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幼儿的心理发展
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
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第一节成熟势力说——格塞尔的心理发展观一、发展的本质格塞尔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秩序地进行的。
二、影响发展的因素格塞尔认为支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成熟是发展的重要条件,决定集体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因此成熟是推动幼儿发展的主要动力。
三、行为周期格塞尔发现,在发展过程中,幼儿表现出极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第一周期:2-5岁;第二周期:5-10岁;第三周期:10-16岁。
第二节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发展观一、佛罗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1895年,他和布罗伊尔合著的《癔病研究》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派的诞生。
(一)佛罗伊德的人格结构和动力观在佛罗伊德早期的著作中,他将人格划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三部分。
后来,他又从另一个角度讲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超我。
(二)心理性欲发展阶段说佛罗伊德将幼儿心理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3-5岁)、潜伏期(5-12岁左右)、生殖期(11或13岁开始)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渐成说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包括有机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经受着内外部的一切冲突。
第一阶段:婴儿期(0-1.5岁)。
本阶段的发展任务为: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第二阶段:幼儿早期(1.5-3岁)。
本阶段的发展任务为: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惑,体验意志的实现。
第三阶段:学前期或游戏期(3-6岁)。
本阶段的发展任务为: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第三节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发展观一、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一)强化作用要注意消极强化作用不同惩罚。
(二)幼儿行为的实际控制斯金纳认为,人的大多数行为都是操作性的,任何系的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
因此可以利用强化手段来塑造儿童的行为。
程序教学:就是将学习的内容编制成一套程序,逐步提供给幼儿。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
七
劳伦兹的关键期理论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1.婴儿期(出生~3岁)
婴儿个体脑发育、感知发展、动作发展、信任感形成、模式识 别、直觉行动思维形成与发展、口语学习、独立性发展、音乐学系、 亲子关系发展的关键期
七
劳伦兹的关键期理论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2.幼儿期(3~6、7岁)
具体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守恒性发展、识字、社会性发展、 入学准备的关键阶段。 3.童年期(6、7~11、12岁)
精神分析理论
二
精神分析理论
“本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 乐,避免痛苦,-想要干什么,就要干什么。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 觉察。
“自我”是理智的,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 部分,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三
行为主义理论
(三)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在社会化中的作用: 1.攻击性行为 2.性别角色的认识 3.亲社会行为
三
行为主义理论
(四)教育启示
1.注意环境的影响 2.学习目标的制定要具体、详尽 3.注意运用强化控制原理 4.注意榜样对学前儿童学习的影响
作业:结合书本内容和网络资源,解释并举例说明:泛灵性、 自我中心主义(三山实验)、思维的不可逆性、缺乏守恒(数 量、液体、体积、形状)。
成语故事:
揠苗助长
二
精神分析理论
代表人物:奥地利弗洛伊德(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1.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快乐原则)——与生俱来的生物本能,内驱
力、反射 自我(现实原则)——人格中有意识的、理性的部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 教育启示: • 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由浅
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到繁,循序渐 进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
编辑ppt
• 心理的发展是不均衡的(不平衡性)。 • 如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是出生后的第五
个月到第十个月之间,其后,脑的发展又经 历了两个显著的加速期,一个在五、六岁之 间,另一个在十三、十四岁之间。而在其它 时期,大脑的发育则相对平稳。可见,大脑 的发育是不平衡的。因此,依赖于大脑发育 程度的心理发展也具备了不平衡性。
完成了整个登梯动作。
编辑ppt
• 心理的发展也是有连续性的。 • 前后相邻的阶段有规律地更替着,前一阶
段的发展为后一阶段准备了条件,后一阶 段是前一阶段的继续和发展。 • 抽象思维的发展离不开前一阶段形象思维 的发展。
编辑ppt
• 教育启示: • 教育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注重前
一阶段与后一阶段的衔接,既不要“拔苗 助长”、“陵节而施”,也不要压抑学生 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
编辑ppt
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编辑ppt
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
• 一、发展及心理发展概述 • 1.何谓“发展”? • 发展,从哲学意义上说,是指事物有规律
的运动变化过程,这种变化,既有量的, 又有质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 变的(“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都有着从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 到高级、由封闭到开发、由旧质到新质、 由成长到衰亡的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编辑ppt
• 教育启示: • 教育教学工作要充分重视每个学生的个别
差异,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
编辑ppt
三、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 1.遗传——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前 提,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心理特征,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也是顺序性和方向性的统一。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一)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儿童的心理发展与儿童年龄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即使都在幼儿时期,年龄不同,心理活动水平也不相同。
比如:幼儿园小班(3~4岁)的孩子中班(4-5岁)的孩子大班(5~6岁)的孩子之间就显示出阶段性特征。
1、年龄越大,心理越成熟,对吗?儿童心理发展要以生理发展为基础,年龄越小,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相对越大;儿童心理发展和他的知识经验有关,而知识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时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年龄对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性的制约作用。
年龄只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而不能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只代表这一年龄分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典型特点,而不是该年龄段中每个儿童都具有这些特点。
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特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稳定性:儿童大脑的发育是有稳定顺序和阶段的,神经联系的建立也是有次序的;人类知识经验的掌握是有一定顺序的,儿童也必须遵循。
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发生变化,要经过一个大致相同的不断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可变性: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和教育条件的不断变化构成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它们的关系是相对的。
(二)幼儿的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性发展幼儿认识活动表现为具体性和形象性。
幼儿认识活动的具体性和形象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感知幼儿对事物的认识较多地依靠直接的感知,对事物的认识常常停留于事物表面现象,而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特点,幼儿记住的事物依赖于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幼儿的思维活动也离不开对事物的直接感知。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民勤职专杨帆一、单项选择题1、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是广义的,其年龄阶段一般是指()A、0-3岁B、3-6岁C、6-12岁D、0-18岁2、根据我国现时通行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3-4岁儿童属于()A、先前学期B、幼儿中期C、幼儿初期D、幼儿晚期3、人的心理现象划分没有包括()A、注意B、动机C、心理过程D、个性4、心理是人脑对()A、客观现实像镜子一样的反映B、客观现实被动的反映C、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D、客观现实原原本本的反映5、()是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
A、观察法B、实验法C、自然实验法D、调查访问法6、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
这种方法称为()A、作品分析法B、调查访问法C、测验法D、谈话法7、通过分析儿童的手工、绘画等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这种研究方法称为()A、教育实验法B、观察法C、作品分析法D、调查访问法8、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A、个别心理特征B、所有的心理特征C、典型的心理特征D、笼统的心理特征9、儿童学简单的口语,2-4岁是()A、危机期B、最佳期C、最近发展期D、转折期10、一般来说,新生儿属于()A、婴儿期B、先学前期C、学前期D、幼儿早期11、孩子能知道“我”和他人的区别是()。
A、产生自我意识的表现B、辩别能力发展的表现C、思维真正产生的表现D、智力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标志12、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是()A、婴儿期B、先学前期C、学前期D、学龄期13、下列属于4-5岁幼儿特征的是()A、爱模仿B、个性初具雏形C、情绪作用大D、开始能够遵守规则14、4-5岁期间,儿童的()A、自我体验发展迅速B、游戏蓬勃发展C、对自我的多方面评价发展迅速D、对内心品质的评价发展迅速。
15、下列属于5-6岁幼儿特征的是()A、认识依靠行动B、开始掌握认知方法C、开始接受任务D、最初步生活自理16、()幼儿的个性初具雏形A、5-6岁B、4-5岁C、3-4岁D、2-3岁17、幼儿期的主要活动是()A、学习B、游戏C、劳动D、音乐18、人后天学会的一切本领,都是()A、防御反射B、刺激性反射C、无条件反射D、条件反射二、填空题1、幼儿的认识活动以为主,开始向发展。
第二章 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 3、从被动到主动 • 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主动性后 来才发展起来,并逐渐提高,直到成人所 具有的极大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为以 下两个方面:
• (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 儿童心理活动是由无意向有意发展的。新生儿的原始反射 是本能活动,是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完全是无意识的 。如:新生儿会紧紧抓住放在他手心的物体,这种抓握动 作完全是无意识的,是一种本能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 儿童逐渐开始出现了自己能意识到的、有明确目的的心理 活动。然后发展到不仅能够意识到活动的目的还能意识到 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的情况和过程。 • 如大班幼儿不仅知道自己要记住什么而且知道自己是用什 么方法记住的,这就是有意记忆。
• (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 随着生理的成熟,儿童心理活动的主动性也在增 长。比如:两三岁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 生理上的不成熟,随着生理的成熟,心理活动的 主动性也在发展,四五岁的孩子在某些活动中, 注意力集中,而某些活动中注意力容易分散,表 现出个体的主动选择和调节。
• 4、从零乱到成体系
三、幼儿的心理活动以无意性为主,开始向有意性发展
• 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常常没有目的,具有很大的 无意性 • 1、认识过程以无意性为主(注意、记忆、想象) • 2、情绪对活动的影响大,自我控制能力差 • 3、心理活动开始向有意性发展
四、幼儿的情感由易变、外露开始向稳定和有意控制 发展 • 1、由情感易变化向逐步稳定方向发展 • 5-6岁孩子情绪情感逐渐稳定 • 2、由情感易外露、自我控制能力差向有意识地控制 自己发展 • 外显-内隐
无条件发射
• 吸吮反射:手指放入婴儿口中;吸吮;永久性;有利于喂食。 • 搜寻(觅食)反射:抚触婴儿嘴角或面颊;转头寻找刺激物; 0~3个月出现,在3~4个月时逐渐消失;帮助婴儿找到食物。 • 游泳反射:把新生儿肚子向下,横着托起,四肢便作类似游 泳的动作;6个月左右消失;发生意外可以帮助婴儿存活。 • 迈步反射:扶助婴儿腋下并使其光脚着地;做迈步动作;2个 月左右消失;为行走做准备。 • 抓握反射:手指放在婴儿掌心并轻按紧紧抓住刺激物;4~6 个月消失;为幼儿抓握能力做准备。
2024年第二章中职《幼儿教育心理学》课件
第二章中职《幼儿教育心理学》课件第二章幼儿教育心理学2.1幼儿心理发展概述2.1.1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1.连续性与阶段性:幼儿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心理特征会出现明显的阶段性变化。
2.个体差异性:每个幼儿的心理发展过程都有其独特性,受到遗传、环境、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发展方向性:幼儿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具体到抽象。
4.发展速度:幼儿心理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有所不同,呈现出不平衡性。
2.1.2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幼儿的认知发展经历了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2.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认为幼儿通过与成人的互动和沟通,不断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
3.艾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将幼儿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强调幼儿在不同阶段面临的冲突和任务。
2.2幼儿认知发展2.2.1幼儿感知觉发展1.感觉发展:幼儿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觉能力逐渐发展,为认知活动提供基础。
2.知觉发展:幼儿的知觉能力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
2.2.2幼儿思维发展1.直觉动作思维:幼儿主要通过动作和直觉来认识世界,思维具有具体性、直观性和行动性。
2.具体形象思维:幼儿逐渐学会运用语言和表象进行思维,但仍以具体事物为基础。
3.抽象逻辑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开始学会运用抽象概念进行思维,但仍然需要借助具体事物。
2.2.3幼儿语言发展1.语言理解能力: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逐渐提高,能够理解和使用更复杂的句子和语法结构。
2.语言表达能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增强,能够用词语、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思和需求。
3.语音发展:幼儿的语音发展包括音素、音节、声调等方面的进步。
2.3幼儿情感发展2.3.1幼儿情感特点1.情感丰富:幼儿的情感丰富多样,包括喜、怒、哀、乐等基本情感。
幼儿心理学教案 第二章 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五)幼儿的个性开始形成,向稳定倾向性发展
幼儿期是人的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表现出初步稳定的个性倾向性。幼儿初期,还没有对他周围的人和物形成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随着幼儿与他人的交往以及活动的发展,幼儿开始出现一些带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
1、出现了初步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兴趣爱好
2、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气质特点
3、表现出最初的性格特点
(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及其重要,是儿童健全人格发展的基础
三、课程小结
四、布置作业:将本节课所讲内容在笔记本整理一遍。
教学反思:
第二节 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教学重难点
2、情绪对活动的影响大,自我控制能力差
幼儿心理活动的无意性还表现在幼儿的心理活动易受情绪的影响。幼儿在情绪愉快的状态下,一般能够接受任务,坚持活动的时间也比较长,任务完成情况也比较好。反之,如果幼儿情绪很低,不愉快,或处于恐惧、痛苦状态,活动效果就比较差。
幼儿在心理活动的无意性还表现为随心所欲,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
第三节 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1)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教学重难点
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教学方法
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起立、问好、点名
二、课程引入:复习5个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三、课程内容:
(一)3-4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2、表象活跃
表象是事物的具体形象在人脑中的映象
3、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整个幼儿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的,但是,5~6岁幼儿已明显地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幼儿认知的发展
感知觉是创造力的基础,通过感知不同的事物和情境,幼儿能够激 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03
幼儿记忆的发展
记忆的定义与特点
记忆的定义
记忆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保存和再现 ,是心理活动的重要基础。
记忆的特点
记忆具有持久性、可塑性和选择性, 能够储存和提取信息,帮助个体适应 环境。
幼儿记忆发展的阶段与特征
高级阶段
幼儿逐渐发展出更高级的感知 能力,如空间感知和时间感知 ,能够理解更复杂的物体和情
境。
感知觉在幼儿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促进幼儿认知发展
通过感知觉,幼儿能够获取外界信息,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规 律,从而促进其认知发展。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幼儿通过观察和感知不同的事物,能够培养观察力和注意力,提高 认知水平。
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但仍需要具体事 物的支持。
ABCD
前操作阶段(2-7岁)
开始使用符号进行表象思维,能够进行基本的想 象和模仿。
形式操作阶段(12岁以后)
能够进行抽象思维,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高 级认知活动。
思维在幼儿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
思维是认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 过思维的发展,幼儿的认知结构逐渐 完善。
思维的概念与特点
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和间接反映,是认知的高级 阶段。
特点
思维具有概括性、间接性和问题解决性,能够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深入到事物的 内在本质。
幼儿思维发展的阶段与特征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世界,如抓、摸、听觉等。
具体操作阶段(7-11岁)
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幼儿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第二节有关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重要概念一、发展与发育(一)发展是指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有规律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生理发展指儿童的生长发育,心理发展则指儿童的认知、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二)发育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所经历的一系列有序的发展变化过程,主要指儿童生理的发展,如大脑的发育、身体发育等。
二、转折期与危机期(一)转折期是指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出现的心理发展在短时期内急剧变化的情况。
儿童从出生到成年,大体经历了五个关键的转折期:(1)新生儿(0-1个月):主要问题是要从生理上、心理上适应外界环境的巨大变化。
(2)1岁左右:在该阶段,不应坐等孩子各项功能自行发展,而是应该主动训练儿童的注意力、言语表达能力及动作协调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比如爬行、滑梯、接拍球、跳绳等。
这个过程应该持续到3岁以前。
(3)3岁左右:☆3岁的孩子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愿望,希望什么事情都自己来。
虽然他们吃饭时可能会撒的满地都是饭粒,洗手会打湿衣服,会把新买的玩具拆成碎块,但是他们会自认为不错,不让家长帮忙。
那么在这个时期,家长千万不能压制孩子,改变孩子的独立意识,而要因势利导训练和培养孩子的独立操作能力,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胆量与勇气。
(4)6岁左右:6岁孩子的明显变化就是社会角色变了,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每天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需要完成作业,有了学习压力。
因此,对于刚上小学的6岁孩子来说,老师和家长的教育重点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行为方式。
如果孩子出现的作业拖拉、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不及时加以矫正,到了8、9岁时这些问题就会更加突出,从而使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5)青春期(女孩12岁左右,男孩14岁左右):心理学家把青春期称为“第二断乳期”。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们,开始从心理上摆脱对家长的依赖,即使对家长的正确建议,有时也会有逆反心理。
第二章 各阶段儿童心理的特点及发展
第二章各阶段儿童心理的特点及发展(8学时)【教学目的】使学生了各阶段儿童的生理、动作和心理发展的特点。
【教学重点】各阶段儿童的动作和心理发展的特点。
【教学难点】各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教学的具体内容】第一节新生儿心理的发生新生儿=出生后第一个月,属于婴儿期,但有其特殊性。
是从胎内生活转变为胎外生活的阶段。
矛盾:适应。
一、新生儿心理产生的条件(一)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出生之日是年龄的起点,但不是生命起点。
出生前:寄生生活。
营养、呼吸及排泄由母亲代劳。
生活环境:温暖的羊水,舒适而安全,无忧又无虑。
出生后:生理联系的纽带被剪断――独立个体产生了。
干燥空气取代湿润的羊水;多变的大气温度取代了母亲体内三十六七度舒适的恒温;黑暗与安静被打破、声光形色纷纷袭来……这是一场生死存亡的斗争。
(过十二、满月、百岁、生日=关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二)新生儿生理特征1.身体特点:体形:头大(约为身体的四分之一,而成人是八分之一)身长、四肢短。
身高:约为50厘米,3-3.5公斤。
迅速增长。
皮肤:呈红色,皱皱巴巴,像个小老头。
细嫩如丝――易受伤,洗澡时注意水温。
(注意衣服的选购)骨骼:含无机盐少,水分多,但血管丰富。
所以,弹性强,硬度不足。
不易断,易弯曲。
内脏器官:心跳快,约120次。
消化功能与体温调节机能也不完善。
总之,新生儿比小动物生命的能力差的多(杜鹃-最坏的鸟),需精心照料。
(吃喝拉潵睡手套缠指,电扇削头)2.神经系统特点(发育相对较早)胎儿在六七个月时,脑的基本结构已初具雏形。
出生时,脑的结构简单,神经系统功能很不完善。
新生儿脑重只有390克相对于成人的25-30%(1400)新生儿睡眠时间多。
出生时,80%的时间处于睡眠状态。
睡眠―――保护性抑制(刺激过多,“住院时,临床看望的人特多,环境嘈杂,成人都受不了何况孩子”神经细胞疲劳,大脑皮层兴奋性降低)二.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1.食物反射:觅食、吮吸、吞咽。
2.防御反射:眨眼、打喷嚏、呕吐。
第二章 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学习资料
婴儿的动作是无意的,当他做出各 种动作时,既无目的也知道自己在 做什么。
一、三岁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婴儿期(0-1岁) 3、心理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1)婴儿最初的认知活动的出现
突出表现在:感知的发生和视觉、听觉的发展
【专家支招】宝宝这个时候的表现也是完全正常的,是他走向 独立的第一步。两岁左右的宝宝,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他内心 充满了探索和征服周边世界的愿望——这种愿望,是人类进化 的动力之一。什么事都要自己来,是这种愿望的体现之一。做 妈妈的,必须保护好这种愿望,才能帮助他更好地成长。
案例分析:孩子爱做事、闹独立怎么办?
一、三岁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婴儿期(0-1岁) 2、动作不断发展。 ➢(1)从整体混乱的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和专门化的动作
如:最初是手脚乱动,全身参与, 满手一把抓,不能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东西
一、三岁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婴儿期(0-1岁) 2、动作不断发展。 ➢(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二)由情感外露、自我控制力差向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发展 到了晚期,有的幼儿遇到不高兴的事情,表现不明显。 老师要细心观察。
五、幼儿的个性开始形成,向稳定性发展
(一)出现了初步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兴趣爱好 选择活动时,有的幼儿喜欢积木,有的喜欢唱歌。
(二)表现出明显的气质特点 有的幼儿活泼、灵活;有的幼儿缓慢、呆板。
【专家支招】会把钥匙给他,给他时间,让他慢慢琢磨怎么把门 打开,他肯定会一遍遍“试错”,不要轻易打扰,当他发现行不 通的时候,他会自行纠正,从错误中获取经验,对他的成长价值 非凡;在他尝试了一段时间后,再跟他说,“妈妈跟宝宝一起来 吧”,如果你平常足够尊重宝宝,又足够有权威,他多半会接受 你的建议,这时,你要放慢动作,向他示范正确开锁的技巧,多 示范几遍,这样他会记得更牢。当然,宝宝不可能通过一次示范 就学会开锁,但多几次这样的经验,他慢慢就会掌握,更重要的 是,他从中获得了自信。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心理特征,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也是顺序性和方向性的统一。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一)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儿童的心理发展与儿童年龄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即使都在幼儿时期,年龄不同,心理活动水平也不相同。
比如:幼儿园小班(3~4岁)的孩子中班(4-5岁)的孩子大班(5~6岁)的孩子之间就显示出阶段性特征。
1、年龄越大,心理越成熟,对吗?儿童心理发展要以生理发展为基础,年龄越小,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相对越大;儿童心理发展和他的知识经验有关,而知识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时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年龄对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性的制约作用。
年龄只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而不能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只代表这一年龄分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典型特点,而不是该年龄段中每个儿童都具有这些特点。
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特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稳定性:儿童大脑的发育是有稳定顺序和阶段的,神经联系的建立也是有次序的;人类知识经验的掌握是有一定顺序的,儿童也必须遵循。
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发生变化,要经过一个大致相同的不断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可变性: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和教育条件的不断变化构成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它们的关系是相对的。
(二)幼儿的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性发展幼儿认识活动表现为具体性和形象性。
幼儿认识活动的具体性和形象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感知幼儿对事物的认识较多地依靠直接的感知,对事物的认识常常停留于事物表面现象,而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特点,幼儿记住的事物依赖于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幼儿的思维活动也离不开对事物的直接感知。
第二章 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1、幼儿心理年龄特征——幼儿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心理特征。
2、简述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1)幼儿心理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2)幼儿的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性发展;(①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感知;②表象活跃;③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3)幼儿的心理活动以无意性为主,开始向有意性发展;(①认识过程以无意性为主;②情绪对活动的影响大,自我控制能力差;③心理活动开始向有意性发展。
)(4)幼儿的情感由易变、外露开始向稳定和有意控制发展;(5)幼儿的个性开始形成,向稳定倾向性发展;(①出现了初步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兴趣爱好;②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气质特点;③表现出最初的性格特点。
)(6)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极其重要,是儿童健全人格发展的基础。
3、简述婴儿期(0-1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适应新生活,认识周围世界,开始与人交往;(2)动作不断发展(①从整体混乱动作——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②由上部动作——下部动作;③由粗大动作——精细动作;④由无意动作——有意动作。
)4、简述幼儿前期(1-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3岁是幼儿会走路、会说话的一个重要时期。
(1)动作逐渐发展完善(①学会自由行走;②开始使用工具。
)(2)出现新的心理活动(①会说话;②想象开始萌芽;③思维的出现。
)(3)独立性开始出现(独立性的出现标志着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出现)。
5、简述幼儿初期(3-4岁)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
(1)生活范围扩大(进入幼儿园了);(2)认识依靠行动(先做后想的直观行动思维);(3)情绪作用大;(4)爱模仿(3-4岁幼儿主要学习方式:模仿)。
6、简述幼儿中期(4-5岁)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
(1)活泼好动(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在幼儿中期表现尤为突出);(2)思维具体形象;(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具体形象);(3)开始能够遵守规则;(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附答案及详细解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二章 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选择题1.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以后动作逐渐分化,这种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称为( )。
[浙江省2009年10月真题]A.从笼统到专门的规律B.大小规律C.粗细规律D.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2.人生头2~3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是( )。
[浙江省2008年10月真题]A.手眼协调动作B.独立性的出现C.坚持性的出现D.分离焦虑的出现3.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是在( )。
[浙江省2008年4月真题]A.0~1岁B.1~3岁C.4~5岁D.3~6岁4.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是( )。
[浙江省2008年4月真题]A.最近发展区的大小B.潜伏期的长短C.最佳期的性质D.敏感期的特点5.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头部和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发展双臂和腿部的动作,再后是手的精细动作。
这是动作发展的( )。
[浙江省2007年10月真题]A.无有规律B.近远规律C.大小规律D.首尾规律6.儿童开始认生的年龄是( )。
[湖北省2008年下半年真题]A.1~3个月B.5~6个月C.1岁左右D.3岁以上7.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是( )。
[湖北省2008年下半年真题]A.匀速均衡发展B.高速不均衡发展C.年龄越小发展越慢D.年龄越小发展越快8.在下列描述中,对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湖北省2008年下半年真题]A.年龄特征是绝对稳定的B.年龄特征可以随意改变C.稳定性和可变性是辩证统一的D.年龄特征可跳跃发展9.学前期或幼儿期儿童的年龄阶段是( )。
[湖北省2008年上半年真题]A.0~1岁B.1~3岁C.3~6岁D.6~12岁10.抽象能力明显萌发的年龄段是( )。
[湖北省2008年上半年真题]A.3岁前儿童B.小班幼儿C.中班幼儿D.大班幼儿11.同伴关系的交往,最早可以在( )儿童身上看到。
[浙江省2010年10月真题]A.6个月B.8个月C.12个月D.15个月12.先学前期是指( )。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1节-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3.儿童感知觉在少年期之前就发展成熟,而逻辑思维要到青 年期才有相当程度的发展。
4.有人大器晚成,有人少年英才
• 真题:
1.由于入园有一定的年龄要求,所以幼儿园一个班的孩子一 般情况下年龄相差在半岁左右。小一班的孩子,有的说 话口齿清晰、发音准确,能清楚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要 求,有的则吐字不清,还不能清楚地说出自己的愿望。 这是儿童发展()规律的体现。 A 方向性 B 顺序性 C 阶段性 D 差异性
• 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摸一摸,看一看,尝一尝,闻一闻。
• 2.表象活跃
• 表象:具体形象在人脑中的映像(事物不在面前,脑中有)。
是羊?
不是羊?
• 3.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 大班5-6岁开始,明显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即开始能 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
• 实验:5-6岁幼儿对因果关系的理解
特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 奠定健全人格的过程。 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 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
•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总结:
• 一、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
• 二、认识活动:具体形象性
抽象逻辑性
• 三、心理活动:无意性
向有意性
• 四、情绪:易变外露 稳定和有意控制
• 解题基本思路 • 1.阐述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 • 2.肯定早期教育的意义,重点从生理成熟和儿童自身主
观因素等角度分析。
思考
• 你知道儿童几岁会走路吗? • 你知道儿童几岁会说话吗? • 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吗?有哪些规律?
第一节 幼儿心理发展 的一般特征
•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拓展和补充)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2023/5/16
13
胎内环境的影响
子宫是影响个人成长的最早的环境,又称为 胎内环境。一个胎儿与另一个胎儿所受到的 胎内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孕母的身体健康状 况,接触烟酒、毒品及其他药物的情况,怀 孕时的年龄,母亲的情绪状态,以及分娩状 况(如早产或难产)等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 响胎儿心理的发展。
胎内环境母亲的年龄
开时年龄)
平
实验班 63.4
91.8
101.4 全部自 平均读
(13人)
给
完12年
级
控制组 86.7 (12人)
60.5
66.1
1人死亡 平均读 4人需要 完4年级 照顾
2023/5/16
20
(二)环境影响遗传素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的进 程。
环境影响儿童的生理成熟。如胎儿生长发 育的胎内环境就受母亲内2个月:1:2 胎内5个月:1:3 出生时:1:4 2岁:1:5 6岁:1:6 12岁:1:7 25岁:1:8 儿童动作的发展是:先会抬头,后会翻身,再会坐、会爬,最后 才会用腿走路。
儿童体内各大系统成熟的顺序是:神 经系统最早成熟,骨骼肌肉系统次之, 最后是生殖系统。
遗传决定论
家族与血缘关系的研究 通过探查家族中不同亲密关系的亲属之间的基 因遗传相似程度(即血缘关系的远近)与这些 亲属的某些心理特征之间的相似程度,可以推 测遗传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研究表明,IQ之间的相似性与遗传基因之间的 相似性的确存在相关。
“智慧”测验相关系数 (8国)
(二)环境决定论
培根:人之所以成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
社会环境中,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 从大处(大环境)说,指国家制 度、社会生产关系及儿童所处的地位等。
从小处(小环境)说对于儿童主要指家庭环境、托儿所幼儿 园的环境和教育。
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0-1岁婴儿期
2、幼儿前期(幼儿早期)1~3岁 3、学前期(幼儿期)3~6岁
幼儿初期3~4岁;幼儿中期4~5岁;幼儿晚期5~6、7岁
4、学龄期6、7岁~18岁
学龄初期6、7岁~11、12岁;学期中期11、12岁~14、15岁;学龄 晚期或青年期14、15岁~17、18岁
力。 微笑是婴儿最初的社会性行为。 婴儿对成人的依恋和对成人的交往性微笑都是婴儿社会
性发展的萌芽。
[动作显示意义] 在新生儿醒着的时候,突然有强光照射,他会迅速地闭眼; 当婴儿睡觉时,如有强光照射,他会把眼闭得更紧。这样的表现出生即有。 到孩子长到6~9周时,你把一个东西迅速移到他眼前,他也会眨眼。这种 反射将持续终生,其作用是保护婴儿免受强光刺激。
若婴儿对强光无反应或反应微弱,则怀疑为眼盲,家长最好带去医院做相 应的检查。
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身体发展顺序是:先会抬头,然后俯撑、翻身、 坐、爬、站,最后学会走。
由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 首先是大肌肉动作:头部、躯体、双臂、腿部动
作。 最后是手的精细动作:捏东西、拿筷子、握笔。
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婴儿的动作是无意的,当他做出各种动作时,既 无目的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母奶或配方奶,因此将如棉花棒或手指头等物体放进婴儿嘴巴里时,婴儿 便会自然地出现吸吮的动作。 吸吮反射与寻乳反射为配套的反射反应,一定要能寻乳后且有吸吮的动作, 才能真正达到喝奶与补充营养的效果。否则,奶瓶或乳头放到婴儿嘴巴里 了,但婴儿却无法有吸吮的动作。由此可见,婴儿无法以吸吮的方式获得 食物,除了神经发展可能有问题外,婴儿的吸收营养的方式与量也将出现 障碍。 [消失时间] 3个月后会开始慢慢消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幼儿的心理发展(纲)第一节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一、心理发展的含义发展:指个体身体、生理、心理、行为的发面的发育、成长、分化、成熟变化的过程。
心理发展广义:受精到死亡心理发展狭义: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life-span)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学科。
心理发展是通过一系列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体现出来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1、从简单、具体向复杂、概括发展2、从笼统向分化发展3、从无意向有意发展4、从零乱向形成体系二、儿童发展与人类发展人类发展包括:人类种系发展和个体发展人类种系的发展是动物种类的发展的延续。
个体发展是种系发展的浓缩。
动物种系的发展更多受物质条件的影响和生物规律的支配,而人类的发展在遵循生物规律的基础上还深受社会因素、文化因素的影响,并遵循人类历史文化的规律。
人类群体的独特性、社会性、文化性决定了人类生活,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统一。
社会文化的发展制约着人类的发展。
儿童的发展不同于成人的发展,它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有独特的地位,具体表现在三方面:基础性2、递进性3、易感性三、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趋势幼儿的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地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和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它与平常所说的儿童成长和发育的含义是有区别的,后者是指生理方面的成长、成熟,只要指量的增长,而心理发展指个体从不成熟到成熟的整个成长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既有量变又有质变的发展过程,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总的来说,幼儿心理发展从总体方向看是进步的、提高的,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发面都向着更高级的方向发展变化,但偶尔也会出现暂时的停顿或类似倒退的现象。
其实这是孩子在前进中的倒退,它酝酿着向新的更高级的方向发展。
(一)特点:1、发展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心理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当某种新质要素还较微弱时(例如,孩子刚会走的时候),其量的积累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时,发展表现为一种连续的变化。
心理先前发展是后来发展的基础,而后来发展是先前发展的结果。
原先的心理发展水平进入高一级的发展水平后,原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并不是简单的消亡了,而是被高一级的发展水平整合和包容了,幼儿心理发展和其他事物发展一样,是矛盾与运动的过程。
而矛盾和运动时不断激化和缓和,使儿童心理发展过程表现出不同的阶段,形成幼儿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补充理解)例如,儿童的思维发展就体现了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2~3岁的幼儿虽然开始具有一些词的概括能力,但其认知方式仍以感知—动作为主,思维是借助于动作来完成的,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直觉行动的经验积累多了,在记忆表象中得到了概括化的形象,同时借助于语词的作用,幼儿在认知方式上可以摆脱直接地感知动作,从而可以在头脑中间接地操作内化了的概括化的形象,此时幼儿的思维可以借助于表象或具体的词来完成,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表现出阶段性的特点;而后进一步进行量的积累,到11~12岁开始发展抽象逻辑思维。
2、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心理发展是一种定向运动。
许多心理能力的发展都是由笼统到分化再到整合。
正常的条件下,定向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之间的更替、衔接总是遵循着固定的顺序,不能省略,不能逆转,不呢过捏造,也不可逾越,这就是发展的顺序性。
尽管儿童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个别差异,心理发展的速度也存在加速和延缓的问题,但发展的顺序性和方向不变。
(补充理解)例如,我们上面提到的儿童的思维发展,总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发展到具体形象思维,而后再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
心理机能的发展一般遵循如下的顺序:感知—运动—动机—社会能力(语言交往)—抽象思维。
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体差异,可以加速或延缓,但发展的顺序一般不能改变。
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幼儿对“生命”这一概念的掌握按照这样一个顺序发展:一切活动的东西都有生命—唯有行走的东西才有生命—唯有能自己行走的东西才有生命—唯有动物和植物才有生命。
这是一个关于心理定向发展中的顺序性的具体实例。
2、发展的不平衡性各种心理能力或特质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统一发展过程中,但发展是不均衡的。
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心理发展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
从整体上心理能力在人生全程的发展不是等速的,而是快慢不均的。
从总体发展趋势看,有两个加速期:婴儿期及幼儿早期是第一加速期,随后是儿童期的平稳发展;青春期为第二加速期,随后是第二个平稳发展阶段。
老年期则开始了各方面的下降趋势。
②发展过程中是多方面的,不同方面的心理发展,有不同的发展速度。
不均衡性表现为各种心理能力在发展起止时间、发展速度、到达成熟的时期等方面都是不同的。
例如,气质倾向上的差异在婴儿出生不久就有所表现,如活泼型、安静型和一般型;确认自己的性别开始于两三岁;而对于价值观的形成可能要到青年期,甚至晚至成年期。
③不同的儿童具有不同的心理发展速度。
3、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每儿童的心理发展都有自身优势的领域,另外在同样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幼儿在性心理发展水平上也呈现出差异性(因材施教),造成发展水平差异性的原因有很多,归纳起来即:先天和后天(社会环境,教育)的影响。
例如,有的儿童早熟、早慧,有的儿童智力发展迟缓;有的儿童音乐方面有特殊才能,有的儿童对艺术形象具有深刻的记忆表象。
在性格方面也是如此,有的好动、善于与人交往、言语流畅,有的则喜欢安静、独处,沉默寡言不合群,即有外向、内向之别。
(二)趋势:1、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分化到分化。
幼儿各种心理出现和形成秩序,从易到难,从高到低,由简到繁的复杂规律过程。
2、从具体到抽象,是从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到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过程。
是感觉,知觉,表象到思维的过程。
3、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包括两方面:(1)从无意到有意(如:注意、记忆)(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4、对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到稳定最初幼儿的心理活动缺乏有机联系,是零散的、易受情景影响的,以后逐渐的组织起来,形成一定的系统表现出相对稳定性,把兴趣和注意力集中起来了。
总之,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伴随着相应的环境的作用,更具适应性,组织性,有效性和复杂性。
第二节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1、儿童心理活动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2、幼儿的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性发展3、幼儿心理活动以无意性为主开始向有意性发展4、幼儿的情感由易变外露开始向稳定和有意控制发展5、幼儿的个性开始形成并向稳定倾向性发展二、三岁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1、婴儿期0-1岁(1)适应新生活,认识周围世界,开始与人交流(2)动作发展其规律是从整体到局部,从头到尾,从小到大,从无到有(3) 心理活动的发生和发展2、1-3岁(1)动作逐步发展完善,会走路就是一种表现(2) 出现新的心理活动,突然的表现即开始说话,想象开始出现,思维初步产生(3)独立性开始出现,这是心理发展非常重要的一步,是人生头两三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标志着自我意识开始出现,知道“我”与他人的区别,心理水平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三、幼儿期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1、幼儿初期3——4岁(1)生活范围扩大,身体发育,精力充沛,语言发展起来,能表达要求和愿望。
(2)认识依靠行动,注意与动作联系在一起,在认识上往往先做后想,而不能先想后做。
(3)情绪作用大,情绪表现为不稳定,易受周围情景感染,老师善于理解并且正确引导、帮助他形成优良的性格。
(4)爱模仿,但主要是模仿表面现象,模仿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
2、幼儿中期4——5岁(1)活泼好动,这是幼儿的天性,在幼儿中期表现尤为突出,应该注意的问题是积极性高、控制能力不强(2)思维具体化,是靠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思维,思维很形象很具体,经常用形象描绘事物(3)开始能够遵守规则,在日常生活中、集体活动中已经能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活动规则,这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大进步。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这个时期幼儿不但爱玩,而且会玩,能自己组织游戏,自己确定游戏主题3、幼儿晚期5——6岁(1)好学、好问、好奇,他们不满足了解事物的表面现象,还想知道事物产生的原因而且智力活动有较长的坚持性。
幼儿去观察探索操作询问新奇有趣的事物,从而获得对事物的了解的一种原始性的内在冲动。
好奇历来被视为人类求知的最原始的内在动力,而且被认为与生俱来,不需要学习的(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2)抽象思维的开始萌芽,开始对事物进行分类,能对事物的关系作出判断并正确排除顺序。
(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初步的认知方法为上小学,接受系统化的学习奠定基础。
(4)个性初具雏形,兴趣和爱好有所显露,对事表现出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有了一定的责任意识,做事情开始考虑后果(先想后做)。
第三节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简单来说分为两大类:遗传和环境(含教育)。
具体说是四个方面:1、遗传与产前发育遗传是指祖先的生物特征传递给后代的现象。
遗传作为基本的物质前提,对儿童心理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遗传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②遗传奠定了幼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它规定了每个儿童心理不同发展的可能性。
产前发育虽然产前环境比胚胎外的环境稳定多,但外界各种因素通过各种渠道影响胎儿。
尤其是母亲的影响更加明显,个体的有些缺陷有的是老天遗传的,有些则是由于产前发育的环境危害造成的。
2、生理成熟生理成熟也称生理发展,是指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水平,生理成熟主要依赖于种系遗传的成长程序(即人的成长程序)。
生理成熟有一定的规律性,儿童身体发育的规律明显的表现在发展的方向顺序和速度上。
生理成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作用是:使心理活动的出现或发展处于准备状态,为心理发展提供准备,若在某种生理结构达到一定成熟时,时时的给予适当的刺激,就会使相应的心理活动有效的出现和发展。
相反尚未成熟,没有足够准备,情况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儿童的心理成熟虽然没有受遗传素质以及遗传发展程序的制约,但心理活动绝不是遗传决定的,成熟过程始终受环境的影响,遗传是诸因素中的一个因素。
3、环境和教育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环境的影响主要指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作用。
①环境是遗传和心理成熟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②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与方向的重要因素。
③幼儿与成人的交往活动,对幼儿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因素。
④具体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是形成幼儿个别差异性的最重要的条件。
总之,与其动物比较人类的婴幼儿时期特别长,人脑的迅速发展时期主要在幼儿期和青少年期,这也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而且还要特别注意几个发展的关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