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社会形态的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汇编
第三,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 众的选择性。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历史的前进性与 曲折性的统一。
•1、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 主要是指五种社会形态 依次演进的基本趋势,是 从低级社会形态演进到高 级社会形态。社会发展过 程中的决定性、统一性表 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 进的.
(三)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 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主要是指社 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 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
人们的历史选择性是指人们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于某种社会形 态做出的历史选择。
“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 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 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 第二,人们的历史选择活动虽要受到自己目的的 驱使和制约,但是人们的历史选择活动又必须遵 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社会形态更替的曲折 性 表现为: 一是一种新社会制度 取代旧社会制度,往往 并不是从旧社会制度发 展较为充分的典型国家 开始,而更易于在旧制 度发展不很完善或者很 不充分的地方突破。 二是在社会进步发展 过程中,社会形态更替 的反复甚至倒退,是时 常出现的 。
前进性与曲折性பைடு நூலகம்统一
•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某 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 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 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 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 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 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 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 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 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 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 证的,不科学的,在理 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 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 论上是不正确的! 了,没有用了,失败了。哪 列宁 有这回事! • ——邓小平
2019-2020-1《马原》重点学习内容
2019-2020-1《马原》重点学习内容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2、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相统一的原理。
3、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4、联系的普遍性。
5、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6、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7、重点论与两点论及其辩证关系。
8、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9、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10、辩证否定观。
11、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1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1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16、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17、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18、社会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9、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0、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1、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2、价值规律及其作用(包括消极作用)。
23、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24、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原因和实质。
25、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26、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27、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28、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
29、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30、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参考答案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答: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体现在:第一,物质决定意识。
从意识的起源和本质可以看到,物质决定了意识的产生、内容和发展。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由物质派生的,物质对意识具有独立性和根源性,意识对物质具有依赖性和派生性。
第二,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表现为不同的性质,先进正确的意识引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推动事物发展;错误落后的意识引导人们采取错误的行动,阻碍事物的发展。
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和宿命论的思想,也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思想。
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
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
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是人们在讨论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一种重要概念,涉及到历史的每一个阶段都会存在着相应的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
其中,发展前进性表现
为一切事物的进步和发展,曲折性则表现为一切事物的波动和变化,即一切事物发展的不
平衡性和变化性。
不管这两种状态是什么,人们普遍认为,它们之间是存在着一种内在统
一关系的。
首先,曲折性是发展前进性的是前提,不同历史时期的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等
方面,都需要经历一定的曲折,只有经过逆境,最终才能集中精力把一切努力以最快的速
度发展出来。
比如,毛泽东领导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就靠的是他的坚定信念和耐心经历
了无数的失败及挫折,而后有了那么多的改革和政策的实现,体现了人类历史应为发展前
进性而存在曲折。
其次,发展前进性会赋予曲折性无限的可能。
只有通过不断发展,才能为曲折性变得更加
有能力去面对更多的挑战,也为发展更多的机会。
人类的历史,无论是在科技发展,社会
进步,经济发展,还是文化传承方面,时刻都在前进、发展,每一步的发展面临的挑战也
越来越多。
只有通过发展,变得更强大,才能应对各种挑战,开辟出更多的可能性,这也
就是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核心原理。
总之,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是人类历史发展中一贯存在的两个基本要素,彼此间存在着内
在的联系,即发展前进性促进了曲折性,曲折性也为发展前进性赋予了可能性。
这样,发
展前进性与曲折性才能形成一种相互调和,推动人类走向美好的未来。
简述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简述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社会形态更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规律之一。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同的社会形态相互替代,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和特殊性。
本文将简述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社会形态的更替是指由一个社会形态向另一个社会形态转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一般而言,社会形态更替遵循以下几个规律。
首先,社会形态更替具有历史的渐进性。
社会形态的更替是一个长期的演化过程,需要经历多个阶段和发展阶段。
每个社会形态的出现都是在前一社会形态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具有连续性和相互衔接性。
例如,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再到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每一次更替都是在前一社会形态的基础上逐步演进而来。
其次,社会形态更替是由矛盾和冲突推动的。
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中,社会内部存在着各种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例如,奴隶制度下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这些矛盾最终导致了社会形态的更替。
第三,社会形态更替具有不可逆转性。
一旦一个社会形态的内部矛盾和冲突达到一定程度,新的社会形态就会产生,旧的社会形态很难再恢复。
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客观性,它不是人为可控的结果。
除了以上的一般规律外,社会形态更替也有一些特殊的形式。
其中最重要的是革命和改革两种方式。
革命是指通过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和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来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方式。
革命往往伴随着剧烈的社会变革和激烈的社会冲突,它可以是武装革命,也可以是和平革命,但其核心是通过废除旧的制度和建立新的制度来推动社会的发展。
改革是指在旧的社会制度内部进行的一系列制度变革和调整,以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求。
改革通常是在旧的社会形态内部进行的渐进式变革,旨在调整和完善社会制度,解决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社会形态更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它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马原--判断题--辨析题题简答题
绪论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完全、彻底地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贯彻下去,不容许一丝一毫的修改。
2、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不是科学的。
四、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的打“×”)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好它我们就能永不犯错误。
2、马克思恩格斯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与他们个人的主观条件是分不开的。
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因此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已经过时了。
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体系,因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总是一帆风顺的。
五、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材料1: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特别是公社的经验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95年版)材料2:恩格斯在1895年时指出: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
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
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1995年版)材料3:“决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
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答案的任务。
真正的马克思列宁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笔记二、主要复习内容(一)概述题:概述教材某章节的部分内容,并选取其中一个要点谈谈自己的认识。
1、第一章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①联系和发展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②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③联系的特点: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具有多样性。
④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①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与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与其相互关系: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
③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与其相互转化④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与其相互转化2、第二章第一节“认识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认识不但来源于实践,而且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的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1)从实践到认识:由感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理性认识的过程(2)从认识到实践:由精神到物质,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3)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与无限发展3、第二章第二节“真理和价值”: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检验标准、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①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与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真理的一元性。
②真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客观过程与其发现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
3-4社会形态的更替
能看出重复性和常规性,把
各国制度概括为社会形态这
个基本概念。”
• 这里所说的“重复性和
常规性”,主要是指各
国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共
重复性 常规性
性,亦即社会形态发展 的统一性。
• 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
体现了世界历史运动的
共性
统一性
总趋势、总过程,它制 约着各个国家、各个民 族的历史发展。
(1)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的 主要表现:之一
曲折的道路
3.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和 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方向看,曲折与倒退是暂时的, 发展与进步是它的主旋律和基本趋势。前进性与曲 折性辩证统一。
• 在此问题上,我们既要反对历史发展的悲观论,也 要反对形而上学的循环论和直线论;既要对前进中 的困难和曲折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也要对人类社会 发展的未来有坚定的信心。
一样,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3)因此,人们就有可能象自然科学那样,用精确的眼
光来考察、研究人类社会。 总之,“自然历史过程”也就是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辩
证发展的客观物质过程,它集中地体现了人类社会的 客观的、辩证的本性。
(二)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 和多样性
1.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
• 列宁指出:“一分析物质的 社会关系……,立刻就有可
的本质。
• 主要是指处于同一社会
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
中国
朝鲜
有着大致相同的经济基 础(生产关系)和上层
越南 建筑。
• 正是根据这种共同的本
社会主义 国家
质,才能准确地识别一 个国家、民族所处的社
古巴
会历史阶段,才能把高
老挝
低不同的社会形态区别
开来。
2020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四)
2020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四)知识点概要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论意义。
生产力的含义和结构。
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经济基础的内涵。
上层建筑的含义。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
社会形态的内涵。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的产生和本质。
阶级斗争的含义和作用。
阶级分析方法。
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
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改革的性质和作用。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
科学技术的含义。
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
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二重性。
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与社会历史。
人的本质。
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的原则。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个人与社会历史。
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1.唯物史观的创立,使“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的避难所中,从历史观中被驱逐出来了”。
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根本区别在于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B.是否承认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2.阿尔都塞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并不是在一切时候都固定不变的,它随着矛盾的多元决定和它们的不平衡发展而变化着”,经济、政治、理论等交替起第一作用。
这一“多元决定论”是A.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B.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C.超越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之上的正确观点D.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决定论的有益补充3.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人口因素D.社会意识4.恩格斯指出:“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念,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关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 才能理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社会存在
决定
社会意识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唯物史观 唯心史观
A.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 A.没有考究人们活动思想动机 约着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 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 神生活的过程
B.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 意识
C.承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 承认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 决定作用
经济基础
不适合
经济 基础
阻碍 作用 生产力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即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内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上层建 筑反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必须取决于和服从于经济基 础发展和变革的要求。
要求: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而经济基础本身 又适合生产力状况时,要保持上层建筑的相对稳定 性;当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从而 阻碍生产力发展时,要适时地变革上层建筑。
君主专制制
君主制 二元君主制 君主立宪制 约旦、摩洛哥
政体
共和制
总统制
半总统制 议会制
严格的三权分立 法国、韩国 不严格分权
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国体是国家的本质,政体是国家本 质的表现形式,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 国体服务;国体与政体之间不是简单的 一一对应关系。
国体
决定 服务于
政体
内容
形式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2、社会形态的结构:
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 识形态,是三者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经济形态是社会形态的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 关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一定的社会形态总要以一定的社会制度形式呈现 出来,因此,社会制度也被视为社会形态的同义语。 * 根据生产关系的性质,社会历史可分为五种社会 形态: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 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
1)历史规律制约着人的自觉活动。
“我们自己创造着我们的历史,但是…… 我们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创造 的。其中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到底是 决定性的。但是政治等等的前提和条件, 甚至那些萦回于人们头脑中的传统,也 起着一定的作用,虽然不是决定性的作 用。”
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每一代 人从出生起就遇到既定的自然条件、经 济状况、社会关系和思想传统等等,不 能任意选择,更不能弃之不顾。
上层建筑 社会形态
经济基础
生产力
(二)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1、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
表现为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即:原始社 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 共产主义社会(其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1939年 尤金 《简明哲学辞典》
资本主义社会 封建社会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1、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
指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基本趋势,是从 低级社会形态演进到高级社会形态。
2、社会形态更替的曲 折性
一是一种新社会制度 取代旧社会制度,往往 并不是从旧社会制度发 展较为充分的典型国家 开始,而更易于在旧制 度发展不很完善或者很 不充分的地方突破。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生产力
真舒服!
真难受!
生产关系
上层 适合 建筑
经济 适合 生产力 基础
上层 不适合 经济 不适合 生产力
建筑
基础
促进 作用
阻碍 作用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一)社会形态的内涵
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 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 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四)社会形态更替 前进性与曲折性、渐进性与跨越性
社会形态的更替,还表现为历史的前进性
与曲折性、渐进性与跨 越性的统一。 前进性与渐进性 曲折性与跨越性
而社会主义作为人类历史迄今最进步的社会形 态,它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某种跨越性,是合乎规律 的。它走向成熟,取得最后胜利,必然要经过曲折 复杂的斗争和长期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 现某种重大挫折甚至倒退也是难免的,但前进的趋 势是不可改变的,过程的曲折必将以社会的巨大进 步来补偿。
小组成员:应化一班: 何思成 黄腾 李书耀 蒋欢
前进性与渐进性
前进性与渐进性主要指 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基 本趋势,其历史过程是一个 “扬弃”的过程。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渐进性并不否认历史 发展的曲折性和跨越性,不排除在某些时期或某些方
面发生倒退的可能性。
曲折性与跨越性
新制度代替旧制度往往不是从旧制度发展较为充分的典 型国家开始,更易于在旧制度发展不很完善或者很不充分 的地方突破,这既体现了曲折性,又为社会形态更替的跨 越性创造了条件和历史契机。
曲折倒退大体有三种情形:
一是发生在新旧社会形态的交替时期; 二是社会发展中的曲折和倒退,主要表现在旧制度的复辟; 三是任何一种新社会形态的建立,一开始总是不完善的,它要 有一个不断完善、成熟、发展的过程。
列宁指出:“设 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 顺、按部就班地向前 发展,不会有时出现 大幅度的跃退,那是 不辩证的、不科学的, 在理论上是不正确 的。”
Hale Waihona Puke
马克思主义原理问答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问答题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从不同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1)从他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有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目的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他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4)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斯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主要组成部分。
2、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它既包括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列宁等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二、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特点)?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便显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渐进性与跨越性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渐进性与跨越性1·前进性与和渐进性社会形态的更替,还表现为历史的前进性与曲折性、渐进性与跨越性的统一.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渐进性主要是指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基本趋势,其历史过程是一个“扬弃”的过程.社会发展的前进性的含义:是指人类社会在生产方式的矛盾作用下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全面的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社会进步既包括社会形态由低到高的更替,又包括社会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等社会基本领域的进化和革新;社会进步既表现为一种社会形态的质变,又表现为同一社会形态内部的前进性变化。
社会发展的前进性是一种客观的历史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和改变的发展趋势。
2.曲折性与跨越性但是,社会形态更替的进步性、渐进性并不否认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和跨越性,不排除在某些时期或某些方面发生倒退的可能性。
列宁指出:“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曲折倒退大体有三种情形:一是、发生在新旧社会形态的交替时期;二是、社会发展中的曲折和倒退,主要表现在旧制度的复辟;三是、任何一种新社会形态的建立,一开始总是不完善的,它要有一个不断完善、成熟、发展的过程.但是,曲折和倒退只是暂时的,它终究改变不了社会进步的总趋势,否认社会进步的历史循环论和历史悲观主义都是错误的.多方势力讨伐。
1916年3月22日,称帝83天的袁世凯被迫宣告退位。
如何理解曲折性(1)社会发展从总的方向、趋势和内容上是上升的、前进的。
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发展就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
这一上升性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所决定的。
(2)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和形式则是迂回的、曲折的,不是直线上升的。
正因为社会发展既是前进的又是曲折的,所以社会发展表现为螺旋式或波浪式的前进方式。
马原重点整理4
(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
一种社会意识发挥作用的程度及范围大小、时间长短,同它实际掌握群众的深度和广度密切联系在一起。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a.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是对以实践为基础的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实世界的反映。
b.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c.社会意识是具体的、历史的。
②社会意识有相对独立性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b.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5)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对于树立科学历史观和指导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①理论意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不仅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上的革命性变革,而且宣告了唯心史观的彻底破产,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②实践意义a.对于社会发展包括社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思想文化的发展既决定于社会存在发展的要求,又对社会存在发展起能动作用。
b.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先进文化是有效解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中各种矛盾的精神武器。
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第二,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第三,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凝聚力量。
第四,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科技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科学技术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来推动社会发展:①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a.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科技发展使生产自动化程度提高,大大地改变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比例,使劳动力结构向着智能化趋势发展。
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
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一、历史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第一、历史发展可以用“曲折性历史发展+前进性历史发展”来概括曲折性历史发展:历史发展具有起伏跌宕、腾挪多变、前程似锦的特征,有的时候会逆流而上,有的时候会前进几步后倒退一步,形成直线上的起伏波动、钩弯曲状,有时甚至可能铺路寻花绕圈地。
第二、前进性历史发展:历史发展具有进步、前进的特征,古老的社会进行封建社会的更替,并形成早期帝国,然后又进行了革命、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新发展势头就象炮弹一样,加速向前进发展。
二、原理:第一、历史前进性和曲折性不是对立统一的,它们之间有一种协调统一的关系。
它们之间是必然的、不可分割的,它们的交替出现,互相条件,合作共生,都是历史前进的必然要素。
第二、只有曲折性历史发展只能实现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技术进步和理论进步,才能有效保证历史前进性;只有前进性历史发展能整体推进,才能把曲折性历史发展经历的成果累积起来,才能使社会发展步入新的阶段。
第三、发展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前进性、曲折性可以使新的思想、新的科技、新的社会结构等能不断涌现出来,不断增强历史的创新动力,这种创新动力改变并调整历史前进走向,从而使历史发展更具有前进性。
三、主要结论(1)历史曲折性和前进性是无法相分离、不可分割的,它们互相条件,合作共生,都是历史前进的必然要素;(2)只有曲折性历史发展才能有效实现技术进步和促进历史前进,而只有前进性历史发展能整体推进,把曲折性历史发展经历的成果累积起来;(3)发展的过程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前进性和曲折性可以使新的思想、新的科技、新的社会结构等能不断涌现出来,不断增强历史的创新动力,使历史发展更具有前进性。
社会主义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社会主义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生物101 刘美玲 010303128中文摘要:由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缺乏深刻认识,导致了一个时期内各社会主义国家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经历了长期性和曲折性。
这和一切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一样,科学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也会经常出现曲折,反复甚至倒退,也不会一帆风顺,而必然是长期的、曲折的。
从中国的建设道路来看,大跃进、公社化等确实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性。
但在经历曲折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低潮和逆境中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并取得辉煌成就,表明社会主义仍然是世界历史发展中不可逆转的前进趋势。
因此我们说,社会主义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社会主义是通过否定之否定向前发展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关键词:社会主义,客观规律,前进性,曲折性,辩证唯物主义一、社会主义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不可否认,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挫折和低潮,但是社会主义总是显示着无限的生命力和前进上升的总趋势。
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它一次经历着五种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1]。
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在发展。
整个资本主义的矛盾,归根结底,是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无法解决所致。
周期性经济危机表明“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也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2]。
因此,要真正解决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冲突,真正在事实上承认现代生产力的社会本性,用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已成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2.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社会主义思潮广泛传播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由空想变成了理论。
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 第三,适应并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科学劳动组织和管理制度的不断发 展及完善。社会生产力只有在人与物即劳动力同劳动资料实现有机结合的时 候,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因而社会生产力中必然包括劳动的组织形式和 管理制度,简单协作是许多人在不同的但互相联系的生产过程中协同劳动的 一种劳动组织形式,这种劳动组织形式扩大了劳动的空间范围和生产的规模, 从而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工场手工业是一种由许多单个的局部工 人组成的社会生产机构的劳动组织形式,这种劳动组织形式是根据产品的特 点和手工劳动的操作程序组成的。机器大工业时期,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和科 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广泛应用,劳动力的技巧更加片面化、专业化,生产工 具普遍专用化,生产过程更加复杂,各环节的联系也更加密切了,这在客观 上就要求建立同这种生产特点相适应的科学的劳动组织。如果劳动组织不符 合生产过程的要求,生产力的提高将会遇到阻碍。可见,机器大工业时期劳 动组织已经成为生产力的直接的主要因素,在直接生产过程具有社会结合过 程的形态时,不仅需要科学的劳动组织,而且需要对劳动过程进行有效的指 挥和管理。马克思指出:“凡是直接生产过程具有社会结合过程的形态,而 不是表现为独立生产者的孤 立劳动的地方,都必然会产生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1]马克思还认为, 生产过程需要指挥与管理, 就像战场上需要将军的命令和一个乐队需要指挥 一样,它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劳动。在现代社会中,资本主义企业积极开展经 济民主化活动,吸收职工参与企业的决策,建立工人参加企业管理的制度, 这种劳动组织和管理的变化,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向前发展。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 资本主义社会,同历史上有过的一切其他社会经济制度一 样,其产生,发展以及最终为另一种更高级社会经济制度所 代替,都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决定的,是客观的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复习提示】此模块需要重点掌握的考点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相互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其相互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及其相互关系;社会形态更替一般规律和特殊形式。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理解;易考选择题)1.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与哲学基本问题相对应,社会历史观领域也有自己的基本问题,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我们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
【考点: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唯物史观承认社会存在的第一性,把社会历史发展的本质、动力和决定性力量归结为物质和经济的因素;唯心史观则夸大社会意识的作用,把社会历史发展的本质、动力和决定性力量归结为某种精神要素。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构成及作用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历史观往往坚持唯心史观,有两大主要缺陷:第一,没有考察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没有看到物质生产发展程度是这种关系的根源;第二,否定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坚持英雄史观。
【考点: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1)社会存在社会存在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指各种物质要素的总和,主要包括三大内容: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
【考点:社会存在的内容】其中生产方式是最主要的内容,也是对社会历史发展惟一起决定作用的社会存在。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表现在:第一,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都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二,无论是地理环境还是人口因素都能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加速或者延缓的作用。
但是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都不能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作用,既要反对夸大人口因素的人口决定论,又要反对夸大地理环境作用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考点: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其中生产力是内容,生产关系是形式。
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与前提。
第二,生产方式的性质决定了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社会主义是新事物,它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社会主义制度能从根本上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为生产力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社会主义能够在改革中不断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它经历一个长时间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新陈代谢原理的具体表现,但社会发展过程中新事物同旧事物的斗争有一个由弱到强、反复较量、逐步取代或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总之,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
“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就是对社会发展的前进和曲折性相统一这一历史辩证法的通俗表达,恩格斯、列宁、邓小平的思想都深刻地揭示了这个道理。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 作用:①自发地调节社会劳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调节商品的生产和流通。
即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
②促进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促进商品生产者展开激烈竞争,实行优胜劣汰。
谈谈人工智能的认识人工智能是思维模拟,并非人的思维本身,决不能把“机器思维”和人脑思维等同起来,认为它可以超过人脑思维是没有根据的。
(1)人工智能是无意识的机械的、物理的过程。
人的智能主要是生理的和心理的过程。
(2)人工智能没有社会性。
人类智慧具有社会性。
(3)人工智能没有人类意识特有的能动性和创造能力。
人类思维则主动提出新的问题,进行发明创造。
(4)电脑可以代替甚至超过人类的部分思维能力,但它同人脑相比,局部超出,整体不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形态的更替,还表现为历史的前进性
与曲折性、渐进性与跨 越性的统一。 前进性与渐进性 曲折性与跨越性
前进性与渐进性
前进性与渐进性主要指 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基 本趋势,其历史过程是一个 “扬弃”的过程。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渐进性并不否认历史 发展的曲折性和跨越性,不排除在某些时期或某些方
列宁指出:“设 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 顺、按部就班地向前 发展,不会有时出现 大幅度的跃退,那是 不辩证的、不科学的, 在理论上是不正确 的。”
而社会主义作为人类历史迄今最进步的社会形 态,它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某种跨越性,是合乎规律 的。它走向成熟,取得最后胜利,必然要经过曲折 复杂的斗争和长期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 现某种重大挫折甚至倒退也是难免的,但前进的趋 势是不可改变的,过程的曲折必将以社会的巨大进 步来补偿。
面发生倒退的可能性。
曲折性与跨越性
新制度代替旧制度往往不是从旧制度发展较为充分的典 型国家开始,更易于在旧制度发展不很完善或者很不充分 的地方突破,这既体现了曲折性,又为社会形态更替的跨 越性创造了条件和历史契机。
曲折倒退大体有三种情形:
一是发生在新旧社会形态的交替时期; 二是社会发展中的曲折和倒退,主要表现在旧制度的复辟; 三是任何一种新社会形态的建立,一开始总是不完善的,它要 有一个不断完善、成熟、发展腾 李书耀 蒋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