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8时间的脚印表格式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时间的脚印》教案三篇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时间的脚印》教案三篇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时间的脚印》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是一篇科普读物,同时又是一篇很好的文艺性事理说明文。

它所追踪的时间脚印不在我们的生活中,而在岩石上,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教学目标1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2.掌握说明顺序中逻辑顺序。

3.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2.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3.掌握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2.掌握说明顺序。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先来欣赏图片,第一张“恐龙化石”、第二张“三叶虫化石”、第三张自然界中的沉积岩。

(屏幕显示)。

我们看到的这些岩石,在保存古代生物的同时,还记下了时间的痕迹。

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的脚印》。

(屏幕显示标题)二、识记字词腐蚀(shí)浑浊(zhuó)山麓(lù)海枯石烂(kū)粗糙(cāo)龟裂(jūn)刨刮(bào)楔形文字(_iē)下面,我们大声齐读一遍。

三、整体感知课文1.打开书63页。

《时间伯伯》这首小诗既是文章的引子,又紧扣题目。

我们一起来看正文。

请同学们给正文部分的自然段标上序号。

明确:全文共31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

提纲如下:(屏幕显示)第一部分(1—4)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又分为两层:第一层(5—_)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下册精品教案8时间的脚印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下册精品教案8时间的脚印

8时间的脚印1.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本文单句成段的作用。

2.品味语言,体会生动的写法。

3.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及其意义,培养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一、导入新课播放导入视频。

如视频中所言,通过一撮沙子,就能得知地球的年龄。

这看起来十分不可思议,岩石为何有如此奇异的记录历史的功能呢?它是怎么记录那些已逝的时间的?让我们在《时间的脚印》一文中寻找答案。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关注单句成段,把握文章内容1.请同学们花三十秒迅速扫读课文,说说本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有不少单句成段。

2.在说明文中,单句成段很有可能意味着这个句子起着总结性作用,把握这些句子,能让我们更加迅速、清晰地把握文章内容。

请同学们给正文部分的自然段标上序号,重点关注这些单句成段的句子,把握文章内容,给课文划分层次。

明确:重点单句引导把握:第1段:“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

”引出后文,后三段文字都在记叙如何记录时间的痕迹。

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这是一个总起句,与下段一问一答说明了岩石在被破坏与重生的过程中记录时间。

第7段:“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这是一句提示语,后文则围绕岩石如何被破坏展开。

第11段与第13段:“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

”“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

”此两段明显是对第7段的进一步阐述。

第18段:“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

”回应第5段内容,同时引起后文岩石形成的具体过程。

第22段:“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引出下文的具体举例。

……结合对上述单句成段句子的综合分析,可将全文31个自然段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4段)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段)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又分为两层:第一层(5—21段)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第二层(22—29段)岩石保存了历史的痕迹。

《时间的脚印》教案表格式

《时间的脚印》教案表格式
山崖裂缝——
三、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的?
岩层厚度:1米厚(3000—10000年)
排列顺序: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
地壳运动:平卧的岩层变得歪斜甚至直立
四、岩石是怎样保存历史痕迹的
岩石结构——反映地壳的活动
石头颜色——反映远古的气候
生物化石——反映历史的发展
五、为了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也力求生动、形象。本文就多处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由诗歌《时间伯伯》导入
欣赏诗歌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了解作品
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1948年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1949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之后,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它科普作品数百篇,部分结集《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
了解作品
了解《时间的脚印》,培养兴趣。
解读标题
时间的记录,从岩石上可以看到时间的长短
了解标题
了解拟人的修辞
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
腐蚀浑浊山麓海枯石烂shí zhuó lù kū
粗糙刨刮楔形文字
cāo bào xiē
2、读懂内容
抢答:1、看哪一位同学最先标出全文的段号?并回答共几段?
明确:共31段
2看哪一个同学最先找出全文的独句段?共几段?分别是哪些段?
《时间的脚印》教案
学校
一中
班级
77班
听课教师
授课教师
邓庆华
科目
语文
时间
2019.4.22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说明顺序中的逻辑顺序。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时间的脚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时间的脚印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时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3.语法讲解:分析并讲解文中的典型句子,如:“时间就像一条长河,悄无声息地流淌着。”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写作技巧: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具体的事例、细腻的描绘来表现时间的流逝,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5.口语表达: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关于时间的故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6.情感教育: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体会到时间的宝贵,激发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培养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的品质。
7.课后作业: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学科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时间的脚印》,提高学生对语文词汇、语法的掌握,培养准确、得体的表达能力。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时间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时间管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时间的脚印》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时间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8《时间的脚印》优质课教案【精编】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8《时间的脚印》优质课教案【精编】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8《时间的脚印》优质课教案【精编】一. 教材分析《时间的脚印》是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选自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6课。

这篇课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讲述地质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的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时间的脚印,揭示了地球历史的变迁和生命的演化。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文学性,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下学期之前,已经学习了初中语文的前几册内容,对文言文和现代文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地质学、古生物学等专业知识可能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这些知识的基本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科学文体的文章阅读较少,对于科学知识和文学表达的结合可能不太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理解科学知识和文学表达的结合。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质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的时间的脚印这一奇特地质现象,理解地球历史的变迁和生命的演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科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质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的时间的脚印这一奇特地质现象,理解地球历史的变迁和生命的演化。

2.自主学习: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3.合作探讨:学生能够在合作探讨中,深入理解时间的脚印这一奇特地质现象,理解地球历史的变迁和生命的演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创造一个直观、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下册 第二单元 8 时间的脚印 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下册 第二单元 8 时间的脚印 教案(表格式)
课时计划
课题
8时间的脚印
课时
1
班别


时间




1.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理性思考、自主探究的习惯;文章举出了许多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事例来说明“时间的脚印”,教学中要充分激活学生的自主思考,引导他们理性思考、自主探究。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要通过本文的学习,加深学生对于说明顺序的认识,并适时总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1、明确目标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3、出示目标
同学们,考古学家通过一撮沙子,一块石头,就能得知地球的年龄。这听起来不可思议,岩石为何有如此奇异的记录历史的功能呢?它是怎么记录那些已逝的时间的?让我们在《时间的脚印》一文中寻找答案。
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时间的脚印》,了解一下岩石是如何记录时间的。
(5)“时间的脚印”具体指什么?为什么用这个标题?
教师讲解:地球变迁留下的印记。比喻,形象具体,吸引读者。
教师总结: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把时间拟人化,既给人以知识,又给人一种亲切感。说明文语言既可以是通俗平实的,也可以是生动形象的,这要根据说明内容和读者对象来定。
学生精读,小组内讨论,预期引导:作者并不是以静止的观点去看待岩石的变化,而是将岩石的变化纳入辩证唯物主义的宏观视野中,这是一种辩证的科学主义精神……
(3)本文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进行复述。教师点评。
学生举手,交流,预期引导: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1951年到北京市团委机关工作,次年参与建立北京地质学院,历任教务处科长、副处长,学报副主编、编审,地质学史研究室主任,图书馆馆长等职。
学生小组内互读互听,借助字典等工具,掌握识记。

八年级语文下册08 时间的脚印(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08  时间的脚印(教案)
难点
把握本文的说明顺序,掌握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品味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PPT
学生准备:课下预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并用一些载体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介绍了一种奇特的记录时间的载体——岩石!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时间的脚印》,去看看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吧!
3.你如何理解题目《时间的脚印》?说说它的作用。
四、课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腐蚀(shí) 棘手(là) 迥乎不同(jiǒnɡ)
B.喑哑(yīn) 稽首(qǐ) 楔形文字(xiē)
C.龟裂(ɡuī) 慰藉(jí) 骇人听闻(hài)
D.狡黠(xiá) 山麓(lù) 锲而不舍(qì)
尔·柯察金说的那样:“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让时间在我们身上留下值得回忆的脚印吧!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本文大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
它……”请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文字。
课后反思
亮点:逻辑清晰,结构明确,由浅入深
④一棵树被锯倒了,数一数树墩上有多少圈条纹,人们就知道这棵树有多大年龄了。
A.②④①③B.④②①③ C.②④③①D.④②③①
学生结合课下预习,回答问题。
根据问题引导,思考并回答问题,互相补充、纠错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找到相关语句,一起思考、探究,回答问题,互相补充、纠错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案
5.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时间在历史、科技、生活中的重要性;
6.阅读课文《时间的脚印》,理解作者的观点,并进行讨论。
本节课将结合课本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时间观念,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会到时间的重要性。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使其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懂得珍惜和合理安排时间;
有效克服这些困难的方法:
1.采用游戏化学习:通过有趣的游戏和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2.增强互动性:鼓励孩子参与课堂讨论,与他人用英语交流,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3.创设语言环境:在家中为孩子创造一个英语学习的环境,如播放英语儿歌、看英语动画片等。
4.鼓励模仿和重复:孩子通过模仿和重复练习,可以逐渐提高发音准确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如时刻、时段、时序等;
2.掌握时间的计量单位,如年、月、日、时、分、秒;
3.学习时间的变化规律,如闰年的判断、时间的推算等;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规划时间的意识;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时间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时间观念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5岁的孩子开始学习英语时,他们通常会遇到哪些困难?如何有效克服这些困难?
5.个性化教学: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进度和兴趣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6.定期反馈和鼓励:教师和家长应及时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部编版语文八下《时间的脚印》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下《时间的脚印》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时间的脚印》核心素养目标:
1.阅读理解与欣赏: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理解作者观点和情感的能力,提升文学鉴赏水平。
2.语言建构与应用: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词汇、短语、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3.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从时间流逝的现象中提炼人生哲理,培养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语法知识: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的运用和区别,对学生来说可能难以掌握。
-写作手法:如何将修辞手法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中,对学生是一个挑战。
-情感态度:引导学生从时间流逝中提炼人生哲理,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
举例解释:
-在阅读理解方面,难在于如何让学生从具体的自然景观中抽象出时间的概念,并进一步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在讲授语法知识时,我发现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的区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尽管我通过例句进行了讲解,但仍有学生感到困惑。我考虑在下一节课通过更多的练习和实际操作来加强这一部分的教学,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更好地理解这些语法结构。
实践活动方面,学生们的参与度很高,实验操作也进行得很顺利。但从成果展示来看,部分小组对时间的概念理解还不够深入,这可能是由于实验操作前的理论讲解不够充分。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尝试在实践活动之前,先加强理论知识的讲解,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写作手法方面,强调学生通过分析文中“时间就像一位雕刻家,用岁月的刻刀在沙滩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这样的比喻句,学会在写作中运用比喻手法。
-口语表达方面,重点是通过小组讨论或课堂发言,让学生能清晰地表达自己对时间价值的看法。
2.教学难点
-阅读理解: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如时间流逝的哲理,可能存在难度。
此外,我也注意到,一些学生在口语表达时显得不够自信,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词汇的掌握还不够熟练。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计划在课后增加一些口语练习,如角色扮演、辩论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练习使用新词汇。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时间变化在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在课堂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由于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是对自己的观点不够自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下次课堂中尝试引入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讨论话题,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这说明我在课堂教学中,对重点知识的强调和讲解还是到位的。但我也意识到,对于难点的讲解,我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跟上课堂节奏。
(4)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实际,讨论时间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珍惜时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5)课后作业: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分析《时间的脚印》一文的表达方式,学生能够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从时间流逝的角度思考人生,培养其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时间的流逝是如何在文学作品中被表达的,以及如何通过修辞手法来强化这种表达。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时间变化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珍惜时间,善用每一分每一秒。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时间的脚印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时间的脚印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时间流逝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引导学生关注时间主题在历史、文学、哲学等领域的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4.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写作,锻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感悟。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外主动探索时间主题的相关知识,形成跨学科的学习视野。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时间流逝的基本概念。时间流逝是指时间的推移,它在自然界、历史长河和个人成长中留下无法抹去的痕迹。时间是生命的载体,我们应当珍惜它,合理利用它。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对时间流逝的描绘。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例子,了解时间流逝在各个方面的表现,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课文《时间的脚印》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时间的概念及其在自然界、历史、个人成长中的具体体现。
-培养学生从课文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形成对时间流逝的深刻理解。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个性化的写作实践。
举例解释:
-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句子“岁月像把利刃,在历史的长河中刻下了深深的痕迹”,让学生理解比喻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形象的语言表达抽象的概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8 时间的脚印-优质教案 (2).doc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8 时间的脚印-优质教案 (2).doc

8 时间的脚印【学习目标】1.掌握说明顺序中逻辑顺序。

2.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3.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

1948年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

1949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之后,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它科普作品数百篇,部分结集《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

2.写作背景短篇小说《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

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礼观念的自由天地。

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容于融于作品中。

【自主学习】1.注音腐蚀()浑浊()山麓()刨刮()粗糙()2.解释下列词语海枯石烂:楔形文字:【整体感知】给课文内容分段第一段:(1—5)讲述了生活中和大自然中保留着许多时间的记录。

第二段:(6—30)详细讲解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第三段:(31—32)读懂大自然,造福人类。

【合作探究】1.你能根据书上的有关内容概述“石烂”到“新生”的过程吗?提示一:读第8—19自然段。

提示二:岩石经受着阳光、霜雪、风沙、空气、水流、生物和人类的“攻击”。

2.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的?岩层厚度:1米厚(3000—10000年)排列顺序: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地壳运动:平卧的岩层变得歪斜甚至直立3.岩石是怎样保存历史痕迹的?岩石结构——反映地壳的活动石头颜色——反映远古的气候生物化石——反映历史的发展4.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历史的?三叶虫化石——“寒武纪”——海洋宽广大树木化石——“石炭纪”——温暖潮湿长毛兽化石——“第四纪”——气候寒冷【拓展延伸】5.人类了解岩石的变化有什么好处?增加知识找寻宝藏6.分析第6—22自然段的说明顺序?提示:解题思路:简括各自然段意思——合并相关段落——对照顺序类型进行发现7.品味语言1.说明文以向人们传授知识为主,所以,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严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8.时间的脚印精品教案(表格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8.时间的脚印精品教案(表格设计)

8 时间的脚印
教学目标
1.
海枯石烂(kū)楔形(xiē)钟鼎文(dǐnɡ)
腐蚀:①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②人在坏的思想、行为、环教学过程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学反思
本次讲课,使我明白,说明文教学并不全是枯燥无味,只要善于摸索、善于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说明文教学也同样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这对日后的语文教学将有极大的帮助!本课最大的遗憾是,对科学精神的渗透只停留在表面上。

扩大视野,提高自身素质将成为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2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案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2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案
4.增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课文中精准、优美的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强化语文基本素养。
5.塑造正确价值观:通过感悟时间的珍贵,引导学生树立珍惜时间、合理安排生活的观念,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时间的脚印》的主题:课文通过对具体事物和时间变化的描绘,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一主题,体会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时间的珍贵,培养珍惜时间、珍爱生命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
1.课文《时间的脚印》的阅读与理解。
2.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探讨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物和时间的变化,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4.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结合实际生活,讨论如何珍惜时间,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观念。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时间流逝这一抽象概念时,确实存在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入手,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对时间流逝的直观感受。此外,通过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手法来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的积极性很高,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运用修辞手法时仍然显得有些生疏。为了加强学生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掌握,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和讲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提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理解时间流逝的基本概念。时间流逝是指时间在不断地前进,它影响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述。这些描述展示了时间流逝是如何被作者观察和表达的,以及它如何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变化。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8时间的脚印》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8时间的脚印》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8时间的脚印》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8时间的脚印》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时间的变迁,让学生认识到时间的宝贵和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性,适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接触过类似的主题,对时间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如何更深入地理解时间的价值,如何合理安排时间,仍然是学生需要学习和提高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时间的痕迹,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词和短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从生活中寻找时间的痕迹,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时间的宝贵,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词和短语。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的哲理,学会从生活中寻找时间的痕迹,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时间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寻找时间的痕迹,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3.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时间的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2.与课文相关的案例素材3.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整体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PPT课件,呈现与课文相关的案例素材,引导学生关注时间的变迁。

同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时间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如何从生活中寻找时间的痕迹,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让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人教版(2018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8时间的脚印

人教版(2018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8时间的脚印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时间流逝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创意写作指导:提供写作素材和启发,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化的作品。
-时间管理实践:设计时间管理活动,如制定学习计划、记录时间使用情况等,帮助学生将时间观念应用到实际学习中。
举例:
-在讲解比喻和象征时,可以引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修辞手法。
-在创意写作环节,提供一些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比喻和象征的运用,以及时间对个人成长的影响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时间流逝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制作时间管理计划表,演示如何有效分配时间。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时间流逝的基本概念。时间流逝是指时间的流动和变迁,它可以通过不同的比喻和象征来表达。这一概念在文学创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的变化和成长。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文章中的“年轮”和“化石”就是时间流逝的生动体现,它们展示了时间如何在我们身上留下印记。
- “化石”、“年轮”等与时间相关的词汇的拓展。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8 《时间的脚印 》教案(表格式)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8 《时间的脚印 》教案(表格式)
Fra bibliotek8’7’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3、检测目标
1、习题检测
2、总结本课
3、作业
1、《时间的脚印》步步走来,走进我们的心里,留下了串串脚印。这些问题,就是我们心中的脚印。
在万千世界中,还有太多的事物就像时间的脚步。你还能找出哪些呢?请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你心中的“时间的脚印”。
2、再读原文,体味语言魅力
(5)“时间的脚印”具体指什么?为什么用这个标题?
教师讲解:地球变迁留下的印记。比喻,形象具体,吸引读者。
教师总结: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把时间拟人化,既给人以知识,又给人一种亲切感。说明文语言既可以是通俗平实的,也可以是生动形象的,这要根据说明内容和读者对象来定。
学生精读,小组内讨论,预期引导:作者并不是以静止的观点去看待岩石的变化,而是将岩石的变化纳入辩证唯物主义的宏观视野中,这是一种辩证的科学主义精神……
学生根据教师所给标准,速读课文,标注位置,预期引导:
第一部分(第1—4段):
第二部分(第5—29段):
第三部分(第30—31段):
学生在文中找寻,预期:如第5段,时间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
……
7’
8’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目标导学二:精读课文,品味赏析
1、课文第一部分写岩石有生灭过程,目的是什么
学生阅读并感悟
展开联想,寻找寻找并描述心中的“时间脚印”
在全班交流,互相借鉴与学习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10’










学校检查记实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石是内蕴丰富的书。
(同步播放幻灯)
4.再次讨论,学生发言。
五、结语及课外作业
1.岩石是时间的脚印,她讲述光阴的故事。希望同学们珍惜时间,勤奋学习。最后,让我们齐读高士奇爷爷的诗《时间伯伯》。
2.课外作业:在课后阅读、搜集、了解一些有关岩石、地球的知识.
【资料补充】
1.“砾岩”是什么东西?(播放岩石分类表)
从()可以看出地壳的活动;()可以说明地球上气候的变化;()可以帮助认识地球生物的演化过程。
4.那么,了解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对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呢?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并举例回答。教师小结: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
三、质疑并讨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题
时间的脚印
课时
1
课型
自读课文




1.弄清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2.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启迪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
3.体会文章生动有趣的语言。
教学策略与方法
朗读法和点拨法、品味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环节
师生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活动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导入(出示两件物品)
同学们知道实物投影仪上的东西是什么吗?它们是雨花石和三叶虫化石标本。谁能说出他们的作用?雨花石可以欣赏,三叶虫化石标本可供科学研究。除此以外,在科学家,尤其是地质学家的眼里,它们还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质学家陶世龙先生所写的说明文:《时间的脚印》。
2.什么是化石?(播放地质年表)
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骸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像石头一样的东西。三叶虫是生活在距今约5.7亿年前的寒武纪的海洋生物。
3.寒武纪、石炭纪、第四纪是什么意思?(播放地质年表)
寒武纪、石炭纪、第四纪,是地质学上的一种时间划分,是依据生物、气候的演化来划分的。
指出投影仪的物品
岩石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沉积岩分为沙石岩和泥石岩,砾岩是沙石岩的一种。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鹅卵石,和今天我们见到的雨花石,都是砾岩的一种。砾岩体积较大,内部有原始形态的鹅卵石和雨花石,质地较硬,称为“砾”;在“砾”和“砾”之间,有质地较细较软的岩石。它们紧挨在一起,形态有点像公园里的鹅卵石小道。当砾岩中较细较软的部分松动,原始形态的鹅卵石和雨花石就脱离开来,经过长期的水流搬运、冲击,被不断地磨圆,最后沉积在河床的底部。
学生速读课文,读完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学生学习小组进行合作讨质疑并讨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论,
学习小组在互学的基础上由小组代表进行展学,其它成员或者小组补充或者评价


反思
2.本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告诉了我们岩石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你认为除了可以把岩石比做时间的脚印外,还可以比作什么?请大家拿起笔,把想到的句子写下来,全班交流。学生发言。
3.教师引导:我也想了几个比喻,可能不如同学们写的好。我说一说,作为抛砖引玉好吗?岩石是历史的证人。
岩石是大自然的语言。
提问:课文在说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后,为什么要接着写一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我觉得这一部分可以删去。对此说法,同学们可以自由发表意见,但须言之成理。
四、课堂反馈
1.这是一篇知识性很强的说明文,作者却把死寂的岩石写得生动有趣,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请说说你的具体感受。本文标题便很新奇,把“岩石”比作是“时间的脚印”。时间在不断流逝、不断前进,但却看不见摸不着,把时间比作脚印,就使无形的时间有形化了,既生动形象又很准确。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这篇课文中有一些字词我们接触较少,同学们在阅读时要注意这些字词,特别是“龟裂”和“楔形”。(齐读)
2.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读完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岩石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
3.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下时间的脚印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文中的重要语句,读后完成下列填空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