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2.4化学式及有关计算(2013年版)【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班级 姓名 学号 使用时间:2013年 月 日 计划 专题二 物质构成的奥秘2.4化学式及有关计算(2013年)【中考导航仪】【教材放大镜】用 和 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如H 2O 表示水。
2.每种纯净物的组成是,所以表示每种物质组成的化学式只有 个。
3.4.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a :表示有a 个R 粒子(原子、分子或离子等)b :表示一个粒子中含有b 个某原子c :表示一个R 离子带c 个正(或负)电荷d :表示(某化合物中)R 元素的化合价为±d 价 5.化学式的书写:6.化学式的读法:①固态单质直接读名称:如Cu读作铜;气态单质在名称后加“气”,如H2读作氢气。
②化合物一般从右向左读“某化某”,例如:ZnS读作硫化锌。
有时还要读出化学式中各元素的个数,如Fe3O4读作四氧化三铁。
数目,是不同元素的原子时表现出来的一种。
它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非常密切关系。
●化合价的实质:元素的一个原子与其他元素的原子化合时,得失电子的数目或共用电子对的数目。
2.化合价的规律:⑴在化合物中氢通常显____价,氧元素通常显______价;⑵在金属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般显____价,非金属元素一般显____价;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⑷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____;⑸一些元素在不同物质中可显______的化合价。
3.化合价的表示方法:书写在元素符号的。
【练习】试着标出下列物质中各元素的化合价:CaO Fe2O3H2KOH CO2CO4.例题:求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KMnO4)①标出常见元素的化合价:KMnO4②设锰元素的化合价为X,列出方程:(+1)×1+X×1+(-2)×4=0③求得X=7 所以:锰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
⑶根据原子团计算某元素的化合价计算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原子团是指,又叫。
1.元素化合价口诀氢+1,氧-2,银锂钠钾+l价,锌镁钙钡+2价,铝+3,硅+4;只遇金属或是氢,氮磷-3、硫-2,氯碘氟溴总-1。
中学化学中考基础复习资料2013年修订(中)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一、金属材料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及其合金。
常见金属:铁、镁、铝、锌等;常见合金:生铁、钢、黄铜、铝合金等。
2、金属之最: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世界年产量最大的金属是铁,导电性最好的金属是银,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钨,熔点最低的金属是汞(俗称水银),硬度最大的金属是铬。
3、金属的物理性质:有金属光泽、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等。
大多数金属颜色是银白色,例外的如铜是红色,金是黄色。
常温下金属一般是固态,但汞是液态。
一种常见金属能被磁铁吸引,是铁。
4、合金:合金是金属跟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加热熔合而成的有金属特征的物质。
从物质分类上,合金属于混合物。
合金的硬度和强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大,抗腐蚀性更好,但多数合金的熔点低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
5、铁的两种合金:生铁和钢。
它们性能不同的原因:含碳量不同。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①常温下,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因此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其化学方程式:4Al+3O2===2Al2O3。
②铁在纯氧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其化学方程式:3Fe+2O2点燃Fe3O4。
③铜在空气中加热的现象:红色固体变黑。
其化学方程式:2Cu+O2△2CuO。
2、金属与酸的反应——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H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这里的酸一般指稀盐酸、稀硫酸。
注意:Fe和酸反应后生成的化合物中,铁的化合价为+2价,并且其溶液为浅绿色。
如:Fe+2HCl===FeCl2+H2↑。
3、金属与另一种金属的盐溶液反应(必须在水溶液中)——置换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除K、Ca、Na)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013年中考化学复习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2013年中考化学复习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基本概念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③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用语(2013年版)
班级 姓名 学号 使用时间:2013年 月 日 计划专题特辑 化学用语(2013年版)【教材放大镜】1.元素符号 ⑴表示方法:“一____二____”⑵意义:以“氧O ”为例:①宏观_____________;②微观_________________■注意:①有的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如金属、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②如果在元素符号前面添上系数,就只表示该元素原子个数,不能表示该元素。
如:H 既表示氢元素,又表示一个氢原子;2H 只能表示两个氢原子。
(“金”旁,除汞以外) ⑶元素分类 “石”“气”“氵”等偏旁。
),共有 个周期。
⑵周期表每一个纵行叫做一 ,共有 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2.离子符号⑴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表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
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或1个单位的负电荷时,“1”省略不写。
如:阳离子:H +、Na +、Mg 2+ 、Al 3+、NH 4+;阴离子:Cl -、O 2-、S 2-、OH -、SO 42-、CO 32-、NO 3- ⑵表示意义: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如:Mg 2+——表示一个镁离子(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2Mg 2+ :表示两个镁离子(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系数表示离子的个数。
) 3.化合价符号⑴化合价:用来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是不同元素的原子 时表现出来的一种 。
它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非常密切关系。
⑵化合价的规律:①在化合物中氢通常显____价,氧元素通常显______价;②在金属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般显______价,非金属元素一般显_______价; ③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④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_________; ⑤一些元素在不同物质中可显______的化合价。
⑶化合价的表示方法:书写在元素符号的_________。
); ③根据原子团计算某元素的化合价。
2013年九年级化学中考总复习(资料大全..)
2013年九年级化学中考总复习(资料大全) 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 2H 2O 2 === 2H 2O + O 2 ↑ 此反应MnO 2是催化剂)(单位为“1”,省略不写) 原子核 原子 核外电子(—) 中子(0) 质子(+) 注: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阴离子 原子 得e 失e 失e得e MnO 2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013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人教版冲刺高分必备)
2013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人教版冲刺高分必备)(绪言)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
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水变浑浊。
Cu2(OH)2CO3—6、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空气)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水)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
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2013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及实验探究(含答案)
2013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及实验探究(含答案)一、认识常用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方法1、取用原则:①“三不”原则:不用手摸药品、不凑近闻药品的气味,不尝药品的味道;②节约原则:要严格按实验规定的用量取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时,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③处理原则: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入指定容器内,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
2、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取用粉末、小颗粒状药品时应用药匙或纸槽,步骤:“一斜、二送、三缓立”即将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再把试管缓缓直立起来;②取用块状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时应用镊子夹取,步骤:“一横、二放、三缓立”即将试管(或容器)横放,把药品放入试管(或容器)口后,再把试管(或容器)缓缓地竖立起来。
3、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取用较多量时,可用倾倒法,步骤: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瓶子,瓶口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倒入试管。
倾倒液体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瓶塞要倒放;b.试管要倾斜且试剂瓶口紧挨着试管口;c.试剂瓶上的标签要朝着手心(防止残留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②取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吸取。
使用方法是:滴加时,胶头滴管在容器口的正上方垂直滴入。
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不要把滴管放在试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
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以备再用。
③取用定量液体: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出体积。
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倒入液体到接近要求的刻度时,再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入量筒至刻度线。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出液体的体积。
若仰视读数,则读数偏小,若俯视读数,则读数偏大,仰视和俯视读数都不准确(如图下图所示)。
三、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①酒精灯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加热工具,使用时应注意“两查、三禁、一不可”。
3.2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013年版)【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班级姓名学号使用时间:2013年月日计划专题三物质的化学变化3.2物质的变化&性质(2013年版)【中考导航仪】2置换反应(条件): 复分解反应(条件):生成物中如果有 或有 或有 ,则复分解反应可以发生。
2.非基本反应类型(特征反应)⑴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得氧氧化,失氧还原;若是问剂,恰好相反。
)①氧化反应:物质跟 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物质得氧它就被氧化了。
例如:S + O 2 =SO 2( 被氧化) 2CuO + C = 2Cu + CO 2↑ ( 被氧化)●氧化反应有两种:剧烈氧化(燃烧);缓慢氧化(铁生锈、人的呼吸、食物腐烂、酿酒等)一般情况下,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① ②③②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走的反应。
物质失氧(部分失去或全部失去)它就被还原了。
例如:CuO + H 2 = Cu + H 2O ( 被还原)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石蜡的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
⑵放热、吸热反应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 的变化。
有些反应能 热量(如碳等的燃烧,活泼金属与稀酸反应等),有些反应 热量(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⑶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特例。
在所以的复分解反应中,中和反应优先发生,且性质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而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
性质的描述中往往有“能、 会、易、难”等字眼。
如:⑴木柴燃烧—化学变化 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⑵铁生锈——化学变化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重点疑点讨论1.仅通过下列现象就一定判断某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吗?判断变化的依据是什么?A 、产生气体的变化B 、颜色发生改变的变化C 、发光发热的变化 2.变化与性质有何区别和联系?3.燃烧一定有火焰产生吗?哪些物质燃烧能产生火焰?4.燃烧、点燃、加热和自燃有什么区别和联系?5.爆炸一定是由燃烧引起的吗?燃烧一定引起爆炸吗?缓慢氧化一定能引起自燃吗?6.CO 2 + Ca(OH)2 = CaCO 3 ↓+ H 2O 是复分解反应吗?举例说明是否所有的化学反应都可以用四个基本反应类型归类?(提示:CuO + CO = Cu + CO 2 3CO + Fe 2O 3 = 2Fe + 3CO 2)7.“Cu+2AgCl=CuCl 2+2Ag”的反应是否正确?为什么?8.在金属动顺序表中氢排在铁的后面,为什么Fe 3O 4 +4H 2 = 3Fe+4H 2O 反应还能发生?金属活动顺序表在什么范围内使用?【我的疑惑】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一起解决。
2013中考化学章节复习提纲汇总
一.化学基本概念A.物质和组成、性质、变化、分类1.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例如氧气、氯化钠、硫酸铜晶体(CuSO4·5H2O)等。
有固定组成。
有固定的性质,例如熔点、沸点等。
混合物经分离提纯可得纯净物.2.催化剂和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3。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单质分成金属单质(如锌、铁、铜等)、和非金属单质(如氢气、氧气、氯气等)、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氖、氩等).4.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例如水的蒸发,物质的溶解、扩散现象等。
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物质间的三态的变化是分子间间隔大小的改变。
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有一定的大小和质量。
(2)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例如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非金属单质(例如氧气、磷、硫等);二氧化碳、氯化氢等气体化合物,硫酸、硝酸等酸类物质,甲烷(CH4)等一些有机物.5。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又分成酸(见酸的分类与命名)、碱(见碱的命名)、盐(见盐的分类和命名)、氧化物(如二氧化碳、氧化铜等)。
6.化学变化:物质在发生变化时生成了其它物质。
例如灼热的木炭跟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等。
7.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一般指物质与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能否反应,所表现出的活动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等。
8.混合物(1)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例如空气、溶液等均是混合物。
(2)没有固定的组成。
(3)各种物质保持原有的性质,物质之间没有发生反应。
9.离子: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1)带正电荷的离子叫做阳离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带负电荷的离子叫做阴离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2013中考中考化学复习大全
2013中考中考化学复习大全2013年中考夺标-中考化学复习第一章节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2013中考化学考点分类复习
2013中考化学考点分类复习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一、基本考点考点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通常是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变化中常伴随有放热、发光、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判断依据: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考点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不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
二、能力与综合考点考点 3.化学变化与能量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或吸收。
炸药、石油、煤炭、蓄电池等储存的能量,都是靠化学反应释放出来的。
利用化学反应得到有用的物质或获取能量是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
考点4.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其性质。
若在使用物质的过程中,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则是利用了该物质的物理性质;若在使用过程中,物质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则是利用了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三、创新考点考点 5.新情境题中物质性质的辨析依据新情境题中所给物质的信息,分析、归纳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解答此类题目,培养同学们认识事物和概括知识的能力。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装置的选取与连接 溶液的稀释
一、化学实验发生装置
1:加热固体药品装置 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防止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水滴 倒流回试管,引起试管破裂。
应用实例:1、氢气还原氧化铜
2、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
2、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
(1)加热固体药品制取气体
如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二、常见气体收集装置
选择依据是:生成的气体的物理性质(溶解性、密度)
作用1:收集气体
空瓶: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法收集时,气体应 从
a管
b管
通入
密度大于空气的体法收集时,气体应 从 通入
装满水时:排水法收集气体 收集时,气体应从 a管 通入
作用2、洗气瓶(除去杂质气体)
氢氧化钠
稀盐酸
除去水蒸气
除去酸性气体 (如HCl、CO2 SO2等气体)
除去碱性气体 (如氨气等)
洗气时,必须让气体从长管进入,从短管出去
作用3、验气瓶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作用4、量气瓶
气流方向
三、气体干燥、除杂、检验装置
典型例题:证明某气体中同时含有 H2O 和H2 ?
(下列装置可重复使用)
B A
C
D
方案评价:
设计思路 明确目的 选择试剂 注意现象
吸收方法
H2O CO2 H2 CO
白色粉 末变蓝 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
黑色粉末变红 白色粉末变蓝 考虑干扰
排列顺序 防止污染 黑色粉末变红
石灰水变混浊
拓展提升1:设计一套装置检验煤气中可能含有 CO、CO2、H2、H2O 的存在
下列仪器可重复使用
A
B
C
D
E
F
检验原混合气 检验原混合 体中的 H2O 气体中的CO2
A
D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
D
检验CO2 吸收从石灰水中 是否除尽 蒸发出来的水
F
装 置 连 接 顺 序
检验 H2O 是否除尽
A
B
A
D
E
检验 H2还原 CuO生成的H2O
检验CO还原CuO 生成的CO2
综合性气体制备实验的设计?
发生 装置 (1)固 净化 装置
∆
干燥 装置
收集 装置
尾气处理 装置
气体
(2)固+液——气体
应用实例: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气密性的检查
2、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
(2)固体和液体反应制取气体(不需要加热)
多孔隔板
装置注意点:长颈漏斗的下端应插入液面以下。 (3)固体和液体反应制取气体(需要加热)
如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注液静置看液面
小结:气体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是: 反应物的特性和反应的条件
已知10%与90%的硫酸溶液的密度分 别为1.07克/毫升和1.81克/厘米3
3、用50%的纯碱溶液配置250ml 20%的纯碱溶液,需50%的纯碱溶 液____ml,水___ml (假设50%的纯碱溶液密度为 1.5g/ml,20%的纯碱溶液密度为 1.2g/ml)
(1)点燃法(如CO) (2)吸收法
四、尾气吸收装置
四、关于溶液稀释问题的计算
用水稀释浓溶液: 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你会下列计算吗?
• 稀释的计算
• 现有100g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 需加多少水将其变为质量分数为10% 的NaCl溶液?
难度加大了(参考P83例题做法): 要配制300毫升10%的硫酸溶液需90% 的硫酸溶液多少毫升?需加水多少毫升?
(2)“长进短出” : CO2——NaOH溶液;石灰水(可检验) HCl ——NaOH溶液;Ca(OH)2溶液;AgNO3溶液 (可检验) H2O—— 浓H2SO4;固体NaOH;生石灰;氯化钙等; 无水CuSO4只检验 (1)排水法(O2、H2);(2)向上排空气法(O2、CO2); (3)向下排空气法(H2)
A
检验H2O 的存在
D
除水 检验H2O 是否除尽
B
A
C
检验H2的存在
通过点燃除掉多余的氢气, 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典型例题:证明导出的气体中同时含有 CO和CO2?
下列装置可重复使用
A
B
C
D
方案评价:
C
B
C
A
C
检验CO 的存在
D
防止尾气 污染空气
检验CO2 除CO2 检验CO2 的存在 是否除尽
总结:常见气体的检验 检验方法 实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