圆定义得|PF 1|+|PF 2|=2a =4. ② 由①②联立可得|PF 1|=65.所以S △PF 1F 2=12|PF 1||F 1F 2|sin∠PF 1F 2=12×65×2×32=335.]椭圆定义在焦点三角形中的应用技巧(1)椭圆的定义具有双向作用,即若|MF 1|+|MF 2|=2a (2a >|F 1F 2|),则点M 的轨迹是椭圆;反之,椭圆上任意一点M 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和必为2a .(2)涉及焦点三角形面积时,可把|PF 1|,|PF 2|看作一个整体,运用|PF 1|2+|PF 2|2=(|PF 1|+|PF 2|)2-2|PF 1|·|PF 2|及余弦定理求出|PF 1|·|PF 2|,而无需单独求解.1.本例(2)中,把“∠PF 1F 2=120°”改为“∠PF 1F 2=90°”,求△F 1PF 2的面积. [解] 由椭圆方程x 24+y 23=1,知a =2,c =1,由椭圆定义,得|PF 1|+|PF 2|=2a =4,且|F 1F 2|=2,在△PF 1F 2中,∠PF 1F 2=90°.∴|PF 2|2=|PF 1|2+|F 1F 2|2. 从而(4-|PF 1|)2=|PF 1|2+4, 则|PF 1|=32,因此S △PF 1F 2=12·|F 1F 2|·|PF 1|=32.故所求△PF 1F 2的面积为32.2.本例(2)中方程改为x 2a 2+y 2b2=1(a >b >0),且“∠PF 1F 2=120°”改为“∠F 1PF 2=120°”,若△PF 1F 2的面积为3,求b 的值.[解] 由∠F 1PF 2=120°,△PF 1F 2的面积为3,可得12|PF 1||PF 2|·sin∠F 1PF 2=34|PF 1|·|PF 2|=3,∴|PF 1||PF 2|=4.根据椭圆的定义可得|PF 1|+|PF 2|=2a .再利用余弦定理可得4c 2=|PF 1|2+|PF 2|2-2|PF 1||PF 2|cos 120°=(|PF 1|+|PF 2|)2-|PF 1|·|PF 2|=4a 2-4,∴b 2=1,即b =1.与椭圆有关的轨迹问题[探究问题]1.用定义法求椭圆的方程应注意什么?[提示] 用定义法求椭圆的方程,首先要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将题目条件转化为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然后判断椭圆的中心是否在原点、对称轴是否为坐标轴,最后由定义确定椭圆的基本量a ,b ,c .2.利用代入法求轨迹方程的步骤是什么?[提示] (1)设点:设所求轨迹上动点坐标为M (x ,y ),已知曲线上动点坐标为P (x 1,y 1).(2)求关系式:用点M 的坐标表示出点P 的坐标,即得关系式⎩⎪⎨⎪⎧x 1=gx ,y ,y 1=h x ,y .(3)代换:将上述关系式代入已知曲线方程得到所求动点轨迹的方程,并把所得方程化简即可.【例3】 (1)已知P 是椭圆x 24+y 28=1上一动点,O 为坐标原点,则线段OP 中点Q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__.(2)如图所示,圆C :(x +1)2+y 2=25及点A (1,0),Q 为圆上一点,AQ 的垂直平分线交CQ 于点M ,求点M 的轨迹方程.[思路探究] (1)点Q 为OP 的中点⇒点Q 与点P 的坐标关系⇒代入法求解. (2)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椭圆的定义进行求解.(1)x 2+y 22=1 [设Q (x ,y ),P (x 0,y 0),由点Q 是线段OP 的中点知x 0=2x ,y 0=2y ,又x 204+y 208=1, 所以2x 24+2y28=1,即x 2+y 22=1.](2)[解] 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知|MQ |=|MA |, ∴|CM |+|MA |=|CM |+|MQ |=|CQ |, ∴|CM |+|MA |=5.∴点M 的轨迹为椭圆,其中2a =5,焦点为C (-1,0),A (1,0),∴a =52,c =1 ,∴b 2=a 2-c 2=254-1=214.∴所求点M 的轨迹方程为x 2254+y 2214=1,即4x 225+4y221=1.1.与椭圆有关的轨迹方程的求法常用方法有:直接法、定义法和代入法,本例(1)所用方法为代入法,例(2)所用方法为定义法.2.对定义法求轨迹方程的认识如果能确定动点运动的轨迹满足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以利用这种已知曲线的定义直接写出其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称为定义法.定义法在我们后续要学习的圆锥曲线的问题中被广泛使用,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3.代入法(相关点法)若所求轨迹上的动点P (x ,y )与另一个已知曲线C :F (x ,y )=0上的动点Q (x 1,y 1)存在着某种联系,可以把点Q 的坐标用点P 的坐标表示出来,然后代入已知曲线C 的方程 F (x ,y )=0,化简即得所求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代入法(又称相关点法).[跟进训练]2.已知x 轴上一定点A (1,0),Q 为椭圆x 24+y 2=1上任一点,求线段AQ 中点M 的轨迹方程.[解] 设中点M 的坐标为(x ,y ),点Q 的坐标为(x 0,y 0). 利用中点坐标公式,得⎩⎪⎨⎪⎧x =x 0+12,y =y2,∴⎩⎪⎨⎪⎧x 0=2x -1,y 0=2y .∵Q (x 0,y 0)在椭圆x 24+y 2=1上,∴x 204+y 20=1. 将x 0=2x -1,y 0=2y 代入上式, 得2x -124+(2y )2=1.故所求AQ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是⎝ ⎛⎭⎪⎫x -122+4y 2=1.1.平面内到两定点F 1,F 2的距离之和为常数,即|MF 1|+|MF 2|=2a ,当2a >|F 1F 2|时,轨迹是椭圆;当2a =|F 1F 2|时,轨迹是一条线段F 1F 2;当2a <|F 1F 2|时,轨迹不存在.2.由椭圆的标准方程可以确定焦点坐标,或求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1)求椭圆的焦点坐标时,若方程不为标准方程,应先将其化为标准方程,确定a 2,b 2的值和焦点所在的坐标轴,再利用关系式a 2=b 2+c 2求出c ,即可写出焦点坐标.(2)已知方程求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时,需注意:对于方程x 2m +y 2n=1,当m >n >0时,方程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当n >m >0时,方程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特别地,当n=m >0时,方程表示圆心在原点的圆.若已知方程不是标准方程,需先进行转化.3.椭圆上的点P 与两焦点F 1,F 2构成的三角形叫做焦点三角形,在焦点三角形中,令∠F 1PF 2=θ,如图.(1)当点P 与B 1或B 2重合时,∠F 1PF 2最大. (2)焦点△PF 1F 2的周长为2(a +c ).(3)|F 1F 2|2=|PF 1|2+|PF 2|2-2|PF 1||PF 2|cos θ.(4)S △PF 1F 2=12|PF 1||PF 2|sin θ,且当P 与B 1或B 2重合时,面积最大.4.求与椭圆有关的轨迹方程的方法一般有:定义法、直接法和代入法(相关点法).1.椭圆x 225+y 2=1上一点P 到一个焦点的距离为2,则点P 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为( )A .5B .6C .7D .8D [根据椭圆的定义知,P 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为2a -2=2×5-2=8.] 2.已知椭圆4x 2+ky 2=4的一个焦点坐标是(0,1),则实数k 的值是( ) A .1 B .2 C .3D .4B [椭圆方程可化为x 2+y24k =1,由题意知⎩⎪⎨⎪⎧4k >1,4k -1=1,解得k =2.]3.若方程x 2m +y 22m -1=1表示椭圆,则实数m 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m ⎪⎪⎪m >12且m ≠1 [由方程x 2m +y 22m -1=1表示椭圆,得⎩⎪⎨⎪⎧m >0,2m -1>0,m ≠2m -1,解得m >12且m ≠1.]4.椭圆的两焦点为F 1(-4,0),F 2(4,0),点P 在椭圆上,若△PF 1F 2的面积最大为12,则椭圆方程为________.x 225+y 29=1 [如图,当P 在y 轴上时△PF 1F 2的面积最大,∴12×8b =12,∴b =3. 又∵c =4,∴a 2=b 2+c 2=25.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25+y 29=1.]5.设F 1,F 2分别是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的左、右焦点,设椭圆C 上一点⎝⎛⎭⎪⎫3,32到两焦点F 1,F 2的距离和等于4,写出椭圆C 的方程和焦点坐标.[解] ∵椭圆上一点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和为4, ∴2a =4,a 2=4, ∵点⎝ ⎛⎭⎪⎫3,32是椭圆上的一点, ∴324+⎝ ⎛⎭⎪⎫322b2=1,∴b 2=3,∴c 2=1,∴椭圆C 的方程为x 24+y 23=1.焦点坐标分别为(-1,0),(1,0).。

2019-2020年高中数学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1

2019-2020年高中数学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1

2019-2020年高中数学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新人教A版选修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椭圆定义和标准方程.(2)能用椭圆的定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椭圆定义的归纳和标准方程的推导,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在椭圆定义的获得和其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中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和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椭圆定义的归纳过程获得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2)通过标准方程的推导培养学生求简意识并能懂得欣赏数学的“简洁美”.(3)通过师生、生生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增强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椭圆定义的归纳及其标准方程的推导。

2.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三、教材与教法分析(一)、教材、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课是圆锥曲线的第一课时。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和圆的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坐标法研究曲线。

椭圆的学习为后面研究双曲线、抛物线提供了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

因此这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章和本节的重点内容;椭圆的标准方程推导过程中,化简两个根式的方程的方法特殊,难度较大,学生初次遇到。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分析: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自主探究,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

以启发、引导为主,采用设疑的形式,逐步让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充分利用了青少年学生富有创造性和好奇心,敢想敢为,对新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的特点。

让学生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自觉主动地创造性地去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具:多媒体直尺、细绳、钉子、笔、小木黑板第一课时五、教学过程新课引入2010年10月1日,中国的航天史又被翻开了新的一页,我国自主研制的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升上太空,在太空中探索宇宙的奥秘。

这一事件,再一次向世界表明,我们中国人有信心、有能力攀登一个又一个科学高峰。

【教案】3.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教学设计高中数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教案】3.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教学设计高中数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3.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在学习直线和圆的方程的基础上,抽象椭圆的几何特征,然后建立它的标准方程,再利用方程研究它的几何性质,并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内容解析教材关于圆锥曲线部分安排了三节内容.这三节分别对应着相应的三种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这三种曲线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在椭圆的概念部分,在问题“椭圆具有怎样的几何特性?”的引领下进行画图操作,从中发现椭圆的几何特征,进而获得椭圆的概念.椭圆的标准方程部分,先根据椭圆的几何特性建立坐标系,然后通过代数运算得到椭圆的标准方程.上述过程体现了研究圆锥曲线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包括如何发现曲线的几何特征、如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如何简化与优化方程、如何运用方程进行研究等.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及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的过程.(3)掌握椭圆定义以及椭圆标准方程.2.目标解析达成上述目标的标志是:(1)能通过观察平面截圆锥认识到如何得到不同的圆锥曲线.(2)能通过实例知道圆锥曲线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3)能通过椭圆的绘制过程,认识椭圆的几何特征,给出椭圆定义.(4)通过能通过求曲线方程的方法,得到椭圆的标准方程.(5)在求解椭圆标准方程的过程中,体会建立曲线方程的方法,发展直观想象、数学运算素养.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对坐标法已有初步的认识,通过直线和圆的方程的学习,对用坐标法研究曲线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已有了解,但还不善于自觉运用坐标法,在学习中会遇到如下难点.第一,如何抽象出椭圆的几何特征.在绘制过程中,笔尖将细绳分为两段,它们都不是定长,但是总长度一定.第二,如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建立坐标系的标准是所得方程简单.第三,推导过程中,遇到根式的化简,如何进行两次平方得到最后结果,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运算能力以及对运算结果的预测能力.四、教学过程设计(一)背景讲解师生活动:教师讲解圆锥曲线的产生以及应用领域.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圆锥曲线的由来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欲望. (二)新课导入问题1:与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是什么?师生活动:教师进行讲解.设计意图:回顾圆的定义引出椭圆定义.问题2:那么与两定点的距离之和为一定长的点的集合又是什么图形呢?师生活动:教师进行讲解,引出小实验.设计意图:利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椭圆与圆在定义上的区别与联系.小实验:1.在一张白纸上用两个钉子固定两个点F1,F2取一条定长为l的细绳,使它的两端固定.2.在F1,F2上,用笔绷住细绳使它慢慢移动.师生活动:教师进行讲解并进行动画演示.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直观的动画演示,理解椭圆的形成过程.(三)新课讲解师生活动:教师讲解椭圆定义,并给出焦点、焦距、半焦距的定义.问题:PF1与PF2的距离之和与定点F1与F2之间的距离之间不同的大小关系,对应的动点轨迹是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椭圆有准确的理解,体会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问题: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步骤是什么?追问: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遵循的原则是什么?师生活动:教师讲解.设计意图:为推导椭圆标准方程做前期准备.师生活动:利用椭圆定义以及求曲线方程的方法推导椭圆标准方程.设计意图:让学生巩固求曲线方程的操作步骤,感受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师生活动:方程的曲线和曲线的方程的检验.设计意图:经过检验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问题: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是什么呢?师生活动:教师讲解.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不同的坐标系下椭圆的不同的标准方程.问题:你能小结出椭圆标准方程的特点吗?师生活动:教师讲解.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椭圆标准方程的记忆.(四)应用巩固例1.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分别是(-2,0),(2,0),并且经过点⎪⎭⎫ ⎝⎛-2325,, 求它的标准方程.师生活动:教师讲解.设计意图:体会求椭圆标准方程的一般解法.例2 如图,在圆x 2+y 2=4上取任意一点P ,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段PD ,D 为垂足.当点P 在圆上运动时,线段PD 的中点M 的轨迹是什么?为什么?师生活动:教师讲解.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椭圆与圆的联系与区别.例3 如图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5,0),直线AM ,BM 相交于点M ,且他们的斜率之积是94-,求点M 的轨迹方程. 师生活动:教师讲解.设计意图:让学生巩固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五)回顾反思本节课从思想方法以及知识点两方面进行小结.1.本节课需要掌握一种方法(待定系数法)和 两种思想(数形结合、分类讨论)2.椭圆的定义以及椭圆的标准方程.3.教师带领学生完成知识体系表.五、布置作业1.教材P109 练习 2(3). 3 .4.2.教材P115 习题3.1 1.2.4.六、目标检测设计1.如果椭圆13610022=+y x 上一点P 与焦点F 1的距离为6,那么点P 与另一个焦点F 2的距离为多少?师生活动:教师讲解.设计意图:巩固椭圆定义.2. 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1)a =4,b =1,焦点在x 轴上;(2)a =4,c =15,焦点在y 轴上. 师生活动:教师讲解.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椭圆标准方程的一般求法.。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椭圆的标准方程;(2)能运用“先定位,后定量”的方法求解椭圆的标准方程。

2.能力目标:通过“先定位,后定量”求解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探索能力。

3.学科渗透:通过椭圆标准方程的教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材分析1.重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求解方法。

2.难点:运用“先定位,后定量”求椭圆。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椭圆的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设轨迹上任一点M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和为常数2a,两定点间的距离为2c,由椭圆的定义,椭圆就是集合:M P={|MF1|+|MF2|=2a}(2a>2c=|F 1F2|)2.椭圆的标准方程焦点在x轴上和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比较:标准方程x2a2+y 2b2=1(a>b>0)y2a2+x2b2=1(a>b>0)不同点图形焦点坐标F1(−c,0),F2(c,0)F1(0,−c),F2(0,c)相同点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a,b,c关系a2=b2+c2焦点位置判断分母哪个大,焦点就在哪个轴上。

(二)精准释难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坐标分别是(-2,0),(2,0),并且经过P(52,−32),求它的标准方程。

法一:解: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设它的标准方程为x2a2+y2b2=1(a>b>0)∵c=2,且c2=a2−b2∴a2−b2=4……①又∵椭圆经过点P(52,−32)∴(52)2a2+(−32)2b2=1 ……②xyMOxyMOxyF1F2P联立①②可求得:a 2=10,b 2=6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10+y 26=1法二: 解: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 设它的标准方程为x 2a2+y 2b 2=1(a >b >0)由椭圆的定义知,2a =√(52+2)2+(−32)2+√(52−2)2+(−32)2∴ a =√10 又∵ c =2∴ b 2=a 2−c 2=10−4=6 ∴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10+y 26=1(三)课堂小结求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步骤:(1)首先要判断焦点位置,设出标准方程:先定位 (2)根据椭圆定义或待定系数法求a,b :后定量(四)课后作业写出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1.a =4,b =1,焦点在x 轴上;2.a =4,c =√15,焦点在y 轴上;3.a +b =10,c =2√5.4.求满足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xyF 1F 2P(1)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4,0)和(4,0),且经过点(5,0).(2)焦点在y轴上,且经过点(0,2)和(1,0).(五)教学反思对学生的指导不够,有一个同学没有没有合作对象。

2019人教A版数学新教材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的第一节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2019人教A版数学新教材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的第一节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设计理念】以单元整体性作为新的设计理念,把三种圆锥曲线在第一节课全部展示,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强调了坐标法对于研究圆锥曲线的重要作用。

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文字教材、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软件工具以及从Internet上获取的各种教学信息等等),通过“情境创设”、“协作学习”、“小组研讨”,逐步体会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获得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素养、数学运算素养和数形结合素养。

介绍坐标法和机械数学的发展历程和世界及中国的著名数学家吴文俊的“吴方法”,激励同学们学习的斗志,学习榜样的力量,了解数学历史和文化。

高中数学课程应该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让学生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

在“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引入与推导中,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通过动手实践、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应用反思等过程,让学生逐步将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把学生学习知识当作认识事物的过程来进行教学,努力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教材分析】解析几何是数学一个重要的分支,它沟通了数学内数与形、代数与几何等最基本对象之间的联系。

平面解析几何问题,就是借助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科学合理地把几何问题代数化,运用代数的方法来研究几何问题。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2019人教A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的第一节,是继学习圆以后运用“曲线与方程”思想解决二次曲线问题的又一实例,从知识上说,本节课是对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又一次实际运用,同时也是进一步研究椭圆几何性质的基础;从方法上说,它为进一步研究双曲线、抛物线提供了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因此本节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学情分析】知识层面:在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二章里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和圆的方程,并初步熟悉了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具备主动探究椭圆知识的基础;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学生对椭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没有上升到成为“概念”的水平,将感性认识理性化将会是对他们的一个挑战;在初中阶段没有涉及过含两个字母、两个根式的方程化简问题;学习层面:椭圆与圆相似,在生活中常见,相比函数等抽象概念,学生更易理解,因此在学习中学生更易接受,学习兴趣也更加浓厚。

人教A版数学高中选择性必修一《3.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1)

人教A版数学高中选择性必修一《3.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2019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圆锥曲线的方程》,本节课主要学习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从知识上讲,椭圆的标准方程是解析法的进一步运用,同时它也是进一步研究椭圆几何性质的基础;从方法上讲,它为我们研究双曲线、抛物线这两种圆锥曲线提供了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从教材编排上讲,现行教材中把三种圆锥曲线独编一章,更突出了椭圆的重要地位.因此本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章和本节的重点内容.是几何的研究实现了代数化。

数与形的有机结合,在本章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椭圆的定义及椭圆的标准方程难点:运用标准方程解决相关问题【思考】(1)让绳长等于两点F(2)让绳长等于两点F【方案一】如果椭圆的焦点为F1和F2,焦距为2c,而且椭圆上的动点P满足,|PF1|+|PF2|=2a其中a>c>0. 以F1F2所在直线为x轴,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此时,椭圆的焦点分别为F1(−c,0)和F2(c,0)椭圆的标准方程√(x+c)2+y2+√(x−c)2+y2=2a. ①为了化简方程①,我们将其左边一个根式移到右边,得得√(x+c)2+y2=2a−√(x−c)2+y2.②对方程②两边平方,得(x+c)2+y2=4a2−4a√(x−c)2+y2+(x−c)2+y2整理,得a2−cx=a√(x−c)2+y2③对方程③两边平方,得a4−2a2cx+c2x2=a2x2−2a2cx+a2c2+a2y2整理得(a2−c2)x2+a2y2=a2(a2−c2)④将方程④两边同除以a2(a2−c2),得x2 a2+y2a2−c2=1⑤由椭圆的定义可知2a>2c>0 ,即a>c>0,所以a2−c2>0.观察图,你能从中找出表示a,c,√a2−c2的线段吗?由图可知,|PF1|=|PF2|=a,|OF1|=|OF2|=c,|PO|=√a2−c2令b=|PO|=√a2−c2,那么方程⑤就是;x 2a2+y2b2=1(a>b>0) ⑥,称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方程.轴上六、课后思考。

高中数学 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1

高中数学 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1

2.1.1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一、教材分析圆锥曲线是高中数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它的许多几何性质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节是《圆锥曲线与方程》的第一节课,主要学习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

它是本章也是整个解析几何部分的重要基础知识。

第一,在教材结构上,本节内容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前面学生用坐标法研究了直线和圆,而对椭圆概念与方程的研究是坐标法的深入,也适用于对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学习,更是解决圆锥曲线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第二,对椭圆定义与方程的研究,将曲线与方程对应起来,体现了函数与方程、数与形结合的重要思想。

而这种思想,将贯穿于整个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

第三,对椭圆定义与方程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测、实验、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加强了运算能力,提高了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1.在学习本节内容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和圆的方程,初步了解了用坐标法求曲线的方程及其基本步骤,经历了动手实验、观察分析、归纳概括、建立模型的基本过程,这为进一步学习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奠定了基础。

2.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椭圆定义的归纳概括、方程的推导化简对学生是一个考验,可能会有一部分学生探究学习受阻,教师要适时加以点拨指导。

三、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证明等方法的运用,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会根据条件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通过对椭圆的认识及其方程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究、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加强用坐标法解决圆锥曲线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论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感受建立曲线方程的基本过程,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方法。

2.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使学生更主动地参加到课堂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故采用自主探究法。

人教A版数学高中选择性必修一《3.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人教A版数学高中选择性必修一《3.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课题: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的第一课时,属于新授概念课。

本课作为圆锥曲线的第一课时,也是利用坐标法研究轨迹问题的起始课。

从圆锥曲线的发展史入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圆锥曲线,再通过大量的圆锥曲线在科技、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解释学习圆锥曲线的必要性。

椭圆是圆锥曲线,通过类比学习圆的经历过程,继而对椭圆定义的探究和标准方程的推导,无不体现代数特征与几何特征互化的思想,而这种思想也是圆锥曲线整章内容的核心思想,为后续学习抛物线、双曲线提供了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归纳推理能力提供良好的素材。

学生已经在生活中掌握了一些椭圆图形,只是停留在感性没有上升到理性层面。

如何从数学的角度给椭圆以“定量”的描述正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情况分析】从基础能力看:物化生组合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好,通过对圆的知识学习,已初步了解曲线轨迹的思想。

从认知的现状看:学生对双根式的处理比较陌生,如何化简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值得期待。

【教学目标分析】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的推导。

“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过程,从而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由感性认知升华到理性认知。

4.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课堂的讨论、归纳总结、品味寻找表象世界背后规律的乐趣,特别是标准方程的推导,让学生感受数学中的对称美。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椭圆的定义(2)椭圆标准方程(3)会根据条件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教学方法分析】用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实例引入,遵循:“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认识过程,用问题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形成感性认识与理性认知。

【教具准备】图钉、画板、纸张、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情景一:介绍圆锥曲线发展史情景二:展示生活中的有关圆锥曲线应用的图片设计意图:通过对圆锥曲线史介绍,可以让学生了解圆锥曲线由来,再通过科技、生产、建筑等有关圆锥曲线的应用图片加以介绍,让学生理解研究圆锥曲线的必要性,为引入本节课课题做好铺垫。

高二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三章3.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教学设计

高二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三章3.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教学设计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人教A版)第三章第一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

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对顶的圆锥,当平面与圆锥的轴夹角不同时,可以得到不同的截口曲线,它们分别是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我们将这些曲线统称为圆锥曲线。

圆锥曲线的发现与研究始于古希腊,当时人们从纯粹几何学的观点研究了这种与圆密切相关的曲线,它们的几何性质是圆的几何性质的自然推广。

17世纪初期,笛卡尔发明了坐标系,人们开始在坐标系的基础上,用代数方法研究圆锥曲线。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继续用坐标法探究圆锥曲线的几何特征,建立它们的方程,通过方程研究它们的简单性质,并用坐标法解决一些与圆锥曲线有关的简单几何问题和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

解析几何是数学一个重要的分支,它沟通了数学中数与形、代数与几何等最基本对象之间的联系。

在第二章中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解析几何研究问题的主要方法,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研究了直线和圆这两个基本的几何图形,在本章,教材利用三种圆锥曲线进一步深化如何利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

由于教材以椭圆为重点说明了求方程、利用方程讨论几何性质的一般方法,然后在双曲线、抛物线的教学中应用和巩固,因此“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本节内容蕴含了许多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等。

因此,教学时应重视体现数学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二、教学目标: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理解椭圆的定义。

②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在化简椭圆方程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经历椭圆概念的产生过程,学习从具体实例中提炼数学概念的方法,由形象到抽象,从具体到一般,掌握数学概念的数学本质,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②巩固用坐标化的方法求动点轨迹方程。

③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具有利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合作、探究、归纳、交流、反思,促进形成研究氛围和合作意识②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通过学习新知识体会到前人探索的艰辛过程与创新的乐趣③通过对椭圆定义的严密化,培养学生形成扎实严谨的科学作风④通过经历椭圆方程的化简,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并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⑤利用椭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广泛应用性和知识的力量,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椭圆定义的形成过程、椭圆的标准方程、坐标化的基本思想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与化简,坐标法的应用四、教法分析: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2019-2020年高中数学 2.1.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1-1

2019-2020年高中数学 2.1.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1-1

2019-2020年高中数学 2.1.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新人教A版选修1-1●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椭圆的实际背景,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椭圆模型的过程;(2)使学生理解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过程.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亲身经历椭圆定义和标准方程的获取过程,掌握求曲线方程的方法和数形结合的思想;(2)学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研究问题,提高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感受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认真参与、积极交流的主体意识和乐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2)通过椭圆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和谐美、几何图形的对称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重点、难点重点:椭圆定义及其标准方程.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椭圆定义是通过它的形成过程进行定义的,揭示了椭圆的本质属性,也是椭圆方程建立的基石.这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机会,通过实例使学生去探究椭圆的形成过程,进而顺理成章的可以推导出椭圆标准方程,以实现重、难点的化解与突破.(教师用书独具)●教学建议本节课宜采取的教学方法是“问题诱导—启发讨论—探索结果”以及“直观观察—归纳抽象—总结规律”的一种探究式教学方法,注重“引、思、探、练”的结合.引导学生学习方式发生转变,采用“激发兴趣、主动参与、积极体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学法方面,通过利用圆的定义及圆的方程的推导过程,从而启发椭圆的定义及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让学生体会到类比思想的应用;通过利用椭圆定义探索椭圆方程的过程,指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产生主动运用的意识;通过揭示因椭圆位置的不确定性所引起的分类讨论,进行分类讨论思想运用的指导.●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引出问题:按问题要求画出什么样的图形?⇒引导学生共同画图,观察、分析画出的图形的特点与满足的要求,引出椭圆定义.⇒通过观察椭圆的形状,结合定义,引导学生求出椭圆的标准方程,理解参数a,b,c的意义.⇒通过例1及其变式训练,使学生理解椭圆的定义,学会使用定义解决问题.⇒通过例2及其互动探究,使学生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方程.⇒探究求与椭圆有关的轨迹方程的方法,完成例3、例4及其变式训练,从而解决如何求轨迹方程问题.⇒归纳整理,进行课堂小结,整体认识本节课所学知识.⇒完成当堂双基达标,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反馈矫正.(对应学生用书第19页)课标解读1.掌握椭圆的定义会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重点)2.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坐标法的应用.(难点)椭圆的定义1.取一条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都固定在图板的同一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这时能在图板上画出一个圆.如果把细绳的两端拉开一段距离,分别固定在图板的两点处(如图)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什么样的一个图形?【提示】椭圆.2.在上述画出椭圆的过程中,你能说出笔尖(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吗?【提示】笔尖(动点)到两定点(绳端点的固定点)的距离之和始终等于绳长.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椭圆的标准方程观察椭圆的形状,你认为怎样建立坐标系才能使椭圆的方程简单?【提示】以椭圆两焦点F1、F2的直线为x(y)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x)轴建系.焦点在x轴上焦点在y轴上标准方程x2a2+y2b2=1(a>b>0)y2a2+x2b2=1(a>b>0)焦点(-c,0)与(c,0)(0,-c)与(0,c) a,b,c的关系c2=a2-b2(对应学生用书第20页)椭圆定义的理解及简单应用1212; (2)椭圆x 216+y 225=1的两焦点分别为F 1、F 2,过F 2的直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则△ABF 1的周长为________.【思路探究】 (1)动点的轨迹是椭圆吗?(2)怎样用椭圆的定义求△ABF 1的周长? 【自主解答】 (1)由于动点到F 1、F 2的距离之和恰巧等于F 1F 2的长度,故此动点的轨迹是线段F 1F 2.(2)由椭圆的定义,|AF 1|+|AF 2|=2a ,|BF 1|+|BF 1|=2a , ∴|AF 1|+|BF 1|+|AF 2|+|BF 2|=|AF 1|+|BF 1|+|AB |=4a =20, ∴△ABF 1的周长为20. 【答案】 (1)线段F 1F 2 (2)201.定义是判断点的轨迹是否为椭圆的重要依据,根据椭圆的定义可知,集合P ={M ||MF 1|+|MF 2|=2a },|F 1F 2|=2c ,a >0,c >0,且a 、c 为常数.当a >c 时,集合P 为椭圆上点的集合; 当a =c 时,集合P 为线段上点的集合; 当a <c 时,集合P 为空集.因此,只有|F 1F 2|<2a 时,动点M 的轨迹才是椭圆.2.注意定义的双向运用,即若|PF 1|+|PF 2|=2a (a >|F 1F 2|),则点P 的轨迹为椭圆;反之,椭圆上任意点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和必为2a .椭圆x 225+y 29=1上的一点M 到左焦点F 1的距离为2,N 是MF 1的中点,则|ON |等于( )A .2B .4C .8D.32【解析】 如图,F 2为椭圆右焦点,连MF 2,则ON 是△F 1MF 2的中位线,∴|ON |=12|MF 2|,又|MF 1|=2,|MF 1|+|MF 2|=2a =10, ∴|MF 2|=8,∴|ON |=4. 【答案】 B求椭圆的标准方程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1)两焦点坐标分别为(-4,0)和(4,0)且过点(5,0);(2)中心在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且经过(2,0)和(0,1)两点.【思路探究】 (1)焦点的位置确定了吗?怎样求出标准方程?(2)焦点位置不确定时该怎么办?有没有简便的求解方法?【自主解答】 (1)∵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 ∴设它的标准方程为x 2a 2+y 2b 2=1(a >b >0),∴2a =5+42+5-42=10,∴a =5.又c =4,∴b 2=a 2-c 2=25-16=9, 故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25+y 29=1.(2)法一 当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时, 设所求椭圆的方程为x 2a 2+y 2b 2=1(a >b >0).∵椭圆经过两点(2,0),(0,1),∴⎩⎨⎧4a 2+0b 2=1,0a 2+1b 2=1.则⎩⎪⎨⎪⎧a =2,b =1.∴所求椭圆的方程为:x 24+y 2=1;当椭圆的焦点在y 轴上时,设方程为y 2a 2+x 2b 2=1(a >b >0).∵椭圆经过两点(2,0),(0,1),∴⎩⎨⎧0a 2+4b 2=1,1a 2+0b 2=1.则⎩⎪⎨⎪⎧a =1,b =2.与a >b 矛盾,故舍去. 综上可知,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4+y 2=1.法二 设椭圆方程为mx 2+ny 2=1(m >0,n >0,m ≠n ). ∵椭圆过(2,0)和(0,1)两点,∴⎩⎪⎨⎪⎧4m =1,n =1,∴⎩⎪⎨⎪⎧m =14,n =1,综上可知,所求椭圆方程为x 24+y 2=1.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的常用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即先由条件确定焦点位置,设出方程,再设法求出a 2、b 2代入所设方程,也可以简记为:先定位,再定量.2.当焦点位置不确定时,可设椭圆方程为mx 2+ny 2=1(m ≠n ,m >0,n >0).因为它包括焦点在x 轴上(m <n )和焦点在y 轴上(m >n )两类情况,所以可以避免分类讨论,从而达到了简化运算的目的.本例(2)若改为“经过(-23,1)和(3,-2)两点”,其他条件不变,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解】 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mx 2+ny 2=1 (m >0,n >0,m ≠n ),将点(-23,1),(3,-2)代入上述方程得⎩⎪⎨⎪⎧12m +n =1,3m +4n =1,解得⎩⎨⎧m =115,n =15,故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15+y 25=1.求与椭圆有关的轨迹方程已知圆x 2+y 2=9,从这个圆上任意一点P 向x 轴作垂线段PP ′,垂足为P ′,点M 在PP ′上,并且PM →=2MP →,求点M 的轨迹.【思路探究】设动点M x ,y ,P x 0,y 0→找M ,P 的关系→用点M 坐标表示点P 坐标→代入圆方程→得点M 轨迹【自主解答】 设点M 的坐标为(x ,y ),点P 的坐标为(x 0,y 0),则x 0=x ,y 0=3y . ∵P (x 0,y 0)在圆x 2+y 2=9上,∴x 20+y 20=9. 将x 0=x ,y 0=3y 代入得x 2+9y 2=9,即x 29+y 2=1. ∴点M 的轨迹是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x 29+y 2=1.1.转代法(即相关点法)求轨迹方程:有些问题中的动点轨迹是由另一动点按照某种规律运动而形成的,只要把所求动点坐标“转移”到另一个动点在运动中所遵循的条件中去,即可解决问题,这种方法称作“转代法”.2.用转代法求轨迹方程大致步骤是:(1)设所求轨迹上的动点P (x ,y ),再设具有某种运动规律f (x ,y )=0上的动点Q (x ′,y ′);(2)找出P 、Q 之间坐标的关系,并表示为⎩⎪⎨⎪⎧x ′=φ1x ,y ,y ′=φ2x ,y ;(3)将x ′,y ′代入f (x ,y )=0,即得所求轨迹方程.设A 、B 是椭圆x 225+y 216=1与x 轴的左、右两个交点,P 是椭圆上一个动点,试求AP 中点M 的轨迹方程.【解】 设P (x 0,y 0),AP 的中点M (x ,y ),则⎩⎨⎧x =x 0-52,y =y2,即⎩⎪⎨⎪⎧x 0=2x +5,y 0=2y ,代入椭圆方程x 225+y 216=1,得2x +5225+y 24=1,所以AP 中点M 的轨迹方程是2x +5225+y 24=1.已知B 、C 是两个定点,|BC |=8,且△ABC 的周长为18,求这个三角形顶点A 的轨迹方程.【思路探究】 (1)解答本题时如何建系更简单?(2)由△ABC 的周长为18能否得到A 到B 、C 的距离之和为定值?这满足椭圆的定义吗?【自主解答】 以过B ,C 两点的直线为x 轴,线段BC 的中点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由|BC |=8,可知点B (-4,0),C (4,0). 由|AB |+|BC |+|AC |=18, 得|AB |+|AC |=10>|BC |=8.因此,点A的轨迹是以B,C为焦点的椭圆,这个椭圆上的点与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为2a =10,即a =5,且点A 不能在x 轴上. 由a =5,c =4,得b 2=9.所以点A 的轨迹方程为x 225+y 29=1(y ≠0).1.本题紧扣椭圆的定义求得了顶点A 的轨迹方程,解答时不要漏掉y ≠0这一条件. 2.用定义法求椭圆方程的思路是:先观察、分析已知条件,看所求动点轨迹是否符合椭圆的定义,若符合椭圆的定义,则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已知A (-12,0),B 是圆F :(x -12)2+y 2=4(F 为圆心)上一动点,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交BF 于P 点,则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解析】 如图,依题意知|P A |=|PB |,所以|P A |+|PF |=|PB |+|PF |=|BF |=2,所以点P 的轨迹为以A (-12,0),F (12,0)为焦点的椭圆,其方程可设为x 2+y 2b 2=1,又因为c =12,a=1,所以b 2=a 2-c 2=34,从而所求的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x 2+43y 2=1.【答案】 x 2+43y 2=1(对应学生用书第21页)忽略椭圆标准方程中a >b >0的条件致误方程x 2m 2+y 2m -12=1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错解】 方程x 2m2+y 2m -12=1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则m 2<(m -1)2,解得m<12,所以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12). 【错因分析】 错解只注意了焦点在y 轴上,而没有考虑m 2>0且(m -1)2>0,这是经常出现的一种错误,解题时要注意.【防范措施】 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时,其方程为x 2a 2+y 2b 2=1(a >b >0),焦点在y 轴上时,其方程为y 2a 2+x 2b 2=1(a >b >0),应用时一定要注意条件a >b >0,否则极易将焦点位置弄错.【正解】 方程x 2m 2+y 2m -12=1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则⎩⎪⎨⎪⎧m 2>0,m -12>0,m -12>m 2,解得⎩⎪⎨⎪⎧m ≠0,m ≠1,m <12.故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0)∪(0,12).1.熟悉椭圆定义、标准方程,熟练掌握常用基本方法的同时,要注意揣摩解题过程所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以达到优化解题思路、简化解题过程的目的,但切忌只想不算,形成解题思路后,一定要动手计算,没有形成结论就不应该停手.2.在运用椭圆的定义解题时,一定要注意隐含条件a>c.3.注意焦点分别在x轴和y轴上对应的椭圆方程的区别和联系.4.求椭圆的标准方程常用的方法是定义法和待定系数法.(对应学生用书第22页)1.设P是椭圆x225+y216=1上的一点,F1,F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则|PF1|+|PF2|等于() A.10B.8C.5D.4【解析】由椭圆的定义知|PF1|+|PF2|=2a=2×5=10.【答案】A2.椭圆x216+y225=1的焦点坐标是()A.(±4,0) B.(0,±4)C.(±3,0) D.(0,±3)【解析】∵a2=25,b2=16且焦点在y轴上,∴c=3,焦点坐标为F1(0,-3),F2(0,3).【答案】D3.一椭圆的两个焦点坐标分别为F1(0,-8),F2(0,8),且椭圆上一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为20,则此椭圆的标准方程为()A.x2100+y236=1 B.y2400+x2336=1C.y2100+x236=1 D.y220+x212=1【解析】由题意c=8,a=10且焦点在y轴上,∴b2=a2-c2=100-64=36,∴方程为y2100+x236=1.【答案】C4.已知一椭圆标准方程中b=3,c=4,求此椭圆的标准方程.【解】∵b2=9,c2=16,∴a2=b2+c2=25.∵此椭圆的焦点不确定,∴标准方程为x225+y29=1或y225+x29=1.(对应学生用书第89页)一、选择题1.已知平面内两定点A,B及动点P,设命题甲是:“|P A|+|PB|是定值”,命题乙是:“点P的轨迹是以A,B为焦点的椭圆”,那么甲是乙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由椭圆定义知甲⇒/ 乙,但乙⇒甲,故甲是乙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答案】B2.设椭圆x2m2+y2m2-1=1(m>1)上一点P到其左、右焦点的距离分别为3和1,则m=()A .6B .3C .2D .4【解析】 由题意椭圆焦点在x 轴上,则2m =3+1=4,∴m =2. 【答案】 C3.设P 是椭圆x 216+y 212=1上一点,P 到两焦点F 1,F 2的距离之差为2,则△PF 1F 2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解析】 由椭圆定义知|PF 1|+|PF 2|=2a =8,不妨设|PF 1|>|PF 2|,∵|PF 1|-|PF 2|=2,∴|PF 1|=5,|PF 2|=3,又∵|F 1F 2|=2c =4,∴△PF 1F 2为直角三角形.【答案】 B4.若方程x 2a 2+y 2a +6=1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a >3B .a <-2C .a >3或a <-2D .a >3或-6<a <-2【解析】 ∵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a 2>a +6,a +6>0,∴a >3或-6<a <-2. 【答案】 D5.(xx·天水高二检测)设集合A ={1,2,3,4},m 、n ∈A ,则方程x 2m +y 2n =1表示焦点在x轴上椭圆的个数是( )A .6B .8C .12【解析】 ∵椭圆焦点在x 轴上,∴m >n ,因此,当m =4时,n =1,2,3;当m =3时,n =1,2;当m =2时,n =1,共6种情况.【答案】 A 二、填空题6.若方程x 2a +ay 2=1表示椭圆,则实数a 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解析】 将方程化为x 2a +y 21a =1,此方程表示椭圆须满足:⎩⎪⎨⎪⎧a >0,a ≠1a ,解得a >0且a ≠1.【答案】 a >0且a ≠17.已知椭圆x 210-m +y 2m -2=1的焦点在y 轴上,且焦距为4,则实数m =________.【解析】 由题意,焦点在y 轴上,焦距为4,则有m -2-(10-m )=(42)2,解得m =8.【答案】 8图2-1-18.(xx·临沂高二检测)如图2-1-1所示,一圆形纸片的圆心为O ,F 是圆内一定点,M 是圆周上一动点,把纸片折叠使M 与F 重合,然后抹平纸片,折痕为CD ,设CD 与OM 交于点P ,则点P 的轨迹是________.【解析】 ∵折叠后的M 与F 重合,∴|PM |=|PF |,又∵|PM |+|PO |=r ,∴|PF |+|PO |=r >|OF |,故点P 的轨迹是以O 、F 为焦点的椭圆.【答案】 椭圆 三、解答题9.求符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过点A (63,3)和B (223,1)的椭圆. (2)过点(-3,2)且与x 29+y 24=1有相同焦点的椭圆.【解】 (1)设所求椭圆方程为mx 2+ny 2=1(m >0,n >0,m ≠n ). ∵椭圆过点A (63,3)和B (223,1), ∴⎩⎨⎧m ·632+n ·32=1,m ·2232+n ·12=1,解得m =1,n =19.∴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y 29=1. (2)∵已知椭圆x 29+y 24=1中a =3,b =2,且焦点在x 轴上,∴c 2=9-4=5.∴设所求椭圆方程为x 2a 2+y 2a 2-5=1.∵点(-3,2)在所求椭圆上, ∴9a 2+4a 2-5=1.∴a2=15.∴所求椭圆方程为x 215+y 210=1.10.已知椭圆x 29+y 22=1的焦点为F 1、F 2,P 是该椭圆上一点,且|PF 1|=4,求:(1)|PF 2|的值; (2)∠F 1PF 2的大小.【解】 由题意知:a =3,b 2=2,∴c =a 2-b 2=7. (1)由椭圆定义知|PF 1|+|PF 2|=2a =6. ∵|PF 1|=4,∴|PF 2|=2.(2)∵|F 1F 2|=2c =27,由余弦定理: cos ∠F 1PF 2=22+42-2722×2×4=-12,∴∠F 1PF 2=120°.11.已知点M 在椭圆x 236+y 29=1上,MP ′垂直于椭圆焦点所在的直线,垂足为P ′,并且M 为线段PP ′的中点,求P 点的轨迹方程.【解】 设P 点的坐标为(x ,y ),M 点的坐标为(x 0,y 0). ∵点M 在椭圆x 236+y 29=1上,∴x 2036+y 209=1.∵M 是线段PP ′的中点, ∴x 0=x 且y 0=y2.把⎩⎪⎨⎪⎧x 0=x ,y 0=y 2代入x 2036+y 209=1中,得x 236+y 236=1, 即x 2+y 2=36.∴P 点的轨迹方程为x 2+y 2=36.(教师用书独具)x2 64+y236=1上的一点,F1、F2是左、右焦点,(xx·北京高二检测)如图所示,点M是椭圆∠F 1MF 2=60°,求△F 1MF 2的面积.图【解】 由椭圆的方程得a 2=64,b 2=36, ∴2a =16,c 2=a 2-b 2=28, ∴2c =47.由椭圆定义得:|MF 1|+|MF 2|=16,又△MF 1F 2中,由余弦定理得:|F 1F 2|2=|MF 1|2+|MF 2|2-2|MF 1|·|MF 2|cos 60°.①2-②得:3|MF 1|·|MF 2|=162-|F 1F 2|2=162-(47)2. ∴|MF 1|·|MF 2|=48.∴S △F 1MF 2=12|MF 1|·|MF 2|sin 60°=12 3.椭圆x 29+y 22=1的焦点为F 1,F 2,点P 在椭圆上,若|PF 1|=4,则|PF 2|=________;∠F 1PF 2的大小为________.【解析】 由于a 2=9,b 2=2,所以c =a 2-b 2=7,故焦距|F 1F 2|=27,又由椭圆的定义|PF 1|+|PF 2|=2a =6,且|PF 1|=4,得|PF 2|=2,再结合余弦定理,得cos ∠F 1PF 2=22+42-2722×2×4=-12,所以∠F 1PF 2=120°.【答案】 2 120°.。

高中数学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

高中数学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

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目标】理解椭圆的概念,掌握椭圆的定义、会用椭圆的定义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及化简无理方程的常用的方法;了解求椭圆的动点的伴随点的轨迹方程的一般方法.【重点】椭圆的定义、会用椭圆的定义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及化简无理方程的常用的方法【教学过程】1、预习与引入过程取一条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都固定在图板的同一个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这时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一个圆.如果把细绳的两端拉开一段距离,分别固定在图板的两个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什么曲线?提问:在这一过程中,你能说出移动的笔小(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是什么?2、新课讲授过程椭圆的定义: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类比:写出焦点在y轴上,中心在原点的椭圆的标准方程.3、例题讲解与引申:例1 已知椭圆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2,0-,()2,0,并且经过点53,22⎛⎫-⎪⎝⎭,求它的标准方程.例2 在圆224x y +=上任取一点P ,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段PD ,D 为垂足.当点P 在圆上运动时,线段PD 的中点M 的轨迹是什么?例3设A ,B 的坐标分别为()5,0-,()5,0.直线AM ,BM 相交于点M ,且它们的斜率之积为49-,求点M 的轨迹方程.4、巩固练习:(1)第36页第1题 (2)第36页第2题 (3)第36页第3题 (4)第36页第4题 5、课堂小结 6、课后反思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 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2019-2020年高中数学《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2-1

2019-2020年高中数学《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2-1

2019-2020年高中数学《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 新人教A 版选修2-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椭圆的概念,掌握椭圆的定义、会用椭圆的定义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及化简无理方程的常用的方法;了解求椭圆的动点的伴随点的轨迹方程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预习与引入过程当变化的平面与圆锥轴所成的角在变化时,观察平面截圆锥的截口曲线(截面与圆锥侧面的交线)是什么图形?又是怎么样变化的?特别是当截面不与圆锥的轴线或圆锥的母线平行时,截口曲线是椭圆,再观察或操作了课件后,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你能理解为什么把圆、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叫做圆锥曲线;第二、你能举出现实生活中圆锥曲线的例子.当学生把上述两个问题回答清楚后,要引导学生一起探究P 41页上的问题(同桌的两位同学准备无弹性的细绳子一条(约10cm 长,两端各结一个套),教师准备无弹性细绳子一条(约60cm ,一端结个套,另一端是活动的),图钉两个).当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图形是椭圆.启发性提问:在这一过程中,你能说出移动的笔小(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是什么?〖板书〗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2)新课讲授过程(i )由上述探究过程容易得到椭圆的定义.〖板书〗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ellipse ).其中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定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即当动点设为时,椭圆即为点集.(ii )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提问:已知图形,建立直角坐标系的一般性要求是什么?第一、充分利用图形的对称性;第二、注意图形的特殊性和一般性关系.无理方程的化简过程是教学的难点,注意无理方程的两次移项、平方整理.设参量的意义:第一、便于写出椭圆的标准方程;第二、的关系有明显的几何意义. 类比:写出焦点在轴上,中心在原点的椭圆的标准方程.(iii )例题讲解与引申例1 已知椭圆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并且经过点,求它的标准方程.分析:由椭圆的标准方程的定义及给出的条件,容易求出.引导学生用其他方法来解.另解: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因点在椭圆上,则22222591444a a b b a b ⎧⎧+==⎪⎪⇒⎨⎨=⎪⎪⎩-=⎩例 2 如图,在圆上任取一点,过点作轴的垂线段,为垂足.当点在圆上运动时,线段的中点的轨迹是什么?分析:点在圆上运动,由点移动引起点的运动,则称点是点的伴随点,因点为线段的中点,则点的坐标可由点来表示,从而能求点的轨迹方程.引申:设定点,是椭圆上动点,求线段中点的轨迹方程.解法剖析:①(代入法求伴随轨迹)设,;②(点与伴随点的关系)∵为线段的中点,∴;③(代入已知轨迹求出伴随轨迹),∵,∴点的轨迹方程为;④伴随轨迹表示的范围.例3如图,设,的坐标分别为,.直线,相交于点,且它们的斜率之积为,求点的轨迹方程.分析:若设点,则直线,的斜率就可以用含的式子表示,由于直线,的斜率之积是,因此,可以求出之间的关系式,即得到点的轨迹方程.解法剖析:设点,则,;代入点的集合有,化简即可得点的轨迹方程.引申:如图,设△的两个顶点,,顶点在移动,且,且,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引申目的有两点:①让学生明白题目涉及问题的一般情形;②当值在变化时,线段的角色也是从椭圆的长轴→圆的直径→椭圆的短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作图展示与操作,必须让学生认同:圆、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都是圆锥曲线,是因它们都是平面与圆锥曲面相截而得其名;必须让学生认同与体会:椭圆的定义及特殊情形当常数等于两定点间距离时,轨迹是线段;必须让学生认同与理解:已知几何图形建立直角坐标系的两个原则,及引入参量的意义,培养学生用对称的美学思维来体现数学的和谐美;让学生认同与领悟:例1使用定义解题是首选的,但也可以用其他方法来解,培养学生从定义的角度思考问题的好习惯;例2是典型的用代入法求动点的伴随点的轨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方法,会用分析、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通过例3培养学生的对问题引申、分段讨论的思维品质.◆能力目标(1)想象与归纳能力:能根据课程的内容能想象日常生活中哪些是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实际例子,能用数学符号或自然语言的描述椭圆的定义,能正确且直观地绘作图形,反过来根据图形能用数学术语和数学符号表示.(2)思维能力:会把几何问题化归成代数问题来分析,反过来会把代数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来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会从特殊性问题引申到一般性来研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3)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综合利用已有的知识能力.(4)数学活动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能力.(5)创新意识能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并能探究发现一些问题的能力,探究解决问题的一般的思想、方法和途径.练习:第45页1、2、3、4、作业:第53页2、3、2019-2020年高中数学《2.2.1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导学案2新人教A版必修3则n=.。

(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高二上学期数学 3.1.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教案

(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高二上学期数学 3.1.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教案

第三章圆锥曲线的3.1 椭圆3.1.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教学目标1、了解椭圆的实际背景,感受椭圆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2、掌握椭圆的定义,会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椭圆的定义的准确掌握,椭圆的两种形式的标准方程难点:椭圆定义的应用、求各种条件下的椭圆标准方程三、学法与教学用具1、学法: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等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P,用时1分钟【序言】阅读课本104圆锥曲线(conic sections)【科普视频】椭圆与开普勒第一定律等【情景一】太阳系行星的运动轨迹【情景二】鸟巢的顶棚的开口的形状【发现】通过多个渠道我们看到,在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中,随处可见椭圆这种图形,而且我们也已经知道了椭圆的大致形状,那么我们能否动手画一个标准的椭圆呢?(二)阅读精要,研讨新知【数学实验】【思考】结合实验及上面的问题,你能给椭圆下一个定义吗?【椭圆定义】我们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2,F F 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12||F F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ellipse). 这两个定点12,F F 叫做椭圆的焦点(focus),两焦点间的距离12||F F 叫做椭圆的焦距(focus distance).【椭圆定义解读】思考:在平面内动点M 到两个定点12,F F 的距离之和等于定值2a 的点的轨迹是否一定为椭圆? (1)1212||||||MF MF F F +>…………轨迹为椭圆 (2)1212||||||MF MF F F +=…………轨迹为线段 (3)1212||||||MF MF F F +<…………轨迹不存在【坐标法演绎椭圆】方案一方案二设(,)M x y 是椭圆上任意一点,椭圆的两个焦点分别为1F 和2F ,椭圆的焦距为2(0)c c >,M 与1F 和2F 的距离的和等于2(220)a a c >>.请同学们阅读验算课本106P 中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并记忆默写椭圆的标准方程.【关键步骤解读】化简到22222222()()a c x a y a a c -+=-时令222a c b -=,则20b >所以222222b x a y a b +=,即22221(0)x y a b a b+=>>【椭圆标准方程认知】【例题研讨】阅读领悟课本107P 例1、例2、例3(用时约为2-3分钟,教师作出准确的评析.) 例1 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坐标分别是12(2,0),(2,0)F F -,并且过点53(,)22P -,求它的标准方程.解:方法一:由已知,设所求椭圆方程为22221(0)x y a b a b+=>>,由椭圆定义知2c =,122||||a PF PF =+=,所以a b ==所以,所求椭圆方程为221106x y += 方法二:由已知,设所求椭圆方程为22221(0)x y a b a b+=>>,则222,4c a b =∴=+ ①又点53(,)22-在椭圆上,所以222253(()221a b -+=) ②,联立解方程组得2210,6a b == 因此所求椭圆方程为221106x y +=例2如图3.1-5,在圆224x y +=上任取一点P ,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段PD ,D 为垂足。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椭圆的定义 教学设计 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椭圆的定义 教学设计 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教学内容
1.重点:椭圆的定义
2.难点:利用旦德林双球模型推导椭圆定义
3.重、难点突破:利用几何软件GeoGebra动态演示旦德林双球模型推导椭圆定义的过程,让概念推导更直观,另外生动的动画也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旦德林双球模型、画椭圆的环节,让学生从几何直观、实践操作两个方面加深对椭圆定义的认识。
椭圆定义的文字描述:我们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 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 )的点的轨迹叫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椭圆定义的符号描述:
概念辨析:请同学们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当常数等于 时,点 的轨迹是什么?(2)当常数小于 时,点 的轨迹还存在吗?
4.小结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重要内容,并提出思考问题:1.试着在圆柱中用旦德林双球模型说明椭圆的定义。2.请根据椭圆的定义的推导椭圆的方程.
教学过程
1.新知感悟——椭圆的发现
教师介绍椭圆的应用,通过两个问题(1)什么是椭圆;(2)你能否在身边找到的一个椭圆,引入椭圆的定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呈现了椭圆发现的历史。
2.新知探究——椭圆的历史
环节一:椭圆历史发展脉络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椭圆的历史:古希腊时期,梅内克缪斯先是从圆柱或圆锥的截口上发现椭圆以及另两种圆锥曲线;阿波罗尼奥斯在《圆锥曲线论》中,用平面截对顶圆锥得到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并且探究了椭圆的性质;17世纪,法国数学家舒腾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给出了椭圆的3种作图工具,得到轨迹定义;1822年比利时数学家旦德林由双球模型得出椭圆的定义;至此,终于人们找到了古希腊的截线定义与17世纪的轨迹定义的关系。通过此环节,让学生体会椭圆的历史发展,了解数学文化。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椭圆的定义 教学设计

学高中数学圆锥曲线与方程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师用书教案新人教A版选修

学高中数学圆锥曲线与方程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师用书教案新人教A版选修

2.1椭圆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理解椭圆的定义及椭圆的标准方程.(重点)2.掌握用定义法和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重点)3.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并能运用标准方程解决相关问题.(难点)1.通过椭圆定义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观想象的素养.2.借助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培养数学运算的素养.1.椭圆的定义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思考:(1)椭圆定义中将“大于|F1F2|”改为“等于|F1F2|”的常数,其他条件不变,点的轨迹是什么?(2)椭圆定义中将“大于|F1F2|”改为“小于|F1F2|”的常数,其他条件不变,动点的轨迹是什么?[提示] (1)点的轨迹是线段F1F2.(2)当距离之和小于|F1F2|时,动点的轨迹不存在.2.椭圆的标准方程焦点在x轴上焦点在y轴上标准方程错误!+错误!=1(a>b>0)错误!+错误!=1(a>b>0)焦点(—c,0)与(c,0)(0,—c)与(0,c)a,b,c的关系c2=a2—b2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到点M(—3,0),N(3,0)的距离之和等于4的点的轨迹是椭圆B.到点M(0,—3),N(0,3)的距离之和等于6的点的轨迹是椭圆C.到点M(—3,0),N(3,0)的距离之和等于8的点的轨迹是椭圆D.到点M(0,—3),N(0,3)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椭圆C[结合椭圆的定义可知选项C满足椭圆的定义,故选C.]2.已知椭圆错误!+错误!=1上的一点P到椭圆一个焦点的距离为3,到另一焦点距离为7,则m 等于()A.10 B.5C.15D.25D[由题意知2a=3+7=10,∴a=5,∴m=a2=25.]3.椭圆的两个焦点坐标分别为F1(0,—8),F2(0,8),且椭圆上一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为20,则此椭圆的标准方程为()A.错误!+错误!=1B.错误!+错误!=1C.错误!+错误!=1D.错误!+错误!=1C[由题意知c=8,2a=20,∴a=10,∴b2=a2—c2=36,又焦点在y轴上,故椭圆的方程为错误!+错误!=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1)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为(—4,0)和(4,0),且椭圆经过点(5,0);(2)焦点在y轴上,且经过两个点(0,2)和(1,0);(3)经过点A(错误!,—2)和点B(—2错误!,1).[解] (1)由于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设它的标准方程为错误!+错误!=1(a>b>0).∴a=5,c=4,∴b2=a2—c2=25—16=9.故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错误!+错误!=1.(2)由于椭圆的焦点在y轴上,∴设它的标准方程为错误!+错误!=1(a>b>0).∴a=2,b=1.故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错误!+x2=1.(3)法一:1当焦点在x轴上时,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错误!+错误!=1(a>b>0).依题意有错误!解得错误!故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错误!+错误!=1.2当焦点在y轴上时,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错误!+错误!=1(a>b>0).依题意有错误!解得错误!因为a>b>0,所以无解.所以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错误!+错误!=1.法二:设所求椭圆的方程为mx2+ny2=1(m>0,n>0,m≠n),依题意有错误!解得错误!所以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错误!+错误!=1.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1)先确定焦点位置;(2)设出方程;(3)寻求a,b,c的等量关系;(4)求a,b的值,代入所设方程.2.当焦点位置不确定时,可设椭圆方程为mx2+ny2=1(m≠n,m>0,n>0).因为它包括焦点在x轴上(m<n)或焦点在y轴上(m>n)两类情况,所以可以避免分类讨论,从而简化运算.错误!1.写出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1)a=4,c=3,焦点在y轴上;(2)a+b=8,c=4;(3)经过两点(2,—错误!),—1,错误!.[解] (1)焦点在y轴上,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错误!+错误!=1(a>b>0),则a2=16,b2=a2—c2=16—9=7.∴椭圆的标准方程为错误!+错误!=1.(2)错误!⇒错误!⇒错误!⇒错误!∴椭圆的标准方程为错误!+错误!=1或错误!+错误!=1.(3)法一(分类讨论法)若焦点在x轴上,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错误!+错误!=1(a>b>0).由已知条件得错误!解得错误!所以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错误!+错误!=1.若焦点在y轴上,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错误!+错误!=1(a>b>0).由已知条件得错误!解得错误!则a2<b2,与题设中a>b>0矛盾,舍去.综上,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错误!+错误!=1.法二(待定系数法)设椭圆的一般方程为Ax2+By2=1(A>0,B>0,A≠B).将两点(2,—错误!),—1,错误!代入,得错误!解得错误!所以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错误!+错误!=1.椭圆的定义及其应用122点.|AF2|=2|F2B|,|AB|=|BF1|,则C的方程为()A.错误!+y2=1B.错误!+错误!=1C.错误!+错误!=1D.错误!+错误!=1(2)已知椭圆错误!+错误!=1中,点P是椭圆上一点,F1,F2是椭圆的焦点,且∠PF1F2=120°,则△PF1F2的面积为________.[思路点拨] (1)错误!错误!错误!错误!(2)错误!→错误!→错误!→错误!(1)B(2)错误![(2)由错误!+错误!=1,可知a=2,b=错误!,所以c=错误!=1,从而|F1F2|=2c=2.在△PF1F2中,由余弦定理得|PF2|2=|PF1|2+|F1F2|2—2|PF1||F1F2|cos∠PF1F2,即|PF2|2=|PF1|2+4+2|PF1| 1由椭圆定义得|PF1|+|PF2|=2a=42由12联立可得|PF1|=错误!.所以S△PF1F2=错误!|PF1||F1F2|sin∠PF1F2=错误!×错误!×2×错误!=错误!.]1.椭圆的定义具有双向作用,即若|MF1|+|MF2|=2a(2a>|F1F2|),则点M的轨迹是椭圆;反之,椭圆上任意一点M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和必为2a.2.椭圆中的焦点三角形椭圆上一点P与椭圆的两个焦点F1,F2构成的△PF1F2,称为焦点三角形.在处理椭圆中的焦点三角形问题时,可结合椭圆的定义|MF1|+|MF2|=2a及三角形中的有关定理和公式(如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等)来求解.错误!2.已知椭圆的方程为错误!+错误!=1(a>5),它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1,F2,且|F1F2|=8,弦AB过点F1,则△ABF2的周长为()A.10 B.20C.2错误!D.4错误!D[∵a>5,∴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又c=4,∴a2—25=42,∴a=错误!.由椭圆的定义知△ABF2的周长=|BA|+|F2B|+|F2A|=|BF1|+|BF2|+|AF1|+|AF2|=4a=4错误!.故选D.]与椭圆有关的轨迹问题1.如图所示,在圆x2+y2=4上任取一点P,过点P作x轴的垂线段PD,D为垂足.当点P在圆上运动时,线段PD的中点M的轨迹是什么?如何求其方程?提示:线段PD的中点M的轨迹是椭圆.设M(x,y),易知P(x,2y),所以x2+4y2=4,即错误!+y2=1.2.如图所示,P为圆B:(x+2)2+y2=36上一动点,点A的坐标为(2,0),线段AP的垂直平分线交直线BP于点Q,则点Q的轨迹是什么?提示:连接AQ(图略),易知|AQ|=|PQ|,又|BQ|+|PQ|=|BP|=6,∴|QA|+|QB|=6>|AB|=4,∴点Q的轨迹是以A,B为焦点的椭圆.【例3】(1)已知P是椭圆错误!+错误!=1上一动点,O为坐标原点,则线段OP中点Q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__.(2)一个动圆与圆Q1:(x+3)2+y2=1外切,与圆Q2:(x—3)2+y2=81内切,试求这个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思路点拨] (1)点Q为OP的中点⇒点Q与点P的坐标关系⇒代入法求解.(2)由圆的相切,及动圆圆心与两个定圆圆心、半径的关系得轨迹.(1)x2+错误!=1[设Q(x,y),P(x0,y0),由点Q是线段OP的中点知x0=2x,y0=2y,又错误!+错误!=1.所以错误!+错误!=1,即x2+错误!=1.](2)[解] 由已知,得两定圆的圆心和半径分别为Q1(—3,0),r1=1;Q2(3,0),r2=9.设动圆圆心为M(x,y),半径为r,如图.由题设有|MQ1|=1+r,|MQ2|=9—r,所以|MQ1|+|MQ2|=10>|Q1Q2|=6.由椭圆的定义,知点M在以Q1,Q2为焦点的椭圆上,且a=5,c=3.所以b2=a2—c2=25—9=16,故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为错误!+错误!=1.解决与椭圆有关的轨迹问题的两种方法1定义法用定义法求椭圆方程的思路:先观察、分析已知条件,看所求动点轨迹是否符合椭圆的定义.若符合椭圆的定义,则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2相关点法有些问题中的动点轨迹是由另一动点按照某种规律运动而形成的,只要把所求动点的坐标“转移”到另一个动点在运动中所遵循的条件中去,即可解决问题,这种方法称为相关点法.错误!3.如图,设点A,B的坐标分别为(—2,0),(2,0),直线AM,BM相交于点M,且它们的斜率之积是—错误!,求点M的轨迹方程.[解] 设点M的坐标为(x,y),因为点A的坐标是(—2,0),所以直线AM的斜率k AM=错误!(x≠—2);同理,直线BM的斜率k BM=错误!(x≠2).由已知得错误!×错误!=—错误!(x≠±2),化简,得点M的轨迹方程为错误!+错误!=1(x≠±2).1.平面内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为常数,即|MF1|+|MF2|=2a,当2a>|F1F2|时,轨迹是椭圆;当2a=|F1F2|时,轨迹是一条线段F1F2;当2a<|F1F2|时,轨迹不存在.2.对于求解椭圆的标准方程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待定系数法,二是定义法.3.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时,若已知焦点的位置,可直接设出标准方程;若焦点位置不确定,可分两种情况求解,也可设Ax2+By2=1(A>0,B>0,A≠B)求解,避免分类讨论,达到了简化运算的目的.1.若椭圆的两焦点为(—2,0),(2,0),且该椭圆过点错误!,则该椭圆的方程是()A.错误!+错误!=1B.错误!+错误!=1C.错误!+错误!=1D.错误!+错误!=1D[∵椭圆的两个焦点为(—2,0),(2,0),∴c=2,又椭圆过点错误!,∴2a=错误!+错误!=2错误!.∴a=错误!.∴b2=a2—c2=6,∴椭圆方程为错误!+错误!=1.]2.已知椭圆4x2+ky2=4的一个焦点坐标是(0,1),则实数k的值是()A.1B.2C.3D.4B[椭圆方程可化为x2+错误!=1,由题意知错误!解得k=2.]3.已知椭圆错误!+错误!=1上一点P与椭圆两焦点F1,F2的连线夹角为直角,则|PF1|·|PF2|=________.48 [由题意知错误!12—2得2|PF1||PF2|=96.所以|PF1||PF2|=48.]4.已知B,C是两个定点,|BC|=8,且△ABC的周长等于18,求这个三角形的顶点A的轨迹方程.[解] 以过B、C两点的直线为x轴,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xOy.如图所示.由|BC|=8,可知点B(—4,0),C(4,0).由|AB|+|AC|+|BC|=18.得|AB|+|AC|=10,∴点A的轨迹是以B、C为焦点的椭圆,这个椭圆上的点与两焦点的距离之和2a=10,但点A不在x轴上.由a=5,c=4,得b2=a2—c2=25—16=9.∴点A的轨迹方程为错误!+错误!=1(y≠0).。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数学第三章第一课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案新人教A 版
选修2-1
◆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椭圆的概念,掌握椭圆的定义、会用椭圆的定义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及化简无理方程的常用的方法;了解求椭圆的动点的伴随点的轨迹方程的一般方法.
◆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预习与引入过程
当变化的平面与圆锥轴所成的角在变化时,观察平面截圆锥的截口曲线(截面与圆锥侧面的交线)是什么图形?又是怎么样变化的?特别是当截面不与圆锥的轴线或圆锥的母线平行时,截口曲线是椭圆,再观察或操作了课件后,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你能理解为什么把圆、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叫做圆锥曲线;第二、你能举出现实生活中圆锥曲线的例子.当学生把上述两个问题回答清楚后,要引导学生一起探究P 41页上的问题(同桌的两位同学准备无弹性的细绳子一条(约10cm 长,两端各结一个套),教师准备无弹性细绳子一条(约60cm ,一端结个套,另一端是活动的),图钉两个).当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图形是椭圆.启发性提问:在这一过程中,你能说出移动的笔小(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是什么?〖板书〗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2)新课讲授过程
(i )由上述探究过程容易得到椭圆的定义.
〖板书〗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ellipse ).其中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定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即当动点设为时,椭圆即为点集.
(ii )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
提问:已知图形,建立直角坐标系的一般性要求是什么?第一、充分利用图形的对称性;第二、注意图形的特殊性和一般性关系.
无理方程的化简过程是教学的难点,注意无理方程的两次移项、平方整理. 设参量的意义:第一、便于写出椭圆的标准方程;第二、的关系有明显的几何意义. 类比:写出焦点在轴上,中心在原点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iii )例题讲解与引申
例1 已知椭圆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并且经过点,求它的标准方程.
分析:由椭圆的标准方程的定义及给出的条件,容易求出.引导学生用其他方法来解.
另解: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因点在椭圆上,则
22222591104464a a b b a b ⎧⎧+==⎪⎪⇒⎨⎨=⎪⎪⎩-=⎩
. 例2 如图,在圆上任取一点,过点作轴的垂线段,为垂足.当点
在圆上运动时,线段的中点的轨迹是什么?
分析:点在圆上运动,由点移动引起点的运动,则称点是点的伴
随点,因点为线段的中点,则点的坐标可由点来表示,从而能求点的轨迹方程.
引申:设定点,是椭圆上动点,求线段中点的轨迹方程.
解法剖析:①(代入法求伴随轨迹)设,;②(点与伴随点的关系)∵为线段的中点,
∴;③(代入已知轨迹求出伴随轨迹),∵,∴点的轨迹方程为;④伴随轨迹表示的范围.例3如图,设,的坐标分别为,.直线,相交于点,且它们的斜率之积为,求点的轨迹方程.
分析:若设点,则直线,的斜率就可以用含的式子表示,由于直线,
的斜率之积是,因此,可以求出之间的关系式,即得到点的轨迹方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