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释奠沿革一览表

合集下载

祭孔由来

祭孔由来

祭孔由来祭祀孔子原本属于个人行为,祭祀者以孔子后裔为主,主要形式是“四大丁祭”。

初夏秋冬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

古代用干支纪日,每月不超过三十天,所以甲乙丙丁等天干一般会出现三次,祭孔用第一个丁日,称为上丁。

四大丁祭,就是在四季仲月上丁日举行的祭祀。

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近代。

此外,从汉代开始,共有十一位帝王、十八次到曲阜孔庙祭祀过孔子。

开此先河的是汉高祖刘邦。

据《汉书〃高祖本纪》,汉高祖刘邦即位十二年,从淮南返回京城经过曲阜时,用太牢之礼祭祀孔子。

到了东汉,除了曲阜孔庙继续祭祀孔子之外,人们开始在各郡县的学校祭祀孔子。

唐太宗为推进全国各地的祭孔之礼,还作出过两个大的举措。

贞观四年(630),唐太宗又命令各地州学,县学都要建孔子庙,以敦行儒学。

这是我国州、县普遍建立孔庙的开始,祭孔的仪式随之推行到各地。

此其一。

州、县学如何祭孔?例如,由谁主祭?一年祭几次?每次在什么时间?等等,都没有成例可循。

释奠的次数,郑玄认为是每季一次,故魏晋太学也是四季各祭一次。

隋制,国子寺每岁以四仲月上丁释奠于先圣先师。

唐高祖武德年间,国子学也是四时致祭。

唐初州县之学多仿照魏晋故事祭四次,主祭者多由学官自己充任。

贞观二十一年(647),唐太宗规定,释奠于春秋的仲月举行。

释奠仪式,当有规格,国学释奠,以国子祭酒为初献,祝词称“皇帝谨遣”,司业为亚献,国子博士为终献。

州学,以刺史为初献,上佐为亚献,博士为终献。

县学,县令为初献,县丞为亚献,主薄及县尉等为终献。

太宗这一国学遣官释奠、州县由守令主祭的规定,提高了释奠的规格,为后世所沿用。

如果是皇太子亲自释奠,则规格更高,皇太子自为初献,国子祭酒为亚献,司业终献。

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释奠”一词源于《礼记〃文王世子》。

那么,释奠礼究竟是怎样的呢?《文王世子》本身并没有对此作出说明。

郑玄为之作的注说:“释奠者,设荐馔酌奠而已,无迎尸以下之事。

”由郑玄的解释可知,释奠礼与一般的祭祀的最大不同点在于不设“尸”,仅仅“设荐馔酌奠而已”。

论孔庙祭祀的历史与革新发展

论孔庙祭祀的历史与革新发展

青年文化论孔庙祭祀的历史与革新发展李 妍(江西省萍乡博物馆孔庙管理处,江西 萍乡 337000)摘 要:孔庙祭祀是一种对古代思想家孔子的祭祀活动,体现了对先师的致敬。

文章对孔庙祭祀的历史进行分析,主要讲述多个朝代的变革以及孔庙祭祀的变化,通过对孔庙的革新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孔庙祭祀;汉代时期;思想文化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9)34-0030-011 孔庙祭祀的历史1.1 汉代时期在汉代时期,就已经开始将祭奠的对象定位于孔子,并在汉初期之时,开始举办全国性质的大型祭祀活动,以缅怀先师,采用孔子的思想治理国家。

在汉高祖刘邦登基之后的十二年,随着政权的逐步确立,开始重视儒家思想以及儒生,在此过程中,主要是以陆贾和叔孙通为代表的觐见,让刘邦意识到在稳定国家态势之后思想治国的重要性,在选择思想文化期间,开始将目光转移到孔子的“仁”和“礼”观念上。

由于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思想还有残余的支持者,不利于国家政权的统治,以至于汉武帝时期会采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再一次确立孔子文化的思想地位。

因为思想文化的确立,所以就开始在全国举办大型的大礼祭祀,以诏告天下所有的文人雅士,并吸引越来越多的儒生介入汉朝的政权统治,从而开启了大型孔庙祭祀的活动。

在东汉时期,虽然皇权发生更变,但是孔庙祭祀却还在延续,为增加在全国的影响,皇帝会临幸祭祀典礼,从而加强汉朝百姓的重视,在之后的发展中,也因此种形式不断确立孔子思想的政治地位。

1.2 隋唐时期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更迭,皇权和朝代在不断变化,权力的斗争和国家的统治地位始终在更换,但是在隋唐时期,中国开始进入一段长时期的固定政权统治中,并在唐朝时期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局面,使中国进入一段鼎盛的思想文化、经济、政治统治高度发展的时期。

为保证国家的政权统一,百姓思想能有正确的理论引导,并带动文人的进阶考试选拔,隋唐时期的统治者开始采用儒家思想以及相关书籍作为考试选拔的范围,由此开始将儒家思想定位于当朝的核心思想文化。

曲阜孔庙祭祀通解

曲阜孔庙祭祀通解

曲阜孔庙祭祀通解【实用版】目录一、曲阜孔庙概述二、孔庙祭祀的历史沿革三、孔庙祭祀的仪式和内容四、孔庙祭祀的意义和影响正文一、曲阜孔庙概述曲阜孔庙,位于我国山东省曲阜市,是祭祀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立者孔子的庙宇。

孔庙始建于公元前 478 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它与孔子故居、孔子墓地共同组成了曲阜的“三孔”文化景区,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二、孔庙祭祀的历史沿革孔庙祭祀源于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 478 年。

当时,孔子的弟子和后人为了纪念孔子,开始在孔子故居设立祭祀场所。

自汉代开始,孔庙祭祀逐渐演变为一项国家祭祀活动,历代皇帝都会亲自或派代表前来祭祀。

这种祭祀活动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历经两千多年。

三、孔庙祭祀的仪式和内容孔庙祭祀的仪式分为常规祭祀和临时祭祀两种。

常规祭祀每年举行两次,分别在春秋两季,称为“春秋祭”。

临时祭祀则在皇帝即位、改元、战乱等特殊情况下举行。

祭祀仪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迎神:祭祀前一天,由主祭官率众祭祀人员到孔子故居迎请孔子神位。

2.奠献:祭祀当天,主祭官将神位安放于孔庙大成殿,向神位献上酒、馔盒、帛、祝文等祭品。

3.辞神:奠献完毕,主祭官和祭祀人员向神位辞谢,表示敬意。

4.饮福:祭祀结束后,主祭官和祭祀人员共享祭品,象征着圣人的福泽。

四、孔庙祭祀的意义和影响孔庙祭祀不仅是对孔子个人的纪念,更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它体现了我国古代社会的礼制观念和儒家文化的精神,对于弘扬儒家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孔庙祭祀活动也是对外展示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吸引了无数海内外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研究。

“释奠礼”——延续千年的祭孔仪式

“释奠礼”——延续千年的祭孔仪式

“释奠礼”——延续千年的祭孔仪式今天是孔⼦诞⾠2567年,北京孔庙、曲⾩孔庙等多地孔庙都举⾏了祭孔仪式。

祭奠孔⼦⾃古有之,经过2500多年传承发展,已成为中华⽂化的重要仪式、⽂化图腾和精神象征。

祭孔仪式⼜称“释奠礼”,是⾃古相传的祭祀孔⼦的典礼。

可是如今中国⼈都感觉很疑惑,很陌⽣。

所以,有必要给⼤家做⼀个介绍。

今天我们通过清华⼤学礼学研究中⼼彭林教授的讲述,与⼤家⼀同了解⼀下什么是“释奠礼”。

今⽇上午,北京孔庙举⾏“释奠礼”祭祀孔⼦(来⾃⽹络)“释奠礼”在北京孔庙,⼤家可以看到清代帝王题写的“⽣民未有”匾。

在中国历史上能够被尊称为“万世师表”的,是孔⼦。

在港澳台,每年的教师节即是孔⼦的诞⽣⽇。

孔⼦的道德⽂章,堪称千秋万代之师和表率。

“释奠”⼀词,始见于《礼记·⽂王世⼦》,当时的学校,对于先圣、先师⾏“释奠礼”。

“释奠”是什么意思?没有作出说明。

东汉著名经学家郑⽞解释说:“释奠者,设荐馔酌奠⽽已,⽆迎⼫以下之事。

”“释”就是放,在牌位⾯前放祭品;“奠”也是放,在甲⾻⽂⾥,“奠”字的本义就是把⼀个酒器放在地上。

“设荐馔酌奠”,“荐馔”,是⾷品;“酌”,是酒。

⼀般的祭祀,都需要有“⼫”。

这⾥的“⼫”不是死⼈,古代祭祀,⼀定得有⼀个⼈代表死者坐在那⾥,这个⼈就是“⼫”。

释奠礼没有“⼫”,只需要把祭品放在那⾥。

唐⼈孔颖达解释说:“释奠”是“直奠置于物,⽆⾷饮酬酢之事”,即只要将祭品直接放在神主之前表⽰祭奠之意,致祭者之间不需要酬酢。

总之,这是⼀种⽐较简略的仪式。

孔⼦去世第⼆年,鲁哀公决定祭奠他⼀下,并且将孔⼦⽣前的三间房⼦,改为祭祀场所,把他⽤过的⾐、冠、琴、车、书等,都收藏在⾥⾯,供⼈们凭吊、瞻仰。

西周以来的祭祀主要是“四时祭”,就是在春夏秋冬每个季节换季时,祭祀祖先。

每年的四时,⼈们都会⾃发地到孔⼦墓前祭祀,甚⾄有儒⽣在那⾥演习乡饮酒礼、⼤射礼等。

孔⼦在世时,在看过乡饮酒礼后,⾮常感慨这种仪式潜移默化的教育作⽤,说:“吾观于乡,⽽知王道之易易也。

孔庙

孔庙

• 礼器、祭器、乐器
– – – – – 为祭孔大典、平时供奉使用 多为康熙、雍正、乾隆三代遗物 尊、爵、卣 编钟、编磬、柷、敔、篪等 笾、豆等
2 大成门
– 祭孔乐舞
• 丁祀
– 每年两次 » 仲春上旬丁日 » 仲秋上旬丁日 – 晨三时许开始,至拂晓”礼成“ » 典礼组成 • 迎神、初献、亚献、终献、撤馔、送神 » 规制 • 皇帝
2 大成门
• 匾额
– 清皇帝“临雍”题匾悬挂 – 1912民国建立,被取下;1985年,复原陈列 » 康熙题'万世师表“匾额 改悬大成殿前檐下
• 孔子神位木龛
– 龛两边 楠木大柱 乾隆御笔名联 – 龛内”至圣先师孔子神位“木牌位 – 配享 » 正位两旁 • 四配
2 大成门
• 复圣颜回、述圣孔伋、宗圣曾参、亚圣孟轲 » 东西两侧 • 十二哲 • 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有若、 冉耕、宰予、冉求、言偃、孙师、朱熹
1 先师门
• 秀才或生员 • 第二级 • 乡试 • 省城 • 举人 • 第一名称“解员” • 皇帝钦定正、副主考官 • 第三极 • 会试与殿试 • 会试
1 先师门
• 乡试后第二年 • 京师贡院 • 朝廷礼部 • 贡士 • 第一名称“会元” • 殿试 • 会试后 • 故宫 • 进士 • 一甲
1 先师门
• 触奸柏
– 月台前右方 – 明代奸相严嵩的传说
2 大成门
– 元代国子监祭酒许衡所植 » 700多年了
• 月台
– – – – 高于地面2米 三面环绕汉白玉雕云头石栏 东西各有16级台阶 前级中央嵌大青石浮雕 » 长7米,宽2米
» 上下雕二龙戏珠,中间盘龙吞云吐雾、宝珠火焰、云 水波涛、蔚为壮观 Nhomakorabea– 殿内

孔庙奉祀诸先贤先儒一览

孔庙奉祀诸先贤先儒一览

孔庙奉祀诸先贤先儒一览由于孔子巨大的历史影响力,文庙作为奉祀孔子和传播儒学思想的场所,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就随着孔子的思想四处传播而在各地逐渐出现。

唐宋时期,要求各州、县均设立州学、县学,建孔庙。

从明代后期开始,文庙(孔庙)在亚洲地区就多达2000余座。

到清末,我国各地有大小孔庙1500多座。

至今,除中国外,在朝鲜、日本、韩国、越南、德国、美国等地仍有众多孔庙存在,使孔庙成为分布广泛、数量众多的世界性庙宇。

各地的孔庙在建设中,均以山东曲阜孔庙为蓝本。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学说,其本身原是学术派别,但随着先贤们对儒家思想的不断发扬光大,特别是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自然被推崇到了极致。

文庙也就成了儒学后人供奉祭祀其祖师的专门场所。

“四配”是文庙受奉祀人物中仅次于孔子的人物,又称“四公”、“四圣”。

他们的雕像分坐于孔子像的两侧。

在“四配”后面另有雕像十二尊,称为“十二哲”,这些雕像中,除了宋代大儒朱熹之外,都是孔子的著名弟子。

以后,历代政府将有影响的大儒封为先贤和先儒,入孔庙东、西庑殿奉祀,其中,先贤以明道修德为主,先儒以传经授业为主。

大成殿奉祀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孔子孔子塑像,坐高3.35米,头戴十二旒冠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一如古代天子礼制。

四配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十二哲闵损冉耕冉雍宰予端木赐冉求仲由言偃卜商颛孙师有若朱熹孔庙两庑中供奉的先贤先儒,分东庑和西庑,总共159人。

(先贤者以明道修德为主,先儒者以传经授业为主。

)孔庙东庑奉祀先贤先儒先贀[蘧瑗]字伯玉,[卫国]人,仕灵公称贤大夫。

先贀[澹台灭明]孔子门人,字子羽,[鲁国]人。

先贀[原宪]孔子门人,字子思,[宋国]人。

先贀[南宫适]孔子门人,字子容,鲁国人,孔子以兄之女妻之。

先贀[商瞿]孔子门人,字子木,鲁国人,孔子以易传。

先贀[漆彫开]孔子门人,字子若,[蔡国]人。

先贀[司马耕]孔子门人,字子牛,宋国人。

孔庙配享及先贤先儒位次配置

孔庙配享及先贤先儒位次配置

孔庙配享及先贤先儒位次配置发布时间:2008/1/3 9:02:41 被阅览数:3472 次孔庙虽然是祭祀孔子的场所,但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演变,已经成为宣扬儒家思想的重要载体。

追随孔子思想的孔门弟子经过历代王朝的精挑细选,到清末已经固定为文庙礼制,按照固定的位次,排列于大成殿和东西庑之中。

汉明帝东巡时,其子章帝到曲阜孔庙祭祀,并祭祀了孔子及七十二贤人。

东汉灵帝光和六年(183年),在鸿都门图画孔子及七十二贤的画像。

孝静帝兴和元年(539年)兖州刺史李廷令工“雕塑圣容旁立十子。

”唐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李世民下诏:“天下学皆各立周、孔庙,赠孔子为司寇,谥‘文宣’,旋准房玄龄议停周公祀,专祀孔子,尊为先圣,以颜回为先师,配享孔庙。

”唐贞观四年(630年)又诏“州县皆特立孔子庙,四时致祭,以左丘明等廿二人从祀”。

各州县由此准予建立孔庙,诸儒名流从此也被纳入孔庙,同孔子一道共同被祭。

唐“咸亨元年,诏州、县皆营孔子庙……司业李元瓘奏:先圣庙为十哲像,以先师颜回配。

则配像相向当坐,今乃立侍。

余弟子列像庙堂,而范宁等皆从祀。

请释奠十哲于上,而图七十子于壁,曾参以孝授经于夫子,请享之如二十二贤”。

唐开元八年(720年),唐玄宗李隆基命国学祭祀孔子,以孔门“四科”中的十人为“十哲”配享从祀孔子。

四科为——德行科:颜回、闵损、冉耕、冉雍;言语科:宰予、端木赐;政事科:冉求、仲由;文学科:言偃、卜商。

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度宗皇帝诏令以颜回、曾参、孔伋、孟轲四人配祭孔子,史称“四配”。

曾参被升为四配之一,于是又增补颛孙师为“十哲”。

由于度宗皇帝当时仅统治着南方半壁江山,诏令对忽必烈的北方统治区来说没有多大作用。

度宗皇帝诏令于是仅在南宗浙江衢州孔氏家庙得以实施。

南宋灭亡后,忽必烈统一了中国。

至元十九年(1282年),孔子后裔统一于北宗下,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阙里孔庙也按照衢州孔子家庙在大成殿里将颜回、曾参、孔伋、孟轲四人配祭孔子。

孔庙的三大历史沿革

孔庙的三大历史沿革
庙后为寝庙 ,祀亓官夫人 。前为庙 门三间 ,
次 年春 二 月孔庙 兴 工。历时 四年 功成 ,改 甚壮丽 ”(《 阙里志 》孔 尚任著 )。宋太祖 造 奎文 旧 阁七 间三 檐 ,再庙 傍原 有毓 粹 、 建隆元年 ( 公元 9 6 0 年 ), “ 帝谒孔子庙 , 观德-( q,以通 出入 ,因逼 进庙 台 ,街 短


孔庙 的三大历 史沿革
口 姜 继 兴
曲 阜孔庙 ,是 国 内规模 最 大 、历史最 作 “ 寿堂 ” “后代因 庙藏夫子 平生 衣冠琴 车 悠 久 的庙 宇 ,自孔子 逝后 第二 年 ( 公元 前 书于寿堂中 ”(《 史记 ・ 孔子世家 ・ 索隐 》)。 4 7 8 年) 起, 历经 2 0 0 0 多年 7 0多次重修扩 建, 到清代 形成 了最后的规模 ,占地 9 . 6万 m 2 , 《 孔氏祖庭广记 》第二卷载 :“ 鲁哀公十 七 年立庙于 旧宅,守陵 庙百户。” 汉高祖刘 邦
基础上 经过 曾子 、子思 、孟子及 汉 初儒 生
的进一步改造和发展 ,在政治上适应了封 建
大~ 统社会的思想需要 ,特别是董仲舒将儒
家思 想与神学的有机结合,创立了以儒家思
43
诏 追封 孔子 弟子 ,秋七 月加左 丘明 等十 九
人 封爵 。宋真 宗 ( 公元 1 0 1 0年 )颁释奠 仪 注及祭器图 , 建庙学 。 ” 宋真宗天禧二年 ( 公
庙8 次 。元 代 修孔 庙 1 3 次 。明 代 2 3 次,
曲阜孔庙到唐初 已经颇 具规模 ,“ 正庙 其 中因明孝 宗 ( 公元 1 4 9 9年 )六 月 ,孔 庙 五 间 ,祀 文宣 王 ,南 向坐 ,颜子 面 西 ,配 遭 受重 大 火灾 ,由于雷 击 ,火从宣 圣家庙

孔子庙在历朝历代都经历了什么?一文带你看懂孔庙是如何演变的

孔子庙在历朝历代都经历了什么?一文带你看懂孔庙是如何演变的

孔子庙在历朝历代都经历了什么?一文带你看懂孔庙是如何演变的引言:孔庙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一个庙了。

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名位之尊贵,庶几无有可匹敌者。

不过孔庙从古至今并非一成不变,由于战争的破坏、皇帝个人的喜恶、当时的文化氛围等等原因,孔庙的规模大小是会发生改变的。

今天就带大家看一看从古至今,孔庙的庙制是如何演变的。

一、孔庙的建立与初兴孔庙在孔子去世后不久就建立了。

初立时,担负整修工作的主要是孔子子孙及其弟子。

汉时,鲁相参与其中。

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汉明帝时,鲁相钟离意出私钱付户曹孔䜣治夫子车。

汉帝时,鲁相韩敕“修饰宅庙”。

据《史晨享孔庙后碑》载,其时孔庙已能容纳九百零七人,这说明庙宅面积已经很大了。

魏晋南北朝之际,虽亦有修庙之举,但因社会动荡,时局无常,孔庙规制并无多大改观。

隋唐:隋唐以后,孔庙营葺工作已不再仅仅限于去旧易新、修修补补,在取向上渐趋华丽。

隋朝曲阜县令陈叔毅重修孔庙后庙貌一变而为:“粉壁椒涂,丹楹刻桷”、“寝庙孔硕,灵祠赫奕。

圆渊方井绮窗画壁。

”唐高祖武德九年,命经营孔庙旧址,外观更是焕然大变:“万雉斯建,百堵皆兴。

揆日占星,式规大壮。

凤甍骞其特起,龙桷俨以临空。

霞入绮寮日晖丹槛。

崇邃,悠悠虚白。

摹真写状,妙绝人功”。

其后,唐朝又多次修治孔庙,不仅外观壮美,其规模亦大为扩展,据《幸鲁盛典》载:“至唐,扩正庙为五间,两庑二十余间。

后为寝庙,前为庙门。

”宋元:宋朝是孔庙形制大备的时期。

此时孔子已具王称,所以孔子后裔着力于孔庙扩建工作不遗余力且无所顾忌。

其中最有作为的是孔子四十五代孙孔道辅。

宋真宗天禧二年,道辅为大理寺丞知仙源县,主孔子祠事,他上章称祖庙卑陋不称,请加修崇。

此一请求获得批准,国家出官钱修葺。

天禧五年,道辅又请得封禅行殿余材,遂得大扩旧制,庙门三重,次书楼,次唐宋碑亭各一,次仪门,次御赞殿,次杏坛。

坛后乃正殿又后为郓国夫人殿殿东庑为泗水侯殿,西庑为沂水侯殿。

正殿西庑门外为齐国公殿,其后为鲁国太夫人殿。

曲阜孔庙祭祀通解

曲阜孔庙祭祀通解

曲阜孔庙祭祀通解每年的9月28日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诞辰日。

当天,曲阜孔庙内礼乐和鸣,庄严肃穆,盛大的公祭孔子大典这里举行。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深入了解一下真正的孔庙祭祀典礼。

孔庙的主要用途是祭祀孔子及先贤先儒,这也是孔子后裔的主要职责。

孔庙祭祀即从孔庙设立之日时起。

汉以后,随着孔子地位的逐步升高,祭祀的规格也就逐渐提高。

南朝时期,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45年),皇太子释奠首次用乐《登歌》。

北魏孝文帝延兴二年(472年)春二月,定祭孔子庙之制,惟用酒脯,禁妇女杂合。

北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帝谒孔子庙,释奠用《永安之乐》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颁释奠仪注及祭器图。

孔庙大成殿内孔子塑像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冬十月,运《登歌)乐器于阙里孔子庙;元仁宗延祐五年(1318年)春正月,置孔子庙雅乐;六年,从孔思晦之请,置阙里孔子庙司乐一员。

此后,曲阜孔庙祭祀便有了专门的司乐。

后逐渐形成定制大成之乐。

明以后,大成乐舞生一般在120人左右,多时可达180余人。

主要乐器有:龠(yuè)、篪(chí)笛、埙(xūn)、巢笙、和笙、编钟、编磬(qìng)、一弦琴、三弦琴、五弦琴七弦琴、九弦琴、瑟、柷(zhù)、敔(yǔ)等,配以钟鼓。

祭孔大典孔庙祭祀分为释奠仪、月朔释菜仪、月望行香仪、岁时常祭仪、告祭仪祭中兴祖仪、皇帝亲祭大典、御遣官祭告仪等种类。

释奠每年举行四次,规定在每季的仲月上丁日举行,因此,也称“丁祭”。

“丁祭”的程序最为复杂,所有参加祭祀的官员、族人、执事等人均需在祭祀的前三日开始沐浴斋戒。

临祭之日,设钟鼓于杏坛,鼓三通后,祭仪正式开始。

先由掌宰官瘗(yì)毛血迎神,由太祝、太史接神至殿内。

衍圣公依次在孔子及四配神位前上香、奠帛、献爵、读祭文,然后行初献、亚献、终献礼。

再行饮福受胙(zuò)礼,即由太祝代表神向衍圣公赐福酒和福胙(肉)的仪式。

孔庙释奠沿革一览表

孔庙释奠沿革一览表
清乾隆三十六年
1771年
谕颁周范铜器于孔庙。原称周十器,后因内有商代器物,改称商周十供。包括:木工鼎、父乙卣、亚弓觚、方鼎、饕餮甗、牺尊、伯彝、宝簋、蟠夔敦、夔凤豆。
清光绪三十二年
1906年
奉旨将孔庙祭祀规格升为大祀。拟将孔庙建筑全部改为黄瓦。次年,山东抚院拨库平纹银五万余两,维修清代碑亭,毓粹、观德二门,德侔天地与道冠古今二坊,并改为黄瓦。至宣统二年〔1910年)告竣。
宋大中样符三年
1010年
孔勖奏准于家学旧址重建讲堂,延师教授。因讲堂近于庙,庙学之名始起。
宋大中祥符四年
1011年
诏诸州城置孔子庙。
宋大中祥符五年
1012年
至圣文宣王
真宗下诏改曲阜县名为仙源。改谥孔子为至圣文宣王。
宋景祐二年
1035年
诏释奠孔子庙用凝安九成之乐。
宋景祐五年
1038年
孔道辅在孔庙建五贤堂,祀孟子、荀卿、扬雄、王通、韩愈五子。
金明昌二年春
1191年
扩建孔庙兴工,至明昌五年告竣。
金承安二年
1197年
升先贤先儒封爵。旧公者升为国公,封侯者为国侯,封伯者为侯。
元大德元年
1297年
定各官莅任先谒圣庙制。
元至大元年
1308年
大成至圣文宣王
武宗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元至大四年
1311年
遣国子祭酒刘赓以太牢祀孔子。
元皇庆二年
1313年
汉永平十五年
72年
汉明帝至阙里孔庙,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
汉元和二年
85年
汉章帝至阙里孔庙,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作“六代之乐”。命儒生讲《论语》。
汉延光三年
124年
汉安帝东巡幸阙里,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

丰城孔庙历朝修建一览表

丰城孔庙历朝修建一览表

丰城孔庙历朝修建一览表朝代唐宋修建具体时间永徵二年(公元651)绍兴十三年(公元1154)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94)大德二年(公元1298)皇庆元年(公元1321)洪武元年(公元1368)二年(公元1369)宣德四年(公元1430)成化二年(公元1476)十四年(公元1479)明弘治七年(公元1495)嘉靖四年(公元1526)十一年(公元1523)万历…………纪要县治迁今址建于治东南雷尹继远迁建于现址胡尹琏增修之刘尹卿月广其后丰城县升为州、陈守元凯重修姚守用中复修揭亻奚斯记李学授克家增建周尹强立重建州改县、林尹弼,何丞昭善撤旧新之朱尹瑄增修张尹敬增修元末毁于兵灾、惟大成殿仅存附考遗址不明县治东元陈方伯智命郑尹子明、聂学训伯埙大修、胡俨记王簿燧加修洪宪副下檄、朱尹芳重建刘尹燧修复何尹改澹泮池、斋舍盛中丞应期,徐参藩讚檄李尹章重新之尊孔子先师谥号、奉诏撤像家易以木主吴尹达可重修韩尹文相继修茸建龙光书院于学府迎孔子圣像于邑吴道南记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5)陶通府以诗购居民扩地增修顺治十二年(公元1656)宗尹彝重建十七年(公元1661)何尹士锦增新扩建陆履敬记康熙八年(公元1670)房尹廷桢重修十三年(公元1675)莫尹凤鲲修十八年(公元1680)蔡尹毓华修四十四年(公元1706)薛尹景莹修五十四年(公元1716)卢尹佐斌修五十九年(公元1721)王尹履仁修雍正七年(公元1729)杨尹芊修十三年(公元1736)乾隆四年(公元1740)刘尹象贤修盛学谕逢澜暨邑绅重建杨邑志道倡合邑捐银五千两悉旧鼎撤新盛逢澜记同时建《万寿宫》三十七年(公元1773)新创龙山书院建讲堂、于尹崇崇修建四十年(公元1776)一坊、六坊、在城国学生合修五十六年(公元1792)邑贤吕仕绅独立捐修朝代修建具体时间嘉庆九年(公元1805)纪要朱司训霞倡合邑士绅重修附考五十七年(公元1793)薛学谕亭表重修教谕署十一年(公元1807)朱尹倡率合邑士绅重作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7)邑贤三江万时若偕昆仲、侄等合力捐修同治三年(公元1864)四年(公元1865)城内陆姓、一坊朱姓、五坊万姓合修、分修合邑各坊合力分修。

孔庙讲解整理版

孔庙讲解整理版

孔庙讲解整理版讲解词欢迎大家参观嘉定孔庙。

孔庙是人们祭祀孔子的庙宇,嘉定孔庙始建于南宋嘉定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219年,至今已有近八百年的历史,是目前国内保留比较完好的县级孔庙建筑,享有“吴中第一”的美称。

孔庙又叫“庙学、学宫”,古代地方府、州、县的学校都设在孔庙内,嘉定孔庙在古代也是嘉定县学的所在地。

走近孔庙,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三座高耸挺立的牌坊,中间的是建于明晚期的“仰高”坊,“仰高”二字出自《论语》“仰之弥高”,意思是赞扬孔子的学问博大精深,两边“兴贤”、“育才”两座牌坊分别始建于南宋年间和元朝,表示孔庙办学的目的是为了培育人才、并且选拔有才能的人。

孔庙的第一道门叫做棂星门,棂星是古代天文学上的文星之一,用它来命名,表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与此。

棂星中门上端有一元代的“鱼龙石刻”,比喻读书人如果能考中秀才进孔庙读书,犹如鲤鱼跳龙门,身价十倍。

走进棂星门,我们看到的这个呈半圆形的水池叫做泮池,泮,即半水的意思。

在古代,天子之学叫辟雍,四周环水,诸侯之学叫泮宫,只能开凿这样一个半圆形的水池,来以示区分。

在泮池之上驾有三座石拱桥,在中国古代,封建等级制度是十分严格的,当时孔庙的中门和泮池的中桥只有官员才能通行,进孔庙拜祭孔子或进学读书的秀才们只能走边门和边桥,当然如果你考中状元就也可以走中门和中桥,因为我们嘉定曾经在清代的时候出过三位状元,他们在衣锦还乡之后都是通过中门和中桥进入孔庙拜祭孔子的,所以这座中桥又被当时的老百姓称为“状元桥”。

孔庙的第二道门叫做“大成门”。

“大成”的来历是古代另一位著名思想家孟子曾经称赞“孔子之谓及大成”,意思指孔子的学说集中了古代文人的思想智慧,并且达到了至高的境界。

大成门左右共昂首伏着7只赑屃,传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赑屃是他第七个儿子,而且它擅长负重又好文,所以经常用它来驼碑,这些石碑上的文字主要记载了元、明、清三代修建孔庙以及县学和祭孔活动的情况。

过了大成门,中间一条笔直的甬道通向主体建筑——大成殿。

曲阜孔庙祭祀通解

曲阜孔庙祭祀通解

曲阜孔庙祭祀通解一、背景介绍孔庙,又称孔庙祭坛,是中国古代帝王供奉孔子和其他儒家圣贤的场所。

曲阜孔庙位于山东省曲阜市,是全国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庙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二、孔庙的历史渊源孔庙始建于公元前478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孔庙最早是由鲁国国君鲁哀公为纪念孔子而建立的。

后来,各朝代的皇帝也陆续在曲阜修建孔庙,将其作为国家的重要祭祀场所。

三、孔庙的建筑布局孔庙占地面积约为20万平方米,整个建筑群分为三进院落,共有460多间建筑。

主要建筑包括大成殿、东西长廊、千人礼堂、九春门等。

孔庙建筑风格典雅庄重,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

四、孔庙的祭祀仪式孔庙的祭祀仪式分为春季祭祀和秋季祭祀两个阶段。

1. 春季祭祀春季祭祀通常在农历的三月或四月进行。

这是为了纪念孔子的生辰,同时也是为了祈求丰收和国家安宁。

春季祭祀包括三个重要环节:上清、中牲、下清。

•上清:在大成殿前,由主祭官代表皇帝向孔子祭奠。

主祭官会读出皇帝的祭文,然后点燃香烛,向孔子敬献美酒和食物。

•中牲:在千人礼堂中,由贵族和士人代表向孔子祭奠。

他们会向孔子敬献牲品,如牛、羊等,并祈求孔子的庇佑和智慧。

•下清:在大成殿后的礼堂中,由普通民众代表向孔子祭奠。

他们会向孔子敬献水果、鲜花等,表达对孔子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2. 秋季祭祀秋季祭祀通常在农历的九月或十月进行。

这是为了纪念孔子的忌日,同时也是为了祈求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

秋季祭祀的仪式与春季祭祀类似,但规模较小。

五、孔庙的文化价值孔庙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

1. 儒家文化的传承孔庙是儒家文化的象征,是传承和弘扬儒家思想的重要场所。

在孔庙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儒家思想的深厚底蕴,了解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

2. 历史文化的研究孔庙作为中国古代帝王祭祀的场所,记录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

研究孔庙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迁。

3. 旅游文化的推广孔庙作为中国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文庙祭祀时的“释奠礼”介绍

文庙祭祀时的“释奠礼”介绍

文庙祭祀时的“释奠礼”介绍文庙,又叫孔庙,是儒家文化的物质载体和象征,主要用来祭祀孔子及历代贤儒。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文庙祭祀时的“释奠礼”介绍,希望你喜欢。

文庙祭祀时的释奠礼文庙祭祀时所采用的礼仪称为“释奠礼”,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国祭”。

其雏形可以追溯到孔子去世那年(鲁哀公十六年,即公元前479年)。

此后,它逐渐从中国走向世界,至今仍在海外盛行,堪称历史上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成功范例。

公元3世纪左右,朝鲜就开始举行文庙祭祀。

11世纪,越南开始兴建孔庙祭祀孔子。

15世纪起,日本在江户时期建立了大量孔子庙。

有庙就有祭祀,这就是文庙释奠礼。

2005年,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期间,举行了“全球联合祭孔”活动。

9月28日上午,祭孔活动在曲阜、上海、衢州、建水、武威、长春、香港、台湾、韩国首尔、日本足利、新加坡韮菜芭、美国旧金山、德国科隆等地同步隆重举行,反响巨大。

如今,在中国大陆及港台地区、韩日欧美等国家,每年都有释奠礼等纪念孔子的活动。

文庙释奠礼为何能在海外传播千年而不绝?首先,是因为孔子学说有世界性意义。

孔子心中有一片圣洁的天地,他孜孜以求的是天下为公,讲信修睦,奸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不作。

他主张从调适自我、完善人格出发,以和睦家庭,均衡社会,平治天下。

有学者将孔子与苏格拉底、释迦牟尼、耶稣并称为“人类思维范式的奠定者”、“人类文化史里的四大智慧巨星”。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文化,体大思精,作为一种实践性文明,有跨越时空的穿透力,对中国周边地区产生了极大的辐射效应,逐渐形成一个“儒家文化圈”。

孔子学说对东亚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伦理观念、政治制度、教育体系所产生的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并不亚于其在中国的影响力。

这些国家尊奉孔子为圣人,在日常生活中遵循孔子的教导;又“祭神如神在”,建立孔庙,按时祭祀孔子。

其次,是因为文庙释奠礼可以因地因时而变。

在孔子看来,每个历史时期的制度都有继承和创新的问题,世事变迁,礼法自有损益。

中国十大孔庙

中国十大孔庙

中国十大孔庙中国十大孔庙一、山东曲阜孔庙山东曲阜孔庙曲阜市是孔子的诞生地,孔庙(本庙)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南门内,是第一座祭祀孔子的庙宇,是分布在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2000多座孔子庙的先河和范本。

始建于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

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子,扩建庙宇,到清代,雍正帝下令大修,扩建成现代规模。

庙内共有九进院落,以南北为中轴,分左、中、右三路,纵长630米,横宽140米,有殿、堂、坛、阁460多间,门坊54座,“御碑亭”13座,拥有各种建筑100余座,460余间,占地面积约95000平方米的庞大建筑群。

孔庙内的圣迹殿、十三碑亭及大成殿东西两庑,陈列着大量碑碣石刻,特别是这里保存的汉碑,在全国是数量最多的,历代碑刻亦不乏珍品,其碑刻之多仅次西安碑林,所以它有我国第二碑林之称。

孔庙是中国现存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是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堪称中国古代大型祠庙建筑的典范。

后人为赞颂孔子思想对我国社会所发生的深远影响,使用了“德侔天地”、“道冠古今”8个字,意即他的贡献如同一夺一样大,他的主张古今来说都是最好的。

因此在孔庙第一进院落左右两侧修建了两座对称的木质牌坊,东题“德侔天地”,西题“道冠古今”,为孔庙的第一道偏门。

两坊建于明初,具有明显的时代风格。

建筑为木构,三间四柱五楼,黄色琉璃瓦,如意斗拱,明间十三踩,稍间九踩,中夹小屋顶五踩。

坊下各饰有8只石雕怪兽。

居中的4只天禄,披麟甩尾,颈长爪利;两旁的4个辟邪,怒目扭颈,形象怪异。

2005年9月28日上午此地举行“2005全球联合祭孔曲阜孔庙祭孔大典”。

祭孔活动分为明故城开城、孔庙开庙、现代公祭和传统祭祀等四个部分,公祭活动采用由国内著名儒学专家认可的现代礼仪。

二、北京孔庙北京孔庙中国元、明、清三朝祭祀孔子的场所。

在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

元大德六年(1302)建,大德十年建成。

关于孔府孔庙的历史

关于孔府孔庙的历史

关于孔府孔庙的历史孔府和孔庙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遗址,代表了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

本文将从孔府和孔庙的建筑背景、历史沿革、文化意义和保护现状四个方面展开,全面介绍这一历史名胜。

一、建筑背景孔府和孔庙位于中国山东省曲阜市,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化名胜之一。

孔府又称为曲阜孔庙,是孔子的后裔孔子家族的居住地,也是孔子教书育人的地方。

孔庙是孔子供奉的地方,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最高的祭祀场所之一。

二、历史沿革孔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当时的孔庙规模较小,后来经过多次修葺和扩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孔庙最初是为了纪念孔子而建立的,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庙。

孔子的后代在这里世代居住,同时也是儒家学派的重要学府。

三、文化意义孔庙和孔府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代表了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核心价值观。

孔子被尊称为“至圣先师”,他的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提倡的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修养、社会和谐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教育和社会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保护现状孔府和孔庙作为中国重要的文化遗址,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保护。

目前,这些建筑群已被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政府和社会各界在保护和修复这些建筑时,注重保留其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以便更好地展示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总结起来,孔府和孔庙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遗址,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它们不仅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代表,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发源地。

通过对这些建筑的保护和传承,我们能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智慧。

希望孔府和孔庙能够一直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魅力。

表一孔庙建筑一览表

表一孔庙建筑一览表
寝殿
陈孔子夫人神位
清雍正8年重建
七间周围廊
木架由殿堂分心槽式发展而来,但中柱上不用斗栱
重檐歇山顶,黄瓦,室内有天花
东西掖门
通向神庖神厨的出入口
清雍正8年重建
三间一门
同金声门、玉振门
硬山顶、绿瓦黄边
殿庭东院
诗礼堂
皇帝讲学、族人致斋、演礼,清礼器,祭中兴祖

五间,前廊不设门窗
九檩前后廊式木架,斗栱用一斗二升交麻叶云
三间见方
同上,下檐用溜金斗栱
同上
7号碑亭
清顺治8年,遣官致祭碑,康熙7年,遣官致祭碑等六碑

三间见方
木架,无斗栱
同上
2号碑亭
康熙12年《御制重修至圣先师孔子庙碑》
清雍正8年重建
三间见方
五檀通檐式木架,斗栱上檐七踩,下檐五踩
同上,有天花
3号碑亭
康熙25年《御制阙里至圣先师孔子庙碑》
雍正8年重建
三间见方
三券洞门,单檐歇山顶
弘道门前院
快靓、仰高二门
增加孔庙进谒过程的长度、孔庙边门
弘治17年辟,光绪24年重建
三间一门
五檩,三柱分心式木架,无头栱
单檐歇山顶,灰瓦绿边
弘道门
孔庙二门,皇帝或主祭官出入
明弘治17年建,清光绪23年改建木构部分
五间三门
七檩,三柱分心式木架,五踩斗栱
单檐歇山顶,灰瓦绿边
角门
陪祭官出入
明嘉靖23年
四柱三间
石构
柱出头,上蹲兽,有檐,无斗栱
“德侔天地”及“道冠古今”坊
标榜孔子功德
明前期建清修
四柱三间
木构,明间斗栱十三彩,次间九彩
黄瓦顶,五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庙释奠沿革一览表历史年号公元纪年孔子封号(尊称)孔庙释奠周敬王四十二年鲁哀公十七年前478 年尼父鲁哀公立庙,岁时奉祀,为孔庙之始。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 年汉高祖至阙里孔庙,以太牢祀孔子。

汉元始一年公元元年褒成宣尼公封孔子十六代孙孔均为褒成侯,奉孔子之祀。

汉建武五年29 年光武帝刘秀东征,过鲁城,命大司空宋弘以太牢祀孔子。

汉永平十五年72 年汉明帝至阙里孔庙,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

汉元和二年85 年汉章帝至阙里孔庙,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

作“六代之乐”。

命儒生讲《论语》。

汉延光三年124 年汉安帝东巡幸阙里,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

汉桓帝元嘉三年153 年鲁相乙瑛请为孔子庙置百石卒吏一人,典主守庙。

此为守庙官之始。

汉永寿二年156 年鲁相韩敕修孔庙,造礼器。

拨户人洒扫。

汉建宁元年168 年鲁相史晨举行盛大祭孔活动,参与祭祀者达九百零七人,“雅歌吹笙,考之六律,八音克谐”。

汉建宁二年169 年祀孔子,依社稷。

齐王正始二年241 年齐王曹芳逍太常寺卿以太牢祭孔子于辟雍,以颜子配享。

此为国学释奠孔子由弟子配享之始。

晋泰始三年267 年诏太学及鲁郡四时备三牲祀孔子。

晋泰始七年271 年皇太子以太牢祀孔子,以颜回配享。

南朝宋元嘉二十二年445 年. 皇太子刘劭释奠孔子,舞用六佾,乐奏登歌。

此为释奠孔子用乐舞之始。

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十一年450 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伐至邹山,遣使赴阙里以太牢祀孔子。

北魏献文帝皇兴二年468 年帝遣中书令高允赴阙里以太牢祀孔子。

南朝齐永明三年485 年释奠用六佾舞、轩悬之乐。

北魏太和十六年492 年文圣尼父令祀孔子及周公皆由牧守执事,此为有司祀庙之始。

北魏太和十九年495 年孝文帝元宏幸阙里,亲祀孔子。

诏兖州为孔子起园栽柏,修饰坟垅。

北魏永熙三年534 年孝武帝亲祀孔子。

敕诸大臣讲经。

东魏兴和元年539 年兖州剌史李珽塑孔子及十弟子像,立碑于庙。

北齐天保元年550 年遣使致祭孔子,行三献之礼。

命“鲁郡以时修崇庙宇,务尽褒崇之至”。

北周大象二年580 年邹国公静帝宇文阐幸露门学,行释奠礼。

隋开皇元年581 年先师尼父隋文帝追尊孔子为先师尼父。

唐武德二年619 年先师诏国子学立周公、孔子庙各一所。

唐贞观二年628 年先圣以颜子配祀孔子。

唐贞观四年630 年诏州、县学皆立孔子庙。

唐贞观十一年637 年宣父诏兖州修阙里孔子庙。

唐贞观二十一年647 年诏以左丘明、谷梁赤、戴蚤、毛苌等二十二人配享孔庙。

此为先儒从祀孔庙之始。

唐显庆三年658 年诏先圣庙用雍和之舞。

唐乾封元年666 年太师唐高宗至阙里孔庙,亲祀孔子。

唐总章元年668 年皇太子释奠于学,赠颜子为太子少师,曾子为太子少保,均配享孔子庙。

咸享元年670 年诏州、县皆修孔子庙。

武周天授元年690 年隆道公封周公为褒德王,孔子为隆道公。

唐开元八年720 年定十哲配祀孔子庙,以颜子为十哲之首,此为十哲配享之始。

唐开元十三年725 年玄宗李隆基封禅泰山,还京幸阙里,诏孔氏子孙并免赋役,遣礼部尚书苏颋以太牢祀孔子墓。

玄宗作《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唐开元二十七年739 年文宣王分别赠十哲及曾子等共七十七人公、侯、伯爵。

祭祀时“乐用宫悬,舞用六佾”。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 年诏春秋二仲丁祭孔时为大祀,舞用八佾。

后周广顺二年952 年后周太祖郭威莅曲阜祀孔子庙。

宋建隆三年962 年诏祭孔子庙用一品礼,立十六戟于庙门。

宋太平兴国八年983 年修葺阙里孔子庙。

吕蒙正为之记,立碑于庙。

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 年玄圣文宣王宋真宗赐孔子庙经史及器用,真宗赵恒封禅泰山,返京过阙里,谒孔子庙,拜其墓。

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 年加孔子冕服,桓圭一,冕九旒,服九章,从上公制。

追封孔子弟子颜回等十人公爵,曾参等六十二人侯爵,封先儒左丘明等十九人伯爵。

真宗御制宣圣孔子赞文,又命大臣分撰孔子弟子及先儒赞文,并刻石于国学及阙里孔子庙中。

宋大中样符三年1010 年孔勖奏准于家学旧址重建讲堂,延师教授。

因讲堂近于庙,庙学之名始起。

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 年诏诸州城置孔子庙。

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 年至圣文宣王真宗下诏改曲阜县名为仙源。

改谥孔子为至圣文宣王。

宋景祐二年1035 年诏释奠孔子庙用凝安九成之乐。

宋景祐五年1038 年孔道辅在孔庙建五贤堂,祀孟子、荀卿、扬雄、王通、韩愈五子。

宋庆历三年1043 年文宣公孔宗愿立尼山庙学学舍,置祭田。

宋熙宁七年1074 年定学校释奠十哲从祀制。

宋元丰七年1084 年增孟子配享,设位于兖国公之次。

’宋崇宁三年1104 年诏易七十二子以周之冕服,诏名文宣王殿曰“大成”。

宋崇宁四年1105 年增文宣王庙像冕十二旒,衮服九章,又颁祭服制度于州县,令皆以法服行礼。

宋大观三年1109 年释奠乐成。

迎神、送神奏凝安,奠币奏明安,酌献、亚献、终献奏成安。

乐章各有词曲。

宋大观四年1110 年文宣王庙像改执镇圭,庙门增立二十四戟,并如王者之制。

宋政和六年1116 年赐孔子庙正声大乐器、礼器各一副,颁释奠乐章于阙里。

金皇统二年1142 年敕行台拨钱一万四千贯。

委曲阜主簿孔瓌修葺孔庙圣殿。

金明昌二年春1191 年扩建孔庙兴工,至明昌五年告竣。

金承安二年1197 年升先贤先儒封爵。

旧公者升为国公,封侯者为国侯,封伯者为侯。

元大德元年1297 年定各官莅任先谒圣庙制。

元至大元年1308 年大成至圣文宣王武宗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元至大四年1311 年遣国子祭酒刘赓以太牢祀孔子。

元皇庆二年1313 年诏以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十人从祀孔子庙。

元延祐三年1316 年诏春秋释奠孔子,以颜子、曾子、子思、孟子配享。

此为孔庙四配之始。

元至顺元年1330 年以董仲舒从祀孔庙,位列七十子后。

元至元四年1338 年曲阜县尹孔克钦于孔子讲堂旧址创建洙泗书院,设山长一人奉祀。

明洪武元年1368 年明太祖诏以太牢祭孔子,并遣官到阙里致祭,赐祭田两千大顷,置林庙洒扫户一百一十五户。

明洪武三年1370 年诏革诸神封号,唯孔子封爵仍旧。

明洪武四年1371 年更定孔子庙祭器乐舞。

改笾豆八为十;祭器由木易以瓷;牲用熟,各设高案,乐舞生设一百一十人。

明洪武十五年1382 年命郡县通祀孔子。

每岁春秋二仲丁行释奠礼。

明正统四年1439 年定孔府佃户人丁。

户部奏准存五百户,二千丁,专以办纳籽粒,供祭祀。

明成化十二年1476 年祭酒周洪谟请增孔庙礼乐。

定笾豆十二,舞用八佾。

明弘治九年1496 年增祭孔乐舞生二十六人,与天子乐舞七十二人相等。

明弘治十三年1500 年重修遭雷击起火焚毁的阙里孔庙,至弘治十七年告成。

用银十五万余两。

明正德八年七月1513 年“移城卫庙”工程兴工,至嘉靖元年三月竣工。

新建砖城周长四点八公里,高六米。

丨明嘉靖九年1530 年至圣先师更定孔庙祀典。

尊孔子为至圣先师。

清顺治二年1645 年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祭酒李若琳奏准文庙谥号,称“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

清顺治十四年1657 年至圣先师钦定文庙尊称“至圣先师孔子”。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 年清圣祖至阙里孔庙祀孔子,行三跪九叩头礼,赐御书“万世师表”匾额悬于殿中。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 年升先贤朱熹于大成殿十哲之次。

清雍正二年四月1724 年册封孔子先世五代为王。

木金父为肇圣王,祈父为裕圣王,防叔为诒圣王,伯夏为昌圣王,叔梁公为启圣王。

以启圣祠合祀五代,更名为崇圣祠。

清雍正七年1729 年颁内府新制大成殿祭器、镇圭、曲柄宝盖及二十四戟。

清雍正八年1730 年孔庙大成殿塑像落成,诏设圣庙执事官四十员。

清乾隆十三年1748 年清高宗至阙里祀孔子,后多次至阙里释奠孔子。

分别为:乾隆十三年〔1748年〉、十六年〔1751年)、二十一年〈1756年〉、二十二年(1757年〉、二十七年(1762年〉、三十六年(1771年〉、四十一年(1776年)、四十九年〔1784年〕、五十五年〈1790年)幸阙里,均释奠孔子。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 年谕颁周范铜器于孔庙。

原称周十器,后因内有商代器物,改称商周十供。

包括:木工鼎、父乙卣、亚弓觚、方鼎、饕餮甗、牺尊、伯彝、宝簋、蟠夔敦、夔凤豆。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奉旨将孔庙祭祀规格升为大祀。

拟将孔庙建筑全部改为黄瓦。

次年,山东抚院拨库平纹银五万余两,维修清代碑亭,毓粹、观德二门,德侔天地与道冠古今二坊,并改为黄瓦。

至宣统二年〔1910年)告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