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步骤教你如何做好后台产品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业务的开始和结束用圆角矩形表示。

业务的状态以矩形表示。

每一个矩形都表示一个状态。

菱形表示业务分支。

每一个矩形之间都伴随着一个动作。

状态图能清楚地让我们看到完成的点餐流程中,会在哪些地方进行停留,并知道转向下一个状态时会伴随着怎样的动作。

另外,在 “菜品加工中” 下方特意设立了一个 “食材准备中” 作为子状态,因为业务流程中可能会出现某些特殊的情况(如某些菜品需要准备食材)而停留在某个状态,这时需要先去完成其它操作(准备食材)后再回到该状态(菜品加工中)继续之后的业务流程。

也许会有人觉得,这样做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

如果对于简单的业务逻辑,确实有点多此一举,但如果一个业务流程中存在很多个(7 个 +?)状态的时候,我相信状态图能让你在进行业务梳理时保持比较清醒的头脑。

b.流程图
流程图,相信大多数人对此并不陌生。

但是,我看见很多人绘制的流程图并不是十分规范。

不规范的流程图,自己理解起来可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别人可能就会产生误解。

流程图,我将它分为分为三步走。

1.流程图。

2.泳道图。

3.分阶段的泳道图。

下面一个一个介绍。

业务流程图描述的是完整的业务流程,以业务处理过程为中心,一般没有数据的概念。

流程图以动作来推动业务前进。

下面还是以点餐作为例子。

同样业务的开始和结束用圆角矩形表示,而每一个动作则以矩形表示,菱形表示可能会出现的分支。

可以清晰的看到流程图没有任何状态标识。

状态图与流程图表达的不同效果一眼便知。

流程图更加关注的是业务实现具体需要进行哪些操作。

每一个动作的构成形式基本都是 “动词 +
名词” 或者 “动词” 的形,这样才能更加明晰以动作为驱动的流程图。

c.泳道图
泳道图,又称为跨职能流程图。

也是我所说的流程图的第二步。

作为流程图的进阶,泳道图加入了泳道表示不同角色(或岗位、部门等)。

让人在了解业务流程时,也清楚由谁执行该动作。

同样以点餐为例子。

可以看到,每一个动作都放在相应的泳道下,对应了执行此动作的人。

这样对于业务流程中不同角色的职责也会更为明确的认识。

d.流程图终极版
可以看到,在最左边加了一个侧栏,将不同的动作划分进了不同的阶段。

个人觉得这是弥补了之前没有状态说明的不足。

让人在了解详细业务流程的同时,也对状态有了大概的认识。

也许很多人,觉得花这么多时间画图会浪费很多时间。

我觉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对于我个人而言,每天捣弄这些图,会很快加深我对产品的理解。

特别是在业务比较复杂,而且之前有完全没有接触过相关方面知识的时候,仅靠大脑很难有清楚的思维,但是图形化后却能很好地理解。

在业务整理上多花点时间整理,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的。

产品梳理
a.梳理好线下的业务逻辑以后,要将它抽离搬到线上。

这个过程,可能会删除掉某些线下的环节。

同样以点餐为例。

可以看到,这个过程当中,厨师和勤杂工在线上不需要有操作。

所以状态图和流程图看起来简洁了很多。

b.产品功能点。

依据产出的流程图,基本上可以大致确定产品的功能点。

先理出单独的功能(功能)
然后加入角色(功能 + 角色)
准备工作做好以后,可以开始搭建产品的架构图了。

页面关系
页面 + 功能
页面内架构
后面的架构就不写了。

先搭页面,再确定页面内的功能,最后细化页面内的信息。

在原型出来以前,可以拿产品架构图先和别人进行一下交流。

产品架构图相较于原型图,与数据库的设计思想比较一致。

而原型视图化后,对于数据库设计却反而变得抽象了。

另外,产品架构图修改较快捷,返工成本相对较小。

需要说明的是,产品架构图更多是需要个人的整理。

原型设计
产品梳理好以后,就要开始搭建原型了。

a.先确定通用模块:页头、页尾、一级导航、二级导航
根据产品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布局。

b.将产品架构图的内容填充到页面内,并加入文字说明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