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文言文复习(教师用)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复习专用(附习题解答)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复习专用(附习题解答)9 桃花源记预习重点一、作者简介及背诵提示陶渊明,名潜,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此篇需背诵。
二、全文展示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三、主题概述本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幅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以此来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当时人民厌恶战争的情绪和追求和平生活的美好愿望。
四、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二)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古义:新鲜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2.仿佛若有光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今义:似乎,好像。
3.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4.率妻子邑人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
5.来此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内文言复习-公开课精品课件(共24张PPT)
课内文言文复习专题——
二、《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簧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 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 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 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 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 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 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一、解释下列标红词语的意思
(1)心乐之( 对…感到快乐,以...为乐 )
(2)水尤清冽( 格外
)
(3)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 (4)佁然不动( 静止不动的样子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 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 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 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一、解释下列标红词语的意思
(1)缘溪行( 沿着,顺着 )
(2)渔人甚异之( 对…感到惊异,以…为异 )
(3)屋舍俨然 ( 整齐的样子 )
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 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敷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 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 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 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 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最新部编版八下语文第三单元文言文复习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第三单元文言文复习第9课桃花源记(陶渊明)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________________(2)落英缤纷....落英:______________ 缤纷:__________________ (3)渔人甚异.之异:________________(4)欲穷.其林穷:________________(5)便舍.船舍:________________(6)才.通人才:________________(7)屋舍俨然..俨然:______________(8)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________________(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阡陌:______________ 交通:______________(10)悉.如外人悉:________________(11)黄发垂髫....黄发:______________ 垂髫:______________(12)怡然..自乐怡然:______________(13)见渔人,乃.大惊乃:________________(14)便要.还家要:________________(15)咸.来问讯咸:________________(16)率妻子..妻子:_________ __ 绝境:______________..邑人来此绝境(17)遂与外人间隔..间隔:______________(18)无论..魏晋无论:______________(1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言:______________(20)皆叹惋..叹惋:______________(2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________________(22)停数日,辞去.去:________________(23)此中人语.云语:________________(24)不足.为外人道也足:________________(25)既出,得.其船得:________________(26)便扶向..路扶:________________ 向:_______________(27)处处志.之志:_______________(28)诣.太守诣:_______________(29)寻向所志.志:_______________(30)遂.迷遂:_______________(31)欣然规.往规:_______________(32)未果...,寻.病终未果:_____________ 寻:_______________(33)后遂无问津..者津:_______________ 问津:_____________2. 翻译下列句子(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完整word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文言文复习(教师用)(2)
第9课桃花源记(陶渊明)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________________(2)落英缤纷....落英:______________ 缤纷:__________________ (3)渔人甚异.之异:________________(4)欲穷.其林穷:________________(5)便舍.船舍:________________(6)才.通人才:________________(7)屋舍俨然..俨然:______________(8)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________________(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阡陌:______________ 交通:______________(10)悉.如外人悉:________________(11)黄发垂髫....黄发:______________ 垂髫:______________(12)怡然..自乐怡然:______________(13)见渔人,乃.大惊乃:________________(14)便要.还家要:________________(15)咸.来问讯咸:________________(16)率妻子..妻子:_________ __ 绝境:______________..邑人来此绝境(17)遂与外人间隔..间隔:______________(18)无论..魏晋无论:______________(1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言:______________(20)皆叹惋..叹惋:______________(2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________________(22)停数日,辞去.去:________________(23)此中人语.云语:________________(24)不足.为外人道也足:________________(25)既出,得.其船得:________________(26)便扶向..路扶:________________ 向:_______________(27)处处志.之志:_______________(28)诣.太守诣:_______________(29)寻向所志.志:_______________(30)遂.迷遂:_______________(31)欣然规.往规:_______________(32)未果...,寻.病终未果:_____________ 寻:_______________(33)后遂无问津..者津:_______________ 问津:_____________2. 翻译下列句子(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八下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文言文复习(教师用)
23、马说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祇辱于奴隶人之手祇:____________________辱【F】:__________________ (2)骈死于槽枥之间骈:____________________骈死:___________________(3)不以千里称也以:__________________ 称:__________________(4)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食:____________________(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________________(6)才美不外见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8)安求其能千里也安:___________________(9)策之不以其道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____ 道:_____________________(10)食之不能尽其材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执策而临之执:___________________ 临:___________________(12)其真无马邪其:___________________ 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其真不知马也其:_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1)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只是埋没在仆役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骏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尚且想要它跟普通马一样也不可能得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4)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拿着马鞭面对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3.课文理解(1)本文开篇出人意料地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这一有悖于常理的论断,意在说明什么?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性作用,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出发,说明千里马被埋没是不可避免的。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梳理与复习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梳理与复习1. 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 下列句子不属于倒装句的是()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画线字注音。
俨然(yǎnrán) 垂髫(chuítiáo) 间隔(jiàngé) qiānmò(浅墨) 交通(jiāotōng)huáng竹(huángzhú) 清liè(清烈) 为坻(wéidǐ) qiǎo怆(yǎochuàng) 幽suì(幽髓)为嵁(wéikǎn) 俶尔(chùěr) 翕忽(xīhū) 峨冠(ēguàn)2. 解释下面画线的词语。
(1) 屋舍俨然:房屋整洁有序的样子。
(2)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我和其他人都回到自己的家里。
(3) 俶尔远逝:匆匆忙忙地离开。
(4) 日光下澈:阳光下清澈见底。
(5) 能以径寸之木:能够用细小的木头。
(6) 石青糁之:石头般的颜色和质地。
(7) 左右芼之:左右磨光它。
3.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 便要还家——同“辈”——一起。
(2) 诎右臂支船——同“取”——扶持。
4. 写出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古今义。
(1) 阡陌交通古义:道路纵横,交通便利。
今义:交通要道。
(2)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地处偏僻,人烟稀少的地方。
今义:孤寂的环境。
(3) 无论魏晋古义:不分朝代,泛指古代。
今义:泛指历史上的某个时期。
(4) 寻向所志古义:按照自己的志向去寻找。
今义: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
(5) 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不值得让外人知道。
今义:不值得一提。
(6) 乃记之而去古义:记录下来后离开。
今义:记录下来并离开。
(7) 以其境过清古义:环境非常幽静清幽。
今义:环境非常清幽。
(8) 崔氏二小生古义:崔氏家族的两个年轻人。
今义:指某一时期的两个优秀学生。
色深浅,有苔不生者,有苔而微波者,有苔而波澜者,有苔而浪花滔天者。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文言文归纳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文言文归纳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文言文内容主要包括三篇文章:《王莽篡汉》、《赋得古原草送别》和《滕王阁序》。
《王莽篡汉》是一篇叙述历史事件的文章,讲述了王莽篡夺汉朝政权的过程。
文中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对于王莽政权的不满,以及王莽篡位后的种种不幸遭遇。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篇描写草原景观的诗歌,描绘了辽阔的草原风光以及人们对离别的感伤之情。
通过对大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别离的悲伤感受的抒发,表达了人情与自然的交融与变幻。
《滕王阁序》是一篇赞美文,表达了作者孟浩然对于滕王阁的景色和豪壮气势的赞叹之情。
文中描绘了阁楼的壮丽景色以及过往名士的卓越才华,以此表达了作者对传世之作和英才的敬佩之情。
这些文章在语言表达和文化背景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深入理解其中的意义和表达方式,进一步提升阅读理解和文言文分析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9.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①为业。
②缘溪③行,忘路之④远近。
⑤忽逢桃花林,①为业:作为生计。
为,作为。
②缘:沿着,顺着。
③行:前行,这里指划船。
④远近:偏义词,这里指远。
⑤忽逢:忽然遇到。
①夹岸数百步,中无②杂树,③芳草④鲜美,⑤落英⑥缤纷。
渔人⑦甚①夹(jiā):沿,靠。
②杂:别的。
③芳:指花。
④鲜美:新鲜美好。
⑤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⑥缤纷:繁多的样子。
⑦甚:很,非常。
①异之,复②前行,欲③穷其林。
①异:惊异,诧异。
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②前:向前。
③穷:尽。
①林尽水源,便②得一山,山有小口,③仿佛④若有光。
便⑤舍船,从口入。
①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尽,到了尽头。
源,源头。
②得:看到。
③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④若:好像。
⑤舍(shě):离开。
①初极狭,②才③通人。
复行数十步,④豁然开朗。
土地平⑤旷,屋⑥舍①初:开始。
②才:仅仅、只。
③通:通过。
④豁(huò)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豁然,开阔敞亮。
开朗,开阔明亮。
⑤旷:宽阔。
⑥舍(shè):房屋。
①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②属。
③阡陌交通,①俨(yǎn)然:整齐的样子。
②属:类。
③阡(qiān)陌(mò)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交通,交错相通。
鸡犬①相闻。
②其中往来③种作,男女衣④着,⑤悉如外人。
①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②其中:那里面。
③种(zhòng)作:耕种劳作。
④着(zhuó):穿着。
⑤悉:全,都。
黄发垂髫,②并③怡然④自乐。
①黄发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
②并:一起③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④自乐:自得其乐。
见渔人,①乃②大惊,问所③从来。
④具答之。
便⑤要还家,⑥设酒杀鸡①乃:于是,就。
②大:很,非常。
③从来:从……地方来。
④具:详细。
⑤要(yāo):同“邀”,邀请。
⑥设:准备,设置。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内文言复习-公开课精品课件(共24张PPT)
潭中游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 没有什么依靠。 (3)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呆呆地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二.重点句子翻译。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朝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12)处处志之 ( 做记号 )
(13)寻病终( 不久 )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 义。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 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 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 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 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4)具答之( 详细
)
(5)便要还家 ( 通“邀”,邀请 )
(6)咸来问讯( 都
)
一、解释下列标红词语的意思 (7)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儿女 )(同乡人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
(8)乃不知有汉( 竟然
)
(9)无论魏晋( 不要说,更不必说 )
(10)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邀请 )
(11)便扶向路 ( 先前的 )
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课文的理解,“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是写鱼的动态。
C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
木和翠绿的蔓藤,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
合”相呼应。
D选项:“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两句描写了桃花林的美景。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文言文知识点汇总第三单元文言文总结:桃花源记1.通假字便要还家。
“要”通“邀”,解释为:邀请。
2.古今异义(1)率妻子..XXX来此绝境。
...妻子: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山穷水尽的地步。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事业的总称。
(3)(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食物味道好。
(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5)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不够。
3.词类活用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异(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前(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穷(欲穷其林):描述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止境。
)焉(不复出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
志(寻向所志/到处志之):做标志,名词作动词。
果(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4.一词多义志:①到处志之(动词,“做记号”)②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志。
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志。
)之:①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②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③处处志之(音节助词,无意)④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éi,动词,作为)②不足为外人道也(读wéi,介词,对,向)遂:①遂迷,不复得路(“最终”)②遂与外人世隔(“于是”)向:①寻向所志(原来)②眈眈相向(对着)得:①便得一山(看见)②得其船(找到)XXX:①鸡犬相闻(听见)②闻有这人(听说)穷:①欲穷其林(尽,穷尽)②穷冬烈风(深)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贫穷)属: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②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③属(zhǔ)引凄异(连续)④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其:(1)欲穷其林:这(2)其中来往种作:代词,代桃花源(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本人的5.特殊句式:1.林尽水源。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文言文关键知识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文言文关键知识
一、关键概念:
1. 文言文:指古代汉字的书面语言,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之一。
2. 句读:指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按照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将句子
分成一句句的进行朗读,注意停顿和语气的把握。
3. 词语辨析:指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理解词语的含义,尤
其是一些容易混淆的近义词的区别。
4. 阅读理解:指通过阅读文言文,理解其中的内容和意义。
二、关键知识点:
1. 句子结构:文言文的句子结构相对简单,通常包括主谓宾结构、主谓补结构和主谓状结构。
2. 虚词用法:文言文中使用大量的虚词,如助词、语气词、副
词等,要注意理解其用法和意义。
3. 文言文常见表达方式:文言文表达方式独特,常见的有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要注意理解和体会其中的修辞效果。
4. 成语和典故:文言文中经常出现成语和典故,要注重对典故
的了解和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
三、研究方法:
1. 抓住关键词: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善于抓住关键词,通过关键词来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2. 多读经典文言文:通过多读经典文言文,可以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3. 合理利用辅助工具:可以使用词典、注释等辅助工具,便于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4. 多做练:通过做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和语法题,可以加深对文言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参考资料:
1. 常用古汉语词典
2. 《文言文基础知识与技能》
3. 《古代文化常识百科全书》
以上是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文言文关键知识的相关内容,请参考学习。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文言文复习(教师用)
第9课桃花源记(陶渊明)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________________(2)落英缤纷....落英:______________ 缤纷:__________________ (3)渔人甚异.之异:________________(4)欲穷.其林穷:________________(5)便舍.船舍:________________(6)才.通人才:________________(7)屋舍俨然..俨然:______________(8)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________________(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阡陌:______________ 交通:______________(10)悉.如外人悉:________________(11)黄发垂髫....黄发:______________ 垂髫:______________(12)怡然..自乐怡然:______________(13)见渔人,乃.大惊乃:________________(14)便要.还家要:________________(15)咸.来问讯咸:________________(16)率妻子..妻子:_________ __ 绝境:______________..邑人来此绝境(17)遂与外人间隔..间隔:______________(18)无论..魏晋无论:______________(1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言:______________(20)皆叹惋..叹惋:______________(2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________________(22)停数日,辞去.去:________________(23)此中人语.云语:________________(24)不足.为外人道也足:________________(25)既出,得.其船得:________________(26)便扶向..路扶:________________ 向:_______________(27)处处志.之志:_______________(28)诣.太守诣:_______________(29)寻向所志.志:_______________(30)遂.迷遂:_______________(31)欣然规.往规:_______________(32)未果...,寻.病终未果:_____________ 寻:_______________1(33)后遂无问津..者津:_______________ 问津:_____________2. 翻译下列句子(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文言文默写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文言文默写引言本文档是关于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文言文默写的指导和策略。
文中将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提升对古文言文默写的能力。
默写方法1. 背诵古文背诵古文在进行默写之前,首先要进行充分的背诵。
通过仔细阅读历史上著名的古文作品,熟悉其中的词句和用法,加深对古文的理解。
2. 逐句默写逐句默写在默写过程中,可以采用逐句默写的方法。
首先仔细阅读原文的一句话,然后尝试默写出来。
如果有疑惑或遗忘,可以再次阅读原文并进行纠正。
3. 多次练多次练习通过多次的练,可以帮助巩固对古文的记忆和理解。
可以选择不同的古文作品进行默写,以扩展对古文的掌握范围。
4. 查漏补缺查漏补缺默写完毕后,可以对照原文进行检查,找出自己的漏洞和不足之处。
对于出错的地方进行重点复和加强,以避免再次犯错。
技巧和策略1. 理解句子结构理解句子结构对于一些较复杂的句子,要学会分析句子结构和成分。
理解主谓宾等元素的关系,有助于准确地默写出完整的句子。
2. 注意词序和词性注意词序和词性注意古文中词语的次序和词性的变化,这对于正确地默写起到关键的作用。
多阅读古文,熟悉不同词语的用法,可以提高词序和词性的掌握能力。
3. 注重标点符号注重标点符号古文的标点符号在句子理解和默写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和使用方法,有助于准确地默写出句子的完整意思。
总结通过背诵古文、逐句默写、多次练习和查漏补缺等方法,以及理解句子结构、注意词序和词性、注重标点符号等技巧和策略,学生可以有效提升古文言文默写的能力。
希望本文档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文阅读理解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文阅读理解1. 文章概述本单元的古文阅读理解主要涉及八年级下册部编版教材中第三单元的内容。
该单元主要围绕古代文化和古代文学展开,通过阅读古文来理解古代人们的思想和生活。
2. 阅读目标本单元的阅读目标主要包括:- 了解古代文化和古代文学的基本概念- 掌握古代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培养对古代文化和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3. 阅读内容本单元的古文阅读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古代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和分类- 古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表达方式- 名句和典籍的赏析和解读4. 研究方法为了有效地进行古文阅读理解,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注重基础:研究古代文化和文学的基本概念和背景知识,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和文学代表作品。
- 打好语法基础:研究古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表达方式,如句子结构、句式变换和修辞手法等。
- 多读多练:通过大量的古文阅读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进行阅读。
- 注重实践:除了阅读理解题目,还可以进行口头和书面的表达练,提高对古代文化和文学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5. 考核方式本单元的古文阅读理解考核方式主要为书面测试和口试。
书面测试包括填空、选择和简答题,测试学生对古代文化和文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口试主要测试学生对古文的朗读和解读能力,通过对古文的语音、语调和内容的把握来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6. 总结本单元的古文阅读理解是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和文学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古文,可以加深对古代社会和人文精神的认识,培养对古代文化和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希望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够进一步提高古文阅读理解的能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
两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2021/1/22
文章主旨
本文以高超的艺术手法描写了小石潭环境的幽美和寂寥,着意 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被贬后内心深处的 苦闷、孤凄和压抑。
课文探究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 该作何理解?
刺史,故亦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
柳”,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黔之驴》《临江之麋》等脍 炙人口的作品。
文学常识
唐宋八大家:唐朝有韩愈、柳宗元
宋朝有苏洵、苏轼、苏辙、
2021/1/22
王安石、欧阳修、曾巩
文言文—《小石潭记》
重点词语
心乐之: 以……为乐 水尤清冽: 格外 可百许头: 表示约数 日光下澈: 穿透 怡然不动: 静止不动的样子 俶尔远逝: 忽然 往来翕忽: 轻快敏捷的样子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变革,失败被贬,心中
愤懑难平。因此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 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 忧伤20、21/1/2悲2 凉的心境便会流露出来。
真题演练
阅读《小石潭记》,回答问题。(15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丌要说更丌必说详细邀诶丌值得丌必做记号记号先前的到打算觃划没有实现随即丌久问路这里指探求访求的意思文言文桃花源记一词多义之忘路之远近渔人甚异之桑竹之属具答之结构劣词的代词指见到的景象代词这代词代指问题其欲穷其林其中往来种作得其船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代词这代词代指桃花源代词他的代词自己文言文桃花源记一词多义寻寻向所志寻病终劢词寻找副词随即丌久为捕鱼为业为外人道也劢词作为读wi介词对向读wi舍便舍船从口入屋舍俨然劢词离廹名词房舍文言文桃花源记古今建义芳草鲜美古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桃花源记(陶渊明)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________________(2)落英缤纷....落英:______________ 缤纷:__________________ (3)渔人甚异.之异:________________(4)欲穷.其林穷:________________(5)便舍.船舍:________________(6)才.通人才:________________(7)屋舍俨然..俨然:______________(8)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________________(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阡陌:______________ 交通:______________(10)悉.如外人悉:________________(11)黄发垂髫....黄发:______________ 垂髫:______________(12)怡然..自乐怡然:______________(13)见渔人,乃.大惊乃:________________(14)便要.还家要:________________(15)咸.来问讯咸:________________(16)率妻子..妻子:_________ __ 绝境:______________..邑人来此绝境(17)遂与外人间隔..间隔:______________(18)无论..魏晋无论:______________(1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言:______________(20)皆叹惋..叹惋:______________(2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________________(22)停数日,辞去.去:________________(23)此中人语.云语:________________(24)不足.为外人道也足:________________(25)既出,得.其船得:________________(26)便扶向..路扶:________________ 向:_______________(27)处处志.之志:_______________(28)诣.太守诣:_______________(29)寻向所志.志:_______________(30)遂.迷遂:_______________(31)欣然规.往规:_______________(32)未果...,寻.病终未果:_____________ 寻:_______________(33)后遂无问津..者津:_______________ 问津:_____________2. 翻译下列句子(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数百步内桃树沿岸生长,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芬芳的草鲜嫩美丽,落下的花繁盛杂乱。
(2)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对这些景象很惊异。
又继续向前行船,想走到桃林的尽头。
(3)初极狭,才通人。
(2015青海,2010哈尔滨)(洞口)开始很狭窄,只能通过一个人。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5)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次,全国近7年考)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的声音相可以互相听到。
(6)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那里面的人,来来往往,耕种田地,男女的穿衣打扮,全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一样。
(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014毕节)老人和小孩都是一副开开心心自得其乐的样子。
(8)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那里的人)看见渔人,竟然非常吃惊,问(他)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回答了他们。
(9)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10)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源人)自己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1)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014汕尾)再也没有出去过,因而与外面的人隔绝了联系。
(1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其余的人又各自请渔人到他们家中,都摆出酒饭(招待)。
(13)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里的人告诉(渔人)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向外面的人说。
”(14)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渔人)已经出来了,找到自己的船,就顺着旧路,处处做标记。
(15)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诉说了这件事。
(16)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寻找渔人以前所做的标记。
3. 课文理解(1)文章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先写渔人如何发现桃花源,再写__他去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花源,最后写_复寻桃花源的情况___。
(2)渔人“从口入”,看到了桃花源怎样的美景?既有自然景象,又有生活美景。
自然景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生活情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老有所终”“幼有所养”是“大同社会”的特征之一。
在选文中,哪一句话具体描绘了这样的生活画面?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写出文中体现“村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
变式提问:本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桃花源人淳朴、热情的特点?②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5)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人听了之后为什么“皆叹惋”?为世外的战乱纷争而叹惋,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叹惋。
(6)南阳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说明了什么?说明桃花源神奇美好,令人向往。
(7)渔人“处处志之”,后来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作者这样写是暗示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
使故事显得亦真亦幻,给桃花源增添了神秘色彩(或:使文章悬念迭起,引人入胜)。
(8)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①自然环境优美②社会安定和平③人民安居乐业(9)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一个优美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2013玉溪)变式提问: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他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当时人们厌恶战争、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和追求和平的劳动生活的愿望。
(10)本文演绎出的一个成语是什么?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2014安顺)变式提问:①本文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理想?(RJ课后习题,2013河南)②请用简要的语言概述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2014毕节)③从文中可以看出陶渊明所向往的是怎样一种理想社会?成语:世外桃源。
寄托了作者向往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人生活得幸福愉快的理想社会。
(11)我们今天应该怎样看待陶渊明的理想社会?变式提问:“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
积极意义: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寄托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客观上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
或: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渴望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愿望。
消极意义: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作者对现实的逃避,是不可能实现的。
(12)对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苏轼认为“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你对《桃花源记》有何看法?请简要说说。
示例一:我觉得桃花源是陶渊明心灵的真实存在。
桃花源里景美人美,没有纷争。
虽然看似是一个似有似无、亦真亦幻的存在,但它是陶渊明心灵酿出的一杯美酒,是他留给后世美好的向往。
所以我们直到今日仍以“世外桃源”来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
示例二:我和苏轼的看法相似,世上所传说的桃花源很多都是夸大其词的。
当太守找到桃花源,那里早已变成名利的争夺场了。
陶渊明文中渔人诣太守后再寻桃花源,结果是不复得路,后世人遍寻不得,以致无人问津。
是因为桃花源只是他心灵和理想的一种寄托,而非现实的存在。
示例三:我认为桃花源寄寓了陶渊明对于理想世界的一种美好愿望。
这是对现实的不满,也是对现实的弃绝。
桃花源是一种没有赋税、人人平等的社会,“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幼皆有所养。
这是当时知识分子的一个社会理想,虽然不太可能实现,但是却有其积极意义。
(13)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问世以来,中华大地出现了“处处自诩桃花源”的现象,请结合本文分析原因。
因为桃花源是人际理想中最佳风景,宁静而优美;但却绝不是单纯的风景,是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是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生活。
(14)从桃花源的景的角度说说作者心目中的这个理想社会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
(摘录原句并加以概括)“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人人和乐,社会安定,生活和谐。
一、(2013曲靖)阅读《桃花源记》,完成1~5小题。
(12分)1.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B )A. 初极.狭,才通人北通巫峡,南极.潇湘B.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忠之属.也,可以一战C.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二者不可得.兼D. 遂与外人间.隔奉命于危难之间.2. 下列句中加点字与“具答之”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2分)A.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C. 何陋之有D. 愿陛下亲之信之3.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4. “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此”是代词,指上文所说。
渔人见太守的目的是告诉他武陵郡中有此“绝境”,希望他派人去探个究竟,因此他一定会谈到:①发现桃源村的经过;②村中的生活情状;③归途中做标记的事。
5. 在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家乡的今天,请描述你理想中的“桃源”景象。
我理想中的“桃源”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自然环境优美,人人安居乐业,人与社会和谐相处,每一个公民都能分享到社会文明成果的美好社会。
第10课小石潭记(柳宗元)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________________(2)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如:_____ ___ 乐:_______________(3)伐.竹取道伐:______________(4)水尤.清冽.尤:______________ 冽:__________________ (5)近岸,卷.石底以.出卷:_____________ 以:__________________ (6)潭中鱼可.百许.头可:______________ 许:___________ ___ (7)日光下澈.澈:_________________(8)佁然..远逝佁然:_______________ 俶尔:________________ ..不动,俶尔(9)往来翕忽..翕忽:______________(10)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_______________ 蛇:_______________(11)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______________ 差互:_____________ (12)凄.神寒.骨凄_______________ 寒:_______________(13)悄怆..幽邃.悄怆:______________ 邃:_______________ (14)以.其境过清.清:___________________2. 翻译下列句子(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