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变奏曲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3星星变奏曲 教学课件

七年级语文上册3星星变奏曲 教学课件

词语:
• 静谧 mì
闪烁shuò
• 朦胧 ménglóng 憧憬 chōngjĭng
• 劫jié难
凝望 níng
• 颤chàn动
覆fù盖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1、由“如果”引领这
在夜里凝望
一假设句,构成对黑
寻找遥远的安慰
暗现实强有力的否定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一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求星星点点的希望
反面表达,构成对现实的否定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第一次反问,写出现实世界的苦难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第二次反问,写出现实世界的寒冷

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
称的是以舒婷、顾城、江河、杨炼、芒克、食指
等代表的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利用
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
美价值的“新诗潮运动”的产物。因此类诗在艺
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
多义性而被成为“朦胧诗”。朦胧诗孕育于“文
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1980年以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 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 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
3、根据上面句式特点写几 句诗
4、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 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理想?
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5、诗歌的主旨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黑暗冰冷的现实 的否定,抒发了自己对理想的向往和 追求,以及虽然迷茫失落而又不失坚 定的情怀。

《星星变奏曲》 江河 原文

《星星变奏曲》 江河 原文

《星星变奏曲》  江河  原文
星星变奏曲江河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星星变奏曲讲解

星星变奏曲讲解
意象分析
在诗歌中,“星星”这一意象具有多重含义。它既代表光明、希望和美好,也隐喻性地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观察 和思考。通过“星星”这一意象的运用,诗人成功地引发了读者的共鸣和思考,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意象分析
“变奏曲”这一意象在诗歌中起到了重要的衬托作用。它暗示着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复杂感受和不断变化 的心情,同时也与“星星”这一意象相互呼应,共同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和意境。
主题思想
诗歌中的“星星”象征着光明、希望和美好,而“变奏曲”则暗示着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复 杂感受和不断变化的心情。整首诗以“星星”为核心,通过不同的角度和表现手法,展现 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和对未来的憧憬。
主题思想
诗人通过“星星”这一自然现象,隐喻性地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思考。在黑暗的现 实背景下,“星星”成为了诗人寻求希望和光明的象征,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对美好未来的 渴望和追求。
பைடு நூலகம்
03
艺术手法分析
音乐性
01
02
03
旋律
这首诗运用了美妙、梦幻 般的旋律,通过音符的跳 跃和流动,营造出一种独 特的氛围。
节奏
通过变化节奏,使诗歌更 具动态和活力,使读者感 受到星星闪烁的节奏和韵 律。
调性
诗人运用不同的调性来表 达情感的变化,使诗歌更 加丰富多彩。
视觉性
色彩
诗人运用丰富的色彩词汇, 如“金色”、“银色”、 “黑色”,为读者呈现出 一幅美丽的星空画面。
个人背景
江河当时正处在人生的低谷,经历了人生的挫折和磨难,这使得他对现实有了 更深刻的认识和反思。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出了这首诗歌,表达了自己对 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02
诗歌内容解析

星星变奏曲

星星变奏曲

写作背景
• 本诗写于1980年。诗人经历了 恶梦一样的“文革”十年,因此对 “文革”时代的黑暗进行揭露和反 抗。此诗寄托了诗人美好的梦,也
表达了诗人的苦闷与迷惘。
诗歌赏析角度
意象、意境、情感 结构、写法、语言
意象: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 鸟、白丁香等。
意境:甜蜜、温馨、自由、芬芳的光明世界。
一代人
顾 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1979年7月
拓展延伸 “研讨与练习三”
1.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 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夜晚“柔软得像一片湖”用了通 感修辞,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 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 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 感觉。
远和近 顾 城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1980年6月
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星星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诗歌表达了现实中的挣扎,和向往光 明、温暖、自由的愿望。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表达上有什么异同点? 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相同点:都用假设的句子“如果-----谁还需要 ---还会---” 开头。 不同点:分别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从 正反两方面表达对光明的渴望。 本诗两小节主题相同,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 近;但上下两节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正反两 方面来写,正是在保持基本轮廓的基础上出现一点变 化。 所以诗题叫“星星变奏曲” 。
情感:对美好理想的热烈向往
意象:夜、冰雪、僵硬的土地、瘦小的星„„
意境:凄苦、寒冷、孤寂、压抑的黑暗现实。
情感:对冷酷现实强烈否定
词语:
• 静谧 mì 闪烁shuò • 朦胧 méngló ng • 劫jié 难 凝望 ní ng • 颤chà n动 覆fù 盖 • 憧憬 chōngjĭng

第3课 星星变奏曲

第3课 星星变奏曲

拓展延伸——探究主旨 拓展延伸——探究主旨 ——
比较阅读,体会诗歌主旨。 比较阅读,体会诗歌主旨。 根据分析,本诗有两种意境: 根据分析,本诗有两种意境:一种是光明与 美好的,一种是寒冷和残酷的, 美好的,一种是寒冷和残酷的,讨论这两种意境该如 何理解。 何理解。
24
这里是视觉移植为听觉,以声音时断时续、 这里是视觉移植为听觉,以声音时断时续、隐 隐约约的真切感受来突出“朦朦胧胧” 隐约约的真切感受来突出“朦朦胧胧”的白丁香 的视觉形象。 的视觉形象。 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是诗歌创作常用的手法。 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是诗歌创作常用的手法。 通感的修辞手法是诗歌创作常用的手法
本诗写于1980年 也是诗人首次发表的诗作。 本诗写于1980年,也是诗人首次发表的诗作。诗 1980 人经历了恶梦一样的“文革”十年, 人经历了恶梦一样的“文革”十年,目睹了专制的 残酷和人情亲情的被毁灭,回想暗夜如磐的年代, 残酷和人情亲情的被毁灭,回想暗夜如磐的年代, 诗人倾诉着自己质朴的愿望,对“文革”时代的黑 诗人倾诉着自己质朴的愿望, 文革” 暗进行了揭露和反抗。 暗进行了揭露和反抗。
视频赏析(点击播放) 视频赏析(点击播放)
感知诗歌内容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都是一首诗 每一个字都是一颗星 每一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蜜蜂在心头颤动 (1)这是怎样的生活? )这是怎样的生活? 美好的生活就像诗一样,它是明亮的,甜蜜的。 美好的生活就像诗一样,它是明亮的,甜蜜的。
4、第一节诗中描绘的意象有哪些?构成怎样的意境?表 第一节诗中描绘的意象有哪些?构成怎样的意境? 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意象:星星、 意象: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 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 鸟、白丁香等 意境:甜蜜、温馨、自由幸福、充满生机 意境:甜蜜、温馨、自由幸福、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星星变奏曲》《外国诗两首》知识讲解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星星变奏曲》《外国诗两首》知识讲解

《星星变奏曲》《外国诗两首》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星星变奏曲》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

1968年高中毕业。

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

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等。

江河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

他的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

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

《星星变奏曲》写于1980年,是诗人首次发表的诗作。

诗人经历了十年“文革”浩劫,目睹了专制的残酷和人情、亲情的被毁灭,因此对“文革”时代的黑暗进行揭露和反抗。

回想暗夜如磐的年代,诗人倾诉着自己朴质的愿望,因此写下了《星星变奏曲》,寄托诗人美好的梦,也表达了诗人的苦闷与迷惘,这是诗人思考历史、人生和现实的表现。

《外国诗两首》约翰·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生活贫困,做过医生助理。

自幼喜爱文学。

1816年发表处女作《哦,孤独》。

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崭露头角。

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诗篇,如颂诗中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忧郁颂》,十四行诗《白天逝去了》等。

他的诗想象丰富,绚丽多彩,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强,具有一种永恒的美,一如温柔、清丽而又梦幻般恬静的月光,洋溢着进步的自由精神和人类的崇高理想。

他主张诗人以“美的梦幻”“自由的想象”进行创作,表现“永恒的美的世界”。

他的诗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后来的唯美派诗人以及20世纪的意象派诗人都有很大影响。

诗人25岁宏才初展时,就不幸与世长辞。

他留下的墓志铭是:“这里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俄罗斯诗人。

出身于农民家庭,教会师范学校毕业后,在莫斯科当店员和印刷厂校对员。

1916年在白俄军队服役,1917年二月革命后离开军队,加入左翼社会革命党人的战斗队。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3课星星变奏曲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3课星星变奏曲

具有朦胧诗的语言特色:多用象 征、比喻的修辞手法,具有不透 明性和多义性,使得诗歌含蓄朦 胧。
看几首有代表性的朦胧诗
北岛(1949―――)原名赵振开,祖籍浙江,生于北京。朦胧诗派代表诗人之一。
回 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神女峰》舒婷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 谁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这里是视觉移植为听觉,以声音时 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受来突 出“朦朦胧胧”的白丁香的视觉形 象。
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是诗歌创作常用的手法。
4、第一节诗中描绘的意象有哪些?构成怎 样的意境?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意象: 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
春天、鸟、白丁香等
意境: 甜蜜、温馨、自由幸福、充满生机 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世界的热烈向往
诗句欣赏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 温馨和自由自在比作一片湖,给 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诗句欣赏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鸟落满枝头”,更显生机、动感和美感, 更显繁星满天的光明的美好。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听觉→声音的隐约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视觉→白丁香的朦胧
顾城(1956-1993),出生于北京。朦胧诗派代表诗人之一。
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星星变奏曲》课文

《星星变奏曲》课文

《星星变奏曲》课文
导读: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一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求星星点点的希望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江河《星星变奏曲》赏析

江河《星星变奏曲》赏析

江河《星星变奏曲》赏析星星变奏曲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夜里凝望寻找遥远的安慰谁不愿意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谁愿意一年又一年总写苦难的诗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僵硬得像一片土地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涌出金黄的星星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作者简介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

1971年高中毕业。

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他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他在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

整体把握江河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星星变奏曲》是他的一首重要诗作。

胧诗是新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文革”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

这首《星星变奏曲》在诗歌主题、创作手法和诗歌技艺方面都体现了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

这首抒情诗以“星星”象征光明,即诗意、春天、温暖、希望和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但诗中的“星星”又有其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即它所显现的不是阳光普照的光明,而是茫茫黑夜中闪现的点点光明,寄托了诗人在现实中执著追求的理想。

全诗由两个基本对称的诗节组成,每一节十六行,都以“如果……”的假设句起头,具有一气呵成的气势。

整首诗都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抒情写意,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显示诗人对光明的渴求。

第一节的前四行,写人们抬头凝望星空,把星星当做遥远的安慰,这是因为黑暗笼罩了大地。

2021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星星变奏曲》原文及教案

2021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星星变奏曲》原文及教案

2021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星星变奏曲》原文及教案《星星变奏曲》原文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夜里凝望寻找遥远的安慰谁不愿意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谁愿意一年又一年总写苦难的诗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僵硬得像一片土地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涌出金黄的星星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星星变奏曲》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2.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

4.揣摩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

5.激发学生追求希望和光明的信念。

教学重点:了解朦胧诗的审美特征;理解诗歌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和信念。

教学难点:体悟“星星”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方法1.诵读法江河的《星星变奏曲》是-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全诗含蓄朦胧.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在熟读中揣摩诗歌语言的意蕴和情味。

领会“星星”的象征意义。

把握诗歌的主旨从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2.联想想象法全诗运用象征手法,围绕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

学习这首抒情诗,要创设氛围激活学生思维,借助对形象的感悟,把握丰富内涵,深人体会诗中的思想情。

3.讨论探究法如对“星星”形象的感悟,可引导学生活跃研讨,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由关于“星星的诗句”导入回忆诗句,今天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作者介绍和朦胧诗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

1968年高中毕业。

江河《星星变奏曲》原文阅读(优秀6篇)

江河《星星变奏曲》原文阅读(优秀6篇)

江河《星星变奏曲》原文阅读(优秀6篇)江河《星星变奏曲》原文阅读篇一一、学习目标:1、了解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主要艺术风格和流派。

2、理解诗歌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

3、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

4、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学习重点:1、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

2、通过对诗歌重点词句的学习,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三、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主要艺术风格和流派。

2、自主学习诗歌,找出疑难字词与同学合作,解决疑难。

3、布置学生查找有关描写星星的诗句、文章片断等。

四、课内探究:(一)自主合作,回报预习情况1、归纳: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

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文革后期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

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

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静谧 ( ) 凝望()安慰()朦胧()颤动()覆盖()疲倦()3、归纳有关描写星星的诗句。

(学生讨论,明确。

)(二)自主品味,分析诗歌,把握结构和意象。

1、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诗歌,可分组、分段朗读。

提问:诗歌是否有相似或反复的诗句?提示:这些诗句就是结构标志,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诗句之间是否有不同之处。

2、分析上述句式,强调前一诗节是肯定结构,而后一诗节是否定结构。

3、请学生划出诗歌中出现的物象,请学生体会这些物象的意象。

4、分析上下节诗中不同物象的象征意义:讨论、归纳。

(三)合作品味,比较阅读,体会诗歌主旨:1、根据分析,本诗有两种意境:一种是光明与美好的,一种是寒冷和残酷的,合作讨论这两种意境该如何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星星变奏曲》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星星变奏曲》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星星变奏曲》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朦胧meng long 覆fu盖冻僵jiāng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2)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3)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夜里凝望/寻找遥远的安慰
2、谁愿意/一年又一年/总写苦难的诗/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星星变奏曲》的作者是江河。

总结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就为大家介绍
到这儿了,希望初三的同学们好好复习。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核心知识汇总苏教版九年级语文画山绣水核心知识:上册。

人教 9 上 语文:第1单元第3课《星星变奏曲》(46张ppt)

人教 9 上  语文:第1单元第3课《星星变奏曲》(46张ppt)
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 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 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 诗”。朦胧诗孕育于“文化大革命” 时期的“地下文学”。它是新时期一 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文革” 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 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
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
朦胧诗作为一种新诗潮,一开始 便呈现出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审美特征。 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 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 心灵的探求构成朦胧诗的思想核心。 代表人物有舒婷、顾城、江河、杨炼、 芒克、方含、食指、多多、梁小斌等。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 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 渴望?
象征着光明,象征 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 对光明的渴望。
反复朗读“谁不愿 意……”至“一团团白 丁香朦朦胧胧”,体 会诗中描写的情境, 探究下列问题。
1、 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 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 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 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 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 的美好感觉。
(否定)
(肯定)
1、请学生划出诗歌中出现的物象(景 物)。
明确:星星、诗、蜜蜂、柔软的晚上、湖、 睡莲、萤火虫、春天、鸟、白丁香、寒 冷、苦难的诗、冰雪、冻僵的夜晚、僵 硬的土地、瘦小的星。
2、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带有比喻性的句 子),学生再读全诗,体会其意境:
第一节:诗——像蜜蜂在心头颤动;夏 夜——柔软得像一片湖,
朗诵第二节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 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
2、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 小的星”?
3、“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解析第二节

江河《星星变奏曲》赏析

江河《星星变奏曲》赏析

江河《星星变奏曲》赏析星星变奏曲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夜里凝望寻找遥远的安慰谁不愿意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谁愿意一年又一年总写苦难的诗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僵硬得像一片土地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涌出金黄的星星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

1971年高中毕业。

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他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他在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

整体把握江河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星星变奏曲》是他的一首重要诗作。

胧诗是新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文革”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

这首《星星变奏曲》在诗歌主题、创作手法和诗歌技艺方面都体现了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

这首抒情诗以“星星”象征光明,即诗意、春天、温暖、希望和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但诗中的“星星”又有其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即它所显现的不是阳光普照的光明,而是茫茫黑夜中闪现的点点光明,寄托了诗人在现实中执著追求的理想。

全诗由两个基本对称的诗节组成,每一节十六行,都以“如果……”的假设句起头,具有一气呵成的气势。

整首诗都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抒情写意,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显示诗人对光明的渴求。

第一节的前四行,写人们抬头凝望星空,把星星当做遥远的安慰,这是因为黑暗笼罩了大地。

星星变奏曲赏析

星星变奏曲赏析

星星变奏曲赏析原文:星星变奏曲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夜里凝望寻找遥远的安慰谁不愿意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谁愿意一年又一年总写苦难的诗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僵硬得像一片土地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涌出金黄的星星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赏析:《星星变奏曲》是朦胧派诗人江河创作的一首现代诗。

此诗表达的是对黑暗现实的否定,同时抒发诗人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诗人借助星星、蜜蜂、萤火虫等事物间接地象征光明、美好的世界,用夜、冰雪等来代表黑暗冰冷的现实,使诗歌朦胧含蓄,意境非常的优美。

《星星变奏曲》写于1980年,是诗人首次发表的诗作。

诗人经历了十年"文革"浩劫,目睹了专制的残酷和人情、亲情的被毁灭,故此对"文革"时代的黑暗进行揭露和反抗。

回想暗夜如磐的年代,诗人倾诉着自己朴质的愿望,因此写下了《星星变奏曲》,寄托诗人美好的梦,也表达了诗人的苦闷与迷惘,这是诗人思考历史、人和现实的表现。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同整个民族和国家一样,每个个体的命运、情感和人格也刚刚从一场浩劫中复苏,带着痛苦的记忆,憧憬光明和美好,诗意丰富而不确定,《星星变奏曲》就是这样一首新诗。

此诗以"星星"象征光明,即诗意、春天、温暖、希望和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但诗中的"星星"又有其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即它所显现的不是阳光普照的光明,而是茫茫黑夜中闪现的点点光明,寄托了诗人在现实中执著追求的理想。

星星变奏曲句子赏析

星星变奏曲句子赏析

星星变奏曲句子赏析
《星星变奏曲》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夜里凝望寻找遥远的安慰谁不愿意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如果大地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寻求星星点点的希望谁愿意一年又一年总写苦难的诗每一首是一群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心头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僵硬得像一片土地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涌出金黄的星星在天上的星星疲倦的时候——升起照耀太陽照不
到的地方
赏析:我们为什么需要光明?因为我们恐惧黑暗,我们害怕孤独,即使在没有太陽的夜晚,我们也需要性行为我们照亮前程。

那么,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呢?诗人以此发问,浓郁而深沉,然而,正是因为并不是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我们才需要星星啊,需要星星安慰心灵、点燃希望。

因此,我们还需要星星,我们渴望光明,我们追求光明。

可是残酷的现实啊,残酷的现实不容许我们有丝毫的沉醉。

柔软的晚上,鸟落满枝头,远处飘来朦胧的白丁香,然而,冰雪总是覆盖心头,夜晚僵硬,瘦小的星随风摇落。

此刻,我们只好喜欢火,我们只好自己努力制造光明,让人类伟大的智慧和力量充满每一个角落,驱逐黑暗,照耀光明。

江河《星星变奏曲》原文阅读(6篇)

江河《星星变奏曲》原文阅读(6篇)

江河《星星变奏曲》原文阅读(6篇)江河《星星变奏曲》原文阅读篇一课文简析这是“朦胧诗”的一首重要诗作。

它运用象征手法,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现诗人对光明的渴求。

它以情境的变换来丰富“星星”的意象和深化追求光明的主题,这正如音乐中主题与变奏的关系,因而是一首名副其实的“星星变奏曲”。

全诗意象丰富,构成理想与现实的相互反衬,意境幽深而又冷峻。

情感强烈而又含蓄。

这首诗的深刻主题和“朦胧”风格,是与它的创作背景和反映的社会时代状况分不开的。

创意说明这首诗的学习应该着重引导学生在两个诗节的比较中感受朦胧诗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和隐喻性的特点,通过语言、句式,内容的比较领会诗人的理想。

教学预设一、整体感知1、读了这首诗,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你觉得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2、出示创作背景资料。

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

1968年高中毕业。

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他的反光》等,是新时期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他在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

他的《星星变奏曲》是新时期的“火把”,却更感受着时代的脉搏,它是真正的对于光明的呼唤。

二、引领发现1、作者的这种感情,在第一节诗中是通过哪些意象来体现的?这些意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2、品味词句。

(1)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2)“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3、有感情朗读。

读出一系列美好的意象,一个富有诗意的世界,一个如夏夜般柔软的世界,一个像春天般温馨迷人的世界。

三、比较探究1、自主阅读第二节诗,探究一下,第二节与第一节有什么变化?句式由肯定变为否定内容由对光明的向往转向对现实的否定情境有温馨美好转向寒冷严酷2、这些“变奏“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如:寂寞地燃烧颤抖地星星瘦小的星……四、提升领悟思考:诗中的星星象征着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内心怎样的渴望?江河《星星变奏曲》原文阅读篇二3星星变奏曲江河教学目标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
• 全诗有两种意境:一种是光明
与美好的,一种是寒冷和残酷 的。光明和美好的意境是诗人 所追求和向往的,而寒冷和残 酷的意境是诗人所厌弃和憎恶 的,但也是诗人所生活的现实 环境。
什么是变奏曲?

变奏曲,是音乐术语。变奏是 作曲基本技巧之一,即通过装饰、 改变时值或节奏、改变和声或调性 色彩等手段,使音乐保持原有的基 本轮廓而以变化的面貌出现,谓之 变奏。系统地运用变奏手法作成的 乐曲成为“变奏曲”。

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 称的是以舒婷、顾城、江河、杨炼、芒克、食指 等代表的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利用 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 美价值的“新诗潮运动”的产物。因此类诗在艺 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 多义性而被成为“朦胧诗”。朦胧诗孕育于“文 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1980年以 “青春诗会”的形式集中推出了17位青年诗人 的作品和诗歌宣言,随即成为一股诗歌潮流,对 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定,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 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奥秘的探索构成了朦 胧诗的思想核心。意象化、象征化和立体化是朦 胧诗艺术表现上的重要特征。
语言品味:
• 1、诗的第一节以三次反问写出了诗人
向往的光明诗节。你觉得那是一个怎 样的世界呢? • 2、“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这种比喻会给你 怎样的感受? • 3、“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 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美好的意境。 精彩在哪里?
• 4、“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结构示意图:
• 主要意象:星星
(象征光明、向往和追求的理想) • 情境:温馨美好 ------- >寒冷严酷 主题与变奏 • 内容:向往光明 ------- > 否定现实
主旨:

这首朦胧诗,以象征的手 法,用星星象征光明,表达对 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抒发 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 虽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坚定的希 望。
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 1、象征中的象征体都是具体的,
被象征的本体都是抽象的;比喻中 的本体和喻体通常都是具体的。 • 2、象征着眼于全文构思,至少也 是文章的层次,是一种表现手法; 比喻通常是以句子的形式存在,是 修辞手法。
“星星”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味?

这首抒情诗以“星星”象征光明, 即诗意、春天、温暖、希望和自由等 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但诗中的“星 星”又有其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即它 所显现的不是阳光普照的光明,而是 茫茫黑夜中闪现的点点光明,寄托了 诗人在现实中执着追求的理想。为了 希望,他愿意燃烧自己,引领他人寻 找光明。
写作背景:
• 本诗写于1980年,也是诗人首度发表
的诗作。诗人经历了噩梦一般的“文 革”十年,目睹了专制的残酷和人情 亲情的毁灭。因此诗人对“文革”的 黑暗进行了揭露和反抗。回想暗夜如 墨的年代,诗人不能自已,倾诉着他 质朴的期盼。于是他写下了此诗,寄 托自己美好的梦想,也表达了自己的 苦闷和迷惘。这是诗人思考历史、人 和现实的表现。
词语: •静谧 mì 闪烁shuò •朦胧 ménglóng 憧憬 chōngjĭng •劫jié难 凝望 ní ng •颤chàn动 覆fù盖
朗诵:/program/dssgsw/20030724/101139.shtml
思考:
1、诗歌中是否有相似或反复的诗句? 找出来,看看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2、请你找出诗句中出现的一些物象。 这些物象可以分成几类?各自营造 了一种怎样的情感氛围?
江河
作者介绍:
• 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声,北京人。
1968年高中毕业。1980年在《上海 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 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 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 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 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 诗和古代升华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 赢得社会瞩目。
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 这首诗上下共同以“星星”为主要意
象来表现追求的主题,并且结构对称, 基本句式、修辞手法都相同或相近, 也具有相同的韵律,但上下两节在情 境、意味上发生变化并形成对比,就 像音乐一样既有原来的轮廓而又以变 化的形式出现,使上下两节构成主题 与变奏的关系,所以叫“星星变奏 曲”。
声音怎么会“闪闪烁烁 ”呢?它与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在语意 上存在怎样的关系? • 5、诗中“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 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啊? • 6、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 小的星”? • 7、“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体验与反思:
• 即使在厄运中,诗人依然向往光明、
自由和美。你怎样看待自己所处的 环境的呢?你会始终不渝地自我激 励吗? • 你的希望是明晰的还是渺茫的?你 准备怎么做?

有人说:一个聪明的民族,是 一个敢于反思敢于正视自我的民族。 朦胧诗潮就是对过去时代的沉痛反 思,有着厚厚的历史感。民族进步, 避免少走弯路,尚且要如此,何况 是我们个人呢?我们该时刻反思, 时刻提醒自己“再一次踏进同一条 河里”。
Hale Waihona Puke 练习:读下面一首诗,找出其中的意象和表达作
者思想感情的话,思考“帆”象征什么?三画面象 征什么? 帆 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它到遥远的异地寻找什么?它把什么抛弃在故乡?---呼啸的海风翻卷着波浪,桅杆的弓身在嘎吱作响---唉!它不是要寻找幸福,也不是逃离幸福的乐疆! 下面涌着清澈的碧流,上面洒着金色的阳光----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