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设备自动化技术

合集下载

工业自动化培训:学习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培训资料

工业自动化培训:学习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培训资料

02、
资源循环利用
借助工业自动化技术,企业可以更好地利 用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04、
总结
工业自动化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将主要受到人工 智能、5G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影响。 同时,工业自动化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实现 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环保生产等目标。
● 07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人工智能在自动 化领域的应用
柔性化
生产线的灵活调 整
可视化
生产过程的实时 监控
网络化
设备之间的互联 互通
工业自动化技术 的意义
工业自动化技术可以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 生产成本、提高产品 质量和稳定性,对企 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 重要的促进作用。
工业自动化技术的意义

提高生产效 率
通过自动化设备 实现生产线的高
效运转
提高产品质 量
确保生产过程的 稳定性和一致性
促进企业发 展
提升竞争力,拓 展市场份额
降低生产成 本
减少人工成本和 能源消耗
● 02
第2章 工业自动化系统组成
传感器
01 温度传感器
用于测量环境温度或物体表面温度
02 压力传感器
用于测量液体或气体的压力
03 光电传感器
用于检测物体的存在或测量光强度
执行器
电机
用于转换电能为 机械能的装置
阀门
用于控制流体的 开启和关闭
气缸
用于实现线性运 动的装置
控制器
01、
PLC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 化领域
02、 DCS
分散控制系统,用于大型工业过程控制
03、
SCADA
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用于实时监控工业过程

自动化技术概论

自动化技术概论

自动化技术概论1、自动化的意义及其历史自动化是指机器或装置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按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地进行操作或运行。

广义地讲,自动化还包括模拟或再现人的智能活动。

自动化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以及家庭等各方面。

采用自动化科学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扩展、放大人的功能和创造新的功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因此,自动化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自动化技术形成、局部自动化和综合自动化三个时期。

1)自动化技术形成时期(18 世纪末~20 世纪30 年代) 1788 年英国机械师J.瓦特发明离心式调速器(又称飞球调速器),并把它与蒸汽机的阀门连接起来,构成蒸汽机转速的闭环自动控制系统(见图瓦特离心式调速器对蒸汽机转速的控制)。

瓦特的这项发明开创了近代自动调节装置应用的新纪元,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及后来控制理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2)局部自动化时期(20 世纪40~50 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形成的经典控制理论对战后发展局部自动化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空军优势和英国的防御地位,迫使美国、英国和西欧各国科学家集中精力解决了防空火力控制系统和飞机自动导航系统等军事技术问题。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经典控制理论,设计出各种精密的自动调节装置,开创了系统和控制这一新的科学领域。

3)综合自动化时期(20 世纪50 年代末起至今) 20 世纪50 年代末空间技术迅速发展,迫切需要解决多变量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

许多学者试图把经典控制理论推广到多变量系统的控制,都遭到了失败。

需要寻求新的理论和方法,于是诞生了现代控制理论。

现代控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为综合自动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这一时期,微电子技术有了新的突破。

1958 年出现晶体管计算机,1965 年出现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 年出现单片微处理机。

关于自动化的课程设计

关于自动化的课程设计

关于自动化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自动化的基本概念,掌握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

2. 使学生了解自动化系统的组成,掌握其工作原理。

3. 帮助学生掌握自动化技术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提高对技术发展的认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自动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动手实践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设计简单的自动化系统。

3.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自动化技术相关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自动化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追求创新的热情。

2. 增强学生对我国自动化技术发展的自豪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3. 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动化技术在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他们积极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自动化基本概念:介绍自动化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自动化概述内容列举:自动化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

2. 自动化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分析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并探讨其工作原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 自动化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内容列举: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工作原理、典型自动化系统案例。

3. 自动化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介绍自动化技术在工业、农业、家居等领域的具体应用,以实例展示自动化技术的优势。

教材章节:第三章 自动化技术应用内容列举:工业自动化、农业自动化、家居自动化、交通自动化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化设备检测技术研究

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化设备检测技术研究

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化设备检测技术研究第一章引言工业自动化已成为现代工业领域中的重要一环,而机器视觉技术作为工业自动化技术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无论在制造、检测、追溯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对于自动化设备的检测与维护,仍然存在很大的难度和挑战。

通过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化设备检测技术,可以实现对自动化设备的可靠检测和维护,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维修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本文将重点研究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化设备检测技术,包括技术原理、应用领域、实现过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同时,本文还将对该技术在现实应用中的的局限性和不足进行探讨,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第二章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化设备检测技术原理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化设备检测技术主要依靠图像处理技术和计算机视觉技术,在设备制造、装配以及维护等一系列环节中实现检测、识别、分类、跟踪和定位等功能。

该技术的主要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图像采集:通过相机或传感器采集自动化设备的图像或视频数据。

2.图像预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图像预处理,如去噪、增强、滤波等。

3.特征提取:利用计算机视觉算法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如边缘检测、色彩分析、形状匹配等。

4.目标识别:通过特征匹配、模板匹配等技术识别出自动化设备中的目标物体,如零部件、产品型号等。

5.目标定位:通过图像处理算法,对目标物体进行定位和精确定位,为后续的后续处理提供准确的数据。

6.数据处理:对识别和定位得到的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自动化控制系统。

这些基本原理构成了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化设备检测技术的基础和核心。

第三章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化设备检测技术应用领域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化设备检测技术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汽车制造: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化设备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行业,通过对汽车零部件的检测和定位,实现零部件的自动化装配和检测。

2.电子制造:在电子制造行业中,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化设备检测技术可以实现电子元器件的自动检测和定位,提高生产效率和检测准确度。

建筑设备自动化 第2版第4章

建筑设备自动化 第2版第4章

说明
为了测量房间温、湿度,可以在房间代表点设置温、湿 度传感器,也可以在回风管道内设置温、湿度传感器,用 以测量房间内的平均温、湿度,但要注意设定值修正。 由于室内的热、湿负荷并不是恒定值,露点值随室内余 热余湿的变化而变化,故该系统称为变露点温度控制系 统。
DDC监控系统
定风量空调系统的DDC监控图
1.新风机组模拟仪表自动控制系统
系统组成 送风温度控制系统组成:由控制设备与新风系统组成,包 括温度传感器TE、温度控制器TC、空气冷却器/空气加热器、 空气冷却器/空气加热器的执行器TV101、新风阀门TV102组 成。 送风湿度控制系统组成:由控制设备与新风系统组成, 包括湿度传感器HE、湿度控制器HC、加湿器电动调节阀 HV101、加湿器等组成。
检测内容
空调机新风温、湿度。 空调机回风温、湿度。分别在DDC系统和中央站上显示。 送风机出口温、湿度。分别在DDC系统和中央站上显示,当超温、 超湿时报警。 过滤器压差超限报警。采用压差开关测量过滤器两端压差,当 压差超限时,压差开关闭合报警,提醒维护人员清洗过滤器。 防冻保护控制。采用防冻开关监测表冷器后(按送风方向)风温, 当温度低于5℃时报警,提醒维护人员(或联锁)采取防冻措施。 如果风道内安装了风速开关,还可以根据它来预防冻裂危险。当 风机电动机由于某种故障停止,而风机起动的反馈信号仍指示风 机开通时,或风速开关指示风速度过低,也应关闭新风阀,防止外 界冷空气进入。
4.2.2 室内温度控制
适用场合:直流式系统 。 温度传感器设于被控房间的典型区域内或设于排风 管道(但设定值要修正)。
4.2.3 送风温度与室内温度的联合控制
适用场合:新风机组在设计时承担了部分室内负荷。 一般情况下,采用送风温度控制,过渡季的某些时 间段,为避免 房间过冷(供冷水工况时),或过热(供 热水工况时),这时应采用室内温度控制。

第4章走进智能时代4.2利用智能工具解决问题-高中教学同步《信息技术-数据与计算》(教案)

第4章走进智能时代4.2利用智能工具解决问题-高中教学同步《信息技术-数据与计算》(教案)
分析能力: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分析,理解不同人工智能平台(如自动驾驶、城市大脑等)的研发成果如何帮助解决特定领域的问题。
批判性思维:学生能够评估人工智能工具的有效性和局限性,并提出可能的改进措施。
4.2.2编程开发智能工具
编程知识:学生能够理解使用Python语言开发人工智能工具的基本过程,包括安装必要的库和语料库。
活动二:
调动思维
探究新知
介绍《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强调国家对AI技术的重视和发展目标。
讲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的五大方向,如自动驾驶、城市大脑等,并展示这些技术如何转化为实际应用。
听取教师对《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介绍,理解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
观看视频或案例分析,了解人工智能平台的具体应用和技术创新。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其他人工智能工具或库的使用,培养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幻灯片、视频演示等多媒体工具,直观展示人工智能工具的运作和效果,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小组合作学习:在实践操作环节中,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通过团队合作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质量。
调试与问题解决:在实际编程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各种错误和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调试和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来介绍人工智能平台的发展背景、国家规划以及各类智能工具的功能和应用。
案例分析法:使用具体的实例(如自动驾驶、城市大脑等平台)来展示人工智能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编程语言选择:
Python:多平台运行、强大的数据处理库、丰富的第三方库
优势:
可以自主开发智能工具,提高灵活性
示例:
开发对话机器人

工业自动化工业自动化设备研发及生产管理策略

工业自动化工业自动化设备研发及生产管理策略

工业自动化工业自动化设备研发及生产管理策略第一章绪论 (3)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2.1 国外研究现状 (3)1.2.2 国内研究现状 (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3.1 研究内容 (3)1.3.2 研究方法 (4)第二章工业自动化设备研发策略 (4)2.1 研发流程优化 (4)2.2 研发团队建设与管理 (5)2.3 研发项目管理 (5)2.4 研发成果转化 (5)第三章工业自动化设备生产管理策略 (6)3.1 生产流程优化 (6)3.1.1 流程梳理与分析 (6)3.1.2 生产流程重构 (6)3.1.3 生产流程标准化 (6)3.2 生产计划与调度 (6)3.2.1 生产计划编制 (6)3.2.2 生产调度管理 (6)3.3 生产质量控制 (6)3.3.1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6)3.3.2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7)3.3.3 产品质量检验 (7)3.4 供应链管理 (7)3.4.1 供应商选择与评价 (7)3.4.2 供应链协同管理 (7)3.4.3 库存管理 (7)第四章设备选型与配置策略 (8)4.1 设备选型原则 (8)4.2 设备配置方法 (8)4.3 设备更新与淘汰策略 (8)4.4 设备维护与保养 (9)第五章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 (9)5.1 人员招聘与选拔 (9)5.2 员工培训与发展 (9)5.3 员工激励与考核 (9)5.4 团队建设与沟通 (10)第六章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10)6.1 技术创新方向 (10)6.2 研发投入策略 (10)6.3 技术成果转化 (11)6.4 技术合作与交流 (11)第七章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 (11)7.1 市场调研与分析 (11)7.1.1 调研目的与意义 (11)7.1.2 调研内容与方法 (12)7.1.3 调研结果分析 (12)7.2 市场营销策略 (12)7.2.1 产品策略 (12)7.2.2 价格策略 (12)7.2.3 渠道策略 (12)7.2.4 推广策略 (12)7.3 品牌建设与管理 (12)7.3.1 品牌定位 (12)7.3.2 品牌传播 (12)7.3.3 品牌管理 (13)7.4 市场风险应对 (13)7.4.1 市场竞争风险 (13)7.4.2 法律法规风险 (13)7.4.3 技术更新风险 (13)7.4.4 客户需求变化风险 (13)第八章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13)8.1 质量管理理念 (13)8.2 质量管理方法 (13)8.3 质量改进与持续改进 (13)8.4 质量认证与监督 (14)第九章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 (14)9.1 安全生产管理 (14)9.1.1 安全生产目标 (14)9.1.2 安全生产责任制 (14)9.1.3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4)9.1.4 安全生产投入 (15)9.2 环境保护措施 (15)9.2.1 环保政策与法规遵守 (15)9.2.2 清洁生产 (15)9.2.3 废弃物处理 (15)9.2.4 环境监测与评估 (15)9.3 安全生产培训与宣传 (15)9.3.1 安全生产培训 (15)9.3.2 安全生产宣传 (15)9.4 安全应急预案 (15)9.4.1 应急预案制定 (15)9.4.2 应急预案演练 (15)9.4.3 应急预案修订与完善 (16)第十章企业发展战略与规划 (16)10.1 企业战略定位 (16)10.2 企业发展规划 (16)10.3 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16)10.4 企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17)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全球工业4.0时代的到来,工业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自动化学科概论-第4章

自动化学科概论-第4章
机遇
同时,自动化学科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 等技术的融合应用为自动化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
THANKS
感谢观看
自动化学科的发展
自动化学科起源于20世纪初的控制论和系统工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 及,自动化学科在20世纪后半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自动化学科已经成 为工程领域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学科之一。
自动化学科的研究领域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研究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设计 和优化,包括线性系统、非线性系
信息的基本概念
包括信息的定义、度量和性质等。
信道编码理论
研究信息在信道中传输时如何进行有效的 编码和解码,以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 效率。
信息论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信息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
探讨信息论在控制系统设计和分析中的应 用,如最优控制、鲁棒控制等。
介绍信息论与计算机科学、通信科学等其 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应用前景。
家庭安防系统
应用自动化技术对家庭安全进行实时监控和报警,保障家庭安全。
智能家居服务机器人
提供家务助理、娱乐陪伴等智能化服务,提高家居生活的便利性和 舒适性。
05
自动化学科的未来发展
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科的融合
1 2
深度学习在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实现对复杂系统的建模与控 制,提高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重要贡献。
02
自动化学科的核心理论
控制理论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包括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以及控制系统的 组成要素。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研究系统稳定性的判据和方法,如劳斯判据、 奈奎斯特判据等。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第4章配电网馈线监控终端.pptx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第4章配电网馈线监控终端.pptx
• 一般两台馈线终端单元用级连的方法相连,两台 馈线终端单元一主一从,只有主馈线终端单元直 接和主站系统通信,从馈线终端单元通过主馈线 终端单元间接和主站系统通信。
2.环网柜的馈线终端单元
• 环网柜馈线终端单元安装在环网柜内。环网柜一 般都为2路进线,多路出线,因此环网柜馈线终端 单元至少需要监控四条线路,要求馈线终端单元 有很大的数据容量。
一段时间采样一次(定时采样)输入信号的
即时幅度,并把它存放在保持电路里面供A/
D转换使用。经过采样以后的信号称为离散时
间信号xs(t),可表示为
xs (t) x(nTs )(n 1, 2,3 )
(4-2)
对于50Hz的正弦交流电流、电压来说, 理论上只要每个周波采样两点就可以表示其
波形的特点了。但为了保证计算准确度,需 要有更高的采样频率。一般取每个周波12点、 16点、20点或24点的采样频率。如果为了分 析谐波,例如考虑到16次谐波,则需要采用 每个周波32点的采样速率,即采样频率为 1600Hz。
4.2 馈线监控终端数据采集原理
一、概述
总线
TV

低通滤波 采样保持 多


TA
变 换 器 电压形成回路
… … …
低通滤波
采样保持
转 换 A/D 开 关
CPU 存储器
1. 模拟信号首先被转换成与馈线终端单元的CPU相匹配的电 平信号;把来自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的交流电波形的 幅值降低,以达到电平配合的目的。
• (5)转换时间。指模数转换器完成一次将模拟量 转换为数字量的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三、交流采样算法
1. 概述
• (1)算法的基本概念 • 连续型的电压、电流等模拟信号经过离散采样和

自动化设备运行

自动化设备运行

自动化设备运行自动化设备是现代工业生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实现自主运行和自动控制,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本文将从自动化设备的定义、分类、运行原理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定义自动化设备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能够自主进行操作和控制的机械装置或系统。

它通过传感器获取外部信号,经过处理和判断后,驱动执行器进行相应的动作。

自动化设备能够减少人工干预,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二、分类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用途,自动化设备可以分为多个类别。

常见的分类包括生产线自动化设备、机械臂自动化设备、机床自动化设备、输送设备自动化等。

每种分类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三、运行原理自动化设备的运行原理通常包括传感器感知、信号处理、控制逻辑和执行器动作等几个环节。

当传感器感知到外部环境的变化时,将信号传送给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根据设定的逻辑进行处理,并输出控制信号给执行器,从而实现设备的自主运行。

四、应用领域自动化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如制造业、汽车工业、化工行业、医药行业等。

在制造业中,自动化设备能够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提高产品质量和产能;在汽车工业中,自动化设备能够实现汽车生产线的自动化组装;在化工行业中,自动化设备能够控制生产过程,保证安全和稳定性;在医药行业中,自动化设备能够实现药品生产的自动化和精确控制。

五、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自动化设备将会呈现出更多的发展趋势。

其中包括智能化、网络化、模块化等方面。

智能化将使得自动化设备更加智能和自主,能够根据环境自动调整参数和控制策略;网络化将使得自动化设备之间能够实现信息的共享和通信,从而形成更加智能的工业生产系统;模块化将使得自动化设备更加灵活和可定制化,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组合和配置。

六、总结自动化设备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实现生产过程的自主运行和自动控制。

通过介绍自动化设备的定义、分类、运行原理和应用领域,可以了解到自动化设备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的全面学习资料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的全面学习资料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的全 面学习资料
汇报人:XX
2024年X月
目录
第1章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的概述 第2章 电气工程基础知识 第3章 自动化技术基础知识 第4章 电气工程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 第5章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的未来发展
● 01
第1章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 术的概述
电气工程的定义
01 电流的流动
作用
变压器种类
介绍不同类型的 变压器及其应用
领域
工作原理
讨论变压器内部 的能量转换原理
电气工程实践
电气安全
重要的电气设备 安全知识
电力系统
电力传输与配电 系统的特点和优

智能电网
未来电力系统的 发展方向
自动化技术
自动控制系统的 应用及发展趋势
电气工程与自动 化技术发展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 术是现代工程领域中 的重要学科,涉及电 力系统、控制系统等 多个领域。随着科技 的发展,自动化技术 在工业生产、智能家 居等领域发挥着重要 作用,促进社会进步 和经济发展。
新能源技术
太阳能
太阳能光伏发电 技术的发展和应

储能技术
电力储存技术的 创新和应用前景
风能
风力发电技术的 研究和实践
物联网与工业4.0
01 物联网
各种设备和传感器之间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 交流
02 工业4.0
工业数字化、智能化生产模式的发展趋势
03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的未来挑战
人才短缺
业的应用可以提 高生产效率,确 保产品质量和食
品安全。
电子制造
机器人能够精准 地操作电子零件, 提高生产效率和
产品质量。
自动化技术的发 展

农业机械行业智能化农业机械方案

农业机械行业智能化农业机械方案

农业机械行业智能化农业机械方案第一章智能化农业机械概述 (2)1.1 智能化农业机械的定义 (2)1.2 智能化农业机械的发展历程 (2)1.2.1 传统农业机械阶段 (2)1.2.2 机械化农业阶段 (3)1.2.3 自动化农业机械阶段 (3)1.2.4 智能化农业机械阶段 (3)1.3 智能化农业机械的重要性 (3)1.3.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1.3.2 提升农产品质量 (3)1.3.3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3)1.3.4 提高农业安全性 (3)1.3.5 促进农业产业升级 (4)第二章智能化农业机械的关键技术 (4)2.1 传感器技术 (4)2.2 控制系统技术 (4)2.3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4)2.4 通信与网络技术 (5)第三章智能化农业机械的设计原则 (5)3.1 安全性 (5)3.2 可靠性 (5)3.3 经济性 (6)3.4 环境适应性 (6)第四章智能化农业机械产品介绍 (6)4.1 智能化播种机械 (6)4.2 智能化施肥机械 (6)4.3 智能化植保机械 (7)4.4 智能化收割机械 (7)第五章智能化农业机械的集成应用 (7)5.1 农业生产全程智能化 (7)5.2 农业大数据与智能化农业机械 (7)5.3 农业物联网与智能化农业机械 (8)5.4 农业无人机与智能化农业机械 (8)第六章智能化农业机械的市场分析 (8)6.1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8)6.2 市场竞争格局 (8)6.3 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 (9)6.3.1 市场需求 (9)6.3.2 市场供给 (9)6.4 市场前景预测 (9)第七章智能化农业机械的政策与法规 (10)7.1 国家政策对智能化农业机械的支持 (10)7.1.1 政策背景 (10)7.1.2 政策内容 (10)7.2 相关法规与标准 (10)7.2.1 法律法规 (10)7.2.2 标准 (10)7.3 政策环境对智能化农业机械的影响 (11)7.3.1 促进产业发展 (11)7.3.2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11)7.3.3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1)7.4 政策法规的实施与监管 (11)7.4.1 政策实施 (11)7.4.2 法规监管 (11)第八章智能化农业机械的推广与应用 (11)8.1 推广策略与措施 (11)8.2 智能化农业机械的示范应用 (12)8.3 智能化农业机械的培训与宣传 (12)8.4 智能化农业机械的售后服务与维护 (12)第九章智能化农业机械的发展挑战与对策 (13)9.1 技术挑战 (13)9.2 市场竞争挑战 (13)9.3 政策法规挑战 (13)9.4 对策与建议 (14)第十章智能化农业机械的未来展望 (14)10.1 技术发展趋势 (14)10.2 市场发展趋势 (15)10.3 政策法规发展趋势 (15)10.4 智能化农业机械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15)第一章智能化农业机械概述1.1 智能化农业机械的定义智能化农业机械是指在传统农业机械基础上,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一种新型农业机械。

《变频及伺服应用技术》教案

《变频及伺服应用技术》教案

《变频及伺服应用技术》教案教案:《变频及伺服应用技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自动化设备与应用》教材的第四章,主要涉及变频器和伺服系统的原理及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变频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功能;2. 伺服系统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功能;3. 变频器和伺服系统在自动化设备中的应用案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变频器和伺服系统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功能;2. 掌握变频器和伺服系统在自动化设备中的应用方法;3. 能够分析实际工程中变频器和伺服系统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变频器和伺服系统的原理及功能;2. 变频器和伺服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变频器和伺服系统的实物模型或图片;3. 相关实例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个自动化生产线的实例视频,让学生了解变频器和伺服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变频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功能,并通过实物模型或图片进行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3. 互动:提问学生关于变频器的工作原理和功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4. 讲解:详细讲解伺服系统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功能,并通过实物模型或图片进行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5. 互动:提问学生关于伺服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功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6. 应用:介绍变频器和伺服系统在自动化设备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方法。

7. 练习:给出一个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变频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功能;2. 伺服系统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功能;3. 变频器和伺服系统在自动化设备中的应用案例。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变频器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答案:变频器是一种用于调节交流电机转速的装置,通过改变供电频率来改变电机的转速。

变频器的主要功能有:调节电机转速、实现电机软启动、提高电机运行效率、降低电机噪音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设备自动化技术4.1 数控技术及数控机床4.1.1 概述世界机床技术的发展分三大阶段:(1)1769~1930年的小量零星生产用普通机床;(2)1930~1952年大量大批生产用高效自动化机床、自动线;(3)1952~迄今多品种、中小批量、柔性生产用数控机床。

作为人类发展工业必不可少的复杂生产工具,机床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知识、经验和科技成果的结晶。

数控机床和数控技术是微电子技术与传统机械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它根据机械加工的工艺要求,使用计算机技术对整个加工过程进行信息处理与控制,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柔性化。

较好地解决了复杂、精密、多品种、小批量机械零件加工问题,为典型多品种、单件小批量生产零件的精密加工提供了优良的技术条件,是一种灵活、通用、高效的自动化机床。

从第一台数控机床的诞生,数控技术便在工业界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革命。

近年来,数控机床更是日趋完善,具体有以下特点:(1)不断改善和扩展以高精、高速、高效为代表的功能通过采用64 位RISC控制功能和交流伺服系统、提高元件的分辩率、主轴速度和进给速度、改善插补功能达到此目标。

(2)开放结构系统的发展所谓开放是指系统内部数据可与外部的控制设备互相控制。

(3)采用新元件、新工艺如新的集成半导体电路、超薄型液晶显示器、光纤等。

(4)改善和发展伺服技术在完善交流伺服主轴电机的同时,主要发展高速主轴电机、直线进给电机。

(5)采用通讯技术CNC技术使FMS、CIMS成为可能,FMS、CIMS 的发展反过来要求CNC系统应具有通讯、连网功能,以便实现CIMS环境下的信息集成和系统管理,现代CNC系统一般都具有通讯的串行口和DNC 接口4.1.2 NC与CNC的定义数字控制(Numerical Control):用数字化信号对机床的运动及其加工过程进行控制的一种方法,简称为数控(NC)。

数控机床(NC Machine):采用了数控技术的机床,或者是装备了数控系统的机床。

国际信息处理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InformationProcessing ,简称IFIP )第五技术委员会对数控机床作了如下定义:数控机床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机床,该系统能逻辑地处理具有特定代码或其他符号编码指令规定的程序。

数控系统(NC System ):就是上述定义中所指的程序控制系统,能自动阅读输入载体上事先给定的程序,并将其译码,从而控制机床运动和加工零件过程。

计算机数控系统(Computerized Numerical Control System )是一种数控系统,由装有数控系统程序的专用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可编程序控制器(PLC )、存储器、主轴驱动及进给驱动装置等部分组成。

习惯上称为CNC 系统。

4.1.3 数控机床系统基本构成数控机床基本结构如图4-1所示,包括加工程序、输入装置、数控系统、伺服系统、辅助控制装置、检测装置及机床本体等几部分。

数控机床完成的基本动作主要有:(1)主轴运动: 和普通机床一样,主运动主要完成切削任务,其动力约占整个机床动力的70%-80%。

基本控制是主轴的正、反转和停止,可自动换挡及无级调速。

对加工中心和有些数控车床还必须具有定向控制和C 轴控制。

(2)进给运动: 数控机床区别与普通机床最根本的地方,即用电气驱动替代了机械驱动,数控机床的进给运动是有进给伺服系统完成。

伺服系统包括伺服驱动装置、伺服电动机、进给传动练及位置检测装置。

(3)输入/输出(I/O ) 数控系统对加工程序处理后输出的控制信号除了对进给运动轨迹进行连续控制外,还要对机床的各种状态进行控制。

这些状态控制包括主轴的变速控制,主轴的正、反转及停止,冷却和润滑装置的起动和停止,刀具自动交换,工件夹紧和放松及分度工作台转位等。

国际标准《ISO4336-1981(E)机床数字控制-数控装置和数控机床电气设备之间的接口规范》规定,将数控接口分为下列四类:I 类: 与驱动命令有关的连接电路,主要指与坐标轴进给驱动和主轴驱动的连接电路。

II 类: 数控装置与测量系统和测量传感器之间的连接电路。

III 类: 电源及保护电路。

图4-1 数控机床的基本构成IV类:开/关信号和代码信号连接电路。

4.1.4 数控机床的分类数控机床的种类很多,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分成不同类别,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方式。

(1)运动轨迹分类。

可分为点位控制系统、直线控制系统、轮廓控制系统。

点位控制系统控制刀具相对于工件定位点的坐标位置,对定位移动的轨迹无要求,在定位移动过程中不进行切削加工,如数控钻床、数控坐标镗床等。

直线控制系统是指能控制刀具或工作台以给定的速度,沿平行于某一坐标轴方向进行直线切削加工的控制系统,如数控车床、数控镗铣床和加工中心等。

轮廓控制系统也称为连续控制系统,它能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坐标轴同时进行连续控制,在加工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插补运算,然后进行相应的速度和位移控制。

这类数控机床的功能比较完善。

(2)按用途分类。

可分为金属切削类、金属成型类数控机床和数控特种加工机床。

金属切削类主要有数控车、铣、钻、镗、磨等机床。

金属成型类主要有数控折弯机、弯管机和压力机等。

特种加工数控主要有数控线切割机床、电火花加工机床和激光加工机床等。

(3)按进给伺服控制系统分类。

它可以分为开环伺服系统、闭环伺服系统和半闭环伺服系统。

开环伺服系统对执行机构不进行位置检测,多采用步进电机或电液脉冲马达作为伺服驱动元件,其控制精度较低。

闭环伺服系统通过检测工作台的实际移动位移,并将其反馈回伺服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通过与理想值相比较,从而调整工作台的位移偏差。

这种方式控制精度高、速度快,但系统复杂、成本高。

半闭环伺服系统与闭环伺服系统的区别在于检测装置是检测伺服电机的转角而不是工作台的实际位置。

它的构造成本比闭环伺服系统要低、调试容易些,精度比开环伺服系统高。

(4)按数控装置分类。

分为硬线数控系统和软线数控系统。

硬线数控系统由专用的固定组合逻辑电路实现,其灵活性差、制造成本高,现在基本不采用。

软线数控使用小型或微型计算机和一些通用或专用的集成电路构成,其主要功能由软件实现,系统的适应性强、利用率高、构造成本相对较低。

4.1.5 数控机床的基本技术1.数控编程技术1)数控编程概念数控编程是指从确定零件加工工艺路线到制成控制介质的整个过程,而生成一定格式的加工程序单。

数控程序作为数控机床加工零件的指令集,起直接影响零件加工的质量、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

数控编程过程中首先需考虑的问题是要满足零件加工的要求,能加工出符合图样的合格零件,同时也应该考虑生产效率和制造成本尽量的优化,充分发挥数控机床的功能。

一般来说,数控编程过程主要包括:零件图样分析、工艺处理、数学处理、程序编制、控制介质制作和程序校核试切等过程,如图4-2所示。

·其具体步骤如下: (1)分析零件图样。

分析零件的材料、形状、尺寸、精度、批量要求以及毛坯形状和热处理要求等,在此基础上明确加工内容要求,确定加工方案。

(2)工艺处理。

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数控机床、设计夹具、选择刀具、确定合理的走刀路线及选择合理的切削用量等。

工艺处理实际上设计的问题很多,例如夹具要尽量安装使用方便,装夹的次数尽可能少;编程原点和坐标系的选择应使编程简化,引起的加工误差小;选择合理的走刀路线和切削量,尽量减少空切,保证加工过程的安全等等。

(3)数学处理。

根据零件图纸和确定的加工路线,计算出数控机床所需要的输入数据,数学处理的复杂程度取决于零件的复杂程度和数控装置的选择。

当零件形状比较复杂,数控装置的插补功能不强时,可借助计算机完成相应的任务。

(4)程序编制和输入介质准备。

根据数学处理计算出数据和确定的加工用量,编制相应的数控代码,并根据数控装置对输入信息的要求,制作相应的输入介质。

穿孔纸带是过去常用的输入介质,但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数控系统中普遍使用,数控代码可以直接存放在计算机的储存设备上,大大方便图4-2 数控编程过程了程序编制和修改。

(5)程序校核试切。

生成的数控代码进行试切验证,如果加工的零件合格,则可以进行数控加工,如果试加工的零件达不到图纸规定的要求,应该分析原因,返回前面适当的步骤进行修改,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2)编程方法数控编程方法主要有手工编程、自动编程、面向车间的编程(Workshop Oriented Programming, WOP)和CAD/CAM集成系统的数控编程。

(1)手工编程。

是指编制零件数控加工程序的各个步骤,即零件图样分析、工艺处理、数学处理、程序编制和输入介质准备直至程序的检验等过程,均有由人工完成的。

对于几何形状不太复杂的零件,计算比较简单,程序段不多,采用手工编程容易实现。

但对于具有复杂空间曲面轮廓的零件,计算繁琐、程序量大、难校对,甚至无法手工编制出控制程序。

(2)自动编程。

使用计算机编制数控加工程序,自动地输出零件加工程序及自动制作控制介质过程称自动编程。

在国外,自动编程语言最先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1995年研制成功的APT(Automatically Programmed Tool,APT)系统,APT语言是对工件、刀具的几何形状以及刀具相对于工件的运动等进行定义时所用的符号语言。

使用APT语言书写零件加工程序,经过APT语言编译系统编译可生成刀位文件,进行数控后置处理,能自动产生数控系统能接受的零件加工程序。

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还有日本的FAPT、德国的EXAPT等。

国内开发的自动编程工具主要有SKC-1,ZCX-1等。

(3)面向车间的数控编程(WOP)。

它介于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之间的一种编程方法。

它可借助计算机完成一些复杂的数学处理工作,并提供人机交互界面,让编程人员可以方便的融入自己实际的加工经验。

它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编程人员的强度,提供了编程效率。

(4)CAD/CAM集成系统数控编程。

它以待加工零件的CAD模型为基础的一种集加工工艺规划及数控编程为一体的自动编程方法。

而适用于数控编程的CAD模型主要有表面模型(Surface Model)和实体模型(Solid Model),其中表面模型应用得最为广泛。

其编程的过程一般包括刀具定义和选择、刀具相对于零件表面运动方式的定义、切削参数的选择、走刀轨迹的生成、加工过程动态仿真、程序效验和后置处理等。

目前流行的CAD软件,如Solidwork、UGII、Pre/E、I-deas等,都具有的数控编程模块,而更专业的数控编程CAD软件有MasterCAM、SurfCAM等,它们的设计绘图功能相对来说要弱一些,而更侧重于数控编程。

2.数控机床插补原理在数控加工过程中,加工对象的轮廓种类很多。

对于一些复杂的高次空间轮廓曲面,其刀具轨迹的计算非常复杂,计算量很大,难以满足数控加工的适时性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