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辽宁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辽宁省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卷2023-2024(含答案)
注意事项:1.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4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忸,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兽,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灌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嚼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节选自司马迁《屈原列传》)1.下列句子中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邪曲之害公.也(公正)B.人穷.则反本(贫穷)C.其文约,其辞微.(含蓄)D.“离骚”者,犹离.忧也 (通“罹”,遭遇)2.下列各句中加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听:用作名词,听力B.方正..之不容也方正:用作名词,端方正直的人C.明.道德之广崇明:用作名词,光明D.蝉.蜕于浊秽蝉:用作状语,像蝉脱壳3.下列句中加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一一夫天者,人之始也B.竭忠尽智以事其君一一中述汤、武,以刺世事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一一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D.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一一其行廉,故死而不容4.对这段文字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段文字高度赞扬了屈原《离骚》的思想艺术成就,指出屈原的高尚品德及其作品可与日月争光。
2024届辽宁省部分学校高三模拟联考(一)语文试题
2024年辽宁省部分学校高三模拟联考(一)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说新语》是一部采辑旧文编理而成的书,内容又只是分门罗列篇幅短小的人物故事乃至名流的片言只语,它何以可置于经典之列呢?简单地说,魏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转折性的时代,社会的政治结构、思想文化、文学艺术在这一时代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士族阶层则是魏晋社会的中坚,而《世说新语》一书正是通过汇辑各种有关文献资料并加以修饰整理,集中呈现了魏晋士人的精神面貌,从而反映了魏晋思想文化的基本特点。
虽然它的内容都是以前就存在的,但是,不仅原来收录那些资料的书籍大多散佚,而且,如果不是经过编撰者有选择地博采群书重加整理,上述效果也并不能如此显明地体现出来。
正是作为魏晋思想文化的集中载体、魏晋士人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世说新语》具备了成为经典的条件。
士族势力的兴起和门阀制度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
大概地说,士族是由地方性势力发展起来的贵族阶层,他们拥有厚实的经济基础,优越的文化资源,其所统驭的依附人口在必要时即可转化为独立的军事力量;士族成员通过入仕参与国家的政治活动并保护家族的权益,并由于条件的优越造成累世官宦的情形,同时士族的不同家族之间又通过婚姻关系相互联结,巩固和扩大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社会群体的力量。
一般认为,曹丕建魏以后实行“九品中正制”标志了国家对士族特权的认可,同时也标志了门阀政治的成立,而最为典型的门阀政治则形成于东晋。
在门阀政治时代,出现了一种过去所没有过的皇权与士族权力平行存在、相互制衡的政治结构。
皇权虽然在理论上仍被视为最高的权力、国家的象征,但事实上,它并不能取消和超越士族的权力;在有的年代里,皇权实际上成为一种虚设的东西,对国家重大事务完全失去了控制。
原因很简单:在一般情况下,官僚权力是由皇权派生的,士族权力则完全建立在自身力量的基础上。
高三辽宁期中考试卷
高三辽宁期中考试卷一、试卷基本信息1. 试卷名称:高三辽宁期中考试试卷2. 考试科目:语文3. 考试时间:150分钟4. 总分:150分5. 考试日期:2024年4月20日二、试卷内容1. 选择题(共30分,每题3分)- 题目1- 题目2- ...- 题目102. 填空题(共20分,每题2分)- 题目1- 题目2- ...- 题目103. 阅读理解(共40分,每篇阅读10分)- 阅读材料1- 题目1- 题目2- ...- 题目5- 阅读材料2- 题目1- 题目2- ...- 题目5- 阅读材料3- 题目1- 题目2- ...- 题目54. 作文题(共60分)- 题目:请以“我眼中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三、试卷排版要求1. 试卷纸张:A4纸,单面打印。
2. 字体:宋体,小四号字。
3. 行距:1.5倍行距。
4. 页边距:上下左右各2.5厘米。
5. 6. 题号:左对齐,字号为小四。
7. 题目内容:左对齐,字号为小四。
8. 选择题选项:左对齐,字号为小四。
9. 填空题空格:每个空格宽度一致,字号为小四。
10. 阅读理解材料:左对齐,字号为小四。
11. 作文题:居中,字号为小四。
四、试卷格式1. 封面- 试卷名称- 考试科目- 考试时间- 总分- 考试日期2. 试卷内容- 选择题- 填空题- 阅读理解- 作文题3. 答题卡- 选择题答题区域- 填空题答题区域- 阅读理解答题区域- 作文题答题区域五、注意事项1. 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试卷上作答无效。
2. 请考生在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准考证号等个人信息。
3. 考试结束后,考生需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 考生不得携带任何与考试无关的物品进入考场。
5. 考生不得在考试过程中交流、抄袭或使用电子设备。
6. 考试期间,考生应保持安静,不得影响他人考试。
7. 考试结束后,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等待监考老师收卷。
辽宁省 各地2021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精选汇编 古诗词阅读专题
辽宁省各地2021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古诗词阅读专题2021届辽宁省朝阳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新喻道中寄元明用觞字韵①黄庭坚中年畏病不举酒,孤负②东来数百觞。
唤客煎茶山店远,看人秧稻午风凉。
但知家里俱无恙,不用书来细作行。
一百八盘③携手上,至今犹梦绕羊肠。
注:①新喻:今江西新余县南。
元明:黄大临,字元明,黄庭坚之兄。
本诗为黄庭坚探望其兄黄元明别后在新喻道中所作。
②孤负:同“辜负”。
③一百八盘:地名,在蜀中巫山境内,此地为当年黄大临送黄庭坚赴贬所途经之地。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两句是说作者人到中年因病戒酒,以至于这次东归不能与其兄畅饮而遗憾。
B. 颔联两句平实地记录了在新喻道中的所见:煎茶迎客的店家和午风吹拂的稻田。
C. 颈联两句是向兄长嘱咐,只要家中安好就不用写信,显示出作者对家心无挂碍。
D. 颈联后句源自杜甫“来书细作行”,体现诗人善化用诗句“点石成金”的诗风。
16. 请从虚实的角度鉴赏尾联。
【答案】15. C 16. 尾联两句是虚写,作者通过追忆当年黄元明不畏艰险从一百八盘一路绕过崎岖如羊肠的山路护送他到贬所的场景,来表达兄弟两人之间患难与共的亲情。
【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显示出作者对家心无挂碍”错。
前句由“但知”可看出作者对家是有所牵挂的。
故选C。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尾联收束全诗,“一百八盘携手上,至今犹梦绕羊肠”意思是,一百八盘携手登上,至今还梦绕那小道羊肠。
作者回忆当年家兄长途相送的情景。
兄弟俩一路上携手前行,踏平了一百八盘和四十八渡鞥坎坷之地。
那情景历历在目,深厚的手足之情魂牵梦绕。
可见尾联用了虚写的手法。
2021届辽宁省丹东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2020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2020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李白《寄东鲁二稚子》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北京卷高考题)--------------------------------------------------------------------------------(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15 题。
(共12 分)寄东鲁二稚子【1】李白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2】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注释:【1】这首诗作于金陵。
【2】龟阴:地名,与后文的“汶阳川”都在鲁地。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李白由江南农事春景联想到东鲁田地无人耕种,心生茫然之感。
B.李白思念一双儿女,追忆昔日春游漫步的场景,不禁泪下如泉。
C.这首诗叙事朴实,语言明白如话,亲切自然,堪称“天然去雕饰。
D.这首诗展现李白柔情的一面,其风格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不同。
14.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诗人先说“吴蚕已三眠,后又说“别来向三年,抒发了青春不再的痛苦之情。
B.诗人先感慨“谁种龟阴田,最后又说“因之汶阳川,表达了归隐田园的志向。
C.“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这两句由金陵酒楼引发东鲁家园之思,过渡巧妙。
D.“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意思是想到孩子们缺失父爱,诗人心中纷乱焦虑。
15.这首诗多处写到桃树。
请分析桃树在诗中的意义与作用。
(6 分)答案:三、(本大题共 5 小题,共25 分)13.B 14.D15.答案要点:①桃树为诗人亲手所种,是家的象征。
②桃树不断长高,是时光流逝的象征。
③桃树是抒情的线索,诗人由酒楼边的桃树想到桃树下的儿女。
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2022届新高三上学期7月高考命题比赛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
古诗阅读专题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2022届新高三上学期7月高考命题比赛语文试卷1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①杜甫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注】①奉济驿,地名,在今四川绵阳。
严公,即严武。
因已写过两首送严武的诗,所以说“重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出送别的主题,“空复情”用拟人手法,明写山,实写人,将诗人此时的心境表露无遗。
B.颔联先说未来相会难期,后叙昨夜月下同行,采用时序颠倒的写法,曲折之中包含深情雅致。
C.颈联写严武历经三朝无比荣耀,任职地方的百姓对其讴歌惋惜,正面展现了严武的光彩形象。
D.尾联写诗人想象送别严武后回到浣花溪畔的情状,用直抒胸脆的手法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情感。
16.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15.(3分)C 解析:“列郡讴歌惜”是侧面表现。
16.(6分)①对友人离去的不舍(感伤);②对世事无常的感慨;③对友人政绩的赞扬;④友人离去后的孤独寂寞。
(每点2分,答对任意3点即得满分)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2022届新高三上学期7月高考命题比赛语文试卷3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次韵和慎詹事述上元宵会之欢寄诸同舍之什杨亿休沐欣逢上元节,华堂高宴且盘桓。
峨冠屡舞人多醉,刻烛狂吟夜向阑。
月上珠帘侵座白,霜飞碧瓦透衣寒。
铜壶漏彻东方曙,归骑纷纷未尽欢。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的题目明确点出了写作这首诗的情境和原由,以及唱和酬赠的对象。
B.在蜡烛上刻度数,烧烛以计时,诗中用“刻烛”来表现众人诗才之敏捷。
C.“侵”和“透”两字含蓄地描绘了夜已渐深、曲终人散后诗人的清冷心境。
2021年高三最新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鉴赏专题 含答案
河南省xx届高三最新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鉴赏专题郑州市第一次质量预测(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2021年高三最新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鉴赏专题含答案[注]据《唐才子传》称,于武陵在唐宣宗大中年间尝举进士,不称意,携书与琴,往来商洛、巴蜀间,或隐于卜中,存独醒之意。
8.这首诗的第二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对比,“寒涧”与“翠楼”,一个荒寒一个繁华形成鲜明对比(3分,如果只答手法,没有解释,只给2分;如果没有明确答出手法,而是融合在具体分析中,且解说适当,也可给3分);突出了松树生长环境的恶劣,以及“松”与“翠楼人”之间地位、境遇的巨大差别,暗示卖松人向翠楼人卖松求利不合时宜,为规劝卖松人做铺垫。
(作用2分;四个要点,答出一个给1分,答出任意两个、意思对即可)或:比喻(象征、托物言志)、借代,以寒涧树比喻(象征)贫寒之士,以“翠楼人”代权贵之人;[3分,如果只答手法(“比喻”、“借代”各占1分),没有解释,只给2分;如果没有明确答出手法,而是融合在具体分析中,且解说适当,也可给3分]把贫寒之士比喻为“寒涧树”,形象地表现了其地位的卑微、境遇的凄凉;而想把“寒涧树”卖给“翠楼人”,委婉地表达了贫寒之士希望得到权贵赏识重用之意。
辽宁省各地市2023届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05古代诗歌阅读
辽宁省各地市2023届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05古代诗歌阅读一、古代诗歌阅读(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金陵九日【唐】彦谦野菊西风满路香,雨花台上集壶觞。
九重天近瞻钟阜,五色云中望建章。
绿酒莫辞今日醉,黄金难买少年狂。
清歌惊起南飞雁,散作秋声送夕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写诗人九月九日在金陵雨花台上聚友宴饮,共度重阳节的所见所感。
B.首句以“野菊”“西风”这些典型意象写出重阳节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象。
C.颔联以“九重天”与“五色云”为烘托,写出了钟山与南京殿阁之壮观。
D.“绿酒”“清歌”写出了宴饮之乐,也在“送夕阳”中流露出思亲的哀伤。
2.前人评价此诗“章法紧严”,据此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3届辽宁省丹东市高三一模(总复习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鹰①杜甫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镞光堪擿,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①这首诗创作于开元末期,是杜甫早期的作品。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联起笔不凡,先说洁白画绢之上现出风霜肃杀之气,然后再点明原因,有力地勾勒了画鹰的气势。
B.中间两联具体描绘画上的苍鹰,“耸身”写其动态,“侧目”写其静态,“光堪摘”描摹其饰件,极为传神。
C.尾联承上收结,直把画鹰当成真鹰,发出追问,何时才能出击凡鸟,即使血染荒原也在所不辞,寄寓深意。
D.全诗章法严谨,托物言志,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将画中苍鹰卓然不凡、展翅搏击的形态描摹得淋漓尽致。
4.题画诗创作讲究“画之不足,题以发之”,即可以通过题诗来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和情感。
你认为本诗补出了哪些“画之不足”?请简要分析。
(2023届辽宁省辽阳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拟青青河畔草诗【南北朝】鲍令晖袅袅临窗竹,蔼蔼垂门桐。
2023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诗词鉴赏阅读【含答案】
1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北京市高考题)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
(共12分)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①杜甫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②在还思归。
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邻人非。
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③。
共说总戎云鸟阵④,不妨游子芰荷衣。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4年。
杜甫于760年在成都营建草堂。
762年,严武入朝,杜甫送行至绵州。
其后,成都发生兵乱,杜甫流亡至梓州。
764年,严武封郑国公、拜剑南节度使,再次镇守成都。
②乌皮几:包着黑皮的小桌。
③息机:熄灭用世之心。
④总戎:主帅。
云鸟阵:一种作战的阵法。
12.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锦官城西”句写诗人在成都生计微薄,感慨世事之艰难。
B.“乌皮几”句,诗人借“乌皮几”表达了自己的思归之情。
C.“昔去”句,诗人叙写昔日离开成都,担忧乱兵人城骚扰。
D.“今来”句写诗人回到成都后,看到兵戈扰攘、物是人非。
13.以下对诗歌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律诗一般只有中间两联对仗,而此诗四联皆对,属对精切,律法谨严。
B.诗人借众人的评价,从侧面称赞严郑公的才能,语言得体而蕴藉有味。
C.此诗尾联在语意上与第一句中的“生事微”前后呼应,可谓章法井然。
D.末句化用《离骚》典故,借芰荷衣显示杜甫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14.杜甫的诗内涵深刻而丰富,往往一联就有多重意蕴。
此诗“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一联历来为人称道。
请分析这一联有哪些内涵。
(6分)答:答案:12D 13B14、对战乱的痛恨,对国家、百姓的担忧;壮志难酬的无奈与隐痛。
2 晃补之《临江仙》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全国甲卷高考题)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临江仙晃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
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
辽宁省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辽宁省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
当人们好像只是在忙于改造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并创造前所未闻的事物时,恰好在这种革命危机时代,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它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
将近三十年以前,当黑格尔辩证法还很流行的时候,我就批判过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方面。
但是,正当我写《资本论》第一卷时,愤懑的、自负的、平庸的、今天在德国知识界发号施令的模仿者们,却已高兴地像莱辛时代大胆的莫泽斯·门德尔森对待斯宾诺莎那样对待黑格尔,即把他当作一条“死狗”了。
因此,我公开承认我是这位大思想家的学生,并且在关于价值理论的一章中,有些地方我甚至卖起黑格尔特有的表达方式。
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化了,但这决不妨碍他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
在他那里,辩证法是倒立着的。
必须把它倒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
(摘编自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材料ニ:人类思维发展的规律决定了文化的连续性。
人们是在改造现实世界的过程中认识和表现现实,从而创造文化的。
但是,人们在表现现实世界、创造文化时,必然要遇到前人所创造的文化思想,并受它们的影响。
虽然人们的文化思想归根到底是以该时代的物质生产所造成的经济关系为基础的,但是,意识形态的完成过程,表现为思想依据前人留下的思想资料进行创造的过程。
物质生产所创造的经济关系是通过对原有文化思想的影响来起作用的,它并不重新创造出任何东西。
2020年高考语文真题解析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
2020年高考语文真题解析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全国Ⅰ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
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
裁诗:作诗。
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比喻培养人才。
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
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
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 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 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 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15. 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4.A 15.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
【解析】【14题详解】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A项,诗歌的题目是《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考生要理解好其中的“奉和”与“见寄”的意思。
唐朝的时候,诗人通过寄送诗词酬唱的情况比较多,类似现在的笔友。
诗的题目给出了写这首诗的原因,即皮日休抱病在家,闭门谢客,但是给作者写了一封信,作者回信以示酬和。
由此可见,选项A“与外界不通音讯”是错误的。
故选A。
【15题详解】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2024届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届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要深入了解建筑艺术的特点,我们就把建筑物与产生它的社会历史环境联系起来,我们就可以惊奇地发现一个新世界,看到建筑艺术在某些方面有其它艺术不能比拟的文化意义。
②相比于其他一些造型艺术门类而言,建筑与生活的关系显然密切、广泛得多。
大部分造型艺术作品都只与人类精神生活的某一方面发生联系,但建筑却几乎与人类的全部生活即从最初级的物质生活到最精微的精神生活都发生联系。
这只要看看建筑类型的多样性就可以一目了然了。
人类的一切生活生产活动、文化艺术活动,政治、宗教、教育、医疗、交通、体育……总之,生老病死的一切,没有一样能离得开建筑。
建筑既然建立在如此广阔的生活土壤之上,就必然会在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同时,还要多方面、多层次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最广泛地反映人们的生活理想和对美的追求,这一特性,决定了建筑体现文化的必然性。
③建筑拥有丰富的艺术语言,使建筑拥有了巨大的艺术表现力,决定了建筑体现文化的可能性。
建筑艺术本性的表现性与抽象性,使它具有与人类心灵直接相通的特点,直接给人以诸如轻灵或凝重、宁静或骚动、冲和或繁丽、朴质或富丽、淡泊或威严、清丽或庄重等明晰的感受,迅速激起强烈的情感火花,决定了建筑体现文化的有效性。
④建筑艺术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与文化整体的同构对应关系,它是某一文化环境中的群体心态的映射。
艺术与生活的对应关系,自浅而深,有同形、同态、同构等层级。
同形就是与生活中某一对象的表面形相上的对应,同态是与一群对象的存在势态上的对应,同构是与文化整体的深层结构上的对应。
明清北京和北京宫殿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晚期高度发展的专制集权意识和后期儒学一整套宗法礼制观念,皇权是一切社会生活的中心,这些观念,几乎已成了当时的一种全民式的群体心态。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2021—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科试卷答题时间:150分钟总分值:150分第一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
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日记、信札、家谱、账本、碑铭、地图、辞典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会不断地扩大。
所以从“三言二拍〞里头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相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
陈寅恪先生以诗证史,也为大家熟悉。
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没有这么广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
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一个例子就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
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
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黄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
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
但以传说或神话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历史上,?山海经?终究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
王国维?古史新证?里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亦疑之,其于疑心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一类文献。
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
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山海经?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
?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谬不经,连司马迁?史记?都不敢采用。
虽然?山海经?里头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该归于史部,但其中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
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
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将其看成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
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卷语文(一)附解析
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卷语文(一)附解析第Ⅰ卷阅读题一、(辽宁葫芦岛市六校2020届高三联考)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杨景龙综观20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到观念题旨、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
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
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即至为明显,胡适自己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
胡适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全逃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
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丁香”,即来自李璟《摊破浣溪沙》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卞之琳就说《雨巷》“读起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
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舴艋舟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古今诗歌作品之间,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显然借鉴了苏轼《蝶恋花》下片中的无焦点冲突和戏剧化情境;舒婷名篇《船》表现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与《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同出机杼。
古今诗人之间,像郭沫若诗歌的豪情气势与李白诗歌,艾青诗歌的深沉悲郁与杜甫诗歌,戴望舒、何其芳诗歌的辞色情调与晚唐温李诗词,卞之琳诗歌的炼字琢句与南宋姜、吴雅词等;古今诗体之间,像胡适之体的浅白与元白体的浅俗,俞平伯、严阵、流沙河诗歌的语言节奏与古代词曲句式,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诗歌与古代辞赋歌行,白话小诗的体式与古代绝句小令等;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边塞诗的激昂豪迈、地域特色显明,与盛唐边塞诗的激情悲壮、异域风光独特等;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治主题,爱国主题,爱情主题,时间生命主题,历史主题,自然主题,乡愁主题等;古今诗歌形式手法之间,像构句分节押韵,意象化,比兴象征,构思立意,意境营造与氛围渲染,叙事性和戏剧化,互文与用典等,其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以文为诗,就是把古文的章法和句法应用于诗歌创作之中,但凡古文中能用到的内容和形式均可用于诗歌之中,使诗歌具有散文的容量和气势。
阎琦先生在《韩诗论稿》中说道:“所谓以文为诗,主要指诗多赋体(叙事体)、好直说、以古文章法句法为诗,诗兼有散文体裁。
”阎先生指出用以文为诗的艺术手段作诗,会使诗歌中包含散文体裁,也就是便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看起来具有“散文化”倾向。
大致说来,韩愈诗歌以文为诗的艺术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盛唐,无论是题材、形式都已经非常完善。
在诗歌创作方面,只有变通,才能继续将诗歌艺术发扬光大。
韩愈等晚辈诗人就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创作传统诗歌的同时,他们尝试摆既盛唐诗歌的束缚,在诗歌创作中尝试改变盛唐诗歌整齐、工整的形式,并加入跳跃和闪烁的元素,使诗歌的语言改变整齐划一的局面,以古文的章法和句法为诗,改变诗歌的艺术效果,使诗句可长可短。
形成错落之美。
后人在提到韩愈诗歌特点的时候多提到其诗歌的奇崛和怪异,而简短而又近古的诗歌多被忽视,因为在唐代,大多数诗歌在格律和韵律方面有较高的要求,而周古文的章法和句法为诗,和传统诗歌创作不符,有悖于主流诗风。
在韩愈诗歌创作尚未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这类诗歌难免会被人误解,甚至被人否认,认为不是诗歌而近于文,而这恰恰是韩愈在盛唐诗歌的基础上对诗歌创作的开拓和创新。
正是早期的这种尝试性的创作为其诗风的形成和后期的大力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果说用长短句是尝试着用写文的办法来写诗,那么用散文的谋篇布局来写诗便是对诗歌大刀阔斧的改革了。
韩愈在诗歌创作中,把散文的谋篇布局、起承转合的气势运用得淋漓尽致,把散文描述事物的手法、描绘人物的功能以及栩栩如生的状物的笔法也应用于诗歌创作之中。
辽宁省部分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岭南江行①
柳宗元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②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③。
射工④巧伺游人影,飓母⑤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注】①本诗作于元和十年诗人因谗言被贬赴柳州途中。②黄茆:黄茅草。③蛟涎:蛟龙的口液,这里指水蛭。④射工:射工虫,传说能含沙射入影以杀人。⑤飓母:南方秋夏间,一种象征飓风即将来临前的云气。
B.在诗人看来,昔日尧舜圣贤之事不值得奇怪,今日纷扰之事更可轻视,要纵情无拘。
C.本诗用韵灵活,前四句押同一个韵,后四句另押一个韵,故本诗属歌行体不属律诗。
D.本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都属游仙诗,都抒发了诗人超脱现实、向往自由的情怀。
16.这首诗是如何表达诗人的浪漫情怀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1)虚写,诗歌描写了一个梦境,写诗人乘着仙鹤飞越沧海,天上仙人放歌,迎接诗人的到来,表达诗人对自由的向往。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送丁少卿自桂帅移镇西蜀①乐雷发琼海收兵玉帐闲,又移斋舰泝②涪湾。
三边形势全凭蜀,四路封疆半是山。
魏将旧闻侵剑阁,汉兵今欲卷函关。
细倾瑞露③论西事,想在元戎④指顾间。
【注】①本诗写于端平元年(1234),金亡,中原空虚,宋理宗发兵三京(东京开封府,南京应天府,西京河南府),意欲恢复。②泝:同“溯”。③瑞露,酒名。④元戎,主将。
D.第五句的“往”,指梦中的魂“往”到京城与欧阳修相见,是承“千里梦”而来的。“言犹在”是梦后记忆。梦中“言犹在耳”,顷刻只剩下“残月”鸡声。
辽宁省辽南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辽宁省辽南协作体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
毛泽东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
1925年前后,大革命高潮风起云涌,以一篇《沁园春•长沙》,讴歌壮丽的秋景;“怅寥廓,问苍茫大地,是“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因为他们是革命理想的象征,只有他们才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只有他们,才能担负起“到中流击水1936年2月,指挥红军东征的毛泽东,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沟里又写下《沁园春•雪》。
北国的茫茫寒雪,气势恢宏,气象万千:北国的晴日,“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当时的红军依然困难重重,对革命前途,革命胜利充满信心。
秦皇汉武,那么,到底谁才是主宰历史浮沉的主人?谁才是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毛泽东再一次回应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数风流人物,无产阶级大众,才是历史和时代的真正主人。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
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好似一幅幅长篇画卷,特别是记录了若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堪称一代诗史,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
这些充满强大战斗精神的火红诗句,这些高度凝练中国革命与建设各个不同阶段奋斗精神的史诗篇章毛泽东诗词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生动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
五次反围剿,敌强我弱,但在毛泽东笔下,“当年鏖战急,今朝更好看”(《菩萨蛮•大柏地》)。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与人类历史的英雄传奇。
红军将士突破重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长征的千山万水,深沟险壑,充分体现出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魄,展示了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革命斗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辽宁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2021届辽宁省大连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舟中晚起[注]白居易日高犹掩水窗眠,枕簟清凉八月天。
泊处或依酤酒店,宿时多伴钓鱼船。
退身江海应无用,忧国朝廷自有贤。
且向钱唐湖上去,冷吟闲醉二三年。
【注】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白居易曾上书论当时河北的军事,其言论不被采纳,于是请求到外地任职,7月被任命为杭州刺史,该诗写于赴任途中。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上句中的“犹”字意蕴丰富,照应“晚起”,说明旅途中天已大亮诗人仍关着窗子在睡觉。
B. 颔联对诗人旅途中泊宿的环境进行概括式描写,简笔勾勒出诗人旅途中借酒浇愁的落魄形象。
C. “退身江海”一语双关,既指诗人请求到外地任职,也暗指诗人远离政治斗争的情感倾向。
D. 本诗语言平易朴实、通俗易懂,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典型特点,起承转合的结构也非常严谨。
16. 分析尾联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态度。
【答案】15. B 16. ①尾联是诗人对去往杭州任上生活的想象,想象自己做个闲官,饮酒赋诗;②“且”字流露出诗人不被朝延重用,只能远离政治中心的失落;③“冷吟闲醉”流露出诗人对自己调任杭州后无所事事的调侃与无奈。
辽宁省朝阳市育英高考补习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点绛唇王禹偁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注]①王禹偶:巨野(今属山东)人。
北宋最早改革文风的诗文家。
在朝为官敢于直言讽谏,屡受贬谪。
②如缀:排列成行很整齐,如连缀在一起。
③平生事:这里指向来所追求的功名事业。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词寓情于景,因情绘景,风格清丽,感情质朴,一改宋初词坛的艳冶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词境。
B. 起首“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先抑后扬,写江南多云多雨令人感到惆怅,然而却无损于它的秀丽景色。
C. 词的上阕着重写景,下阕着重抒情。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承上阕写景而来,视角由低而高,转写空中。
D. 词中交替运用比喻手法和衬托手法,层层深人,含吐不露,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饰,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16.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包含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试分析。
【答案】15. D 16. ①凌云壮志的豪情:下阕中,词人遥见冲天远去的大雁,触发的是“平生事”的联想,想到了男儿一生的事业,应当有凌云壮志,抒发了自己想建功立业、实现伟大抱负的愿望。
②知音难觅的孤独:王禹偁屡受贬谪,无法实现他胸中的大志,于是他恨无知音,愁无双翼,不能像“征鸿”-样展翅高飞,感受到知音难觅的抑郁和客居异乡的孤独。
③壮志难酬的苦闷:词人目送雁去,想起自己的抱负志向,不由得思潮翻滚,发出了“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的喟叹,含蓄而凝练地表达了自己报国济民的远大抱负和无人理解、屡遭贬谪的怅然苦闷心情。
辽宁省盖州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清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纳兰性德春云吹散湘帘雨①,絮黏蝴蝶飞还住。
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
柳烟丝一把,瞑色笼鸳瓦②。
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
【注】①湘帘:用湘妃竹编制的帘子。
②鸳瓦:即鸳鸯瓦,上刻有鸳鸯,故称。
唐白居易《长恨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15.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本词开头写春日傍晚,雨收云散,飞絮粘在蝴蝶的翅膀上,使它欲飞还住,渲染出幽婉凄迷的氛围。
B. “人在”两句,写主人公独立高楼之上,感受到从四面八方吹来的和煦春风,写出登楼赏春的雅兴。
C. “柳烟”两句,进一步写出杨柳青青,如烟似雾,暮色冥冥,烟笼鸳瓦,都如愁绪笼罩在楼中人心头。
D. 这首词写景细腻生动,抒情含蓄委婉,末句以景语作结,不直接道破,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
16. 这首词结尾为什么要说“休近小阑干”?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5. B 16. ①“休近小阑干”,是因为凭栏远望看到夕阳下绵延不尽的远山,会引起怀念远人的愁思,而思念的人更在远山之外,望也望不到,只能引起内心的尤尽伤悲罢了。
②上文写人在玉楼、双飞蝴蝶、陌头杨柳楼上鸳瓦,已是思念深重,此时若再近小阑干,则愁上更愁,悲上愈悲了,因此更需“休近小阑干”。
辽宁省葫芦岛市八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午枕①王安石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①向此留。
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酬。
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③斜见画楼。
欲把一杯无伴侣,眼看兴废使人愁。
【注】①午枕:即午睡。
本诗写于宋神宗去世后,当时新法已被全部废除。
②吹箫:《列仙传》载萧史偕弄玉吹箫跨凤飞升,这里泛指神仙道术③欹:倾斜、歪向一边。
14. 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从首句“百年春梦”可以看出,诗人午后就枕,尽管睡眠时间不长,但梦中所历似已有百年。
B. 首联第二句化用典故,感慨自己并没有神仙道术可长留梦境之中,直接表现了对梦境的依恋,侧面表现了对现实的失望。
C. 颔联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野草自然生长、鸣鸠相乳相酬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作者午睡梦醒后的视听印象。
D. “朱户欹斜见画楼”一句通过对朱户画楼的描写,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出了委婉批评。
15.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14. D 15. ①新法被废的痛苦与惋惜。
首句“百年春梦去悠悠”既是写实,又喻指自己致力一生的变法惨遭废除,如梦消散,内心无比痛苦、惋惜。
尾句“眼看兴废使人愁”则直抒胸臆,新法废,旧法兴,令人愁闷。
②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感悟。
颔联和颈联描绘了野草有荣有枯,朱门坍塌、画楼崛起,自然有新陈代谢,人事有兴废更迭,这是万事万物必须要遵循的规律。
③知音难觅的孤寂与苦闷。
尾句“欲起一杯无伴侣”,写诗人想偕侣畅饮共叙,却无人陪伴的孤寂之情。
辽宁省辽西联合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萧处士游黔南白居易能文好饮老萧郎,身似浮云鬓似霜。
生计抛来诗是业,家园忘却酒为乡。
江从巴峡初成字,猿过巫阳始断肠。
不醉黔中争去得?磨围山月正苍苍。
15. 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身似浮云鬓似霜”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为萧处士勾勒出一幅肖像面。
B. 颔联表明,萧处士淡视名利性情豁达,他把诗、酒视为生命的一部分。
C. 颈联通过写景,交代了萧处士的行程,也表明萧处士急于踏上旅途。
D. 诗歌前两联者意刻画人物,后两联侧重于写最抒情,全诗层次清晰。
16. 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 前一句写黔南环境恶劣,不喝醉怎么敢前往,表达了诗人对萧处士前往黔南的担忧,也表达了诗人对萧处士的依依不舍之情。
第二句描写月色苍茫之景,营造出凄凉的意境,衬托了诗人内心离愁之深。
辽宁省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关山月①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②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 ①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
《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
”②白登:山名,在今山西大同市西,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
15.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言戍边将士身处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只觉长风浩荡,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
B.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两句诗,化用白登山的典故,歌颂了戍边将士为击破胡虏,甘愿远离故土,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C. 古诗词写离人思妇之情,总脱不了愁苦纤弱的笔调,境界往往局限于眼前的风花雪月,而李白却不落窠臼,境界雄浑,读后令人眼前一亮。
D. 诗歌最后四句,用“戍客”与“思归”对举,“望边色”与“当此夜”相应,在广阔的背景下,揭示了战争中人的命运及其为民族冲突付出的代价。
16. 本诗由三幅图画组成,分别是哪三幅图画?有何作用?【答案】15. B 16. ①第一幅图画是由诗歌开头四句描绘的,以“明月”“天山”“长风”“玉门关”为特征的万里边塞图。
作用:用雄浑的景象烘托了深沉的思乡之情。
②第二幅图画是由中间四句描绘的,以“汉下”“胡窥”“征战”等为特征的边塞征战图。
作用: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战者。
③第三幅图是由后四句诗描绘的,是以“戍客”“苦颜”“高楼”“叹息”为特征的戍客思亲图。
作用:点出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体现诗歌深远的意境。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二)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梅花张道洽行尽荒林一径苔,竹梢深处数枝开。
绝知南雪羞相并,欲嫁东风耻自媒。
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
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来。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好不容易寻到数枝梅花,荒林、野径、苔、竹等烘托了梅的品性。
B. 因为南雪易于融化而梅花不易凋落,诗人认为梅花羞于与向阳之雪为伍。
C. 梅花不是不愿委身于东风,只是它以自我炫耀、自荐为耻,希望有人引荐。
D. 诗人酒醉之后不愿睡到庭前梅树近旁,是怕污损阵风吹来落下的花瓣。
16. 诗的颈联有何含意?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态度?【答案】15. C 16. ①梅树长在野桥旁,无人管领,任随明月做它的的主人;长在寒谷中,只要有根在,到了春天依然会抽枝吐蕊。
②表达了诗人对梅花远离尘嚣、自由自在、清高疏放、执着坚贞、百折不回品性的由衷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