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系统安全规范
IT系统规范
IT系统规范一、引言IT系统规范是指为了确保信息技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对系统进行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化管理。
本文将从系统硬件、软件、网络和数据安全等方面,论述IT系统规范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二、系统硬件规范1. 设备选购与配置在选购计算机设备时,应根据实际需求和预算合理选择硬件配置。
同时,要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规定标准,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设备安装与维护设备安装应按照制定的规范进行,包括设备摆放、接线等。
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及时清理设备内部灰尘,检查设备运行状态,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三、系统软件规范1. 软件选用与安装在选择软件时,要考虑软件的功能、性能和安全性。
确保软件来源可靠,防止非法软件的安装和使用。
安装软件时,要按照规范进行,避免安装无关或冲突的软件。
2. 软件更新与升级定期对软件进行更新和升级,以修复漏洞和提升性能。
在更新和升级过程中,要备份重要数据,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同时,要测试更新后的软件是否与系统其他部分兼容。
四、系统网络规范1. 网络拓扑与架构根据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网络拓扑和架构,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合理划分子网,设置防火墙和访问控制策略,保护系统免受网络攻击。
2.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对网络设备进行合理的配置和管理,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等。
设置设备的访问权限和密码,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安全性,及时更新设备的固件和软件。
五、系统数据安全规范1. 数据备份与恢复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定期备份重要数据,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的地方。
同时,要测试备份数据的可用性,确保在发生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及时恢复。
2. 数据访问与权限控制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合理的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访问和修改数据。
设置用户账号和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防止非法用户的访问。
六、系统安全监控与管理1. 安全事件监测与响应建立安全事件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系统中的安全事件和异常行为。
开发安全管理制度规范
一、总则为加强公司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防止信息泄露、系统故障等安全事件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信息系统开发项目,包括但不限于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网络建设等。
三、安全管理原则1. 预防为主: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加强安全意识,预防安全事件的发生。
2. 综合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体系,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覆盖。
3. 持续改进:根据信息系统安全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安全管理措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四、安全管理内容1. 安全规划(1)制定信息系统安全规划,明确安全目标、安全策略和安全措施。
(2)根据安全规划,编制年度安全工作计划,明确安全工作重点和任务。
2. 安全组织(1)成立信息系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信息系统安全工作。
(2)设立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员,负责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3. 安全制度(1)制定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保密制度、网络安全制度、系统维护制度等。
(2)制定信息系统安全操作规程,明确操作流程、权限管理、应急处理等内容。
4. 安全培训(1)定期开展信息系统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
(2)对新员工进行入职安全培训,确保其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
5. 安全检查(1)定期开展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制定风险应对措施。
6. 安全应急(1)制定信息系统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职责分工等。
(2)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五、安全责任1. 信息系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信息系统安全工作。
2.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员负责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包括安全制度执行、安全检查、安全事件处理等。
3. 项目经理负责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确保项目安全目标的实现。
4. 项目组成员应遵守安全制度,提高安全意识,积极参与安全工作。
系统软件安全要求
系统软件安全要求导言系统软件安全是保障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核心之一。
在现今的信息时代,计算机系统日益重要,系统软件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种场景中,如航空、航天、金融、医疗等领域,系统软件安全问题更加凸显。
因此,对于系统软件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
安全要求代码安全各种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系统软件都需要编写安全可靠的代码。
为了保证代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安全要求:1.代码规范:编写代码时应遵守一定的代码规范,包括但不限于代码格式、命名规范、注释规范等。
这有利于提高代码的可读性,方便代码维护和代码审查。
2.安全编程:编写代码时应遵守安全编程的原则,包括数据加密、输入验证、错误处理等。
这有助于防范恶意攻击和错误输入所带来的危险。
3.学习与改进:开发人员应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理念,以进一步提高代码安全性。
同时,应不断完善和改进代码,解决已知的安全问题和缺陷。
访问控制系统软件需要对用户进行访问控制,保证系统只被授权的用户使用。
为了实现访问控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安全要求:1.用户身份认证:系统应提供身份认证机制,确保只有授权的用户能够登录系统。
认证机制可以采用密码、指纹、证书等方式。
2.权限管理:系统应提供细粒度的权限管理机制,保证用户只能访问他们被授权的资源。
这需要对系统中的资源进行分类和赋权,以实现资源的精确控制。
3.监控和日志:系统应实时监控操作行为,并记录日志,以便发现异常操作和审计。
数据安全系统软件需要保证数据的安全性,防止数据被窃取、篡改或损坏。
为了实现数据安全,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安全要求:1.数据加密:对于敏感数据,如用户隐私信息、密码等,需要进行加密存储,防止信息被窃取和泄露。
2.安全传输: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需要采用安全传输协议,如HTTPS,确保数据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篡改或丢失。
3.数据备份和恢复:对于重要数据,应进行备份和恢复策略的规划,以防止数据丢失和灾难恢复。
计算机安全使用规范
计算机安全使用规范1.密码安全:-在使用计算机系统时,用户应该设置强密码,并且定期更改密码。
-密码应该包含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并且长度不少于8个字符。
-用户不应该将密码写在纸上,也不应该与他人共享密码。
-避免使用容易猜测的密码,例如生日、姓名等个人信息。
-不要在公共场所或不安全的网络上输入密码。
2.软件安全:-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安全补丁程序,以确保获得最新的安全性修复程序。
-不要使用盗版软件,盗版软件可能包含恶意代码。
-不要随意安装未经验证、来路不明的软件。
-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并定期更新其病毒库。
3.网络安全:-只在安全的、加密的网络上进行在线交易和网银操作。
-在使用公共Wi-Fi网络时,不要访问敏感的个人账户或进行重要的在线交易。
-仔细检查URL,确保访问的是正确的网站,以防钓鱼攻击。
4.数据安全:-定期备份重要的文件和数据,并将备份存储在安全的地方。
-不要将个人隐私信息存储在公共场所或者不安全的存储设备上。
-对重要的文件和数据进行加密,以防止非法访问。
-不要随意插入不明存储设备,以免遭受病毒或恶意软件感染。
-在不再需要的文件和设备上完全清除数据,以防止敏感信息被他人恢复。
5.社交媒体安全:-仔细控制个人社交媒体账户的隐私设置,并严格限制可见性和接收消息的权限。
-不要接受来自未知人士的朋友请求,以防止遭受钓鱼或恶意攻击。
-当接收到可疑的消息或链接时,不要点击或回复,以避免个人信息泄露或受到影响。
综上所述,计算机安全使用规范事关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每个人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自己的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安全。
通过遵循上述规范,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免受攻击和泄露的风险。
软件安全使用制度(5篇)
软件安全使用制度(一)必须定期检查软件的运行状况、定期调阅软件运行日志记录,进行数据和软件日志备份。
(二)禁止在服务器上进行试验性质的软件调试,禁止在服务器上随意安装软件。
需要对软件进行配置时,必须在其它可进行试验的机器上调试,通过并确认可行后,再对服务器上的软件进行配置。
(三)对会影响到全局的软件更改、调试等操作应提前发布通知,并且应有充分的时间、方案准备,才能进行软件配置的更改。
(四)对重大软件配置的更改,应先形成方案文件,经过讨论确认可行后,再进行更改,并应做好详细的更改和操作记录。
在进行软件的更改、升级、配置等操作之前,应对更改、升级、配置所带来的负面后果做好充分的准备,必要时需要先备份原有软件系统和落实好应急措施。
(五)禁止在服务器等核心设备上进行与工作范围无关的软件调试和操作。
未经允许,不得带领、指使他人进入机房对网络及软件环境进行更改和操作。
软件安全使用制度(2)是指企业或组织为了保障使用软件过程中的安全性,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这些规定和措施旨在防止或减少软件系统遭受攻击、泄漏敏感信息、数据丢失等安全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软件安全使用制度内容:1. 软件采购和评估制度:企业需要明确规定采购软件的程序和标准,同时对已有软件进行定期的评估和更新。
2. 软件安装和配置规范:规定只能从可靠的来源下载软件,并确保软件在安装和配置过程中的安全性,比如禁止默认密码、关闭不必要的服务等。
3. 软件许可管理:对于企业拥有的软件许可进行统一管理,禁止使用盗版软件。
4. 软件更新和补丁管理:制定软件更新和补丁管理的规范,及时安装系统和软件的更新和补丁,以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
5. 数据备份和恢复:要求对重要数据进行定期备份,并测试备份和恢复功能,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6. 用户权限管理:限制用户权限,根据岗位和工作需要分配不同的权限,避免未授权的操作和访问。
7. 安全培训和意识提升: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对软件安全的意识,教育员工遵守安全制度和规定。
应急管理业务软件系统安全设计规范
应急管理业务软件系统安全设计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应急管理业务软件系统安全设计规范,包括软件研发流程、软件系统所包含的安全设计规范范围,主要有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通信安全、容错设计、通用要求以及数据库安全,并对软件开发管理做了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山西省应急管理业务软件系统安全设计规范。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关于印发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公通字【2007】43号)GB/T30998-2014信息技术软件安全保障规范GB/T22239-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安全设计security design系统在设计阶段开展的结构分析、专项防护及方案评审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3.2安全策略security policy业务系统中制定一系列规则,实现安全目标的总称。
3.3系统级资源system level resources系统级资源包括:文件、文件夹、注册表项、ActiveDirectory对象、数据库对象、事件日志等。
3.4前端Front-end前端即网站前台部分,在浏览器上展现给用户浏览的网页。
3.51后端Back-End后端是负责与数据库的交互,实现相应的业务逻辑。
3.6双因子认证SecureID密码以及实物(SMS手机、令牌等生物标志)两种或多种条件对用户进行认证的方法。
3.7单向散列One-Way Hash是根据输入消息计算后,输出固定长度数值的算法,输出数值也称为“散列值”或“消息摘要”,其长度通常在128~256位之间。
3.8反向代理Reverse Proxy是指内部网络对Internert发出连接请求,需要制定代理服务将原本直接传输至Web服务器的HTTP 发送至代理服务器中。
安全要求规格书srs
安全要求规格书srs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安全要求规格书SRS(Safety Requirement Specification)是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份文档,它主要用于描述软件系统中的安全要求和需求。
在如今信息安全日益受到重视的时代,安全要求规格书对于保障软件系统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软件系统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之而来的是信息安全问题的不断出现,例如数据泄露、网络攻击等。
对软件系统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安全要求规格书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项目团队明确安全需求,制定安全策略,并最终确保软件系统的安全性。
二、安全要求规格书的编写内容1. 系统概述:对软件系统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包括系统的功能、用途、目标用户等。
2. 安全需求:描述系统中的各种安全需求,包括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等方面的要求。
3. 安全策略:制定系统的安全策略,包括访问控制、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安全审计等。
4. 安全风险评估:对系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5. 安全测试计划:制定系统的安全测试计划,包括安全功能测试、安全性能测试等内容。
6. 安全验证与审计:对系统进行安全验证和审计,确保系统符合安全标准和规范。
7. 安全培训与意识:制定安全培训计划,提高项目团队成员和用户的安全意识,并加强安全培训。
4.编写安全要求规格书:根据系统的安全目标和需求,编写详细的安全要求规格书,确保安全要求得到充分的体现和满足。
5.验证和审计:对编写的安全要求规格书进行验证和审计,确保规格书中的安全要求和策略是合理有效的。
四、总结安全要求规格书在软件项目开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系统的安全需求和风险进行认真分析,制定有效的安全策略,编写完整的安全要求规格书,可以有效地保障软件系统的安全性。
项目团队成员和用户应该加强安全意识和培训,共同维护系统的安全。
集团系统、软件安全行为规范
信息安全管理办法(系统、软件安全行为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规范的目的在于建立用户在使用信息资源时应遵循的基本安全行为。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管理和使用所有信息资源的任何个人、部门和单位。
第二章规范内容第三条用户不得在明知不被授权的情况下,仍试图访问权限以外的系统功能、服务和数据。
第四条操作系统由公司统一提供。
第五条公司提供的全部软件仅限于员工完成公司的工作使用第六条任何由公司组织开发的软件或外购的软件,属公司所有,由公司对系统统一管理、备份、维护、升级。
任何部门或个人不能私自拷贝或提供给其它单位或个人。
第七条擅自安装使用非公司提供的软件,导致系统损坏、信息丢失者,全部后果由使用人自行承担。
(公司提供软件列表参考附件)第八条员工私自将公司提供软件用于私人或泄密公司正版软件的,使用者承担全部责任,并视情节予以处罚。
第九条用户不得故意发起或参与以下行为,包括:-中断或降低系统功能或性能;-未经许可剥夺或更改经授权的用户的正常访问权限;-试图获取授权范围以外的数据和信息;-试图阻挠或绕过公司的安全防护措施。
第十条禁止以下活动,因为其会大量占用网络资源,造成网络堵塞:-下载和安装P2P软件(P2P软件包括但不限于:BT、电驴、迅雷);-下载和安装网络视频类软件(网络视频类软件包括但不限于:PPLive、PPStream);-下载和安装网络扫描工具(网络扫描工具包括但不限于:LanSee)。
第十一条用户不得下载和安装任何在功能上试探或测试公司现有安全防护技术措施的软件,包括:密码破译软件、包侦测软件、端口扫描软件或其它未经公司许可的此类软件。
第十二条用户不得下载和安装任何与工作无关的软件,包括:游戏类软件或其它未经公司许可的此类软件。
第十三条所有公司计算机必须按照《软件安装标准》进行安装,公司信息技术部负责按照《软件安装标准》中所列软件,进行安装、维护、修复和升级工作,并将对《软件安装标准》进行不断的更新和调整。
软件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软件系统安全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系统在企业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软件安全管理工作的日益复杂和重要。
为了保障软件系统的安全,我们制定了以下软件系统安全管理制度,旨在确保软件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信息安全。
二、软件系统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1. 确保软件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障信息资产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2.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严格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
3. 加强对软件系统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4. 建立健全的软件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包括安全保密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管理措施等。
5. 做好软件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定工作。
三、软件系统安全管理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1. 软件系统安全管理委员会软件系统安全管理委员会是软件系统安全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由公司高层领导组成,负责审议和决定软件系统安全管理的重大事项。
2. 安全管理部门安全管理部门是负责软件系统安全管理工作的部门,主要职责包括:(1)制定软件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2)建立健全软件系统安全档案和安全管理制度;(3)组织开展软件系统安全培训和教育工作;(4)开展软件系统安全评估和审计工作;(5)制定软件系统安全控制标准和技术规范。
3. 软件系统管理员软件系统管理员是负责软件系统安全管理的具体执行人员,主要职责包括:(1)负责软件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2)负责软件系统的安全配置和漏洞修复工作;(3)负责软件系统的安全监控和风险预警工作;(4)负责软件系统的安全事件处置和安全报告工作。
四、软件系统安全管理制度1. 安全准入管理(1)软件系统安全准入原则:严格按照“谁制定、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开展软件系统安全准入工作;(2)准入审批流程:确保软件系统安全准入符合公司相关规定,按照准入审批流程进行安全准入审批。
2. 安全配置管理(1)安全配置原则:严格按照“最小权限原则”开展软件系统安全配置管理;(2)安全配置标准:建立健全软件系统安全配置标准,规范软件系统安全配置工作;(3)安全配置审核:对软件系统安全配置进行定期审核和检查,确保符合公司安全配置标准。
信息技术部门软件使用规范责任书
信息技术部门软件使用规范责任书尊敬的信息技术部门成员: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使用公司的软件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保护公司的信息安全,我们特制定了本《信息技术部门软件使用规范责任书》。
请各位成员严格遵守以下规范:1. 软件授权与购买1.1 所有软件的购买和授权必须获得技术部门负责人的书面批准。
1.2 必须严格遵守软件使用许可协议,不可将软件用于未授权的用途或将软件分发给未经授权的人员。
1.3 合理评估软件的需求,并在购买前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确保所选软件的合法性和适用性。
2. 软件安装和卸载2.1 在安装任何软件之前,必须先查验软件的来源和完整性,确保软件没有携带病毒或恶意代码。
2.2 严禁安装未经授权的软件,包括破解版、盗版或来源不明的软件。
2.3 在卸载软件时,应确保所有相关的文件和注册信息也被完全删除,以免产生安全隐患。
3. 软件备份与恢复3.1 重要的软件和数据必须定期进行备份,以防止意外丢失或损坏。
3.2 备份数据的介质应妥善保管,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机密性。
3.3 在数据丢失或损坏的情况下,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恢复,以最小化损失和影响。
4. 软件更新和补丁4.1 定期检查和更新软件的补丁和安全更新,确保软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2 在进行软件更新之前,应进行充分的测试和验证,确保新版本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5. 软件使用许可管理5.1 确保使用的软件已经取得合法的授权许可,并及时缴纳相应费用。
5.2 禁止私自分享或转让软件许可,不得将软件用于未经许可的其他用途。
6. 软件安全合规6.1 严守软件安全合规法规,不得从事任何侵犯版权、软件保护措施破解等违法行为。
6.2 不得使用和传播恶意软件、病毒、间谍软件等有害程序。
6.3 在发现任何软件安全漏洞或异常时,应立即报告给技术部门负责人,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7. 违规行为与处罚7.1 对于违反本规范的行为,将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包括但不限于警告、扣除奖金、降级甚至解雇等。
软件系统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软件系统的开发、运行、维护和管理,提高软件质量,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软件系统的开发、测试、部署、运行和维护过程。
第三条软件系统管理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1. 规范化:软件系统开发、测试、部署、运行和维护等环节应遵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2. 安全性:确保软件系统安全可靠,防止数据泄露和系统崩溃。
3. 可靠性:提高软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满足用户需求。
4. 可维护性:便于软件系统的维护和升级,降低维护成本。
5. 效率性:提高软件系统开发、测试、部署、运行和维护等环节的效率。
第二章软件开发管理第四条软件系统开发应遵循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部署等流程。
第五条需求分析:1. 需求分析人员应全面了解用户需求,制定详细的需求规格说明书。
2. 需求规格说明书应包括功能需求、性能需求、接口需求、数据需求等。
第六条设计:1. 设计人员应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系统设计,包括架构设计、模块设计、数据库设计等。
2. 设计文档应包括系统架构图、模块设计图、数据库设计图等。
第七条编码:1. 编码人员应按照设计文档进行编码,遵循编码规范和编程标准。
2. 编码过程中应进行代码审查,确保代码质量。
第八条测试:1. 测试人员应按照测试计划进行系统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
2. 测试过程中应发现并记录缺陷,及时反馈给开发人员。
第三章软件部署与运行管理第九条软件部署:1. 部署人员应根据系统需求和环境,选择合适的部署方案。
2. 部署过程中应确保系统稳定、安全、可靠。
第十条运行管理:1. 运行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系统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系统问题。
2. 运行管理人员应定期进行系统备份,确保数据安全。
第四章软件维护与升级管理第十一条软件维护:1. 维护人员应根据用户反馈和系统运行情况,及时修复系统缺陷。
2. 维护过程中应遵循变更管理流程,确保系统稳定性。
软件开发安全规章制度细则
软件开发安全规章制度细则为了保障软件开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确保用户的信息和数据不受到侵害,必须制定一套完善的安全规章制度细则。
本文将就软件开发安全规章制度细则进行详细介绍,以便开发人员能够更好地遵循和执行相关规定。
一、密码安全1. 强密码要求:所有开发人员在设定密码时,必须使用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的组合,并且长度不少于8位。
为了确保密码的高强度,建议员工每隔三个月更换一次密码,并且不得使用过去使用过的任何密码。
2. 账号安全保护:所有开发人员应当保护好自己的账号信息,不得将账号和密码透露给其他人。
同时,建议开启双重认证功能,以提高账号的安全性。
二、数据存储与传输安全1. 数据备份: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必须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以防丢失或损坏。
备份的数据应当存储在安全可控的地方,禁止将备份数据存放在个人的移动存储设备上。
2. 数据传输加密:对于涉及到用户隐私的数据传输,必须使用安全的加密协议,如SSL/TLS等,以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或篡改。
三、代码编写规范与审查1. 规范编程风格:所有开发人员在编写代码时,必须遵循公司统一制定的编码规范,包括变量命名、代码缩进等,以便于代码的维护和管理。
2. 代码审查流程: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必须进行代码审查,以发现潜在的安全漏洞和错误。
代码审查应由专门的团队或者核心开发人员进行,确保代码质量和安全性。
四、安全漏洞管理1. 安全漏洞报告:任何员工在发现安全漏洞时,都应立即向相关部门或者安全团队进行报告,以便能够尽快修复漏洞。
2. 安全漏洞修复:一旦发现安全漏洞,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修复的过程中,应当进行详细的跟踪和记录,以确保问题的完全解决。
五、权限管理1. 最小权限原则:在分配系统权限时,应根据员工的工作职责和需要,给予最小化的权限,以减少系统被滥用的风险。
2. 账号注销与权限回收:在员工离职或者调岗时,必须及时注销其账号并回收相应的权限,以免造成安全隐患。
IT系统安全措施的规范要求、政策以及应对黑客攻击的措施
IT系统安全措施的规范要求、政策以及应对黑客攻击的措施规范要求为确保IT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运行,以下是一些规范要求:1. 安全策略:定期制定和更新IT系统的安全策略,包括访问控制、数据保护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措施。
2. 身份验证:要求用户进行有效的身份验证,例如使用强密码、多重身份验证和生物识别等。
3. 授权管理:设置明确的权限和访问控制列表,以确保只有经授权人员才能访问敏感数据和功能。
4. 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备份数据,并测试数据恢复过程,以防止数据丢失和系统故障。
5. 更新与修补:及时更新和修补IT系统中的安全漏洞和软件缺陷,以防止黑客利用漏洞入侵系统。
政策制定明确的IT安全政策可以帮助组织有效管理系统安全,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政策:1. 保密政策:确保员工了解保护机密信息的重要性,并明确禁止未经授权的数据泄露。
3. 移动设备管理:制定政策来管理员工使用的移动设备,包括设置密码锁、远程擦除和安全连接等。
4. 审计和监测:确保对系统进行定期审计和监测,以发现异常活动和潜在的安全威胁。
应对黑客攻击的措施黑客攻击是一种威胁系统安全的常见风险,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对措施:1. 防火墙:配置和维护有效的防火墙,以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入侵尝试。
2. 入侵检测系统:部署入侵检测系统以及实时监测和报告潜在的入侵事件。
3. 加密技术:采用适当的加密技术来保护敏感数据的传输和存储过程。
4. 安全培训:培训员工识别和防范黑客攻击,如钓鱼邮件和恶意软件。
5. 应急响应计划:制定并定期更新应急响应计划,以便及时应对黑客攻击并减少损失。
请注意,以上措施仅提供一般性的指导,具体的安全措施应根据组织的需求和情况进行定制和实施。
办公软件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公司办公软件的安全使用,防止信息泄露、病毒感染等安全风险,保障公司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使用办公软件的员工,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处理、表格处理、演示制作、邮件收发等软件。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通过规范办公软件的使用行为,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确保公司信息安全。
第二章办公软件使用规范第四条办公软件的选择与安装:1. 公司统一使用的办公软件应经信息安全部门审批,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安装其他办公软件。
2. 员工不得从互联网下载未经安全检测的办公软件。
第五条办公软件的权限管理:1. 根据工作需要,为员工分配相应的办公软件使用权限。
2. 严格禁止未经授权的软件使用权限变更。
第六条办公软件的更新与维护:1. 定期检查办公软件的更新情况,及时安装官方发布的补丁和更新。
2. 定期进行病毒查杀,确保办公软件安全运行。
第七条办公软件的使用行为规范:1. 不得利用办公软件进行违法活动,如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
2. 不得利用办公软件进行商业间谍活动,窃取公司商业秘密。
3. 不得在办公软件中存储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敏感信息。
第三章信息安全教育与培训第八条公司定期组织信息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九条培训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1.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公司相关政策规定。
2. 办公软件安全使用规范。
3. 信息安全防护技巧。
4. 应急响应措施。
第四章安全责任第十条信息安全部门负责办公软件安全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进行查处。
第十一条员工有义务遵守本制度,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举报。
第十二条对违反本制度的员工,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降职、辞退等处理。
第五章附则第十三条本制度由公司信息安全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通过以上制度,我们旨在规范公司办公软件的使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共同维护公司信息安全。
软件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软件安全管理制度范文软件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软件安全管理,确保软件系统及数据的安全性,规范软件开发、测试、运维等生命周期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提升软件安全水平,本制度制定。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及其相关单位所有软件系统的开发、测试、运维和使用管理。
第三条本制度内容包括软件安全管理的目标、基本原则、组织架构、安全责任与权限、安全培训、安全审计与评估、安全漏洞与事件处理、安全保密、安全监控与预警等方面。
第四条本制度由本单位的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修订,并由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和监督执行。
第五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本单位安全管理部门所有。
第二章目标和原则第六条软件安全管理的目标是提高软件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确保软件及相关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第七条软件安全管理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安全优先原则:软件系统的安全需排在其他需求之前,确保软件的稳定运行。
2. 预防为主原则:通过提前预防软件漏洞和安全风险的产生,减少事故的发生。
3. 全员参与原则:软件安全管理应当成为全员参与的工作,各岗位都有责任和义务。
4. 安全与效益平衡原则:软件的安全措施应与其业务流程和效益平衡,不能过度限制业务的正常运行。
5. 持续改进原则:软件安全管理应不断进行评估和改进,使其适应变化的安全威胁。
第三章组织架构第八条本单位应设立专门的软件安全管理机构,负责软件安全管理的组织协调和执行。
第九条软件安全管理机构的职责包括:1. 负责制定和修订软件安全管理制度,制定软件安全管理的方针和目标。
2. 负责规划和组织软件安全培训工作,提高岗位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3. 负责安排软件安全审计和评估工作,发现和修复软件安全漏洞。
4. 负责处理软件安全事件,调查和处理软件安全事故。
5. 负责进行软件安全保密管理,确保软件及相关数据的保密性。
6. 负责建立软件安全监控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软件系统的安全情况。
第十条本单位各部门应配合软件安全管理机构的工作,按照制度要求进行软件安全管理。
操作计算机软件的基本规范与注意事项
操作计算机软件的基本规范与注意事项一、软件操作的基本规范计算机软件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用户来说,正确地操作软件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几个关于软件操作的基本规范:1.遵循软件许可协议:在安装和使用软件时,用户应严格遵守软件提供商的许可协议。
违反许可协议可能导致软件无法正常使用,并承担法律责任。
2.保持软件及系统的更新: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提供商会不断更新和优化软件。
用户应及时更新软件,以保障软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提升软件使用体验。
3.备份重要数据:在使用软件处理重要数据时,用户应定期备份数据,以防止数据丢失的风险。
备份可以选择在本地存储或云端存储,保证数据的安全。
4.符合软件操作逻辑:每个软件都有其特定的操作逻辑,用户应按照软件的用户界面和操作指南进行正确的操作。
不合理的操作可能导致软件崩溃或数据丢失。
5.合理分配系统资源:当同时运行多个软件时,用户应合理分配系统资源,避免资源过度占用导致系统运行缓慢或崩溃。
关闭不必要的程序和进程,可以有效提升系统性能。
二、软件操作的注意事项除了基本规范外,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以确保软件操作的顺利进行。
1.保证计算机安全:在使用软件前,用户应确保计算机系统的安全。
及时安装并更新杀毒软件和防火墙,避免病毒和恶意软件对计算机造成危害。
2.阅读软件使用手册:在使用新软件时,用户应仔细阅读软件提供的使用手册或帮助文档。
了解软件的功能和操作方法,可以更好地使用软件。
3.妥善保存文件:在软件中创建或编辑文件时,用户应适时保存文件,以防止数据丢失。
同时,合理组织文件和文件夹,方便后续的查找和管理。
4.谨慎点击链接:在使用软件过程中,用户可能会遇到各种链接,如下载链接或外部链接等。
用户应谨慎点击,避免点击不明链接导致计算机感染病毒或遭受网络诈骗。
5.小心安装附加软件:在下载和安装软件时,用户应留意安装过程中是否包含附加软件。
一些软件安装程序可能会默认安装其他软件,如果用户不需要这些附加软件,应选择取消安装。
系统使用规范
系统使用规范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种系统,如办公软件、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等。
为了能够更高效地利用这些系统,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我们需要遵守一定的规范和使用准则。
本文将介绍系统使用的一些规范和注意事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使用系统资源。
1. 系统登录与账号安全系统登录是使用各类系统的第一步,我们需要确保账号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必要的注意事项:- 设置强密码:密码应包含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并定期更换密码。
- 不共享账号: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账号,并妥善保管账号信息,不随意分享他人。
- 注销及退出:使用完系统后应及时注销或退出,以免他人利用你的账号进行未经授权的操作。
2. 系统权限管理不同的系统会根据用户的权限设定不同的功能和操作范围。
以下是一些建议:- 合理分配权限:根据用户的工作职责,给予适当的权限。
- 定期审核权限:定期审核用户的权限,避免权限滥用或者过度。
- 遵守权限规则:使用具有特殊权限的账号时,要谨慎行事,确保操作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3. 文件和数据管理系统中的文件和数据是我们工作和学习的重要资源,合理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并确保数据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建议:- 文件分类和命名:建立合理的文件夹结构,命名规范,方便查找和管理。
- 定期备份数据:定期备份重要数据,以防丢失或意外删除。
- 删除无用文件:定期清理系统中的无用文件,减少系统负担。
4. 通信和协作系统的通信和协作功能可以促进团队合作和信息交流。
以下是一些建议:- 文明用语:尊重他人,使用得体的语言进行交流。
- 回复及时性:及时回复他人的信息和邮件,保持有效的沟通。
- 共享文件:将需要共享的文件上传至系统,方便团队成员查看和使用。
5. 系统维护和更新为了保持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功能的优化,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新。
以下是一些建议:- 及时更新系统:了解系统提供商发布的更新和修复补丁,及时进行系统更新。
- 限制软件安装:限制对系统的软件安装权限,以免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软件系统安全测试管理规范标准
软件系统安全测试管理规范上海理想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4月27日版本历史【目录】1概述 (5)1.1编写目的 (5)1.2适用范围 (5)1.3角色定义 (5)1.4参考资料 (5)2项目背景 (6)3软件系统安全测试流程 (7)4测试准备 (9)4.1测试准备 (9)4.1.1测试对象 (9)4.1.2测试范围 (9)4.1.3工作权责 (9)4.2测试方案 (10)4.2.1测试准备 (10)4.2.2测试分析 (11)4.2.3制作测试用例 (13)4.2.4实施测试方法 (14)4.2.5回归测试方法 (14)4.3测试计划 (14)4.4实施测试 (15)4.5回归测试 (15)4.6测试总结 (15)1概述1.1编写目的建立和完善-系统安全测试管理制度。
规范软件系统安全测试各环节的要求、规范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软件系统安全测试实施过程中的管理行为及文档要求。
以规范化的文档指导软件系统安全测试工作,提升管理效率、降低项目风险。
1.2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智能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软件安全测试管理过程。
1.3角色定义1.4参考资料2项目背景校园内信息化软件众多,这些软件不光承载着学校核心业务,同时还生成、处理、存储着学校的核心敏感信息:账户、隐私、科研、薪资等,一旦软件的安全性不足,将可能造成业务中断、数据泄露等问题的出现。
希望通过规范软件系统安全测试管理,改善和提高学校软件安全测试水准,将学校软件系统可能发生的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
3软件系统安全测试流程软件系统安全测试流程分为6个阶段:1)测试准备:确定测试对象、测试范围、测试相关人员权责;2)测试方案:按要求整理撰写《安全测试方案》,并完成方案审批;3)测试计划:测试方案通过后,协调确认各相关人员时间,形成测试计划;4)实施测试:按计划实施软件安全测试工作,输出《软件安全测试报告》;5)回归测试:问题修复,回归测试循环进行,直到没有新的问题出现;6)测试总结:测试过程总结,输出文档评审,相关文档归档。
事业单位软件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事业单位软件管理,提高软件使用效率,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事业单位所有软件的采购、使用、维护、更新及安全管理。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可靠:确保软件系统安全、稳定、可靠,防止信息泄露和系统崩溃。
2. 效率优先:提高软件使用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促进工作流程优化。
3. 规范管理:建立健全软件管理制度,明确责任,规范操作。
4. 适时更新: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及时更新软件系统,提高软件性能。
第二章软件采购管理第四条软件采购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用招标、询价、比选等方式进行。
第五条软件采购前,需进行需求调研,明确软件功能、性能、兼容性等要求。
第六条软件供应商应具备合法的资质、良好的信誉和稳定的售后服务。
第七条软件采购合同应明确软件的知识产权、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内容。
第三章软件使用管理第八条软件使用人员应接受相应的培训,掌握软件操作技能。
第九条软件使用过程中,应遵循以下规定:1. 不得擅自修改、删除软件系统中的数据;2. 不得将软件系统用于非法用途;3. 不得在软件系统中安装未经授权的插件、工具等;4. 不得泄露软件系统中的敏感信息。
第十条软件使用人员应定期备份重要数据,防止数据丢失。
第四章软件维护与更新管理第十一条软件维护工作由信息系统管理部门负责,包括软件系统故障排除、性能优化、数据备份等。
第十二条软件更新应遵循以下原则:1. 更新内容应与事业发展需求相匹配;2. 更新前应进行充分测试,确保更新后的软件系统稳定可靠;3. 更新过程中应确保数据安全。
第五章安全管理第十三条软件安全管理包括以下内容:1. 建立健全网络安全防护体系,防止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等安全风险;2. 定期对软件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修复安全漏洞;3. 对软件使用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第六章责任与考核第十四条信息系统管理部门负责本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软件系统安全规范
1.1目的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广泛普及,计算机平安已成为衡量计算机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计算机系统平安包含两局部内容,一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预防各种非成心的错误与损坏;二是预防系统及数据被非法利用或破坏.两者虽有很大不同,但又相互联系,无论从治理上还是从技术上都难以截然分开,因此,计算机系统平安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本标准对涉及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各主要环节做了具体的说明,以便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及监察部门有一个衡量系统平安的依据.1. 2范围本标准是一份指导性文件,适用于国家各部门的计算机系统.在弓I用本标准时,要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范围,不强求全面米用.、平安组织与治理2. 1平安机构2. 1. 1单位最高领导必须主管计算机平安工作.2. 1. 2建立平安组织:2. 1 . 2. 1平安组织由单位主要领导人领导,不能隶属于计算机运行或应用部门.2. 1 .2. 2平安组织由治理、系统分析、软件、硬件、保卫、审计、人事、通信等有关方面人员组成.2. 1 .2. 3平安负责人负责平安组织的具体工作.2. 1 .2. 4平安组织的任务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定期做风险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并监督实施.2. 1 . 3平安负责人制:2. 1 .3. I确定平安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计算机平安负全部责任.2. 1 .3. 2只有平安负责人或其指定的专人才有权存取和修改系统授权表及系统特权口令.2. 1 .3. 3平安负责人要审阅每天的违章报告,限制台操作记录、系统日志、系统报警记录、系统活动统计、警卫报告、加班报表及其他与平安有关的材料.2. 1 .3. 4平安负责人负责制定平安培训方案.2. 1 .3. 5假设终端分布在不同地点,那么各地都应有地区平安负责人,可设专职, 也可以兼任,并接受中央平安负责人的领导.2. 1 .3. 6各部门发现违章行为,应向中央平安负责人报告,系统中发现违章行为要通知各地有关平安负责人.2. 1 . 4计算机系统的建设应与计算机平安工作同步进行.2.2人事治理2. 2. 1人员审查:必须根据计算机系统所定的密级确定审查标准.如:处理机要信息的系统,接触系统的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按机要人员的标准进行审查.2. 2. 2关键岗位的人选.如:系统分析员,不仅要有严格的政审,还要考虑其现实表现、工作态度、道德修养和业务水平等方面.尽可能保证这局部人员安全可靠.2. 2. 3所有工作人员除进行业务培训外,还必须进行相应的计算机平安课程培训,才能进入系统工作.2. 2. 4人事部门应定期对系统所有工作人员从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表现等方面进行考核,对不适于接触信息系统的人员要适时调离.2. 2. 5对调离人员,特别是在不情愿的情况下被调走的人员,必须认真办理手续.除人事手续外,必须进行调离谈话,中明其调离后的保密义务,收回所有钥匙及证件,退还全部技术手册及有关材料.系统必须更换口令和机要锁.在调离决定通知本人的同时,必须立即进行上述工作,不得拖延.2.3平安治理2. 3, 1应根据系统所处理数据的秘密性和重要性确定平安等级,井据此采用有关标准和制定相应治理制度.2. 3. 2平安等级可分为保密等级和可靠性等级两种,系统的保密等级与可靠性等级可以不同.2. 3. 2. 1保密等级应按有关规定划为绝密、机密、秘密.2. 3. 2. 2可靠性等级可分为三级.对可靠性要求最高的为A级,系统运行所要求的最低限度可靠性为C级,介于中间的为B级.2. 3. 3用于重要部门的计算机系统投入运行前,应请公安机关的计算机监察部门进行平安检查.2. 3. 4必须制定有关电源设备、空凋设备,防水防盗消防等防范设备的治理规章制度.确定专人负责设备维护和制度实施.2. 3. 5应根据系统的重要程度,设立监视系统,分别监视设备的运行情况或工作人员及用户的操作情况,或安装自动录象等记录装置.对这些设备必须制定治理制度,并确定负责人.2. 3. 6制定严格的计算中央出入治理制度:2. 3. 6. 1计算机中央要实行分区限制,限制工作人员出入与己无关的区域.2. 3. 6. 2规模较大的计算中央,可向所有工作人员,包括来自外单位的人员, 发行带有照片的身份证件,并定期进行检查或更换.2. 3. 6. 3平安等级较高的计算机系’统,除采取身份证件进行识别以外,还要考虑其他出入治理举措,如:安装自动识别登记系统,采用磁卡、结构编码卡或带有徽电脑及存储器的身份卡等手段,对人员进行自动识别、登记及出入治理.2. 3. 6. 4短期工作人员或维修人员的证件,应注明有效日期,届时收回.2. 3. 6. 5参观人员必须由主管部门办理参观手续,参观时必须有专人陪同.2. 3. 6. 6因系统维修或其它原因需外国籍人进入机房时,必须始终有人陪同.2. 3, 6. 7进出口的钥匙应保存在约定的场所,由专人治理,并明确其责任. 记录最初人室者及最后离室者和钥匙交换时间.2. 3. 6. 8在无警卫的场合,必须保证室内无人时,关锁所有出入口.2. 3. 6. 9禁止携带与上机工作无关的物品进入机房.2. 3. 6. 10对于带进和带出的物品,如有疑问,庞进行查验.2. 3. 7制定严格的技术文件治理制度.2. 3. 7. 1计算机系统的技术文件如说明书、手册等应妥善保存,要有严格的借阅手续,不得损坏及丧失.2. 3. 7. 2应备有关计算机系统操作手册规定的文件.2. 3. 7. 3庞常备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时的替代举措及恢复顺序所规定的文件.2. 3. 8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2. 3. 8. I系统操作人员应为专职,操作时要有两名操作人员在场.2. 3. 8. 2对系统开发人员和系统操作人员要进行责任别离.2. 3. 9制定系统运行记录编写制度,系统运行记录包括系统名称、姓名、操作时间、处理业务名称、故障记录及处理情况等.2. 3. 10制定完备的系统维护制度:2. 3. 10. 1对系统进行维护时,应采取数据保护举措.如:数据转贮、抹除、卸下磁盘磁带,维护时平安人员必须在场等.运程维护时,应事先通知.2. 3. 10. 2对系统进行预防维修或故障维修时, 必须记录故障原因、维修对象、维修内容和维修前后状况等.2, 3. 10. 3必须建立完整的维护记录档案.2. 3. 11应制定危险品治理制度.2. 3. 12应制定消耗品治理制度.2. 3. 13应制定机房清洁治理制度.2. 3. 14必须制定数据记录媒体治理制度.2. 3. 15必须定期进行平安设备维护及使用练习,保证每个工作人员都能熟练地操作有关的平安设备.、平安技术举措3. 1实体平安3. 1 . 1设计或改建计算机机房时必须符合以下标准:3. 1 . 1 . 1?计算机场地技术要求?(GB2887- 87).3. 1 . 1 . 2?计算站场地平安要求?国家标准(待公布).3. 1 . 2计算中央机房建筑和结构还应注意以下问题:3. 1 . 2. 1祝房最好为专用建筑.3. 1 . 2. 2机房最好设置在电梯或楼梯不能直接进入的场所.3. 1 .2. 3机房应与外部人员频繁出入的场所隔离.3. 1 .2. 4机房周围应设有围墙或栅栏等预防非法进入的设施.3. 1 .2. 5建筑物周围应有足够照度的照明设施,以防夜间非法侵入.3. 1 .2. 6外部容易接近的窗口应采取防范举措.如钢化玻璃、嵌网玻璃及卷帘和铁窗.无人值守时应有自动报警设备.3. 1 .2. 7应在适宜的位置上开设应急出口,作为避险通道或应急搬运通道.3. 1 .2. 8机房内部设计庞便于出入限制和分区限制.3. 1 . 3重要部门的计算机中央外部不应设置标明系统及有关设备所在位置的标志^ 03. 1 . 4平安设备除符合?计算站场地平安要求?标准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3. 1 .4. 1机房进出口应设置应急 .3. 1 .4. 2各房间应设置报警喇叭.以免由于隔音及空调的原因而听不到告警通知.3. 1,4. 3进出口应设置识别与记录进出人员的设备及防范设备.3. 1 .4. 4机房内用于动力、照明的供电线路应与计算机系统的供电线路分开.3. 1 .4. 5机房内不同电压的供电系统应安装互不兼容的插座.3. 1 .4. 6应设置温、湿度自动记录仪及温、湿度报警设备.3. 1 . 5主机及外设的电磁干扰辐射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军队标准的要求,外国产品那么必须符合生产国的标准,如FCC或VD臼标准.3. 1 . 6机要信息处理系统中要考虑预防电磁波信息辐射被非法截收.3. 1 . 6. 1可采取区域限制的方法,即将可能截获辐射信息的区域限制起来, 不许外部人员接近.3. 1 . 6. 2可采用机房屏蔽的方法,使得信息不能辐射出机房.3. 1 . 6. 3可采用低辐射设备.3. 1 .6. 4可采取其它技术,使得难以从被截获的辐射信号中分析出有效信息.3. 1 .6. 5关于屏蔽技术的具体要求和技术指标可向公安部有关部门咨询.3. 1 . 7磁媒休治理:3. 1 . 7. 1磁盘、磁带必须根据系统治理员及制造厂确定的操作规程安装.3. 1 .7. 2传递过程的数据磁盘、磁带应装在金属盒中.3. 1 .7. 3新带在使用前庞在机房经过二十四小时温度适应.3. 1.7 . 4磁带、磁盘应放在距钢筋房柱或类似结构物十厘米以上处,以防雷电经钢筋传播时产生的磁场损坏媒体上的信息.3. 1 .7. 5存有机要信息的磁带消除时必须进行消磁,不得只进行磁带初始化.3. 1 .7. 6所有入库的盘带目录清单必须具有统一格式,如文件所有者、卷系列号、文件名及其描述、作业或工程编号、建立日期及保存期限.3. 1 .7. 7盘带出入库必须有核准手续并有完备记录.3. 1 .7. 8长期保存的磁带庞定期转贮.3. 1 .7. 9存有记录机要信息磁带的库房,必须符合相应密级的文件保存和管理条例的要求,不得与一般数据磁带混合存放.3. 1 . 7. 10重要的数据文件必须多份拷贝异地存放.3. 1 . 7. 11磁带库必须有专人负责治理.3. 2软件平安3. 2. 1系统软件应具有以下平安举措:3. 2. 1 . 1操作系统应有较完善的存取限制功能,以预防用户越权存取信息.3. 2. 1 . 2操作系统应有良好的存贮保护功能,以预防用户作业在指定范围以外的存贮区域进行读写.3. 2. 1 . 3操作系统应有较完善的治理功能,以记录系统的运行情况,监测对数据文件的存取.3. 2. 1 . 4维护人员进行维护时,应处于系统平安限制之下.3. 2, 1 . 5操作系统发生故障时,不应暴露口令,授权表等重要信息.3. 2. 1 . 6操作系统在作业正常或非正常结束以后,应该去除分配给该作业的全部临时工作区域.3. 2. 1 . 7系统应能像保护信息的原件一样,精确地保护信息的拷贝.3. 2. 2应用软件:3. 2. 2. 1应用程序必须考虑充分利用系统所提供的平安限制功能.3. 2. 2. 2应用程序在保证完成业务处理要求的同时,应在设计时增加必要的平安限制功能.3. 2. 2. 3程序员与操作员责任别离.3. 2. 2. 4平安人员应定期用存档的源程序与现行运行程序进行对照,以有效地预防对程序的非法修改.3. 2. 3数据库:3. 2. 3. 1数据库必须有严格的存取限制举措,库治理员可以采取层次、分区、表格等各种授权方式,限制用户对数据库的存取权限.3. 2. 3. 2通过实体平安、备份和恢复等多种技术手段来保护数据库的完整性.3. 2. 3. 3应对输人数据进行逻辑检验,数据库更新时应保证数据的准确性.3. 2. 3. 4数据库治理员应实时检查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数据元素的关联及数据内容.3. 2. 3. 5数据库治理系统应具有检查跟踪水平,可以记录数据库查询、密码利用率、终端动作、系统利用率、错误情况及重新启动和恢复等.3. 2, 3, 6库治理系统应能检测出涉及事务处理内容及处理格式方面的错误, 并予以记录.3. 2. 3. 7必须有可靠的日志记录.对数据完整性要求较高的场合要建立双副本日志,分别存于磁盘和磁带上以保证意外时的数据恢复.3. 2. 3. 8应建立定期转贮制度,并根据交易量的大小决定转贮频度.3. 2. 3. 9数据库软件应具备从各种人为故障、软件故障和硬件故障中进行恢复的水平.3. 2. 3. 10库治理软件应能确定是否由于系统故障而引起了文件或交易数据的丧失.3.2, 3. 11重要的系统应采取平安限制实时终端,专门处理各类报警信息.3.2 . 3. 12对于从日志或实时终端上查获的全部非法操作都应加以分析,找出原因及对策.3. 2. 4软件开发:3. 2.4. 1软件开发过程应根据下述标准的要求进行:(l)?软件工程术语?国家标准(待公布).(2)?软件开发中的产品文件编制指南?国家标准 (待公布).(3)?软件需求说明标准?国家标准(待公布).(4)?软件开发标准?国家标准(待公布).(5)?软件测试标准?国家标准(待公布).3. 2.4. 2产品鉴定验收:(l)鉴定验收是软件产品化的关键环节,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提交鉴定的软件产品,应具有上述标准中列出的各种产品文件.(2)将鉴定会上提供的上述文件装订成册,编好页码目录,作为技术档案,妥善保存.⑶ 未经鉴定验收的软件,不得投入运行.(4)购置的软件应附有完整的技术文件.3. 2. 5软件维护与治理:3. 2. 5. 1较重要的软件产品,具技术档案应复制副本,正本存档,不准外借.3. 2. 5. 2软件产品除建立档案文件外,其源文件应记在磁盘或磁带上,并编写详细目录,以便长期保存.3. 2. 5. 3重要的软件,均应复制两份,一份作为主拷贝存档,一份作为备份.3. 2. 5 . 4对系统软件的维护和二次开发要慎重,必须事先对系统有足够的了解.3. 2. 5. 5对软件进行维护和二次开发前,必须写出书面申请报告,经有关领导批准,方可进行.3. 2. 5. 6在维护和二次开发中,必须有详细的标准化的书面记载,主要记载修补部位,修改内容,增加功能,修改人,修改日期等,以便查找或别人接替.3. 2. 5. 7二次开发只能在系统软件的副本上进行.3. 2. 5. 8对软件的任何修改都必须有文字记载,并与修改前后的软件副本一起并人软件技术档案,妥善保存.3. 2. 5. 9对软件的修改必须保证不降低系统的平安性. 3. 3输入输出限制3. 3. 1明确系统各环节工作人员的责任:3. 3. 1 . 1系统各程序设计人员与操作人员必须别离.3. 3. 1 . 2重要事务处理工程,必须规定由合法文件的法定人提交.3. 3. 1 . 3修改文件必须规定批准和执行的手续.3. 3 . 1 . 4工作期间至少应有两人在机房值班,以预防非法使用计算机.3. 3. 1 . 5保存限制台打印记录.3. 3. 2制定统一的数据格式并尽可能使用统一编码.3. 3. 3操作限制:3. 3. 3. 1对操作人员制定有关处理输人数据的操作制度和规程.3. 3. 3. 2必须建立一个整洁、清洁、安静符合生理卫生要求的操作环境,以减少操作失误.3. 3. 3. 3严格规定媒体治理制度,以预防媒体中数据的破坏和损失.如:磁带在保管、传递及安装时的要求,卡片、磁盘、胶片、纸带的治理规程等.3. 3. 3.4向操作人员提供完整的操作指南,以便掌握有关作业安排,作业优先级分配,建立和限制作业,规定场所平安举措和作业运行等的合理规程.3. 3. 3. 5需要保存的数据文件必须有完备的记录,存人符合要求的媒体库中.3. 3. 3. 6充分利用作业统计功能提供的信息,如:调查完成某个特定功能所需的时间,比拟实际机器工作时间与预定时间的差异,判别实际的作业资源需求所预定需求的差异.3. 3. 3. 7处理机要数据的终端室各终端,可以考虑用屏风隔离,以防各用户互看屏幕内容.3. 3. 4数据在投入使用前,必须保证其准确可靠,可采用各种方法进行检验. 如:标号检查、顺序检查、极限校验、运算验证、记录数核对等.3. 3. 5输出限制:3. 3. 5. 1数据处理部门的输出限制应有专人负责.3. 3. 5. 2输出文件必须有可读的密级标志,如:秘密、机密、绝密等宇样或颜色标志.3. 3. 5, 3等级标志必须与相应文件在整个处理环节中同时生存.3. 3. 5. 4输出文件在发到用户之前,应由数据处理部门进行审核.3. 3. 5. 5输出文件的发放应有完备手续.3. 3. 6可以设置独立于用户和数据处理部门两者的治理小组,以监督和指导进入或离开数据处理中央的数据.3. 4联机处理3. 4. 1联机系统应该确定系统平安治理员,对系统平安负责.3. 4. 2用户识别:3. 4. 2. 1必须充分利用系统提供的技术手段.如:用户授权表,存取限制矩阵等. (l)由于计算机识别用户的最常用的方法是口令, 所以必须对口令的产生、登记、更换期限实行严格治理.(2)研究和采用多种口令密码方式,如:单一密码、可变或随机密码、函数型密码等.(3) 口令应加密存贮.(4)系统能跟踪各种非法请求并记录某些文件的使用情况.(5)根据系统的位置,假设错误的口令被连续地使用假设干次后,系统应采取相应措施,如封锁那个终端,记录所用终端及用户名,并立即报警.(6)教育用户必须遵循口令的使用规那么.(7)系统应能识别终端,以查出非法用户的位置.3. 4. 2. 2证件识别,可使用磁条、金属结构或微型芯片制成的卡式证件对用户进行识别.这种识别方式可供有条件的部门使用.3. 4. 2. 3特征识别,采用专门设备检验用户具有的物理特征.如指纹、掌形、声纹、视网膜等.这种识别方式价格昂贵,一般用于机要核心部门.3. 4. 3需要保护的数据和软件必须加有标志,在整个生存期,标志应和数据或软件结合在一起,不能丧失.特别是在复制、转移、输出打印时,不能丧失.3. 4. 4计算机通信线路平安问题:3. 4. 4. I通信线路应远离强电磁场辐射源,最好埋于地下或采用金属套管.3. 4. 4. 2通信线路最好铺设或租用专线.3. 4. 4. 3定期测试信号强度,以确定是否有非法装置接人线路.3. 4. 4. 4定期检查接线盒及其他易被人接近的线路部位.3. 4. 5力口密:3. 4. 5. 1传输需要保密的数据,应该加密保护.3. 4. 5. 2需长期保存的机要文件,应加密后保存.3. 4. 5. 3系统应建立完善的密钥产生、治理和分配系统.3. 4. 5. 4所有数据应由数据主管部门负责划分密级,密级确定后交数据处理部门进行分类处理.3. 4. 5. 5根据数据的密级和保密时效的长短,选择相应强度的密码算法,既不能强度太高,过多增加系统开销,又不要强度太低,起不到保密效果.3. 4. 5. 6不要扩大加密的范围.对于可加密可不加密的数据,不要加密.3. 4. 5. 7对于密钥治理人员要尽可能地缩小范围,并严格审查.3. 4. 5. 8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保密教育.3. 4. 6当系统密级发生变化,特别是密级降低时,应用叠写的方法去除全部磁存贮器,用停电的方法去除非磁存贮器.3. 4. 7计算机系统必须有完整的日志记录.3. 4. 7.1重要计算机日志应记录:(l)每次成功的使用:记录节点名、用户名、口令、终端名、上下机时间、操作的数据或程序名、操作的类型、修改前后的数据值.(2)用户每次越权存取的尝试:记录节点名、用户名、终端名、时间、欲越权存取的数据及操作类型、存取失败的原因.(3)每次不成功的用户身份:记录节点名、用户名、终端名、时间.3. 4. 7. 2操作员对越权存取庞通过限制台进行干预3. 4. 7. 3打印出的日志应完整而连续,不得拼接.3. 4. 7. 4重要的日志应由平安负责人签名,规定保存期限.3. 4. 8对特定的终端设备,应限定操作人员.特定终端设备指:可对重要数据进行存取的、有限制台功能的、系统治理员所用的终端等.限定操作人员的方法有:采用口令、识别码等资格认定或设置终端设备的钥匙等.3. 5网络平安3. 5. 1网络平安比单机系统或联机系统更为重要.如果没有必要的平安举措, 网络不能正式投入使用.3. 5. 2重要部门的计算机网络应设立全网治理中央,由专人实施对全网的统一治理、监督与限制,不经网络主管领导同意,任何人不得变更网络拓扑、网络配置及网络参数.3. 5. 3网络平安可从实际出发,分阶段、分层次逐步完善.应首先考虑采用存贮加密、传输加密、存取限制、数字签名及验证等平安举措.3. 5. 4以公用数据网作为通信子网的各重要部门的计算机网络,应设置闭合用户组等限制非法外来或外出访问举措,保证网络平安.四、平安监督4. 1应急方案与备份4. 1 . 1系统平安人员必须详细列出影响系统正常工作的各种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如火灾、水灾、意外停电、外部攻击、误操作等.4. 1 . 2必须制定万一发生意外时的应急方案.4. 1 . 3应急方案必须确定所要采取的具体步骤、确定每个步骤的内容.4. 1 . 4与执行应急方案有关人员的姓名、住址、号以及有关职能部门〔如消防、公安等有关部门〕的联系方法应放在明显、易取的地方或贴在墙上.4. 1 . 5应付紧急情况的具体步骤也应贴在墙上.如:如何使用备份设备、紧急情况下关机步骤等.4. 1 . 6应定期进行应急方案实施演习,保证每个系统值班人员都能正确实施应急方案.4. 1 . 7除了必须备份的根本数据文件.如:操作系统、数据库治理系统、应用程序等以外,各单位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定出需备份的数据文件.4. 1 . 8必须在机房附近存放一套备份文件的副本, 以便紧急情况下能迅速取出. 4. 1 . 9重要的实时系统在建立时就应考虑设备备份.如:CPU&份,主机备份,系统备份等.4. 1 . 9. 1备份系统应安装在主机房有一定距离的备份机房.4. 1 . 9. 2备份机房应具有与主机房相同的平安标准与举措.4. 1 .9. 3备份系统必须定期进行实际运行,以检验备份系统的可靠性.4. 1 . 10在对数据完整性要求较高的场合,必须采取严格的数据备份举措,以保证在发生意外时数据的可靠恢复.4. 1 . 10. 1数据库转贮.应根据本单位情况确定转贮周期.4. 1 . 10. 2日志文件.日志必须双副本,即保存在盘、带上的联机日志与档案日志.4. 1 .10. 3对于较长的作业,要考虑在其中间设置检查点、重新启动人口、恢复与备份.4.2审计4. 2. 1在对计算机平安要求较高的场合,必须建立审计制度,配备专职审计人员. 4. 2. 2审计人员应该是精通业务,对计算机系统有较好的掌握又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4. 2. 3在系统设计阶段就应有审计人员参加,以评价系统设计是否满足平安要求.4. 2. 4在系统设计中增加平安限制以后,要重新评价系统,以保证系统功能不退化.4. 2. 5系统平安限制包括以下几方面:4. 2.5. 1实体限制:预防天灾、人为事故以及电气和机械支持系统的失效.4. 2.5. 2系统限制:涉及系统的逻辑和实体结构以及有关硬、软件的保护措施. 4. 2. 5. 3治理限制:有关人员、文件资料的处理、存贮等类似事务的平安制度及有关规定.4. 2. 6系统运行状态下的审计应包括:4. 2. 6. 1数据输人阶段.由于多数问题是因数据输入时的错误造成的,放这个阶段应作为重点进行调查.4. 2. 6. 2数据的处理过程.选择一个处理过程,对其每个环节进行跟踪检查, 以便发现非法行为.4. 2. 6. 3计算机程序的检查.必须保存所有程序的完整技术说明文件及其拷贝,以便必要时对重要的程序审查程序代码.4. 2. 6. 4远程通信环节.由于租用邮电通信线路,数据传送过程中被截取的可能性难以预防,所以必须对加密手段进行认真研究,并通过测试预防对通信系统的渗透. 4. 2. 6. 5输出的用途及利用.4. 2. 6. 6系统的治理环节.如:岗位责任制的划分与别离状况、用户、程序员、操作员是否有越权行为等.4. 2. 7审计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4. 2. 7. 1检查性审计.对正常运行的系统的某一局部进行抽样检查.如:抽样打印某局部文件,寻找错误或矛盾.将预期结果的一批数据送人系统进行处理,核对结果.追踪检查某一交易的所有环节并进行核对等.4.2, 7. 2攻击性审计.由审计人员采用各种非法分子可能采取的手段及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对系统进行渗透,或破坏的试验,分析成功的可能性及所需的条件,找出系统的薄弱环节及其相应的对策.4. 2. 8审计工作应该长期不间断地进行,以对非法行为形成一种威慑力量.4. 2. 9重要的计算机系统应定期与公安机关的计算机监察部门共同进行平安检查.4.3风险分析4. 3. 1组织专门小组定期对系统进行风险分析.4. 3. 2工作小组成员应由与系统有关的各方面的专家组成.4. 3. 3风险分析包括:4. 3. 3. 1硬件资源的破坏及丧失.4. 3. 3. 2数据与程序文件的破坏与丧失.4. 3. 3. 3数据的失窃.4. 3. 3. 4对实现系统功能的不利影响.4. 3. 3. 5对系统资源的非法使用.4. 3. 4风险分析应尽可能具体,有些可能的损失应绘出预计的定量值.4. 3. 5分析结果必须包括相应的预防举措.如:大多数损失源于操作错误,那么就应该对业务培训、思想教育、技术举措、人事治理等有关规定或方案做出必要的调整.4. 3. 6并非每一个有风险的脆弱性的部位都需要保护.假设保护举措的代价高于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这些举措应该放弃.4. 3. 7保护举措的可靠程度只需使系统变得对渗透者是非常困难或代价昂贵, 以致胜过可能给渗透者带来的利益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引言1.1目的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广泛普及,计算机安全已成为衡量计算机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计算机系统安全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避免各种非故意的错误与损坏;二是防止系统及数据被非法利用或破坏。
两者虽有很大不同,但又相互联系,无论从管理上还是从技术上都难以截然分开,因此,计算机系统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本规范对涉及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各主要环节做了具体的说明,以便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及监察部门有一个衡量系统安全的依据。
1.2范围本规范是一份指导性文件,适用于国家各部门的计算机系统。
在弓I用本规范时,要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范围,不强求全面采用。
二、安全组织与管理2.1安全机构2.1.1单位最高领导必须主管计算机安全工作。
2.1.2建立安全组织:2.1.2.1安全组织由单位主要领导人领导,不能隶属于计算机运行或应用部门。
2.1.2.2安全组织由管理、系统分析、软件、硬件、保卫、审计、人事、通信等有关方面人员组成。
2.1.2.3安全负责人负责安全组织的具体工作。
2.1.2.4安全组织的任务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定期做风险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并监督实施。
2.1.3安全负责人制:2.1.3.I确定安全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计算机安全负全部责任。
2.1.3.2只有安全负责人或其指定的专人才有权存取和修改系统授权表及系统特权口令。
2.1.3.3安全负责人要审阅每天的违章报告,控制台操作记录、系统日志、系统报警记录、系统活动统计、警卫报告、加班报表及其他与安全有关的材料。
2.1.3.4安全负责人负责制定安全培训计划。
2.1.3.5若终端分布在不同地点,则各地都应有地区安全负责人,可设专职,也可以兼任,并接受中心安全负责人的领导。
2.1.3.6各部门发现违章行为,应向中心安全负责人报告,系统中发现违章行为要通知各地有关安全负责人。
2.1.4计算机系统的建设应与计算机安全工作同步进行。
2.2人事管理2.2.1人员审查:必须根据计算机系统所定的密级确定审查标准。
如:处理机要信息的系统,接触系统的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按机要人员的标准进行审查。
2.2.2关键岗位的人选。
如:系统分析员,不仅要有严格的政审,还要考虑其现实表现、工作态度、道德修养和业务能力等方面。
尽可能保证这部分人员安全可靠。
2.2.3所有工作人员除进行业务培训外,还必须进行相应的计算机安全课程培训,才能进入系统工作。
2.2.4人事部门应定期对系统所有工作人员从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表现等方面进行考核,对不适于接触信息系统的人员要适时调离。
2.2.5对调离人员,特别是在不情愿的情况下被调走的人员,必须认真办理手续。
除人事手续外,必须进行调离谈话,申明其调离后的保密义务,收回所有钥匙及证件,退还全部技术手册及有关材料。
系统必须更换口令和机要锁。
在调离决定通知本人的同时,必须立即进行上述工作,不得拖延。
2.3安全管理2.3,1应根据系统所处理数据的秘密性和重要性确定安全等级,井据此采用有关规范和制定相应管理制度。
2.3.2安全等级可分为保密等级和可靠性等级两种,系统的保密等级与可靠性等级可以不同。
2.3.2.1保密等级应按有关规定划为绝密、机密、秘密。
2.3.2.2可靠性等级可分为三级。
对可靠性要求最高的为A级,系统运行所要求的最低限度可靠性为C级,介于中间的为B级。
2.3.3用于重要部门的计算机系统投入运行前,应请公安机关的计算机监察部门进行安全检查。
2.3.4必须制定有关电源设备、空凋设备,防水防盗消防等防范设备的管理规章制度。
确定专人负责设备维护和制度实施。
2.3.5应根据系统的重要程度,设立监视系统,分别监视设备的运行情况或工作人员及用户的操作情况,或安装自动录象等记录装置。
对这些设备必须制定管理制度,并确定负责人。
2.3.6制定严格的计算中心出入管理制度:2.3.6.1计算机中心要实行分区控制,限制工作人员出入与己无关的区域。
2.3.6.2规模较大的计算中心,可向所有工作人员,包括来自外单位的人员,发行带有照片的身份证件,并定期进行检查或更换。
2.3.6.3安全等级较高的计算机系‘统,除采取身份证件进行识别以外,还要考虑其他出入管理措施,如:安装自动识别登记系统,采用磁卡、结构编码卡或带有徽电脑及存储器的身份卡等手段,对人员进行自动识别、登记及出入管理。
2.3.6.4短期工作人员或维修人员的证件,应注明有效日期,届时收回。
2.3.6.5参观人员必须由主管部门办理参观手续,参观时必须有专人陪同。
2.3.6.6因系统维修或其它原因需外国籍人进入机房时,必须始终有人陪同。
2.3.6.7进出口的钥匙应保存在约定的场所,由专人管理,并明确其责任。
记录最初人室者及最后离室者和钥匙交换时间。
2.3.6.8在无警卫的场合,必须保证室内无人时,关锁所有出入口。
2.3.6.9禁止携带与上机工作无关的物品进入机房。
2.3.6.10对于带进和带出的物品,如有疑问,庞进行查验。
2.3.7制定严格的技术文件管理制度。
2.3.7.1计算机系统的技术文件如说明书、手册等应妥善保存,要有严格的借阅手续,不得损坏及丢失。
2.3.7.2应备有关计算机系统操作手册规定的文件。
2.3.7.3庞常备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时的替代措施及恢复顺序所规定的文件。
2.3.8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2.3.8.I系统操作人员应为专职,操作时要有两名操作人员在场。
2.3.8.2对系统开发人员和系统操作人员要进行职责分离。
2.3.9制定系统运行记录编写制度,系统运行记录包括系统名称、姓名、操作时间、处理业务名称、故障记录及处理情况等。
2.3.10制定完备的系统维护制度:2.3.10.1对系统进行维护时,应采取数据保护措施。
如:数据转贮、抹除、卸下磁盘磁带,维护时安全人员必须在场等。
运程维护时,应事先通知。
2.3.10.2对系统进行预防维修或故障维修时,必须记录故障原因、维修对象、维修内容和维修前后状况等。
2,3.10.3必须建立完整的维护记录档案。
2.3.11应制定危险品管理制度。
2.3.12应制定消耗品管理制度。
2.3.13应制定机房清洁管理制度。
2.3.14必须制定数据记录媒体管理制度。
2.3.15必须定期进行安全设备维护及使用训练,保证每个工作人员都能熟练地操作有关的安全设备。
三、安全技术措施3.1实体安全3.1.1设计或改建计算机机房时必须符合下列标准:3.1.1.1《计算机场地技术要求》(GB2887—87)。
3.1.1.2《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国家标准(待公布)。
3.1.2计算中心机房建筑和结构还应注意下列问题:3.1.2.1祝房最好为专用建筑。
3.1.2.2机房最好设置在电梯或楼梯不能直接进入的场所。
3.1.2.3机房应与外部人员频繁出入的场所隔离。
3.1.2.4机房周围应设有围墙或栅栏等防止非法进入的设施。
3.1.2.5建筑物周围应有足够照度的照明设施,以防夜间非法侵入。
3.1.2.6外部容易接近的窗口应采取防范措施。
如钢化玻璃、嵌网玻璃及卷帘和铁窗。
无人值守时应有自动报警设备。
3.1.2.7应在合适的位置上开设应急出口,作为避险通道或应急搬运通道。
3.1.2.8机房内部设计庞便于出入控制和分区控制。
3.1.3重要部门的计算机中心外部不应设置标明系统及有关设备所在位置的标志。
3.1.4安全设备除符合《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标准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3.1.4.1机房进出口应设置应急电话。
3.1.4.2各房间应设置报警喇叭。
以免由于隔音及空调的原因而听不到告警通知。
3.1.4.3进出口应设置识别与记录进出人员的设备及防范设备。
3.1.4.4机房内用于动力、照明的供电线路应与计算机系统的供电线路分开。
3.1.4.5机房内不同电压的供电系统应安装互不兼容的插座。
3.1.4.6应设置温、湿度自动记录仪及温、湿度报警设备。
3.1.5主机及外设的电磁干扰辐射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军队标准的要求,外国产品则必须符合生产国的标准,如FCC或VDE等标准。
3.1.6机要信息处理系统中要考虑防止电磁波信息辐射被非法截收。
3.1.6.1可采取区域控制的办法,即将可能截获辐射信息的区域控制起来,不许外部人员接近。
3.1.6.2可采用机房屏蔽的方法,使得信息不能辐射出机房。
3.1.6.3可采用低辐射设备。
3.1.6.4可采取其它技术,使得难以从被截获的辐射信号中分析出有效信息。
3.1.6.5关于屏蔽技术的具体要求和技术指标可向公安部有关部门咨询。
3.1.7磁媒休管理:3.1.7.1磁盘、磁带必须按照系统管理员及制造厂确定的操作规程安装。
3.1.7.2传递过程的数据磁盘、磁带应装在金属盒中。
3.1.7.3新带在使用前庞在机房经过二十四小时温度适应。
3.1.7.4磁带、磁盘应放在距钢筋房柱或类似结构物十厘米以上处,以防雷电经钢筋传播时产生的磁场损坏媒体上的信息。
3.1.7.5存有机要信息的磁带清除时必须进行消磁,不得只进行磁带初始化。
3.1.7.6所有入库的盘带目录清单必须具有统一格式,如文件所有者、卷系列号、文件名及其描述、作业或项目编号、建立日期及保存期限。
3.1.7.7盘带出入库必须有核准手续并有完备记录。
3.1.7.8长期保存的磁带庞定期转贮。
3.1.7.9存有记录机要信息磁带的库房,必须符合相应密级的文件保存和管理条例的要求,不得与一般数据磁带混合存放。
3.1.7.10重要的数据文件必须多份拷贝异地存放。
3.1.7.11磁带库必须有专人负责管理。
3.2软件安全3.2.1系统软件应具有以下安全措施:3.2.1.1操作系统应有较完善的存取控制功能,以防止用户越权存取信息。
3.2.1.2操作系统应有良好的存贮保护功能,以防止用户作业在指定范围以外的存贮区域进行读写。
3.2.1.3操作系统应有较完善的管理功能,以记录系统的运行情况,监测对数据文件的存取。
3.2.1.4维护人员进行维护时,应处于系统安全控制之下。
3.2.1.5操作系统发生故障时,不应暴露口令,授权表等重要信息。
3.2.1.6操作系统在作业正常或非正常结束以后,应该清除分配给该作业的全部临时工作区域。
3.2.1.7系统应能像保护信息的原件一样,精确地保护信息的拷贝。
3.2.2应用软件:3.2.2.1应用程序必须考虑充分利用系统所提供的安全控制功能。
3.2.2.2应用程序在保证完成业务处理要求的同时,应在设计时增加必要的安全控制功能。
3.2.2.3程序员与操作员职责分离。
3.2.2.4安全人员应定期用存档的源程序与现行运行程序进行对照,以有效地防止对程序的非法修改。
3.2.3数据库:3.2.3.1数据库必须有严格的存取控制措施,库管理员可以采取层次、分区、表格等各种授权方式,控制用户对数据库的存取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