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汇编《桃花源记》(九上)苏教版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练习及答案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练习及答案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写桃花源自然美景的句子是。
写桃花源人安居乐业的句子是。
2.这段文字写了桃花源中的景色,用一句总写渔人的感受。
桃花源自然环境的美好图景与当时 ?形成鲜明的对照。
3.这段文字表现了人们对的厌恶和对社会的追求。
4、.表现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俗和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睦关系的语句是:5、第二段文字主要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6、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了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和平共处的理想社会。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在他的书里也描写了他所想象的实行公有制的幸福社会,并把这种社会叫做,意即。
真是与陶渊明不谋而合。
7、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呢?请用简短的文字回答。
8、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段选文通过表现渔人与桃花源中人的交往,描绘出作者心目中的乐土,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B.桃花源中人对渔人的盛情款待,表明了桃花源是一个富足平和的社会。
C.桃花源中人盛情款待渔人,是为了让他回到外界之后不泄露桃花源的秘密。
D. 见渔人,乃大惊表现了桃花源中人对外界来客突然出现的惊奇,也反映了桃花源是一个与外界长期隔绝的社会。
六、课外阅读题下面是从陶渊明《桃花源诗》中节录的诗句,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相命肆农耕①,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②。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桃花源记》练习 苏教版
《桃花源记》巩固练习01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等第:__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渔人甚异.()之。
复.()..()缤纷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并.()..()垂髫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不复出焉.(),遂.()与外人..()来此绝境间隔..()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在括号中写出加点字或词的意思。
2.翻译下列句子:(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复前行,欲穷其林。
2019-2020年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十七 桃花源记习题精选十四
【解析】: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富有浪漫色彩的叙事散文是理想化的小农经济下的田园生活,在艺术构思上最为明显的是一个“奇”字,即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读《桃花源记》,写出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和幸福生活的语句:
【答案】:
【解析】:
阅读文章,回答小题。
B、《桃花源记》中是渔人自己偶然发现了桃花源,而短文中杨氏是经一老人引导进入山之大穴。
C、穴中人告诉杨氏,穴中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然后自己来耕种养蚕,不能向别人求取食物。
D、杨氏听了穴中人的话后,不愿意留在洞中。所以,他临近傍晚又与老人一同出来了。
【答案】:
【解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①黄发垂髫( ) ②甫行数里( )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①阡陌交通( ) ②悉如外人( )
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 ④自恨不如远甚也(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为外人道wèi捕鱼为业wéi
C、男女衣着zhuó便要还家yào
D、与外人间隔jiàn此中人语云yǔ
【答案】:
【解析】:
“便要还家”中的“要”字的意思是______;本段中与“要”字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______。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汇编
中考试题汇编:《桃花源记》一、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5分)①便要.还家()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③遂.与外人间隔()④咸.来问讯()⑤不足.为外人道也()2、下面句子有三处省略,请用序号标出来,并对应写出省略的内容。
(3分)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3、你认为桃花源人过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你喜欢这种生活吗?为什么?(4分)二、[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林尽水原,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屋舍俨然..自乐:愉快的样子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连接..:整齐的样子怡然B.水皆缥碧..:平和的心态窥谷忘反.:同“反”,返回..:青白色望峰息心C.有时见.日:同“现”互相轩邈..:高大横柯.上蔽:树木D.阡陌交通..:交错相通负.势竞上:凭依皆生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2、翻译句子: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分)3、选文甲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势的,《三峡》一文也有一处是写水势的,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句子是:。
苏教版初三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荟萃
苏教版初三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荟萃1.《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②无论魏晋()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④遂与外人间隔()2.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C.欲穷其林林尽水源D.未果后遂无问津者3.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A.出:既出,得其船皆出酒食B.乃:乃大惊乃不知有汉C.复:复前行不复出焉D.舍:便舍船屋舍俨然4.简答:①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②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③文中总写渔人感受的一个词是:④“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5.“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请用简短的话回答。
2.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17《桃花源记》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17《桃花源记》1.以下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俨.然(yǎn)豁.然(huò)B.垂髫.(tiáo)绚丽..(bīng)C.阡陌.(mò) 诣.太守(yì) D.距离..(jiàn) 平旷.(kuànɡ)2.解释以下加点的词。
(1)渔人甚异.之______________(2)悉.如外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________(4)诣.太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率妻子..邑人______________(6)欣然规.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下句子朗诵节拍划分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自云/先世避秦时乱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此人/逐一/为具言所闻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4.了解文意,按要求默写。
(1)文中说明渔人〝欲穷其林〞的缘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突出桃花源自然环境的美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桃花源记》复习训练及答案1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桃花源记》复习训练及答案1《桃花源记》专题复习资料一.填空。
(1)本文原是__________中的“序”。
《桃花源记》是一篇_________的名作。
它虚构了一个与_______的美好境界。
寄托了________,反映了_______ 的意愿。
(2)《桃花源记》以________为线索,_____________为顺序。
二、文段阅读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既出,得其船,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④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一)解释加点的字:1、才2、仿佛3、豁然开朗4、属5、叹惋6、要7、俨然:8、交通:9、妻子:10、绝境:11、无论:12、向13、遂14、规15问津(二)解释加点字的意思1、寻寻向所志()寻病中()2、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三)翻译句子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③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⑤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⑥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四)下列句子中加黑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鸡大相闻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五)写出本文中出现的四个成语。
2023苏州市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卷
2023苏州市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范仲淹)上书请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惰,去冗僭①,慎选举,抚将帅,凡万余言。
……尝推其奉②以良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③仲淹晏如④也……帝方锐意太平,数⑤问当世事,仲淹……上十事。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⑥,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三》)【注释】①允僭:多余而不称职的官吏。
②奉:俸禄。
③易衣而出:指家里衣服少,呆在家里的人要将衣服脱下,给要出门的人穿。
④宴如:平静的样子。
⑤数:多次。
⑥重肉:两种以上的肉食。
(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________(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的一生都在践行这样的信念。
请从选段中选择一个事例,表现范仲淹的“先忧”或“后乐”行为。
请先指出是“先忧”还是“后乐”,再用现代汉语简要概述事例,不超过30字。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章侯性诞僻①,好游于酒。
人所致金钱随手尽。
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周其乏。
凡贫士藉其生,数十百家。
若豪贵有势力者索之,虽千金不为搦②笔也。
一龌龊显者,诱之入舟,方将鉴定宋元人笔墨。
舟既发乃出绢强之画章侯科头③裸体谩骂不绝。
显者不听。
遂欲自沉于水。
显者拂然④,乃自先去。
托他人代求之,终一笔不施。
【注释】①诞僻:怪僻。
②搦(nuò):握。
③科头:不戴帽子。
④拂然:甩动(袖子)的样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好游于酒/好鸟相鸣,嘤嘤成韵B.若豪富有势力者索之/旁若无人C.周其乏/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遂欲自沉于水/自非享午夜分,不见曦月(2)请用三条“/”给下面句子断句。
舟既发乃出绢强之画章侯科头裸体谩骂不绝。
(3)从文中可以看出陈章侯是一个怎样的人?3.课外阅读富人之子苏轼齐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
苏教版九年级(上)文言文练习试卷合集4
一、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第1—4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假设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①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够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到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①[余]有版本写作“馀〞。
1、以下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良田无论B、绝境问津C、问讯间隔D、交通妻子2、解释以下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1〕便要.还家要:________________〔2〕欣然规.往规:_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2分〕〔1〕才通人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便扶向路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5-9题。
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汇编桃花源记九上苏教版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 2016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桃花源记》
【安徽省】二、【三】(15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A. 芳草鲜.美
B. 悉.
如外人 无鲜.肥滋味(《送东阳马生序》) 事无大小,悉.
以咨之(《出师表》) C.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 设酒杀鸡作食.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食.
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9. 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阡陌交通..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 10. 南阳刘子骥是高尚士,“闻之,欣然规往”,为什么?(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1-12题。
(7分)
王太尉胸怀
王太尉荐寇莱公为相,莱公数短于上前,而太尉专称其长。
一曰上谓太尉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
”太尉曰:“理固当然。
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
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
”上由是益贤太尉。
11.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①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
(2分)
②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
(3分)
12. 你从文中看出王太尉和寇准的美德分别是什么?(2分)。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桃花源记》复习训练及答案3]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桃花源记》复习训练及答案3]》摘要:)皆叹惋,) 《桃花记》作者是唐朝诗人陶渊明,渔人 B 5 二、()6桃花以外世人老人孩7交通交错相通《桃花记》复习3 、基础部分下面加音正确组是( ) 便舍船屋舍俨然ěB外人道捕鱼业男女衣着z 便要还与外人隔人语云ǔ下面句加副词不能用皆代替项是( ) 黄发垂髫并怡然乐B村闻有人咸问讯问所从,具答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3请括里填入省略成分人( )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 )至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下面句子翻译正确项是( ) 林尽水桃林没有了溪水头却发现了B诣太守说如(渔人)拜见了太守叙述了他进出桃花情况寻病终没有结因寻病死了遂无问津者就再也没有打听渡口人了5下面说法不正确项是( ) 《桃花记》作者是唐朝诗人陶渊明B以渔人进出桃线以先序平铺直叙作者虚构了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美境界寄托了己政治理想反映了广人民愿但这样理想社会是不可能存结尾写南阳刘子骥探访桃病终是了暗示桃是虚构二、()下列语段完成6~题林尽水便得山山有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往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乐见渔人乃惊问所从具答便要还设酒杀鸡作食村闻有人咸问讯云先世避秦乱率妻子邑人绝境不复出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人语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科] 6外人指____________黄发垂髫指________和________7.释下列词语古今义交通古义今义妻子古义今义绝境古义今义无论古义今义8填出段省句子9便要还通假是_______通_______思是___________0翻译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下面说法有误项是( ) 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人热情客风尚B村人要渔人不要对外人说起这里情况是因他们不愿让外人打破桃宁静安乐生活村人叹惋是渔人费了这么多周折才到他们而叹惋己住这里与世隔绝而叹惋村人发现渔人非常吃惊是因以前从没有外人三、试试写出出三成语请再写出三你能说出故成语参考答案、B 3村人村人渔人渔人 B 5 二、()6桃花以外世人老人孩7交通交错相通;各种运输事业总称妻子妻子和儿女;男子配偶绝境与人世隔绝地方;没有出路境地无论不要说;表条件关系连词8遂与外人隔不足外人道也 9要邀邀请0(桃人)问(渔人)现是什么朝代(桃人)竟然连汉朝也不知道更不必说知道魏晋了、世外桃怡然乐豁然开朗孟母三迁掩耳盗铃纸上谈兵。
九年级语文上册 17《桃花源记》巩固训练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答: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只见那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园竹林之类。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答:(1)因“时”而叹惋,为桃源外朝代的更替,时事的变迁而叹惋;因“世”而叹惋,为桃花源外的现实社会的动乱、黑暗而叹惋;因“人”而叹惋,为桃花源外“世人”遭受的战乱、剥削之苦而叹惋。
(2)暗示桃花源人不愿也不屑和世俗交往的心理,同时害怕世人破坏他们安宁幸福的生活。
2. 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答: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文中的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
“规往”,“未果,寻病终”,后无人“问津”,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1)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某某X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一、解释下列词语:
(1)鲜美:鲜嫩美丽;(2)异:对……感到诧异;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桃花源记》复习训练及答案2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桃花源记》复习训练及答案2《桃花源记》复习2一、课外拓展“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千百年来,写桃花的诗句可谓数不胜数。
你能再写出有关桃花的一句诗词吗?,。
二、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阡陌交通()()黄发垂髫()便要还家()()遂与外人间隔()()不足为外人道()诣太守()此中人语云()三、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无论:古义()今义()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通:古义()今义()闻:古义()今义()四、加横线字与“皆叹惋”中的“皆”字异义的一项是()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C.具答之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五、翻译句子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六、课内阅读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补足原文。
2.用原文填空:a.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b.文中描写桃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3.文中“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一句读过后,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参考答案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二、qiānmòtiáoyāohuánsuìjiànwèiyìyù三、①古义:不必说……更不必说;今义:连词,表条件关系②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指运输等方面古义:听见;今义:新闻;嗅四、C(因为题干中“皆叹惋”的“皆”字译为“全,都”,而C项“具答之”的“具”解释为“详细、详尽”,所以选C项)五、①老人和小孩,都十分快乐悠闲,自得其乐。
中考总复习:苏教版九年级上文言文
2019年中考总复习:苏教版九年级上文言文练习2019年中考总复习•九(上)文言文练习一.《xx涉世家》1.找出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A.发闾左適戍渔阳B.为天下唱C.固以怪之矣D.被坚执锐2.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异义:A.今亡亦死古义:今义: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古义:今义:C.卒中往往语。
古义:今义:D.等死,死国可乎古义:今义:E.比至xx古义:今义:F.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古义:;今义:3.词类活用A.天下苦xx久矣( )B.卒中往往语,皆指目xx( )C.忿恚xx。
( )D.xx()E.置人所罾鱼腹中()F.夜篝火(“篝”,笼,名词用作动词,“用笼罩着”)4.一词多义:会会天大雨:将项xx将:与皆来会计事:上使外将兵:次皆次当行:之次所旁xx祠中:书乃xx:乃xx、xx谋曰:得鱼腹中书:当立者乃公子xx:应佣者笑而应曰:故广故数言欲xx:杀之以应陈涉:xx以数谏故:令乃令符离人xx:数以数谏故:xx皆不在:卒数万人:道道不通:为为屯长:伐无道:为天下唱:之辍耕之垄上:为坛而盟:怅恨久之:xx为楚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xx多为佣者:5.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xx为起义制定的策略是什么?(3)“燕雀”、“鸿鹄”各比喻什么?文中哪句话表现了陈涉强烈要求改变自己地位的愿望呢?(4)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的一句话是?二.《桃花源记》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⑴豁然()⑵俨然()⑶垂髫()⑷阡陌()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渔人甚异之:⑵欲穷其林:⑶仿佛xx:⑷才通人:⑸俨然:⑹xx之属:⑺悉如外人:⑻便要还家:⑼xx问讯:⑽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⑾皆叹惋:⑿余人各复延至其家:⒀此中人语云:⒁诣太守:⒂寻向所志:⒃欣然规往:⒄寻病终:⒅后遂无xx者:3.下列词古今意义的不同词古义今义交通妻子绝境无论4.写出本文中出现的四个成语:5.将下列句中省略的主语补充完整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桃花源记》【安徽省】二、【三】(15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⑴豁然..开朗豁然:⑵阡陌交通..交通:⑶悉.如外人悉:⑷泉香而酒洌.洌:⑸杂然而前陈.陈:15.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⑵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16.《桃花源记》选段已用“//”分为两个层次,请分别概括其内容。
(2分)17.两段选文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请简要概括。
(4分)《桃花源记》:《醉翁亭记》:【答案】[三](15分)14.(5分)⑴开阔敞亮的样子⑵交错相通⑶完全,都⑷清澈⑸摆开,撰放,陈列(共5分。
每小题1分)15.(4分)⑴土地平坦空阔,房屋整整齐齐。
⑵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共4分。
每小题2分。
意思对即可)16.(2分)①渔人发现并进入桃花源。
②桃花源中的景象。
(共2分。
每点1分)17.(4分)《桃花源记》:生活和平安宁,百姓怡然自乐。
《醉翁亭记》:太平祥和,与民同乐。
(共4分。
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可)【福建省福州市】二、(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9-13题。
(15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闲,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⑴屋舍俨然..()⑵阡陌..交通()⑶不独子.其子()⑷货恶.其弃于地也()10.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事元大小,悉.以咨之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D.大道之.行也长跪而谢之.11.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2.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2分)⑴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⑵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13.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3分)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答案】9.(4分)(每小题1分)⑴整齐的样子⑵交错相通⑶以……为子⑷憎恶10.(2分)B11.(4分)(每小题2分)⑴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⑵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12.(2分)(毎小题1分)⑴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⑵(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13.(3分)示例:①从“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或“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②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以看出“桃源”中的男人和女人各司其职,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男有分,女有归”。
【参考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福建省南平市】三、(二)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8~13题。
(19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乙】明日,宿旦子冈①。
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
②甫:刚。
③洵(xún):确实。
④浣:洗衣。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⑴仿佛..若有光()⑵悉.如外人()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⑷自恨.不如远甚也()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屋舍俨然.见四野禾苗油油然.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余顾而慕之.C.具.答之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D.不足为.外人道也以为.此一家之中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只标一处)(2分)⑴其中往来种作⑵其丈夫方担粪灌园11.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12.【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答案】8.⑴隐隐约约⑵全⑶正,正在⑷遗憾(评分:每小题1分,共4分。
)9.A10.⑴其中/ 往来种作⑵其丈夫/ 方担粪灌园(评分:答对得2分。
共2分。
)11.⑴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
⑵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间耕耘种作。
(评分:每小题3分,共6分。
翻译正确,语言通顺即可。
)12.和谐安宁自得其乐(围绕“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民生活富足安定”回答即可。
(2分))【参考译文】第二天住在了旦子冈。
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少在田间耕作。
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参加农业生产,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
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主人给园子浇肥,女子从井里打水洗衣。
园中有豆篷瓜架,还有几颗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鸣狗跳。
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自恨比他们差得远呢!【广东省】二、(一)(10分)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分)⑴渔人甚异.之()⑵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⑶欣然规.往()7.把文字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⑵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B.“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长。
C.文章写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花源觅不可得,用“世外桃源”来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D.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到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
【答案】6.(3分)⑴异:感到诧异⑵属:类⑶规:计划7.(4分)⑴(祖先)率领妻子和儿女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⑵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听罢)都感叹了惋惜起来。
8.(3分)D【广东省广州市】8.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5分)⑴蒙辞.以军中多务。
(《孙权劝学》)⑵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⑶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⑷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陈涉世家》)⑸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⑴⑵⑶⑷⑸【答案】①推托②类③香花④爱戴⑤通“避”,躲避【湖北省十堰市】三、(一)阅读《桃花源记》,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2分,每小题3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