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解读
孙子兵法十一家注解
![孙子兵法十一家注解](https://img.taocdn.com/s3/m/5b67756a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35.png)
孙子兵法十一家注解孙子兵法十一家注解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受欢迎的军事典籍之一,它渗透了中国古代时期的战争哲学和战争策略,一直享有高度的权威和影响力。
十一家注解是孙子兵法的主要注解之一,这些注解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得以发展,向读者提供了丰富而深入的解释和评论。
下面我们将对孙子兵法十一家注解进行一番解读。
1.《孙膑兵法》《孙膑兵法》是孙武兵法最早的一种注解,该注解被认为是汉代名将孙膑所发明。
这个注解着重于孙武本人的思想和哲学,也对作者的时代和文化做出了广泛的解释。
2.《孔子兵法》《孔子兵法》是孔子对孙子兵法的注解。
它分析了孙子兵法中的道德准则和伦理观念,并将其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3.《吴子》《吴子》是一个综合性的注解,它包含了对各种不同文本的分析和解释。
该注解的作者非常注重文学风格和表达方式,试图以简洁而有力的方式阐明孙子兵法的意义。
4.《司马法》《司马法》是中华文化中最重要的军事著作之一,这个注解主要关注了军事组织和管理方面的问题。
它呈现了一种新颖的组织结构和战略,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思想之一。
5.《王氏孙子》《王氏孙子》是运用反证法对孙子兵法进行注解的一种方法。
此注解通过考虑战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便选择具体的策略。
6.《孙臏兵法》《孙臏兵法》是由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孙臏所撰写的。
该注解关注战争实践,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位置和充分利用战略优势等。
7.《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孟子的学生吕不韦所编写的一本大型史书,它主要涉及道德政治和管理技巧。
该注解将孙子兵法与史书相结合,发展出一种新的解释方法。
8.《六韬》《六韬》又称《六书》,是中国古代一本有关兵法的严肃书籍。
它以战争为背景,阐述了中国古代的官僚体系和商业生活,这与孙子兵法的理念相同。
9.《三略》《三略》是两汉时期的杂家学者、军事家和政治家陆机所著。
该注解阐明了从战争的思想和战略方面为主,将战争思想与哲学相结合。
10.《武侯新书》《武侯新书》是曹操时期四位著名将领之一的诸葛亮所编写。
孙子兵法的要点解读
![孙子兵法的要点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ae07625a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dc.png)
孙子兵法的要点解读《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兵法之首,是军事理论的经典著作,通过对战争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出了许多兵法原则和战争策略。
下面是对《孙子兵法》的要点进行解读。
一、战略思想1.谋定而后动:强调事前的充分准备,战前的充分计划,确保每一步都有合理的战略部署和精确的目标,以取得最终的胜利。
3.知己知彼:知己者胜,知彼者胜,指的是了解自己和对手的优缺点、实力和弱点,才能在对战中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4.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当你了解对手的同时,也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实力和潜力。
只有对自己和对手都有准确的判断,才能在战争中保持优势,才能百战不殆。
二、指挥策略1.兵贵神速:指挥官在战争中,必须迅速做出决策,快速行动,抓住战机。
只有高效率的指挥才能赢得战争。
2.敌进我退,敌止我扰:取长补短的思想。
如果对手有优势,就退让避免正面冲突;如果对手沦于劣势或停滞不前,就用各种手段进行扰乱,尽量不让对手恢复元气。
3.择地而战:强调选择适合的战场地形,避免在对手有利的地形作战。
合理利用地形、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4.兵不厌诈:让敌人在战术上无法预料和判断,制造更多的干扰,保持自己的战略上的秘密,从而实现主动权在自己手中。
三、兵法原则1.战争是正义和非正义的:正义的战争是指为了国家、人民和社会的利益而进行的;非正义的战争则是指为了私人利益、扩张领土或破坏他国而发动的。
《孙子兵法》强调支持正义的战争,反对非正义的战争。
2.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在战争中必须运用意外的战术和计划,一方面使敌人无法预测自己的行动,另一方面击中对手的弱点,达到最高的效果。
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自己和敌人的详尽了解,是制定和执行胜利战略的基础,只有做到了解自己和敌人,才能保持胜利的状态。
4.虚实相生:虚实是军事计划和战术的核心,虚实之间的变化与转化是战争发展过程的重要环节。
虚实相生意味着指挥官必须懂得诈兵之道,善于用虚实之间的相互作用。
《孙子兵法》全文及翻译
![《孙子兵法》全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360563cc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cc.png)
《孙子兵法》全文及翻译展开全文《孙子兵法》01章始计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着人民的生死和宗庙社稷的存亡,是不可不认真考察了解的。
所以,要以如下五个根本方面的因素为基础,去对敌我双方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估,从而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
这五个根本方面即: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 四是“将”,五是“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所谓“道”,就是要使民众与君主同心同德,可与君主死生与共而无违疑之心。
所谓“天”,就是指昼夜、寒暑与四时节令的变化。
所谓“地”,就是指道路的远近、地势之险厄平易、开阔狭窄与高低向背等地理条件。
所谓“将”,就是要求将帅要具备智谋、信实、仁爱、勇敢和严明等五种品格。
所谓“法”,就是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将吏的职分管理与军需物资的掌管使用。
凡属上述五个方面的事,身为将帅,都不能不过问。
了解这些情况,就能打胜仗;不了解这些情况,就不能打胜仗。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所以要对敌我双方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哪一方的君主开明?哪一方的将帅贤能?哪一方占有天时、地利?哪一方的武器装备精良?哪一方的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的赏罚公正严明?我们根据上述情况,就可预知谁胜谁负了。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将帅如能听从我的谋划,用他指挥作战,必然取胜,就把他留下;如不听从我的谋划,用他指挥作战,必然失败,就把他辞去。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孙子兵法十一家注解
![孙子兵法十一家注解](https://img.taocdn.com/s3/m/870a04cd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d4.png)
孙子兵法十一家注解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法的经典之作,自问世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其深奥的理论和实用的策略一直为人们所推崇和学习。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对孙子兵法的研究和解读不断深入,各类注解版本也层出不穷。
本文将介绍孙子兵法的十一家注解,并给出相关参考内容。
1. 孙膑兵法注:孙膑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军事家,他对孙子兵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注解。
他的注解主要从组织结构、兵种运用和指挥战术等方面进行解读。
参考内容:在对整体组织结构的注解中,孙膑提到了“三军之法”、“十八阵”等,指出了军队内部的组织和分工。
在兵种运用的注解中,他提到了“一师三分”的战术布置和“车战法”等。
在指挥战术方面,他强调了指挥官的作用和军事决策的重要性。
2. 王翦兵法注:王翦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将领,他对孙子兵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并总结出了自己的战争经验和教训。
参考内容:在对孙子兵法的注解中,王翦提到了“用间”的重要性和“能而示之”的指挥原则。
他还提到了“主客论”和“兵力对比”的战略思想,以及“信任与威慑”的作用。
3. 王益兵法注:王益是明代军事家,他对孙子兵法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研究,并结合当时的战争实践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参考内容:在对孙子兵法的注解中,王益提到了“敌我比”的重要性和军事计划的编制原则。
他还强调了“士卒饥寒”的问题和士兵心理的影响。
此外,他还提到了“雷霆一击”的突袭战术和“以夷制夷”的兵种运用等。
4. 唐肃兵法注:唐肃是唐代的将领,他在注解中结合了自己的战争经验和孙子兵法的原则,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观点和战略思想。
参考内容:唐肃注解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是“以一制百”,他认为在战争中正确把握主动权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他还提到了“计谋多端”的战术应对和“以弱胜强”的兵种运用等。
5. 杜杲兵法注:杜杲是元朝时期的将领,他从自己的实践经验出发,对孙子兵法进行了解读和注解。
参考内容:在注解中,杜杲强调了军事情报的收集和利用,以及战争态势的分析和判断。
孙子兵法详解
![孙子兵法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90eece39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b2.png)
孙⼦兵法详解《孙⼦兵法》详解⼀、始计第⼀原⽂:【始计第⼀】1.孙⼦⽈:兵者,国之⼤事,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2.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索其情:⼀⽈道,⼆⽈天,三⽈地,四⽈将,五⽈法。
3.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臸也;地者,远近、险易、⼴狭、死⽣也;将者,臹、信、仁、勇、严也;法者,曲臸、官道、主⽤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4.故校之以计,⽽索其情,⽈: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兵众孰强?⼠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5.将听吾计,⽤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臸权也。
6.兵者,诡道也。
故能⽽⽰之不能,⽤⽽⽰之不⽤,近⽽⽰之远,远⽽⽰之近。
利⽽诱之,乱⽽取之,实⽽备之,强⽽避之,怒⽽挠之,卑⽽骄之,佚⽽劳之,亲⽽离之,攻其⽆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7.夫未战⽽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况于⽆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译⽂:【始计第⼀】1.孙⼦说:军事,是⼀个国家的头等⼤事,关系到国家的⽣死存亡,⼀定要慎重研究。
2.通过五个⽅⾯的横向⽐较,得到详情:⼀是道,⼆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3.道,指上级和民众⼼志相通,可以同⽣共死,⽽不会惧怕危险;天,指阴晴寒暑、四季更替;地,指远近、平坦艰险、开阔狭窄,和地形对部队安危的影响;将,指冷静睿臹,赏罚有信,对部下真⼼关爱,勇敢果断,严格要求;法,指组织层次结构,责权划分,资⾦物资调配。
对这五个⽅⾯,上级都必须⼗分清楚。
清楚的能胜利,不清楚的不能胜利。
4.所以,通过以上情况的⽐较,得知详细情况:哪⽅的领导与部下⼼志相通?哪⽅的将领有能⼒?哪⽅占有天时地利?哪⽅的法令能够执⾏?哪⽅的⼠兵强健?哪⽅的⼠兵训练有素?哪⽅的赏罚分明?通过这些,我就知道了胜负。
孙子兵法观点
![孙子兵法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1b31e6c1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6f.png)
孙子兵法观点1、避实击虚:孙子指出,战争中兵力的布置是战争指挥者依照所掌握的实际情况而定的,其兵力必定是有强有弱。
我方在作战中应当避开敌人兵力强大的部分,而重点进攻敌军兵力薄弱的部分,这样就能夺取战斗的胜利。
2、致人而不致于人:“致人”,即调动敌人,让敌人依照我的意图行事;“致于人”,即被敌人调动。
孙子指出,在战争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要掌握战斗的主动权,没有主动权,便会被敌人牵着牛鼻子走,就会陷入被动、消极防御甚至处处挨打的境地。
3、先胜而后求战:孙子在其兵法的首篇写道:“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由于孙子认识到战争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存亡的大事,因而提出了以慎重的态度对待战争的观点。
善于作战的人,总是打有把握之仗,而不打无把握之仗。
4、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指出,在战争中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了解自己,也了解敌人。
知彼知己,才能去实施避实击虚之计,才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最终战胜敌人。
5、以正合,以奇胜:孙子在其兵法理论中,提出了一个“奇正”的命题,即在作战的战术部署中,兵力部署以承担正面作战为正,进行侧击、包围、迂回的为奇;担任钳制敌人主力的为正,列阵对敌、明攻的为正;承担突击的为奇,采用机动、偷袭或者特殊战法的为奇。
孙子提出作战必须有“正奇”的变化,要“以正合,以奇胜”,才能最终赢得主动。
6、识众寡之用者胜:他指出,打仗、用兵应视不同的情况而灵活地使兵力分散或集中,在我方兵力不如敌人时,要设法分散敌人的兵力,这样,在局部上造成“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的相对优势,给敌人以有力打击。
孙子在他的兵法中总结了兵多与兵少的用法后,指出:“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
”可见,孙子提倡兵力的部署要以敌我力量的对比为依据,在作战中要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来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孙子兵法》解读
![《孙子兵法》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22ab2751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a3.png)
《孙子兵法》解读《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著作,也是世界军事史上的瑰宝。
这部兵法不仅对中国古代的军事战争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现代战争理论和企业管理、商业竞争等领域有着广泛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孙子兵法》进行深入解读,探讨其核心理念和实际应用。
一、《孙子兵法》的核心理念1.兵者,诡道也《孙子兵法》强调战争是一种诡诈的艺术,兵不厌诈。
在战争中,要通过各种手段欺骗敌人,使敌人不能了解我方的真实意图和行动,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
1.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认为,了解敌人和自己的情况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前提。
只有了解敌人的情况,才能制定出相应的战术和战略;同时,也要了解自己的情况,才能扬长避短,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1.以逸待劳《孙子兵法》强调在战争中要善于利用地形和兵力优势,以逸待劳,使敌人处于不利的地位,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
二、《孙子兵法》的实际应用1.在军事战争中的应用《孙子兵法》的核心理念在军事战争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战争中,通过运用诡诈的手段,欺骗敌人,使敌人不能了解我方的真实意图和行动,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
同时,要了解敌人和自己的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战术和战略,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在战争中,还要善于利用地形和兵力优势,以逸待劳,使敌人处于不利的地位,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
1.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孙子兵法》的核心理念也可以应用于企业管理中。
在企业竞争中,要了解竞争对手和自己的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市场战略和产品策略,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益。
1.在商业竞争中的应用《孙子兵法》的核心理念也可以应用于商业竞争中。
在商业竞争中,要通过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营销策略和产品方案,才能在市场中获得更多的份额和利润。
同时,要善于利用各种商业手段和资源,以实现商业目标。
三、对《孙子兵法》的评价《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著作,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解读《孙子兵法》
![解读《孙子兵法》](https://img.taocdn.com/s3/m/e00a52c3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e1.png)
解读《孙子兵法》
解读《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体现了“以德治军,以智胜敌”的思想理念。
它涉及军事组织、军事器械、战争攻守等方面,今天有很多军事理论家仍然在经常性地研究它。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战国时期孙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
他在当时创立了多个有影响力的军事制度,创造了多种新型的军事方式,对我国古代军事科学发展有重要意义。
《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包括:
1、战争策略。
孙子兵法指出,应该正确分析战争特点,结合时代背景与军队自身实力,采取得当的策略来夺取胜利。
这里孙子提出的原则包括“先攻、快攻”,“以轻敌重”,“以敌之弱处为其伤害”。
2、军事组织。
孙子兵法讲求军队的组织要严格而有条理,它以军队组织、装备、征讨方式为重点,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组织方式。
它强调军队的内部组织、装备和指挥制度,规定了军队结构的要求、军事指挥技术的要求、士兵列队和报警的要求。
3、军事器械。
孙子兵法中提到了多种军事器械,如斗车、火攻器、铁矛、筑垒、靶子、弓箭等,认为它们在军事行动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孙子在军事技术上的发明,可以说大大推进了军事科学的发展。
4、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针对战争进行思想分析,形成了以德治
军,以智胜敌的军事思想。
即提倡把士兵的道德品质和技术水平提高,使军队在斗争中更容易取得胜利,这也是孙武在当时的军事改革的主旨。
解读《孙子兵法》,一方面深刻领会它的军事理论,以充实自身的战略思想;另一方面,深刻认识孙武的伟大成就,展现了以礼仪、德、智、勇的优良品质,这不仅是当代政治家要学习的宝贵经验,更是每一个公民必须把握的古代人文理念。
孙子略解全文及译文
![孙子略解全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be33c24e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5f.png)
孙子略解全文及译文《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著作之一,被誉为兵学经典。
全文共有十三篇,包含了关于战争策略、军事组织、战术运用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对每篇的简要解读及译文:1. 孙子兵法·计篇,强调了战争策略的重要性,包括了计谋、间谍、情报等方面的内容。
译文,《计策篇》。
2. 孙子兵法·作战篇,介绍了战争的基本原则和作战方法,包括了攻守、兵员、军队行动等方面的内容。
译文,《作战篇》。
3. 孙子兵法·谋攻篇,探讨了攻击敌人的策略和方法,包括了兵力运用、攻城略地、战争节奏等方面的内容。
译文,《攻敌篇》。
4. 孙子兵法·形篇,讲述了军队的组织结构和战斗队形的重要性,包括了兵种分类、兵员编制、兵力部署等方面的内容。
译文,《兵势篇》。
5. 孙子兵法·势篇,强调了军队在战场上把握有利位置和形势的重要性,包括了地理环境、天时、地利等方面的内容。
译文,《形势篇》。
6. 孙子兵法·虚实篇,讲述了如何利用虚实之间的变化来迷惑敌人,包括了假装退却、伏击、欺敌等方面的内容。
译文,《虚实篇》。
7. 孙子兵法·军争篇,探讨了军队应对战争变化和应急情况的策略,包括了兵力调动、战争节奏掌握、应战等方面的内容。
译文,《军争篇》。
8. 孙子兵法·九变篇,介绍了九种变化的原则,包括了敌我兵力对比、战争形势、战术应变等方面的内容。
译文,《九变篇》。
9. 孙子兵法·行军篇,强调了军队行军的重要性和技巧,包括了行军速度、补给、兵员疲劳等方面的内容。
译文,《行军篇》。
10. 孙子兵法·地形篇,探讨了地形对战争的影响和利用,包括了山地、水域、平原等地形的特点和应对策略。
译文,《地形篇》。
11. 孙子兵法·九地篇,介绍了九种地形的特点和利用方法,包括了险要地形、易守难攻等方面的内容。
译文,《九地篇》。
12. 孙子兵法·火攻篇,讲述了利用火攻战术进行战争的原则和技巧,包括了火源、火势、火攻对象等方面的内容。
《孙子兵法十三篇》全文注释
![《孙子兵法十三篇》全文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e4fab16ba45177232f60a2d1.png)
《孙子兵法十三篇》全文和解释一、始计篇【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关系民众生死的所在,是决定国家存亡的途径,不能不认真加以考察、研究。
【原文】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译文】应该以五个方面的情实为纲,通过具体比较双方的基本条件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所谓“道”,就是从政治上使民众与君主的思想一致,这样,民众就能与君主同生死共患难,誓死效命,毫无二心。
所谓“天”,就是气候的阴晴、寒暑、四季节令的更替规律等。
所谓“地”,就是指行程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易,战地的广狭,是死地还是生地等。
所谓“将”,就是看将领们是否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素质。
所谓“法”,就是指部队的组织编制制度,军官的职责范围规定,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制度等。
大凡这五个方面,将领们没有谁没听说过,但只有透彻掌握了的人才能取胜,没有透彻掌握的人则不能取胜。
因而,还要通过比较双方的具体条件来探究战争胜负的情形。
这些条件是:双方君主哪一方施政清明、有道?将领哪一方更有才能?天时、地利哪一方占得多?军中法令哪一方执行得好?兵力哪一方更强大?士兵哪一方更训练有素?奖赏与惩罚哪一方更严明?我凭着对这些情况的分析比较,就可知道战争胜负的情形了。
【原文】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全网罕见《孙子兵法》浓缩版,51个要点通俗解读,半小时掌握精髓
![全网罕见《孙子兵法》浓缩版,51个要点通俗解读,半小时掌握精髓](https://img.taocdn.com/s3/m/d4153134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85.png)
全网罕见《孙子兵法》浓缩版,51个要点通俗解读,半小时掌握精髓悉心整理,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1.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
意思是:战争是国家大事,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生死存亡,所以不可不认真对待,做好谋划和研究。
2.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意思是:为将者要从五个方面判断战争的胜算:一是看这场战争是不是出师有名,二是看这场战争发动的时机是否利于己方,三是看战场的地理位置是否对己有利,四是看指挥这场战斗的将领能否胜任,五是看军队的法规制度和组织是否严明。
孙子像3.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意思是:军队能不能打胜仗,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问号”:君主是否贤明并受到大家的拥护支持?率领军队的将军是否有带兵打仗的能力?天时地利是否对自己有利?军队的法令制度是否能严格贯彻执行?军队的士气是不是旺盛?士兵的训练是不是有素?在官兵立功或犯错时能否做到赏罚分明?4.兵者,诡道也。
意思是:用兵打仗,处处充满着诡诈。
换句话说,在战场上对待敌人不需要考虑所谓的诚信,因为行军打仗和我们平时的工作生活不一样,处处充满着诡诈。
谁若鄙视这种诡诈的行为,那就必败无疑。
如果你在战场上相信了来自敌人的承诺,那就是一种幼稚。
如果你在战场上还处处想着以诚信为本,那你也是永远打不了胜仗的。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们,我们常常视阴谋诡计者是卑鄙之人,但在战场或者是你死我活的商业竞争中,仍然不屑于使用诡计者,便是一个十足的愚蠢之人。
孙子剧照5.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意思是:按照诡道的原则,明明有能力,却给人的感觉很无能,明明想得到,却又要欲擒故纵,本来想要攻打离自己近的敌人,反而做出的样子是要打那个离自己远的,本来是想要打近的敌人,反而有做出要打远的那个的样子。
这就好比《三十六计》中所说的“远交近攻”“借道伐虢”。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解读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1f1595f9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51.png)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解读第一计:瞒天过海1.伪装成弱者,隐藏自己的真正实力,以迷惑对手。
2.驱使敌人产生轻敌之心,使其放松警惕。
3.利用敌人的轻敌,以出人意料的战术给予打击。
第二计:围魏救赵1.采取围而不歼的态势,消耗敌人的资源和士气。
2.逼迫敌人做出决策,然后利用战机抢救自己的同盟。
3.针对敌人的弱点,迎头痛击。
第三计:借刀杀人1.利用他人的力量去对付敌人。
2.运用外援,转移敌人的注意力和资源。
3.躲藏自己的意图,使敌人无法防备。
第四计:以逸待劳1.利用对手疲劳的时机发动进攻。
2.保存精力,等待对手暴露弱点。
3.以对手的劳累为机会,在其不备之间给予致命打击。
第五计:趁火打劫1.在他人掌握火势之时,出其不意地抢夺利益。
2.获取他人在混乱中的财富或资源。
3.在危机中抢夺利益,迅速行动。
第六计:声东击西1.制造分散的声音和信息,以迷惑敌人。
2.编造假象,转移敌人的注意力。
3.扰乱对手的判断,使其无从得知真相。
第七计:无中生有1.编造假象的情报,使敌人误判形势。
2.利用敌人对情报的过分依赖,制造假象。
3.以虚假情报达到迷惑敌人,令其不知自己的真实意图。
第八计:暗渡陈仓1.利用暗道或以秘密的方式潜入敌人的核心地带。
2.利用敌人对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突袭。
3.快速占领敌人的重要位置,使其手足无措。
第九计:隔岸观火1.在敌人两败俱伤之际,观望其动态。
2.不轻易插手争斗,等待双方衰弱后再出击。
3.在双方实力削弱后,选择对敌方损失最大的时机出手。
第十计:笑里藏刀1.表现温和而友善的一面,获得敌人的信任。
2.利用对手的轻信,秘密攻击其软肋。
3.以和平外表掩盖战略意图,让敌人防不胜防。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1.利用替身去引诱敌人的攻击。
2.利用他人的身份去捍卫自身的利益。
3.让敌人对敌友难辨,无从下手。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1.在逃离战场时顺势掠夺敌人的财物。
2.利用混乱局势,实施损人利己的行动。
3.迅速获得物资和资源,增加自身的实力。
孙子兵法新解:不止是兵书,你熟悉的这10句话,还是处世奇言
![孙子兵法新解:不止是兵书,你熟悉的这10句话,还是处世奇言](https://img.taocdn.com/s3/m/cecc9be8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44.png)
孙子兵法新解:不止是兵书,你熟悉的这10句话,还是处世奇言《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兵书,有“用兵之法,全胜为上”这样的军事谋略;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有“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这样脍炙人口的名言;还是一部指点做人做事的参考书,有“胜可知而不可为”这样的做事方法。
今天选其最经典的十句,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二。
1.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用兵作战没有固定的模式,就像水没有固定不变的形态一样,能根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叫做用兵如神。
孙子认为,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不能拘泥于某种作战的形式,正像水本无固定的形态一样,放在圆容器中它就是圆的,放在方容器中它就是方的。
能够根据敌人数量的多少,装备的好坏,士气的高低,指挥员素质如何,军需供应怎样而机动灵活地采取对策,才能夺取胜利。
这几句可用以说明用兵或做其他工作应审时度势,灵活机动地制订计划,不可死搬教条,墨守成规。
2.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打,什么情况下不可以打的将领,就能打胜仗。
能审时度势,知己知彼的将领在战争中善于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打得赢便打,打不赢不打,不受感情支配,不盲目行动,这样自然能打胜仗。
3.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要避开敌人的锐气,等到敌人士气衰落、疲惫时再去攻击它。
在敌我力量相当时,可以作暂时的让步,以保持我军的锐气,使敌人疲劳沮丧,减杀其优势,待到时机成熟时,再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
4.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战争是一种用假象来欺骗和迷惑对方的学问。
所以,本来自己强大,却要伪装成弱小;本来具有战斗力,却要伪装成不堪一击;本来已逼近敌人,却要伪装成相距甚远;本来要向远处,却伪装成要向近处。
(总之,处处要使敌人产生错觉)。
常言道:“兵不厌诈”。
战阵之间,必须施以伪装,使敌人产生错觉,作出错误判断,然后趁机对敌方进行袭击。
《孙子兵法》及译文,不战而屈人之兵,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值得收藏
![《孙子兵法》及译文,不战而屈人之兵,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值得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b548e80b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12.png)
《孙子兵法》及译文,不战而屈人之兵,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值得收藏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
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始计第一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故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
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观察、分析、研究。
因此,必须通过敌我双方五个方面的分析,七种情况的比较,得到详情,来预测战争胜负的可能性。
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道,指君主和民众目标相同,意志统一,可以同生共死,而不会惧怕危险。
孙子兵法十一家注解
![孙子兵法十一家注解](https://img.taocdn.com/s3/m/33db391f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00.png)
孙子兵法十一家注解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书,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武。
这本兵法共有十三篇,其中第一篇是《计篇》,第二篇是《作篇》,第三篇是《谋篇》,第四篇是《其篇》,第五篇是《虚篇》,第六篇是《胜篇》,第七篇是《始篇》,第八篇是《用篇》,第九篇是《谋攻篇》,第十篇是《用间篇》,第十一篇是《兵势篇》。
《兵势篇》中,孙子强调了所谓“势”的重要性。
他认为,把握敌我双方的势态,并能根据形势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应对,是取胜的关键。
他提出了“五势十变”的思想,用以总结兵制变化的基本规律。
其中,“五势”包括了乐势、易势、节势、权势和逆势;而“十变”包括了始变、中变、危变、安变、急变、缓变、诈变、直变、倚变和留变。
在《兵势篇》中,孙子还详细阐述了各种势态的特点和应对策略。
他指出,在乐势下应进取,易势下应分割瓦解,节势下应整合资源,权势下应寻求合作,逆势下应退守防御。
对于形势的变化,孙子强调了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变化的策略,并建议兵者要时刻保持警惕,善于借势取胜。
总之,《兵势篇》是《孙子兵法》中非常重要的篇章,强调了把握势态和灵活变化的思想。
它为当代军事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不仅在军事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也影响了许多其他领域的思考和决策。
孙子兵法全文及解释
![孙子兵法全文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d07178d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e7.png)
孙子兵法全文及解释引言《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学著作,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武。
本文为《孙子兵法》全文及解释,通过分析每一章节的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
本文总字数约为1500字,以下为正文部分。
一、始计篇孙武在本篇开头就提到,凡战必先认真思考和计划。
他强调了战争与个人形象的关系,并提出了战争的五个重要基本原则:道、天、地、将、法。
1.道:指指导军事行动的思想和信仰,也是战争的核心原则。
2.天:包括气候、天时地利等自然条件,考虑天时地利对战争结果的影响。
3.地:指战场地理条件及相关资源,要善于利用地理环境来达到战略目标。
4.将:指统帅能力和领导才能,战略计划的执行者。
5.法:包括组织结构、战术方法、军事规则等,确保战争按照既定计划进行。
二、作战篇作战篇是《孙子兵法》的核心章节,主要讲述了军队的组织与战斗的技巧。
以下是作战篇的主要内容:1. 对战国时期实际情况的分析作者在这一部分做了横向对比,在战国时期列举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国家,并分析了它们的优势和劣势。
通过对比,孙武强调了选择合适的战略的重要性。
2. 五种行军作战形式作者介绍了五种行军作战形式:势、志、虚、实、诱。
每种形式都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的战争阶段和情况下使用,能极大地增加战争的成功率。
3. 用间篇用间篇主要涉及间谍的运用和情报的收集。
孙武指出,情报是战争决胜的重要方面,掌握敌情可以在战争中制造一系列有利的情况。
三、战形篇战形篇主要分析了不同的战争形势下应采取的战术和战略。
以下是战形篇的主要内容:1. 九变之道孙子兵法中提到的九变可以应用于不同的战争形势,包括攻守、进退等方面的战术应对。
2. 灭战之道在这一部分,孙武详细介绍了战争中灭敌的策略和技巧,包括围魏救赵、攻心为上等。
3. 七计之道孙武提出了七种常用的计谋:胜战计、败战计、攻边计、守边计、攻城计、守城计、乘势计。
这些计谋都是在不同情况下应对的有效方法。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完整解释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完整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d1cd5a2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77.png)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完整解释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兵书,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其内容也深受广大朋友的喜爱和探讨。
今天,我们将深入分析《孙子兵法》的三十六计,以期了解其中的精华。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条“计利用敌人”,孙子兵法中提到,要战胜敌人,关键在于利用敌人。
一个明智的总指挥官应该有能力判断敌人的实力和意图,根据敌人的行动来衡量可能的利弊,以便决定最佳战略。
其次,我们来看第二条“重用军械”,孙子兵法规定军械在战场上的重要性。
兵械不仅可以起到致胜的作用,还能对敌人造成伤害。
孙子认为,军队如果不重视军械的重要性,就会导致战争的失败。
第三,我们来说说“拆招攻”,孙子兵法告诉我们,必须善于发现敌人的攻击计划,为了进行有效的反击,必须学会破解敌人的攻击方式,学会利用敌人的弱点,对敌人进行最有效的计策。
第四,我们再来看第四条“变化战术”,孙子兵法主张运用变化莫测的战术。
在攻击中,要灵活改变计划,以防止敌人有机会把持局面;在防守中,要及时调整战略,以期取得最佳的防守效果。
最后,我们看第五条“会计制胜”,孙子兵法说明了作战的规则和原则,会计制胜的技巧和竞争力,要求军队运用无形的力量来影响敌人,以达到获胜的目的。
以上就是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的完整解释。
孙子兵法相比起当年的兵书,在内容和思想方面具有很多新的观点,而它也是学习军事战略
和策略的重要参考。
正如孙子所说,“以智取胜,而不是以兵取胜”,在当今世界上仍然是有用的智慧。
白话孙子兵法完整版
![白话孙子兵法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b0dda999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10.png)
白话孙子兵法完整版下边有三个版本白话孙子兵法完整版第一篇战争篇孙子说:战争是选手的头等大事,它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和选手的存亡,因此,我们必须严肃对待、认真考察。
如何进行考察呢?要以决定战争胜负约五个基本要素为经五事,配以由五事引出来的七个方面情况七计为纬,对敌我双方进行比较,作出估量,从中探索出战争胜负的情势。
五个基本要素:一是人和,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领,五是法制。
所谓人和,指上下同欲、君民一心,一旦有比赛或者NVN,队员或队友能够配合得力,兵或农民就会听从选手的命令,赶赴战场或者执行调度,为选手或我方出生入死、奋勇杀敌,而不会控制失误或者配合不好。
所谓天时,指星际中的运气或者机会。
所谓地利,指高地岛屿、远途近路、险势易域、地广道狭,和军事上的生地、死地。
所谓将领,指选手的才智、意识、操作战术和智商。
所谓法制,指人口,资源都管理有度。
做为领兵的选手对以上五个基本要素都要了如指掌,做到心中有数。
因为只有深刻地了解并掌握了它,才能驾驭战争打胜仗;反之,如果不了解不掌握它,就会吃败仗。
所以,不仅要懂得五事,还要根据由五事延伸出来的七计进一步具体分析比较,从而探求战争的胜负。
七计说的是:哪一方的NVN配合得好?哪一方的选手意识过人?哪一方占有好的天时地利?哪一方能够控制统一?哪一方的军队级别较高?哪一方的操作训练有素?哪一方资源建筑运用合理?然後依据对这些情况的分析对比,就完全能够判明谁胜谁负了。
如果将帅听从我的计谋五事七计,并能运用它指挥作战,那就必定取得胜利,这样的将帅就一定要留在指挥岗位上,委以重任;如果将帅不听从我的计谋,而按他自己的意图去指挥作战,那就一定失败,那就让他离开指挥岗位,绝不能留任他。
如果利害得失估量准确,有利的意见已被采纳,同时又尽力造成实施有利的战争决策的态势,那就给顺利作战提供了外在的辅助条件。
所谓势,就是造成我方比对方有利的大局。
指挥作战,实际上是一种欺诈而奇异的行为,它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尽量做到迷惑敌人,致人而不致于人,因此,我们可以说,诡诈是用兵打仗的一项基本原则。
孙子兵法完整解释
![孙子兵法完整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8c99add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b5.png)
孙子兵法完整解释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军事著作,它由西晋时期的名将孙武编写,历时十六年完成,一共分为六十四章。
首先孙子兵法从“兵者,国之大事”开始,提出了兵为上策的思想,强调兵必先制敌、以坚守胜进攻,以谋略胜力,突出“谋”在兵法中的重要性,强调在战争中以智取胜,而不只是靠武力。
此外,孙子兵法还提出了“兵微则祸大”的观点,强调要以少制多,提出“火攻伐”、“变速攻击”、“运粮补兵”等方法,突出了“用人”和“用兵”的重要性,如何利用敌弱之处,运用有效的策略打败强大的敌人。
最后,孙子兵法还提出要“结党营私”,把军事管理抓紧,以防私欲影响军事行动,提出了“威慑战略”,强调要以礼以待,以实以行,突出“以德服人”的重要性,促进双方和解,避免百般残杀。
总之,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精华,它以智取胜,以德服人,以少制多,用兵有计,主张以依靠智慧取得胜利,不断提升军事技术水平,有效管理军队,以礼以待,谋求和平,拥有极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