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的十大通病
公开课学生存在的问题
公开课学生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领域的逐渐改革,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采用公开课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评估和师生互动,但公开课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有些学生在公开课上缺乏参与度,可能因为害羞、缺乏兴趣或者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等原因。
这使得老师难以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情况,也影响了课堂效果。
其次,公开课的评价方式也面临挑战。
有些学校采用评委打分的方式,评价标准不够差异化、细致,评委的主观意见也会对评分产生影响;还有些学校采用观察记录的方式,但记录者的记录能力和标准不同,也容易存在评价不公的情况。
最后,公开课还有一些物质方面的问题。
例如,课堂的环境、设备不同,会影响教师和学生的表现和感受,也会对公开课的评价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我们需要对公开课的具体执行方式和评价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素质。
当前公开课、评优课中的消极因素和应对策略
当前公开课、评优课中的消极因素和应对策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公开课和评优课在教育领域的地位日益重要。
然而,这些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消极因素,如缺乏互动性、过度依赖技术等。
本文将探讨当前公开课、评优课中的消极因素,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提高课程效果和学习体验。
一、缺乏互动性公开课、评优课往往采用大班授课模式,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程度较低。
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会感到无法积极参与课堂,产生学习动力低、消极情绪等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 引入互动工具:使用在线投票、讨论板等工具,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2.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组,开展小组讨论或合作项目,鼓励学生与同伴互动,增加合作学习的机会和乐趣。
二、过度依赖技术公开课、评优课通常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但过度依赖技术可能导致一系列问题。
例如,网络延迟、设备故障等都会影响教学进程,给教师和学生带来困扰。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备用方案:教师应事先准备备用教学方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
如手写板、纸质教材等,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
2. 技术培训:教师应接受相关技术培训,提高对技术设备的熟练使用程度,减少技术故障可能性。
三、学习压力过大公开课、评优课通常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表现,这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学习压力。
为缓解学习压力,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提供必要支持:教师和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如辅导、学习资源等,让学生感觉得到支持与帮助。
2. 鼓励错题探讨: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应鼓励他们进行错题探讨,理解错题原因,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增加学习的积极性。
四、缺乏个性化教育公开课、评优课由于规模庞大,往往难以实现个性化的教育,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分层教学,给予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公开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公开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在当前教育领域中,公开课作为一种常见的教学形式,旨在为大众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
然而,公开课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公开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公开课存在的问题1. 缺乏个性化教学公开课往往是大规模线上教育活动,无法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需求。
学生在大课堂环境下,很难得到针对性的指导和回馈。
这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潜力发展。
2. 学习资源不够全面公开课通常只提供有限的学习资源,无法全面满足学生的需求。
学生可能会面临学习材料匮乏、深度不够的问题,无法获得更深入的知识和实践经验。
3. 缺乏互动与参与公开课学习模式较为单一,学生在其中缺乏交流和互动的机会。
他们无法与老师和其他学生实时互动讨论问题,缺乏参与感和学习动力。
4. 学习效果难以评估由于公开课的大规模特点,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往往面临许多困难。
学生的学习成果很难被准确测量,无法得到切实的反馈和评价。
二、解决方案1. 引入个性化教学手段为了解决公开课缺乏个性化教学的问题,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指导。
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表现,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和任务。
2. 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为了满足学生的全面学习需求,公开课平台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包括文档、视频、练习题等。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群学习,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加强互动和参与公开课平台可以通过引入在线讨论区、实时在线答疑等方式,增加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和参与。
同时,鼓励学生提交作业、进行在线小组讨论等形式,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和互动性。
4. 设立考核机制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公开课平台可以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
通过定期的在线测验、作业以及学习项目的评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客观判断,为学生提供反馈和改进的机会。
三、结论公开课作为一种教育创新模式,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引入个性化教学手段、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加强互动和参与,以及设立科学的考核机制,这些问题可以得到一定的解决。
公开课反思存在的问题
公开课反思存在的问题公开课反思存在的问题:常见公开课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关于公开课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公开课似乎都离不开讨论,动辄讨论,似乎只要讨论就是最好的。
其实,认真思考,这似乎只是为迎合新课标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有些讨论只不过是形式上的一种转变,我觉得问题的关键应该是,这些问题是否值得讨论,是否有力度,否则换来的结果还不如老师的讲解,因为如果你的。
问题没有力度,学生随便说几句一下子就完了,就说别的事去了,而且讨论来讨论去,也就只那么一两个学生在说,其他的基本上不发表意见,这样讨论是“自主合作探究"吗?如果你的问题有力度,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愿望,学生的讨论会十分热烈。
因此,并不是一节课中弄几次讨论就是自主合作探究。
这种标签式的或形式上的改变并不是课标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质。
二、关于公开课中的联系生活现在的公开课似乎都很注重课堂气氛,因此都很热闹,很花哨,但热热闹闹一节课下来,你的感觉是学生似乎没有学到什么,再一想,学生从头到尾似乎没怎么翻书,那么,学生那么热闹在做什么?十有八九在“联系生活”。
当然,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联系生活学语文,这绝对没有错。
但放开文本,或者只给很短的时间让学生接触文本,这绝对是错误的,教育论文《对公开课的几点思考》。
比如,有的教师让学生“用三分钟时间读完课文”、“用五分钟时间速读课文",然后教师急急忙忙地进入下一个环节,学生很少翻书或者不用翻书,学生的书本非常干净。
新课标当然不提倡那种烦琐的分析,但绝对不是抛弃分析,恰恰相反,阅读中,适当的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这也符合人们对文本的一般认知规律:先整体感知,然后到局部,再回到整体。
读者开始对文本的情感、主旨等方面的整体感知只有重新回到文本中去,才能印证自己的感知是否正确,因为开始的初步的感知有可能是错误或者不完整的。
我们不能因为有了整体感知就抛弃分析,这样抛弃的结果就是使学生丢弃了分析解读文本的能力,语文课上没有学到语文。
当前公开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二、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授课教师缺乏机智性
建议:真正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和保护学生的求 知欲望,并把这种求知欲望引到实际教学目标 的活动中,教学的最终目标应是培养学生的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艺术水平高的教师, 就是善于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而不是窒息学 生的创意意识。
三、为联系实际而联系实际——教学目标缺乏专注性
当前公开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为多媒体而多媒体——教学手段缺乏实用性
建议:多媒体可以用,也应当用,但贵在用得 “精”、“当”、“妙”。在课堂教学中应用 多媒体需要把握最佳时机,掌握适当的“量” 与“度”。对那些远离学生实际,而必须让学 生掌握的知识点,需要运用多媒体;对那些逻 辑思维强、较为抽象的知识,学生难以想象, 难以建立起概念的知识点,需要运用多媒体; 而对那些只需要传统教学手段就能解决的问题, 就没有必要使用多媒体。
七、为公开课而公开课——对观摩者缺少可学性
建议:不管是普通的研究性公开课还是示范课, 最根本的是应体现授课教师本人对先进教学观 念的在课堂上贯彻,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对听课教师的启发,这才算公开课的目的。只 有真实的课堂才能具有启发性和借鉴意义,而 那些虚假的、高不可攀的课堂是对公开课的一 种践踏。
五、为问答而问答——学生关系缺乏平等性
建议:真正培养创新精神的问题,应该具有一 定的深度和高度,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 参与的热情,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为优秀而优秀——教学过程缺一堂有价 值的公开课应该敢暴露自己教学设计的“意料 之外”,再现原计原味的教学互动。第二,老 师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应在对传统教 学手段和方式的扬弃中推进教育信息化。第三, 学生不是演员,不应该把学往教师的思路上牵。 第四,要宽容公开课的失败,只要是真实的课 就值得去研究。
幼儿园公开课中常见的几点问题及处理办法
幼儿园公开课中常见的几点问题及处理办法幼儿园公开课是家长了解幼儿园教学环境和师生互动的一个途径。
然而,在公开课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及时处理。
本文将讨论几个常见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处理办法。
首先,一个常见问题是孩子的情绪不稳定,经常流泪不愿上课。
这可能是由于孩子对新环境和陌生人感到不安,或者由于某些情绪因素导致。
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
首先,尽量提前与孩子建立亲近感,通过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喜好,与他们进行互动交流。
这样可以让孩子慢慢适应新环境,减少焦虑感。
其次,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孩子有机会分享他们的忧虑和担心。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安全感的环境和鼓励表达情感的活动来帮助孩子释放情感,缓解焦虑情绪。
另外一个常见问题是家长参与过多,干扰了公开课的进程。
有些家长可能会对孩子的表现过分关注,频繁干预教学过程,给教师和其他学生带来困扰。
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处理。
首先,提前与家长沟通,明确他们在公开课中的角色和责任。
教师可以向家长解释公开课的目的和意义,并告知他们如何正确参与。
这样可以帮助家长理解自己的角色,避免过分干预。
其次,提供一个明确的观察和参与指南,让家长知道何时可以参与和观察,何时需要保持距离。
通过给家长提供指引,教师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求,减少对教学过程的影响。
第三个常见问题是幼儿园公开课过于注重“表面功夫”,重视形式而忽视内容。
部分幼儿园为了给家长留下好印象,可能会过分注重孩子在公开课上的表现,而忽视了教学内容的质量。
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
首先,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教师应该在公开课上展示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提供一些教育资源和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教学内容,提高他们对教学内容的认识。
其次,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而不仅仅关注表面的表现。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孩子参与各种活动和游戏,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浅谈公开课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浅谈公开课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公开课是为提升教学质量而进行的课堂教学形式,与常态课相比,公开课带有教学科研的性质,同时,教师发挥的作用更加重要。
公开课对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可以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很多教师在常态教学下没有获得足够的提升,但通过公开课的教学而了获得“脱胎换骨”的授课体验,从而获得了教学能力的提高,帮助教师成长了起来。
但是它并不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唯一一种方式,也不是最好的方式。
我们在接受公开课的同时也要考虑它对学生带来的影响。
特别是时下流行的公开课对学生来讲有一个极大的弊端,即对学生的忽视。
时下流行的公开课一般有这些特点:回答问题的是优等生;课程事先预测;课前彩排;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公开课成为面子课、评比课、形象课。
教学即教学生学。
这学生包括全班每一个学生,而不是某些优等生,或一些学习表现能力比较强的学生。
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在进行公开课教学时,在课堂的自主发言和交流环节,发言比较积极踊跃的多为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或性格开朗的学生。
这些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信心和探索精神,而其他中等成绩学生、差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学习态度偏于消极,具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害怕回答错误,惧怕失败,有些教师考虑到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常常打断这些学生的发言,以确保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这不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不利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发展。
学生参与的课程是没办法完全按照教师的预期完成的,“教无定法”,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公开课的实际教学,并进行灵活的调整。
然而,目前很多教师对公开课的设计存在一定误区,为了达到“公开”的目的,过分注重课堂的节奏控制,教案设计非常详细,除了教师的导语、过渡语、总结和提问外,甚至设计了学生的答案和提问内容,课堂带有一定的“表演性”。
同时,在教案中还将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编排得非常具体、固定,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当达到课堂设计的具体时间后,不管当前教学环节是否完成,都赶紧结束当前的教学内容,进入下一环节,当下课铃声响起后,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也全部完成。
公开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公开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1000字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公开课已成为一种受欢迎的教育方式,它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也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但是,公开课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加以解决,以更好地推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本文将针对公开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一、公开课存在的问题1. 学科覆盖面有限公开课受到教师课程研发的限制,往往只包含少数的学科,而广大学科无法覆盖。
这就导致了学生无法像传统教学一样,进行跨学科学习的深入探究。
2. 学生缺乏自主性公开课的视频资源普遍是较长时间的视频,需要学生认真观看。
但是有的学生可能会缺乏耐心,不能坚持到学习的最后一刻。
即使是坚持到最后,也有可能无法真正吸收到视频的精华。
这就导致了学生学习效果的不稳定。
3. 缺乏互动性公开课的视频资源主要是一种单向的教育方式,教师缺乏与学生直接交流的机会。
这就使得学生不便于提出自己的问题,也无法获得教师的及时反馈和指导。
4. 学生缺少个性化指导公开课缺少个性化学习计划和指导,无法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指导。
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
二、解决方案1. 推动多学科融合教育者可以把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到公开课中,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多维思考能力。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要,也能增强学生的学科交叉能力。
2.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教育者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例如,可以采取分段式教育,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完成一些任务或者做一些笔记,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 增强互动性教育者应该设法增强公开课的互动性。
例如,可以借助在线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提问和交流的积极性。
同时,教育者还应该积极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4. 提供个性化指导教育者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指导。
例如,基于学生的不同特点,可以提供不同难度的视频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
公开课的十大通病
公开课的十大通病一、为活动而活动——受课学生缺少主动性眼下,只要是公开课,几乎都会有热烈的课堂活动。
本来恰当的讨论和表演,确实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间、师生间的感情沟通,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学习。
然而,我们看到更多的却是,讨论的问题是教师事先设计的,而不是学生自己通过独立思考提出的;表演、演戏是教师设计、导演的,而不是学主相互讨论后设计、排练的。
过多、过滥、不必要的课堂活动,让课堂气氛显得异常火爆热烈,但教师和学生缺乏思想和感情的沟通,学生仍然是老师的“思想玩偶”,被动地跟从老师完成一个个彼此孤立的活动,并不是真正的自主学习。
真正的自主学习的课堂,应该是在兴趣的驱使用权下,学生自愿、自主、自觉的活动。
二、为多媒体而多媒体——教学手段缺乏实用性近几年来的公开课,除了必搞课堂活动外,第二个普遍的现象就是都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课件画面绚丽,光彩闪闪。
学生们常为眼花缭乱的课件场景所陶醉,对重要知识点却记忆得少之又少。
多媒体可以用,也应当用,但贵在用得“精”、“当”、“妙”。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需要把握最佳时机,掌握适当的“量”与“度”。
对那些远离学生实际,而必须让学生掌握的知识点,需要运用多媒体;对那些逻辑思维强、较为抽象的知识,学生难以想像、难以建立起概念的知识点,需要运用多媒体;而对那些只需要传统教学手段(如优美的黑板板书)就能解决的问题,没必要都用多媒体。
三、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授课教师缺乏机智性在很多公开课的课堂上,本来有学生提出了很有思维碰撞契机的问题,但授课老师怕影响课堂进度、怕不能按时完成教学计划,对那些问题,或装作没听见,或“课后单独解答”给忽视过去。
表面看,似乎授课教师很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与艺术,但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说明授课教师缺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机智性。
真正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和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并把这种求知欲望引到实践教学目标的活动中。
教学(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公开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公开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所谓公开课,就是起示范作用的课程,不仅有自己的学生,也有外来学校的同行甚至上级领导和学生家长。
将拍摄公开课的视频记录制作成光碟或课件,其目的有二,一是推广教学方法,二是任课教师参加比赛和交流。
作为电教教师,职责是现场拍摄和后期制作。
不仅拍自己学校的公开课,也到其他学校拍摄学习。
在制作和欣赏之余,发现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遂进行粗略统计,在此一论,旨在跟教育同行分享心得。
一、九成教师提前上课不知是上公开课紧张还是对时间的操控心里没底,有九成以上的教师在上公开课的时候都是提前上课。
就一般学校而言,上课铃声有两遍,一是预备铃,另一是正式上课铃,之间相隔两分钟。
讲公开课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在预备铃时就喊“起立”,并开始上课。
因此在每一盘录像带中,开始上课后还能听见上课铃的响声,不禁让人疑虑,这节课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因此后期编辑的时候,这段视频不得不删去。
二、几乎所有教师拖堂统计一下能按时下课的教师,竟没有找到几个,常常在下课铃响过以后,还有部分内容没有结束,故拖堂。
有些教师竟延迟数分钟才下课。
没有“教师再见”的仪式,录像机就不能停。
试想想,两节课的中间休息时间是十分钟,上课提前开始,下课拖堂,留给学生休息的时间是多少呢?三、几乎所有教师不布置作业在长达一年的拍摄中,纵观多位教师的公开课,留作业的竟然只有一位教师。
也可能平时是留作业的,但一上示范课就没有注意到这个环节。
示范课,就应该有它的示范作用,首先规范的授课流程是要有所体现的,缺少一个环节,就显得不完整,否则平时的作业又是怎么留的呢?四、板书越来越少有了多媒体设备,并不等于就可以将所有的板书原封不动地搬上屏幕。
屏幕的滚动总是比写字要快得多、方便得多,那留给学生抄黑板和思考的时间又在哪里呢?不可否认,抄黑板,也是一种加深记忆和理解问题的重要过程。
早年间还有不少同学带笔记本的习惯,而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了。
五、屏幕利用率较低很多教师的课件看上去不如说是广告词,或者说是个电子目录,配几条简单的飞字效果,弄出一点响声,就算是多媒体课件了,让人感觉到这样的课件没有价值。
教学反思——优质课几大通病
教学反思——优质课几大通病引言在教学过程中,每位教师都希望能够给学生带来一堂优质的课程。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通病,这些通病可能会影响到课程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教学反思的角度,探讨优质课中存在的几大通病,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通病一:知识点呈现过于简单在一些课程中,教师只是简单地讲解知识点,而缺乏深入的讨论和分析。
学生通过被动接收知识,容易忘记和理解得不够深入。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提出问题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到课堂中来。
通病二:课程内容过于繁琐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安排了过多的内容,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和理解。
这样做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压力,而且影响了课程的质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备课时对内容进行筛选和剪裁,留下重要的和有代表性的部分,让学生可以真正掌握和理解。
通病三:注重形式而忽略实质一些教师过于注重教学形式,而忽略了教学的实质。
比如,课堂上重复操练大量的例题,却没有解释清楚其中的原理和思想。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能够主动探究并吸收知识。
同时,教师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帮助他们从表象中深入思考,并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通病四:教学目标模糊有时候,教师在备课时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导致课堂变得碎片化,学生也无法很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并与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明确自己在这堂课上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有目的性地学习,并且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通病五:缺乏评价和反馈一些教师只是简单地进行了一次课堂评价,却没有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评价和反馈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因此,教师需要及时进行课堂评价,并给予学生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引导他们进一步提高。
结论优质课的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公开课教案设计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方法。
公开课教案是教育工作者用于课堂教学的设计指南,也被认为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之一。
一份好的公开课教案要全面、系统、通俗易懂、针对性强、灵活性强等方面做好设计,这样才能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由于教师教案设计技巧的不足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常见的公开课教案设计问题不绝于耳。
本文将重点探讨公开课教案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应的应对方法。
一、公开课教案设计中常见的问题1. 教案结构不清晰、逻辑不连贯在公开课教案设计中,教案的结构应该清晰明了,每个环节之间应具有必然的逻辑关系。
但是有些教案的结构错误、逻辑不连贯,教师面对这种教案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
2. 教案内容不够严谨、不够精细好的公开课教案应该能够让教师快速理解、掌握教学知识,并且要能够注重细节,具有严谨的科学性。
而有些公开课教案在内容上过于简单或容易出现错误,这会影响教学效果。
3. 教案的选择不够独特、与众不同市面上已经有大量的公开课资源,而有些教师在选择教案设计时往往只会固定的选用一些常规模板,缺少独特性、鲜明性,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4.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举一反三、灵活应变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熟练地使用调整指南,无法根据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案,面对一些情况可能接受不到良好的实效反馈。
5. 教师未能合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学生的需求,当前正值教育变革的新时代,有些教师未能合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降低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公开课教案设计的应对方法1. 设计教案时注意结构、逻辑的清晰性在设计教案之前,需要考虑到教学目的、教学时间、教学任务等方面。
教案的每个内容之间需要具有必然的逻辑关系,而且结构要尽可能的简洁明了,使得教师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教学。
2. 做好每个内容的细节部分设计在教案的设计过程中,有些细节部分是需要注意到的。
例如在设计一次课程时,需要注意到课堂上的汇报内容、考核方式、例题练习等细节部分,这样才能更加科学化、严谨化。
幼儿园公开课中常见的几点问题及处理办法
幼儿园公开课中常见的几点问题及处理办法幼儿园公开课是家长了解幼儿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处理办法,以帮助幼儿园更好地开展公开课。
一、家长争相进入观摩区域的问题及处理办法很多幼儿园公开课都面临一个普遍的问题,即家长争相进入观摩区域,导致场地拥挤、安全隐患增加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幼儿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前设置安全警戒线:幼儿园应提前设置安全警戒线,明确家长的观摩区域,确保安全通道畅通。
2. 分时段进行观摩:可以将公开课分为不同时段,安排不同的家长观摩,在不同时间段内进行分批次的观摩,以减少人员拥堵。
3. 引导家长合理观摩:幼儿园可以提前向家长宣传观摩的注意事项,引导家长合理观摩,保持观摩秩序。
二、幼儿园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及处理办法一些幼儿园可能面临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这会对公开课的质量和效果产生影响。
为了提升公开课的教学水平,幼儿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定期培训教师:幼儿园可以不定期地安排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2. 引进专业人才: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考虑引进一些专业人才,如外聘教育专家或招聘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
3. 教师互助合作:幼儿园可以组织教师互助合作,通过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提升公开课的质量。
三、公开课内容设计不合理的问题及处理办法幼儿园公开课的内容设计是影响公开课效果的关键因素。
为了使公开课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幼儿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创设情境性活动:通过创设情境性活动,让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并体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引入多种教学资源:可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教具和游戏等教育工具,在公开课中引入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3. 加强互动与沟通:在公开课中,教师应积极与幼儿互动,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表达,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四、遇到家长质疑的问题及处理办法在公开课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家长的质疑和意见。
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秘籍:上公开课这10个“坑”,老师们小心避开!
上公开课这10个“坑”,老师们小心避开!上好公开课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是职评考核的重要指标。
今天为大家推荐教育专家王红顺老师的一篇文章,这是他作为评委,连续听了60多节一线教师参赛公开课,归纳提炼了上公开课时需要注意的10个要点。
希望对青年教师专业提升有所启迪、帮助~01缺即兴导语,师生情感关联度不够课堂首先是个情感场,然后才能建立互动交流的教学场。
公开课多是借班上课,一些教师忽视了师生相互陌生这个真实场景,没有创设师生互相认识、拉近师生情感、消除学生紧张感的即兴导语,而是按部就班地参照熟悉学生的导语开始导入新课。
因学生对教师教学风格、课堂流程、教学评价不熟悉,再加上公开课学生心理上比较紧张,大多放不开,造成课的前半段比较沉闷,双方默契度远远不够,影响课堂进程及效率!02缺主干问题与核心问题,问题无思维含量问题多是教师预设的,缺少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缺少有挑战性问题,更不要说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
有的一节课尽是一些碎片化问题,缺少有大概念统领的主干问题,即主干问题、分支问题不清晰;有的一节课是有大问题,但问题缺少分解,学生无从下手;还有所设计问题多属于浅层次低阶思维问题。
问题与问题之间缺少关联,并且没有构建问题之间的关联系统,也没有搭建相对应的解决问题的脚手架、学习策略、课程资源。
一节课下来,几乎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学生根本不明晰为什么要解决这些问题,也没思索解决问题策略,也就是说高阶思维、深度学习没有发生,更没有思维冲刺高峰的时刻。
03课堂设计内容太满,缺少减法思维因上公开课前作课教师多翻阅大量资料,甚至借鉴许多名师精彩设计,再加上试教,同行又提出许多建设性建议,故多遵循的是加法思维,教学设计是集大成者,因缺少减法思维,缺少洗课这个环节,没有进行如下三问:·哪些内容没必要,要忍痛割舍?·哪些内容需要瘦身?·哪些内容需要整合?没有洗去表层、作秀内容,缺少本质、精华的沉淀,必然“内容肥胖、臃肿,课上不完也在预料之中,“半截课”自然也产生了。
公开课,教师易踩的十四个“坑”
公开课,教师易踩的⼗四个“坑”作为⽼师,⽆论是参加⽐赛,还是进⾏教研活动,上“公开课”都应是我们⽼师的“家常便饭”。
#⽉薪万元——新作者扶植计划开启#本⼈作为学校的教研主任,在学校听课⽆数,发现许多⽼师在课堂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些问题,特别是⼤家⾮常重视的“公开课”上,同样存在着⼀些问题,具体来说,⽼师们在上“公开课”过程中容易踩的“坑”主要有:⼀、教学理念上的失误1.只重知识传授,不重能⼒培养新课改已实施多年,新课改⼀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要指向传统的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但有的教师并未完全理解国家实施课改的真正意图。
有些教师仍是多年⽼⼀套,⼀节课⼀“讲”到底,⽼师⾟⾟苦苦,学⽣昏昏欲睡,有的虽有改变,但也不够彻底。
课改所提倡的⾃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式,只是停在嘴上,或只在应付检查时使⽤。
对学⽣能⼒的培养的问题,可能就更远了。
⽬前,⼜⼀轮课改要拉开帷幕了,在这轮的课改中,我们的课标已明确提出了“核⼼素养”的这个概念,这个核⼼素养正是我们将来教学的⽅向和⽬标,也是对学⽣能⼒培养的⽅向和要求。
2.严肃有余,活泼不⾜,⽓氛沉闷,缺乏激情有的⽼师可能认为,我能上了⾃⼰的课传授给学⽣知识就⾏了,但我们是否想过,如何能⾼效的传授学⽣知识的问题呢?有的⽼师的课堂严肃有余,整节课都听不到学⽣的声⾳,这样的课堂会是⾼效的课堂吗?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过“课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的,就在于点燃学⽣渴望知识的⽕花”,课堂上是可以适当地有点幽默、有点笑声的,这样的课堂不仅学⽣喜欢,学⽣学习的效率也才会更⾼。
缺乏激情,表情⽣硬,语⾔平淡,上课有⽓⽆⼒的教师,只能带出⼀⽚昏昏欲睡的学⽣。
3.重视对教学内容的研究,不重视对教学⽅法的研究有些教师教学⽅法单⼀,上课千篇⼀律,教学对学⽣没有吸引⼒。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是韩愈对教师职责的基本定位。
正因韩愈⽼先⽣的这句话,“传授”法成了传统教学的主⼒或唯⼀,新课改虽⼀直在努⼒矫正这⼀传统,但并不是说,传授法就不可⽤了。
青年优质课的八大通病-教学教案
一:学无遗力,浅尝辄止。
二:照本宣科,缺乏创见。
这一现象实际上是上一现象的继续,但比上一现象更为普遍,注释怎么讲,我就怎么讲。
教参怎么讲,我就怎么讲。
只愿在技巧上下功夫,在结构上动脑筋,却不愿在解读文本上细琢磨,深钻研。
所以,往往是有接触,没感触;有广度,没深度;有他见,没己见。
譬如:宗璞的《花的话》,无论从构思还是立意来看,这都是一篇真正“伪圣化”的作品。
漂亮的百花因为骄傲,所以虽美也丑,朴素的二月兰因为谦虚,所以虽丑也美,臭老九似的教师因为朴素,所以学生在月光下把二月兰采来献给教师,从情节到主题,无不虚假矫情,多么好的求异素材,可就是没见一个老师提出过质疑。
(这篇课文已由本人提议从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中删去了。
)上届省优质课竞赛中,我市黎胜老师由于本人点拨,就从这一点入手,结果一举夺得一等奖,说明不是评委们缺少发现,还是老师们迈不开步子。
三:我行我素,强加于人。
所谓优质课大多是通过再三推敲,反复演练,才拿到赛场上来的,许多老师只能按预案上课,而不能按实际情况和课堂氛围来调控教学内容,处理偶发事件,所以经常出现生拉硬扯,强加于人的场面。
一位老师在上《巨人和孩子》时,说到“自私”只能带给人痛苦,“爱心”才能带给人欢乐时,一个学生请老师自己举一个因“自私”而痛苦的事例,该老师却充耳不闻,偏在那里喋喋不休的大讲自己奉献爱心的感人故事。
可见已是自说自话,旁若无人了。
四:画蛇添足,无端延伸。
要把一篇好文章读深读透,往往需要大量的背景知识做支撑,需要深厚的教师功底做后盾。
所以,现在大多提倡增大课堂容量,加强课内外衔接 ,结果导致许多老师画虎不成反类犬,在课堂上游离课文主旨,肆意发挥,无端延伸,冲淡了文本解读,分散了教学重点。
本次竞赛中,有一位老师在教《摆渡》时,前半节课本来引导的非常得法,师生通过质疑、探究,已基本领会了文章的寓意,正待需要聚合信息,加深理解的时候,老师却突然话锋一转,提出了一连串莫名其妙的假设。
十大常见教学问题及对策
十大常见线上教学常见问题及对策一、硬件问题:网络卡顿,设备掉线?(1)正式授课前先保证自己有完整的视频通话设备,安静、光线充足的直播间;(2)课前注意了解学生家中的网络情况,确认适用软件及平台(首选会议+授课助手),并准备备选方案(如课堂、语音等)。
二、志愿者自说自话,学生互动不积极?(1)腼腆:前期和学生建立友好关系,提起一些能激起学生兴趣的课外话题(比如校园里有趣的事),注意表扬学生的优点,鼓励引导学生表达。
(2)只听不想:讲题前先让学生把自己的解题思路阐述一遍。
(3)跟不上志愿者进度:适当降低题目难度,提升学生自信心。
调整授课方式,用生动的语言联系到儿童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辅导(类似于应用题)。
(4)基础不牢,似懂非懂:建议讲完之后让学生把解题思路复述一遍。
可以不针对具体题目提问,让学生指出自己较薄弱的一类题型,以题型为切入点指导学生,或者为学生做知识点的延申,保证孩子学有所获。
(5)不善陈述问题:前期需要针对学生的问题概括能力或分析错题方法进行辅导,指导学生更有针对性地提问或自我分析。
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1)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学,比如投屏画图等吸引学生注意力。
(2)用生动幽默的语言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将题目联系生活现实进行讲解,便于学生理解。
(4)尝试短暂休息,可以穿插一些老师的学习经验、经历的分享。
四、线上教学如何处理与学生家长的关系?(1)在学生面前1、保持有威严、有爱心的教师形象,耐心、包容地对学生学习提供指导和建议。
2、课下的联系可以以学长学姐的身份,与他们进行轻松的聊天对话,为他们提供情绪疏导,缓解他们面对考试或生活的焦虑,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一些建议。
(2)在家长面前1、保持自信、有爱心的优秀大学生形象,通过助教给予他们适当的建议,相互尊重。
2、如果有家长对平台或老师产生任何不愉快的质疑,第一时间联系助教老师,助教老师会给予安抚以及合理的解释。
问题解决后继续正常教学即可。
教师公开课中常见的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案
教师公开课中常见的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案教师公开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然而,在公开课中,教师常常面临各种教学问题,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内容难以理解等。
本文将探讨教师公开课中常见的教学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是教师公开课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兴趣,会导致学习效果不佳,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发思考等方式,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设计有趣的游戏等方式,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
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例如,教师可以设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教学内容难以理解教学内容难以理解是教师公开课中常见的问题之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避免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以免学生难以理解。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分步骤、循序渐进的方式,将复杂的教学内容拆解成易于理解的部分。
例如,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先讲解基本概念,然后逐步引入相关定理和公式,帮助学生逐步理解。
其次,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此外,教师还可以提供示例和练习,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三、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是教师公开课中常见的问题之三。
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会导致学习效果不佳,甚至出现消极态度。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激发学习动力。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奖励机制,如表扬、奖品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公开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公开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公开课,顾名思义即在公开场合上课,已成为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
也是我国中小学沿袭了多年的一种教学交流方式,很多公开课无论在教师的教学方式上,还是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都反映了较强的改革意识,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
但是,各种公开课也暴露了教学实践中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教学的对象不是全体学生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方面是:怕差生影响课堂效果,直接不让他们参加,只选择一部分好的学生参加。
另一个方面是全体学生都参加,但一节课下来教师只提问或关注学习好的学生,而忽视那些后进生,这两个方面都严重伤害后进生的自尊心和兴趣,从而造成恶性循环,使差生越来越差。
解决的方案:教师要摒弃偏激和虚荣心理,不要为了自己的公开课而上课,应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哪怕这节课失败,也要让所有的学生参加,因为所有的学生都享有上课的权利。
同时要相信每一个学生,给予后进生更多的关爱和关注。
二、公开课变为重复课如果是使用不同的学生提前进行试讲,找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进这无可厚非,但很多老师是使用同一批学生讲重复课,这就使得学生成为为老师表演服务的工具,同时给学生一个不好的印象,原来老师也可以弄虚作假。
解决方案:学生不是为教师服务的工具,我们的公开课是让学生学知识的,而不是表演给听课者看的。
所以还公开课真面目,要真正的展现教师和学生互动的真实场面,展现出本节课的原汁原味。
三、课堂环节紧密锣鼓,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很多老师追求形式完美,认为各种知识点必须面面俱到,因此设计了很多环节,问题是一个接一个,学生根本没时间思考。
记得有一次我在德州五中听课时专家给一个上课的老师评课时他说:“郑老师这节课说的最多的一个口头禅就是‘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
给人的感觉就是匆忙的完成本节课的任务,问的问题很周密,学生的思考空间很小,感觉就是一直被老师牵着走,好像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教学。
”解决的方案:不要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追求形式完美而教学,应当给学生独立的思考时间和空间,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公开课常见难点痛点问题解答(附优质课案例)
公开课常见难点痛点问题解答(附优质课案例)✦文 / 莫文静国培计划授课讲师很多年轻老师由于缺乏经验,对上好一堂公开课抱有很多顾虑。
比如紧张忘词、担心授课进度、担心突发状况等等,导致不敢讲/不愿讲/不会讲公开课,很难通过公开课获得价值感。
这些公开课授课中的难点、痛点问题,是老师普遍会遇到的问题。
今天我就以我的“一师一优课”教育部优课《勾股定理复习课》为例,说说我遇到的难点、痛点问题,以及是如何解决的。
莫文静《勾股定理复习课》公开课实录难点✦《勾股定理复习课》① 孩子们是陌生的解决办法:当时我担任的是九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但我接到的任务是八年级的教学任务。
我的解决方案是在兄弟学校上公开课,找陌生的孩子适应环境。
② 如何把数学复习课上出彩解决办法:观看一师一优课部级公开课获奖视频,以及阅读大量教学相关书籍,通过学习优质公开课案例为自己充电赋能。
101教育PPT为老师们准备了最新同步教材的77+万份优质课件、教案、微课视频,这些资源来源:“一师一优课”优秀作品;“华渔杯”课件大赛获奖作品;以及各地区课件大赛的优秀获奖作品等等。
这些优质的教学资源,能够供老师们学习、参考,打开教学思路。
③ 缺乏出镜实拍经验解决办法:在家对着PPT和镜子反复演练。
熟练说课稿,并且着重表情管理、语音语调、手势、节奏等,让自己保持良好的上镜状态。
痛点✦《勾股定理复习课》① 如何避免“作秀”“表演课”解决办法:“一遍过”就是我的解决方案。
没有试讲,没有和学生预先“彩排”,而是上一堂“裸课”。
让课堂呈现最自然、最真实的状态。
“裸课”并不意味着反对磨课、反对改进课堂的不足,而是强调尊重每一堂课的正常形态,因为每一堂课都有自己的精彩。
② 如何避免把复习课上成“炒冷饭”解决办法:复习课并不是把知识点再教授一遍,而重在“巩固”。
我在教学流程中设置“闯关练习”环节,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讨、答题。
每一个闯关小节过后,再进行一次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开课的十大通病作者:陈吉君文章来源:基础教育参考点击数:161 更新时间:2008-06-17 09:55:24 【字体:小大】公开课,顾名思义即在公开场合上课、进行教研的一种课型。
它是我国中小学校沿袭了许多年的一种教研方式,也是评价教师业务水平的一个“硬指标”。
笔者从教二十多年来,听了很多的公开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己的专业成长。
然而,近些年来,公开课似乎已经形成了一些不良的固定模式,阻碍了教学研究的良性发展,引起了听课者、授课者以及社会的非议。
一、为活动而活动——受课学生缺少自主性时下,只要是公开课,几乎都会有学生热烈的课堂活动。
似乎只要讨论、表演、做游戏就是最好的,好像不这样做就不是学生的自主学习。
本来,恰当的讨论和表演,确实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间、师生间的感情沟通,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学习。
然而,我们看到的更多的却是,讨论的问题是教师事先设计、提出的,而不是学生自己通过独立思考提出的,表演、游戏是教师设计、导演的,而不是学生相互讨论后自我设计、排练的。
过多、过滥、不必要的课堂活动,课堂气氛虽然异常火爆热烈,但教师和学生却缺乏思想和感情的沟通,学生仍然是老师的思想玩偶,被动地跟从老师完成一个个彼此孤立的活动,学生不是在真正地自主学习。
真正的自主学习的课堂活动,应该是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自愿、自觉、自主的活动。
二、为多媒体而多媒体——教学手段缺少实用性进几年来的公开课,除了必搞课堂活动外,第二个普遍的现象就是都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课件画面绚丽、动感闪闪,似乎不用多媒体就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就不能显示授课老师的水平,就没有现代教学的色彩。
然而,在画面绚丽、动感闪闪的多媒体课堂上,学生们常常会被眼花缭乱的课件场景所陶醉,对重要知识点却记住得少之又少。
过分绚丽、动感的课件反而干扰了学生的注意力,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事实上,高技术不一定能换来教学的高质量。
在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教学设计、教学创意、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以及人格魅力比起教育技术来说更加重要,是技术永远无法替代的,也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
考察一堂课的好坏及新颖与否,主要看有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作指导,效果怎样,要看教学手段、形式对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度,以及学生智能的培养等进行全面评价,而不能仅看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
多媒体可以用,也应当用,但贵在用得“当”、“精”、“妙”。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需要把握最佳时机,掌握“量”与“度”。
对那些远离学生实际,而必须让学生掌握的知识点,需要运用多媒体;对那些逻辑思维性强、较为抽象的知识,学生难以想像、难以建立起概念的知识点,需要运动多媒体。
而对那些只需要传统教学手段(如优美的黑板板书)就能解决的问题,没必要都用多媒体。
三、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授课教师缺乏机智性笔者听过的公开课,几乎都是依教案按时完成教学内容,很少有到下课铃声响时还没有讲完的,也几乎都是按教学设计使学生明白了该堂课所有的问题。
在公开课上,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对话:“都明白了吗?”——“都明白了。
”“还有没有问题?”——“没有问题。
”在很多公开课的课堂上,本来有学生提出了很有思维碰撞契机的问题,但授课老师怕影响课堂进度,怕不能按时完成教学计划,对那些很有思维碰撞契机的问题,或装做没听见,或“课后单独解答”,忽视过去。
表面看似乎授课教师很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与艺术,但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做法,说明授课的教师缺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机智性。
真正的教学任务是要培养和爱护学生的求知欲望,并把这种求知欲望引导到实践教学目标的活动中。
教学(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被写进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里,已经成为不容置疑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理念。
教学艺术高的老师,就是善于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而不是窒息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为联系实际而联系实际——教学目标缺乏专注性公开课流行课堂活动,要搞活动就要“联系实际”。
然而,为了搞活动、为了“联系实际”,却忽视了课本。
有的教师让学生“用三分钟时间读完课文”、“用五分钟时间速读课文”,然后教师急急忙忙地进入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的环节,教师或学生逐个举例,学生很少翻书或者不用翻书,书本非常干净,学生缺少对事例的分析,缺少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理性思考。
热热闹闹一节课下来,给人感觉是学生似乎没有学到什么,再一想,学生从头到尾似乎没怎么翻书,或者只给很短的时间让学生接触课本,没有紧扣教学目标。
素质教育当然不提倡那种烦琐的分析课本、死抠课本的做法,但绝对不是抛弃课本或忽视课本。
恰恰相反,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仍然是非常必要的。
理论联系实际不是要课本知识不要理论,掌握必要的课本理论知识,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不可缺少的教学目标。
五、为轰动而轰动——教学举例缺少生活性课堂教学中,或为了新课的导入,或为了说明原理,或为了增加气氛,引用一些事例是非常正常的普遍做法。
但是,很多(不是全部)公开课的执教者,为了使其公开课生动,引用的事例都是特别轰动、特别有影响力的故事。
似乎这样才具有轰动性。
这种做法,实际上只是从老师的愿望出发,没有从学生的生活经历、体验出发。
其实,那些伟人名人的故事,特别轰动的、久远的历史经典故事,未必就能激起学生的共鸣。
而学生身边的小事,更能引起学生们的共鸣,以学生自己身边的故事来说明课本上的原理,往往比那些伟人的故事更能触动他们的心灵,更能达到为他们树立榜样的效果。
一堂真正的好课应该是一堂能走近学生内心世界的课,应该是一堂与学生生活实际非常贴近的课。
只有通过认真分析了解受课的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让课堂教学举例真正贴近学生。
只有真正贴近学生的内容才是最有价值的内容。
六、为问答而问答——师生关系缺乏平等性《文汇报》曾报道说,在上海举行的一次小学语文公开课大赛上,提问最少的一个授课老师问了40个问题,提问最多的一个授课老师问了60个问题。
课堂过多提问、都是教师提问的做法,表面看似乎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但实际上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问题。
本来,课堂提问的做法没有错。
但目前过多提问、都由教师提问的做法,至少有两个问题值得我们注意。
一是提问过多、问题问得没有价值;二是问题都是由老师提出,学生来回答,而不是由学生提出,老师或同学来回答,这就不平等了。
而且,第二个毛病比起第一个毛病来,更具隐蔽性,更加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培养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要重要得多。
而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应该让学生通过他们自己阅读课本、观察自然、观察社会,从中自己发现问题。
问题都由老师提出,然后由学生来回答的做法,实际上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就是典型的应试教育。
真正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和积极参与,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创造。
能真正体现素质教育师生平等关系的问答,不应只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来回答,更应该由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或同学来回答。
七、为优秀而优秀——教学过程缺少真实性现在的公开课是为评委而上,为荣誉而上的,是表演给听课者看的,尤其是比赛课更是如此。
因为,一节公开课,并不代表上课老师个人,而是关乎学校的荣誉,关乎主抓教学领导的荣誉。
因而为了迎合评委,做课的老师眼睛是向上看的,而不是向下关注学生,学生成了老师上课的道具。
上公开课前,老师把自己搜集整理后的大量资料发给学生,让学生熟悉这些资料,并点拨学生,让学生对发言作事前了解(事实上这样做根本不能真正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然后,老师安排学生课前充分读书,对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做好事前引导,不至于课堂上冷场。
这样做的结果,当然不能呈现真实的课堂。
老师也不会忘记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从各种角度展示教师的基本功。
这样一来,公开课成了教师的才艺展示课。
这种公开课,不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路、学路,而是师生共同当演员,学校领导当导演,确保演出的效果。
尽管不是每一堂公开课都是这样,但这种做法在我国当前的公开课中仍然是十分普遍的。
公开课本来是老师之间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好办法,但是,现在的公开课往往上成了“表演课”,似乎课课成功,但却失去了研究的意义。
笔者认为:公开课应该返璞归真。
第一,一堂有价值的公开课,应敢于“暴露”教学设计的“意料之外”,再现“原汁原味”的师生互动。
第二,老师要合理应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应在对传统教学手段和方式的扬弃中推进教育信息化。
第三,学生不是演员,不应硬把学生往老师的教学思路上牵。
第四,要宽容对待公开课的失败,只要是真实的课,就值得教者和听者去研究。
八、为公开课而公开课——观摩者缺少可学性现在的公开课、示范课,尤其是比赛课,老师都要花上一定时间准备,也就是“做课”。
为了上好一堂公开课,领导为了提高自己学校(或某些人)的知名度,不惜浪费学校资金和人力。
有专门的课件制作者为其制作课件,学科组集体设计,由气质形象和普通话都较佳的一位老师主讲,科组内反复演练,这已经是一个公开了的秘密。
其实,这种做法耗时多,耗费人力多,虽然形式花样、手段高超、教学课堂和过程完美,但对广大教师的日常教学没有多少借鉴意义。
也许就那一节课而言,是成功的,甚至是完美的,但由于长时间地准备,全部精力都放置于此,其它工作包括一些常规工作势必懈怠。
不管是普通的研究性公开课、示范课还是大赛课,根本的是应该体现授课教师本人对先进教学观念的课堂贯彻,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对听课教师的启发,这才应该是公开课的目的。
教学研究、师生的心灵交流、学生的生命成长应该是教师风采和公开课的评价标准。
公开课,需要展示的是真实的一面。
只有真实的课堂,才能具有有启发性和借鉴意义。
而那些虚假的、高不可攀的课堂,是对公开课的一种亵渎。
九、为赏识而赏识——课堂评价缺乏准则性我们常常看到,一节公开课下来,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总不少。
即便对同一个问题也往往会出现“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情形。
对于这“丰富多彩”的回答,教师常常是说:“你说的很正确”、“不错”、“嗯,很好”、“你回答得非常有道理”、“这是你的发现”、“我们为他(她)鼓掌”“你很会动脑筋,离正确答案已经只差一步了(学生回答的是“17+18=34”)”等等。
这样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赏识评价”不仅过了头,而且模糊了学生的“是非准则”。
教师极少对学生的回答说“不”,表面看来,似乎是在尊重学生,但这种课堂评价是不准确的,是有害的。
正如一味惩罚不可取一样,一味表扬也是不可取的。
对学生而言,过多的表扬会让学生习以为常,可能使学生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也可能会在学生思想上造成混乱,导致“是非准则”的丢失,丧失判断能力,助长学生爱听好话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