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3《马说》课件

合集下载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课件(共21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课件(共21张PPT)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B. 策之不以其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
C. 其真不知.马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 食.不饱,力不足 食.之不能尽其材
【解析】A项,用马鞭驱赶。/马鞭。B项,方法。/说。C项,知道,了 解。D项,吃。/同“饲”,喂。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第六单元
自主知识导学
23 马 说
合作探究学习
提升拓展训练
1.识记并理解重点文言词语;识记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能背诵 全文。
2.理解文言虚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3.掌握托物寓意的写法。
《马说》的作者是 韩愈 ,字 谓郡望昌黎,世称“ 韩昌黎 ”,
教育 家。
退之 ,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 唐 代文学家、 思想 家、
然 龙 弗 得 云 /无 以 神 其 灵 矣
10.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_其__所__凭__依__,__乃__其__所__自__为__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完此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_示__例__:__施__展__个__人__才__能__的__机__会__、__条__件__并__不__是__从__天__而__降__的__,__而__是__要__靠__自__己__ _去__创__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云,是龙的能力使它灵异的;至于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能力使它 这样的。但是龙没有云,就不能神妙地显示出它的灵异。失去它所凭借依 靠的云,实在是不行的啊!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课件(共18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课件(共18张PPT)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
称也。(表示判断或肯定的语气,悲叹千里马的遭遇。)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示疑问,对
策之不以其道 正确的方法。 执策而临之 面对。
2.一词多义
以 不以千里称也: 介词,凭借。
策之不以其道:介词,按照。 奴隶人之手: 结构助词,的。
之 马之千里者: 不译,定语后置的标志。
策之不以其道: 代词,指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补足音节,无实义。
安求八代以来的衰败文风得到振兴,他对儒 道的宣扬使天下人在沉溺中得到拯救;他的忠诚曾 触犯了皇帝的恼怒,他的勇气能折服三军的主帅。
能文能武,有勇有谋——人才
韩愈

然世 后有 有伯 千乐 里, 马 。

一、走近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 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 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谥号“文”,又称“韩文 公”。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同为古文 运动的倡导者。
五、四读课文——结合文体,掌握手法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 上某些问题的观点、看法,写法灵活,跟现代的 杂文大体相近。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借讲 寓言故事、状写事物来说明某个道理,也就是我 们所说的“托物寓意”。
千里马——怀才不遇的人
伯 乐——能够赏识人才的人
托物寓意
食马者——埋没人才的人/统治者
二、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 里称也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部编版)第23课《马说》PPT课件(共51张PPT)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部编版)第23课《马说》PPT课件(共51张PPT)

说明本文寓意
千里马:人才 伯乐: 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的领导者 食马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
的统治者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 揭露“食马者”“不知马”。 • 揭露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
埋没人才。
作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
首先提出全文论点,接着从正反两 方面对论点作概括论述,第二段进一步 从反面展开论述,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 重要性。第三段对“食马者”进行辛辣 的嘲讽,结尾再次强调造成不合理现象 的原因,是“其真不知马也”,点明主 旨,并与开头的论点照应。
3、元世祖忽必烈慧眼识英才:
• 元世祖看他处世练达,办事果断, 为人稳重,足智多谋,就决定破格 提拔他。安童知道后就推辞道: “现在大元虽然安定了三方,但江 南尚未归朝廷,臣年少资轻,恐怕 四方会因此而轻视朝廷,还请陛下 另请高明。”元世祖主意已定,毫 不动摇,说:“朕思之熟矣,无从 逾卿。”于是,元世祖就把安童提 拔为中书右丞相。安童一生都身居 要职,直到四十九岁因病去世,共 为元世祖效力三十一年,为元初国 家的稳定和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唐宋八大家”之首 “文起八代之衰”
10
广东潮州 韩文公祠
11
广东潮州 韩文公祠
12
写 作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
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
背 景 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
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 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 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 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 张建幕下,郁郁不得志,所 以作《马说》,发出“伯乐 不常有”的感叹。
朗读正音: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 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 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 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pián lì zhǐ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PPT优秀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PPT优秀课件

有时 完
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虽然 才能和美好的素质
,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同“现”,表现 尚且 相等,等同 怎么

疏通文意
马名词作动词,
用马鞭驱赶
同“才”,才能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
说 按照 正确的方法 竭尽
通晓
其意,执 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

揭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分析问题

辛辣地讽刺了食马者的浅薄无知。 得出结论
整体感知
本文仅仅是为了强调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吗?文中 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比喻什么?
千里马——人才 伯乐——识别人才的人 食马者——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那么本文运用了什么手法? 托物寓意
中心主旨
通过写“食马者”不知马
“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 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 “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朗读正音
马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
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
说 (pián)死于槽枥(cáo lì)之间,不以千里称(chēnɡ)
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 (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 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 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 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时代背景
马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 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 说 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任用。 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 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 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 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 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课件(共36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课件(共36张PPT)

拓展延伸
1、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伯乐应具备怎样的才能? 请联系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列举一位大家熟悉 的伯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
* 伯乐必须具备知人善用的才能,任人唯贤,要善于发 现并重用人才。如:齐桓公发现并重用管仲,使齐国强 盛起来。
2、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 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 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文段三: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
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哪些语言能体现食马者的无知和浅薄?(用原文回答)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 不能通其 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2、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者
执策而临之, 曰:“天下
无马。”
的 愚 妄
(主旨)
其真不知 马也
理解与思考
1、本文用“伯乐” “千里马”“食马 者”分别比喻什么?
2、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 “马”吗?
“伯乐”—— 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知人善用的有识之人
“千里马”—— 比喻的是有才华、有才能的人
“食马者”—— 比喻的则是愚妄浅薄不能识别人才,甚至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 / 或尽粟(sù)一石(dàn )。食(sì) 马者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 /千里之能, 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 / 不外见(xiàn ),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安 求 / 其能千里也?
策之 /不以其道,食(sì)之 / 不能尽其材,鸣之 / 而不能通 其意,执策 / 而临之,曰:“天下 / 无马!” 呜呼! 其 / 真无马邪(yé)? 其 / 真不知马也。

第23课《马说》课件(共26页)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3课《马说》课件(共26页)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 但 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 人!”德彝惭而退。
令:让 举:选举 贤:品德高尚的人 诘:责问
对:回答 但:只是 于:在 长:长处 岂:哪里
于:对,向 惭:感到惭愧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 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 不常有。故 虽有名马,祗辱于 奴隶人之手, 骈死 于 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然:这样 而:转折 故:所以 虽:即使,虽然 名:名贵 名:①取名,命名②说出③有名,闻名
祗:同“衹(只)”,只、仅 于:在 奴隶人:奴仆
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于:在
槽枥:马槽 以:用 称:著称
写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伯乐不常有)以及被埋 没的情形
马之 千里者,一食 或 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 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 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 求其能 千里也?千里:日行千里 或:①有人②有时③或许
患:担心 知:了解 安:怎么
于:在,以,用,对,对于, 到,给,向,对,从,由……
良马对
【北宋】岳飞
高宗(宋)谓岳飞曰:“卿得良马否?”对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 饮泉一斛(hù量器,一斛十斗),然非精洁即不爱。介(披甲)而驰,初不甚疾, 比(bì,等到)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chǐ,解脱)鞍甲而不息 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随便)取,裕而不逞,致远之才也,不幸相继 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mò,饲料)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驾马)未 安(稳当),踊跃疾驱,甫(刚刚)百里,力竭汗喘,殆(dài,危险)欲毙(死) 然。此其寡(少)取易(容易)盈(满足),好(喜)逞易穷(穷尽,本领完了)

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23课《马说》课件(共60张PPT)

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23课《马说》课件(共60张PPT)

学习目标 1、背诵这篇短小精悍、波澜横生的千古 名作,了解“说”的文体特点。 2、熟练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理解文中的诸多寓意 。 3、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感 受封建社会摧残和埋没人才的黑暗现实。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 阳(现在河南孟州)人,祖籍河北昌黎, 唐代文学家,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 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 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主张文道合一, 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文。 他的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 上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韩愈在政 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 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 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 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合作探究
概括第一段内容。 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 里马呢?
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 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合作探究 本段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没有伯乐,千里马命运如何呢?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 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韩 愈
新课导入
马,是古代的主要的交通工具,也是 古代战场上的特种“兵”。大将无好马, 怎么打胜仗?名将都希望能有自己的宝马 良驹,能有自己的千里马。 项羽凭借胯下乌骓马、手中戟灭了秦 朝,刘备骑着的卢马檀溪脱险 ,关羽骑着 赤兔马过五关斩六将,唐僧为普度众生, 骑着白龙马不远万里西天取经,还有土库 曼斯坦的国宝汗血宝马,这是都是名马。

安求其能千里也 他 鸣之不能通其意 他的 难道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恐怕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转折连词,可是 顺承连词,不译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鸣之不能通其意 转折连词,可是 执策而临之 顺承连词,不译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 马说 课件(共44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 马说 课件(共44张PPT)

奴仆。
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 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 受到屈辱,(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槽之间,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吃一次。
有时。 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
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 yé
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同“衹(只)”,只、仅。 马槽。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今 天 让 我 们 来 一 起 学 习 唐代的韩愈 的 《马 说》, 看 看 他 对于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 有 怎 样 的认识。
1 学习目标
2 知识必备

3 初读:晓畅文意

4 再读:感受遭遇

5 朗读:体会语气 6 思考探究

7 课堂小结
8 虚词迁移练习
9 作业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重 点) 2.结合具体文句理解虚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难点) 3.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
材:_才__能__、__才__干__________________
(9)执策而临之
执:_持__,__握__,__拿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虚词 其
速记口诀:“其”代他(她/它)那和自己,反问推测或祈使。
①食之不能尽其材 人称 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他/它(们)”“他/他/它(们)的” 代词 ②不得志,独行其道 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我”“自己的”

第23课《马说》课件(共23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3课《马说》课件(共23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不是天下没有千里马,而是“不知马” 。
拓展探究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试梳理论证思路。
提出论点:
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正面论证 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 有
反面论证 故虽有名 马…... 不以千里称 也。
进一步从 反面论证:
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食马者不知其能 千里而食 也”
痛斥执策者的愚蠢
勾画执策者狂妄无知的形象
伯乐: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 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 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现在引申为善于发现、推荐、培 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 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 州)人,唐代文学家,“唐 宋八大家之首”,有“文起 八代之衰”的美誉。曾与柳 宗元倡导“古文运动“主张 文道合一,反对骈体文,提 倡散文,作品都收在《昌黎 先生集》里。
译文: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 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 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 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 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 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第二段重点
实词
虚词:
一食: 吃一顿
或:有时
食马者:通“饲”,喂
写作背景
《马说》大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5)至十六 年(800)。当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 宰相以求得提拔,却一直未被采纳。虽然没能得到重用, 但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 后来的几年内,他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 度使张建封,也并未得到特别的赏识,所以常常郁郁寡 欢,并有“伯乐不常有”之叹。他进京城应试以图做官, 在京城上下奔走相告,待了十年之久,最终还是怀着无 限怨愤离开了长安。韩愈的坎坷遭遇正是写作《马说》 的思想基础,而此文的另一用意是委婉地表白心迹,并 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课件 (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课件  (共30张PPT)
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 /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 足,才美 / 不外见(xiàn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 求 / 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 / 不能尽其材,鸣之 / 而不能通其意,执 策 / 而临之,曰:“天下 / 无马!” 呜呼!其 / 真无马邪(yé)?其/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 乐不常有。
2.如果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如何?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合作探究
3.“祗辱于”“骈死于” 等词语暗含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写出了千里马在没有被伯乐发现的遭遇,暗含了作者 的无限痛惜之情。
提出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第一段:阐述了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
合作探究
4.“千里马”与“常马”有什么区别? 一食或尽粟一石。
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合作探究
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槽枥 粟




奴隶 食马者 执策 邪
朗读课文
马说
世/有伯乐(lè) , 然后/有 / 千里马。千里马 / 常有,而 / 伯乐不 常有。故 /虽有名马,祗辱于 / 奴隶人之手,骈(pián )死于/ 槽(cáo)枥
(lì)之间,不以千里 / 称(chēnɡ)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 / 或尽粟(sù)一石(dàn )。食(sì)马者 /不
一食:吃一次。
或:有时。
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课件(共21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课件(共21张ppt)
邪—— 通“耶”,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 “吗”。
分析文段三:
1、哪些语言能体现食马者的无知和浅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 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 马!”
2、本段哪句话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本段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人才埋没的愤懑之情
学习第二段
实词
一食—— 吃一顿 食马者—— 通“饲”, 才美—— 才喂能,美好的
素质
外见—— 表现在外面, “见”通“现”
等——
常——
虚词:
是——
或—— 有时 其—— 代“千里马”安—
等同,一样 普通的 这种,作代词
怎么
分析文段二:
1.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
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不能马马虎虎,心猿意马,走马观花,更不能指鹿为马,溜须拍马,成为害群之马。
文体简介
“说”:是古代的 一种议论体裁,是 一些文人志士对事 对物有感而发,宣 泄心中郁闷,托物 寓意的一种体裁。 “马说”即谈马、 论马。我们学习过 的的说体文章有: 周敦颐的《爱莲
读准字音
祗 zhĭ 槽枥 cáo lì 石 dàn
骈 pián 见 xiàn
邪 yé
shí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 sì
对千里马命运的惋惜,对食马者的讽刺。 有了缺点错误,赶快悬崖勒马,马上改正。
学习第三段
实词
策之—— 用马鞭子打 执策—— 马鞭子 道—— 正确的方法 尽—— 竭尽 材—— 通“才”,才能 鸣—— 鸣叫 通—— 通晓 执—— 握 临—— 面对 知—— 识别,了解
策之—— 作代词,代千里马 虚词 以—— 按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3《马 说》课 件(共 35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3《马 说》课 件(共 35张)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因此
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
但是,转折连词 即使
辱没介词,在
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助词,的
凭借 著称
世上先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 此,即使有名贵的马,也只是在仆役的手 里辱没,(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 间,不能凭借日行千里而著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3《马 说》课 件(共 35张)
提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3《马说》课件(共35张) 千里马:“多好的草地也会有瘦马”“草地”作为 一个统一的生活环境或客观条件,同样会有不同的 结果:同样的家庭、同样的重点班级,同样设备的 企业,有的可以成才,有的一事无成,有的大有作 为,有的被淘汰,有的壮大发展,有的被迫倒闭。 (自身不努力) 伯乐:《马说》当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如果你是千里马,是否一定要得到伯乐的赏识? (不靠他人) 食马者: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不要限制人才的 发展方向。 机遇:等待机遇、抓住机遇,勇于表现。 大环境:公平、和平、发展
全 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
文 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也流露了作者
怀才不遇的愤激之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3《马 说》课 件(共 35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3《马 说》课 件(共 35张)
思考:《马说》结合创作背景来看,作者
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 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 愤意。以“人才发展”为话题,结合现今社 会的状况及自己身边的情况,试着从多个角 度,谈谈你对“人才发展”的看法。
读第二段 1、千里马有此遭遇的原因是 什么? 2、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3《马 说》课 件(共 35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3《马 说》课 件(共 35张)
读第三段 1、本段三个“之”字句是什么 句式? 2、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千 里马不常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3《马 说》课 件(共 35张)
课外资料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3《马说》课件(共35张)
良马对
岳飞
高宗(宋)谓岳飞曰:“卿得良马否?”对曰: “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钦泉一斛(hù量器, 一斛十斗),然非精洁即不爱。介(披甲)而驰, 初不甚疾,比(bì,等到)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 酉,犹可二百里。褫(chǐ,解脱)鞍甲而不息不汗, 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随便)取,力裕而 不逞,致远之才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 日不过数升,而秣(mò,饲料)不择粟,饮不择泉。 揽辔(驾马)未安(稳当),踊跃疾驱,甫(刚 刚)百里,力竭汗喘,殆(dài,危险)欲毙(死) 然。此其寡(少)取易(容易)盈(满足),好 (喜欢)逞易穷(穷尽,本领完了),驽钝(不 好的马,下等的马)之材也。”高宗称善。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5.“千里马”在文中寓指怎样的人?
有才能的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3《马 说》课 件(共 35张)
中考试题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3《马说》课件(共35张)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
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 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 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2000年金华 市、衢州市。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3《马 说》课 件(共 35张)
中考试题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3《马说》课件(共35张)
1.依次写出文中“----------”处应填入的语句。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4分) A.才美不外见通“现”表露B. 食不饱,力不足 吃 C.策之不以其道驾驭,鞭打D.执策而临之 面对 3.指出句中加粗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什么词。 A.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即使 B.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虽然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词类活用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形—动
吃完 竭尽
策之不以其道
名—动 用鞭子打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3《马 说》课 件(共 35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3《马 说》课 件(共 35张)
通假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 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表现 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语气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才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3《马 说》课 件(共 35张)
课文分析
读第一段 1、究竟是先有马,还是先有兑马的认 识?千里马与伯乐是什么关系? 2、没有识马的伯乐,千里马有何遭遇? 3、这一段文字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 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3《马 说》课 件(共 35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3《马 说》课 件(共 35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3《马 说》课 件(共 35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3《马 说》课 件(共 35张)
知识小结
虚词
策之不以其道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马之千里者
代词 它 助词 的 定语后置标志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结构助词 置于主谓之间,不译
安求其能千里也
代词 它
其 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3《马 说》课 件(共 35张)
讨论1:文中的千里马、伯乐、食马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3《马说》课件(共35张) 者各比喻什么?千里马与伯乐寓意之 间有何关系?作者借此表现了怎样的 情感?
“千里马”:寓指人才 “伯乐”:寓指识别、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食马者”:寓指不识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把握准确字音
lè zhǐrǔ
pián cáolì
伯乐 祗辱
骈 槽枥
shí sù dàn sì
xiàn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 外见
yé

cè

石:容量单位 食:shí食物/吃;
sì饲、喂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3《马 说》课 件(共 35张)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
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
其能千里也?
鸣之而不能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
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食sì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
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
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
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3《马 说》课 件(共 35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3《马 说》课 件(共 35张)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
不知定其语能后千置标里志而食也。这是种马,也这样,虽有千…里的之人
代词,它 能够 顺接连词,来
虽然
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
能力
才能,美好的素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3《马 说》课 件(共 35张)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
按照 他的,代词
结构助词,不译
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
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
大概、恐怕 识别
鞭策它不能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 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到它 的鸣叫又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 着它说:“天下没有好马呀!”唉,难道真 的没有好马吗?大概真的是不能识别好马呀。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3《马 说》课 件(共 35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3《马 说》课 件(共 35张)
课文小结
第 提出论点: 一 世有伯乐, 段 然后有千
里马
第 进一步 二 从反面 段 论证:
正面论证 千里马常 有,而伯 乐不常有
反面论证 故虽有名 马…不以千 里称也。
指出千里马被 埋没的原因食 马者不知其能 千里而食也”
创作背景: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 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 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zhuó)用。很可惜 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 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 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 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本文选自《昌黎先生文集》里的《杂说》; 《杂说》共有四篇,这是第四篇。
作 者 简 介
韩愈 (公元768-824年) ,字退之, 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文学家、 思想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 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 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谓郡 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 故又称韩吏部。著有《昌黎先生集》。 在 政治上,他反对藩政割剧,思想上尊儒排 佛,文学上极力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 提倡散体;其主张为“文以载道、文道结 合”。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3《马 说》课 件(共 35张)
一词多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3《马说》课件(共35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