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密林奇观》教学心得
西双版纳密林奇观
《西双版纳密林奇观》说课一、说教材:《西双版纳密林奇观》是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快乐读书屋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主要介绍了西双版纳地区原始森林中“独木成林”“树上植物园”“神奇的树木”“天然水壶”等奇异景观,抒发了作者对西双版纳秘林奇观的赞美之情。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5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3、情感目标:在感受西双版纳奇异景观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西双版纳密林的奇观“奇”在哪里。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景观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五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在教法上,主要采用了观看视频、课前收集资料、批注、多种形式的读、质疑问难、自主探究等方法,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配合板书与课件,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使他们能更好地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从而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2、说学法: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播放西双版纳的风光视频)(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个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介绍了几处景观?2、重点讲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独木成林”这处景观)①读一读②找出本段中心句③怎样具体描写景观的④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3、总结本段的学习方法,为3—5段的学习做铺垫,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一环。
(三)小组合作学习3—5自然段本部分我让学生充分利用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提升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年级下册西双版纳密林奇观教案
五年级下册西双版纳密林奇观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民族文化的情感。
3. 提高学生朗读感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课文的朗读与感悟。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西双版纳的美景和民族文化。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引导学生进入西双版纳的美景之中。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
3. 朗读教学法: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描绘的美景。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西双版纳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
3. 朗读感悟: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所描绘的美景。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西双版纳美景和民族文化的感受。
六、教学拓展:1. 邀请当地民族文化的专家或居民,介绍西双版纳的民族文化,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西双版纳的景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七、课堂评价:1. 学生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情况。
2. 学生朗读感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学生对西双版纳美景和民族文化的理解与感受。
八、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2. 实践作业:结合实地考察,写一篇关于西双版纳的作文。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尊重民族文化的情感。
十、教学资源:1. 西双版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2. 生字词卡片。
3. 实地考察所需的相关设备。
4. 民族文化专家或居民的介绍资料。
5. 关于西双版纳的作文范文或参考资料。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重点关注学生对西双版纳自然风光和丰富民族文化的理解,以及学生朗读感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西双版纳密林奇观教案
西双版纳密林奇观教案西双版纳密林奇观教案西双版纳密林奇观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按照“总-分-总”的思路给课文分段,学会抓住景物特点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与总结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感受西双版纳的奇异景观。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按“总-分-总”的思路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语文课上,老师曾带着同学们游览了四川的九寨沟、广西的桂林山水,今天老师还想带着同学们去旅游,去之前请同学们先看一段影片,影片中景色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你知道这是哪里吗?请同学们说说看。
(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景色)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同走进西双版纳,去看看那里的密林奇观。
二、探究新知(30分)1、课前老师请同学们预习并搜集有关西双版纳的资料,现在请你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跟同学们交流一下。
2、初读课文同学们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请同学们带着你想知道的问题自由的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然后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3、教学第二部分(直入重点段)(1)在众多的奇观中,你们最喜欢看哪一处奇观呢?请同学们快找一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写了独木成林这处奇观。
(2)快读一读这个自然段,找一找这一段有几句话,哪句是中心句?(3)(出示独木成林的图片)这就是独木成林,这样奇异的景观怎样形成的呢?(4)出示独木成林的景观。
请同学们快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5)看看专家是怎样解释的。
(看录像)(6)看到这样奇异的景观你当时的心情如何?请你用这样的感情来读一读这一段。
(7)指导朗读,师生评价。
(8)小结:在你的朗读声中我和同学们共同感受到了西双版纳密林中的奇异景观,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学习这个自然段中我们都用了哪些学习方法?请同学们用这样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树上植物园这处奇观,学完后小组汇报你们的学习成果。
(出示图片:树上植物园)(9)密林中还有哪些奇异的景观呢?(出示图片)同学们请看,这就是神奇的树和天然水壶,请同学们快找一找这两处奇观在哪个自然段。
推荐精品语文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西双版纳密林奇观》优质课教案
《西双版纳密林奇观》教案教学目标1.认读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按照“总-分-总”的思路给课文分段。
2.学会抓住景物特点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与总结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西双版纳的奇异景观教学难点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按“总-分-总”的思路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方式。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大家听一听,看一看这是哪个民族的民歌?出示民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2.傣族人一般居住,生活在哪?(分布在泰国、老挝、缅甸、越南、柬埔寨、印度、中国等多个国家,总人口约6600万,中国境内约126万。
)3.关于西双版纳你们还知道什么?(学生回答)4.今天我们就一同游览一下西双版纳密林奇观。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5.同学们什么是密林奇观?你是怎样理解的?(生答)6.介绍西双版纳的相关资料。
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作业。
二、新授(一)初读课文1.课文到底都写了哪些奇观呢?请大家把书打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要读准字音,读通语句,不明白的词可以借助工具书。
(学生读文)2.在家再读课文的时候都很认真,那文中的生字你都认识了吗?老师想考考大家(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生字)(1)这些字我会认。
挝缅卉榕乔傣蚀(2)我会用这些字组词。
挝()缅()卉()榕()乔()傣()蚀()3.读的真好,通过读课文,文中都写了哪些奇观呢?(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四个奇观)(二)品读课文1.在这几个奇观中你最喜欢哪个奇观呢?为什么?(学生汇报)(1)分析“密林奇观”这一段①指名读这段②听他读后你知道了什么?独木能成林吗?(学生回答)③我们都知道独木不成林,可是在西双版纳却偏偏独木也成林,这一名话是什么意思,起到什么作用?④同学们请看,这就是独木成林的景观(出示独木成林图)⑤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独木成林呢?是什么原因呢?请大家再读一读这段,边读边画出独木成林的原因。
西双版纳密林奇观
《西双版纳密林奇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西双版纳奇异的景观,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4、认识7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悟西双版纳密林的奇观“奇”在哪里,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在语文课上,老师曾带着同学们游览了四川的九寨沟、广西的桂林山水。
今天老师还想带着同学们去旅游,去之前请同学们先看一组图片(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你能用一个字来形容这些景色吗?生:美。
师:说的没错,这些景色真是太美了,那拥有这些美景的地方就是西双版纳。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同走进西双版纳去看看那里的密林奇观。
二、探索新知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第96页,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然后说一说通过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师:同学们通过读课文对西双版纳有了这么多的了解,下面就让我们去看一看,西双版纳密林中都有哪些奇观,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2---5自然段。
生:朗读课文2---5自然段。
师:在这么多的奇观中老师最喜欢看独木成林这处奇观。
请同学们快找一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写了独木成林这处奇观。
生:第二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快速地读一读这个自然段,找一找这一段中有几句话,哪句话是中心句?师:(示独木成林图片)同学们请看,这就是独木成林的景观,这样的景观是怎样形成的呢?谁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生:回答师:看到这样的奇异景观,你当时的心情如何?生:惊奇、惊讶。
师:请你用这样的感情来读一读这一段。
生:读这一段。
师:这位同学读的怎么样,谁能评价一下。
(生进行评价)师:请你试着用这样的感情来读一读。
师:在你的朗读声中我和同学们共同感受到了西双版纳密林中的奇异景观。
师:领略了热带雨林中大榕树独木成林的奇异风采,那下一站我们该观赏哪一处的奇异景观呢?谁愿意当小导游为大家指明方向。
五年级下册西双版纳密林奇观教案
五年级下册西双版纳密林奇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西双版纳的兴趣。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3)学会通过互联网搜集相关信息,提高信息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意识。
(3)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增进民族团结。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朗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 西双版纳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意识培养。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任务驱动法: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五、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学习任务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西双版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西双版纳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
3. 课堂讨论(1)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邀请学生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4. 任务驱动(1)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采访等方式,了解更多关于西双版纳的信息。
(2)学生展示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成果。
5.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环境、珍爱生命。
(3)鼓励学生课后去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
五年级下册《西双版纳密林奇观》教案
五年级下册《西双版纳密林奇观》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学会本生字,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按照“总-分-总”的思路给文分段,学会抓住景物特点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与总结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读懂文内容,感受西双版纳的奇异景观。
教学难点:学习文抓住景物特点,按“总-分-总”的思路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分)语文上,老师曾带着同学们游览了四川的九寨沟、广西的桂林山水,今天老师还想带着同学们去旅游,去之前请同学们先看一段影片,影片中景色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你知道这是哪里吗?请同学们说说看。
(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景色)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同走进西双版纳,去看看那里的密林奇观。
二、探究新知(30分)、前老师请同学们预习并搜集有关西双版纳的资料,现在请你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跟同学们交流一下。
2、初读文同学们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请同学们带着你想知道的问题自由的用你喜欢的方式读文,然后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3、教学第二部分(1)在众多的奇观中,你们最喜欢看哪一处奇观呢?请同学们快找一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写了独木成林这处奇观。
(2)快读一读这个自然段,找一找这一段有几句话,哪句是中心句?(3)(出示独木成林的图片)这就是独木成林,这样奇异的景观怎样形成的呢?(4)出示独木成林的景观。
请同学们快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看看专家是怎样解释的。
(看录像)(6)看到这样奇异的景观你当时的心情如何?请你用这样的感情来读一读这一段。
(7)指导朗读,师生评价。
(8)小结:在你的朗读声中我和同学们共同感受到了西双版纳密林中的奇异景观,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学习这个自然段中我们都用了哪些学习方法?请同学们用这样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树上植物园这处奇观,学完后小组汇报你们的学习成果。
(出示图片:树上植物园)(9)密林中还有哪些奇异的景观呢?(出示图片)同学们请看,这就是神奇的树和天然水壶,请同学们快找一找这两处奇观在哪个自然段。
五年级语文教案 西双版纳密林奇观-优秀
《西双版纳密林奇观》教学设计南岔区东方红小学刘春梅教材分析:《西双版纳密林奇观》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12册第4单元的第3篇课文,本文主要介绍了西双版纳地区原始森林中“独木成林、树上植物园、神奇的树木、天然水壶”等奇异景观,抒发了作者对西双版纳密林奇观的赞美之情。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通过五年的语文学习,大部分学生会按要求预习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意,能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并画出相关语句,进行简单批注,但是这些孩子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很少能到著名的自然景区旅游观光,不能亲身去体验、感受那些壮美的自然景观,缺乏感性的认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应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搜集资料,教师也要准备好相关的资料来弥补学生理解的困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按照总-分-总的思路给课文分段,学会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与总结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了解西双版纳的奇异景观2、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按总-分-总的思路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批注感悟,读写结合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将课文读准,读通。
不会的字查字典解决,关注带拼音的生字。
2.想一想:(完成阅读提示)西双版纳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在它的密林深处又有哪些奇观呢?课中探究一.激趣导入,出示课题1、在本单元中,我们一起浏览了如醉如染的三峡之秋、如诗如画的天山牧场,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那绚丽奇异的西双版纳密林深处,继续学习写景文章《西双版纳密林奇观》。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梳理脉络1.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读一遍课文,回想预习任务是否完成了?2、我来了解一下,完成这2项具体任务的同学请举手!真好,个个举手,自信满满。
西双版纳密林奇观
甘南县查农一小 黄雪兰
西双版纳密林奇观
甘南县查农一小 黄雪兰
本课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西双版纳密林中的奇异景观。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
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西双版纳密林 的奇观“奇”在哪里,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生植物的空中花园。”这是一句夸张句。
()
三.课文内容精彩回放: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 )、( )、( )、( )四种密林中奇异的 景观。
作业
1. 积累文中的好词 佳句。
2. 给《西双版纳的 密林奇观》做一 则广告。
3. 仿照本文写法写 一处喜欢的景物。
木
天
树
黑 心 树
天然水壶 扁担藤
小试牛刀:
一.词语充值:
见所( )见 闻所未( ) ( )花异木 ( )相开放
清甜( )口 大开( )界 争( )斗艳 口干舌( )
二.根据课文内容我会判断:
1.在西双版纳密林中,能看到独木成林的景观。( )
2.“一株被寄生的乔木或油棕树就是一座几十种甚至上百种附
我会认读:
缅甸 花卉 榕树 乔木 腐蚀 接壤 绚丽 叹为观止 口干舌燥 争奇斗艳 清甜可口
探索新知: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获得了 哪些信息。
2.西双版纳密林中都有哪些奇观,请同学 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2---5自然段, 画出能概括每处景观特点的词语。
树上的植物园
神
奇
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树
望
《西双版纳密林奇观》教学设计
阐述密林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共同维 持生态平衡。
自然景观
展示密林中的自然景观,如瀑布、溪流、溶洞等,并解释其 形成过程和特点。
学生互动和讨论
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密林对人类的意义、保护密林 的方法等话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 解。
VS
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密林中的动植物,模拟它们在 生态系统中的互动,增强学生对生态系统 的理解。
植物多样性
列举西双版纳地区丰富的植物资源,如热带雨林特有的植物群落、附生植物、 绞杀植物等,并解释它们的生态适应性和进化过程。
西双版纳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民族文化
介绍西双版纳地区的民族文化, 如傣族、布朗族、哈尼族等,以 及这些民族在密林中的生活习俗 、传统信仰和艺术表现。
历史背景
讲述西双版纳地区的历史沿革, 包括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 流,以及近现代的开发和保护历 程。
总结词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和探讨对西双版纳密林奇观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 建构。
详细描述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分享。学生可以提出自己在实地考察和多媒体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观察到的现象和感受等,与小组成员一起探讨、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 通能力,促进学生对密林奇观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设计一个实地考察计划
总结词
实践与应用
详细描述
学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实地考察计划,包括考察目标、时间安排、路线规划 、安全措施等方面,旨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THANKS
02 教学内容
密林环境介绍
密林的形成与特点
《西双版纳密林奇观》教学反思
《西双版纳密林奇观》教学反思《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实践为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为了落实这一点,我对课文进行“重组”,以“喜欢谁”(伽利略、亚里多德)作为学生思维和情感生活的主线,让学生从书中或课外资料中去理解、感悟伽利略的善于思考、敢于质疑、不迷信权威、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当学生谈到这个问题时时,他们各抒己见,或从书中或从课外资料中据理力争、旁征博引地侃侃而谈。
学生对自己猜想的理由都进行了阐述后,学生又进入了下一轮思考。
这时我启发学生用手中的学具进行了拼摆(在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上摆边长是 1厘米的小正方形)。
很快,学生就摆出了结果:横着能摆10个,竖着也能摆10个,所以,可以摆10*10=100个,也说是说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下面是小学五年级语文自读课文《西双版纳密林奇观》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阅读!《西双版纳密林奇观》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西双版纳的密林奇观,领悟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
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相法、档案袋法等等。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
下面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范文,希望大家喜欢!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知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
动手操作过程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索过程。
所以,我主要采用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课件演示和实践操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本节课所认识的小萝卜头对于学生来说很陌生,因此我在课前组织学生观看了有关小萝卜头的录像,在上课伊始我让学生说说看课件的收获。
《西双版纳密林奇观》教学反思2
《西双版纳密林奇观》教学反思《西双版纳密林奇观》教学反思《西双版纳密林奇观》教学反思1 《西双版纳密林奇观》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感受西双版纳的密林奇观,领悟文章先概括后详细的表达方法。
在教学时,为了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加快学生的阅读速度,进步学生的阅读技能,我指导学生如何搜集资料,引导学生做批注、找中心句,共同归纳速读课文的方法,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抓住课文的要点,引导学生通过快速读来抓住课文中描写的四处奇观,即独木成林、树上植物园、神奇的树木、天然水壶。
接着让学生自由读喜欢的局部,并对学生的朗读给予鼓励,老师范读,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学习积极性越来越高,学习气氛越来越浓,通过欣赏图片、风光视频,学生感受到西双版纳的密林奇观,激发起对祖国、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与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写作特点,用这样的写作特点进展习作。
为了打破难点,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总结学习方法,运用这样的学习方法学生合作学习“树上植物园”这处奇观,自学“神奇树木”、“天然水壶”两处奇观,学习效果较好。
在本课结尾处,又给学生创设了拓展思维的空间,问学生:“看到这么神奇的风光你想对人们说什么呢?”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展合理的想象,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奠定了良好的根底。
新课程给我们提供了崭新的平台,也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展示,自我发挥的空间。
课堂上,老师更多的是孩子的朋友,是学生语文理论活动中的指导者和协作者。
角色的转变使课堂不再是单纯的师问生答,而是注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不再是单纯地传授语文知识,而是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表达的是语文听、说、读、写才能的整体开展。
让我们与新课程同行,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开展,为学生的潜能的发挥创造时机,使学生的生命之河跃起灿烂而美丽的浪花!《西双版纳密林奇观》教学反思2 今天与学生一起学习《西双版纳密林奇观》一课,当学到奇观之三——黑心树时,有学生问道:“老师,这种植物木质优良,可以当柴烧,可以做家具,它的风格这样高尚,为什么把它叫黑心树?‘黑心’是个贬义词啊! ”学生的考虑很有价值,因为文中没有提到黑心树的其他特点,我也不敢妄下结论,只好利用课下时间再进一步探究。
西双版纳密林奇观说课
西双版纳密林奇观说课[说教材]1、教材简析《西双版纳密林奇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屋六里的一篇略读课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了西双版纳原始森林中独木成林、树上植物园、神奇的树木、天然水壶等奇特景观,抒发了作者对西双版纳密林神奇景观的赞美之情,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教学目标: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在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⑵能力目标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学会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⑶情感目标在感受西双版纳奇异的景观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1、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西双版纳的奇异景观2、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说教法和学法]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五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在教法上,主要采用了观看录像片,课前搜集资料,多种形式的读,质疑问难,自主探究,等方法,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配合板书与课件,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使他们能更好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作者表达方法。
[说教学过程] 1、课题质疑课件演示: 2、初读感知课堂结构:激趣导入——探究新知 3、直入重点——总结作业小练笔4、总结写作方法5、拓展延伸一、激趣导入导入部分我运用了想带学生去旅游这一话题引入。
请学生先看一段风光片,让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景色,并问他们这是哪里?(播放风光片,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虽然没去过西双版纳,可是看了这段风光片如同到了那里一样,变抽象为直观,为学生理解文章、体会感情奠定基础。
)二、探究新知(课件展示)1、课题质疑首先我让学生拿出课前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西双版纳的资料跟同学们交流一下。
,(学生通过网络和书籍搜集的资料有可靠性和科学性,也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通过搜集资料的过程对西双版纳有进一步的了解。
教科版语文五下《西双版纳密林奇观》教学设计
《西双版纳密林奇观》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了西双版纳原始森林中独木成林、树上植物园、神奇的树木、天然水壶等奇特景观,抒发了作者对西双版纳密林神奇景观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按照“总-分-总”的思路给课文分段,学会抓住景物特点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与总结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了解西双版纳的奇异景观。
2、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按“总-分-总”的思路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语文课上,老师曾带着同学们游览了四川的九寨沟、广西的桂林山水,今天老师还想带着同学们去旅游,去之前请同学们先看一段影片,影片中景色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你知道这是哪里吗?请同学们说说看。
(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景色)(点评:播放风光片,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虽然没去过西双版纳,可是看了这段风光片如同到了那里一样,变抽象为直观,为学生理解文章、体会感情奠定基础。
)师:对,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同走进西双版纳,去看看那里的密林奇观。
二、探究新知师:课前老师请同学们预习并搜集有关西双版纳的资料,现在请你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跟同学们交流一下。
(点评:学生通过网络和书籍搜集的资料有可靠性和科学性,也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通过搜集资料的过程对西双版纳有进一步的了解。
)师:同学们的本领可真大。
师:听了你的介绍我和同学们更想去西双版纳了,现在我们一同向西双版纳出发吧!(板书:西双版纳密林奇观)1、初读课文师:同学们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师:请同学们带着你想知道的问题自由的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然后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2、教学第二部分(直入重点段)师:在众多的奇观中,你们最喜欢看哪一处奇观呢?师:好,请同学们快找一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写了独木成林这处奇观。
师:请同学们快读一读这个自然段,找一找这一段有几句话,哪句是中心句?师:(出示独木成林的图片)同学们请看,这就是独木成林,这样奇异的景观怎样形成的呢?师:同学们请看,这就是独木成林的景观。
西双版纳密林奇观
西双版纳的密林是神奇的,你不想 到那里去看一看吗?
2、这样的奇观是怎样形成 的?
3、有感情地朗读。
这种景观是由寄生物造成
的。它们依附在高大的乔木或 油棕树上生活,一棵树上往往 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附生植物。 许多附生植物会开花,春天里, 那些红的、白的、黄的、紫的、 蓝的花朵争奇斗艳,竞相开放 在半空中。
一株被寄生的 乔木或油棕树 就是一座有着 几十种甚至上 百种附生植物 的空中花园, 绚丽神奇的景 象令人叹为观 止。
自学要求:
1、把课文读 正确、流利。
2、想一想西 双版纳的奇观 表现在哪些方 面?
俗话说,独木不成林,可是西双版纳却偏偏 独木也成林。
一棵古榕树的支柱根最多能达到二三十根, 你简直无法分清这棵树中哪棵是主根了,远 远看去句话、找 出中心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双版纳密林奇观》教学心得
《西双版纳密林奇观》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的(人教版)一篇写景文章。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写了西双版纳原始森林中独木成林、树上植物园、神奇的树木、天然水壶等奇特景观,抒发了作者对西双版纳密林神奇景观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1)了解西双版纳的奇异景观。
(2) 、学习课文按照“总-分-总”的思路,抓住景物特点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为了能让学生掌握重点,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轻松愉快地理解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具体教学过程是这样的:
一、激趣导入。
我设置了这样一个导语:语文课上,老师曾带着同学们游览过桂林的山水,江苏宜兴的善卷洞,今天老师带大家一同走进西双版纳,去看看那里的密林奇观。
现在让我们一同向西双版纳出发吧!(板书:15 西双版纳密林奇观)
播放有西双版纳民歌伴奏的风光片,那优美的音乐,奇特的风景一下子吸引了学生,全体学生认真地欣赏着西双版纳的风景,初步了解了西双版纳密林的奇异景观。
二、打破传统的教学思路。
传统的教学是从前到后教学,而我让学生初读课文,按“总-分-总”的思路分段后,先来学习第二部分,即课文的第2至5自然段。
(一)学习第二部分。
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奇异景观,还要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这部分教学分五步:
1.指导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大榕树”图片,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独木成林”这一奇观的自然段。
(2)读本段,找出中心句。
(3)讨论:这样的奇异景观是怎样形成的?(让学生从书中找答案。
)
(4)指导朗读。
先引导学生体会看到这样的奇异景观时的心情,再指导学生读出惊奇的语气来。
(5)总结出学习方法。
并显示在幻灯片上:A.找出中心句。
B.本段是怎样围绕中心句具体描写的?C.有感情地朗读。
2.自学第3至5自然段。
在掌握了学习方法后,引导学生分小组自学其它景观。
在此同时,定时播放相应的树木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3.汇报学习成果。
逐段汇报,并相机指导朗读,从读中感悟树木的奇异。
如:读描
写“黑心树”的一段时,要重读“每年可长高两米左右”、“经过两年砍伐之后,生长速度加快,每年长高三四米”等数字描写,以突出其“生长速度惊人”这一特点。
4.扩展知识面。
至于“望天树”,文中没做过多描写,我据所查资料给学生讲解:西双版纳的“望天树”高达70米,树干光滑,连一根小枝条也没有。
学生听后,“哇”地一声惊叹起来。
5.小结写作方法。
第二部分的四个自然段在写作方法上都采用先概括说,再具体说的写法,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都是这一段的中心句,其他句都是围绕这一句来写的。
我们可以把这一写法运用到写作当中去。
(二)、学习结尾段和第一段。
齐读结尾:西双版纳的密林是神奇的,你不想到那里去看一看吗?它到底在哪儿呢?那里还有什么呢?让我们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读此段了解到西双版纳真是个神奇美丽的植物王国!
(三)、总结。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同走进了西双版纳,看到了那里神奇的景观,而且我们还学到了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收获真不少!
三.布置新颖、有趣的作业。
(出示幻灯片)
想不想做个导游带你的家人一起走进西双版纳的密林,共同领略那里奇异的景观呢?那就快准备一段解说词吧!这样的作业不仅扣住了文章的主题,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创造了一次写作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