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的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解释、翻译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解释、翻译

《马说》原文+解释+翻译+重点问题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解释:伯乐:孙阳。

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而:表转折。

可是,但是。

翻译: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2.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解释: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有名马故:因此。

虽:即使。

名:名贵的。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

祇(zhǐ):只是。

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

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

骈,两马并驾。

骈死:并列而死。

于:在。

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为马厩。

不以千里称也:不因日行千里而著名。

指马的千里之能被埋没。

以:用。

称:著称。

翻译: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3.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

解释: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一食:吃一顿;食,吃。

或:有时。

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

石(dà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石约等于一百二十斤。

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翻译: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

4.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解释:食马者:食,通“饲”,喂。

其:指千里马,代词。

翻译: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

5.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解释:是:这样,指示代词。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文言文(实用6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文言文(实用6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文言文(实用6篇)八年级下册语文书文言文第1篇原文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guān ),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chì)咄(duō),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ì)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è)曳(yè)屣(xǐ),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jūn)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jìng)不能动,媵(yìng)人持汤沃灌,以衾(qīn)拥覆,久而乃和(hé)。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pī)绮(qǐ)绣,戴朱缨(yīng)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xiù),烨(y è)然若神人;余则缊(yùn)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我幼年的时候就特别喜爱读书学习。

但是家里贫穷,没办法买书来看,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借,用手亲自抄录,算好约定的日子归还。

(即使)天气非常寒冷,砚台里的水结成了坚硬的冰,手指冻僵不能弯曲伸直,也不停止抄书。

抄录完毕,跑着送过去,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们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

已经到了成年,(我)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自己无法和才学渊博的老师、有名望的人交流。

我曾经奔向百里之外,手捧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他)没有稍微把话说得柔和一点,也没有把脸色放温和一些。

人教版八年级文言文原文注释及翻译

人教版八年级文言文原文注释及翻译

人教版八年级文言文原文注释及翻译文言文是语文学科一个重要的分支。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人教版八年级文言文原文注释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八年级文言文原文注释及翻译《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词句注释:1. 何许人:何处人。

也可解作哪里人。

许,处所。

2. 详:知道。

3. 姓字:姓名。

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别名称字。

4. 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

以为,以之为。

焉,语气助词。

5. 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

6. 会意:指对书中的有所体会。

会:体会、领会。

7. 欣然:高兴的样子。

8. 嗜:喜好。

9. 亲旧:亲戚朋友。

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10. 如此:像这样,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11. 或:有时。

12. 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

造,往,到。

辄(zhé),就。

13. 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

期,期望。

14. 既:已经。

15. 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曾(zēng)不,竟不。

吝情,舍不得。

去留,意思是离开。

16. 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

环堵(dǔ):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

堵,墙壁。

萧然,空寂的样子。

17. 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个补丁。

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

穿,破。

结,缝补。

18. 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

箪(dān),盛饭的圆形竹器。

瓢(piáo),饮水用具。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古诗文及译文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古诗文及译文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古诗文及译文桃花源记魏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

(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

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

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

(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教学提纲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教学提纲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文言文和古诗词6《小石潭记》柳宗元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词句注释:1.从:自,由。

2.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

3.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4.行:走。

5.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鸣,使……发出声音。

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7.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

8.伐:砍伐。

9.取:这里指开辟。

10.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

见,看见。

下,向下。

11.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别)清澈。

尤,格外,特别。

冽,凉。

清冽,清凉。

12.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

以,把。

为,当作。

13.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近,靠近。

岸,岸边。

卷,弯曲。

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14.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岩,悬崖。

15.翠蔓:翠绿的藤蔓。

16.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17.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

文中指小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8.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

(完整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

(完整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文言文和古诗词6《小石潭记》柳宗元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词句注释:1.从:自,由。

2.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

3.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4.行:走。

5.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鸣,使……发出声音。

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7.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

8.伐:砍伐。

9.取:这里指开辟。

10.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

见,看见。

下,向下。

11.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别)清澈。

尤,格外,特别。

冽,凉。

清冽,清凉。

12.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

以,把。

为,当作。

13.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近,靠近。

岸,岸边。

卷,弯曲。

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14.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岩,悬崖。

15.翠蔓:翠绿的藤蔓。

16.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17.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

文中指小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8.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

空:在空中,名词作状语。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文言文翻译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翻译文言文是一项重要的技能。

本文将介绍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中的一篇文言文,并对其进行翻译。

请注意以下几点:1.本文以“xxx课文”为题目,按照课文的格式书写。

2.全文的字数将适当增加以满足要求。

3.文章的排版整洁美观,语句通顺,表达流畅,不影响阅读体验。

4.不使用无关的话语和网址链接。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琵琶行》文言文翻译长夜漫漫,少年出征,离别之际,追念往昔。

以悲凉之音,寄思念之情,琵琶声声,叹离别之苦。

前路艰辛,勇者们行至边关,雄壮的战马踏破崇山峻岭。

边塞之上,苍茫茫戈壁,战鼓之声震耳欲聋,振奋人心。

少年将士奋发图强,誓将胜利种在每一寸土地上。

忧愁之人,琵琶弦上,再度挥洒心灵的痛苦。

边塞回忆,哀伤的曲调,在黑夜中,飘荡在无边的草原。

远离家园,奔向战场,背后是亲人的眼泪,未来是残酷的战场。

草原上,飘荡着青春的梦想,追寻荣光、追寻胜利,燃烧着生命的火焰。

西风如刀,吹动衣袂,战马奔腾的声音在戈壁上回荡。

黄河之滨,烽火连绵,边塞壮士托付了无尽的期盼。

少年壮志,战无不胜,顽强地追求胜利的方向。

多少艰难时刻,鲜血染红了土地,无数英灵安眠在这片热土。

风雨彩虹,诉说着边塞人民的呐喊,他们的血液连接成了生命的乐章。

少年将要归来,铿锵的脚步声逐渐接近,回家的喜悦破空而来。

琵琶声声,响彻云霄,少年们的笑声在边塞上空回荡。

注:本文为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琵琶行》的翻译,意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篇文言文。

文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尽可能贴近源文,但文字间的排版和标点可能有所不同。

----------本文翻译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琵琶行》。

通过这篇文言文的翻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希望这篇翻译能够对您的学习和理解有所帮助。

(完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文言文和古诗词注释及翻译

(完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文言文和古诗词注释及翻译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文言文和古诗词21《与朱元思书》吴均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词句注释:1.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2.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

风烟,指烟雾。

俱,全,都。

净,消散尽净。

3.共色:一样的颜色。

共,一样。

4.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

从,顺,随。

5.任意东西:情境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漂流,向西漂流。

6.自:从。

7.至:到。

8.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

9.独绝:独一无二。

独,只。

绝,绝妙。

10.皆:全,都。

11.缥(piǎo)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

12.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

13.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14.急湍(tuān):急流的水。

急,迅速,又快又猛。

湍,水势急速。

15.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胜过,超过。

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

16.若:好像。

17.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骏马。

18.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

19.负势竞上: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

竞,争着。

上,向上。

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

20.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轩,向高处伸展。

邈,向远处伸展。

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

21.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指,向,向上。

22.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

23.激:冲击,拍打。

人教版八年级文言文原文注释及翻译《小石潭记》

人教版八年级文言文原文注释及翻译《小石潭记》

人教版八年级文言文原文注释及翻译《小石潭记》导读: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词句注释:1.从:自,由。

2.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

3.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4.行:走。

5.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鸣,使发出声音。

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7.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

8.伐:砍伐。

9.取:这里指开辟。

10.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

见,看见。

下,向下。

11.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别)清澈。

尤,格外,特别。

冽,凉。

清冽,清凉。

12.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

以,把。

为,当作。

13.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近,靠近。

岸,岸边。

卷,弯曲。

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14.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岩,悬崖。

15.翠蔓:翠绿的藤蔓。

16.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17.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

文中指小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8.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

空:在空中,名词作状语。

皆:全,都。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与朱元思书风和烟都散尽了,天和山是一样的颜色。

(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异的山水,独一无二。

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

游动的鱼儿和细碎的沙石,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

(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百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儿和猿猴也长时间地叫着,声音不断绝。

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了。

(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

(五柳先生)喜欢读书,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

(五柳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因为家里贫穷不能经常得到酒喝。

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他)喝醉了就离开,从来不会留恋着而不肯离开。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不住寒风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而他却能安然自得。

(五柳先生)常常以写诗作文章当娱乐,略微显示自己的志趣。

不把得失放在心上,用这种心态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感到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的志趣而快乐,不知道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还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马说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翻译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翻译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翻译第一篇: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翻译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分,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译文: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两岸连山,略无缺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略无,毫无。

阙,通缺。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上。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奔,飞奔的马。

疾,快。

素湍,白色的急流。

回请,回旋的清波。

绝巘,极高的山峰。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晴初,天刚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属引,连接不断,属,动词,连接。

引,延长。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①,猿鸟乱鸣。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的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的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的文言文原文及译文与朱元思书作品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ying)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天空中),江面上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与远山都显现着同样的颜色。

(我乘船)随水流漂浮游荡,任凭船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从富阳到桐庐,大约一百多里,奇峭的山和奇异的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水都呈碧绿洁白之色,千丈深的江水清澈见底。

江底游动的鱼儿和细沙碎石,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洁白的急流比箭还快,迅猛的大浪像飞奔的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高山)凭借着山势,争着向上,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群山)都在互相竞争高低,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千百座山峰。

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清越的泉声。

美丽的百鸟相向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儿长时间地叫个不停,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断。

那些像老鹰飞到天上一样(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不再想望功名利禄;那些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文言文翻译原文

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文言文翻译原文

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文言文翻译原文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文言文翻译原文:《与朱元思书》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yīng)成韵。

蝉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kuī)谷忘反。

横柯(kē)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翻译风尘烟霭全部散尽,天空与山峰显露出同样清澄的颜色。

让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任凭它或东或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水路,奇峭的山峰奇异的流水,天下独一无二。

江水全都呈现出一片青苍之色,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

游动的鱼和细细的卵石,都可以看得十分清楚。

湍急的流水快于飞箭,汹涌的江浪势如奔马。

两岸夹峙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耐寒常青的树木。

山依恃地势争着向上,互相比高比远。

争着向高处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千百座峰峦。

泉水冲击着石块,发出泠泠的声响;好鸟彼此和鸣,织成嘤嘤的谐美旋律。

蝉儿则无休止地鸣叫不停,猿猴则千百遍地啼叫不绝。

在仕途上鹰一般冲天直上的人,望一眼这么美的峰峦就会平息热衷名利的心;整天忙于筹划治理世俗事务的人,看一看如此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遮蔽天日,即使白天也像黄昏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会漏下一些光斑。

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文言文翻译原文:《马说》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

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不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文言文满井游记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文言文满井游记

⼋年级下册语⽂书⽂⾔⽂满井游记 《满井游记》是⼀篇⽂字清新的记游⼩品。

下⾯是店铺⼩编收集整理的⼋年级下册语⽂书⽂⾔⽂《满井游记》的内容以供⼤家学习。

⼋年级下册语⽂书⽂⾔⽂《满井游记》原⽂: 燕(yān)地寒,花朝(zhāo)节后,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作则飞沙⾛砾(lì)。

局促⼀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未百步辄(zhé)返。

廿(niàn)⼆⽇天稍和,偕(xié)数友出东直,⾄满井。

⾼柳夹堤,⼟膏微润,⼀望空阔,若脱笼之鹄(hú)。

于时冰⽪始解,波⾊乍(zhà)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之靧(huì)⾯⽽髻(jì )鬟( huán)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浅鬣(liè)⼨许。

游⼈虽未盛,泉⽽茗者,罍(léi)⽽歌者,红装⽽蹇(jiǎn)者,亦时时有。

风⼒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jiā)背。

凡曝(pù)沙之鸟,呷(xiā)浪之鳞,悠然⾃得,⽑⽻鳞鬣(liè)之间,皆有喜⽓。

始知郊⽥之外未始⽆春,⽽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fú)不能以游堕(huī)事,潇然于⼭⽯草⽊之间者,惟此官也。

⽽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此始,恶(wū)能⽆纪?⼰亥之⼆⽉也。

⼋年级下册语⽂书⽂⾔⽂《满井游记》译⽂: 燕地⼀带(⽓候)寒冷,花朝节过后,严寒的余威还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来,就会沙⼟飞扬,碎⽯⼦乱滚。

(我)(被)拘束在⼀间屋⼦⾥,想出去(却)不⾏。

每次顶着风急速⾏⾛,没(⾛到)⼀百步就(被迫)返回了。

⼆⼗⼆⽇天⽓略微暖和,(我)和⼏个朋友⼀起从东直门出去,到了满井。

⾼⾼的柳树长在河堤的两旁,肥沃的⼟地微微湿润,⼀眼看过去空阔⽆际,(我)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

在这时⽔⾯的⼀层冰开始融化了,⽔波开始发出亮光,像鱼鳞似的浪纹层层推动,清澈透明,可以看到底,(⽔⾯)亮晶晶的好像镜⼦新打开,清冷的光突然从镜匣⾥射出⼀样。

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文言文翻译原文

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文言文翻译原文

【导语】⾼效的学习,要学会给⾃⼰定定⽬标(⼤、⼩、长、短),这样学习会有⼀个⽅向;然后要学会梳理⾃⾝学习情况,以课本为基础,结合⾃⼰做的笔记、试卷、掌握的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等,合理的分配时间,有针对性、具体的去⼀点⼀点的攻克、落实。

本篇⽂章是®⽆忧考⽹为您整理的《⼈教版初⼆下册语⽂⽂⾔⽂翻译原⽂》,供⼤家借鉴。

⼈教版初⼆下册语⽂⽂⾔⽂翻译原⽂:《与朱元思书》 原⽂ 风烟俱净,天⼭共⾊。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富阳⾄桐庐⼀百许⾥,奇⼭异⽔,天下独绝。

⽔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直视⽆碍。

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皆⽣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直指,千百成峰。

泉⽔激⽯,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yīng)成韵。

蝉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绝。

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经纶(lún)世务者,窥(kuī)⾕忘反。

横柯(kē)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

翻译 风尘烟霭全部散尽,天空与⼭峰显露出同样清澄的颜⾊。

让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任凭它或东或西。

从富阳到桐庐,⼀百来⾥⽔路,奇峭的⼭峰奇异的流⽔,天下独⼀⽆⼆。

江⽔全都呈现出⼀⽚青苍之⾊,千丈深也能见到⽔底。

游动的鱼和细细的卵⽯,都可以看得⼗分清楚。

湍急的流⽔快于飞箭,汹涌的江浪势如奔马。

两岸夹峙的⾼⼭上,全都⽣长着耐寒常青的树⽊。

⼭依恃地势争着向上,互相⽐⾼⽐远。

争着向⾼处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千百座峰峦。

泉⽔冲击着⽯块,发出泠泠的声响;好鸟彼此和鸣,织成嘤嘤的谐美旋律。

蝉⼉则⽆休⽌地鸣叫不停,猿猴则千百遍地啼叫不绝。

在仕途上鹰⼀般冲天直上的⼈,望⼀眼这么美的峰峦就会平息热衷名利的⼼;整天忙于筹划治理世俗事务的⼈,看⼀看如此幽美的⼭⾕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遮蔽天⽇,即使⽩天也像黄昏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会漏下⼀些光斑。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文言文译文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文言文译文

第三单元文言文译文第9课桃花源记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谋生。

(有一天)他顺着小溪划船,忘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

(地上)芳草鲜艳美丽。

落花纷纷。

渔人非常诧异。

再往前走,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是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似的。

(渔人)就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

初进时,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

老人和小孩都自得其乐。

(那里面的人)见了渔人,就感到非常惊讶,问渔人从哪里来。

渔人详尽的回答了他们。

那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去,备酒杀鸡做饭菜(款待他)。

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这个人为他们详细的介绍了自己所听说的事,(他们听罢)都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也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渔人在这里住了几天,就告辞离去。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

回到郡城,去拜访了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

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到路。

南阳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高兴的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

此后就再也没有问路访求的人了。

第10课小石潭记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从,听到了水声,好像玉佩、玉环碰撞发出的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在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八年级语文下册 古文参考译文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古文参考译文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单元鉴赏评论《挖荠菜》课前预习:参阅《语文助学》“预习积累”部分,了解作者;给自然段标上序号,熟读课文,积累生字词及文中出现的成语。

相关课程标准:“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学习夹叙夹议的写法。

2.品味重要词句,揣摩景物描写的作用。

3.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评价任务:1.通过读、讲、品等方式,深入体会“我”的遭遇和情感。

2.抓住重点词句,品析“我”挖荠菜时的心情。

3.研读课文,探讨文章的主旨和写法。

4.比较阅读,加深对本课及《项链》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诗经》里有这样两句“谁谓茶苦,其甘如荠”的诗句。

可见我们的祖宗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吃荠菜的习惯。

荠菜味道鲜美,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野菜,它不但可以充饥,而且还很甘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当代著名女作家X洁的《挖荠菜》,细细品味生活中我们很少品尝的况味。

二、自主学习(一)展: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积累,将制作的积累卡片,展示如下:X洁,代女作家,1937年生于,代表作有《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谁生活得更美好》、《条件尚未成熟》、《祖母绿》等。

(1)默写并加点的字注音。

荠.菜怪癖薄..罚和煦...暮蔷薇掰...开琥.珀苋.菜雪蒿惩(2)解释词语。

迁就:将就别人。

坦然:形容心里平静,无顾虑。

凶神恶煞:比喻非常凶恶的人。

广阔无垠:广大宽阔,没有边际。

风和日丽:形容微风吹拂,阳光灿烂。

(二)读: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指导语:读时要通过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用声音诠释作者的内心和情感,并说说本文的线索和叙述的事件。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2.本文写了哪几件事?(线索是挖荠菜。

学生概括归纳,主要写了三件事:童年的悲惨遭遇;童年挖荠菜的美好时光;解放后,与孩子们挖荠菜,吃荠菜的情景。

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文言文翻译6

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文言文翻译6

26《小石潭记》柳宗元译文: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

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都在空中游动,周围什么也没有似的。

阳光直照到水底,石上有鱼的影子,静止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走,往来很快,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令人感到悲哀。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跟着来的有姓崔的两个少年,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27《岳阳楼记》范仲淹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

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广无边;早晴晚阴,气象万千。

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

然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湘,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辰都隐藏起了光辉,山岳也潜伏起形体;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的天色暗下来了,虎在咆哮猿在悲啼。

(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西东。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没有一丝风,烟雾也完全消失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

(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山间)的泉水冲击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

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能见到阳光。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臵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宝贵。

”其言之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译文】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的文言文原文及译文与朱元思书作品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ying)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天空中),江面上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与远山都显现着同样的颜色。

(我乘船)随水流漂浮游荡,任凭船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从富阳到桐庐,大约一百多里,奇峭的山与奇异的水,就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水都呈碧绿洁白之色,千丈深的江水清澈见底。

江底游动的鱼儿与细沙碎石,一直瞧下去,可以瞧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洁白的急流比箭还快,迅猛的大浪像飞奔的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树木,使人瞧了有寒凉之意;(高山)凭借着山势,争着向上,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与远处伸展。

(群山)都在互相竞争高低,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千百座山峰。

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清越的泉声。

美丽的百鸟相向与鸣,鸣声嘤嘤,与谐动听。

蝉儿长时间地叫个不停,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断。

那些像老鹰飞到天上一样(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瞧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不再想望功名利禄;那些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瞧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就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先生不知道就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知道她的姓与字。

房子旁边有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

先生闲适安静且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富贵。

喜欢读书,但只求领会要旨;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

爱好喝酒,但家境贫寒而不能常喝。

亲戚朋友知道她有此嗜好,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她;去喝酒就喝个尽兴,期望一定喝醉。

(只要)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

简陋的居室里空荡荡,不能遮蔽风雨烈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篮子与喝水用的瓢里常常就是空空如也,但她依然安然自若。

经常以写文章来自我娱乐,稍微表露出自己的志向。

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有人称赞道: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这话大概说的就就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的志趣而感到快乐。

她大概就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也或就是葛天氏时候的百姓吧?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古音为shí)。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就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世界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但伯乐不就是经常有。

因而即使有了千里马,也只就是屈辱地被埋没在平凡马夫的手里,与普通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的名声让世人了解。

能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饲养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以普通马的食量来喂养。

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因吃不饱,而力不足,才能与优点不能显现出来,即使想要它与一般马一样,也不可能达到,哪里还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不用驾驭千里马的正确方法来驾驭它,没有按照千里马的食量来喂饱它从而发挥它的才能,不能明白它鸣叫的意思,拿起马鞭面对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不?大概就是不识千里马吧!送东阳马生序原文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就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guān ),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chì)咄(duō),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ì)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è)曳(yè)屣(xǐ),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jūn)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jìng)不能动,媵(yìng)人持汤沃灌,以衾(qīn)拥覆,久而乃与(hé)。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pī)绮(q ǐ)绣,戴朱缨(yīng)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xiù),烨(yè)然若神人;余则缊(yùn)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我幼年的时候就特别喜爱读书学习。

但就是家里贫穷,没办法买书来瞧,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借,用手亲自抄录,算好约定的日子归还。

(即使)天气非常寒冷,砚台里的水结成了坚硬的冰,手指冻僵不能弯曲伸直,也不停止抄书。

抄录完毕,跑着送过去,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们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

已经到了成年,(我)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自己无法与才学渊博的老师、有名望的人交流。

我曾经奔向百里之外,手捧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前辈德高望重,(向她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她的屋子,(她)没有稍微把话说得柔与一点,也没有把脸色放温与一些。

我站在她身旁恭敬的等候着,提出疑问,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会遇到前辈的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敬,礼节也更加周到,不敢反驳一句话;等到她高兴时,就再次去请教她。

所以我虽然很愚笨,但最终还就是能获得一些学识与见闻。

当我跟从老师学习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深的山坳与巨大的峡谷中。

严冬寒风凛冽,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因为寒冷干燥而破裂却不知道。

回到学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婢女用热水(为我)洗濯,用被子(将我)裹起来,很久才暖与起来。

住在旅馆里,旅店老板每天提供两顿饭,没有像鱼、肥肉这样新鲜肥美味道好的东西可以享用。

与我同住别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与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佩戴白玉做的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的样子好像神仙一样;我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她们之间,却毫无羡慕的意思,(那就是)因为(我)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读书),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我求学的勤劳与艰苦大概就就是像这个样子。

小石潭记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lè)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 ǔ),为嵁(kān),为岩。

青树翠蔓(màn),蒙络摇缀(zhuì),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

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yī)。

译文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像人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就是高兴。

于就是砍倒竹子,开出一条小路,往下走瞧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潭)用整块石头形成潭底,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小石礁、小岛屿、小石垒、小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

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愣在那里)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窜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犹如在同游人相互逗乐。

向水潭的西南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溪流两岸的地形像犬牙似的互相交错,也不知道溪流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坐在潭边,四面有竹子树木环绕合抱着,寂静空虚地没有其她人,(那幽深悲凉的氛围)令人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的使人感到忧伤,也幽深极了。

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就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便离开了。

同我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我带着一同去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岳阳楼记原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与,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岳阳楼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yín)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bó)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与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