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史论述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霍去病墓前石雕的中心作品是什么?它表现的内容是什么?其艺术特色怎样?(或:为什么霍去病墓前石雕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
霍去病墓前群雕的中心作品是《立马》,马将匈奴奴隶主踏翻在地,神情间流露出威严,也流露出对主人早逝的悲愤,匈奴奴隶主尚在失败中挣扎,手中武器并未放下。
一动一静、一立一倒、胜利与失败、善与恶,都形成鲜明的对比,把石雕群的主题推向高潮。
石雕之所以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除了作者环绕所纪念的英雄及其业绩,进行了精巧的设计与创作外,还在于他体现了汉代艺术特有的古拙美。
雕刻手法采用“因材施雕”,即在无数的自然石料中选择,因石得形,顺势雕琢,在顽石中掘出活跃的生命。
刀法简洁洗练,造型朴拙粗放。
在整体的团快结构中,采用浮雕和线刻表现细部,圆浑中露出明确的转折。
给人的感觉不浮华、不烦琐、不矫揉造作,浑朴深沉的思想,勃发豪放的精神蕴藉于单纯而自然的外部形式中,造成了艺术内在的惊心动魄的气势感和运动感。
2.佛教壁画从魏晋南北朝到唐代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变化??
3.为什么人们用“黄家富贵,徐熙野逸”来概括黄、徐二人的艺术风格?
1黄荃师承唐代的薛稷、滕昌祐、刁光胤等所谓的“正统派”。
徐熙的是师承不明显,主要靠师法自然和体验生活来发挥他的独创精神。
2黄荃多取材于宫廷的珍禽瑞鸟,名花奇石。
徐熙善画自然中禽鸟、花竹、草虫、蔬果。
3黄荃画派画花鸟,“妙在赋色,用笔极新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谓之写生”。
徐熙画画“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隐映也。
”
4黄荃的绘画追求形象的真实和画面的生趣。
徐熙随自己的意愿画新鲜的题材,并用质朴精谨的手法,追求生动活泼的笔墨趣味和朴实淡雅的格调。
3..宋代山水画的两种艺术境界是什么?
一,以“南宋四大家”为代表的南宋院体山水画,弃置北宋以来以主峰为中心的高山激流式构图和细密繁复的笔墨,而创新为简笔化、单纯化的形式。
二,诗意的追求和细节真实同时并举;同时,对称走向均衡,空间更具意义,以少胜多,以虚代实,以百当黑,以一当十,以简代繁等等。
中国艺术的意境美在这里得到进一步发展。
4.文人画兴起的历史条件是什么?中国文人画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历史条件:1中国长期封建社会的文官,都能诗文、工书法。
2由于中国的绘画和书法的主要工具相同,远古的画工,早已创造了以线造型的技法。
3文人士大夫能著书立说,历代许多文人画家,或总结了优秀画工和他们自己的创作经验,或评论了一些接触大师及其作品的艺术成就,或辑录了系统的史料,使文人画家的创作思想能得以广泛传播和对后世产生持续的影响。
共同特点:1强调绘画文学化,使作品的文学趣味得到进一步加强。
2与文学趣味一致,并且具体体现这一趣味,构成元画特色的是对笔墨的突出强调和以书入画。
3与此相辅而行,画上的题字作诗蔚然成风。
5.试比较沈周、文征明艺术风格的差异。
沈周,文征明都擅长画山水,上承宋,元画法,都有粗放与细笔两种风格,但沈周用笔挺劲,厚重凝炼,墨彩豪放雄逸,形成沉着浑厚的风貌,即使在细笔至作中,于紧密之中不失浑沦之势。
文征明的画表现出典型的“文人”趣味,在画法上虽有工细粗率两种,但构图平稳,笔墨苍润秀雅,萧疏幽淡的情调,是其艺术总的特征,即使作潇洒酣畅的笔墨表现出宽阔壮观的气势,也不失严谨的法度,于粗放中仍包含着宁静典雅的气质,顾古画评家称其画有“书卷气”
6.试评述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南北宗论的产生有当时的政治,宗教,经济,社会风气的根源,更主要的是与当时的绘画界的情况有密切关系。
南北宗论的创立者想通过唐至明近千年的山水画的分析总结,用艺术风格分流派,并加以褒贬,以建立绘画的新风格和绘画批评的新标准。
南北宗论具有片面性。
从唐至明山水画风格几经演变,画家对自然持的态度,审美情趣,表现手法也有种种差异,这么长的历史时期,只用两个流派去归纳,难免有自相矛盾,牵强附会,评价不当之处。
南北宗论是文人画思潮的一种反映,所以一经建立,便得到文人画的赞同。
此论树立了温和文雅,“精气内含”的作风,奠定了文人画在绘画史上的主导地位。
7.宋代院体画和士大夫画有什么不同?请分析士大夫画的艺术主张及创作特色?
答:出自画院作家的作品,反映了最高统治者的审美标准,谓之“院体画”。
院画的创作,提倡“形似”、“格法”,要求画家具有相当的写实功力,对物象作尽精入微的描绘,力求表现出对象的自然形态。
院画在构思上讲求含蓄巧妙,达到诗情画意相得益彰。
在笔墨技巧上重视传统但又不泥守古法,这些值得重视的创作要求,反映了宋代院画注重观察生活,提倡精微描绘,追求意境表现的趋向和趣味。
我们在肯定院体画在发展中国传统绘画上起的积极作用的同时,要认识到它的局限性,但也
不能因其局限性,而否定其艺术的成就和对中国窗同绘画的饿良好影响。
在北宋中期院体画兴盛的同时,在院外的部分文人士大夫当中,兴起了一股借绘画抒发性情的“笔墨游戏”之风。
这种“笔墨游戏”即被后人成为“文人画”即士大夫画。
宋代文人画家力求变革,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他们将绘画作为一种自我消遣。
自我表现的工具,强调主观感受在笔墨上的流露,即在“笔情墨趣”之中披露自己的心境,他们的表现对象,多选择一些适合乘兴挥写,并且有一定象征意义的事物,如,梅兰竹菊等。
在技法上注重与“写意”,追求笔墨形式本身的感人力量和作品的天然意趣。
创作特色1"诗画一律”2“殉烂之极归于平淡”3“寓意于无则乐,留意于无则病”4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5成竹在胸
8.请分析八大、石涛的创作及其艺术特点。
答:(1)八大:用高度强烈的笔墨效果和象征手法,抒发他高傲、冷漠、苦痛、仇恨、轻蔑对现实不满的感情,作品个性空前突出。
他笔下的鱼鸟常显出“白眼向人”或痛苦不堪、倔强的情态。
他的花与画粗壮秃扁的笔调,阴沉惨淡的湿墨,不计自然常态,冷寂孤僻的环境处理不拘成法的构图布局。
还以枯老连绵而豪放畅快的笔墨,表现荒凉、野寂之境,在黑白分布中闪烁着不平静的光彩,给人以山河破碎人伤心地感受。
(2)石涛:师法自然,以“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精神在写实基础上,突破前人规范。
他的山水画重形式美、独成见树、不拘于形体,还常用点,形成强烈的形式感,其技法层层披露、参有禅理。
另外还强调“有我”注意师“造化”。
他对笔墨也有独到的看法,“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
”
9.宋代绘画繁荣兴盛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宋代绘画繁荣兴盛体现在哪些方面:宋代绘画与社会各阶层都保持着相当密切的联系,贵族、文人士大夫及商人市民等对绘画多方面的需求,特别是世俗美术的发展和宫廷绘画的繁荣,使绘画题材更加广泛,风格多样。
画家们注意观察生活形象及精微生动的塑造形象,画风严谨、精密不苟,技术上有不少新创造。
(1)职业画家的活跃:由于城市繁荣和对绘画需求量增加,很多画师服务于贵族装堂饰壁和为寺观绘制壁画,商店、酒楼、茶肆也悬挂字画招徕顾客;(2)宫廷绘画的兴盛:宋朝在建国之初就设立了翰林图画院。
先后集中了社会上的名手及西蜀南唐两地的画院画家。
宋代皇帝又都不同程度的爱好书画,重视画院建设。
(3)士大夫绘画潮流的形成:宋代文人士大夫把绘画进一步视为文化修养和风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出现了很多收藏家、鉴赏家和画家。
(4)题材风格多样化:宋代绘画题材广泛在古代绘画史中是突出的,因题材扩大,所以绘画分科变细。
10.试谈扬州画派的形成及其艺术特点。
清朝画坛上,一些代表着画风的深刻变化,富于性格和新的气息,驰骋在袭古风之外的画家活跃在扬州,形成“扬州画派”。
这个画派主要成员有金农,郑燮,黄慎,李鱼单,罗骋,李方膺,汪士慎,高凤翰等八人。
这些画家大胆突破了当时以“四王”为代表的所谓的“正统派”崇尚摹古,一味追求笔墨形式的桎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敢于创新。
这些人的艺术态度和政治态度有许多共同趋向,唉他们的绘画中又有许多共同特点,所以把这些画家统称为“扬州画派”为宜。
扬州画派的画家们在艺术上主张师造化,注重创作。
扬州画派都有追求书画同源的艺术情趣。
11、佛教壁画从魏晋南北朝到唐代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变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造像都有什么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全面发展,佛教造像也普遍开展起来。
开窟造像,斫石刻像,成为一时的风气。
这一时期的佛教造像由于在时间上跨度过大,经历了王朝数度更替,统治阶级重视的程度不一,以及
所受民族文化的不同影响,前后有着明显的区别。
魏晋南北朝的佛教造像艺术不断进步,形式上更是丰富多彩。
佛教造像种类十分繁多,有金像、铜像、雕像、夹纻像、结珠像、织珠像、绣像、织成像、塑像等,其中雕像包括木雕、玉雕、石雕、牙雕等像。
在这些造像形式中,以石雕最为普遍,小者有石造像碑,大者有石窟寺的高大雕像,其次是金铜造像。
这些造像形式不仅对南北朝时期佛教造像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隋佛教造像的鼎盛和成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唐代佛教造像有哪些特点?
唐代的佛像造像多见跏趺坐佛和倚坐佛,图案化,具有装饰美的波髻仍然风行,但体现马土蜡造像影响的螺髻也渐趋流行。
主佛多身着袒右袈裟或双领下垂式袈裟,受到印度造像的影响,以可见到早期犍陀罗式的通肩大衣。
菩萨造像较之佛像更加崇尚丰腴健康的肉体之美,发髻高耸,袒露上身,斜披天衣,长裙贴体以“S”形一波三折的优美姿态成为有唐一代菩萨造像的共同特征。
这一时期的佛座仍以束腰须弥座为主,但上下枋、枭及壶门处的装饰愈趋复杂,佛床更多模拟自真实家具。
此外,“开元三大士”在唐玄宗时期致力于弘传的佛教密宗得以发扬光大,有别于后世“藏密造像”的“唐密造像”开始大量出现,特别表现在金铜佛像方面,开始批量铸造并流传于后世,颇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