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业建筑中的协同设计

合集下载

bim与cim的融合案例

bim与cim的融合案例

bim与cim的融合案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和CIM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计算机集成制造)的融合是当今工业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

这两个技术的结合可以实现建筑和制造业的协同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下面是十个关于BIM与CIM融合的案例:1. 建筑施工和制造过程的协同:BIM和CIM可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实现协同工作,通过共享建筑模型和制造模型,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2. 建筑和制造的集成设计:BIM和CIM可以在设计阶段集成,实现建筑和制造的一体化设计,减少设计错误和冲突,提高设计效率。

3. 建筑设备的自动化制造:利用BIM和CIM技术,可以实现建筑设备的自动化制造,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4. 建筑材料的智能化生产:BIM和CIM可以实现建筑材料的智能化生产,通过在建筑模型中嵌入材料信息,实现材料的自动化生产和供应。

5. 建筑和制造的数字化管理:BIM和CIM可以实现建筑和制造过程的数字化管理,通过建立数字化模型和管理系统,实现对建筑和制造过程的监控和控制。

6. 建筑和制造的虚拟仿真:BIM和CIM可以实现建筑和制造过程的虚拟仿真,通过建立虚拟模型和仿真系统,提前发现和解决问题,减少建筑和制造过程中的风险。

7. 建筑和制造的数据集成:BIM和CIM可以实现建筑和制造数据的集成,通过建立数据交换标准和接口,实现建筑和制造数据的共享和利用。

8. 建筑和制造的智能化运维:利用BIM和CIM技术,可以实现建筑和制造设备的智能化运维,通过建立设备监控和维护系统,实现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和维护。

9. 建筑和制造的可持续发展:BIM和CIM可以实现建筑和制造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建立建筑和制造过程的环境模型和评估系统,实现对建筑和制造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估和优化。

10. 建筑和制造的人机协同:BIM和CIM可以实现建筑和制造过程的人机协同,通过建立人机交互界面和决策支持系统,实现人员和机器的协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BIM技术在大型工业厂房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探讨

BIM技术在大型工业厂房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探讨

BIM技术在大型工业厂房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探讨1.1 BIM技术在设计阶段的应用在大型工业厂房工程的设计阶段,BIM技术可以实现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以及设备等各专业的一体化建模,通过三维模型实现多专业的协同设计。

BIM技术可以实现建筑物各部分设计的集成和优化,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和高效性。

BIM技术还可以模拟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对建筑物的设计进行全面的考量。

在大型工业厂房工程建设的施工阶段,BIM技术可以实现施工过程的数字化管理,通过三维模型和图纸的快速生成,提高了施工过程的精度和效率。

通过BIM技术,可以实现施工进度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的问题,减少施工延期风险。

在大型工业厂房建成后,BIM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对建筑物进行全面的运营管理。

通过BIM模型,可以实时监测建筑物的使用情况,对建筑物的维护和保养进行精细化管理。

BIM 技术还可以帮助企业对建筑物进行节能优化,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2.1 提高工程建设效率BIM技术可以将大量工程数据整合在一起,通过可视化表达的方式呈现给项目团队成员。

这样不仅方便了各专业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还降低了信息传递的障碍,提高了工程建设的效率。

2.2 优化工程建设质量2.3 降低工程建设成本2.4 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BIM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对建筑物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将建筑物的设计、施工、运营等各个阶段进行有机的统一,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管理。

通过BIM技术的应用,企业可以实现对建筑物的全面管理,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

3.1 技术成本较高BIM技术的应用需要对相关软件和硬件进行投入,这增加了企业的技术成本。

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BIM技术的投入可能会成为一种负担。

3.2 人才储备不足BIM技术对人才的需求较高,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目前,我国对于BIM技术的培训和教育还比较薄弱,导致了人才储备不足的情况。

这也成为了BIM技术在大型工业厂房工程建设中应用的一个挑战。

建筑工业化的“三个一体化”发展思维

建筑工业化的“三个一体化”发展思维

谈 到 框 架 结构 .柱 子 的钢 筋 、梁 很 复 杂 。简 易 墙 的加 工 生产 标 准 很 高 , 国外
标 准 没 那 么高 .所 以 自动 化 比较 好 。 中 国 的要 求 非常 高 为 了牢 固 按 照现 浇
理 论 做 出 来的 构 件 又不 太 适 合 。如 何把 节 点 简单 化 .钢 筋 变粗 变 少 .工 厂 自
, 6H F
, 6
第 十 三届 中外 绿 色 人居论 坛 ・ 主 论坛
专 家演讲—— 中国建 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 师 、中建科 技集团董事 长叶浩文 :
件 .通过 不 同的组拼 .结 果可 以多样化 、平 面化 。
” 三个 一 体 化 的发 展思 想 第一 个 一 体 化是 建 筑 结 构 、机 电 、装 修
配 式 建 筑 的协 同 ,要通 过 B I M信 息 技术 研 发 .共 享数 据 现 在很 多工 厂 的 设 备 软 件相 对 落 后 .没 有 设计 出可 以让工 厂 直 接读 取 的 软件 。现 在 国外 有 几 个
分 阶 段软 件 。 国 内在 这 方面 的设 备 软件 还 需 要 改进 完 善 .最 后 实现 工 厂 智 能 化 存储 。5 D— BI M是全 信 息化 平 台 中建 也在 用 .可 以 引入 工厂 。 第三 个 一 体化 是 技 术 、市 场 、管理 一体 化 ,从 产 业化 发 展 的要 求提 出 。 装 配 式 建 筑 的技 术 是 引领 的 .把 技 术 设 计 引 领 了 .才 可 能 在 工 厂 装 配 一 体 化 。我 们 可 以通过 E PC五化 一 体 来实 现 .使 得 我 们 设计 的 东西 可 以蠹 接通 过 工 程 总 承 包 ,完 成 设计 方 案 .投 资 者 只 需要 在 方 案里 明确 建筑 的功 能 、结 构

工业建筑设计规范

工业建筑设计规范

工业建筑设计规范工业建筑设计规范是为了保证工业建筑的安全、高效运行而制定的一系列准则和标准。

下面就是工业建筑设计规范的相关内容,总计约1000字。

一、设计指导思想:1. 以人为本,注重人机协同。

工业建筑的设计应该尽量减少人工劳动,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2. 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生产工艺的需求,保证生产线的布局合理、物流传输畅通。

3. 综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机器人技术、自动化控制系统、物联网等,来提高工业建筑的生产效益。

二、布局与空间设计:1. 工业建筑的生产车间、仓库、办公区、设备间等功能区要按照生产工艺的要求进行合理布局,确保生产流程的顺畅。

2. 建筑的进出口要便捷,同时要考虑到物流的方便,保证材料的快速供应和成品的及时出厂。

3. 要注意生产车间的空间布局,保证各设备之间有足够的通道,防止相互干扰。

4. 设备间和办公区要合理划分,确保设备运行和员工工作的效率。

三、安全与环境保护:1. 工业建筑的设计要符合建筑安全规范,建筑结构要稳定可靠,耐久性要好,防火性能要达到相应标准。

2. 建筑的通风、排烟系统要与工艺设备配合,保证室内空气质量,防止事故发生。

3. 严格按照环保法规进行设计,选择低污染、低能耗的建材和设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设计时要考虑消防系统的布置和通道的设置,保证员工的人身安全。

四、节能与资源利用:1. 设计要合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减少对电力和空调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

2. 工业建筑的屋面、墙面要具有隔热和保温功能,减少能量的散失。

3. 合理设计排水系统,妥善处理废水和废气,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环境污染。

五、设备选型和运行维护:1. 设备选型要符合工艺要求,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产能。

2. 设备的布置要合理,便于操作和维护。

3. 做好设备的定期检修和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寿命。

综上所述,工业建筑设计规范的制定是为了保证工业建筑的安全、高效运行。

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生产工艺的需求、注重人机协同和资源利用,提高工业建筑的生产效益和环保性能。

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 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

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 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

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已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了促进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的协同发展,提高建筑行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率,本文结合当前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下指导意见:一、加强政策引导1. 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的扶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推动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2. 政府应建立相应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相关的科研和生产项目。

二、加强技术创新1. 建筑企业应当加大研发力度,加强技术创新,推动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2. 政府应当鼓励并支持建筑企业与科研院校、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合作,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三、加强标准化建设1. 相关部门应当加快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的标准化工作,制定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推动行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

2. 建筑企业应当自觉遵守相关标准和规范,提高建筑质量和安全水平。

四、加强人才培养1. 教育部门应当加强对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相关专业课程,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 建筑企业应当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水平,适应新技术应用和生产模式的变化。

五、加强产业协同1. 政府部门应当加强产业政策的协调和整合,形成政策合力,推动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

2. 建筑企业应当加强与供应商、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的合作,形成产业链的协同效应,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六、加强市场推广1. 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产品的市场推广力度,加强宣传和推介工作,提高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和影响力。

2. 建筑企业应当积极开拓市场,拓展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产品的销售渠道,努力抢占市场份额,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七、加强国际合作1. 政府部门应当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的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的国际化发展。

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研究现状

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研究现状

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研究现状说起“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你可能会觉得这像是一个非常高大上的话题。

说白了,它就是让建筑变得更聪明、更高效,让建筑的方式不再像以前那么传统、费力。

大家都知道,建房子一直都是一项复杂而繁琐的工作。

从最早的手工泥瓦到现在的机械化操作,再到如今智能化技术的引入,建筑行业真的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以前咱们盖房子,工人们拿着铲子、锤子,汗流浃背,一砖一瓦地搭建,现在可不一样了,智能化技术的加入,让整个建筑过程越来越“智能”,越来越高效。

而说到建筑工业化,它就像是建筑领域的“工业革命”,打破了传统的施工方式,借助机器和自动化生产提高了效率,减少了人工操作。

咱得先了解一下什么叫“智能建造”。

你可以理解成是把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这些先进技术引入建筑过程中。

这些技术能帮咱们在设计、施工、运营等环节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让一切都变得可控又高效。

比如,你能想象一个工地上,所有的工人和设备都在一个智能系统的控制下,精准分工、协调合作吗?以前,一个建筑项目可能得花费很长时间,工人得大汗淋漓地干活,管理人员还得时刻盯着进度,结果常常是有些环节拖慢了整体进度。

现在有了智能技术的助力,进度管理、质量监控、资源调度都能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真的是“事半功倍”。

再来说说建筑工业化,这可不简单,它指的就是通过标准化、模块化、工厂化的方式来建设建筑。

简单来说,就是将一些复杂的建筑工作通过工厂里流水线生产出来,再运到现场进行组装。

这就像你在家拼个乐高,先把所有零件准备好,最后一装就能成形。

这样一来,建筑的质量可以得到更好的保证,同时,施工时间也能大大缩短,减少了很多浪费。

你想啊,过去一个大楼要花好几年才能建成,现在说不定两三年就能盖好,甚至还不止这些,整个施工过程更加环保、节能,甚至对建筑垃圾的处理都能做到“零排放”,真的是环保又高效。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施工速度大大提升,住户可以更早搬进新家,企业也能尽快投入使用,经济效益自然是没得说的。

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管理标准

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管理标准

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管理标准一、概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筑行业也在不断地迎来新的变革。

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作为新兴的生产模式,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施工方式,有效提高了建筑设计与施工效率,降低了成本,改善了建筑质量,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也带来了对协同管理标准的需求。

二、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的特点1. 利用先进技术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利用了诸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将设计、施工、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了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整合,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成本的优化。

2. 标准化生产通过工厂化生产和模块化组装,实现了建筑构件的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提高了建筑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并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实现了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精细化管理利用智能化设备和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对建筑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从而降低了建筑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三、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趋势1. 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技术的不断完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的技术将会不断完善,包括建筑材料的创新、设计和施工技术的革新,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方面。

2.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深度应用通过引入更多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实现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的智能化和数据化,从而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并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

3. 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标准的统一与规范随着行业的发展,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标准的统一和规范将会成为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从而推动行业的协同管理和发展。

四、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管理的重要性1. 促进资源共享通过协同管理,不同环节的资源和信息可以得到更好的共享和利用,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2. 改善工艺流程建筑设计、施工、设备运行等多个环节的协同管理,可以优化工艺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建筑质量。

3. 降低项目风险通过协同管理,可以实现对建筑项目全流程的实时监控和风险预警,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

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之间的协同发展

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之间的协同发展

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之间的协同发展1. 引言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一个非常酷的话题——智能建造和新型建筑工业化。

你知道吗?这两者之间其实有着非常有趣的关系,就像是老夫老妻一样,相互依赖,互相成就。

想象一下,未来的建筑不再是单纯的砖块和水泥,而是智能科技与工业化的完美结合。

这可不是空穴来风,咱们就从这话题入手,看看它们是怎么协同发展的。

2. 智能建造的魅力2.1 让建筑更聪明首先,咱们来聊聊智能建造。

想想看,现在的建筑工地就像个大工厂,咱们有各种高科技设备,像无人机、3D打印机、传感器等等,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这些家伙可不是摆设,它们能在施工过程中实时监控进度、质量,甚至能提前预警问题。

就好比一个有超级能力的监工,任何问题都逃不过它的法眼,真是神了!有了这些智能科技,咱们的建筑不但能更快、更安全,还能减少很多浪费,省下来的钱可都是“真金白银”啊。

2.2 打造个性化建筑更有趣的是,智能建造还可以实现个性化定制。

以前咱们的建筑都是千篇一律,但现在,客户只要一声令下,设计师们就能通过软件迅速生成不同的设计方案,简直像是点外卖一样方便。

想要一个有阳光能直射的书房?没问题;想要一个可以随时变换颜色的外墙?也是妥妥的!这种灵活性,让每一座建筑都像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难怪大家都说“你想要的,它都有”。

3. 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崛起3.1 效率与质量的双赢接下来,咱们看看新型建筑工业化。

这一块可是相当火热,主要是通过标准化、模块化来提高施工效率。

说白了,就是把一个建筑拆分成一个个模块,像拼图一样,现场只需要简单组合就可以了。

这样一来,施工时间大幅缩短,工人们的活儿也变得轻松多了。

你说,谁不想干得快,挣得多呢?而且,由于都是在工厂里完成的,质量也能得到更好的控制,就像买西瓜一样,保准个个都是好瓜。

3.2 应对市场需求的灵活性而且,这种新型工业化还能灵活应对市场需求变化。

现在大家都知道,时代变化快,客户需求也是瞬息万变。

协同设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协同设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协同设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协同工作成为了一个越来越普遍的工作方式。

在工业设计领域,协同设计软件也逐渐的被广泛应用。

协同设计软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来加强不同领域、不同地点之间的合作。

它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设计质量,而且还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快捷、便利的服务。

本文将探讨协同设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重点讨论其实现原理、应用场景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协同设计软件的实现原理协同设计软件是通过联网的方式来实现多人同时参与同一个设计项目的工作。

其实现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操作系统、数据库和网络技术。

1. 操作系统协同设计软件需要利用操作系统来协调多个用户之间的操作,并对设计文件进行管理和保护。

操作系统需要实时监控并反映用户之间的行为,并将用户的操作有效地转化为设计数据流,保证每一个人都可以看到自己以及其他人的设计结果。

2. 数据库协同设计软件需要用到数据库技术来存储和管理设计数据。

设计数据包括模型、渲染图、图像等多种类型。

这些数据需要被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以保证多人在不同地点和不同时间参与的正常交流。

3. 网络技术网络技术是建立协同设计环境的基础。

首先,协同设计软件需要实现数据共享和数据传输。

网络可以保证不同地点的用户之间可以快速稳定地共享设计文件和交流。

其次,网络技术还可以实现用户间的在线互动,便于多个用户间的沟通和讨论。

二、协同设计软件的应用场景协同设计软件可以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图形设计、多媒体设计等领域中广泛使用。

下面介绍几个协同设计软件的应用场景。

1. 工业设计在工业设计领域,协同设计软件可以提高设计效率和减少工期。

不同领域的工程师和设计师可以通过协同设计软件来协同进行产品设计和开发。

协同设计软件可以加快产品的模型制作和设计过程,并允许团队成员在同一设计文件上同时工作,减少团队成员之间的时间和地域限制。

2. 建筑设计在建筑领域中,协同设计软件可以协调建筑团队和客户之间的需求,加快设计和制作过程,同时保持设计和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建筑构造——建筑工业化

建筑构造——建筑工业化

建筑构造——建筑工业化一、引言建筑工业化是指通过工厂化生产、标准化设计和模块化构造等方式,实现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

在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建筑工业化成为了提高建筑效率、节约资源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对建筑工业化的意义、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二、建筑工业化的意义1. 提高效率传统建筑方式常常需要现场施工,时间周期长,而且受到气候和人工条件的制约。

而建筑工业化采用工厂化生产,可以减少现场的工序和时间,提高建筑效率。

2. 节约资源建筑工业化在设计阶段就实现了模块化标准化,通过精细的生产计划和材料利用率,可以减少浪费和资源消耗。

3. 提升质量建筑工业化过程中,通过严格的工艺管理和质量控制,确保了建筑品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避免了传统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4. 推动可持续发展建筑工业化采用的标准化设计和工厂化生产,可以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并且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三、建筑工业化的挑战1. 技术问题建筑工业化需要相关的先进技术支持,包括建筑信息化、制造技术和装配技术等方面的创新。

同时,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生产工艺问题也需要解决。

2. 人才问题建筑工业化需要专业的人才支持,包括设计人员、生产工程师等,这就对建筑行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3. 规范问题建筑工业化需要制定完善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生产的模块化构件的质量和安全性。

4. 市场认可问题倡导传统建筑方式的行业利益相关者对于建筑工业化的接受度和认可度可能存在一定的障碍。

四、建筑工业化的未来发展方向1. 利用数字技术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建筑设计、生产和施工全过程的可视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管控。

2. 推动产业协同建筑工业化涉及到多个领域的合作,包括设计、制造和施工等,需要各个环节之间的紧密合作和协同。

3. 加强人才培养建筑工业化需要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员,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加大力度,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建筑工业化人才。

bim技术在工业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工业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工业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工业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设计:BIM技术可以帮助建筑师进行数字化设计,包括建筑外观、结构、功能等,提高设计的精度和效率。

通过BIM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建筑与设备的协同设计,优化建筑布局,提高空间利用率。

2.建筑分析:BIM技术可以对建筑性能进行模拟分析,包括建筑热工性能、建筑节能、建筑声学等方面,帮助建筑师更好地了解建筑性能,优化建筑设计。

3.协同设计:BIM技术可以实现不同专业之间的协同设计,提高设计效率。

例如,建筑师、结构工程师、给排水工程师等不同专业的人员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设计,实现数据共享和实时更新。

4.成本控制:BIM技术可以帮助建筑师进行建筑成本控制,包括材料用量统计、工程量估算等方面。

通过BIM技术,可以更加准确地计算出建筑的造价,帮助建筑师进行决策。

5.可视化设计:BIM技术可以实现三维可视化设计,帮助建筑师更好地展示设计方案。

通过BIM技术,可以更加真实地呈现建筑设计效果,方便建筑师进行效果图制作和动画演示。

总的来说,BIM技术在工业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建筑师更好地实现数字化设计、协同设计、成本控制和可视化设计等方面,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

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管理体系浅论

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管理体系浅论

2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管理体系在国内发展的必要性随着科技信息化的快速进步的和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信息化应用水平在不断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正在快步稳健发展,世界基本已迈入了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智能社会时代。

当前建筑业化正迈入大数据信息化时代,在物联网、智能建造和B I M 的双重作用下,谁先尽早掌握项目管理的大数据即“B I M&物联网”思维,谁就先占得发展的先机。

建筑工业化作为一种全新的、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生产方式,是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推行新型城镇化和“一带一路”、“新西部大开发”战略,建筑规模不断扩大,推行建筑工业化体系建设显得更加迫切。

我国建筑工业化体系主要以“四个基础、五个方向、六个原则”为基础方向。

与传统建筑生产方式相比,建筑工业化主要有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工程建设效率、提高建设工程质58|CHINA HOUSING FACILITIES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592020.11|的植入将会为建筑工业化提供新引擎,将有利于提高建筑业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有推动建筑业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变革;有利于推动整个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技术进步的成本最小化、质量最优化、效益最大化、信息的数据化、数据的智慧化。

智能建造建筑全寿命周期理论落地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绿色化、生态化、系统化、工业化、目标。

目前,虽然建筑工业化在我国已处于快速稳步阶段,但项目多方协同问题一直关系到未来建筑工业化能否在我国实现规模化、智慧化地良性发展。

而,智能建造技设计、生产、施工、物资等环节的联动,通过更精细、更高效的配合,从而保证项目可满足了工程项目的不同功能需求和不同参与方的个性需求,构建项目建造和运行的从而对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所有过程实施有效的改进和管理,可进一步推动了建筑理机制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面,随着我国智能建造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和建筑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行业对“新在规划、开发、设计、生产、施工、物资等环节的联动越来越不协调,再加上业内对呼声越来越高。

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技术创新思考

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技术创新思考

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技术创新思考
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是当前建筑行业的热点话题,两者的协同发展
将会是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技术创新是必不可
少的。

首先,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的协同发展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

例如,智能建造需要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而
建筑工业化需要先进的制造技术、数字化技术、材料技术等。

这些技
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将会推动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的协同发展。

其次,技术创新还可以提高建筑行业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智能建造
可以通过数字化设计、自动化施工等方式,提高建筑工程的效率和精度,减少人为失误和浪费。

建筑工业化可以通过标准化、模块化等方式,提高建筑质量和安全性,减少建筑事故和质量问题。

此外,技术创新还可以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智能建造
可以通过节能、环保等方式,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的可
持续性。

建筑工业化可以通过循环利用、资源共享等方式,减少建筑
废弃物的产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最后,技术创新还可以促进建筑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全球化的加
速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建筑行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的协同发展,将会为中国建筑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持。

总之,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的协同发展需要技术创新的支持。

只有不断创新和应用先进技术,才能推动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推动智能制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实施方案

推动智能制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实施方案

推动智能制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实施方案说到智能制造和新型建筑工业化,这俩听起来就像是高大上的词汇,不少人一听就觉得有点“晕乎乎”的,搞不清楚到底是个啥。

其实呢,说白了就是把新技术和新方法用到建筑行业里,让建筑变得更智能、更高效、更环保。

你想啊,现在的世界可不再是纸上谈兵的时代了,大家都追求速度、质量和成本的完美平衡,谁能抓住这个机会,谁就能站上“风口浪尖”,冲刺到行业的巅峰。

别急,我们来一点一点聊清楚,看看怎么把这两者有机结合,推动这事儿的“协同发展”。

首先啊,智能制造它并不神秘。

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智能化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手段来做制造业,不管是机器手臂、人工智能,还是物联网技术,都能把制造效率和精准度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而新型建筑工业化则是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建筑业中,甚至可以做到像流水线一样,高效生产建筑材料和构件,减轻人工工作量的同时,也能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建筑过程中的浪费和污染。

你想,现在建房子,难道还要全靠人力一个个搬砖吗?那早就过时了。

用上智能制造,设计图纸一发,机器直接根据需求生产出来,省时又省力,结果就是更快更好地完成一个个现代化建筑项目。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想,这事儿好像挺高科技的,搞起来很复杂。

其实不然,关键是要找准两者之间的“契合点”。

如果你把智能制造和新型建筑工业化看作是两个舞者,关键就在于怎么让他们配合得天衣无缝。

你看,智能制造可以为建筑生产提供精准、快速的构件,而新型建筑工业化则能将这些构件迅速集成到建筑的实际生产当中。

把建筑的设计、生产、施工这些环节有效衔接在一起,减少了不必要的时间和资源浪费,同时也避免了人为操作中的失误,最终就能做到质量有保障,进度不拖沓,成本也能控制住。

再说了,这个过程就像是一场大戏,幕后需要有很多“角色”来互相协作。

相关部门部门的支持非常重要,毕竟这两者的结合不仅仅是企业的事,还得有上的倾斜,比如税收优惠、技术研发的资金扶持等等。

再加上市场需求的推动,大家对房子质量、环保、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智能制造和新型建筑工业化这种方式就恰恰迎合了市场的需求。

工业建筑bim标准

工业建筑bim标准

工业建筑bim标准一、前言随着现代工业建筑的发展,BIM技术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主流工具。

BIM技术可以帮助建筑设计师、施工工程师和业主在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更高效地进行协作和交流。

在工业建筑领域,BIM技术的应用将能够提高工程质量、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

为了促进工业建筑BIM技术的应用,制定并实施BIM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标准旨在规范工业建筑BIM的应用,以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效率,促进行业发展。

二、基本原则1. 统一标准:工业建筑BIM应用相关标准应参考国际通用标准,确保BIM模型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2. 协同设计:建筑设计、施工及运营各方应充分利用BIM技术进行协同设计,以实现信息共享和高效沟通。

3. 安全保障:BIM技术应用中,应重视信息安全和数据保护,保障工程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4. 可持续发展:BIM技术应用应充分考虑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并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方案。

5. 精细管理:利用BIM技术实现工程过程的全程管理,提高工程管理效率和精度。

三、BIM技术在工业建筑设计阶段的应用1. 建筑模型设计:在工业建筑设计阶段,应利用BIM技术进行三维建模设计,以实现空间结构的优化和工程效果的展示。

2. 建筑参数分析:利用BIM技术进行建筑参数分析,包括建筑能效分析、室内空气流动分析等,以确保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和效率性。

3. 施工模拟:利用BIM技术进行施工过程的模拟和优化,可以帮助施工方确定施工方案、减少施工风险和节约成本。

4. 建筑材料选择:BIM技术可以帮助设计师和业主在设计阶段进行材料选择,以确保材料的质量和符合设计要求。

四、BIM技术在工业建筑施工阶段的应用1. 工程进度管理:利用BIM技术进行工程进度的管理和控制,可以帮助施工方及时调整施工计划,提高工程施工效率。

2. 施工质量管理:BIM技术可以记录施工现场数据,进行质量监控和管理,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3. 施工协调:BIM技术可以帮助施工方进行空间结构协调和碰撞检测,以提高施工的协调性和效率性。

建筑工业化新型技术

建筑工业化新型技术

建筑工业化新型技术
1. 智能化设计和BIM技术,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智能
化设计技术,实现建筑设计、施工图纸、工序计划等信息的数字化
管理和协同,以提高设计效率、减少设计错误和优化施工过程。

2. 预制装配化建筑技术,采用预制装配化技术,将建筑构件在
工厂中进行生产和装配,然后运输到现场进行组装,以减少现场施
工工序、提高施工质量和加快工程进度。

3. 现代化建筑材料,利用新型建筑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新
型隔热材料、环保节能材料等,以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保温
隔热性能和减少能源消耗。

4. 智能化施工和监控技术,应用智能化施工设备和监控系统,
如无人机巡检、智能施工机械等,实现施工过程的自动化和数字化
管理,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5. 可持续发展技术,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建筑工业化技
术与绿色建筑、循环经济等理念相结合,以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建筑废弃物的排放。

总的来说,建筑工业化新型技术的发展是建筑行业迈向智能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提升建筑质量、推动建筑行
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

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

│18本期话题2020 · 9│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多个部门相继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就未来推进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快建造方式转变,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作出部署。

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如何协同发展,有哪些痛点待解;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将给勘察设计行业带来哪些新机遇、新挑战;行业企业在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协同发展方面有哪些新实践、新探索、新思考……本期,本刊特别策划了“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专题报道,刊发了政府主管部门领导的政策解读,邀请行业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企业代表,围绕上述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敬请关注!
│2020 · 9本期话题19│。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

特别关注Special Focus[编者按】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旨在推进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快建造方式转变,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副司长廖玉平对《指导意见》进行了解读。

现将《指导意见》全文及解读内容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建市[2020]60号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建筑业生产方式仍然比较粗放,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为推进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快建造方式转变,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总体目标,以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创新突破相关核心技术,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效益和品质,有效拉动内需,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积极探索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路径和模式,更好发挥政府在顶层设计、规划布局、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引导作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部署,引导各类要素有效聚集,加快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全面提升智能建造水平。

工业建筑结构优化设计分析

工业建筑结构优化设计分析

工业建筑结构优化设计分析工业建筑是指用于制造、生产,或者存储物品和设备的建筑,它们在现代工业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工业建筑的结构优化设计是指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最大程度地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安全性,减轻结构成本,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提高建筑的整体经济效益。

本文将从工业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原则、方法、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一、工业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原则1.功能需求满足原则工业建筑首要的目标是满足生产、制造和存储等功能需求,因此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必须尊重并充分考虑建筑的功能需求,确保建筑结构可以有效支撑设备、机械和物品,保证工业生产的正常运转。

2.安全稳定原则工业建筑处于特殊的工业环境中,需求经受较大的荷载和外力作用,因此在结构设计中必须注重建筑的安全和稳定性。

有效防止因强风、地震等外力作用导致建筑物结构垮塌和损坏,保障建筑内部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3.经济适用原则在进行工业建筑结构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结构成本、维护成本、使用寿命等因素,力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降低建筑的投资、使用和维护成本,达到经济、实用的目的。

4.美观环保原则工业建筑在满足功能、安全、经济需求的也应当注重建筑的美观性和环保性,采用符合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术,提高工业建筑的整体形象。

二、工业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方法1.多学科协同设计工业建筑结构优化设计需要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包括结构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等,因此需要采用多学科协同设计的方法,充分发挥各专业的优势,以实现建筑结构的较优设计。

2.灵活运用新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的技术手段被不断引入到工程设计中,例如BIM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等,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进行结构仿真、分析和优化设计,提高设计的精度和效率。

3.优化结构材料选择结构材料的选择对工业建筑的结构优化设计至关重要,应当根据建筑的功能需求和受力情况,选用最合适的结构材料,如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等,以达到材料的合理利用和最大限度降低成本的目的。

设计与施工一体化: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制造-施工协同技术

设计与施工一体化: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制造-施工协同技术

设计与施工一体化: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制造-施工协同技术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新兴的建筑模式,它以工业化和规模化制造为基础,在现场进行快速组装。

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是装配式建筑的关键技术之一,它通过优化设计和紧密合作,实现了设计、制造和施工各环节的协同效应。

本文将探讨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制造-施工协同技术,并介绍其应用前景。

一、综述随着人们对建筑安全性、质量和环保要求的提高,传统的施工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需求。

装配式建筑应运而生,并在近年得到了迅猛发展。

装配式建筑采用模块化构件,在工厂里预制完成,然后运输到现场进行组装。

相比传统施工方式,装配式建筑不仅能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劳动力成本,还具有更好的质量控制和资源利用效率。

二、设计与制造协同在传统的施工过程中,设计师与施工人员往往是分离开来的,这导致了很多沟通问题和信息不对称。

而在装配式建筑中,设计师和制造人员之间的紧密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设计师需要了解制造工艺和材料特性,制造人员需要参与设计过程,提出可行性建议和改进意见。

1. 设计-制造流程集成设计与施工一体化首先要求将设计和制造两个环节进行流程集成。

通过将参数化设计软件与模块化生产线连接起来,实现从设计到生产的无缝衔接。

设计师可以直接在软件中生成模块的CAD模型,并将相关信息传输到生产线上,实现定制化、精确化的生产。

2. 信息共享与沟通另外,设计师和制造人员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也十分重要。

采用云平台或BIM 技术,可以实现多方面数据的共享与管理。

例如,在设计阶段,建筑结构、材料选择等信息可以直接传递给制造商,在生产过程中,则可以及时反馈质量检测、进度控制等数据给到设计方。

三、装配式建筑施工协同装配式建筑施工协同技术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施工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以下是几个关键点:1. 堆场管理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中,堆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合理设置堆放区域和制定堆场管理规范,可以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降低施工荒废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工业建筑中的协同设计论文摘要:协同设计是未来工程建设行业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设计理念,随着甲方对工程设计质量和建设要求的日益提高,必须要重点考虑协同设计对工程建设尤其是工业建筑设计中的影响。

本文着重介绍了协同设计对工业厂房(包含建筑、结构和电气设备等)设计影响的基本理念,阐述了全新的设计方式和设计流程,证明此先进理念在包括工业建筑设计的所有建筑工程设计中相对差错较之前的传统设计流程要好很多,可以满足现代工业建筑设计中的高效率、高质量和高要求。

关键词:工业建筑、协同设计、建筑信息模型(BIM)、建筑设计、电气设计、结合Title : Industrial Building、Cooperate with Design、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Architecture Design、Electric Design、Combine前言:协同设计是现今在工程建设领域中经常被提到和运用到的一个重要理念,但目前在中国大陆地区尚未探索出一套完整、完善的标准实施流程。

时下在工程设计中采用的协同形式较多,而基于建筑信息化模型的三维协同设计被证明是目前世界上在该领域内同比最为先进的一种协同设计方式。

本文将以华东电力设计院在设计“上海奉贤GIS换流站”项目中所遇到的技术难点来深入探讨和解析工业建筑中的协同设计。

我国的工程建设行业经过了五十多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工程建筑设计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一个大中小型企业相结合、地区分布比较合理、规划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腾飞,社会进步,带来了工程建设行业的蓬勃发展,造就了工程设计行业的繁荣时期。

与此同时,工业建筑也在此刻出现了新的面貌,无论在量还是在质的方面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但是伴随着我国工程建设行业的高速发展,工程设计人员在享受时代发展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技术课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地认真总结、仔细探索和创新提高。

而华东电力设计院设计的“上海奉贤GIS换流站”项目正是处在在这一时代背景下。

一、项目背景上海奉贤GIS换流站是国家级重点工程——“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中一段重要组成部分。

该工程西起四川复龙换流站,东至上海奉贤换流站,途经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上海八省市,全长约2000公里,输送容量6400MW,电压为±800kV。

上海奉贤GIS换流站是该重点工程在上海段的核心部分之一。

这个2007年4月由国家发改委正式核准建设的重点工程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电距离最长的直流输电工程。

工程起于四川复龙换流站,止于上海奉贤换流站;新建±800千伏换流站两座,额定输送功率640万千瓦;新建±8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1回,输电距离1907千米。

工程途经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上海8省(直辖市),4次跨越长江。

、二、技术难点多年来,建筑师们一直都是按照传统的方法来设计,即:先做建筑设计、再做结构设计、最后做设备管道综合布置。

而出图的顺序一般也是传统的:先出平面图、再出立面图、接着出剖面图、最后出大样节点详图,同时还要把图纸以及自己的想法交待给效果图公司做表现。

依赖效果图制作的建模完成对建筑三维形体的推敲与分析,必要时还需通过制作实物模型来研究形体。

在这种方式下,建模的沟通与建模过程的疑问及反馈,以及由于错误领会造成的返工都将大大增长设计周期,既费时又费力。

绝大多数建筑师在看到完成的效果图前,对自己设计的建筑形体缺乏直观的生动的认识,这严重影响了建筑设计的最终质量与效果。

华东电力设计院在设计“上海奉贤GIS换流站”时同样也面临着这些问题,而且由于其所设计的项目是工业建筑,因此在设计流程和工序上都同标准的民用建筑不同,因此造成设计难度也会有所增加。

“上海奉贤GIS换流站”作为典型的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设计流程中,先建筑、后结构、再设备的工序相比有明显的不同,该工业项目的设计流程是:先设备、再建筑,最后是结构。

“上海奉贤GIS换流站”作为电力设施的专属建筑,其主要配备了电气设备和暖通设备,没有给排水设备。

而这其中又以电气设备为主。

首先,电气专业工程师会在规定的设计地块上布置项目所需的电气设备,然后提交给建筑专业,让建筑师依据电气设备的位置、尺寸和布局要求来设计厂房的大小和形状;最后再提资给结构专业的工程师让其根据建筑的设计图纸来配备结构构件。

而这其中尤以电气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结合最紧密也最具有难度。

作为工业建筑尤其是电力行业的设施,其体积尺寸都较为庞大,需要建筑师在设计时充分考虑电气设备在建筑构件(譬如墙体)上的开洞(孔)尺寸。

一旦电气工程师将电气设备的尺寸和位置作了修改和变动,那么建筑师便需要对自己设计的孔洞大小进行相应的调整,并及时传达给结构工程师,以便结构工程师也能够及时做出相对应的调整。

而在这个过程中,各专业之间的数据传递和信息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如果没有一种高效有利的手段来传达各专业工种之间的设计变更,那么就会造成最终各专业的图纸无法正确的拼合衔接,给施工造成影响。

因为在一般情况下,电气工程师的平面图纸完成后需要建筑师对照它,从头开始完全独立地绘制各个平面、立面与剖面,既费时又费力。

而要详细、精准的剖面图更是一大难题。

各立面的数据都要人为对照,低级错误时有发生。

譬如,电气设备由于位置的变更而改变了管道的走向,但是建筑图纸一旦没有及时更新便会出现电气管道破墙而出,而原先的开孔处却留下了一个大大的空洞。

、因此,各专业工种的设计图纸之间缺乏关联协调便成了设计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

因为,建筑设计从开始到建设施工,同一个项目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

创建图纸是完成项目的手段之一,同时它也是一个探寻事实的过程。

因此在设计中快速地做出修改和变动是每个项目必不可少的。

以往的方式绘图,各个专业工种之间的图纸不会有任何联系,当一个专业的图纸发生改变的时候,其他专业的图纸不会自动更改过来。

这样一来就有很多弊端产生,因而要花更多的时间来修改其他图纸以达到一致。

三、解决方案俗话说,穷则思变!面对在项目设计中所遇到的以上种种难关,电网处的工程师们便开始在技术层面上寻求突破和创新。

而他们破解难题的方法便是以BIM设计理念为主导,在以Revit 系列软件为平台的基础上进行三维信息化设计。

借助强大的Revit Architecture、Revit Structure、Revit MEP软件,将之前散乱孤立的设计数据和信息整合在了一个平台上,这样在各专业工种之间实现数据共享、信息顺畅便成为了可能。

工程师们不必再为了各种不同文件格式之间的数据转换而大费周折,利用统一的设计平台可以实现各种专业工种之间数据无缝链接。

譬如,在设备专业的电气工程师运用专业设计的Revit MEP 软件完成了电气设备的综合管网布置设计并提交给了建筑专业之后,建筑设计师无需做任何转换,只要在Revit Architecture直接打开电气工程师提交的设计文件即可。

虽然Revit Architecture是专门用于建筑设计的软件,但是由于其和另外两款兄弟软件共用一个数据平台,因此相互之间的交流便显得非常便捷。

建筑师的软件同样可以快速方便的直接打开电气工程师的设计文件,并且可以准确地获得其中的设计数据和相关信息,以方便作为自己设计的参照和依据。

而建筑与结构之间的数据衔接亦如此。

这样以来,当建筑师将电气工程师的设计图纸以“链接”的方式打开之后,不但能够清晰准确的在其基础之上为电气设备设计加盖厂房还能通过三维设计的先进方法来直观高效的查看和验证自己的设计成果。

既便电气工程师对图纸做了修改,建筑师也能够通过刷新的方式来及时准确地获取更改信息。

不必再担心由于两个不同专业之间的数据衔接而造成的图纸差错,管道破墙而出和遗留大空洞的设计错误也可以得到及时修正。

这样就能使得建筑设计与电气设计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同样,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之间的衔接亦如此。

既便是在同专业中,也可以通过数据的关联性来大大提升设计质量和工作效率。

譬如,当建筑师根据电气工程师的设计图纸在其平面图纸中改动了某个建筑构件(例如,门窗)的尺寸和位置之后,软件系统会根据修改信息在立面和剖面包括三维以及其它所有相关图纸中的对应部位都自动产生更新,不再会造成本专业中平、立、剖图纸不符的低级错误出现。

这样一来,不但极大地提升了设计师们设计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大大降低了重复工作的概率,节约了宝贵的时间。

因此,在使用运用BIM设计理念并结合使用Revit系列软件做的设计,完全是一个整体,所绘制的建筑、结构和设备构件不只有三维模型,各个视图自动以正确的形式显示,因此每个建筑构件只需要在方便的视图绘制一次,其他相关视图都会自动跟进,添加一个建筑构件可以马上看到它的三维及剖面的效果,而且平、立、剖面完全双向关联,每个构件只需要绘制一次,避免了重复作业,而且具有准确性。

比如生成剖面,这在以前的设计任务中是比较繁重的工序,但是在Revit中就变得比较轻松。

一条剖切线就可以解决问题,摆脱了因为考虑不周导致的剖面与其他视图不一致的失误,可以说,Revit系列软件的双向关联给给各专业工种的设计们带来了技术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四、行业现状目前,整个建筑设计行业是呈宝塔状的组织,有着固定的组织边界,限制了各组成部分的互动。

通过常建筑工程设计是由几个独立的专业团队完成,包括建筑、结构、设备等不同的工种。

不像制造业中集成的设计和供应链,建筑工程项目设计的团队间协作很少超过一次。

他们工作的重点实际上就是实现单一的和唯一的产品:只被建造一次的建筑。

于是便造成了目前整个建筑设计行业中,各专业工种之间实际上是一个相互割裂的设计过程。

在这样的一种相互割裂的设计流程中,各专业工种之间由于缺乏有效的交流合沟通,往往会造成“牵一发而动全身”夸张局面,即当任何一个专业的图纸作了修改之后,所有相关专业的相关图纸都必须要跟着一起作调整,而如果由于疏忽而没有及时通知其它专业的工程师,那么这个问题就会被带入到施工中去,从而形成了“边施工边设计、边设计再边施工”的恶心循环,变更通知单满天飞的尴尬情况。

各专业的工程师们在拍图时把脑袋拍破了也没有发现和找出设计中存在的错漏碰缺,大量的工作仍然需要现场解决。

大大影响了工期进度和施工效率,从而造成人力、精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成本的上扬。

另外,由于设计方更多的是考虑建造时的图纸清晰度、规范化和明确性。

因此,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和工程师们更多的是为作为乙方的施工方来配合,而忽视了与作为投资方——甲方的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以及一些相关的服务。

五、未来前景很多具有卓越眼光的建筑师和专家早在多年前就一直呼吁建筑设计的协同性和设计流程的协同化运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