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日学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上学案第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九年级历史上学案第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9.你觉得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和新的阶级的出现,会给西欧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环节四:巩固训练1.()14、15世纪西欧封建社会手工业和农业等领域出现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根本原因是:A.社会分工的扩大B.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D.雇佣关系的出现2.()14世纪以后,领主直领地大为缩减,庄园开始衰败的主要原因是:A.领主经营不善B.农奴纷纷出逃C.城市的重新复兴D.生产力发展,商品货币关系渗透3.()伴随庄园的逐渐衰落和瓦解,土地集中成为趋势。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农村主要体现在:A.农村商品经济产生 B.租地农场主的出现 C.自然经济的瓦解 D.市民阶级的出现4.()“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

”材料反映了:A.基督教的传播B.手工工场的产生C.新航路的开辟D.工厂制度的确立5.()九年级的小红同学正在研讨历史知识,研讨的内容是“手工工场”“租地农场”“雇佣关系”他们研讨的主题应该是:A.西欧大学的兴起B.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C.西欧城市的兴起D.西欧庄园的兴起环节五:测试评价6.()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表现在:①各地纷纷开展了垦殖运动②垦殖者成为新开垦地区的新主人③庄园逐渐衰落④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7.()下列不属于手工工场特点的是:A.出现了雇佣劳动,工场主是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B.工人多分工合作C.与手工作坊相比生产规模大、产量高D.反映了封建等级关系8.()下列关于租地农场的描述,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领主直接参与农场的生产管理B.领主十分重视经营自己的地产C.领主采用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D.富裕农民雇佣无地农民进行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9.()某班同学在研讨历史知识,研讨的内容是“开展垦殖运动”“农奴获得离开庄园的机会”“手工工场”等。

《伟大的抗日战争》学案2(人民版必修1)

《伟大的抗日战争》学案2(人民版必修1)

江苏省阜宁中学2010届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必修一·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考点三、抗日战争编号; 07 编写人:张国庆审定人:孙怀东【内容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要求】1.列举南京大屠杀和“七三一部队”对中国军民犯下的罪行等侵华日军的罪行。

2.简述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几次重大战役,中国军民坚持敌后抗战等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3.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4.理解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体会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浴血奋战和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考试说明】1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2南京大屠杀;3侵华日军发动的细菌战和毒气战的罪行;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5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6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地位。

【考点解读】1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⑴九一八事变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1927年,日本在东方会议上确定了“征服满蒙”的武装侵略方针。

1931年,受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

为了摆脱危机,日本政府乘中国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之机,于1931年9月18日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侵占整个东北。

⑵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后,即炮击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开始全面侵华。

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沦陷。

之后,日军向华东和华北两个方向发动攻击,妄图 3个月内灭亡中国。

2南京大屠杀;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爆发。

11月,上海失守后,日军进攻南京。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日军对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和手无寸铁的中国市民进行了长达6周的杀戮,30万人被杀害,还有大量的中国妇女惨遭蹂躏。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学案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学案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教学目标】1.掌握美苏冷战的具体原因,结合雅尔塔体系、美苏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变化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背景2.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基本过程,举例分析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3.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一体化和日本崛起的原因,掌握第三世界兴起的表现及意义4.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意识到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必由之路【知识概览】【知识梳理】一、冷战与两极格局1.冷战的定义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2.根本原因美国和苏联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冲突。

3.主要表现(1)政治上:1947 年3 月,杜鲁门发表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演说,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两个对立的营垒,美国将支持所有反对共产主义的国家。

这篇演说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

为应对美国的挑战,同年9月,苏联和波兰等东欧国家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两个相互敌对与斗争的阵营。

(2)经济上: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

苏联则与东欧各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形成了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

(3)地缘政治上:第一次柏林危机直接导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于1949年相继成立,德国分裂。

(4)军事上:1949年4月,美国和英法等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1955年5月,北约接纳联邦德国为成员。

苏联随即成立包括民主德国和其他东欧国家在内的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1.冷战的发展(1)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学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学案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一.罗马城邦(阅读课本21-22页罗马城邦正文部分,完成下列空格,思考回答相关的问题)1.意大利半岛位于地中海中部,三面临海,海岸线很长,亚平宁山脉贯穿半岛。

自公元前1000年,众多民族迁移到这里,聚居生活,形成了许多城邦。

罗马城邦便是在这个时期逐渐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2.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

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平民参加的人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平民同贵族进行了长期斗争,争取了许多政治权利。

罗马设立了平民自己选出的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3.公元前450—前449年,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

成文法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刑法、民法等。

《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4.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征服了整个意大利半岛,随后,罗马战胜了北非强国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区。

公元前2世纪,罗马又征服东地中海地区,成为整个地中海的霸主。

在扩张过程中,大量被征服地区的战俘和人口被掠为奴隶,奴隶成为罗马共和国的主要生产者。

奴隶起义不断发生,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斯巴达克起义。

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

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声势浩大,多次打败罗马军团,但是最终被血腥镇压下去。

斯巴达克起义沉重打击了奴隶制,加速了罗马共和国的衰落。

●问题:(1)说出意大利半岛(亚平宁半岛)上,城邦出现的时间和罗马城邦兴起的地点。

自公元前1000年,形成许多城邦;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2)结合21页的相关史事和22页“母狼乳婴”图,讲讲罗马起源的传说故事。

关于罗马城的起源有一段传说。

相传罗马城创建人是孪生兄弟罗慕路斯和勒穆斯。

第三单元 第8课 西欧庄园学案(学生版)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8课 西欧庄园学案(学生版)级上册

第8课西欧庄园目标导学1.观察《一个庄园的图解》《劳动中的农奴》,了解西欧庄园生活,初步理解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历史解释)2.研读教材,归纳庄园法庭的运行特点,理解庄园法庭在西欧庄园中的作用(史料实证)知识建构基础自主落实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1.在西欧庄园里主要生活着哪些人?庄园具有怎样的特点?(1)庄园居民:领主、(包括自由的和缺少自由的)。

(2)特点:庄园是一个独立的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2.观察《一个庄园的图解》,分析庄园土地的划分。

耕地领主直接经营,通常占庄园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份地除自营地外的耕地,是的生活来源。

取得份地的条件是领主的“自营地”和向领主交纳捐税共用庄园周围的林地、荒地等,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共同使用地思维指引庄园生产主要为生产者自身和领主提供生产生活资料,而不是为了交换。

历史解释二、庄园法庭结合右栏史料实证,指出对庄园案件进行判决的是哪一机构。

其惩罚手段和审判依据分别是什么。

这一机构起到了怎样的作用?(1)机构: ;(2)惩罚手段:处以,全部归领主所有。

(3)审判依据: 或村法。

(4)作用:维护庄园;维护了领主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思维指引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佃户的权利,但最终是为庄园领主的封建权利提供保障。

史料实证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的人,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违者还要被罚款;不按规定价格卖酒的人,也要被罚款。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上P40相关史事素养探究实践情境创设照片,在中世纪的西欧,这是一个充满酒香的庄园。

从古到今,一座庄园就有它的一种文化和制度,庄园里的秘密可能藏过几个世纪。

任务驱动1了解庄园生产材料一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庄园里有手工作坊、磨坊和烤面包等,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只有少数庄园不能生产的物品(如盐、铁等)才从城市购买。

(学案)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学案)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学习目标】1.了解西方列强建立世界殖民体系的过程。

2.理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对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

【学习重难点】1.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过程。

2.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对世界的影响。

【学习过程】一、知识梳理(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1.西班牙:(1)1496年,西班牙在()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

(2)到16世纪中叶,除巴西外的大部分()、整个()和部分北美洲变成了西班牙的殖民地。

(3)殖民统治:建立了几个()进行管理,()任命总督和高级官吏,并派人监督总督,总督代表国王在辖区内行使()的最高权力。

2.葡萄牙:(1)紧随西班牙之后入侵拉丁美洲,建立了()殖民地。

(2)殖民统治:葡萄牙在巴西设立()制度,国王任命()治理巴西。

总督享有()权。

3.其它国家:到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完全处于()的殖民统治之下,绝大部分土地被()占据,小部分土地被()占据。

4.殖民罪恶:(1)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实行()统治,推行()制,发展()经济,疯狂开采(),掠夺了巨额财富。

(2)殖民者奴役和屠杀(),造成后者大量死亡。

(3)他们从非洲贩入(),发展起罪恶的()。

(4)为保证殖民者的利益,禁止或限制殖民地(),限制了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1.殖民国家:随着新航路开辟,()人到达东方。

最初在亚洲的殖民活动主要是(), 16世纪中叶,葡萄牙已经建立了包括()在内的几十个商站。

几乎同时,()将()变成了其殖民地。

从17世纪开始,()成为殖民活动的主角。

2.概况:(1)南亚:①17世纪初,英国人来到(),通过(),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和巨额利润,加速了本国的资本原始积累;②此外英国挑动(),坐收渔利或者直接();③到(),英国几乎控制了印度全境。

因侵略印度而受到英国议会表彰的是()。

(2)东南亚:①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入侵(),建立了()殖民地。

②到19世纪末,英国将()和()的大部分变成了殖民地;③到19世纪末,法国侵占了(),美国从西班牙手里夺得()。

一轮复习部编版第43课时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学案

一轮复习部编版第43课时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学案

第43课时 西方的法律与教化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1.渊源:罗马法(1)英美法系(2)大陆法系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1)确认了私有财产制度,每个人财产的多少往往决定着法律地位的高低。

(2)对个人权利的认定也有逐渐改进的过程。

直到20世纪,黑人、原住民和妇女还在为享有完全的公民权积极斗争。

三、宗教伦理与教化(1)表现(2)影响:基督教的宗教伦理与教化作用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

主题近代西方社会治理的两大工具——法律与教化近代西方的法律材料一凡主张曾缔结“现金借贷”或“要式买卖”契约的,负举证之责;缔结上述契约后又否认的,处以双倍于标的罚金。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裁决,直至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十二铜表法》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享有国家全面保护的公权和私权。

——“万民法”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

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

世代相传的习俗应受到尊重和服从,不得轻视,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

——《罗马民法大全》材料二《法国民法典》书影及内容节选。

材料三“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罗马法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为《法国民法典》写一则简介。

(要求:结构完整,内容全面)(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欧洲近代法律体系与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

[提示] (1)罗马法博大精深,它所蕴含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及对证据、公正、思想自由和契约精神的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性自由、平等正义等自然法原则,为近代世界各国立法提供了范本。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学习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状况、拜占庭与俄罗斯帝国的发展历程。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文明地区(欧洲)的多元面貌。

知识汇总:一、西欧封建社会1.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封君封臣制度原因:封君封臣制度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

封臣必须效忠封君。

3.封君封臣制度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耕地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组成。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1.王权(1)封建制初期,__________,王权________。

中古中后期,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___________。

(2)西欧民族国家的基础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___________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

15世纪晚期,法兰西统一,王权得到强化。

15世纪末,伊比利亚半岛出现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2.城市(1)背景: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的发展。

耕地面积增加,风力、水力和畜力得到比较有效的利用;________________。

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

(2)城市自治: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他们以____________为基本谋生手段。

一些城市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兴办大学。

城市还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

3.教会_______________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学案: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解析版)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学案: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解析版)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课标要求】1.了解中古时期欧洲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状况,认识这一时期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2.理解欧洲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初步具有世界意识。

进而感悟“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内涵,加强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共同发展。

【自主预习】一、西欧封建社会1、建立:5 世纪,日耳曼人最终消灭了西罗马帝国,欧洲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2、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和农奴制度。

3、封君封臣制度⑴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⑵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⑶层层分封,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各种权力。

⑷一方面,国王或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与各级封建主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另一方面,封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4、庄园⑴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⑵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农民份地分为自由农份地和农奴份地。

[问题思考]“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

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

”材料反映了当时西欧庄园怎样的特点?提示自给自足5、农奴制度: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问题思考]“它(庄园)承袭了罗马的大地产,但和罗马大地产不同的是。

庄园由农奴…而不是奴隶耕种。

在现代意义上,农奴无疑是不自由的,首先,他不能擅自离开土地,他们被迫定期给领主干活而毫无报酬,他们还得忍受数不清的侮辱性的赋税,服从领主法庭的判决。

”——【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思考:农奴制有什么特点?提示: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受到农奴主的压迫。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1、王权⑴封君封臣制度造成西欧王权的衰落,但国王被视为最高的领主,法理上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

(新人教版)【文库精品】版高中历史 第7单元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学案 岳麓版必修1【必做资料】

(新人教版)【文库精品】版高中历史 第7单元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学案 岳麓版必修1【必做资料】

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知识点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1.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1)背景:20世纪80年代,苏联陷入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困境。

(2)内容①经济改革:遇阻,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②对外政策:改变与美国全面对抗的方针,寻求缓和。

③政治改革: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取消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3)后果①国内政局逐渐失控,苏联迅速走向解体。

②促使东欧发生剧变。

③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体系全线崩溃。

2.过程(1)1991年的“8·19事件”成为苏联解体的催化剂。

(2)1991年12月,“独联体”成立,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宣告苏联停止存在。

3.影响:两极格局最终瓦解。

知识点二缓和与动荡并存1.特点: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流,但明显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2.原因(1)缓和原因:两极格局的瓦解结束了两大集团的对峙,大国间的军事对抗和军备竞赛减弱,一些地区冲突得到缓解。

(2)动荡原因①两极格局的瓦解打破了原有的国际力量对比平衡,民族及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等矛盾逐渐暴露出来。

②出现了一些新的不稳定因素,如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地区冲突、局部战争等。

知识点三多极化趋势加强1.特点: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

2.表现(1)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积极推行单边主义。

但面对全球化和恐怖主义等新问题,美国不得不重视多边合作。

(2)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

(3)反对一国独霸世界、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3.影响(1)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2)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图解历史] 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误区警示]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损失,但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有共性和个性,苏东剧变仅说明了苏联模式受挫,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运动仍在蓬勃发展。

新高中历史3.12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学案岳麓版必修1

新高中历史3.12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学案岳麓版必修1

学案12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课标要求] 1.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2.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一、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1.背景(1)17、18世纪,法国波旁王朝是欧洲大陆上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

(2)法国启蒙思想家批判专制和特权,宣扬自由和平等,提倡法治、人民主权和三权分立。

(3)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2.表现(1)1789年爆发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2)1792年建立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3)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4)1814年后的三个王朝都实行某种程度的代议制。

3.特点:法国政局动荡,政权更迭,政体反复变换。

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背景(1)1870年,共和派宣布废除第二帝国,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2)巴黎公社被镇压后,各派政治力量围绕建立共和还是实行帝制展开激烈斗争。

2.颁布:1875年议会陆续通过宪法全部条文,确立了共和制。

3.内容(1)参议院及众议院共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

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产生。

(2)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

总统由议会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

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

内阁由总统任命,但是对议会负责。

4.发展:共和派通过议会对宪法进行修正补充。

(1)《马赛曲》定为法国国歌;7月14日定为国庆日。

(2)宪法修正条文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从此堵塞了君主派的复辟之路。

5.影响:共和制的确立和巩固,使法国社会得到稳定发展。

[重点精讲]法国共和制确立过程的特点及艰难曲折的原因是什么?(1)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呈现出反复和曲折,但总体趋势是向前发展。

(2)艰难的原因:①资本主义工业力量弱小;②小农经济长期占主导,千年封建主义传统观念的影响;③欧洲其他国家的干涉与影响。

[易混易错]如何理解法兰西共和制与帝制斗争的实质?法兰西共和制与帝制的较量实质上反映了民主力量与传统力量的斗争,而不是封建力量与资本主义力量的斗争。

第1课 欧洲的君主专制 学案

第1课  欧洲的君主专制 学案

历史选修二专题一 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导学案 设计人:陈晓凤第1课 欧洲的君主专制学习目标:1、了解欧洲君主专制制度的形成过程,知道教会的在欧洲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正确认识君主专制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2、 理解教权与王权之间的斗争对欧洲历史的影响,学习重点:教权与王权的权利分配过程以及影响。

学习难点:君主专制在欧洲历史上的作用。

【线索勾勒】1、基本线索欧 洲 封 建 社 会5世纪 15世纪 17世纪经济 政治土地所有权分散王权加强权力集中新君主国 君主专制皇 王 族 城市预习案:教材P 4—6一、“万王之王”——欧洲中世纪“教权至上论”二、君主专制的加强——英王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1.背景:教会具有比国家更高的地位,对世俗君主的权力构成强大威胁2.措施:⑴对教士课以重税;⑵令英国主教和教会将各种收入上缴国王⑶宣布英王有权任命英国主教而无须请示教皇⑷1534年,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英国国教”的最高首领是英王3.结果:国王控制了教会;获得教会地产的人成为亨利八世专制统治的坚实基础三、“基督教世界中最聪明的大傻瓜”——詹姆士一世与“君权神授”1、背景:①王权已合并教权,王权力量的加强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③英国都铎王朝:资产阶级与封建王权矛盾加深④目的:稳固自己的王权专制统治。

2、主要内容:狂热鼓吹君主专制大肆宣扬“王权至上”,“君权神授”的专制主义理论3、产生影响:(1)触犯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引起议会与国王之间的尖锐对立。

(2)查理一世继位后,最终导致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探究案:探究一:思考:“阿奎那是中世纪重要的基督教神学家,为什么要宣扬…君权神圣‟思想?其主要内容有哪些?”探究二:思考:英王詹姆士一世为什么极力鼓吹“君权神授”思想?其主要内容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探究三:君权神圣与君权神授的异同知识结构:达标训练:1、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材料一《教皇为皇帝加冕》图材料二材料三“国家是上帝的产物,教会高于王权”;“一切世俗权力来源于上帝的授予;王权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君主应当服从教会和教皇”;“国王是上帝的仆人,肩负着使世俗之人在社会生活中实现基督教的最高目标(灵魂得救)的使命,因此王权也是神圣的”。

【精】《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学案)(含答案)

【精】《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学案)(含答案)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罗马民法大全》的内容及地位,了解查士丁尼在法制建设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就。

2、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

归纳总结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拜占庭帝国灭亡对我们的启示。

【重点】:《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和作用。

【难点】:探讨拜占庭帝国强盛、衰亡的原因。

【自主突破】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1.背景: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了一个“______________”。

527年,_______________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

2.《罗马民法大全》(1)目的:为了稳固________________、保证________________。

(2)法典:历时6年,编成________________,同时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________________,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________________。

再加上________________,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3)内容:承认_______________,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对______________等作出明确规定。

(4)地位:《罗马民法大全》被誉为___________的基础。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1.背景:(1)从7世纪起,_______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帝国的部分地区。

(2)9世纪以后,拜占庭帝国又面临着多个_________的进攻,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11世纪时仅剩希腊半岛和爱琴海地区的希腊国家。

(3)西欧封建主组建了______,不仅没有给拜占庭以军事援助,反而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

拜占庭帝国一度灭亡,不久后又复国,但领土大为缩小,国势日渐衰弱。

2.灭亡:1453年,_______________攻破_______________,改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灭亡。

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学案

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学案

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课标解读课程标准 素养达标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性的发展特点 1.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发展的新特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性,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新特点出现的原因及影响。

2.知道当今世界发展面临的问题,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人类社会演进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考点整合一、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1.“一超”:⑴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希望建立其主导的单极世界。

⑵“9·11”事件后反恐行动;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

2.“多强”:⑴欧洲联盟: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⑵俄罗斯: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推行多极化外交。

⑶日本:在保持经济大国的同时,谋求政治乃至军事大国地位。

⑷中国:多边外交;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3.其它: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1.经济全球化:⑴历史发展过程:①开始: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向世界扩展。

②形成:经过两次工业革命,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③体制化:二战后,关贸总协定等国际贸易协商机制确立。

④加速: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极对峙结束,更多国家融入;世界贸易组织建立,跨国公司、互联网技术发展,加速全球化进程。

⑵存在问题:①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风险;大部分利润流入了西方发达国家。

②“逆全球化”现象:英国脱欧公投,美国贸易保护、控制移民等措施。

2.区域经济集团化:⑴欧洲联盟:是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组织。

⑵北美自由贸易区:美、加、墨三国经济互补。

⑶东南亚国家联盟:东南亚地区经济、政治、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

⑷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

三、社会信息化与文化多样性1.社会信息化:⑴概念:是指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建立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高中政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学案+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高中政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学案+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8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第3框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本导学案由学习目标、预学案、探究案、检测案、参考答案5个部分组成。

◇本导学案主要用于新课教学,课时安排为1课时或灵活安排,一般按课本上“框”。

◇本导学案根据统编版教材必修4《哲学与文化》2023年1月第4次印刷版编写。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核心素养1.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要求2.立足国情交流互鉴的原因及要求1.政治认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科学精神:科学把握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3.公共参与:正确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任务1:梳理知识-根据课本自主完成填空-根据填空自主批注课本(一)面向世界博采众长1.对待外来文化的两种错误观点近代以来,对待外来文化,中国文化界曾有过两种激进的观点: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

历史和实践证明,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

2.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之一):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发展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保持开放的心态。

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二)立足国情交流互鉴1.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之二):立足国情交流互鉴古代的学问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的问题,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

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相结合,同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

2.如何对待外来文化(总结)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坚持,,坚守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任务2:易混易错知识自主纠偏1.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

2.只有吸收外来文化的成果,才能为解决中国的问题发挥积极作用。

高中政治选修3优质学案:5.5 欧盟: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典型

高中政治选修3优质学案:5.5 欧盟: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典型

学案5 欧盟: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典型学习目标核心素养要点晨背1.了解欧盟的产生和发展、宗旨。

2.理解欧盟在世界多极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3.理解中国与欧盟关系的确立与发展。

政治认同:中欧都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倡导多边主义,主张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反对国际恐怖主义,主张消除贫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1.欧盟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组织。

2.欧盟的宗旨是以共同体的方式,实现各成员国共同目标:促进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基本价值标准,加强国际合作。

3.欧盟的实力,首先表现在经济实力上;其次,欧盟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同时,欧盟在联合国和其他一些国际组织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4.中欧之间有许多共同点。

中欧都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倡导多边主义,主张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反对国际恐怖主义,主张消除贫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探究一欧盟1.欧盟的性质:欧盟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组织。

2.欧洲一体化进程(1)启动:1952年,西欧六国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启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2)发展阶段:经历了欧洲共同体的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建立、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欧盟进一步扩大和深化等几个发展阶段。

(3)欧盟东扩: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欧盟东扩是一个特别令人关注的步骤。

欧盟东扩是西方国家对中东欧西化的过程。

3.欧盟的宗旨:以共同体的方式,实现各成员国共同目标:促进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基本价值标准,加强国际合作。

4.欧盟在世界多极化中的地位和作用(1)经济实力:欧盟的实力,首先表现在经济实力上。

(2)欧盟的集团优势地位,使其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欧盟与世界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力争在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上有所作为。

(3)在联合国和其他一些国际组织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4)欧盟在国际事务中有重要影响,发挥着重大作用。

欧盟主张多边主义方针,主张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上发挥联合国的作用,主张国际反恐必须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等。

【高中历史】中古时期的欧洲 学案

【高中历史】中古时期的欧洲    学案

【单元结构】中古时期的欧洲【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学习目标】1.运用唯物史观认识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之间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通过把握城市与宗教对于王权强化的重要影响,培养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3.观察《拜占庭帝国图》,了解帝国发展基本历程,加深自身历史学习的时空观念;4.认识到罗马法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培养正确对待和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情怀。

【知识结构】【知识梳理】一、西欧进入封建社会1.读教材15页,指出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的标志、基本特征。

2.基本特征(1)政治——封君封臣制度与分裂割据背景内容(1)封君。

(2)封臣。

影响(1)加强王权。

(2)弱化王权。

材料一材料二封君和封臣的关系和封土封授相结合,随着封土成为世袭领地,君臣关系也就代代相传。

但是封君封臣关系是私法关系,不具备行政系统上下级之间的统治与服从的关系,因此封君与封臣的封臣是没有关系的,因而14世纪法国的原则即“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

”——《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马克垚材料三国王、皇帝或教会等理论上的所有者往往不能对其领土实行有效管辖 ,而直接行使管辖权的当地贵族又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这就很容易引起国王与贵族、王国政府与地方诸侯之间,以及贵族、诸侯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

——《中世纪欧洲战争起因类型计量分析》许二斌思考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教材15页相关知识,归纳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

(2材料四封建主在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而且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

有的大庄园还有一些手工业作坊和专职手工业者。

庄园生产主要为生产者自家和领主提供生活资料,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材料五(庄园制下)封建领主不但通过各种地租形态对农民进行剥削,同时也对农民施行“超经济的强制(政治、社会附属)”,有统治、惩罚农民的权力。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参考学案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参考学案

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学习目标】1.了解基督教兴起的时间、原因、创始人及传播情况。

2.了解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和发展及分裂的基本史实。

3.了解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知道封君和封臣的关系,能准确简述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4.通过基督教在法兰克王国的发展壮大,初步认识西欧封建王权与教权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基督教的形成、发展;法兰克王国的形成、发展和分裂过程。

学习难点:封君与封臣关系的建立;基督教在法兰克王国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课前阅读课文正文,参考学习目标,独立标识提纲并勾画重点后填空、熟记所填内容:一、基督教的兴起1.背景:1世纪时,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____________地区,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

2.教义:(传道者宣传说)________就是“救世主”。

他教导人们____________,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3.传播:______世纪末,罗马皇帝确定基督教为________,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二、法兰克王国1.建立:481年,__________建立法兰克王国。

2.统治:(政治上)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承认__________在欧洲的重要地位;(经济上)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教会和部下,从而取得了____________、信基督教的高卢罗马人和部下的广泛支持,法兰克王国不断扩张。

三、封君与封臣1.背景: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改变将________无偿地赐给贵族的土地分封形式,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____________。

2.内容:(1)封君:(赐地的人)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________、人身和________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________。

(2)封臣:(接受封地的人)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要无偿地为封君__________、提供________等。

3.关系:有着严格的__________,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________意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学案
知识体系
课前预习:
1、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表现及原因。

2、西欧联合的原因、过程及欧盟成立的意义。

3、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给中国的借鉴。

当堂练习:
1、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
A、亚太经合组织
B、七十七国集团
C、欧盟
D、东南亚国家联盟
2、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是()
A.英国
B.法国
C.联邦德国
D.日本
3、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有①实行非军事化改革②美国的援助和支持③注重教育和人才培养④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4、欧洲国家建立欧共体的最根本原因是()
A.自身安全得不到保证
B.美国的霸权政策威胁到了它们的国际地位
C.联邦德国阻碍了它们的发展
D.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强相互间的合作与联系
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美国军事订货的刺激
B.都得到了美国大量的经济援助
C.都有广泛的对外经济联系基础
D.都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课后作业:
1.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二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文中的挑战是指()
A.苏联的威胁B.美国经济滞胀
C.中国的崛起D.西欧和日本经济崛起
2.有人认为,随着美国一极化引发的疑虑,欧盟作为平衡的力量,越来越被其他国家这主要说明了()
A.欧盟对保持西欧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B.欧盟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区域一体化进程
C.欧盟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D.欧盟对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

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

这种力量虽然远不如这两个国家那样强大,但是它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是如此有力,一旦潜在的分歧发展成为严重的紧张局势,在面临这种威胁时,为了维持和平,它可以在天平中投下举足轻重的砝码。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1)根据材料一分析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4分)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初,法国总统蓬皮杜在欧洲共同体首脑会议上宣布,“欧洲必须用一个声音说话”,“西欧绝不能脱离美国”,“然而,欧洲也必须保持其为独立的实体”。

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

——《政治文明历程》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美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这种变化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