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word教案

合集下载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docx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docx

根据云课堂反馈情况进行评价和小结。

教师继续提出思考:既然铁块和木块受到的尸浮相等,为什么松手后铁块沉底, 木块上浮?学生回答。

条件:物体完全浸没艮K /排=/物学生讨论,分析铁块:松手后,浸没在水中的铁块所受到的F淫VG铁,铁块下沉。

到达容器底部后,铁块受到Fg G绽和F力三力平衡,静止在容器底,我们说铁块沉底。

即:F浮VG航沉,最终沉底。

分析木块:松手后,浸没在水中的木块所受到的F QG木,所以木块上浮。

当木块逐渐露出水面,V瀛小,浮力减小,当F^=G妹寸,木块最终漂浮在水面。

即:F,*>G物上浮,最终漂浮。

思考: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判断物体的浮沉?小组讨论。

浮物体的重力G物可表示为:G妒p物gV物,排开液体的重力G辩可表示为G排=p液册排,又因F浮=6排,所以F^=p液gV排,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N物斗排,所以当8浮vG满,即p液gV排<p物gV物,可得出〃碎p蜘寸,物体下沉,最终沉在底部。

其他两种情况可以让学生自己推导。

当G><F浮时,即p物gV物<p液gV炳可得〃物勺妒t,物体上浮,最终漂浮在液面上。

当F ^-G满,即p液gV^=p物gV物,可得出p液=「赫寸,物体悬浮在液体中。

总结以上可以归纳得出物体浮沉的条件是: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1)若G勿v_F浮或P物<P液,物体上浮。

(2)若G物=/浮或p分=/>液,物体悬浮。

(3)若G勿>_F浮或p辰p液,物体下沉。

注:1、物体上浮最终至漂浮:G物二F浮,(V排< V物)2、悬浮是物体静止在液体内部:G物=F浮, (V排〈V物)2、浮力的应用师:我国首艘自主建造航空母舰用什么材料做的,它的材料密度比水的密度大,为什么可以浮在水面上?智慧云课堂布置任务二,五个小组分任务查轮船、潜水艇、热气球的原理,同时分组进行实验验证,小组合作完成汇报。

学生通过云课堂接受任务,分步骤分工合作。

教师可以通过同屏技术展示学生交流成果。

第一第二小组汇报成果,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回答:把物体做成空心的办法,增大了可利用的浮力,而且这种古老的“空心”办法,可以增大漂浮物体可利用的浮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运用》教案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运用》教案设计

ABC« 第三节 物体的浮与沉 » 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的(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教学重点: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理解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能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教学仪器:烧杯、水、乒乓球、潜水艇模型、 热气球模型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知识回顾: 1.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2、浮力的计算方法:①称重法 F 浮 = G 物—F拉②阿基米德原理的计算公式:F 浮=ρ液gV排3、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产生的压力差. 新课教学:演示实验:把外观相同的3只乒乓球(分别装有不同质量的沙, 同体积,不同重力)浸没水中问:物体在液体中都受到浮力,为什么有的上浮、有的下沉、有的悬浮? 一.物体浮沉条件 1、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上浮:播放视频并演示 下沉:播放视频并演示GFF 浮=GGF 浮>G 上浮F 浮GF 浮<G 下沉F F浮GF 浮=G 漂悬浮:播放视频并演示 漂浮:播放视频并演示小结: 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所受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2、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研究条件: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受重力和浮力.浮力: F 浮=ρ液gV 排 ; 重力:G =ρ物g V 物; V 排 = V 物 根据浮沉条件进行比较F 浮 >G 上浮: ρ液 > ρ物 F 浮 = G 悬浮:ρ液 = ρ物F 浮 <G 下沉: ρ液 < ρ物 漂浮:ρ液 > ρ物 想想做做:将新鲜鸡蛋放入盛水容器中,向水中加盐,并搅拌,不断增加盐水的浓度.观察鸡蛋在容器中的位置变化. 3、浮沉条件的讨论(1)上浮和下沉是不平衡态,悬浮和漂浮是平衡(静止)态 (2)上浮、下沉和悬浮:V 排=V 物;漂浮:V 排<V 物(3)空心物体运用浮沉条件时可以用物体的平均密度ρ物与液体密度ρ液比较.二、浮力的应用展示4幅图片,分析其中的物理原理.想想做做用橡皮泥做成能承载重物的小船,使它漂浮在水面上.结论:要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可以把它做成空心的,以使它排开更多的水,从而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1、轮船(1)工作原理:将钢铁做制成空心的轮船,可以排开更多的水,漂浮在水面上.(2)排水量(m排):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F浮= m排g 而F浮=G∴ m船+m货= m排(3)载重线2、潜水艇模拟潜水艇:用注射器向密封的瓶内打起,将瓶内的水排出,瓶向上浮起工作原理:靠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潜.3、气球和飞艇工作原理:靠空气浮力升空(改变自身的体积和密度).4、密度计ABC工作原理:利用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浮力等于重力的原理制成的.根据阿基米德原理,ρ液大时,V 排 小,即露出水面部分多,因此刻度值上小下大,刻度间隔不均匀,上疏下密.数值为待测液的ρ相对于ρ水的倍数. 课堂小结:本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一.物体浮沉条件 1、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2、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3、浮沉条件的讨论 二、浮力的应用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密度计 习题巩固:1、轮船总是漂浮在水面上,一艘轮船从河里驶向大海,它受到的重力大小不变(变大、变小、不变);它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 (变大、变小、不变);它排开水的体积变小(变大、变小、不变);轮船是下沉些还是上浮些?2、 关于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B ) A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B .浮力的施力物一定是水 C .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质量成正比 D .实心的铁球也能浮在液面上3、用手将一个木球放入水中某一深度后,松开手,木球上浮,在木球未露出水面的时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 .木球所受的重力、浮力都不变B .木球所受的重力不变,浮力变大C .木球所受的重力、浮力都变小D .木球所受的重力不变、浮力逐渐变小 4、密度均匀的实心物体悬浮在水中,将物体截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后,仍放入水中,则( D )A 、大块下沉,小块悬浮B 、大块下沉,小块上浮C 、两块都上浮D 、两块都悬浮 5、将体积相同的A 、B 、C 三个小球投入水中,出现如图所示的三种情况,下列关于对三个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A球浮在水面上,受到的浮力最大B、C球沉在底部,受到的浮力为零C、A球受到的浮力与B球受到的浮力相等D、B球受到的浮力与C球受到的浮力相等6、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它在液体中的深度越深,受到的浮力(C )A、越大B、越小C、不变D、都有可能7、一实心铁球分别浸没水、酒精、水银中,受到浮力最大的是(C )A、水B、酒精C、水银D、无法确定。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设计出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

在本节课《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中,我采用了实践探究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物理的奥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导他们发现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了解物理学的乐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物理学的乐趣,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浮球、泡沫板、塑料尺等)、投影仪、电脑。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彩色纸。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孩子们观察到物体浮沉的现象,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2. 实验探究: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浮沉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3. 讨论交流:孩子们分享实验结果,共同探讨物体的浮沉条件。

4. 知识讲解:介绍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物体的浮沉条件。

5. 应用拓展: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浮力应用实例,如制作一个简易的浮力秤。

6. 成果展示: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认真反思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通过实验探究,他们基本掌握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三节《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三节《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三节《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三节《浮沉条件及应用》主要讲述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使学生了解了浮沉条件的原理,并学会了如何运用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物体的密度、重力等基本概念,对实验现象有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浮沉条件的理解仍有一定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对浮沉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拓宽视野。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浮沉条件的概念,掌握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

2.学会运用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

2.浮沉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浮沉条件的原理及应用。

2.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浮沉现象,增强直观感受。

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运用实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将浮沉条件应用于实际生活。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教学课件:浮沉条件的原理、实验现象、实际应用等。

3.教学素材:相关实例和图片。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如:“物体为什么会沉入水底?”,“物体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等问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由于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也不同。

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浮沉条件及应用。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浮沉条件的原理和实验现象,使学生了解浮沉条件的概念。

同时,教师讲解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如:利用浮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判断物体的浮沉状态。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理解物体浮沉条件2、知道密度计、气球、飞艇、潜水艇的浮沉原理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本节教学内容安排以科学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历典型的科学研究过程之中的各个环节:问题——猜测——验证——结论{检验、应用、推理、解释}——创造——发现,使学生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物体沉浮现象的乐趣,获取物体沉浮的经验认识,增长探究物体沉浮的本质的能力,培养观察实验,思考等科学能力,为后续乃至终生学习能力及达到高级的思维水平准备认识基础。

让学生初步了解浮沉条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参与制作密度计的实践活动和成果的展示活动,感受到科学——技术——社会的发展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1、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对实验现象认真观察和对实验操作的科学态度,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2、通过浮力知识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生学习情趣3、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实验,激发学习欲望。

发展积极探索的精神,获得谋求内部协调统一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及施教策略】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施教策略:1、创设新的教学情境,以打捞沿船引入新课,并利用FLASH模拟潜水艇下潜、上浮;巨轮在海上航行;飞艇在空中飞翔等现象引入到浮沉条件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边学边实验,在实验、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物体的浮沉条件,并用FLASH制作动态的受力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3、用多媒体制作潜水艇、孔明灯等浮沉原理并结合演示实验,让学生掌握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教学难点及其克服策略】难点:影响物体浮沉条件的因素克服策略: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探究,讨论、交流、总结得出,加深认识【教学策略】课堂组织策略:采用主体参与教学策略。

具体应用:1、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形成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人际关系;2、创设问题的情境;3、要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参与的意识和不断提高他们主动参与的能力。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示范教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示范教案

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一)整体设计本节是在对浮力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浮力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浮力是现实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个力,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认识物理知识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本节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物体的浮沉条件、浮力应用的几个特例。

通过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引入课题,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得出浮沉条件。

通过船的发展历程认识到“空心”的作用,并利用演示实验引入轮船的教学。

潜水艇的浮沉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的;而气球和飞艇则是利用它们的平均密度小于空气,并且通过改变自身体积实现升降的。

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二力平衡知识的具体应用,教学中要注意到学生对浮沉现象的感性认识,规范描述各种浮沉状态的语言,区分易混淆的词语。

“空心”是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在水中实现漂浮的常用的方法,轮船、潜水艇等都是利用空心来增大体积,从而增大浮力的。

也可以将空心看做是通过减小材料的密度,实现漂浮或悬浮的方法。

这是这节课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轮船吃水线与排水量有紧密的联系,并且密度计的刻度线也是吃水线的延伸,可以适当补充这方面的内容。

阿基米德原理是解决浮力问题常用的方法,对浮力应用实例的分析要注意从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出发,培养学生理论指导实践的意识。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2.知道浮力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上的;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浮沉条件和密度大的物体实现漂浮的方法。

教学难点综合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探究浮沉条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金属箔、大烧杯、水、密度计、充有氢气的气球、没充气的气球。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情景:一艘战舰行驶在水面上,这时一颗鱼雷从一艘在水下游弋的潜水艇中发射出来击中了战舰,一声爆炸后,战舰慢慢沉没了。

《第十章 第3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学历案-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十章 第3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学历案-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是《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是初中物理的重要部分,旨在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内容。

2. 技能与操作: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并分析其浮沉原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点掌握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小测验,评价学生对浮沉条件及相关原理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操作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过程及结果,评价其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通过批改作业,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理论学习:讲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包括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内容。

通过图示、实例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浮沉条件的物理意义。

3.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展示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其原因。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状态,分析其浮沉原因。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观察心得,加深对浮沉条件的理解。

6.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小测验: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浮沉条件及相关原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包括书面作业和实践性作业,如撰写实验报告、观察生活中的浮沉现象等。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2. 教师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人教版初二物理】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_教案

【人教版初二物理】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_教案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复习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

(2)表达式:F浮=G排(3)导出式:F浮= G排= m排g= ρ液gV排预习1 . 物体的浮沉条件;2 . 浮力的应用。

二、知识讲解课程引入:潜水艇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却能自由地上浮与下沉,它是怎样在水中实现浮沉的呢?我们已经知道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物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物体浸没的深度等因素无关,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还有阿基米德原理所说的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物体的上浮与下沉。

考点/易错点1 物体的浮沉条件通过实验的现象我们了解了几种现象,分别是上浮、漂浮、下沉、沉底和悬浮。

上浮: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正在浮出水面;漂浮:物体有一部分露出水面悬浮:物体全部没入水中,但与容器底不接触;沉底:物体处在水底位置,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小于重力;下沉: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小于重力,正在下沉。

这里分为两种状态:上浮和下沉是动态;漂浮、悬浮和沉底是静态。

思考: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它们的方向怎样?(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两个个力:重力和浮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如果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浮力大小相等,物体将处于什么状态?(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物体将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时,它受到的重力和浮力有什么关系?(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时,都是平衡状态。

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浮力满足二力平衡条件,它们大小相等)。

如果向下的重力大于向上的浮力,物体将怎样?(物体将下沉)。

如果向下的重力小于向上的浮力,物体将怎样?(体将上浮)。

总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情况取决于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

当物体浸没在液体时,若重力大于浮力,则物体下沉;若重力小于浮力,则物体上浮;若重力等于浮力,则物体悬浮;当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它所受到的重力等于浮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10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10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10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刻理解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

因此,我设计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课程,旨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索和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探索和互动合作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浮沉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浮力和重力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善于探索和合作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浮力和重力的关系。

难点:让幼儿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浮沉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重力计、不同材质的物体(如木块、铁块、塑料球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实验盒,内含浮力计、重力计、不同材质的物体、记录本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孩子们观察到一个物体在水中浮起来的现象,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2. 实践操作: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浮沉情况,并记录下来。

他们可以自由探索,尝试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等,观察浮沉情况的变化。

3. 分享交流:每组孩子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讨论为什么有些物体能够浮起来,有些物体则下沉。

引导他们发现浮力和重力的关系。

4. 生活应用:让孩子们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浮沉现象,如船只在水中浮起来、气球在空中飘浮等,并解释原因。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浮力和重力的关系。

难点:让幼儿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浮沉现象。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操作和探索,我发现孩子们对物体的浮沉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实验,勇于尝试和探索。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三节,内容是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浮沉条件的定义和判断方法,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对浮力有一定的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浮沉条件的理解和应用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定义和判断方法,能够运用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2.难点:如何判断物体的浮沉条件,如何运用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2.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浮沉条件。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3.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船舶的浮沉,引发学生对浮沉条件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浮沉条件的定义和判断方法,让学生对浮沉条件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不同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浮沉条件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巩固学生对浮沉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浮沉条件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的设计、潜水艇的工作原理等,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一、教学内容1. 物体的沉浮条件: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取决于物体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当浮力大于物体重力时,物体上浮;当浮力等于物体重力时,物体悬浮;当浮力小于物体重力时,物体下沉。

2. 浮力的大小: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体积有关,公式为 F浮= ρ液gV排,其中 F浮表示浮力,ρ液表示液体的密度,g 表示重力加速度,V排表示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体积。

3.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即 F浮 = G排。

4. 物体的沉浮应用:包括轮船、密度计、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物体的沉浮条件,掌握浮力的大小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浮力的大小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2. 教学重点:物体的沉浮条件,浮力的大小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水、石头、木块、塑料尺等。

2. 学具:实验报告册、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轮船的原理,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轮船能浮在水面上。

2. 讲解物体的沉浮条件,演示实验:将石头、木块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现象。

3. 讲解浮力的大小计算方法,演示实验:用浮力计测量不同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4.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实验:用量筒测量物体在水中排开的体积,计算浮力。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密度计的工作原理等。

6. 作业布置:请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并解释结果。

六、板书设计1. 物体的沉浮条件上浮:F浮 > G悬浮:F浮 = G下沉:F浮 < G2. 浮力的大小计算F浮= ρ液gV排3. 阿基米德原理F浮 = G排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放入水中,测得物体受到的浮力为1.8N,求物体的密度。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3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 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3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 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3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教案一. 教材分析《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的沉浮条件,即物体的浮沉是由物体所受重力和浮力的关系决定的。

同时,让学生学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力的概念、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等知识,对物理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浮力的概念和浮沉条件的理解仍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浮沉条件,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的沉浮条件,能够解释生活中有关浮沉现象的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浮力的概念及计算。

2.物体的沉浮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浮沉条件。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浮沉条件的应用。

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教学课件。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浮沉现象,如船只浮在水面上、石头沉入水底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物体能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则会沉入水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物体的沉浮条件。

2.呈现(15分钟)利用实验现象,让学生观察和总结物体的沉浮条件。

首先,让学生观察石头、木块等物体在水中、盐水中的浮沉情况,引导学生发现:物体所受浮力与物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决定了物体的浮沉。

然后,引入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了解浮力的计算方法。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所学的浮沉条件,计算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并解释实验现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设计第10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设计第10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一、新课引入1.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浮力的方向怎样?2.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展示挂图,创设情境,置疑:浸在液体里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但是有的物体要下沉,有的却上浮,这是为什么?二、新课讲解(一)物体的浮沉条件1.演示:木块在水中上浮;石块在水中下沉;水袋在水中悬浮。

2.引导学生做物体竖直方向的受力分析,得出物体浮沉的受力条件。

3.比较物体和液体的密度,感知物体浮沉的密度条件。

4.组织学生在观察实验、比较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比较液体与物体的密度的大小关系的基础上,讨论并归纳物体的浮沉条件。

(二)如何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关系(或平均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来改变物体的浮沉情况。

1.讨论:①木材能漂浮在水面,其原因是什么?②把一根木头挖成空心,做成独木舟后,其重力怎么变化?它可载货物的多少怎么变化?指出:从浮力的角度看,把物体做成空心的办法,增大了可利用的浮力,而且这种古老的“空心”办法,不仅可以增大漂浮物体可利用的浮力,还可以使下沉的物体变得上浮或漂浮。

2.演示:同一块橡皮泥实心时在水中下沉,空心时在水面漂浮。

组织讨论:①橡皮泥的重力是否改变?②橡皮泥下沉时其所受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怎样?③橡皮泥作做成空心后其排开水的多少怎么变化?所受浮力怎么变化?它漂浮时所受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又怎样?(三)浮力的应用实例:1.轮船①原理:采用把物体作为“空心”的办法来增大浮力,使浮力等于船和货物的总重来实现漂浮。

②介绍“排水量”,领会:满载时,排水量=船的自身质量+货物质量。

③强调:同一条船在河里和海里时,所受浮力相同,但它排开的河水和海水的体积不同。

因此,它的吃水深度不同。

2.潜水艇:①原理: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在水中的浮沉。

②强调:潜水艇在水下不同深度所受浮力相同。

3.气球和飞艇①讨论、交流:气球和飞艇升空的道理是什么?②思考:如何实现气球和飞艇的升降?三、本课小结与练习1.根据板书小结2.课内练习:教材习题。

2017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word教案

2017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word教案

2017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word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明白物体的浮沉条件;(2)明白浮力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分析、了解轮船是如何样浮在水面的;(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进展的阻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明白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明白得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能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教学仪器:烧杯、水、体积相同的蜡块和铁块、两个铁罐子、沙子、潜水艇模型、热气球模型。

●教学流程:(一)新课引入[演示]:1.出示铁块和蜡块让学生观看发觉它们体积相等。

2.将体积相同的铁块和蜡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后松手。

[现象]:铁块沉入杯底而蜡块上浮最终浮在水面。

[提咨询]:1.浸没在水中的铁块、蜡块(松手后)各受到什么力?(浮力、重力)2.铁块和蜡块受到的浮力相等吗?(相等。

因为V排相等,按照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相等。

)3.既然铁块和蜡块受到的F浮相同,什么缘故松手后铁块沉底而蜡块上浮?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什么呢?[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蜡块:松手后,浸没在水中的蜡块所受到的F浮>G蜡,因此蜡块上浮。

当蜡块逐步露出水面,V排减小,浮力减小,当F浮= G物时,蜡块最终漂浮在水面。

即:F浮>G物上浮,最终漂浮。

分析铁块:松手后,浸没在水中的铁块所受到的F浮<G铁,铁块下沉。

到达容器底部后,铁块受到F浮、G铁和F支,三力平稳,静止在容器底,我们讲铁块沉底。

即:F浮<G物下沉,最终沉底。

若一个物体浸没在水中,松手后F浮=G物,受力平稳,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我们讲物体悬浮在液体中。

即:F浮=G物,最终悬浮。

总结:通过上述分析,我们明白浸在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所受F浮与G物的关系。

(二)进行新课1.讨论:(1)木材能漂浮在水面,其缘故是什么?(2)把一根木头挖成空心,做成独木舟后,其重力如何变化?它可载物资的多少如何变化?重力变小,能够装载的物资变多。

人教版2020年春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教案设计

人教版2020年春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人教版2020年春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人教版2020年春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

2. 详细内容:(1)学习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实验和实例,掌握物体在液体和气体中的浮沉规律。

(3)学会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通过实验和实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规律。

2. 教学重点:掌握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 学具:实验记录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引发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知识讲解:介绍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论依据,讲解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

3. 实验演示:进行浮力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4.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浮沉现象,如船只、潜水艇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有关浮沉条件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浮沉条件的相关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物体浮沉条件(1)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规律(2)阿基米德原理及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已知物体体积V = 100cm³,液体密度ρ = 1.0g/cm³,重力加速度 g = 10N/kg,求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2. 答案: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F_b = ρVg = 1.0g/cm³ × 100cm³ ×10N/kg = 10N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物体浮沉现象,通过实验和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了浮沉条件的应用。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山东省滕州市大坞镇大坞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术(1)明白物体的浮沉条件,会依照物体的浮沉条件判定物体的浮沉;(2)了解潜水艇、浮筒浮沉的工作原理;(3)应用浮沉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进程与方式(1)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探讨物体的浮沉条件;(2)通过师生互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试探潜水艇、浮筒的浮沉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潜水艇、浮筒的浮沉原理的学习,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2)通过观看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爱好;(3)通过新闻时事和生活中的科学技术,培育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钟爱物理的情感;【教学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学难点】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潜水艇、浮筒的浮沉原理。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水槽、烧杯、水、小铁块、木块、细线、鸡蛋、盐、塑料瓶、剪子、小药瓶【教学进程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预计用时:2分钟)播放视频,展示泰坦尼克号撞冰山瞬间下沉的过程,并且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例子:生汤圆在沉在水中而熟汤圆却浮出水面。

提问:泰坦尼克号撞冰山后会沉下去了?为什么汤圆煮熟后会上浮呢?思考感到疑惑利用多媒体对有趣的现象产生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察实验,归纳总结】摒弃错误的前概念:(预计用时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浮沉现象,利用谈话法,步步引导学生否定学生潜意识里对物体浮沉条件的错误理解:“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浮力大的物体就上浮,浮力小的物体就下沉”得出浮沉条件:(预计用时10分钟)引导学生比较生活中常见的浮沉现象进行合理的猜想通过演示实验,对物体在水中的两种状态、过程进行受力分析,得出浮沉条件课堂练习:(预计用时10分钟)进行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并从认识物体的浮沉条件过渡到如何改变物体的受力情况达到相应的浮沉条件以改变物体的浮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一、教学目标1.知道利用浮力使物体上浮、下沉、悬浮或漂浮的原理。

2.知道轮船、气球、气艇、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二、教具:铁块、木块、废牙膏皮、玻璃水槽、水、自制潜水艇模型三教学重点:知道物体浮沉条件及浮力的应用;教学难点通过调节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来得到或增大可利用的浮力,初步建立应用科学技术的意识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浮在水面上的木块没入水中部分的体积是50cm3,它在水面上的体积是25cm3。

求:它受到的浮力多大?要求每个学生在练习本上演算。

由一名学生板演。

演算完毕,教师讲评。

进行新课1.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学生思考“想想议议一、浮沉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下沉,F浮<G物;上浮,F浮>G物;悬浮,F浮=G物。

物体漂浮在液体中: F浮=G物追问并演示:实心铁块在水中下沉,木块在水中上浮,试比较铁和木块与水密度的关系。

教师启发学生答出:铁块浸没在水中下沉,∴F浮<G物,G排水<G铁,ρ水·g·V排<ρ铁·g·V铁。

∵铁块浸没水中,V排=V铁,∴实心铁块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铁块下沉。

同理可得出,ρ木<ρ水,木块浸没于水中,木块重比它排开的同体积的水重小,木块在水里受到的浮力大于木块重,所以上浮。

最后浮出水面,漂浮在水面上。

如果物体悬浮于水中,ρ物=ρ水。

二、浮力的利用提问:实心铁块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下沉。

可否让密度比水大的铁块在水中上浮或漂浮在水面?启发学生回答:轮船是钢板焊成的,采用空心的办法,使物体的密度小于水,它就可以浮在水面。

演示:把卷紧的牙膏皮放入水中,放手后可观察到它下沉。

空心的牙膏皮能漂浮在水面上。

小结并板书:“二、浮力的利用1.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问:用树干挖空制成的独木舟的好处是什么?看课本图14.6—2。

答:减小重力,可以多装货物,增大了可利用的浮力。

2.轮船①问: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学生答出:采用了把它做成空心的办法,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增大浮力,使轮船能漂浮在水面上。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的;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能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教学仪器:烧杯、水、体积相同的蜡块和铁块、两个铁罐子、沙子、潜水艇模型、热气球模型。

●教学流程:
(一)新课引入
[演示]:1.出示铁块和蜡块让学生观察发现它们体积相等。

2.将体积相同的铁块和蜡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后松手。

[现象]:铁块沉入杯底而蜡块上浮最终浮在水面。

[提问]:1.浸没在水中的铁块、蜡块(松手后)各受到什么力?
(浮力、重力)
2.铁块和蜡块受到的浮力相等吗?(相等。

因为V排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相等。


3.既然铁块和蜡块受到的F浮相同,为什么松手后铁块沉底而蜡块上浮?
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什么呢?
[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分析蜡块:松手后,浸没在水中的蜡块所受到的F浮>G蜡,所以蜡块上浮。

当蜡块逐渐露出水面,V排减小,浮力减小,当F浮= G物时,蜡块最终漂浮在水面。

即:F浮>G物上浮,最终漂浮。

分析铁块:松手后,浸没在水中的铁块所受到的F浮<G铁,铁块下沉。

到达容器底部后,铁块受到F浮、G铁和F支,三力平衡,静止在容器底,我们说铁块沉底。

即:F浮<G物下沉,最终沉底。

若一个物体浸没在水中,松手后F浮=G物,受力平衡,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我们说物体悬浮在液体中。

即:F浮=G物,最终悬浮。

总结: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浸在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所受F浮与G物的关系。

(二)进行新课
1.讨论:
(1)木材能漂浮在水面,其原因是什么?
(2)把一根木头挖成空心,做成独木舟后,其重力怎么变化?它可载货物的多少怎么变化?重力变小,可以装载的货物变多。

[指出]:从浮力的角度看,把物体做成空心的办法,增大了可利用的浮力,而且这种古老的“空心”办法,可以增大漂浮物体可利用的浮力。

[质疑]:密度比水大的下沉的物体有没有办法让它上浮或漂浮呢?
2.实验:
两个外形相同的铁罐子,一个空心,一个装满沙;同时按入水中,松手后实心的下沉,空心的上浮最终漂浮。

[质疑]:(1)铁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空心的铁罐子为什么能漂浮呢?可能是因为什么呢?
(因为它是空心的,F浮>G物,所以能上浮,最终能漂浮。


(2)要想让实心的铁罐子也漂浮,可以怎么办呢?(把沙取出来,变成空心的。


(3)大家的想法是如何调节的铁罐子的浮沉的呢?(F浮不变,挖空使G物变小,当F浮>G
物,铁罐子自然就浮起来了。


[指出]:上述实验告诉我们采用“空心”的办法,不仅可以增大漂浮物体可利用的浮力,还可
以使下沉的物体变得上浮或漂浮。

3.应用
·轮船
(1)原理:采用把物体做成“空心”的办法来增大浮力,使浮力等于船和货物的总重来实现
漂浮。

(2)排水量:满载时,船排开的水的质量。

即:排水量=m船+m货
[质疑]:1.轮船从河水驶入海里,它的重力变不变?它受到的浮力变大、变小还是不变?(不
变,始终漂浮)
2.它排开的液体的质量变不变?(不变)
3.它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变不变?(变,ρ海水>ρ水,所以V排海水<V排水)
4.它是沉下一些,还是浮起一些?(V排变小了,所以上浮一些)
[强调]:同一条船在河里和海里时,所受浮力相同,但它排开的河水和海水的体积不同。

因此,它的吃水深度不同。

·潜水艇
[演示]:
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进行侦查和袭击,是一种很重要的军事舰艇。

它是怎么工作的呢?我们用打吊瓶用的小塑料管来模拟潜水艇。

请同学们利用和塑料管连接的细管给塑料管吹气或吸气。

现象:吸气时,水逐渐进入管中,管子下沉;吹气时,管中的水被排出,管子上浮;
[质疑]:(1)小塑料管浸没在水中所受F浮是否变化?(塑料管形变很小,V排基本不变,所以可以认为F浮不变)。

(2)那它是怎样上浮或下沉的呢?
(吹气时,水从管子中排出,重力变小,F浮>G物,所以上浮;吸气时,水进入管子,重力变大,F浮<G物,所以下沉)
[讲解]:潜水艇两侧有水舱,当水舱中充水时,潜水艇加重,就逐渐潜入水中;当水舱充水使艇重等于同体积水重时,潜水艇就可悬浮在水中;当压缩空气使水舱中的水排出一部分时,潜水艇变轻,就可上浮了。

潜水艇:
原理: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在水中的浮沉。

[强调]:潜水艇在浸没在水下不同深度所受浮力相同。

·气球和飞艇
[演示]:“热气球”的实验。

[质疑]:酒精燃烧后袋内空气密度怎样变化?
原理:ρ气<ρ空气,(即利用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通过改变气囊里气体的质量来改变自身体积从而改变所受浮力的大小来实现升降的。

)使它受到的F浮>G物而升空。

[讨论]:要使充了氦气、升到空中的气球落回地面,你们能想出什么办法?要使热气球落回地面,有什么办法?(放气或停止加热)
·其他应用
密度计、盐水选种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