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高中物理教材(人教版)编写思想
(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一说课标说教材
说课标说教材演讲稿遵化市闫屯中学周海东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要研说的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中的力和运动专题。
力学和运动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把它归纳为动力学,动力学分三大观点:牛顿定律、能量和动量。
本专题内容,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方面进行阐述.说课标包含课程目标和内容目标。
说教材包括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内容结构与整合,说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说课标:1、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
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内容标准A力理学部分要重点掌握:单位制、牛顿运动定律、摩擦力、弹力、力的合成和分解其中,除了单位制外,其余均体现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B运动学部分:通过史实,认识实验对物理学的推动作用;理解质点物理模型;通过实验探究运动规律,以及公式、图像等数学工具的运用。
二、说教材:1、编写特点: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在编写时(1)更注重了科学探究的质量。
包括探究过程、理论与实践、探究机会。
例如:在探究自由落体是匀变速运动,伽利略斜面小球实验等内容,注重了探究过程.在探究弹性势能表达式和研究曲线运动速度方向时注重了理论与实践,新教材在编排上比老教材增加了更多的探究机会。
2、编写体例:教材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从时间、空间两个角度进行编排,体现了力和运动时空观的立体结构。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把力和运动同时渗透到学习历程中,并且知识设置循序渐进。
3、内容结构:高中物理必修一按照第一章运动描述;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4、立体整合:(1)学情分析:力和运动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已经打下一定基础。
高中物理教材分析人教版(必修一)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一、教学要求必修一模块是高中物理共同必修模块,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完成这一模块的学习。
本模块划分为“运动的描述”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两个二级主题,模块涉及的概念和规律是高中物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有关实验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通过这些实验学习,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及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作用,其具体的教学要求如下:(一)运动的描述[内容标准]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4.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学习要求]1.质点认识质点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知道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模型。
在具体事例中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体会质点模型在研究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2.参考系和坐标系知道参考系概念,通过实例的分析了解参考系的意义。
在具体问题中正确选择参考系,利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变化(不要求介绍“惯性系”和“非惯性系”)体会研究物理问题中建立参考系的重要性,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3.时间(间隔)和时刻通过实例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
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体会数轴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4.路程和位移理解位移的概念。
通过实例,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5.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理解物体运动速度的意义,知道速度的定义式和矢量性,知道速率的概念。
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并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有关显示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仪表。
知道瞬时速度的意义,在具体问题中识别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初步体会极限的思维方法。
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标物理教材整体介绍
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标物理教材整体介绍继2001年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之后,教育部又开始了普通高中的课程改革。
2004年9月高中课程改革将在广东、山东、海南和宁夏4个省全面铺开。
2003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2004年2月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根据《标准》组织编写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1必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2必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1-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2-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五本学生用书和相应的教师教学用书。
下面将我们在教材编写中的一些想法向物理教育界的同仁们做一简单的介绍。
一、编写指导思想高中物理教育要根据时代的要求、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服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中物理教材的编写要符合学生学习、发展的规律,要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此次教材编写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前提下,特别注意突出以下几方面的指导思想:1.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为培养全面发展、有科学素养和健全人格的新型人才服务。
2.根据《纲要》和《课标》中“多样性”、“选择性”的精神,编写不同系列、不同风格,各具特色的教材,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潜能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
3.教材呈现的方式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尽管各个系列教材在概念和规律、科学方法、人文精神、实际应用等方面会各有侧重,但是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以及教师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有利于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的开展。
4.注意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突出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联系和影响的观点。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简介
把运动的描 述与运动的 成因分清楚。
匀变速直线运动——数学演绎
(位移公式)
现行教材位移公式的处理
v s tv
v v v v0 v v 2
1 2 s vv0t at 0t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科学探究
(位移公式)
思考与讨论
一次课上,老师拿来了一位往届同学所做的“探究小车的 运动规律”的测量记录(见下表),表中“速度v”一行是这位 同学用某种方法(方法不详)得到的物体在0、1、2……5几个 位置的瞬时速度。原始的纸带没有保存。以下是关于这个问题 的讨论。
●说明重力势能的大小具有相
对性,势能属于系统所共有。
特点:重力做的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是学生第一 次接触到的功能关系的例子,功能关系的知识从 此开始渗透。
弹力与重力的变 化规律不一样,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弹性势能与重力 ——科学过程、理性思维 势能的表达式很 可能也不一样。
(1)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可能与哪几个物理量有关?
——科学过程、理性思维
橡皮筋法
重力法
通过改变力获得成倍数的功
通过改变位移获得变化的功
实验: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科学过程、理性思维
位移相同力不同 ——橡皮筋法 功的测量 实验 方案 设计 水平牵引
力相同位移不同 ——重力法
斜面下滑
打点计时器 速度测量
光电门
实验: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3-5
原子物理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科书——编写思想
一、落实新课程的理念 二、体现科学探究的精神 三、做教师的好帮手
共同必修——物理1、物理2
注重力学基础性知识的学习。注 重概念的科学性,规律的准确性,理 论的严谨性,技能的规范性。注重实 验观察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综合培 养。
高中物理 教材分析—整体说明 新人教版
高中物理教材分析——整体说明《新课程标准》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促进可持续发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和社会热点问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一)结构安排93年编写了一套试验教材,这套教材在结构上的主要变化是:一、将几何光学放在高一的开始,试图解决初高中台阶过大的问题;二、将机械波、电磁波、光波等波动的内容放在一起,组成一篇,以加强学生对波动知识的整体认识。
从试验的结果来看,对这种结构的变化,持赞成意见和反对意见的都有,后者更多,而且比例较大。
经过对试验情况的分析认为,以往高中教材结构上的安排有它内在的规律性,反馈的意见至少说明像前面所说的结构调整,在现阶段是不可行的。
因此这次教材编写,在没有成熟经验的情况下,基本上仍保持了原来教材大的框架结构。
以往,“力”放在开始学习,学生学习受力分析较为困难。
为了降低过高的台阶,教材特意作了处理,减缓了坡度。
在第一章只讲常见的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在学生了解了三种力的简单规律、接触了一点简单的受力分析、熟悉了一些方法之后,学习第二章运动学。
学生对矢量的分析和运算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了一定的进步之后,开始学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第四章安排较为难一些的有关静力学中的受力分析。
这样就将学生搭好刚上高一就遇到的拦路虎“受力分析”,分散在力学的各个部分,降低高一开始时的难度。
(二) 两类课程的兼顾问题按照国家教委的意见,学习两类不同课程的学生在高一使用同样的教材,高二后再分开。
这样,高一教材的编写就要同时考虑两类学生的需要,处理好两类课程的兼顾问题。
教材无论在知识的要求还是在能力的要求上都要有所区别,有所不同。
为了体现这种弹性,在教材中通过增设栏目、小字补充等手段,将教学内容分为必学和选学。
必学内容是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 也是全体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要求.选学内容不作考查, 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例如,在讲到环绕速度时,用小字介绍了黑洞的问题;增加了阅读材料的数量;每章后配有A、B两组练习题。
完整版)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完整版)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修订背景:1.2014年教育部的文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要把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
2.2010年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
3.课改实验十余年的成果和经验积累,对新课标的修订提供了依据。
4.国际科学教育的最新发展也是修订的重要参考。
物理课标的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1.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
2.优化了课程结构,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并明确了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
3.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
明确了内容要求,指导教学设计,提出考试评价和教材编写建议。
4.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明确了学生完成本学科研究任务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该达到的水平,各水平的关键表现构成评价学业质量的标准。
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后,将分为三六九等。
学生必须参加学业水平考试,研究三本必修模块的物理课程才能拿到高中毕业证。
如果学生打算在高考中选考物理,还需研究三本选择性必修模块,总共六本书。
此外,有意发展兴趣特长或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还需研究三本选修教材。
因此,高中物理研究需要九本书,才能达到最高境界。
新修订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结构分为必修模块和选择性必修模块。
必修模块是合格性考试内容,而必修和选择性必修模块则是等级性考试内容。
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
无论是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都注重物理核心素养的达成。
此外,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设置,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则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选修选考。
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开设,学生自主选择研究,可以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为学生就业和高校自主招生录取提供参考。
高一物理课程纲要(人教版新教材必修1)
2023年高一物理教学计划一、教学要求本学期继续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一物理》教科书,根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和《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的精神,对教科书的内容、教学要求以及课后的习题等都进行了调整和修改,注意加强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有助于高一学生的学习。
根据新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的精神,在使用该教材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认真学习新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本出发点,树立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思想,根据各校、各班的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教学计划和和教学目标要求,满腔热情地使每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是每一个教师的基本职责,是师德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前提。
2.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深刻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
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
特别注意在高一学习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切忌要求过高、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研究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方面。
要逐步地纠正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
3.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习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
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基本素养。
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实际的问题或情景为背景,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
第三,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习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
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2系列整体说明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2系列整体说明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发中心在教材编写过程中,编者与一线教师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有些共同性的问题在此做一些说明。
一、定位物理学对于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从交通工具、家用电器直到医疗设备等,物理学的技术应用已深入到每个角落。
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选修2系列的要求,本书的编写宗旨是“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强调物理学与技术的结合,着重体现物理学的应用性、实践性”。
在编写本系列教材时首先要明确,本系列跟其他选修系列教材的共性和个性。
其共性是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物理,而且各选修系列的第一模块都与电磁学内容有关,这就保证了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物理主干知识。
其个性是:(1)选修系列1、2都是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而系列3要求较高,是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内容,各系列的模块数也不相同,本系列共三个模块;(2)选修的各系列侧重不同。
本系列侧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突出物理学的技术应用特色。
《课程标准》规定,在本模块中“学生要了解一些与技术直接相关的物理学知识;认识一些用科学知识解决技术问题的基本途径;在学习物理内容和技术应用过程中加深对科学技术的亲近感;体会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就这四个要求,我们做了如下的一些思考:(一)精选物理知识,突出技术应用《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了解一些与技术直接相关的物理学知识”。
与技术直接相关的物理知识很多,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所做的原则性规定,成为教材编写时选择教学内容的依据。
即便如此,在选择与之相关的知识时,不应简单地把知识罗列和堆砌,应在“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以及它的技术应用方面下功夫。
例如,集成电路的发明对当代社会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而集成电路所集成的晶体管、电容器和电阻器以及最能体现它的应用价值的电子计算机自然应成为学生必须了解的内容。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新教材分析与解读(word文档良心出品)
高中物理新教材分析与解读一、高中物理新教材结构及其分析说明1. 教材结构图2.教材结构分析说明(1)在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和物理2中,学生通过对运动、相互作用及运动规律、能量等核心内容及相关实验的深入学习,进一步体会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同时了解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潜能,为后续课程的选择和学习做准备。
(2)本课程不仅通过选修模块体现了课程的选择性,而且还在必修模块中为学生有个性地发展提供了机会。
(3)完成必修学分的学习后,学生还可以根据学习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等选学有关内容。
学生最好参照“高中物理课程结构框图”的顺序选择课程,以便循序渐进,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学生也可以跨系列选学相关模块,根据需要决定学习某系列模块的先后顺序。
(4)本课程是为大多数高中学生发展设置的国家课程,为了让学有所长的学生更充分地发展,可根据具体情况开设相关的课程,以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等。
二、普通高中新教材内容的整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为了让学生科学的形成概念、掌握规律,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更要掌握物理教学的规律,把握新课标教材的新结构。
下面来具体分析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的结构(只分析山东高考必考内容)。
《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建立为描述物体的运动所必须有的几个基本概念:质点、参考系、坐标系、时刻、时间、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及标量和矢量。
2.初步认识理想模型及其意义。
3.理解速度:描述物理(质点)运动的状态参量之一;描述质点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快慢和方向,即位置的时间变化率。
4.理解加速度:描述物体(质点)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即速度的时间变化率。
5.会测速度。
《必修1》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从实验入手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并从中建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三个关系。
3.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及其在物理学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新教材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新教材教材分析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作业封面(2010至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题目人教版高中物理课标及教材分析(光学)科目课标与教材分析姓名帅震应专业学科教学(物理)入学年月20XX年9月简短评语成绩:授课教师签字: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新教材教材分析-----对选修3-4光学部分的课标及教材分析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下第三部分(光)进行课标分析和教材分析。
(一)首先是对课标在光这部分内容的要求进行分析。
1.内容标准(1)通过实验,理解光的折射定律。
这部分是对光的折射的要求,要通过实验“理解”光的折射定律,在课标中的要求是知识理解层次,那么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是一个重点。
在教学中要着重学习。
(2)测定材料的折射率。
这部分是对技能的要求,测定材料的折射率,学生在学习了简单的材料折射率测定后要能形成对于材料折射率的测定这一技能。
(3)认识光的全反射现象。
初步了解光导纤维的工作原理和光纤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认识光纤技术对经济社会生活的重大影响。
例1 演示光沿水柱(或弯曲的玻璃柱)的传播。
例2 观察光缆的结构。
对这部分的要求是“认识”和“初步了解”的层次,要求相对是比较轻松的,那么就该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努力增强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课标中给出的两个例子在结合本地情况下教学中是可以实现的。
如果无法演示那也可以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
(4)观察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
知道产生干涉、衍射现象的条件。
用双缝干涉实验测定光的波长。
例3 观察光的薄膜干涉现象。
这部分内容对知识、技能、体验性都有所要求。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要求是经历水平,对产生干涉、衍射现象的条件是知识了解水平,双缝干涉实验测定光的波长是能够独立操作水平。
通过双缝干涉实验测定光的波长要形成学生的技能,动手能力。
(5)了解激光的特性和应用。
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物理1》和《物理2》的教学体会
、
必 修 模 块 的 地 位 和 作 用
《 物理 1 》和 《 理 2 物 》是 共 同必 修 模 块 ,也 是 为 学
生 设 计 的 , 旨 在 引 导 学 生 学 习 基 本 的 物 理 内 容 , 了 解 物
理 学 的 思 想 和 研 究 方 法 .初 步 认 识 物 理 学 对 科 学 技 术 、 经 济 、 社 会 的 影 响 。 它 的 主 要 内 容 是 力 与 运 动 ( 称 为 简 力学 ) ,通 过 这 两 个 模 块 的 学 习 ,不 但 能 了 解 并 掌 握 力 与 运 动 的 基 本 概 念 和 基 本 规 律 , 还 能 通 过 物 理 实 验 提 高 实 验 技 能 ,体 会 实 验 在 物 理 学 中 的 地 位 及 实 践 在 人 类 认 识 世 界 中 的 作 用 。 学 生 在 学 习 物 理 基 础 知 识 的 同 时 , 初 步 经 历 对 自然 规 律 的 探 索 过 程 .从 中 体 会 物 理 学 的 思 想 , 并 在 情 感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方 面 等 受 到 熏 陶 ,也 为 进 一 步 选
到 了极 大 的 提 高 。还 通 过 信 息 技 术 与 学 科 课 程 的 有 效 整 合 ,让 学 生 亲 切 地 感 受 和 亲 密 接 触 奥 妙 无 穷 的 物 理 世 界 , 在 物 理 学 习 中 酝 酿 了创 新 意 识 :读 读 “ 学 漫 步 ” “ 科 、 科 学 足迹 ” ,找 寻 科 学 的 思 想 方 法 ,培 养 学 生 树 立 科 学 的 情 感 、态 度 和 价 值 观 : “T ” 目强 调 的 是 科 学 技 术 和 社 会 SS 栏
习 ” “ 考 与讨 论 ”等 栏 目外 ,还 设 计 了 许 多 开 放 性 的 、 思 栏 目 ,如 “ 一 说 ” “ 一 做 ” “ 学 漫 步 ” “ 学 说 、 做 、 科 、 科
以核心素养为统领的高中物理教材编写——2019版普通高中物理(人教版)教材介绍
教材研究以核心素养为统领的高中物理教材编写——2019版普通高中物理(人教版)教材介绍●张颖*摘 要: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以“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学科核心素养,落实课程标准要求”“优化教材的组织呈现形式,为教和学提供便利”“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为编写指导思想,从培养学生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方面彰显教材的育人价值,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自主发展创造条件。
关键词:人教版 新教材介绍 普通高中物理教材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的编写工作于2016年春季正式启动,并于2019年秋季开始在部分省市投入使用。
编写组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精神,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为依据,总结、反思上一轮教材编写的经验和不足,着力提升教材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育人价值。
一、编写指导思想(一)为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细化。
普通高中物理教材在内*张颖,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编辑室主任、副编审,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教材分册主编。
容选择、组织和呈现方面,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内容,努力呈现我国在经济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新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社会担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
(二)聚焦学科核心素养,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物理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教材编写注重全面、准确地体现核心素养的内涵,使学生通过高中阶段物理课程的学习,获得进一步学习以及未来发展必需的物理观念,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以及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与责任。
高二物理教学计划第一学期人教版(大全14篇)
高二物理教学计划第一学期人教版(大全1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观后感、读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speeches, reflections,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高二物理教学计划第一学期人教版(大全14篇)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是时候开始写计划了。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5)教师用书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5)教师用书
这本教师用书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5)课程的指导教材。
该
书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内容,阐
述了新课程理念和重要思想,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目标和教学
任务;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具体分析了教学
大纲的各个模块及其对应的核心概念和能力要求;第三部分是教学
设计和教学反思,重点介绍了如何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科规律设
计教学,以及如何通过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该书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1. 突出思想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学大纲、准确把握教材精神,真正做到精讲细讲。
2. 通过精选案例和教育故事,激发学生研究兴趣,为教师们提
供了多种教学模板和方法论。
3. 具有很高的实用性,为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也为教师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总之,该教师用书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5)课程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对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让学生走进自主学习的境界--漫谈课程标准《高中物理必修1》的编写思想
让学生走进自主学习的境界--漫谈课程标准《高中物理必修1》
的编写思想
管寿沧;陈琪兮
【期刊名称】《物理通报》
【年(卷),期】2004(000)008
【摘要】@@ 自主学习思想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并不算陌生,可是出现在我国的教材编写理念中还是第一次.由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提出了自主学习的课程理念,明确指出教材的编写应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
条件.
【总页数】3页(P7-9)
【作者】管寿沧;陈琪兮
【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山西,太原,030061;太原师范学院,山西,太原,03006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
【相关文献】
1.让学生走进自主学习的境界 [J], 解定胜
2.还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以自由--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表达交流·演讲”
教材编写的不足及对其修编的尝试 [J], 刘赛玲
3.以"情"为线以"理"贯之——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1(必修)》第一单元编写特点 [J], 林丽桃
4.以问题为主线呈现教学内容--漫谈《高中物理必修1》的编写思想 [J], 管寿沧
5.教科书的内容应当重视科学发生的过程--漫谈课程标准《高中物理必修1》的编写思想 [J], 管寿沧;陈琪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b6突显课标理念独具创新特色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本文为本人珍藏,有较高的使用、参考、借鉴价值!!本文为本人珍藏,有较高的使用、参考、借鉴价值!!突显课标理念独具创新特色——浅谈新课程物理必修教材(人教版)的特点江苏省清江中学马乃夫《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教科书内容的深、广度既依据课程标准,又渗透教科书编者对课程标准的领会;既有对科学内容的把握,又结合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
教科书比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具体,更充实,更生动,更便于教学实施”。
在当今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教科书虽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但仍然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固然不是教材的奴隶,但教材可以为教师教学提供最好的服务。
下面就个人的学习和教学体会,与各位同事谈一谈新课程人教版物理必修教材的特点,以达到共同探讨研修的目的。
一、教材编写的基本思想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教材总主编张大昌教授指出:“编写必修物理课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
现代社会是充满科学技术的社会,不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工作,他们都要有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它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各种技术科学的基础。
作为一门基础科学,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思想方法已经深深地渗入各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甚至社会科学中,对于我们的社会文明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因此,尽管将来学生会在各种不同领域中工作,接受较多的物理学的训练对于提高他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科学素质,都是十分必要的。
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现代社会的科技含量在迅速增长,新技术、新设备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快地在我们身边出现。
通过物理课的学习,要破除对于新技术、新设备的神秘感、畏惧感,增加一些亲近感。
在文化课的学习中发展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必修物理课本希望在这方面做出努力。
总之,对于多数只学必修物理课的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不一定需要他们应用物理学的具体知识进行大量的直接操作,他们学习物理学,主要目的是全面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新课标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二三册教材解读〖导体的电阻〗
2 导体的电阻一、教学目标1体会物理概念及规律的建立过程,理解电阻的定义。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金属导体的电阻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定量关系,体会物理学中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
3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对数据进行分析思考,了解电阻率的物理意义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通过查找资料、交流讨论,初步了解超导现象及其应用。
4设计实验探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同时学习电流表的内外接、滑动变阻器分压及限流接法对电路的影响。
5能由伏安特性曲线分析不同导体的导电性能的区别,体会电阻率在科技、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材分析本节包含的内容比较多,有两个重要概念、一个重要规律和一个学生分组实验。
教科书的思路是:首先通过导体A、B的U-I图像给出,对于同一导体,电压跟电流之比UI是相同的,不同导体,UI 一般是不同的,说明UI表示导体的导电性质,于是用它定义导体的电阻;其次,通过实验研究导体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及材料的定量关系;最后,通过分析给出反映导体材料对电流阻碍因素的电阻率概念。
本节的重点是电阻的定义及电阻的决定因素。
概念、规律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电阻概念的学习最能体现这一点。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很复杂,跟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甚至电压、光照等都有关系,那么用什么来量度呢?跟这些因素有什么定量关系呢?显然,一下子把它们都搞清楚是不可能的,只能一步一步从简单问题出发,逐渐深入。
第一步,根据导体的U-I图像是正比例图线,定义电阻;第二步,选择锰铜合金丝,用横截面积相同的不同长度的电阻丝做分析和实验,得出R跟的关系;第三步,同样选择锰铜合金丝得到R跟S的关系;第四步,选择锰铜合金丝和镍铬合金丝作对比,发现R跟材料有关系,定义出电阻率;第五步,选择灯丝等随温度变化明显的材料,探究电阻率跟温度的关系。
电阻和许多因素都可能有关,后边我们会研究各种半导体材料做成的传感器,研究电阻跟光照、压力等的关系。
很多概念、规律的学习都是这样一个过程,这其中用到的就是控制变量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标准高中物理教科书(人教版)必修1、必修2编写思想张大昌自2003年初以来,编者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编写了全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物理》。
本文结合共同必修《必修1》和《必修2》两本书,谈一谈编者在落实新课程理念时的想法和所做的努力,希望能与老师、学生们交流,也希望更多地听到大家的意见。
一、循序渐进,步步登高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使学生学会所教的内容,对于高中物理课程来说,就是要学会物理学的内容,否则无论知识与技能还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都无从谈起。
落实三维课程目标的前提是学懂物理学!要学懂物理学,有很多应该注意的事情,但有极其重要的一条,那就是循序渐进。
一个5米高的峭壁,没有专门的工具、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难以攀登,而泰山高1 524米,一般的人都能爬上去,这是因为泰山路上开凿了所有健康人都能接受的台阶。
教学也是这样。
凡是教学中的难点,一般说来都是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
正确分析这个落差,搭好合适的“台阶”,正是教学艺术性之所在。
教科书的作用之一是做好教师的助手。
编者在分析难点,帮助教师搭设教学台阶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一)矢量的教学编者是通过以下几个阶段来引导学生学习的。
1.通过位移初步接触矢量几十年来,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既有从力开始的,也有从运动学开始的;国外教科书也是这样。
两种安排各有道理。
课标教科书从运动学开始,目的之一是使矢量的教学能循序渐进。
在高中阶段,对矢量的认识要突出两点:方向性和加法法则。
对于高一学生来说,两者都不容易。
如果先学力,学了方向性后,几乎立即就要学习相加的法则,两个难点相距太近。
因此,新教科书先学位移,通过位移初步接触矢量。
在《必修1》第一章第2节说“像位移这样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这里描述了矢量的一个特征,但不是下定义。
2.通过思考与讨论“领悟”到矢量相加具有特殊的规律《必修1》第一章第2节有个“思考与讨论”:一位同学从操场中心A出发,向北走了40 m,到达C点,然后又向东走了30 m,到达B点……你能通过这个实例总结出矢量相加的法则吗?这里并不要求学生完整地得出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的法则,但一定要让学生思考。
只要能够认识到最终的位移并不是把40 m与30 m相加就可以得到的,这就可以了。
教学中要设法让学生心里存疑。
新课程不是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吗?存疑就是教师预先埋伏下的问题,探究的开始。
学生会不自觉地对这个问题做出或浅或深的猜想与假设……这对于后来的学习是很有意义的。
3.通过实验探索矢量相加的法则《必修1》第三章,学生通过实验了解了力相加的法则,为矢量的完整定义打下了基础。
4.矢量的定义在第三章,学过了力的合成、力的分解这两节之后,教科书才给出矢量的定义。
这里强调的是,并非所谓有“方向”的量都是矢量,矢量必须遵从一定的加法法则。
5.通过“说一说”深化矢量相加的法则知道了定义并不等于掌握了这个概念。
在知道了矢量的定义之后,教科书以速度矢量为例详细地讨论了在一条直线上的v1、v2与它们的变化量Δv之间的方向关系,为以后学习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打基础。
在这样的讨论之后,“说一说”栏目又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当v1、v2不在一条直线上时求它们的变化量Δv的方法。
到了《必修2》,研究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方向时(小字),又一次运用求矢量之差的方法。
经过这么几个台阶,学生对于矢量的认识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教学教科书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写法是循序渐进的又一个例子。
我们提倡素质教育。
什么人的科学素质比较高?除了比较丰富的科学知识之外,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他应该“说话有根据、说话有条理”。
后者实际上指的是逻辑思维的能力,讲述一件事时“一步一个脚印”地循序渐进,这是表现之一。
怎样能使学生的思维做到这样?这不是靠“教导”能够解决的,要靠“示范”。
教科书、教师这样做,时间长了,学生也会这样做的。
在过去的教科书中运动学集中于一章,课标教科书把它们分在两章之中。
两章的分工是:第一章学习基本概念(时刻和时间间隔、坐标系、位移、速度、加速度)、基本技能(用打点计时器测瞬时速度、用图象表示速度、从速度-时间图象获取有关运动的信息……)第二章则是利用第一章学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来研究匀变速运动的规律。
编者在这里及在整套书的编写中的指导思想之一是要做到“线索清晰、节奏分明”,这既是思维能力的基本功、交流能力的基本功,也是循序渐进原则的一种表现。
第一、二两章的教学节奏是这样的(中间的一排星号是两章的分界):时刻、时间间隔、位臵、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用打点计时器测瞬时速度的技能(测手的速度)↓用图象表示速度和从速度图象获取信息的技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通过实验发现自然界存在这样的运动:v-t图象是一条直线(由学生作出)↓这样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利用图象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做普遍性的分析(陆续得出三个公式)在过去的教学中,第一次正式使用打点计时器时测量的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要用到测量的结果;新教科书则是测量手拉纸带速度,而且要作出手的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这样做的目的是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目中淡化物理规律,把注意力集中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技能和从图象获取信息的技能。
循序渐进的原则不仅适用于知识的学习,也适用于科学方法的学习和训练,后文还要涉及。
二、改变学习方式高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的十字路口,这三年正是他们规划人生的阶段。
多数学生将来的职业不会与高中物理直接相关,其他课程也是如此。
所以,高中阶段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包括物理在内的所有高中课程的任务。
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像前面谈到的提高思维能力一样,不是凭说教,而是让学生按正确的方式去学习。
过去的学习方式基本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练”。
不应该全盘否定过去,今后老师还要讲,学生还要听、还要练;但是在讲、听、练的过程中我们提倡“独立思考,同伴交流,师生互动”。
教科书的作用之一是引导课程方向,包括对学习方式的引导。
下面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必修1》第二章第3节“思考与讨论”):老师:能不能根据表中的数据,用最简便的方法估算实验中小车从位臵0到位臵5的位移?学生A:能。
可以用下面的办法估算:x=0.38×0.1+0.63×0.1+0.88×0.1+1.11×0.1+1.38×0.1=……学生B:这个办法不好。
从表中看出,小车的速度在不断增加,0.38只是0时刻的瞬时速度,以后的速度比这个数值大。
用这个数值乘以0.1 s,得到的位移比实际位移要小。
后面的几项也有同样的问题。
学生A:老师要求的是‚估算‛,这样做是可以的。
老师:你们两个人说得都有道理。
这样做的确会带来一定误差,但在时间间隔比较小、精确程度要求比较低的时候,可以这样估算。
要提高估算的精确程度,可以有多种方法……此外,新教科书中的很多素材与过去完全一样,但写法不同,原因之一同样是要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关于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学生实验的写法也是一个例子:……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怎样表述合力的大小、方向与分力的大小、方向的关系?建议用虚线把合力的箭头端分别与两个分力的箭头端连接,也许能够得到启示……如果照过去那样一步一步详细地告诉学生“……在力F1和F2的方向上各作线段OA和OB,使它们的长度……以OA和OB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
量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
可以看出,合力F……‛,学生按部就班地照着做就可以了,完全可以不动脑筋。
新教科书没有这样做,它让学生自己去研究,但又给学生指出了方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而获得知识。
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会逐渐习惯于以独立思考为基础的学习方式。
三、探究精神贯穿始终科学探究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同时也是大家讨论的热点。
课程标准指出了教学中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一)科学探究是一种精神编者认为科学探究是一种精神,它应该贯穿整个课程。
这样的例子在教科书中俯首皆是。
例如,在前面用过的例子中,教师提出了问题,学生A说出的方法实际是一种猜想和假设,学生B、学生A及老师随后的发言则体现了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
在一节课或一个教学片段中,有一两个、两三个科学探究的要素,它就体现了科学探究的精神,不一定要七个要素一一具全,特别是没有实验的教学片断也可以体现探究精神。
又例,在《必修1》第三章第1节,引入强相互作用之前有一个“说一说”:质子带正电,但质子却能聚集起来构成原子核。
根据你的推测,原因可能是什么?学生学到这里时会想到:是啊,我在初中时就知道原子核里面有质子,质子带正电,还知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老师提的这个问题我怎么没有想过?也许质子之间除了静电力之外还有……这里面有提出问题,有猜想和假设,有简单的分析……它体现了科学探究的精神。
久而久之,学生会形成质疑的习惯,提高认识新事物的能力──科学探究的能力。
在《必修2》学过圆周运动之后有这样一个“思考与讨论”:地球可以看做一个巨大的拱形桥,桥面的半径就是地球的半径。
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速度大到一定程度时,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零?这时……这个思考与讨论是在引入“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前请学生做的工作。
待解决的问题是教科书的编者提出来的,学生要根据拱形桥问题的经验,尝试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而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匀速圆周运动的知识进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如果学习失重时(以及稍后学习第一宇宙速度时)教师板着面孔平铺直叙地讲解一遍,教育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编者在以探究的方式展示物理内容时,想到了印度哲学家菩德曼的一句名言: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
一次一次这样做,时间长了,学生见到一件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提出疑问,遇到问题就会不由自主地做出简单的推测。
这样一代新人的气质就与上一代不同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的责任不只是传授知识,我们还在塑造人。
在《必修1》学过重力加速度之后有一个表格,列出了从赤道到莫斯科的重力加速度,几十年来国内外几乎所有教科书都有类似的数据。
然而新书比过去多了一个旁批:你从表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吗?你能尝试解释这个规律吗?尝试解释就是做出假设和猜想。
这个旁批在鼓动学生从习以为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并尝试做出解释。
这是什么精神?这是科学探究的精神。
至于重力加速度与纬度的关系及其产生原因,并非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因而书上并未讨论,教师更不用讲解,甚至不必提及这个旁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