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下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及答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4.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偷” 反映了小伙伴们的诚恳待客的热情;“偷” 显示了小伙伴们纯洁无私的心;“偷”反 映了小伙伴们周到细致,天真纯朴的天性。
• 18.勤劳、节俭、慈爱。
• 19.示例:这是社会的进步,这是科技发 展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使我们能够采取 多种多样的过年方式,使我们能够享受丰富
• 15.选文通过对“赶年集”的回忆,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B.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 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C.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 河来。
D.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 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 6.在横线处填入下列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 (3)《关雎》中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 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小石潭记》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 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身、溪水的语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黄发垂髫 (2)波撼岳阳城 (3)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4)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15.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 16.本句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 地写出家乡的集市对人们的吸引力,表达了 人们赶集时的喜悦之情。
• 17.本段文字交代了作者小时候赶集沿途 所见、当时的社会背景及集市的概况,烘托 了作者赶集的快乐心情,为下文写集市的热 闹场面做铺垫。
• ①明清以后又不断发展,最多时有6000多条
• ②这些地区都是您感受胡同文化的好去处
• ③据统计,北京现有胡同1000多条,纵横交错,织 成了荟萃万千的老北京景观
• ④现今胡同景观保存相对完好的区域有东城区、西 城区和前门地区
• ⑤最早起源于元代
• A.④②⑤①③ B.④②③⑤① C.⑤④①② ③ D.⑤①③④②
• 9.班级举行以“探寻节日
• 9.班级举行以“探寻节日风俗,感受文化情怀”为主题 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7分)
• (1)请仿照示例,从“春节”“元宵节”中任选一个传统节 日,说出节日风俗及文化内涵。(2分)
• 示例:中秋节,吃月饼,希望生活团团圆圆、和谐美好。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16.品味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
项是( )(2分)
D(cháng—chàng)
A.行辈(háng) 冗杂(rǒng)
糜子(méi) 熙熙然(xī)
B.脑畔(pàn) 瞳仁(tónɡ) 争讼
(sòng) 戛然而止(jiá)
C.羁绊(jī) 怠慢(dài) 磅礴(bó)
大彻大悟(chè)
D.眼眶(kuàng) 潺潺(chán) 怅
着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选文画线句子“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有什么作用?(3
• 21.下面加点词可不可以删除?为什么?(3 分)
• 灯笼的工艺水平与大小,往往显示了该家族 或府第的显赫程度。
第一单元检测卷答案
1.D(cháng—chàng)
2.C(A.辟—僻,事—世;B.憾—撼;D.彩—采)
3.B(“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不能用来 形容行为中止)
4.A(B.关联词搭配不当,将“却”改为“而且”; C.“随着”“使”两个介词连用,使句子缺主语, 应删去“随着”或“使”;D.两面对一面,删去 “是否”或在“提升”前加“能否”)
• 19.选文结尾写道:“不知不觉年集已远离我们,百姓富 足阔气了,年味却越来越淡。”诚然,以往过年是赶年集、 放鞭炮、舞狮舞龙……如今新的过年方式已成为主流,网 上购物、电话拜年、抢红包……传统的年味在慢慢淡去, 有人说这是时代的进步,有人说这是一种发展的退步,结 合实际,说说你的看法。
• 22.指出文中画线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并分析其作用。(4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沙湾鱼灯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内涵,体 现在哪些方面?(3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同学们在活动中开展了“如何wk.baidu.com待洋节和传统 节日”的主题辩论,辩论中,有的同学认为时代 在不断进步,传统节日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我们应该过洋节;有的同学认为作为一名中国人 不应该丢弃传统,传统节日是所有中国人的生命 印记。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呢?(3分)
• (3)请阅读以下材料,针对“怎样才能让传统节日 更受欢迎”提两条建议。(2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选文中重点写了哪件事?(2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赏析下面句中加点字词。(2分) • 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
5.C 6.D 7.D(A.“国庆节”不是传统节日; B.《社戏》出自小说集《呐喊》;C.先为人,次为 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 8.(1)黄发垂髫 (2)波撼岳阳城 (3)窈窕 淑女 君子好逑 (4)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 9.(1)示例一:春节,倒贴“福”字,期盼 家人健康平安、富裕和谐。示例二:元宵 节,吃元宵,希望家人团团圆圆、甜甜蜜 蜜。(2)示例:我们应该认真传承民族文化, 过好传统节日,在继承中发扬的同时,我 们也不要盲目排斥洋节。(3)示例:应重拾 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增强节日的娱乐氛围, 社区应该多组织传统节日活动,要注重节 日活动对青少年的熏陶与感染。
4.A(B.关联词搭配不当,将“却”改为“而且”; C.“随着”“使”两个介词连用,使句子缺主语,应删去“随着”或“使”; D.两面对一面,删去“是否”或在“提升”前加“能否”)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C一项是 ( )(2分)
A.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 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 10.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 11.“回望”表现出“我”依依不舍的心 情;“罩”通过视觉表现戏台如梦如幻的 情景,与来时呼应。
• 12.这里运用侧面描写,烘托了船行速度 之快,表现了孩子们驾船技术的熟练。
• 13.双喜:聪明能干、心细如发、热情、 机灵、善于为他人着想。阿发:憨厚无私, 先人后己,偷豆都捡自家的偷。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17.选文第④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 18.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2 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惘(cháng) 马前卒(z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是( )(2分) A.偏辟 登时 燎原 人情事故 B.思慕 严峻 震憾 千呼万唤 C.欺侮 搏击 亢奋 叹为观止 D.吩咐 油馍 斡旋 兴高彩烈
C(A.辟—僻,事—世;B.憾—撼;D.彩—采)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今年的元旦节就要到了,街上张灯结彩, 到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 B.建军90周年大阅兵,弘扬了国威、军威, 一切挑衅中国主权的行为都必须戛然而止。 C.通过爷爷的批评教育,我终于大彻大悟, 对以往所犯下的错误有了深刻的认识。 D.他似乎意识到我仍然困惑不解,于是又用 更浅显的语言向我解释。
• 7.下列有关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说 法,无误的一项是( )(2分)
• A.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 节、国庆节、重阳节皆为我国传统节日。
• B.《社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 文章讲述了作者少年时期到赵庄看社戏的一 段难忘经历。
• C.《傅雷家书》中傅雷素来主张教育的原 则,即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人生信条是:先为 艺术家,次为人,再为钢琴家,终为音乐家。
• D.《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名段,“虞姬” 这一角色在京剧中属于青衣。
7.D(A.“国庆节”不是传统节日;B.《社戏》出自小说集《呐喊》; C.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 8.古诗词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
• (1)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
• (2)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
• 材料一: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传统的过节形式 已经淡出了很多人的生活,甚至一些老少咸宜的 风俗民俗活动也在消失;更让人惋惜的是,很多 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也在被渐渐遗忘。
• 材料二: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 所教授杨利慧指出,过去我们传统节日的狂欢氛 围并不亚于现在的“洋节”。春节、元宵节时, 舞龙舞狮、逛庙会、闹花灯等都很有趣。
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13.双喜和阿发分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4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你怎样看待文中“偷豆”这一情节安排?(3分)
3.B(“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不 能用来形容行为中止)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 义不容辞的责任。 B.今夏,《战狼2》火热来袭,不仅叫好 却叫座,其火热背后的深层原因值得我们深 思。 C.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我们周围出现 了大量的“低头族”。 D.学习是否努力是决定我们成绩提升的因 素之一。
• 18.勤劳、节俭、慈爱。
• 19.示例:这是社会的进步,这是科技发 展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使我们能够采取 多种多样的过年方式,使我们能够享受丰富
• 15.选文通过对“赶年集”的回忆,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B.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 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C.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 河来。
D.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 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 6.在横线处填入下列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 (3)《关雎》中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 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小石潭记》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 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身、溪水的语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黄发垂髫 (2)波撼岳阳城 (3)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4)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15.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 16.本句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 地写出家乡的集市对人们的吸引力,表达了 人们赶集时的喜悦之情。
• 17.本段文字交代了作者小时候赶集沿途 所见、当时的社会背景及集市的概况,烘托 了作者赶集的快乐心情,为下文写集市的热 闹场面做铺垫。
• ①明清以后又不断发展,最多时有6000多条
• ②这些地区都是您感受胡同文化的好去处
• ③据统计,北京现有胡同1000多条,纵横交错,织 成了荟萃万千的老北京景观
• ④现今胡同景观保存相对完好的区域有东城区、西 城区和前门地区
• ⑤最早起源于元代
• A.④②⑤①③ B.④②③⑤① C.⑤④①② ③ D.⑤①③④②
• 9.班级举行以“探寻节日
• 9.班级举行以“探寻节日风俗,感受文化情怀”为主题 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7分)
• (1)请仿照示例,从“春节”“元宵节”中任选一个传统节 日,说出节日风俗及文化内涵。(2分)
• 示例:中秋节,吃月饼,希望生活团团圆圆、和谐美好。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16.品味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
项是( )(2分)
D(cháng—chàng)
A.行辈(háng) 冗杂(rǒng)
糜子(méi) 熙熙然(xī)
B.脑畔(pàn) 瞳仁(tónɡ) 争讼
(sòng) 戛然而止(jiá)
C.羁绊(jī) 怠慢(dài) 磅礴(bó)
大彻大悟(chè)
D.眼眶(kuàng) 潺潺(chán) 怅
着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选文画线句子“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有什么作用?(3
• 21.下面加点词可不可以删除?为什么?(3 分)
• 灯笼的工艺水平与大小,往往显示了该家族 或府第的显赫程度。
第一单元检测卷答案
1.D(cháng—chàng)
2.C(A.辟—僻,事—世;B.憾—撼;D.彩—采)
3.B(“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不能用来 形容行为中止)
4.A(B.关联词搭配不当,将“却”改为“而且”; C.“随着”“使”两个介词连用,使句子缺主语, 应删去“随着”或“使”;D.两面对一面,删去 “是否”或在“提升”前加“能否”)
• 19.选文结尾写道:“不知不觉年集已远离我们,百姓富 足阔气了,年味却越来越淡。”诚然,以往过年是赶年集、 放鞭炮、舞狮舞龙……如今新的过年方式已成为主流,网 上购物、电话拜年、抢红包……传统的年味在慢慢淡去, 有人说这是时代的进步,有人说这是一种发展的退步,结 合实际,说说你的看法。
• 22.指出文中画线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并分析其作用。(4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沙湾鱼灯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内涵,体 现在哪些方面?(3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同学们在活动中开展了“如何wk.baidu.com待洋节和传统 节日”的主题辩论,辩论中,有的同学认为时代 在不断进步,传统节日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我们应该过洋节;有的同学认为作为一名中国人 不应该丢弃传统,传统节日是所有中国人的生命 印记。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呢?(3分)
• (3)请阅读以下材料,针对“怎样才能让传统节日 更受欢迎”提两条建议。(2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选文中重点写了哪件事?(2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赏析下面句中加点字词。(2分) • 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
5.C 6.D 7.D(A.“国庆节”不是传统节日; B.《社戏》出自小说集《呐喊》;C.先为人,次为 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 8.(1)黄发垂髫 (2)波撼岳阳城 (3)窈窕 淑女 君子好逑 (4)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 9.(1)示例一:春节,倒贴“福”字,期盼 家人健康平安、富裕和谐。示例二:元宵 节,吃元宵,希望家人团团圆圆、甜甜蜜 蜜。(2)示例:我们应该认真传承民族文化, 过好传统节日,在继承中发扬的同时,我 们也不要盲目排斥洋节。(3)示例:应重拾 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增强节日的娱乐氛围, 社区应该多组织传统节日活动,要注重节 日活动对青少年的熏陶与感染。
4.A(B.关联词搭配不当,将“却”改为“而且”; C.“随着”“使”两个介词连用,使句子缺主语,应删去“随着”或“使”; D.两面对一面,删去“是否”或在“提升”前加“能否”)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C一项是 ( )(2分)
A.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 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 10.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 11.“回望”表现出“我”依依不舍的心 情;“罩”通过视觉表现戏台如梦如幻的 情景,与来时呼应。
• 12.这里运用侧面描写,烘托了船行速度 之快,表现了孩子们驾船技术的熟练。
• 13.双喜:聪明能干、心细如发、热情、 机灵、善于为他人着想。阿发:憨厚无私, 先人后己,偷豆都捡自家的偷。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17.选文第④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 18.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2 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惘(cháng) 马前卒(z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是( )(2分) A.偏辟 登时 燎原 人情事故 B.思慕 严峻 震憾 千呼万唤 C.欺侮 搏击 亢奋 叹为观止 D.吩咐 油馍 斡旋 兴高彩烈
C(A.辟—僻,事—世;B.憾—撼;D.彩—采)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今年的元旦节就要到了,街上张灯结彩, 到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 B.建军90周年大阅兵,弘扬了国威、军威, 一切挑衅中国主权的行为都必须戛然而止。 C.通过爷爷的批评教育,我终于大彻大悟, 对以往所犯下的错误有了深刻的认识。 D.他似乎意识到我仍然困惑不解,于是又用 更浅显的语言向我解释。
• 7.下列有关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说 法,无误的一项是( )(2分)
• A.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 节、国庆节、重阳节皆为我国传统节日。
• B.《社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 文章讲述了作者少年时期到赵庄看社戏的一 段难忘经历。
• C.《傅雷家书》中傅雷素来主张教育的原 则,即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人生信条是:先为 艺术家,次为人,再为钢琴家,终为音乐家。
• D.《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名段,“虞姬” 这一角色在京剧中属于青衣。
7.D(A.“国庆节”不是传统节日;B.《社戏》出自小说集《呐喊》; C.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 8.古诗词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
• (1)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
• (2)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
• 材料一: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传统的过节形式 已经淡出了很多人的生活,甚至一些老少咸宜的 风俗民俗活动也在消失;更让人惋惜的是,很多 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也在被渐渐遗忘。
• 材料二: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 所教授杨利慧指出,过去我们传统节日的狂欢氛 围并不亚于现在的“洋节”。春节、元宵节时, 舞龙舞狮、逛庙会、闹花灯等都很有趣。
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13.双喜和阿发分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4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你怎样看待文中“偷豆”这一情节安排?(3分)
3.B(“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不 能用来形容行为中止)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 义不容辞的责任。 B.今夏,《战狼2》火热来袭,不仅叫好 却叫座,其火热背后的深层原因值得我们深 思。 C.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我们周围出现 了大量的“低头族”。 D.学习是否努力是决定我们成绩提升的因 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