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6滑轮组-教科版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精品资料:《滑轮组》参考教案
滑轮组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对滑轮组的研究,解释起重机的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游戏活动并与同学友好地合作研究。
教学重点用实验研究探究定、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滑轮组省力的大小关系和规律。
教学准备铁架台、线、滑轮、钩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导入: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有许许多多的建筑工地,参观这些忙碌的建筑工地,我们会有很多的发现。
(学生自由表述自己所看见的,并说说自己有些什么问题)起重机是怎样把那么重的物体送到高空去的呢?二、研究滑轮组的作用1.滑轮组的定义引入原来,起重机内发挥作用的是滑轮组,那么什么是滑轮组呢?(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观察结构图P14,理解滑轮组的构造。
2.实验探讨简单滑轮组的作用。
(1)小组合作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
(2)试用这个最简单滑轮组吊起一个1000克的重物需要多在的力?请学生猜想,(3)学生分组实验,分别用这个滑轮组吊起不同重量(学生自己定)的重物,并和直接吊起该重物的力比较,能发现什么?(实验要求:明确分工;拟定实验计划草案后实行;进行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汇报交流,说说有一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
)(在这里可能会出现重物比较轻的时候省力效果不明显,但随着重物的增加,省力效果越明显,越趋向于省一半的力)3.实验探讨有2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
(1)提出疑问:如果增加滑轮组的数量,(例如用2个动滑轮和2个定滑轮),用力大小会怎么变化?(2)用与前面实验相同的方法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情况,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三、游戏体验小个子战胜大力士:游戏规则见教材P151.出示游戏器材,找2个大个子学生和一个小个子学生参加游戏。
2.要求没有直接参加游戏的同学对数据进行记录,寻找其中的规律。
3.说出自己的发现学生自由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从这个游戏中明白了什么?从我们的研究中明白为什么起重机能够吊起那么重的物体。
【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6 滑轮组|教科版 (6)
《滑轮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六课《滑轮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了解定、动滑轮的作用的基础上,了解滑轮组的作用。
2.会设计探究滑轮组作用的实验方案。
并能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具有研究滑轮组作用与应用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提出问题,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滑轮组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积极与人合作,能清楚、简捷地进行表达和交流。
教学重点:探究滑轮组的作用教学难点;设计滑轮组的实验方案教学方法:讨论法与实验法教具准备:滑轮2个,钩码1个,细绳,支架,测力计,有关的图片,视频:滑轮组。
学具准备:报告单、滑轮2个,钩码1个,细绳,支架,测力计。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为什么我们学校的旗杆顶部要安装一个定滑轮而不安装动滑轮呢?二、新授:1.谈话:看来,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
如果,我们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用,你认为他们会有什么作用呢?给这个组合装置起一个什么名字好呢?小组讨论一下,好吗?2.提问:要研究滑轮组的作用需要那些器材?又怎样做呢?将各组要研究的问题和需要的材料填在报告单中。
3.根据学生的需要,出示实验材料。
学生设计实验4.教师小结:听了这个组的设计方案,其他组是否觉得你们组的方案也有不妥之处,下面,再给大家一点时间将方案完善一下。
学生完善设计方案。
5.提问:现在各组的方案基本上可以实施了,你们认为在实验时应注意些什么呢?提出实验要求:(1)正确使用测力计。
(2)通过滑轮拉重物时,测力计要保持竖直方向,并尽量匀速拉动,观察测力计的读数,及时做好记录。
(3)组内注意分工合作,以确保实验数据的科学性。
(在实物投影下展示报告单)实验时将每次的实验数据填在报告单中,在最后一栏中算出平均数。
学生实验。
教师巡视。
6.给一分钟时间,各组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实验结论,并填写在“实验结论”一栏中。
学生汇报7.教师在总表中统计各组的平均数。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优秀3篇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优秀3篇《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篇一六年级科学《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①科学探究: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定滑轮和动滑轮构造上的特点2、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一三;科学知识:3、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分类。
4、知道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1、谈话:能有机会与同学们共上一节科学课,我感到非常高兴,所以特地为同学准备了一首歌曲,请同学欣赏。
2、播放学校早晨升国旗的过程。
并提问:“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学生回答:因为旗杆顶部有一个轮子)3、概念引入: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已习以为常地认为我们所学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3、请同学们自行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
(提供实验设计方案表)要研究的问题定滑轮是否能省力预测是()否()要改变的条件不要改变的条件实验设计(可附图)4、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p一三的表格内。
并比较表内数据,发现了什么?5、全班内进行交流汇报。
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会移动的轮子1、出示塔吊的滑轮图,并问:“这个滑轮是定滑轮吗?”2、认识动滑轮的定义。
3、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
科教版六年级科学教案-滑轮组
滑輪組教學目標科學知識: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在一起構成滑輪組,滑輪組能夠改變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過程與方法:結合對滑輪組的研究,解釋起重機的工作原理。
情感態度價值觀:能積極參與科學實驗和遊戲活動並與同學友好地合作研究。
教學重點用實驗研究探究定、動滑輪的作用。
教學難點認識滑輪組省力的大小關係和規律。
教學準備鐵架台、線、滑輪、鉤碼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提問導入:不管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都有許許多多的建築工地,參觀這些忙碌的建築工地,我們會有很多的發現。
(學生自由表述自己所看見的,並說說自己有些什麼問題)起重機是怎樣把那麼重的物體送到高空去的呢?二、研究滑輪組的作用1.滑輪組的定義引入原來,起重機內發揮作用的是滑輪組,那麼什麼是滑輪組呢?(把動滑輪和定滑輪組合在一起使用,就構成了滑輪組。
)觀察結構圖P14,理解滑輪組的構造。
2.實驗探討簡單滑輪組的作用。
(1)小組合作組裝一個最簡單的滑輪組。
(2)試用這個最簡單滑輪組吊起一個1000克的重物需要多在的力?請學生猜想,(3)學生分組實驗,分別用這個滑輪組吊起不同重量(學生自己定)的重物,並和直接吊起該重物的力比較,能發現什麼?(實驗要求:明確分工;擬定實驗計畫草案後實行;進行實驗並作好實驗記錄;彙報交流,說說有一個動滑輪的滑輪組的作用。
)(在這裡可能會出現重物比較輕的時候省力效果不明顯,但隨著重物的增加,省力效果越明顯,越趨向於省一半的力)3.實驗探討有2個動滑輪的滑輪組的作用。
(1)提出疑問:如果增加滑輪組的數量,(例如用2個動滑輪和2個定滑輪),用力大小會怎麼變化?(2)用與前面實驗相同的方法進行實驗,記錄實驗情況,並分析實驗資料,得出結論。
三、遊戲體驗小個子戰勝大力士:遊戲規則見教材P151.出示遊戲器材,找2個大個子學生和一個小個子學生參加遊戲。
2.要求沒有直接參加遊戲的同學對資料進行記錄,尋找其中的規律。
3.說出自己的發現學生自由表述自己的發現並從這個遊戲中明白了什麼?從我們的研究中明白為什麼起重機能夠吊起那麼重的物體。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6《滑轮组》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6《滑轮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滑轮组》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六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法,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学会使用滑轮组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滑轮组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力的作用和简单机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以及如何使用滑轮组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式,主动探究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道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学会使用滑轮组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如何使用滑轮组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滑轮组的工作过程,了解其工作原理和特点。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滑轮组,探究其工作原理和特点。
3.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滑轮组模型、图片、视频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滑轮组,用于实验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滑轮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见过滑轮组吗?滑轮组是用来干什么的?”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呈现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同时,通过实物演示或动画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滑轮组的工作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滑轮组,观察和记录滑轮组的工作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
六年级《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教案及反思
六年级《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教案及反思
六班级《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教材分析
在前面几课中,从同学身边非常熟识的生活使用工具入手争论
了杠杆、轮轴。
本课将沿用前几课由生活现象引入探究问题的原则,依据“问题——思索——假设——验证”的思路,指导同学熟悉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原理,进一步熟悉定滑轮和动滑轮在生活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六班级同学,他们接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已有3年的时间。
滑轮是同学们都曾亲眼见过的比较熟识的工具,对于“滑轮”的作用他们有着肯定的生活阅历,但也有着许多似懂非懂的问题:例如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由于同学头脑中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与原理存在似懂非懂的问题,所以,他们对定滑轮和动滑轮布满了探究的欲望和爱好,于是在老师的”关怀和指导下,通过一系列的观看和试验活动可以使他们熟悉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与原理。
教学目标
1. 科学学问:熟悉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通过对比分析,熟悉定滑轮和动滑轮作用的不同。
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试验争论定滑轮的作用,能够制定一个合理的动滑轮作用争论方案,并依据方案步骤进行争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育乐于探究、注意科学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沟通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熟悉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试验来熟悉滑轮的工作原理。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6滑轮组-教科版
1.6滑轮组【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认识滑轮组就是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的,知道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2.过程与方法:结合对滑轮组的研究,解释起重机的工作原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以及探究精神,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态度,培养小组合作的意识,加强探究氛围。
【教学重点】用实验研究探究滑轮组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起省力的大小关系和规律。
【教学准备】铁架台、线、滑轮、钩码、测力计【教法】实验法【学法】观察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见过起重机吗?你知道它的作用吗?能不能说一说?如:起重机是怎样把那么重的物体送到高处去的呢?二、研究滑轮组作用1、了解滑轮组的定义起重机内发挥作用的是滑轮组,那么什么是滑轮组呢?(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2、实验探究简单滑轮组的作用(1)以实验小组合作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
(2)先让学生猜猜,用这个最简单滑轮组吊起一个500克或1000克的钩码需要多大的力?,(3)再让学生分组实验,分别用这个滑轮组吊起不同重量(500克或1000克)的钩码,并和直接吊起同样重钩码的力比较,看看可以发现什么?(4)全班交流汇报:说说这个最简单的滑轮组作用。
(大约可以省一半的力)3、实验探讨有2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
(1)先提出疑问:如果增加滑轮组的数量,(例如用2个动滑轮和2个定滑轮),用力大小会变?(2)用与前面相同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状况,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4、提示各个实验小组以更多的定滑轮和动滑轮并以不同的组合方式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然后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滑轮组滑轮组: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滑轮组的作用:可以省力,使用方便【课后反思】:滑轮组这一课的科学概念不难,通过实验操作,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建构起“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和“滑轮组组数越多越省力(不考虑绳子摩擦力)”的科学概念。
【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6 滑轮组|教科版 (3)
《滑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识别定滑轮和动滑轮,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2.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3.会安装滑轮组,并能根据安装情况分析施加的拉力与物重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和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实际中的滑轮的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的实际应用。
2.具有对现实生活中简单机械的应用是否合理进行评价的意识,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3.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滑轮”是初中物理力学中一种比较重要的简单机械,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杠杆后,对一些变形的杠杆的进一步认识,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进一步观察和应用。
滑轮按使用情况可以分为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它们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对滑轮组的绕线及段数的判断不容易理解,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重点:研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难点: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实际要求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三、教学策略通过物理建模的方法从理论上将滑轮抽象为杠杆,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滑轮的工作原理,然后再对已经测得的实验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解释,进一步理解滑轮的工作特点。
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去分析动滑轮省一半的力的原因时,“支点位置”的分析是一个难点,教学中不必涉及动滑轮使用时支点随时间变化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以自主、协作的实验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交流、讨论等方式参与到教学中。
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滑轮、铁架台、弹簧测力计、直尺、钩码、细线等。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5分钟)师:每个星期一的早晨我们全校的师生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走上升旗台,当一名光荣的“升旗手”是我们每一位同学们梦寐以求的愿望。
第6课 《滑轮组》教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6课《滑轮组》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对滑轮组的研究,解释起重机的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游戏活动,并与同学友好地合作研究。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知道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教学难点】组装滑轮组,探究滑轮组的作用。
【教学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一个铁架台、2个滑轮、约50厘米长的线、1盒钩码、测力计。
为全班学生准备:光滑的钢管、约20米长的绳子、演示实验的视频、三定三动的滑轮组、与起重机和滑轮组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两种滑轮(1)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了两种滑轮,你还记得他们分别是什么吗?(学生自由表述,回顾一下之前所学)预设:定滑轮和动滑轮。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会出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字样及图片。
(2)多媒体播放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提升重物的动态图。
师:观察他们的工作原理,定滑轮不动,动滑轮随物体向上移动,它们的作用不同,那谁还记得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来说一说?预设: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
(屏幕上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定、动滑轮的作用,复习它们的功能,为引出课题做准备)二、认识滑轮组1.师: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只能省力,都不够完美。
那有没有既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又可以省力的滑轮呢?你们想一想该怎么办?预设:将两种滑轮组合在一起。
师:我们把这两种滑轮组合在一起的装置叫做滑轮组,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研究一下滑轮组。
(顺利引出课题——滑轮组。
)三、研究滑轮组作用1.设计组装方案1)屏幕上显示着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一半截图师:现在看到的是刚刚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截图,想要将两者怎么组合起来,大家觉得重物应该挂在哪个滑轮上?预设:动滑轮上。
动画播放定滑轮上的重物消失。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6.滑轮组-教科版
1.6.滑轮组1教学目标1. 学生通过组装测试一定一动滑轮组,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还可以省力。
2. 学生通过观察多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的滑轮组,了解滑轮组数越多可以更省力;并结合对滑轮组的研究,解释起重机的工作原理。
3. 学生利用组合型机械铁葫芦提升重物,体验铁葫芦的作用,意识到科学与技术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
2学情分析学生学习《工具和机械》单元的知识,最大的困难是理论无法和实践相联系。
例如学习《轮轴》时,教材和课堂展示都会提到:扳手拧螺帽属于轮轴类工具的应用。
但是一周后,很多学生的认知中会出现错误。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因为扳手这样工具学生很陌生。
调查发现,一个班中课前亲自动手使用过扳手的不超过5人。
即使课堂上有操作的机会,还是会和其他的工具类型搞混。
定滑轮和动滑轮是比扳手让学生更陌生的工具。
课前调查,有的班全体学生从来没近距离看到过真实的定、动滑轮。
本课教学是认识滑轮作用的第二课时,在前一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实验器材认识、组装定、动滑轮,并研究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这是对定、动滑轮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因此学生对动手组装滑轮组还是会有一定的困难。
本节课的教学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开展的,学生在任务驱动下,组装滑轮组,研究它的作用,体验生活中的滑轮机械的作用,认识到科学与技术结合起来能更好地造福人类。
3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和实物,知道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难点:组装滑轮组,探究滑轮组的作用。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一、复习导入1.复习定滑轮(1)师:【出示定滑轮】我们先来看一组简单机械,回忆一下,这是哪一类简单机械。
预设:定滑轮(2)师:怎么组装呢,我们来复习一下。
【动画演示定滑轮的组装】(3)师:定滑轮有什么作用?预设:能改变力的方向,但是不能省力(4)师:如这一组定滑轮,要提升的重物是一只钩码,当钩码向上提升时,力的方向是向下的。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滑轮组》参考教案
滑轮组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对滑轮组的研究,解释起重机的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游戏活动并与同学友好地合作研究。
教学重点用实验研究探究定、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滑轮组省力的大小关系和规律。
教学准备铁架台、线、滑轮、钩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导入: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有许许多多的建筑工地,参观这些忙碌的建筑工地,我们会有很多的发现。
(学生自由表述自己所看见的,并说说自己有些什么问题)起重机是怎样把那么重的物体送到高空去的呢?二、研究滑轮组的作用1.滑轮组的定义引入原来,起重机内发挥作用的是滑轮组,那么什么是滑轮组呢?(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观察结构图P14,理解滑轮组的构造。
2.实验探讨简单滑轮组的作用。
(1)小组合作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
(2)试用这个最简单滑轮组吊起一个1000克的重物需要多在的力?请学生猜想,(3)学生分组实验,分别用这个滑轮组吊起不同重量(学生自己定)的重物,并和直接吊起该重物的力比较,能发现什么?(实验要求:明确分工;拟定实验计划草案后实行;进行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汇报交流,说说有一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
)(在这里可能会出现重物比较轻的时候省力效果不明显,但随着重物的增加,省力效果越明显,越趋向于省一半的力)3.实验探讨有2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
(1)提出疑问:如果增加滑轮组的数量,(例如用2个动滑轮和2个定滑轮),用力大小会怎么变化?(2)用与前面实验相同的方法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情况,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三、游戏体验小个子战胜大力士:游戏规则见教材P151.出示游戏器材,找2个大个子学生和一个小个子学生参加游戏。
2.要求没有直接参加游戏的同学对数据进行记录,寻找其中的规律。
3.说出自己的发现学生自由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从这个游戏中明白了什么?从我们的研究中明白为什么起重机能够吊起那么重的物体。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6《滑轮组》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6《滑轮组》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滑轮组》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滑轮组的构造和功能,掌握滑轮组的使用方法,并能够运用滑轮组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滑轮组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于简单的机械原理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滑轮组时,具备观察和操作的能力,同时也能够进行简单的思考和讨论。
然而,学生对于滑轮组的深入了解和应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教师的具体讲解和引导来进行。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掌握滑轮组的使用方法,并能够运用滑轮组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掌握滑轮组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滑轮组解决实际问题,深入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操作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滑轮组器材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滑轮组的相关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滑轮组的图片和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导入新课。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滑轮组,观察和记录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3.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组的工作原理,讲解滑轮组的构造和功能,解释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4.应用: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运用滑轮组解决实际问题,如提升重物、改变力的方向等。
5.总结:学生进行总结,回顾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科学16滑轮组(教案)
小学科学16滑轮组(教案)滑轮组是小学科学教学中常见的实验装置之一,通过操控滑轮来理解和探索运动原理。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小学科学16滑轮组的教学内容和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滑轮组的结构和原理。
2. 掌握运用滑轮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观察、实验和推理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滑轮组的运动原理。
2. 运用滑轮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科学教材。
2. 实验器材:滑轮组、计时器、弹簧、拉力计、重物等。
3. 实验环境:教室或实验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例如询问他们对滑轮的了解程度,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滑轮组的定义和结构,通过插图或实物示范,让学生了解滑轮组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同时,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与滑轮组相关的生活实例,引起学生的思考。
3. 实验操作(30分钟)3.1 第一组实验:滑轮减小力的作用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拉力方向的示意图,然后用实验装置来进行演示。
教师将一个重物固定在桌子上,通过滑轮和绳子连接到拉力计上。
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拉力计的数据,然后再删除一件重物,继续记录数据,比较两组数据的差异。
3.2 第二组实验:滑轮增加速度的作用教师设置一个实验装置,通过滑轮、绳子、重物和计时器来实现。
教师让学生使用计时器记录重物下滑的时间,并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如何通过增加滑轮或改变重物的重量来减少下滑时间。
4. 实验总结(10分钟)通过和学生一起讨论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滑轮组的作用和运动原理。
同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解释相关的科学知识。
5. 拓展练习(1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与滑轮组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例如:如何用滑轮组解决吊重物的问题?如何用滑轮组实现力的传递?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6《滑轮组》集体备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6《滑轮组》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滑轮组》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滑轮组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滑轮组的组成、分类及使用方法,并能运用滑轮组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内容较为简单,适合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滑轮这一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理解滑轮组的特点和原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滑轮组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滑轮组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应用。
2.难点: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通过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滑轮组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滑轮组模型、绳子、重物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滑轮组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滑轮组模型,引导学生回顾滑轮的概念,进而引入滑轮组的话题。
提问:“你们认为滑轮组有什么特点?它又是如何工作的呢?”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滑轮组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应用。
展示滑轮组模型,讲解滑轮组的组成、分类及使用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你们发现滑轮组在使用过程中有什么优点?它与单个滑轮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心得。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使用滑轮组提升一个较重的物体?”学生分组探讨,寻找解决方案。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滑轮组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应用。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6《滑轮组》说课稿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6《滑轮组》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滑轮组是小学科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物理学中关于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6《滑轮组》这一章节,通过介绍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使学生能够理解力的传递和转换,以及重力、拉力等基本力的概念。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并能够运用滑轮组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概念。
但是,对于滑轮组这样的复杂概念,他们可能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操作来进行深入的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力的传递和转换这样的概念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因此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实例来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滑轮组》这一章节,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掌握滑轮组的使用方法,并能够运用滑轮组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学生还应该能够理解力的传递和转换的概念,并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这一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的重难点是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力的传递和转换的概念。
学生可能对于这样的抽象概念感到难以理解,因此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实例来进行解释和引导。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实验法、观察法、问题解决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通过问题解决,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加深对滑轮组和力的传递和转换概念的理解。
六. 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滑轮组,如吊车、滑轮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滑轮组的工作原理: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滑轮组的工作过程,引导学生发现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3.讲解力的传递和转换的概念:通过实验和观察,解释力的传递和转换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力的传递和转换的原理。
4.应用滑轮组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滑轮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提升重物、改变力的方向等。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6《滑轮组》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6《滑轮组》教案一. 教材分析《滑轮组》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滑轮组的基本概念,掌握滑轮组的省力特点以及滑轮组的使用方法。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滑轮组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简单机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滑轮组的省力特点以及滑轮组的使用方法,还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进一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滑轮组的基本概念,掌握滑轮组的省力特点以及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滑轮组的基本概念,滑轮组的省力特点以及使用方法。
2.难点:滑轮组的省力特点以及如何运用滑轮组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解法、讨论法、问题驱动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掌握滑轮组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滑轮组模型、实验器材、PPT课件。
2.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滑轮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滑轮组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你们见过滑轮组吗?滑轮组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滑轮组的基本概念,讲解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和使用方法。
通过PPT课件和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滑轮组,观察滑轮组的省力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滑轮组的省力特点。
教师总结滑轮组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滑轮组解决实际问题。
5.拓展(5分钟)出示一些有关滑轮组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滑轮组解决这些问题。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6 滑轮组》教案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6 滑轮组》教案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滑轮组》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单元第六课,主要介绍了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滑轮组的特点,掌握滑轮组的组装和使用方法,以及能够运用滑轮组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实验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简单机械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滑轮组,但可能没有深入思考其工作原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从而加深对滑轮组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掌握滑轮组的组装和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尝试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滑轮组的工作原理,滑轮组的组装和使用方法。
2.难点:滑轮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问题解决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滑轮组模型、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
2.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画图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简单机械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然后,教师展示滑轮组模型,引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滑轮组的组成,并解释滑轮组的作用。
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滑轮组,观察和记录滑轮组的工作过程。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6 滑轮组》说课稿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6 滑轮组》说课稿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6 滑轮组》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滑轮组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应用。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提高工作效率。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符合科学课程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对力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探究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滑轮组的实际应用还不够清晰,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滑轮组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会使用滑轮组,提高工作效率。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滑轮组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应用。
2.教学难点: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滑轮组模型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滑轮组实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滑轮组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滑轮组的特点。
3.实验探究:分组进行滑轮组实验,观察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4.理论知识:讲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滑轮组的作用。
5.应用拓展:让学生思考滑轮组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滑轮组的特点和应用。
7.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滑轮组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滑轮组的特点–能改变力的方向–能改变力的大小–省力、高效2.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力的传递与分配–重力的分解与合成3.滑轮组的应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滑轮组知识的掌握程度。
1.6 滑轮组 教案
1.6 滑轮组——林媛媛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起重机工作的视频,起重机是怎样将那么重的建筑材料运送到高处的呢?让学生观察起重机上的滑轮,数一数塔式起重机上一共有多少个定滑轮和动滑轮。
师:这么多的滑轮有什么作用呢?生: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生:动滑轮能省力师:我们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的机械,叫做滑轮组【滑轮组的作用】师:我们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生:开始组装(3min)师:用滑轮组来提升不同重量的物体,观察用力的方向,测量用力的大小,与直接提升物体的用力方向和用力大小进行比较,我们有什么发现?生:滑轮组能改变力的方向生:滑轮组能省力生1:会更省力生2:想一想:滑轮组中的滑轮数量越多越好吗?生1:不是,还需要提起滑轮自身的重量,反而不省力了师:所以滑轮组的滑轮数量有一定的讲究,才能起到最大的省力效果师:你能解释,为什么塔式起重机能够吊起这么重的物体了吗?生:因为起重机的塔吊上有很多滑轮组【有趣的游戏】材料:绳子、两跟光滑的木棒方法:将绳子的一端拴在一根木棒上,然后再两根木棒间绕两圈最壮的同学在一端同握住一根木棒,另外两名同学,一个拉住另外一根木棒,一个同学拉住绳子自由的一端,三人同时用力增加绳子在木棒上绕的圈数,继续做这个游戏发现: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解释:你怎么去解释这种现象呢?【板书】1.6 滑轮组滑轮组:省力,能改变力的方向【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6《滑轮组》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6《滑轮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滑轮组》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滑轮组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应用,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滑轮组的概念,再通过实验探究其工作原理,最后结合实际应用进行拓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简单机械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滑轮组这一概念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滑轮组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应用;学会使用滑轮组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掌握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培养合作、交流、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滑轮组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应用。
2.难点:滑轮组工作原理的探究和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现象,总结规律。
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交流和归纳能力。
4.实例分析: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滑轮组。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滑轮组模型、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
2.学具:实验记录表、笔记本、彩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滑轮组现象,如吊车、晾衣架等,引导学生关注滑轮组,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滑轮组的概念、特点和应用,展示滑轮组模型,使学生对滑轮组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滑轮组,观察现象,总结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滑轮组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认识滑轮组就是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的,知道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2.过程与方法:结合对滑轮组的研究,解释起重机的工作原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以及探究精神,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态度,培养小组合作的意识,加强探究氛围。
【教学重点】用实验研究探究滑轮组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起省力的大小关系和规律。
【教学准备】铁架台、线、滑轮、钩码、测力计
【教法】实验法
【学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起重机吗?你知道它的作用吗?能不能说一说?
如:起重机是怎样把那么重的物体送到高处去的呢?
二、研究滑轮组作用
1、了解滑轮组的定义
起重机内发挥作用的是滑轮组,那么什么是滑轮组呢?(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
2、实验探究简单滑轮组的作用
(1)以实验小组合作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
(2)先让学生猜猜,用这个最简单滑轮组吊起一个500克或1000克的钩码需要多大的力?,
(3)再让学生分组实验,分别用这个滑轮组吊起不同重量(500克或1000克)的钩码,并和直接吊起同样重钩码的力比较,看看可以发现什么?(4)全班交流汇报:说说这个最简单的滑轮组作用。
(大约可以省一半的力)
3、实验探讨有2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
(1)先提出疑问:如果增加滑轮组的数量,(例如用2个动滑轮和2个定滑轮),用力大小会变?
(2)用与前面相同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状况,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4、提示各个实验小组以更多的定滑轮和动滑轮并以不同的组合方式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然后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滑轮组
滑轮组: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滑轮组的作用:可以省力,使用方便
【课后反思】:
滑轮组这一课的科学概念不难,通过实验操作,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建构起“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和“滑轮组组数越多越省力(不考虑绳子摩擦力)”的科学概念。
但是,学生在实验中按示意图组装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时候,却显得有些吃力,主要表现在:孩子的空间观念还不够,不能把实物转化为平面图;在合作组装滑轮组时,小组内操作员、协助员、观察员、记录员的配合还不够紧密,在滑轮中穿绳子、绕绳子时耽搁了较多的时间。
各小组挂上钩码后,操作员拉动绳子时,部分实验小组第一时间的数据没有记录下来。
鉴于上述情况,我启发学生说:“这节课我们用20分钟的时间来研究滑轮组(多组)的组装方法,每个同学都要想办法,看一看怎样组装最合理、最省时间?”
把自主权放给学生后,我就巡视观察,并强调每个实验小组要关注绳子的绕法,让会的同学去教不会的同学,让每个同学都操作一下,感受一下成功的乐趣。
在一声声的欢呼声中,大多数孩子学会了看示意图组装定滑轮、动滑轮、简单的滑轮组,实现了知识的迁移。
通过组织孩子们分析自己记录的实验数据,孩子们找到了实验结果:1、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2、滑轮组组数越多越省力。
实践出真知,这就是科学实验课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