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理实践教学论文

合集下载

马原论文_精品文档

马原论文_精品文档

马原论文马原(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经过列宁主义的发展而形成的一套理论体系。

马原是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

本文将对马原进行全面的解读和分析,旨在深入理解这一重要的理论体系。

首先,马原的核心是对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的研究。

马原认为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整体,社会发展受到一系列客观规律的制约和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规律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马原指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生产关系则是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推动社会的前进和变革。

其次,马原强调阶级斗争和革命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马原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产业资本家和雇佣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日益激烈,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这最终会导致无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马原指出,无产阶级革命将最终消灭阶级剥削制度,建立无阶级社会。

第三,马原强调国家的作用和性质。

马原认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统治阶级维护其利益的机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家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用以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马原指出,无产阶级需要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目标。

第四,马原关注人的历史作用和发展。

马原认为,人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是人民创造出来的。

人类通过劳动改造世界,创造出物质财富,推动社会的发展。

马原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强调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

马原指出,只有通过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主义社会,才能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

最后,马原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和追求。

马原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阶级社会。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将享受到全面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平等。

共产主义社会将消除剥削和压迫,通过共同富裕和共同发展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综上所述,马原是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论文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论文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引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对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

本文将从实践的概念、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和理论的关系以及实践的历史条件等方面进行探讨与分析。

实践的概念实践是指人在社会历史中的活动,是人类对于自然和社会活动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是通过劳动和生产实现的,劳动活动是人与自然界之间进行的有目的的物质交流过程,而生产则是对劳动的有目的的组织和调节。

实践作为人类活动的基础,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与认识是密不可分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真知和科学的认识。

实践是对客观事物进行直接感性的感知和认识的过程,通过实践,人们可以对客观世界进行直接的观察和实验,同时,实践也是对认识的检验和验证的过程。

认识则是对实践活动的总结和理论化的过程,通过对实践的反思和概括,人们可以获得深刻的认识和理论。

实践和理论的关系实践和理论是相互依存的,既相互影响,也相互促进。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是实践的指导。

实践是产生理论的条件,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人们才能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形成理论。

同时,理论也是指导实践的依据,只有通过理论的指导,实践才能更加科学和有效。

实践和理论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支持,也相互推动。

实践的历史条件实践的历史条件指的是一定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人类进行实践的特定环境。

实践的历史条件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人类的实践活动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农业社会中,人们的实践活动主要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而在工业社会中,则以工业生产为主。

实践的历史条件对实践的性质、内容和形式都有着重要影响。

结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一种基本哲学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类社会认识和改造的根本原则。

浅谈马克思理论实践研究论文

浅谈马克思理论实践研究论文

浅谈马克思理论实践研究论文马克思对于我国的社会进程有着极大的影响,他多提出的一系列理论也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马克思理论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马克思理论论文篇1:《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摘要】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主要论述了世界各民族从狭隘的、孤立的、封闭的民族历史走向广阔的世界历史的过程,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核心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他剖析、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建构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的理论根据。

重温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进一步探索其方法论意义,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全球化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依据近代资本主义的历史现实,提出了具有丰富内涵的世界历史理论。

但是在过去很长的一个时期,马克思的这一重要学说并未受到人们的关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其蕴含的意义也日益凸现出来。

世界历史理论的伟大贡献不仅仅在于马克思提出了一些具体观点,更重要的是提出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用“世界历史”的眼光考虑社会历史问题。

1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主要内容1.1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在马克思的视野里,世界历史概念是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指人类诞生以来的整个历史,也即人类生存生活的历史。

这一点马克思曾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明:“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

[1]另一方面,特指“现代社会产生以来,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各民族由过去相对孤立的发展走向全面的彼此影响、彼此渗透、彼此融合的历史状态和趋势”。

[2]1.2 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根本动力――生产力的发展和交往的普遍化在世界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个问题上,马克思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述(3篇)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述(3篇)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述(3篇)论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述(3篇)论文预读: 摘要: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摘要:专题式教学是符合大学生的主体条件、学习能力、认知规律的理想教学方式.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式教学应该明确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和课程定位,注意与中学政治课的衔接和创新,突破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框架和教学方式;在设计专题主题、选取教学案例、配置教学方法时,要立足现实问题,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解释力,解决学生的实际困惑,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式教学;专题设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课程之一.课程旨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范畴、命题,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和基本方法,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在实践中能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长久以来,“原理”课面临着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少的问题.教师难免陷入了完成知识讲解和课堂互动讨论的两难之中.如何做到既能完成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又能增加课堂互动和讨论的时间,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这需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任课教师,既要认清课程性质,把握教材精神、立足课程的教学目的,又要突破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紧抓课程重点难点,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能力.专题式教学是在理解教材和教学要点基础上领会课程精神,根据课程中的基本理论,提炼出重点和难点,以问题为核心、综合教材内容后整合成的主题式教学方式.从高校“原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和课程定位等因素出发,专题式教学是符合大学生的主体条件、学习能力、认知规律的理想教学方式.一、“原理”课专题式教学的突破口(一)注意与中学政治课的衔接和创新大学开设的“原理”课与中学的政治课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高校“原理”课需要注意与中学政治课的衔接和创新.高校“原理”课与中学政治课教学衔接存在以下两个明显问题.首先,高校“原理”课与中学政治课的教学衔接上普遍存在着教材内容重复.在中学政治课中学生已经接触相关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关于唯物主义原则、辩证法原则、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以及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等等.高校“原理”课中依然是马克思主义的这些基本原理,教学内容存在重复.其次,高校“原理”课与中学政治课的教学衔接上普遍存在着教学方法重复.中学的政治课主要是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并转化为对共产党、社会主义的热爱.在这一过程中,课堂教学方法具有宣传、说教和灌输的特点.而目前高校“原理”课依然是采用课堂讲授的传统教学方法,显然不适应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高校“原理”课与中学政治课既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与中学政治课一脉相承的是,两者都应该坚持执政党执政理念的主旋律,都涉及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领域,都应该侧重思想性和政治性,传播的是执政党的指导思想,高扬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高校“原理”要继续坚持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把握课程的思想性和政治性.与中学政治课不同的是,高校“原理”课要在中学政治课基本原理讲解的基础上,更加立足社会现实,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解释社会现象,解答大学生实际面临的困惑,让大学生更加深刻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例如,在高校“原理”课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这一教学内容进行专题式教学设计时,必须明确这一章主要讲授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而基本原理在中学政治课中,学生已经基本了解和掌握.教师在安排具体的专题内容时,应该抓住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条基本主线,联系我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重点讲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事物的普遍联系与矛盾运动规律、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等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原理”课程重点、难点突出,而且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大大提升教学效果.根据高校“原理”课与中学政治课既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的特点,要克服高校“原理”课与中学政治课教学衔接存在的教材内容重复和教学方法重复的问题,专题式教学就要突破传统教学理念、传统教学框架和传统教学方式.(二)突破传统教学理念“原理”课由三部分组成,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课传统教学理念是立足教材体系,也拘泥于教材体系,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三个组成部分,独立展开阐述.“原理”课专题式教学应该突破传统单向灌输式的授课理念,不再对教材做全面撒网式的泛泛阐述,不再仅是对教材表面性知识的初层次阐述,而应该“抓大放小”,站在21世纪的高度,围绕根本性问题进行详细浅论,开展专题式的讲授,集中力量解决难点问题和重点问题.而教材中出现的众多概念和知识点,可以简单讲解,甚至让学生自学.突破传统教学理念,还应大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专题式教学中略讲的概念和知识点可以放进网络教学平台,鼓励学生自学,满足学生系统学习的需求.专题式教学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突出“原理”课的方法论功能和实践功能,改变课堂教学中对教材面面俱到的灌输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对教材的取舍和把握,突出重点和难点,采用专题教学,共同探讨、研究、回答和解决时代、社会、人生所提出的难点、热点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解答学生的困惑.(三)突破传统教学框架传统教学框架立足传统教学理念,把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分开讲授.但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彼此在理论上相互支撑,相互渗透,不可分离,环环相扣而构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专题式教学需要突破传统教学框架,专题的设计应当充分把握教材精神和课程目标,各专题之间应当具有各自相对独立的主题内容,还应具有贯通的理论逻辑,在专题内容的逻辑安排上做出相应的考虑和设计,把握好三个组成部分间各个范畴和规律之间的逻辑关系.专题式教学要突破传统教学框架,在专题的选取上,要注重教材的相关性.例如,在设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历史观专题时,可以突破教材章节的限制.教材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是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而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都是历史唯物主义相关原理的实际运用,可以突破教材的框架,作为一个完整的专题来讲解.(四)突破传统教学方式专题式教学能重点突出、针对性强、问题意识鲜明,既能有效解决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的问题,又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整体系统地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学生的实际困惑形成专题讲授,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原理”课专题式教学除了立足课程重点、难点,结合社会现实问题和学生的实际困惑形成专题外,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形成案例专题式教学、问题专题式教学、讲座专题式教学、讨论专题式教学等.如案例专题式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能生动具体地阐述观点说明问题,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目的.问题专题式教学可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问题意识,启发学生对问题多方面的探讨,学以致用.讨论专题式教学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他们自主学习能力.而案例和讨论相结合,不仅可以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互动性,还可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专题式教学要突破传统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当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储备,开阔的现实视野和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专题式教学有针对性、现实性和时代感.二、“原理”课专题式教学的注意事项“原理”课不是一般的知识课,有其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原理”课专题式教学要突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力量和魅力,凸显思想政治理论课蕴含的本质性、深刻性和思想逻辑性,改变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空洞的政治说教的形象和面貌.(一)专题式教学要明确课程性质、教材精神和教学目标充分认识“原理”课的课程性质、教材精神和教学目标,是端正教学指导思想、确立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过程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所以,“原理”课专题式教学应该仅仅围绕课程性质、教材精神和教学目标,从感悟的启迪、知识的传授、信念的确立、行动的引导四个方面来选择和设计专题.(二)专题式教学要凸显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虽然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属于不同的学科,但从思维形式和思想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的范畴、命题(观点)、方法和体系结构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推进、浑然一体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相互一致、高度统一的.例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专题式教学要特别注意三个部分的联系,在专题的选取和设计过程中,重点阐述相关专题内容的同时,要注意专题间的联系和贯通,凸显各自专题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作用和地位.“原理”课专题式教学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不是相互独立的三个部分.二是必须重视对贯穿于全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尺度和价值尺度的把握.三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和基本立场贯彻到全部教学过程的始终.(三)专题式教学要立足现实,解答学生的现实困惑专题式教学在设计专题主题、选取教学案例、配置教学方法时,要有问题意识,立足现实,立足学生的现实困惑,重在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释现实问题,解决学生的实际困惑,这样才能凸显马克思主义的闪光点和当代价值,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在长期从事“原理”课的教学和研究中,笔者总结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几个主要困惑.困惑一:马克思主义已经过去将近170年,对当代社会现实是否适用?有何当代意义和价值?针对这一类困惑,专题式教学应该立足现实问题,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述当代社会出现的许多新生事物,增强对现实社会的解释力,突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时代性.例如,在专题教学中以当前收入差距、“中等收入陷阱”等问题作为导入,引导学生利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考如何处理好收入分配差距和扩大内需之间的问题.困惑二:世界上根本不存在马克思主义,存在的只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解释.针对这一类困惑,专题式教学应该立足马克思主义的本质,重在阐述马克思主义明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阐述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规律的本质认识.任何不同的理解和解释都不能违背这个本质.困惑三:马克思是因为“仇富”才成为无产阶级伟大导师吗?马克思与恩格斯是完全一致的吗?针对这一类困惑,专题式教学可以详细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和友谊,重在阐述马克思和恩格斯理想信念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全人类解放的理想信念是完全一致的,引导学生思考青年应该怎样作出自觉和主动的人生选择.困惑四:什么是共产主义?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许多变化,其本质变没变?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代替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变没变?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遇到挫折,其前途还光明不光明?为什么说苏联版的社会主义是不成功的,西方的资本主义也是不成功的?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怎样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针对这一类困惑,专题式教学要立足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立足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在阐述中应该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突出讲解,如公民与市民的区别、蜜蜂的活动和人的劳动的区别、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类共同体等,使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真正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原理”课专题式教学应该以问题作为教学起点和着力点,以教师自身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社会阅历,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理性的思辨能力去获得学生的认同,凸显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引起学生共鸣,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在对“原理”课专题式教学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以大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性格特点等实际情况和课程本身的性质为依据,注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学政治课的衔接和创新,突破传统教学理念、传统教学框架,立足学生现实困惑,科学合理地设计专题主题、安排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制作教学课件.只有这样,“原理”课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参考文献:[1]逄锦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体会和讲授建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5):15-20.[2]郭凤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专题教学的基本思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9):70-73.[3]鲍金.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目标和育人目标的内在融合[J].思想理论教育,2015(12):71-75.[4]高宁,刘松乔.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与基本类型[J].思想教育研究,2015(11):69-72.[5]庄文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专题式教学及其实现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5(6):49-53.[6]叶启绩.关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基本原理与整体性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6(1):26-36.[7]逄锦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版)修订中着力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9):11-15.。

马克思原理实践教学论文(3篇)

马克思原理实践教学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马克思原理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其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从马克思原理实践教学的意义、现状、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提高马克思原理实践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一、引言马克思原理是一门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学科。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马克思原理教学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马克思原理实践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提高马克思原理实践教学效果,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马克思原理实践教学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马克思原理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培养他们的理论素养。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境界。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马克思原理实践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原理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还关注他们的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等方面。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实现全面发展。

三、马克思原理实践教学现状1.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目前,部分高校马克思原理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如实践教学基地、实践项目等。

这导致实践教学难以深入开展,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

2. 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部分高校马克思原理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

这导致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难以有效指导学生,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

3.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部分高校马克思原理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实践教学效果。

这导致实践教学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影响了实践教学积极性。

四、马克思原理实践教学策略1. 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高校应加大对马克思原理实践教学资源的投入,建设一批实践教学基地、实践项目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实践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实践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实践论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实践论文调查题目: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查调查目的:通过调查研究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有针对性的其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探讨分析,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争取的价值取向调查对象及样本分析:本次调查对象涵盖了本校大一至大四的本科生,男女比例接近1:1,共计135人调查地点:东西区宿舍楼,教学楼,食堂调查方式:以问卷的形式向广大同学分发调查报告进行调研,告知被调查者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负责的完成问卷。

之后调查人员认真整理调查结果,得出结论。

作为社会上的特殊群体,大学生处在校园与社会之间的过渡阶段。

随着心理的成熟与阅历的增加,他们与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随之而来的是面对社会的种种困惑与迷茫,并由此造成的身心方面的压力。

有一句话说的好,人生的差距是从大学开始的。

有的人在大学期间脱胎换骨,实现了校园与社会的完美接轨;而有的人,则在大学轻松的学习生活中迷失了方向而逐渐走向堕落,跟先前的期望渐行渐远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两种人的表现存在如此巨大的反差呢?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不同的价值取向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为人处世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价值取向的概念。

价值取向是价值哲学的重要范畴,它指的是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或关系中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体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

价值取向具有实践品格,它的突出作用是决定和支配主体的价值选择,所以对主体自身,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他主题均有重大影响。

价值取向是指主体对价值追求、评价、选择、认同的一个倾向性态度,即一个人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并作出相应的选择。

人们的价值取向往往是对该时期特定的社会存在的反映。

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带来了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重大转变,也必然使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并渗透在其生活、学习和思想道德的方方面面。

马克思原理论文3000字

马克思原理论文3000字

马克思原理论文3000字篇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000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本学期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盖论》,通过学习,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使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于我们的国家、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与作用。

这门课的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深层次的改变,再次感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

在这里就把我对这门课的感悟与体会讲一讲以谋求思想上的进一步升华。

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首先要准确地掌握它的基本概念,人人都有世界观,不管他自己是否意识到了,但并非每个人的世界观都形成了理论体系,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只有形成了理论体系的世界观或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并非一切世界观都是哲学。

在掌握哲学这个概念时,既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联系,又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不要把哲学与世界观相混淆。

我们把经济基础定义为“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而不是定义为“生产关系的总和”。

因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与“生产关系的总和”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

在任何一个社会形态中,都不只存在一种生产关系,而是既有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又有各种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如旧生产关系的残余和新生产关系的萌芽等。

“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了所有这些生产关系,内容十分宽泛,而“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仅指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方式的总和。

在掌握经济基础这个概念时,切不可将“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与“生产关系的总和”相混淆。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

事物的各个方面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方面相依赖、相联系的。

马克思主义每一个基本原理,都全面地反映了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个方面的联系。

因此,一定要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完整版毕业论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论文模板

【完整版毕业论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论文模板

内蒙古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实践论文题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分析你对人生价值观的理解。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计算机13-1指导教师:**提交时间:2015.06.2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论文面向机器翻译的随机词汇语义驱动方法的研究摘要当代中国社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社会转型,即社会基本结构从从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以政治为中心的领域合一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领域分离变化,在这一过程中,经济、文化从政治统合的特定状态中分离出来。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而人生价值观又是价值观念的核心,因此,人生价值观问题就成为在社会转型这一特定历史时期重塑文化的关键。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不乏对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的真知灼见,从春秋战国时期起,一代又一代的哲学家们苦苦思索不懈探寻人生的真谛,他们的思想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尤其是作为传统人生价值观主流的儒家人生哲学,哺育教化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给人们的精神世界以终极关怀,是人们安身立命之本。

然而,在社会转型的今天,随着社会结构的巨大变迁,全球化浪潮的到来,传统人生价值观日渐式微,各种畸形的人生价值观粉墨登场。

价值迷失、精神焦虑、信仰危机是当代人的生存体验,人们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的需要在物欲的宣泄与精神的荒芜的世界中寻找一个安定的精神家园。

面对现状,理性反思传统人生价值观失落的原因已成为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透过现实纷繁复杂的表现,借助理性思维,我们认识到,传统人生价值观的失落,既包含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制约因素,是一个结构复杂、意蕴厚重的综合性范畴。

反思是为了重建,在社会转型这一宏大的背景下,对传统人生价值观进行现代重建,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是时代的课题,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旨归所在。

在总结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结合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价值观,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传统人生价值观现代重建的基石、原则以及途径等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反复探索,并尝试性的提出一些新的见解,希望能为人生价值观的科学引导提供微薄的借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

xx大学本科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院:专业年级:学号:姓名:任课教师:2010年 5月 1 日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就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为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使得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真正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之上。

关键词:实践;真理;唯一标准。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很多实践的理论知识,但是如果我们在实际当中不能灵活运用,那就等于没有学。

下面我就针对实践是否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展开论述。

一、什么是实践本人个人观点认为实践是人们有意识地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活动,包括破坏自然和破坏社会的活动也是实践活动。

侵略战争、恐怖活动、大屠杀、违法犯罪活动、乱砍滥伐等都属于“实践”的范畴。

实践是主体和客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纽带和桥梁。

“民以食为天”。

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生产劳动和物质生活实践,其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的一切其他形式的实践活动都是在生产劳动和物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在现代社会和今后的社会中,教育实践、科学实验、生产劳动和物质生活实践都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都是最重要的实践活动。

正确实践就是符合或基本符合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的实践,也是促进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实践。

一切错误实践都会阻碍或破坏人类社会或局部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甚至会使人类社会或局部社会遭受灾难,或者说是不利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

盲目实践也会对人类社会或局部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很大的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盲目实践往往成为错误实践。

盲目实践也可能取得或多或少的效益。

一部分盲目实践可能会成为正确实践或基本正确的实践。

试验性实践是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进行的某种探索性实践活动,如种植试验田、新飞机试飞等等。

马原理课程总结论文

马原理课程总结论文

马原理课程总结论文引言马原理课程作为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基础课程,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环节。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我们深入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对于我们做好党的工作、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总结马原理课程的学习经验,探讨课程的学习收获以及对未来工作的影响。

马原理课程学习经验总结学习内容的系统性与科学性马原理课程的学习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对当今社会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等。

通过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体系,具有非凡的思想深度和理论内涵。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通过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加强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的认识。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马原理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加深我们对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理解。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深入研究现实问题,并根据学习的理论知识为工作实践提供指导。

同时,在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激发思考和批判精神马原理课程培养了我们的批判精神和对问题的思考能力。

通过对历史、社会现象和时事的深入分析,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和客观评价。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被动接收知识,更是积极思考和质疑,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这种思考和批判精神培养了我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影响未来工作的方向与选择通过马原理课程的学习,我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指导我们思考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思想武器。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我们都能够通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来提升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更好地适应和面对各种社会变革和挑战。

在未来工作中,我们将秉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思想方向,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论马原理课程是党员干部和马克思主义学习者的必修课程,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马原实践论文要求(精选5篇)

马原实践论文要求(精选5篇)

马原实践论文要求(精选5篇)第一篇:马原实践论文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论文《反思转基因》黄孟洲20120230001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论文”的格式要求一、页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论文:《反思转基因》(加黑);直接写学生自己的学号、姓名(宋体小5—如本页页眉)二、论文提要:要求200-300字(宋体-小4号)三、关键词:3-5个(宋体-小4号)四、正文:(宋体-小4号,所有标题加黑)1、提出问题:(标题宋体-小4号加粗)(内容宋体-小4号)(1)问题是什么?(2)问题的由来或背景(3)问题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4)产生和解决的社会影响、作用或意义或价值或启示。

总之,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2、分析问题:(标题宋体-小4号加粗)(内容宋体-小4号)(1)分析问题产生的理论根源(2)分析问题产生的实践根源(历史或现实)3、解决问题:(标题宋体-小4号加粗)(内容宋体-小4号)(1)解决问题的总思路或总体构想(2)具体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或手段有哪些?为什么这些方法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具有针对性。

4、注释:引用文章的作者、题目、出处(什么杂志或书籍或网址——哪一期、哪一页)出版时间(宋体-小4号)5、参考文献:作者、题目、出处(什么杂志或书籍或网址——哪一期、哪一页),出版时间(内容宋体-小4号)6、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年龄(年月)、籍贯、身份(如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硕士)、联系方式:电话、电子邮箱(内容宋体-小4号)五、正文的标题题号要求:每个问题之间隔一行。

六、正文字数:3000字以上;打印稿于第8周课堂上交,电子文档在9周前由各班学习委员打包上传到:*********************,过时不侯!电子文档的文件名写学生自己的姓名和学号!未竟事宜由黄孟洲解释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黄孟洲 2014年9月1日第二篇:马原实践论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韩村河实践报告14会计2班201411690579张悦5月21日清晨,我们乘坐着客车,开始了韩村河实践之旅。

1500字马原论文事例

1500字马原论文事例

1500字马原论文事例篇一:马原20xx字论文浅谈微信最近看到了很多讨伐微信朋友圈的文章,关于微信给我们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的议论也是炙手可热。

毋庸置疑,微信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社交发明,但同时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

微信出现以后,迅猛发展到今天,到底发生了什么?微信用户超过6亿,据微信团队匿名人员介绍,日活跃用户达到3亿。

为何微信在短时间之内变得如此热门?用唯物辩证法在发展上的观点来说,微信创始人树立长远的眼光,他们认识到当今的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看中了移动互联网的无限发展潜力,主推语音交互方式,避免用户在窄小的空间上打字的烦恼。

此外,微信抓住了人们的内心最真实的欲望,设计漂流瓶和摇一摇这两个项目来满足人的倾诉的情感需求,满足了人对跨空间同类的陌生人的好奇,对随机的好奇。

微信,满足了人类的贪嗔痴,将产品,推向社交通信的头把交椅。

微信并没有止步于此,它将目光放于发展多元化,推出公众平台帐号,使其在原本的通讯工具的角色上又增加了自媒体传播属性。

作为近年来社交发明之一,微信是一个半封闭社交平台,如果把社交模式按照熟人、轻熟人、陌生人三种划分,微信则是没有陌生人的社交模式,只有陌生人到轻熟人的入口:摇一摇、附近的人,一旦在微信里成为好友,至少是轻熟人社交。

正是由于这种社交模式,微信社交可以说是建立在一定熟悉甚至信任的关系之上的关系网。

基于此,微信营销就开始大展拳脚了。

众所周知,在营销中,有一个著名的“鱼塘理论”,即客户比喻为一条条游动的鱼,而微信公众平台就相当于这个鱼塘。

微信营销是靠品质、服务、信用简历品牌实现商品价值,是再小的个体通过梳理自我品牌,通过实现点对点的精准营销展现商品的使用价值赢得客户的青睐。

更重要的是微信营销是生产企业摆脱中间商、卖场盘剥,利用便捷的互联网增加生产商剩余价值,来扩大其生产规模,积累资本。

传统企业利用电子商务走向直销,将自己的商品所具有的独特使用价值展现给客户,然后通过长期的诚恳服务赢得客户的信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范文(精选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范文(精选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范文(精选4篇)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 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以下是我整理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1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现在已经160多年了,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其生命力却不断增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的产生导致了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而它的思想,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历史的延续继续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世界上马克思主义者将会越来越多。

在接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之前,“马克思主义”这个名词在我脑海里恐怕是最独特的一个词了,非常熟悉但却无法对其做详细恰当的解释,这让我无法了解它的精髓所在,继而也无法得到它对于我的有利影响。

所以,我带着对它的好奇,积极地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领略它的魅力。

这篇论文,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库。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在这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马克思和恩格斯适应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的继承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原论文五篇

马原论文五篇

马原论文五篇第一篇:马原论文人类----宇宙最伟大的骄傲---------《宇宙与人》观后感【摘要】一个不十分了解宇宙的民族,在很多理念上是容易脆弱的。

自古以来,人们对宇宙的形成、生命的起源充满了浪漫多彩的幻想,人类渴望了解茫茫宇宙,渴望了解生命的真相。

影片《宇宙与人》对有关宇宙诞生、生命起源、外星世界、恐龙灭绝等一系列充满神秘色彩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形象、科学的解答。

【关键词】宇宙人类科学正文: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上观看了《宇宙与人》科教片,我看到了宇宙的浩渺,也为之震撼,从地球系、太阳系、、银河系,乃至整个宇宙,在里面孕育着太多的未知,而人类也不断为之而探索着。

宇宙是一切生命的本源,宇宙的诞生是一个奇迹,但生命的诞生更是一个奇迹,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却能创造出生命,这是一个经过不断进化、发展的生命过程,这个过程是无比的漫长和伟大的。

对于有生命的星球,到目前为止,研究发现只有地球是拥有生命的,在如此浩渺之宇宙中,人类是孤单的。

从整个生命的起源过程来看,也是历经了几十亿年的历程,从恐龙时代,到现在的人类统治时代,世界开始出现文明,人类懂得了思考,这一切注定人类是出现的最伟大的生物。

这似乎已经出乎了物质所能接受的范畴,或者说物质不再是单纯的物质,物质的含义更加丰富了起来。

一宇宙的物质结构150亿年前,一个温度高得不可思议的能量奇点突然爆裂,造就了这个充斥着大大小小星际物质的浩瀚宇宙。

而且,这一爆炸过程至今仍在进行着,因为一旦宇宙停止向外运动,它必将会被自身的引力所灭亡,所以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本身没有行为,而物质中蕴含了4种力却决定了宇宙的一切。

其中最强的是强力,它存在于强子之中,核能就是靠它产生的,但这种力只在原子核的直径范围起作用,所以,产生核能就必须让它们相互接触,也就是核聚变。

核聚变必须有中子,而另一种弱力,能使质子衰变成中子,并释放出射线,这个力是核聚变不可缺少的。

自考本科马克斯主义基本原理的实践范文

自考本科马克斯主义基本原理的实践范文

自考本科马克斯主义基本原理的实践范文英文版The Practice of Self-Taught Bachelor's Degree in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MarxismIn the ever-evolving academic landscape, self-taught learners occupy a unique position. They are not just students but also educators, navigating their own path towards knowledge. This essay explores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Marxism for self-taught bachelor's degree candidates.Firstly,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core tenets of Marxism. Marxism, named after Karl Marx, is a philosophy that analyzes soci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phenomena through a materialist lens. It emphasizes the significance of class struggle and the role of the proletariat in bringing about social change. For self-taught learners, this theory provides a robustframework to analyze contemporary issues and historical contexts.Secondly,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Marxism becomes crucial. In the realm of self-education, Marxism can guide learners in critical thinking. It encourages them to question assumptions, analyze power structures, and understand the interconnectedness of soci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forces. This approach is invaluable in the pursuit of knowledge, especially in fields like sociology, politics, and economics.Moreover, Marxism's focus on social change aligns with the aspirations of many self-taught learners. By 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s of class struggle and the role of the proletariat, they can gain insights into the mechanisms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is, in turn, can inform their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goals, encouraging them to become agents of change in their communities.In conclusion,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Marxism offer valuable insights for self-taught bachelor's degree candidates. Itnot only provide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social phenomena but also serves as a guide for practical action. By embracing Marxism, self-taught learners can enhanc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and contribute to positive social change.中文版自考本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践范文在学术领域不断演变的过程中,自学者占据着独特的位置。

马原理实践教学(3篇)

马原理实践教学(3篇)

第1篇一、引言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全党全国人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我国高等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其中马原理实践教学便是其中之一。

本文将围绕马原理实践教学进行探讨,分析其实践意义、实施方法及效果。

二、马原理实践教学的实践意义1. 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感通过马原理实践教学,学生可以亲身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了解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和理论体系,从而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感。

2. 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马原理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为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为其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马原理实践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4.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马原理实践教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马原理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法1. 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马原理教学中,教师应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方式,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2. 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校内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程设计、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校外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参观学习、实地调研、企业实习等。

将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其实践能力。

3. 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在马原理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关注实践活动的开展,还要注重对实践活动的反思,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

4. 多元化实践教学形式马原理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如辩论赛、知识竞赛、主题演讲等。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实践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思政课马原实践教学(3篇)

思政课马原实践教学(3篇)

第1篇一、引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下简称“马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之一,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思政课马原实践教学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马原实践教学的意义、现状、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马原实践教学的意义1. 增强学生的理论素养。

马原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高理论素养,为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马原实践教学鼓励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马原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认识。

4. 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

马原实践教学强调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马原实践教学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有助于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三、马原实践教学现状1. 实践教学形式单一。

目前,马原实践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为主,缺乏多样性。

2.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部分高校马原实践教学资源匮乏,如实习基地、实践项目等。

3. 教师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部分教师对马原实践教学的理解和把握不足,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4. 学生参与度不高。

部分学生认为马原实践教学与实际生活脱节,缺乏兴趣和参与度。

四、马原实践教学策略1. 丰富实践教学形式。

结合马原课程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如实地考察、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

2. 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

高校应加大投入,建设实习基地、实践项目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3. 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确保实践教学效果。

4. 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5. 建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马原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实践教学效果进行科学评价,不断优化实践教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论文(2)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论文(2)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论文(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论文篇二[摘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理论性比较强,学生学习比较困难。

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将抽象的理论与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做到哲学教学应联系自然科学实际,应联系文史知识实际,应联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应联系学生身边实际。

[关键词] 哲学;教学方法;自然科学;文史知识;路线;方针;政策;学生实际Study on the principle of the Marx doctrine philosophy "," teaching methodLi Ke-qiang(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of Tongren University Guizhou Guizhou Tongren 554300)Abstract: Marx's principles of Marxist philosophy theory is relatively strong, difficult students, teachers in the teaching,should be the abstract theory and concrete practice, enrich the content of classroom teaching,so teaching philosophy of natural science should contact the actual practical knowledge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 contact; contact the party's line,principles,policies should be; students around the actual contactKeywords:philosophy;teaching methods;natural science;humanities knowledge;route;guidelines;policies;students practica2007年版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原理》)已正式开始使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论文《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中日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论文《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中日关系问题》

论文提要:中国和日本都是亚洲有影响的政治经济大国,地理位置隔海相望。

中日关系对于两国利益以及地区安全稳定有重大意义,在两国各自的对外关系中都处于重要地位。

近期中日关系因为钓鱼岛所属问题摩擦不断,本论文则选择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矛盾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来尝试分析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关键词:中日关系矛盾马克思主义哲学正视问题和平共处一、提出问题:(一)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1.历史问题2.领土问题3.政治问题(二)中日之间问题的历史背景1.历史问题20世纪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侵略,期间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罪行,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痛苦。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又纂改历史教科书,歪曲历史事实,日本首相不时参拜供奉了日本战犯的靖国神社,日本右翼鼓吹中国威胁论,散布不友好言论,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2.领土问题日本与中国在南海、东海的开发以及钓鱼岛所属问题与中国一直存在摩擦。

关于钓鱼岛问题,依据国际法中明确规定“领土发现即占有”的“先占”原则,结合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台湾、福建等省的渔民从事捕鱼、采药等活动的场所、中国关于钓鱼岛的最早记载可追溯到千年前的隋朝的历史事实,中国对钓鱼岛拥有合法主权。

日本在这个问题上拒绝对话解决、否认事实的强硬态度造成了中日关系和谐发展的又一重障碍。

3.政治问题冷战时期在两大势力对峙的政治背景下,为了对抗苏联阵营,日本美国结成了战略同盟关系,两国在政治军事经济上合作频繁关系密切。

随着冷战结束,“一超多强”格局的形成和美国霸权主义的对外策略以及对于中国的采取的对立态度,在对于中国的外交政策上上美日往往保持一致。

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经济危机对于美国及其同盟的实力造成的消耗,美国为保全其霸主地位频繁对中国施压,而中日关系摩擦则正是美国对中国施压的发力点之一。

此外,近期日本政局动荡,国家领导人更换频繁,给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同样带来了难度。

马克思原理的应用论文

马克思原理的应用论文

马克思原理的应用论文
1. 研究背景
2. 马克思原理简介
马克思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理论,它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马克思原理的核心思想是以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础,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和改造社会的路径。

3. 马克思原理的应用
3.1 经济领域中的应用
•剩余价值理论的应用
•历史唯物主义的应用
3.2 政治领域中的应用
•阶级斗争学说的应用
•暴力革命与和平演变的选择
3.3 社会领域中的应用
•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
•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
4. 马克思原理的实践案例
4.1 中国共产党的实践
4.2 俄国十月革命的实践
5. 马克思原理的局限性与拓展
5.1 马克思原理的局限性
5.2 马克思原理的拓展
6. 结论
通过对马克思原理的介绍和应用的讨论,可以看出马克思原理在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实践价值。

然而,马克思原理也存在局限性,需要在实践中
不断拓展和完善。

只有深入研究和应用马克思原理,才能更好地指导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建设。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原理实践教学论文》
论文题目:人与自然的联系与发展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年级: 2010级
班级:一班
学号: 201011010141
姓名:徐赫
集天地之灵气,采万物之精华,勇敢的人类从洪荒时代走到了文明的世纪。

人类的智慧创造了经济的奇迹,无知与贪婪却留下了可怕的后果。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是一个从和谐到失衡,再到新的和谐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马克思曾说过:“社会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本质的统一,才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

人与自然关系严重失衡,主要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水平有限,并受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地区利益、集体利益以及个人利益代替了人与自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到眼前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而忽略了自然永存的内在价值,为了满足眼前局部的利益,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以至于危及人类的持续发展。

然而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联系是以事物之间的相互区别为前提的,是不同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事物间的相互区别也以联系为前提,事物各有特点,又相对独立性,但这是相互联系中的特点和相对独立性。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事物原有的状态和性质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

我们必须正确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孤立地看问题,就是只看到事物间的区别,事物的相对独立性,忽略了它们的联系。

相对主义是在联系问题上走了另一个极端。

它抹煞事物之间的界限,看不到事物的特点和相对独立性,实际上也否认了联系。

例如地球和太阳的相互作用构成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并引起地球上事物和现象的变化,比如四季更迭就是由此引起的。

一定形式的运动都意味着一定的变化:最简单的机械运动会引起物体位置的变化,物理运动是物质分子状态的变化,化学运动是物质化学成分及其结构的变化,生物运动是生物机体的变化,社会运动会引起社会有机体的变化等。

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它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的。

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
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这两方面也就是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

尤其在社会急剧变革时期,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表现得特别明显,把握这一规律对于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现在的自然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而是到处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记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

“人化自然”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越来越密切。

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形成的依存链、关联链和渗透链,必然要求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自觉地接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同样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稳定和同步进化,推动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与此同时,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

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

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

所以,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还要对自然进行涵养保护。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应是共生、共赢、共荣的伙伴关系,必须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前提,克服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思想,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并进的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指出:“在实践上,人类的普遍性正表现为这样的普遍性。

它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做为人的活动的对象,和工具。


则说明,人不是自然的统治者,而是自然地维护者,自然是我们的母亲,提供我们共存的环境。

生存的环境。

而社会生活的本质上是实践的。

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社会实践的人,推动社会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而社会实践活动又是在自然中进行的。

所以人靠自然界生活。

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吃续不断地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

所以我们必须保护自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环境。

所以我们必须构建和谐会,把马克思注意应用到现实中去,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中做起。

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节约用水、用电,垃圾回收处理……在中国,再小的事乘以十三亿便是很大的事,再大的事除以十三亿便是很小的事地,在中国,再小的力量乘以十三亿便成了一股无坚不摧的大力量.只要我们人人意识到自然的重要性,并加以保护,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环境问题就会得以解决,环境会更加美好,人类的生活也会更加的幸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