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法律思想史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法制史课件完整版PPT课件

中国法制史课件完整版PPT课件
引礼入法,礼法结合 家庭本位,伦理法制 法为治世之具,缘法断罪 无讼是求,调处息争 法典体例上的“诸法合体,民刑不分”与法律体
系上的“诸法并存,民刑有分”
三、中国法律制度发展、演变的主要过程
发展阶段
法律制度特点
中国法早期发展阶 中国法律发展的源头起自于夏朝,与中国文明 段(夏、商、西周)的起源同步。商朝、西周确立起以“亲亲”、
——《史记·殷本纪》
案例2 禹杀防风氏案
昔禹致会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 至,禹杀而戮之。
——《国语·鲁语》 自虞、夏时,贡赋备矣。,或言禹会 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 稽。会稽者,会计也。
——《史记·夏本纪》
【课后习题】
一、名词解释 禹刑、汤刑、“率民以事神”、内服、外服
二、简述 1、夏朝的五刑主要是哪些刑罚? 2、夏朝法律中主要规定了那些罪名? 3、商朝的刑罚有哪些? 4、简述商朝“内外服”的司法机构。
绪论
一、 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特点
二、
中华法系的独特性
三、 中国法律制度发展、演变 的主要过程
一、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特点
1.立法主体:君主制法,法律以君主意志为 转移;
2.指导原则:以礼教为指导原则和理论基础 ;
3.法律的主要内容:诸法合体,以刑为主; 4.司法与行政的关系:司法从属于行政。
二、中华法系的独特性
——《西周金文选注》
【课后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礼、《吕刑》、嫡长子继承制、质剂、傅别、世 卿世禄、六礼、狱与讼、五听
二、简答题 1、简述西周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 2、简述西周时期的主要立法活动。 3、简述西周时期的土地所有制。 4、简述西周时期的婚姻法律制度。 三、论述题 1、试述西周宗法政权体制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2、试论西周时期礼与刑的关系。

中国法律思想史课件

中国法律思想史课件
1、三民主义的立法指导思想(民族、民权、 民生)
2、“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律观 3、五权宪法和权能分治学说
(三)李大钊与陈独秀 (自学)
第六编 综论
一、中国法律思想的历史发展 (自学) 二、中国法律思想的历史特点
1、儒家伦理法的含义和特点 2、儒家伦理法的基本原则 3、儒家伦理法的历史地位
2、庄子“无为”的法哲学观 (1)强化了“道”的绝对超验性 (2)否定仁义礼法
(二)墨子(自学)
第二编 争鸣时期的法律思想
四、法家 (一)法家溯源 (二)李悝和吴起
1、李悝著《法经》: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 较系统的封建法典
2、吴起的“明法审令”
(三)商鞅
1、法的起源与变法论 2、“法治”论 3、“重刑”论
第一章 夏、商、西周
一、尊命、尊神和尊礼——早期法思想的发展
1、“尊命”法观念 2、“尊神”法观念 3、“尊礼”法观念
二、周公和周礼 (一)周公的“德——礼”思想
1、“以德配天”、“敬德保民” 2、“明德慎罚”
(二)周公制礼与周代的礼治思想
1、周公制礼 2、周代的“礼治”思想
《中国法律思想史》
主讲教师:马廉颇
第一编 起源时期的法律思想
概述
一、农耕文明与早期法观念
农业文明决定了中国法观念的特征
二、宗法政治与早期法观念
家族本位观念 移孝作忠观念 强调尊卑长幼、亲疏贵贱及男女大防
三、伦理法思想的发生
强调伦理、实践伦理、维系伦理 伦理与法没有分别,伦理即法
1、在法理方面 2、在立法方面 3、在执法方面
(四)定型时期法律思想的发展线索
三条纵贯的线索(第194页): 1、道统思潮。 2、社会批判思潮。3、统治集团的法律观。

西方法律思想史3中世纪ppt课件

西方法律思想史3中世纪ppt课件

b.封建制度发展时期(公元11~13世纪,中古 中期)
由于对采邑的领有既包括经济权利的占有也 包括政治统治权的转移,西欧各国形成了以封建 割据为基础的等级君主制,国家虽然没有君主, 但实际上不过是大大小小拥兵割据的领主们名义 上的联合体,生产力开始恢复,商业复苏,自治 城市开始兴起,后来由采邑制逐渐过渡到世袭领 地。
(3)双城论 a.光明的世界是上帝建立的,即“上帝之城”,
黑 暗的世界是由魔鬼建立的,称为“人间之城”, 人是这两个城市的公民 (人的本质的双重性,即精神的和肉体的,人 的利益划分为以肉体为中心的世俗利益和以 灵魂为主的精神利益)
b.人类永远受制于两个世界的竞争,最终上帝之 城取得胜利,人间的城市建立在人的低级本质 的世俗、饮食和占有的冲动之上,是被神放逐 的凡人集合而成的共同体,上帝之城的基础在 于期盼上天的和平和精神上得救,是上帝的千 年王国,高于人间的城市
②人类无法也无力救赎原罪,但上赎罪
(救赎论) 由于人只有作恶的自由而没有向善的
自由,因此人的拯救只能靠上帝,上帝赐 予人信仰的意愿,使人对基督怀着盼望和 爱心,上帝再通过基督赐人以恩典,人也 因此而得救
评价:原罪论和救赎论彻底否定了人生的意义、 价值和主观能动性,其目的在于为教权至 上提供理论依据
c.由于人类的始祖亚当犯下了“原罪”,所有人 都
从亚当那里继承了堕落的本性,因此上帝安排 了了人间的不平等,政府、法律和财产的区 分,基于人类的这种本性,上帝只能在人类中 挑选一部分人,这部分人善良、热爱上帝而轻 视自身,依靠对上帝的信仰而生活,使其灵魂 得救,成为上帝之城的公民,形成和平和“有 秩 序”,就是服从上帝、服从法律、服从命令和 服 从统治 评价:人的生活离不开上帝,离不开教会,教

西方法律思想史课程PPT

西方法律思想史课程PPT
《圣经》中的法律思想
《圣经》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又名《新旧约全书》约
有100多万字。它成书于公元2世纪,主要是记录耶 稣基督传教的言行,宣传救世主说。在归类上,尽 管《圣经》并不属于哲学和政治理论著作,但是在 《圣经》中还是体现了不少政治法律思想。在如今 西方法律思想中许多重要的原则都可以从圣经的故 事中可以找到根据的。可以这样说,西方法律建立 在《圣经》的律法之上。在法律系统的架构里,许 多是非的观念来自《圣经》。《圣经》作为西方人 的一种精神寄托,自诞生以来就对人们进行感化教 育,其功效在某种程度上不亚于法律。
①君王依法而治 ②祭司照法而为
③先知恪守神命
④百姓遵守律法
人人平等思想
这种平等首先体现在上帝的创造上 ——《旧约·创世纪》1 章 27 节 :“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 ,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 男造女。”神照着自己的形像造男造女,并不偏待某一方。《旧 约·创世纪》2 章 21-22 节:“耶和华神使他沉睡,他就睡了。 于是取下他的一条肋骨,又把肉合起来。耶和华神就用那人身上 所取的肋骨, 造成一个女人, 领她到那人跟前。”早期基督教 教父及哲学家奥古斯丁曾说,神早就设计男女地位平等,在他的 心意中,他没有叫女人高于男人,否则他可以用亚当的头骨造夏 娃;神没有叫男人压制女人,否则他可以用亚当的脚骨造夏娃。 《新约》: “上帝面前罪性人人平等” “上帝面前恩典人人平等” “上帝面前获救条件人人平等”
2.人与人之间的契约
人与人之间的财产契约,如土地买卖契约
分权制衡思想
《圣经》记载的以色列古史中:
在上帝与古犹太民族订立的摩西之约的框架下,古代
以色列的政治权利分为先知权,王权,祭司权三个部 分。
祭司为神人之间的中保,在神的面前代表人祈求赎罪,

中国法制史课件第1章

中国法制史课件第1章

2023中国法制史课件第1章•中国法制史的起源•中国法制史的发展•中国法制史的影响•中国法制史的特点目•中国法制史的未来录01中国法制史的起源氏族习惯是氏族成员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具有强制性和习惯性的行为规范,贯穿于氏族成员生活的各个方面。

氏族习惯随着部落联盟的产生,出现了部落联盟习惯,其内容涉及联盟的组成、议事规则、军事行动、公共事务等。

部落联盟习惯原始社会的法律萌芽夏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制定了中国第一部成文法,即《夏禹刑》。

夏商周的法律制度夏朝法律商朝继承了夏朝的法律制度,又有所发展,形成了以“天罚”思想为指导的刑法体系。

商朝法律周朝将礼与刑相结合,形成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制定了《周礼》、《周律》等法律文献。

周朝法律春秋时期法律春秋时期各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如郑国制定《刑书》,晋国制定《范宣子刑书》。

战国时期法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立法,以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如秦国的《秦律》,楚国的《楚律》等。

春秋战国的法律制度秦朝法律秦朝实行法家思想,推崇法治,制定了一系列严刑峻法,如《秦律》等。

汉朝法律汉朝沿袭秦朝法律制度,同时重视儒家思想,制定了《九章律》、《越宫律》等法律文献。

秦汉的法律制度02中国法制史的发展立法特点这一时期的立法工作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如重视法典的编纂和法律的系统化,强调法律的实用性和政治性,注重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加强皇权等。

立法背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治和经济的需要,各朝代的统治者都非常重视立法工作。

法律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思想具有鲜明的特点,如强调“礼法合一”,重视“以德治国”,提倡“公正至上”等。

魏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立法背景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高度的发展。

立法特点隋唐时期的立法工作具有全面、系统、完整的特点,形成了以《唐律》为代表的法律体系,该法律体系包括了刑法、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内容,是中国法律史上的一部重要法典。

西方法律思想史课件

西方法律思想史课件

便都完了。”
32
④ 制约公权
“一切有权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
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 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 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来约束权力。” “权力必致腐化,绝对的权力绝对地腐化”。
33
⑤ 司法独立
本质是“法律至上”。
1954 年宪法第 78 条“人民法院独立进行审判, 只服从法律。”
用人的眼光来看待法律。
20
4、发展脉络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以古典自然法学说的出现为 标志,迎来了西方法学的辉煌时代,自然权利、自 然法、契约论、自由、平等、人权成为法学的主题, 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古而有之的法治要求第一次从理论变成现实。 这是法律史前所未有的飞跃。为真正科学的法学的 创立,为真正公正的法治的出现开辟了道路。
学),还是人类规范其行为、解决其冲突、建立合 作、分配利益、建构社会秩序和实现正义的规则和 程序(自然法学和社会法学)。 实证法学并不反对法律要求合乎正义,只是人们
无法回答什么是正义和一个法律是否合乎正义。凯
尔森的“正义相对论”。
36
4、为应用法律提供理论指导 有志于从事法律实务的人,要学好理论法学,犹 如一个远行者要多带盘缠和食物,虽然他并不 打算开餐馆和做美食家,但这些东西对他旅行 是必不可少的,而且目标越远大,要带的盘缠 和食物就要越多。
15
3、主体范围
“左派”法学:批判法学(肯尼迪、昂格尔)、 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学(哈贝马斯、阿尔都赛、享特、 霍维茨等) 、女权主义法学(麦金侬)
16
4、发展脉络
让我们沿着西方法律思想从古到
今发展的漫长轨迹作一次简短的旅
行,并指出漫游这种历史花园的主 要路径。

中国法律思想史课件

中国法律思想史课件
▪ 代表著作《韩非子》
《韩非子》书影(明万历年间刻本)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
三、韩非的法律思想 (一)“不务德而务法”的“法治”理论 (二)“以法为本”、“法”、“势”、
“术”相结合的体系 1、实行“法治”必须“以法为本” 2、“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3、“法”与“术”,皆不可一无之具
而是经过改造以后的新“礼”。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
二、孟子的法律思想 生平: 孟子(约公元前390—前
305年),名轲,字子 舆,邹(今山东邹县 东南)人。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
二、孟子的法律思想 (一)“仁政”思想
孟子的“仁政”思想是从孔子“仁” 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土壤
▪ 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 宗法社会组织
第一章 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夏商时期的法律思想 一、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产生原因 (一)原始氏族成员对神的膜拜 (二)原始氏族父系家长制血缘联系的传统
第一章 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
二、神权法思想 神权观念是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产物
形成于夏代,极盛于殷商,动摇于西周
第一章 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
三、夏商的 “天命”、“天罚”思想 神权法思想早在夏代即已产生 神权法律思想发展到商代进入高峰

第一章 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
商 代 刻 在 牛 骨 上 的 文 字
第一章 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
第二节 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
第五章 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
二、《唐律疏议》中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 (一)“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二)儒家“三纲”思想的法律化 (三)《唐律疏议》的等级特权思想

外国法制史全套课件

外国法制史全套课件

03
近现代法制史
英国法制史
英国法律制度的起源
从盎格鲁撒克逊时期到诺曼征 服,英国法律制度逐渐形成。
普通法的形成
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普通法 逐渐成为英国法律体系的核心 。
衡平法的兴起
衡平法作为普通法的补充,在 解决法律纠纷中发挥了重要作 用。
制定法的发展
议会立法在英国法律体系中占 据重要地位,对现代法律制度
世俗法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世纪法制史 罗马法复兴
总结词
指日耳曼民族所使用的法律。
详细描述
日耳曼法是欧洲中世纪时期日耳曼民族所使 用的法律,主要适用于日耳曼各部落。日耳 曼法在早期以习惯法为主,后来逐渐发展成 为成文法。日耳曼法对于欧洲法律的发展产 生了重要影响,其法律原则和制度被其他民 族所借鉴和吸收,成为现代法律体系的重要 组成部分。
05
比较法的发展
比较法的定义和重要性
总结词
比较法是一种跨文化、跨法律体系的法律研究方法,旨在比 较不同法律体系之间的异同,促进法律知识的交流与融合。
详细描述
比较法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历史背景下的 法律制度、法律原则、法律概念和法律实践。通过比较研究 ,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法律体系的优缺点,为法律改革和完善 提供借鉴和启示。
古代法制史 古埃及法制史
总结词:法老至上
详细描述:古埃及法制史以法老为最高统治者,法老拥有绝对的权威和权力。古 埃及法律体系以法老为核心,法老的意志和命令具有法律效力,被视为最高法律 。
古代法制史 古埃及法制史
总结词
重视死后世界
详细描述
古埃及法制史非常重视死后世界,认为人死后灵魂会进入来世。因此,古埃及法律对于死者的遗产继承、墓葬权 力和祭祀仪式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中国法律思想史》课件

《中国法律思想史》课件
主用来巩固封建制度。
家族宗法制度
强调家族的地位和责任,对个人有着广泛的管控。
妇女与婚姻法
封建制度对妇女的地位和权益进行了限制和约束。
民主革命时期的法律思想
1
洋务运动与西学东渐
中国经历了科技和思想的大规模引进,促进了法律改革的需求。
2
戊戌变法与维新思潮
在政治、教育和社会改革中崛起了许多新的法律思想家。
3
辛亥革命与民主宪政
中国在辛亥革命后实行了第一部全面的民主法律体系。
现代与当代的法律思想
1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中国根据马克思主义原则建立了自己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 市场经济与法治建设
法律作为市场经济的基础,保护公民的财产权和合同自由。
3 人权与法治进步
中国在人权和法治方面取得了积极的发展和改革。
中国法律思想史的影响与启示
国际影响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法律思想对世 界各国的法律系统产生了重要影 响。
社会和文化变革
中国法律思想的演变反映了中国 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和变革。
法治建设的经验
中国的法律思想史为法治建设提 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结论和展望
《中国法律思想史》是对中国传统法律观念和法制发展的系统总结和研究。
《中国法律思想史》PPT 课件
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意义
重要时期的法律思想
儒家思想
尊重家庭价值观念,强调仁爱和 人际关系,推崇道德和规范的社 会秩序。
法家思想
法治原则,注重刑法和刑罚,追 求公平和法律的严格执行。
佛家思想
强调慈悲和施舍,追求心灵的平 静与解脱。
封建时代的法律思想
律法体系
封建君主通过制定各种律法,维护社会秩序和统 治地位。

中国法制史全套精品课件 完整版

中国法制史全套精品课件 完整版



第八章 隋唐的法律制度 第九章 宋元的法律制度 第十章 明清的法律制度 封建社会法律制度的总结 第十一章 鸦片战争后清朝的法律制度 第十二章 太平天国的法律制度 第十三章 中华民国的法律制度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法律制度的总结 第十四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的法律 制度


一、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范围 二、中国法制史学科的发展概况 清朝前属于史学范畴,清朝开始成为专门学科 三、学习中国法制史的目的 (一)辩证地分析历史,达到“古为今用” (二)通过对比,提高对社会主义法制的认识 (三)为学好部门法打下基础 四、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方法
第三章 西周的法律制度
本章知识点
西周的主要法律形式 西周刑事立法的指导思想 西周刑法适用原则 西周的婚姻制度 西周的诉讼制度
一、西周的建立和奴隶制的发展 二、立法概况和法律形式 (一)立法概况:作《九刑》,制《吕刑》 (二)法律形式: 1、周礼:周公姬旦损益夏、商两代礼制加上周 族自已的礼制制定了周礼 2、誓,3、诰,4、命,5、遗训 6、殷彞:商朝的某些法律,即在商人集中的地 方准许适用一些不与周朝法律相冲突的 商朝习惯法
三、商朝法律的主要内容 (一)、刑名 “刑名从商” 1、死刑,包括斩(生杀)、戮(死斩)、 炮烙 (即在铜柱上涂油并加热,令有罪者行其 上, 坠炭上烧死)、醢(将罪犯捣成肉 酱)、 脯(将罪犯晒成肉干)。 2、肉刑,包括墨刑(在罪犯面额上刺刻后,染 以墨色)、劓刑(割掉鼻子)、剕刑 (断足)、宫刑(割掉男子生殖器— 去势或破坏女子的生殖机能—幽禁)。 3、徒刑,就是将罪犯拘役使其劳作。这是一种 附加的自由刑。
中国法制史
中国法制史
主讲教师:
主要内容: 1、奴隶社会法制(夏、商、西周、春秋) (1章——4章上) 2、封建社会法制(战国——鸦片战争) (4章下——10章)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法制(11章——13章) 4、新民主主义法制(14章)

《西方法律思想史》课件

《西方法律思想史》课件
《西方法律思想史》PPT 课件
西方法律思想史是研究西方法律发展历程的重要篇章,为有效开展选修课程 学习,应通过PPT课件来深和传承
人类的法律意识源远流长,从早期的自然法到晚 近的人权法,法律对社会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罗马法是欧洲大陆法系的根源,不仅影响了欧洲, 对世界的法律、政治、文化等领域均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3 促进自我成长
提高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激发自我意识和情感认同,促进人生成长和发展,实现自我 价值。
结语及致谢
感谢大家
感谢各位对本课程的关注 和支持,也感谢各位的参 与和贡献。
持续更新
课程会持续交流和改进, 来源于实践的知识不断推 陈出新。
再见
希望所有参与者都能将这 段学习经历化为带动未来 事业的精神财富。
课程目标与意义
理解法律认知
认识法律思想的演进历程,理解法律认知的多重维度,培养批判思维能力。
掌握法律思想理论
巩固法律思想理论体系,练就法律实务能力,全面提升法律思维水平。
发掘法律思想之美
探索法律思想之光芒,领略思想之美,开启知识之门。
主要内容概述
1
启蒙思想与现代法学
2
考察人文主义思潮的涌现和对法律体
系的影响,挖掘现代法学的基础理论。
3
古典主义思潮
探究古典主义思潮的兴起和影响,剖 析学派特色和代表性人物。
法律现代化进程
总结近代法律体系的演变,分析当代 社会法律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重要思想流派与代表人物
自然法学派
归纳法学派
先贤们尝试从人类自然理性中 构建出一套统一而公正的法律 制度。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
经济影响
随着产业革命的进程,法律 体系更加注重市场经济的运 行规则和维护社会公正。

中外法律思想史课件

中外法律思想史课件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的法律思想第一节古希腊罗马时代背景及其法律思想特点一、古希腊时代背景及法律思想的主要特点(一)古希腊的时代背景1.地理范围:“古希腊”指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西岸数以百计的城邦。

2.政治结构:由拥有独立主体资格的自治城邦构成,这些城邦有独立的制定法律与政策的权力。

3.文化土壤:反思性的思考和论辩的哲学发达,政治学、伦理学、文学、美学丰富多彩。

(二)法律思想的主要特点上述政治文化特点反映到法律领域,呈现出如下整体性特点:“希腊法律”并不是一个严密的表述,指希腊语言和文化之下的居民定居的众多政治单位制定的诸多法典和规则。

不存在实践性的法律学科,也未开展法学教育,也不存在针对法律问题的专门著作和理论。

具体体现为:1.城邦主义色彩:“人是城邦的政治动物”—Aristotle2.自然主义倾向:自然法,倡导与自然相一致的和谐生活。

3.相当程度的自由主义:Eg.雅典的学派、学术思想和政治讨论。

4.尚未形成独立的法学: 法律思想是在讨论政治、伦理问题时被顺带讨论的,因而有“政治法律哲学”、“政治法律伦理学”的称谓。

二、罗马时代背景及其法律思想特点(一)古罗马的时代背景1.政治: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帝国时期2.经济:简单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3.文化:基督教义的影响、“君权神授论”(二)其法律思想特点1.专制主义倾向强烈“皇帝的旨意具有法律效力”——乌尔比安2. 万民法的世界主义倾向3.罗马私法繁荣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法学阶梯》、《法学汇编》)、人法与物法4.实践性:与古希腊时期相比,注重规则制度的构建5.罗马法学家集团的形成:罗马五大法学家:盖尤斯、保罗、乌尔比安、伯比尼安、莫德斯蒂努斯第二节古希腊时期有代表性的法律思想一、法律的公开问题法律被刻上石头或青铜器以颁布,从其最为原始的方式,探索公开的意义。

一旦法律被刻在石头或青铜器上公开颁布,所有人都可以知晓和运用之,他们封闭的特权阶级所做的专断规定和解释。

2024版中国法制史课件

2024版中国法制史课件

中国法制史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适应时代 发展的需要,进行法律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中国法制史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法律制度的基石
中国法制史为现代法律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渊源和制度基础。
法律思想的启示
中国法制史中蕴含了丰富的法律思想,如“以法治国”、“法律面 前人人平等”等,对现代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南京国民政府以孙中山的“遗教”为立法的根本原则,颁布《六法全
书》,建立起以宪法、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
为主要内容的法律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的法律制度发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
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体、政体、经济制度、文 化制度等基本内容。
《大清律例》
清朝的基本法典,继承了《大明律》的主要 内容,并有所发展。
司法机构
清朝实行三法司制度,即刑部、大理寺、都 察院共同负责司法审判工作。
则例
清朝针对特定事项制定的单行法规,如《户 部则例》、《刑部现行则例》等。
秋审与朝审
清朝对死刑案件实行秋审与朝审制度,体现 了慎刑思想。
05
近现代中国的法律制度变革
同时开始实行死刑复奏制度。
隋唐时期的法律制度
法律形式
隋朝制定了《开皇律》,唐朝则 继承并发展了科举制度,形成了 律、令、格、式完备的法律体系。
刑罚体系
隋唐时期刑罚制度相对较为宽缓, 减少了肉刑的种类和适用范围;同 时流刑和徒刑成为了主要的刑罚方 式。
司法制度
隋唐时期司法机构更加完备,大理 寺、刑部、御史台等机关分工明确; 同时实行了三司推事、死刑三复奏 等制度。
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
司法制度与审判方式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的法律思想第一节古希腊罗马时代背景及其法律思想特点一、古希腊时代背景及法律思想的主要特点(一)古希腊的时代背景1.地理范围:“古希腊”指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西岸数以百计的城邦。

2.政治结构:由拥有独立主体资格的自治城邦构成,这些城邦有独立的制定法律与政策的权力。

3.文化土壤:反思性的思考和论辩的哲学发达,政治学、伦理学、文学、美学丰富多彩。

(二)法律思想的主要特点上述政治文化特点反映到法律领域,呈现出如下整体性特点:“希腊法律”并不是一个严密的表述,指希腊语言和文化之下的居民定居的众多政治单位制定的诸多法典和规则。

不存在实践性的法律学科,也未开展法学教育,也不存在针对法律问题的专门著作和理论。

具体体现为:1.城邦主义色彩:“人是城邦的政治动物”—Aristotle2.自然主义倾向:自然法,倡导与自然相一致的和谐生活。

3.相当程度的自由主义:Eg.雅典的学派、学术思想和政治讨论。

4.尚未形成独立的法学: 法律思想是在讨论政治、伦理问题时被顺带讨论的,因而有“政治法律哲学”、“政治法律伦理学”的称谓。

二、罗马时代背景及其法律思想特点(一)古罗马的时代背景1.政治: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帝国时期2.经济:简单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3.文化:基督教义的影响、“君权神授论”(二)其法律思想特点1.专制主义倾向强烈“皇帝的旨意具有法律效力”——乌尔比安2. 万民法的世界主义倾向3.罗马私法繁荣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法学阶梯》、《法学汇编》)、人法与物法4.实践性:与古希腊时期相比,注重规则制度的构建5.罗马法学家集团的形成:罗马五大法学家:盖尤斯、保罗、乌尔比安、伯比尼安、莫德斯蒂努斯第二节古希腊时期有代表性的法律思想一、法律的公开问题法律被刻上石头或青铜器以颁布,从其最为原始的方式,探索公开的意义。

一旦法律被刻在石头或青铜器上公开颁布,所有人都可以知晓和运用之,他们封闭的特权阶级所做的专断规定和解释。

因而这里面透漏出了公布的意义表现在:1.法律规则作为指引和规范人们行为的东西,必须被人们知悉,才能被践行和遵守,起到指引行为的作用。

2.对专断权力的限制二、制定法的地位:“一个叫做法律的主人”,法治观念的最初萌生。

法律的稳定性和恒长性极受推崇,可以修改法律,但是其条件和程序受到及其严苛的限制。

三、国家和法律的起源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因其本性而成为趋于建立城邦的造物,这种观念成为“社会契约论”的发端。

苏格拉底的死最为直接鲜明地诠释了西方的契约精神。

四、正当法律程序若一个人未经审判或定罪而被处死是一种暴行;雅典法官的宣誓包括兼听两造陈述;反对对一项指控进行两次审判。

五、法律与高级标准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先验的“自然”标准?其效力如何?雅典悲剧《安提戈涅》:自然法思想的萌生“这些法律不是出自宙斯,享有尘世之神荣光的正义,也没有颁布这些人类的法律,我并不认为你的命令是如此强大有力,以至于你,一个凡人,竟敢俞樾诸神不成文的、且永恒不衰的法,它们的诞生不在今天,也非昨天,它们是不死的;没有人知道其在时间上的起源……”六、法治:法律的一般性权威是希腊各自由城邦的基本特质,古希腊的思想家信仰城邦的统治者应受制于城邦的法律。

“我们许可的不是人的统治,而是法律的统治。

”“我们应该注意到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都遵循,仍然不能实现法治,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Aristotle 《政治学》后世关于形式法治和实质法治的讨论都可以在亚里士多德的表述中找到理论支撑……西方法治观念的价值定向作用。

七、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关于法治的争论(一)柏拉图的观点:柏拉图崇尚“哲学王”治国。

他相信哲学家治国的智慧,园丁观念,认为法律是强者之所好;法律是刻板的,在应变方面存在局限。

在治国问题上,柏拉图的全部主张可以概念为“人治论”。

柏拉图在其生命的大部分时间对法律治理社会持否定态度,而竭力主张贤人(哲学家)统治。

他说:在一个理想的国家中,最佳的方法并不是给予法律以最高权威而是给予明晓统治艺术、具有才智的人以最高权威。

他讥讽立法家们是可怜虫,他们“不停地制订和修改法律,总希望找到一个办法来杜绝商业上的以及……其他方面的弊端,他们不明白,他们这样做其实等于在砍九头蛇的脑袋。

”并说,用法律条文来束缚治理国家的哲学家国王的手脚是愚蠢的,就好像强迫一个有经验的医生从医学教科书的处方中去抄袭药方一样。

他之所以反对法治,乃是因为在他看来,法律绝不可能发布既约束所有人同时又对每个人都真正最有利的命令。

法律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完全准确地给社会的每个成员做出何为善、何为正确的规定。

当然,柏拉图晚年意识到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明确提出了法治国的方案,作为未来理想国的预选方案之一。

他说,每一个城邦都应该有法律的支配。

如果一个国家的法律处于从属的地位,没有权威,我敢说,这个国家一定要覆灭;然而,我们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法律在官吏之上,而这些官吏服从法律,这个国家就会获得诸神的保佑和赐福。

(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亚里士多德主张法治应优于一人之治。

其理论基础如下:1. 人性论基础:普遍“恶性”——“感情、欲望、冲动”2. 认识论基础:众人智慧优越于一人的智慧柏拉图之后,其学生亚里士多德在认真思考“由最好的一人或最好的法律统治,哪一方面较为有利”这个问题之后,明确主张“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

”并对法治的内容及其作用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他说:“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

”法治之所以优于人治,是因为:第一,法治代表理性的统治,而人治则难免使政治混入兽性的因素,因为即使最好的贤人也不能消除兽欲、热忱和私人情感,这就往往在执政时引起偏见和腐败,而法律正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性的体现。

第二,法治是以民主共和为基础的,民主共和政制有助于消除危及城邦幸福与和谐的某些个人的情欲或兽欲,因为群众比任何一人更可能做出较好的裁断,多数群众与少数人比较不易腐败,正如物多不易腐败,大泽水多则不朽一样。

第三,法治内含着平等、正义、自由、善德等社会价值,推行法治也就是在促进这些社会价值。

正如他说:“法律不应该被看作和自由相对的奴役,法律毋宁是拯救。

”第三节古罗马时期有代表性的法律思想一、西塞罗(Cicero)(一)法律的定义及起源法既不能由人民来决定,也不能由法官或国王决定,法律起源于自然,是人的本性、理性和神明的灵智相统一。

“法律是根据最古老的,一切事物的始源自然表述的对正义和非正义的区分,人类法律受自然指导,惩罚邪恶者,保障和维护高尚者。

”(二)西塞罗的自然法思想1.自然法主要特点:普遍性、永恒不变、不能取消、不能废止2.自然法主要内容:恭敬尊长、尊重神、尽忠报国、孝敬父母、知恩图爱二、古罗马法学家的法律思想(一)为特权和专制辩护:1.为罗马奴隶制的辩护:人法中对自由人和奴隶的划分2.为罗马皇帝的专制辩护:皇帝旨意的法律效力,皇帝在法律约束之外(二)法的概念:“法是正义、公平、公道的表现”:“法乃是善良和公正的技巧”——杰尔苏(三)法的分类:1.自然法、万民法和市民法自然法:“不是为体现立法者意志而产生的法”;“自然法永远是公正和善良的东西”——保罗;自然法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是根据神明制定的,总是保持稳定和不变。

”——盖尤斯万民法:罗马人与其他所有民族共有的法;市民法:纯粹为罗马人民所特有的法律制度的总和,调整罗马公民个人关系。

2.公法与私法:乌尔比安提出: 保护公共利益,调整政治关系及国家应实现的目的VS.保护私人利益,调整公民个人之间的关系结语:请思考下面的问题:1.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法律思想的异同。

2.古希腊、罗马法律思想在整个西方法律思想历史中的地位。

3.在古希腊的诸多法律问题中,你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引言:从公元476年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史称欧洲中世纪,在这一时期,在人文社会科学包括政治学和法学领域中,神权政治理论主宰一切,成为观察和解释国家和法律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直到封建末期,意大利的马基雅维利和法国的布丹才完全冲破神权政治的迷网,用人的眼光观察国家和法律问题,提出早期的资产阶级政治法律要求,代表和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教学内容:第二章中世纪西方法律思想第一节中世纪法律思想概述一、中世纪西方社会历史全景图(一)欧洲中世纪分期公元476年罗马帝国灭亡——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中古早期:封建制度和封建国家产生和形成时期,公元5-10世纪2.中古中期:封建制度和封建国家发展时期,公元10-14世纪3.中古晚期:衰落时期,公元14- 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二)社会历史背景1.社会状况:封建主—农民、教会—世俗的对峙,战争绵延,处境悲苦。

2.意识形态:神学世界观统治一切。

中古早期神权政治统治;中期进行了宗教改革;晚期开始挣脱宗教迷惘。

二、欧洲封建社会法律思想特点——神权政治法律观(一)教父哲学教父学也叫教父哲学,是由奥古斯丁等一批基督教父创立的,它的主要内容是创立和阐述基督教义,包括:1.(圣父、圣子、教父)三位一体说2.“创世说”3.“原罪说”4.“天国报应说”/“末日审判说”(二)“君权神授论”国王的权力来自上帝的授予,王权不受教权的支配。

(三)神法神法实际上指的是基督教圣经,强调自然法和人法都是神法的派生,都要服从神法。

第二节中世纪法律思想中的焦点问题政教矛盾和冲突贯穿了整个西欧中世纪,对西欧历史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对于教会权与王权之间的这场尖锐复杂、旷日持久的斗争,我们将从中古西欧历史入手,分三个阶段来分析,以期能了解两者之间的此消彼长的关系和对西欧历史发展的影响。

在西欧中世纪的历史中,政教矛盾一直存在,政权与教权一直是此消彼长,处于激烈的斗争中。

开始,罗马教皇和神职人员总是从属于世俗的君主或领主的。

但到十一世纪末,其地位大大改观。

教会利用世俗封建主的相互格斗和厮拼而有力的增强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希求确立对整个欧洲的统治。

不过世俗的皇帝和君主们是不甘心充当教会走卒的。

他们对教会的支持与合作,说到底,无非是个利用。

所以,一旦他们感到教会势力对自己构成威胁的时候,便要采取断然措施相抗衡,以至于不惜诉诸武力,总之,在中世纪,教会权(神权)与王权之间的斗争是尖锐复杂、旷日持久的,二者之间的斗争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是五至八世纪的酝酿期;第二阶段是九到十三世纪,教权高涨,与政权形成对垒之势,期间教权达到颠峰状态,随后便开始由胜转衰;第三阶段是随着君主国家的形成和各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萌发,王权逐步得到加强,教权节节败退,王权在这场斗争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