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观课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藤野先生》观课报告

---教会学生读书,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

认真观看了姜媛老师的课,受益匪浅。结合散文教学谈谈自己的观后感。

《藤野先生》承记叙文之形式又兼具鲁迅先生的沉郁隽永的文字风格,姜老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了解了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注意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走近鲁迅,了解藤野先生,感受两个来自不同国籍,有着不同身份与别样追求却同样让人仰视和崇敬的伟大人物。学习目标达成度较高。之所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与本节课教学设计密切相关。

1、设计问题力求简练。本节课姜老师只简单设计了三个问题:(1)本文写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请用最简洁语言概括;(2)结合课文说说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对他的感情是什么?(3)作者在东京和到仙台后的心情及境遇;带着什么心情回忆“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这些和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三个问题却足以考察孩子们对全文的理解和感悟。

2、所有问题均有孩子们自主探究找答案。因为是自己感悟,找出并总结出的答案,所以一些内容可以自然的停留在他们大脑皮层。而更为切合实际的好处是,姜老师设计的这几个问题,是在中考记叙文中最常见的题型,授人以渔之后,何愁孩子们没有鱼吃?

3、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听着孩子们滔滔不绝的精彩发言,姜老师

很合适的做了一个最忠实的倾听者;偶尔某些孩子们的见解如果有些偏颇,姜老师会不失时机的加以纠正,点拨,并引导,从而使孩子们真正正确的去理解文本而不是只有孩子在说。

由于种种因素影响,在实际的散文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仍是以讲析代替学生的阅读。零乱肢解,架空分析,剥夺了学生走进文本、对话文本的机会,使充满人文情趣的散文教学索然寡味。学生的感受都是教师的感受,更可悲者是教材编写者的感受。能力来自于实践,感情来自于体验。

为此,我在实际的散文阅读教学中对其进行了较为细致地研究,将操作过程概括为“读——感——品——悟”四个环节。

“读”。读又可分为朗读、略读、速读等,其实,朗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朗读是学生走进文本、认识文本的过程;朗读也是品味感受的过程;朗读还是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语文新课标要求“反复朗读”,就是因为朗读是一门艺术,朗读是一种能力。

“感”。这是对文本的深入,是对文本的总体认识。能“感”的人,视文本为一个整体;会“感”的人,能及时筛选出有关信息,捕捉到重要信息点。

1.感知文本内容。这是整体阅读的一个方面,即首先要知道文本“写了什么”。在此基础上,能流利地复述出内容,能简练地概括出内容。同时,能准确定位文本内容的重点所在。

2.感受作者思路。思路是作者结构文章的思维程序。感受思路、理清思路是阅读理解的前提。其实,感受思路的过程,是学生与作者心灵对话的过程,是对文本解读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具体的例子教会学生善于探寻作者的思维方向,达到与作者思维的契合。

散文阅读教学是一种知识情感再创造的过程,它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就没有创造性的阅读。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激励鼓舞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多层次、多角度和有创意地进行个性化阅读。如此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更全面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努力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切实转变个性化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总结,才能真正做到张扬学生阅读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这是我观看了姜媛老师这节课的一些想法,还请各位指正为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