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尼土司纪念馆

合集下载

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全省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情况的通报

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全省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情况的通报

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全省历史文化街区划定

和历史建筑确定情况的通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公布日期】2017.06.05

•【字号】甘建函〔2017〕289号

•【施行日期】2017.06.0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风景名胜、世界遗产与历史名城保护

正文

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全省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

建筑确定情况的通报

甘建函〔2017〕289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

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6号)和《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甘发〔2016〕27号)明确提出的具体工作要求,也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延续我省城市文脉,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为期5年,前3年基本完成。现将有关工作情况通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2016年8月,我厅以甘建函〔2016〕280号文件转发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方案》,并结合我省实际进行了具体工作安排,要求各市州规划局统筹负责本地区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的组织协调、分类筛选、校核汇总和数据上报工作,在做好现状排查和统计的基础上,将新划定历史文化街区和新确定历史建筑情况及时报送我厅,我厅完成全省工作情况汇总上报工作,并适时赴实地督导检查。

2017年5月8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全国推进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进展情况的通报》(建研函〔2017〕131号)提出,我省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相对进展较慢,需进一步加快工作进度。2017年5月9日,我厅在兰州专题召开全省城市规划工作会暨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历史建筑确定工作推进会,传达建设部相关会议精神,并就加快推进我省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会后,我厅对各市州规划局多次逐一打电话督促落实,要求6月2日前全面实现零突破。截至目前,全省各市州的城市、县人民政府共公布历史建筑41处,但酒泉市、金昌市历史建筑确定数量仍为零报告,工作严重滞后。

卓尼土司文化资源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

卓尼土司文化资源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

一、卓尼土司历史沿革及文化资源介绍

(一)历史渊源。卓尼历史悠久,早在三四千年前,已经有古羌、戎部落在这里繁衍、生存,逐水草而居,少务农耕。唐朝末年,在吐蕃王朝向东扩张的背景下,西藏贵胄家族率其十六部落离开西藏,经几个世纪的辗转迁移,于元末明初到达甘肃甘南卓尼、迭部地区,当时西藏部族的首领些地所率人马征服了当地部族,被拥立为头人。公元1418年,些地向明中央王朝投诚,被授予洮州卫世袭指挥佥事兼武德将军称号,为卓尼地区第一世土司。1508年,第五世土司旺秀进京觐见正德皇帝,帝赐其姓杨名洪,自此卓尼土司采用汉姓。

后世土司经过初期的卓尼城池修筑,不断地向外扩张,辖区逐渐扩大。在制度建构上,实行家庭世袭的政教合一制度,历任土司继承者,兄为土司,主管政务。弟为僧纲,管理宗教。若遇独子,则兼任政教两权。土司实质上集军事、经济、司法大权于一身,卓尼土司利用宗教巩固其政治地位,从政教两方面牢牢控制着辖区的属民,并从宗教和文化纽带上把辖区属民紧紧地连在一身,这就加强了其属民的凝聚力及在政治上和宗教上对土司的依附性。

(二)土司统治时期的藏族服饰文化。甘肃卓尼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秦巴山地区的交汇处,属黄河水系支流洮河流域的中游,多为中低山地形,整个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与温差变化较大。气候属于高原性大陆气候,寒冷湿润,宜农宜牧,适应多种植被的生长。复杂的气候条件造就了卓尼地区不同的特点和元素的服饰种类,按土司统辖区域内农业生产用地类型主要分为三大类,“戎哇”农区服饰,“卓巴”游牧区服饰、“戎玛卓”半农半牧区服饰。细分还可分为车巴服饰、北山服饰、提提玛服饰、觉乃“戎姆”服饰等。也折射出当地居民较为差异的生活习惯、体貌特征、民族性格、生活环境。

甘南红色资源美术创作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以迭部、卓尼、临潭县为例

甘南红色资源美术创作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以迭部、卓尼、临潭县为例

2. 茨日那毛泽东旧居 茨日那毛泽东旧居,位于旺藏次日那村,该村现为全 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红色民族团结示范村。1935 年俄界 会议之后,9 月 13-15 日中国工农红军到达旺藏乡的茨日 那村,毛泽东居住于茨日那一栋木楼上,对红四军团下达 了三天内夺取腊子口的命令,为腊子口战役的胜利及红军 北上奠定了基础。该木楼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茨 日那革命遗址由毛泽东旧居、民俗博物馆、红军驿站、次 日那革命文化广场四部分组成。毛泽东旧居为藏式两层木 楼建筑,一层为红军警卫室和粮食储藏间,二层为毛泽东 居室;室内有毛泽东铜质雕像及照片,墙面有当时重要的 电文、红军标语、毛泽东长征总结等文物。文化广场有毛 泽东雕像及红色革命壁画,还有毛泽东、朱德、聂荣臻、 林伯渠、萧华等人的墙体诗词。茨日那革命遗址红色革命 氛围浓郁,形式多样,是进行红色革命宣传及爱国主义教 育的基地。 3. 腊子口战役遗址 腊子口遗址位于距迭部县 105 公里的腊子口村,地势 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民谚有“走过腊子口,活像 过虎口”[4],素有“天险门户”之称。国民党为扼制红军北上, 腊子口有军阀鲁大昌三个团的重兵把守。9 月 14 日,毛泽 东下达了三天夺取腊子口的命令。9 月 16 日红四团组成敢 死队,通过正面进攻和攀登悬崖峭壁包抄迂回两面夹击的 战术,突破了敌人的封锁,打开了不可逾越的天门,使国 民党企图阻止红军北上的阴谋彻底破灭。腊子口战役是中 国革命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扭转了国民党反动派对 红军三面夹击的危险局面,达到了红军北上的目的,对中 国红军取得长征胜利具有决定性意义。2004 年腊子口遗址 被确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卓尼县红色资源美术创作资源的区域类型 1. 杨积庆烈士纪念馆 杨积庆烈士纪念馆位于卓尼县柳林镇,杨积庆为卓尼

甘南卓尼(co-ne)历史文化研究综述

甘南卓尼(co-ne)历史文化研究综述

第41卷第4期Vol.41

No.4

2020年7月Jul.2020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izang Minzu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摘要:卓尼不仅在历史上受到历代中央王朝的关注,而且也是近当代人类学、社会学家们从事学术研究的热点地区,产生了相关方面的诸多研究成果。文章通过对相关论文的盘点,分析了卓尼地域文化研究的现状并展望了未来研究趋势。

关键词:甘南卓尼;地域文化;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G127;K29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88(2020)04-0054-10

收稿日期:2020-04-22

作者简介:丹曲(1964-),男,藏族,甘肃肃南人,现为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文献、藏传佛教文化及史诗《格萨尔》。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藏民族大学“藏秦喜马拉雅·人才支持计划《拉卜楞历史文化文库》工程”的阶段性成果。

甘南卓尼(co-ne )历史文化研究综述

丹曲1,郑敏芳2

(1.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陕西咸阳712082;2.西藏民族大学外语学院陕西咸阳712082)

卓尼属甘南藏族自治州所辖,地处黄河支流洮河流域,境内气候温和适宜,风光旖旎,宜牧宜农,非常适合人类的繁衍和生息。历史上这里是华夏文明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也是进入藏区的门户和各民族聚居的走廊。卓尼杨土司自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始祖些地(spyang-thi )朝京献地投诚被封为“正千户”并授世袭指挥佥事兼武德将军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二十代土司杨复兴宣布起义,传承五百多年,成为甘、青藏区历史最为悠久、影响最为广泛的土司之一。历经卓尼土司的精心经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840年后,国内外传教士以及专家学者纷至沓来进行考察,留下了诸多研究成果。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民族文化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藏学研究队伍异军突起,卓尼地域文化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诸多高质量的学术成果相继问世,这些研究成果集中展现了卓尼历史文化的概貌。本文通过对相关论文的盘点,分析了卓尼地域文化研究的现状并预测了未来研究趋势。

卓尼尘烟

卓尼尘烟

卓尼尘烟

作者:南村

来源:《丝绸之路》 2014年第9期

文/南村

在中国西北腹地秦岭以西余脉与岷山山脉北端之间流淌着一条古老的河——洮河,洮河水

滋养着一片鲜为人知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一个小王国遗世独立,竟迁延不绝长达500多年。

2013年10月,我们因循探险家约瑟夫·洛克的足迹探访到这里。

从兰州沿212国道往南,行100多公里,越过一个有趣的山岭,这个山岭有个古怪的名字“鸟鼠山”。《山海经》对它有记载:“又西二百二十里,曰鸟鼠同穴之山……渭水出焉,而

东流注于河。”《山海经》集神话幻想与历史地理于一书,神话与史实相杂糅,这一条记载却

是实实在在的真实地理。

鸟鼠山,又是渭河和洮河的天然分水岭,其岭东是渭河流域,岭西是洮河流域,古丝绸之

路的东段南线从这里经过。

鸟鼠山再往南百十公里到达岷县,岷县右拐,插上省道306,便离开主道,进入洮河流域

核心,故卓尼土司王国的领地。

洮河一带,出产洮砚,孕育了著名的马家窑文化,而一般人可能知闻洮砚,也听说过“马

家窑”三个字,却也许并不能确切地说出它们出自卓尼,更不用说谙熟一个已经消失了的土司

王国。

卓尼,显然不是一个汉语地名。它有什么含义?为什么在这里会存在这样一个独立的土司

王国?

站在县城西北角一段坡路上,引颈向东南望去,早晨的薄雾轻纱般笼住远处的山峦;黛青

的山底,洮河水蜿蜒向西;河畔,高高低低的房屋于光雾中透出横平竖直的轮廓。这是卓尼县城,过去土司王府所在地柳林镇。我的身后是阿乃日扎大山神。山神腹部的台地上鳞次栉比棋

布的是古老的禅定寺。

法王八思巴曾站在这里,约瑟夫·洛克曾站在这里,历代土司及各世僧纲曾站在这里,他

卓尼旅游攻略

卓尼旅游攻略

卓尼旅游攻略

1. 简介

卓尼(Joni)位于中国甘肃省陇南市,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这里拥有许多古迹、名胜和自然景观,是一个非常适合旅游的目的地。

2. 最佳旅游时间

卓尼地处高山地区,由于海拔较高,气候凉爽,夏天温度适宜,是一年中最佳

的旅游季节。最适合旅游的时间是6月到9月,此时气温宜人,天气晴朗。

3. 交通

3.1 飞机

卓尼拥有一个小型机场,但是航班数量较少。如果需要乘飞机前往卓尼,可以

选择先飞至兰州或西安,再乘坐其他交通工具前往卓尼。

3.2 高铁/火车

陇南市拥有多个火车站,可以通过高铁或普通列车前往。从兰州或西安乘坐高

铁到达陇南市,然后转乘巴士或出租车前往卓尼。

3.3 公共交通

在卓尼市内,可以使用公共汽车或出租车进行交通。公共汽车线路较为有限,

所以出行建议使用出租车或自行租车。

4. 旅游景点

4.1 高山草甸

卓尼地区有许多壮丽的高山草甸,其中最著名的是扎尕那草原。这里草原辽阔,风景如画,可以进行徒步、骑马等活动。

4.2 古城遗址

卓尼拥有许多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遗址,其中最知名的是卓尼古城。古城建于

公元前20世纪,保留了许多古代建筑的遗迹,是了解卓尼历史文化的重要地方。

4.3 文化景点

卓尼地区还有一些文化景点,如卓尼寺和藏医文化博物馆。卓尼寺是一座藏传

佛教寺庙,建于14世纪,是卓尼地区最重要的宗教场所。藏医文化博物馆则展示

了卓尼地区传统藏医文化的丰富内涵。

4.4 自然景观

除了上述景点外,卓尼还有许多自然景观,如卓尼河和卓尼山。卓尼河是卓尼

地区的主要河流,沿岸有许多美丽的风光。卓尼山是卓尼地区的主要山脉,山峰高耸入云,给人一种壮观的感觉。

为长征红军让道放粮的卓尼土司杨积庆

为长征红军让道放粮的卓尼土司杨积庆

文史春

史海钩沉

贡献。但杨积庆的作为引起国民党当局的强烈不满,于是利用土司内部矛盾,挑拨其手下反叛,杀害了杨积庆及其亲人、眷属一家7口,在当地引起巨大轰动,此事件被称为“博峪事变”。

雪中送炭显珍贵

1935年9月中旬,由军委纵队和红一方面军主力改编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以

彼时,陕甘支队的右前方,文县、武都至天水一带是胡宗南的大部队;正前方临洮至岷县的洮河一带,由军阀鲁大昌手下的新编十四师驻守,左侧则由卓尼土司杨积庆率领的地方势力把守。杨积庆是蒋介石亲封的洮岷路保安司令,他管辖的地区在当时自然也属于国民党势力范围。

红军想要摆脱敌军,有3条路可以选择:第一是从胡宗南方向突围,第二是绕道青海,第三是直接北上。如果选择第一条路,精疲

文史春秋

之路上设置封锁线,施行“坚壁清野”政策;同时下令胡宗南部驰援腊子口,务必将陕甘支队一举歼灭。如果3支部队实现合围,红军势必会陷入四面楚歌的险境。

可是,蒋介石千算万算,却算错了一个人,这人便是杨积庆。杨积庆是卓尼第19代土司,也是国民党政府委任的洮岷路保安司令,其家族势力对甘南地区的政治、经济、

道,长征前部队东凑西凑,作为先锋部队的红一军团每人也只分得2.5~3公斤粮食,红三军团每人只有2~2.5公斤粮食。腊子口战斗成了红军战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蒋介石企图阻挠红军北上的阴谋彻底破产。

夺下腊子口后,红一军团第二师政治委员萧华曾题诗:“绝壁巉岩挡不住,神兵飞下

文史春

史海钩沉

置,是统治者给各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土司的职位世袭罔替,代替中原王朝镇守一方,在当地有着很大的权力。明朝永乐年间,甘南卓尼地区出现了一位少数民族首领,在卓尼一带开疆扩土,永乐皇帝为了招抚卓尼百姓,将这位少数民族首领封为武德将军,让他担任卓尼第1任土司;到了明朝正德年间,因为卓尼土司抵御外敌有功,获赐“杨”姓。

电影《卓尼土司》观后感

电影《卓尼土司》观后感

电影《卓尼土司》观后感

电影《卓尼土司》是一部感人肺腑的电影,故事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意外成为土司的

经历。影片通过展现主人公从普通农民到土司的蜕变过程,向观众传递出了关于权力、人性、民主等方面的深刻思考。

影片刻画了土司卓尼从一个没有任何野心的普通人成长为一位务实、懂得打理土司的

领袖形象。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无数的困难与挣扎,但最终他的努力和智慧得以回报。通过这样的情节设置,影片告诉我们,只要有信念、付出努力,任何人都可以成

为优秀的领导者,而权力也需要被拥有智慧和善心的人所掌握。

同时,影片对于权力的探讨也是很有深意的。通过土司这个角色,影片展现出权力对

人性的影响,以及权力背后的暗藏的危机。卓尼在成为土司后,面临着各种考验和纷争,同时也发现自己渐渐与普通百姓的距离拉大。这样的情节设计提醒观众,权力并

不是一种无条件的好处,它也带来很多挑战和困扰,需要权力者用好来为人民谋福利。

影片最后几幕的民主选举场景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这个场景,观众看到了

人民对土司的选择权,他们通过投票的方式决定了自己的未来。这种民主选择的可能

性让人感到振奋和欣慰,也给人以启示,民主是一种有力的工具,能够让社会更公平、公正。

总之,电影《卓尼土司》通过一个普通人的成长故事,向观众传递了许多思考。它让

我们思考权力的本质和价值,以及权力与个人品质的关系。影片还展现了对民主的赞

美和肯定,提醒人们要珍惜并积极参与到社会决策的过程中。整体来说,这部电影情

节引人入胜,让人深思,是一部值得推荐的作品。

在甘南遇见五彩卓尼

在甘南遇见五彩卓尼

在甘南遇见五彩卓尼

广袤的草原翠色旖旎;

奔涌的江河如锦如缎,纵横交错;

静谧的湖泊澄澈碧透,云影徘徊。的确是这样,在这方4.5万平方千米的大地上,奇绝景致如影随形,大自然在神秘的开阖跌宕中呈现出震慑心灵的壮美。

连绵起伏的草毯铺陈于蓝天白云之下,开阔的视野里,一条公路蜿蜒在浩瀚的绿色里,路边有五彩经幡迎风而动,让我们一起走进甘南卓尼,感受这片大地馈赠的美好。

沿着洮河逆流而行,在大约150千米处洮河支流车巴河的中游,至今仍保留着一些原生态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半农半牧的藏民族村寨。只需了解下卓尼的地理位置,就足以撩拨旅人的心弦:“西部热土”“雪域明珠”“洮砚之乡”“藏王故里”等诸多标签,让人对这里充满向往。卓尼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距离甘肃省会兰州约333千米,行政区划隶属甘南藏族自治州。大自然的苍桑变迁孕育了这里优美神奇的自然景观,勤劳朴实的藏民族创造了具有洮河地域特色的历史文明。自然生态文化、藏传佛教文化、觉乃藏族民俗文化与近现代的红色文化相互辉映,吸引着外界探询的目光。

倾听藏寨的红色历史

博峪藏寨是位于卓尼县木耳镇的一个藏族小村落,恬静安闲。走进村子,格桑花在房前屋后开得正艳,洮河水绕村而过,村旁的高山之上,

“红色胜地绿色博峪”几个大字在细雨的浸润下格外醒目。五彩的经幡、藏式民居“苫子房”、家门口做针线的藏家大妈和奔跑嬉耍的孩童,给原本静谧的峡谷带来了生动鲜活的气韵。

博峪村村口的墙壁上,“红色博峪”“民族团结示范进步村”及占据另一面墙壁的《博峪赋》,向来客讲述着这座藏寨的过往,也展现着这里丰厚的歷史遗存和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

卓尼县红山石观景台描写

卓尼县红山石观景台描写

卓尼县红山石观景台描写

巍巍白石山下,杓哇“青山鹤影”观景台屹立于群山张臂之中,利布湾白桦林山体满弓弧点承载鹤影重重平台,与寺院“七星揽月”观景台遥相呼应,十里“将军山”眺云海日出,黄捻子百里林海尽收眼底,临立景端俯视脚下,合冶公路如似蛟龙蜿蜒,环宇四周眼前的画卷镌刻着四季渐入魅力土乡秘境,昂首闭目2695米海拔让灵魂在次升腾,阵风掠过清凉福地,惊雷炸响暮雨过后,七彩长虹凝聚着冶木河的甘露跨过康多大峡谷与阿妈周措(常爷池)紧紧相连,此为吉祥观景福地。

东大门

这里与定西市岷县西寨镇隔河而望,这里藏汉文化交相辉映,东接汉地西连藏区,有着青藏高原“窗口”的美誉,是临卓岷三县交界处,是内地通往藏区的第一门户。

东大门文化墙主要以砂岩浮雕的形式展现了九色甘南七县一市的代表性自然风光和我们卓尼县五大文化与四沟两峡的文化旅游资源,文化墙长约为712米。

观景走廊木栈道从东大门到佛塔全长为300多米,宽2.0米,木材经过脱脂、防虫、防腐处理。栏杆的高度为1.2米,是观赏洮河美景,眺望西泥沟新村的首选之地。在这里可以明显的看到我们的西泥沟新村全景。西泥沟新村建有11幢(22户)民居小别墅,栩栩如生的展现了现代文明下的小康画卷,因此被誉为“甘南东大门卓尼第一村”。

维子观景台

维子观景台位于卓尼县康多乡维子村的沟口,海拔2812米。“维子”是藏语音译,意为“放牧”,根据历史传闻,维子村曾经是卓尼土司的放牧区,因此而得名。维子观景台地处合冶二级公路沿线,周围森林广袤,林地出产冬虫夏草、羊肚菌等名贵的中药材,也是藏羚羊、鹿、狼等国家级保护类野生动物繁衍生息的美丽家园。维子观景台的不远处便是卓尼县康多峡景区,景区位于康多乡、杓哇土族乡的冶木河、岔巴河峡谷地段,属冶木峡上峡,共长30余公里,景区内地质构造复杂,自然风光奇特,蕴含丰美的草场和森林、奇峡、险峰、别样的民俗风情、历史悠久的古刹寺院等旅游资源。

参观卓尼土司基地心得

参观卓尼土司基地心得

参观卓尼土司基地心得

最近我有幸参观了卓尼土司基地,并且从这次参观中获得了很多启发和感悟。卓尼土司基地位于中国西南的贵州省,它是一个历史悠久且独特的文化景点。

首先,卓尼土司基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这里展示了土司制度的独特魅力。土司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殊的行政管理制度,而卓尼土司基地将这一制度的细节和发展历程生动地呈现出来。通过参观基地内的陈列和介绍,我了解到土司制度在贵州的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代表了土司与百姓之间的联系和土著文化的传承。

其次,我对卓尼土司基地的建筑风格和布局感到惊叹。基地内的建筑群是典型的苗族风格,有着精雕细琢的木雕和独特的屋顶风格。我在参观过程中了解到这些建筑是经过精心保护和修复的,并且每座建筑都有具体的用途和意义。尤其令我难忘的是土司的府邸,它宽敞而富丽堂皇,让我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的土司时代。

最后,我被卓尼土司基地中展示的土司文化和民俗活动所深深吸引。在基地里,我参与了土族的传统舞蹈表演和手工艺制作工坊。我亲身体验了编织苗族服饰的过程,并且学习到了舞蹈中传承的古老故事。这些活动让我更加了解了苗族的生活方式和他们对土司文化的热爱。

总之,我对卓尼土司基地的参观经历非常满意。这次参观让我深入了解了土司制度的悠久历史、土司建筑的独特风格以及苗族文化的瑰宝。我相信卓尼土司基地将继续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并为他们带来一段难忘的文化之旅。

关心关爱留守儿童事迹

关心关爱留守儿童事迹

关心关爱留守儿童事迹

关心关爱留守儿童事迹(通用10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事迹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事迹是对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进行综合整理所形成的总结性书面材料。那么相关的事迹到底怎么写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关心关爱留守儿童事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心关爱留守儿童事迹 1 为切实解决逆境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弥补亲情缺失,关心关爱留守儿童,近日,卓尼县妇联组织全县巾帼志愿服务队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授旗暨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

仪式结束后,巾帼志愿服务队的爱心妈妈赴柳林二小,与53名逆境留守儿童牵手开展了“爱心妈妈关爱逆境留守儿童帮扶慰问”系列活动。

爱心妈妈为孩子们精心打算了价值5300多元的礼物和学习用品,同时争取到上海华龄涉老产业进展中心资助的价值9000余元的棉鞋、羽绒马甲、手工编织毛衣106件,赠予给53名逆境留守儿童。

爱心妈妈与孩子们促膝交谈,与他们一同观看平安教育短片,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倾听他们的心声。收到满载爱心礼物的五班级学生包淑珍说:“这些礼物承载着爱

心妈妈们的浓情厚意,真得很快乐,心里倍感平坦,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的关爱。”

随后,爱心妈妈们带领孩子们赴卓尼县消防大队和杨土司革命纪念馆。在消防大队,地震局工作人员现场讲解了地震避险和自救互救知识,并发放防震减灾知识读本、宣传年历、环保袋、围裙等300余份。在杨土司纪念馆,讲解员结合展现的实物给孩子们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讲解,孩子们专心倾听卓尼杨土司的英雄事迹,感受历史文物、阅读历史记录,直观生动地感受到了卓尼土司,尤其第十九代土司杨积庆风云变幻的多彩人生。

禅定寺

禅定寺

卓尼禅定寺

在甘肃省卓尼县城北约半公里的阿乃日扎大山神的怀腹中心,有一座历史上较为著名的古刹,名曰:禅定寺。其建寺历史比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的拉卜楞寺要早四百四十多年,是甘肃历史最为悠久的一座格鲁巴寺院。数百年前,这里曾属于北方四大寺院之一,下辖洮、岷、迭、宕、内外蒙古地区一百零八寺。当地人称之为甘南乃至安多藏区藏传佛教的发祥地之一。

700年建寺历史

禅定寺始建于公元1254年,在金末元初时,元忽必烈邀请西藏萨迦法王八思巴去内地讲经传法,途经卓尼沟时,见此地风景优美,苍松翠柏,山清水秀,遂将原喇嘛老桑八代密宗红教寺移建在现今寺址,命其弟子格西喜绕益西在此建筑经堂,广收僧徒,宣扬佛法,于公元1295年建成。据藏经记载:萨迦法王以稀有蛇心檀木雕刻之释迦站像一尊赠献该寺,作为奠基纪念,世代相传,至今珍藏。嗣后,禅定寺因得卓尼杨土司始祖些地的支持,寺院得以发展,特别是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些地献的内附,明王朝封些地为卓尼土司之后,便开始了“兄为土司,弟为僧纲”的历史,如独子,则身兼二职。使禅定寺成为卓尼宗教、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禅定寺原名卓尼大寺,原直属色拉寺,下辖洮、岷、迭、宕、内外蒙古地区一百零八寺。禅定寺建寺历史比拉卜楞寺早400多年,是甘肃历史最为悠久的一座格鲁巴寺院。

据有关书籍记载,禅定寺在卓尼土司玛索干布时期有僧人近万人。禅定寺鼎盛了较长时期,一度被列为元、明、清和民国时期全国著名的藏传教寺院,并曾涌现出过许多佛教名僧,以及珍藏有许多珍贵的宗教文物而闻名于世。

康熙赐名“禅定寺”

顾颉刚的西北之旅

顾颉刚的西北之旅

20世纪30年代的北平,高校众多,教授荟聚,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堪称全国文化中心,这也使得这座城市在丧失首都地位之余,保持了一些能聊以自慰的优势。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引发中日全面战争,北平陷入日本人之手,何去何从成为摆在一众教授面前的严峻问题。

高校的去留,决定了大部分教授的选择。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西迁内陆,大批教授随之执教于西南联合大学、西北联合大学等后方院校;也有人因为家庭困难等原因留了下来。辅仁大学、燕京大学、协和医学院等高校由外国人开办,在北平继续办学,也有教授出于各种原因,决定迅速离开。

时年45岁的历史学家顾颉刚就是其中之一。他是燕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兼任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历史组主任,并主持禹贡学会、通俗读物编刊社。顾颉刚不是象牙塔里的学者,他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救亡图存发声。卢沟桥事变后,顾颉刚听闻自己列在清华大学哲学教授张申府之后,成为日本军方逮捕对象的第二名,急忙离开北平,但也没有到任何一所高校执教——一个月前,他接受管理中英庚子赔款董事会的邀请,赴西北为以庚子赔款补助当地教育进行考察。

1937年9月,顾颉刚抵达兰州,开始长达一年的西北之旅,这正是全面抗战最为激烈的一年。从华北沦陷、淞沪会战爆发,到台儿庄大捷、徐州撤退乃至武汉会战爆发,前线动荡之时,顾颉刚正在河西走廊、甘南藏区完成他的使命,同时也留下了全面抗战尚未波及之前,关于西北这片土地上的风土人情与时代风貌的难得记录。

蕴含希望的西北

步入近代化的中国,东西部交通状况差异极大。1934年1月,作家沈从文从北平回湖南凤凰老家,路上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其中,从北平到汉口的1300公里坐火车,只用了40个小时;从汉口到凤凰的700公里,路程只有前段的一半多,却走了足足9天,因为没有铁路,他只能选择坐船溯江而上。

杨吉庆烈士纪念馆

杨吉庆烈士纪念馆

杨吉庆烈士纪念馆

翠谷仓是藏族土司杨吉庆开仓放粮的地

方,而卓尼则是杨土司的故乡。10月26日,记者来到“红色土司”的故里———卓尼县,寻找那些感人的传奇故事。

漂亮的宫廷服饰

刚进县城,记者就看到很多漂亮的藏族姑娘,她们身上各式各样的服饰尤为引人。卓尼县旅游局的开主任介绍,这是除西藏外,世界上都少见的“觉乃”藏族服饰,“觉乃”藏族服饰延袭拉萨宫庭服饰和发型式样。记者仔细观察,身带“觉乃”藏族服饰妇女的头发都编成三根粗大的辫子,发辫上能通常佩挂一串圆形钱币状银制饰品,其上阴刻十二生肖像或藏八宝图案,开主任说:“那是表示12个月平安和佛保佑。”银钱从发根到发梢依次串联,一般有20块之多。亦有在辫子中部坠一直径约8至10厘米的圆形银环,其上镶嵌珠玑,称“陇珑银钱”。佩戴半圆形银柄上坠上宝石,附物呈塔形,由多层宝石叠成的耳环,制作极为精巧美观,优雅奇特。身着大襟两边开叉的鲜蓝、鲜红或鲜绿色长简前,外罩对比色彩强烈的镶锦边短夹。腰系锦锈宽腰带,下身着红色裤子,脚穿绣花鞋。头戴造型别致色彩艳丽的球冠状“沙菇帽”,帽子前额稍上处平开10个半圆形花边,每个花边缀以一颗珊瑚珠,帽后脑勺处饰长燕尾状,亦缀了3颗小珊瑚珠。也有戴用小珊瑚珠编串而成的“斑玛帽”的。妇女们多佩戴银制手镯和嵌有珠宝的金银戒指,浑身上下披金挂银,整个装束显得十分雍容华贵。身着艳丽服饰的“觉乃”藏族姑娘,显得婀娜多姿、端庄典雅妩媚动人。

目前,这种服饰得到了简化演变,形成了现在独特的服饰风格,但“觉乃”藏族服饰至今还保留了吐蕃时代西藏农区藏族服饰的特点。可以说是全藏区保留完整的古代服饰及礼仪的“活化石”。这种服饰文化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很强的观赏和研究价值。

最新电影《卓尼土司》观后感精选

最新电影《卓尼土司》观后感精选

电影?卓尼土司?的演员阵容强大,除了饰演毛泽东的王霙、饰演周恩来的刘劲外,还有著名演员张光北、娟子等。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杰出的新闻记者范长江将首次在荧幕上有形象。正如摄影师傅靖生所说,该片拍的好不好需要观众亲自检验。影片的精彩之处在等您开掘,让我们走进红色记忆,了解那段动人的革命故事。

历时一年、历程19万公里,一部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卓尼土司?即将在全国上映,带我们走进那段红色记忆。9月21日,?卓尼土司?的新闻发布会暨首映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影片真实地塑造了一个感人至深的英雄形象:卓尼土司杨积庆,是甘南地区最大的藏族土司,他生性豪放、刚正不阿、体恤民生;他深明大义,不顾个人安危,为长征胜利乃至新中国成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奉献。1935年,在敌军环伺、地势险要的迭部地区,卓尼土司为红军开仓放粮,修栈道、架桥梁,为伤员治病,使红军顺利通过,并暗助红军打下腊子口;1936年,他又送走了张国焘带着的2万多南下红军。杨积庆的所作所为激怒了国民党政府,终被残忍杀害。1949年全国解放以后,周恩来亲自给卓尼土司的后人写信表示慰问,对卓尼土司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奉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赞扬。

……

杨积庆的后代杨正也来到了发布会现场,他说,“今天是杨氏家族最盛大的节日,也是卓尼县老百姓最盛大的节日。〞他建议大学生、青年人应该多读一读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等通讯,激发民族精神

和民族凝聚力,共圆中国梦。他还与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互赠了纪念品。

电影?卓尼土司?的成功拍摄,得到了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中共甘南藏族自治州委、卓尼县委的大力支持。“当前,甘肃省正全力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在影视剧创拍方面,我们着眼甘肃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影视创作题材,积极开展‘西部影视剧本创作工程’‘小本钱励志影片创拍工程’以及‘嘉峪关中国短片展’等创作和节会活动,全力打造具有英雄主义精神特质的西部影视文化作品,努力提升甘肃影视片创拍制作水平。〞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联主席邵明说。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卓尼土司纪念馆 所在地区:甘肃省 甘南 卓尼县


卓尼杨土司自明永乐十六年( 1418年),始祖些地以功授世袭指挥佥事兼武德将军 ,至1950年卓尼改为甘肃省直辖卓尼藏族自治区行政委员会止,曾历经明、清两朝和中华民国,凡土司二十代,历时532年,是甘肃几个藏族土司中延续时间最长,管辖地区较大(包括现卓尼、迭部两县和舟曲、宕昌、临潭等县的部分地区)的土司,管辖人口曾达10余万人,在甘肃省、青藏高原和它的边缘地带,特别是在藏族群众中有较大的影响,并曾对西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民族变迁产生过重大影响。
远在唐文宗开成五年( 840年)前,卓尼土司远祖噶尔益西达吉被吐蕃王赤热巴金派到安多地区征收赋税,被当地藏汉群众尊为首领,定居其间,衍传多代。传至卓尼土司始祖些地时,相继征服了迭部十八族,扩大了领地,逐年游牧东迁,始抵达卓尼达高坡(今卓尼县申藏乡旦藏村委会石山大族村北 5公里 处),继至卓尼。拓殖其间,披荆斩棘,抚慰兼施,消弥祸乱,成为卓尼头人。明永乐二年( 1404年)归隶中原,于永乐十六年(1418年),以功授世袭指挥佥事兼武德将军,这便是卓尼土司的官职起源。

二代土司赞普于景泰元年( 1450年)承袭父职,1440年增置陕西洮州卫军民指挥使司僧纲番僧都纲一员,其三弟仁钦龙布即成为卓尼寺僧纲举目张的开山鼻祖。

三代土司扎西于明天顺年间承袭父职。

四代土司噶吉于明成化五年( 1469年)承袭父职,兼摄卓尼寺法台,使土司政权在政教合一的制度下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五代土司旺秀承袭年代不详,明正德三年( 1508年)赴京朝拜,帝赐姓杨,改名洪,此为卓尼土司有姓之始。

六代土司杨臻于明嘉靖十七年( 1538年)承袭,在任时兴修卓尼城垣,筹划刻印佛教经典。1551年,封世袭指挥佥事,赐印一颗。

七代土司杨葵明于明万历年间承袭,在任期间,上下日所、善扎、欧化、塔乍、车巴什、大小板子、纳浪、朝勿、禾多、大峪什等地相继归降,成为其管辖地,土司声誉大震。

八代土司杨国龙于明于启年间承袭,主持修建了格萨尔王殿和卓尼寺大经堂,极力宏扬佛法。

九代土司杨朝梁(才旺东主)于清康熙年间承袭,康熙十四年( 1675年),因平三藩之乱有功,授洮岷副将并加世袭拜他喇布勒哈番三品世职,准袭二次。先后收服了术步、卡加、迭部等二十四个小部落,采取“寓兵于民”的措施,进行户口登记,为了便于统治,依照明代屯军、屯民编制设旗,卓尼四十八旗的基本雏形已经形成。

十代土司杨威(罗

桑东主)于康熙二十年( 1681年)承袭,以功授随营游击兼指挥佥事,迫使苯教皈依佛教格鲁派。

十一代土司杨汝松(摩哨贡布)于康熙四十五( 1706年)承袭,娶阿拉善旗达王摩达颜之女香娃这始,土司夫妇和其弟赤列加措在禅定寺创办藏经刻印院,刻印藏文经典多种,同时刻印藏文经典《丹珠尔》、《甘珠尔》等,集刻字,书写、印刷等职工300余人,耗资白银33631两,历时9年全部完成。

十二代土司杨冲霄(嘉样闹布)于乾隆十五年( 1750年)承袭。

十三代土司杨昭(索南钦佩)于乾隆六年科中武举,未袭而卒。

十四代土司杨声(丹松次仁)于乾隆二十五年( 1760年)承袭,历时二十年锲而不舍地刻写,完成了卓尼版(丹珠尔)经版,它是大藏经刻版史上的一次创举,不仅对藏传佛教的传播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对藏文化的继承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十五代土司杨宗业(丹增仁钦青嘉)于乾隆四十五年( 1780年)承袭,后因平河州之乱以功赏三品顶戴花翎,领受兵部号纸。

十六代土司杨宗基(钦嘉久美道吉)于嘉庆十七年( 1812年)承袭兄职,兼摄禅定寺世袭僧纲。

十七代土司杨元(仁欠丹增青嘉陈勒道吉)于道光二十四年(公元 1844年)承袭,1846年随青海大臣达洪阿剿黑错(今合作地)变乱,以报捐军饷,赏三品顶戴;以剿办循化撒拉族之乱功赏二品花翎,加“志勇巴图鲁”名号;又以收服洮州新、旧二城,赏头品顶戴。后以关内外肃清保奏应照军劳头等之功加一级。

十八代土司杨作霖(才旺索南道吉)于光绪六年( 1880年)承袭,因随父平抚同治年间之乱,屡立战功,累奖至头品顶戴花翎,领兵部号纸兼摄禅定寺护国禅师。一生喜作书画,知识修养较高。

十九代土司杨积庆(罗桑丹增南杰道吉)于光绪二十八年( 1902年),承袭父职兼护国禅师,从小好学,精明能干。1914年(民国三年12月26日),陆军总长段祺瑞授于杨积庆陆海军“五等文虎勋章”并签发执照。1922年(民国十一年),主甘陆洪涛任其为河州南路巡防马步十三营统领,是年创办了卓尼柳林小学,同时还创办了卓尼喇嘛教义国文讲习所,对本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民国十七年(1928年),主甘刘郁芬任其为洮岷路游艺司令。民国十九年(1930年),主甘马鸿宾任命其为洮岷路番兵司令。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主甘孙蔚如任其为洮岷路保安司令。1935年秋,红军长征到达甘川过境,向卓尼属迭部推进,土司杨积庆没有执行国民党军队的指令,不但不阻击红军,而县迅速修复已毁达拉沟、尼傲峡绝壁栈道,让红军通过,并开仓

供粮三十万担以上,为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向洮岷胜利进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为红军完成战略转移和北上抗日的伟大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37年,驻岷军阀鲁大昌以杨积庆私通红军、开仓供粮为借口,勾结杨部内奸制造了“博峪事变”,将杨土司及其长子杨琨和眷属七人杀害,引起群众极大愤怒,聚众万人一举击溃叛逆。国民党甘肃省政府迫于形势,任命杨积庆次子杨复兴继任父职,成为最后一任土司。1942年岷县专员胡受谦,保四团团长吉猛到卓尼整编洮岷路保安司令部,决定卓尼司令部与设治局合属办公,使卓尼杨土司政教合一的制度自此已进入“改土归流”之初期。

1947年,杨复兴应国民政府国防部电调,入南京陆军大学将官班受训;1949年初,授予洮岷路少将保安司令之职。 1949年9月11日 ,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率领骓尼各界及全境人民宣布起义,洮岷路保安司令部暂改为西北人民武装,经改编,杨复兴任岷县专区卓尼民兵司令部司令员兼县长。 1950年岷县专署撤消后,卓尼成立甘肃省直辖藏族自治区,杨复兴担任主任,开始建立地方基层人民政权机构。从此,政教合一,长达532年的世袭土司制度宣告彻底废除。这是卓尼藏族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突变和伟大转折,同时也是杨复兴本人政治生涯中由土司到人民公仆的一个新的起点。

历代土司都能审视度势,顺应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十一代土司杨汝松和十四代土司样声在禅定寺创办藏经刻印院,开创了私人刻版史上的一次创举,受到国内外文化界、教育界的盛赞,并引起国内外藏学界的高度重视。尤甚者,第十九代土司杨积庆拒绝接受国民党的指令,修复栈道,开仓供粮,接济处于最艰险阶段缺粮少草的北上红军,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的伟大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