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十大网络安全时间及网络威胁
网络安全事件有哪些
网络安全事件有哪些网络安全事件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发生的威胁和攻击事件,为了保护网络安全,仍然需要注意各种网络安全事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网络安全事件:1. 病毒和恶意软件:这是最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之一。
病毒和其他恶意软件可以被发送到计算机或移动设备上,以控制或损坏受害者的系统,获取敏感信息或进行其他非法活动。
2. DDoS 攻击: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是指通过同时从多个来源向目标服务器发送大量请求,以使服务器超负荷运行并无法提供正常服务。
这种攻击可以导致网站瘫痪,并对业务和用户造成严重影响。
3. 数据泄露和黑客入侵:黑客入侵和数据泄露是指黑客入侵网络系统,盗取用户敏感信息或访问保密数据的行为。
这些事件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泄露、金融损失或声誉损坏。
4. 间谍软件和钓鱼攻击:间谍软件是一种可以偷窥和搜集个人信息的恶意软件。
钓鱼攻击则是通过虚假信息或诱饵欺骗用户,获取用户敏感信息的行为。
5. 社会工程学攻击:社会工程学攻击是指通过欺骗和操纵人们的行为来获得非法访问权限或敏感信息。
例如,通过冒充他人身份,骗取用户的密码或其他敏感信息。
6. 网络钓鱼:网络钓鱼是指通过虚假的网站或电子邮件,欺骗用户输入个人信息比如用户名、密码、银行账号、信用卡信息等来进行网络攻击。
这些信息被用来进行诈骗或其他非法活动。
7. 无线网络攻击:无线网络攻击是指黑客尝试入侵和利用无线网络来获取个人信息或访问受保护的网络。
例如,通过截取无线信号或破解无线密码。
8. 网络欺诈:网络欺诈是指通过互联网进行的欺诈行为,如虚假销售、虚假广告、网络金融诈骗等。
这种欺诈行为可能导致金融损失、个人信息泄露和信用卡盗窃等问题。
9. 跨站点脚本(XSS)攻击:XSS攻击是指黑客通过操纵网站输入框或其他用户输入点,注入恶意脚本来攻击用户计算机。
这种攻击可以劫持用户会话、窃取敏感信息或对用户系统进行更多攻击。
10. 社交工程攻击:社交工程攻击是指黑客通过操控人类心理和社交规则,欺骗用户透露敏感信息或打开恶意附件。
网络安全大事记
网络安全大事记
1. 2000年5月4日,"ILOVEYOU"恶意邮件肆虐全球,感染
了数百万计算机,造成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2. 2007年7月,爱尔兰银行卡数据泄露事件,致使约100万
持卡人的个人信息被盗取。
3. 2010年1月,Google遭到中国黑客的攻击,导致数十个Google帐户被盗,引发全球关注。
4. 2011年4月,PlayStation Network遭到黑客攻击,导致7700万用户的个人信息泄露。
5. 2013年6月,美国国家安全局前工程师Edward Snowden泄
露了NSA的大规模监听计划,引发国际社会对隐私保护的关注。
6. 2014年9月,苹果iCloud服务遭到黑客攻击,导致数百名
名人的私人照片被盗。
7. 2015年12月,乌克兰电网遭到俄罗斯黑客攻击,致使乌克
兰部分地区停电数小时。
8. 2016年6月,亚马逊阿里巴巴和eBay等电商网站遭到黑客
攻击,造成数百万用户账户信息被盗。
9. 2017年5月,全球范围内的" WannaCry"勒索软件攻击爆发,感染了数十万计算机,导致企业和机构遭受巨大经济损失。
10. 2020年12月,美国政府宣布俄罗斯黑客对数个联邦机构
进行了大规模的网络入侵,引发了对网络安全的高度警觉。
网络安全发展历程
网络安全发展历程网络安全发展历程1.互联网安全的起步阶段互联网安全的起步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互联网规模较小,主要用于学术研究和军事用途。
在这个阶段,主要的安全威胁来自于电脑、网络蠕虫和黑客攻击等。
1.1 电脑和网络蠕虫电脑是指一种能够自我复制,并且会对计算机系统造成损害的恶意程序。
早期的电脑主要传播方式为软盘、CD.ROM等可移动介质。
1988年,莫里斯蠕虫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这是互联网发生的第一次大规模安全事件。
1.2 黑客攻击黑客攻击是指未经许可进入计算机系统并获取或破坏数据的行为。
在互联网起步阶段,黑客攻击主要集中在个人电脑上,例如猜测密码、利用漏洞进行非法访问等。
2.互联网扩张与安全挑战随着互联网的扩张,网络安全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此阶段互联网的规模扩大,用户数量增加,安全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2.1 和的大规模传播随着电子邮件的广泛应用,和开始通过邮件传播,并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力。
举例来说,2023年的“爱信”通过电子邮件的附件进行传播,感染了全球数百万计算机系统。
2.2 网络钓鱼和仿冒网站网络钓鱼是指通过伪造电子邮件、网站等手段,引诱用户泄露个人敏感信息的行为。
仿冒网站则是指伪装成合法网站,骗取用户登录信息或进行诈骗活动。
这些针对用户的攻击手段开始变得日益成熟和普遍。
3.企业安全和网络犯罪随着互联网的商业化,企业安全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同时,网络犯罪也随之崛起,对公司和个人的资产和隐私造成严重威胁。
3.1 企业内部安全漏洞企业内部安全漏洞是指由于员工的疏忽、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的安全问题。
例如,在此阶段,社交工程攻击成为一种常见的方式,黑客通过与员工进行交流获取密码或敏感信息。
3.2 黑客攻击的增多与升级黑客攻击逐渐从个人电脑转向企业网络,攻击方式也更加高级和复杂。
例如,勒索软件通过加密用户数据并勒索赎金,成为网络安全的重要问题。
4.国家网络安全与国际合作随着互联网在国家间的重要性不断增加,国家网络安全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互联网安全领域重大事件回顾
互联网安全领域重大事件回顾互联网在现代社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扩张和发展,各种安全问题也相继涌现。
为了更好地保护互联网环境和用户数据安全,我们需要回顾一些互联网安全领域的重大事件。
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互联网安全重大事件,它们对互联网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斯诺登事件2013年,美国国家安全局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向媒体披露了一系列与美国政府和其他国家相关的监控计划。
斯诺登揭示的信息引起广泛的关注和争议,公众开始质疑政府监视行为对个人隐私的侵犯。
此事件引发了全球对互联网监控和数据隐私保护的讨论和反思,也推动了加强互联网安全立法和监管的发展。
二、 WannaCry勒索软件攻击2017年,一种名为WannaCry的勒索软件传播速度极快,袭击了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系统。
该勒索软件通过加密用户文件并勒索比特币来胁迫受害者支付赎金。
WannaCry的攻击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和数据泄露,严重影响了企业和个人的日常运作。
此事件凸显了网络安全脆弱性,引起了各国政府和组织对网络安全防御的重视。
三、Equifax数据泄露2017年,美国信用评级公司Equifax遭受了一次严重的数据泄露。
黑客入侵了Equifax的系统,窃取了超过1.4亿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社会安全号码、信用卡号码和驾驶执照号码等敏感数据。
这次数据泄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公众对个人数据保护的普遍关注和担忧。
Equifax事件暴露了企业在保护用户数据方面的不足,促使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出台,加强对个人数据的保护。
四、Facebook—剑桥分析丑闻2018年,Facebook遭遇了一起严重的数据泄露和隐私侵犯事件。
剑桥分析公司获取了上亿Facebook用户的个人数据,用于进行选民操纵和推广活动。
此事件引发了全球对数据隐私和社交媒体利用的关注,督促了加强个人数据保护和社交媒体监管的行动。
Facebook面临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数据隐私和安全。
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有哪些
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有哪些网络安全威胁是指对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信息系统进行恶意攻击和破坏的行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安全威胁日益增多,以下是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1. 病毒和恶意软件:病毒是指通过感染计算机系统或文件来破坏正常运行的程序,而恶意软件是一类恶意的软件程序,包括间谍软件和广告软件等。
用户在下载和安装未经验证的软件时,很容易感染病毒和恶意软件。
2. 木马程序:木马程序是一种潜伏在计算机中的恶意软件,通常被用来窃取用户信息、盗取密码、远程控制计算机等。
木马程序往往通过电子邮件附件、下载文件、软件漏洞等途径传播。
3. 黑客攻击:黑客是指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他人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的控制权的人。
黑客攻击方式多样,包括网络钓鱼、拒绝服务攻击、网络入侵等。
黑客攻击会导致隐私泄露、数据丢失、系统瘫痪等严重后果。
4. 钓鱼网站:钓鱼网站是指通过仿冒合法网站的方式,诱使用户输入个人账号和密码等敏感信息,从而达到非法获取用户信息的目的。
钓鱼网站往往具有与正规网站相似的页面和域名,容易让用户产生迷惑。
5. 网络间谍活动:网络间谍活动是指黑客或国家机构通过渗透、攻击等手段,获取他人敏感信息,包括政府机构、企业机密等。
网络间谍活动不仅对个人、组织和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同时也破坏了公平竞争和知识产权保护。
6. 数据泄露和信息泄露:数据泄露指未经授权的个人、组织及机构之间信息传输过程中信息被非法获取,而信息泄露是指敏感信息被非法披露给不相关的人。
数据泄露和信息泄露会导致个人隐私泄露、财产损失等问题。
7. 软件漏洞和系统漏洞:软件漏洞和系统漏洞是指在软件和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黑客可以通过利用这些漏洞来攻击和入侵系统。
及时修补漏洞和及时升级软件可以减少被攻击的风险。
8. 无线网络攻击:无线网络攻击主要指通过破解无线网络的安全设置,获取未加密的网络流量和用户信息。
常见的无线网络攻击包括Wi-Fi钓鱼、中间人攻击等。
典型网络安全泄密
典型网络安全泄密网络安全泄密是指在网络环境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个人隐私、企业机密或者国家重要信息被非法获取、利用或者暴露出来的现象。
网络安全泄密不仅给个人、企业和国家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失,也严重影响了人们对网络安全的信任和依赖。
本文将以典型的网络安全泄密事件为例,介绍一些典型的网络安全泄密案例。
首先,2013年美国国家安全局(NSA)信息曝光事件是一个典型的网络安全泄密事件。
当时,来自全球各地的媒体机构纷纷披露了NSA通过秘密监控互联网和电话通信手段大规模侵犯全球公民隐私的行为。
这一事件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对美国政府的网络安全政策和全球网络治理机制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2014年索尼影业公司遭受网络攻击事件也是一个典型的网络安全泄密案例。
该事件导致公司内部数十万份文件被盗,并公之于众。
这些文件中包括电影剧本、合同、公司内部电子邮件等敏感信息。
这一事件不仅对索尼影业造成了重大财务损失,还严重损害了其声誉和品牌形象。
再次,2016年雅虎公司披露的用户账户信息泄密事件是一个典型的网络安全泄密案例。
该事件中,黑客通过攻击雅虎的数据库,获取了至少5亿用户的账户信息,包括用户名、密码、电子邮件等个人敏感信息。
这一事件导致用户的个人隐私被泄露,不仅对雅虎公司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也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损失。
最后,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内部人员信息泄露事件也是一个典型的网络安全泄密案例。
该事件中,一名员工利用其职务之便,非法获取了大量内部人员的个人资料,并出售给黑客获取利润。
这一事件暴露了银行信息系统安全漏洞以及内部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足,对银行以及受波及的员工造成了重大损失。
综上所述,网络安全泄密涉及面广泛,影响深远。
它不仅影响着个人、企业和国家的利益,也对全球网络安全形势和治理机制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保障网络安全,我们需要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提高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各方合作,共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
网络安全重大事件
网络安全重大事件1. 2017年“惊天大盗”黑客入侵Equifax在2017年,黑客成功入侵了美国信用评级机构Equifax,泄露了约1.43亿美国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社会安全号码、信用卡信息等重要资料。
这一事件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个人数据泄露事件之一,对全球金融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2. 2013年美国国家安全局( NSA)大规模监控曝光今年6月初,35岁的内布拉斯加州转包公司分析师爱德华·斯诺登向《卫报》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及英国政府通信总部(GCHQ)入侵全球公众隐私的行为。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对个人隐私权的广泛关注和辩论,同时也揭示了政府大规模监控的潜在危害。
3. 2016年“渗透之风”黑客攻击迪士尼2016年末,黑客入侵了迪士尼的内部网络,盗取了涉及电影未来计划和工作人员的敏感信息。
尽管黑客仅索要了一笔比特币作为赎金,迪士尼仍拒绝支付,并采取了相应的安全措施。
这起黑客攻击事件显示了娱乐业的网络安全漏洞和对相关知识产权的威胁。
4. 2015年医疗保险公司安达信数据泄露事件2015年,安达信(Anthem Inc.)是美国最大的医疗保险公司之一,突然遭受黑客攻击,导致约8000万保险用户的个人医疗记录被盗取。
这一事件引发了对全球医疗保险行业网络安全性的关注,同时也引发了对个人医疗隐私的担忧。
5. 2014年索尼影业遭受大规模黑客攻击2014年底,索尼影业遭到一次大规模黑客攻击,并导致数十万件文件、电子邮件和私人敏感信息被泄露,涉及到高管的洩密和公司内部纷争。
黑客组织声称此举是对索尼电影《刺杀金正恩》的报复,这一事件引发了媒体行业对网络安全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讨论。
2013年 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
2013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1、1月4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下发了2013年1号文《广电总局关于促进主流媒体发展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意见》,要求将网络广播电视台提升到与电台电视台发展同等重要地位,鼓励电台电视台与宽带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新兴媒体结合,发展新形态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网络广播电视台,经过三至五年的努力,确立网络广播电视台在新媒体传播格局中的主流地位。
2、1月25日,国家税务总局第1次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网络发票管理办法》,自2013年4月1日起施行。
这将对保障国家税收、规范网络发票的开具和使用产生重要作用。
3、2013年我国个人信息安全保护问题受到重视。
2月1日,我国首个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实施,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工作进入法制阶段。
7月16日,工信部公布《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保护电信和互联网行业用户信息,维护网络信息安全。
4、2月17日,国务院公布《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5年,打造物联网产业链,形成物联网产业体系。
按照《意见》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等联合印发了《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5)》,制定了10个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对2015年物联网行业将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做出了规定。
5、6月25日,在公安部指导下,阿里巴巴、腾讯、百度、新浪、盛大、网易、亚马逊中国等21家互联网企业,成立了“互联网反欺诈委员会”,以推进全网联合,打击网络诈骗,共建交易安全生态圈。
6、2013年6月,美国“棱镜门”事件中美国政府对本国公民以及海外公民数据信息隐私权侵犯行为,引起我国对信息安全保障的重视。
我国将加快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建设,以此提升防护能力。
7、中美两国确定在中美战略安全对话框架下设立网络安全工作组。
7月8日,第一次网络安全工作组会议在华盛顿举行,双方就网络工作组机制建设、两国网络关系、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双边对话合作措施以及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
网络安全事件案例与分析
网络安全事件案例与分析网络安全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各种网络安全事件频频发生。
为了加强对网络安全的认识,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网络安全事件案例,探讨背后的原因、对策以及预防措施,以期提高大家对网络安全的重视和防御能力。
案例一:Yahoo数据泄露事件2013年,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Yahoo曝出了大规模数据泄露事件。
超过3亿个账户的用户信息遭到泄露,包括用户名、密码以及安全问题回答等敏感信息。
这一事件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恐慌。
事件分析:经调查发现,这次数据泄露是由一组黑客利用了系统漏洞进行的攻击。
Yahoo在事后承认,他们在网络安全方面存在着重大的漏洞,并未及时发现和修复这些问题。
教训与对策:第一,加强网络安全基础设施的建设,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和修复。
第二,加强对员工的网络安全培训和意识提高,减少内部人员的意外操作造成的安全漏洞。
第三,加大对黑客的打击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案例二:Equifax信用信息泄露事件2017年,美国信用评级机构Equifax遭到黑客攻击,超过1.4亿美国人的个人信息遭到泄露,包括姓名、社会安全号码、信用卡号等。
这一事件引发了美国国内外的巨大关注和担忧。
事件分析:调查发现,黑客入侵Equifax的方式是利用了已知的漏洞,并未及时修复这些安全漏洞。
而且,Equifax在事后处理这一事件时的应对不力,未能及时通知受影响的用户。
教训与对策:第一,IT系统的安全漏洞修复需及时,相关机构应积极关注漏洞信息,并及时处理。
第二,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安全应急预案,及时通知用户并采取措施防范风险。
第三,用户需保持警惕,定期更换密码,避免使用相同的密码。
案例三:WannaCry勒索软件攻击2017年,全球范围内爆发了一次规模巨大的勒索软件攻击事件,被称为“WannaCry”。
这种勒索软件利用Windows系统的漏洞进行传播,感染超过30万台计算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事件分析:专家分析认为,“WannaCry”攻击利用了Windows系统中一个被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称为"EternalBlue"的漏洞。
网络安全大事记
网络安全大事记网络安全大事记自从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安全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以下是网络安全的一些重大事件:2007年,俄罗斯发起的“沙粒”号卫星攻击,通过干扰美国情报卫星的正常通信,造成了美国对情报信息的极大损失。
这次事件引起了全球范围内对卫星通信安全的重视。
2010年,美国以色列合作开发的计算机病毒“斯图克网”袭击伊朗核设施,成功瘫痪了伊朗核能产业。
这次事件揭示了计算机病毒可能成为国际政治/军事斗争的一种新型武器。
2013年,美国前情报承包商爱德华·斯诺登揭露了美国黑客组织“国家安全局”大规模监听全球各国的互联网通信,引发了全球对个人隐私权保护的讨论,并推动了一系列相关法律和国际协议的修订。
2016年,互联网巨头雅虎公司曝光了涉及超过5亿用户的大规模数据泄露事件。
这次事件引发了对企业数据保护措施的重视,并促使了全球各地立法机构制定更加严格的数据保护法律。
2017年,全球范围内爆发了“勒索软件”病毒攻击事件。
这次攻击通过加密受害者的计算机数据,并要求支付赎金以解密数据,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大量数据丢失和财产损失。
2018年,社交媒体巨头Facebook曝光了涉及超过8,700万用户的数据泄露事件。
这次事件再次引发了对企业数据保护措施的重视,并促使了各国立法机构进一步修订数据隐私保护法律。
2019年,中国网络安全法正式生效,进一步强化了对个人隐私权和网络安全的保护。
这一法律规定了网络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和个人在网络安全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为网络安全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法律基础。
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爆发,互联网的使用量大幅增加,网络犯罪也有所上升。
各国政府和企业加大了对网络安全防护系统的投入,加强了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以应对不断增长的网络安全威胁。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复杂化。
黑客技术的不断进步,给个人隐私和企业信息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
因此,保护个人隐私和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全球范围的共同任务。
高校网络安全受到的威胁及其防范措施
高校网络安全受到的威胁及其防范措施作者:李辉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3年第07期高校校园网络是由多个子部分共同组成,其中主要包括存储子部分、服务器操作系统子部分、服务器子部分、局域网子部分以及供电子系统等子部分。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适应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的需要,校园网络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校的教育科研,办公自动化,学生的学习,各种电子资源等对Internet的依赖越来越紧密。
然而,来自网络中的黑客攻击、病毒、资源盗用等常常破坏着校园网络的正常运行,因此,校园网络的安全与防范就成了校园网络组建和使用中不可忽视的问题[1]。
一高校网络信息的重要性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对高校网络建设越来越关注,同时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发展高校的计算机网络,我国的高校的计算机网络建设工作已经初显成效。
传统的校园局域网仅仅用于学校自身的信息系统,而现在的学校的多媒体教室设备、视频监控设备、空调控制设备以及供电、供水控制等,全部都是由网络媒介传输数据和信息[2]。
网格化是近些年辅助教学仪器设备发展的一个方向,任何一种教学辅助设备都需要网络的支持,这些设备传输数据需要依靠学校网络。
辅助教学设备依靠网络进行数据共享和传输[3]。
例如实验室的光谱分析仪,需要通过远程控制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同时还可以将不同分析仪产生出来的结果汇聚到一台仪器上,从而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分析对比。
高校网络互联的规模逐步增大,网络应用的种类迅速扩大,由此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网络信息安全的保证是高校网络平稳运行的基本条件,其重要性是高校网络中任何环节都无法达到的。
为了使得高校网络具有防范威胁的抵抗力,必须抵制外部入侵,同时对于内部的防范也不容忽视。
拥有一套真正的全方位、多角度的高校网络安全机制是保证高校网络安全的必备手段。
营造一个高效、安全的网络环境不只是需要技术上的支撑,同时在网络管理方面也必须十分规范。
十大泄露事件揭秘信息安全问题
十大泄露事件揭秘信息安全问题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安全问题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泄露事件,给个人和企业的信息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揭秘十大泄露事件,并探讨其中的信息安全问题。
1. 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泄露事件2013年,前美国国家安全局承包商爱德华·斯诺登泄露了NSA的大量机密文件,揭露了该机构广泛的监听活动,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轩然大波。
信息安全问题:NSA的监听活动涉及大量的个人和企业信息,这种大规模的监听行为对个人隐私权和企业商业机密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2. 沃尔玛泄露事件2019年,沃尔玛的数据库遭到黑客攻击,导致超过1.4亿名顾客的个人信息被泄露。
信息安全问题:企业的数据库是存储大量个人信息的重要载体,一旦被黑客攻击,个人信息的泄露将导致用户的个人隐私权受到侵犯,并可能被用于进行诈骗和其他恶意活动。
3. 马里奥特酒店泄露事件2018年,马里奥特酒店集团的数据库被黑客攻击,导致超过5亿名顾客的个人信息被泄露。
信息安全问题:酒店集团拥有大量客户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电话号码、信用卡信息等,一旦被黑客攻击,这些个人信息将面临被滥用的风险。
4. 谷歌泄露事件2018年,谷歌的社交媒体平台Google+存在安全漏洞,导致将近50万名用户的个人信息被泄露。
信息安全问题:谷歌作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其社交媒体平台的安全漏洞暴露了用户的个人信息,这对用户的个人隐私权构成了威胁。
5.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泄露事件2016年,FBI的数据库遭到黑客攻击,导致超过2.3万名特工的个人信息被泄露。
信息安全问题:政府机构的数据库存储着大量敏感信息,一旦被黑客攻击,可能导致特工的个人安全受到威胁,并可能泄露国家安全相关的信息。
6. 约翰逊和约翰逊泄露事件2017年,英国市场调研公司约翰逊和约翰逊的数据库遭到黑客攻击,导致超过7万名顾客的个人信息被泄露。
网络安全事件具体
网络安全事件具体网络安全事件是指在网络环境中发生的各种威胁和攻击行为。
网络安全事件的具体表现形式和程度各不相同,可能是个人电脑被病毒感染,个人信息被窃取,也可能是企业服务器被黑客攻击,导致数据丢失或被勒索等等。
近年来,网络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给个人、企业以及整个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网络安全事件案例:1. WannaCry勒索软件攻击:2017年5月,全球范围内爆发了一起规模庞大的勒索软件攻击事件,名为WannaCry。
该恶意软件通过利用微软操作系统的漏洞,迅速感染了全球数十万台电脑,要求用户支付比特币来解锁受感染的设备。
这次攻击造成了大量企业和个人数据的损失,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2. 美国Office of Personnel Management(OPM)数据泄露事件:2015年,美国OPM遭到黑客攻击,导致超过2000万名联邦公务员及其他政府员工的个人信息被盗取,包括社会安全号码等敏感信息。
这次事件对美国政府的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也暴露了其在网络安全方面的薄弱环节。
3. 网络银行诈骗:网络银行诈骗是指黑客通过网络手段获取他人银行账户信息,进而盗取资金的一种犯罪行为。
这种诈骗手法多种多样,比如钓鱼网站、恶意软件等。
受害者往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个人账户信息泄露给黑客,使其顺利盗取资金。
这种网络安全事件严重影响了人们对于网上支付的安全性的信心。
4. DDoS攻击: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是指黑客通过占用大量计算机资源,对目标服务器发起大量崩溃性请求,导致服务器无法正常响应和运行,使得目标网站无法访问。
这种攻击常常用于故意破坏网络服务或勒索网站主,给互联网基础服务带来了不小的风险。
面对种类繁多的网络安全事件,个人和组织都需要重视网络安全的保护,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应对各种威胁。
这包括保持操作系统和软件的及时更新,加强密码和身份认证的安全性,定期备份重要数据,使用安全防护软件等。
2013年互联网十大事件盘点
News Focus32新闻聚焦阿里巴巴入股新浪微博2013年4月,新浪微博的用户在使用微博时发现页面变得不一样了。
这是因为去年4月新浪微博与阿里巴巴集团子公司阿里巴巴(中国)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该协议表明,阿里巴巴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以5.86亿美元购入新浪微博公司发行的优先股和普通股,占微博公司全稀释摊薄后总股份的18%左右。
事实上,阿里巴巴这一目标早在六年前就开始酝酿了。
阿里巴巴对于其未来是这样规划的——开放、协同、繁荣的电子商务生态圈,电子商务与SNS 完美结合。
这次入股新浪微博,是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社会化的重要一步。
阿里巴巴要进行社会化转型,而新浪微博恰恰拥有极强的用户黏性和SNS 属性,能够满足阿里巴巴的需求。
同时,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又是新浪微博的第四大流量出口,双方的协同性很强,用户匹配度极高。
阿里巴巴入股新浪微博,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进行社交化转型。
对于此次合作,新浪CEO 曹国伟表示,双方会共同探索社会化电商和移动电商。
当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和最大的电商平台相遇时,想象空间巨大。
新浪微博平台的发展将更加稳健。
微博是一个社会化的媒体平台,未来也可以同时成为一个社会化的商务平台,那才是一个真正的生态圈。
马云辞职2013年5月10日,马云正式卸任阿里巴巴CEO 职位。
时年48岁的马云说,对于互联网自己已经有点儿老了,要将机会留给年轻人。
他将阿里巴巴CEO 这个职位交给陆兆禧这位已经在阿里巴巴工作13年的元老级人物。
对于未来阿里巴巴的发展,马云在辞职前就留下了一个庞大且互有内在联系的阿里巴巴集团。
主要企业之间交易的阿里巴巴、主做公司与用户直接交易的天猫、主做小公司及个人业务的淘宝、负责电子商务安全支付的支付宝。
这些架构已经搭建完毕。
马云在致员工的辞职信中提到:“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说,48岁的我不再‘年轻’,阿里巴巴的下一代比我们更有优势运营好互联网生态系统,互联网是年轻人的天下。
”马云还说,“70后”和“80后”比“60后”更懂得未来,更有能力创造明天,也表示给年轻一代提供更大的舞台是其责任。
危及网络安全事例
危及网络安全事例在过去的几年里,全球范围内发生了许多威胁网络安全的事件。
以下是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1. 美国国家安全局 (NSA) 斯诺登事件:2013年,前美国国家安全局承包商爱德华·斯诺登泄露了该机构大量的机密文件。
这些文件揭示了NSA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监控活动,引发了关于个人隐私权和网络安全的广泛讨论。
2. 网络病毒 WannaCry:2017年,WannaCry是一种以勒索为目的的恶意软件,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漏洞感染了全球超过200,000台计算机。
此次攻击直接危及了许多企业、机构和个人的数据安全,造成了巨额损失。
3. Equifax数据泄露事件:2017年,美国信用评级公司Equifax 遭到黑客攻击,导致超过1.4亿美国人的敏感信息,包括社会安全号码和信用卡号码等个人数据被泄露。
这次事件对个人的金融和身份安全产生了重大影响。
4. 剑桥分析公司数据滥用事件:2018年,剑桥分析公司被曝光滥用Facebook用户数据,以影响选民行为。
这次事件揭示了个人私密数据被滥用的潜在危险,引发了对数据隐私保护和社交媒体平台监管的讨论。
5. 俄罗斯黑客组织对美国大选的干扰:2016年,据称俄罗斯黑客组织参与了美国总统选举期间的网络攻击行动,试图干扰选举结果。
这次事件引发了关于国家安全和网络防御的广泛关注和辩论。
这些事件都凸显了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并促使各国政府、组织和个人更加重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为了应对这些威胁,需要采取综合的安全措施,包括强化网络防御能力、加强法规和政策制定,以及提高个人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
中国互联网十大事件
生命如水,岁月如歌。
2012年即将从我们眼前流过,这一年,中国互联网行业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儿,这些事,或热闹,或经典,或标志,或扯淡,总而言之,他们都是不得不说的大事。
从这些大事中,提溜出十件来,供诸君玩味。
1、3B大战事件热度:★★★★★市场影响:★★★★★综合评定:★★★★★简介:“3”是奇虎网旗下产品360的简称。
奇虎网目前拥有产品含:360浏览器,360安全卫士,网址导航。
“B”是百度的简称,目前在中国搜索市场处于垄断地位。
3B大战为360新推出360自主搜索引擎向国内搜索引擎市场一家独大的百度公司发起的一场网络资源战争。
战争始于2012年8月21日,当天,360将360浏览器默认搜索引擎由谷歌正式替换为360自主搜索引擎,战争就此爆发。
点评:3B大战和前年的3Q大战一样,都是年度最热闹的事件,看点多多,让观众留连忘返。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3B大战最好玩的地方在于,在张朝阳的推动下,3B大战终于演变为了3SB大战。
2、微信的崛起事件热度:★★★★★市场影响:★★★★综合评定:★★★★☆简介:腾讯微信作为巨头布局移动互联网的成功案例,商业价值开始呈现。
微信用户达到2.7亿,预计2013年1月初突破3亿。
QQ关注指数呈下降趋势,微博用户也在分流,对运营商造成冲击。
随着用户量的提升,微信4.0版本技术平台对外开放API接口。
点评:微信之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腾讯,就好比QQ之于PC互联网时代的腾讯。
凭借一款QQ,腾讯打通了任督二脉,在PC时代睥睨天下,唯我独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亦如此!3、互联网巨头做手机事件热度:★★★★☆市场影响:★★★★☆综合评定:★★★★☆简介:2012年,国内各大互联网公司开始扎堆做手机。
从盛大的Bambook智能手机、网易手机(胎死腹中)、腾讯手机ROM、360特供机到阿里云手机,IT大佬们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的意图明显。
互联网千元手机混战,巨头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之争。
网络安全 大事件
网络安全大事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安全成为现代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
过去几年中,网络安全领域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给全球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几个重要的网络安全大事件。
首先,在2017年,全球范围内爆发了“勒索软件”攻击事件。
这种攻击方式通过感染用户计算机并加密其中的文件,然后勒索用户支付赎金才能解密文件。
这次攻击波及了全球数百万台计算机,包括政府机构、医院、企业等。
这次事件引发了全球对网络安全的担忧,并促使各国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其次,2018年,中国著名的网络安全公司“绿盟科技”披露了一系列大规模的网络攻击行动。
这些攻击行动涉及到政府机构、军事机构、能源公司等关键领域,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该公司指出,这些攻击行动背后可能涉及到国家级别的黑客组织。
这一事件再次提醒人们,网络安全不仅仅是个人和企业的问题,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2019年,美国联邦调查局(FBI)逮捕了世界上最大的木马病毒网络“埃莫西斯”(Emotet)。
该网络自2014年起活动,并在全球范围内感染了数以百万计的计算机。
该病毒通过恶意邮件附件和恶意链接进行传播,且可以窃取用户敏感信息。
埃莫西斯的被捕标志着网络安全领域的一次重要胜利,也表明全球各国在打击网络犯罪方面的合作日益加强。
最后,在2020年,全球范围内发生了一系列与新冠疫情相关的网络攻击事件。
骗子通过发送冒充世界卫生组织或相关机构的虚假信息,诱骗人们点击恶意链接或下载恶意软件。
这些攻击不仅损害了个人隐私和安全,也对抗击疫情工作造成了负面影响。
这次事件再次提醒人们,在关键时刻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措施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网络安全大事件的发生凸显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提升个人和企业的网络安全意识,才能有效捍卫网络空间的安全与稳定。
网络安全问题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战,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做好网络安全防护工作,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安全威胁。
论述网络安全事件
论述网络安全事件
网络安全事件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因为它对个人、机构和社会的信息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网络安全事件:
1. 全球勒索软件攻击事件:2017年5月,一种名为WannaCry
的勒索软件通过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漏洞在全球范围内
进行了攻击。
这个事件造成了数十万个系统被感染,导致了重要的数据丢失以及大量的经济损失。
2. 电子邮件和社交媒体账户的入侵:过去几年来,许多个人和组织的电子邮件和社交媒体账户被黑客入侵。
黑客通过猜测或获取密码来非法访问这些账户,并可能利用这些账户传播谣言、恶意软件或盗取个人信息。
3. 金融机构的网络攻击:金融机构一直是黑客攻击的主要目标之一。
黑客通常试图入侵银行、证券公司和支付系统等机构的网络,以获取敏感的金融信息或直接盗取资金。
这些攻击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动荡和用户的财务损失。
4. 个人隐私泄露事件:随着个人数据在网络上的普遍应用,个人隐私泄露事件也越来越频繁。
黑客通过入侵公司或政府部门的数据库来获取个人身份信息、信用卡信息和其他敏感数据,然后利用这些信息进行欺诈、诈骗或其他非法活动。
为了应对这些网络安全威胁,个人和组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自己的网络和数据安全。
这包括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
软件、使用强密码和多因素认证、定期备份数据、谨慎处理电子邮件和社交媒体信息、安装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等。
此外,政府和相关机构也需要制定更严格的网络安全法规和政策,并投入更多资源来防范和打击网络犯罪活动。
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网络空间的安全。
网络使用中常见的十大安全问题及解决办法
网络使用中常见的十大安全问题及解决办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使用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网络的便利性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问题。
本文将讨论网络使用中常见的十大安全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办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网络安全。
一、密码安全问题密码是我们在网络使用中最常用的安全措施之一。
然而,许多人在设置密码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使用弱密码、重复使用相同密码等。
这些行为会增加我们的账户遭到黑客攻击的风险。
解决办法:设置强密码是关键。
我们应该使用包含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的组合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
此外,使用密码管理器可以帮助我们安全地存储和管理密码。
二、网络钓鱼问题网络钓鱼是指黑客通过伪装成合法机构或个人的方式,诱骗用户提供个人敏感信息的行为。
这种攻击方式常常通过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
解决办法:要警惕不明身份的邮件和链接,尤其是要避免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或下载附件。
另外,定期更新和使用安全的防病毒软件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和阻止钓鱼攻击。
三、公共Wi-Fi安全问题在公共场所使用免费Wi-Fi是很常见的,但这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黑客可以通过公共Wi-Fi窃取我们的个人信息,比如账户密码、信用卡信息等。
解决办法:避免在公共Wi-Fi上进行敏感操作,如在线银行转账或购物。
如果必须使用公共Wi-Fi,应该使用虚拟专用网络(VPN)来加密我们的数据流量,从而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
四、社交媒体隐私问题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分享生活和与他人互动的重要平台。
然而,我们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个人信息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导致个人隐私泄露和身份盗窃。
解决办法:我们应该定期检查和更新我们的隐私设置,确保只有我们信任的人才能查看我们的个人信息。
此外,避免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过多的个人信息,以减少风险。
五、恶意软件问题恶意软件包括病毒、间谍软件、广告软件等,它们会在我们的设备上运行并窃取个人信息,或者破坏我们的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十大网络安全事件及网络威胁 (1)发布时间:2014.01.06 05:14 来源:赛迪网作者:子鉃【赛迪网-IT技术讯】2013年的棱镜门事件至今余波未了,新型安全威胁也层出不穷。
本文搜集整理了国内外安全企业所发布的2013年网络安全事件及威胁TOP榜单,列举出其中最为重要的十大如下。
1.棱镜门事件引发网络安全新思考2013年6月,美国国安局(NSA)前雇员斯诺登曝出的“棱镜门”事件震惊全球,它造成的一个明显影响就是导致诸如Lavabit和Silent Circle这样的加密邮件服务商迫于压力而关闭,因为它们拒绝向法律机构和政府部门提供这样的服务。
由此还引发另外一个揭露隐私安全问题的事件:美国国家安全局关于椭圆曲线加密算法的阴谋,该算法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发布。
美国前中情局(CIA)职员爱德华•斯诺顿披露给媒体数份绝密资料显示,美国国家安全局(以下简称“NSA”)通过恶意软件感染了全球超过5万台计算机,以窃取各种敏感信息;美国政府早在数年前就入侵中国一些个人和机构的电脑网络,其中包括政府官员,商界人士甚至学校;美国的“八大金刚”(思科、IBM、谷歌、高通、英特尔、苹果、甲骨文、微软)一直就跟NSA合作,向NSA提供它所感兴趣的信息。
由于这些公司的产品都被用在了中国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上。
国家的信息安全所面临的威胁十分严重,信息安全的自主创新和贯彻国家意志已经成为事关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
该事件的爆发导致下半年一批信息安全上市公司如启明星辰、北信源、蓝盾、卫士通等的股票迭创新高。
据中信证券报告指出,未来三年政府在信息安全上的投入意愿将大幅加强,行业复合年均增长率有望达到35%-40%,并伴随进口替代过程,政策力推国产替代,中国本土的软硬件生产、系统集成、网络安全提供商以及中国本土的互联网公司将迎来重大利好。
2.韩国政府爆发大规模黑客攻击凸显国家间网络战争雏形2013年3月20日,据韩国联合通讯社报道,韩国广播公司、文化广播电台、韩联社电视台等媒体以及新韩银行、农协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计算机网络当天全面瘫痪。
韩国广播公司工作人员说,公司内部计算机网络当天下午2时许突然瘫痪。
韩联社电视台方面确认,不仅办公室计算机网络无法运行,电视节目编辑设备也出现死机。
韩国警察厅确认接到多家机构报警,派出网络安全应对小组展开调查。
据报道,遭到影响的计算机数量达到3万多台。
据杀毒软件企业AhnLab的分析,黑客疑似用高级持续性威胁(APT)的方式窃取了补丁管理系统管理者的帐号和密码“。
也就是这个管理员目标被锁定后,通过一系列的社工方法,最终该管理员被拿下,然后黑客利用他的有效凭据,直接或间接控制了补丁服务器,上传貌似最新补丁文件的恶意程序,最终出现了大批电脑MBR(主引导扇区)损坏,无法启动的严重事件。
由于补丁分发服务器和其他终端之间是信任的关系,它下发的软件会在第一时间以系统最高权限来执行,一旦下发的软件是恶意程序,其结果是灾难性的。
这种攻击方式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另外我们也从新闻了解到朝鲜也宣称自己的网络也遭到来自韩国的攻击,因此这次韩国遭到的网络攻击不排除是朝鲜的报复行为。
而在2011年的7月份,韩国也遭到了一次类似严重的攻击,当时也有分析是朝鲜所为。
结合到现在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这次网络攻击的战争意味比较重----现实版的网络战争已经打响!3.科技巨头相继被入侵,“水坑攻击”肆孽2013年2月16日,Apple、Facebook 和 Twitter 等科技巨头都公开表示被黑客入侵,其中 Twitter 被黑后泄露了 25 万用户的资料。
后经披露证实是黑客在某网站的 HTML 中内嵌的木马代码利用 Java 的漏洞侵入了这些公司员工的电脑。
调查报告显示,这个具备“重大作案嫌疑”的网站名为iPhoneDevSdk,许多专注于自身移动平台发展的公司都将这一网站视为进行信息交流、分享的重要平台。
而在上述公司的员工浏览了这个网站后,该网站HTML中内嵌的木马便利用甲骨文Java漏洞侵入了这些员工的电脑。
这种攻击方式叫做“水坑攻击”,也就是选择性的挂马攻击。
黑客瞄准一个目标的时候,首先分析他的行为,比如他经常喜欢去哪些网站。
然后黑客就去攻击那个网站,找出其脆弱性后,挂上一些恶意软件,这个过程就是挂马。
攻击目标一旦访问这个网站时候就会中毒,然后就会被远程控制,执行任意代码。
4.Struts2曝高危漏洞黑客攻克大量知名站点7月中,业内再次爆发Apache Struts2应用框架的命令执行漏洞。
攻击者可以利用S该漏洞,执行恶意Java代码,最终导致网站数据被窃取、网页被篡改等严重后果。
由于这个漏洞利用难度低,而且利用工具已经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因此这个“Struts 2”漏洞被互联网安全领域人士看作是“互联网历史上又一重大安全危机。
在乌云漏洞平台最新确认的漏洞名单中,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运营商部分分站,中科院、工信部、交通部、中国邮政等部分站点,以及腾讯、淘宝、搜狐等大型互联网公司的部分分站均在列;此次受影响最严重的是京东,在乌云平台上有十几个漏洞被提交,涉及的站点包括奢侈品站360Top、彩票页面、充值页面、支付成功页面等。
5.一大批快捷酒店开房记录被泄露开房纪录下载当心中木马2013年10月中旬,有人利用国内众多酒店使用的的第三方存储平台的漏洞而遭泄露漏洞,获取了大量的用户信息,预计共有2000多万的居民信息被泄漏。
这些酒店包括汉庭、如家等;而用户的信息包括用户身份证号、手机号、用户姓名、用户ID、用户开房时间等,都是真实的信息。
这个消息可以和前几年的CSDN信息泄露相提并论。
据说在网络上某论坛流出大批酒店住客的开房名单供网民下载。
不少担心隐私泄漏的网民,也尝试着在网上购买或搜索下载“开房记录”,来查询自己是否名列其中。
但孰不知同样擅于捕捉热词的黑客,已经做好了挂马网站,静候“鱼儿”上钩。
安全专家介绍,“酒店开房记录”木马多伪装成专用播放器、 BT 种子等资源,再通过聊天群共享文件、搜索引擎关键词优化、垃圾邮件推送等渠道大规模传播,安全意识不够的用户很容易中招,电脑则沦为黑客的“肉鸡”,面临被盗号或不断弹出广告的风险。
6.比特币备受网络罪犯青睐比特币系统于2009年开始应用。
最初只有比特币爱好者和数学家使用这种加密货币,但很快它就流行开来,除了普通人之外,网络罪犯也对它感兴趣。
比特币是一种几乎匿名并且安全的支付方法。
随着2013年的“棱镜门”事件曝光,很多人开始寻找其他支付方式。
所以比特币越来越流行,2013年11月,一个比特币市值已经超过400美金。
除了直接盗取比特币,勒索软件也是一种流行的敛财方法,网络罪犯拦截访问电脑文件系统或者电脑中存储的加密数据文件,然后警告用户必须付钱才能恢复数据。
例如Cryptolocker木马,网络罪犯只给受害者三天支付时间,他们接受各种支付方式,包括比特币。
7.“游击式”攻击出现在传统的APT攻击中,黑客每次在受感染电脑潜伏数周,甚至数月,窃取可能得到的任何信息。
但是这种方法在长期内越来越容易被发现,导致攻击失败。
所以新趋势出现:小型“游击式”黑客团伙发起精准攻击,他们非常清楚需要从受害者那里得到什么,所以他们通常进入受害者电脑,窃取所需的东西,然后马上离开。
卡巴斯基实验室专家将他们称为“网络雇佣军”,这是一群有组织的人根据向他们付费人的需求,发起网络间谍或者破坏活动。
卡巴斯基在今年秋天发现的Icefog攻击就是一例,该APT攻击专门寻找特需的数据。
黑客通过在受感染工作站的恶意软件中集成远程访问技术,人工分析存储在企业电脑中的数据。
随后网络罪犯选择和复制他们想要的文件。
卡巴斯基实验室分析师预计未来这种趋势将会增长。
越来越多的小型网络雇佣军将出现,进行准确的游击式攻击。
8.DDOS——网站可用性最大的威胁网络安全成为越来越被关注的问题,而DDoS攻击又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据美国最新的安全损失调查报告,全球DDoS攻击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跃居第一。
2013年3月的针对反垃圾邮件组织Spamhaus的攻击高达300Gbps。
而这也证明了DNS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很脆弱(此次攻击正是利用了DNS服务商的应用漏洞而进行的DNS反射/放大攻击实现的)。
在2013年的头三个月内,大约有25%是很“平缓”的攻击,平均带宽在1Gbps以下。
然而,11%的平均带宽超过60Gbps,这表明攻击者越来越有组织性,能够更好地发动大规模攻击。
这种大规模的攻击主要得益于由受感染Web服务器组成的僵尸网络,而不是电脑组成的僵尸网络。
一旦被感染,这些服务器将通过流氓PHP脚本被控制。
这与攻击美国金融机构的Izz ad-Din al-Qassam Cyber Fighters组织使用的方法相同。
另外不仅是攻击的带宽有所增加,而且攻击的每秒数据包(pps)率也在增加,在今年的第一季度期间,平均达到3240万pps。
高攻击带宽可能会让目标的网络上行链路超载,让其无法处理其他合法流量,而高的每秒数据包率将会给路由和互联网服务供应商、运营商甚至DDOS防御供应商的其他网络设备制造麻烦。
建议对策:全面部署网络卫士抗拒绝服务系统。
该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发现攻击,自动DDOS攻击防护,一旦发生DDOS攻击,抗拒绝服务系统把攻击流量引到系统进行托管处理,通过系统的全局智能防护系统,可以有效的过滤95%以上DDOS攻击,可实现无人值守,极大的减少维护成本。
9.基础网络设施、网络安全设备本身安全性的风险某权威信息安全机构发布的《家用无线路由器安全报告》显示,在被分析检测的344款无线路由器中,有104个型号存在“弱密码漏洞”。
这意味着国内30.2%的家用无线路由器存在“弱密码”漏洞。
其中,4.7%的家用路由器曾被黑,中招用户保守估计达2000余万。
路由器基础设置安全系数的提升方法,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自己的电脑,了解设置安全系数,无线安全性的设置会更方便的让你体会到互联网的精彩世界。
路由器是局域网连接外部网络的重要桥梁,是网络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件,也是网络安全的前沿关口。
但是路由器的维护却很少被大家所重视。
试想,如果路由器连自身的安全都没有保障,整个网络也就毫无安全可言。
因此在网络安全管理上,必须对路由器进行合理规划、配置,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避免因路由器自身的安全问题而给整个网络系统带来漏洞和风险。
10.0 Day漏洞,n Day漏洞长期存在——应用软件的风险根据B2B International和卡巴斯基实验室在今年春天联合举办的《2013年全球公司IT安全威胁调查》发现:企业内部数据安全问题大多源于软件漏洞。
在过去一年中,85%参与调查的公司表示曾遭遇内部IT安全事故,软件漏洞是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