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耳对声音频率各频段声音的感觉(EQ、音效)

合集下载

不同频率声音的听觉特性与感知分析

不同频率声音的听觉特性与感知分析

不同频率声音的听觉特性与感知分析声音,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我们的感知和情绪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声音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存在,它可以被分解为不同频率的声波。

这些不同频率的声音对我们的听觉特性和感知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不同频率声音的听觉特性与感知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声音的频率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听觉特性的。

声音的频率是指声波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

一般来说,人类可以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在20赫兹到20千赫兹之间。

低频声音,如20赫兹到200赫兹的声音,给人一种沉稳和低沉的感觉。

这种声音常常被用于营造庄重和肃穆的氛围,例如在葬礼上常常可以听到低沉的悼词声音。

相反,高频声音,如2000赫兹到20千赫兹的声音,给人一种明亮和尖锐的感觉。

这种声音常常被用于增加紧张感和刺激感,例如在恐怖片中常常可以听到尖锐的音效。

其次,不同频率声音的感知分析也与我们的生理特性有关。

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感知有一定的差异。

低频声音更容易传播,因此我们可以在远处听到低频声音的效果更好。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可以在远处听到低沉的雷声,但很难听到高频的细微声音。

另外,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度也不同。

在中频范围内,人耳对声音的敏感度最高。

这也是为什么中频音乐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此外,不同频率声音的听觉特性和感知还与我们的心理状态有关。

研究表明,低频声音可以产生一种平静和放松的效果,有助于缓解焦虑和压力。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人喜欢在晚上听一些低沉的音乐来帮助入睡。

相反,高频声音可以引起紧张和兴奋的情绪。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运动员在比赛前会听一些激动人心的音乐来提高竞技状态。

总结起来,不同频率声音的听觉特性和感知分析涉及到声音的频率、传播特性、人耳敏感度以及心理状态等多个因素。

低频声音给人一种沉稳和低沉的感觉,而高频声音给人一种明亮和尖锐的感觉。

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感知有一定的差异,低频声音更容易传播,而中频范围内人耳对声音的敏感度最高。

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感受

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感受

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得感受听觉就是个体对声音物理特征得反应•也就是人们接受外界信息得主要得通道。

通过听觉,人们可以获得由声音所传递得各式各样信息。

当然,声音也给人们带来烦恼”例如噪音。

至于噪音能引起多大得烦恼「既取决于声音得性质,也取决于听者得主观态度。

@ 同时,人能感受得声音频率有一定得范圉。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得频率范为它们已低于人类听觉得下限。

动物得听觉范H通常与人不同。

一些动物对高频声波反应灵敏,有些动物对低频声波有很好得反应。

那么,声音每一段得频率都有什么特点?我们对其得感觉又有什么不同呢?下面,笔者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各频率对人耳剌激得区别。

I 16K~20KHz 频率这段频率范围实际上对于人耳得听觉器官来说,已经听不到了,因为人耳听觉得最高频率就是15、1 KHz。

但就是,人可以通过人体与头骨、颅骨将感受到得16 ~ 20KHZ频率得声波传递给大脑得听觉脑区,因而感受到这个声波得存在。

这段频率影响音色得韵味、色彩、感情味。

如果音响系统得频率响应范围达不到这个频率范围,那么音色得韵味将会失落;而如果这段频率过强,则给人一种宇宙声得感觉,一种幻觉,一种神秘莫测得感觉,使人有—种不稳定得感觉。

因为这些频率大多数就是基音得不谐与音频率,所以会产生一种不安定得感受。

这段频率在音色当中强度很小,但就是很重要,就是音色得表现力部分,也就是常常被人们忽略得部分,甚至有些人根本感觉不到它得存在。

I 12K~16KHz 频率这就是人耳可以听到得高频率声波,就是音色最富于表现力得部分,就是一些高音乐器与高音打击乐器得高频泛音频段,例如镖、铃、铃鼓、沙锤、铜刷、三角铁等打击乐器得高频泛音,可给人一种"全光四射"得感觉,强烈地表现了各种乐器得个性。

如果这段频率成分不足,则音色将会会失掉色彩,失去个性;而如果这段频率成分过强,如激励器激励过强, 音色会产生"毛刺"般尖噪、刺耳得高频噪声,对此频段应给予一定得适当得衰减。

人耳对声音感受的特点

人耳对声音感受的特点

人耳对声音感受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听觉范围:人耳能够感知的声音范围约为20 Hz至20,000 Hz。

低于20 Hz 的声音被称为次声,高于20,000 Hz的声音被称为超声。

不同年龄段的人可能对不同频率范围的声音更敏感。

2、声音响度:声音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度或音量。

人耳对不同响度的声音有不同的感受。

强度较高的声音会被感知为较大的响度,而强度较低的声音则会被感知为较小的响度。

3、频率感知:人耳对声音的频率也有不同的感受。

低频声音(例如低音乐器的声音)给人一种低沉的感觉,而高频声音(例如鸟儿的鸣叫声)给人一种尖锐的感觉。

4、声音定位:人耳能够通过左右两只耳朵接收到声音的差异,从而确定声音的方向和位置。

这种能力被称为声音定位。

通过分析声音的到达时间、声音的强度差异和频率差异等信息,人耳可以感知声源的位置。

5、声音质量:人耳对不同声音的质量也有感受。

声音的质量包括音调的纯净度、音色的浑厚度和谐振特性等。

不同声音的质量给人不同的感觉和情绪。

音频不同频率对人耳的听觉的影响

音频不同频率对人耳的听觉的影响

音频不同频率对人耳的听觉的影响16K~20KHz频率:这段频率范围实际上对于人耳的听觉器官来说,已经听不到了,因为人耳听觉的最高频率是15.1KHz。

但是,人可以通过人体和头骨、颅骨将感受到的16~20KHz频率的声波传递给大脑的听觉脑区,因而感受到这个声波的存在。

这段频率影响音色的韵味、色彩、感情味。

如果音响系统的频率响应范围达不到这个频率范围,那么音色的韵味将会失落;而如果这段频率过强,则给人一种宇宙声的感觉,一种幻觉,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使人有一种不稳定的感觉。

因为这些频率大多数是基音的不谐和音频率,所以会产生一种不安定的感受。

这段频率在音色当中强度很小,但是很重要,是音色的表现力部分,也是常常被人们忽略的部分,甚至有些人根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12K~16KHz频率:这是人耳可以听到的高频率声波,是音色最富于表现力的部分,是一些高音乐器和高音打击乐器的高频泛音频段,例如镲、铃、铃鼓、沙锤、铜刷、三角铁等打击乐器的高频泛音,可给人一种"金光四射"的感觉,强烈地表现了各种乐器的个性。

如果这段频率成分不足,则音色将会会失掉色彩,失去个性;而如果这段频率成分过强,如激励器激励过强,音色会产生"毛刺"般尖噪、刺耳的高频噪声,对此频段应给予一定的适当的衰减。

10K~12KHz频率:这是高音木管乐器的高音铜管乐器的高频泛音频段,例如长笛、双簧管、小号、短笛等高音管乐器的金属声非常强烈。

如果这段频率缺乏,则音色将会失去光泽,失去个性;如果这段频率过强,则会产生尖噪,刺耳的感觉。

8K~10KHz频率:这段频率s音非常明显,影响音色的清晰度和透明度。

如果这频率成分缺少,音色则变得平平淡淡;如果这段频率成分过多,音色则变得尖锐。

6K~8KHz频率:这段频率影响音色的明亮度,这是人耳听觉敏感的频率,影响音色清晰度。

如果这段频率成分缺少,则音色会变得暗淡;如果这段频率成分过强,则音色显得齿音严重。

人声频率范围及各频段音色效果

人声频率范围及各频段音色效果

人声频率范围及各频段音色效果一、人声频率范围实际人声频率男:低音82~392Hz,基准音区64~523Hz男中音123~493Hz,男高音164~698Hz女:低音82~392Hz,基准音区160~1200Hz录音时各频率效果男歌声150Hz~600Hz影响歌声力度,提升此频段可以使歌声共鸣感强,增强力度。

女歌声1.6~3.6KHz影响音色的明亮度,提升此段频率可以使音色鲜明通透。

语音800Hz是“危险〞频率,过于提升会使音色发“硬〞、发“楞〞沙哑声提升64Hz~261Hz会使音色得到改善。

喉音重衰减600Hz~800Hz会使音色得到改善鼻音重衰减60Hz~260Hz,提升1~2.4KHz可以改善音色。

齿音重6KHz过高会产生严重齿音。

咳音重4KHz过高会产生咳音严重现象〔电台频率偏离时的音色〕人声及各乐器频率范围表二、人声各频率段音色效果2K~3KHz频率:这段频率是影响声音明亮度最敏感的频段,如果这段频率成分丰富,那么音色的明亮度会增强,如果这段频率幅度缺乏,那么音色将会变得朦朦胧胧;而如果这段频率成分过强,音色就会显得呆板、发硬、不自然.1K~2KHz频率:这段频率范围通透感明显,顺畅感强。

如果这段频率缺乏,音色那么松散且音色脱节;如果这段频率过强,音色那么有跳跃感。

800Hz频率:这个频率幅度影响音色的力度。

如果这个频率饱满,音色会显得强劲有力;如果这个频率缺乏,音色将会显得松弛,也就是800Hz以下的成分特性表现突出了,低频成分就明显;而如果这个频率过多了,那么会产生喉音感。

人人都有一个喉腔,人人都有一定的喉音,如果音色中的喉音成分过多了,那么会失掉语音的个性、失掉音色美感。

因此,音响师把这个频率称为"危险频率",要谨慎使用。

500Hz~1KHz频率:这段频率是人声的基音频率区域,是一个重要的频率范围。

如果这段频率饱满,人声的轮廓明朗,整体感好;如果这段频率幅度缺乏,语音会产生一种收缩感;如果这段频率过强,语音就会产生一种向前凸出的感觉,使语音产生一种提前进人人耳的听觉感受。

人耳对声音频率各频段声音的感觉(EQ、音效) 经典

人耳对声音频率各频段声音的感觉(EQ、音效)  经典

人耳对声音频率各频段声音的感觉(EQ、音效)2009-09-26 23:02人耳对声音频率各频段声音的感觉(EQ、音效)人耳对声音频率的感觉是从最低的20Hz到最高的20KHz,而人的语音频率范围则集中在80Hz~12kHz之间,不同频段的声音对人的感受是不同的。

1、20Hz--60Hz部分。

这一段提升能给音乐强有力的感觉,给人很响的感觉,如雷声。

如果提升过高,则又会混浊不清,造成清晰度不佳,特别是低频响应差和低频过重的音响设备。

2、60Hz--250Hz部分。

这段是音乐的低频结构,它们包含了节奏部分的基础音,包括基音、节奏音的主音。

它和高中音的比例构成了音色结构的平衡特性。

提升这一段可使声音丰满,过度提升会发出隆隆声,衰减此频段和高中音段会使声音单薄。

3、250Hz--4KHz部分。

这段包含了大多数乐器的低频谐波,同时影响人声和乐器等声音的清晰度,调整时要配合前面低音的设置,否则音质会变的很沉闷。

如果提升过多会使声音像电话里的声音;如把600Hz和1kHz过度提升会使声音像喇叭的声音;如把3KHz提升过多会掩蔽说话的识别音,即口齿不清,并使唇音“m、b、v”难以分辨;如把1kHz和3kHz过分提升会使声音具有金属感。

由于人耳对这一频段比较敏感,通常不调节这一段,过分提升这一段会使听觉疲劳。

4、4kHz--5KHz部分。

这是影响临场感(距离感)的频段。

提升这一频段,使人感觉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显得稍近了一些;衰减则就会使声音的距离感变远;如果在5KHz左右提升6dB,则会使整个混合声音的声功率提升3dB。

5、6kHz--16kHz部分。

这一频段控制着音色的明亮度,宏亮度和清晰度。

一般来说提升这部分使声音宏亮,但不清晰,还可能会引起齿音过重;衰减这部分使声音变得清晰,可音质又略显单薄。

该频段适合还原人声。

下边列出几种常见EQ组合的特点。

●POP:流行乐,它要求兼顾人声和器乐,组合比较平均,所以EQ曲线的波动不是很大。

声音频率对人类听力影响分析

声音频率对人类听力影响分析

声音频率对人类听力影响分析声音频率是指声波振动的快慢程度,它对人类听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人类耳朵能够感知的范围内,不同频率的声音会产生不同的听觉效果。

本文将从低频、中频和高频三个方面来分析声音频率对人类听力的影响。

首先,低频声音指的是频率较低的声音,通常在20 Hz到250 Hz之间。

低频声音给人一种低沉、沉闷的感觉。

例如,低频音乐会带给人一种震撼力和沉稳感。

同时,低频声音也会给人一种摇晃的感觉,这就是为什么在地震发生时,人们能够感受到地面的震动。

然而,长时间暴露在较高水平的低频声音下,比如工厂机器的噪音,可能产生身体不适的感觉,如头痛、恶心等。

这是因为低频声音会产生共振效应,使人体的内脏和骨骼受到影响。

其次,中频声音指的是频率介于250 Hz到2000 Hz之间的声音。

中频声音是人类语言的主要频率范围,它对人类的语言理解和交流至关重要。

在这个频率范围内,人们能够清晰地听到语音的元音和辅音,从而实现有效的沟通。

中频声音也是人类对环境的感知和警示的重要来源。

例如,警报器的声音通常位于中频范围,因为这个频率范围的声音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和警觉。

最后,高频声音指的是频率较高的声音,通常超过2000 Hz。

高频声音给人一种尖锐、明亮的感觉。

例如,尖锐的笛子声和刺耳的响声。

高频声音也是人类对音乐的细节和音调的感知来源。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类对高频声音的感知能力会逐渐减弱。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老年人感觉听力不如年轻时的原因。

高频听力丧失可能导致人们无法听到某些对正常沟通和环境感知非常重要的声音信号。

综上所述,声音频率对人类听力有着显著的影响。

低频声音带来低沉、沉闷的感觉,同时也可能产生身体不适。

中频声音是人类语言理解和交流的基础,以及我们对环境感知的重要来源。

高频声音给人尖锐、明亮的感觉,但随着年龄增长,高频听力可能逐渐下降。

了解声音频率对人类听力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听觉感知和保护听力健康。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需要注意声音频率对听力的潜在风险。

各个频段的声音表现

各个频段的声音表现

大部分吹奏类乐 器
1.2k
1k
800
在300-500Hz频段的声音主要是表现人声的(唱歌、朗诵),这个 300-500 频段上可以表现人声的厚度和力度,好则人声明亮、清晰,否则单 人声 薄、混浊。 这段频率影响声音的力度,尤其是男声声音的力度。这段频率是男 声声音的低频基音频率,同时也是乐音中和弦的根音频率。在80- 160Hz频段的声音主要表现音乐的厚实感,音响在这部分重放效果 150-300 好的话,会感到音乐厚实、有底气。这部分表现得好的话,在80Hz 以下缺乏时,甚至不会感到缺乏低音。如果表现不好,音乐会有沉 闷感,甚至是有气无力。是许多低音炮音箱的重放上限,具此可判 断您的低音炮音箱频率上限
电子合声、古筝钢琴等乐器的泛 音
镲、铃、铃鼓、沙锤、铜刷、三 角铁等打击乐器的高频泛音
8k-12k
8~12kHz是音乐的高音区,对音响的高频表现感觉最为敏感。适当 突出(5dB以下)对音响的的层次和色彩有较大帮助,也会让人感 长笛、双簧管、小号、短笛等高 到高音丰富。但是,太多的话会增加背景噪声,例如:系统(声卡 音管乐器 、音源)的噪声会被明显地表现出来,同时也会让人感到声音发尖 、发毛。如果这段缺乏的话,声音将缺乏感染力和活力。 这段频率最影响语音的清晰度、明亮度、如果这频率成分缺少,音 色则变得平平淡淡;如果这段频率成分过多,音色则变得尖锐,人 身可能出现齿音。这段频率通常通过压限器来美化。 这个频率的穿透力很强。人耳耳腔的谐振频率是1-4KHz所以人耳对 这个频率也是非常敏感的。如果空虚频率成分过少,听觉能力会变 差,语音显得模糊不清了。如果这个频率成分过强了,则会产生咳 声的感觉。2~4kHz对声音的亮度影响很大,这段声音一般不宜衰 减。这段对音乐的层次影响较大,有适当的提升可以提高声音的明 亮度和清晰度,但是在4kHz时不能有过多的突出,否则女声的齿音 会过重。 1.2kHz可以适当多一点,但是不宜超过3dB,可以提高声音的明亮 度,但是,过多会使声音发硬。 1 kHz是音响器材测试的标准参考频率,通常在音响器材中给出的 参数是在1 kHz下测试。这是人耳最为敏感的频率。 这个频率幅度影响音色的力度。如果这个频率丰满,音色会显得强 劲有力;如果这个频率不足,音色将会显得松弛,也就是800Hz以 下的成分特性表现突出了,低频成分就明显;而如果这个频率过多 人声、部分打击乐器 了,则会产生喉音感。如果喉音过多了,则会失掉语音的个性,适 当的喉音则可以增加性感,因此,音响师把这个频率称为"危险频率 ",要谨慎使用。 部分女声、以及大部分吹奏类乐 器

关于人耳对音频的感应

关于人耳对音频的感应

关于人耳对音频的感应
人耳的听觉特性人耳对声音的方位、响度、音调及音色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存在较大的差异。

1、方位感:人耳对声音传播方向及距离、定位的辨别能力非常强。

人耳的这种听觉特性称之为”方位感“。

2、响度感:对微小的声音,只要响度稍有增加人耳即可感觉到,但是当声音响度增加到某一值后,即使再有较大增加,人耳的感觉却无明显的变化。

通常把可听声按倍频关系分为3份来确定低、中、高音频段。

即:低音频段2 O H z一1 6 0 H z、中音频段1 6 O H z一
2 5 O 0H z、高音频段2 50 0 H z一2 0 KH z。

3、音色感:是指人耳对音色所具有的一种特殊的听觉上的综台性感受。

4、聚焦效应:人耳的听觉特性可以从众多的声音中聚焦到某一点上。

如我们听交响乐时,把精力与听力集中到小提琴演奏出的声音上,其它乐器演奏的音乐声就会被大脑皮层抑制,使你听觉感受到的是单纯的小提琴演奏声。

这种抑制能力因人而异,经常做听力锻炼的人抑制能力就强,我们把人耳的这种听觉特性称为“聚焦效应”。

多做这方面的锻炼,可以提高人耳听觉对某一频谱的音色、品质、解析力及层次的鉴别能力。

声音频率影响声音高低及听觉感知

声音频率影响声音高低及听觉感知

声音频率影响声音高低及听觉感知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并且在我们的听觉感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声音的高低是由声音的频率决定的。

频率是指声音波的周期数,通常以赫兹(Hz)为单位表示。

不同频率的声音对人们的听觉感知产生不同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声音频率对声音高低的影响。

频率高的声音被人们称为高音,而频率低的声音则被称为低音。

通常来说,高频声音的频率大于2000 Hz,而低频声音的频率小于200 Hz。

在音乐中,高音往往由乐器中的高频波形产生,例如笛子、小提琴等,而低音则由低频波形产生,例如大提琴、低音提琴等。

因此,声音的频率直接决定了声音的高低。

其次,声音的频率也对人们的听觉感知产生重要影响。

我们的耳朵对不同频率的声音有不同的感知能力,这是因为不同频率的声音波会以不同的方式在耳朵中传感并被大脑处理。

一般来说,人耳的可听频率范围大约是20Hz到20,000 Hz。

在这个频率范围内,我们可以感知到不同音高的声音。

当频率较低时,声音的感觉会更低沉、低调。

这是因为低频声音波长较长,能够更容易地穿过障碍物,传播到远处。

在音乐中,低音乐器如大提琴、低音提琴等可以产生低沉的声音,给人一种稳重和沉稳的感觉。

此外,我们常常将低沉有力的声音与男性的声音联系在一起。

相反,当频率较高时,声音的感觉会更明亮、尖锐。

这是因为高频声音波长较短,更容易受到障碍物的影响和衰减。

在音乐中,在高音乐器如小提琴、笛子等发出的声音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高亢和明快的感觉。

此外,我们常将明亮尖锐的声音与女性的声音相关联。

需要注意的是,声音的高低并不仅仅由频率决定。

音乐中,乐器的音调标记图谱可以用来指示音符的高度,帮助演奏者正确调整乐器的音高。

此外,音量也可以通过控制乐器的音量大小来调整声音的高低感。

而且,人们的个体差异也会对声音的高低感知产生一定的影响。

总结起来,声音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高低,不同频率的声音对人们的听觉感知产生不同的影响。

人耳对各个频率的感受

人耳对各个频率的感受

这段频率范围实际上对于人耳的听觉器官来说,已经听不到了,因为人耳听觉的最高频率是15.1KHz。

但是,人可以通过人体和头骨、颅骨将感受到的16~20KHz频率的声波传递给大脑的听觉脑区,因而感受到这个声波的存在。

这段频率影响音色的韵味、色彩、感情味。

如果音响系统的频率响应范围达不到这个频率范围,那么音色的韵味将会失落;而如果这段频率过强,则给人一种宇宙声的感觉,一种幻觉,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使人有一种不稳定的感觉。

因为这些频率大多数是基音的不谐和音频率,所以会产生一种不安定的感受。

这段频率在音色当中强度很小,但是很重要,是音色的表现力部分,也是常常被人们忽略的部分,甚至有些人根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12K~16KHz频率:这是人耳可以听到的高频率声波,是音色最富于表现力的部分,是一些高音乐器和高音打击乐器的高频泛音频段,例如镲、铃、铃鼓、沙锤、铜刷、三角铁等打击乐器的高频泛音,可给人一种“金光四射”的感觉,强烈地表现了各种乐器的个性。

如果这段频率成分不足,则音色将会会失掉色彩,失去个性;而如果这段频率成分过强,如激励器激励过强,音色会产生“毛刺”般尖噪、刺耳的高频噪声,对此频段应给予一定的适当的衰减。

10K~12KHz频率:这是高音木管乐器的高音铜管乐器的高频泛音频段,例如长笛、双簧管、小号、短笛等高音管乐器的金属声非常强烈。

如果这段频率缺乏,则音色将会失去光泽,失去个性;如果这段频率过强,则会产生尖噪,刺耳的感觉。

8K~10KHz频率:这段频率s音非常明显,影响音色的清晰度和透明度。

如果这频率成分缺少,音色则变得平平淡淡;如果这段频率成分过多,音色则变得尖锐。

6K~8KHz频率:这段频率影响音色的明亮度,这是人耳听觉敏感的频率,影响音色清晰度。

如果这段频率成分缺少,则音色会变得暗淡;如果这段频率成分过强,则音色显得齿音严重。

5K~6KHz频率:这段频率最影响语音的清晰度、可懂度。

如果这段频率成分不足,则音色显得含糊不清;如果此段频率成分过强,则音色变得锋利,易使人产生听觉上的疲劳感。

声音频率对人听觉的影响

声音频率对人听觉的影响

声音频率对人听觉的影响声音频率是指声波的振动次数,它在人类听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频率的声音对人们的听觉有着不同的影响。

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声音频率对人听觉的影响。

首先,低频声音会给人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当我们听到低频声音时,它们会以稳定的方式震动我们的耳膜,引发一种平静的感觉。

这种感觉类似于大自然中的声音,比如远处的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或者是风吹过树叶的轻微嘶嘶声。

这些声音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缓解压力,改善睡眠质量。

另一方面,高频声音会给人带来警觉和兴奋的感觉。

这是因为高频声音的振动速度较快,相对于低频声音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例如,当我们听到尖锐的汽车喇叭声或者刺耳的警报声时,幸好能够从高频声音中察觉到潜在的危险,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

此外,高频声音还可以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和兴奋感,比如儿童听到嘟嘟声时会兴奋不已。

除了对情绪产生影响外,声音频率还直接影响着我们对声音的辨识能力。

低频声音较容易被人耳感知和辨别,而高频声音则要更加努力才能被我们意识到。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音乐中的低音乐器如贝斯吉他能够在混音中更加突出。

此外,在语言交流中,人们的语音调频范围通常在中低频范围内。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够更轻松地识别和理解低音的声音。

声音频率对人听觉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情绪和辨识能力,还牵涉到我们对音乐和声音质量的感知。

低频声音可以为音乐增添深度和厚度,使其更加动感。

这就是为什么低音炮在音乐表演和影院中被广泛使用的原因。

而高频声音则能够为音乐增添细腻和明亮的特点,高音乐器如钢琴的高音键所产生的声音可以给人一种明亮而清晰的感觉。

因此,在音乐制作和录制中,工程师们需要在不同频率范围内精确调整音频,以确保音乐的质量和整体效果。

最后,声音频率对人听觉的影响还与个体差异有关。

不同的人由于遗传、环境和个人经验的不同,对声音频率的感知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一些人可能对特定频率的声音更加敏感,而其他人则可能对同样的声音感到厌烦或不耐烦。

人耳对声音频率响应的主观评价

人耳对声音频率响应的主观评价

人耳对声音频率响应的主观评价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音乐、语言还是自然界的声音,都能够给我们带来丰富的感官体验。

然而,不同频率的声音对于人耳的感知却存在着差异。

本文将探讨人耳对声音频率响应的主观评价。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人耳对声音频率的感知能力。

人耳能够感知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在20Hz到20kHz之间。

低于20Hz的声音被称为次声波,高于20kHz的声音则被称为超声波。

然而,人耳对于低频和高频声音的感知能力相对较弱。

在低频范围内,人耳对于音量的感知较为敏感,而对于音调的感知则相对较差。

而在高频范围内,人耳对于音调的感知能力相对较强,但对于音量的感知能力则相对较弱。

其次,人耳对声音频率的主观评价在不同场景下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人们对于声音的主观评价往往与音乐的风格和情感有关。

一些研究表明,人们对于低频声音的喜好程度与音乐的节奏感和力量感有关,而对于高频声音的喜好程度则与音乐的明亮度和清晰度有关。

此外,人们对于声音的主观评价还可能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

有些人可能更喜欢低频声音的浑厚感,而有些人则更喜欢高频声音的细腻感。

此外,人耳对声音频率的主观评价还可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例如,在嘈杂的环境中,人们对于声音的主观评价往往会受到干扰。

研究表明,噪音会对人们对声音的感知产生负面影响,使人们更难以准确地评价声音的频率特性。

此外,环境中的共鸣效应也可能影响人们对声音频率的主观评价。

共鸣效应是指当声音的频率与环境的共振频率相匹配时,声音会在环境中产生增强效应。

这种增强效应可能会改变人们对声音频率的主观评价。

最后,人耳对声音频率响应的主观评价还可能受到个人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不同人群对声音的主观评价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一些研究发现,音乐专业人士对声音的主观评价往往更加准确和敏感,而非音乐专业人士则可能更加注重声音的情感表达。

此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声音的主观评价也可能存在差异。

人声频率范围及各频段音色效果(收藏)

人声频率范围及各频段音色效果(收藏)

人声频率范围及各频段音色效果一人声频率范围实际人声频率男:低音82~392Hz,基准音区64~523Hz男中音123~493Hz,男高音164~698Hz女:低音82~392Hz,基准音区160~1200Hz女低音123~493Hz,女高音220~1.1KHz录音时各频率效果男歌声150Hz~600Hz影响歌声力度,提升此频段可以使歌声共鸣感强,增强力度。

女歌声1.6~3.6KHz影响音色的明亮度,提升此段频率可以使音色鲜明通透。

语音800Hz是“危险”频率,过于提升会使音色发“硬”发“楞”沙哑声提升64Hz~261Hz会使音色得到改善。

喉音重衰减600Hz~800Hz会使音色得到改善鼻音重衰减60Hz~260Hz,提升1~2.4KHz可以改善音色。

齿音重6KHz过高会产生严重齿音。

咳音重4KHz过高会产生咳音严重现象(电台频率偏离时的音色)人声及各乐器频率范围表二人声各频率段音色效果2K~3KHz频率:这段频率是影响声音明亮度最敏感的频段,如果这段频率成分丰富,则音色的明亮度会增强,如果这段频率幅度不足,则音色将会变得朦朦胧胧;而如果这段频率成分过强,音色就会显得呆板发硬不自然.1K~2KHz频率:这段频率范围通透感明显,顺畅感强。

如果这段频率缺乏,音色则松散且音色脱节;如果这段频率过强,音色则有跳跃感。

800Hz频率:这个频率幅度影响音色的力度。

如果这个频率丰满,音色会显得强劲有力;如果这个频率不足,音色将会显得松弛,也就是800Hz以下的成分特性表现突出了,低频成分就明显;而如果这个频率过多了,则会产生喉音感。

人人都有一个喉腔,人人都有一定的喉音,如果音色中的喉音成分过多了,则会失掉语音的个性失掉音色美感。

因此,音响师把这个频率称为"危险频率",要谨慎使用。

500Hz~1KHz频率:这段频率是人声的基音频率区域,是一个重要的频率范围。

如果这段频率丰满,人声的轮廓明朗,整体感好;如果这段频率幅度不足,语音会产生一种收缩感;如果这段频率过强,语音就会产生一种向前凸出的感觉,使语音产生一种提前进人人耳的听觉感受。

人声频率范围及各频段音色效果

人声频率范围及各频段音色效果

人声频率范围及各频段音色效果一、人声频率范围实际人声频率男:低音82~392Hz,基准音区64~523Hz男中音123~493Hz,男高音164~698Hz女:低音82~392Hz,基准音区160~1200Hz女低音123~493Hz,女高音220~1.1KHz录音时各频率效果男歌声150Hz~600Hz影响歌声力度,提升此频段可以使歌声共鸣感强,增强力度。

女歌声1.6~3.6KHz影响音色的明亮度,提升此段频率可以使音色鲜明通透。

语音800Hz是“危险”频率,过于提升会使音色发“硬”、发“楞”沙哑声提升64Hz~261Hz会使音色得到改善。

喉音重衰减600Hz~800Hz会使音色得到改善鼻音重衰减60Hz~260Hz,提升1~2.4KHz可以改善音色。

齿音重6KHz过高会产生严重齿音。

咳音重4KHz过高会产生咳音严重现象(电台频率偏离时的音色)人声及各乐器频率范围表二、人声各频率段音色效果2K~3KHz频率:这段频率是影响声音明亮度最敏感的频段,如果这段频率成分丰富,则音色的明亮度会增强,如果这段频率幅度不足,则音色将会变得朦朦胧胧;而如果这段频率成分过强,音色就会显得呆板、发硬、不自然.1K~2KHz频率:这段频率范围通透感明显,顺畅感强。

如果这段频率缺乏,音色则松散且音色脱节;如果这段频率过强,音色则有跳跃感。

800Hz频率:这个频率幅度影响音色的力度。

如果这个频率丰满,音色会显得强劲有力;如果这个频率不足,音色将会显得松弛,也就是800Hz以下的成分特性表现突出了,低频成分就明显;而如果这个频率过多了,则会产生喉音感。

人人都有一个喉腔,人人都有一定的喉音,如果音色中的喉音成分过多了,则会失掉语音的个性、失掉音色美感。

因此,音响师把这个频率称为"危险频率",要谨慎使用。

500Hz~1KHz频率:这段频率是人声的基音频率区域,是一个重要的频率范围。

如果这段频率丰满,人声的轮廓明朗,整体感好;如果这段频率幅度不足,语音会产生一种收缩感;如果这段频率过强,语音就会产生一种向前凸出的感觉,使语音产生一种提前进人人耳的听觉感受。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是什么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是什么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是什么
正常人耳朵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赫兹到20000赫兹,但随着年龄的变化,外界刺激以及精神因素的影响,耳朵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也会有所变化。

正常情况下,人耳听到的声音频率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其中对1000赫兹到3000赫兹的声音最为敏感。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正常人耳朵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赫兹到20000赫兹,但随着年龄的变化,外界刺激以及精神因素的影响,耳朵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也会有所变化。

正常情况下,人耳听到的声音频率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其中对1000赫兹到3000赫兹的声音最为敏感。

当外界环境刺激以及精神状态异常,会导致短暂性的听力下降,一般可自行恢复。

而咽鼓管堵塞以及中耳炎等造成的听力下降,则需到医院就诊,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原发病,恢复听力。

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身体各器官呈现衰老趋势,听力下降,声音范围为50赫兹到10000赫兹,因衰老造成的听力问题不可恢复。

声音频率是什么
声音频率是指发声物体(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例如频率为512赫兹的音叉敲响后,每秒振动的次数就是512次。

音调是指基音频率的声刺激给人耳的主观感觉,例如低频声音在人耳感觉到的音调低沉,而高颇声音的音调高尖。

声音频率不受声音强度变化的影响,而音调可因声音强度不同而稍有差异。

声音频率与什么有关
声音频率和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统一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只要改变其振动状态就可以实现
第二次波动琴弦音调一样是因为琴弦的震动频率没有改变,如果你收紧琴弦或者放松它的话就是改变了它振动的频率,那时候再拨肯定跟之前的音调不一样啦。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约为20~20000Hz,超出这个范围的就不为我们人耳所察觉。

低于20Hz为次声波,高于20kHz为超声波。

声音的频率越高,则声音的音调越高,声音的频率越低,则声音的音调越低。

物理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物体在一秒钟之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字母Hz。

人的耳朵可以听到20~20000Hz的声音,最敏感是200~800Hz之间的声音。

声音是机械振动,能够穿越处于各种物态的物质。

这些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称为介质。

声音不能传播于真空。

我们听到的声音也是一种有一定频率的声波。

频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是描述周期运动频繁程度的量,常用符号f或ν表示,单位为秒分之一。

人耳听见的正常范围

人耳听见的正常范围

人耳听见的正常范围人耳听见的正常范围是指人类耳朵能够感知到的声音频率范围。

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通常在20 Hz到20,000 Hz之间。

在这个范围内,人类能够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包括语言、音乐、环境声音等。

人耳听力的范围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低音、中音和高音。

低音通常指的是低频声音,其频率范围在20 Hz到250 Hz之间。

低音通常是较为沉闷和低沉的声音,如雷声、重低音音乐等。

中音指的是中等频率范围内的声音,其频率范围在250 Hz到4000 Hz之间。

中音是人类语言中最常见的声音,也是音乐中的主要部分。

高音是指高频声音,其频率范围在4000 Hz到20,000 Hz之间。

高音通常是尖锐和明亮的声音,如鸟叫声、婴儿哭声等。

人耳听力的范围在不同年龄段和个体之间可能会有所差异。

年龄增长会导致听力下降,特别是对高频声音的感知能力。

此外,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也会对听力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保护听力健康非常重要,可以通过佩戴耳塞或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来保护听力。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不同频率的声音有不同的感知和反应。

低音通常会产生一种震撼感,可以用来增加音乐或电影的氛围。

中音是人类语言中最重要的部分,我们通过中音来进行交流和理解对方的意思。

高音通常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尤其是一些尖锐和突然的高音,可能会引起人们的不适或惊吓。

除了频率之外,声音的强度也是人耳感知的重要因素。

声音的强度通常以分贝(dB)为单位进行衡量。

正常范围内的声音强度通常在0 dB到120 dB之间。

较低的声音强度通常是安静的环境中的声音,而较高的声音强度可能是音乐会、体育比赛或噪音环境中的声音。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遇到各种声音,而人耳的正常范围使我们能够感知并理解这些声音。

通过听觉感知,我们能够与他人进行交流、欣赏音乐、感受自然环境等。

因此,保护听力健康和合理利用听觉感知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同时也要注意保持耳朵的卫生和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6kHz--16kHz部分。这一频段控制着音色的明亮度,宏亮度和清晰度。一般来说提升这部分使声音宏亮,但不清晰,
还可能会引起齿音过重;衰减这部分使声音变得清晰,可音质又略显单薄。该频段适合还原人声。
下边列出几种常见EQ组合的特点。
●POP:流行乐,它要求兼顾人声和器乐,组合比较平均,所以EQ曲线的波动不是很大。
手鼓 200Hz~240Hz共鸣声频;5KHz影响临场感。
小军鼓(响弦鼓) 240Hz影响饱满度;2KHz影响力度(响度);5KHz是响弦音频(泛音区)
通通鼓 360Hz影响丰满度;8KHz为硬度频率;泛音可达10~15KHz
低音鼓 60Hz~100Hz为低音力度频率;2.5KHz是敲击声频率;8KHz是鼓皮泛音声频。
黑管 150Hz~600Hz影响音色的丰满度;3KHz影响音色的明亮度。
双簧管 300Hz~1KHz影响音色的丰满度;5~6KHz影响音色的明亮度;1~5KHz提升使音色明亮华丽。
大管 100Hz~200Hz音色丰满、深沉感强;2~5KHz影响音色的明亮度。
小号 150Hz~250Hz影响音色的丰满度;5~7.5KHz是明亮清脆感频带。
3、250Hz--4KHz部分。这段包含了大多数乐器的低频谐波,同时影响人声和乐器等声音的清晰度,调整时要配合前面低
音的设置,否则音质会变的很沉闷。如果提升过多会使声音像电话里的声音;如把600Hz和1kHz过度提升会使声音像喇
叭的声音;如把3KHz提升过多会掩蔽说话的识别音,即口齿不清,并使唇音“m、b、v”难以分辨;如把1kHz和3kHz过
●ROCK:摇滚乐,它的高低两端提升很大,低音让音乐强劲有力,节奏感很强,高音部分清晰甚至刺耳。
●JAZZ:爵士乐,和POP相比,它提升了3-5KHz部分,增强临场感。
●ClassICal:古典乐,它提升的也是高低两部分,主要突出乐器的表现。
●VOCal:人声,人的嗓子发出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比较窄,主要集中在中频部分。
圆号 60Hz~600Hz提升会使音色和谐自然;强吹音色光辉,1~2KHz明显增强。
长号 100Hz~240Hz提升音色的丰满度;500Hz~2KHz提升使音色变辉煌。
大号 30Hz~200Hz影响音色的丰满度;100Hz~500Hz提升使音色深沉、厚实。
钢琴 27.5~4.86KHz是音域频段。音色随频率增加而变的单薄;20Hz~50Hz是共振峰频率。
咳音重 4KHz过高会产生咳音严重现象(电台频率偏离时的音色)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每个人对不同频率的声音感觉是不一样的,音响回放设备的频率响应也不同,人的听门曲线也
只是根据统计数据画出,所以别人听起来很自然的声音自己可能会觉得不舒服,均衡器的调节需要根据自己的听感特点
和所使用的播放设备进行个性化的调整。
乐器频率表
小提琴 200Hz~400Hz影响音色的丰满度;1~2KHz是拨弦声频带;6~10KHz是音色明亮度。
人耳对声音频率各频段声音的感觉(EQ、音效)
人耳对声音频率的感觉是从最低的20Hz到最高的20KHz,而人的语音频率范围则集中在80Hz~12kHz之间,不同频段的声
音对人的感受是不同的。
1、20Hz--60Hz部分。这一段提升能给音乐强有力的感觉,给人很响的感觉,如雷声。如果提升过高,则又会混浊不清
地鼓(大鼓) 60Hz~150Hz是力度音频,影响音色的丰满度;5~6KHz是泛音声频。
镲 250Hz强劲、坚韧、锐利;7.5~10KHz音色尖利;1.2~15KHz镲边泛音“金光四溅”。
歌声(男) 150Hz~600Hz影响歌声力度,提升此频段可以使歌声共鸣感强,增强力度。
Hale Waihona Puke 歌声(女) 1.6~3.6KHz影响音色的明亮度,提升此段频率可以使音色鲜明通透。
低音吉它 60Hz~100Hz低音丰满;60Hz~1KHz影响音色的力度;2.5KHz是拨弦声频。
电吉它 240Hz是丰满度频率;2.5KHz是明亮度频率3~4KHz拨弹乐器的性格表现的更充分。
电贝司 80Hz~240Hz是丰满度频率;600Hz~1KHz影响音色的力度;2.5KHz是拨弦声频。
中提琴 150Hz~300Hz影响音色的力度;3~6KHz影响音色表现力。
大提琴 100Hz~250Hz影响音色的丰满度;3KHz是影响音色音色明亮度。
贝斯提琴 50Hz~150Hz影响音色的丰满度;1~2KHz影响音色的明亮度。
长笛 250Hz~1KHz影响音色的丰满度;5~6KHz影响的音色明亮度。
语音 800Hz是“危险”频率,过于提升会使音色发“硬”、发“楞”
沙哑声 提升64Hz~261Hz会使音色得到改善。
喉音重 衰减600Hz~800Hz会使音色得到改善
鼻音重 衰减60Hz~260Hz,提升1~2.4KHz可以改善音色。
齿音重 6KHz过高会产生严重齿音。
分提升会使声音具有金属感。由于人耳对这一频段比较敏感,通常不调节这一段,过分提升这一段会使听觉疲劳。
4、4kHz--5KHz部分。这是影响临场感(距离感)的频段。提升这一频段,使人感觉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显得稍近了一些
;衰减则就会使声音的距离感变远;如果在5KHz左右提升6dB,则会使整个混合声音的声功率提升3dB。
竖琴 32.7Hz~3.136KHz是音域频率。小力度拨弹音色柔和;大力度拨弹音色丰满。
萨克斯管 600Hz~2KHz影响明亮度;提升此频率可使音色华彩清透。
萨克斯管bB 100Hz~300Hz是影响音色的淳厚感,提升此频段可使音色的始振特性更加细腻,增强音色的表现力。
吉它 100Hz~300Hz提升增加音色的丰满度;2~5KHz提升增强音色的表现力。
,造成清晰度不佳,特别是低频响应差和低频过重的音响设备。
2、60Hz--250Hz部分。这段是音乐的低频结构,它们包含了节奏部分的基础音,包括基音、节奏音的主音。它和高中音
的比例构成了音色结构的平衡特性。提升这一段可使声音丰满,过度提升会发出隆隆声,衰减此频段和高中音段会使声
音单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