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政治制度
自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考试第二章重点
自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考试第二章重点一、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现状1.1 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主要包括:•单一统治党的特点•中央集权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体而言, 中国的政治制度具有强势的、复杂的单一统治党的特点, 即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集权化和一党执政。
另外, 中国政治体制中, 中央政府具有最高权利, 实行的是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 这种制度可追溯至清朝的封建君主制, 经过多年的演变、调整和发展, 直至现在。
此外, 中国的政治体制中还存在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并将其设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
1.2 中国政治制度的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革, 中国的政治制度也在发生变化。
现在, 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主要表现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利平衡正在发生变化•开放、透明、公正的政府管理方式正在形成•人民更加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和利益, 对政治的参与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二、中国的行政体制中国的行政体制主要由国务院、省、市、县四级政府组成。
其中, 国务院是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机关, 负责整个国家的行政管理工作。
省和市的政府则是向国务院负责, 负责一个地区的行政管理工作。
县的政府则是向省和市的政府负责, 负责一个县的行政管理工作。
此外, 中国的行政体制还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行政机构, 如各部委、各种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种特别行政区域, 如香港、澳门、台湾等。
三、中国的立法体制中国的立法体制主要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最高的立法机关, 由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军队和其他组织选举产生。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 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立法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着各地的利益和意愿, 是各地的立法机关。
此外, 中国还有各种不同类型的领导机构和组织,如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党委、各级政府和各种行业协会等, 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立法工作中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
中国政治制度史课件第二章共33页
❖ 王是早期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国家的代表 和象征,其权力体现形式:
王自称是作为上天和祖宗授予统治权的人间代表
王以宗族长兼国家元首的身份实行统治,并且在 强化宗法制的基础上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王通过使用誓、诰、命、令等文书或口谕以行使 王权
通过“会盟”、“巡狩”、“朝聘”等方式以控 制各诸侯国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3.2 皇帝的名位制度(3)
❖ 皇帝名位制度的特点:
集中反映了皇权专制的本质
渗透了天命观念,以天人合一来证明皇帝是唯一 至尊,并且有意营造皇权专制神秘化
全面贯注了以君臣父子、等级上下为中心的礼法 思想,以三纲五常等伦理学说作为重点内容,是 皇帝制度的外部表现形式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迫于形势,不得不以所谓“有功于社稷”,已经拥有重 大军政实力的皇子为继承人
“内援外助”是保证皇位继承的重要条件,也是择立继 承人的主要标准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4.2 皇位继承——保护和防范措施(2)
❖ 防范措施:
重视对太子的教育和培养,为太子选定师、傅, 设立东宫宫属,并给予一定从政实践的机会
❖ “王”
“王字之本文,斧也”,王同军事密切相关
❖ 王权的经济基础
以财产私有出现为特点的父权制
❖ “王”与神
中国没有那种无所不包的神权系统,所以“王”很快被 推到与神并列的位置,甚至本身就是神
❖ 高度发展的王权,是在国家进入成熟阶段出现的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1.2 王权的体现形式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3 皇帝制度
❖ 2.3.1 王朝的最高首脑——皇帝
苏教版(新版)八年级政治上册复习提纲
苏教版(新版)八年级政治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初识政治
-政治的含义
-政治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
-民主是一种政治形式
-民主是公民权利的保障
第二章: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的概念
-民主政治制度与专制政治制度的区别
-我国的政治制度
-民主集中制及其特点
第三章:国家机关
-国家机关的含义及三个层级
-国家权力的机构及其职能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制度
第四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权利的含义及分类
-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
-公民应尽的义务
-道德重要性及与法律的关系
第五章:政治文明和政治道德
-文明的内涵
-文明与文化的关系
-政治文明的内涵
-政治道德的基本问题及其主要内容
第六章:法治
-法治的含义
-法律的作用及其与道德规范的区别-法治的基本原则
-法律意识及其重要性
第七章:权利保障与法治
-公平正义的含义及其实现
-我国司法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法律援助及公检法工作
-权力制约与监督
第八章:民间组织及其作用
-民间组织的含义及分类
-公益组织的作用和意义
-青少年组织的作用和意义
-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关系及影响。
第二章 西方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西方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1、主权:国家固有的对内高于一切和对外保持独立自主的权利,或者说是国家独立自主处理内外事务而不受他国干预或限制的最高权力。
2、君主主权: 霍布斯的《利维坦》:每个国家都必须存在一个绝对的最高主权,足以强制人们遵守这一为达到和平共处而订立的契约。
而这个最高的、不受限制的、不可分割的主权权力,只能掌握在君主手中。
3、人民主权:卢梭认为,国家代表着"普遍利益"和"公共意志",国家主权应属于全体人民。
人民主权的主要内容就是公意,它体现了人民自由意志在国家政治中的最高地位,这种意志是不可转让、不可分割和不能代表的。
4、议会主权: 洛克认为,人民订立契约成立国家时,仍保留生命权、自由权与财产权三项不可放弃、不可转让的天赋权利。
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与执行权和对外权,立法权是最高权力。
(委婉表达了人民主权思想)5、洛克:英国哲学家、政治思想家。
他主张要捍卫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等"自由权利",强调建立有限政府6、主权在民:最早把主权在民原则写进宪法而确定下来的是法国,1793年宪法被认为是史无前例的、最民主的、最能体现卢梭人民主权理论的一部宪法。
法国是主权在民思想的发源地。
《人权宣言》成为法国第一部宪法的序言,这部宪法是欧州大陆最早的近代成文宪法7、政治合法性:又叫政府合法性、政权合法性,指某个政权或政府的统治获得社会成员的服从和忠诚的问题。
8、布丹:法国大律师,近代国家主权理论的创始人,他发表了《国家论六卷》,系统地论述了国家主权学说9、霍布斯:英国著名政治家,他运用近代自然法理论,论证了在自然状态下,人们通过订立契约而建立起国家。
《利维坦》10、卢梭: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也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他的人民主权理论对于近代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1、主权在民原则的主要内容主权在民原则,又称人民主权原则,它源于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率先倡导的“主权在民”学说。
八年级历史第二单元
八年级历史第二单元八年级历史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先秦时期一直延续到清朝的末年,贯穿了中国历史的整个发展过程。
这一制度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发生了多次变革和演进,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政治体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起点。
在这个时期,以封建制为特征的封建政治体制逐渐形成。
在封建制度下,贵族地主通过掌握土地资源和武装力量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称为诸侯国。
同时,中国也出现了以孔子为代表的思想家,提出了儒家思想的基本原则,对封建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汉时期是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中统一的封建帝国,实行了皇权集权制。
随后的汉朝继承了此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并且创立了丞相制度和科举制度。
丞相制度是代表皇帝管理政务的最高官员,科举制度是选拔人才的制度,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政治出现了动荡和混乱的局面。
在这个时期,中央政权逐渐虚弱,各地封建势力蔓延,地方军阀割据,政治权力高度分散。
这一时期出现了故乡制和世族制的兴起,封建封号得到了进一步扩大和加强。
4.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隋唐时期是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又一个高峰。
隋朝继承了秦汉时期的皇权集权制,但出现了封建势力与中央政权的矛盾。
唐朝则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废除了宗教世族,统一了地方行政制度,并实行了考试招贤制度。
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良好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5.宋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宋明清时期是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政治逐渐走向封建专制,官僚割据现象普遍存在。
宋朝提出了平民化的政治理念,但没能真正实现。
明朝建立了科举制度的完善和民族统一,但仍受官僚体制的束缚。
清朝建立了满人统治,粗暴压迫汉族,政治制度更加封闭和专制。
第二章 英国政治制度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一)、1689年《权利法案》
• 1689年1月在伦敦召开的议会全体会议上,宣布 詹姆斯二世逊位,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统治英国, 称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同时议会向威廉提出一 个《权利宣言》。 • 1、内容: • 宣言谴责詹姆斯二世破坏法律的行为; • 指出以后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效 力; • 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 • 人民有选举议会议员的权利;
(二)、议会的变化
议会逐步由贵族的议会转变为资产阶级的议会
英国工业革命后,中产阶级、工人阶级不满于被排除在政 治权力之外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扩大了公民权,降低了选民的财产 限制;取消了上院提名下院成员的权力;调整了下院的席 位。 1867年选举改革:进一步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城市 选民人数超过农村选区,熟练工人基本上获得了选举权, 工商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取得主宰地位。
• 条例规定:由15名大贵族组成委员会,实 际掌握国家政权。同时,由实际掌握政权 的贵族和另外选出来的12名贵族组成国会, 每年开会3次,讨论重大国事。由此进一步 限制了王权,初步提出了组成国会管理国 家的思想。
(三)、英国早期议会的形成
1215年 1265年 1343年 约翰王被迫签署《大宪章》 英国议会开始形成 议会分为上、下两院 上院:大贵族和教士 下院:乡绅和市民
首相
唐宁街十号
内阁 组 织 下院 选 举 选 民
君主 任 命 上院
白金汉宫
议会大厦
英国近现代的政治制度是英国中世纪政治
制度的延伸和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变革
的并不是英国中世纪的政治体制的结构和框架, 而只是变革了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政治体制中的 阶级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部 分内容也被不断变革着,使之更加适合英国政
2023年人教版部编新教材八年级政治上册目录
2023年人教版部编新教材八年级政治上
册目录
第一章: 政治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1.1 什么是政治
1.2 政治对我们的重要性
第二章: 我国的政治制度
2.1 我国的政治体制
2.2 中国的领导地位
2.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第三章: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3.1 公民的基本权利
3.2 公民的基本义务
3.3 公民的参与和监督
第四章: 国家治理与世界政治
4.1 国家治理的原则和要求
4.2 国际关系和中国的发展道路
4.3 中国的国际地位和责任
第五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
5.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5.3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六章: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6.1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6.2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第七章: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7.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7.2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路径
第八章: 走向未来的中国
8.1 中国梦和民族复兴
8.2 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
8.3 青少年在实现中国梦中的使命和责任
*注:以上为目录,各章节具体内容详见教材。
*。
七年级政治知识点归纳上册
七年级政治知识点归纳上册走进初中,政治课程就是我们必修的科目之一。
为了更好地学习政治,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
本文将根据《初中政治上册》的内容,为大家归纳总结七年级政治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
第一章政治与我国的发展1.政治的基本概念政治是指为了管理国家和社会,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和事项。
2.政治文化的含义政治文化是指在政治生活中形成和运用的有特定含义、价值观念和模式的文化。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是中国工人阶级和先进分子的先锋队。
第二章国家政权与政治制度1.国家及其性质国家是由一定的领土、人民和组织形式构成的有组织的政治实体,是权力机构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机构。
2.国家权力的三个基本属性国家权力的三个基本属性是普遍性、专一性和最高性。
3.我国国家机构的种类和职能我国国家机构分为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
第三章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形式。
2.政协制度政协是我国的最高政治协商机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团结组织。
第四章法律和法律制度1.法律的含义法律是由国家规定并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实施强制力的一种规范行为的制度。
2.我国的法律法规我国的法律法规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等。
第五章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1.祖国统一的含义祖国统一是指整个国家领土完整统一,不受分裂和瓦解的危险。
2.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国家繁荣、实现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
以上就是七年级政治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希望本文可以帮助各位同学更好地学习政治,认真学习政治知识,了解国家的基本情况,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七年级政治必背知识点上册
七年级政治必背知识点上册政治作为学科,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等都有着很大的培养作用。
七年级政治必背知识点上册是学习政治知识的重要前置资料,本文将为读者介绍其中必背的知识点。
第一章政治与生活1.政治的基本概念政治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为了统治和管理社会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的总称。
2.政治权力的来源和性质政治权力的来源是人民,在我国,政治权力属于人民的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
3.政治观念的培养政治观念是人们关心政治、了解政治、参与政治活动的思想意识和行动方式。
它是通过学习、社会实践和生活体验等多方面途径进行掌握和培养的。
第二章政治制度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作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还不相适应,国家要一方面发展经济,一方面实施再分配,捍卫人民利益。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系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主要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其常委会。
第三章政治经济学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在国家有意识地引导和调节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利用市场经济的调节、配置和激励机制,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一种经济形态。
2.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比较计划经济是国家在经济方面加强计划和调控的一种经济方式,而市场经济则是经济活动在市场的条约规制下进行的一种经济方式。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是人在生产过程中制造和使用的物质财富和人力财富的总和,而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劳动者的相互关系。
第四章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1.宪法的作用宪法是当代国家社会整体安排的基本规定,它是国家最根本的法律,具有最高的威信力和最优先的法律效力。
2.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民主集中制是指充分发扬民主,同时保证一个集中的领导,是一种有中国特色、有实践成果的制度模式。
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
国家 100% 80%
参与者 参与者 参与者 参与者 顺从者 顺从者 顺从者
60% 40% 20% 0%
顺从者
政治盲 政治盲 政治盲
参与者 顺从者 政治盲
政治盲
1
2
3
4
工业民主国 威权工业国 威权转型国 前工业民主国
过程文化的另一个重大特征,涉及个
体对其他群体以及自己作为群体成员 的看法。
个人信任其同胞公民吗? 愿意容忍其他人的政见,允许其他人 享受与自己相同的政治权利吗?
资料栏
价值观的社会化
民主德国曾经为其八年级的学生举行特殊
的仪式,标志着他们进入了成年。仪式的 核心是拥护以下四个誓言: 作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公民,你是否准 备为伟大而光荣的社会主义目标忠诚地工 作和战斗?是否以人民的革命成果为荣? 作为国家工农的儿女,你是否准备为实现 我们伟大的人道主义理想而追求更高的教 育、锻炼你的意志、成为你事业的主人、 终身学习并运用你的知识?
40 加拿大/捷克共和国 荷兰 美国 30 英国 法国/德国(西)
表 4,政府应当保证每个人的基本生活(同意的百分比) 来源:所选国家资料来自 2000-2002 年 世界价值观调查和 1999 年欧洲价值观调 查;遗失数据已排除于百分比统计之外。
三、政治社会化
政治文化随着人们政治态度和价值观
80
70 俄罗斯 爱沙尼亚 德国(西)
60 日本/立陶宛
民族自豪感(百分比) 来源:所选国家资料来自 2000-2002 年 世界价值观调查和 1999 年欧洲价值观调 查。数字条目是“自豪”和“非常自豪” 的百分比;遗失数据已排除于百分比统计 之外。
政治体系的合法性也为成功的政治过
八年级下学期政治科目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政治科目试题及答案第一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
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间是?
答: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
2.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哪里召开的?
答: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3.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
答: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机构是?
答: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机构是中共中央。
第二章:中国的政治制度
1. 中国的国家元首是?
答:中国的国家元首是主席。
2. 中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答:中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 中国的国家机关分为几个层级?
答:中国的国家机关分为三个层级,分别是中央、地方、基层。
4. 中国的政治制度是?
答:中国的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第三章:中国的政治文明
1. 中国的政治文明的核心是?
答:中国的政治文明的核心是民主法治。
2. 中国的政治文明的基础是?
答:中国的政治文明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中国的政治文明的追求是?
答:中国的政治文明的追求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4. 中国的政治文明的体现是?
答:中国的政治文明的体现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建设。
以上为八年级下学期政治科目试题及答案。
比较政治制度第二章(正式)正式2
第三节 西方国家宪法制度
• 一、西方国家宪法的产生 • 在欧洲,1789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人 和公民的权利宣言》。两年以后,该宣 言作为序言写入1791年的法国宪法。 1791年宪法是法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也是继美国宪法之后的世界上第二部成 文宪法。
第三节 西方国家宪法制度
• 二、英国宪法 • 英国是世界上宪法的发源地。它的宪法极其独 特:它不是在某个时刻“制定”出来的,而是 在数百年间渐积“生成”的;它不是囊括在一 个成文的法典中,而是散见于一些宪法性历史 文件、议会制定法、判例和惯例中;这种生成 的散见于各种渊源的“根本法”与普通法没有 形式上的区别,只有内容上的区别;而它的内 容又是灵活多变的。
第二节 宪法和政治制度
• 一、宪政:宪法与政治制度的高度融合 • (二)现代宪法的含义 本质和特点 • 2 、本质:列宁说:“宪法的实质在于:国家 列宁说: 宪法的实质在于: 列宁说 的一切基本法律和关于选举代议机关的选举权 以及代议机关的权限等等的法律,都表现了阶 以及代议机关的权限等等的法律, 级斗争中各种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 级斗争中各种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 阶级属性。 • 这是宪法的阶级属性 这是宪法的阶级属性。政治力量首先表现 为阶级力量,其次是其他政治力量。 为阶级力量,其次是其他政治力量。
第三节 西方国家宪法制度
• 三、美国宪法 • 美国宪法是在美国独立后,以修改邦联条例为名召开 的制宪会议上修订的。当时,美国共13个邦,参加会 议的有12个邦(罗德岛及普罗维登斯种植地未派代表 参加)。至今200多年它仅有27条修正案。这也是世界 上第一部成文的宪法。 美国宪法全文 序言- 我们美 利坚合众国的人民,为了组织一个更完善的联邦,树 立正义,保障国内的安宁,建立共同的国防,增进全 民福利和确保我们自己及我们後代能安享自由带来的 幸福,乃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和确立这一部宪法。
九上下政治知识点总结
九上下政治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指由一定规则和制度所组成的政治体系。
它包括国家的组织结构、权力的分配与运行机制、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等内容。
在九年级政治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中国的政治制度。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机构包括国家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等。
在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这些机构的职责和运行模式,如最高人民法院负责审理刑事和民事案件,最高人民检察院负责执法监督等。
2. 全国人大代表的产生和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的最高权力机关,由全国人大代表组成,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学生需要理解全国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和职权,如代表的选举程序、代表的职责等。
3. 国务院的职责和组成国务院是中国的最高行政机关,负责国家行政管理。
学生需要掌握国务院的职责和组成,如总理、副总理、部长等。
同时也要了解国务院的运行模式和机构设置,以便理解国家的行政管理机制。
第二章:政治经济政治经济是研究政治与经济之间关系的学科,探讨政府与市场的协同作用、资源配置、社会福利等问题。
在九年级政治课程中,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政治经济知识。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机制相结合的一种体制。
学生需要明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如国家宏观调控、市场调节资源配置等。
2. 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关系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公有制和私有制相结合的所有制形式。
在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关系,如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方向。
3. 宏观调控政策宏观调控是指国家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调节。
学生需要了解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如货币政策的主要功能、财政政策的重点内容、逆周期调节等。
第三章:国际关系国际关系是研究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包括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国际法等领域。
人教版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汇总
人教版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汇总第一章政治思想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立场- 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2. 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矛盾分析和群众路线3. 的基本内容-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第二章政治制度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和职权- 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和议事程序2. 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党的领导地位和政党制度-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基本原则-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组织和运作机制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全面从严治党和党的建设- 人民民主和法治建设- 协商民主和群众自治第三章国家政权1. 国家政权的性质和作用- 国家政权的定义和本质特征- 国家政权的作用和职能2. 国家权力的分立与制衡- 国家权力的分立和三权分立原则- 国家权力的制衡机制3. 国家政权的运行机制- 国家权力组织体系- 国家政权的运行程序和工作方式- 国家政权的监督和制约机制第四章决策分析1. 决策的概念和特征- 决策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决策的目的和条件2. 决策理论与决策方法- 决策理论的主要流派和方法- 决策方法的应用范围和技巧3. 决策价值观与道德规范- 决策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标准- 决策的公正性和可持续性以上是人教版高中政治的知识点汇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注意:以上知识点仅供参考,详细内容请参考教材或权威资料。
(新)浙教版七年级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
(新)浙教版七年级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本文档旨在对浙教版七年级政治上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研究和复。
第一章:政治生活- 政治:指统治者对人民实行统治的一种行为和关系。
- 政治生活: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以及政治环境中所进行的与政治有关的各项活动。
- 政治的重要性:政治决定着国家、社会以及每个人的命运,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二章: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指国家政权组织和运行的规则和制度。
- 国家:指人口、领土、主权统一的有组织的社会集团。
- 国家的基本特征:独立性、统一性、领土、人口、主权。
- 社会主义制度:反对剥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
- 人民民主专政:指人民通过选举、监督等方式直接参与国家的管理和决策。
第三章:权利与义务- 权利: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享有的自由和利益。
- 自由权利:、出版自由、宗教自由等。
- 义务: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当履行的责任和义务。
-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守法、热爱祖国、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等。
第四章: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指人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国家事务的活动。
- 选举:指人们通过投票的方式选举国家的代表和领导人。
- 政治协商:各种政党、团体以及人民代表之间的谈判和协商。
- 建议和批评:人民对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工作进行建议和批评。
第五章:民主与法治- 民主:指人民通过选举和政治参与来管理国家事务的一种制度和方式。
- 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政府和公民都要受法律的制约和保护。
- 社会主义民主:民主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主义事业,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利益。
第六章: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指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关系良好、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社会。
- 利益协调:通过各种方式解决社会矛盾,实现各方利益的协调共赢。
- 和谐稳定:社会关系和谐、社会发展稳定的状态。
以上是对浙教版七年级政治上册的知识点进行的简要总结,希望对学生们的研究和复有所帮助。
政治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必考
政治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必考政治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社会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政治九年级上册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必考的,每个学生都需要掌握。
第一章:政治与我本章主要介绍政治与生活的关系,包括政治意识、政治参与、政治学习方法等。
政治意识是指个人对政治的态度、观点和行为。
学生应该了解政治参与的方式和途径,通过积极参与政治活动来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
此外,学生还应该学会正确的政治学习方法,例如多角度思考问题,善于利用资源等。
第二章:我国政治制度本章分为两节: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我国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
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学生应该掌握这些基本特点,并能够分析这些特点对于我国的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我国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地方政权、政府职能机构等。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机构的组成和职能分工,例如中央政权的最高国家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等。
第三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学生需要了解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了解这项制度的内容和目的。
学生还应该了解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划分和具体的行政区划划分。
第四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章主要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涵、发展道路和基本要求。
学生应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分析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第五章:我国的政治经济制度本章主要介绍我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包括我国的国民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等。
学生应该了解我国的国家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制度,并能够分析这些制度对于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第六章:法律法规与公民权利本章主要介绍法律法规对于公民权利的保障和限制。
学生需要了解我国的宪法、法律和法规等,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九年级政治下册书
九年级政治下册书在九年级政治下册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和了解中国的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体制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册书,我们将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中国政治的发展历程、政治体系的运作机制,以及政治参与的方式和途径。
下面将针对九年级政治下册的不同章节和主要内容进行逐一介绍。
第一章: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
我们将学习到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以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为主要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将了解到中国政治制度的独特性和优势,以及中国政治的主要特点。
第二章:中国的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章将介绍中国的政治文化,包括中国的政治价值观、政治信仰、政治理念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将了解到中国政治文化的特点和影响,以及中国政治文化对中国政治的重要作用。
第三章:中国的政治体制政治体制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组织和运作机制。
本章将介绍中国的政治体制,包括国家权力机关、政府组织和政治组织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将了解到中国政治体制的结构和职能,以及中国政治体制的特点和优势。
第四章:政治参与的方式和途径政治参与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方式。
本章将介绍政治参与的方式和途径,包括选举、政治咨询、政治表达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将了解到政治参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政治参与对国家政治的影响和作用。
第五章:政治制度与政治发展政治制度是一个国家政治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本章将介绍政治制度与政治发展的关系,包括政治制度对政治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政治发展对政治制度的要求和挑战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将了解到政治制度与政治发展的相互关系和互动影响。
通过学习九年级政治下册的内容,我们将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中国政治的本质和特点,加深对中国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体制等方面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我们也将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政治参与的方式和途径,提高政治参与的能力和意识。
第二章: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概述
第一节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发展
二、曲折发展时期1957—1965年
(1)1957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要求在 全党进行普遍、深入的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整 风运动。随后“反右”斗争严重扩大化,给政治制度的建设带来 消极的影响。
第一节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发展
四、在发展中不断改革和完善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现代化过程之中, 还具有发展性特征。
多选题 1.一个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 A.具有决定意义 B.最集中的表现国家的积极关系 C.最集中的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 D.是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主要手段 E.是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工具
三、遭受破坏时期1966—1977年 “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遭受严重破坏, 整个国家陷入严重的动乱之中。 四、恢复和发展时期1978—2012年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提出“为了 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 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 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第二章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概述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创建发 展和日益完善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制度体系。 第一节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 第三节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
第一节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发展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起源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是中国共 产党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 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的政治成果。从20世纪二三十年 代工农民主政权开始,到抗日民主政权,再到四十年代中期以后 的解放区人民民主政权,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实践,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
政治八年级上册知识点(一)
政治八年级上册知识点(一)政治八年级上册知识点详解第一章:国家的组织和工作国家的组成•国家由人民、领土和主权组成。
•人民是国家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国家的主体。
•领土是国家的物质基础,包括陆地、水域和空域。
•主权是国家的核心,国家拥有独立的权力。
国家的组织形式•国家的组织形式一般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个层级。
•中央政府负责国家的全局工作,地方政府负责本地区的具体事务。
•不同国家的组织形式各有特点,如中央集权制、联邦制等。
第二章:我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执政党,拥有领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我国政治制度的核心和特点。
•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最大优势。
国家权力的分立与制衡•我国实行国家权力分立和相互制衡的原则。
•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审判权三个方面。
•不同权力机关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实现权力平衡。
第三章:我国的国家制度和公民的权利我国的国家制度•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特点是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一定的权利和自由。
•公民应当履行一定的义务,如遵守法律和社会道德等。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
第四章:国际政治与国家安全国际政治基本概念•国际政治是各个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和活动。
•主权、领土完整、非干涉内政是国际政治的基本原则。
•世界主要由国家组成,国家是国际政治的基本参与者。
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国家安全包括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等方面。
•维护国家安全是国家的根本任务之一。
以上是“政治八年级上册”的相关知识点及详解。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第五章:国家的主权与民主国家的主权•国家的主权是指国家拥有独立决定自己事务的权利。
•国家的主权体现在对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事务,以及对外的国际关系上。
•主权是国家的重要象征和基础,是国家保持独立和发展的前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政治制度在制度文化的诸要素中,经济制度是基础,政治制度是核心。
马克思说:“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
”①政治制度伴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形成,并与特定时代的生产力及生产关系相适应,它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同时借助国家政权的力量得以确立和推行。
政治制度既包括政体——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又包括政治思想——凝聚于政治制度中的政治观念形态。
第一节中央集权:政治体制模式的确立一、周代:向心型政治结构的初建中国古代曾出现过奴隶制宗法贵族君主制和封建君主专制两种政体,前者存在于夏、商、周三代。
夏、商、周三代的先民大都生活在黄河流域。
商部族起于商丘,建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北),复迁于殷(今河南安阳);周部族崛起于渭水流域后,通过伐纣战争,会诸侯于盟津(今河南孟津),战于牧野(今河南新乡),营建洛邑(今河南洛阳)为东都,从而,黄河流域成为商、周经济和政治文化的中心。
依托自然条件较为优越的黄河流域,周代的经济结构由殷商的农牧混合型转变为大面积的农业生产,至少在西周,中国已逐渐形成单一的农业经济结构。
周人重农,“夫民之大事在农”,②始终将农业生产置于国民经济的首位,而对商业活动则加以抑制和排斥。
在周代,一方面重贾好货的商业经济得不到发展,使之不可能像雅典、罗马和日耳曼人那样,割断血缘关系的纽带,建立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奴隶制政权。
另一方面,周代保留了远自氏族社会遗存的血缘纽带关系,以单一化的农业型自然经济为基础,以长期定居、安土重迁、依赖于可耕土地的农业家族为社会的基层组织,巧妙地将血缘纽带与国家政体结合在一起,确立了“立长立嫡”、“世卿世禄”的宗法组织。
有学者指出,周代向心型政治结构的初建,有下述三方面的具体表现:其一是重农抑商的经济范型的确立。
其二是树立君主权威。
周天子不仅是天下的“共主”,而且又是天下的大家长。
《尚书·祭统》说:“忠臣以事其君”,《左传·昭公七年》说:“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都对以等级制维护君主权威作了充分肯定。
以君主为至尊,以王权为核心,以专制和集权为统治风格的向心型政治模式,在西周已具雏形。
诚如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所指出的:后世“天子诸侯之分始定于此”。
其三是实行分封制。
将周室子弟姻亲及其在灭商战争中的功臣赐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作为王室代理管理这些地区。
在各诸侯国内,诸侯也依例分封自己的子侄为卿大夫。
各封国虽有自己的土地、军队和民众,但在政治上要服从王室的统治,所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各封国要自觉承担向王室纳贡的义务,以及为王室出兵以捍卫王室的责任。
分封制的实行,造就了一个向心型的统一大势,形成周王与诸侯共治天下的局面。
③二、秦朝:中央集权政治模式的确立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兼并六国,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
他将三皇五帝的尊称合二为一,自称“始皇帝”,在中国的封建制度史上,“皇帝”的称号从此相沿不改。
关于统一后政治体制的确立,秦朝内部有过两种对立的意见。
以王绾为代表的多数官员,主张在齐、楚等地另设封国,立秦始皇诸子为王,以控制边地。
廷尉李斯深知周代分封制的弊端,认为若另设封国,将会重蹈周代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一变而为“自诸侯出”、“自大夫出”的覆辙。
因此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取消分封诸侯的政治惯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121-122页。
②《国语·周语上》。
制,而用赋税赏赐诸子功臣,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皇帝的绝对权威。
秦始皇采纳李斯“置诸侯不便”的建议,开始在全国推行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以皇权为中心,从中央到地方,从行政到司法,从经济到军事,严密而又垂直的官僚机构网络。
中央集权的政治模式在秦的确立,并非偶然。
首先,宗法制的农业社会异常稳固和持久。
周秦之际的社会大变革,虽然一度破坏了它的原有秩序,但是,在国家最高所有权支配下的土地私有制度相沿未改。
奴隶社会“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神圣原则在封建社会得以继承。
无论在奴隶社会还是在封建社会,国家对土地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所有权,正如秦始皇在琅玡刻石上所明示的:“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①其次,尽管中央集权取代了贵族分封,官僚机构取代了血缘政治,然而,家族伦理本位的社会组织原则,经改容换形而得到继承,以宗法传统制止权力重心下移的本质并未改变。
再次,秦朝建立后借助政治上的一统,大力推行度量衡的统一、币制的统一、书写文字的统一和道路交通的统一等,这一系列文化一统的举措,有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
虽然,秦朝统治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大一统”的理论与实践,在中国政治史上的影响至深且巨。
秦朝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以官僚制代替贵族世袭制,顺应了历史潮流,秦朝所确立的封建中央集权制的君主专制政体,沿续了2000年之久。
这种政体具有下述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君权至上。
国家的最高权力全部集中于皇帝一人,地方政府与中央各部门只是名义上的权力机构,一切政务的最高决定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如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②又如明太祖朱元璋时,“中外奏章皆上彻御览,每断大事,决大疑,臣下唯面奏取旨。
”③清嘉庆皇帝说:“朕亲政以来……令出惟行,大权从无旁落。
”④在中国历史上,尽管实行了君主专制下的宰相制,作为行政首脑的宰相和作为国家元首的皇帝在名义上是分职的,但在实践上,最高执政者却不是行政首脑宰相,而是皇帝,皇帝凭借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和垂直型的官僚机构,一统天下。
第二,皇权不可转移,皇位父死子继。
皇帝一旦即位,便终身任职。
皇位的继承严格执行世袭制。
在长期的封建时代,宰相可以由皇帝随意撤换,而皇帝是不可更换的,除了改朝换代,皇位不可动摇。
第三,官僚系统庞大。
从中央到地方,官僚机构叠床架屋,官员职务分工精致,官员人数数目惊人。
仅据《汉书·百官卿表》载:“吏员自佐史至丞相十二万二百八十五人”。
宋人洪迈《容斋随笔》卷四《今日官冗》条载,景德年间,官万员;皇祐年间,管二万员;治平年间,官二万四千员;绍熙年间,官二万三千五百员;庆元年间,官四万三千员。
官员与日俱增,官制体系日益庞杂,一方面冗员众多,效率低下,一方面又像一张巨网,对专制王权起到了稳固的作用。
李约瑟在比较了中西政治体制后指出:“西方经历过的是军事和贵族统治的封建主义,中国所经历的却是官僚封建主义。
西方的军事封建主义貌似强大,事实上中国的官僚封建主义却更强大,更能防止资产阶级夺取政权。
”⑤①事实也是如此,西方的奴隶社会较为发达,封建社会就不够发达;中国的封建社会发达而成熟,延续的时间几为欧洲的一倍,资本主义较难产生。
其中原因,既与专制王权及庞大的官僚系统对社会的严密控制相关涉,同时也缘于专制王权赖以存在的小农经济。
个体农民一方面受到地主阶级的经济剥削,一方面又受到国家权力的支配,但是人身仍有一定的自由,这与西欧封建社会领主制的庄园经济和农奴制有很大的不同。
小农经济的特点之一是缺乏社会凝聚力,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中指出:“小农人数众多,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同,但是彼此间并没有发生多种多样的关系。
他们的生产方式不是使他们互相交往,而是使他们互相隔离。
”“他们不①《史记·秦始皇本纪》。
②《史记·秦始皇本纪》。
③廖道南《殿阁词林记》。
④梁章钜《枢垣纪略》。
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
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是不受限制的政府权力。
……归根到底,小农的政治影响表现为行政权力支配社会。
”①②秦朝所确立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从朝廷指向地方,一切权力向皇帝集中,民间可以自为的范围越来越小。
在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前,由于小农经济沿袭未变,封建专制集权制度也为历朝所沿用,对此,谭嗣同曾概括道:中国“二千年之政,秦政也。
”第二节传统政治文化的特征政治文化从属于制度文化,由集权制度派生的政治理论、政治思想,不能不打上集权制度的烙印,同时,传统的政治文化对于集权政治体制的正常运行又起着重要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因为人要生存必然要生产,要分配,从而构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这种关系构成的社会,又产生了个体与公众、服从与支配、权力与制衡、决策与纠误、为官与治理等一系列关系。
孙中山先生曾概括道:“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
”②③围绕着如何“管理”,传统政治文化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和思想。
一、为君之方:亲贤远佞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家大多认同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肯定君主的绝对统治。
在儒家,从来就把权力是否下移作为衡量国家治乱的重要标准。
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③④法家更是力主君权至上,韩非说:“道无双,故曰一。
”④⑤道是万物本原,君主就是道的体现者,君主在政治上支配一切。
墨子一方面说:“天子为善,天能赏之;天子为暴,天能罚之”;⑤⑥一方面又强调:“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
⑥⑦既然一切权力归君主,国家命运系于君主一人,那么,为君之方自然成为古代政治思想家所关注的内容。
综合他们的论述,其关注的内容主要有二:其一,强调人的作用。
《礼记•中庸》说:“为政在人”,“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荀子·君道》说:“有治人,无治法”,“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
这里的“人”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所谓“人”,一是指民,二是指臣。
就臣而言,他是君主的股肱,君是首,臣是四肢,圣主离不开贤臣的辅佐。
李觏说:“夫守国之政,行政在人。
人不忠而乱乎政,政乱则国将从之”。
⑦①指出君主不得其人,将导致政乱国亡。
其二,强调为君者要亲贤臣,远小人。
汤斌说:“自古有为之君,必亲君子,远小人,与君子日亲,自与小人日远。
与小人日远,凡声色货利之欲、土木兴作之烦、奇技巧淫之物,俱耳目所不及见,心思所不及谋。
……人君之职,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择相”。
⑧②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一再倡导“亲贤远佞”、“用忠去奸”、“慎选举”之类的主张,而衡量“贤”、“忠”与否的唯一标准便是道德高尚与否。
事实上,权力是导致腐败的温床,在权力不加限止的作用下,道德高尚的人也可能腐败。
以何种有效的监督机制来防止官吏的腐败,却历来为传统政治文化所忽视,其后果便是“小人乱政”、“权奸误国”在历史上一再重演。
究其原因,在于古代政治思想家所期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93页。
③《三民主义·民权主义》。
④《论语·季氏》。
⑤《韩非子·扬权》。
⑥《墨子·天志中》。
⑦《墨子·尚同上》。
①李觏《李觏集》卷21,《庆历民言·本仁》。
望的为君之方,是以“凡君皆圣皆贤”为假设前提的,荀子就说过:“非圣人莫之能王”,③问题是,理想中的圣人与现实中的君主并非等同,期望一个昏君来“亲贤远佞”,在实践上往往事与愿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