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圆锥曲线极点与极线的性质解题

合集下载

一点一线一世界——高考命题中圆锥曲线的极点与极线

一点一线一世界——高考命题中圆锥曲线的极点与极线

线犾 上任一点作抛物线的两条切线 , 则直 犕, 犖 为切 点 , 线 犕犖 恒过定点 . 解析 : 因为 抛 物 线 的 准 线 和 焦 点 刚 好 是 一 对 极 点 和极线 , 由定理第 ( ) 条知直线 犕犖 恒过焦点 犉( ) 4 1, 0 .
, 动 直 线犾 与 椭 圆 犫>0) 只有一个公共 点 犘, 且 犆 点 犘 在第一象限 . ( Ⅰ )已 知 直 线 犾 的 斜率为犽, 用 犪, 犫, 犽表示 点 犘 的坐标 ; 图1
) 所对应的准线 . 对于双曲线和抛物线结论类似 . 犉( 犮, 0 焦点与准线 是 圆 锥 曲 线 的 统 一 定 义 , 我们很多人 只知道它的存在 , 却不知道 它 们 内 在 的 联 系 , 教材中潜 形匿迹 , 但 我 们 也 不 能 对 此 视 而 不 见, 我们也可借此 解题 .
2 例 2 已知抛物线 狔 过直 =4 狓 和 直 线犾: 狓= -1,
1 1 2 2 ) 即2 犕犖 的方程为 ( 狋 = ·2 狋 狓+1, 狋 狓-狔- 狋 狔+ 2 2
2 2 2 4 狋 - 狋 +2- 狋 | 于是 犱=| +2=0, =2 2 1+4 狋 槡 2 ( ) , 则 犱= =1+4 狋 狊 ≥1

2 2 ( ) 1+ 狋 令 2 . 狊 1+4 狋
— —极 点 与 极 线 在 高 考 解 题 中 的 3 洗 尽 铅 华 — 应用
在近年的各地 高 考 模 拟 试 题 中 , 有关圆锥 事实上 , 曲线的极点与 极 线 问 题 也 屡 见 不 鲜 . 用普通方法可以
·6 4·
数学教育研究
2 0 1 5 年第 1 期
求解 , 但过程相对繁杂 , 如果 用 极 点 和 极 线 的 视 角 看 问 题, 则事半功倍 . 定值问题 3. 1 可以解决圆锥曲线中的定点 、 例 3 ( 2 0 1 4稽阳联谊 学校 高 三 数 学 联 考 2 1 题)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技巧之极点与极线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技巧之极点与极线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技巧之极点与极线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圆锥曲线是一个比较复杂但又非常重要的内容。

其中,极点与极线是圆锥曲线中一个较为抽象但又极具深度的概念。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高中数学中关于极点与极线的技巧,并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知识。

极点与极线是圆锥曲线中的重要概念,它们的理解和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题和应用数学知识。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介绍极点与极线的相关知识,让大家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这一概念。

让我们从极点的定义和性质入手。

极点是在圆锥曲线上的一个特殊点,它具有一定的性质和特点。

在直角坐标系中,对于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而言,这些曲线上都存在极点。

具体来说,在椭圆和双曲线上,极点是无限远处的点,而在抛物线上,极点是定点。

通过对极点的性质进行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这一知识解决问题。

让我们了解极线的概念及其性质。

极线是与极点对应的直线,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几何关系。

在椭圆和双曲线的情况下,极线是通过极点并且与曲线相切的直线,而在抛物线的情况下,极线是通过极点并且与对称轴垂直的直线。

通过对极线的性质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圆锥曲线相关问题的解题技巧。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实例来详细讨论极点与极线的应用技巧。

以椭圆曲线为例,假设我们需要确定椭圆上关于极点和极线的一些特定问题。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先确定椭圆的极点,然后求出与极点相关的极线方程,进而利用极线的性质来解决具体的问题。

通过实例的具体讲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极点与极线的运用技巧。

总结回顾一下,极点与极线是圆锥曲线中的重要概念,它们的理解和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题和应用数学知识。

通过对极点与极线的深入讨论和实例分析,我们能够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这一知识,并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对于我个人来说,极点与极线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对圆锥曲线知识的掌握,更是对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的提升。

用圆锥曲线极点与极线的性质解题

用圆锥曲线极点与极线的性质解题

Ⅳ.过圆锥曲线特定直线(极线)上任意一点引圆锥曲线 的切线,则切点弦直线恒过定点(极点).
上述证明可参考《高等几何》,此处不再展开,这里重在说 明其应用.
例1 已知椭圆c:每+y2—1的两焦点为,点P(如,Yo)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满足.则1PF,l+lPF。j的取值范围为——,直线等+yoy=
1与椭圆C的公共点个数——.
一条直线都有一个极点.
2.标准方程下圆锥曲线极点与相应极线的方程
,2
..2
椭圆争+寺一1,则点p(x。,Y c,)对应的极线方程为:
掣+掣一1.
Ⅱ。
D”
双曲线≥一y62—1,则点p(z。,Y。)对应的极线方程为:
Xo工 口2
yoY一1
b2
1‘
抛物线Y2=2px。则点p(氙,Y。,)对应的极线方程为:
P(X0,yo).还有学生看到竿+yoy一1这样的结构,认为是 切线,所以判断有一个公共点.事实上,下J。o 31"+yoY一1是
~2
P(z。,Y。)对应的极线,P(z。,Y。)在椭圆c:等+y2—1的内 部,此直线与椭圆相离,故交点数为0个,问题能够快速解决.
而常规方法只能联立方程用判别式判断,计算比较复杂.
引用本文格式:黄彩红 用圆锥曲线极点与极线的性质解题[期刊论文]-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 2013(10)
点共线.由极点与极线性质知相应的三极线共点于P.
f竿一y,一一,1
P(T。,一1),代入极线方程得:<
I—'/72:广X(I—y2一一1.
两式相减得:塑1二竽堕一(y。一y:). L
所以讳·蕊一T。(z:一z。)一2(弘一y1)一o.
(2)设AB方程:y一1一kx,则AB对应的极点为(2k, 1).把AB代人C:,一4y.

极点、极线与圆锥曲线试题的命制

极点、极线与圆锥曲线试题的命制

极点、极线与圆锥曲线试题的命制发布时间:2022-05-11T13:35:11.792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6月作者:卢光明[导读] 高中圆锥曲线经常会遇见直线与曲线相切的问题,最常见的有两种形式:第一种直线与圆锥曲线相切,切点在曲线上;另一种是过曲线外一点作圆锥曲线切线有两条,切点分别是A、B两点,过A、B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发现两种形式的切线是同一形式,从而找出其它一些性质特点,来源于课本练习题。

卢光明江西省宜春中学【摘要】高中圆锥曲线经常会遇见直线与曲线相切的问题,最常见的有两种形式:第一种直线与圆锥曲线相切,切点在曲线上;另一种是过曲线外一点作圆锥曲线切线有两条,切点分别是A、B两点,过A、B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发现两种形式的切线是同一形式,从而找出其它一些性质特点,来源于课本练习题。

【关键词】极点,极线,圆锥曲线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2)6-135-03一、极点与极线的定义定义1 (代数定义)已知圆锥曲线Γ:Ax2+Cy2+2Dx+2Ey+F=0,则称点P(x0,y0)和直线l:Ax0x+Cy0y+D(x+x0)+E(y+y0)+F=0是圆锥曲线Γ的一对极点和极线.事实上,在圆锥曲线方程中,以x0x替换x2,以(x0+x)/2替换x(另一变量y也是如此),即可得到点P(x0,y0)的极线方程.特别地:对于椭圆 ,与点P(x0,y0)对应的极线方程为 ;对于双曲线 ,与点P(x0,y0)对应的极线方程为;对于抛物线y2=2px,与点P(x0,y0)对应的极线方程为y0y=p(x0+x).定义2 (几何定义)如图1,P是不在圆锥曲线上的点,过P点引两条割线依次交圆锥曲线于四点E,F,G,H,连接EH,FG交于N,连接EG,FH交于M,则直线MN为点P对应的极线.若P为圆锥曲线上的点,则过P点的切线即为极线.由图1可知,同理PM为点N对应的极线,PN为点M所对应的极线,MNP称为自极三点形.若连接MN交圆锥曲线于点A,B,则PA,PB恰为圆锥曲线的两条切线.二、极点与极线的基本性质定理1 (1)当P在圆锥曲线Γ上时,其极线l是曲线Γ在P点处的切线;(2)当P在Γ外时,其极线l是曲线Γ从点P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所确定的直线(即切点弦所在直线);(3)当P在Γ内时,其极线l是曲线Γ过点P的割线两端点处的切线交点的轨迹.证明 (1)假设同以上代数定义,对Γ:Ax2+Cy2+2Dx+2Ey+F=0的方程,两边求导得2Ax+2Cyy’+2D+2Ey’=0,解得y’=- ,于是曲线Γ的P点处的切线斜率为k=- ,故切线l的方程为y-y0=- (x-x0),化简得Ax0x+Cy0y-Ax20-Cy20+Dx+Ey-Dx0-Ey0=0.又点P在曲线Γ上,故有Ax20+Cy20+2Dx0+2Ey0+F=0,从中解出Ax20+Cy20,然后代入前式可得曲线Γ在P点处的切线为l:Ax0x+Cy0y+D(x+x0)+E(y+y0)+F=0.根据代数定义,此方程恰为点P的极线方程.(2)设过点P所作的两条切线的切点分别为M(x1,y1),N(x2,y2),则由(1)知,在M,N处的切线方程分别为Axx1+Cyy1+D(x1+x)+E(y1+y)+F=0和Axx2+Cyy2+D(x2+x)+E(y2+y)+F=0,又点P在切线上,所以有Ax0x1+Cy0y1+D(x1+x0)+E(y1+y0)+F=0,Ax0x2+Cy0y2+D(x2+x0)+E(y2+y0)+F=0.观察这两个式子,可发现点M(x1,y1),N(x2,y2)都在直线Ax0x+Cy0y+D(x+x0)+E(y+y0)+F=0上,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切点弦MN所在的直线方程为Ax0x+Cy0y+D(x+x0)+E(y+y0)+F=0.根据代数定义,此方程恰为点P对应的极线方程.(3)设曲线Γ过P(x0,y0)的弦的两端点分别为S(x1,y1),T(x2,y2),则由(1)知,曲线在这两点处的切线方程分别为Ax1x+Cy1y+D(x1+x)+E(y1+y)+F=0,Ax2x+Cy2y+D(x2+x)+E(y2+y)+F=0.设两切线的交点为Q(m,n),则有Ax1m+Cy1n+D(x1+m)+E(y1+n)+F=0,Ax2m+Cy2n+D(x2+m)+E(y2+n)+F=0.观察两式,可发现S(x1,y1),T(x2,y2)都在直线Axm+Cyn+D(x+m)+E(y+n)+F=O上,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直线ST的方程为Axm+Cyn+D(x+m)+E(y+n)+F=0.又直线ST过点P(x0,y0),所以Ax0m+Cy0n+D(x0+m)+E(y0+n)+F=O上,这意味着点Q(m,n)在直线Ax0x+Cy0y+D(x0+x)+E(y0+y)+F=0上.所以,两切线的交点的轨迹方程是Ax0x+Cy0y+D(x0+x)+E(y0+y)+F=0.3.特殊的极点与极线①圆锥曲线的焦点与其相应的准线是该圆锥曲线的一对极点与极线.譬如,对于椭圆 =1而言,右焦点F(c,0)对应的极线为 =1,即x= ,恰为椭圆的右准线.②对于椭圆 =1而言,点M(m,0)对应的极线方程为x= ;对于双曲线 =1而言,点M(m,0)对应的极线方程为x= ;(3)对于抛物线y2=2px而言,点M(m,0)对应的极线方程为x=-m.定理4 如图6,设圆锥曲线Γ的一个焦点为F,与F相应的准线为l.若过点F的直线与圆锥曲线Γ相交于M,N两点,则Γ在M,N两点处的切线的交点Q在准线l上,且FQ⊥MN;(2)若过准线l上一点Q作圆锥曲线Γ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M,N,则直线MN过焦点F,且FQ⊥MN;(3)若过焦点F的直线与圆锥曲线Γ相交于M,N两点,过F作FQ⊥MN交准线l于Q,则连线QM,QN是圆锥曲线Γ的两条切线.下面给出椭圆情形下结论(1)的证明,其余皆同理可证.设Γ: (a>b>0),则F(c,0),l:x= .由于焦点F的极线为l,故切线MQ,NQ的交点Q一定在直线l上,设Q( ,yQ),则点Q的极线为 ,即y= . 再设MN:y=k(x-c),则k= ,即有yQ= ,从而Q点的坐标为 ,于是kFQ= ,kFQ•KMN=-1,故FQ⊥MN.过点(3,1)作圆的两条切线,切点为A,B则直线AB的方程为()解析:法一、因为过点(3,1)作圆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B所以圆的一条切线方程为,切点之一为(1,1)排除BD,另一个切点的坐标在(1,1)的右侧,所以切线的斜率为负,排除C 故选A法二、切点弦AB所在直线就是点(3,1)对应的极线,故其方程为即故选A过椭圆内一点M(3,2)做直线AB与椭圆交于点A,B作直线CD与椭圆交于点C,D,过A,B分别作椭圆的切线交于点P,过C,D分别作椭圆的切线交于点Q,求PQ的直线方程。

圆锥曲线的极点与极线问题

圆锥曲线的极点与极线问题

圆锥曲线的极点与极线问题圆锥曲线的极点与极线问题导言圆锥曲线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所涵盖的概念和性质有着深远的研究价值。

其中,圆锥曲线的极点与极线问题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主题。

在本文中,我将以深度和广度的方式来探讨圆锥曲线的极点与极线,希望能够使读者对这一问题有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一、圆锥曲线的基本定义与性质1.1 什么是圆锥曲线圆锥曲线是由一个平面与一个平行于它的不相交的直线切割圆锥所得到的曲线。

根据切割的方式和角度不同,圆锥曲线可以分为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三类。

1.2 圆锥曲线的焦点与离心率圆锥曲线的焦点是指在其上的特殊点,其具有特殊的几何性质。

离心率是一个衡量圆锥曲线形状的参数,也是圆锥曲线性质的重要指标。

二、极点与极线的基本概念2.1 极点的定义与性质在平面上给定一个圆锥曲线,其直角坐标系中的原点O被称为该圆锥曲线的极点。

极点在圆锥曲线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与曲线的各种性质密切相关。

2.2 极线的定义与性质对于圆锥曲线上的任意一点P,以极点为中心,作直线OP,称为圆锥曲线的极线。

极线是一个与极点相关的直线,它与曲线的位置和特性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不同类型曲线的极点与极线问题3.1 椭圆的极点与极线对于椭圆,其极点为原点O,极线为过原点O的直线。

椭圆的极点处于其主轴的中点位置,其极线是关于两个焦点的对称直线。

3.2 双曲线的极点与极线对于双曲线,其极点为原点O,极线为过原点O的渐近线。

双曲线的极点处于离心率之间的位置,其极线是关于两个焦点的渐近线。

3.3 抛物线的极点与极线对于抛物线,其极点为其焦点,极线为过焦点的直线。

抛物线的极点位于抛物线的顶点位置,其极线是关于焦点的直线。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圆锥曲线的极点与极线问题是一个十分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

通过研究圆锥曲线的极点与极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曲线的性质和特性。

极点是曲线的重要几何特征,它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出曲线的各种性质。

极点极线在高考圆锥曲线试题中的应用

极点极线在高考圆锥曲线试题中的应用

极点极线在高考圆锥曲线试题中的应用宋雅静㊀冯福存(宁夏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ꎬ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756000)摘㊀要:圆锥曲线是解析几何和高等几何的主要研究内容ꎬ近些年以高等几何知识为背景的几何试题频频出现在高考中.本文从高等几何中极点极线的角度ꎬ对近三年高考中的一些圆锥曲线问题的解法进行探究ꎬ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关键词:极点ꎻ极线ꎻ调和点列ꎻ调和线束ꎻ圆锥曲线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3)10-0039-03收稿日期:2023-01-05作者简介:宋雅静(1997-)ꎬ女ꎬ河南省新乡人ꎬ硕士研究生ꎬ从事中学数学教学研究ꎻ冯福存(1977-)ꎬ女ꎬ宁夏中卫人ꎬ副教授ꎬ从事几何学㊁矩阵理论及其应用研究.基金项目: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22AAC03334)ꎬ宁夏高等学校一流学科建设(教育学学科)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NXYLXK2021B10).㊀㊀许多高考数学试题都有高等数学的背景ꎬ其中ꎬ高等几何中的极点㊁极线与调和点列就是高考数学圆锥曲线试题命制的一个主要来源.因此ꎬ很多学者将高等几何的方法与初等几何联系起来解决问题.文献[1]中阐述了极点与极线的基本性质ꎬ指出极点㊁极线是圆锥曲线的基本特征ꎬ是圆锥曲线试题命制的背景ꎻ文献[2]中对极点与极线的概念进行了解读并且对衍生性质给予证明ꎬ最后将其运用到具体的高考真题中ꎻ文献[3]中对2020年北京高考真题的高等解法进行了探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ꎬ阐述极点与极线的基本理论ꎬ并且从极点㊁极线视角对2020年高考数学全国Ⅰ卷理科第20题㊁2021年高考数学全国乙卷理科第21题㊁2022年高考数学全国乙卷理科第21题进行解决.1预备知识在平面上ꎬ由二元二次方程F(xꎬy)=a11x2+2a12xy+a22y2+2a13x+2a23y+a33=0所表示的曲线叫做二次曲线ꎬ对应的矩阵为A=a11a12a13a12a22a23a13a23a33æèçççöø÷÷÷.若Aʂ0ꎬ则方程所表示的曲线为非退化的二次曲线ꎬ即圆锥曲线(椭圆㊁双曲线㊁抛物线).齐次坐标㊀笛卡儿坐标为(xꎬy)的点的二维齐次坐标(x1ꎬx2ꎬx3)是指由任意适合x1x3=xꎬx2x3=y的三个数x1ꎬx2ꎬx3组成的有序三数组(x1ꎬx2ꎬx3)ꎬ其中x3ʂ0.一点的齐次坐标有无数组.极点与极线的代数定义㊀已知圆锥曲线a11x2+2a12xy+a22y2+2a13x+2a23y+a33=0ꎬ则称平面内任意一点P0(x01ꎬx02ꎬx03)和直线l:(x01ꎬx02ꎬx03)a11a12a13a12a22a23a13a23a33æèçççöø÷÷÷x1x2x3æèçççöø÷÷÷=0是圆锥曲线的一对极点与极线.极点与极线的几何定义㊀点P不是圆锥曲线93上的点ꎬ过点P引两条割线依次交圆锥曲线于点EꎬFꎬGꎬHꎬ连接EHꎬFG交于点Nꎬ连接EGꎬFH交于点Mꎬ则直线MN为点P对应的极线ꎬ同理直线MP为点N对应的极线ꎬ直线NP为点M的极线.为方便理解ꎬ本文以椭圆为例作图ꎬ如图1.图1特别地ꎬ若P是圆锥曲线上的点ꎬ则过点P的切线即为极线ꎻ圆锥曲线的焦点和准线恰巧是一组极点与极线.调和点列的定义㊀若同一直线上四点AꎬBꎬCꎬD的交比满足(ACꎬBD)=AB CDCB AD=-1ꎬ即ACCB=ADDB时ꎬ称点CꎬD调和分割线段ABꎬAꎬBꎬCꎬD为调和点列.定理㊀点P不在圆锥曲线上ꎬ过点P的任一直线与该圆锥曲线交于AꎬB两点ꎬ与点P关于该圆锥曲线的极线交于点Qꎬ则AꎬBꎬPꎬQ是调和点列.调和线束的定义㊀若AꎬBꎬCꎬD是调和点列ꎬ直线外一点M与它们的连线统称为调和线束ꎬ即直线MAꎬMBꎬMCꎬMD为一簇调和线束.调和线束的性质1㊀平面内若一条直线与调和线束中的一条平行而与其余三条相交ꎬ则相交线段被平分.调和线束的性质2㊀平面内若一条直线与调和线束都相交ꎬ且交于不同的四个点ꎬ则相应的交点也成调和点列.2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例1㊀(2020年高考数学全国Ⅰ卷理科第20题)已知AꎬB分别为椭圆E:x2a2+y2=1(a>1)的左㊁右顶点ꎬG为E上的顶点ꎬ其中AGң GBң=8.P为直线x=6上的动点ꎬPA与E上的另一交点为CꎬPB与E的另一交点为D.(1)求E的方程ꎻ(2)证明:直线CD过定点.解析㊀(1)E的方程为x29+y2=1.图2(2)如图2ꎬ设AB与CD交于点Mꎬ延长CBꎬAD交于点Qꎬ由极点㊁极线的几何定义可得点M和PQ所在的直线是一对极点极线.由题意可知A=190001000-1æèççççöø÷÷÷÷.设极点M的坐标为(mꎬ0)ꎬ点M齐次坐标为(mꎬ0ꎬ1)ꎬ则PQ所在的直线方程为(mꎬ0ꎬ1)190001000-1æèççççöø÷÷÷÷x1x2x3æèçççöø÷÷÷=0.即x=9m.因为P为直线x=6上的动点ꎬ则m=32ꎬ即直线CD恒过定点(32ꎬ0).例2㊀(2021年高考数学全国乙卷理科第21题)已知抛物线C:x2=2py(p>0)的焦点为Fꎬ且F与圆M:x2+(y+4)2=1上的点的距离的最小值为4.(1)求pꎻ(2)若点P在M上ꎬPAꎬPB是C的两条切线ꎬAꎬB是切点ꎬ求әPAB面积的最大值.解析㊀(1)由题意可得p=2.(2)如图3ꎬ由(1)可得抛物线C为x2=4yꎬ若点P为极点ꎬ则AB所在的直线为点P关于抛物线的极线ꎬ若动点P沿y轴运动ꎬ则ABʅy轴运动.设点P的齐次坐标为(0ꎬmꎬ1)ꎬ由题意得04A=10000-20-20æèçççöø÷÷÷.则P所对应的极线方程为(0ꎬmꎬ1)10000-20-20æèçççöø÷÷÷x1x2x3æèçççöø÷÷÷=0.即y=-mꎬ可得极点与极线在x轴的两侧且到x轴的距离相等.由此极点和极线之间的距离越大ꎬ所求三角形的面积越大ꎬ得m=-5时ꎬΔPAB的面积最大ꎬ此时x2=20ꎬ解得x=ʃ5ꎬ即AB=45.所以SәPAB=12ˑ10ˑ45=205.图3例3㊀(2022年高考数学全国乙卷理科第21题)已知椭圆E的中心为坐标原点ꎬ对称轴为x轴ꎬy轴ꎬ且过A(0ꎬ-2)ꎬB(32ꎬ-1)两点.(1)求E的方程ꎻ(2)设过点P(1ꎬ-2)的直线交E于MꎬN两点ꎬ过M且平行于x轴的直线与线段AB交于点Tꎬ点H满足MTң=THңꎬ证明:直线HN过定点.解析㊀(1)椭圆方程为x23+y24=1.图4(2)如图4ꎬ若点P(1ꎬ-2)为极点ꎬ齐次坐标为P(1ꎬ-2ꎬ1)ꎬ由题意可知A=1300014000-1æèçççççöø÷÷÷÷÷.则极点P对应的极线方程为(1ꎬ-2ꎬ1)1300014000-1æèçççççöø÷÷÷÷÷x1x2x3æèçççöø÷÷÷=0.即y=23x-2ꎬ经验证点AꎬB在此极线上ꎬ即AB所在的直线即为点P的极线.连接AMꎬ设MP与AB相交于点Qꎬ则PꎬNꎬQꎬM为调和点列ꎬ所以APꎬABꎬAMꎬAN为调和线束ꎬMT为截线ꎬ因为MTң=THңꎬ所以T为MH的中点ꎬ由调和线束的性质可得MHʊAPꎬ在射影平面内ꎬMH与AP相交于无穷远点ꎬ连接ANꎬAN的延长线必然交于点Hꎬ此时ꎬAꎬNꎬH三点共线ꎬ即直线HN过定点A.高考圆锥曲线压轴题普遍是学生思维的难点和计算的痛点ꎬ在解题时容易出错.如果能从更高的角度去认识和分析它ꎬ有助于学生形成对问题的深刻理解并掌握问题的本质ꎬ在解决问题时直入主题ꎬ减少运算ꎬ从而轻松解题ꎬ还为之后的高等几何的学习甚至工作奠定相应的理论和思维基础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ꎻ有助于教师把握题目的设计意图和本质ꎬ增强学科知识储备ꎬ提高学科专业素质ꎬ更好地服务教学.参考文献:[1]王文彬.极点㊁极线与圆锥曲线试题的命制[J].数学通讯ꎬ2015(08):62-66.[2]于涛.极点与极线视角下的高考圆锥曲线试题[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ꎬ2019(01):13-16.[3]柏任俊ꎬ贾春花ꎬ毛井.高等几何背景下的解析几何试题探究[J].中学数学ꎬ2022(09):20-22.[责任编辑:李㊀璟]14。

圆锥曲线极点与极线问题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

圆锥曲线极点与极线问题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

圆锥曲线极点与极线问题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通过引入极点与极线的定义,另辟蹊径提供高考试题的分析及解法.
关键词:圆锥曲线极点与极线问题高考试题研究
(1)当点P在曲线Ω上时,方程为曲线Ω上过点P的切线方程。

(2)当点P在曲线Ω外时,过点P引曲线Ω的两条切线PA,PB,方程为切点弦AB所在
的直线方程。

(3)过点P(除有心圆锥曲线的中心外)作直线交曲线Ω于A,B两点,方程为曲线在
A,B处的两条切线的交点的轨迹方程。

推论1:过圆锥曲线Ω焦点的直线与曲线Ω相交于A,B两点,分别过点A,B作曲线Ω的
切线,则切线交点的轨迹是与该焦点相应的准线。

推论2:过圆锥曲线Ω准线上任意一点作曲线Ω的切线,切点弦所在的直线必过其准线
相应的焦点。

推论3:过圆锥曲线Ω准线上任意一点A作曲线Ω的切线,切点为B,则以AB为直径的圆恒过曲线Ω相应的焦点F。

下面结合近几年高考试题,探讨圆锥曲线极点与极线问题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

高考试题以圆锥曲线极点与极线为问题背景,设计变化多端的高考新题,其实它们都有
一个“源头”。

教师在平常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渗透这种化归思想,必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宋波有关圆锥曲线切线的一组“殊途同归”的结论[J].中学数学研究,2015,(12),27-30。

圆锥曲线极点极线应用篇1

圆锥曲线极点极线应用篇1

圆锥曲线极点极线应用篇1
圆锥曲线是解析几何中的重要内容,它包括椭圆、双曲线和抛
物线。

极点和极线是圆锥曲线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在许多实际问题
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极点和极线在天文学中的应用。

在天文学中,行星的轨道通常被建模为椭圆或者近似为椭圆。

在这种情况下,极点和极线可以用来描述行星轨道的性质,比如离心率、近日点和
远日点等。

通过极点和极线的概念,天文学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
测行星的运动。

其次,极点和极线在工程学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比如在建筑
设计中,椭圆的极点和极线可以用来描述圆形穹顶的结构特征,帮
助工程师设计出更稳固和美观的建筑结构。

在机械制造领域,双曲
线的极点和极线则可以用来设计轨迹曲线,比如在自动化生产线上,通过合理设计双曲线轨迹,可以实现机器人的高效运动和精准定位。

此外,极点和极线在地理学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地球的形状
可以近似为一个椭球体,通过研究椭圆的极点和极线,地理学家可
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理特征,比如描述地球的赤道、极点
和经度线等。

这对于航海、地图绘制和导航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极点和极线作为圆锥曲线的重要概念,在天文学、工程学和地理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深入理解和研究极点和极线的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压轴题型05 圆锥曲线中的极点、极线问题(解析版)-2023年高考数学压轴题专项训练

压轴题型05 圆锥曲线中的极点、极线问题(解析版)-2023年高考数学压轴题专项训练

压轴题05圆锥曲线中的极点、极线问题“极点极线”是射影几何中的内容,不属于高考考查的范围,但极点极线是圆锥曲线的一种基本特征,自然成为命题人命题的背景知识和方向,可以肯定的说“极点极线”为背景的考题是出题人思维中的定势方向,学生掌握了极点极线的相关知识,就可以从“高观点下”看待高中圆锥曲线的相关内容,更容易抓住问题的本质,虽然高考解答题不能用相关结论,但是我们可以将它作为辅助手段,快速的找到正确答案,然后再用初等方法写过程解题。

也就是说只有熟练“二级结论”才能明确运算方向、提高运算效率.○热○点○题○型1椭圆中的极点与极线问题○热○点○题○型2双曲线中的极点与极线问题○热○点○题○型3抛物线中的极点与极线问题极点极线的定义4.极点极线的配极性质①点P关于二次曲线ϕ的极线p 经过点Q ⇔点Q 关于二次曲线ϕ的极线q 经过点P .②直线p 关于二次曲线ϕ的极点P 在直线q 上⇔直线q 关于二次曲线ϕ的极点Q 在直线p 上.①②说白了,就是点P 和点Q 是二次曲线的一组调和共轭点.1.若椭圆22221x y a b +=的焦点在x 轴上,过点11,2⎛⎫⎪⎝⎭作圆22+=1x y 的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直线AB 恰好经过椭圆的右焦点和上顶点,则椭圆方程是.解利用替换法则,易得直线AB 为:112x y +=,故1c =,2b =,椭圆方程是22154x y +=2.如图所示,内外两个椭圆的离心率相同,从外层椭圆顶点向内层椭圆引切线AC 、BD ,设内层椭圆方程为()222210x y ab a b +=>>,若直线AC 与BD 的斜率之积为14-,则椭圆的离心率为().A .12B .22C .D .34解(1)法一选C ;不妨特殊化,设切线BD 关于y 轴的对称切线为BE ,令切线AC 和BE 恰好重合为切线AB ,则222114b e a ==-,即32e =.法二设11(,)C x y ,22(,)D x y ,外层椭圆为()22222211x y m m a m b+=>,则(,0)A ma,(0,)B mb .椭圆在点C 处的切线为:11221xx yy a b +=,代入(,0)A ma ,可得1ax m=,1y =;椭圆在点D 处的切线为:22221xx yy a b +=,代入(0,)B mb ,可得2bym=,2x =-因此,2244221212224421212114ACBD b x b x x x b b b k k e a y a y a y y a a ⎛⎫=--===-=-=-⎪⎝⎭ ,即32e =.法三设直线AC 为:()y k x ma =-,利用等效判别式:222222a k b k m a +=,解得AC k =;同理可得:BDk a=,因此,2214AC BDbk ka=-=-.3.如图,已知A、B分别为椭圆()222210x y a ba b+=>>的右顶点和上顶点,直线l∥AB,l与x轴、y轴分别交于C、D两点,直线CE、DF为椭圆的切线,则CE与DF的斜率之积CE DFk k等于().A.22ab±B.222a ba-±C.22ba±D.222a bb-±ABCDyxOABCDyEFO xl解选C;不妨在第一象限,令CD与该椭圆相切于点H,则切点F与H关于y轴对称,切点E与H关于x轴对称,此时有22CE DFbk ka=.4.如图,O是坐标原点,过(,0)E p的直线分别交抛物线22(0)y px p=>于A、B两点,直线BO与过点A平行于x轴的直线相交于点M,过点M与此抛物线相切的直线与直线x p=相交于点N.则22ME NE-=().A.22p B.2p C.4p D.pyxO EN BAM答案选A.法一设211,2yA yp⎛⎫⎪⎝⎭,222,2yB yp⎛⎫⎪⎝⎭,则直线AB的方程为:1212()2y y y px y y+=+,代入点E可得:2122y y p=-.直线OB的方程为:22py xy=,令1y y=,可得x p=-,即点M的坐标为1(,)p y-.设3(,)N p y,则22222134ME NE p y y-=+-,只需要再得到一个关于1y、3y的式子即可.直线MN的两点式方程为:1313()2()0y y x py p y y-+-+=,与抛物线方程联立:2221313()42()0y y y p y p y y-+-+=,令2221313(4)4()2()0p y y p y y ∆=+-+= ,可得222132y y p -=-,故2222ME NE p -=.法二利用到点00(,)M x y 对抛物线22y px =的双切线方程为:[]2220000(2)(2)()y px y px yy p x x --=-+,代入点1(,)M p y -、3(,)N p y ,可得:[]222223131(2)(2)()y p y p y y p p p -+=--,解得222132y y p -=-.5.设a 、b 是关于t 的方程2cos sin 0t t θθ+=的两个不等实根,则过2(,)A a a ,2(,)B b b 两点的直线与双曲线22221cos sin x y θθ-=的公共点的个数为().A .0B .1C .2D .3解易知直线AB 的方程为cos sin 0y x θθ+=,又双曲线的渐近线为cos sin x y θθ=±,则直线AB 为双曲线的渐近线,故选A .6.过椭圆22194x y +=上一点M 作圆222x y +=的两条切线,点A 、B 为切点.过A 、B的直线l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P 、Q 两点,则△POQ 的面积的最小值为().A .12B .23C .1D .43解(1)选B ;设00(,)M x y ,则直线l 的方程为:002xx yy +=,易得02,0P x ⎛⎫⎪⎝⎭,020,Q y ⎛⎫ ⎪⎝⎭.又2200001943x y x y +=≥,即003x y ≤,故00223POQ S x y =≥△.7.已知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圆222C x y a +=:,过双曲线的任意一点000(,)(0)P x y y ≠作圆C 的两条切线,其切点分别为A 、B .若直线AB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M 、N 两点,则2222b a OMON-=.A .22b aB .22b a-C .22a b D .22c a 解选A ;直线AB 为:200xx yy a +=,令0y =,20a x x =,20a OM x =;令0x =,20a y y =,20a ON y =,因此,22222220022442b x a y b a b a a aOMON-=-=.8.圆221x y +=的切线与椭圆22143x y +=交于两点A 、B ,分别以A 、B 为切点的椭圆22143x y +=的切线交于点P ,则点P 的轨迹方程为.解设00(,)P x y ,则极点P 对应的极线(切点弦)AB 的方程为:00143xx yy+=,又直线AB1=,即22001169x y +=,即点P 的轨迹方程为221169x y +=.9.设1A 、2A 、3A 、4A 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两不同的四点,若1312()A A A A λλ=∈R,1412()A A A A μμ=∈R ,且112λμ+=,则称3A 、4A 调和分割1A 、2A ,已知平面上的点C 、D 调和分割A 、B ,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C 可能是线段AB 的中点B .D 可能是线段AB 的中点C .C 、D 可能同时在线段AB 上D .C 、D 不可能同时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解对调和点列背景熟悉的话,此题是送分题,显然选D .10.过点(1,1)M -的动直线l 交圆2220C x y x +-=:于点A 、B ,O 为坐标原点,若在线段AB 上的点Q 满足112MA MB MQ+=,则min OQ =.答案55;Q 点的轨迹就是极点M 对应的极线!。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系统讲解第33讲《极点与极线》练习及答案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系统讲解第33讲《极点与极线》练习及答案

第33讲 极点与极线知识与方法极点极线是射影几何中的重要内容,在中学教材中并未提及,但纵观历年高考的解析几何大题,可以发现诸多试题都有极点极线的背景,所以了解极点极线,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处来看待问题.这一小节我们先介绍极点极线的几何定义、代数定义和一些常用的性质,再辅以若干典型的高考真题的极点极线观点,来加深大家的理解.1.极点极线的几何定义:以椭圆为例,如图1所示,设P 为椭圆外一点,过P 作椭圆的两条割线分别与椭圆相交于A 、B 和C 、D 四点,AC 与BD 交于点M ,AD 与BC 交于点N ,则称点P 为直线MN 关于椭圆的极点,直线MN 为点P 关于椭圆的极线.另一方面,图1也可以这么来看,从椭圆外的点N 作椭圆的两条割线分别交椭圆于A 、D 和B 、C 四点,AC 与BD 交于点M ,AB 与CD 交于点P ,所以点N 和直线PM 也是一对极点极线,事实上,点M 和直线PN 也是一对极点极线,因此在PMN 中,以其中一个顶点作为极点,那么该顶点的对边所在的直线就是对应的极线,从而我们将PMN 称为“自极三角形”,为了加以区分,图中画成了虚线.这个图形有两种特殊情况:(1)如图2所示,当四边形ABCD 有一组对边平行时,如AD BC ∥,此时我们看成AD 和BC 的交点N 在无穷远处,那么以M 为极点,对应的极线是图2中的2PN ,其中2PN BC ∥;以P 为极点,那么极线是1MN ,其中1MN BC ∥;(2)如图3所示,当其中一条割线变成切线时,此时D 、M 、N 几个点就都与切点C 重合,从而点C 和切线PC 是一对极点极线.2.极点极线的代数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设有圆锥曲线C (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均可)和不与C 的对称中心重合的点()00,P x y ,在圆锥曲线C 的方程中,用0x x 替换2x ,0y y 替换2y ,02x x +替换x ,02y y+替换y ,得到的方程即为以P 作为极点的极线l 的方程.例如,设椭圆C 的方程为2212x y +=,极点为()2,4P ,则与P 对应的极线为2412x y +=,即410x y +−=;又如,设抛物线C 的方程为22y x =,极点为()2,4P ,则与P 对应的极线为2422xy +=⋅,即420x y −+=.可以看到,极点与极线是一个成对的概念,且若给定极点,求极线的规则是统一的,与圆锥曲线的类型无关,与极点P 的位置无关,下面以椭圆为例,说明极点P 在不同位置时,极线l 的情形:(1)当点P 在椭圆C 上时,极线l 为椭圆C 在P 处的切线,如图4所示;(2)当点P 在椭圆C 外部时,极线l 为点P 对椭圆C 的切点弦所在直线,如图5所示;(3)当点P 在椭圆C 内部时,过点P 任作椭圆C 的一条割线交C 于A 、B 两点,椭圆C 在A 、B 两点处的切线交于点Q ,则当割线AB 绕着点P 旋转时,点Q 的轨迹就是极线l ,如图6所示.3.极点极线的常用性质:(下面以椭圆为例)(1)如图7所示,O 为椭圆中心,点P 在椭圆内,延长OP 交椭圆于点Q ,交椭圆与点P 对应的极线l 于点M ,则OP 、OQ 、OM 成等比数列;当P 恰好为弦AB 的中点时,直线AB 的方程为2200002222x x y y x y a b a b+=+,且极线l 和椭圆在点Q 处的切线均与AB 平行.(2)调和分割性:如图8所示,设极点P 的极线是直线l ,过P 作椭圆的一条割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交极线l 于点Q ,则P 、A 、Q 、B 成调和点列,即PA QA PBQB=(或写成211PQ PA PB=+) (3)配极原理:若点P 关于椭圆的极线过点Q ,则点Q 关于椭圆的极线也过点P .由此出发,我们可以得出共线点的极线必然共点,共点极线的极点必然共线,如图9所示,极点1P 、2P 、3P 的极线分别为1l 、2l 、3l ,则1P 、2P 、3P 共线⇔1l 、2l 、3l 共点.提醒:极点极线的分析方法只能让我们在看到问题时能够迅速“窥得天机”,不能作为正式的作答,我们在学习时,仍然应该以基本方法为主,技巧偏方为辅,不能本末倒置.典型例题【例1】(2021·新高考Ⅱ卷·多选)已知直线2:0l ax by r +−=与圆222:C x y r +=,点(),A a b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点A在圆C上,则直线l与圆C相切B.若点A在圆C内,则直线l与圆C相离C.若点A在圆C外,则直线l与圆C相离D.若点A在直线l上,则直线l与圆C相切【解析】解法1:A项,若点A在圆C上,则222a b r+=,圆心C到直线l的距离d r=,所以直线l与圆C相切,故A项正确;B项,若点A在圆C内,则222a b r+<,圆心C到直线l的距离2d r==>,所以直线l与圆C相离,故B项正确;C项,若点A在圆C外,则222a b r+>,圆心C到直线l的距离2d r==<,所以直线l与圆C相交,故C项错误;D项,若点A在直线l上,则2220a b r+−=,即222a b r+=,圆心C到直线l的距离d r==,所以直线l与圆C相切,故D项正确.解法2:显然对于圆C,以(),A a b作为极点,那么极线就是2:0l ax by r+−=A项,若极点A在圆C上,则极线l是圆C的切线,故A项正确;B项,若极点A在圆C内,则极线l与圆C相离,故B项正确;C项,若极点A在圆C外,则极线l是圆C的切点弦,应与圆C相交,故C项错误;D项,若极点A在直线l上,这是极线恰好为切线,极点为切点的情形,故D项正确.【答案】ABD【例2】(2011·四川)椭圆有两个顶点()1,0A−,()1,0B,过其焦点()0,1F的直线l与椭圆交于C、D两点,并与x轴交于点P,直线AC与BD交于点Q.(1)当CD=时,求直线l的方程;(2)当P点异于A、B两点时,证明:OP OQ⋅为定值.【解析】(1)由题意,椭圆的短半轴长1b=,半焦距1c=,所以长半轴长a =,故椭圆的方程为2212y x +=,当2CD =时,易得直线l 与x 轴垂直,故可设l 的方程为1y kx =+()0,1k k ≠≠±, 设()11,C x y ,()22,D x y ,联立22112y kx y x =+⎧⎪⎨+=⎪⎩消去y 整理得:()222210k x kx ++−=, 判别式()2810k ∆=+>,由韦达定理,1221222212k x x k x x k ⎧+=−⎪⎪+⎨⎪=−⎪+⎩①②,所以12CD x x =−==k =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1y =+.(2)极点极线看问题:设(),0P m ,以P 为极点,则对应的极线为1mx =,即1x m=, 显然点Q 在极线上,所以1Q x m =,不难发现101Q OP OQ m y m⋅=⋅+⋅=. 注意:上面的过程不能作为正式的作答,卷面上可以按下面两个解法来写.解法1:直线AC 的斜率为111AC y k x =+,其方程为()1111yy x x =++③,直线BD 的斜率为221BD y k x =−,其方程为()2211yy x x =−−④,用式③除以式④整理得:()()21121111y x x x y x ++=−−,即()()21121111Q Q x y x x y x ++=−−, 而()()()()()()212112211212121211111111y x kx x kx x kx x y x kx x kx x kx x ++++++==−+−−+−,所以122112121111Q Q x kx x kx x x kx x kx x ++++=−−+−,由①知12222kx x k =−−+, 故()()()()()()222222222222122111122212121111222Q Q k k k kkx x k x x k k k k k k k k x k k x x k x k k k −−−+−−++−+−+++===−+−+⎛⎫−−−−+−++ ⎪+++⎝⎭,解得:Q x k =−,易得1,0P k ⎛⎫− ⎪⎝⎭,故()11P Q OP OQ x x k k ⋅==−⋅−=,即OP OQ ⋅为定值1.解法2:直线AC 的斜率为111AC y k x =+,其方程为()1111yy x x =++③,直线BD 的斜率为221BD y k x =−,其方程为()2211yy x x =−−④,用式③除以式④整理得:()()21121111y x x x y x ++=−−,即()()21121111Q Q x y x x y x ++=−−⑤ 所以()()()()()()()()()()()()222222121211212222212121212122111111111111211Q Q x x x y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y x x x −+⎛⎫+++++++==== ⎪ ⎪−−−−++−−−⎝⎭ 22222121122121122kk k k k k k k −−+−⎛⎫++= ⎪+⎝⎭−++++, 因为1x ,()21,1x ∈−,所以12101x x +<−,结合⑤可得11Q Q x x +−与21y y 异号, 又()()()()()222212121212222221122211112222k k k k k y y kx kx k x x k x x k k k k +−−=++=+++=−−+==++++()2221121k k k k +−=−⋅++, 所以12y y 与11k k −+异号,即21y y 与11k k −+异号,从而11Q Q x x +−与11k k −+同号,所以1111Q Q x k x k +−=−+,解得:Q x k =−,易得1,0P k ⎛⎫− ⎪⎝⎭,故()11P Q OP OQ x x k k ⋅==−⋅−=,即OP OQ ⋅为定值1.【例3】(2020·新课标Ⅰ卷)已知A 、B 分别为椭圆()222:11x E y a a+=>的左、右顶点,G为E 的上顶点,8AG GB ⋅=,P 为直线6x =上的动点,PA 与E 的另一交点为C ,PB 与E 的另一交点为D . (1)求E 的方程;(2)证明:直线CD 过定点.【解析】(1)由题意,(),0A a −,(),0B a ,()0,1G ,故(),1AG a =,(),1GB a =−, 所以218AG GB a ⋅=−=,解得:3a =或3−(舍去),故E 的方程为2219x y +=.(2)极点极线看问题:如图1,设AB 和CD 交于点Q ,AD 和CB 交于点M ,则PQM 为自极三角形,所以点Q 和直线PM 是一对极点极线,设(),0Q m ,则极线PM 的方程为19mx=,即9x m =,又点P 在直线6x =上,所以96m =,从而32m =,故3,02Q ⎛⎫⎪⎝⎭,这样就得到了直线CD 过定点3,02⎛⎫⎪⎝⎭.注意:上面的过程不能作为正式的作答,卷面上可以按下面两个解法来写. 解法1:由(1)知()3,0A −,()3,0B ,设()6,P t ,()11,C x y ,()22,D x y ,当0t ≠时,直线PA 的方程为93x y t =−,代入2219x y +=消去x 化简得:22815490y y t t ⎛⎫+−= ⎪⎝⎭, 解得:0y =或269t t +,所以269C ty t =+,故22927339C C t x y t t −=−=+,从而2222736,99t t C t t ⎛⎫− ⎪++⎝⎭,直线PB 的方程为33x y t =+,代入2219x y +=消去x 化简得:2291890y y t t ⎛⎫++= ⎪⎝⎭,解得:0y =或221t t −+,所以221D t y t =−+,从而2233331D D t x y t t −=+=+,故222332,11t t D t t ⎛⎫−− ⎪++⎝⎭,设3,02T ⎛⎫ ⎪⎝⎭,则()2222796,929t t TC t t ⎛⎫− ⎪= ⎪++⎝⎭,()222392,121t t TD t t ⎛⎫− ⎪=− ⎪++⎝⎭,即()22319t TC TD t +=−+,故TC TD ∥,所以T 、C 、D 三点共线,从而直线CD 过定点3,02T ⎛⎫⎪⎝⎭,当0t =时,易得C 、D 分别与B 、A 重合,所以直线CD 即为x 轴,显然直线CD 也过点T ,综上所述,直线CD 过定点3,02T ⎛⎫⎪⎝⎭解法2:由(1)知()3,0A −,()3,0B ,设()11,C x y ,()22,D x y ,()06,P y当00y ≠时,由图2可知点C 不与点B 重合,因为221119x y +=,所以()2211199y x =−,故CA 、CB 的斜率之积为2111211113399CA CB y y y k k x x x ⋅=⋅==−+−−① 又PA 的斜率09PA CA y k k ==,PB 的斜率03PB BD y k k ==,所以13CA BD k k =, 代入式①化简得:BC 、BD 的斜率之积13BC BD k k ⋅=−,显然CD 不与y 轴垂直,否则AC 与BD 的交点在y 轴上,故可直线CD 的方程为x my t =+,联立2219x ty x my ⎧⎪⎨+==+⎪⎩消去x 整理得:()2229290m y mty t +++−=, 判别式()()222244990m t m t ∆=−+−>,所以2290m t +−>, 由韦达定理,12229mt y y m +=−+,212299t y y m −=+,所以()121221829t x x m y y t m +=++=+,()22221212122999t m x x m y y mt y y t m −=+++=+,()1212121212133393BC BD y y y y k k x x x x x x ⋅=⋅==−−−−++,故()121212339y y x x x x −=−++,即22222299918339999t t m t m m m −−−⋅=−⋅++++,整理得:22990t t −+=,解得:32t =或3,若3t =,则C 、D 中有一个点与B 重合,不合题意,所以32t =,满足0∆>,即直线CD 过定点3,02⎛⎫⎪⎝⎭,当00y =时,易得C 、D 分别与B 、A 重合,所以直线CD 即为x 轴,也过点3,02⎛⎫ ⎪⎝⎭,综上所述,直线CD 过定点3,02⎛⎫ ⎪⎝⎭【例4】(2018·新课标Ⅰ卷)设椭圆22:12x C y +=的右焦点为F ,过F 的直线l 与C 交于A 、B 两点,点M 的坐标为()2,0.(1)当l 与x 轴垂直时,求直线AM 的方程; (2)设O 为坐标原点,证明:OMA OMB ∠=∠.【解析】(1)由题意,()1,0F ,当l 与x 轴垂直时,其方程为1x =, 由22112x x y =⎧⎪⎨+=⎪⎩解得:y =,即点A的坐标为1,2⎛⎫ ⎪ ⎪⎝⎭, 当点A的坐标为2⎛ ⎝⎭时,直线AM的方程为2y x =, 当点A的坐标为1,⎛ ⎝⎭时,直线AM的方程为y =−. (2)极点极线看问题:如图,设A '、B '分别为A 、B 关于x 轴的对称点, 则显然四边形AA BB ''构成等腰梯形,其对角线的交点为F ,以()1,0F 为极点, 则对应的极线为1012xy ⋅+⋅=,即2x =,而BA '和B A '的交点应该在极线上, 从而()2,0M 就是BA '和B A '的交点, 由图形的对称性不难发现OMA OMB ∠=∠. 且这一结论还可以推广,若F 不是焦点, 而是椭圆内x 轴正半轴上的一个一般的点, 比如可设为(),0t ,那么它的极线为012txy +⋅=,即2x t =,所以点2,0M t ⎛⎫⎪⎝⎭必定也能使OMA OMB ∠=∠注意:上面的过程不能作为正式的作答,卷面上可以按下面的解法来写. 解:当l y ⊥轴时,易得0OMA OMB ∠=∠=︒当l 不与y 轴垂直时,可设其方程为1x my =+,设()11,A x y ,()22,B x y , 联立22112x my x y =+⎧⎪⎨+=⎪⎩消去x 整理得:()222210m y my ++−=,易得判别式0∆>, 由韦达定理,12222m y y m +=−+,12212y y m =−+, ()()()()()()()122112211212121212222222222AM BM y x y x x y x y y y y yk k x x x x x x −+−+−++=+==−−−−−− 而()1221122x y x y y y +−+()()()()12211212121122my y my y y y my y y y =+++−+=−+ 22122022m m m m ⎛⎫⎛⎫=⋅−−−= ⎪ ⎪++⎝⎭⎝⎭,所以0AM BM k k +=,从而OMA OMB ∠=∠, 综上所述,OMA OMB ∠=∠.【例5】(2008·安徽)设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过点)M,且左焦点为()1F .(1)求椭圆C 的方程;(2)当过点()4,1P 的动直线l 与椭圆C 相交于两个不同的点A 、B 时,在线段AB上取点Q ,满足AP QB AQ PB ⋅=⋅,求证:点Q 在某定直线上.【解析】(1)由题意,22222211a b ab ⎧−=⎪⎨+=⎪⎩,解得:24a =,22b =,所以椭圆C 的方程为22142x y +=. (2)极点极线看问题:因为AP QB AQ PB ⋅=⋅,所以AP AQ PBQB=,故P 、A 、Q 、B 是一组调和点列,从而点Q 必定在点P 的极线上,因为点P 的坐标为()4,1,所以它的极线为41142x y⋅+=,化简得:220x y +−=,从而点O 在定直线220x y +−=上. 注意:上面的过程不能作为正式的作答,卷面上可以按下面的定比点差法来写. 解:设(),Q x y ,()11,A x y ,()22,B x y 因为AP QB AQ PB ⋅=⋅,所以AP AQ PBQB=,设AP AQ PBQBλ==()0,1λλ>≠,则PA PB λ=,AQ QB λ=,而()114,1PA x y =−−,()224,1PB x y =−−,()11,AQ x x y y =−−,()22,QB x x y y =−−所以()()12124411x x y y λλ⎧−=−⎪⎨−=−⎪⎩,且()()1212x x x x y y y y λλ⎧−=−⎪⎨−=−⎪⎩,从而12124111x x y y λλλλ−⎧=⎪⎪−⎨−⎪=⎪−⎩①②,且121211x x x y y y λλλλ+⎧=⎪⎪+⎨+⎪=⎪+⎩③④,①×③得:22212241x x x λλ−=−,②×④得:2221221y y y λλ−=−,所以22222212122224211x x y y x yλλλλ−−+⋅=+−−,即()222221122222421x y x y x y λλ+−+=+−⑤ 又A 、B 在椭圆C 上,所以22112222142142x y x y ⎧+=⎪⎪⎨⎪+=⎪⎩, 从而221122222424x y x y ⎧+=⎪⎨+=⎪⎩,代入⑤的:2244421x y λλ−=+−, 化简得:220x y +−=,即点Q 始终在直线220x y +−=上.强化训练1.(★★★)对于抛物线2:2C y x =,设点()00,P x y 满足2002y x <,则直线00:l y y x x =+与抛物线C ( ) A.恰有1个交点B.恰有2个交点C.没有交点D.有1个或2个交点【解析】显然直线l 是点P 对应的极线,因为2002y x <,所以点P 在抛物线内部,从而直线l 与抛物线C 没有交点. 【答案】C2.(★★★)已知椭圆22:12x C y +=的右焦点为F ,过点()2,2A 的直线与椭圆C 在x 轴上方相切于点B ,则直线BF 的方程为______.【解析】由题意,()1,0F ,以F 为极点,则极线为12x=,即2x =,所以点A 在极线上,根据配极原理,以A 为极点的极线过点F ,所以该极线就是BF ,其方程为2212xy +=,即21x y +=【答案】21x y +=3.(★★★)过点()2,1P 的直线l 与椭圆2214x y +=相交于点A 和B ,且AP PB λ=,点Q 满足AQ QB λ=−,若O 为原点,则OQ 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由题意,PA QA PBQAλ==所以点Q 是对应极点P 的极线与直线l 的交点,如图,易求得极线l 的方程为214xy +=,即220x y +−=,所以点Q在该极线上,从而min 5OQ ==.【答案】54.(★★★★)设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 、B ,上顶点为D ,点P 是椭圆C 上异于顶点的动点,已知椭圆C的离心率e =,短轴长为2. (1)求椭圆C 的方程; (2)如下图所示,直线AD 与直线BP 交于点M ,直线DP 与x 轴交于点N ,证明:直线MN 过定点,并求出该定点.【解析】(1)由题意,22b =,所以1b =,椭圆C的离心率e =,所以2a =,故椭圆C 的方程为2214x y +=.(2)极点极线看问题:如图,连接AP 、BD 交于点Q ,显然点Q 的极线是直线MN , 当P 在椭圆上运动的过程中,点Q 会在直线BD 上运动,根据共线极点的极线必然共点不难发现直线MN 是过定点的直线,易求得直线BD 的方程为22x y +=,所以可设()22,Q t t −,那么极线MN 的方程为()2214t xty −+=,整理得:()220x t x y −−−=,所以直线MN 过的定点是()2,1.下面给出规范的作答过程.解:由(1)可得()0,1D ,()2,0B ,()2,0A −,可设直线BP 的方程为2x my =+()0,2m m ≠≠±, 联立22214x my x y =+⎧⎪⎨+=⎪⎩消去x 整理得:()22440m y my ++=,解得:0y =或244m m −+,所以244p m y m =−+,从而228224p p m x my m −=+=+,故222824,44m m P m m ⎛⎫−− ⎪++⎝⎭,从而直线DP 的斜率为()222224144248282224DP mm m m m k m m m m −−−−−++===−−−+故直线DP 的方程为()2122m y x m +=+−,联立()02122y m y x m =⎧⎪+⎨=+⎪−⎩解得:()222m x m −=+,所以()22,02m N m −⎛⎫ ⎪+⎝⎭, 直线AD 的方程为121x y +=−,即220x y −+=,联立2202x y x my −+=⎧⎨=+⎩,解得:24242m x m y m +⎧=−⎪⎪−⎨⎪=−⎪−⎩,所以点M 的坐标为244,22m m m +⎛⎫−− ⎪−−⎝⎭,设()2,1G , 则42,22mm GM m m +⎛⎫=−− ⎪−−⎝⎭,4,12m GN m ⎛⎫=−− ⎪+⎝⎭, 从而22m GM GN m +=−,故G 、M 、N 三点共线, 即直线MN 过定点()2,1G .【反思】求解这道题时,可以先在草稿纸上用极点极线的知识去找到定点()2,1G ,那么在严格求解时,心中就有答案了,可以通过证明GM 与GN 共线,从而得出直线MN 过定点G . 5.(★★★★)如下图所示,椭圆22:143x y E +=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 、B ,左焦点为F ,过F 的直线与椭圆E 交于不与A 、B 重合的C 、D 两点,记直线AC 和BD 的斜率分别1k ,2k ,证明:12k k 为定值.【解析】极点极线看问题:由题意,()1,0F −,椭圆E 的极点F 对应的极线为10143x y−⋅⋅+=,即4x =−,如图,AC 与BD 的交点P 应在极线上,所以可设()04,P y −,显然()2,0A −,()2,0B ,所以直线AC 的斜率012PA y k k ==−,直线BD 的斜率026PB yk k ==−, 从而123k k =.下面给出严格求解过程. 解:由题意,()1,0F −,直线CD 不与y 轴垂直,可设其方程为1x my =−,设()11,C x y ,()22,D x y ,联立221431x y x my =+=−⎧⎪⎨⎪⎩消去x 整理得:()2234690m y my +−−=, 易得判别式0∆>, 由韦达定理,122634m y y m +=+,122934y y m =−+, 所以()121232my y y y =−+ 显然()2,0A −,()2,0B ,所以直线AC 的斜率1112y k x =+, 直线BD 的斜率2222y k x =−, 从而()()()()()()121121212112121212122122123933233222333121222y y y y y y x y my k my y y k x y my y my y y y y y y y −+−−−−−−======+++−++−−.6.(★★★★)已知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 +=>>的上、下顶点分别为A 和B ,左焦点为F , 原点O 到直线FA的距离为2. (1)求椭圆C 的离心率; (2)设2b =,直线4:l y kx =+与椭圆C 交于不同的两点M 、N ,证明:直线BM 与直线AN 的交点G 在定直线上.【解析】(1)由题意,原点O 到直线FA的距离OA OF bc d AFa ⋅===, 所以椭圆C的离心率2c e a ==. (2)极点极线看问题:由题意,直线l 与y 轴交于定点()0,4P ,显然点G 在点P 对应的极线上,当2b =时,易求得椭圆C 的方程为22184x y +=,从而该极线的方程为04184x y ⋅+=,即1y =,所以点G 在定直线1y =上.下面给出严格求解过程.解:由题意,()0,2A ,()0,2B −,设()11,M x y ,()22,N x y , 联立224184y kx x y =+⎧⎪⎨+=⎪⎩消去y 整理得:()221216240k x kx +++=,判别式()()2216412240k k ∆=−+⨯>所以2k <或2k >,由韦达定理,12212216122412k x x k x x k ⎧+=−⎪⎪+⎨⎪=⎪+⎩①②直线BM 的方程为1122y y x x ++=,直线AN 的方程为2222y y x x −−=,联立11222222y y x x y y xx +⎧+=⎪⎪⎨−⎪−=⎪⎩消去x 可得:()()12212222y x y y y x ++=−−,从而()()()()1212122212112126262222G G y x kx x y kx x x y y x kx x kx x x ++++===−−++③, 接下来给出以下两种计算非对称结构12212162kx x x kx x x ++的方法:法1:由①②知()121232kx x x x =−+, 代入式③得:()()122121221211211233966222331322222x x x x x kx x x kx x x x x x x x −++−++===−+−++−, 从而232G G y y +=−,解得:1G y =,所以点G 在定直线1y =上. 法2:由①知1221612kx x k =−−+代入式③得:22221221212222224246661212382416222121212k kx x kx x x k k k k k kx x x x x k k k +++++===−+⎛⎫−−+−− ⎪+++⎝⎭从而232G G y y +=−−,解得:1G y =,所以点G 在定直线1y =上.。

高考数学极点、极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高考数学极点、极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一道高考解析几何题的背景溯源──极点、极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题目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点满足,则的取值范围是,直线与椭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是.这是2010年高考湖北卷文科第15题,本题是一道涉及到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判定的考题.从高等几何的观点知,这里的点和直线就是椭圆的一对极点与极线,本题第二问实际上是:已知椭圆的极点在椭圆内,判断极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据笔者之前发表的文章中圆锥曲线极点和极线的几何性质可得如下结论:定理已知点和直线是圆锥曲线的一对极点与极线.(1)若极点在曲线上,则极线与曲线的相切于点;(2)若极点在曲线内,则极线与曲线的相离;(2)若极点在曲线外,则极线与曲线的相交.由该定理不难知道,考题中的直线与椭圆相离,故公共点个数为0.若运用几何画板进行实验操作动态演示,不仅可以验证确认该结论,而且还可获得直观感知从而加深印象强化理解.本文将借用判别式法给出该定理的另一种证明.为了表达方便我们给出圆锥曲线内部和外部的定义.圆、椭圆是封闭图形其内部和外部不言而喻,抛物线、双曲线不是封闭的是开的,我们参考一些杂志专著,对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内部和外部给出如下定义:焦点所在的平面区域称为该曲线的内部,不含焦点的平面区域称为曲线的外部,曲线上的点既不在内部也不在外部.关于点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我们有如下结论(这里证明从略).引理1已知点和抛物线.则(1)点在上;(2)点在内;(3)点在外.引理2已知点和椭圆(或圆).则(1)点在上;(2)点在内;(3)点在外.引理3已知点和双曲线.则(1)点在上;(2)点在内;(3)点在外.圆锥曲线把平面上的点分成三个部分:曲线上的点、曲线内的点和曲线外的点,每一部分的点的坐标对于曲线方程的左右两边的值具有相同的大小关系,真是“物以类集,人以群分”.下面将圆锥曲线分为抛物线、椭圆(圆)和双曲线三种情形,借用判别式法对定理给出如下证明.定理1已知点和直线是抛物线的一对极点与极线.则(1)点在上直线与相切于点;(2)点在内直线与相离;(3)点在外直线与相交.证明由得,,将其代入抛物线方程得,,所以.所以,(1)点在上直线与相切于点;(2)点在内直线与相离;(3)点在外直线与相交.定理2已知点和直线是椭圆(圆)的一对极点与极线.则(1)点在上直线与相切于点;(2)点在内直线与相离;(3)点在外直线与相交.证明当时,.则(1)点在直线与相切于点;(2)点在内直线与相离;(3)点在外直线与相交.当时,,将其代入曲线方程整理得,.所以.所以,(1)点在上直线与相切于点;(2)点在内直线与相离;(3)点在外直线与相交.综上所述,命题结论正确.同理可证如下如下结论:定理3已知点和直线是双曲线的一对极点与极线.则(1)点在上直线与相切于点;(2)点在内直线与相离;(3)点在外直线与相交.下面举例说明极点、极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在解题中的应用.1.判断点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例1若直线和没有公共点,则过点的直线与椭圆的公共点()至少有一个有两个只有一个不存在解显然点和直线恰好是的一对极点和极线,又极线与圆没有公共点,所以极点在圆内,所以,所以,所以,所以点在椭圆内(实际上,由图形可知圆上除两个点在椭圆上外,其余点均在椭圆内,因点在圆内,则点必在椭圆内),故过点的直线与椭圆相交有两个公共点,故应选.例2已知直线与双曲线没有公共点,则的取值范围是.解因为极线与双曲线没有公共点,所以对应极点在双曲线内部,所以有,故的取值范围是.2.判断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例3若点是内一点,直线是以点为中点的弦所在的直线,直线的方程为,则(),且与相离,且与相交,且与相离,且与相交解显然点和直线恰好是的一对极点和极线,因极点在圆内,所以极与圆相离.又是直线的一个法向量,所以,而直线是以点为中点的弦所在的直线,所以,所以.故应选.例4已知曲线,过点能否作一条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两点,且点是线段的中点?解假设存在这样的直线.设,则,两式相减得,.因点是线段的中点,所以,代入上式可得.若则有,于是两点重合不合题意,所以,所以,即直线的斜率为,故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为,即.将直线方程化为双曲线的极线方程形式得,因直线对应的极点为,而,所以极点在双曲线内,从而直线与双曲线相离没有公共点,这与假设矛盾,故不存在这样的直线.。

极点与极线法解高中圆锥曲线

极点与极线法解高中圆锥曲线

极点与极线背景下的高考试题极点与极线是高等几何中的重要概念,当然不是《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也不属于高考考查的范围,但由于极点与极线是圆锥曲线的一种基本特征,因此在高考试题中必然会有所反映,自然也会成为高考试题的命题背景.1.从几何角度看极点与极线定义1 如图1,设P 是不在圆锥曲线上的一点,过P 点引两条割线依次交圆锥曲线于四点,,,E F G H ,连接,EH FG交于N ,连接,EG FH 交于M ,则直线MN 为点P 对应的极线. 若P 为圆锥曲线上的点,则过P 点的切线即为极线.由图1同理可知, PM 为点N 对应的极线,PN 为点M 所对应的极线.因而将MNP 称为自极三点形.设直线MN 交圆锥曲线 于点,A B 两点,则,PA PB 恰为圆锥曲线的两条切线.定理1 (1)当P 在圆锥曲线Γ上时,则点P 的极线是曲线Γ在P 点处的切线;(2)当P 在Γ外时,过点P 作Γ的两条切线,设其切点分别为,A B ,则点P 的极线是直线AB (即切点弦所在的直线);(3) 当P 在Γ内时,过点P 任作一割线交Γ于,A B ,设Γ在,A B 处的切线交于点Q ,则点P 的极线是动点Q 的轨迹.定理2 如图2,设点P 关于圆锥曲线Γ的极线为l ,过点P 任作一割线交Γ于,A B ,交l 于Q ,则PA PBAQ BQ= ①;反之,若有①成立,则称点,P Q 调和分割线段AB ,或称点P 与Q 关于Γ调和共轭,或称点P (或点Q )关于圆锥曲线 Γ的调和共轭点为点Q (或点P ).点P 关于圆锥曲线Γ的调和共轭点是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是点P 的极线.推论1 如图2,设点P 关于圆锥曲线Γ的调和共轭 点为点Q ,则有211PQ PA PB =+ ②;反之,若有②成立, 则点P 与Q 关于Γ调和共轭. 可以证明①与②是等价的.事实上,由①有11AQ BQ PQ PA PB PQ PQ PQ PA PB PA PB PA PB --=⇒=⇒-=-11()2PQ PA PB ⇒⋅+= 211PQ PA PB⇒=+.特别地,我们还有推论2 如图3,设点P 关于有心圆锥曲线Γ(设其中心为O )的调和共轭点为点Q ,PQ 连线经过圆锥曲线的中心,则有2OR OP OQ =⋅ ,反之若有此式成立,则点P 与Q 关于Γ调和共轭.证明:设直线PQ 与Γ的另一交点为R ',则PR PR OP OR OP ORRQ R Q OR OQ OR OQ '-+=⇒='-+,化简图1图2即可得2OR OP OQ =⋅.反之由此式可推出PR PR RQ R Q'=',即点P 与Q 关于Γ调和共轭. 推论3 如图4,,A B 圆锥曲线Γ的一条 对称轴l 上的两点(不在Γ上),若,A B 关于Γ调 和共轭,过B 任作Γ的一条割线,交Γ于,P Q 两点,则PAB QAB ∠=∠.证明:因Γ关于直线l 对称,故在Γ上存在,P Q 的对称点,P Q ''.若P '与Q 重合,则Q '与P也重合,此时,P Q 关于l 对称,有PAB QAB ∠=∠;若P '与Q 不重合,则Q '与P 也不重合,由于,A B关于Γ调和共轭,故,A B 为Γ上完全四点形PQ QP ''的对边交点,即Q '在PA 上,故,AP AQ 关于直线l 对称,也有PAB QAB ∠=∠.定理3 (配极原则)点P 关于圆锥曲线Γ的极线p 经过点Q ⇔点Q 关于Γ的极线q 经过点P ;直线p 关于Γ的极点P 在直线q 上⇔直线q 关于Γ的极点Q 在直线p 上.由此可知,共线点的极线必共点;共点线的极点必共线. 以上未加证明的定理,可参阅有关高等几何教材,如【1】,其中定理1的初等证法可参阅文【2】.2.从代数角度看极点与极线定义2 已知圆锥曲线22:220Ax Cy Dx Ey F Γ++++=,则称点00(,)P x y 和直线0000:()()0l Ax x Cy y D x x E y y F ++++++=是圆锥曲线Γ的一对极点和极线.事实上,在圆锥曲线方程中,以0x x 替换2x ,以02x x +替换x ,以0y y 替换2y ,以02y y+替换y 即可得到点00(,)P x y 的极线方程. 特别地:(1)对于椭圆22221x y a b +=,与点00(,)P x y 对应的极线方程为00221x x y y a b+=;(2)对于双曲线22221x y a b -=,与点00(,)P x y 对应的极线方程为00221x x y y a b -=;(3)对于抛物线22y px =,与点00(,)P x y 对应的极线方程为00()y y p x x =+. (4)如果圆锥曲线是椭圆22221x y a b+=,当00(,)P x y 为其焦点(,0)F c 时,极线恰为椭圆的准线;如果圆锥曲线是双曲线22221x y a b-=,当00(,)P x y 为其焦点(,0)F c 时,极线恰为双曲线的准线;如果圆锥曲线是抛物线22y px =,当00(,)P x y 为其焦点(,0)2p F 时,极线恰为抛物线的准线.3.从极点与极线角度看圆锥曲线试题图4 R【例1】(2010江苏卷文理1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如图,已知椭圆15922=+y x 的左右顶点为,A B ,右焦点为F .设过点(,)T t m 的直线,TA TB 与此椭圆分别交于点1122(,),(,)M x y N x y ,其中0m >,1200y y ><,.(1)设动点P 满足422=-PB PF ,求点P 的轨迹;(2)设12123x x ==,,求点T 的坐标;(3)设9=t ,求证:直线MN 必过x 轴上的一定点(其坐标与m 无关).分析与解:前面两问比较简单,这里从略. 对于(3),当9=t 时,T 点坐标为(9,)m ,连MN ,设直线AB 与MN 的交点为K ,根据 极点与极线的定义可知,点T 对应的极线经过K , 又点T 对应的极线方程为9195x m y⋅⋅+=,即 15m yx ⋅+=,此直线恒过x 轴上的定点K (1,0), 从而直线MN 也恒过定点K (1,0). 【例2】 (2008安徽卷理22)设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过点M ,且左焦点为1(F .(1)求椭圆C 的方程;(2)当过点(4,1)P 的动直线l 与椭圆C 交于两个不同的点,A B 时,在线段AB 上取点Q ,满足AP QB AQ PB ⋅=⋅,证明点Q分析与解:(1)易求得答案22142x y +=. (2)由条件可有PA PBAQ BQ=,说明点,P Q 关于 圆锥曲线C 调和共轭.根据定理2,点Q 的轨迹就是点P 对应的极线,即41142x y ⋅⋅+=,化简得220x y +-=. 故点Q 总在定直线220x y +-=上.【例3】( 1995全国卷理26)已知椭圆22:12416x y C +=,直线:1128x y l +=,P 是l 上一点,射线OP 交椭圆于点R ,又点Q 在OP 上且满足2OQ OP OR ⋅=,当点P 在l 上移动时,求点Q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曲线.分析与解:由条件知2OR OP OQ =⋅可知点,P Q 关于圆锥曲线C 调和共轭,而点Q 可看作是点P 的极线与直线OP 的交点.设(12,88)P t t -,则与P 对应的极线方程为12(88)12416t x t y⋅-⋅+=,化简得 (1)2tx t y +-= ③图5,)m图6x又直线OP 的方程为8812ty x t-=,化简得 223ty x t-=④ 解由③④联立方程组得22654244542t x t t tx t t ⎧=⎪⎪-+⎨-⎪=⎪-+⎩,消去t 得222346x y x y +=+,可化为22(1)(1)15523x y --+=(,x y 不同时为0),故点Q 的轨迹是以(1,1)为中心,,且长轴平行于x 轴的椭圆,但需去掉坐标原点.【例4】(2006年全国卷II 理21)已知抛物线24x y = 的焦点为F ,,A B 是抛物线上的两动点,且AF FB λ=(0)λ>,过,A B 两点分别作抛物线的切线,并设其交点为P . (1)证明FP AB ⋅为定值;(2)设ABP ∆的面积为S ,写出()S f λ=的表达式, 并求S 的最小值.分析与解:(1)显然,点P 的极线为AB ,故可设点0(,1)P x -,再设1122(,),(,)A x y B x y ,,,F A B 三点对应的极线方程分别为1y =-,112()x x y y =+,222()x x y y =+,由于,,A B F 三点共线,故相应的三极线共点于0(,1)P x -,将1y =-代入后面两个极线方程得1012022(1)2(1)x x y x x y =-⎧⎨=-⎩,两式相减得12012()2()x x x y y -=-.又02121(,2),(,)FP x AB x x y y =-=--,故02121()2()0FP AB x x x y y ⋅=---=. (2)设AB 的方程为1y kx =+,与抛物线的极线方程002()x x y y =+对比可知直线AB对应的极点为(2,1)P k -,把1y kx =+代入24x y =并由弦长公式得24(1)AB k =+,所以212(12ABP S AB FP k ∆==+. 显然,当0k =时,S 取最小值4. 【例5】(2005江西卷理22)设抛物线2:C y x = 的焦点为F ,动点P 在直线:20l x y --=上运动,过P 作抛物线的两条切线,PA PB ,且与抛物线分别相切于,A B 两点. (1)求APB ∆的重心G 的轨迹方程; (2)证明PFA PFB ∠=∠.分析与解:(1)设点001122(,),(,),(,)P x y A x y B x y , 与002y y x x +=对比可知直线:20l x y --=对应的极点为1(,2)2,P 为直线l 上的动点,则点P 对应的极线AB 必恒过点1(,2)2.图8图9设1:2()2AB y k x -=-,可化为2222k y k x +-=,故直线AB 对应的极点为(,2)22k k P -,将直线AB 的方程代入抛物线方程得2202kx kx -+-=,由此得2121212,(1)44x x k y y k x x k k +=+=+-+=-+,APB ∆的重心G 的轨迹方程为122212223322422222333k k x x k k x k k k y y k k k y ⎧+++⎪===⎪⎪⎨⎪++--++--+⎪===⎪⎩,消去k 即得 21(42)3y x x =-+.(2)设221122(,),(,)A x x B x x ,由(1)知1212,22k x x k x x +==-,又1(0,)4F ,由(1)知(,2)22k k P -,即1212(,)2x x P x x +,所以2111(,)4FA x x =-,12121(,)24x x FP x x +=-,2221(,)4FB x x =-.221211************111111()()()()244444cos 11()()4x x x x x x x x x x x FP FA PFA FP FA FP FP x FP x x ++--+++⋅∠====⋅++-.同理1214cos x x FP FB PFB FP FB FP+⋅∠==⋅. 所以有PFA PFB ∠=∠.。

圆锥曲线中的极点极线问题(学生版)

圆锥曲线中的极点极线问题(学生版)

圆锥曲线中的极点极线问题考情探究命题规律及备考策略【命题规律】本节内容是新高考卷的选考内容,设题不定,难度中等或偏难,分值为5-17分【备考策略】1.理解、掌握圆锥曲线极点极线的定义2.理解、掌握圆锥曲线的极点极线问题及其相关计算【命题预测】本节内容是新高考卷的常考内容,小题和大题都会作为载体命题,同学们要会结合公式运算,需强化训练复习知识讲解1.极点极线的定义如图,设P 是不在圆雉曲线上的一点,过P 点引两条割线依次交圆锥曲线于四点E ,F ,G ,H ,连接EH ,FG 交于N ,连接EG ,FH 交于M ,则直线MN 为点P 对应的极线.若P 为圆雉曲线上的点,则过P 点的切线即为极线.同理,PM 为点N 对应的极线,PN 为点M 所对应的极线.因而将△MNP 称为自极三点形.设直线MN 交圆锥曲线于点A ,B 两点,则P A ,PB 恰为圆锥曲线的两条切线.2.其他定义对于圆锥曲线C :Ax 2+Bxy +Cy 2+Dx +Ey +F =0,已知点P x 0,y 0 (非中心)及直线l :Ax 0x +B ⋅x 0y +y 0x 2+Cy 0y +D ⋅x +x 02+E ⋅y 0+y 2+F =0,则称点P x 0,y 0 是直线l 关于圆锥曲线C 的极点,直线l 称为点P 关于圆锥曲线C 的极线。

配极原则:共线点的极线必共点,共点线的极点必共点。

3.替换原则x0x →x 2,x 0y +y 0x 2→xy ,y 0y →y 2,x +x 02→x ,y +y 02→y .4.极点极线的几何意义(以椭圆为例)已知椭圆方程:x2a2+y2b2=1,设点P x0,y0的极线l:x0xa2+y0yb2=1.(1)当点P x0,y0在椭圆上时,极线l是以点P为切点的切线。

(极点在极线上)(2)当点P在椭圆外时,极线l与椭圆相交,且为由P点向椭圆所引切线的切点弦所在直线。

(3)当点P在椭圆内时,极线l与椭圆相离,极线l为经过点P的弦在两端点处的切线交点的轨迹,且极线l与以点P为中点的弦所在的直线平行。

专题7圆锥曲线之极点与极线微点1圆锥曲线之极点与极线

专题7圆锥曲线之极点与极线微点1圆锥曲线之极点与极线

专题7 圆锥曲线之极点与极线 微点1 圆锥曲线之极点与极线专题7 圆锥曲线之极点与极线微点1 圆锥曲线之极点与极线【微点综述】“极点极线”是射影几何中的内容,不属于高考考查的范围,但极点极线是圆锥曲线的一种基本特征,蕴含了很多圆锥曲线的重要性质,自然成为命题人命题的背景知识和方向,可以肯定的说“极点极线”为背景的考题是出题人思维中的定势方向.学生掌握了极点极线的相关知识,就可以从“高观点下”看待高中圆锥曲线的相关内容,更容易抓住问题的本质,虽然高考解答题不能用相关结论,但是我们可以将它作为辅助手段,快速的找到正确答案,然后再用初等方法写过程解题.一、极点极线发展简史极点与极线 ,是法国数学家吉拉德·笛沙格(Girard Desargues ,1591-1661)于1639年在射影几何学的奠基之作《圆锥曲线论稿》中正式阐述.吉拉德·笛沙格,1591年2月21日生于法国里昂,1661年10月卒于里昂,法国数学家和工程师,别名S .G .D .L .(是他署名Sieur Girard Desargues Lyonnois 的缩写),射影几何的创始人之一,他奠定了射影几何的基础.以他命名的事物有笛沙格定理、笛沙格图、笛沙格平面,1964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以他的名字命名一个月球环形山.他建立了统一的二次曲线理论,是从笛沙格定理三角形的角度,也是笛沙格定理的退化(参见南师大周兴和著《高等几何》第四章P 98,科学出版社,2003).二、引例先看一个引例:引例.对于一已知点()00,M x y 和一已知圆C :222x y r +=,直线l 的方程200x x y y r+=(*)的几何意义有如下3种情形:(1)当点()00,M x y 在圆C 上时,方程(*)表示为经过点M 的圆的切线,切点为()00,M x y ;(2)当点()00,M x y 在圆C 的外部时,方程(*)表示为过点M 的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所在的直线.点()00,M x y 在切点弦的中垂线上.(3)当点()00,M x y 在圆C 的内部,且M 不为圆心时,方程(*)表示为过点M 的对应点N (即以点M 为中点的弦端点的两条切线的交点N ),且与以M 为中点的弦平行的直线.202200r y x y ⎫⎪+⎭若P为圆锥曲线上的点,则过P点的切线即为极线.由图4同理可知,PM为点N对应的极线,称为自极三点形.设直线MN交圆锥曲线于点A,B两点,则【定理1】(1)当P在圆锥曲线Γ上时,则点1PB证明:设直线PQ 与Γ的另一交点为R ',则PR PR RQ R '=可得2OR OP OQ =⋅.反之由此式可推出PR PR RQ R Q ='',即点【推论4】如图7,A ,B 圆锥曲线Γ的一条对称轴关于Γ调和共轭,过B 任作Γ的一条割线,交Γ于P 【推论6】如图9①~③,已知点Q 、直线l 和圆锥曲线,M N ,在直线l 上任取一点P ,连结PQ ,分别过点Q 与直线l 是Γ的一对极点与极线,则2MPN S ∆=【定理3】(配极原则)点P 关于圆锥曲线Γ的极线p 经过点Q ⇔点过点P ;直线p 关于Γ的极点P 在直线q 上⇔直线q 关于Γ的极点证明:点P 的坐标用0标记,点Q 的坐标用1标记,点P 的极线为,图17注意其中的,B D 两点,我们固定,,,A C E F 点,先让B 与C 重合,D 与F 重合,这样,,BC DF 直线就成了椭圆的切线.我们得到一个圆锥曲线的内接四边形,这相当于帕斯卡定理的极限情形,我们对这个边形”用帕斯卡定理,就可以知道对边交点,X Z 与,C F 对应切线的交点在L 上.值得注意的是CF 是切点弦,说明L 是切点弦CF 上某个点的极线.边形”使用帕斯卡定理,由于前后2次使用帕斯卡定理的对象其实本质上是一个六边形,因此L不会变化,那么A,E处的切线交点也在L上,同理AE是切点弦,说明L是切点弦AE上某个点的极线.两个点的极线都是L,说明这两个点必须是同一个点,也就是AE,CF的交点,也就是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由此我们得到一个重要的结论:对于圆锥曲线内部任意一个定点P,对于任何内接四边形,只要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交点是这个定点,那么其对边所在直线的交点,对顶点处的切线的交点,都在这个定点的极线上.这是后面论述几何作图的重要基础.图18四、极点与极线的几何作图1.几何作图:求圆锥曲线内一点的极线图19利用前面的分析就非常简单了,过A任意作两条直线交圆锥曲线于四点,这就构成了一个以A为对角线交点的四边形,两组对边所在直线的交点所构成的直线就是准线.这里还有一些结论,我们让其中一组对边所在直线的交点在极线上运动起来,那么这个四边形就是变化的,但是对角线的交点始终是A.如果过A点作极线的平行线,那么就是中点弦了,这里还有一个蝴蝶定理,可以参考“微专题:蝴蝶定理”.2.几何作图:求圆锥曲线外一点的极线,进而求出切线设圆锥曲线外一定点是A,过任意作三条直线交圆锥曲线于六个点,将相邻的四个点交叉相连,得到B,C两点.对于B,B相当于是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交点,而A是对边所在直线的交点,根据之前的结论,B极线过A.再根据性质三,A的极线也过B.同理,A极线也过C,那么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直线BC就是A的极线.直线BC与圆锥曲线交于D和另外一个点(图中没有标出),连接AD,就是切线.对于另外一个点也是如此.这不失为一种画切线的好方法.3.几何作图:求圆锥曲线外一点的极线,也就是切线曲线上有一定点A,为了求出切线,可以想办法构造图形,方便利用前面的结论.任意做一个以A为顶点的四边形,对角线交点为C,利用前面的结论先作出C的极线.在AC上任取一点B,作出B的极线与C的极线交于Q.由于B的极线,C的极线过Q,那么Q的极线过BC,事实上BC就是Q的极线.那么A就是切点弦的一个端点了,连AQ,即为切线.B在AC上运动时,极线会绕Q点转动,这是很明显的结论,不仅仅对极线是这样.证明略.C D重合.那么这两条我们现在想象,如果让这两条直线旋转起来,使得,A B重合,,F(1)当32CD=时,求直线l的方程;(1)若点P 的坐标为()2,2,求椭圆的方程;两点,且BP mBC = ,直线,OA OB (2019高考全国Ⅲ卷21)12.已知曲线C :y =22x ,D 为直线(1)设动点P满足224PF PB-=,求点(2)设12x=,21 3x=,求点T的坐标;(1)求椭圆E的方程;(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是否存在与点立?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2)()11,A x y ,()22,B x y ,00(,)P x y ,由于点P 在圆M 上,,PA PB 是C 的两条切线,是切点,所以P 与切点弦所在直线AB :00220x x y y --=互为极点与极线,联立02220,,4y y x --=可得200240x x x y -+=,由韦达定理可得1202x x x +=,1204x x y =,()()()222222001212000001414164422x x x x x x x y xx y ⎛⎫⎛⎫=+⋅+-=+⋅-=+- ⎪ ⎪⎝⎭⎝⎭,点AB 的距离为200244x y d x -=+,∴()()()2300222200002041114442224x y AB d xx y x y x -=⋅=+-⋅=-+,()()22200000041441215621y y y y y y -=-+-=---=-++,由已知可得053y -≤≤-[方法四]【结合弦长公式和向量的运算求面积】由(1)得直线AB 的方程为12y tx =+.由2122y tx x y ⎧=+⎪⎪⎨⎪=⎪⎩,可得2210x tx --=,于是2121212122,1,()121x x t x x y y t x x t +==-+=++=+2222||1||1()42(1)AB t x x t x x x x t =+-=++-=+.由224PF PB -=,得()(222x y x ⎡-+-⎣化简得92x =,故所求点P 的轨迹为直线92x =.1又121121,QA QB y y k k k x x x '--==-=-所以QA QB k k '=,即,,Q A B '三点共线所以12||||||||||||||||x QA QA PA QB QB x PB ==='.故存在与P 不同的定点(0,2)Q ,使得【点睛】本题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与几何性质、。

极点与极线法解高中圆锥曲线

极点与极线法解高中圆锥曲线

极点与极线法解高中圆锥曲线极点与极线在高等几何中是重要的概念,虽然不是《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研究内容,也不属于高考考查的范围,但由于极点与极线是圆锥曲线的一种基本特征,因此在高考试题中必然会有所涉及,自然也会成为高考试题的命题背景。

从几何角度来看,极点与极线的定义如下:设P是不在圆锥曲线上的一点,过P点引两条割线依次交圆锥曲线于四点E、F、G、H,连接EH、FG交于N,连接EG、FH交于M,则直线MN为点P对应的极线。

若P为圆锥曲线上的点,则过P点的切线即为极线。

由图1同理可知,PM为点N对应的极线,PN为点M所对应的极线。

因此,将MNP称为自极三点形。

设直线MN交圆锥曲线于点A、B两点,则PA、PB 恰为圆锥曲线的两条切线。

定理1如图1,当P在圆锥曲线上时,则点P的极线是曲线在P点处的切线;当P在圆锥曲线外时,过点P作圆锥曲线的两条切线,设其切点分别为A、B,则点P的极线是直线AB(即切点弦所在的直线);当P在圆锥曲线内时,过点P任作一割线交圆锥曲线于A、B,设圆锥曲线在A、B处的切线交于点Q,则点P的极线是动点Q的轨迹。

定理2如图2,设点P关于圆锥曲线的极线为l,过点P任作一割线交圆锥曲线于A、B,交l于Q,则①成立;反之,若有①成立,则称点P、Q调和分割线段AB,或称点P与Q关于圆锥曲线的调和共轭,或称点P(或点Q)关于圆锥曲线的调和共轭点为点Q(或点P)。

点P关于圆锥曲线的调和共轭点是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是点P的极线。

推论1如图2,设点P关于圆锥曲线的调和共轭点为点Q,则有②成立;反之,若有②成立,则点P与Q关于圆锥曲线调和共轭。

可以证明,①与②是等价的。

事实上,由①可得到②,由②可得到①。

特别地,我们还有推论2如图3,设点P关于有心圆锥曲线(其中心为O)的调和共轭点为点Q,PQ连线经过圆锥曲线的中心,则有OR²=OP×OQ,反之若有此式成立,则点P与Q关于圆锥曲线调和共轭。

1.极点、极线与圆锥曲线试题的命制

1.极点、极线与圆锥曲线试题的命制

圆锥曲线一组性质及猜想的简证与推广曾建国(江西省赣州市赣南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341000) 一、引言文[1]将有关圆锥曲线切线、割线的一组性质进行了推广,证明了更为一般化的结论(为节省篇幅,仅列出有关椭圆的结论,参见图1)命题1 设点F(x0,y0)(非坐标原点)为椭圆Γ:x2a2+y2b2=1(a>b>0)内一点,过点F任作两直线AC,BD分别与椭圆Γ交于A,C,B,D,设直线AB,CD交于点P.过直线PF上任意一点M作直线l:x0xa2+y0yb2=1的平行线,与直线PA,PC分别交于点G,H,则直线PF平分线段GH.图1图2文[1]末作者猜想命题1的极限情形结论成立,但因未能找到严格、规范的证法及简捷证法而留下“一丝遗憾”(参见图2).猜想 设点F(x0,y0)(非坐标原点)为椭圆Γ:x2a2+y2b2=1(a>b>0)内一点,过点F任作一直线与椭圆Γ交于A,B,设A,B处的两条切线交于点P.过直线PF上任意一点M作直线l:x0xa2+y0yb2=1的平行线,与直线PA,PB分别交于点G,H,则直线PF平分线段GH.文[2]通过引进“调和线束”、“完全四边形的调和性”等“高观点”,完美地证明了上述猜想.但美中不足的是文[2]的证法仍算不上“简捷证法”.本文拟利用调和点列的一个性质,给出命题1及猜想的简证并将结论进一步推广.二、有关调和点列的概念和性质定义1[3][4] 对于线段AB的内分点C与外分点D,若ACCB=ADDB,则称C、D调和分割线段AB(或线段AB被C、D调和分割),或称点列A、B、C、D为调和点列.根据定义1易知,若线段AB被C、D调和分割,则线段CD也被A、B调和分割.调和点列与圆锥曲线的极线概念密切相关.事实上,根据高等几何知识我们有(参见图3):图3图4定义2[3] 设两点C、D的连线与圆锥曲线Γ相交于A、B,若线段AB被C、D调和分割,则称C、D是关于圆锥曲线Γ的一对调和共轭点.定义3[3] 一点P关于圆锥曲线Γ的所有调和共轭点的轨迹为一条直线p,称直线p为点P(关于Γ)的极线,点P为直线p(关于Γ)的极点.我们知道,点F(x0,y0)(非坐标原点)关于椭圆x2a2+y2b2=1的极线方程为x0xa2+y0yb2=1(参阅文[1]的引理1).因此,在命题1及猜想中,直线l就是点F关于椭圆Γ的极线.特别地,圆锥曲线焦点的极线就是与之对应的准线.当P在Γ外时,其极线p是从点P所引曲线Γ的两条切线的切点所确定的直线(即切点弦所在直线)[3].如图3,过一点C作圆锥曲线Γ的割线分别与曲线Γ及C点的极线交于点A、B及D,则根据上述定义易知,C、D、A、B为调和点列.定义4[3][5] 如图4,若A、B、C、D为调和点列,过此点列所在直线外任一点P作射线PA、PB、PC、PD,则称这四条射线为调和线束.反过来,任一直线与调和线束相交所截的四个点构成调和点列.调和点列有一个特殊性质(参见图5):图5图6引理1[3][5] 如果PA、PB、PC、PD为调和线束,且PD平行于AB,则PC必平分线段AB.三、命题1与猜想的简证及推广命题1的简证 如图1,依题设知,直线l就是F关于椭圆Γ的极线.设直线BD与l交于Q,根据定义2和定义3知,B,D,F,Q是调和点列,由定义4知,PB,PD,PF,PQ是调和线束.因为GH∥PQ交PF于M,则调和线束也就是PG,PH,PM,PQ.根据引理1即知,M为线段GH的中点.猜想的简证 依题设知,图2中l是F关于椭圆Γ的极线,于是A,B,F,Q是调和点列,以下与命题1证法类似,同理可得M为线段GH的中点.从上面的证明我们不难发现,命题1及猜想中没必要限制点F在椭圆内,即它们可以推广为下面的结论(点F在椭圆外的情形见图6、图7,上面的证法完全适用,证明略).命题2 设点F关于椭圆Γ的极线为l,过点F任作两直线AC,BD,分别与椭圆Γ交于A,C,B,D,设直线AB,CD交于点P.过直线PF上任意一点M作直线l的平行线,与直线PA,PC分别交于点G,H,则GM=MH.命题3 设点F关于椭圆Γ的极线为l,过点F任作一直线与椭圆Γ交于两点A,B,设A,B处的两条切线交于点P.过直线PF上任意一点M作直线l的平行线,与直线PA,PB分别交于点G,H,则图7图8GM=MH.在引理1中,显而易见,(图5中)与点列所在直线AB平行的直线PD可以换成调和线束中的任一条,也能得到类似的结论.因此,命题2及命题3也可以通过变换所作的平行线得到新的命题.例如命题2中换成作PA的平行线就得(见图8,证明略):命题4 设点F关于椭圆Γ的极线为l,过点F任作两直线AC,BD,分别与椭圆Γ交于A,C,B,D,设直线AB,CD交于点P.过直线PC上任意一点M作直线PA的平行线,与直线l,PF分别交于点G,H,则GM=MH.类似这样的命题还可以写出很多;另外,椭圆Γ也可以换成其他圆锥曲线,得到一系列命题,这里不再赘述.以上命题的结论不仅揭示了圆锥曲线的有趣性质,也为我们编制圆锥曲线试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例如2017年北京高考圆锥曲线试题就是以此为素材编制的[6].参考文献:[1] 干志华.圆锥曲线中的一个割线性质再探究[J].数学通讯(上半月),2017(6):41-43.[2] 李伟健.椭圆的一个结论的演变历程[J].数学通讯(上半月),2017(12):38-40.[3] 朱德祥.高等几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4] 沈毅.与调和点列有关的平面几何问题[J].中等数学,2009(2):6-10.[5] 郑春筱.调和点列的一个特殊性质及应用[J].数学通讯(上半月),2017(4):53-55.[6] 曾建国.调和点列:一道2017年北京高考题的背景分析及应用[J].数学通讯(上半月),2017(12):59-60.(收稿日期:2018-02-25)。

圆锥曲线解题技巧之五利用曲线的极坐标方程解题

圆锥曲线解题技巧之五利用曲线的极坐标方程解题

圆锥曲线解题技巧之五利用曲线的极坐标方程解题圆锥曲线解题技巧之五:利用曲线的极坐标方程解题在解决圆锥曲线相关问题时,我们经常使用的解题技巧之一就是利用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简洁地描述和解决问题,为我们解答一些复杂的几何问题提供了便利。

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曲线的极坐标方程解题,并通过实例加深理解。

一、什么是极坐标方程在介绍如何利用极坐标方程解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极坐标方程。

极坐标方程是一种用极坐标表示的函数方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通常用x和y坐标来描述点的位置,而在极坐标系中,我们用极径和极角来确定点的位置。

极径是点到原点的距离,而极角则是极径与x轴正半轴之间的夹角。

二、利用极坐标方程解题的步骤1. 确定曲线的极坐标方程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所给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根据不同类型的圆锥曲线,它们的极坐标方程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椭圆的极坐标方程为r = aε / (1 + εcosθ),其中a为主轴长,ε为偏心率,θ为极角。

2. 利用极坐标方程解题一旦确定了曲线的极坐标方程,我们就可以利用该方程进行解题。

根据所给的问题,使用极坐标方程来确定所求的未知量,并进行计算。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一些基本的数学技巧和公式,如加减乘除、因式分解、平方差公式等,来求解方程,并得出所需要的答案。

3. 检验解答的合理性在解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时刻注意检验解答的合理性。

首先,我们可以将所求点的坐标代入极坐标方程中,看是否满足等式。

其次,我们可以将所求点的坐标代入原始问题中,看是否满足题目的要求。

只有在这两方面都满足的情况下,我们才能确定所求的答案是正确的。

三、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如何利用曲线的极坐标方程解题,我们以一个实例进行分析。

假设有一个椭圆,其极坐标方程为r = 2 / (1+cosθ)。

现在需要求解该椭圆上的点P的坐标。

首先,我们已经确定了椭圆的极坐标方程为r = 2 / (1+cosθ)。

用圆锥曲线极点与极线的性质解题

用圆锥曲线极点与极线的性质解题

用圆锥曲线极点与极线的性质解题
邹生书
【期刊名称】《河北理科教学研究》
【年(卷),期】2011(000)001
【摘要】@@ 本文介绍圆锥曲线极点和极线的几何性质在解题中的应用,以飨读者.1 圆锥曲线极点和极线的定义已知圆锥曲线C:Ax2+Cy2+2Dx+2Ey+F=0,则称点P(x0,y0)和直线l:Ax0x+Cyoy+D(x+x0)+E(y+y0)+F=0是圆锥曲线C的一对极点和极线.
【总页数】2页(P13-14)
【作者】邹生书
【作者单位】湖北省阳新县高级中学,4352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用圆锥曲线极点与极线的性质解题 [J], 黄彩红
2.简述与圆锥曲线的极点和极线有关的性质 [J], 彭世金
3.高观点下再看问题本质——圆锥曲线极点与极线的一个性质应用 [J], 黄嘉欣
4.探解圆锥曲线问题的有效工具:极点与极线的性质 [J], 项燕英
5.用圆锥曲线极点与极线的性质解题 [J], 黄彩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圆锥曲线极点极线结论

圆锥曲线极点极线结论

圆锥曲线极点极线结论1. 引言圆锥曲线是平面解析几何中的重要内容,包括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

在研究圆锥曲线的性质时,极点和极线是常常涉及的概念。

本文将详细介绍圆锥曲线极点和极线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2. 极点和极线的定义在解析几何中,给定一个圆锥曲线和一条直线,如果直线上的点到圆锥曲线的每个点的距离都相等,那么这条直线称为圆锥曲线的极线,而直线上的点称为圆锥曲线的极点。

3. 极点和极线的性质3.1 极点的性质•极点和圆锥曲线上的点的连线与圆锥曲线的切线垂直。

•极点和圆锥曲线上的点的连线与圆锥曲线的法线平行。

•极点关于圆锥曲线的中心对称。

3.2 极线的性质•极线是直线。

•极线上的任意两点都是圆锥曲线上的极点。

•极线上的点到圆锥曲线上的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

4. 极点和极线的应用4.1 极坐标表示极点和极线的概念在极坐标表示中有广泛的应用。

在极坐标系中,极点就是坐标原点,极线就是极轴。

通过极坐标表示,可以简化对圆锥曲线的描述和计算。

4.2 极点和极线的图形推导通过极点和极线的概念,可以推导出圆锥曲线的一些重要性质。

例如,通过极点和极线的定义,可以证明椭圆是一个凸曲线,而双曲线和抛物线是非凸曲线。

4.3 极点和极线的几何意义极点和极线的概念对于解析几何中的问题求解有重要的几何意义。

例如,在求解圆锥曲线的方程和性质时,可以通过极点和极线的关系来简化问题,从而得到更简洁的解法。

5. 结论圆锥曲线的极点和极线是解析几何中重要的概念,它们有着许多重要的性质和应用。

通过极点和极线的定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圆锥曲线的性质和特点,从而在解析几何的问题求解中得到简化和优化。

因此,掌握圆锥曲线极点极线的结论对于学习和应用解析几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就是关于圆锥曲线极点极线结论的全面介绍。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理解和应用圆锥曲线极点极线提供帮助。

谢谢阅读!参考文献[1] 吴骏,王艺璇. 解析几何[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 李志民,刘明才. 解析几何[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