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10年高考地理 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 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3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3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撒哈拉以南非洲》是关于非洲地理、气候、资源、人口、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数据和实例,使学生了解非洲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对非洲大陆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非洲的基本概况,对于本节课的内容,他们可能对非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存在对某些知识点的认识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可能对非洲的经济状况、人口问题和文化特点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非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气候、地形、植被等;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人口、城市、农业、经济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数据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评价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非洲大陆的热爱和尊重,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地理差异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全球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如热带草原气候、高大山脉、热带雨林等。

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地理特征,如人口分布、城市化、农业发展、经济状况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数据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评价非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典型的非洲国家或地区,分析其地理特征对人口、城市、农业和经济的影响。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非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地图、数据等教学资源的课件,以便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教学视频:准备相关的教学视频,以便于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非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高中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教案设计

高中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高中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教案设计章节:第一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气候、地形、植被等。

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图表,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运用比较法,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难点:撒哈拉以南非洲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地图、图表、多媒体课件等。

2.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景观,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国家。

学生观察地图,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特点。

3. 课堂讲解: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气候、地形、植被等。

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农业、畜牧业等。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撒哈拉以南非洲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

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分析其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自然环境挑战,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收获和不足。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自然环境的掌握。

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阅读和研究,拓展知识视野。

六、教案基本信息高中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教案设计章节:第二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与城市七、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增长特点和城市化进程。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第2课时)(新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第2课时)(新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资料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发展的条件、特点、原因及后果和解决途径。

通过资料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资料等学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经济及人口、粮食、环境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教学重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特点。

【教学难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口、粮食、环境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复习提问:日本的经济特点是什么?(进口原料,出口工业制成品)俄罗斯的经济特点是什么?(重工业发达,轻工业滞后)那么,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经济有何特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人口、粮食、环境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今天,我们来了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经济及人口、粮食、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新课学习(二)快速发展的经济1.发展的条件(1)矿产资源的宝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矿产资源的宝库,不仅种类多,而且储量大。

金刚石、黄金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石油、铀、铜、铁等矿产资源的储量也很大。

(2)丰富的生物资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是咖啡、椰枣和油棕的原产地。

拓展延伸:丰富的动物资源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热带草原上生活着狮子、鸵鸟、羚羊、长颈鹿、大象、斑马等动物。

拓展延伸:视频:《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动物迁徙》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因丰富的自然资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被称为“富饶大陆”。

2.经济特点及原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许多国家出口矿产、木材、畜产或热带经济作物,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许多国家从发达国家进口机械、汽车等工业制成品,形成了单一商品经济为主的经济。

原因是:由于历史上长期受殖民主义者占领和掠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缓慢。

3.后果进口工业制成品价格高,出口初级产品价格低,因此,这些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学设计_地理教案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学设计_地理教案
第1页 共5页
4.分析非洲人口增长过快与粮食的增长不相适应,而导致人 们的乱砍乱垦,造成环境恶化的缘由,造就学生的可持续开展观 念。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对非洲黑人的了解,进展种族同等,维护世界和平旺 盛的教育。 2.通过本地区单一的商品经济的分析,对学生进展同等互利、 相互合作、因地制宜开展经济的教育。 3.通过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 详细表现和内在成因的分析,初步形成可持续开展的观念和全球 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本区的自然景观特色和居民状况。 2.主要的地形、气候分布及特征与农业的关系。 3.以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 4.本区面临的人口、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 〔二〕教学难点 1.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单一商品经济对本区经济的制约作用。 3.通过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学设计_地理 教案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学问目标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本区是黑色人种的家乡,了解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 与自然地理环境、外来移民的关系。 3.造就学生运用地图获得学问的实力。 4.知道本区主要的地形、气候分布特征,驾驭分析某地气候 特征的方法,理解本区以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为主的单一商品 经济及面临的人口、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 〔二〕实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读图,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 分析总结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2.利用各方面的资料经过小组探讨、分析,综合评价撒哈拉 以南的非洲对世界经济开展影响较大的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 生产、出口的状况以及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3.在收集、运用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富有特色的文化 的过程中,学会敬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授课人:盛志周【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材简析】教材选择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作为地区地理学习的案例,意在教会学生学习地区的方法。

虽然从地区分布上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北非同属非洲,但本区与北非的地理特征不尽相同,因此本节突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地理特征,让自然地理特征为分析人文地理特征服务,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地理特征。

【学情分析】本课是在“东南亚”、“中东”之后进行学习的,因而学生对于地区地理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本节内容的学习既是对前面学习方法的检验,也是对学习能力的进一步锻炼。

多数学生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充满神秘感,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找出本区的位置、范围,并通过读图说出本区地理位置的特点;2、运用图表,说出本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方法】本节课设想以“走近黑非洲——了解黑非洲——爱上黑非洲”为主线,以旅行者梁子的黑非洲之行为附线,力求让学生对所学的区域有较强的亲近感,尽量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主动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走近黑非洲——了解黑非洲导入新课:以旅行者梁子“‘梁’眼看世界,独闯黑非洲”的十年黑非洲之行的视频导入新课。

板书: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板图: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简图。

教师讲解:根据区域学习的一般方法,要了解一个区域,首先要明确它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指撒哈拉沙漠中部以南的非洲部分撒哈拉沙漠埃塞俄比亚高原和范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指撒哈拉沙漠中部以南的非洲部分。

一、热带大陆和高原大陆学生自主学习:1、标出右图上三条纬线的纬度,指出该区所在的纬度位置特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一. 教材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非洲大陆的历史、地理和文化,提高学生对非洲的认识和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于非洲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深入探究非洲大陆的各个方面。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提高学生对非洲的认识和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非洲大陆的热爱和尊重,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难点:非洲大陆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自然资源的分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片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非洲大陆的各个方面。

2.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非洲国家案例,使学生了解非洲大陆的实际情况。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地图、图片、视频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非洲大陆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非洲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呈现(15分钟)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展示的图片和视频,分析非洲大陆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自然资源的分布。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提问]西亚和北非地区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人种特征上有什么明显的差异?(西亚和北非是阿拉伯世界,属白色人种。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部分居民是黑色人种。

)过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世界上黑种人的故乡,有“黑非洲”之称。

它与北非相比,在人文地理方面差别很大,在自然环境方面虽有某些相似的地方,但又有明显的差别。

一、范围、位置和大陆轮廓(板书)[指导读图]读课本中的“本区在世界的位置图”和《撒哈拉以南非洲政区图》并对照《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图》了解本区在非洲的位置。

1.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板书)[教师讲解]本区绝大部分在撒哈拉沙漠以南,但撒哈拉沙漠的南半部也属本区,全区占非洲面积的4/5。

[读图提问]读《撒哈拉以南非洲政区图》,找出赤道穿过本区的部泣和本区东西所临的海洋。

(赤道大体从本区中部穿过,本区绝大部分地区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所以本区所处的纬度位置低。

本区西临大四洋,东临印度洋,东北临红海。

)2.位于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低纬地区(板书)[提问]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大陆轮廊有什么特点?(本区海岸线比较平直,缺少深入大陆内部的内海、海湾、半岛和岛屿。

)[读图]读本区政区图并在图上找出索马里半岛、马达加斯加岛、好望角和几内亚湾,并明确说出其位置特点。

3.海岸线比较平直(板书)[阅读]指定学生朗读第29页“读一谈”中”好望角的得名”一段教材。

[教师讲解]简介好望角在海洋运输中的重要地位,并举例说明。

[提问]本区地形以什么为主?海拔大多在多少米以上?地势向什么方向倾斜?同北非相比有什么区别?(本区地形以高原为主,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

北非虽也以高原为主,但平均海拔较本区低。

)二、以高原为主的地形(板书)1.地形以高原为主[引导读图]阅读本区地形图,在图上找出乞力马扎罗山、尼罗河和刚果河。

[教师讲解]向学生展示乞力马扎罗山的彩色图片,说明其位置是位于东非高原上,是一座死火山,也是非洲的最高峰。

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范文

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范文

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2)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和人口状况;(3)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其面临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分析,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家分布;(2)运用数据和实例,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3)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了解和关注;(2)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态度;(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和人口状况;(3)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其面临的问题。

2. 教学难点:(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地理》2. 参考资料:相关书籍、论文、报道等3. 教学工具:地图、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视频;(2)引导学生关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新课导入:(1)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2)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和人口状况;(3)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其面临的问题。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发展问题案例;(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案。

5. 课堂小结:(2)强调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发展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五、课后作业:1. 绘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示意图;3. 思考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范文

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范文

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2)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气候类型、资源分布等基本情况;(3)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景观、民族风情、历史现状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运用比较法,使学生能从多角度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兴趣和好奇心;(2)引导学生关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树立全球观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类型;(3)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特点和发展问题。

2. 教学难点:(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类型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地理》课本及相关资料;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地图、图片、案例资料等;3. 课前准备:教师预习教材,整理相关资料,准备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2)简要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引导学生思考其地理特征。

2. 自主学习:(1)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类型;(2)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资源分布和人文景观。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气候类型、资源分布等基本情况;(2)教师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景观、民族风情、历史现状等。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案例资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8.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8.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了解本区以初级产品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后果并分析解决途径。

2.认识本区的人口、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理解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初极产品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的认识。

3.教学用具4. 标签撒哈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欧洲居民收入高、社会福利高,是人们向往的乐土,那么,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呢?贫穷、落后、饥饿。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贫穷、落后、面临饥饿”问题的原因。

二、新课讲解:(一)、快速发展的经济1、矿产资源丰富:出示PPT,学生说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有什么资源,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从书中找描述矿产资源的特点的语句。

(种类多,储量大)指出:黄金、金刚石的储量和产量都占世界第一位。

南非是出产黄金最多的国家几内亚是出产铝土最多的国家赞比亚是出产铜矿的重要国家刚果(金):金刚石(强调金刚石就是钻石)几内亚湾沿岸的石油也很可观。

尼日利亚是本区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输出地。

出示PPT,指出非洲生物资源丰常丰富。

列举《南非》纪录片中,所说的,南非植物种类比整个美国还多,动物种类,比亚洲和欧洲加起来的还要多。

3、单一商品经济: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提供的动力。

但是,该区的经济是先进还是落后呢?我们先看看他们的外贸,看看他们能出口什么,需要进口什么?出示ppt,总结:主要依靠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出口。

许多国家发挥各自在矿产、森林、畜产和热带经济作物方面的优势条件,生产一两种工业发达国家需要的原料、半成品等初级产品,用于出口,作为本国经济的支柱。

对此,有一个称呼,名为“单一商品经济”这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非洲绝大部分地区,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

殖民者为了满足自已需要,根据自然条件,“指定”,这个国家生产可可、那个国家生产咖啡。

就逐渐发展成为单一商品经济模式。

这种经济模式有什么问题呢?(1)个别面向出口的农矿产品得到片面发展;(而不是健康全面的发展)(2)有关国计民生的粮食生产十分落后;(3)加工工业更加薄弱。

(整理)高中地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

(整理)高中地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即是初中学段的必学章节,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这部分的教学要把初高中地理知识有机衔接起来,帮助学生建立以高中系统地理为基础的区域地理知识框架。

这部分内容在要求的层次上要达成的目标应是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的双重目标,因此,教学设计不但要注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位置、范围和区域地理特征等知识的复习巩固,更要注重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能力的培养。

这部分内容虽说应该是学生在初中应该学过的内容,但由于学生基础的问题,还有需要提升到高考的备考高度,需要扩充、挖掘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怎么样让学生在一节课内既能补充初中基础,又能提升地理高考考试能力,是本节课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能在区域地图上找出并识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位置、范围;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运用地图、统计图及相关资料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水文特征。

3.运用图表、统计图等分析说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发展特点,并会分析经济发展方向。

4.进一步掌握从图文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基本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完成地图填充,让学生知道并识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主要的地形单元等,掌握借助读图和绘图技能快速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2.通过读图分析本区的位置、地形和气候,探究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气候的成因,学会从地理的位置、地形、大气环流、洋流等地理环境要素角度,论证气候的形成原因、形成方法和思路。

3.归纳总结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发展特点并据此分析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学会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以上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提取、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发展方向中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高中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教案设计

高中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教案设计

高中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气候、地形、植被等;(2)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人口、城市、农业、经济等;(3)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历史背景,包括殖民历史、独立运动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和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2)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地理特征;(3)通过小组讨论,探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非洲大陆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和历史的态度;(3)培养学生关注全球发展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地理特征;(3)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2. 教学难点:(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增长与城市化进程;(3)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一体化与发展战略。

三、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地理》等相关教材;2. 辅助材料:地图、图片、案例分析资料、视频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白板、教学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非洲音乐,引起学生对非洲大陆的兴趣;(2)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自然地理特征:(1)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面积和边界;(2)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分布及其特点,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沙漠气候等;(3)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特征,如高原、山脉、平原等;(4)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植被类型,如热带雨林、草原、沙漠植被等。

3. 人文地理特征:(1)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分布特点,如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等;(2)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城市化进程,如城市规模、城市分布等;(3)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农业特点,如种植业、畜牧业等;(4)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状况,如经济结构、贸易关系等。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4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4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非洲大陆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

本章内容丰富,涉及非洲的地形、气候、植被、动物、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多个方面。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非洲大陆的概况,增强对非洲的认识和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的其他地区,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撒哈拉以南非洲作为一个特定的地区,学生可能对其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直观地了解非洲大陆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非洲大陆的关爱和尊重,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接纳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非洲大陆的地形、气候、植被、动物、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之间的关系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非洲大陆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非洲国家,分析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特点。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2.资料:非洲大陆的地图、图片、案例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非洲大陆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非洲大陆的位置、形状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非洲大陆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对非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高中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教案设计

高中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高中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教案设计章节:第一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植被等;(3)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和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2)运用比较法,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与其他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3)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案例和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非洲大陆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注和理解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3)培养学生关注和思考发展中国家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地图、图片、案例资料等;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非洲大陆的位置和特征;(2)引导学生回顾非洲大陆的历史背景,为学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打下基础。

2. 教学内容与活动:(1)自然地理特征:气候、地形、植被等;(2)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农业资源、水资源等;(3)案例分析:successful cases and problems of natural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in Sub-Saharan Africa.3.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 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2)选择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准备课堂讨论。

5. 板书设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1. 地理位置和范围2. 气候特征3. 地形特征4. 植被特征5. 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六、教学内容与活动(4)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研究的资源开发利用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撒哈拉以南非洲》一章,主要介绍了非洲大陆的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城市和经济发展等内容。

本章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非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认识非洲在世界地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对非洲地区的兴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世界地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他们对非洲地区的认识相对较浅,需要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拓展他们的地理视野。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能够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掌握非洲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知识,同时,能够结合我国国情,对比分析非洲的经济发展状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说出非洲大陆的位置、地形、气候特点;(2)了解非洲的自然资源、人口、城市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3)认识非洲在世界地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分析非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2)运用对比分析法,了解非洲的经济发展状况;(3)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非洲地区的兴趣和认识;(2)培养学生关心非洲发展,关注全球地理平衡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城市和经济发展状况。

2.教学难点:非洲的地形气候特点,以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征。

2.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非洲和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非洲国家的发展案例,让学生了解非洲的自然资源、人口、城市和经济发展状况。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非洲的发展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2.地图:非洲大陆地图、世界地图;3.案例资料:非洲国家经济发展案例;4.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撒哈拉以南非洲》优秀教案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撒哈拉以南非洲》优秀教案 教案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范围、地形特点。

2、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并记住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的特征。

运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并记住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

3、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的自然资源及其分布,理解单一商品经济的成因及其后果。

4、通过了解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具体表现和内在成因的分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问题及合作探究能力。

通过本区大量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图像、地理分布图、气候图的阅读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像获取和记忆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非洲黑人文化的了解,学会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

教学重点: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以及其气候类型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特征教学难点:理解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的内容、产生原因、解决途径。

教学方法:读图法、自主学习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图片—“黑人小朋友”,提问:他们的家乡在哪里?非洲,特别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一片神奇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它吧。

课件一出示学习目标学生活动一:自学并完成学习目标。

【新课学习】课件二非洲大陆轮廓图学生活动二:1、在非洲大陆轮廓图中,圈出以下内容:(1)大西洋、印度洋、几内亚湾、好望角、马达加斯加岛、索马里半岛(2)穿过非洲的重要地理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请学生小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

2、出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欧洲西部》图,对比两区域的海岸线状况。

得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海岸线平直的特点。

课件三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图学生活动三:1、在图中找出主要的地形区的名称: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东非大裂谷、乞力马扎罗山。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非洲大陆的基本地理特征、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文化特点等内容。

本章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非洲大陆的基本情况,掌握非洲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对非洲大陆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世界各大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非洲大陆的认识相对较浅,对非洲的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掌握非洲大陆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非洲大陆的基本地理特征、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文化特点等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非洲大陆的热爱和关注,提高学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非洲大陆的基本地理特征、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文化特点等知识。

2.教学难点:非洲大陆的地理特征、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在联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2.互动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比较非洲大陆与其他大洲的差异,加深学生对非洲大陆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3.课前预习:要求学生预习本章内容,了解非洲大陆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非洲大陆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非洲大陆的位置和形态。

提问:请大家来说说对非洲大陆的了解。

2.呈现(10分钟)展示非洲大陆的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文化特点等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4页)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4页)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4 页)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非洲地理地点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地跨赤道南北。

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隅以狭长的红海和苏伊土运河紧邻亚洲。

非洲自然特色地形单调① 非洲为一高原大陆,地势比较平坦东南部高,西北部低②重要地形区:撒哈拉荒漠、刚果盆地、东非高原、南非高巨、埃塞俄比亚高原(非洲屋脊)、东非大裂谷(地球的伤痕)。

东非大裂谷:南起赞比西河口, 北经红海 , 向来延长到死海邻近;特色: 两岸绝壁壁立、邻近火山好多, 谷底湖泊连串。

有非洲最顶峰乞力马扎罗山,有非洲最深而狭长的湖泊坦噶尼喀湖。

成因: 地壳运动中止裂形成, 是一个大的地堑。

海岸线平直非洲大陆海岸线平直,缺乏海湾和岛屿(岛屿数目最少的洲)。

几内亚湾是最海洋湾,马达加斯加岛是最大的岛,索马里半岛是最大的半岛。

好望角地处大陆西南角,是印度洋和大西洋之间的分界处。

荒漠面积广大荒漠面积占全非洲陆地的 1 / 3 ,撒哈拉荒漠占全非洲陆地的 1 / 4 , 是世界最大的荒漠。

河流和湖泊① 河流季节变化大(干湿两季所致),多峡谷、急流和爆布(维多利亚瀑布为非洲最大瀑布)。

水能资源丰富,不利航运。

②尼罗河 6671 千米,世界最长河;刚果河的流域面积和流量居世界第 2 位。

③湖泊多集中在东非高原.为断层湖,狭长水深,串珠状摆列于东非大裂谷带。

维多利亚湖,非洲最大湖泊,世界第二淡水湖:坦噶尼喀湖〔是世界第二深湖〕。

热带大陆①非洲大陆天气以热带天气为主,天气带呈南北对称性散布(以随为中央)酷热多雨热带大陆, 大多数地方年降水量在1000 毫米以上。

热带草原天气和热带雨林天气为主,热带荒漠天气散布在大陆西南部南回归线邻近;地中海天气在最南部的沿海地域。

[ 成因研究 ] :东非高原成为热带草原天气原由:地势高,气温较低,非地带性要素影响。

②撒哈拉以北:北非沿海地域,地中海天气,夏天酷热干燥:③撒哈拉:热带荒漠天气(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酷热少④撒哈拉以南:热带草原天气、热带雨林天气,酷热多雨⑤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热带雨林天气(东南信风迎风坡,暖流增温增湿),西部(背风坡)热带草原天气。

地理:8.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第1课时)(人教版七年级下)

地理:8.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第1课时)(人教版七年级下)

地理:8.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第1课时)(人教版七年级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阅读各类地图和图片,了解本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知道本区是以黑色人种为主的地区,了解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外来移民的关系。

3.初步了解非洲黑人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以及政治地图的变化。

4.了解本区丰富的自然资源。

5.了解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的形成和后果。

6.通过具体实例及图片,认识本区人口和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

能力目标1.通过本区大量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图像、地理分布图、气候图的阅读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像获取知识和记忆知识的能力。

2.通过比较分析本区的主要进出口产品示意图、本区某些国家的主要出口商品统计表、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变化与自然灾害的关系示意图,以及人口、粮食问题、环境问题的综合分析,培养理解、分析地理知识的能力。

3.通过非洲黑人原始居住地与外来移民长期殖民统治问题、初级产品为主的单一经济问题、人口粮食环境与贫穷问题及如何解决的讨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辩证思维的能力。

德育目标1.通过综合分析,理解本区人口和粮食、干旱和荒漠化等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培养正确的人地观。

2.通过对非洲黑色人种文化、风俗、艺术和非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的知识讲解,进行种族平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国际主义教育。

3.通过本区关于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和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案例的讲解,培养学生树立国家之间不仅需要平等互利、相互合作,而且还要独立自主、因地制宜发展民族经济的观点。

●教学重点1.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区。

2.黑人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3.本区人口、粮食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4.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

●教学难点1.干旱和土地荒漠化问题的形成原因。

2.如何协调人口、粮食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

3.单一商品经济的形成。

●教学方法比较分析、综合分析、读图分析为主的教学方法。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河北省市级优课)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河北省市级优课)

星球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非洲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星球版版第七章第三节,是各具特色的地区的第三个单元,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东南亚和中东以后,又一次认识一个地区,意在教会学生学习地区的方法,这既是对前面学生学习地区方法的回顾,又是对后面地区学习方法的检测。

所以本节课要让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促曀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和的培养。

所以本节以多媒体为手段,直观地显示地理事实材料,营造探究情境,突出重点,淡化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去认识区域特征,并突出利用区域认知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本节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它们是初次接触区域地理,所以要教给他们认识区域地理的方法。

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从生活中发现地理现象,运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提高。

所以在教学中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在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目标1.以描述亚洲的地地理位置的方法,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运用地形图,归纳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

3.运用图表,说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情境设置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理论依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提出认识是一种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要提倡学生从最近发展区出发,提供支架或者中介性学习。

教学重点:非洲的自然环境之地形和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全面完整地归纳地形特征和气候,如何分析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