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政治八下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政治八下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教案

人教版政治八下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教案

人教版政治八下第17 科学技术的成就教案第17科学技术的成就(一)知识梳理、两弹一星:⑴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⑵1966年10月我国成功实现了在预定地点上空核爆炸,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⑶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第五个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⑷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州一号”;XX年我国又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上天。

2、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

袁隆平在实践中提出了水稻杂交的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重点难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建国以来,我国相继研制成功了原子弹、氢弹、核导弹;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无人飞船和载人飞船相继升上太空。

在农业方面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⑴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制定科技发展的远景规划⑵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情投入和海外一些中国优秀科学家的纷纷回国⑶1978年以来,邓小平多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典型例题例:下列那些科技成就不是我国首创的()⑴原子弹⑵中近程地地导弹⑶人造地球卫星⑷载人飞船⑸籼型杂交水稻A.⑴⑵⑶⑷⑸B.⑴⑵⑶⑷.⑵⑶⑷⑸D.⑶⑷⑸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首先明确发明与研制两个词的不同含义,其次根据教材中的“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和“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等教材内容可知⑴⑵⑶⑷不是我国发明的,而⑸籼型杂交水稻是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的,当属于我国的首创。

答案:B能力测试一、单项选择题、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是在哪一年?()A.19年B.1964年.1966年D.1999年2、我国研制原子弹的根本目的是()A.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B.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表明了我国的科技水平已经距世界前列D.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3、世界上第一个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A.美国B.苏联.中国D.法国4、我国下列科技成就取得成功的先后顺序是()⑴原子弹爆炸成功⑵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实验成功⑶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⑷无人飞船上天⑸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A.⑴⑵⑶⑷⑸B.⑵⑶⑴⑷⑸.⑵⑴⑶⑸⑷D.⑵⑷⑶⑸⑴、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的科学家是()A.袁隆平B.邓稼先.钱学森D.赵忠尧二、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是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

人教初中历史八下《17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word教案 (15)

人教初中历史八下《17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word教案 (15)

第十七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课标要求】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863"计划的制定。

【学习目标】1、掌握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杰出科学家的事迹;2、分析科技发展的原因和意义;3、通过学习几位科学家的事迹,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学习他们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

【学习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杰出科学家的事迹【学习难点】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学习方法】分析资料、讲述故事、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一、“两弹一星”1.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2.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3.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

二、籼型杂交水稻1.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

他因此被国际农学界誉为“”。

【合作探究】1、原子弹杀伤力极强,中国为什么还要研制并拥有它?对此,你如何看待?2.本课提到的邓稼先、袁隆平等杰出科学家,他们具备哪些优秀品质?谈谈你如何看待。

【课堂小结】按时间先后顺序归纳本课科技成果【当堂检测】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年。

A、1964年B、1966年C、1970年D、1978年2、他是感动中国的人物、是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家,他是()A、邓稼先B、焦裕禄C、袁隆平D、汪道涵3、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A、神州一号B、东方红一号C、风云一号D、长征一号4、2001年袁隆平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的主要贡献是()A、较早把数学研究应用到生产领域B、首先用人工方法合成牛胰岛素C、主持建造我国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D、首先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优良品种2.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令世人瞩目,我国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事件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3.神州五号、神州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向世界证明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学设计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学设计鲁万经鲁有祥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我国“两弹一星”、载人飞船的名称及发射时间;2、分析“籼型杂交水稻”的推广价值;3、了解以邓稼先、袁隆平等科学家为代表的突出事迹。

(二)过程与方法:1、有效地利用课本图片和网络资源,分析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意义,2、通过比较中国同美、英等国家在制造核武器方面所用的时间,提高学生历史比较分析能力;3、创造自主、合作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所取得了累累硕果,理解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等,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1、“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和“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推广的意义。

2、“两弹元勋”邓稼先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教学难点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学情分析一般来说,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会比较浓厚,因此知识点的掌握不会遇到太大的困难,但突破上述难点少部分学生可能会遇到一定的障碍。

教学准备视频、PPT、班班通设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及方法一、导入,播放幻灯片。

欣赏下面这张周总理的照片,想象照片外的情景。

教师讲述:1964年10月16日,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领导人正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3000多名演职员。

周恩来在雷鸣般的掌声中,笑容满面走到麦克风前,他先用双手向大家作了个停止鼓掌的动作,然后用带着快意的双目环顾一周,才开口说话:“正式开会前,主席让我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但是我要提3个要求,第一,大家不要跳,大会堂的楼板会承受不住的。

第二,大家不要高呼口号,我的耳朵会受不了的,第三,注意维护会场秩序……今天我国西部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周恩来话音刚落,全场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

所有在场的人只有一个感觉,作为中国人,此刻是多么的幸福和自豪!现在我们共同感受一下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和“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时激动人心的时刻。

人教初中历史八下《17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word教案 (5)

人教初中历史八下《17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word教案 (5)
教学重点
1、“两弹一星”;2、袁隆平和杂交水稻。
教学难点
1、如何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准确简练地讲述科技知识。
2、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一、“两弹一星”
1.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
(1)时间
(2)意义
2.导弹的研制
3.航天技术的进步:
(1)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
(2)发射“神舟”系列飞船
二、籼型杂交水稻: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三、科技发展的原因
1、国家的重视
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3、人民的支持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伟大论断的推动
导入新课:
1、用幻灯展示报纸新闻《长征三号乙:在西昌成功发射一颗尼日利亚卫星》。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教学
内容
分析
面对中国“一穷二白”的艰难局面,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十分重视科技工作,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特别是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下,使祖国的科技事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本课通过对“两弹一星”、“神舟”系列飞船、籼型杂交水稻等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的介绍和取得成就的原因分析,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精辟论断的正确性,坚定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1、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建国以来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及其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2、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成就的讲述与原因的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人教初中历史八下《17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word教案 (9)

人教初中历史八下《17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word教案 (9)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课的教学内容。

面对中国“一穷二白”的艰难局面,新生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十分重视科技工作,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特别是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下,使祖国的科技事业迅速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本课教学内容收录了“两弹一星”、“神舟”系列飞船、籼型杂交水稻等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但虽是最新科技成果,但也比较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学生的理解、接受和研究,同时为下一课“863计划”内容做好了铺垫。

其次,新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离不开科技人才的努力,,教育又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知道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才能更好理解“科教兴国”的深刻涵义。

【学情分析】初二年级的学生经过近2年的历史知识的系统学习,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已经初步具备了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尤其八班的学生做为学案导学模式试点,对其流程也较为的熟悉,课堂上学生能够协同合作,互相探究,整体较为活跃。

但学生不够注重对历史学科的深入学习,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在点评这一环节中仍有待提高。

有些小组在该科中实力相对较弱,需监督协同完成。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

同时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成就的讲述与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几位杰出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学案,通过大量有关资料的提供和问题设计,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讲解建国5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是有些科技研究成果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第17课科学技术成就一教案

第17课科学技术成就一教案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教学难点: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板书设计: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一、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卫星二、籼型杂交水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回答: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兵力和装备都不弱于日军的清朝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自己国家的威海卫港湾内。

但是,新中国建立刚到半个世纪,人民海军就能驾驶着国产的导弹驱逐舰环球访问、遨游世界各地。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两弹一星”二、讲授新课:教师提问:1谁来介绍什么是“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教师讲解:“两弹一星”现在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但是最初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氢弹。

2 原子弹是怎样研制出来的?(以邓稼先为首的老一辈科学家挑选了20多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协力攀登科学高峰。

·3 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武器,我们这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和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它?(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人民才能过上安宁的日子。

)4课本介绍了另一为杰出的科学家是谁?(袁隆平)·教师过渡:新中国的科技研究不但在强军方面取得长足进展,而且在解决民生方面也有重大突破。

袁隆平就是一位成功解决中国众多人口温饱问题的科学家。

籼型杂交水稻·指导学生观看课本88页插图,体会袁隆平坚持田间劳作的精神。

组织讨论:1袁隆平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他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和质量,不仅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惠及全世界,能够多养活许多人口。

)2我们应该学习邓稼先、袁隆平哪些优秀品质?(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增强学习自觉性,下定决心、充满信心地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教案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教案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籼型杂交水稻,熟悉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

通过对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几位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分析科学家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视频和相关资料,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通过学生自学导弹和航天知识,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小组学习,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看书,学会合作学习。

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新中国在科技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对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先进事迹的学习,启迪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树立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

教学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杰出科学家的事迹。

教学难点:新中国科学技术取得成就的原因;渗透科技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教学方法:自信、自主、自省教学模式学法指导:指导学生阅读资料,观看视频,训练学生从资料中发现信息和分析事件的方法。

指导学生小组学习,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国家》。

师借用歌词,导入新课(正如《国家》中的歌词所言: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国与家连在一起,创造地球的奇迹。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就是要学习新中国在科技领域创造的一个个奇迹,学习这些奇迹产生的艰辛历程,学习科学家们为科技发展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先进事迹和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二、讲授新课:(一)两弹一星首先释疑:两弹一星是什么?区别“两弹一星”与“两弹元勋”中的“两弹”。

1、原子弹放视频《广岛原子弹爆炸》。

师带领学生看视频,感受原子弹爆炸的巨大威力,并简述广岛原子弹爆炸加速了日本法西斯投降及给日本人民带来的灾难,让学生直接感知到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引起震撼,为探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一系列问题做好铺垫。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案02 精品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案02 精品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以邓稼先和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过程与方法个人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情感、态度值观通过学习建国以来科学技术的成就,让学生明白我国有些科技领域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重点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

难点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教学方法学生探索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教学过程师生行为媒体应用分析.一、情景引入新中国建立刚到半个世纪,人驶着国产的导弹驱逐舰环球访问、遨游世界各地。

大家都已经知道发生这么强烈反差的原因在于新中国科技有了长足的进步。

那么,新中国科技取得长足进步的原因又有哪些呢?学生看课件课件展示二、自主探究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弹一星”1谁来介绍什么是“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2 原子弹是怎样研制出来先为首的老一辈科学家挑选挑学生说说教师补充归纳学生说课件展示问题了20多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协力攀登科学高峰。

他们在缺乏资料的“真空”状态下,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在罗布泊的戈壁沙滩上空点燃神奇之火,生成原子弹爆炸特有的“蘑菇云”。

3 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这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和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它?(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人民才能过上安宁的日子。

)4课本介绍了另一为杰出的科学家是谁?(袁隆平)(1)袁隆平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他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2)我们应该学习邓稼先、袁品质?(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增强学习自觉性,下定决心、充满信心地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4 建国后,我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A.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制,有效地集中了全国的物力、财力和人力。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学设计_1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学设计_1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两弹一星”,了解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及其重大贡献;理解科学技术对新中国国防建设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利用老师提供的有关资料和问题设计,尝试自主学习以及与同学间的合作学习。

3.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所表现出来的艰苦创业、忘我牺牲的精神,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理想。

二、教学重点1.“两弹一星”和邓稼先;2.袁隆平和杂交水稻。

三、教学难点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以简述中国古近代科技表现导入新课(二)学生自读课文,交流汇报新中国科技发展成就(三)两弹一星1.探讨:新中国为什么要研制原子弹?有何意义?2.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事迹、精神。

3.新中国导弹科技事业的发展。

4.卫星技术有什么作用?“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的意义?5.我国火箭发射技术有何表现?(四)籼型杂交水稻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人吃饭靠“两平”,一是靠邓小平,二是靠袁隆平。

为什么这样说呢?请同学们看书,归纳袁隆平的贡献,怎样评价他?2.回答贡献,介绍人物袁隆平。

(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新中国所取得的科技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让我们振奋,它提高了我们的国际地位,增强了我们的综合国力。

通过学习本课,让我们更加坚信科教兴国的正确性。

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坚持创新,勇于进取,为实现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1*cnjy*com板书:科学技术的成就(一)中国梦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助力经济发展,造福百姓民生1.原子弹 1.人造地球卫星 1.籼型杂交水稻 1.三峡工程2. 氢弹 2.火箭发射3.导弹 3.神舟系列飞船国防科技航天科技生物科技水利科技为中华之崛起读书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案 新人教版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学目标:记忆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了解邓稼先、袁隆平等科学家的事迹。

教学重点: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教学难点: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教学方法:疑、探、展、评、用教具:教学过程;一、设疑(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学生快熟阅读教材,梳理重点知识以问题形式提出来,师生归纳整理,形成自探提纲。

教师预设问题:1、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意义?中国政府对核的政策?2、举例说说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3、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的时间?名称,意义?4、我国还有哪些航天成就?5、袁隆平(评价)的成就有哪些?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获得者是谁?颁奖的时间?地点?人物?二、探究(一)学生自探(一)小组合探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维解决的问题。

三、展示学生展示(板书、口述或随机展示)四、评价(一)学生评价(二)教师评价、点拨或精讲五、运用(一)质疑再探(二)教师精选题(当堂训练题)1. 被称为中国“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A.杨振宁B.钱学森C.李四光D.邓稼先2.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A.1958年B.1960年C.1964年D.1968年3. 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A.袁隆平B.华罗庚C.钱学森D.邓稼先4、建国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①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④第一艘无人飞船发射成功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②①④D、③④②①5、1970年4月,我国用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顺利送人太空轨道,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

这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A.长征一号 B.东方红1号 C.神舟一号 D.嫦娥一号6、我们现在通常说的“两弹一星”指的是()A.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B.原子弹、氢弹、实用通信卫星C.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D.导弹、氢弹、返回式卫星7、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意义()A.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 B.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C.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D.可以对不满中国的国家使用核武器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17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案 (18)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17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案 (18)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列举并掌握“两弹一星”及载人飞船的名称及发射时间,并能分析其成功研制的意义。

根据数字资料分析“籼型杂交水稻”的推广价值,掌握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技能。

通过学习邓稼先、袁隆平等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搜集和整理有关两弹一星的资料,学习查找和收集材料的方法;分析两弹一星、载人飞船研制成功的意义,提高学生对现实的洞察力和对未来的预见力;比较中国同美、英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制造核武器方面所用的时间图表,提高学生历史比较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邓小平关于科技发展的讲话资料,培养学生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够认识发展国防科技的重要性;通过讲解建国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是有些科技研究成果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从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中,体会“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句话的含义,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设计思路本课的主要内容分两部分,一是“两弹一星”,二是“籼性水稻”的推广,从整体看,内容过于简单,知识点相对较少。

但本课的内容,学生很感兴趣,所以在教学中,一是要拓宽,调动学生大量搜集资料,充实本课内容。

二是要联系实际,把历史引入学生的身边,使学生有效地去感性认识。

三是深入挖掘,如理解“两弹一星”精神,分析国防建设与战争、和平的关系,理解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等。

教学重点“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和“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推广的意义。

“两弹元勋”邓稼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教学难点对核武器和航天飞机、籼性杂交水稻等科技知识的理解。

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课下多方面搜集相关资料,从而突破难点,扫清学习中的障碍。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教案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案(二)小组合作,探究交流1、什么是两弹一星?知道“两弹元勋”是谁吗?2、我们应该学习邓稼先、袁隆平哪些优秀品质?板书设计达标检测:1. 被称为中国“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A.杨振宁B.钱学森C.李四光D.邓稼先2.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A.1958年B.1960年C.1964年D.1968年3. 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A.袁隆平B.华罗庚C.钱学森D.邓稼先4、建国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①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④第一艘无人飞船发射成功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②①④D、③④②①5、1970年4月,我国用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顺利送人太空轨道,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

这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A.长征一号 B.东方红1号 C.神舟一号 D.嫦娥一号6、我们现在通常说的“两弹一星”指的是()A.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B.原子弹、氢弹、实用通信卫星C.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D.导弹、氢弹、返回式卫星7、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意义()A.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 B.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C.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D.可以对不满中国的国家使用核武器8、看图回答问题:右图是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的图片。

请回答:它成功爆炸于何时?有什么意义?在对它的使用上,中国政府持什么态度?。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案新人教版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课程标准】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教材分析】本课位于《中国历史》八年级下P90——93,建国4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是有些科技研究成果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先后研制成功了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等,产生了一批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爱国科学家。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学生知道一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从中学会相互认同,相互接纳;探究的过程是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的自主探索过程,通过亲身体验,提高运用史料的能力,感知学习与认知过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

同时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成就的讲述与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使之在校园网上运行,通过大量有关资料的提供和问题设计,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讲解建国4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是有些科技研究成果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杰出的科学家的事迹。

【教学难点】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组“日军侵华暴行”图片和爱国志士冯如和他的飞机图片,播放“从神一到神七”录像,导入新课.教师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新课两弹一星播放《原子弹爆炸》录像,学生观看录像,教师指导学生阅读P90课文,了解我国研制原子弹的历史背景、我国在研制原子弹的艰苦历程。

教师播放《原子弹爆炸》录像,引导学生据此分析原子弹爆炸的重大意义。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案新人教版

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人教版八年级下历史教案:第17课

人教版八年级下历史教案:第17课

固镇三中集体备课专用稿纸主备人:薛力时间2014. 地点305室召集人薛力课题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课时1 课时(总第课时)科任教师授课时间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以邓稼先和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整合教材全程分析、讨论探索。

指导学生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新中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和几位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先进事迹,增强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重难点重点: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

难点: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示目标(2分钟)1)、导入新课:复习旧课,讨论回答: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兵力和装备都不弱于日军的清朝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自己国家的威海卫港湾内。

但是,新中国建立刚到半个世纪,人民海军就能驾驶着国产的导弹驱逐舰环球访问、遨游世界各地。

新中国国防取得长足进步的原因又有哪些呢?2)、出示学习目标:(教师解读)1.了解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

2.通过学习几位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此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3.通过科技成就的讲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育。

通过对科学家事迹的介绍,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进一步增强建设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8分钟左右)1)显示自学提纲:1、什么是“两弹一星”?原子弹是怎样研制出来的?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武器,我们这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和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它?2、袁隆平的主要贡献是什么?我们应该学习邓稼先、袁隆平哪些优秀品质?3、建国后,我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2)、按自学提纲自学。

自学时,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政治八下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教案
第17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知识梳理
1、两弹一星:⑴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⑵1966年10月我国成功实现了在预定地点上空核爆炸,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⑶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第五个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⑷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州一号”;2003年我国又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上天。

2、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

袁隆平在实践中提出了水稻杂交的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重点难点
1、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建国以,我国相继研制成功了原子弹、氢弹、核导弹;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无人飞船和载人飞船相继升上太空。

在农业方面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⑴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制定科技发展的远景规划⑵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情投入和海外一些中国优秀科学家的纷纷回国⑶1978年以,邓小平多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典型例题
例:下列那些科技成就不是我国首创的()
⑴原子弹⑵中近程地地导弹⑶人造地球卫星⑷载人飞船⑸籼型杂交水稻
A.⑴⑵⑶⑷⑸B.⑴⑵⑶⑷.⑵⑶⑷⑸D.⑶⑷⑸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首先明确发明与研制两个词的不同含义,其次根据教材中的“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和“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等教材内容可知⑴⑵⑶⑷不是我国发明的,而⑸籼型杂交水稻是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的,当属于我国的首创。

答案:B
能力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是在哪一年?()
A.19年B.1964年.1966年D.1999年
2、我国研制原子弹的根本目的是()
A.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B.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表明了我国的科技水平已经距世界前列D.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
3、世界上第一个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A.美国B.苏联.中国D.法国
4、我国下列科技成就取得成功的先后顺序是()
⑴原子弹爆炸成功⑵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实验成功⑶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⑷无人飞船上天⑸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A.⑴⑵⑶⑷⑸B.⑵⑶⑴⑷⑸.⑵⑴⑶⑸⑷D.⑵⑷⑶⑸⑴
、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的科学家是()
A.袁隆平B.邓稼先.钱学森D.赵忠尧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是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


请回答:
⑴这句话是谁的名言?他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⑵他的这句话体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三、列举题
列举我国建国后的三项重大科技成果。

四、问答题
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
研制原子弹?
知识拓展
“两弹一星”——新中国惊世奇迹
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

“两弹一星”是指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把核弹和导弹这“两弹”成功地结合起,就具有了可用于实战的核导弹,从而真正具有核打击能力。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但西方列强不愿承认新中国,更不想看到一个强大的中国在东方崛起。

190年,美国把侵略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美军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美军上将麦克阿瑟扬言,要在中朝边境建立“核辐射带”;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一直在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

中国人民时刻受到战争甚至核战争的威胁。

中国不怕原子弹,中国反对原子弹。

可是严峻的现实却迫使中国不得不考虑研制自己的原子弹,尽管那时共和国百废待兴,一穷二白。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不等条完全具备,就果断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一大批优秀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纷纷聚集在中国共产党旗帜下,义无返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

1964年10月16日1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先发明火药的民族,这个在共产党领导下站立起的民族,终于用现代科技的雷霆证明了自己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中国有了原子弹之
后,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预言:中国五年内不会有运载工具。

然而他们又一次低估了中华民族的能力。

仅仅两年之后,即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

几个月后,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

又不到三年,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B
4、、A
二、材料解析题
⑴邓稼先,主持研究原子弹和氢弹,被称为“两弹元勋”
⑵为了国家利益而献身的精神和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的精神。

三、列举题
1原子弹爆炸成功2地球人造卫星发射成功3袁隆平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四、问答题
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人民才能过安定的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