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学第二次调研测试试题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市200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试题
语文
甲必考题
一、文学类作品阅读(共20分)
草原上的日出
[英】多丽丝·莱辛 [译]青闰
(1)在清晨的灌木丛中,一个小男孩遇到了如下情景:
(2)他跑得更近了,然后又静静地站住,一种莫名的新的恐惧使他停下了脚步。

他四周的草儿生机勃勃,正在窃窃私语。

他狂乱地四下张望,接着低头看去。

地上黑压压的全是蚂蚁,又大又壮,它们对他视而不见,急匆匆地向挣扎着的什么东西奔去,好像亮闪闪的黑水在草中流淌着。

(3)之后,他屏住呼吸。

怜悯和惊惧攫住了他,只见一只野兽倒在地上并停止了尖叫。

.此时此刻,他只听见一只鸟儿在鸣唱,以及行色匆匆的蚂蚁的沙沙声。

(4)他抬头冲那只不住扭动、时而抽搐的黑色东西望去。

它比刚才安静了。

从那团微微扭动的东西尚能模糊看出是只小鹿。

(5)他突然想到他可以开枪射击,让它结束痛苦;于是,他举起枪。

然而,他又缓缓地放下了枪。

那只鹿再不可能有什么感觉了,它的挣扎是神经的机械反射。

但使他放下枪的并不仅仅是这个,而是一种在脑海里逐渐膨胀的愤怒、痛苦和抗拒感:如果我没来,它也会这样死去。

我干吗要干涉呢?类似这样的事情灌木丛中随处可见,随时都在发生。

活着的东西在极度痛苦中死去,这是生命的演变过程。

我阻止不了,我也无法阻止。

我无能为力。

他很高兴那只鹿已经失去知觉不再感到痛苦了,因此他不必下决心去杀死它。

此时,他脚下的蚂蚁们嘴里衔着粉红色的肉片正浩浩荡荡地返回。

他的鼻子闻到了新鲜鹿肉的酸味。

他极力控制着空胃徒劳地抽搐,然后提醒自己:这些蚂蚁也需要吃东西!
(6)那东西已经小了。

现在,它看上去已经难以辨别。

他不晓得时间已经过去了多久,随后看见那个黑影渐渐变小,些许白色从中显露出来,在阳光中闪闪发亮。

是的,是太阳刚刚升起来了,它照耀在岩石上。

唉,整个事情不可能超过几分钟。

(7)他跨步前行,信步踩碎了几只蚂蚁,将它们从衣服上拂掉,直至他站到那具骨架前。

它已经被剔净了肉。

除了白骨上粉红色的碎肉块,仿佛它已经在那里躺了好多年。

骨头四周,蚂蚁嘴里衔着肉,渐渐稀少。

(8)那个男孩朝它们——又大又黑又丑的蚂蚁们望去。

其中有几只站住,正用闪亮的时小眼睛盯住他看。

“滚! ”他冷酷地对那些蚂蚁说:“我不喜欢你们!不管怎么样,都不喜欢。

滚吧!”说完,他想像着那些蚂蚁转身离去的情景。

(9)他在那些骨头边弯下腰,触摸头颅上的孔穴:那是眼睛所在的地方,他想到了鹿那水汪汪的黑眼睛,觉得这一切难以置信。

(10)那天早上,也许一小时前这只小生灵还骄傲又自由地走在灌木丛中,感受着皮肤上的凉意,就像他自己感受到的那样,感到兴奋。

它自豪地踩着大地,轻轻地甩动着漂亮的白尾巴,嗅着清晨寒冷的空气。

它像国王和统治者们那样行走。

自由漫步在这片灌木丛
中。

每片草叶为它而生长,闪亮纯净的河水供它饮用。

(11)但是,接着——发生了什么事呢?谁会想到这样一只箭步如飞的动物会被一群蚂蚁困住呢? (《意林》2007年第11期,本文作者系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联系下文,第(1)段中写“四周的草儿生机勃勃”、“窃窃私语”,分别使用了什么手法?各有什么作用? (4分)
①写草儿“生机勃勃”
②写草儿“窃窃私语”
2.第(5)段小男孩为什么先“举起枪”? (2分)然后又为什么“放下枪”? (4分)
3.第(10)段主要描写了小鹿的什么特征?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描写? (5分)
4.对文题“草原上的日出’’有下列三种理解,你赞成哪一种?请选择其中的一种理解,解说你赞成的理由。

(5分)
(1)草原上的日出,象征着小男孩当天在草原上目睹蚂蚁吞噬小鹿一事后获得了新想法。

(2)早晨的太阳起着烘托作用,渲染小鹿瞬间被蚂蚁吞噬的悲剧气氛。

(3)草原上的日出是每天都有的事情,象征新生命总是在旧生命消亡的基础上产生的。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18分)
白起者,郿人也。

善用兵。

秦以郢为南郡,白起迁为武安君。

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

与赵将贾偃战,沉其卒二万人于河中。

四十八年,秦复定上党郡。

韩、赵恐,使苏代厚币说秦相应侯曰:“武安君禽马服子乎?”曰:“然。

”又曰:“即围邯郸乎?”日:“然。

”“赵亡则秦王王矣,武安君为三公。

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于此矣。

今赵亡,秦王王,则武安君必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虽无欲为之下,固不得已矣。

故不如因而割之,无以为武安君功也。

”于是应侯言于秦王曰:”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

”王听之,割韩垣雍、赵六城以和。

武安君闻之,由是与应侯有隙。

九月,秦复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

是时武安君病,不任行。

病愈,秦王欲使武安君代陵将。

武安君言曰:”邯郸实未易攻也。

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孥秦之日久矣。

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

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

不可。

”秦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

秦王使王龅代陵将,不能拔。

楚使春申君及魏公子将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多失亡。

武安君言曰:”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秦王闻之,怒,强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称病笃。

于是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

既行,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

秦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

”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

武安君引剑将自到,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

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

”遂自杀。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5.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白起迁为武安君迁:升迁
B.且诸侯救日至且:而且;况且
C.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怨:埋怨
D.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乃:于是
6.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表现白起“善用兵”的一组是(3分)
①白起攻魏,虏三晋将②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
③今赵亡,秦王王,则武安君必为三公④武安君闻之,由是与应侯有隙
⑤武安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⑥武安君言日:“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
A.①⑧⑥ B.①②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昭王四十八年,秦军再次平定上党郡。

苏代凭借巧妙的外交辞令说服了秦国丞相应侯,解除了韩、赵两国灭亡的危机。

B.秦王派王龅统率部队攻打邯郸没能攻下来,打算让武安君赴任,武安君不肯;于是再派应侯去请他,武安君就称病情严重不肯赴任。

C.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作者一方面刻画了白起杰出的军事才能,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其嗜。

杀成性的性格缺陷,体现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

D.居功自恃,不能正确处理与应侯的矛盾,不能顺从秦昭王是导致白起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文本流露出作者对白起悲剧结局的深沉慨叹和惋惜之情。

8.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9分,每题3分)
①与赵将贾偃战,沉其卒二万人于河中。

②故不如因而割之,无以为武安君功也。

③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

9.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唐】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①第一句所描写的骆氏亭的环境有什么特点?写这种环境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2分)
②李商隐写诗常通过时空之“隔”,表达情意的“难隔”或“不隔”。

据此分析第二句中的“隔”字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

(3分)
③许多人说“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请说说你的理解。

(3分)
10.补写出下列名旬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
①,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②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千呼万唤始出来,。

(白居易《琵琶行》)
④积土成山,;,蛟龙生焉。

(苟子《劝学》)
⑤定乎内外之分,,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
⑥天行健,;地势坤,。

(《周易》)
三、语言知识和表达(共18分)
1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缭绕/潦倒熨贴/熨烫杏坛/昙花一现
B.停泊/湖泊便笺/缄默铜臭/臭味相投
C.积攒/攒动街巷/巷道寒暄/喧宾夺主
D.调皮/调剂花卉/荟萃救济/同舟共济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包括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尽管球队卫冕的前景微乎其微,但是也要有一个成绩的底线,就是最少要获得明年亚冠的参赛资格,也就是说必须要确保前两名,才能完成这样的任务。

B.戊戌变法后,废科举,兴学校,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西方的教育体系也登堂入室,私塾成了布满历史尘蠹的老朽,科学成了新宠。

C.美国就有亨特兄弟哄抬银价而招致交易所限制措施惨遭滑铁卢的事例;所以,期货市场根本就不存在大户战无不胜的神话,小户亦不必存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无力感。

D.每当我提出一个问题时,我总会把眼神转向他,一种非常温柔、期待的眼神。

我的问题不难,又在提问时加了许多暗示,答案几乎是呼之欲出。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常有男生抱怨说,如今这世道实在是不景气,十个女生中有十一个不会做饭的;可好消息则是,十个女生中起码有十个会对漂亮的厨具器皿爱不释手。

B.社区常年坚持卫生管理的周考查、月考评、季复查制度、常规考核制度和门前三包制度,做到卫生工作规范化与制度化。

C.我国新颁布的《物权法》.深受广大业主所欢迎,因为它是确认财产、利用财产和
保护财产的基本法律,是调整财产关系的重要法律。

D.在文昌西路与扬子江路交叉路口建设立交系统,将大大缓解这两条主干道在交通高峰期的堵车问题。

14.下面是一位同学致老师的赠言,请仿照示例,以“人间的友情”开头写一段文字,送给你即将毕业的同学。

(4分)
示例:人生的岁月是一串珍珠,漫长的生活是一组乐曲。

亲爱的老师,愿你永远拥有最璀璨的珍珠,最精彩的乐章!
人间的友情,。

,,。

15.“金阳光房地产公司”对2007年与2006年不同年龄结构的购房群体购房增减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下面的图表是这次调查的统计结果。

请仔细阅读,用简明的语言完成后面的题目。

(5分)
(1)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文字,解说这幅图表的主要内容。

(3分)
2007年购房群体的年龄结构与2006年相比有了明显的变化,主要变化为:
(2)请你根据这幅图表呈现的统计结果,对扬州的房地产公司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2分)
四、作文(70分)
16.以“平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套作和宿构。

乙选考题
请从以下五、六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五、论述类文本阅读。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18分)
无所求
余秋雨
(1)友情的错位,来源于我仃自身的错乱。

(2)一些珍贵的缘分都已经稍纵即逝,而一堆无聊的关系却仍在不断灌溉。

你去灌溉,它就生长,长得密密层层、遮天避日,长得枝如虬龙、根如罗网,不能怪它,它以为在烘托你、卫护你、宠爱你。

几十年的积累,说不定已把自己与它长成一体。

就像东南亚热带雨林中,建筑与植物已不分彼此。

(3)谁也没有想到,从企盼友情开始的人生,却被友情拥塞到不知自己是什么人。

川端康成自杀时的遗言是“太拥塞了”,可见拥塞可以致命。

我们会比他顽泼一点,还有机会面对拥塞向自己高喊一声:你到底要什么样的友情?
(4)只能等待我们自己来回答。

然而可笑的是,我们的回答大部分都是早年的老师、慈祥的长辈、陈旧的著作所发出过的声音。

(5)他们说,友情来自于共同的事业。

这话很漂亮,但我们应该注意此间有一处致命的模糊:习惯于庄严的长辈们喜欢用大词,他们所说的事业其实也就是职业。

什么“舞蹈事业”、“煤炭事业”,都算事业。

置身于同一个职业难道是友情的基础?当然不是。

情感岂能依附于事功,友谊岂能从属于谋生?
(6)他们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这种说法既表明了朋友的重要,又表明了朋友的价值在于被依靠。

但是,没有可依靠的实用价值能不能成为朋友?一切帮助过你的人是不是都能算作朋友?
(7)他们说,.患难见知己,烈火炼真金。

这又对友情提出了一种要求,盼望它在危难之际及时出现。

能够出现当然很好,但友情不是应急的储备,朋友更不应该被故意地考验。

(8)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我们这个缺少商业思维的民族,在友情关系上竟然那么强调实用原则和交换原则。

(9)真正的友情不依靠什么。

不依靠事业、祸福和身份,不依靠经历、方位和处境,它在本性上拒绝功利,拒绝归属,拒绝契约,它是独立人格之间的互相呼应和确认。

它使人们独而不孤,互相解读自己存在的意义。

因此所谓朋友,也只不过是互相使对方活得更加温暖、更加自在的那些人。

(10)我特别赞成英国诗人赫巴德的说法:“一个不是我们有所求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真正的友情都应该具有“无所求"的性质,一旦有所求,“求”也成了目的,友情却转化为一种外在的装点。

(11)我认为,世间的友情至少有一半是被有所求败坏的,即便所求的内容乍一看并不是坏东西。

让友情分担忧愁,让友情推进工作……友情成了忙忙碌碌的工具,那它自身又是什么呢?其实,在我看来,大家应该为友情卸除重担,也让朋友们轻松起来。

朋友就是朋友,除此之外,无所求。

(12)李白与杜甫的友情,可能是中国文化史上最被推崇的了,但他们的交往,也是那么短暂。

相识已是太晚,作别又是匆忙,李白的送别诗是“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从此再也没有见面。

多情的杜甫在这以后一直处于对李白的思念之中,不管流落何处都写出了刻骨铭心的诗句;李白也应该在思念吧,但他步履放达、交游广泛,杜甫的名字再也没有在他的诗中出现。

这里好像出现了一种巨大的不平衡,但天下的至情并不以平衡为条件。

即使李白不再思念,杜甫也作出了单方面的美好承担。

李白对他无所求,他对李白也无所求。

(13)友情因无所求而深刻,不管彼此是平衡还是不平衡。

诗人周涛描写过一种平衡的深刻:“两棵在夏天喧哗着聊了很久的树,彼此看见对方的黄叶飘落于秋风,它们沉静了片刻,互相道别说:明年夏天见! ”
(14)楚楚则写过一种不平衡的深刻:“真想为你好好活着,但我,疲惫已极。

在我生命终结前,你没有抵达。

只为看你最后一眼,我才飘落在这里。


(15)都是无所求的飘落,都是诗化的高贵。

(节选自余秋雨《霜冷长河》)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
..的一项是(3分)( )
A.“多情的杜甫在这以后一直处于对李白的思念之中,不管流落何处都写出了刻骨铭心的诗句。

而杜甫的名字再也没有在李白的诗中出现。

”这些文字说明,李白把友情看得很淡,不是杜甫真正的朋友。

B.作者认为,世间的友情都是被“有所求"败坏的,我们应该为友情卸除重担,让朋友们彼此轻松起来。

C.作者特别赞成英国诗人赫巴德关于朋友的说法,表明友情一旦“有所求”,友情便会转化为一种虚假的装饰,真正的友情就没有了。

D.作者指出,我们在友情关系上太注重实用原则和交换原则,我们这个民族缺少真正的友情。

l8.文章开头引用川端康成的遗言,作用是什么? (3分)
19.文章(5)(6)(7)三节文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什么是真正的“无所求”的友情? (6分)
20.读了本文,你如何理解“都是无所求的飘落,都是诗化的高贵”?谈谈你的看法。

(6分)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

(18分)
物理巨匠的师生情怀
1926年,束星北到美国勤工俭学时,对爱因斯坦相对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其间他用一年时间屏绝人事,埋首书斋。

智慧之树骤然开放出奇葩二—研究“相对论”的两篇论文脱稿了。

探索神秘世界的热望,化开了层层坚冰。

“四维时空”的科学课题又如一盏神秘之灯在远方闪烁,导引他走向新的境界,去寻找当代物理大师爱因斯坦。

此时的爱因斯坦已是如日中天,蜚声全球,但对这个来自东亚青年的论文大加赞赏。

不久,大师从柏林大学替束星北争得经费。

这样,物理界的巨星和新星合作了。

作为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助手,束星北工作一年,进步更快,造诣更深。

他从多方面发展了“相对论”。

更大的收益是,束星北继承了爱因斯坦“自由平等讨论的波尔学风”。

此后,由于希特勒排犹之风日盛,爱因斯坦被迫离德。

束星北经大师安排,于1 929年底辗转于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继续研究,在天体物理方面颇有创见,获硕士学位。

身为海外学人的束星北,一直萦怀祖国。

l931年“9·18”事变以后,他毅然归国,投笔从戎,抗日救国。

由于他在国外知名度高,一踏上国土,就受到政治界、科技界、教育界的盛情接待,连蒋介石也特意召见他。

只因他生性刚直,救国心切,谈话中不掩机锋,愤然指斥当局弊政。

失去了“飞黄腾达”的机遇,被蒋介石安排到中央军事学校担任物理教官。

后浙江大学慕名求聘,请他与王淦昌教授共同研究“B衰变”这一尖端课题。

于是他辞去教官,改任教授。

在浙江大学,束星北誉满校园6他开的课,学生爱听,教师们也争相入座。

他从不照本宣科,而是联系实际,深入浅出。

乍听似乎无章,细加揣摩句句有招。

他认为物理学是一门很美的科学,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都是完美组合的机体,物质的结构,有着十分有趣的规律性。

日后学生们在回忆学习生活时,都说束星北、王淦昌两位同龄教授,不仅志趣相投,性格也一样爽朗热情。

他俩常常在讨论问题时,争得面红耳赤。

天性率真的束星北有时跳上讲台,有时坐在椅背上,大发宏论,侃侃而谈,一条腿还下意识地晃动着。

课堂上,一旦哪位学生指出他的疏漏之处,他便肃然静坐“你慢慢讲”,恭听学生发言。

每当学生讲出新的见解,束星北就会情不自禁地捶他一拳,连呼:“妙!妙!妙!”
他这种“波尔”学风,造就了一批物理人才,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后来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李政道教授。

当年,柬星北特别器重这位学生。

李政道一度想辍学参军,柬星北切意挽留他继续学习物理。

后来,李政道在东北因车祸伤腿,电告束星北。

束先生又特意派车把他接到重庆,精心安排治疗调养。

难怪数十年后,李政道仍念念不忘恩师之情,说柬老师让他对整体物理有了认识、了解和自信,使他一生受益。

(《新课标写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版)2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束星北由对“相对论”感兴趣到追随爱因斯坦,乃至拜他为师,可见师生情谊之深。

B.爱因斯坦赞扬束星北的两篇论文,从柏林大学争得经费,一度让他成为自己的助手。

C.束星北在跟随爱因斯坦学习期间的最大收益之一,是继承了恩师的“自由平等讨论的波尔学风”。

D.“9.18”事变后,束星北打算回国投笔从戎,抗日救国,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未能如愿。

22.文章标题.“物理巨匠的师生情怀”,在文中是指谁对谁的情怀? (3分)
23.结合文章内容,解说下面两句中的相关内容。

(6分)
(1)“探索神秘世界的热望,化开了层层坚冰。

‘四维时空,的科学课题又如一盏
神秘之灯在远方闪烁。

”其中“化开了层层坚冰”与“一盏神秘之灯在远方闪烁”各是什么意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2)“每当学生讲出新的见解,束星北就会情不自禁地捶他一拳,连呼:‘妙!妙!妙!’,“捶他一拳”是什么意思?表现了束星北什么性格? (3分)
24.根据本文内容回答,科学家走向成功需要哪些因素? (6分)
扬州市200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试题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①反衬暗示一只小鹿的生命即将消失;(2分)②拟人说明一场吞噬小鹿的事正要(答“将要”亦可)发生。

(2分)(手法、作用各1分,关于作用的分析,意思对即可)
2.“举起枪”是要尽快结束小鹿的生命,使它尽快结束死前的痛苦(2分)。

“放下枪”是因为小鹿已经失去知觉没有痛苦了,没有必要再去杀死它(2分);他无力阻止活着的东西在极度痛苦中死去,因为这是生命的演变过程(2分)。

(意思对即可)3.骄傲(自豪)(1分),自由(1分)。

与上文小鹿之死构成强烈的对比
..(1分),
在对比之中表达对一个本应享受自由生活的生命却在瞬间消逝的惋惜
..(1分),对一个被吞
噬的生命的怀念
..(1分)。

(意思对即可)
4.⑴小男孩在清晨的灌木丛中,发现众多的蚂蚁吞噬一只小鹿。

他想开枪射击,让鹿结束痛苦,他举起枪然后又放下枪,因为小鹿已经死亡。

他在激动之中发现了新东西:“这是生命的演变过程”“我阻止不了,我也无法阻止”;同时他又发现蚂蚁这样的生命体“也需要吃东西!”由此可知,小男孩目睹蚂蚁吃小鹿一事之后产生了新的想法:生命的演变过程必然经历痛苦,现实非常残酷,这也是无可奈何的。

所以,“草原上的日出”象征了小男孩当天在草原上目睹一件事之后有了新的想法。

(能结合文本分析到小男孩想法上的具体变化,4分;能抽象概括出小男孩新的想法,2分。

)
⑵第6段,小鹿很快被蚂蚁吃掉,“些许白色从中显露出来,在阳光中闪闪发亮”,渲染小鹿瞬间被蚂蚁吞噬的悲剧气氛。

“太阳刚刚升起来了,它照耀在岩石上”,介绍环境之后,用“唉,整个事情不可能超过几分钟”强调悲剧事件,其中的太阳照在岩石上,渲染悲剧气氛。

(对“日出”提及一处且有具体分析得3分,提及两处且有具体分析得6分。


⑶早晨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蚂蚁啃噬的小鹿的骨架上,是有其深刻含义的。

尽管作者对蚂蚁的残忍十分痛恨,但也清醒认识到“这些蚂蚁也需要吃东西”,这就明显地表现
了对这帮“残忍的凶手”的同情。

(2分)“生命的演变过程”系生死交替过程。

有死就有生,就此事而言,小鹿之死帮助了蚂蚁之生。

(2分)“类似这样的事情灌木丛中随处可见,随时都在发生”,这其实是告诉人们生死演变之事随处随时都在发生。

在这时刻,太阳升起来了,照在蚂蚁啃噬的小鹿的骨架上,这无疑象征着新生命总是在旧生命灭亡的基础上产生的。

(2分)
5.(3分)C(怨:怨恨,仇恨。


6.(3分)B(其中①②⑥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了白起“善用兵”的特点。

③是预测武安君将升迁。

④是说苏代挑拨应侯,成功地离间了武安君和应侯。

⑤是说武安君假装有病而不肯率军出征。


7.(3分) B(秦王派应侯去请武安君在王龁率军攻打邯郸之前)
8.(9分,每题3分)
①与赵国将领贾偃交战,把赵国两万士兵赶到黄河里淹死。

(“与……战”“河”“沉”各1分,“沉”的活用可以通过译成“把”字句体现)
②所以不如趁着韩国、赵国惊恐之机让它们割地求和,不要再让武安君建立功劳了。

(“因”“割”“无以”各1分)
③远行千里越过河山去争夺别人的国都,赵军在城里应战,诸侯军在城外攻击,打败秦军是必定无疑的。

(“绝”“应”和状语后置各1分)
9.(8分)①诗歌首句描写了骆氏亭凄清绝尘(或“凄清雅洁”、“凄清孤寂”)的环境特点。

如此环境自然惹动怀友思绪,为下文抒发思念之情作铺垫。

(2分,环境特点、作用各1分)
②本诗“隔”字是写诗人与友人(崔雍崔衮)在地域上的距离(1分);诗人虽与友人(崔雍崔衮)有重城(高城)之“隔”,但对友人的思念却没有被阻隔,所以,一个“隔”字更显出双方在情意上的相通。

(2分)
③本诗是怀友诗,而这一句写诗人因旅宿思友而彻夜不眠,(1分)而雨打枯荷的清韵,暂时能慰藉思友之情,(2分)所以说此句是点晴之笔。

(或:本诗是怀友诗,雨打枯荷的声音,单调而凄清,更衬出环境的寂寥,(2分)从而加深了对友人的思念,(1分)所以说此句是点晴之笔。

)
10.(8分,每空1分,错、漏、添字该空不得分。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②天涯若比邻③犹抱琵琶半遮面。

④风雨兴焉积水成渊⑤辩乎荣辱之境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以厚德载物。

11.(3分)D(A项“熨.贴/熨.烫”不同,其余相同;B项“便笺/缄默”同,其余不同;C项“寒暄/喧宾夺主”同,其余不同)
12.(3分)C(A.“前景”是名词,与“微乎其微”搭配不当,因为前景无所谓大小多少。

宜将“前景”改为“希望”。

B.把“登堂入室”误解为“进入”。

D.“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似乎叫他一声就会从画里走出来,也形容文艺作品中人物刻画得十分生动。

显然,“呼之欲出”只适用于文学、绘画方面,“答案”是不能“呼之欲出”的。


13.(3分)A(B.“常规考核制度和门前三包制度”是并列关系,而“周考查、月考评、季复查”又是“常规考核制度”内部的三个并列内容。

因此“季复查”后“制度、”换成“等”字,使三者做“常规考核制度和门前三包制度”的定语。

C.“所”与它后面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