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 世界的物质性

合集下载

2.4.1唯物论选择题试题

2.4.1唯物论选择题试题

第四课第一框《世界是物质的》练习题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下列都属于物质范畴的是A、中国共产党、万有引力、香蕉B、黄河、《英汉词典》、科学发展观C、桌子、克隆技术、美国D、宗教、电脑显示器、物质资料生产方式2、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物质具有客观性和可知性②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③物质是客观物质形态的主观映象④物质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恩格斯说:“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以下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的是①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②物质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③世界是一团永恒运动的活火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4、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联系表现在( )A、没有物质具体形态,就没有物质B、没有物质就没有物质具体形态C、物质是永恒的,物质具体形态是暂时的D、物质概括的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而物质具体形态除了有这种共同属性之外,还有自己的个别属性5、下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范畴的认识正确的有①物质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中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集合②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③物质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④物质撇开了事物的具体形态,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C、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D、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7、“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可见,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A、宇宙间存在的各种具体物质形态B、无法被人的意识感知的客观实在C、人们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D、在意识之外客观存在的客观实在8、1928年,理论物理学家狄拉克预言:宇宙中每一个基本费米粒子必然有对应的反粒子,1937年,理论物理学家埃拖雷马约拉纳猜测有正反同体的粒子存在。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2.4.1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2.哲学上的运动概念、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运用人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二.重难点: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三.自主学习过程:.要求:1.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练习册22页自主梳理部分2.高效完成相关练习,看谁的得分率最高哦!(一).知识要点梳理:要点一: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为什么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1)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本质看: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要点二:物质概念: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二)当堂练习:1.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洲玉树县民生7.1级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像地震等重大灾害的发生表()A.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发展密切相关C.自然界的发展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实践证明,脱离生产力来讲生产关系,特别是脱离生产力的实际状况盲目地变革生产关系,追求所谓的“先进生产关系”,只能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A.人类社会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B.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完全是自发进行的C.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D.劳动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基础3.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必须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这一事实说明()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B.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C.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D.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及反思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及反思

《生活与哲学》2.4.1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单位:揭阳二中授课老师:高宝芝一、课标要求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教材内容分析《世界的物质性》是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的第一框题的内容。

本框题是在学生掌握了哲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进一步阐述我们所处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本框题设置了两个目题,自然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从三个方面(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意识)论述世界的物质性;在第一个目题中还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上的物质。

从知识构成上看,它是既对第一单元中唯物主义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也是学习本单元后面一框中运动、规律等知识点的基础,起中介作用。

从地位上看,对于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起到基础性作用,也为本单元提倡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方法论主题服务。

三、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物质的定义。

(2)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

(2)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从世界本质总是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概念2.教学难点:物质的概念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五、学情分析一方面,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和自然科学知识,如进化论、细胞学说和能量守恒定律,也对人体的大脑结构有了一定的认知,本框题的任务就是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概括和总结,从哲学的高度认识到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因而在本框学习中应该加以引导,充分发挥学生探究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从相应的事例中感悟并能自行归纳总结得出“世界的物质性”结论,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2.4.1世界的物质性

2.4.1世界的物质性

2.4.1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编写:夏茂胜审核:廖肃清日期:班级:姓名:组别:组号:一、【学习目标】——明确目标,有的放矢1.知识目标:识记自然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含义、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理解世界的物质性、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联系我国当前的社会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的状况,说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用课本知识分析,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从世界本质问题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学习重难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二、【自学案】————把握基础,夯实基础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和,它们都是的组成部分。

(2)、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有上帝和诸神的活动。

2、物质概念(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指不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3)物质与具体形态的物质: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的物质形态。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从其产生来说: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发展而来的一个特殊的生物种群。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2、从其构成来说: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和。

这三者都是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

三、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的。

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性。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一起产生的。

2.4.1《世界的物质性》课件(1)(新人教版必修4)

2.4.1《世界的物质性》课件(1)(新人教版必修4)

(不定项)“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 的东西”这一命题的错误在于 BD ( ) • A、扩大了物质概念的外延 • B、缩小了物质概念的外延 • C、没有表达出物质概念的可知性 • D、没有表达出物质概念的唯一特性
三、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是如何产生的? 2、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哪些 物质条件(基本要素)?
神创世说 1996年10月24日罗马教皇约翰· 保罗二世 不得不 说:“(天主教)信仰并不反对生物进化论.”但又 说:“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 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
神创世说是荒谬的,科学同神学在世 界观是对立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 客观性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一位著名的牧师做完祝福祈祷后,说:“诸位兄 弟姐妹,你们对于信心还有什么怀疑之处吗?” 一名学生举手问道:“为什么我们教堂顶上要装 避雷针呢?” •“因为雷公也有疏忽大意的时候。” •父子俩来到举世闻名的科隆大教堂。“爸爸,这 座又高又带尖顶的房子是什么地方?”“这是个 大教堂。”“什么是教堂?”“就是敬爱的上帝 居住的地方。”“上帝不是住在天上吗?” •“上帝是住在天上。但他要到这里来做生意。”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 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有可知性,能 被人们所认识。与不可 知论划清了界限
物质的唯一特性 共同属性
【提示】
①什么是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性:不依赖 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但它并不独立存在,而是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 态中。 ②物质的唯一特性 ≠ 物质的固有属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是: 客观实在性。 物质的固有属性是: 运动性。
真正的哲学成为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 精华的原因是什么?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世界物质性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世界物质性的重要性和意义。

1.2 教学内容:世界的物质性的定义和内涵。

世界的物质性与自然界的联系。

世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

1.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世界的物质性的概念和内涵。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说明世界的物质性的重要性。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

学生理解度评估: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世界的物质性的定义和内涵。

第二章:自然界的物质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的物质性表现。

让学生理解自然界物质性的重要性和作用。

2.2 教学内容:自然界中各种物质的表现形式。

自然界物质性的重要性和作用。

自然界物质性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3 教学方法:讲解式教学,讲解自然界物质性的表现和重要性。

观察和实验,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物质现象和实验来加深学生对物质性的理解。

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观察和实验活动。

学生理解度评估:学生能够正确描述自然界物质性的表现和重要性。

第三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中的物质性表现。

让学生理解人类社会物质性的重要性和作用。

3.2 教学内容:人类社会中各种物质的表现形式。

人类社会物质性的重要性和作用。

人类社会物质性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3 教学方法:讲解式教学,讲解人类社会物质性的表现和重要性。

社会调查和观察,通过社会调查和观察来加深学生对物质性的理解。

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社会调查和观察活动。

学生理解度评估:学生能够正确描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表现和重要性。

第四章:物质性与可持续发展让学生了解物质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让学生理解如何在发展中保护物质资源。

4.2 教学内容:物质性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物质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措施。

2.4.1 世界的物质性

2.4.1 世界的物质性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总结】:理解物质概念就要从一般 的本质和规律来思考,用囊括一切的思维 方式来辨别,用抽象的思维来分析。 今后我们所学习的哲学道理,同样要运用 这一思维方式,不可拘泥于一事一物,而形成 的理论却又适用于所有领域。 唯有登凌绝顶之上,方能一览众山之小!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二、扩展宽度,分析“世界统一于其物质性”
①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受意识的影响
②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③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④物质是世界的本质 A.②③④ B.①②③
A
C.①③④ D.①②④
我们来练习
3、“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 认识的事物”强调的是 A、每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B、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物质的可知性
自然界 世 界
人类社会 人的意识
1.自然界的物质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
宇宙中各物质的形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生产方式是客观的。人们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关系, 只能选 择与当时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不能滞后或超越当时的 生产力水平。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 社会
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我们来练习
1、我们应这样认识物质概念
①它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
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②它是在概括万事万物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即客观实在这一共同 根本特性的基础上形成的
③世界统一于物质
④它是抽象的、虚幻的东西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③④
A
我们来练习
2、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自然界按照自然法则自 发地调节、演化和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教案目录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教案目录
z4a75
☆3.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教案4
z4a76
☆3.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教案5
z4a77
☆3.9.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教案1
z4a78
☆3.9.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教案2
z4a79
☆3.10.1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1
z4a80
☆3.10.1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2
z4a42
☆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教案1
z4a43
☆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教案2
z4a44
☆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教案3
z4a45
☆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教案4
z4a46
☆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教案5
z4a47
☆2.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教案1
z4a48
☆2.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教案2
z4a94
☆3.12.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教案1
z4a95
☆3.12.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教案2
z4a96
☆3.12.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教案3
z4a97
☆3.12.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教案1
z4a98
☆3.12.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教案2
z4a99
☆3.12.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教案3
z4a62
☆3.8.1世界是永恒民展的 教案1
z4a63
☆3.8.1世界是永恒民展的 教案2
z4a64
☆3.8.1世界是永恒民展的 教案3
z4a65
☆3.8.1世界是永恒民展的 教案4
z4a66
☆3.8.1世界是永恒民展的 教案5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使学生理解世界物质性的概念,认识到物质世界是我们生活的基础。

1.2 教学内容:世界的物质性定义,物质与世界的关系,物质性的表现。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景观、城市建筑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们所处的物质世界。

1.4.2 讲解世界的物质性概念,阐述物质与世界的关系。

1.4.3 分析物质性的表现,如物质的基本属性、物质的变化等。

1.4.4 案例分析:以生活中的实例为例,让学生了解物质性的实际应用。

1.4.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物质性在各个领域的体现,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章:物质的基本属性2.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物质的基本属性,包括长度、面积、体积、质量等。

2.2 教学内容:物质的基本属性,各属性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践操作法,小组讨论法。

2.4.1 引入新课:以具体的物品为例,引导学生关注物品的尺寸和重量。

2.4.2 讲解物质的基本属性,阐述各属性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4.3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测量和计算物品的各属性。

2.4.4 小组讨论:分享测量和计算结果,讨论物质属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章:物质的变化3.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2 教学内容:物质的变化类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法,小组讨论法。

3.4 教学步骤:3.4.1 引入新课:以冰雪融化、木炭燃烧等现象为例,引导学生关注物质的变化。

3.4.2 讲解物质的变化类型,阐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及特点。

3.4.3 实验演示:进行简单的实验,展示物质变化的实际过程。

3.4.4 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讨论物质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章:物质世界的结构4.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物质世界的结构,包括原子、分子和晶体等。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 2.4.1《世界的物质性》课时作业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 2.4.1《世界的物质性》课时作业

2.4.1《世界的物质性》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不起眼的野草霸占地盘,可能将本地植物吃光,甚至演变成生态灾难。

生态系统是自然形成的,人们如果仅凭主观愿望去建设一个不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人为的生态系统,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这是因为(..)A.人与自然界是难以和谐相处的B.人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D.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解析】.人们不能凭主观愿望建设不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生态系统,因为自然界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项符合题意;A、B两项错误;D项与题意无关。

【答案】.C2.放眼周围的世界,我们看到的是高山、河流、森林、原野……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层次,探究这些事物的属性和本质,它们(..)A.都具有客观实在性B.不存在共同的属性和特征C.都具有主动创造性D.不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解析】.放眼周围的世界,我们看到的是高山、河流、森林、原野……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层次,探究这些事物的属性和本质,它们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A正确且适合题意;B不合题意;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C不合题意;D是不可论,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答案】.A3.大量化石和文化遗物证明,人类起源于动物界,人类的进化演变过程是从古猿,直立人,智人到现代人。

这表明(..)A.自然界受人类社会的影响B.人类产生前的自然界才具有客观性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有区别的D.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解析】.题目说明了人类的进化演变过程,故D符合题意。

A、B说法错误,C与题意无关,应排除。

【答案】.D4.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

下列对物质认识正确的有(..)①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②物质是对一切现象共性的反映.③物质是运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高中政治 2.4.1 世界的物质性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2.4.1 世界的物质性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2.4.1 世界的物质性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中的一部分。

(2)宇宙间根本不存在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2.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并能为人的意识所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2)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从其产生来说: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产物。

在从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劳动创造了人和,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2)从其构成来说: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和生产方式。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

三、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的。

(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4)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答案】一、1.(1)自身所固有的物质世界(2)上帝2.(1)人的意识反映客观实在性(2)客观存在着共同本质二、(1)长期发展猿劳动人类社会(2)物质体系人口因素物质性三、(1)物质(2)构成要素(3)社会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典例1】目前人们已经知道,太阳约在50亿年前形成,地球的诞生距今也有46亿年之久,由此可见,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居住的天国,所有天体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可见A.生物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B.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C.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D.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答案】B【解析】材料涉及自然界的客观性。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课时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课标要求:本框题是贯彻新课程标准2.4规定的“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要求教材分析:第一目“自然界的物质性”阐明了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同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进而引出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第二目“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从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阐明了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其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通过分析这两目得出一个结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教学重点: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教学难点:物质的含义,物质的概念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学情简要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在其他学科中学习到了与世界起源相关的内容,如宇宙大爆炸等理论,在历史学科中也初步涉及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世界起源的一些解释,已经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基础,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世界的物质性,教师更需【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识记物质的含义,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的哲学原理,分析作为物质观发展的第一个基本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从分析论证中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科学性的理解。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

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坚定的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鲜明的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教学策略方法】由于学生在其他学科中学习过与本课有关的知识,加之在第一单元学习中对哲学思维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课才用的是学生分组搜集资料,合作探究的模式。

分为“走入历史,追寻前人探索之路”“开拓思维,探究世界之本质“回归现实,坚定科学发展之路”三部分,让学生真正体会哲学思维的概括与反思的特点。

【教学活动过程】〔课前准备〕一组:搜集上帝创世学说的内容二组:搜集我国的五行学说的相关内容三组:搜集达尔文进化论的相关内容四组:阅读教材,从逻辑上分析世界的物质性〔课堂教学过程〕走入历史,追寻前人探索之路哲学是追求智慧的学问,人们在追寻世界真相,思考自身定位的时候总是不可防止的去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世界从何而来,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2.4.1 世界的物质性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1)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2.4.1 世界的物质性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1)

世界的物质性一、选择题1.“自然事物之所以美好并符合秩序,乃自然事物本质使然,与人的喜好无关。

”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自然事物按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B.只有改造自然事物本质,才能使其美好C.人们能探究自然事物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征D.自然事物是不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答案 A解析自然事物的美好与人的喜好无关,是因为自然事物是按照其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A正确。

自然事物的本质是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B、D错误。

C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2.被古人称为“玉轮”“桂宫”的月球,随着航天观测的不断深入,确认其组成物质和地球基本相同,这有力地证明了( )A.物质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世界B.不同的事物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C.自然界按照自身的规律运动变化D.天地自然在本质上是物质的答案 D解析随着航天观测的不断深入,确认月球组成物质与地球基本相同,科技的新发现论证了天地自然在本质上是物质的,D符合题意;A犯了唯心主义错误;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物质结构,B错误;题干未体现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规律性,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答案选D。

3.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下列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客观存在性B.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人的意识同样不依赖于物质,可以独立存在C.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D.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答案 D解析物质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不是指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D符合题意,C排除。

A说法不对,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客观实在性,不是客观存在性。

B 说法不对,人的意识依赖于物质。

故本题答案选D。

4.根据新的研究发现,暗能量是宇宙还在加速膨胀的“罪魁祸首”,科学家们估计宇宙中高达72%的物质是这种东西在作怪,重要的是,科学家还发现宇宙中存在有24%的暗物质和4%的“正常”物质。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世界物质性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世界物质性的重要性和意义。

1.2 教学内容物质的定义和特性世界的物质性概念的解释世界物质性的重要性和意义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物质的定义和特性,解释世界物质性的概念。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世界物质性的重要性和意义。

1.4 教学步骤1. 引入物质的定义和特性,让学生理解物质的基本概念。

2. 讲解世界物质性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世界物质性的含义。

3. 引导学生讨论世界物质性的重要性和意义,让学生认识到世界物质性的价值。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让学生理解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基本原理。

2.2 教学内容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基本概念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基本原理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实验法: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2.4 教学步骤1. 引入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物质组成和结构的概念。

2. 讲解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基本原理,让学生理解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原理。

3. 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加深理解。

第三章:物质的变化和转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变化和转化。

让学生理解物质变化和转化的基本原理。

3.2 教学内容物质的变化和转化的基本概念物质变化和转化的基本原理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物质的变化和转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实验法: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和转化。

3.4 教学步骤1. 引入物质的变化和转化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物质变化和转化的概念。

2. 讲解物质变化和转化的基本原理,让学生理解物质变化和转化的原理。

3. 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和转化,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加深理解。

第四章:物质的运动和动力学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的运动和动力学。

让学生理解物质运动和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4.2 教学内容物质的运动和动力学的基本概念物质运动和动力学的基本原理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物质的运动和动力学的第四章:物质的运动和动力学(续)4.4 教学步骤1. 引入物质的运动和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物质运动和动力学的概念。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世界物质性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世界物质性的重要性和意义。

1.2 教学内容世界的物质性的定义和概念。

世界的物质性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世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发展。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世界的物质性的定义和概念。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世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关系。

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世界的物质性的理解和认识。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世界的物质性的重要性和意义的理解。

第二章: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科学中物质性的研究和探索。

让学生理解自然科学中物质性的重要性和意义。

2.2 教学内容自然科学中物质性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自然科学中物质性的重要发现和理论。

自然科学中物质性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自然科学中物质性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案例分析法:分析自然科学中物质性的重要发现和理论。

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自然科学中物质性的理解和认识。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自然科学中物质性的重要性和意义的理解。

第三章:人类社会与物质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与物质性的关系。

让学生理解物质性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物质性的关系。

物质性对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

物质性对社会文化的塑造作用。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类社会与物质性的关系。

实例分析法:分析物质性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人类社会与物质性的理解和认识。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物质性对社会发展重要性的理解。

第四章:物质性的可持续发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让学生理解物质性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原则。

物质性对可持续发展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原则。

小组讨论法:探讨物质性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世界的物质性》集体备课教案

《世界的物质性》集体备课教案

《世界的物质性》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的物质性》这一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使学生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1.2 教学内容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引导学生了解课程背景和意义。

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

1.4 教学评价学生能简要描述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学生能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第二章:物质世界的本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世界的本质特征。

使学生理解物质世界的内在联系。

2.2 教学内容物质世界的本质特征。

物质世界的内在联系。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引导学生了解物质世界的本质特征。

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理解物质世界的内在联系。

2.4 教学评价学生能简要描述物质世界的本质特征。

学生能理解物质世界的内在联系。

第三章:物质世界的结构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世界的结构层次。

使学生理解不同层次物质世界的特点。

3.2 教学内容物质世界的结构层次。

不同层次物质世界的特点。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引导学生了解物质世界的结构层次。

通过图片和模型,使学生理解不同层次物质世界的特点。

3.4 教学评价学生能简要描述物质世界的结构层次。

学生能理解不同层次物质世界的特点。

第四章:物质世界的变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世界变化的规律。

使学生理解物质世界变化的原因。

4.2 教学内容物质世界变化的规律。

物质世界变化的原因。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引导学生了解物质世界变化的规律。

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理解物质世界变化的原因。

4.4 教学评价学生能简要描述物质世界变化的规律。

学生能理解物质世界变化的原因。

第五章:物质世界的认识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过程。

使学生理解现代物质科学的发展。

5.2 教学内容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过程。

现代物质科学的发展。

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过程。

马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习题答案

马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习题答案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4课后习题答案1【简答题】既然哲学世界观、方法论能够指导具体科学的研究,而且是对各门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为什么又不能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我的答案: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和思维等的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哲学则是对各门科学中所反映的一般规律的概括与总结。

由于我们有时在知识体系的泛义上也称哲学是科学,相对而言就把科学称作“具体科学”。

在哲学史上,哲学与科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古代哲学作为“智慧之学”,把一切对事物原因与原理的探讨都归入哲学,哲学成了“知识总汇”、“无所不包的科学”。

到了近代,一些具体知识经过不断积累和丰富,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专门科学。

具体科学门类日益增多,决定了哲学再也不可能将所有科学都包括在自己的体系之内了。

但是,有一部分哲学家却不能顺应这种历史的发展,他们把自己的哲学看作是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并且包括一切具体科学在内的“科学之科学”。

这种妄图包罗万象、解答一切疑难、穷尽一切知识的“科学之科学”,往往只能以猜测和臆造来填补科学发展中的空白。

从根本上看,它与强调观察、实验,以实践来检验真伪的科学是对立的,因而是一种错误的哲学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指导与基础的关系。

具体科学研究的世界的某一部分、某一方面或过程的特殊规律,哲学研究的是整个世界的一般规律;哲学要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要以哲学为指导。

••2【简答题】马克思主义既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什么我国建国几十年来一直在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从上到下仍然免不了犯各种错误?这不是从一个方面方面说明了学马克思主义没用吗?应该如何理解世界观与方法论同工作成败的关系问题?•我的答案: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并且要通过方法论表现出来。

首先,我们之所以犯错误,并不是因为学了马克思主义,而恰恰是因为没有学好的缘故。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中,教条主义的学风起了很坏的影响。

学案1:2.4 探究世界的本质

学案1:2.4 探究世界的本质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前预习案】【目标导引】一、物质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都是中的一部分。

2.物质的含义(1)含义:(2)唯一特性:知识拓展:对比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联系①物质是对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

②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

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又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

③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的产物。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体现在:(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体系。

体现在: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因此,世界是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

知识拓展:1.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

2.深刻理解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二、运动1.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2.运动和物质(1),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知识拓展: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从物质的本质上讲的,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或固有属性),这是从物质存在的状态上讲的。

3.运动和静止运动静止区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一方面,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1.含义:知识拓展:不能把哲学上的规律混同于具体规律,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规律不等于现象,后者是前者的表现。

规律的客观性,说明规律无好坏之分。

规律一定是联系,但联系不一定都是规律。

规律并非永恒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因此,任何事物的规律也是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规律也是变化发展的。

2.4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范文

2.4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范文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识记层级]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3.哲学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理解层级]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是说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到或是否承认它的存在,它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是说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反映、所认识。

(2)把握物质概念要明确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区别于意识的唯一特性。

二是物质的可知性。

物质虽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能被人们感觉、思维、认识,而不是不可捉摸的东西。

(3)要明确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

哲学上讲的物质是对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的抽象和概括,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误区: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警示:自然界先于人而存在,其存在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

人类社会产生后,自然界的发展深深地打上了人的烙印,但人类不论是改造自然还是利用自然都是以自然物的存在及其固有属性为前提的,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仍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应用层级][例1] 有关研究显示,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十分紧密。

一个物种的消失,一般可影响5到20个物种的功能与生存。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世界的物质性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本框题教学内容是贯彻新课程标准2.4规定的“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的要求。

(2)教材分析第一目:自然界的物质性,阐明了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以及物质的哲学含义;第二目: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二者的内在联系是: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物质性的阐述,让学生明白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树立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教学难点:物质的哲学含义、物质概念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获得了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等理论知识的初步认知。

本课通过学生课前自学,课上合作探究,课后巩固等环节深化认识,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等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的理性思考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识记物质的含义、劳动的作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理解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通过学习、体会及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从本质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世界观。

三、教学策略方法利用产生式教学策略和情境案例教学法,实施教学过程。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积极地把信息与自己是认知结构理想起来,并在情景分析中落实教学重点和难点,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任务、学习过程、学习策略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等,提高学习能力,体现学以致用。

四、教学活动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和回答,是人们在实践和认识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

第二课我们学习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专家认为,今后50~100年,中国的能 源供给将完全建立于水电、风电、生 物质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之上, 且在技术上不存在大的障碍。这将是 一次生产方式的大变革。 现在,我国的能源供给还主要建立在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 上。
为什么我们不直接将能源供给建立于水电、风电、生物质能
思维导向:独立于自
然之外的“第一推动
力”只能是上帝的力 量。
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
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 组成部分。
【拓展延伸】 2012年6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塔克拉拉
市,搜寻外星智慧生物计划(SETI)举行了小组讨论会,科 学家们讨论了关于宇宙大爆炸的“第一推动力”问题,提出 是否存在一些超自然的未知力量在一百多亿年前启动了宇宙 进程。会议讨论的结果并不让人感到奇怪,答案是:没有。
第1课时 世界的物质性
【学习目标】 1.识记物质的含义
2.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生活链接】
世界是怎么产生的?人类是从哪里来 的?关于世界和生命的起源,科学和
神学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圣经•旧约•创世记》上说,天地万 物都是由上帝创造的;中国古代有盘 古开天辟地,女娲炼五彩石以补天, 用泥土造人的传说。
在多数宇宙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公
认的一种理论,简单地说起来,宇 宙是在一百多亿年前由一次大爆炸 产生的,产生之后她一直差不多以 光的速度向外扩张。
宇宙是什么样的?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斯蒂 芬·霍金曾在剑桥大学表示,根据一项研究成果,我们宇宙 的形状可能是一种难以置信的几何图形,更接近于超现实主 义的艺术,如同荷兰著名艺术家摩里茨·科奈里斯·埃舍尔 创作的图形一样匪夷所思。 关于宇宙,有许多未知的东西,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
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2)联系。 ①物质是从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 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如果离开万事万物,就没有了物质。 ②物质只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而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 质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同是“物质”,内涵不同 (1)哲学的物质概念是对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这一共性的概括。 (2)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人们关于物质的具 体形态、属性、结构的一定层次的认识。 (3)两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 出发,实事求是。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世界物质性的几种说法 (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2)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3)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4)世界统一于物质;
(5)世界是物质的; (6)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 的物质性。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表现 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从 (1)从其产生来说,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_______________ 劳动 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_____ 物质体系 , (2)从其构成来说,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_________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 客观的物质的 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 方式)都是_____________ 物质性 。 人类社会的_______
科学家们认为宇宙不存在“第一推动力”,超自然的未知力
量在
人类创造出了许许多多自然界中不可能自然生成的事物,是 否说明自然界是依赖于人的意识的?
提示:不是。人类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事物,创造出自然界
中不可能生成的事物,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但自然 界的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现代科学认为,宇宙是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于一百多亿年前
一次大爆炸后膨胀形成的。经过数亿万年的自我演化,演化出 了各种星体,演化出了地球上的各种生命、人和人类社会
【问题思考】
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上帝创造的还是自然演化的结果? 2.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3.什么是物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什么?
1.自然界的物质性 现代科学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于一百多亿 年前的一次大爆炸。有人认为,宇宙大爆炸需要一个“第一 推动力”,宇宙的诞生需要一个“无所不能”的干预力量。
认为宇宙的产生需要一个“无所不能”的“第一推动力”,
属于什么世界观?你赞成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提示: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自然界是 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
2.试一试: 物质世界就是物质吗? 提示:物质世界是指万事万物(物质具体形态)的总和,分 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 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两者是物质具体形态与物质的关 系,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不能等同。
宇宙的大小和形状 宇宙有多大?根据天文观测和 利用数学模型计算,我们所在的宇 宙的尺度大约是150亿光年,她的年 龄差不多也是一百多亿年。根据现
(3)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
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 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1)区别。 ①物质所概括和抽象的是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特性,而具体 的物质形态除了这一共同的唯一特性即客观实在性以外,还 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 ②物质是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的,而具体的物质形态则有生 有灭。 ③物质和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固有的规律 形成和发展的,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___________ 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创造世界 的活动。 (2)宇宙间不存在上帝和诸神_________
2.物质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1)含义:_________________ 客观实在 。 _________ 客观实在性 。 (2)唯一特性:___________
就是,这个宇宙不是上帝创造的。
【名师点睛】
1.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自然界中的事物
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 展史。宇宙间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要求我们实事求是,坚持从客观存在 的事物出发,反对神创论和主观主义。
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之上?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思路分析】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利用视 频材料演示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过程, 引导学生加深对人类社会物质性的理解。 提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前还存在许多 制约因素。人类社会是客观的物质体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 式是客观的,人们不能随意选择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这说 思维导向:从物质
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的 ; (1)自然界是_______ (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
物质性 ; _______
社会 的产物,它是在_____ 劳动 中伴随着人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_____ 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1.图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世界物质性原理及其方法论 (1)世界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 在于它的物质性。
资料生产方式的客
观性方面思考。
明了人类社会的客观物质性。
【想一想】
人类能够利用克隆技术创造出“克隆人”,这是否说明人类 社会的发展不再具有客观性?
提示:观点错误。克隆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并未改变地理环
境、生产方式这两大要素的客观性;“克隆人”仍然是客观 的,是在实践基础上、遵循规律取得的成果。因此人类社会 的发展仍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