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物危害手册
有毒有害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有毒有害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有毒有害物品,对人体有害,请注意防护甲醇Methanol健康危害理化特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引起病变;可致代射性酸中毒。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熔点:-97.8℃沸点:64.8℃当心中毒应急处理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急救电话:120 公司职业卫生咨询电话:有毒有害物品,对人体有害,请注意防护硫化氢Sulfureted hydrogen健康危害理化特性本品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接触限值:中国MAC:10 mg/m3高毒、有恶臭的无色气体。
溶于水、乙醇。
熔点:-85.5℃沸点:-60.4℃气体密度:1.5392g/cm3爆炸极限: 4.3%~46% 当心中毒应急处理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十五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急救电话:120 公司职业卫生咨询电话:有毒有害物品,对人体有害,请注意防护氮气Nitrogen健康危害理化特性空气中含氮气量过高,引起缺氧窒息。
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燥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精神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旦酩酊”,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
吸入高浓度,患者可出现昏迷、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侵入途径:吸入。
无色无臭气体。
微溶于水、乙醇。
熔点:-209.8℃沸点:-195.6℃当心中毒应急处理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常见生产性毒物手册简易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编订:XXXXXXXX20XX年XX月XX日常见生产性毒物手册简易版常见生产性毒物手册简易版温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应用在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
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1、金属与类金属毒物(1)铅银灰色软金属,展性强,相对密度11.35,熔点327℃,沸点1620℃。
加热至400~500℃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氧化亚铅和氧化铅,并凝结成烟尘。
不溶于稀盐酸和硫酸,能溶于硝酸、有机酸和碱液。
铅是全身性毒物,主要是影响卟啉代谢。
卟啉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因此影响血红素的合成,产生贫血。
铅可引起血管痉挛、视网膜小动脉痉挛和高血压等。
铅还可作用于脑、肝等器官,发生中毒性病变。
(2)汞常温下为银白色液体,密度13.6,熔点-38.87℃,沸点356.9℃。
黏度小,易流动和流散,有很强的附着力,地板、墙壁等都能吸附汞。
常温下即能蒸发,温度升高,蒸发加快。
不溶于水,能溶于类脂质,易溶于硝酸、热浓硫酸。
能溶解多种金属,生成汞齐。
汞离子与体内的巯基、二巯基有很强的亲和力。
汞与体内某些酶的活性中心巯基结合后,使酶失去活性,造成细胞损害,导致中毒。
(3)铬钢灰色、硬而脆的金属,相对密度7.20,熔点1900℃,沸点2480℃。
氧化缓慢,耐腐蚀。
不溶于水,溶于盐酸、热硫酸。
铬化合物中六价铬毒性最大。
化肥工业催化剂主要原料三氧化铬,是强氧化剂,易溶于水,常以气溶胶状态存在于厂房空气中。
工业生产中的有害物质手册

工业生产中的有害物质手册摘要:一、工业有害物质的定义和种类二、工业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三、工业有害物质的来源和传播途径四、工业有害物质的防治措施正文:一、工业有害物质的定义和种类工业有害物质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危害作用的化学物质。
根据其化学性质和危害特点,工业有害物质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金属毒物:如有甲基汞、镉、铅、砷等。
2.亚硝基化合物:如亚硝酸盐、亚硝胺等。
3.多环芳族化合物:如苯、芘、蒽等。
4.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等。
5.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6.蒸汽:如氨气、硫化氢等。
7.余热、余湿:如高温废水、废气等。
二、工业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工业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程度因有害物质的种类、浓度、暴露时间、接触途径等因素而异。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对环境的危害:工业有害物质排放到大气、水体、土壤中,会导致环境污染,影响生态平衡,进而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
2.对人体的危害:人体接触工业有害物质,可能导致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致畸、致突变等。
例如,铅中毒会导致贫血、肝损伤等;镉中毒会引起肾脏病变、骨折等。
三、工业有害物质的来源和传播途径1.来源:工业有害物质主要来自工业生产过程,包括冶金、化工、石油、建材、纺织等行业。
2.传播途径:工业有害物质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环境和人体。
例如,废气、废水排放;原料、产品运输;设备、工具污染;环境污染等。
四、工业有害物质的防治措施针对工业有害物质的危害,应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加强立法和监管,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工业有害物质的产生、排放、监测、治理等环节进行严格监管。
2.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工业有害物质的产生。
3.采用末端治理技术,如废气净化、废水处理等,降低工业有害物质的排放浓度。
4.强化企业自律,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排放。
常见生产性毒物手册实用版

YF-ED-J1224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常见生产性毒物手册实用版Management Of Personal, Equipment And Product Safety In Daily Work, So The Labor Process Can Be Carried Out Under Material Conditions And Work Order That Meet Safety Requirements.(示范文稿)二零XX年XX月XX日常见生产性毒物手册实用版提示:该安全管理文档适合使用于日常工作中人身安全、设备和产品安全,以及交通运输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
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1、金属与类金属毒物(1)铅银灰色软金属,展性强,相对密度11.35,熔点327℃,沸点1620℃。
加热至400~500℃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氧化亚铅和氧化铅,并凝结成烟尘。
不溶于稀盐酸和硫酸,能溶于硝酸、有机酸和碱液。
铅是全身性毒物,主要是影响卟啉代谢。
卟啉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因此影响血红素的合成,产生贫血。
铅可引起血管痉挛、视网膜小动脉痉挛和高血压等。
铅还可作用于脑、肝等器官,发生中毒性病变。
(2)汞常温下为银白色液体,密度13.6,熔点-38.87℃,沸点356.9℃。
黏度小,易流动和流散,有很强的附着力,地板、墙壁等都能吸附汞。
常温下即能蒸发,温度升高,蒸发加快。
不溶于水,能溶于类脂质,易溶于硝酸、热浓硫酸。
能溶解多种金属,生成汞齐。
汞离子与体内的巯基、二巯基有很强的亲和力。
汞与体内某些酶的活性中心巯基结合后,使酶失去活性,造成细胞损害,导致中毒。
(3)铬钢灰色、硬而脆的金属,相对密度7.20,熔点1900℃,沸点2480℃。
氧化缓慢,耐腐蚀。
不溶于水,溶于盐酸、热硫酸。
毒物周知卡

危险性概述: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嗅透明液体,具有吸水性、脱水性、溶于水剧烈放热,难挥发性可与亚硫酸盐反应。
注意事项:与易燃物(如苯)和有机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水大量放热,可发生沸溅。具有强腐蚀性。
注意事项:当空气中甲烷达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共济失调。
爆炸极限(V%):
5.3—15
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30mg/m3
急救措施:甲烷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急救措施:眼:提起眼帘,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皮肤: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清洗。就医。
消防措施:消防人员必须穿戴防护服和防毒面具,小火用二氧化碳、干粉、1211、抗溶泡沫、雾状水灭火,以使用大量水灭火效果较好,用雾状水冷却火场中的容器并保护堵漏人员。
注意事项:当空气中氨浓度超过3000ppm时,呼吸到这种空气将产生窒息,并可能致死。液态氨可致皮肤冻伤。
爆炸极限(V%):
15.7—27.4
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20mg/m3
急救措施:眼: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皮肤:立即用水清洗至少15分钟。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
作业场所所常见职业危害辨识手册

作业场所所常见职业危害辨识手册作业场所是工人们的工作场所,但是由于工作性质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职业危害。
职业危害以其不易察觉性、隐藏性和累积性,不仅危害工人身体健康和个人利益,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安全,所以在工作场所中,必须对常见的职业危害进行辨识,以保障工人的健康与安全。
1. 化学危害化学危害主要包括:有毒物质、腐蚀物质、易燃易爆物质、化学反应等。
工人在操作化学品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产生化学危害。
1.1 有毒物质有毒物质会对人体器官造成影响,并可能逐渐累积到体内。
在操作该类物质时,工人必须穿戴防护装备,要注意个人卫生,不得将化学物品带回家中,避免危害家人的健康。
1.2 腐蚀物质腐蚀物质对人体肌肤和黏膜有极大危害,如硫酸、氢氟酸等。
在操作该类物质时,必须穿戴防护服及佩戴防护眼镜等,避免物品溅入工人身上。
1.3 易燃易爆物质易燃易爆物质对人员和设备有很大的危害,如气体、液体或飞行中的太空舱等物质。
在操作该类物质时,必须禁止吸烟、明火,防止火花碰撞等,同时科学合理地配置、使用设备和设施,以保证顺利的生产运营。
1.4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会产生很大的能量和危害,工人在操作化学品时需要注意化学品的混合闪爆、自发反应及与其它物质的反应等问题,避免化学反应危害的发生。
2. 物理危害物理危害主要包括:噪音、振动、辐射及高温等,对工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所以在操作物理危害时,必须注意防护。
2.1 噪音噪音会影响工人的听力和神经系统,造成精神失常、心情压抑等问题。
在操作噪音环境下时,必须戴好防噪耳塞,保护耳朵。
2.2 振动振动会对人体肌肉和神经系统造成影响,使得身体出现损伤和慢性疾病。
在操作振动环境下时,必须使用相应的减振设备或工具,降低振动的危害。
2.3 辐射辐射会影响人体细胞的生长和分裂,继而产生安全隐患。
在操作辐射环境下时,必须采用相应的防护措施,如穿防护服、佩戴护目镜等,保护身体。
常见生产性毒物手册

常见生产性毒物手册1、金属与类金属毒物(1)铅银灰色软金属,展性强,相对密度11.35,熔点327℃,沸点1620℃。
加热至400~500℃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在空气中快速氧化成氧化亚铅和氧化铅,并凝聚成烟尘。
不溶于稀盐酸和硫酸,能溶于硝酸、有机酸和碱液。
铅是全身性毒物,主要是影响卟啉代谢。
卟啉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因此影响血红素的合成,产生贫血。
铅可引起血管痉挛、视网膜小动脉痉挛和高血压等。
铅还可作用于脑、肝等器官,发生中毒性病变。
(2)汞常温下为银白色液体,密度13.6,熔点-38.87℃,沸点356.9℃。
黏度小,易流淌和流散,有很强的附着力,地板、墙壁等都能吸附汞。
常温下即能蒸发,温度上升,蒸发加快。
不溶于水,能溶于类脂质,易溶于硝酸、热浓硫酸。
能溶解多种金属,生成汞齐。
汞离子与体内的巯基、二巯基有很强的亲和力。
汞与体内某些酶的活性中心巯基结合后,使酶失去活性,造成细胞损害,导致中毒。
(3)铬钢灰色、硬而脆的金属,相对密度7.20,熔点1900℃,沸点2480℃。
氧化缓慢,耐腐蚀。
不溶于水,溶于盐酸、热硫酸。
铬化合物中六价铬毒性最大。
化肥工业催化剂主要原料三氧化铬,是强氧化剂,易溶于水,常以气溶胶状态存在于厂房空气中。
六价铬化合物有强刺激性和腐蚀性。
铬在体内可影响氧化、还原、水解过程,可使蛋白质变性,引起核酸、核蛋白沉淀,干扰酶系统。
六价铬抑制尿素酶的活性,三价铬对抗凝血活素有抑制作用。
(4)锰浅灰色硬而脆的金属。
熔点1260℃,沸点2097℃,易溶于稀酸。
锰及其化合物的毒性各不相同,化合物中的锰的原子价越低毒性越大。
工业生产中以慢性中毒为主,多因吸入高浓度锰烟和锰尘所致。
轻度中毒表现为失眠、头痛,记忆力减退,四肢麻木,举止缓慢。
重度中毒者消失四肢僵直、动作缓慢笨拙,语言不清,智能下降等症状。
2、有机溶剂(1)苯具有芳香气味的无色、易挥发、易燃液体。
密度0.879,熔点5.5℃,沸点80.1℃。
氰化物 职业危害告知卡

氰化物职业危害告知卡一、危害概述氰化物是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
经皮肤、吸入和吞食,都可能导致氰化物中毒。
常见的氰化物有氢氰酸、氰化物盐等。
氰化物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符合嗅觉剂量即可感受到。
长期接触氰化物会对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二、危害表现氰化物中毒后,会出现头晕、嗜睡、恶心、呕吐、呼吸急促等症状。
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瞳孔扩大、血压下降,甚至昏迷、死亡。
三、防护措施1. 加强通风换气和室内空气流通,确保空气新鲜。
2. 戴上防护口罩和手套,避免氰化物直接接触到皮肤和呼吸道。
3. 接触氰化物后,应立即用肥皂和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并立即送往医院就医。
4. 在使用氰化物之前,应参阅相关安全技术资料和操作流程,并全程佩戴防护用品。
四、急救处理如误食、吸入或接触氰化物,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清新处,并通风。
建议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并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五、应急预案1. 在存放、使用和运输氰化物过程中,应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2. 在发现氰化物泄漏时,应立即停止操作,迅速撤离人员,并及时报警。
3. 在处理氰化物泄漏时,应全程佩戴防护用品,并注意自身安全。
注意事项1. 氰化物是一种有毒、易燃、易爆的危险化学品,存储、运输、使用时应当格外小心。
2. 操作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严格按照相关流程和规定操作。
3. 氰化物应存放于密闭、干燥、阴凉、通风良好的场所,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烘烤。
工业生产中的有害物质手册

工业生产中的有害物质手册摘要:一、工业有害物质的定义及分类二、工业有害物质的主要污染途径三、工业有害物质对食品的影响四、预防工业有害物质污染的措施五、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正文:一、工业有害物质的定义及分类工业有害物质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对人体和环境具有危害性的物质。
这些物质主要包括金属毒物(如有甲基汞、镉、铅、砷、n-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族化合物等),以及粉尘、有害气体、蒸汽、余热、余湿等。
它们可能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产生严重影响。
二、工业有害物质的主要污染途径1.环境污染: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通过大气、水体、土壤等途径进入环境,进而污染食品。
2.食品容器、装饰材料和生产设备、工具的污染: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容器、材料或设备进行食品生产,导致食品污染。
3.食品运输过程的污染:运输食品的车辆、工具等携带有害物质,进而污染食品。
三、工业有害物质对食品的影响工业有害物质污染食品后,可能导致食品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超标,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长期摄入含有有害物质的食品,可能引发中毒、过敏、肿瘤等疾病。
四、预防工业有害物质污染的措施1.加强立法和监管: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工业有害物质污染的执法力度。
2.提高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环保意识:企业应加强环保投入,提高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治理能力。
3.优化生产工艺:采用绿色、环保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
4.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严格食品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的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5.增强公众环保意识: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公众对工业有害物质污染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五、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工业有害物质污染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明确规定了工业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的排放标准和管理要求。
同时,我国还积极参与国际公约,如《关于在国际贸易中减少有害物质排放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等,以期在全球范围内共同应对工业有害物质污染问题。
氰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氰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本手册是基本按照国家标准GB16483-1996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编写规定》编写,可同时称作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简称CSDS或MSDS。
本手册仅供参考,内容未尽事宜,请参照国家有关化学危险品规定。
1. 危险性2. 氰化物中毒急救3. 燃爆及消防措施4. 氰化钠泄漏处理5. 操作注意事项6. 防护措施7. 氰化钠主要物理性能8. 氰化钠稳定性和反应特性9. 氰化钠中毒机理10. 环保11. 氰化钠包装物处理及污染物处理方法12. 包装及运输1. 危险性各种规格的氰化钠为剧毒化学品,危规编号81001;氰化钠致死剂量为0.1-0.3g。
当与酸类物质、氯酸钾、亚硝酸盐、硝酸盐混放时,或者长时间暴露在潮湿空气中,易产生剧毒、易燃易爆的HCN气体。
当HCN 在空气中浓度为20ppm时,经过数小时人就产生中毒症状、致死。
氰化钠和HCN(氰化氢)毒物危险程度分级为I级(极度危害)。
2. 氰化物中毒急救2.1. 中毒主要由呼吸道吸入其粉尘或氰化氢气体。
亦可通过皮肤、消化道吸收引起中毒。
人口服氢氰酸0.06克,氰化钠0.1-0.3克即可死亡。
2.2. 吸入氰化钠粉尘或吸入氰化氢气体,应立即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用解毒剂解毒,中毒特别严重者呼吸、心跳骤停,按心肺复苏方法进行抢救;当身上沾上氰化钠粉尘或被氰化钠溶液溅污时,应及时脱去被污的衣物,用清水冲洗皮肤,皮肤灼伤可用3% 的硼酸溶液清洗伤处。
2.3. 解毒剂的应用如发生氰化钠中毒,用3%亚硝酸钠10-15ml加入25% 葡萄糖溶液40ml 静脉缓慢注射。
注射完毕后随即用同一针头同一部位即刻缓慢静脉注射50%硫代硫酸钠25-50ml。
如误服氰化钠可用10%硫代硫酸钠溶液或1:2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洗胃后给适量硫酸亚铁溶液口服。
3. 燃爆及消防措施氰化钠本身不会燃烧,但易产生剧毒易燃易爆的氰化氢气体,与硝酸盐、亚硝酸盐反应强烈,有爆炸危险。
工业生产中的有害物质手册

工业生产中的有害物质手册
摘要:
I.引言
- 简要介绍工业生产中存在的有害物质及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II.有害物质的来源
- 列举几种常见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化合物等,并介绍其来源III.有害物质的影响
- 阐述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包括污染、疾病等
IV.相关法律法规及管控措施
- 介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工业生产中有害物质的管控措施
V.结论
- 总结全文,强调有害物质管控的重要性
正文: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有害物质在工业生产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这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了解工业生产中的有害物质及其来源、影响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管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有害物质主要包括重金属、有机化合物等。
这些有害物质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
例如,冶炼、化工、印刷等行业都会产生一定数量的有害物质。
这些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非常严重。
首先,有害物质会通过大气、水体等途径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动植物生长。
其次,人体长
期暴露在有害物质中,可能导致各种疾病,如呼吸道疾病、皮肤病、癌症等。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法律法规,对工业生产中的有害物质进行严格管控。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标准。
此外,政府部门还会对工业企业的有害物质排放进行监测和处罚。
总之,工业生产中的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毒物周知卡

饱和蒸气压(kPa):0.13(739℃)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甘油,不溶于丙酮。
主要用途:用于肥皂工业、石油精炼、造纸、人造丝、染色、制革、医药、有机合成等。
燃爆性
闪点(℃):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
爆炸上限%(V/V):无意义爆炸下限%(V/V):无意义
燃爆性
闪点(℃):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
爆炸下限[%(V/V)]:无意义、爆炸上限[%(V/V)]:无意义
最小点火能(mJ):无意义、最大爆炸压力(MPa):无意义
危害性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其蒸气有刺激作用,引起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流泪、咽喉刺激感、呛咳,并伴有头痛、头晕、胸闷等。口服引起腹部剧痛,严重者可有胃穿孔、腹膜炎、喉痉挛、肾损害、休克以及窒息。皮肤接触引起灼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牙齿酸蚀症。
项目
危化品名称:硝酸
类别:有毒有害物质
标识
1.化学品中文名称:硝酸。2.分子式:HNO3。
理化性
外观与性状:纯品为无色透明发烟液体,有酸味。熔点(℃):-42(无水)
相对密度(水=1):1.36(无水)、沸点(℃):86(无水)
相对密度(空气=1):2.17饱和蒸汽压(kPa):4.4(20℃)
溶解性:与水混溶。
3.溶解性: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溶于浓酸、碱。
燃爆性
闪点(℃):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
爆炸上限%(V/V):无意义、爆炸下限%(V/V):无意义。
危害性
健康危害:对呼吸系统和皮肤有损害作用。急性中毒:可引起鼻、咽、肺部刺激症状,接触者出现眼烧灼感、流泪、咽痒、干咳、胸闷、全身不适、倦怠等表现,重者出现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皮肤高浓度接触可致皮炎,剧烈瘙痒。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肾损害、视力障碍等。
一氧化碳中毒的危害及其预防手册

预防手册
注意燃烧物质:避免在室内使 用炭炉、汽车引擎等产生一氧 化碳的燃烧物质。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一 氧化碳中毒的认知,普及预防 知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一氧化碳中毒 的危害及其预
防手册
目录 危害 预防手册
危害
危害
一氧化碳中毒的定义:一氧化 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 性的气体,当人们吸入过多的 一氧化碳时,会导致中毒。
健康危害:一氧化碳中毒会导 致头痛、头晕、呕吐、意识模 糊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导致 昏迷、休克、甚至死亡。
危害
长期危害:长期暴露在一氧化碳环境中 会对心脏、肺部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风险 。
预防手册
预防手册
定期检查燃气设施:确保燃气 设施的燃烧完全,排除一氧化 碳泄漏的可能性。
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在家庭 、办公室等可能存在一氧化碳 泄漏风险的地方安装一氧化碳 报警器,及时发现并提醒人们 。
预防手册
保持通风良好:保持室内外的通风畅通 ,及时排除一氧化碳积聚。
不在封闭环境中使用燃气器具:避免在 密闭的环境中使用燃气炉、热水器等燃 气器具,以减少一氧化碳积聚的风险。
毒物周知卡

毒物周知卡化学名称:苯
通用名称:
毒物周知卡
化学名称:氰化氢
通用名称:氢氰酸
危害等级:Ⅰ级
填卡部门:北焦医院填卡人:李京红填卡日期:94.5.26
毒物周知卡
化学名称:甲醛
通用名称:Formalin
危害等级:Ⅱ级
填卡部门:北焦医院填卡人:王丹填卡日期:2001.8
毒物周知卡
化学名称:苯酚
通用名称:石炭酸、酚
填卡部门:北焦医院填卡人:王丹填卡日期:2001.8
毒物周知卡
化学名称:一氧化碳
通用名称:CO
危害等级:Ⅱ级
填卡部门:北焦医院填卡人:王丹填卡日期:2001.8
毒物周知卡
化学名称:二氧化硫
通用名称:亚硫酸酐
危害等级:Ⅳ级
填卡部门:北焦医院填卡人:王丹填卡日期:2001.8
毒物周知卡
化学名称:萘
通用名称:焦油樟脑
危害等级:
填卡部门:北焦医院填卡人:王丹填卡日期:2001.8。
毒物周知卡

毒物周知卡
化学名称:乙醇分子式:C2H6O危害等级:
理化性质:
熔点:-114.1℃沸点:78.3℃
溶解度:闪点:12℃自燃点:363℃
相对密度(比重):
蒸汽1.59液体0.79
蒸气压:5.33kPa(19℃)
爆炸极限(V%):3.3%-19.0%
其它特性:
1、无色液体,有酒香;
接触后症状
现场急救
预防
吸入:对呼吸道表面有刺激作用。在相当高的剂量下会产生麻醉现象和显著的肌肉松弛。
迅速撤离工作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就医。
戴好口罩或过滤式面具(半面)
眼睛:有刺激作用
用流动清水冲洗
戴好化学防护眼镜
皮肤:有刺激作用
用流动清水冲洗,注意患者保暖。
穿戴好防护工作服和防护手套
泄漏处理要点:迅速撤离污染区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戴橡皮手套。
泄露处理要点: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遇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MAC0.5mg/m3
其它特性:
1.有顺式和反式两种异构体。顺式异构体不稳定,普通商品是反式异构体。
2.无色透明易燃液体。
3.有毒
4.有窒息性刺激气味
5.与光或空气接触,变为淡黄色液体,逐渐氧化成巴豆酸。
接触后症状
现场急救
预防
吸入:对呼吸道有毒
使人记忆力衰退。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危险废物中毒与安全防护手册

危险废物中毒与安全防护手册1. 引言危险废物是指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危害的废弃物。
在处理和接触危险废物过程中,人们可能会面临中毒的风险。
为了保护工作者和公众的安全,本手册旨在提供有关危险废物中毒的知识以及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2. 危险废物中毒的常见途径2.1 吸入途径当人们吸入危险废物释放出的气体、蒸汽、烟雾或粉尘时,可导致中毒。
这些废物可能包含有毒化学物质或微生物,进入人体后可能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造成损害。
2.2 食入途径通过口腔摄入危险废物,如进食污染的食物或水源,可导致中毒。
某些危险废物含有有毒化学物质,摄入后可能对消化系统、肝脏、肾脏等器官产生毒性作用。
2.3 经皮途径危险废物可通过皮肤直接接触进入人体,如接触含有毒性物质的液体、固体或气体。
这种途径可导致中毒或其他皮肤疾病。
部分危险废物还可通过皮肤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对人体内部器官产生毒性作用。
3. 危险废物中毒的症状危险废物中毒的症状因废物的性质、剂量和暴露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症状:•呼吸系统:咳嗽、呼吸困难、气促等。
•消化系统: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
•神经系统:头痛、头晕、昏迷、抽搐、失去意识等。
•皮肤:瘙痒、灼热、红斑、水泡、疱疹等。
•眼睛:发炎、疼痛、视力模糊、畏光等。
4. 安全防护措施4.1 了解危险废物的性质和风险在处理危险废物之前,必须对其进行充分的了解。
包括了解废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毒性和风险等信息。
根据废物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和个人防护装备。
4.2 做好个人防护在处理危险废物时,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根据废物的特性,可能需要佩戴防护眼镜、呼吸器、手套、防护服等。
必要时,进行培训以确保正确使用。
4.3 建立安全操作规程在处理危险废物时,应建立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
包括正确的废物收集、储存和运输方法,以及危险废物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
4.4 实施废物管理措施建立科学的废物管理体系,包括分类、储存、运输和处理等环节的规范和监控。
6-三氯乙烯 职业危害告知牌

危 害 物 质健 康 危 害理 化 特 性●主要经呼吸道或皮肤吸收进入人体。
●无色透明液体,有似氯仿的气味。
●接触可引起以神经系统改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除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外,●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可溶于多数有机 还可损害三叉神经为主的脑神经,心、肝、肾等脏器亦可受累。
溶剂。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早期头晕、头痛、乏力、颜面潮红、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等表现。
●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
●可有欣快感、易激动、步态不稳,并可出现轻度意识障碍,如意识模糊、●受紫外光照射或在燃烧或加热时分解产生有毒嗜睡状态和朦胧状态。
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幻觉、抽搐、昏迷和呼吸抑制。
的光气和腐蚀性盐酸烟雾。
●长期反复接触可致要疹样、皮炎,其病情一般较为严重。
警 示 标 志注 意 防 护应 急 处 理●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水彻底冲洗清洗皮肤,就医。
●防止蒸汽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金属粉末接触。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接触。
冲洗,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公司紧急报告电话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当地应急救援电话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日期检测机构(或单位)检 测 结 果 三氯乙烯 职业危害告知牌有毒物品,对人体有害,请注意防护三氯乙烯。
有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有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物质安全资料表(乙醇)健康危害:误食或吸入极高浓度的蒸汽后,可能造成轻微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引起头痛、恶心、眩晕、平衡失调或混乱。
会刺激眼睛。
其液体吞食或呕吐可能吸入肺部,造成吸入性危害。
依据动物实验结果,可能损害基因,造成突变。
理化特征:无色透明液体,酒精类,易挥发。
与水互溶,易燃液体。
应急处理:吸入:1、将患者移离暴露区。
2、如果呼吸停止,确实清通呼吸道并施行心肺复苏术。
3、如果呼吸困难,给予氧气。
4、保持患者温暖可休息。
5、立即就医。
皮肤接触:1、以肥皂和水彻底清洗患部。
2、立即脱除污染的衣服。
3、如果刺激性持续,立即就医。
眼睛接触:1、立刻以大量水冲洗15分钟以上。
2、眼皮应提离眼球以确保彻底清洗。
3、立即就医。
食入:1、若患者意识清醒,给患者喝下1至3杯水或牛奶以稀释胃部内的含量。
2、若患者自发性呕吐或催吐时,观察呼吸是否困难。
3、不要对意识不清或半痉挛的患者催吐。
4、保持患者温暖且休息。
5、大量食入或有肠胃症状时,立即就医。
灭火方法: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
安全防护措施:处置:1、不要在工作区饮食或抽烟。
2、空的容器可能含有毒、易燃、可燃、爆炸性的残留物质或蒸氧。
3、不要切割、碾、钻孔、焊接或再使用空容器,除非对危险能采取适当防范。
储存:1、储存在紧闭的容器内。
2、储存在阴凉、干燥、隔离且通风良好的地区,远离热、引燃源及不相容物。
3、输送时使用接地的管线和设备以减少因静电火花引燃或爆炸的可能性。
4、操作区或储存区不可饮食或抽烟。
5、空的容器可能含有毒、易燃、可燃或爆炸性的残留物或蒸氧。
危害物质成分:苯健康危害:眼睛:液滴浅入。
可能对眼睛造成刺激,若揉搓眼部,可能造成眼角膜伤害。
皮肤:对皮肤会造成轻微刺激。
吞食:少量吞食会对健康造成轻微伤害。
吸入:液体吸入会对上呼吸道神经中枢等造成刺激。
理化特征:无色液体,有芳香味,易挥发。
微溶于水,与有机溶剂混溶。
与热、明火易燃烧、爆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木粉尘:木尘漂浮在空气里,被人吸入后能直接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打喷嚏、咳嗽、气喘。
长期吸入这种木尘,能引起肺纤维病变,使肺泡间质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增生,造成肺功能明显下降,有效通气量减少,发生呼吸不畅、憋气、哮喘等。
有的还能引起鼻黏膜炎症,使纤毛和腺体分泌功能受损,容易患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
如果木粉尘长期作用于鼻腔黏膜,可引起鼻癌、副鼻窦癌;木粉尘进入消化道和胃,能引起喉癌、肺癌和白血病、骨髓病等。
松节油:急性松节油中毒的主要表现有发热、消化道刺激、皮肤黏膜刺激、肾、呼吸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的损害等。
口服后有烧心、恶心、腹痛和呕吐。
长期接触松节油可有呼吸道刺激、食欲减退、乏力、嗜睡、头痛和眩晕等症状,以及尿频、尿急和蛋白尿。
皮肤接触可因脱脂而发生干裂与皲裂,对本品敏感者反复接触后可造成局部甚至全身过敏性皮炎。
患有慢性湿疹等皮肤病和肾脏疾病者不宜从事接触松节油的工种。
粉尘:通过鼻腔、气道粘膜纤毛装置、肺泡和肺间质的清除,可使进入呼吸道的绝大部分粉尘排出,但长期吸入大量粉尘可使防御功能失去平衡,粉尘在呼吸道沉积,损伤呼吸道的结构,甚至引起疾病。
生产性粉尘主要引起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及炎症反应,可直接危害人体呼吸系统,并对其造成影响,甚至引起肺部改变(如肺部纤维化、尘肺等)。
噪声: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全身性的,既可引起听觉系统的变化,一般是从暂时性听阈位移逐渐发展为永久性听阈位移,最终导致噪声性耳聋;噪声也可以对非听觉系统产生影响,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及代谢系统等,还可以影响生殖功能和胚胎发育;此外,工作场所中的噪声还可以干扰语言交流,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引起意外事故。
苯:有特殊的芳香气味。
苯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皮肤也可以少量吸收。
短时间吸入高浓度的苯蒸汽可导致急性苯中毒,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麻醉作用,出现昏迷和肌肉抽搐症状,严重者呼吸停止,直至心跳停止。
高浓度苯对眼、呼吸道黏膜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长期接触较低浓度的苯可引起慢性苯中毒,主要对造血系统产生影响,导致造血障碍,早期有白细胞减少,以后逐渐出现血小板减少和贫血,重者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
甲苯:无色、无腐蚀性、带甜味且有芳香气味。
其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短时间吸入高浓度可引起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以及黏膜刺激症状,严重者出现躁动、抽搐、昏迷,有的可出现癔病样症状。
二甲苯:无色、无腐蚀性、带甜味且有芳香气味。
其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人体,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二甲苯会出现中枢神经麻醉症状,轻者头晕、恶心、胸闷、乏力,重者出现躁动、抽搐、昏迷等症状。
乙酸乙酯:无色、有特殊气味。
其主要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
高浓度乙酸乙酯可引起眼、鼻、咽喉和呼吸道刺激症状。
重复或长时间接触,出现进行性的麻醉作用。
对皮肤可引起皮炎及湿疹。
高浓度可发生麻醉作用及肝、肾充血;持续大量吸入,则可发生进行性肺水肿。
乙酸丁酯:无色、有特殊气味。
其主要经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
对眼和呼吸道均有强烈刺激作用,吸入低浓度蒸汽,在角膜上皮可有空泡形成,并引起头痛、眩晕和嗜睡。
人接触高浓度乙酸丁酯的急性表现为出现神经、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皮肤直接接触引起轻度损伤,局部轻度充血及红斑,或接触性皮炎。
经口可致轻度中毒反应、头昏、眩晕、倦怠、恶心。
臭氧:有特殊腥臭气味。
其主要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
吸入臭氧会引起黏膜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口腔咽喉干燥、咳嗽、胸闷等。
短时间吸入臭氧,可致肺功能异常。
高浓度较长时间吸入者经数小时潜伏期后,除出现刺激症状外,还可出现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
锰:过量吸入锰烟和锰尘可引起中毒。
慢性锰中毒早期主要表现为类神经症,继而出现锥体外神经受损症状,肌张力增高,手指明显震颤,腱反射亢进,并有神经情绪改变。
严重者锥体外神经障碍恒定而突出,表现为帕金森样症状。
电焊烟尘:吸入引起呼吸系统黏膜刺激、炎症、电焊工尘肺和中毒作用。
盐酸:是无色或微黄的发烟液体,有刺鼻的酸味。
其对皮肤、黏膜和眼睛具有强烈刺激和烧灼作用,引起刺激部位的炎性水肿、充血、出血和坏死。
硫酸:硫酸与皮肤直接接触,可致皮肤损伤。
硫酸蒸汽和烟雾吸入可刺激和烧伤上呼吸道黏膜,损伤支气管和肺。
硫酸对皮肤和呼吸道的损伤与其腐蚀性有关,可使组织脱水,蛋白质凝固成为不溶性酸性蛋白质,以致形成局限性烧伤和坏死。
甲醇:又称木醇或木酒精,为无色、透明、略有乙醇味的液体。
其主要经呼吸道及消化道吸收,皮肤也可部分吸收。
甲醇对人体的毒作用是由甲醇本身及其代谢产物甲醛和甲酸引起的,主要特征是以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眼部损伤及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步态不稳、嗜睡等。
二氯甲烷:属于低毒类。
是典型的麻醉剂,其在短时间内迅速产生麻醉效应,但不产生严重的痉挛期,感觉消失比较完全,恢复也很迅速,不留任何不良症状。
但在吸入致死浓度时,可发生呼吸的循环中枢麻痹,同时对呼吸道的刺激作用比较强,可引起肺水肿。
氢氧化钠:具有腐蚀和刺激作用。
皮肤接触高浓度氢氧化钠,特别是湿皮肤,能引起比酸更广泛的灼伤,经常接触可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皮肤病,出现深浅不一的“鸟眼状”溃疡,这种溃疡易感染,接触很稀的氢氧化钠溶液也可使指甲变薄、变脆,或者整个指甲毁损。
氢氧化钾:具有腐蚀和刺激作用。
皮肤接触高浓度氢氧化钾,特别是湿皮肤,能引起比酸更广泛的灼伤,经常接触可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皮肤病,接触很稀的氢氧化钾溶液也可使指甲变薄、变脆,或者整个指甲毁损。
高温:高温作业时,人体可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
主要为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心血管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方面的适应性变化,但如果超过一定限度,则可产生不良影响。
其次高温作业工人的作业能力除受体力劳动强度和持续时间影响外,也受环境热负荷的影响。
作业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下降,高温时还可明显降低人的非体力作业能力(如反应速度、运算能力、感觉敏感性及感觉运动协调功能等)。
氨:有辛辣刺激性臭味。
吸入氨会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咳嗽、胸闷、气短、咳粉红色泡沫痰及呼吸困难、紫绀、肺部有湿啰音等。
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
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硫化氢:有特殊臭鸡蛋气味。
吸入低浓度硫化氢会出现刺激症状,如流泪、流涕,或伴有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短期内可恢复。
溶剂汽油:具有特殊气味。
其主要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经皮肤吸收较少。
短时间吸入高浓度汽油可引起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恶心、呕吐、酒醉感等轻度麻醉状态,严重的出现昏迷、抽搐或肌肉痉挛等。
长期吸入低浓度汽油可引起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出现功能性神经紊乱及多发性周围神经炎。
个别可引起内分泌改变、性欲减退、妇女月经紊乱及促进妊娠中毒症发生。
皮肤接触可致局部干燥皲裂、角化,个别可引起进行皮炎、毛囊炎及湿疹。
苯乙烯:急性影响主要为眼、皮肤、呼吸道黏膜刺激症状,出现流泪,结膜充血,喷嚏,咳嗽。
重者尚有眩晕,头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步态蹒跚等症状。
眼部受苯乙烯液体污染,可致灼伤。
长期低浓度接触除有结膜、咽喉刺激感外可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如头晕、头痛、头胀、乏力、失眠或嗜睡、健忘、忧郁、多汗、手指颤动、四肢酸痛、恶心、食欲减退、上腹痛、腹胀等。
女工月经紊乱、月经周期过短、周期紊乱、经量过多。
丙酮:眼睛接触后,出现较强的刺激作用;皮肤接触后,出现水疱、皮炎及荨麻疹;吸入和食用较高浓度的丙酮,出现上呼吸道的刺激反应,迷醉状态,初期表现有乏力、恶心、头晕、头痛、兴奋等,进一步可发展为呕吐、气急、痉挛、昏迷。
长期反复接触丙酮,出现眩晕、灼热感、眼及咽喉刺激、咳嗽。
丁醇:通过吸入、使用、经皮吸收,对眼睛、皮肤、黏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在角膜浅层形成透明的空泡、头痛、眩晕、嗜睡、和胃功能紊乱,高浓度时还可引起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手和指部可发生接触性皮炎、皮肤轻度充血及红斑。
丁酮:大剂量引起肺部刺激。
感觉有强烈气味和刺激,短时间有强烈气味及眼鼻黏膜刺激,有些接触丁酮液体和蒸汽的工人,偶有发生手指和臂部麻木。
长期接触丁酮液体或蒸汽可致皮炎。
液体溅入眼内造成角膜水肿,经口具有轻度毒性。
二氧化硫:无色有强烈辛辣刺激味。
其主要经上呼吸道吸收,亦可由眼结膜吸收。
短时间吸入高浓度二氧化硫即刻出现流泪,畏光,视物不清,鼻、咽喉部烧灼感及疼痛,咳嗽等眼结膜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较重者可有声音嘶哑、胸闷、胸骨后疼痛、剧烈咳嗽、心悸、气短、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及上腹部疼痛等。
长时间接触低浓度二氧化硫,引起嗅觉、味觉减退甚至消失,头痛、乏力、牙齿酸蚀,慢性鼻炎,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纹理增多,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及免疫功能减退等。
环己酮:对黏膜、皮肤有刺激作用,具有麻醉作用,高浓度可引起呼吸衰竭。
在工业操作情况下,皮肤和眼接触和蒸气吸入是常有发生的,眼接触后,可能出现眼睛刺激、角膜损伤;吸入大量的环己酮后,出现鼻和上呼吸道的刺激症状,伴有头晕和中枢神经抑制,初期表现有乏力、恶心、头晕、头痛、兴奋等,进一步可发展为呕吐、气急、痉挛、昏迷。
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造成刺激,甚至皮炎。
长期接触,尚可引起眼结膜的明显刺激和角膜损害。
环己烷:为麻醉毒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
但可引起神经兴奋,心动过缓及喉痉挛,并提高心肌对肾上腺素的敏感性。
直接吸入高浓度环己烷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肺水肿并兴奋、平衡失调、麻醉、昏迷等表现。
大量经口摄入环己烷可引起腹泻,并出现心、肺、脑病变。
高浓度环己烷蒸汽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引起污染皮肤瘙痒。
长期反复接触可引起皮肤脱水、脱脂和皮炎。
甲醛:无色有辛辣刺鼻气味,原生质毒。
低浓度甲醛蒸汽对眼及上呼吸道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吸入高浓度甲醛蒸汽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毒性作用,并刺激肺部引起中毒性肺水肿。
皮肤接触甲醛溶液,可引起组织凝固、坏死,甲醛有致敏作用可引起过敏性皮炎。
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蒸汽可引起头疼,软弱无力。
氯:黄绿色刺激性气体,强氧化剂,易燃烧和爆炸。
职业性急性中毒主要因呼吸道吸入较高浓度氯气所致,是以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急性病变,吸入后迅速发病,通常无潜伏期。
短期内吸入大量氯气后,可立即出现眼和呼吸道黏膜刺激症状,如流泪、眼刺痛、呛咳、胸闷、流涕等,双肺可有哮鸣音或少量湿罗音等。
较重者出现紫绀、咳嗽、气短加重,双肺有弥漫性哮鸣音。
铅烟:急性铅中毒多因消化道吸收引起,常有潜伏期,短者4-6小时,一般2-3天,最长者1-2周,中毒后口内有金属味,恶心、呕吐、腹胀、纳差、便秘或腹泻,阵发性腹部剧烈纹痛(铅绞痛)、头晕头昏、乏力、全身酸痛、血压升高、出汗多、尿少、苍白面容,严重时可合并多脏器功能损伤;中毒性肾病;贫血;麻痹性肠梗阻及消化道出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