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超全)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超全)

1、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会计信息和调高经济效益。

2、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利用。

3、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

凡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即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金性支出。

4、会计核算的方法:是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5、会计的反映职能: 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6、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7、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看见和时间反胃、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8、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是指会计反映说的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

9、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其是否将破产清算。

它明确了会计主体工作的时间范围。

10、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

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

11、货币计量:是指对所有会计对象采用同一货币作为统一尺度来进行计量,并把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数据转化为按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

12、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加以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第一章1.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会计反映和会计监督.2.会计的反映(或核算)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各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是会计的最基本职能.3.会计的监督(或控制)职能是指会计具有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4.会计是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会计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5.会计对象是指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会计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主要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6.会计任务的提出取决于会计职能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并受会计对象特点所制约.会计的根本任务是:按照国家的财经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并利用取得信息帮助单位外部和内部的信息使用者进行经营决策.7.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称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8.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从而明确了企业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它的提出是为了把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与其他会计主体以及投资者的经济业务分开.9.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其是否将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工作主体工作的时间范围.10.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它是对企业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11.货币计量是指对所有会计对象采用同一种货币作为统一尺度来进行计量,并把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数据转化为按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12.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是对会计核算提供信息的标准和质量要求,是处理具体会计业务的基本依据.13.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14.相关性原则又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同决策相关联. 15.可比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以便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16.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17.及时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即会计事项的处理,必须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及时进行,讲求时效,以便于会计信息的及时利用.18.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数据文字说明要能一目了然地反映经济活动及其结果的基本情况,并对需要解释的问题作出必要的说明.19.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即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20.配比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计量和汜录,而不能提前或延后,否则就会造成经营成果虚假不实.21.权责发生制原则就是按照权利和责任是否发生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凡是当期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者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人账;凡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人和费用处理.22.历史成本原则又称实际成本原则或原始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一律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23.谨慎原则又称稳健原则、审慎原则,是指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24.重要性原则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于重要的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会计报表中予以充分准确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可适当简化处理. 25.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26.会计方法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会计对象,完成会计任务的手段.会计方法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和会计预测、决策方法等.27.会计核算方法是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28.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方法.所谓会计科目,就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设置会计科目就是设置会计制度时事先规定这些项目,然后根据它们在账簿中开立账户.29.复式记账是与单式记账相对称的一种记账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记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账户.通过账户对应关系,可以了解有关经济业务内容的来龙去脉,检查有关业务记录的正确性.30.填制和审核凭证是指任何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必须取得或填制会计凭证,并经过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审核.只有经过审核,并认为正确无误的会计凭证,才能作为登记账簿的根据.填制和审核凭证是会计核算的方法之一,它不仅为经济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数字资料,也是实行会计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31.登记账簿是将会计凭证记录的经济业务,序时、分类地记人有关簿籍中开立的各个账户的一种核算方法.登记账簿须以凭证为依据,并定期进行结账和对账,以便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完整、系统的会计数据.32.成本计算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巾,按照——定的对象归集和分配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以确定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核算方法.33.财产清查是指通过盘点实物、核对账目,保持账实相符的一种会计核算方法.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保管和使用情况,以及往来款项的结算情况;监督各项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合理使用.34.会计报表是根据账簿记录定期编制的,总括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特定时点(月末、季末、年末)和一定时期(月、季、年)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成本费用等书面文件.编制会计报表就是根据账簿记录,按照有关规定的要求定期编制各种会计报表,正确、及时地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35.从填制和审核凭证到登记账簿,直至编出会计报表,将大量的经济业务转换为系统的会计信息这一周而复始的变化过程,就是一般称谓的会计循环.第二章1.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按其经济特征所作的分类.企业的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项.2.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3.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待摊费用、存货等.4.长期投资是指不准备在1年内变现的投资,包括持有时间准备超过1年(不含1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不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债券、其他债权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5.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6.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权等.7.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8.流动负债是指将在1年(含1午)或者超过1年的—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提费用等.9.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限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负债、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10.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所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11.实收资本是指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经营活动的各种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在股份制企业中被称作股本,是企业所有者权益构成的主体,是企业注册成立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企业正常运行所必需的资金和承担民事责任的财力保证.12.盈余公积金是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公积金和公益金.盈余公积金可以用来弥补亏损和按规定程序转增资本金.13.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留于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或称待分配利润.14.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人和其他业务收入.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广义的收入还应该包括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人.15.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是通过配比方式确定的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各种耗费.包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和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广义的费用,还应该包括营业外支出和所得税费用.16.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费用后的盈余.利润按其构成的不同层次可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17.会计等式又称作会计平衡公式或会计恒等式,或简称会计等式.反映了会计基本要素(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数量关系,反映了企业资产的产:权关系,因而它是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方法建立的理论依据,在会计核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18.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核算的项目.19.账户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它应以会计科目作为它的名称,并具有一定的格式.第三章1.单式记账法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它是一种比较简单、不完整的记账方法.2.复式记账法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 3.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反映各项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记账方法,是各种复式记账法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4.会计分录简称分录,就是标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5.简单会计分录是指一个账户借方只同另一个账户贷方发生对应关系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6.复合会计分录是指一个账户借方同几个账户贷方发生对应关系,或一个账户贷方同几个账户借方发生对应关系,或几个账户借方同几个账户贷方发生对应关系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多借一贷或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7.账户对应关系是指运用借贷记账法记账时,在有关账户之间都会形成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叫作账户对应关系. 8.对应账户是指运用借贷记账法记账时,发生对应关系的账户叫对应账户.9.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概括地说就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10.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是根据记账规则,检查账户记录正确性的一种方法.通常,采用全部账户发生额全部平衡和全部账户余额平衡的方法进行.11.账户发生额试算平衡法是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检查全部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数与贷方发生额合计数是否相等的一种试算平衡法.12.全部账户余额试算平衡法是根据记账规则,检查全部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合计数与贷方期末余额合计数是否相等的一种试算平衡法.第四章l.实收资本是指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它是企业所有者权益中的主要部分.2.“实收资本”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实收资本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账户.账户贷方登记所有者投资的增加额;借方登记所有者投资的减少额,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期末所有者投资的实有数额.3.短期借款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弥补生产周转资金不足,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债权人借人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各种借款.4.“短期借款”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短期借款的取得,归还和企业遵守信贷纪律情况的账户.企业取得短期借款时应记人账户的贷方;归还借款时记人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期末尚未归还的短期借款.5.长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人的、期限在一年或长于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各种借款.长期借款属于企业的长期负债.6.固定资产一般是指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能在若干个生产周期中发挥作用,并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劳动资料,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7.“固定资产”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的账户.账户借方登记增加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贷方登记减少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期末结存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8.“材料采购”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外购材料的买价和采购费用,计算确定材料采购成本和反映采购资金支出情况的账户.账户借方登记应计人购人材料采购成本的买价和采购费用;贷方登记已验收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期末“材料采购”账户如有余额在借方,表示款已付、尚未运达企业或已运达企业但尚未验收入库的在途材料的实际成本.“材料采购”账户应按材料品种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9.“原材料”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库存各种材料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的账户.账户借方登记已验收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原材料”账户应按照材料的保管地点(仓库)、材料的类别、品种和规格设置材料明细账(或材料卡片)进行明组-分—芈棱算.10.“应付账款”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因采购材料而应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增减变动情况的账户.账户贷方登记应付供应单位的款项(买价和代垫运杂费),借方登记已偿还供应单位的款项,余额一般在贷方,表示尚未偿还的应付款项.该账户应按供应单位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11.“应付票据”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与供应单位结算债务的情况.企业开出承兑汇票时,贷记本账户,偿还应付票据时,借记本账户,期末如有余额在贷方,表示持有的尚未到期的应付票据票面价值.企业应设置“应付票据备查簿”,详细登记每一票据的种类、签发日期、票面金额、收款人、付款日期和金额等详细资料.应付票据到期付清时,应在备查簿内逐笔注销. 12.“预付账款”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而与供应单位发生的债权结算业务情况的账户.企业向供应单位预付款项,表明企业的债权增加,应记入“预付账款”账户借方;收到供应单位提供的材料,冲销预付款时,表明企业债权的减少,应记人“预付账款”账户贷方,补付的款项,借记本账户;退回多付的款项,贷记本账户.如有借方余额,表示实际预付而尚未结算的款项;如为贷方余额,表示应付大于预付,应向供应单位补付的款项.该账户应按供应单位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13.“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应交和实交增值税结算情况的账户.企业购买材料时交纳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记入该账户的借方;企业销售产品时向购买单位收取的销项税额记入该账户的贷方.期末将贷方所记销项税额与借方所记进项税额相抵扣后,如为贷方余额表示企业尚未交纳的增值税税金;如为借方余额,表示企业多交或尚未抵扣的增值税税金.14.材料采购成本是指购人原材料所支付的买价和采购费用.买价是指企业采购材料时,按发票价格支付的货款.采购费用是指企业在采购材料过程中所支付的各项费用.为了简化核算,实际工作中对某些本应计人材料采购成本的采购费用,如采购人员的差旅费、市内采购材料的运杂费、专设采购机构的经费等,不计人材料采购成本,而是列作管理费用支出.15.在途材料是指款已付,尚未运达企业或已运达企业但尚未验收入库的外购原材料.16.生产费用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用货币额表现的生产耗费,包括生产资料中的劳动手段,劳动对象的耗费以及劳动力等方面的耗费.17.生产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产品所支出的各种生产费用的总和.18.“生产成本”账户是用来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产品生产成本的账户.账户借方登记应计人产品生产成本的各项费用,包括直接计人产品生产成本的原材料和生产工人工资,以及分配计人产品生产成本的制造费用等;贷方登记结转完工人库产品的生产成本,期末如有余额在借方,表示尚未制造完工的产品(在产品)的成本,从资金占用形态看,就是生产资金的占用额.该账户应按产品品种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19.制造费用是指生产车间在组织和管理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应计人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其中大部分是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如机物料消耗、辅助工人的工资、车间厂房和建筑物的折旧费以及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费用.此外包括一部分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但不便于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因而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费用,如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用.20.“制造费用”账户是用来归集和分配企业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项间接生产费用,包括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等.账户借方登记实际发生的各项制造费用,贷方登记转入“生产成本”账户借方、分配计人各种产品成本的制造费用.期末费用结转后账户一般没仃余额.该账户应按不同车间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21.“应付工资”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应付职工工资资总额,反映和监督企业与职工工资结算情况的账户.账户贷方登记本月结算的应付职工工资;借方登记本月实际支付的工资数.在计时工资制度下,如果同一月份应付工资和实际支付的工资都按本月实际出勤日数计算,借贷方金额相等,月末账户无余额;如果计算应付工资和实发工资所依据的出勤日数不同,月末账户就会有余额.表示应付工资与实发工资之间的差额.如为贷方余额,表示本月应付工资大于实发工资的差额,即应付未付的工资;如为借方余额,表示本月实发工资大于应付工资的差额,即为多支付的工资.该账户应设置应付工资明细账,根据企业具体情况,按职工类别、工资总额的组成内容等进行明细核算.22.“应付福利费”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职工福利费的提取和支用情况的账户.账户贷方登记从成本、费用中提取的职工删利费,借方登记实际支用的职工福利费,期末贷方余额表示结余的福利费,属于应付未付费用.23.“累计折旧”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情况的账户.每月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记人该账户的贷方, 表示固定资产因损耗而减少的价值;对于固定资产因出售、报废等原因引起的价值减少,在注销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贷记“固定资产”账户的同时,应借记“累计折旧”账户,注销其已提取的折旧额.“累计折旧”账户期末应为贷方余额,表示现有固定资产累计已提取的折旧额.将“累计折旧”账户的贷方余额抵减“固定资产”账户的借方余额,即可求得固定资产的净值.24.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分摊期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25.“待摊费用”账户是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为了划清各个会计期间的费用界限,正确计算各期成本、费用和企业损益而设置的.账户借方登记企业发生的各种待摊费用,如预付保险费、预付报刊杂志订阅费、固定资产修理费支出、预付租金等;贷方登记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已支出而尚未摊销的费用.该账户应按费用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26.预提费用是指预先分期计人各期成本、费用,但在以后才实际支付的费用.27.“预提费用”账户是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为了划清各个会计期间的费用界限而设置的.账户贷方登记预先按一定标准提取、应由各期成本、费用负担的费用,如预提的修理费、借款利息等;借方登记各项费用的实际支用数.期末余额如在贷方,表示已经预提但尚未支用的费用;如在借方,则表示实际支出数大于预提数的差额,实际上为待摊费用.该账户应按照费用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28.“库存商品”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库存各种商品实际成本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工业企业的库存商品主要是指产成品(已经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已验收入库;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产品).“库存商品”账户的借方登记已经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已验收入库的产成品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出库产成品的实际成本,余额在借方,表示库存产成品的实际成本,即成品资金的占用额.该账户应按产成品的种类、品种和规格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29.“主营业务收入”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所发生的收入的账户.账户贷方登记企业实现的产品销售收入,借方登记发生销售退回和销售折让时,应冲减本期的产品销售收入和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产品销售收入,结转后该账户应无余额.“主营业务收入”账户应按照产品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30.“应收账款”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因销售产品应向购买单位收取款项的结算情况的账户.账户借方登记由于销售产品而发生的应收账款,贷方登记已经收回的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如为贷方余额,表示企业预收的账款.企业代购货单位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借记本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收回代垫费用时,作相反的记录.该账户应按不同的应收账款单位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31.“应收票据”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与购买单位开出的商业汇票的结算情况.企业收到购买单位开出的票据,按应收票据的面值借记本账户;收回应收票据,按实际收到的金额,贷记本账户.期末账户如有余额在借方,表示企业持有的期末尚未收回的票据应收款.为了了解每一应收票据的结算情况,企业应设置“应收票据备查簿”,逐笔登记每一应收票据的详细资料,应收票据到期结清票款后,应在备查簿内逐笔注销.32.“预收账款”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按照合同规定向购买单位预收货款的发生与偿付情况.发生预收货款,意味着企业负债的增加,应贷记“预收账款”账户;企业用产品或劳务抵偿预收货款时,意味着企业负债的减少,应借记“预收账款”账户,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表示尚未用产品或劳务偿付的预收账款.如为借方余额,表示应由购买单位补付的款项.该账户应按购买单位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33.“主营业务成本”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已销售产品(提供劳务)成本的计算和结转的账户.借方登记从“库存商品”账户结转的本期已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贷方登记期末转人“本年利润”账户的已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结转后该账户应无余额.“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应按照产品(或劳务)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34.营业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和广告费等各种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经费.35.“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应由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等负担的各种税金及附加(如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的账户.借方登记按照规定标准计算出的应负担的税金和附加;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税金及附加,结转后该账户应无余额.该账户应按照税金及附加类别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36.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董事会会费、行政管理部门在经营管理中发生的工资及福利费、办公费、折旧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业务招待费、坏账损失、房产税、车船使用费税、。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旨在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

也称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会计核算方法,从价值量上反映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情况的经济活动,为经济管理提供完整、连续和系统的会计信息。

也称会计的控制职能,是指会计通过专门的方法,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其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目的。

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是指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

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又称财务报表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照其经济特征所做的具体分类。

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地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是人们在会计实践中长期奉行的、根据客观情况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做出的合理设定。

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以及既定的目标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是指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及时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是指会计主体对其经营活动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超全)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超全)

1、管帐:是一种治理活动,是经济治理的主要构成部分。

在商品货泉经济前提下,它以货泉为要紧计量单元,并应用专门的办法跟次序对各单元的经济活动进展完好、延续、零碎地反应跟监视,旨在供给管帐信息跟调高经济效益。

2、明晰性原那么:是指管帐记录跟管帐报表该当明晰明白,便于了解应用。

3、分别收益性支出跟资天性支出原那么:是指企业的管帐核算该当公道分别收益性支出与资天性支出的界线。

凡为获得本期收益而发作的支出,即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管帐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该看成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多少个管帐年度〔或多少个营业周期〕的,该看成为资金性支出。

4、管帐核算的办法:是对管帐东西〔管帐因素〕进展完好的、延续的、零碎地反应跟监视所应用的办法.5、管帐的反应本能机能:是指管帐经过确认、计量、记录、讲演,从数目上反应企业跟行政奇迹单元曾经发作或实现的经济活动,为运营治理供给经济信息的功用。

6、管帐的监视本能机能:是指管帐存在必定的目标跟请求,应用管帐反应所供给的经济信息,对企业跟行政奇迹单元的经济活动进展操纵,使之到达预期目标的功用。

7、管帐核算的根本前提:是指为了保障管帐任务的畸形进展跟管帐信息的品质,对管帐核算任务的瞥见跟时刻反胃、内容、根本次序跟办法所作的限制,并在此根底上树破管帐原那么。

8、管帐主体:是指管帐所效劳的特定单元,管帐主体前提是指管帐反应说的一个特定单元的经济活动。

9、继续运营:是指企业管帐核算应以继续、畸形的花费运营活动为前提,而不思索其能否将停业清理。

它明白了管帐主体任务的时刻范畴。

10、管帐分期:是指把企业继续不时的花费运营过程,分别为较短的等距管帐时代,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定期体例管帐报表。

是对管帐任务时刻范畴的具体分别。

11、货泉计量:是指对所有管帐东西采纳统一货泉作为一致标准来进展计量,并把企业运营活动跟财务状况的数据转化为按一致货泉单元反应的管帐信息。

12、客不雅性原那么:又称实在性原那么,是指管帐核算该当以实践发作的加以或事项为依照,照实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运营后果跟现金流量,做到内容实在,数字精确、资料牢靠。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1.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2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打到预期目标的功能3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月的方法和程序.,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5‘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

6‘货币计量: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也要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

7‘有用性原则:又称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

8‘一贯性原则:是指各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和程序在不同会计期间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9‘配比原则:是指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配合起来进行比较,在同一会计期间登记入账、以便计算本期损益.10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企业应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入账时问;而不足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

11.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12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童,需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

13所有者权益:(一般了解)是企业投资人汁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14 收入:指企业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提供他人使用本企业的资产而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现金(或其等价物)的流入,或债务的清偿15.费用;指通过配比方式确认的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各种耗费这个定义是指狭义的费用,仅限于同提供商品和劳务有关的资产耗费,即营业费用。

基础会计学 00041 自考复习资料

基础会计学 00041 自考复习资料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1.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2.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3.会计: (理解) 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会计假设) :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5.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

6.货币计量: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也要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

7.有用性原则:又称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

8.一贯性原则:是指各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和程序在不同会计期间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9.配比原则:是指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配合起来进行比较,在同一会计期间登记入账,以便计算本期损益。

10.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企业应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

11.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12.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

13.所有者权益:(一般了解)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1、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会计信息和调高经济效益。

2、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利用。

4、会计核算的方法:是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5、会计的反映职能: 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6、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7、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看见和时间反胃、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8、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是指会计反映说的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

9、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其是否将破产清算。

它明确了会计主体工作的时间范围。

10、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

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

11、货币计量:是指对所有会计对象采用同一货币作为统一尺度来进行计量,并把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数据转化为按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

18、权责发生制原则:就是按照权利和责任是否发生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

21、重要性原则: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2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他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23、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式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负债: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

所有者权益: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公司所有者权益又称股东权益。

收入:指企业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费用:企业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利润: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记账凭证:又称分录凭证,是指依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汇总表,按照经济业务内容加以分类,惧意确定会计分录,并作为登记账簿依据的一种凭证。

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用以分类核算和监督会计主体各项以货币表现的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和由此而引起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的变化及其结果的一种方式,是对会计信息进行记录、整理、加工的载体。

财产清查:通过对财产物资和债权债务进行盘点和核对,确定其实存数,并查明实存数与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点,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复式记账:指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资产负债表:总括的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一般为月末、季末、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及其构成情况的会计报表,又称财务状况表。

利润表:又称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属于动态报表。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一、1. 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2. 集中核算:集中核算是指账务工作全部在会计部门进行。

3. 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处理会计工作的规范,制定会计制度的依据,也是评价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

4. 会计法规:会计法规是我国经济法规的组成部分,是由国家和地方立法机关及中央、地方各级政府和行政部门制定颁发的有关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办法和规定。

5. 谨慎性: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应保持应有的谨慎,不高估资产收益,不低估负债和费用的方法,尽可能把会计核算建立在比较稳妥可靠的基础上。

6. 及时性:及时性原则是指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

7. 历史成本:历史成本是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按取得时实际成本计价;负债按因承担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资产的金额计价,而不考虑市场物价的变动。

8. 四柱结算法:四柱结算发的基本公式是“旧管+新收-开除=实在”,相当于现在的“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存”。

二、1. 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类目。

2. 会计账户: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始的,具有一定结构,用来系统、连续记载各项经济业务的一种工具。

3. 复式记账:复式记账是对每一项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资金运动,都要用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又相互关系的账户中进行全面登记。

4. 账户对应关系:账户对应关系是指账户与账户之间的应借、应贷关系。

5. 试算平衡:试算平衡时验证账户记录正确性的方法,有发生额试算平衡和余额试算平衡两种。

6. 记账方法:记账方法是根据一定原理和规则,用文字和数字记录经济业务活动的一种方法。

7. 单式记账法:单是记账法是对每一笔经济活动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8. 会计分录:会计分录是对每笔经济业务指出应登记的账户、记账方向和金额的一种记录。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基础会计学名词:1.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再生产过程的反映和监督。

3.会计的反映职能: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功能。

4.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其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5.会计对象: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主要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会计对象在企业中可表现为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6.会计任务:对会计对象进行反映和监督所要达到的目的。

会计的任务取决于会计的职能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并受会计对象特点所制约。

7.会计主体: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

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8.持续经营: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

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

9.会计分期:把企业持续不断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

10.货币计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也可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

1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称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12.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13.重要性原则:会计报表在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同量,对于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单独核算,单独反映;对不重要的会计事项,则可适当简化或合并反映,以便集中精力抓好关键。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超全)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超全)

1、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经济管6、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商品货币经济条 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件下,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并利 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督,旨在提供会计信息和调高经济效7、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利用。

胃、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8、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

凡为 单位,会计主体前提是指会计反映说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9、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以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 凡支出的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不考虑其是否将破产清算。

它明确了会4、会计核算的方法:是对会计对象(会10、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计要素)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地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5、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 会计报表。

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11、货币计量:是指对所有会计对象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采用同一货币作为统一尺度来进行计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的功能。

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质量,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看见和时间反 3、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 即支出的个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

期)的,应当作为资金性支出。

计主体工作的时间范围。

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 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体划分。

的功能。

量,并把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数益。

据转化为按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17、配比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信息。

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12、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与其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加以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内确认、计量和记录,而不能呢个提前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到内容真或延后,否则就会造成经营成果虚假不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超全)1、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会计信息和调高经济效益。

2、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利用。

3、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

凡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即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金性支出。

4、会计核算的方法:是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5、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6、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7、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看见和时间反胃、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8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是指会计反映说的一个特定单位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到内容的经济活动。

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9、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核这是对会计工作的最基本要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求。

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其是否将破产清算。

它明确了会计主体工作的时间范围。

10、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

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

11、货币计量:是指对所有会计对象采用同一货币作为统一尺度来进行计量,并把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数据转化为按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1.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2.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3.会计:(理解)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5.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

6.货币计量: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也要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

7.有用性原则:又称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

8.一贯性原则:是指各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和程序在不同会计期间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9.配比原则:是指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配合起来进行比较,在同一会计期间登记入账,以便计算本期损益。

10.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企业应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

11.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12.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

13.所有者权益:(一般了解)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14.收入:指企业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提供他人使用本企业的资产而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现金(或其等价物)的流入,或债务的清偿。

4.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4.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1、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会计信息和调高经济效益.2、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利用.3、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

凡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即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金性支出。

4、会计核算的方法:是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5、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6、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7、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看见和时间反胃、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8、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是指会计反映说的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

9、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其是否将破产清算。

它明确了会计主体工作的时间范围.10、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

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

11、货币计量:是指对所有会计对象采用同一货币作为统一尺度来进行计量,并把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数据转化为按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

12、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加以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这是对会计工作的最基本要求。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1.复式记账法2.权责发生制3.负债4.损益表5.预提费用6.会计要素7.期间费用8.资产9.会计帐簿10.红字冲销法11.会计12.产品成本13.会计主体14.会计科目15.会计核算职能16.会计事项17.持续经营18.累计折旧19.会计分录20.盈余公积21.会计对象22.会计分期假设23.配比原则24.总分类科目25.资本公积26.负债27.货币计量假设28.客观性原则29.明细科目30.固定资产原始价值大家快来帮帮我啊...谢谢你们拉...最佳答案1.复式记账法“单式记账法”对称。

对每项经济业务按相等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账户中同时进行登记方法。

2.权责发生制也称应收应付制或应计制,是指以经济权益和责任发生,即应收应付作为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标准。

3.负债是指过去交易、事项形成现有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4.损益表又称利润表, 是用以反映公司在一定期间利润实现(或发生亏损)财务报表。

5.预提费用是指企业按规定预先提取但尚未实际支付各项费用。

6.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就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所做分类,是会计对象按经济特征所作最基本分类,也是会计核算对象具体化。

可以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六个方面。

7.期间费用是指企业本期发生、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营业成本,而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各项费用。

包括经营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8.资产资产是企业,自然人,国家拥有或者控制能以货币来计量收支经济资源,包括各种收入、债权和其他。

9.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对称。

记载商主体营业交易和财产出入事项会计记录文书。

为商业帐簿一种。

10.红字冲销法红字冲销法又称红字更正法也称红字调整法,即先用红字编制一套与错账完全相同记账凭证,予以冲销,然后再用蓝字编制一套正确会计分录。

11.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事业、机关、团体、深圳齐创辉财务代理公司及其他经济组织经济活动进行记录、计算、控制、分析、报告,以提供财务和管理信息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旨在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

【会计核算职能】也称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会计核算方法,从价值量上反映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情况的经济活动,为经济管理提供完整、连续和系统的会计信息。

【会计监督职能】也称会计的控制职能,是指会计通过专门的方法,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其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目的。

【会计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

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会计要素】又称财务报表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照其经济特征所做的具体分类。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地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会计假设】是人们在会计实践中长期奉行的、根据客观情况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做出的合理设定。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以及既定的目标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及时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对其经营活动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特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金额。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香槟酒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须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的一种计量属性。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总分类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核算指标的会计科目,又称总账科目、一级科目。

【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做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的核算指标的会计科目。

【账户】是指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结构格式,用来分类记录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记账方法】是指将经济业务引起会计要素变动的发生额登记在相关账户中所使用的方法。

【复式记账法】是指在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的一种记账方法。

【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贷”两字作为记账符号,记录经济业务引起的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账户对应关系】是指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记录每项经济业务,将会使有关账户之间产生应借、应贷的相互依存关系。

【会计分录】是指标明每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

【过账】单位各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以后,应记入有关账户,这个记账步骤通常称为过账。

【权责发生制】是以收入和费用是否实现或发生为标志来确定其归属期的一种会计核算基础【收付实现制】是以实际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记账基础。

【盘存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各种账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

【结算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与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发生的债权、债务结算情况的账户。

【资本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所有者投入资本与提取公积金的增减变动及其实有情况的账户。

【集合分配账户】是用来归集和分配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间接费用,反映和监督有关费用预算执行情况以及费用分配情况的账户。

【成本计算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一阶段所生的、应计入成本的全部费用,并用以计算该阶段各个成本计算对象实际成本的账户。

【期间账户】是用来归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一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的账户。

【期间收入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生产经营的某一会计期内所取得的各种收入的账户。

【期间费用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生产经营的某一会计期间内所发生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各种费用的账户。

【账务成果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最终成果的账户。

【计价对比账记】是用来对某项经济业务,按照两种不同的计价标准进行计价、对比,以便确定其业务成果的账户。

【调整账户】是用来调整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确定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而设置的账户。

【备抵账户】是用来抵减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

【附加账户】是用来增加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

【备抵附加账户】是指既可以用来减,又可以用来附加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

如: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总分类账户】是对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核算的账户,也称为总账账户、一级账户。

【明细分类账户】是对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账户,以称明细账户。

【实收资本】是指投资者投入资本形成法定资本的价值。

【资本公积】是指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点分额的部分。

【账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竞损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年度的有形资产。

【营业利润】是指企业日常活动所产生的利润,是企业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的主要来源。

【利润总额】是指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实现的营业利润,再加减营业外收支,即为企业的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

【净利润】企业利润总额减去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后的余额即为净利润,也称为税后利润。

【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

【公允介值变动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投资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投资收益或发生的投资损失。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日常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日常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或支出。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也是用来登记会计账簿的依据,简称凭证。

【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或完成的原始证据。

【记账凭证】以称记账凭单,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加以归类、整理,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而填制的会计凭证,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外来原始凭证】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或者完成时,从外部单位或个人直接取得的原始凭证。

【自制原始凭证】是指由本单位内部经办业务的部门或人员,在执行或完成某项经济业务时自行填制的原始凭证。

【一次凭证】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时一次填制完成的,用以记录一项经济业务,或者同时反映若干同类性质经济业的原始凭证。

【累计凭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多资记录不断重复发生的同类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

【汇总原始凭证】是指将一定时期内若干张记录同类性质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汇总编制的,用以集中反映某项经济业务总括情况的凭证,又称原始凭证汇总表。

【记账编制凭证】是指会计人员根据账簿记录的结果,对某些特定事项进行归类、整理而编制的原始凭证。

【通用凭证】是指由有关部门统一印制、在一定范转内使用的具有统一格式和使用方法的原始凭证。

【专用凭证】是由单位自行印制、仅在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

【专用记账凭证】是指专门用来记录某一类经济业务的记账凭证。

【收款凭证】是指专门用于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收款业务的记账凭证。

【付款凭证】是指专门用于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付款业务的记账凭证。

【转账凭证】是是指专门用于登记与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收付无关的转账业务的记账凭证。

【通用记账凭证】是指适用于各类经济业务、具有统一格式的记账凭证。

【复式记账凭证】是指将每一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全部会计科目及其金额均集中填列在同一张记账凭证中反映的一种凭证。

【单式记账凭证】是指将每一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每个会计科目,单独编制记账凭证,每张记账凭证中只填列一个会计科目及其金额。

【汇总记账凭证】是指将反映同类经济业务或多类经济业务的记账凭证按一定的方法汇总填制的记账凭证。

【分类汇总凭证】是根据一定期间的记账凭证按其种类分别汇总填制的。

【全部汇总凭证】是根据一定期间的记账凭证全部汇总填制的。

【非汇总记账凭证】是指没有经过汇总的记账凭证。

【会计凭证的传递】是指会计凭证从取得或填制时起、至归档保管整个过程中,在单位内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的传递程序和传递时间。

【会计凭证的保管】是指会计凭证记账后的整理、装订、归档和存查工作。

【会计账簿】简称账簿,是指由一定格式或账页组成的,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序时、分类地记录项经济业务的簿籍。

【序时账簿】又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的账簿。

【普通日记账】是用来序时登记各单位全部经济业务发生情况的日记账。

【特种日记账】是专门用来记录某一类经济业务发生情况的日记账。

【分类账簿】又称分类账,是对全部经济业务按照会计要素的具体类别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

【总分类账簿】是指按照总分类账户分类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又称总分类账,简称总账。

【明细分类账簿】是指按照明细分类账户分类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又称明细分类账,简称明细账。

【备查账簿】是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中不能登记或登记不全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

简称备查簿。

【订本式账簿】又称订本账,是指在启用之前就把许多账页装订在一起,并对账页进行了连续编号的账簿。

【活页式账簿】是指在账簿登记完毕之前并不固定装订在一起,而是采用活页形式的账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